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8463A - 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8463A
CN107848463A CN201680040518.5A CN201680040518A CN107848463A CN 107848463 A CN107848463 A CN 107848463A CN 201680040518 A CN201680040518 A CN 201680040518A CN 107848463 A CN107848463 A CN 107848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rmation unit
visual confirmation
vehicle
visuall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05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崎优
吉田茂树
坂元正人
武藤裕行
大桥正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406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01946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406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01946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48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84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 B60R1/07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 B60R1/07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for adjusting the mirror relative to its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在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中,支承壁内的覆盖壁内向遮阳体的车辆前侧敞开,在遮阳体的车辆前侧固定有强化件,强化件的底壁部将覆盖壁内的镜面调整机构的车辆前侧覆盖。因此,在遮阳体的车辆前侧未固定有强化件的状态下,能够从遮阳体的车辆前侧将镜面调整机构组装于覆盖壁内,能够提高组装性。

Description

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目视确认单元辅助车辆的乘员的目视确认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3-67194号公报记载的电动门后视镜中,在外壳主体的分隔壁固定有镜面角度调整单元的马达支架,并且在镜面角度调整单元的枢轴板组装有后视镜,外壳主体收纳镜面角度调整单元以及后视镜。并且,在镜面角度调整单元中,马达支架覆盖该马达的与后视镜相反的一侧,并且马达的后视镜侧被内部件覆盖,马达支架在马达的后视镜外周侧将枢轴板以及后视镜支承为能够滑动。
这里,对于这样的电动门后视镜而言,优选能够提高组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了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提高组装性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具备:目视确认单元,辅助车辆的乘员的目视确认;动作机构,通过动作来使上述目视确认单元倾转;以及支承体,设置有支承部以及覆盖部,所述支承部在上述动作机构的上述目视确认单元外周侧将上述目视确认单元支承为能够滑动,所述覆盖部覆盖上述动作机构的上述目视确认单元侧。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具备:目视确认单元,辅助车辆的乘员的目视确认;动作机构,通过动作来使上述目视确认单元倾转;以及支承体,在上述动作机构的上述目视确认单元外周侧将上述目视确认单元支承为能够滑动,并能够使上述动作机构从与上述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组装。
本发明的第三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形态或第二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的基础上,具备容纳机构,该容纳机构从与上述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组装于上述支承体,通过动作来容纳上述目视确认单元。
本发明的第四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第三形态任一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的基础上,具备强化体,该强化体从与上述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组装于上述支承体,强化上述支承体。
本发明的第五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第四形态任一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的基础上,具备中央支承部,该中央支承部设置于上述支承体,在上述目视确认单元的中央侧将上述目视确认单元支承为能够滑动。
本发明的第六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第五形态任一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的基础上,具备中央支承部,该中央支承部与收纳上述目视确认单元的收纳部设置为一体,在上述目视确认单元的中央侧将上述目视确认单元支承为能够滑动。
本发明的第七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五形态或第六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的基础上,上述支承部与上述目视确认单元的滑动面和上述中央支承部与上述目视确认单元的滑动面形成为同一中心的球面。
本发明的第八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具备:目视确认单元,辅助车辆的乘员的目视确认;动作机构,通过动作来使上述目视确认单元倾转;以及收纳体,设置有收纳部以及覆盖部,所述收纳部收纳上述目视确认单元,所述覆盖部覆盖上述动作机构的上述目视确认单元侧。
本发明的第九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具备:目视确认单元,辅助车辆的乘员的目视确认;动作机构,通过动作来使上述目视确认单元倾转;以及收纳体,收纳上述目视确认单元,能够使上述动作机构从与上述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进行组装。
本发明的第十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在本发明的第八形态或第九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的基础上,具备容纳机构,该容纳机构从与上述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组装于上述收纳体,通过动作来容纳上述目视确认单元。
本发明的第十一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在本发明的第八形态~第十形态任一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的基础上,具备强化体,该强化体从与上述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组装于上述收纳体,强化上述收纳体。
在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中,目视确认单元辅助车辆的乘员的目视确认。并且,动作机构通过动作来使目视确认单元倾转。
这里,在支承体设置有支承部以及覆盖部,支承部在动作机构的目视确认单元外周侧将目视确认单元支承为能够滑动,并且覆盖部覆盖动作机构的目视确认单元侧。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提高组装性。
在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中,目视确认单元辅助车辆的乘员的目视确认。并且,动作机构通过动作来使目视确认单元倾转。另外,支承体在动作机构的目视确认单元外周侧将目视确认单元支承为能够滑动。
这里,支承体使动作机构能够从与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进行组装。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在本发明的第三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中,容纳机构通过动作来容纳目视确认单元。
这里,容纳机构从与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组装于支承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在本发明的第四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中,强化体强化支承体。
这里,强化体从与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组装于支承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在本发明的第五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中,中央支承部在目视确认单元的中央侧将目视确认单元支承为能够滑动。
这里,在支承体设置有中央支承部。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在本发明的第六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中,收纳部收纳目视确认单元,并且中央支承部在目视确认单元的中央侧将目视确认单元支承为能够滑动。
这里,中央支承部与收纳部设置为一体。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在本发明的第七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中,支承部与目视确认单元的滑动面和中央支承部与目视确认单元的滑动面形成为同一中心的球面。因此,能够使目视确认单元的倾转稳定化。
在本发明的第八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中,目视确认单元辅助车辆的乘员的目视确认。并且,动作机构通过动作来使目视确认单元倾转。
这里,在收纳体设置有收纳部以及覆盖部,收纳部收纳目视确认单元,并且覆盖部覆盖动作机构的目视确认单元侧。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提高组装性。
在本发明的第九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中,收纳体收纳目视确认单元,目视确认单元辅助车辆的乘员的目视确认。并且,动作机构通过动作来使目视确认单元倾转。
这里,收纳体使动作机构能够从与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进行组装。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在本发明的第十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中,容纳机构通过动作来容纳目视确认单元。
这里,容纳机构从与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组装于收纳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在本发明的第十一形态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中,强化体强化收纳体。
这里,强化体从与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组装于收纳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的从车辆前侧且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的主要部位的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的遮阳体的从车辆后侧且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利用从车辆前侧且车宽方向内侧(车辆左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的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图2中利用从车宽方向外侧(车辆右侧)观察的剖视图示出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的主要部位。此外,附图中,车辆前方用箭头FR表示,车宽方向外侧用箭头OUT表示,上方用箭头UP表示。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支承于车辆的门(前侧门、车身侧)的外侧。
如图1所示,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具备容纳机构12。在容纳机构12设置有作为支承部件的支座12A,支座12A支承于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车辆前侧端,从而使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支承于门。在支座12A支承有转动体12B,容纳机构12电驱动,从而转动体12B相对于支座12A绕上下方向转动。转动体12B与车身侧的控制装置(图示省略)电连接,容纳机构12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来进行电驱动。
在容纳机构12的转动体12B支承有作为外周体的树脂制的遮阳部14。在遮阳部14设置有作为支承体以及收纳体的遮阳体16,转动体12B通过作为组装部件的第一螺钉18A以及第二螺钉18B的紧固等固定于遮阳体16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的车辆前侧。在遮阳体16的车辆前侧,经由下述强化件24组装有作为覆盖部件的弯曲板状的遮阳罩20,遮阳罩20的外周嵌合于遮阳体16的外周,覆盖遮阳体16的车辆前侧。在遮阳罩20设置有上侧的上罩20A与下侧的下罩20B,遮阳罩20组合上罩20A与下罩20B而构成。
如图1~图3所示,在遮阳体16设置有作为收纳部的大致长方体形箱状的收纳壁16A,收纳壁16A内向车辆后侧敞开。
在收纳壁16A的车辆前侧壁(底壁)一体地设置有作为支承部的支承壁16B(壳体下部),支承壁16B向收纳壁16A的车辆前侧壁的车辆前侧以及车辆后侧突出。支承壁16B大致形成为筒状,支承壁16B的中心轴线配置为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支承壁16B形成为球壁状,支承壁16B的内径尺寸随着朝向车辆后方逐渐变大。
在支承壁16B的内周面一体地设置有多个作为支承部位的长条板状的支承突起16G,支承突起16G从支承壁16B的内周面向中心侧突出,并且突出端面16H(滑动面)形成为以支承壁16B的中心为中心的球面状。支承突起16G在支承壁16B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三个以上),支承突起16G在支承壁16B的中心轴线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支承壁16B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多个支承突起16G在支承壁16B的中心轴线方向上配置为彼此局部重复,支承突起16G配置于支承壁16B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整体。
在支承壁16B内设置有作为覆盖部的容器状的覆盖壁16C(壳体上部),覆盖壁16C的车辆前侧端的整周与支承壁16B的车辆前侧端的整周形成为一体。在覆盖壁16C的车辆前侧端与支承壁16B的车辆前侧端之间一体地设置有平板状的连结壁16D,连结壁16D在覆盖壁16C的车辆前侧端与支承壁16B的车辆前侧端未直接形成为一体的部分连结覆盖壁16C的车辆前侧端与支承壁16B的车辆前侧端。覆盖壁16C内向支承壁16B的车辆前侧敞开,由此,覆盖壁16C内向收纳壁16A的车辆前侧敞开。
在连结壁16D一体地设置有规定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的作为限制部的矩形板状的限制板16E,限制板16E从连结壁16D向车辆前侧突出。规定量的限制板16E在支承壁16B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配置,限制板16E配置为相对于支承壁16B的径向交叉。
在支承壁16B的外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一体地设置有作为嵌合部的圆筒状的嵌合筒16F,嵌合筒16F从支承壁16B向车辆前侧突出,并且与支承壁16B配置于同轴上。
在覆盖壁16C的车辆后侧壁(底壁)一体地设置有作为中央支承部(保持部)的大致圆筒状的保持筒22,保持筒22向覆盖壁16C的车辆后侧壁的车辆前侧以及车辆后侧突出,并且与支承壁16B配置于同轴上。在保持筒22的车辆后侧端部设置有大致球状的保持球22A,保持球22A的车辆前侧部的周面形成为球面状的保持面22B(滑动面),中心与支承壁16B的中心一致。
在遮阳体16以及容纳机构12的转动体12B的车辆前侧设置有作为强化体的大致树脂制的长条板状的强化件24,强化件24的车宽方向中间部通过第一螺钉18A以及第二螺钉18B的紧固与转动体12B一起固定于遮阳体16。
在强化件24的车宽方向外侧部一体地设置有一对作为组装部的三角形板状的组装板24B,一对组装板24B分别从强化件24向上侧以及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强化件24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在一对组装板24B中分别通过作为组装部件的第三螺钉18C以及第四螺钉18D的紧固固定于遮阳体16,强化件24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通过作为组装部件的第五螺钉18E的紧固固定于转动体12B。
强化件24与遮阳体16相比,刚性较高,强化件24强化遮阳体16以及转动体12B。另外,遮阳部14的遮阳罩20(下罩20B)通过作为固定部件的第六螺钉18F的紧固固定于强化件24,由此,遮阳罩20如上所述地经由强化件24组装于遮阳体16。
在强化件24设置有电路(图示省略),电路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在强化件24的车宽方向外侧部设置有作为封闭部的圆板状的底壁部24A,在底壁部24A的车辆后侧面的外周部,在整周形成有作为插入部的剖面矩形状的凹部26。底壁部24A嵌合于遮阳体16的嵌合筒16F内,并且在凹部26插入有遮阳体16的支承壁16B的车辆前侧端,在凹部26的外周面嵌合有支承壁16B的外周面。由此,底壁部24A覆盖且封闭遮阳体16的支承壁16B以及覆盖壁16C的车辆前侧。
在底壁部24A贯通形成有规定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的作为被限制部的矩形状的限制孔24C,规定量的限制孔24C在底壁部24A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并且配置为分别相对于底壁部24A的径向交叉。在限制孔24C插入(嵌合)有遮阳体16的限制板16E,由此,底壁部24A相对于遮阳体16的周向以及径向的移动被限制。
在底壁部24A的中心部一体地设置有作为嵌入部的大致圆柱状的嵌入柱24D,嵌入柱24D从底壁部24A向车辆后侧突出,并且与底壁部24A配置于同轴上。嵌入柱24D的前端部缩径,嵌入柱24D的前端部从车辆前侧嵌入至遮阳体16的保持筒22内。
在底壁部24A的上部以及车宽方向外侧部,在组装板24B的底壁部24A径向内侧一体地设置有圆筒状的支承筒24E,支承筒24E从底壁部24A向车辆后侧突出,并且配置为其中心轴线与底壁部24A平行。
在遮阳体16的覆盖壁16C与强化件24的底壁部24A之间保持有作为动作机构的镜面调整机构28。
在镜面调整机构28设置有一对作为驱动单元的马达30,马达30的主体部30A以被狭持的状态保持于覆盖壁16C与底壁部24A之间。从主体部30A延伸突出有输出轴30B,在输出轴30B固定有作为输出部件的蜗杆32。在主体部30A电连接有强化件24的电路,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马达30被驱动,镜面调整机构28进行电驱动。
在镜面调整机构28设置有一对作为传递部件的树脂制的大致圆筒状的轮驱动器34,轮驱动器34以车辆前侧部分嵌入至底壁部24A的支承筒24E内的状态夹持于覆盖壁16C与底壁部24A之间,保持为能够绕轴旋转。
在轮驱动器34的外周部,在轴向(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同轴上形成有蜗轮34A,蜗轮34A与马达30的蜗杆32啮合(卡合)。因此,马达30被驱动,蜗杆32旋转,从而蜗轮34A旋转,轮驱动器34旋转。
在轮驱动器34的内周部,在蜗轮34A的车辆后侧形成有规定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的作为卡合部的啮合爪34B,规定量的啮合爪34B沿轮驱动器34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啮合爪34B向车辆后侧延伸突出,具有弹性,啮合爪34B的前端(车辆后侧端)向轮驱动器34的径向内侧突出。
在轮驱动器34内,同轴上插入有作为移动部件的大致圆柱状的杆驱动器36,杆驱动器36从覆盖壁16C向车辆后侧突出。一个杆驱动器36配置于遮阳体16的支承壁16B的中心轴线的上方(也可以为下方),另一个杆驱动器36配置于支承壁16B的中心轴线的车宽方向外侧(也可以为车宽方向内侧)。
杆驱动器36的前端部(车辆后侧端部)以外的部分形成为螺纹部36A,在螺纹部36A啮合(卡合)有轮驱动器34的啮合爪34B前端。另外,杆驱动器36的前端部大致形成为球状。
在遮阳体16的收纳壁16A内收纳有作为目视确认单元的后视镜体38,后视镜体38的整周以及车辆前侧被收纳壁16A覆盖。
在后视镜体38的车辆后侧部分设置有作为目视确认部的大致矩形板状的后视镜40,后视镜40的表面向遮阳体16的车辆后侧露出。后视镜40的镜面40A(里侧的反射层的表面)朝向车辆后侧,借助后视镜40辅助车辆的乘员(特别是驾驶员)的车辆后侧的目视确认。
在后视镜体38的车辆前侧部分设置有作为滑动体的树脂制的大致矩形板状的后视镜支架42,后视镜支架42在整周固定(保持)后视镜40的整周,并且覆盖后视镜40的车辆前侧(里侧)。
在后视镜支架42,在后视镜40的中央位置(重心位置)的车辆前侧形成有作为安装部的大致筒状的安装壁42A,安装壁42A与遮阳体16的支承壁16B配置于同轴上。安装壁42A大致形成为球壁状,安装壁42A的内径尺寸随着朝向车辆后方而逐渐变大。在安装壁42A内嵌入有遮阳体16的保持筒22的保持球22A,由此,安装壁42A能够倾转且能够滑动地保持于保持球22A的保持面22B。
在后视镜支架42的车辆前侧一体地设置有作为滑动部的大致筒状的滑动壁42B,滑动壁42B与遮阳体16的支承壁16B配置于同轴上。滑动壁42B形成为球壁状,滑动壁42B的外径尺寸随着朝向车辆后方逐渐变大。滑动壁42B的外周面与支承壁16B中的支承突起16G的突出端面16H抵接,滑动壁42B能够倾转且能够滑动地支承于支承突起16G的突出端面16H。
在后视镜支架42,在滑动壁42B的径向内侧形成有一对作为转动部的大致筒状的转动壁42C,一个转动壁42C配置于遮阳体16的支承壁16B的中心轴线的上方(也可以为下方),并且另一个转动壁42C配置于支承壁16B的中心轴线的车宽方向外侧(也可以为车宽方向内侧)。转动壁42C配置为中心轴线与遮阳体16的支承壁16B的中心轴线平行,并且大致形成为球壁状,转动壁42C的内径尺寸随着从车辆前后方向两端侧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中央侧逐渐变大。
在转动壁42C内嵌入并保持有镜面调整机构28中的杆驱动器36的前端部,转动壁42C允许杆相对于驱动器36的前端部的转动,并且限制绕杆驱动器36的轴的旋转。因此,如上所述,在镜面调整机构28中,轮驱动器34(包括啮合爪34B)旋转,从而啮合爪34B前端相对于杆驱动器36的螺纹部36A的啮合位置位移,杆驱动器36向车辆前后方向(轴向)移动(滑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以上的结构的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中,容纳机构12进行电驱动,从而转动体12B相对于支座12A转动,后视镜体38(包括遮阳部14(遮阳体16以及遮阳罩20)、强化件24以及镜面调整机构28)与转动体12B一体地转动。由此,后视镜体38向车辆后侧且车宽方向内侧转动,从而容纳后视镜体38。并且,后视镜体38向车辆前侧且车宽方向外侧转动,从而后视镜体38直立(展开、恢复)。
另外,通过镜面调整机构28的电驱动,马达30被驱动,蜗杆32旋转,从而轮驱动器34旋转,杆驱动器36向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借助杆驱动器36,后视镜体38(后视镜40以及后视镜支架42)在上下方向以及车宽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倾转,从而后视镜40的镜面40A角度(后视镜40辅助的乘员的目视确认方向)在上下方向以及车宽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调整。另外,后视镜体38倾转时,后视镜体38的安装壁42A边沿遮阳体16的保持筒22中的保持球22A的保持面22B滑动边被保持(支承),并且后视镜体38的滑动壁42B边沿遮阳体16的支承壁16B中的支承突起16G的突出端面16H滑动边被支承。
然而,在组装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时,使遮阳体16相对于后视镜体38从车辆前侧移动,将后视镜体38收纳于遮阳体16的收纳壁16A内。此时,从车辆前侧将遮阳体16的保持球22A嵌入于后视镜支架42的安装壁42A内。
并且,从车辆前侧将容纳机构12组装(配置)于遮阳体16。
另外,从车辆前侧将镜面调整机构28(马达30、蜗杆32、轮驱动器34以及杆驱动器36)组装(配置)于遮阳体16的覆盖壁16C。此时,从车辆前侧将杆驱动器36的前端部嵌入于后视镜支架42的转动壁42C内。
接下来,从车辆前侧将强化件24通过第一螺钉18A、第二螺钉18B、第三螺钉18C、第四螺钉18D以及第五螺钉18E组装于遮阳体16以及转动体12B。
最后,从车辆前侧将遮阳罩20(上罩20A与下罩20B)通过第六螺钉18F组装于遮阳体16以及强化件24。
这里,支承壁16B内的覆盖壁16C内向遮阳体16的车辆前侧(与后视镜体38相反的一侧)敞开,在遮阳体16的车辆前侧组装有强化件24,强化件24的底壁部24A将覆盖壁16C内的镜面调整机构28的车辆前侧覆盖。因此,在遮阳体16的车辆前侧未组装有强化件24的状态下,能够从遮阳体16的车辆前侧将镜面调整机构28组装于覆盖壁16C内(支承壁16B内)。
由此,镜面调整机构28也能够从在遮阳体16组装遮阳罩20的一侧(车辆前侧)组装于遮阳体16。因此,与从车辆后侧(后视镜体38侧)将镜面调整机构28组装于遮阳体16的情况不同,能够减少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的组装工时,并且能够简化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的组装线,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能够减少成本。并且,能够抑制组装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时损伤遮阳罩20,能够减少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的不良率。
并且,容纳机构12以及强化件24也能够从在遮阳体16组装镜面调整机构28以及遮阳罩20的一侧(车辆前侧)组装于遮阳体16。因此,与从车辆后侧将容纳机构12以及强化件24的至少一者组装于遮阳体16的情况不同,依然能够减少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的组装工时,并且能够简化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的组装线,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能够减少成本。并且,依然能够抑制组装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时损伤遮阳罩20,能够减少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的不良率。
另外,在遮阳体16设置有支承壁16B(将后视镜体38的滑动壁42B支承为能够滑动的部分)以及覆盖壁16C(覆盖镜面调整机构28的车辆后侧的部分)。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性,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少成本。并且,覆盖壁16C经由镜面调整机构28(轮驱动器34以及杆驱动器36)支承后视镜体38,因而能够抑制后视镜体38的滑动壁42B与支承壁16B的位置偏移,在镜面调整机构28动作时,能够使滑动壁42B与支承壁16B的滑动阻力稳定化,能够使后视镜体38的倾转稳定化。并且,覆盖壁16C与支承壁16B形成为一体,因而能够抑制异物(例如水)从遮阳体16的车辆后侧经由收纳壁16A内以及支承壁16B内侵入至覆盖壁16C内,能够抑制异物侵入至镜面调整机构28(特别是马达30)。
并且,在遮阳体16设置有支承壁16B(将后视镜体38的滑动壁42B支承为能够滑动的部分)以及保持筒22(将后视镜体38的安装壁42A支承为能够滑动的部分)。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性,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少成本。而且,支承壁16B支承后视镜体38的滑动壁42B,并且保持筒22支承后视镜体38的安装壁42A,因而能够抑制滑动壁42B与支承壁16B的位置偏移以及安装壁42A与保持筒22的位置偏移,在镜面调整机构28动作时,能够使滑动壁42B与支承壁16B的滑动阻力以及安装壁42A与保持筒22的滑动阻力稳定化,能够使后视镜体38的倾转进一步稳定化。
另外,在遮阳体16设置有收纳壁16A(收纳后视镜体38的部分)以及保持筒22(将后视镜体38的安装壁42A支承为能够滑动的部分)。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性,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少成本。并且,保持筒22支承后视镜体38的安装壁42A,因而能够抑制收纳壁16A与后视镜体38的位置偏移,能够使后视镜体38向收纳壁16A内的收纳位置稳定化。
并且,供后视镜体38的安装壁42A滑动的遮阳体16的保持球22A的保持面22B与供后视镜体38的滑动壁42B滑动的遮阳体16的支承突起16G的突出端面16H形成为同一中心的球面。因此,在镜面调整机构28动作时,能够使滑动壁42B与支承壁16B的滑动阻力以及安装壁42A与保持筒22的滑动阻力有效地稳定化,能够使后视镜体38的倾转有效地稳定化。
并且,在遮阳体16设置有收纳壁16A(收纳后视镜体38的部分)以及覆盖壁16C(覆盖镜面调整机构28的车辆后侧的部分)。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进一步高组装性,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少成本。并且,覆盖壁16C经由镜面调整机构28(轮驱动器34以及杆驱动器36)支承后视镜体38,因而能够抑制收纳壁16A与后视镜体38的位置偏移,能够使后视镜体38向收纳壁16A内的收纳位置稳定化。并且,覆盖壁16C经由支承壁16B与收纳壁16A形成为一体,因而能够抑制异物(例如水)从遮阳体16的车辆后侧经由收纳壁16A内以及支承壁16B内侵入至覆盖壁16C内,能够抑制异物侵入至镜面调整机构28(特别是马达30)。
另外,强化件24的底壁部24A嵌合于遮阳体16的嵌合筒16F内,并且在底壁部24A的凹部26插入有遮阳体16的支承壁16B的车辆前侧端,在凹部26的外周面嵌合有支承壁16B的外周面。因此,能够延长异物(例如水)从遮阳体16的车辆前侧经由底壁部24A与嵌合筒16F以及支承壁16B之间侵入至覆盖壁16C内的路径,能够进一步抑制异物侵入至覆盖壁16C内,能够进一步抑制异物侵入至镜面调整机构28(特别是马达30)。
并且,在强化件24的底壁部24A的径向外侧形成有组装板24B,组装板24B在镜面调整机构28的轮驱动器34的底壁部24A径向外侧固定于遮阳体16。因此,底壁部24A(包括支承筒24E)能够有效地限制轮驱动器34的移动,能够使镜面调整机构28的动作有效地稳定。
并且,在底壁部24A的限制孔24C插入有遮阳体16的限制板16E,限制底壁部24A相对于遮阳体16的周向以及径向的移动。因此,底壁部24A(包括支承筒24E)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轮驱动器34的移动,能够使镜面调整机构28的动作进一步有效地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支承壁16B与覆盖壁16C以及收纳壁16A形成为一体。然而,也可以使支承壁16B与覆盖壁16C以及收纳壁16A的至少一者独立。另外,在支承壁16B与收纳壁16A独立的情况下,可以将强化件24的底壁部24A(封闭部)设置于收纳壁16A。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保持筒22与支承壁16B以及收纳壁16A形成为一体。然而,保持筒22只要与支承壁16B以及收纳壁16A的至少一者为一体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后视镜体38作为目视确认单元。然而,也可以将通过拍摄辅助乘员的目视确认的照相机作为目视确认单元。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10(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设置于车辆的门的外侧。然而,也可以将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设置于车辆的其他位置。
2015年7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40643号以及日本专利申请2015-140644号的公开通过参照将其整体引入至本说明书。
附图标记说明:10...车辆用门后视镜装置(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12...容纳机构;16...遮阳体(支承体、收纳体);16A...收纳壁(收纳部);16B...支承壁(支承部);16C...覆盖壁(覆盖部);16H...突出端面(滑动面);22...保持筒(中央支承部);22B...保持面(滑动面);24...强化件(强化体);28...镜面调整机构(动作机构);38...后视镜体(目视确认单元)。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具备:
目视确认单元,辅助车辆的乘员的目视确认;
动作机构,通过动作来使所述目视确认单元倾转;以及
支承体,设置有支承部以及覆盖部,所述支承部在所述动作机构的所述目视确认单元外周侧将所述目视确认单元支承为能够滑动,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动作机构的所述目视确认单元侧。
2.一种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具备:
目视确认单元,辅助车辆的乘员的目视确认;
动作机构,通过动作来使所述目视确认单元倾转;以及
支承体,其设置有支承部,该支承部在所述动作机构的所述目视确认单元外周侧将所述目视确认单元支承为能够滑动,该支承体能够使所述动作机构从与所述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进行组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其中,
具备容纳机构,该容纳机构从与所述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组装于所述支承体,通过动作来容纳所述目视确认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其中,
具备强化体,该强化体从与所述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组装于所述支承体,强化所述支承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其中,
具备中央支承部,该中央支承部设置于所述支承体,在所述目视确认单元的中央侧将所述目视确认单元支承为能够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其中,
具备中央支承部,该中央支承部与收纳所述目视确认单元的收纳部设置为一体,在所述目视确认单元的中央侧将所述目视确认单元支承为能够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与所述目视确认单元的滑动面和所述中央支承部与所述目视确认单元的滑动面形成为同一中心的球面。
8.一种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具备:
目视确认单元,辅助车辆的乘员的目视确认;
动作机构,通过动作来使所述目视确认单元倾转;以及
收纳体,设置有收纳部以及覆盖部,所述收纳部收纳所述目视确认单元,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动作机构的所述目视确认单元侧。
9.一种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具备:
目视确认单元,辅助车辆的乘员的目视确认;
动作机构,通过动作来使所述目视确认单元倾转;以及
收纳体,收纳所述目视确认单元,能够使所述动作机构从与所述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进行组装。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其中,
具备容纳机构,该容纳机构从与所述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组装于所述收纳体,通过动作来容纳所述目视确认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其中,
具备强化体,该强化体从与所述目视确认单元相反的一侧组装于所述收纳体,强化所述收纳体。
CN201680040518.5A 2015-07-14 2016-07-04 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 Pending CN1078484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0644 2015-07-14
JP2015-140643 2015-07-14
JP2015140644A JP2017019463A (ja) 2015-07-14 2015-07-14 車両用視認装置
JP2015140643A JP2017019462A (ja) 2015-07-14 2015-07-14 車両用視認装置
PCT/JP2016/069795 WO2017010331A1 (ja) 2015-07-14 2016-07-04 車両用視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8463A true CN107848463A (zh) 2018-03-27

Family

ID=57756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0518.5A Pending CN107848463A (zh) 2015-07-14 2016-07-04 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2) EP3323678A4 (zh)
CN (1) CN107848463A (zh)
WO (1) WO20170103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0331A1 (ja) 2015-07-14 2017-01-1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視認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2932A (en) * 1989-07-14 1991-08-27 P. M. P. S. A. S. Di Peano C. & C. Electrically operated rearview mirror for motor-vehicles
JP2001260752A (ja) * 2000-03-14 2001-09-26 Honda Lock Mfg Co Ltd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JP2002002388A (ja) * 2000-06-22 2002-01-09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CN1375418A (zh) * 2001-03-19 2002-10-23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的后视镜装置
JP2005280500A (ja) * 2004-03-30 2005-10-13 Sakae Riken Kogyo Co Ltd 電動ミラー装置
CN1718479A (zh) * 2004-07-09 2006-01-11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部件倾斜机构
US20080310040A1 (en) * 2004-10-08 2008-12-18 Hisaya Suzuki Mirror Angle Adjusting Device
CN102548802A (zh) * 2009-09-30 2012-07-04 株式会社美姿把 车辆用镜
US20130067719A1 (en) * 2011-09-20 2013-03-21 Murakami Corporation Door mirror
JP2013163498A (ja) * 2012-02-13 2013-08-22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8250B2 (ja) 2011-09-20 2015-08-05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ドアミラー
JP5607009B2 (ja) * 2011-09-21 2014-10-1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JP2015027848A (ja) * 2013-07-30 2015-02-1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JP2015140643A (ja) 2014-01-30 2015-08-03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2015140644A (ja) 2014-01-30 2015-08-03 パナホーム株式会社 建物
WO2017010331A1 (ja) 2015-07-14 2017-01-1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視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2932A (en) * 1989-07-14 1991-08-27 P. M. P. S. A. S. Di Peano C. & C. Electrically operated rearview mirror for motor-vehicles
JP2001260752A (ja) * 2000-03-14 2001-09-26 Honda Lock Mfg Co Ltd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JP2002002388A (ja) * 2000-06-22 2002-01-09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CN1375418A (zh) * 2001-03-19 2002-10-23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的后视镜装置
JP2005280500A (ja) * 2004-03-30 2005-10-13 Sakae Riken Kogyo Co Ltd 電動ミラー装置
CN1718479A (zh) * 2004-07-09 2006-01-11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部件倾斜机构
US20080310040A1 (en) * 2004-10-08 2008-12-18 Hisaya Suzuki Mirror Angle Adjusting Device
CN102548802A (zh) * 2009-09-30 2012-07-04 株式会社美姿把 车辆用镜
US20130067719A1 (en) * 2011-09-20 2013-03-21 Murakami Corporation Door mirror
JP2013163498A (ja) * 2012-02-13 2013-08-22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23678A4 (en) 2019-04-10
EP3613637A1 (en) 2020-02-26
EP3323678A1 (en) 2018-05-23
WO2017010331A1 (ja) 2017-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90752U (zh) 具有摄像机单元和盖元件的设备
US10676039B2 (en) Front video camera module of vehicle
CN105383389B (zh) 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
CN103582578B (zh) 具有旋转减振器的轮悬架结构
KR20160052238A (ko) 드론
CN106384563A (zh) 显示装置
JP2008167257A (ja) パン・チルト装置
CN105667403A (zh) 车辆用视觉辨认装置
CN107848463A (zh) 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
CN109952455A (zh) 周转式齿轮传动装置、尤其是具有整合的圆柱齿轮差速器的减速传动装置
CN108513603A (zh) 云台拍摄器
CN101314341A (zh) 车辆用外后视镜装置
CN108474514A (zh) 云台拍摄器
CN105398392A (zh) 车辆用视觉辨认装置
JP7131114B2 (ja) 車両用鏡面角度調整装置、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WO2017021636A1 (fr) Dispositif de direction assistée avec calculateur déporté sous la crémaillère
CN109515681A (zh) 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结构和一种无人机
JP6805013B2 (ja) 車両用視認装置
CN104163196B (zh) 动力传动系和转向组件布置
CN107000643A (zh) 车辆用视认装置
JP7413248B2 (ja)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CN101927732B (zh)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JP2004182117A (ja)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及び車両用アウタミラー装置の格納機構
CN208351219U (zh) 防振装置及双筒望远镜
CN109383253A (zh) 车辆驱动装置及车辆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