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2822A - 配线电路基板 - Google Patents

配线电路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2822A
CN107852822A CN201680040607.XA CN201680040607A CN107852822A CN 107852822 A CN107852822 A CN 107852822A CN 201680040607 A CN201680040607 A CN 201680040607A CN 107852822 A CN107852822 A CN 107852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arrier
conductive pattern
circuit board
wired circuit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06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52822B (zh
Inventor
奥村圭佑
丰田英志
増田将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52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2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52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2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by affixing prefabricated conduct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3Stretchable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2Secondary treatment of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1Dielectrics
    • H05K2201/0104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general
    • H05K2201/0133Elastomeric or compliant polym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3Conductive materials
    • H05K2201/0332Structure of the conductor
    • H05K2201/0364Conductor shape
    • H05K2201/0376Flush conductors, i.e. flush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08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by semi-additive methods; mask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2Secondary treatment of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4Reinforcing the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241Reinforcing the conductive pattern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plating method; means therefor, e.g. baths or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配线电路基板具有绝缘层和埋入绝缘层的导体图案。导体图案具有自绝缘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暴露的暴露面。绝缘层的以日本工业标准JIS P8115(2001年)为基准进行测定的耐折次数为10次以上。

Description

配线电路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线电路基板以及可穿戴设备,优选的是,涉及配线电路基板以及具有该配线电路基板的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能够将可穿戴设备穿戴在使用者的身体、衣服的局部地进行使用。在这样的可穿戴设备中,例如为了安装用于处理电信号的电子原件而具有配线电路基板。
作为这样的配线电路基板,例如提案有伸缩性柔性电路基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电路基板包括: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绝缘基材、形成在绝缘基材之上的配线层、以及形成在配线层之上的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绝缘层。
记载在专利文献1的伸缩性柔性电路基板是通过如下方式制造出来的,首先,在绝缘基材之上形成配线层,之后,将绝缘层层压于绝缘基材以及配线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73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有时将在绝缘基材之上形成配线层而成的电路基板(即,层压绝缘层之前的电路基板)作为伸缩性柔性电路基板或者其基材进行制造以及贩卖。
但是,在这样的电路基板中,存在配线层容易自绝缘基材剥离这样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导体图案自绝缘层剥离的配线电路基板以及可穿戴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是一种配线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缘层、以及埋入所述绝缘层的导体图案,所述导体图案具有自所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暴露的暴露面,所述绝缘层的以日本工业标准JIS P8115为基准测定的耐折次数为10次以上,其中,日本工业标准JIS P8115为2001年的标准。
若为该结构,则由于将导体图案埋入绝缘层,因此,难以使导体图案自绝缘层剥离,尤其是,由于绝缘层的以日本工业标准JIS P8115(2001年)为基准测定的耐折次数为上述下限以上,因此,即使使配线电路基板伸缩,也能够抑制导体图案自绝缘层剥离。因此,配线电路基板的可靠性优异。
[2]在上述[1]记载的配线电路基板的基础上,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的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图案的所述暴露面位于与所述绝缘层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面为同一平面的位置,或者,所述导体图案的所述暴露面位于比所述绝缘层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面靠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
采用该结构,能够抑制导体图案之间的短路。
[3]在上述[2]记载的配线电路基板的基础上,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的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图案的所述暴露面位于比所述绝缘层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面靠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
采用该结构,在以辊到辊法制造并使配线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与辊相对的情况下,能够在导体图案的暴露面和辊的表面之间设置空隙,并且能够减小配线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的与辊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抑制配线电路基板和辊的粘连。
[4]在上述[2]或者[3]记载的配线电路基板的基础上,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的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图案的厚度T1相对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T0的比(T1/T0)为0.05以上。
采用该结构,由于T1/T0为特定的下限以上,因此,能够谋求配线电路基板的薄型化。
[5]在上述[2]~[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配线电路基板的基础上,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的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图案的厚度T1为1.0μm以上。
采用该结构,由于导体图案的厚度T1为上述下限以上,因此,能够提高导体图案相对于绝缘层的密合性。
[6]在上述[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配线电路基板的基础上,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的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图案还具有:相对面,其相对于所述暴露面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以及连结面,其将所述暴露面的周端部以及所述相对面的周端部连结,所述相对面以及所述连结面被所述绝缘层覆盖。
采用该结构,由于相对面以及连结面被绝缘层覆盖,因此,能够提高导体图案相对于绝缘层的密合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导体图案自绝缘层剥离。
[7]在上述[1]~[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配线电路基板的基础上,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的特征在于,在频率为1Hz以及升温速度为10℃/分钟的条件下,对所述绝缘层进行动态粘弹性测定时的20℃的拉伸储能弹性模量E’为1000MPa以下。
采用该结构,由于绝缘层的拉伸储能弹性模量E’为特定的上限以下,因此,伸缩性优异。
[8]本发明是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1]~[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配线电路基板。
采用该结构,由于可穿戴设备具有可靠性优异的配线电路基板,因此,可靠性优异。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以及可穿戴设备的可靠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配线电路基板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的剖视图,其表示沿着A-A线的左右方向剖视图。
图3A~图3F是图2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3A表示在剥离层的上表面形成晶种层的工序(1),图3B表示在晶种层的上表面形成抗镀层的工序,图3C表示在晶种层的上表面形成导体图案的工序(2),图3D表示利用绝缘层覆盖晶种层以及导体图案的工序(3),图3E表示将剥离层自晶种层剥离的工序(4),图3F表示去除晶种层的工序(5)。
图4A~图4C表示将具有图1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的可穿戴设备贴付在手腕的内侧部分的皮肤的样态,图4A表示手腕既没有背伸也没有掌曲的状态,图4B表示手腕背伸的状态,图4C表示手腕掌曲的状态。
图5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配线电路基板(导体图案的上表面与绝缘层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的样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6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配线电路基板(导体图案的上表面相对于绝缘层的上表面位于上侧的样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7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配线电路基板(导体图案具有剖面呈大致锥形形状的样态)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2中,纸面左右方向为左右方向(第1方向),纸面左侧为左侧(第1方向的一侧),纸面右侧为右侧(第1方向的另一侧)。在图2中,纸面上下方向为上下方向(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厚度方向),纸面上侧为上侧(第2方向的一侧,厚度方向的一侧),纸面下侧为下侧(第2方向的另一侧,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在图2中,纸面进深方向为前后方向(与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长度方向(图1参照)),纸面跟前侧为前侧(第3方向的一侧,长度方向的一侧),纸面里侧为后侧(第3方向的另一侧,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具体而言,以各图的方向箭头为基准。
另外,在图4A~图4C中,为了清楚地表示配线电路基板1(后述)的形状,省略传感器18以及存储器25(后述)。
1.配线电路基板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配线电路基板1具有绝缘层2和埋入绝缘层2的导体图案3。
1-1.绝缘层
如图1所示,绝缘层2具有与配线电路基板1的外形形状相同的外形形状。具体而言,绝缘层2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俯视呈大致矩形的薄膜(薄片)形状。如图2所示,绝缘层2具有平坦的下表面10和与下表面10的上侧隔开间隔地相对的上表面11。而且,绝缘层2具有与导体图案3对应的多个槽部4。多个槽部4分别朝向上方开放。
绝缘层2例如由后述的满足耐折次数的绝缘材料形成。作为绝缘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聚氨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表示丙烯酸系树脂以及/或者异丁烯系树脂的意思,以下相同)、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具体而言,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氟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丁二烯系树脂、异丁烯系树脂等。绝缘材料能够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地使用。
作为绝缘材料,为了获得兼顾柔软性和韧性的特性,优选的是,能够列举聚氨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从获得优异的耐折性的观点,更优选的是,能够列举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例如能够通过配合含有多元醇、聚异氰酸、(甲基)丙烯酸酸、(甲基)丙烯酸酯的原料,在光聚合开始剂的存在下,使上述材料反应来获得。具体而言,配合上述原料以及光聚合开始剂,调制混合物,针对混合物照射紫外线使混合物固化。
有机硅系树脂是热固化性树脂,例如,能够列举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二苯基硅氧烷等,优选的是,能够列举聚二甲基硅氧烷。
绝缘层2的以日本工业标准JIS P8115(2001年)为基准测定的耐折次数为10次以上,优选的是,100次以上,更优选的是,1000次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10000次以上,而且,绝缘层2的耐折次数例如为100000次以下。在绝缘层2的耐折次数不满足上述下限的情况下,在使配线电路基板1反复伸缩时,无法抑制导体图案3自绝缘层2剥离。
绝缘层2的耐折次数的测定方法的详细情况在后面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
绝缘层2的20℃的拉伸储能弹性模量E’例如为2000MPa以下,优选的是,1000MPa以下,更优选的是,100MPa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是,50MPa以下,尤其优选的是,20MPa以下,而且,绝缘层2的20℃的拉伸储能弹性模量E’例如为0.1MPa以上,优选的是,0.5MPa以上。
若绝缘层2的拉伸储能弹性模量E’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确保绝缘层2的优异的伸缩性。另一方面,若绝缘层2的拉伸储能弹性模量E’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确保优异的韧性以及优异的操作性。
绝缘层2的20℃的拉伸储能弹性模量E’能够通过在频率为1Hz以及升温速度为10℃/分钟的条件下对绝缘层2进行动态粘弹性测定来求得。
绝缘层2的厚度T0例如为5μm以上,优选的是,10μm以上,而且,绝缘层2的厚度T0例如为1000μm以下,优选的是,300μm以下。
如图2所示,绝缘层2的厚度T0是,在沿厚度方向投影时,在不与导体图案3重叠的区域的、绝缘层2的下表面10与上表面11之间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T0。
绝缘层2的厚度T0与配线电路基板1的厚度相同。
1-2.导体图案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导体图案3配置为在沿厚度方向投影时包含在绝缘层2的投影面。导体图案3一体地具有配线5和端子6,其中,配线5沿前后方向延伸,端子6分别连接于配线5的前后两端部。
配线5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多个配线5分别具有大致波形(或者正弦波形)形状。
端子6在配线电路基板1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分别设有多个。而且,多个端子6分别与配线5的前后两端部连续地设置。多个端子6分别为具有俯视呈大致矩形的形状的连接盘。
如图2所示,导体图案3(具体而言,配线5)具有剖面呈大致矩形的形状,具体而言,导体图案3一体地具有上表面7、下表面8和侧面9,其中,上表面7是作为暴露面的一例,下表面8是作为相对于上表面7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于下侧(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一例)的相对面的一例,侧面9是作为将上表面7的周端部以及下表面8的周端部连结的连结面的一例。导体图案3以自绝缘层2的上表面11暴露的方式嵌于槽部4。
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相对于绝缘层2的上表面11位于下侧(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一例)。通过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和槽部4的内侧面的比上表面7靠上侧的部分形成相对于绝缘层2的上表面11的台阶部21。而且,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是相对于绝缘层2的上表面11平行的面,且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平坦面。此外,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是自绝缘层2的上表面11暴露的暴露面。
导体图案3的下表面8是与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平行的平坦面。导体图案3的下表面8被绝缘层2的槽部4的内侧面覆盖。具体而言,导体图案3的下表面8相对于绝缘层2的槽部4直接接触。
导体图案3的侧面9是沿着厚度方向(上下方向)的面,导体图案3的侧面9被绝缘层2的槽部4的内侧面覆盖。导体图案3的侧面9相对于绝缘层2的槽部4直接接触。
导体图案3例如由铜、镍、金以及这些材料的合金等导体材料等形成。作为导体材料,优选的是,能够列举铜。
导体图案3的尺寸能够与用途以及目的相应地适当设定,并不特别限定。多个配线5的各自的左右方向长度(宽度)例如为12μm以上,优选的是,15μm以上,而且,多个配线5的各自的左右方向长度(宽度)例如为1000μm以下,优选的是,750μm以下,相邻的配线5之间的间隔例如为12μm以上,优选的是,15μm以上,而且,相邻的配线5之间的间隔例如为10000μm以下,优选的是,7500μm以下,而且,配线5的前后方向长度(长度)例如为10mm以上,优选的是,20mm以上,而且,配线5的前后方向长度(长度)例如为250mm以下,优选的是,100mm以下。多个端子6的左右方向长度以及前后方向长度例如为100μm以上,优选的是,200μm以上,而且,多个端子6的左右方向长度以及前后方向长度例如为10000μm以下,优选的是,5000μm以下,相邻的端子6之间的间隔例如为50μm以上,优选的是,100μm以上,而且,相邻的端子6之间的间隔例如为10000μm以下,优选的是,5000μm以下。
导体图案3的平面面积S1(沿厚度方向投影时的投影面积)相对于绝缘层2的平面面积S0的比(S1/S0),即沿厚度方向投影时的导体图案3在绝缘层2中所占的比例例如为70%以下,优选的是,60%以下,例如为1%以上,优选的是,3%以上。若S1/S0为上述上限以下,则配线电路基板1的伸缩性优异。
导体图案3的厚度T1(上表面7与下表面8在厚度方向上的距离T1),即配线5以及端子6的各自的厚度T1例如为0.3μm以上,优选的是,0.8μm以上,更优选的是,1.0μm以上,而且,配线5以及端子6的各自的厚度T1例如为112μm以下,优选的是,75μm以下,更优选的是,40μm以下。若导体图案3的厚度T1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提高导体图案3相对于绝缘层2的密合力,能够抑制导体图案3自绝缘层2剥离。
导体图案3的厚度T1相对于绝缘层2的厚度T0的比(T1/T0)例如小于1,优选的是,为0.9以下,更优选的是,为0.8以下,而且,T1/T0例如为0.05以上,优选的是,为0.1以上,更优选的是,为0.2以上。若T1/T0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谋求配线电路基板1的薄型化。
另外,绝缘层2的位于导体图案3的下方的部分的厚度T2、即在厚度方向上绝缘层2的与导体图案3相对的部分的厚度T2例如为200μm以下,优选的是,为150μm以下,更优选的是,为10μm以下,而且,厚度T2例如为5μm以上。
绝缘层2的位于导体图案3的下方的部分的厚度T2相对于绝缘层2的厚度T0的比(T2/T0)例如为0.95以下,优选的是,为0.85以下,更优选的是,为0.75以下,而且,T2/T0例如为0.1以上。若T2/T0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在确保导体图案3相对于绝缘层2的密合力的同时,谋求配线电路基板1的薄型化。
而且,导体图案3的厚度T1相对于绝缘层2的位于导体图案3的下方的部分的厚度T2的比(T1/T2)例如为0.05以上,优选的是,为0.1以上,而且,T1/T2例如为0.9以下,优选的是,为0.8以下。若T1/T2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谋求配线电路基板1的薄型化。
而且,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与绝缘层2的上表面11在厚度方向上的距离T6、即上述台阶部21的深度T6例如为0.5μm以上,优选的是,为1μm以上,而且,T6例如为10μm以下,优选的是,为5μm以下。
台阶部21的深度T6相对于绝缘层2的厚度T0的比(T6/T0)例如为0.01以上,优选的是,为0.03以上,而且,T6/T0例如为0.5以下,优选的是,为0.3以下。若T6/T0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充分地确保后述的工序(5)中的去除晶种层15的时间,因此,能够抑制相邻的导体图案3彼此间的经由晶种层15所导致的短路。
而且,导体图案3的厚度T1与台阶部21的深度T6之和(T1+T6)为槽部4的深度,其例如为1μm以上,优选的是,为10μm以上,而且,(T1+T6)例如为300μm以下,优选的是,为100μm以下。
而且,槽部4的深度(T1+T6)相对于绝缘层2的厚度T0的比((T1+T6)/T0)例如为0.1以上,优选的是,为0.2以上,而且,((T1+T6)/T0)例如为0.9以下,优选的是,为0.8以下。若上述比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在确保导体图案3相对于绝缘层2的密合力的同时,谋求配线电路基板1的薄型化。
2.配线电路基板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3A~图3F说明配线电路基板1的制造方法。
该制造方法包括:在剥离层16的上表面(厚度方向的一侧面的一例)形成晶种层15的工序(1)(参照图3A)、在晶种层15的上表面(厚度方向的一侧面的一例)形成导体图案3的工序(2)(参照图3B以及图3C)、利用绝缘层2覆盖晶种层15以及导体图案3的工序(3)(参照图3D)、将剥离层16自晶种层15剥离的工序(4)(参照图3E)以及去除晶种层15的工序(5)(参照图3F)。
而且,在该制造方法中,例如,以辊到辊法或者单张(成批)方式,制造配线电路基板1。
以下,说明各工序。
2-1.工序(1)
在工序(1)中,如图3A所示,在剥离层16的上表面(厚度方向的一侧面的一例)形成晶种层15。
晶种层15例如由铬、金、银、铂、镍、钛、硅、锰、锆以及这些材料的合金,或者这些材料的氧化物等金属材料形成。作为金属材料,优选的是,列举铜。
剥离层16只要是以能够相对于晶种层15剥离的方式支承晶种层15的支承层,就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树脂层、金属层等,优选的是,列举金属层。金属层例如由不锈钢、铝、42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为薄片形状。作为金属材料,优选的是,列举不锈钢。剥离层16的厚度例如为18μm以上,优选的是,为30μm以上,而且,剥离层16的厚度例如为200μm以下,优选的是,为100μm以下。
为了在剥离层16的上表面形成晶种层15,能够使用例如镀敷等湿处理、例如蒸镀、溅镀等干处理等。优选的是,利用镀敷,更优选的是,利用电解镀,在剥离层16的上表面形成晶种层15。
晶种层15形成在剥离层16的上表面的整个表面。
晶种层15的厚度例如为0.03μm以上,优选的是,为0.3μm以上,而且,晶种层15的厚度例如为5μm以下,优选的是,为3μm以下。
2-2.工序(2)
工序(2)在工序(1)之后实施。在工序(2)中,如图3C所示,在晶种层15的上表面形成导体图案3。
优选的是,如图3B以及图3C所示,通过添加法在晶种层15的上表面形成导体图案3。
具体而言,首先,如图3B所示,以与导体图案3相反的图案,由干膜抗蚀剂在晶种层15的上表面形成抗镀层17。接下来,如图3C所示,利用自晶种层15供电的电解镀在晶种层15的上表面的自抗镀层17暴露的部分层叠导体图案3。之后,使用例如剥离液将图3C的假想线所示的抗镀层17去除。
导体图案3具有在晶种层15的上表面连续的形状。
2-3.工序(3)
工序(3)在工序(2)之后实施。在工序(3)中,如图3D所示,利用绝缘层2覆盖晶种层15以及导体图案3。
例如,准备预先形成为薄片形状的半固体形状或者固体形状(更具体而言,B阶段)的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层2,接着,将绝缘层2相对于晶种层15以及导体图案3压接或者转印。或者,将液体状(更具体而言,A阶段)的绝缘材料(清漆等)相对于晶种层15以及导体图案3进行涂布。
之后,若半固体形状或者固体形状的绝缘材料、或者液体状的绝缘材料为未固化状态(A阶段状态或者B阶段状态),则通过紫外线照射或者加热使绝缘材料固化(C阶段化)。
由此,填充于导体图案3之间以及填充于导体图案3的外侧的绝缘层2以覆盖导体图案3以及晶种层15的方式形成在晶种层15的上表面。具体而言,绝缘层2覆盖晶种层15的上表面和导体图案3的相对面8(在图3D中,相当于上表面8。另一方面,在图2中,相当于下表面8。)以及侧面9。另外,在绝缘层2中,覆盖导体图案3的相对面8以及侧面9的部分是槽部4。
2-4.工序(4)
工序(4)在工序(3)之后实施。在工序(4)中,如图3E所示,将剥离层16自晶种层15剥离。
具体而言,如图3D的假想线所示,一边使剥离层16向下方挠曲,一边自晶种层15剥离。例如,把持剥离层16的右端部,将其向下方拉下,以使剥离层16向下方弯曲的方式使剥离层16挠曲,由此将剥离层16的右端部、左右方向中央部以及左端部分别自晶种层15的下表面的右端部、左右方向中央部以及左端部依次剥去。
2-5.工序(5)
工序(5)在工序(4)之后实施。在工序(5)中,如图3F所示,去除晶种层15。
例如,通过湿蚀刻等蚀刻去除晶种层15。
伴随着晶种层15的去除,填充于槽部4的导体图案3的下端部被去除。由此,形成台阶部21。导体图案3的被去除的下端部的厚度T6与上述台阶部21的深度T6相同。
通过上述工序(1)~工序(5),能够获得图1以及图2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
3.可穿戴设备
接下来,说明具有上述配线电路基板1的可穿戴设备20。
如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20具有配线电路基板1、传感器18(假想线)以及存储器25(假想线)。
另外,如图2的假想线所示,在配线电路基板1根据需要设有覆盖层19以及压敏粘接层23。覆盖层19以覆盖配线5的方式形成在绝缘层2的上表面11,覆盖层19由绝缘层2所例示的绝缘材料等形成。压敏粘接层23设于绝缘层2的下表面。
传感器18例如为能够测定使用者的脉搏、体温等数据的测定部件。传感器18与配线电路基板1的前端部的端子6电连接。
存储器25是能够存储传感器18所测定的数据的存储部件。存储器25与配线电路基板1的后端部的端子6电连接。
例如,如图4A所示,该可穿戴设备20通过压敏粘接层23贴付(穿戴)在使用者的一个手腕24的内侧部分的皮肤。
该可穿戴设备20灵活地追随图4B所示的手腕24的背伸(向手背侧的移动)以及图4C所示的手腕24的掌曲(向手掌侧的移动)。
具体而言,如图4B所示,由于手腕24的背伸,手腕24的内侧部分的皮肤伸长,以追随于此的方式,可穿戴设备20的配线电路基板1伸长。
另一方面,如图4C所示,由于手腕24的掌曲,手腕24的内侧部分的皮肤弯曲,以追随于此的方式,可穿戴设备20的配线电路基板1弯曲。
4.作用效果
在该配线电路基板1中,由于导体图案3被埋入绝缘层2,因此,导体图案3难以自绝缘层2剥离,尤其,由于绝缘层2的以日本工业标准JIS P8115(2001年)为基准测定的耐折次数为上述下限以上,因此,即使使配线电路基板1伸缩,也能够抑制导体图案3自绝缘层2剥离。因此,配线电路基板1的可靠性优异。
而且,若导体图案3的厚度T1相对于绝缘层2的厚度T0的比(T1/T0)为特定的上限以下,则能够谋求配线电路基板1的薄型化。
而且,若导体图案的厚度T1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提高导体图案3相对于绝缘层2的密合性。
而且,采用该配线电路基板1,由于下表面8以及侧面9被绝缘层2覆盖,因此,能够提高导体图案3相对于绝缘层2的密合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导体图案3自绝缘层2剥离。
而且,在该配线电路基板11中,若绝缘层2的拉伸储能弹性模量E’为特定的上限以下,则伸缩性优异。
而且,由于该可穿戴设备20具有可靠性优异的配线电路基板1,因此,可靠性优异。
5.变形例
在变形例中,针对与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件以及工序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相对于绝缘层2的上表面11位于下侧,但例如,如图5所示,也能够使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与绝缘层2的上表面11位于同一平面。
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在将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和绝缘层2的上表面11投影于面方向(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时,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和绝缘层2的上表面11位于相同位置。由此,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和绝缘层2的上表面11形成单一的平坦面。也就是说,在配线电路基板1的上表面没有形成一实施方式的台阶部21(参照图2)。
要获得图5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在工序(5)(参照图3F)中,调整蚀刻时间,使得仅去除晶种层15,不会去除填充于槽部4的导体图案3的下端部。
利用图5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也能够获得与一实施方式的配线电路基板1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一方面,从抑制与辊发生粘连的观点出发,相对于图5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优选一实施方式的配线电路基板1。
也就是说,若采用图2所示那样的一实施方式的配线电路基板1,则在利用辊到辊法制造并使配线电路基板1的上表面与辊(未图示)相对的情况下,与采用图5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的情况不同,能够在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与辊的表面之间设置空隙(间隙)。并且,能够缩小配线电路基板1的上表面的与辊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与图5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相比,图2所示那样的一实施方式的配线电路基板1能够抑制与辊的粘连。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也能够相对于绝缘层2的上表面11位于上侧。
在图6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中,导体图案3的上端部相对于绝缘层2的上表面11向上侧突出,另一方面,导体图案3的下端部以及中央部被埋入绝缘层2。
导体图案3的埋入深度T4(即,导体图案3的下表面8与绝缘层2的上表面11在厚度方向上的距离T4)、导体图案3的突出长度T5(即,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与绝缘层2的上表面11在厚度方向上的距离T5)以及导体图案3的埋入深度T4相对于突出长度T5的比(T4/T5)能够根据用途以及目的适当地设定。
为了获得图6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在工序(5)(参照图3E以及图3F)中,首先,将干膜抗蚀剂(未图示)层叠在晶种层15的下表面,接下来,通过曝光以及显影,由干膜抗蚀剂形成与导体图案3相同的图案的抗蚀涂层(未图示),之后,仅去除晶种层15的自抗蚀涂层暴露的部分。之后,去除抗蚀涂层。
图6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也能够获得与一实施方式的图2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一方面,从抑制导体图案3之间的短路的观点来看,与图6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相比,优选图2以及图5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
图2以及图5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与图6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不同,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相对于绝缘层2的上表面11位于下侧,或者位于相同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导体图案3之间的短路。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导体图案3具有剖面呈大致矩形的形状,但也能够是,例如如图7所示,导体图案3具有剖面呈大致锥形的形状。
在图7中,导体图案3具有随着朝向上侧而左右方向长度(宽度)逐渐变短(变窄)的剖面呈大致锥形的形状。
即,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侧面9以随着朝向上侧而接近的方式倾斜。
配线5的下表面8的左右方向长度(宽度)相对于配线5的上表面7的左右方向长度(宽度)例如为101%以上,优选的是,为105%以上,而且,例如为145%以下。
并且,采用图7所示的配线电路基板1,能够利用导体图案3相对于绝缘层2的固定效果进一步提高导体图案3相对于绝缘层2的密合力。
而且,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的假想线所示,在配线电路基板1设置压敏粘接层23,借助压敏粘接层23将绝缘层2贴付在使用者的手腕24的内侧部分的皮肤,但也能够是,例如,不设置压敏粘接层23,而是将配线电路基板1的绝缘层2直接贴付(贴合)在使用者的手腕24的内侧部分的皮肤。
实施例
在以下的记载中使用的调配比例(含有比例)、物理属性值、参数等具体数值能够替换为,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记载的、与这些值对应的调配比例(含有比例)、物理属性值、参数等该记载的上限值(以“以下”、“未满”定义的数值)或者下限值(以“以上”、“超过”定义的数值)。
实施例1
准备由不锈钢形成、厚度为50μm的剥离层16,接着,通过电解镀铜,在剥离层16的上表面形成由铜形成的、厚度为1.0μm的晶种层15(工序(1),参照图3A)。
接下来,将干膜抗蚀剂层叠在晶种层15的上表面的整个表面,接下来,通过对干膜抗蚀剂进行曝光以及显影,从而以与导体图案3相反的图案在晶种层15的上表面形成抗镀层17(参照图3B)。接下来,通过自晶种层15供电的电解镀铜,在晶种层15的上表面层叠由铜形成的、厚度为3μm的导体图案3。之后,如图3C所示,使用剥离液去除抗镀层17(参照图3C的假想线,工序(2))。
多个配线5的各自的左右方向长度为50μm,前后方向长度为60mm,相邻的配线5之间的间隔为4050μm,多个端子6的左右方向长度以及前后方向长度为4000μm,相邻的端子6之间的间隔为100μm。导体图案3的平面面积S1为70mm2
另一方面,将根据表1中记载的“绝缘材料”的“详细”栏中记载的处方调制的混合物(氨基甲酸酯·丙烯酸树脂)的清漆涂布于晶种层15以及导体图案3。之后,使用高压水银灯,对A阶段状态以及B阶段状态的清漆照射紫外线(照度340mW/cm2,光量4000mJ/cm2),使清漆固化(C阶段化),形成绝缘层2(工序(3),参照图3D。)。
绝缘层2的厚度T0为10μm。而且,绝缘层2的与导体图案3相对的部分的厚度T2为7μm。槽部4的深度为3μm。槽部4的深度(相当于后述的T1+T6)相对于绝缘层2的厚度T0的比((T1+T6)/T0)为0.3。绝缘层2的平面面积S0为1600mm2,S1/S0为4.375%。
接下来,将剥离层16自晶种层15剥离(工序(4),参照图3E)。
之后,通过湿蚀刻,去除晶种层15(工序(5),参照图3F)。并且,伴随着晶种层15的去除,填充于槽部4的导体图案3的下端部被去除。
去除的导体图案3的下端部的厚度T6为2μm。导体图案3的厚度T1为1μm。T1/T2为0.143,T6/T0为0.2,T1/T0为0.1,T2/T0为0.7。
由此,获得具有绝缘层2以及导体图案3的配线电路基板1(参照图1以及图2)。
实施例2~实施例7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2
将导体图案3的尺寸以及配置、绝缘材料的种类、详细情况以及固化条件等按照表1的记载进行变更,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处理,获得配线电路基板1(参照图2以及图6)。
另外,在实施例7中,以与导体图案3相同的图案形成抗蚀涂层,之后,仅去除晶种层15的自抗蚀涂层暴露的部分,之后,去除抗蚀涂层。由此,在实施例6中,导体图案3的上表面7相对于绝缘层2的上表面11位于上侧。
[评价]
评价下述的项目。将这些项目的结果表示在表1中。
(1)绝缘层
(1-1)拉伸储能弹性模量E’
仅针对各实施例以及各比较例的绝缘层2,在温度范围为-10℃~260℃,频率为1Hz以及升温速度为10℃/分钟的条件下,利用动态粘弹性测定(DMA法)测定20℃的拉伸储能弹性模量E’。
(1-2)MIT试验(耐折性)
仅针对各实施例以及各比较例的绝缘层2,在以日本工业标准JIS P8115(2001年)为基准的下述条件下,实施MIT试验(耐折性试验),对耐折次数进行计数。并且,基于下述基准,评价耐折性。
(条件)
试验片尺寸 :宽度15mm,长度110mm
试验速度 :175cpm
弯折角度 :135°
载荷 :1.0kgf
弯折钳的R :0.38mm
弯折钳的开度 :0.25mm
(基准)
○:耐折次数为10次以上
×:耐折次数未满10次
(2)配线电路基板
(2-1)密合性
在各实施例以及各比较例的配线电路基板1的上表面贴合粘贴带(No.360UL,日东电工公司制),之后,自配线电路基板1剥去粘贴带。接着,重复上述贴合以及剥去的动作。并且,求出将导体图案3自绝缘层2剥离所需要的次数,按照下述的基准,评价密合性。
◎:次数为3以上
○:次数为1或者2
△:次数为0
(2-2)短路
将探针触碰于电独立且彼此相邻的两个配线,使用数字式万用表(ADVANTESTR6552 DIGITAL MULTIMETER)的两端子电阻模式,根据数字式万用表的电阻值确认是否导通。
若有导通,则表示配线之间存在短路(发生短路),若没有导通,则表示配线之间不存在短路。
·在有导通的情况下,在数字式万用表的液晶显示部显示了某个数值(数字)。
·在没有导通的情况下,在数字式万用表的液晶显示部显示了“.OL”(OverLoad的意思)。
[表1]
另外,上述发明提供了作为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但这只不过是单纯的例示,不能用来限定地解释。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本发明的变形例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配线电路基板能够用于可穿戴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 配线电路基板
2 绝缘层
3 导体图案
7 上表面(暴露面)
8 下表面(相对面)
9 侧面(连结面)
11 上表面(绝缘层)
20 可穿戴设备
E’ 拉伸储能弹性模量
T1 导体图案的厚度
T0 绝缘层的厚度

Claims (8)

1.一种配线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
绝缘层、以及
埋入所述绝缘层的导体图案,
所述导体图案具有自所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暴露的暴露面,
所述绝缘层的以日本工业标准JIS P8115为基准测定的耐折次数为10次以上,其中,日本工业标准JIS P8115为2001年的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图案的所述暴露面位于与所述绝缘层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面为同一平面的位置,或者,所述导体图案的所述暴露面位于比所述绝缘层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面靠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图案的所述暴露面位于比所述绝缘层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面靠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图案的厚度T1相对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T0的比T1/T0为0.05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图案的厚度T1为1.0μ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图案还具有:相对面,其相对于所述暴露面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以及连结面,其将所述暴露面的周端部以及所述相对面的周端部连结,
所述相对面以及所述连结面被所述绝缘层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频率为1Hz以及升温速度为10℃/分钟的条件下,对所述绝缘层进行动态粘弹性测定时的20℃的拉伸储能弹性模量E’为1000MPa以下。
8.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电路基板。
CN201680040607.XA 2015-07-09 2016-06-01 配线电路基板 Active CN107852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37963 2015-07-09
JP2015137963A JP6491556B2 (ja) 2015-07-09 2015-07-09 配線回路基板
PCT/JP2016/066194 WO2017006653A1 (ja) 2015-07-09 2016-06-01 配線回路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2822A true CN107852822A (zh) 2018-03-27
CN107852822B CN107852822B (zh) 2020-05-05

Family

ID=57684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0607.XA Active CN107852822B (zh) 2015-07-09 2016-06-01 配线电路基板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4861B2 (zh)
EP (1) EP3322266A4 (zh)
JP (1) JP6491556B2 (zh)
KR (1) KR102485732B1 (zh)
CN (1) CN107852822B (zh)
TW (1) TWI712345B (zh)
WO (1) WO201700665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0461A (zh) * 2018-10-12 2020-04-2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2740837A (zh) * 2018-10-31 2021-04-3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可弯曲的布线基板、可伸缩的布线基板及由它们得到的电子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06233B1 (ko) * 2016-03-16 2020-04-29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웨어러블·스마트·디바이스
JP6953279B2 (ja) * 2016-12-07 2021-10-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8538799B (zh) 2017-03-02 2024-02-27 弗莱克斯有限公司 互连部件和互连组件
CN110545718B (zh) 2017-04-28 2022-06-0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生物传感器
JP6997533B2 (ja) 2017-04-28 2022-01-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生体センサ用シート
JP7190453B2 (ja) 2017-06-12 2022-12-1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伸縮性導体
JP7418944B2 (ja) 2017-09-11 2024-01-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組成物および生体センサ
JP7410633B2 (ja) * 2017-10-16 2024-01-10 株式会社レゾナック 配線基板、ストレッチャブルデバイス、配線基板形成用積層板、及び配線基板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7660066B (zh) * 2017-10-31 2024-05-14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路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EP3708074A4 (en) 2017-11-10 2021-07-28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STICKING BIOSENSOR
WO2019176839A1 (ja) 2018-03-16 2019-09-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生体センサ用積層体および生体センサ
DE102018121680B3 (de) * 2018-09-05 2019-12-19 Lufthansa Technik Aktiengesellschaft Steckverbindungsdose und Passagierversorgungsmodul
US10985484B1 (en) 2018-10-01 2021-04-20 Flex Ltd. Electronic conductive interconnection for bridging across irregular areas in a textile product
JP7097918B2 (ja) * 2020-01-21 2022-07-08 Nissha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76292A (ja) * 1984-02-22 1985-09-10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の製造法
WO2008069275A1 (ja) * 2006-12-07 2008-06-12 Nec Corporation 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487587B2 (en) * 2005-03-22 2009-02-10 Interuniversitair Microelektronica Centrum Vzw (Imec) Methods of producing a composite substrate
JP2011014721A (ja) * 2009-07-02 2011-01-20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性銅張積層板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
JP2013146870A (ja) * 2012-01-17 2013-08-01 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rp 銅−ポリイミド積層体、立体成型体、及び立体成型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1138A (en) * 1975-02-12 1978-05-23 Sumitomo Bakelite Company Limited Insulating film, sheet, or plate material with metallic coat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S5274868A (en) * 1975-12-19 1977-06-23 Nitto Electric Ind Co Method of produc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substrate
JPS52140862A (en) * 1976-05-19 1977-11-24 Nitto Electric Ind Co Method of produc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substrate
JP3402372B2 (ja) * 1992-04-23 2003-05-06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板の製造法
EP0545328B1 (en) * 1991-11-29 1997-03-19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Printed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5527998A (en) * 1993-10-22 1996-06-18 Sheldahl, Inc. Flexible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7491892B2 (en) * 2003-03-28 2009-02-17 Princeton University Stretchable and elastic interconnects
JP2005136318A (ja) * 2003-10-31 2005-05-26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90003249A (ko) * 2006-02-20 2009-01-09 다이셀 가가꾸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다공성 필름 및 다공성 필름을 이용한 적층체
TWI500364B (zh) * 2008-03-05 2015-09-11 美國伊利諾大學理事會 可延展且可折疊的電子裝置
US8372726B2 (en) * 2008-10-07 2013-02-12 Mc10, Inc.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non-planar imaging arrays
WO2010081137A2 (en) * 2009-01-12 2010-07-15 Mc10, Inc.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non-planar imaging arrays
WO2010086033A1 (en) * 2009-01-30 2010-08-05 Interuniversitair Microelektronica Centrum Vzw Stretch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10086034A1 (en) * 2009-01-30 2010-08-05 Interuniversitair Microelektronica Centrum Vzw Stretch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2892356B (zh) * 2010-03-17 2016-01-13 伊利诺伊大学评议会 基于生物可吸收基质的可植入生物医学装置
TWI419278B (zh) * 2010-10-26 2013-12-11 Unimicron Technology Corp 封裝基板及其製法
JP2012053050A (ja) 2011-10-05 2012-03-15 Univ Of Tokyo 非単結晶トランジスタ集積回路
JP2013187380A (ja) 2012-03-08 2013-09-19 Nippon Mektron Ltd 伸縮性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65225A (ja) * 2012-09-26 2014-04-17 Fujifilm Corp 積層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ト基板
CN105340369A (zh) * 2013-02-06 2016-02-17 伊利诺伊大学评议会 具有容纳室的可拉伸的电子系统
EP2845726A1 (en) * 2013-09-04 2015-03-11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Electrically interconnecting foil
EP3201964B1 (en) * 2014-09-29 2020-11-18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reduced bend stress wires
US10080290B2 (en) * 2015-11-17 2018-09-18 Intel Corporation Stretchable embedded electronic package
JP2018054758A (ja) * 2016-09-27 2018-04-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ベルト、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76292A (ja) * 1984-02-22 1985-09-10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の製造法
US7487587B2 (en) * 2005-03-22 2009-02-10 Interuniversitair Microelektronica Centrum Vzw (Imec) Methods of producing a composite substrate
WO2008069275A1 (ja) * 2006-12-07 2008-06-12 Nec Corporation 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14721A (ja) * 2009-07-02 2011-01-20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性銅張積層板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
JP2013146870A (ja) * 2012-01-17 2013-08-01 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rp 銅−ポリイミド積層体、立体成型体、及び立体成型体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0461A (zh) * 2018-10-12 2020-04-2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1050461B (zh) * 2018-10-12 2021-01-22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2740837A (zh) * 2018-10-31 2021-04-3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可弯曲的布线基板、可伸缩的布线基板及由它们得到的电子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22266A4 (en) 2019-02-27
WO2017006653A1 (ja) 2017-01-12
CN107852822B (zh) 2020-05-05
TW201711541A (zh) 2017-03-16
US10194861B2 (en) 2019-02-05
JP6491556B2 (ja) 2019-03-27
JP2017022237A (ja) 2017-01-26
KR20180027505A (ko) 2018-03-14
TWI712345B (zh) 2020-12-01
EP3322266A1 (en) 2018-05-16
KR102485732B1 (ko) 2023-01-05
US20180192948A1 (en) 2018-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2822A (zh) 配线电路基板
CN107852823A (zh) 配线电路基板的制造方法
US10798817B2 (en) Method for making a flexible wearable circuit
CN104507258A (zh) 软硬结合板及其覆盖膜开窗接地方法
CN107113965A (zh) 电导体
KR101771951B1 (ko) 투명 연성회로기판 제조방법
CN109429442B (zh) 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US9560746B1 (en) Stress relief for rigid components on flexible circuits
EP3563761A1 (en) Electrode device
BR102014008914B1 (pt) Cartão inteligente com contato, cartão sim, cartão bancário, método de impedimento ou de limitação da oxidação de uma superfície de conexão do terminal do chip de metal não nobre de uma base de contato do cartão inteligente, e, base de contato de cartão inteligente
TWM568047U (zh) 智慧型手套
CN105047259B (zh) 一种医用柔性集成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US10531568B1 (en) Circuit board interconnect decals
US11968788B2 (en) Fixing belt of wearable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wearable device
US7291783B2 (en) Mounting components to a hardware casing
KR20140032244A (ko) 인쇄회로기판 제조방법
US20160262269A1 (en) Copper etching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ircuit board
TW200516733A (en) Substrate for use in forming electronic pack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