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7978A - 振动产生装置以及使用该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振动产生装置以及使用该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7978A
CN107847978A CN201680043420.5A CN201680043420A CN107847978A CN 107847978 A CN107847978 A CN 107847978A CN 201680043420 A CN201680043420 A CN 201680043420A CN 107847978 A CN107847978 A CN 1078479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mentioned
yoke
opposed faces
genera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34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7978B (zh
Inventor
涌田宏
伊藤隆幸
安西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47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7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7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7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 B06B1/04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using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2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linear movement, e.g. push butt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5/00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 G05G5/03Means for enhancing the operator's awareness of arrival of the controlling member at a command or datum position; Providing feel, e.g. means for creating a counterforce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给予更强的操作触感的振动产生装置以及使用该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振动产生装置(VB3)具备在振动方向(VD)振动的振动产生部件(3)、振动传递部件和基体,其特征在于,振动产生部件(3)具有在振动方向(VD)分离对置的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产生磁性的线圈(13C)、和支承第一磁轭(13A)的支承体(13S),在振动方向(VD)上对置的第一磁轭(13A)的第一振动侧对置面(13p)与第二磁轭(13B)的第二振动侧对置面(13q)之间具有第一间隙(GP1),在与振动方向(VD)正交的正交方向(HD)上对置的第一磁轭(13A)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与第二磁轭(13B)的第二正交侧对置面(13s)之间具有第二间隙(GP2),第一间隙(GP1)比第二间隙GP2窄,并且适用于使用了该振动产生装置(VB3)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Description

振动产生装置以及使用该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 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振动产生装置以及具有振动产生装置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在电子设备领域,常使用触摸屏(touch panel)或触摸板(touch pad)等输入设备。该输入设备在操作者(用户)使指尖与操作面接触时,能够根据静电容量值等的变化来检测操作面上的指尖的坐标位置,并进行与此坐标位置对应的输入操作。例如,这种输入设备设置于LCD(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的前表面,若用户将指尖置于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中显示的所希望的操作区域上,则执行此操作区域的操作内容。
再者,该种输入设备中,在用户使自身的指尖与操作面接触而进行了操作时,传递至指尖的感觉在操作(输入)前后并不产生差异,因此,无法获得对于用户来说的操作感(操作触感)。因此,以往便提出对用户的指尖给予触觉刺激(触觉反馈)的触觉刺激产生装置,有时与该触觉刺激产生装置组合地使用输入设备。作为该触觉刺激产生装置的代表例,利用最多的是给予振动来赋予触觉刺激的类型。
作为该振动类型的触觉刺激产生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电磁驱动器900。图10为对以往例的电磁驱动器900进行说明的图,图10(a)为表示其概略的纵剖面图,图10(b)为抽出图10(a)所示的P部分的主要构成零部件(驱动器部分)的构成图。图11为表示图10(b)所示的驱动器部分的作用的磁路解析结果,图11(a)为初始状态下的磁通线图,图11(b)为对线圈918通电的状态下的磁通线图。
图10所示的电磁驱动器900具备:在轴线O的方向隔着规定的间隙对置配置的第一固定铁芯912以及第二固定铁芯914;在该间隙的附近沿着轴线O移动自如地配置的可动铁芯916;以及,对两个固定铁芯(第一固定铁芯912、第二固定铁芯914)以及可动铁芯916施加磁场而在它们中形成磁路,并使可动铁芯916沿着轴线O移动的线圈918。这些各部件形成为基本上旋转对称、即形成为圆形,并容纳于圆筒形的壳体920中。
然后,在电磁驱动器900,若从图11(a)所示的初始状态对线圈918通电,则从两个固定铁芯(第一固定铁芯912、第二固定铁芯914)对可动铁芯916分别产生磁吸引力。此时,第二固定铁芯914和沿着轴线O的方向延伸的可动铁芯916的磁通感应部934主要负责感应磁通的作用,第一固定铁芯912和在与轴线O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可动铁芯916的磁通作用部932主要负责吸引作用。由此,与第二固定铁芯914侧相比,第一固定铁芯912侧的磁吸引力变大,通电时,可动铁芯916朝向第一固定铁芯912移动,形成图11(b)所示的状态。通过此时的可动铁芯916的移动而产生振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2/067178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以往例中,在未产生磁吸引力的初始状态,与欲产生磁吸引力的第一固定铁芯912与磁通作用部932的间隙相比,欲抑制磁吸引力的第二固定铁芯914与磁通感应部934的间隙更窄,而没有形成产生第一固定铁芯912与可动铁芯916之间的强磁吸引力的构成。而且,在可动铁芯916被通电而朝向第一固定铁芯912移动时,第二固定铁芯914与磁通感应部934的对置面积减少,磁阻变高。因此,与此变高的量对应地,第一固定铁芯912与可动铁芯916之间的磁吸引力降低。
由此,在以往例中,若不通过线圈918使大量的电流通过来产生大的磁场,则存在不能使可动铁芯916更快地移动,进而无法获得更强的振动的课题。另一方面,在以往例那样的构成中,若通过线圈918使大量的电流通过来产生大的磁场,则第二固定铁芯914与磁通感应部934的吸引变强,会产生不希望的横向振动,有时恐怕还会产生由第二固定铁芯914与可动铁芯916的抵接所引发的抵接音(接触噪声)。
本发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给予更强的操作触感的振动产生装置以及使用该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振动产生装置具备:振动产生部件,具有可在振动方向动作的可动部;振动传递部件,与上述可动部连接;以及基体,保持上述振动产生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产生部件具有在上述振动方向分离配设的第一磁轭以及第二磁轭、配设于该第一磁轭和该第二磁轭的至少一方的附近并产生磁性的线圈、和可向上述振动方向移动地支承上述第一磁轭的支承体,上述第一磁轭和上述第二磁轭具有在上述振动方向相互对置的上述第一磁轭的第一振动侧对置面和上述第二磁轭的第二振动侧对置面,上述第一磁轭和上述第二磁轭具有在与上述振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相互对置的上述第一磁轭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和上述第二磁轭的第二正交侧对置面,上述第一振动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振动侧对置面的第一间隙比上述第一正交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正交侧对置面的第二间隙窄。
据此,本发明的振动产生装置中,在对线圈通电时,第一间隙一方的第一磁轭与第二磁轭的磁吸引力变强。因此,在第一间隙一方的振动方向,第一磁轭更快地向第二磁轭侧移动,在振动方向振动。由此,经由可在振动方向动作的可动部,通过振动传递部件,能够给予向振动方向的更强的振动。因此,能够提供即使不通过线圈使大量的电流通过来产生大的磁场,也能够给予更强的操作触感的振动产生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振动产生装置中,在未产生磁吸引力的初始状态,上述第一正交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正交侧对置面的对置面积比上述第一振动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振动侧对置面的对置面积大。
据此,在对线圈通电时,能够降低在由第一磁轭以及第二磁轭构成的磁回路的第二间隙处产生的磁阻(流过磁通的难易度)。因此,能够降低整个磁回路的磁阻,并能够进一步增强振动方向(第一间隙一方)的第一磁轭与第二磁轭的磁吸引力。由此,在振动方向,第一磁轭更快地向第二磁轭侧移动,经由可在振动方向动作的可动部,通过振动传递部件,能够给予更强的振动。
此外,本发明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产生了磁吸引力时,上述第一正交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正交侧对置面的对置面积增加。
据此,主要具有感应磁通作用的部分的面积增加。因此,与以往例那样第二固定铁芯914与磁通感应部932的对置面积减少而磁阻变高相反,该部分的磁阻下降。由此,第一间隙一方的第一磁轭与第二磁轭的磁吸引力变得更强,能够给予更强的振动。
本发明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具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以及与上述振动产生装置的上述振动传递部件连接并由用户的指尖等身体特定部位操作的输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器具有供操作的操作面以及处理并输出对该操作面所操作的输入信息的控制部,在对该操作面进行了操作时,对上述输入器赋予振动。
据此,在对输入器的操作面进行了操作时,对输入器给予强烈的振动。由此,能够提供即使不通过线圈使大量的电流通过来产生大的磁场,也会被赋予更强的操作触感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输入器一体地连接于上述振动传递部件。
据此,由振动产生装置产生的振动被高效而且直接地传递至输入器。由此,会赋予更强的操作触感。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振动产生装置中,在对线圈通电时,第一间隙一方的第一磁轭与第二磁轭的磁吸引力变强。因此,在第一间隙一方的振动方向,第一磁轭更快地向第二磁轭侧移动,在振动方向振动。由此,经由可在振动方向动作的可动部,通过振动传递部件,能够给予向振动方向的更强的振动。因此,能够提供即使不通过线圈使大量的电流通过来产生大的磁场,也能给予更强的操作触感的振动产生装置。
本发明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在对输入器的操作面进行了操作时,会对输入器给予较强的振动。由此,能够提供即使不通过线圈使大量的电流通过来产生大的磁场,也能被赋予更强操作触感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的侧视构成图。
图2为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的输入器的构成图,图2(a)为输入器的立体图,图2(b)为从图2(a)所示的Z1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器的构成图,为图2(b)所示的IV-IV线处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图,为图5所示的VII-VII线处的纵剖面图。
图8为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的振动产生部件的示意图,图8(a)为图7所示的振动产生部件的振动体的纵剖面图,图8(b)为图8(a)所示的R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9为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的振动产生部件的示意图,图9(a)为表示振动产生部件的振动体的第一磁轭以及第二磁轭的俯视图,图9(b)为从图9(a)所示的Y2侧观察的第一磁轭以及第二磁轭的侧视图。
图10为说明以往例的电磁驱动器的图,图10(a)为表示其概略的纵剖面图,图10(b)为抽出图10(a)所示的P部分的主要构成零部件(驱动器部分)后的构成图。
图11为表示以往例的电磁驱动器的驱动器部分的作用的磁路解析结果,图11(a)为初始状态下的磁通线图,图11(b)为对线圈通电的状态下的磁通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振动产生装置VB3以及使用了该振动产生装置VB3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进行说明。首先,对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进行说明。图1为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振动产生装置VB3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的侧视构成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由输入器TP1和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VB3构成,输入器TP1具有通过用户的指尖等身体特定部位F99来操作的操作面TPp。而且,输入器TP1与振动产生装置VB3连接,来自振动产生装置VB3的振动被赋予至输入器TP1。
首先,对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的输入器TP1进行说明。图2为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器TP1的构成图,图2(a)为输入器TP1的立体图,图2(b)为从图2(a)所示的Z1侧观察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器TP1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器TP1的构成图,为图2(b)所示的IV-IV线处的剖面图。
输入器TP1使用能够检测出身体特定部位F99即用户的指尖(以下,记为指尖)的坐标位置的所谓触摸板。该输入器TP1(触摸板)是被称为静电容量式的检测方式,在用户使自身的指尖接近操作面TPp或者与之接触时,根据静电容量值的变化检测出操作面TPp上的指尖的坐标位置,输出与指尖的坐标位置对应的输入信息。
此外,输入器TP1与振动产生装置VB3连接,具体而言,输入器TP1载置于后述的振动产生装置VB3的振动传递部件5(参照图1),在进行了由用户执行的输入操作时,从振动产生装置VB3被赋予振动。
接着,对输入器TP1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输入器TP1整体上形成片状,并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地构成为具备:含有玻璃填料的环氧树脂制的绝缘基板51;层叠于该绝缘基板51的一面侧(图3所示的Z1方向侧)的X坐标检测层11;层叠于绝缘基板51的另一面侧(图3所示的Z2方向侧)的Y坐标检测层21;覆盖X坐标检测层11的顶罩71;以及,在图3以及图4中未作图示的、对X坐标检测层11以及Y坐标检测层21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的静电容量检测部91(参照图6)。
首先,输入器TP1的绝缘基板51、X坐标检测层11和Y坐标检测层21使用所谓两面的印刷线路板(PWB,printed wiring board)制作而成。即,使两面的印刷线路板(PWB)的一侧面的铜箔形成图案来作为X坐标检测层11,使另一侧面的铜箔形成图案来作为Y坐标检测层21。然后,X坐标检测层11与Y坐标检测层21协作,进行指尖所处位置的坐标检测。
虽未作详细的图示,输入器TP1的X坐标检测层11配设有许多长方形的第一电极,这些第一电极以均等的分布配置来构成第一检测电极群。然后,第一检测电极群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在Y方向排成一列地进行连结,该第一电极的列在X方向等间隔地分散配置。因此,基于表示哪列的第一电极与用户的指尖相互作用的检测数据,能够检测出操作面TPp上的指尖的X坐标。
此外,输入器TP1的Y坐标检测层21与X坐标检测层11相同地配设有许多长方形的第二电极,这些第二电极以均等的分布配置来构成第二检测电极群。然后,第二检测电极群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在X方向排成一列地进行连结,该第二电极的列在Y方向等间隔地分散配置。因此,基于表示哪列的第二电极与用户的指尖相互作用的检测数据,能够检测出操作面TPp上的指尖的Y坐标。另外,由于触摸板的检测原理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但若用户使指尖接近或接触触摸板,则在该指尖的附近,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静电容量值变化,由此,能够基于该容量值变化检测出指尖的坐标位置。
接着,如图3所示,输入器TP1的顶罩71由具有供用户的指尖接近或接触的操作面TPp的罩板(cover sheet)71C和覆盖罩板71C的外周端部的细长的框状的罩框71W构成。此外,罩板71C由作为一般的薄膜基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的片材制作而成,罩框71W通过对ABS树脂(acrylonitrile butadienestyrene copolymer)进行注塑成型制作而成。然后,罩板71C和罩框71W通过双面胶带等粘接剂而被粘贴,并且顶罩71以覆盖X坐标检测层11的方式被粘贴。
接着,输入器TP1的静电容量检测部91搭载于后述的配线基板90(参照图6),具备具有容量检测电路的集成电路,对X坐标检测层11以及Y坐标检测层21与手指(身体特定部位F99)之间的静电容量进行检测。此外,静电容量检测部91具有在集成电路上具有控制电路的控制部,将检测出的静电容量的检测结果输出至外部设备。另外,X坐标检测层11以及Y坐标检测层21与静电容量检测部91的连接通过未作图示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进行。
接着,对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VB3进行说明。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VB3的立体图。图6为振动产生装置VB3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图5所示的VII-VII线的振动产生装置VB3的纵剖面图。另外,简略地示出图7所示的振动产生部件3的振动体13的剖面,详细的振动体13的剖面在后述的图8中示出。
振动产生装置VB3呈如图5所示的箱形的外观,如图6以及图7所示,由具有能够在振动方向VD(图5所示的Z方向)动作的可动部13J的振动产生部件3、保持振动产生部件3的基体4和与可动部13J连接的振动传递部件5构成。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振动产生装置VB3具备:对振动产生部件3和振动传递部件5向彼此背离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7(参照图7)、固定于基体4的顶板部件40、和搭载有输入器TP1的静电容量检测部91的配线基板90。然后,输入器TP1载置(连接)于振动传递部件5,振动产生装置VB3能够根据用户的输入器TP1的触摸操作来驱动振动产生部件3对用户传递(赋予)振动。由此,对于难以获得操作感觉的装置,振动产生装置VB3能够给予用户操作感、即振动反馈触感。
首先,对振动产生装置VB3的振动产生部件3进行说明。图8为说明振动产生部件3的示意图,图8(a)为图7所示的振动体13的剖面图,图8(b)为图8(a)所示的R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9为说明振动产生部件3的振动体13的示意图,图9(a)为表示振动体13的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的俯视图,图9(b)为从图9(a)所示的Y2侧观察的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的侧视图。
如图6所示,振动产生部件3构成为具备:具有可在振动方向VD动作的可动部13J的振动体13、控制振动体13的控制部33、和将振动体13与控制部33电连接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未作图示)。
首先,如图8所示,振动产生部件3的振动体13构成为具备:可在振动方向VD(图5所示的X方向)动作的可动部13J、在振动方向VD分离配设的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配设于第一磁轭13A的附近的线圈13C、和将第一磁轭13A支承为能够向振动方向VD移动的支承体13S(图8中为弹簧部件13f以及支承板13g)。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振动体13具有:圆筒状且容纳有第一磁轭13A、第二磁轭13B以及线圈13C等的主体外壳13K、和如图8(a)所示覆盖主体外壳13K的下侧(图8所示的Z2方向侧)的主体罩13L。然后,若对线圈13C通电,则在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形成磁路,在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间产生磁吸引力。
首先,振动体13的可动部13J由铁等金属材料制成,如图6所示,配设为贯穿主体外壳13K的中央部分,通过施加于振动体13的驱动信号,可动部13沿振动方向VD往复自如地移动。此外,通过用户的按压操作,可动部13J也能够进行按压方向(与振动方向VD一致)的往复动作。
此外,如图7所示,通过后述的第一保持板16以及第二保持板26,可动部13J的上端侧(图7所示的Z1侧)固定于振动传递部件5的顶面15t而与振动传递部件5连接。由此,可动部13J的向振动方向VD的动作传递至振动传递部件5。
接着,振动体13的第一磁轭13A由铁等软磁性体材料制成,如图9(a)所示,其外形形状俯视观察时为圆形,具有中央部分呈圆形开口的环状的第一平板部13a和形成于第一平板部13a的外侧的环状的第二平板部13b。此外,如图8所示,第一磁轭13A具有从第二平板部13b的内侧端部垂直地延伸设置(图8中为在Z1方向延伸设置)的内壁部13w,并具有从第二平板部13b的外侧端部垂直地延伸设置的外壁部13x。然后,如图8所示,第一磁轭13A通过第二平板部13b、内壁部13w和外壁部13x而形成U字形的剖面。
此外,如图8所示,第一磁轭13A固定于支承体13S的支承板13g,该支承板13g通过支承体13S的弹簧部件13f可移动地支承于主体外壳13K。因此,第一磁轭13A能够沿振动方向VD移动。
此外,虽未进行详细的图示,但支承板13g与可动部13J卡合,因此,第一磁轭13A向振动方向VD的移动经由支承板13g传递至可动部13J。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将第一磁轭13A支承为能够向振动方向VD移动的支承体13S,虽省略了详细的零部件,但可以列举出弹簧部件13f、支承板13g以及主体外壳13K。
接着,振动体13的第二磁轭13B与第一磁轭13A同样由铁等软磁性体材料制成,如图8所示,其外形形状俯视观察时为圆形,且具有中央部分呈圆形开口的环状的平板部13e。此外,如图8所示,第二磁轭13B具有从平板部13e的外侧端部垂直地延伸设置的外壁部13z。然后,如图8所示,通过平板部13e和外壁部13z而形成L字形的剖面。此外,如图8所示,第二磁轭13B固定于主体罩13L。
然后,在组装了振动体13时,如图8以及图9(b)所示,第一磁轭13A和第二磁轭13B以在振动方向VD对置的方式分离配设,第一磁轭13A的外壁部13x与第二磁轭13B的外壁部13z对置,第一磁轭13A的第一平板部13a与第二磁轭13B的平板部13e(以后,将此部分设为对置平板部13t)对置。此外,第二磁轭13B的外形尺寸形成得比第一磁轭13A的外形尺寸大,在由第二磁轭13B的平板部13e以及外壁部13z形成的收纳部容纳第一磁轭13A的第一平板部13a、内壁部13w以及外壁部13x。此时,使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的中心位置一致地进行配设。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的外形形状俯视观察时为圆形,因此,即使因制作零部件时的公差等彼此的位置关系与所希望的位置关系稍有偏离,向特定方向的偏离变少,能够获得偏心少的振动。
如以上那样构成并组装后的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在第一磁轭13A的第一平板部13a具有与第二磁轭13B的对置平板部13t在振动方向VD对置的第一振动侧对置面13p,并且在第二磁轭13B的对置平板部13t具有与第一振动侧对置面13p对置的第二振动侧对置面13q。
另一方面,在与振动方向VD正交的正交方向HD,在第一磁轭13A的外壁部13x具有与第二磁轭13B的外壁部13z在正交方向HD对置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并且在第二磁轭13B的外壁部13z具有与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对置的第二正交侧对置面13s。
然后,如图8(b)所示,在第一磁轭13A的第一振动侧对置面13p与第二磁轭13B的第二振动侧对置面13q之间产生第一间隙GP1,在第一磁轭13A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与第二磁轭13B的第二正交侧对置面13s之间产生第二间隙GP2。该第一间隙GP1构成为比第二间隙GP2窄。由此,在对线圈13C通电时,第一间隙GP1一方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的磁吸引力变强。因此,在第一间隙GP1一方的振动方向VD,第一磁轭13A更快地向第二磁轭13B侧移动,在振动方向VD上振动。由此,经由可在振动方向VD动作的可动部13J,通过振动传递部件5,能够对输入器TP1给予向振动方向VD的更强的振动。
而且,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振动侧对置面13p与第二振动侧对置面13q中的某一方以包含另一方的面积而形成,因此,在产生磁吸引力时,即使第一磁轭13A在振动方向VD移动,第一振动侧对置面13p与第二振动侧对置面13q也一定重叠,能够获得稳定的磁吸引力。
而且,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振动方向VD上,第一间隙GP1设于整个一周,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并且稳定地获得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的磁吸引力。由此,能够在振动方向VD更强地并且稳定地振动。
此外,在未产生磁吸引力的初始状态,正交方向HD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与第二正交侧对置面13s的对置面积构成为比振动方向VD的第一振动侧对置面13p与第二振动侧对置面13q的对置面积大。因此,在对线圈13C通电时,能够降低在由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构成的磁回路的第二间隙GP2处产生的磁阻(流过磁通的难易度)。因此,能够降低整个磁回路的磁阻,并能够进一步增强振动方向VD(第一间隙GP1一方)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的磁吸引力。由此,在振动方向VD上,第一磁轭13A更快地向第二磁轭13B侧移动,经由能够在振动方向VD上动作的可动部13J,通过振动传递部件5,能够给予更强的振动。
而且,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的构成是:对于未产生磁吸引力的初始状态下所形成的外壁部13x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和外壁部13z的第二正交侧对置面13s,沿与第一磁轭13A移动的方向(图8所示的Z2方向)相反的方向(图8所示的Z1方向)设有与外壁部13z不对置的第一磁轭13A的外壁部13x,并且沿第一磁轭13A移动的方向设有与外壁部13x不对置的第二磁轭13B的外壁部13z。
由此,在产生磁吸引力而第一磁轭13A移动时,初始状态下未与第二磁轭13B的外壁部13z对置的外壁部13x(第二平板部13b的侧端部侧)与第二磁轭13B的外壁部13z对置,初始状态下未与第一磁轭13A的外壁部13x对置的外壁部13z(平板部13e的侧端部侧)与第一磁轭13A的外壁部13x对置。即,在产生磁吸引力时,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与第二正交侧对置面13s的对置面积增加。因此,主要具有感应磁通作用的部分的面积增加,与以往例那样第二固定铁芯914与磁通感应部932的对置面积减少而磁阻变高的情况相反地,该部分的磁阻下降。由此,第一间隙GP1一方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的磁吸引力变得更强,能够给予更强的振动。
接着,振动产生部件3的控制部33使用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如图6所示,搭载于配线基板90。然后,控制部33基于与连接于振动产生装置VB3的输入器TP1的输入操作对应的命令信号,对振动体13发送驱动信号。
接着,振动产生部件3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使用一般所广泛使用的聚酰亚胺(PI,Polyimide)树脂基底的薄膜基材,一方连接于振动体13,另一方经由图6所示的连接器CN连接于控制部33。
接着,对振动产生装置VB3的基体4进行说明。基体4通过对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树脂等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制作而成,如图6所示,由下侧(图6所示的Z2方向侧)开放(参照图7)的箱形形状的基部14和下端侧与基部14连接(参照图7)并包围外周的外周壁部24构成。
基体4的基部14由大致正方形的上壁部14t、从上壁部14t的四方端向下方延伸设置的侧壁部14w、和连接基部14与外周壁部24的连结部14r(参照图7)构成。然后,由基部14的侧壁部14w和外周壁部24形成槽部4m。
在基部14的上壁部14t,在中央部设有圆形的贯通孔14h和从上壁部14t向上方延伸出的三个圆柱状的突起部14s。然后,在组装了振动产生装置VB3时,如图7所示,振动产生部件3的可动部13J插通于该贯通孔14h,并且虽然未作详细图示,但在基部14的内侧的容纳部14c收纳振动体13的主体外壳13K。此外,振动体13的主体外壳13K通过螺钉等固定于上壁部14t的内侧,振动产生部件3保持于基体4。此外,施力部件7载置于上壁部14t。
接着,对振动产生装置VB3的顶板部件40进行说明。顶板部件40通过对ABS树脂等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制成矩形板状,如图6所示,在中央部具有圆形形状的贯通孔40h,并且如图7所示,在包围贯通孔40h的位置具有从下面侧向下方突出的限制部40t。然后,顶板部件40通过顶板部件40的下表面与基体4的突起部14s粘接或熔敷而一体地固定于基体4。
接着,对振动产生装置VB3的振动传递部件5进行说明。振动传递部件5通过对ABS树脂等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制作而成,如图6所示,由下侧开放(参照图7)的箱形形状的基座部15和沿着基座部15的上面侧的外周形成并向上方侧突出的载置部25构成。
如图6所示,振动传递部件5的基座部15由大致正方形状的顶面15t和从顶面15t的四方端向下方延伸设置的侧壁15w构成。然后,在组装了振动产生装置VB3时,如图7所示,基座部15的侧壁15w插入基体4的槽部4m,振动传递部件5配设为具有相对于振动方向VD可移动的空间。
如图6所示,在基座部15的顶面15t,在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第一孔部15h,在与基体4的突起部14s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三个第二孔部15k。然后,在组装了振动产生装置VB3时,如图7所示,振动产生部件3的可动部13J插通于第一孔部15h,且基体4的基部14的突起部14s插通于第二孔部15k。
此外,如上所述,顶面15t由第一保持板16以及第二保持板26夹持,并通过螺母NT紧固,由此,振动传递部件5与可动部13J连接并固定。由此,可动部13J向振动方向VD的动作传递至振动传递部件5。
如图6所示,振动传递部件5的载置部25从基座部15的上面侧向上方延伸设置,并沿基座部15的外周形成框状。然后,如图1所示,虽未进行详细图示,但在该载置部25载置并固定有输入器TP1。由此,由于使用上述的振动产生装置VB3,因此,在通过用户的指尖等身体特定部位F99对输入器TP1的操作面TPp进行了操作时,对输入器TP1给予强烈的振动。由此,能够提供即使不通过线圈13C使大量的电流通过来产生大磁场,也会赋予更强的操作触感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该载置部25一体地连接有输入器TP1,因此,由振动产生装置VB3产生的振动高效而且直接地传递至输入器TP1。因此,即使减小第一磁轭13A和第二磁轭13B的体积或者减小线圈13C,由振动产生装置VB3产生的振动也会高效地传递至输入器TP1,因此,能够无损操作触感地使振动产生装置VB3小型化。
接着,对振动产生装置VB3的施力部件7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施力部件7使用四个一般的螺旋弹簧构成。然后,如图7所示,施力部件7配设于基体4的上壁部14t与振动传递部件5的顶面15t之间,对振动产生部件3和振动传递部件5向彼此背离的方向施力。此外,由于使用螺旋弹簧来作为施力部件7,因此,能够向振动方向VD(图6所示的Z方向)变形,容许振动传递部件5向振动方向VD移动。另外,施力部件7并不限于螺旋弹簧,例如可以使用磁铁。在使用磁铁的情况下,将多个磁铁以在Z方向隔开空隙且彼此同极对置的方式配置于图7中施力部件7所在的位置,由此,通过磁铁的斥力,能够向按压方向PD往复动作地支承输入器TP1。
最后,对振动产生装置VB3的配线基板90进行说明。配线基板90使用一般所使用的两面配线型印刷线路板(PWB,printed wiring board),如图7所示,收纳于基部14的内侧的容纳部14c,虽未进行详细图示,但通过螺钉等固定于基体4。此外,如图6所示,在配线基板90搭载有振动产生部件3的控制部33、输入器TP1的静电容量检测部91以及连接器CN等。
对于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VB3以及使用振动产生装置VB3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的效果,总结说明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装置VB3中,在振动产生部件3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之间在振动方向VD上形成的第一振动侧对置面13p与第二振动侧对置面13q的第一间隙GP1比在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之间在正交方向HD上形成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与第二正交侧对置面13s的第二间隙GP2窄,因此,在对线圈13C通电时,第一间隙GP1一方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的磁吸引力变强。因此,在第一间隙GP1一方的振动方向VD上,第一磁轭13A更快地向第二磁轭13B侧移动而在振动方向VD上振动。由此,经由可在振动方向VD上动作的可动部13J,通过振动传递部件5,能够给予向振动方向VD的更强的振动。因此,能够提供即使不通过线圈13C使大量的电流通过来产生大的磁场,也能够给予更强的操作触感的振动产生装置VB3。
此外,间隙比第一间隙GP1宽的第二间隙GP2处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与第二正交侧对置面13s的对置面积比第一间隙GP1处的第一振动侧对置面13p与第二振动侧对置面13q的对置面积大,因此,在对线圈13C通电时,能够降低在由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构成的磁回路的第二间隙GP2处产生的磁阻(流过磁通的难易度)。因此,能够降低整个磁回路的磁阻,并且振动方向VD上(第一间隙GP1一方)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的磁吸引力变强。由此,在振动方向VD,第一磁轭13A更快地向第二磁轭13B侧移动,能够经由能够在振动方向VD动作的可动部13J,通过振动传递部件5给予更强的振动。
在产生磁吸引力时,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与第二正交侧对置面13s的对置面积增加,因此,主要具有感应磁通作用的部分的面积增加。因此,与以往例那样第二固定铁芯914与磁通感应部932的对置面积减少而磁阻变高相反,该部分的磁阻下降。由此,第一间隙GP1一方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的磁吸引力变得更强,能够给予更强的振动。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使用上述任一个中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VB3,因此,在通过用户的指尖等身体特定部位F99对输入器TP1的操作面TPp进行了操作时,对输入器TP1给予强烈的振动。由此,能够提供即使不通过线圈13C使大量的电流通过来产生大的磁场,也会赋予更强的操作触感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
此外,输入器TP1一体地连接于振动产生装置VB3的振动传递部件5,因此,由振动产生装置VB3产生的振动高效并且直接地传递至输入器TP1。由此,对输入器TP1赋予更强的操作触感。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如下地变形来加以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变形例1>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构成是使用弹簧部件13f来作为将第一磁轭13A支承为能够向振动方向VD移动的支承体13S,但也可以是不使用该弹簧部件13f的构成。此时,经由振动传递部件5容许可动部13J向振动方向VD的移动的施力部件7担负作为对与可动部13J卡合的第一磁轭13A向振动方向VD的移动进行支承的支承体的功能。
<变形例2>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构成是线圈13C配设于第一磁轭13A的附近,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配设于第一磁轭13A和第二磁轭13B的至少一方的附近。
<变形例3>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输入器TP1,优选使用静电容量式的触摸板来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使用透光性的基材或透光性的电极的所谓触摸屏。例如也可以是使用含有导电填料作为电极的导电性图案类型的屏幕。
<变形例4>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中,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的外形形状优选构成为俯视观察时呈圆形,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构成为外形形状俯视观察时为矩形。例如也可以是在振动方向VD分别独立设置的构成。
<变形例5>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X坐标检测层11、Y坐标检测层21以及绝缘基板51,优选使用两面的印刷线路板(PWB)进行制作,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薄膜基材的两面印刷、固化导电性糊膏来制作,例如也可以在玻璃基材的两面形成透明导电成膜(例如ITO,tin-doped indium oxide)来制作。
<变形例6>
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也可以是设置对向输入器TP1的按压操作进行检测的检测部件的构成。例如,作为检测部件,可以使用按钮开关等开关部件或压力传感器、力传感器等传感器部件,并配设于可动部13J的附近。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适当地进行变更。
符号的说明
TP1 输入器
TPp 操作面
VB3 振动产生装置
3 振动产生部件
13A 第一磁轭
13B 第二磁轭
13C 线圈
13J 可动部
13S 支承体
13p 第一振动侧对置面
13q 第二振动侧对置面
13r 第一正交侧对置面
13s 第二正交侧对置面
4 基体
5 振动传递部件
F99 身体特定部位
GP1 第一间隙
GP2 第二间隙
HD 正交方向
VD 振动方向
101 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Claims (5)

1.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具备:振动产生部件,具有能够在振动方向上动作的可动部;振动传递部件,与上述可动部连接;以及基体,保持上述振动产生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振动产生部件具有:第一磁轭以及第二磁轭,在上述振动方向上被分离配设;线圈,配设于该第一磁轭和该第二磁轭的至少一方的附近并产生磁性;以及支承体,将上述第一磁轭支承为能够沿上述振动方向移动,
上述第一磁轭和上述第二磁轭具有在上述振动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上述第一磁轭的第一振动侧对置面和上述第二磁轭的第二振动侧对置面,
上述第一磁轭和上述第二磁轭具有在与上述振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上述第一磁轭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和上述第二磁轭的第二正交侧对置面,
上述第一振动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振动侧对置面的第一间隙比上述第一正交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正交侧对置面的第二间隙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未产生磁吸引力的初始状态,上述第一正交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正交侧对置面的对置面积比上述第一振动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振动侧对置面的对置面积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产生了磁吸引力时,上述第一正交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正交侧对置面的对置面积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以及
与上述振动产生装置的上述振动传递部件连接且由用户的指尖等的身体特定部位进行操作的输入器,
上述输入器具有:
供操作的操作面;以及
控制部,对该操作面被操作而得到的输入信息进行处理和输出,
在该操作面被进行了操作时,对上述输入器赋予振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入器一体地连接于上述振动传递部件。
CN201680043420.5A 2015-07-24 2016-06-06 振动产生装置以及使用该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Active CN1078479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6341 2015-07-24
JP2015-146341 2015-07-24
PCT/JP2016/066727 WO2017018055A1 (ja) 2015-07-24 2016-06-06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該振動発生装置を用いた操作感触付与型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7978A true CN107847978A (zh) 2018-03-27
CN107847978B CN107847978B (zh) 2019-11-08

Family

ID=57885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3420.5A Active CN107847978B (zh) 2015-07-24 2016-06-06 振动产生装置以及使用该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26819B2 (zh)
EP (1) EP3326725B1 (zh)
JP (1) JP6427277B2 (zh)
CN (1) CN107847978B (zh)
WO (1) WO201701805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2703A (zh) * 2018-08-29 2021-03-16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以及振动产生装置
CN113396019A (zh) * 2019-03-12 2021-09-14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电磁驱动装置以及操作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4691B2 (ja) 2016-11-28 2020-03-13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657058B2 (ja) 2016-11-28 2020-03-04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528014B1 (ja) * 2019-02-27 2019-06-12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触感発生装置および触感発生方法
CN112005202A (zh) * 2018-05-18 2020-11-27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KR102644091B1 (ko) * 2018-12-20 2024-03-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216904700U (zh) * 2019-10-23 2022-07-0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振动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4176A (zh) * 2007-09-21 2009-03-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旋转操作型输入装置
WO2013150807A1 (ja) * 2012-04-04 2013-10-10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の実装構造体、該実装構造体を備えた携帯型電子機器、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の実装方法
JP2014123275A (ja) * 2012-12-21 2014-07-03 Fujitsu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電子装置
JP2014146208A (ja) * 2013-01-30 2014-08-14 Alps Electric Co Ltd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0450B2 (ja) * 1997-10-29 2004-09-0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ゲーム機用操作装置
US6487300B1 (en) * 1999-12-17 2002-11-2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Vibration speaker
JP3949912B2 (ja) * 2000-08-08 2007-07-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携帯型電子機器、電子機器、振動発生器、振動による報知方法および報知制御方法
JP3794986B2 (ja) * 2002-05-28 2006-07-12 株式会社テムコジャパン 骨伝導スピーカ
US6816049B2 (en) * 2002-09-19 2004-11-09 Fuji Xerox Co., Ltd. Actuator
JP2005214065A (ja) * 2004-01-29 2005-08-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01580688B1 (ko) * 2008-11-24 2015-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진동 모터
BR112013012121A2 (pt) 2010-11-17 2016-09-27 Mikuni Kogyo Kk atuador eletromagnético
EP2501023B1 (de) * 2011-03-15 2021-01-27 Etel S. A.. Vertikaler Stellantrieb mit Schwerkraftkompensation
JP6187161B2 (ja) * 2013-10-30 2017-08-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入力デバイス
JP6526196B2 (ja) * 2015-07-16 2019-06-05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操作感触付与型入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4176A (zh) * 2007-09-21 2009-03-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旋转操作型输入装置
WO2013150807A1 (ja) * 2012-04-04 2013-10-10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の実装構造体、該実装構造体を備えた携帯型電子機器、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の実装方法
JP2014123275A (ja) * 2012-12-21 2014-07-03 Fujitsu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電子装置
JP2014146208A (ja) * 2013-01-30 2014-08-14 Alps Electric Co Ltd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2703A (zh) * 2018-08-29 2021-03-16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以及振动产生装置
CN112512703B (zh) * 2018-08-29 2022-03-04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以及振动产生装置
CN113396019A (zh) * 2019-03-12 2021-09-14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电磁驱动装置以及操作装置
CN113396019B (zh) * 2019-03-12 2022-06-28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电磁驱动装置以及操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26725A4 (en) 2019-05-01
EP3326725A1 (en) 2018-05-30
US20180095536A1 (en) 2018-04-05
JPWO2017018055A1 (ja) 2018-04-26
US10126819B2 (en) 2018-11-13
CN107847978B (zh) 2019-11-08
JP6427277B2 (ja) 2018-11-21
WO2017018055A1 (ja) 2017-02-02
EP3326725B1 (en) 2020-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7978B (zh) 振动产生装置以及使用该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US10496173B2 (en) Manipulation feeling imparting input device
US7242395B2 (en) Input device and driving device thereof
US7443384B2 (en) Coordinates input device
TW508562B (en) A contact structure of touch panel
US20110141046A1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touch panel and piezoelectric actuator
JP2005222326A (ja) タブレット装置
US10921628B2 (en) Input device
KR102259430B1 (ko) 파워 코일 패턴이 형성된 터치 팬을 이용한 터치 패널
JP4163045B2 (ja) 座標入力装置
US20110109571A1 (en) Haptic feedback apparatus
KR20210018703A (ko) 표시 장치
US10007373B2 (en) Operation panel whose thickness is adjustable with screw operably inserted into hole formed in clip that clips multiple boards and load sensor sandwiched therebetween
JP4222160B2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81676B1 (ko) 터치 패널
JP2005266890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pos端末装置
JP2016207128A (ja) 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599125B1 (ko) 진동 출력 소자
JP6502730B2 (ja) 振動発生装置付き入力装置
CN105760001A (zh) 触控装置以及采用该触控装置的电子设备
JP5377253B2 (ja) 触覚伝達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5921811B2 (ja) 電子機器
TWM654000U (zh) 觸控板
JP2004021586A (ja) 入力装置
JP2014078050A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