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8482A - 安全气囊模块以及组件 - Google Patents

安全气囊模块以及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8482A
CN107848482A CN201680039680.5A CN201680039680A CN107848482A CN 107848482 A CN107848482 A CN 107848482A CN 201680039680 A CN201680039680 A CN 201680039680A CN 107848482 A CN107848482 A CN 1078484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section
housing
bag module
suppor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96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尔根·施密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RW Automotiv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W Automotive GmbH filed Critical TRW Automotiv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7848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84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 B60R21/2176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the air bag components being completely enclosed in a soft or semi-rigid housing or co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置在仪表盘(86)上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其具有:气体发生器(12);固定部段(36),所述固定部段设置为使得所述安全气囊模块(10)能够经由所述固定部段(36)安置在所述仪表盘上;用于安全气囊的容纳部段(46)以及保持部段(57),所述保持部段用于保持所述气体发生器(12)。所述安全气囊模块(10)具有:支承结构(16),所述支承结构具有所述固定部段(36);和壳体(14),所述壳体由织物材料构成。所述保持部段(57)部分构成在所述壳体(14)的保持区域(58)中,所述保持区域与所述固定部段(36)对置,使得所述气体发生器(12)从外部被固定并且至少部分延伸到容纳部段(46)中。所述支承结构(16)具有至少一个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18),所述支承部段至少部分包围所述壳体(14)。此外,所述支承结构(16)具有环绕的框架(66)。此外,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组件。

Description

安全气囊模块以及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置在仪表盘上的安全气囊模块以及一种组件,其由仪表盘和安全气囊模块组成。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安全气囊模块,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直接安置在机动车的仪表盘上。这些安全气囊模块通常具有实心壳体,在实心壳体中设置处于折叠的状态中的至少一个安全气囊。该实心壳体构成固定部段,所述安全气囊模块经由固定部段可以安置在仪表盘上。在实心壳体上还固定有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触发情况中对折叠的安全气囊加载气体压力,使得所述安全气囊展开并且在交通事故时保护车辆乘客。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安全气囊模块中已证明为不利的是,安全气囊模块由实心壳体而具有大重量。
为了解决大重量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已知了如下安全气囊模块,其具有由织物材料构成的壳体。安全气囊模块由于织物材料具有较小的重量。
这种安全气囊模块例如在WO 2015/024543A1和WO 2015/024544A1中公开。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安全气囊模块中已证明为不利的是,壳体具有小的刚性,该刚性同样是材料决定的。这可能导致安全气囊模块的自稳定性低。由于壳体和安全气囊模块的刚性低,所以尤其将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在仪表盘上以及将气体发生器固定在安全气囊模块上是困难的。此外,壳体并不是形状稳定的,使得只能花费巨大地进行位置精确的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其是轻的并且具有足够高的刚性。
该任务根据本发明通过一种用于安置在仪表盘上的安全气囊模块来解决,其具有:气体发生器;固定部段,所述固定部段设置为使得气安全气囊可以经由固定部段安置在仪表盘上;用于安全气囊的容纳部段以及保持部段,所述保持部段用于保持气体发生器,其中安全气囊模块具有: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具有固定部段;和壳体,该壳体由织物材料构成,以及其中保持部段部分构成在壳体的保持区域中,该保持区域与固定部段对置,使得气体发生器从外部被固定并且至少部分延伸到容纳部段中,其中支承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该支承部段至少部分包围壳体,以及其中支承结构具有环绕的框架。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通过如下方式减小安全气囊模块的重量:壳体由织物材料构成。安全气囊模块的刚性被提高或尽管采用了壳体的织物材料但并安全气囊模块的刚性不减小,因为设置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具有比壳体更高的硬度或刚性。支承结构的刚性赋予整个安全气囊模块足够高的刚性。由于安全气囊模块的混合方式的构造,可以使用相应的材料的优点,即织物材料的小重量以及由比织物材料应硬的材料构成的支承结构的硬度和稳定性。由于支承结构还用于将安全气囊模块固定在仪表盘上,所以确保了,安全气囊模块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安装。此外,通过支承结构保证了,安全气囊模块可以位置精确地固定在仪表盘上,因为支承结构具有带有预定的尺寸的预定的形状。
支承部段负责安全气囊模块的更高的刚性并且附加地使壳体稳定。通常,支承部段用于至少形状稳定的壳体的造型。为此,壳体至少靠置于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的腿部以及底部区域上,使得壳体的形状以及其稳定性尤其通过腿部实现。
环绕的框架同样用于使其他比较柔软的壳体稳定,使得所述壳体至少在固定部段上由于较硬的支承结构而具有限定的形状。
环绕的框架可以理解为本身闭合的框架,即该框架具有连续的边缘。框架因此在数学意义上描述了一般的柱体,其优选具有矩形的基本面。一般柱体的高度基本上对应于材料厚度。替选地,该框架可以具有环绕的壁或该壁或凸缘从环形的框架伸出,尤其是垂直于框架伸出。
一个方面设计为,保持部段包括在壳体中的凹进部和独立的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设置在壳体的内侧上,以便固定气体发生器。由此确保了,气体发生器可以稳定且安全地固定在安全气囊模块上,即使在气态发生器仅安置在不怎么硬的保持部段的一部分上。稳定性通过独立的保持元件提供,该保持元件例如可以构成为保持环。替选地,独立的保持元件也可以盆状地和框架状地构成,其中气体发生器部分延伸到保持元件中。
根据一个实施形式,支承结构可以具有保持件和设置在其上的夹持轨,其中壳体的至少一个织物层在固定的状态中夹持在保持件与夹持轨之间。由此,简化了壳体在支承结构上的安装,因为仅必须夹持织物层,以便将壳体与支承结构连接。
此外,保持件和夹持轨可以构成夹持连接。由于夹持连接确保了,所夹持的织物层不能脱离。夹持连接因此用于附加的紧固。
例如,支承部段在壳体的保持区域的区域中构成为,使得气体发生器附加地固定在支承结构上。为此,支承部分尤其具有孔,气体发生器可以通过该孔插入。支承部段的孔与壳体中的凹进部平齐,使得气体发生器从外部贴靠在支承部段上并且穿过支承部段和壳体至少部分延伸到容纳部段中。
另一方面设计为,壳体具有开口并且支承结构具有凸起,所述凸起接合到所述开口中。替选地,支承结构可以具有开口,壳体的凸起接合到所述开口中。一般而言,壳体可以与支承结构经由形状锁合来联接。该安装由此得以更为容易,因为壳体由于开口和凸起可以相对于支承结构占据预定的位置。壳体可以以简单方式挂入支承结构中。尤其是,壳体由此可以预先定位在支承结构上;例如在壳体事后还被紧固在支承结构上的情况下。
此外,壳体可以与支承结构经由焊接连接和/或夹持连接紧固。该连接确保了,壳体与支承结构不可松脱地或至少难于松脱地连接。尤其除了将壳体挂入支承结构中之外还可以设置焊接和/或夹持连接。当壳体被挂入时,壳体相对于支承结构的相对位置被固定。接着,壳体可以经由焊接和/或夹持连接紧固在支承结构上。
尤其是,夹持连接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夹持元件,其中壳体的至少一个织物层夹持在夹持元件与支承结构之间,以便将壳体紧固在支承结构上。由此,可以事后提供夹持连接,尽管支承结构本身没有夹持轨。一般,经由夹持元件可以构成附加的紧固。
根据一个方面,可以设计如下安全气囊,其与壳体材料接合地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安全气囊因此在容纳部段中具有预定的层,由此提供安全气囊的所期望的鼓气特性。尤其是,安全气囊可以与壳体一件式地构成,其方式是:例如壳体通过安全气囊的外部层构成。这使得安全气囊模块的制造以及其安装变得容易,因为需要更少的单个部件。
替选地,可以设置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与支承结构材料接合地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尤其是在至少一个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上。在此情况下,安全气囊在容纳部段中也具有预定的层,因为壳体具有相对于支承结构预定的位置。安全气囊的所期望的鼓气特性因此同样可以实现。此外,安全气囊模块的制造以及其安装在该实施形式中也可得以简便。
另一方面设计为,壳体在固定部段的区域中与支承结构连接。由此,确保了,壳体在具有最大稳定性的区域中与支承结构连接。壳体的造型以及形状的保持因此以简单方式进行。
根据一个方面,环绕的框架形成固定部段。安全气囊模块可以安置在仪表盘上,使得出现的力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到闭合地构成的框架上。为此,在框架基本上矩形环绕的情况下,所有四个腿部都可以具有适当的装置,安全气囊模块尤其支承结构经由适当的装置可以与仪表盘连接。即使在其他情况下也保证了均匀地将力导入框架中,因为环绕地或闭合地构成的框架的所有腿部在结构上彼此连接,尤其是一件式连接。
至少一个U形的支承结构可以与环绕的框架一件式地构成。整个支承结构因此可以一件式地构成,由此其制造设计得特别简单。支承结构可以是注塑件,所述注塑件例如由塑料构成。
支承结构优选制造为使得支承结构即框架的和支承部段的臂部具有肋部。肋部保证了所需的刚性,其中同时可以节约材料。支承结构的肋部构造负责最优的刚性/重量比。
另一方面设计为,凸缘从环绕的框架垂直伸出,尤其沿着相反的方向朝至少一个U形的支承部段伸出。凸缘尤其用于壳体的造型并且对于其固定而言是可选的。此外,由此可能在支承结构上相较于突出的凸缘略微退缩地构成固定部段。替选地,环绕的框架从凸缘的下端部侧向伸出。
也可以设计环绕的壁,所述壁同样凸缘形地构成并且沿着朝向至少一个U形的支承部分的方向延伸。环绕的壁也用于使壳体稳定和壳体的造型。
支承结构尤其是至少一个U形的支承部段可以至少部分构成保持部段。在U形的支承部段上可以固定有气体发生器,由此该气体发生器由于支承结构的自稳定性而安全且位置精确地(positionsgetreu)保持。
此外,U形的支承部段可以用作用于安全气囊的唯一的固定,尤其是当U形的支承部段与保持元件共同作用时。
根据一个实施形式,支承结构具有两个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所述支承部段至少部分包围壳体。该实施形式适合于管状的或柱形的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具有一定的纵向伸展。该气体发生器于是可以在其长度上在两个部位即这两个支承部段上与支承结构联接。该气体发生器抗扭转地固定在支承结构上。
一般,可能的是,安全气囊设置有附加的保护套筒。保护套筒可以仅仅包围安全气囊或包围容纳安全气囊的壳体。
尽管如此,折叠的安全气囊可以构成为尤其热固定的封装包。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组件,其由仪表盘和上述类型的安全气囊模块构成。由于安全气囊模块构成为具有上面所述的特性,所以确保了,可以提供可简单制造的且要安装的组件。
根据一个方面可以设计为,仪表盘具有保持元件,安全气囊模块插入和固定到保持元件中。在此情况下,尤其可以设置卡口连接,安全气囊模块经由卡口连接与仪表盘连接。这再次简化了安全气囊模块的安装。
附图说明
其他优点和特性从如下的描述和所参照的附图中得到。在附图中示出:
图1示出了安全气囊模块的分解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安全气囊模块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2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下侧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1至图3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上侧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图1至图4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安全气囊模块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根据图6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上侧的俯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图6和图7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侧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的立体图,
图10示出了根据图9的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上侧的俯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图9和图10的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侧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图9至图11的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另一侧视图,
图13示出了安全气囊模块的立体图,
图14示出了根据图13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上侧的俯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图13和图14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侧视图,
图16示出了根据图13至图15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另一侧视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的立体图,
图18示出了根据图17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上侧的俯视图,
图19示出了根据图17和图18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侧视图,
图20示出了根据图17至图19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另一侧视图,
图21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形式的处于未组装好的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的立体图,
图22示出了处于组装好的状态中的图21的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的立体图,
图23示出了根据图22的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上侧的俯视图,
图24示出了根据图22和图23的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侧视图,
图25示出了根据图22至图24的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另一侧视图,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按照另一实施形式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剖视图,
图27示出了根据图26的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保持件的俯视图,
图28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中的根据图27的保持件的剖视图,
图29示出了处于闭合状态中的带有所夹持的织物层的图27的保持件,
图3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组件,
图31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形式的处于未组装好的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的立体图,
图32示出了根据图31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另一立体图,
图33示出了根据图31和图32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剖视图,
图34示出了根据图31至图33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另一剖视图,
图35示出了根据图31至图34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仰视图,
图3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按照另一实施形式的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分解图,
图37示出了图36中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另一立体图;
图38示出了根据图36和图37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另一立体图,
图39示出了根据图36至图38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剖视图,
图40示出了根据图36至图39的安全气囊模块的另一剖视图,
图41示出了根据图36至图40的安全气囊模块的侧视图,
图42示出了图36至图41的组装好的安全气囊模块的立体图,
图4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按照另一实施形式的安全气囊模块的支承结构的立体图,
图44示出了根据图43的支承结构的后视图,
图45示出了根据图43和图44的支承结构的俯视图,
图46示出了根据图43至图45的支承结构的侧视图,
图47示出了根据图43至图46的支承结构的另一侧视图,
图48示出了根据图43至图47的支承结构的另一侧视图,
图49示出了带有所插入的气体发生器的根据图43至图48的支承结构的立体图,
图50示出了带有所插入的气体发生器的根据图43至图48的支承结构的另一立体图,
图51示出了带有所插入的气体发生器的根据另一实施形式的支承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5中示出了第一安全气囊模块10。在图1中以接下来进行参照的分解视图示出了安全气囊模块10。
安全气囊模块10具有气体发生器12、由织物材料构成的壳体14以及支承结构16。支承结构16可以由塑料、轻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造,其相较于壳体14的织物材料具有更高的刚性或强度。
支承结构16具有支承部段18,所述支承部段在横截面上U形地构成并且用其两个自由的腿部20、22分别过渡到支承结构16的板条24、26中。板条24、26因此与这两个腿部20、22一件式地构成。
此外,支承部段18具有底部部段28,在底部部段中设置孔30,该孔居中地构成在底部区域28中。气体发生器12经由孔30穿过支承部段18和因此穿过支承结构16被插入(参见尤其图3和图5)。
此外,在底部区域28中设置固定开口32,当气体发生器12部分延伸穿过孔30时,如后续还要阐述的那样,所述固定开口与气体发生器12上的固定开口34平齐。
此外,支承结构16具有固定部段36,该固定部段通过这两个板条24、26构成。固定部段36构成在支承结构16的与孔30对置的侧上,也就是说,固定部段36设置在支承结构16的背离于气体发生器12的那侧上。安全气囊模块10经由固定部段36可以安置在这里未示出的仪表盘上。
此外,在板条24、26上设置凸起38,所述凸起在安全气囊模块10的组装好的状态中接合到开口40中,所述开口构成在壳体14上(参见尤其图2和图5)。所述开口40分别构成在壳体14的两个侧向伸出的挂入板条42、44上。壳体14经由开口40可以挂入支承结构16中。由此可以相对于支承结构16对壳体14进行预定的定位,尤其是预先定位。
挂入板条42、44替选地可以与壳体14独立地构成。例如,挂入板条42、44可以是有角的,其中它们利用第一腿部固定在壳体14上并且第二腿部具有开口40。固定在壳体14上的腿部可以固定在壳体14的内侧或外侧上。独立构成的挂入板条42、44可以由壳体14的织物材料的织物层构成。替选地,可以是其他织物材料或其他材料。
挂入板条42、44分别独立地且基本上L形地构成(参见尤其图5),其中它们用较长的腿部固定在壳体14上并且较短的腿部具有开口40。
此外,从图2和图5中可知,壳体14利用至少一个织物层挂在支承结构16上。
此外,壳体14具有容纳部段46,所述容纳部段用于容纳这里未示出的安全气囊。容纳部段46通过壳体14的侧壁限界并且由通过侧壁限界的空间构成。
此外,壳体14具有凹进部48,当所述壳体14挂入支承结构16中时(参见尤其图2至图5),该凹进部与在支承部段18中的孔30平齐。
此外,示出了独立的保持元件50,其设置在容纳部段46中并且配设给凹进部48。保持元件50盆状地构成,其中该保持元件还是框架状的,使得其既无顶盖也无底部。这尤其从图4中得到,在图4中以俯视图示出了在组装好的状态下的安全气囊模块10。气体发生器12在此从外部和下部延伸直至到盆状的保持元件50中并且在俯视图中可看到。
此外,保持元件50具有固定元件52,该固定元件在安全气囊模块10的组装好的状态中延伸穿过在壳体14的底板中的容纳开口54、支承结构16的固定开口32以及气体发生器12的固定开口34(参见尤其图3至图5)。接着通过相应的对应机构56来进行固定,使得壳体14固定在支承结构16上以及气体发生器12固定在支承结构16上,尤其固定在支承部段18和保持元件50上。固定元件52和对应机构56尤其可以是螺丝螺母连接。
安全气囊模块10通常具有保持部段57,所述保持部段用于在组装好的状态中保持气体发生器12(参见图2)。保持部段57尤其通过壳体14的保持区域58构成。保持区域58基本上通过壳体14中的凹进部48形成。在组装好的状态中,保持区域58与固定部段36相对置。
保持部段57附加地通过支承部段18的底部区域28和保持元件50形成,它们提供了用于固定气体发生器12所需的刚性。
气体发生器12因此从外部安置在壳体14和支承结构16上,其中气体发生器延伸直至容纳部段46中,所述容纳部段设置在内部。这是可能的,因为保持区域58具有对应的留空部,尤其是孔30和凹进部48。
在壳体14挂入支承结构16中之后(参见图2),壳体14附加地可以借助焊接连接紧固在支承结构16上。
这里未示出的设置在容纳部段46中的安全气囊可以与壳体14材料接合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尤其是,壳体14可以通过安全气囊的外部层(Lage)构成,使得相应地简化制造和安装。
替选地,安全气囊可以与支承结构16材料接合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使得其相对于支承结构16具有限定的位置。由于壳体14同样相对于支承结构16具有预定的位置,尤其是由于开口40和凸起38,所以确保了,安全气囊占据容纳部段46之内预定的位置。由此,确保了安全气囊的所期望的鼓气特性。
在图6至图8中示出了另一安全气囊模块10。在下文中仅介绍了不同之处。
壳体14经由附加的插接元件59固定在支承结构16上,所述插接元件延伸穿过壳体14中的开口40。此外,插接元件59与支承结构16的插接开口60共同作用,所述插接开口代替凸起38设置在板条24、26中。
插接元件59例如可以是铆接元件,使得确保了支承结构16与壳体14的持久的连接。
在图6至图8中所示的安全气囊模块10因此与图1至图5中所示的安全气囊模块10不同在于壳体14与支承结构16的联结类型或联接的方式。
在图9至图12中示出了安全气囊模块10的一个实施形式,其相对于之前所描述的安全气囊模块不同在于,支承结构16的这两个板条24、26经由横向腿部62、64连接,使得构成环绕的框架66。
环绕的框架66辅助壳体14的造型,所述壳体由于其织物材料而会更容易形成。此外,环绕的框架66赋予安全气囊模块10更高的刚性。
固定部段36仅通过这两个板条24、26形成,使得该部段对应于前述的实施形式的固定部段。
固定部段36因此设置在环绕的框架66的区域中。在相同的区域中,壳体14也与支承结构16联接,所述支承结构具有环绕的框架66。
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18仅在环绕的框架66的部分长度上延伸。从图9和图10中得到,壳体14并不在横向腿部62、64上延伸,而是仅在两个板条24、26上延伸,因为挂入板条42、44与这两个板条24、26共同作用。因此,壳体14靠置到横向腿部62、64上。
替选地,壳体14可以构成为使得其也在横向腿部62、64上延伸,即在整个框架66上延伸。
在图13至图16中示出了另一安全气囊模块10,其与前面所描述的在图9至图12中所示的安全气囊模块不同仅在于,仅设置第一横向腿部62。
这两个板条24、26以及第一横向腿部62形成支承结构16的在俯视图中为U形的部分框架。
固定部段36在此也仅经由这两个板条24、26形成。
在图17至图20中示出了另一安全气囊模块10。该安全气囊模块10与在图6至图8中所示的安全气囊模块不同在于,这两个板条24、26在其相应的端部处是弯曲的。这尤其从图17、图18和图20中得到。
所述板条24、26在其相应的端部上具有朝向另一板条的与之对置的端部的弯曲部。由此辅助壳体14的造型。
在图21至图25中示出了安全气囊模块10的另一实施形式,该实施形式基本上对应于根据图9至图12的安全气囊模块10的实施形式,因为这两个板条24、26和这两个横向腿部62、64设置为使得支承结构16具有环绕的框架66。
安全气囊模块10的实施形式与前面所描述的实施形式不同在于,附加地设置两个夹持元件68、70,所述夹持元件与这两个板条24、26形成夹持连接,其中壳体14的至少一个织物层夹持在夹持元件68、70与这两个板条24、26之间。
壳体14的至少一个织物层尤其可以是独立构成的挂入板条42、44的织物层。
这两个板条24、26以及这两个横向腿部62、64如已提及的那样形成环绕的框架66,其中这两个板条24、26附加地用作夹持板条72、74,因为它们与夹持元件68、70共同作用。夹持元件68、70与夹持板条72、74因此形成夹持连接。
此外,插接元件59在所示的实施形式中通过夹持元件构成,该夹持元件穿过插接开口插接到壳体14的板条24、26和开口40中。插接元件59被从支承结构16的下侧引入,使得插接元件用其有效的夹持端部部段76与可以被套装的夹持元件68、70对置。夹持连接因此附加地构成为夹持连接,壳体14经由夹持连接附加地紧固在支承结构16上。这在图22中示出。
通常,夹持连接构成为,使得其可以不再可松脱或只能借助工具松脱。
此外,这两个横向腿部62、64相对于前面所描述的实施形式更高地构成,使得其与所套装的夹持元件68、70构成基本上平坦的表面77。同时,夹持元件68、70同样具有用于固定部段36的元件,所述安全气囊模块10经由所述固定部段可以安置在仪表盘上。
一般,夹持元件68、70具有与板条24、26基本相同的轮廓,使得所述夹持元件可以平齐地套装到所述板条上。夹持元件68、70的构成固定部段36的元件相应平齐地在板条24、26的构成固定部段36的元件上。
该实施形式因此与前面所描述的实施形式不同在于壳体14联结到支承结构16。
在图26中示出了安全气囊模块10的另一实施形式,其中安全气囊模块10以剖切方式示出。
在该实施形式中,支承结构16具有两个保持件78,其分别具有设置在其上的夹持轨80,所述夹持轨可以经由铰链状的区域被折叠(参见图27)。这在下文中参照图28和29来阐述。
在具有设置在其上的夹持元件80的两个保持件78上可以构成固定部段36,安全气囊模块10可以经由固定部段固定在仪表盘上。
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18过渡到保持件78,这出于更好的可示性在图26中仅在壳体14的下部保持区域58中表示,而这在图27至图29中未示出。
支承结构16可以具有环绕的框架66,所述框架的固定部段36至少通过这两个保持件78形成,尤其是附加地通过这两个这里未示出的横向腿部62、64形成。
因此,整个框架66可以构成固定部段36。
在图26中示出的实施形式与图21至图25的实施形式不同在于,通过在图27中详细所示的保持件78与分别设置在其上的夹持轨80的夹持连接构成为,使得夹持轨80防丢失地设置。此外,在图26中示出了安全气囊82,该安全气囊容纳在安全气囊模块10的容纳部段46中。
从示出的处于剖切状态中的带有设置在其上的夹持轨80的这两个保持件78的图28和图29中变得清楚的是,保持件78和夹持轨80附加地构成夹持连接83,因为设置相应的卡锁元件和开口。
在闭合的状态中(参见图29),壳体14的至少一个织物层夹持在保持件78与夹持轨80之间,由此壳体14可以附加紧固在支承结构16上。
至少一个织物层可以是挂入板条42、44的织物层,所述挂入板条固定在壳体14中。
在图30中示出了组件84,该组件包括安全气囊模块10和仪表盘86,所述仪表盘仅局部地示出。
在仪表盘86上设置固定元件88,所述安全气囊模块10经由固定元件可以固定在仪表盘86上。为此,安全气囊模块10可以经由其固定部段36被插入固定元件88中并且接着被固定。固定可以尤其经由卡扣连接来提供,由此进行附加的紧固。
在所示的实施形式中,示出了根据在图9至图12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安全气囊模块10。当然,安全气囊模块10的所有其他实施形式同样可以固定在仪表盘86上。
为此,在仪表盘86上可以设置可通用使用的固定元件88,所述固定元件能够实现将多个不同的安全气囊模块10固定在仪表盘86上。
在图31至图35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10的另一实施形式。
安全气囊模块10包括气体发生器12、壳体14以及支承结构16,该支承结构具有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18,该支承部段在所示的实施形式中居中地构成在支承结构16上。
在壳体14中设置处于折叠状态中的安全气囊82,如在图33和图34中可知,在这些图中出于更好的可示性将安全气囊82作为紧凑的元件示出。
U形支承部段18的两个腿部20、22过渡到支承结构16的环绕的框架66中。此外,支承部段18类似于前面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具有底部区域28,该底部区域具有中央的孔30,气体发生器12延伸穿过所述孔。
此外,在所示的图中示出了对应机构56,该对应机构用于将气体发生器12固定在保持元件50上,该保持元件在所示的附图中已设置在壳体14中。仅保持元件50的固定元件52从壳体14伸出,如已在前文所描述的那样。
支承结构16除了环绕的框架66之外具有从其伸出的凸缘(Kragen)90,该凸缘基本上垂直地从环绕的框架66伸出,尤其是背离于支承部段18。
此外示出了,支承结构16具有肋部,尤其是在支承部段18的区域中。一般,肋部有助于,支承结构16在小重量时具有高的刚性。
在图31至图35中所示的实施形式基本上对应于图9至图12中所示的实施形式。
壳体14类似地在支承结构16上设置在固定部段36的区域中,这在所示的图中出于更好的概览性而未示出。
在固定方法以及将壳体14与支承结构16联接并且紧固的不同的可能性方面,参考已经述及的并且前面所描述的可能性。
尤其是从图33中得知,气体发生器12设置在安全气囊模块10中,使得气体发生器12并不是安全气囊模块10的最下部的区域。
壳体14因此构成为,使得其具有两个腿部部段92、94,所述腿部部段延伸穿过支承结构16的对应的开口96、98(参见图35),所述开口设置在U形的支承部段18的侧面。
这两个腿部部段92、94在此具有这样的长度,使得它们在气体发生器12固定在支承结构16上时(参见图33)突出于气体发生器12。
支承结构16由于肋部状的构造以及环绕的框架66构成为,使得其确保安全气囊模块10的足够的刚性并且同时重量优化,使得总体上提供非常轻的且自稳定的安全气囊模块10。
在图36至图42中以不同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10的另一实施形式。
该实施形式与前面所描述的实施形式不同在于,为安全气囊82附加地设置保护套筒100。
此外,保持元件50在图36中独立地示出,即在壳体14之外。
壳体14在此插入到保护套筒100中。替选地,可以设计为,保护套筒100仅包围安全气囊82,所述安全气囊与保护套筒100一起设置在壳体14中,使得在安全气囊82引入壳体14中之前保护套筒100首先被插入到壳体14中。
一般,当安全气囊处于折叠状态中时,安全气囊82可以是热固定的封装包。
通常设置为,安全气囊82仅固定在支承结构16的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18上,其中这经由保持元件50确保。
在图43至图50中示出了安全气囊模块10的另一实施形式,其中在图43至图48中仅示出了安全气囊模块10的支承结构16和在图49和图50中示出了带有气体发生器12的支承结构16。
支承结构16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环绕的框架66,两个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持部段18沿着与固定部段36相对的方向从所述框架伸出。
这两个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18类似于前面所描述的实施形式用于将气体发生器12固定在支承结构16上,所述气体发生器在图43至图48中未示出。
支承结构16和因此相应构成的气体发生器模块10尤其适合于气体发生器12,所述气体发生器长形地或管状地构成,使得其要在多于一个的联结位置上与支承结构16连接。
相应地,该支承结构16的保持部段57具有两个联结区域,气体发生器12经由所述联结区域可以防转动地固定在支承结构16上。
如尤其从图44和图45中可知,支承结构16还仅仅具有环绕的框架66,凸缘90从框架垂直向上延伸。在这两个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18之间设置留空部102,而在支承部段18和框架66的相应对置的部段之间设置开口96、98。由此可以将支承结构16相应地轻地构建。
气体发生器12在该实施形式中要么可以穿过被环绕的框架66包围的开口要么可以穿过支承结构16的侧向开口插入并且然后固定。
保持部段57在该实施形式中仅由支承结构16提供,尤其是由至少一个支承部段18或两个设置的支承部段18提供。
气体发生器12类似于前面的实施形式从外部被固定,因为对应机构56同样设置在U形支承部段18的外侧上(参见尤其图50)。
壳体14在所示的图中出于概览的原因未示出。然而类似于前面所描述的实施形式,在支承结构16上固定壳体,尤其在固定部段36的的区域中,该固定部段通过环绕的框架66形成。
前面的实施形式的安全气囊模块10都具有支承部段18,该支承部段仅在框架66的部分长度上延伸,使得开口96、98设置在支承部段18旁。这样构成的支承部段18也可以称作弓形件。
在图5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10的另一实施形式,其中仅示出了带有其上设置的气体发生器12的支承结构16。
在该实施形式中,支承结构16具有环绕的框架66,唯一的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18从该框架背离于固定部段36朝向支承部段57延伸并且至少部分构成保持部段57。
支承部段18在该实施形式中槽形地构成,使得其具有不带开口的闭合的外表面。
此外,在该实施形式中示出了环绕的壁104,该壁从环绕的框架66朝向保持部段57延伸。环绕的壁104用于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气囊模块10的自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形式中也可以设置环绕的壁104,尤其是在具有弓形的支承部段18的实施形式中。在此情况下,环绕的壁104可以对壳体14的造型有帮助。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模块10的所有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具有环绕的框架66,所述框架负责在固定部段36的区域中所需的稳定性,使得安全气囊模块10可以经由固定部段36固定在仪表盘86上。
同时确保了,安全气囊模块10包含其所设置的形状。
安全气囊模块10因此可以轻地构成,因为壳体14由织物材料形成,所述织物材料比支承结构16更轻。支承结构16用于使其他柔软的并且不保持形状的壳体14稳定。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安置在仪表盘(86)上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其具有:气体发生器(12);固定部段(36),所述固定部段设置为使得所述安全气囊模块(10)能够经由所述固定部段(36)安置在所述仪表盘(86)上;用于安全气囊(82)的容纳部段(46)以及保持部段(57),所述保持部段用于保持所述气体发生器(12),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10)具有:支承结构(16),所述支承结构具有固定部段(36);和壳体(14),所述壳体由织物材料构成,以及其中所述保持部段(57)部分构成在所述壳体(14)的保持区域(58)中,所述保持区域与所述固定部段(36)对置,使得所述气体发生器(12)从外部被固定并且至少部分延伸到容纳部段(46)中,其中所述支承结构(16)具有至少一个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18),所述支承部段至少部分包围所述壳体(14),以及其中所述支承结构(16)具有环绕的框架(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段(57)包括在所述壳体(14)中的凹进部(48)和独立的保持元件(50),所述保持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4)的内侧上,以便固定所述气体发生器(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16)具有保持件(78)和设置在其上的夹持轨(80),其中所述壳体(14)的至少一个织物层在固定的状态中夹持在所述保持件(78)与所述夹持轨(80)之间,尤其其中所述保持件(78)和所述夹持轨(80)构成夹持连接(83)。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安全气囊(82),所述安全气囊与所述壳体(14)材料接合地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安全气囊(82),所述安全气囊与所述支承结构(16)材料接合地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尤其是在所述至少一个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18)上。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4)在所述固定部段(36)的区域中与所述支承结构(16)连接。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4)与所述支承结构(16)经由焊接连接和/或夹持连接紧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连接包含至少一个夹持元件(68,70),其中,所述壳体(14)的至少一个织物层夹持在所述夹持元件(68,70)与所述支承结构(16)之间,以便将所述壳体(14)紧固在所述支承结构(16)上。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的框架(66)构成所述固定部段(36)。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U形的支承结构(18)与环绕的框架(66)一件式地构成。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其特征在于,凸缘从环绕的框架(66)垂直伸出,尤其沿着相反的方向朝所述至少一个U形的支承部段(18)伸出。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16)、尤其是所述至少一个U形的支承部段(18)至少部分构成保持部段(57)。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模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16)具有两个在横截面上为U形的支承部段(18),所述支承部段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壳体(14)。
14.一种组件(84),其由仪表盘(86)和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模块(10)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件(84),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盘(86)具有固定元件(88),所述安全气囊模块(10)插入和固定到所述固定元件中,尤其是经由卡口连接固定。
CN201680039680.5A 2015-05-09 2016-05-04 安全气囊模块以及组件 Pending CN1078484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006128.3 2015-05-09
DE102015006128.3A DE102015006128A1 (de) 2015-05-09 2015-05-09 Gassack-Modul sowie Baugruppe
PCT/EP2016/000735 WO2016180523A1 (de) 2015-05-09 2016-05-04 Gassackmodul sowie baugrupp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8482A true CN107848482A (zh) 2018-03-27

Family

ID=55953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9680.5A Pending CN107848482A (zh) 2015-05-09 2016-05-04 安全气囊模块以及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6634B2 (zh)
EP (1) EP3294592B1 (zh)
CN (1) CN107848482A (zh)
DE (1) DE102015006128A1 (zh)
WO (1) WO20161805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84638A1 (en) * 2016-08-16 2018-02-2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n airbag unit for a motor vehicle safety device
DE102017101245B4 (de) 2017-01-24 2019-06-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sackmodul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20355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Nihon Plast Co., Ltd Air bag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 panel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ir bag apparatus
CN1942346A (zh) * 2004-04-12 2007-04-04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气囊组件的弹性罩体
CN101588944A (zh) * 2005-11-18 2009-11-25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气囊模块的柔性壳体
US8033567B2 (en) * 2007-10-15 2011-10-1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irbag module
DE202013011881U1 (de) * 2013-08-20 2014-10-13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Modul sowie Baugruppe mit einer Instrumententafel und einem Gassack-Modul
WO2015024544A1 (de) * 2013-08-20 2015-02-26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modul sowie baugruppe mit einer instrumententafel und einem gassack-modul
WO2015025630A1 (ja) * 2013-08-23 2015-0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5024543A1 (de) * 2013-08-20 2015-02-26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modul sowie baugruppe mit einer instrumententafel und einem gassack-modu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3912B2 (ja) * 1996-02-09 1999-11-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これに適用されるバッグ折り畳み方法
US5765867A (en) * 1996-05-03 1998-06-16 Alliedsignal Inc. Air bag with externally mounted tether
GB9620410D0 (en) * 1996-09-01 1996-11-20 Breed Automotive Tech Air bag assembly
US7404575B2 (en) * 2003-07-14 2008-07-29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bag apparatus
US7530597B2 (en) * 2004-07-06 2009-05-12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device for front passenger's seat
US7543844B2 (en) * 2005-07-05 2009-06-09 Autoliv Asp, Inc. Flexible housing for an airbag module
US8272664B2 (en) * 2007-12-13 2012-09-25 Autoliv Asp, Inc. Airbag lateral flap
EP2221224B1 (de) * 2009-02-24 2015-07-1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ehäusebaugruppe für ein Luftsackmodul
US20100230935A1 (en) * 2009-03-11 2010-09-16 Rose Larry D Vehicle airbag module
JP5523793B2 (ja) * 2009-10-30 2014-06-18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377730B1 (en) * 2010-04-14 2019-01-16 Volvo Car Corporation Airbag Module
JP5685062B2 (ja) * 2010-11-25 2015-03-18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3035325A (ja) * 2011-08-04 2013-02-21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3035459A (ja) * 2011-08-09 2013-02-21 Honda Motor Co Ltd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422738B2 (ja) * 2014-10-31 2018-11-14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2346A (zh) * 2004-04-12 2007-04-04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气囊组件的弹性罩体
US20060220355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Nihon Plast Co., Ltd Air bag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 panel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ir bag apparatus
CN101588944A (zh) * 2005-11-18 2009-11-25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气囊模块的柔性壳体
US8033567B2 (en) * 2007-10-15 2011-10-1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irbag module
DE202013011881U1 (de) * 2013-08-20 2014-10-13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Modul sowie Baugruppe mit einer Instrumententafel und einem Gassack-Modul
WO2015024544A1 (de) * 2013-08-20 2015-02-26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modul sowie baugruppe mit einer instrumententafel und einem gassack-modul
WO2015024543A1 (de) * 2013-08-20 2015-02-26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modul sowie baugruppe mit einer instrumententafel und einem gassack-modul
WO2015025630A1 (ja) * 2013-08-23 2015-0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94592B1 (de) 2019-09-11
US20180141513A1 (en) 2018-05-24
DE102015006128A1 (de) 2016-11-10
EP3294592A1 (de) 2018-03-21
US10486634B2 (en) 2019-11-26
WO2016180523A1 (de) 2016-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06257B2 (en)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CN105324276B (zh) 紧固装置以及气囊模块
US7946621B2 (en) Airbag device for vehicle
US7798517B2 (en) Knee-protecting airbag apparatus
JP4593627B2 (ja) 自動車乗員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モジュールアセンブリ
US7578518B2 (e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CN102555975B (zh) 用于车辆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和密封元件
US9545891B2 (en) Airbag module-mounting side frame and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same
CN103930306A (zh) 车辆用座椅以及树脂制座椅靠背弹簧
CN109070831B (zh) 车辆乘员约束装置
US8814203B2 (en) Side air bag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 having external rigid deflector sleeve
JP2015178320A (ja)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7848482A (zh) 安全气囊模块以及组件
CN108501856A (zh) 用于机动车的车辆座椅
US9586553B2 (en) Vehicle seat with side airbag and side bolster adjustment
JP2019507704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組立体
JP2015178321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30214514A1 (en) Airbag apparatus of vehicle
JP2006312398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454051B2 (en) Airbag module for a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WO2012063670A1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4633712B (zh) 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垫
CN101090843A (zh) 尤其用于乘客和膝盖区域的气囊组件
WO2006108889A1 (es) Airbag de cortina con medios de fijación al vehículo
JP2007030733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