CN107867121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7121A
CN107867121A CN201710455502.7A CN201710455502A CN107867121A CN 107867121 A CN107867121 A CN 107867121A CN 201710455502 A CN201710455502 A CN 201710455502A CN 107867121 A CN107867121 A CN 107867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projection
volume
circular protrusion
pneumatic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55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泷田广
泷田广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67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71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04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road vehicles, e.g. passenger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4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off-road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形成有使体积不同的多种突起排列而成的环状突起群,能够抑制缺胶的发生,减轻动态不平衡。该轮胎具备:一对胎圈部、从各胎圈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侧部(2)、以及与各胎侧部(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连接的胎面部。在胎侧部(2)的胎肩加强区域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使体积不同的多种突起在轮胎周向上排列而成的环状突起群(20)。在环状突起群(20)所含有的突起中,当将体积最小的作为第一突起(21),将体积最大的作为第二突起(22)时,第二突起(22)的体积(V2)与第一突起(21)的体积(V1)的比(V2/V1)超过1.00而且不足5.00。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行驶于泥泞地面、岩石地面等恶劣路况为目的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关于以行驶于恶劣路况为目的的充气轮胎,已知在胎侧部的胎肩加强区域的外表面上形成使多个突起在轮胎周向上排列而成的环状突起群的技术。例如,可参照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1~3。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行驶于泥泞地面、沙地等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突起的剪切阻力来产生牵引力,提高恶劣路况越野性能。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均匀设置环状突起群所含有的多个突起并使各突起的尺寸一定的例子。另一方面,近年来,为了提高岩石地面上的抓地作用,赋予胎肩加强区域立体感而提高设计性,也提出了使大小、形状不同的突起排列而成的结构。
但是,若用体积不同的多种突起来形成环状突起群,则沿轮胎周向的胎肩加强区域的厚度的变动会变大。因此,有可能在硫化时产生橡胶没有充分扩展的部分,在成形后的轮胎的突起上发生称之为缺胶的橡胶缺损。另外,由于胎肩加强区域的厚度的变动变大,因此轮胎的动态不平衡有恶化的倾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4-2919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10-2649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13-1192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形成有使体积不同的多种突起排列而成的环状突起群,能够抑制缺胶的发生,减轻动态不平衡。
(二)技术方案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所述的本发明来实现。即,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一对胎圈部、从各胎圈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侧部、以及与各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连接的胎面部,在所述胎侧部的胎肩加强区域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使体积不同的多种突起在轮胎周向上排列而成的环状突起群,在所述环状突起群所含有的突起中,当将体积最小的作为第一突起,将体积最大的作为第二突起时,所述第二突起的体积V2与所述第一突起的体积V1的比V2/V1超过1.00而且不足5.00。
在该轮胎中,由于在胎肩加强区域上形成有如上所述的环状突起群,其比V2/V1超过1.00,因此能够获得提高岩石地面上的抓地作用,赋予胎肩加强区域立体感而提高设计性的效果。而且,由于比V2/V1不足5.00,沿轮胎周向的胎肩加强区域的厚度的变动不会变得过大,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缺胶的发生,并减轻动态不平衡。
为了切实获得提高岩石地面上的抓地作用,赋予胎肩加强区域立体感而提高设计性的效果,所述比V2/V1优选为2.00以上。另外,为了进一步减小环状突起群所导致的胎肩加强区域的厚度的变动,所述比V2/V1优选为不足4.00。
在所述胎侧部的胎肩加强区域的外表面上,优选形成有在轮胎周向上延伸而连结所述突起彼此的周向肋条花纹。通过用周向肋条花纹连结,各突起的刚性提高,能够加强由该突起的剪切阻力所产生的牵引力。
形成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所述环状突起群的比V2/V1也可以比形成在另一方侧的所述环状突起群的比V2/V1更小。在该情况下,以轮胎赤道为基准,优选轮胎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接地面的空隙比比另一方侧的接地面的空隙比更大。由此,能够用环状突起群来抵消胎面部的左右的不平衡,并能够获得抑制动态不平衡的恶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表示本发明充气轮胎的一例的轮胎子午线半截面图。
图2是表示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的该轮胎的胎肩加强区域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胎圈部;2-胎侧部;2a-外表面;3-胎面部;8-周向肋条花纹;9-轮胎最大宽度位置;20-环状突起群;21-突起(相当于第一突起);22-突起(相当于第二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概略表示本发明充气轮胎的一例的轮胎子午线半截面图,相当于图2的A-A截面图。图2是表示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的胎肩加强区域的一部分的侧视图,相当于图1的B向视图。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充气轮胎T是以行驶于含有泥泞地面、岩石地面在内的恶劣路况为目的的越野用充气子午线轮胎。该轮胎T具备:一对胎圈部1、从各胎圈部1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侧部2、以及与各胎侧部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连接的胎面部3。在胎圈部1中,设置有用橡胶覆盖钢丝等的收束体而成的环状的胎圈芯1a、和配置于胎圈芯1a的轮胎径向外侧的三角胶1b。
该充气轮胎T还具备:设置在一对胎圈部1之间的胎体4、和设置在胎面部3的胎体4的外周侧的带束5。胎体4整体呈圆环状,以其端部夹住胎圈芯1a和三角胶1b的方式被卷起。带束5含有内外层叠的两枚带束帘布层,在其外周侧设置有胎面胶6。在胎面胶6的表面上,形成有胎面花纹。
在胎体4的内周侧,为了保持气压,设置有气密层7。气密层7面对填充有空气的轮胎T的内部空间。在胎侧部2中,气密层7直接贴在胎体4的内周侧,没有其它部件介于它们之间。
如图2、3放大所示,在胎侧部2的胎肩加强区域的外表面2a上,形成有使体积不同的多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种)突起21、22在轮胎周向上排列而成的环状突起群20。胎肩加强区域是胎侧部2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更详细地说是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9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区域,在平坦的铺装道路上正常行驶时是不接地的部分。在泥泞地面、沙地这样的软质路面上,轮胎会由于车辆的重量而下沉,因此胎肩加强区域假性接地。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体积不同的两种突起21、22交替排列的例子。相邻的突起21、22之间的间隙宽度设定得比其两侧的各突起21、22的宽度更小。在未图示的部分中,也与之同样地,使突起21和突起22交替排列,由它们的排列体构成环状突起群20。构成环状突起群的突起不限于两种,也可以使体积不同的三种以上(例如,三至十种)的突起排列而形成环状突起群。
构成环状突起群20的突起21、22,分别从沿轮胎T的轮廓线的胎侧部2的外表面2a隆起,各突起21、22的体积是基于从该外表面2a隆起的部分而求出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后所述的在胎肩加强区域上形成有周向肋条花纹8的例子,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各突起21、22的侧面突出的周向肋条花纹8的部分不作为该突起21、22的体积考虑。
突起的体积可以通过例如,使用三维测量仪测定胎侧部的凹凸,若需要则配合实测的尺寸值,制作3D模型来求出。或者,可以使用石膏对胎侧部制模,利用该石膏模求出。
在该轮胎T中,在环状突起群20所含有的突起中,当将体积最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突起21)作为第一突起,将体积最大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突起22)作为第二突起时,第二突起(即,突起22)的体积V2与该第一突起(即,突起21)的体积V1的比V2/V1超过1.00而且不足5.00。
由于该比V2/V1超过1.00,因此能够获得提高岩石地面上的抓地作用,赋予胎肩加强区域立体感而提高设计性的效果。为了切实获得该效果,比V2/V1优选为2.00以上。另外,由于比V2/V1不足5.00,因此,沿轮胎周向的胎肩加强区域的厚度的变动不会变得过大,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缺胶的发生,并减轻动态不平衡。为了进一步减小环状突起群20所导致的胎肩加强区域的厚度的变动,比V2/V1优选为不足4.00。
如图2所示,突起21、22从侧面观察分别呈矩形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矩形以外的多边形状、其它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突起21、22在轮胎径向上延伸,它们的轮胎径向外侧端(以下称外侧端)与胎面部3的陆部31的侧面连接。另外,它们的轮胎径向内侧端(以下称内侧端)配置在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9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
轮胎最大宽度位置9是轮胎T的轮廓线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最远离轮胎赤道TC的位置。该轮廓线是指除突起等之外的胎侧部2的外表面的轮廓线,通常,具有由多个圆弧平滑连接而规定的子午线截面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突起21、22在轮胎径向上的长度是互相不同的,但其在轮胎周向上的宽度W1、W2设定为大致相同的尺寸,从外表面2a起的高度H1、H2也设定为大致相同的尺寸。为了加强提高岩石地面上的抓地作用,赋予胎肩加强区域立体感而提高设计性的效果,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优选其长度以及高度的至少一方互相不同。
如图3所示,各突起21、22的高度H1、H2,从外侧端的边缘到内侧端的边缘是大致一定的。高度H1、H2越大,越能够提高剪切阻力所产生的牵引力,提高恶劣路况越野性能,并能够使岩石表面的棱角部分等外伤因素远离外表面2a,提高耐外伤性。从这样的观点来看,高度H1以及高度H2分别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8mm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胎侧部2的胎肩加强区域的外表面2a上,形成有在轮胎周向上延伸而连结突起彼此的周向肋条花纹8。通过用周向肋条花纹8来连结,各突起21、22的刚性提高,能够提高该突起的剪切阻力所产生的牵引力。周向肋条花纹8在沿轮胎周向的环状线上延伸。各突起21、22从周向肋条花纹8向轮胎径向内侧以及外侧延伸,但优选其至少从周向肋条花纹8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
周向肋条花纹8的截面形状呈上端面平坦的山状,更具体地说,呈斜面平缓弯曲而中间变细的成层火山状。从提高突起的刚性的观点来看,周向肋条花纹8的高度H8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超过5mm,进一步优选为8mm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肋条花纹8的高度与各突起21、22的高度实质上是相同的,但不限于此。另外,从提高突起的刚性的观点来看,周向肋条花纹8与外表面2a的接触长度L8优选为高度H8以上。
周向肋条花纹8被设定在例如,图1所示的距离Da在20~40mm的范围内的位置。距离Da是作为从轮胎T的最外径位置起到周向肋条花纹8的上端面的轮胎径向外侧缘为止的轮胎径向距离而求出的。另外,周向肋条花纹8被设定在例如,图1所示的距离Db为轮胎截面半宽HW的75%以上的位置。距离Db是作为从轮胎赤道TC起到周向肋条花纹8的上端面的轮胎径向外侧缘为止的轮胎宽度方向距离而求出的,轮胎截面半宽HW是作为从轮胎赤道TC起到轮胎最大宽度位置9为止的轮胎宽度方向距离而求出的。
环状突起群20形成在至少单侧的胎侧部2上即可,但为了提高恶劣路况越野性能、耐外伤性,优选其形成在两侧的胎侧部2上。在两侧的胎侧部2上均形成有环状突起群20的情况下,它们的比V2/V1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即,形成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环状突起群20的比V2/V1可以比形成在另一方侧的环状突起群20的比V2/V1更小。
在形成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环状突起群20的比V2/V1比形成在另一方侧的环状突起群20的比V2/V1更小的情况下,以轮胎赤道TC为基准,优选轮胎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接地面的空隙比比另一方侧的接地面的空隙比更大。由此,能够用环状突起群来消除胎面部的左右的不平衡,获得抑制动态不平衡的恶化的效果。
空隙比是作为槽区域的表面积与胎面部3的接地区域的表面积的比而算出的,宽度不足1.5mm的刀槽花纹不算作槽。这样轮胎宽度方向的一方侧与另一方侧的空隙比不同的胎面花纹,相对于轮胎赤道TC是不对称的。在该情况下,优选将空隙比相对较小的区域作为车辆内侧,将空隙比相对较大的区域作为车辆外侧,由此,在外倾角被设定在负方向上的车辆中,能够抑制胎面部3的车辆内侧区域的偏磨损。
通常,具有不对称花纹的轮胎安装在车辆上的朝向是被指定的,具体地说,使轮胎的左右哪边面对车辆是被指定的。这样的指定通过例如,在轮胎的胎侧部上附上表示车辆内侧或车辆外侧的意思的标示来进行。
上述的各尺寸值是在轮胎安装于正规轮毂上并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荷的正规状态下测定的。正规轮毂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对每个轮胎分别确定的轮毂,例如若为JATMA则采用标准轮毂,若为TRA则采用“Design Rim”,或若为ETRTO则采用“Measuring Rim”。另外,正规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对每个轮胎分别确定的气压,若为JATMA则采用最高气压,若为TRA则采用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述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采用“INFLATION PRESSURE”。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能够提高恶劣路况越野性能的环状突起群,因此能够适用于以行驶于包含泥泞地面、岩石地面在内的恶劣路况为目的的作为越野赛用、去往灾害现场的派遣车辆用的皮卡货车等轻型货车。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除了在胎侧部的胎肩加强区域上形成有如上所述的环状突起群以外,能够与通常的充气轮胎同样地构成。因此,以往公知的材料、形状、结构、制法等均能够在本发明中采用。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良变更。
实施例
以下,对具体表示本发明的结构和效果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轮胎的各性能评价如下述(1)、(2)所述那样进行。
(1)缺胶的发生状况
在硫化成形后的轮胎中,在构成胎肩加强区域的环状突起群的突起上确认到缺胶,其外观品质不在容许水平的情况下评价为“有”。另外,在没有确认到缺胶的情况下以及确认到一些缺胶但外观品质在容许水平的情况下评价为“无”。
(2)动态不平衡(DUB)
在硫化成形后的轮胎中,使用设置在轮胎制造工厂的均匀性测定流水线上的动态平衡检查装置对动态不平衡(DUB)进行了测定。数值越小,表示动态不平衡越低且良好。
将专利文献2、3所述的充气轮胎作为比较例1、2,将具有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的充气轮胎作为实施例1~3。另外,将除了均匀设置环状突起群所含有的突起这点,具有与比较例1同样的结构的充气轮胎作为比较例3。在表1中,“多种”的意思是由体积不同的多种突起形成环状突起群,“一种”的意思是由一种突起形成环状突起群。
[表1]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突起 多种 多种 一种 多种 多种 多种
V2/V1 5.00以上 5.00以上 1.00 4.99 2.00 3.00
缺胶的发生
DUB 120g 120g 80g 100g 90g 95g
在实施例1~3中,相较于比较例1、2,缺胶的发生被抑制,能够减轻动态不平衡。另外,在比较例3中,均匀设置有环状突起群所含有的多个突起,因此无法获得提高岩石地面上的抓地作用,赋予胎肩加强区域立体感而提高设计性的效果。对此,实施例1~3由体积不同的多种突起形成环状突起群,因此能够获得这样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一对胎圈部、从各胎圈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侧部、以及与各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连接的胎面部,
在所述胎侧部的胎肩加强区域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使体积不同的多种突起在轮胎周向上排列而成的环状突起群,
在所述环状突起群所含有的突起中,当将体积最小的作为第一突起,将体积最大的作为第二突起时,所述第二突起的体积V2与所述第一突起的体积V1的比V2/V1超过1.00而且不足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比V2/V1为2.0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比V2/V1不足4.0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胎侧部的胎肩加强区域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在轮胎周向上延伸而连结所述突起彼此的周向肋条花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形成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所述环状突起群的比V2/V1比形成在另一方侧的所述环状突起群的比V2/V1更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以轮胎赤道为基准,轮胎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接地面的空隙比比另一方侧的接地面的空隙比更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使体积不同的三种以上的突起排列而形成所述环状突起群。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突起之间的间隙的宽度设定得比其两侧的各所述突起的宽度更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突起在轮胎径向上延伸,它们的轮胎径向外侧端与所述胎面部的陆部的侧面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突起在轮胎径向上延伸,它们的轮胎径向内侧端,配置在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更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
CN201710455502.7A 2016-09-27 2017-06-16 充气轮胎 Pending CN1078671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8096 2016-09-27
JP2016188096A JP6785107B2 (ja) 2016-09-27 2016-09-27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7121A true CN107867121A (zh) 2018-04-03

Family

ID=61563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5502.7A Pending CN107867121A (zh) 2016-09-27 2017-06-16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86153A1 (zh)
JP (1) JP6785107B2 (zh)
CN (1) CN107867121A (zh)
DE (1) DE1020171184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0402A (zh) * 2021-04-23 2022-10-25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37674B2 (ja) * 2016-09-27 2020-08-12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88852B2 (ja) * 2019-03-26 2022-01-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10762A2 (en) * 1999-12-15 2001-06-27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A pneumaic tyre
US6533007B1 (en) * 2000-03-02 2003-03-18 Mcmannis Lee A. Tire having sidewall extensions at opposite ends of each tread element
CN101890883A (zh) * 2009-05-18 2010-11-24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029529A (zh) * 2011-09-28 2013-04-10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144501A (zh) * 2011-12-06 2013-06-12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子午线轮胎
JP2016088338A (ja) * 2014-11-06 2016-05-2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7466B2 (ja) * 1997-02-06 2001-06-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391692B2 (ja) * 1998-04-03 2003-03-3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02168B2 (ja) 2003-03-28 2008-12-2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20100028840A1 (en) * 2008-07-30 2010-02-04 Haruo Matsushima Educational tool
JP2015168301A (ja) * 2014-03-05 2015-09-2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50541B1 (ja) * 2014-11-11 2015-07-22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10762A2 (en) * 1999-12-15 2001-06-27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A pneumaic tyre
US6533007B1 (en) * 2000-03-02 2003-03-18 Mcmannis Lee A. Tire having sidewall extensions at opposite ends of each tread element
CN101890883A (zh) * 2009-05-18 2010-11-24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029529A (zh) * 2011-09-28 2013-04-10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144501A (zh) * 2011-12-06 2013-06-12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子午线轮胎
JP2016088338A (ja) * 2014-11-06 2016-05-2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0402A (zh) * 2021-04-23 2022-10-25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52197A (ja) 2018-04-05
US20180086153A1 (en) 2018-03-29
DE102017118458A1 (de) 2018-03-29
JP6785107B2 (ja) 2020-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7127B (zh) 充气轮胎
US20150151584A1 (en) Pneumatic Tire
JP637585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525772B2 (en) Pneumatic tire
JP637585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331956B2 (en) Pneumatic tire
JP644697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867128A (zh) 充气轮胎
JP674916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867121A (zh) 充气轮胎
US8517071B2 (en) Pneumatic tire
JP201125568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705312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7867122A (zh) 充气轮胎
JP644698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486470B2 (en) Pneumatic tire
JP6291965B2 (ja) タイヤ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CN107584975B (zh) 充气轮胎
JP201619621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019983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9424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0147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36444A (ja) タイヤ
JP201907324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0147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