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5909B - 内燃机用压缩环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用压缩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5909B
CN107835909B CN201680039829.XA CN201680039829A CN107835909B CN 107835909 B CN107835909 B CN 107835909B CN 201680039829 A CN201680039829 A CN 201680039829A CN 107835909 B CN107835909 B CN 1078359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uate surface
compression ring
chamfered portion
chamfered
rad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98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35909A (zh
Inventor
名田部和义
本庄直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k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k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768539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835909(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ken Corp filed Critical Rik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35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5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35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5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9/00Piston-rings, e.g. non-metallic piston-rings, seats therefor; Ring sealing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F16J9/12Details
    • F16J9/20Rings with special cross-section; Oil-scraping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9/00Piston-rings, e.g. non-metallic piston-rings, seats therefor; Ring sealing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F16J9/12Details
    • F16J9/14Joint-clo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5/00Piston rings, e.g. associated with piston crow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9/00Piston-rings, e.g. non-metallic piston-rings, seats therefor; Ring sealing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F16J9/06Piston-rings, e.g. non-metallic piston-rings, seats therefor; Ring sealing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using separate springs or elastic elements expanding the rings; Springs therefor ; Expansion by wedging
    • F16J9/061Piston-rings, e.g. non-metallic piston-rings, seats therefor; Ring sealing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using separate springs or elastic elements expanding the rings; Springs therefor ; Expansion by wedging using metallic coiled or blade springs
    • F16J9/063Strip or wire along the entire circumfere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9/00Piston-rings, e.g. non-metallic piston-rings, seats therefor; Ring sealing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F16J9/26Piston-rings, e.g. non-metallic piston-rings, seats therefor; Ring sealing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C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OR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FOR MACHINES, ENGINES OR PUMPS OTHER THAN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 F05C2201/00Metals
    • F05C2201/04Heavy metals
    • F05C2201/0433Iron group; Ferrous alloys, e.g. steel
    • F05C2201/0448St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9/00Piston-rings, e.g. non-metallic piston-rings, seats therefor; Ring sealing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F16J9/06Piston-rings, e.g. non-metallic piston-rings, seats therefor; Ring sealing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using separate springs or elastic elements expanding the rings; Springs therefor ; Expansion by wedging
    • F16J9/064Rings with a flat annular side rail
    • F16J9/066Spring expander from sheet metal
    • F16J9/069Spring expander from sheet metal with a "C"-shaped cross section along the entire circum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istons, Piston Rings, And Cylinder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一种能够不使缺损产生而缩小倒角部,由此能够充分地减小开口部的窜缸混合气的流通通道,从而有效地抑制通过开口部的窜缸混合气的内燃机用活塞环,将具有开口部(2)的内燃机用活塞环(1)的结构设为,具有于开口部(2)的至少一个开口端面(2a)与活塞环(1)的外周面(1a)连接的倒角部(3),倒角部(3)具有弯曲形状。

Description

内燃机用压缩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安装在例如汽车等的发动机(内燃机)的活塞上使用的内燃机用活塞环,特别涉及作为距燃烧室较近的第一道环(压缩环)而使用的内燃机用活塞环。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发动机中所使用的活塞环被安装在设置于活塞的外周面上的环形沟槽中,通过在所述活塞环的外周面上与缸膛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并且所述活塞环的一个侧面与环形沟槽的侧面抵接,从而防止从燃烧室侧朝向曲轴箱侧的燃烧气体的漏出即窜缸混合气。通过对窜缸混合气进行抑制,能够防止由润滑油的污垢而造成的油泥的产生,并能够防止伴随与此的油环的粘连、发动机的性能降低。
活塞环为了便于向环形沟槽的安装而形成为具有开口部的断环的形状,因此也有必要考虑抑制通过开口部的窜缸混合气。为了对通过开口部的窜缸混合气进行抑制,重要的是在由于燃烧气体的通过而引起的热膨胀变化不使开口端面彼此的对顶的范围内,将开口部设定为尽量小的开口间隔。
此外,在具有开口部的活塞环中,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通常在开口部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面的外周边缘施加倒角。在该情况下,由于该倒角量对于开口部的窜缸混合气的流通面积影响较大,因此通过尽量减小倒角量来抑制窜缸混合气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72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将来汽车的发动机为了提高燃烧效率、燃油经济性,预想会向减小排量的直喷增压发动机转移,在直喷增压发动机中,由于各气缸内的燃烧压力变高,因此要求进一步抑制通过活塞环的开口部的窜缸混合气。为了抑制这种通过开口部的窜缸混合气,以如上所述那样,缩小在开口端面的外周边缘上施加的倒角量而减小窜缸混合气的流通通道较为有效。
但是,在以往的活塞环中,由于以平坦的形状对开口端面的外周边缘进行倒角,所以如果减小倒角量,在向活塞的组装时等有可能在倒角部产生缺损,存在不能够充分地减小开口部的窜缸混合气的流通通道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决这种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产生缺损而缩小倒角部,由此能够充分地减小开口部的窜缸混合气的流通通道,有效地抑制通过开口部的窜缸混合气的内燃机用活塞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内燃机用活塞环为具有开口部的内燃机用活塞环,所述内燃机用活塞环的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开口部的至少一个开口端面与所述活塞环的外周面连接的倒角部,所述倒角部具有弯曲形状。
本发明的内燃机用活塞环在上述结构中的优选为,所述倒角部具有至少两个圆弧状面。
本发明的内燃机用活塞环在上述结构中能够被构成为,在所述倒角部与所述活塞环的外周面的交叉部分处,所述倒角部的切线方向以相对于所述活塞环的外周面的切线方向而成为的锐角的方式倾斜。
本发明的内燃机用活塞环在上述结构中能够被构成为,在所述倒角部中,沿着所述活塞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与沿着所述活塞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相比而较大。
本发明的内燃机用活塞环在上述结构中的优选为,在所述倒角部中,沿着所述活塞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与沿着所述活塞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的比(L1/L2)为0.6~2.0。
本发明的内燃机用活塞环在上述结构中的优选为,所述倒角部具有第一圆弧状面、被设置在该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活塞环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以及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所述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R3)与所述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R1)的比(R3/R1)为0.050~0.5。
本发明的内燃机用活塞环在上述结构中的优选为,所述倒角部具有第一圆弧状面、被设置在该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活塞环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以及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所述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R2)与所述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R1)的比(R2/R1)为0.1~0.8。
本发明的内燃机用活塞环在上述结构中的优选为,在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的各自上设置所述倒角部,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活塞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活塞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b)的比(L1a/L1b)为0.30~3.00。
本发明的内燃机用活塞环在上述结构中的优选为,在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的各自上设置所述倒角部,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活塞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活塞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b)的比(L2a/L2b)为0.30~3.00。
本发明的内燃机用活塞环在上述结构中的优选为,在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的各自上设置所述倒角部,各自的所述倒角部具有第一圆弧状面、被设置在该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活塞环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以及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R1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R1b)的比(R1a/R1b)为0.18~5.50。
本发明的内燃机用活塞环在上述结构中的优选为,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的各自上设置所述倒角部,各自的所述倒角部具有第一圆弧状面、被设置在该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活塞环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以及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R2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R2b)的比(R2a/R2b)为0.18~5.50。
本发明的内燃机用活塞环在上述结构中的优选为,在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的各自上设置所述倒角部,各自的所述倒角部具有第一圆弧状面、被设置在该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活塞环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以及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R3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R3b)的比(R3a/R3b)为0.18~5.50。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使缺损产生而缩小倒角部,由此能够充分地减小开口部的窜缸混合气的流通通道,因此能够有效抑制通过使用了该内燃机用活塞环的内燃机的开口部的窜缸混合气。
附图说明
图1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用活塞环的平面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活塞环的设置了倒角部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表示第一圆弧状面、第二圆弧状面以及第三圆弧状面的定义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在开口部的外周边缘形成有弯曲形状的倒角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倒角部的变形例,是将该倒角部形成为圆周方向宽度比半径方向宽度大的形状的情况下的放大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倒角部的变形例,是将该倒角部形成为仅具有第一圆弧状面以及第三圆弧状面且圆周方向宽度比半径方向宽度小的形状的情况下的放大图。
图7为图2所示的倒角部的变形例,是将该倒角部形成为仅具有第一圆弧状面以及第三圆弧状面且圆周方向宽度与半径方向宽度相等的形状的情况下的放大图。
图8为图2所示的倒角部的变形例,是将第一圆弧状面形成为无限趋近于平坦的弯曲形状的情况下的放大图。
图9(a)~(c)分别为图2所示的倒角部的变形例,是在倒角部设置有阶梯差部的情况下的放大图。
图10为表示窜气量的测量试验的试验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具体地举例说明。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活塞环1是被安装在例如汽车等的发动机(内燃机)的活塞的作为第一道环(压缩环)而使用的装置,其形成为具有开口部2的断环形状。
该活塞环1例如能够以如下方式获得,即,将通过对钢材进行辊轧成型、使用模具的拉丝模加工而制造出的盘条成形为正圆或凸轮形状并切断,然后实施侧面研磨、开口间隙磨削等的加工。
与活塞环1的圆周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设为例如长方形状、内倒角形状、内切形状等各种形状。此外,与缸膛(气缸套)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活塞环1的外周面的形状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也能够设为例如直面、锥面、圆筒面、离心圆筒面等各种形状。
活塞环1的开口部2具有在圆周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开口间隔)并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面2a,在这些开口端面2a的外周边缘分别设置有倒角部3。即,倒角部3以与开口端面2a和活塞环1的外周面1a连接的方式设置。另外,开口端面2a的外周边缘指的是开口端面2a与活塞环1的外周面1a所形成的边缘。
在本发明中,倒角部3被形成为弯曲形状。图2示出了将倒角部3形成为连接了三个圆弧状面3a、3b、3c的弯曲形状的情况,其中,所述3a为第一圆弧状面3a,所述3b为设置在第一圆弧状面3a与活塞环1的外周面1a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3b,所述3c为设置在第一圆弧状面3a与开口端面2a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3c。图2放大地显示了图1中的虚线所包围的部分。
在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在与活塞环1的外周面1a对应的圆环状的轮廓线上的、从第一圆弧状面3a与活塞环1的外周面1a的交点P1起沿圆周方向(左右)偏离0.005mm的位置处,引出与该轮廓线垂直的垂直线,将这些垂直线与倒角部3的交点设为交点P1a、P1b,将倒角部3的交点P1a与交点P1b之间的部分设为第二圆弧状面3b。此外,在与活塞环1的开口端面2a对应的直线状的轮廓线上的、从第一圆弧状面3a与开口端面2a的交点P2起沿径方向(上下)偏离0.005mm的位置处,引出与该轮廓线垂直的垂直线,将这些垂直线与倒角部3的交点设为交点P2a、P2b,将倒角部3的交点P2a与交点P2b之间的部分设为第三圆弧状面3c。而且,能够将倒角部3的第二圆弧状面3b与第三圆弧状面3c之间的部分即倒角部3的交点P1b与交点P2b之间的部分设为第一圆弧状面3a。
在具有上述三个圆弧状面3a、3b、3c的情况下,倒角部3优选形成为第二圆弧状面3b的半径R2(参照图2)与第一圆弧状面3a的半径R1(参照图2)的比即R2/R1为1.00以下的形状,进一步优选形成为R2/R1成为0.1~0.8的形状。此外,倒角部3优选形成为第三圆弧状面3c的半径R3(参照图2)与第一圆弧状面3a的半径R1的比即R3/R1为0.50以下的形状,进一步优选形成为R3/R1为0.050~0.500的形状。
而且,倒角部3优选形成为第一圆弧状面3a的半径R1与倒角部3的沿着活塞环1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参照图3)的比即R1/L1成为1.00~4.50,第一圆弧状面3a的半径R1与倒角部3的沿着活塞环1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参照图3)的比即R1/L2成为1.00~5.00,第二圆弧状面3b的半径R2与第一圆弧状面3a的半径R1的比率即R2/R1成为1.00以下,第三圆弧状面3c的半径R3与第一圆弧状面3a的半径R1的比即R3/R1为0.50以下的形状。
这种弯曲形状的倒角部3能够通过在开口部2的外周边缘上实施滚筒研磨加工、丝刷研磨加工等,从而形成例如图4所示的那样的具有三个圆弧状面3a、3b、3c的弯曲形状的倒角部3。另外,弯曲形状的倒角部3并不限于上述工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工法而形成。
像这样在本发明中,由于将倒角部3形成为弯曲形状,因此在倒角部3上不存在边缘部分,即使将倒角部3的沿着活塞环1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与沿着活塞环1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减小,即缩小倒角部3的倒角量,也能够使缺损难以在该倒角部3产生。因此,由于能够不使缺损产生而充分地减小倒角部3,所以能够充分减小开口部2的窜缸混合气的流通通道,有效地抑制通过开口部2的窜缸混合气。
倒角部3优选形成为其圆周方向宽度L1与半径方向宽度L2的比即L1/L2成为0.6~2.0的形状。例如,在图3所示的情况下,倒角部3形成为其圆周方向宽度L1与半径方向宽度L2的比为1.0即圆周方向宽度L1与半径方向宽度L2为相同的宽度的形状。
如在图5中作为变形例所示那样,倒角部3也能够形成为圆周方向宽度L1比半径方向宽度L2大的形状。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在倒角部3产生缺损的情况。
如在图6中作为变形例所示那样,由于将倒角部3设为具有第一圆弧状面3a以及第三圆弧状面3c的两个圆弧状面3a、3c且不具有第二圆弧状面3b的形状,因此倒角部3也能够形成为其圆周方向宽度L1比半径方向宽度L2小的形状。
与此相对,如在图7中作为变形例所示那样,倒角部3也能够形成为具有第一圆弧状面3a以及第三圆弧状面3c的两个圆弧状面3a、3c,并且圆周方向宽度L1与半径方向宽度L2相同或者圆周方向宽度L1比半径方向宽度L2大的形状。
如在图8中作为变形例所示那样,倒角部3也能够形成为具有第一圆弧状面3a以及第三圆弧状面3c的两个圆弧状面,并且第一圆弧状面3a成为无限趋近于平坦的形状。像这样在第一圆弧状面3a无限趋近于平坦的情况下,倒角部3也可以根据圆周方向宽度L1、半径方向宽度L2以及第三圆弧状面3c的半径R3来定义。
在图6、图7以及图8所示的变形例的活塞环1中,例如图8所示的那样,在倒角部3中的第一圆弧状面3a与活塞环1的外周面1a的交叉部分处,第一圆弧状面3a的切线方向以相对于活塞环1的外周面1a的切线方向而成的角度α成为锐角的方式倾斜。即,倒角部3成为在其第一圆弧状面3a与活塞环1的外周面1a的交叉部分处具有边缘的形状。像这样倒角部3也能够设为与活塞环1的外周面1a的边界不为弯曲形状的形状。
如在图9中作为变形例所示那样,倒角部3也能够设为具有阶梯差部5的结构。阶梯差部5例如图9(a)所示,能够采用设置在倒角部3与活塞环1的外周面1a之间的高度h的凹形状,或者例如图9(b)所示,采用设置在倒角部3与活塞环1的外周面1a之间的高度h的凸形状。此外,阶梯差部5例如图9(c)所示,也能够形成为设置在倒角部3与开口端面2a之间的高度h的阶梯差。这些阶梯差部5的高度h的优选为5μm以下。像这样,倒角部3能够采用设置有5μm以下的高度h的阶梯差部5的结构。
在活塞环1的开口部2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面2a分别设置倒角部3的情况下,优选将一个倒角部3的沿着活塞环1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未图示,但以下设为“L1a”)与另一个倒角部3的沿着活塞环1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未图示,但以下设为“L1b”)的比即L1a/L1b设为0.30~3.00,优选将一个倒角部3的沿着的活塞环1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未图示,但以下设为“L2a”)与另一个倒角部3的沿着活塞环1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未图示,但以下设为“L2b”)的比即L2a/L2b设为0.30~3.00。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降低倒角部3的缺损的产生率,并且能够减小开口部2的通道面积从而减少窜气量。
在活塞环1的开口部2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面2a分别设置倒角部3,并且各个倒角部3具有第一圆弧状面3a、被设置在第一圆弧状面3a与活塞环1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3b以及被设置在第一圆弧状面3a与开口端面2a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3c的情况下,优选将一个倒角部3的第一圆弧状面3a的半径R1(未图示,但以下设为“R1a”)与另一个倒角部3的第一圆弧状面3a的半径R1(未图示,但以下设为“R1b”)的比即R1a/R1b设为0.18~5.50,优选将一个倒角部3的第二圆弧状面3b的半径R2(未图示,但以下设为“R2a”)与另一个倒角部3的第二圆弧状面3b的半径R2(未图示,但以下设为“R2b”)的比即R2a/R2b设为0.18~5.50,优选将一个倒角部3的第三圆弧状面3c的半径R3(未图示,但以下设为“R3a”)与另一个倒角部3的第三圆弧状面3c的半径R3(未图示,但以下设为“R3b”)的比即R3a/R3b设为0.18~5.50。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降低倒角部3的缺损的产生率,并且能够减小开口部2的通道面积从而减少窜气量。
实施例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准备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压缩环(活塞环)和用于与本发明比较的比较例的压缩环,针对这些压缩环进行窜缸混合气的量(窜气量、L/min)的测量试验,并对其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在实施例1的压缩环中,在活塞环的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分别设置倒角部,并且将各个倒角部设为具有第一圆弧状面、第二圆弧状面以及第三圆弧状面的弯曲形状,将其圆周方向宽度以及半径方向宽度分别设为0.055~0.075mm,将圆周方向宽度与半径方向宽度的比设为0.733~1.750。此外,将一个倒角部的圆周方向宽度与另一个倒角部的圆周方向宽度的比设为0.73~1.37,将一个倒角部的半径方向宽度与另一个倒角部的半径方向宽度的比设为0.53~1.88。进而,将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设为0.10~0.24mm,将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设为0.04~0.16mm,将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设为0.015~0.050mm,将一个倒角部的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与另一个倒角部的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的比设为0.41~2.40,将一个倒角部的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与另一个倒角部的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的比设为0.25~4.00,将一个倒角部的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与另一个倒角部的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的比设为0.30~3.34。进而,将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与倒角部的圆周方向宽度的比设为1.333~4.364,将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与倒角部的半径方向宽度的比设为1.818~4.459,将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与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的比设为0.261~0.800,将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与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的比设为0.084~0.302。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2的压缩环中,在活塞环的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分别设置倒角部,并且将各个倒角部设为具有第一圆弧状面、第二圆弧状面以及第三圆弧状面的弯曲形状,使其倒角量比实施例1小。即,在实施例2的压缩环中,将其圆周方向宽度设为0.017~0.044mm,将半径方向宽度设为0.022~0.045mm。此外,在实施例2的压缩环中,将圆周方向宽度与半径方向宽度的比设为0.640~1.471,将一个倒角部的圆周方向宽度与另一个倒角部的圆周方向宽度的比设为0.38~2.60,将一个倒角部的半径方向宽度与另一个倒角部的半径方向宽度的比设为0.48~2.05。此外,将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设为0.030~0.157mm,将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设为0.013~0.043mm,将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设为0.006~0.033mm,将一个倒角部的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与另一个倒角部的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的比设为0.19~5.24,将一个倒角部的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与另一个倒角部的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的比设为0.30~3.31,将一个倒角部的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与另一个倒角部的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的比设为0.18~5.50。而且,将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与倒角部的圆周方向宽度的比设为1.207~4.103,将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与倒角部的半径方向宽度的比设为1.028~4.489,将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与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的比设为0.154~0.781,将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与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的比设为0.050~0.492。
与此相对,在比较例的压缩环中,将倒角部设为平坦的形状即C面形状,将其圆周方向宽度以及半径方向宽度一并设为0.055~0.075mm,将圆周方向宽度与半径方向宽度的比设为0.733~1.136,将一个倒角部的圆周方向宽度与另一个倒角部的圆周方向宽度的比设为0.73~1.37,将一个倒角部的半径方向宽度与另一个倒角部的半径方向宽度的比设为0.53~1.88。
使用这种设定的实施例1、2的压缩环以及比较例的压缩环,进行了缺损产生频率的调查以及窜气量的实体设备试验。在窜气量测量试验中,使用水冷4冲程带增压器的汽油发动机(排量2.0L、4气缸),并将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中的任意一个压缩环安装在活塞的第一道环形沟槽中。此时,将全部的开口间隔设为0.25mm。在6000rpm、全负载(WOT:WideOpen Throttle,节气门全开)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使汽油发动机运转预定时间的的情况下的窜气量的测量。窜气量是通过对经由活塞而向曲轴箱内流动的气体进行再抽吸,并对再抽吸的气体的量进行测量而测量的。在表1以及图10中显示其缺损产生频率以及窜气量的测量结果。另外,在表1中,在L1、L2、R1~R3的栏中以“a”区分的栏表示分别被设置在一个开口端部(上述的L1a、L2a、R1a、R2a、R3a),以“b”区分的栏表示分别被设置在另一个开口端部上(上述的L1b、L2b、R1b、R2b、R3b)。
表1
Figure GDA0002335640160000121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的活塞环中,倒角部的缺损的产生频率为0.35%,在实施例2的活塞环中,倒角部的缺损的产生频率为0.41%,在比较例的活塞环中,倒角部的缺损的产生频率为2.25%。
根据该调查结果可知,在倒角部的倒角量即圆周方向宽度与半径方向宽度相等的情况下,与以比较例的压缩环的方式将倒角部设为平坦的C面形状的情况相比,如果以实施例1的压缩环的方式将倒角部设为弯曲形状,则能够降低倒角部的缺损的产生频率。
此外,可知与以比较例的压缩环的方式将倒角部设为平坦的C面形状的情况相比,即使进一步减小倒角部的倒角量即圆周方向宽度和半径方向宽度,也能够降低倒角部的缺损的产生频率。
另一方面,如表1以及图10所示,在将比较例的活塞环的情形设为100时,实施例1的活塞环的窜气量成为85,实施例2的活塞环的窜气量成为72。
根据该调查结果可知,在倒角部的倒角量即圆周方向宽度与半径方向宽度相等的情况下,与以比较例的压缩环的方式将倒角部设为平坦的C面形状的情况相比,通过以实施例1的压缩环的方式将倒角部设为弯曲形状,能够降低15%的窜缸混合气的量。
此外,可知与以比较例的压缩环的方式将倒角部设为C面形状的情况相比,通过进一步减小倒角部的倒角量即圆周方向宽度和半径方向宽度,能够降低28%的窜缸混合气的量。
根据以上的结果可知,通过将倒角部设为弯曲形状,能够不提高缺损的产生频率来缩小倒角部,由此能够充分地减小开口部的窜缸混合气的流通通道,有效地抑制通过开口部的窜缸混合气。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是不言自明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倒角部3被设为具有第一圆弧状面3a、第二圆弧状面3b以及第三圆弧状面3c的三个圆弧状面3a、3b、3c的弯曲形状或者具有第一圆弧状面3a以及第三圆弧状面3c的两个圆弧状面3a、3c的弯曲形状,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形成为使至少两个圆弧状面连接的弯曲形状即可。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开口部2的双方的开口端面2a上分别设置倒角部3,但是也能够采用仅在开口部2的至少一个开口端面2a上设置倒角部3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 活塞环;
1a 外周面;
2 开口部;
2a 开口端面;
3 倒角部;
3a 第一圆弧状面;
3b 第二圆弧状面;
3c 第三圆弧状面;
4 C面;
5 阶梯差部;
P1 交点;
P1a 交点;
P1b 交点;
P2 交点;
P2a 交点;
P2b 交点;
R1 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
R2 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
R3 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
L1 圆周方向宽度;
L2 半径方向宽度;
α 角度;
h 高度。

Claims (15)

1.一种内燃机用压缩环,其具有开口部,其特征在于,
具有:倒角部,其与在所述压缩环的圆周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并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面的至少一个开口端面和所述压缩环的外周面连接,
所述倒角部具有弯曲形状,
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与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的比L1/L2为0.6~2.0,
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为0.017mm~0.044mm,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为0.022mm~0.045mm,或者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为0.055mm~0.075mm,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为0.055mm~0.075mm,
所述倒角部具有:第一圆弧状面、设置在该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压缩环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
所述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R2与所述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R1的比R2/R1为0.1~0.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压缩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倒角部与所述压缩环的外周面的交叉部分处,所述倒角部的切线方向相对于所述压缩环的外周面的切线方向以成为锐角的方式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压缩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比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压缩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比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压缩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倒角部,
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b的比L1a/L1b为0.30~3.0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压缩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倒角部,
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b的比L1a/L1b为0.30~3.0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压缩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倒角部,
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b的比L2a/L2b为0.30~3.0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压缩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倒角部,
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b的比L2a/L2b为0.30~3.0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压缩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倒角部,
各个所述倒角部具有第一圆弧状面、设置在该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压缩环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
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R1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R1b的比R1a/R1b为0.18~5.50。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压缩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倒角部,
各个所述倒角部具有第一圆弧状面、设置在该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压缩环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
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R1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R1b的比R1a/R1b为0.18~5.5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压缩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倒角部,
各个所述倒角部具有第一圆弧状面、设置在该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压缩环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
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R2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R2b的比R2a/R2b为0.18~5.50。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压缩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倒角部,
各个所述倒角部具有第一圆弧状面、设置在该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压缩环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
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R2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二圆弧状面的半径R2b的比R2a/R2b为0.18~5.50。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压缩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倒角部,
各个所述倒角部具有第一圆弧状面、设置在该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压缩环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
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R3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R3b的比R3a/R3b为0.18~5.50。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压缩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部的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倒角部,
各个所述倒角部具有第一圆弧状面、设置在该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压缩环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
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R3a与另一个所述倒角部的所述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R3b的比R3a/R3b为0.18~5.50。
15.一种内燃机用压缩环,其具有开口部,其特征在于,
具有:倒角部,其与在所述压缩环的圆周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并相互相向的一对开口端面的至少一个开口端面和所述压缩环的外周面连接,
所述倒角部具有弯曲形状,
所述倒角部的、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与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的比L1/L2为0.6~2.0,
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为0.017mm~0.044mm,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为0.022mm~0.045mm,或者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圆周方向的圆周方向宽度L1为0.055mm~0.075mm,沿着所述压缩环的半径方向的半径方向宽度L2为0.055mm~0.075mm,
所述倒角部具有:第一圆弧状面、设置在该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压缩环的外周面之间的第二圆弧状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状面与所述开口端面之间的第三圆弧状面,
所述第三圆弧状面的半径R3与所述第一圆弧状面的半径R1的比R3/R1为0.050~0.500。
CN201680039829.XA 2015-07-09 2016-06-29 内燃机用压缩环 Active CN107835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37671A JP6695663B2 (ja) 2015-07-09 2015-07-09 内燃機関用のピストンリング
JP2015-137671 2015-07-09
PCT/JP2016/003124 WO2017006545A1 (ja) 2015-07-09 2016-06-29 内燃機関用のピストンリン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5909A CN107835909A (zh) 2018-03-23
CN107835909B true CN107835909B (zh) 2020-06-19

Family

ID=57685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9829.XA Active CN107835909B (zh) 2015-07-09 2016-06-29 内燃机用压缩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0146B2 (zh)
EP (1) EP3321543B2 (zh)
JP (1) JP6695663B2 (zh)
CN (1) CN107835909B (zh)
WO (1) WO20170065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09186S1 (en) * 2019-01-08 2021-02-02 Jian Wang Quilt clip
JP7116718B2 (ja) * 2019-12-11 2022-08-10 株式会社リケン 圧力リング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92413A (en) * 1934-06-22 1937-09-07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Piston ring joint
US2253739A (en) * 1939-05-01 1941-08-26 Trexler Jay Piston and ring
US2404616A (en) * 1943-07-14 1946-07-23 Harry M Bramberry Piston ring
GB633457A (en) 1947-10-09 1949-12-19 Walter Perkins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iston rings and the like packing rings
US3455565A (en) * 1964-07-29 1969-07-15 Air Prod & Chem Piston rings
US4533149A (en) 1981-06-10 1985-08-06 J. I. Case Company Split seal ring with interlocking cut
JPS5867946A (ja) * 1981-10-17 1983-04-22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ピストンリング
DE3441919A1 (de) 1984-11-16 1986-05-28 M.A.N.-B & W Diesel GmbH, 8900 Augsburg Kolbenring fuer viertakt-verbrennungsmotor
JPH0624608Y2 (ja) 1988-04-20 1994-06-29 日本ピストンリング株式会社 組合せオイルリング
JPH0258165U (zh) 1988-10-21 1990-04-26
JPH0364654A (ja) * 1989-07-31 1991-03-20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用ピストン
US5469616A (en) * 1990-11-15 1995-11-28 Teikoku Piston Ring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ide rail of a combined oil ring
DE4202927C2 (de) * 1992-02-01 2000-11-09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Scheibenbremse mit verbessertem Lüftverhalten
JPH0875007A (ja) 1994-06-30 1996-03-19 Ntn Corp 合成樹脂製シールリング
CN1075594C (zh) * 1995-01-26 2001-11-28 张明智 一种活塞组件
US5934680A (en) * 1995-05-31 1999-08-10 Ntn Corporation Split resin seal ring with chamfered end connection structures
JPH0989111A (ja) 1995-09-29 1997-03-31 Ntn Corp 合成樹脂製シールリング
US5882012A (en) * 1995-11-30 1999-03-16 Ntn Corporation Oil seal ring
JPH1089476A (ja) * 1996-09-19 1998-04-07 Nippon Piston Ring Co Ltd 組合せオイルリングのサイドレール
US5934685A (en) * 1997-07-14 1999-08-10 Danzer; Edward Leo Step lock piston ring insert
DE10041954C1 (de) * 2000-08-25 2002-02-14 Mannesmann Sachs Ag Kolbenring,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Kolben eines Schwingungsdämpfers
JP2006017287A (ja) 2004-07-05 2006-01-19 Riken Corp 内燃機関用ピストンリング
CN2763548Y (zh) * 2005-02-02 2006-03-08 赵见喜 弧面环口式内燃机密封活塞环
JP5101827B2 (ja) * 2006-03-10 2012-12-19 Ntn株式会社 シールリング
CN101581259A (zh) * 2008-05-15 2009-11-18 高敦华 建立活塞环的机制密封单环活塞发动机
JP2010031835A (ja) * 2008-06-23 2010-02-12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用オイルリング及びピストン
DE102009052587A1 (de) 2009-11-10 2011-05-12 Federal-Mogul Burscheid Gmbh Kolbenring
CN202039965U (zh) * 2010-10-26 2011-11-16 中外合资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环槽磨损的活塞环
KR102132175B1 (ko) 2011-08-29 2020-07-09 에이지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리판
USD668941S1 (en) * 2012-05-10 2012-10-16 Ellen Taurins Circle ring
DE102013206399A1 (de) * 2013-04-11 2014-10-16 Federal-Mogul Friedberg Gmbh Kolbenring mit periodisch variierender Laufflächenbreite
WO2015101938A1 (en) * 2013-12-30 2015-07-09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Oil control ring assembly
BR102014004402B1 (pt) * 2014-02-25 2022-08-09 Mahle Metal Leve S/A Anel de pistão e seu processo de fabricação
CN106662246B (zh) * 2014-06-27 2018-09-14 株式会社理研 活塞环
JP6122901B2 (ja) * 2014-07-31 2017-04-26 日本ピストンリング株式会社 組合せオイルリング
US9334959B2 (en) * 2014-09-04 2016-05-10 Matthew Hartford Radially notched piston rings
WO2016038916A1 (ja) * 2014-09-12 2016-03-17 Tpr株式会社 組合せオイルリング
JP6222023B2 (ja) * 2014-09-12 2017-11-0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オイルリング
JP6533670B2 (ja) * 2015-03-12 2019-06-19 株式会社リケン サイドレール
DE102015004814A1 (de) 2015-04-14 2016-10-20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Bearbeiten einer Kolbenbaugruppe und Kolbenbaugrupp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95663B2 (ja) 2020-05-20
CN107835909A (zh) 2018-03-23
EP3321543B1 (en) 2021-04-28
US20180187780A1 (en) 2018-07-05
JP2017020553A (ja) 2017-01-26
EP3321543A4 (en) 2019-03-06
EP3321543B2 (en) 2024-04-17
US10670146B2 (en) 2020-06-02
WO2017006545A1 (ja) 2017-01-12
EP3321543A1 (en) 201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7268B2 (en) Pisto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107407412B (zh) 侧轨
US7854191B2 (en) Three-piece oil ring and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piece oil ring and piston
US20070272078A1 (en) Piston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0508738B2 (en) Side rail
CN107835909B (zh) 内燃机用压缩环
US11320049B2 (en) Piston ring combination
EP3043054A1 (en) Cuff-ring for a cylinder liner
US11448317B2 (en) Side rail
CN104220792A (zh) 用于内燃机的活塞环
JP4165119B2 (ja) 内燃機関のピストンリング
WO2016092776A1 (ja) オイルリング
US10359112B2 (en) Piston ring set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JP6467222B2 (ja) 組合せオイルリング
JP2017187125A (ja) サイドレール
WO2023053607A1 (ja) ピストンリングの組合せ、及び内燃機関
WO2018198173A1 (ja) サイドレール
JP7478901B1 (ja) ピストンリング及びピストンリングの組合せ
US11313467B1 (en) Piston ring seals
US20240110625A1 (en) Compression Ring
US20210062916A1 (en) Piston assembly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 motor vehicle
JP2019113191A (ja) サイドレール
WO2015178009A1 (ja) オイルリン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