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6823A - 制冷系统及其润滑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及其润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16823A
CN107816823A CN201610823122.XA CN201610823122A CN107816823A CN 107816823 A CN107816823 A CN 107816823A CN 201610823122 A CN201610823122 A CN 201610823122A CN 107816823 A CN107816823 A CN 1078168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brication
condenser
refrigeration system
evaporator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231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16823B (zh
Inventor
M.斯塔克
H.李
张海涛
舒彪
邓凯
丁海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Carrier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231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16823B/zh
Priority to RU2019109909A priority patent/RU2019109909A/ru
Priority to EP17764951.4A priority patent/EP3513135A1/en
Priority to PCT/US2017/048852 priority patent/WO2018052694A1/en
Priority to US16/332,903 priority patent/US11965681B2/en
Publication of CN107816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6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16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68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2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2Details of evaporators
    • F25B2339/024Evaporators with refrigerant in a vessel in which is situated a heat exchanger
    • F25B2339/0242Evaporators with refrigerant in a vessel in which is situated a heat exchanger having tubula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6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6Problems to be solv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artup of the refrigeration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1Tim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5Refrigerant lev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04Refrigerant lev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润滑方法。该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润滑回路;所述润滑回路包括从所述压缩机分别接入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的润滑后流路;以及从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分别接入所述压缩机的润滑前流路;其中,所述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所述冷凝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所述蒸发器;或者所述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所述蒸发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所述冷凝器。本公开内容使得压缩机内的轴承在各种实时工况下均能够得到足够的润滑,使得机器整体能够以十分流畅的状态运行,提高其使用寿命及工作可靠性。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及其润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更具体而言,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润滑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制冷设备领域中,为提高设备的寿命,改善其工作过程的顺畅程度,通常会对这些设备进行润换。设备润滑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可在系统内注入专用的润滑油。在此种情形下,即便有回油系统的存在,但随着系统的运行,难免存在部分润滑油被排放至管路中及换热器中,进而对制冷剂的换热性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领域对于无油的润滑系统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在此类润滑系统中,通常在制冷系统某处抽取部分液态制冷剂送入压缩机中来实现对压缩机中轴承的润滑。在此种情形下,需要考虑在何处抽取制冷剂、在何时抽取制冷剂及抽取多少量的制冷剂来用于润滑等等,这些都是使用制冷剂进行制冷系统的润滑过程中所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制冷剂进行润滑的制冷系统。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制冷剂进行润滑的制冷系统润滑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润滑回路;所述润滑回路包括从所述压缩机分别接入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的润滑后流路;以及从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分别接入所述压缩机的润滑前流路;其中,所述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所述冷凝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所述蒸发器;或者所述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所述蒸发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所述冷凝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润滑回路;所述润滑回路包括从所述压缩机分别接入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的润滑后流路;以及从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分别接入所述压缩机的润滑前流路,其中,基于实时工况来执行以下润滑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第一润滑模式,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蒸发器;第二润滑模式,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蒸发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冷凝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润滑回路;所述润滑回路包括从所述压缩机接入所述蒸发器的润滑后流路;以及从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分别接入所述压缩机的润滑前流路;其中,所述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所述冷凝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所述蒸发器;或者所述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所述蒸发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所述蒸发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润滑回路;所述润滑回路包括从所述压缩机接入所述蒸发器的润滑后流路;以及从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分别接入所述压缩机的润滑前流路,其中,基于实时工况来执行以下润滑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第一润滑模式,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蒸发器;第二润滑模式,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蒸发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蒸发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在执行第一润滑模式时的的流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在执行第二润滑模式时的的流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在执行润滑及预充注模式时的流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在执行第一润滑模式时的流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在执行第二润滑模式时的流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种制冷系统100的实施例。其中,为便于突出本公开内容的重点,省却了常规制冷系统的四大部件之间的工作管路,而仅突出性地示出了该制冷系统中与润滑相关的部分管路及部件。具体而言,该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10、冷凝器120、蒸发器130、润滑回路200;润滑回路200包括从压缩机110分别接入冷凝器120及蒸发器130的润滑后流路;以及从冷凝器120及蒸发器130分别接入压缩机110的润滑前流路;其中,润滑回路200能够部分地导通,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冷凝器120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蒸发器130;或者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蒸发器130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冷凝器120。在此种布置下,可根据实际情形来选择从蒸发器130或者从冷凝器120中抽取部分制冷剂来用于对压缩机110内轴承的润滑。例如,作为一个示例,在对新机器首次灌注制冷剂时,通常会将制冷剂灌注入蒸发器130内。此时,相对应地,在新机器首次上电时,应当从蒸发器130内抽取制冷剂来润滑压缩机110,因为此时冷凝器120中尚不存在制冷剂。作为另一个示例,在机器正常运行时,应当从冷凝器120内抽取制冷剂来润滑压缩机110,因为此时蒸发器130内主要为气态制冷剂。根据本实施例的公开内容,压缩机内的轴承在各种实时工况下均能够得到足够的润滑,使得机器整体能够以十分流畅的状态运行,提高其使用寿命及工作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提及了用于将制冷剂在压缩机及换热器之间相互引导的润滑前流路及润滑后流路。至于其具体实现方式,既可以是采用多个阀门来实现通断控制;也可以是采用一些三通阀来实现变向或改道控制;还可以是采用多个流道来实现该引导功能。具体而言,在附图中,润滑前流路包括分别连接至冷凝器120的第一支路210及连接至蒸发器130的第二支路220;且润滑后流路包括分别连接至冷凝器120的第三支路230及连接至蒸发器130的第四支路240;其中,润滑回路200能够部分地导通,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冷凝器120经由第一支路210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四支路240流回至蒸发器130;或者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蒸发器130经由第二支路220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三支路230流回至冷凝器120。
可选地,为实现对第一支路210、第二支路220、第三支路230及第四支路240的单独通断控制,进而实现对整个润滑回路200的部分导通控制,作为一种简单且便于实现的方式,可在这四条支路上分别设置第一控制阀211、第二控制阀221、第三控制阀231及第四控制阀241。
可选地,实现本构想的目的并非一定要单独实现对多条支路的通断控制。从另一角度,只要能实现对其中支路的变向,确保所需的流路能够导通,暂不需要的支路能够断开即可。作为一个满足前述要求的示例,润滑前流路中还包括分别连接第一支路210及第二支路220的第一公共流路250,在第一支路210、第二支路220及第一公共流路250的连接处设置第一三通阀;且润滑后流路包括分别连接第三支路230及第四支路240的第二公共流路260,在第三支路230、第四支路240及第二公共流路260的连接处设置第二三通阀。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润滑前流路上的驱动部件270,以用于提供抽取制冷剂的动力源。应当知道的是,当将该驱动部件270设置在第一公共流路250上时,则设置一台即可满足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要求。而当将该驱动部件270设置在某条支路上时,则需至少在第一支路210及第二支路220上分别设置一台驱动部件270才能满足在在不同工况下驱动不同支路的要求。
可选地,一方面,第一支路210及第三支路230连接至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另一方面,第二支路220连接至蒸发器130的储液室131;且第四支路240连接至蒸发器130底部。这些元件均处于冷凝器120或蒸发器130的底部,如此设置更便于对液态制冷剂的抽取。
可选地,还包括布置在润滑前流路上的过滤器组件280,以便于滤除流经其中的制冷剂内的杂质,避免对压缩机110内的精密零部件造成影响。
可选地,还包括布置在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的液位开关122,以提供监测数据。进而辅助判断当前的润滑程度是否已经适用。
以下提供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100的润滑方法,其能够进一步改善对制冷系统100的润滑效果。其中,基于实时工况来执行以下润滑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第一润滑模式,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器120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蒸发器130;第二润滑模式,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蒸发器130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冷凝器120。此时,根据实时工况中蒸发器130或冷凝器120中所实际应具有的液态制冷剂的量来决定从何处抽取液态制冷剂来用于对压缩机轴承的润滑。
具体而言,在一种具体的管路布置下,润滑前流路包括分别连接至冷凝器120的第一支路210及连接至蒸发器130的第二支路220;且润滑后流路包括分别连接至冷凝器120的第三支路230及连接至蒸发器130的第四支路240,其中:第一润滑模式包括: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器120经由第一支路210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四支路240流回至蒸发器130;第二润滑模式包括: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蒸发器130经由第二支路220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三支路230流回至冷凝器120。
参见图2及图3,所述附图以粗实线示出了在特定模式下导通的流路。下文将列举出若干具体实时工况来协助说明对第一润滑模式和/或第二润滑模式的选择标准。其中,为便于清楚表述,在此定义了多种实时工况的情形。例如,上电(power up)工况是指整个机组与供电电源从断开至连接的情形;启动(start up)工况是指机组供电正常并开机启动的情形;运行(running)工况是指机组正常工作时的情形;待机(stand by)工况是指机组停止运行,但供电并不中断的情形;而停机(chiller off)工况是指机组停止运行且停止供电的情形。
在一种情形下,当实时工况为运行工况时,此时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120中得以冷凝,因此在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主要积存的都是液态制冷剂,由此抽取极少比例部分的制冷剂用于压缩机轴承润滑即可,其完全不会影响到制冷系统本身的工作性能。因此,可采用第一润滑模式。
在另一类情形下,当实时工况为上电工况、待机工况或停机工况中的任意一种时,由于液态制冷剂大多集中在蒸发器130中,此时从蒸发器130中抽取制冷剂来用于压缩机轴承的润滑更为便捷。因此,可采用第二润滑模式。
具体而言,对于实时工况为上电工况的情形,可进一步的将控制过程的终止条件设置为在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的液位大于上电液位预设值时,停止执行第二润滑模式。此时,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的制冷剂达到了设定量,也表明流经压缩机轴承的制冷剂达到了设定量,且经过该设定量的制冷剂后压缩机轴承在上电阶段能够得到充分的润滑。因此,可以停止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进一步地,还可引入更多的限定条件,例如时间参数。具体而言,当实时工况为上电工况时,在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的液位大于上电液位预设值时且执行第二润滑模式的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预设值时,停止执行第二润滑模式。此时,除去对流经压缩机轴承的制冷剂量提出了要求,还对其润滑时间提出了要求,以更为准确地保障其润滑效果。作为一个示例,该第一时间预设值可为2分钟。
进一步地,考虑到一些异常情形的存在,还可做出更多的控制设置。例如,当实时工况为上电工况时,在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的液位小于上电液位预设值时且执行第二润滑模式的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预设值时,此时发现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依然没有达成预设量的制冷剂,表明此润滑过程中可能存在若干问题,此时停止执行第二润滑模式。作为一个示例,该第二时间预设值为5分钟。
具体而言,对于实时工况为待机工况的情形而言,由于待机工况意味着该设备很有可能会随时启动,因此,仍需要使压缩机轴承处于较好的润滑状态,以备不时之需。具体而言,在第一种情况下,可进一步的将控制过程的执行条件设置为在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的液位小于待机液位预设值时,执行第二润滑模式;此时意味着冷凝器储液室121中的液体量不够,因此需要补充。且/或在第二种情况下,可进一步的将控制过程的执行条件设置为在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的液位大于待机液位预设值时,以第一执行频率执行第二润滑模式;此时意味着冷凝器储液室121中的液体量足够,仅需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即可获得较为良好的润滑状态。作为一个示例,第一执行频率为每小时执行第二润滑模式5分钟。且/或在第三种情况下,可进一步的将控制过程的执行条件设置为在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的液位在待机液位预设值处上下浮动时,保持以第三时间预设值执行第二润滑模式;此时意味着冷凝器储液室121中的液体量并不稳定,需要对其保持润滑一端时间来将该润滑状态稳定下来。作为一个示例,第三时间预设值为5分钟。
进一步地,考虑到一些异常情形的存在,还可做出更多的控制设置。例如,当实时工况为待机工况时,在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的液位小于待机液位预设值时且执行第二润滑模式的时间大于第四时间预设值时,此时发现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依然没有达成预设量的制冷剂,表明此润滑过程中可能存在若干问题,应停止执行第二润滑模式。作为一个示例,第四时间预设值为5分钟。
具体而言,对于实时工况为停机工况时,由于停机工况意味着该设备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再启动,因此,无需对其进行维护式的润滑。但由于停机往往存在一段时间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压缩机轴承仍然在以衰减的速度润滑,此时仍需要使压缩机轴承处于较好的润滑状态。因此,应以第五时间预设值执行第二润滑模式。作为一个示例,第五时间预设值为2分钟。
具体而言,对于实时工况为启动工况时,可能大部分的液态制冷剂主要仍积存在蒸发器130中,因此,在此种情形下,以第六时间预设值执行第二润滑模式,从蒸发器130中抽取液态制冷剂来用于润滑。作为一个示例,第六时间预设值的区间为0-30秒。
进一步地,在执行第二润滑模式后,系统开始处于常规的启动工况,此时再以第七时间预设值执行第一润滑模式。使制冷剂能够重新返回至蒸发器130中,开始工作。作为一个示例,第七时间预设值的区间为10-20秒。
对于在前述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在生命全周期中如何合理运用前述润滑模式来实现更好的润滑效果与工作性能的平衡,在此结合图1至图3中的制冷系统,进一步提供一套完整的在工作过程的润滑模式的合理利用方式以便参考。
首先,在安装新的制冷机组或者经过重大维护后,需要对该机组重新上电,此时通常伴随着对维护好的制冷机组首次灌注制冷剂。在此种情形下,通常选择执行第二润滑模式来润滑压缩机轴承,并使润滑后的制冷剂流入冷凝器中,以确保在随后的机组启动过程中,冷凝器中也存在部分制冷剂。此时制冷剂经由蒸发器130流经压缩机轴承并返回至冷凝器120,保持执行该步骤直到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的液位开关122达到预设位置且润滑时长超过2分钟后,经过液位开关与润滑时间的双重标准来确保润滑效果。
随后,若暂时不准备使用制冷机组,则其将保持在待机状态。在此种情形下,通常选择执行第二润滑模式来润滑压缩机轴承,且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形来提供多种操作方式。例如,当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的液位开关122未达到预设位置时,为了确保足够的润滑效果,保持执行第二润滑模式;又如,当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的液位开关122已达到预设位置后,为了应变随时可能启动机器的情况,应在每一个小时执行五分钟第二润滑模式来保持对压缩机轴承的润滑效果;再如,当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的液位开关122在达到预设位置与未达到预设位置之间上下浮动时,说明此时冷凝器储液室121中的液体量尚不稳定,还需进一步充注,此时应增加执行第二润滑模式两分钟。
此后,若计划启动该制冷机组,这可先执行第二润滑模式30秒,再补充执行第一润滑模式10秒。以便双向确认该润滑回路能够正常使用。
另外,在机组正常运行期间,由于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成液态,因此可保持执行第一润滑模式,从冷凝器中抽取液态制冷剂来用于润滑压缩机轴承。由于所抽取的液态制冷剂占制冷剂总量中极少的比例,因此完全不会影响到机组的正常工作。
再者,在机组停机前,因存在一段时间的停机过程,所以不可立即停止润滑,以免在此停机过程中对轴承造成过度磨损。由此,在机组停机时,额外保持执行第二润滑模式2分钟。
在前述实施例中对整个机组的全周期运行过程中如何选择润滑模式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其中,还应当知道的是,当执行第一润滑模式时,具体操作为:导通第一控制阀211与第四控制阀241,并关闭第二控制阀221与第三控制阀231。当执行第二润滑模式时,具体操作为:导通第二控制阀221与第三控制阀231,并关闭第一控制阀211与第四控制阀241。
参见图4,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还提供另一种制冷系统100',其包括:压缩机110'、冷凝器120'、蒸发器130'、润滑回路200';润滑回路200'包括从压缩机110'接入蒸发器130'的润滑后流路;以及从冷凝器120'及蒸发器130'分别接入压缩机110'的润滑前流路;其中,润滑回路200'能够部分地导通,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冷凝器120'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蒸发器130';或者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蒸发器130'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蒸发器130'。在此种布置下,同样可根据实际情形来选择从蒸发器130'或者从冷凝器120'中抽取部分制冷剂来用于对压缩机内轴承的润滑。根据本实施例的公开内容,压缩机内的轴承在各种实时工况下均能够得到足够的润滑,使得机器整体能够以十分流畅的状态运行,提高其使用寿命及工作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提及了用于将制冷剂在压缩机110'及换热器之间相互引导的润滑前流路及润滑后流路。具体而言,在附图中,润滑前流路包括分别连接至冷凝器120'的第一支路210'及连接至蒸发器130'的第二支路220';且润滑后流路包括连接至蒸发器130'的第三支路230';其中,润滑回路200'能够部分地导通,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冷凝器120'经由第一支路210'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三支路230'流回至蒸发器130';或者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蒸发器130'经由第二支路220'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三支路230'流回至蒸发器130'。
可选地,为实现应用两种不同的制冷剂润滑源来达成对压缩机轴承润滑的作用,应当使得这两条流路能够单独被控制通断。由于两者共用润滑后流路,因此,主要控制其润滑前流路即可。具体而言,还在第一支路210'及第二支路220'上分别设置用于控制通断的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
可选地,实现本构想的目的并非一定要单独实现对多条支路的通断控制。从另一角度,只要能实现对其中支路的变向,确保所需的流路能够导通,暂不需要的支路能够断开即可。作为一个满足前述要求的示例,润滑前流路还包括分别连接第一支路210'及第二支路220'的第一公共流路250',在第一支路210'、第二支路220'及第一公共流路250'的连接处设置第一三通阀240'。
可选地,该制冷系统100'还应包括预充注支路260',其连接在第一公共流路250'与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公共流路250'与所述预充注支路260'的下游还设置节流元件251'。该预充注支路260'用于在首次启用机器为其上电时向冷凝器120'内提供一定量的制冷剂来保证机器的顺利运转,以及在冷凝器储液室液位量不够时进行充注。为了实现选择性的导通或关闭预充注支路260',其上应设置第五控制阀261'。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润滑前流路上的驱动部件270',以用于提供抽取制冷剂的动力源。应当知道的是,当将该驱动部件270'设置在第一公共流路250'上时,则设置一台即可满足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要求。而当将该驱动部件270'设置在某条支路上时,则需至少在第一支路210'及第二支路220'上分别设置一台驱动部件270'才能满足在在不同工况下驱动不同支路的要求。
可选地,一方面,第一支路210'连接至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另一方面,第二支路220'连接至蒸发器130'的储液室;且第三支路230'连接至蒸发器130'底部。这些元件均处于冷凝器120'或蒸发器130'的底部,如此设置更便于对液态制冷剂的抽取。
可选地,还包括布置在润滑前流路上的过滤器组件,以便于滤除流经其中的制冷剂内的杂质,避免对压缩机110'内的精密零部件造成影响。
可选地,还包括布置在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的液位开关122',以提供监测数据。进而辅助判断当前的润滑程度是否已经适用。
以下提供图4所示的制冷系统100'的润滑方法。基于实时工况来执行以下润滑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第一润滑模式,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器120'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蒸发器130';第二润滑模式,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蒸发器130'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蒸发器130'。此时,根据实时工况中蒸发器130'或冷凝器120'中所实际应具有的液态制冷剂的量来决定从何处抽取液态制冷剂来用于对压缩机轴承的润滑。
具体而言,在一种具体的管路布置下,润滑前流路包括分别连接至冷凝器120'的第一支路210'及连接至蒸发器130'的第二支路220';且润滑后流路包括连接至蒸发器130'的第三支路230',其中:第一润滑模式包括: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器120'经由第一支路210'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三支路230'流回至蒸发器130';第二润滑模式包括: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蒸发器130'经由第二支路220'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三支路230'流回至蒸发器130'。
参见图5及图6,所述附图以实线示出了在特定模式下导通的流路,并以虚线示出了在特定模式下断开的流路。下文将列举出若干具体实时工况来协助说明对第一润滑模式和/或第二润滑模式的选择标准。
在一种情形下,当实时工况为运行工况时,此时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120'中得以冷凝,因此在冷凝器120'的储液室121'中主要积存的都是液态制冷剂,由此抽取极少比例部分的制冷剂用于压缩机轴承润滑即可,其完全不会影响到制冷系统100'本身的工作性能。因此,可采用第一润滑模式。
在另一类情形下,当实时工况为待机工况或停机工况中的任意一种时,由于液态制冷剂大多集中在蒸发器130'中,此时从蒸发器130'中抽取制冷剂来用于压缩机轴承的润滑更为便捷。因此,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再次参照图4,所述附图以实线示出了在特定模式下导通的流路,并以虚线示出了在特定模式下断开的流路。在又一类情形下,还包括润滑及预充注模式,使部分制冷剂从蒸发器130'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此后流入压缩机110'进行润滑的部分制冷剂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蒸发器130';同时,另一部分制冷剂从蒸发器130'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冷凝器120'进行预充注。在此过程中,节流元件251'的存在保证了大部分的制冷剂会流入冷凝器120'进行预充注,仅有相对较少量的制冷剂会流入压缩机轴承中来进行润滑。
由于该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仅存在具体构造上的不同,而在机组的运行全周期中对润滑模式的选择存在共通之处,因此可借鉴前述实施例中关于运行模式选择的原理,在此不再对机组运行全周期逐一举例说明。此外,对于本实施例中的润滑方法在不同模式下的执行频率、时长、终止条件等,可部分参照前述方法中的具体参数设置,在此也不再赘述。
以上例子主要说明了本发明的制冷系统及其润滑方法。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发明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

Claims (57)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润滑回路;所述润滑回路包括从所述压缩机分别接入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的润滑后流路;以及从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分别接入所述压缩机的润滑前流路;其中,所述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所述冷凝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所述蒸发器;或者所述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所述蒸发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所述冷凝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前流路包括分别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第一支路及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支路;且所述润滑后流路包括分别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第三支路及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第四支路;其中,所述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所述冷凝器经由第一支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四支路流回至所述蒸发器;或者所述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所述蒸发器经由第二支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三支路流回至所述冷凝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及第四支路上分别设置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及第四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前流路包括分别连接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的第一公共流路,在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及第一公共流路的连接处设置第一三通阀;且所述润滑后流路包括分别连接第三支路及第四支路的第二公共流路,在第三支路、第四支路及第二公共流路的连接处设置第二三通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润滑前流路上的驱动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及所述第三支路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储液室。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储液室;且所述第四支路连接至所述蒸发器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润滑前流路上的过滤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开关。
10.一种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润滑回路;所述润滑回路包括从所述压缩机分别接入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的润滑后流路;以及从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分别接入所述压缩机的润滑前流路,其中,基于实时工况来执行以下润滑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
第一润滑模式,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蒸发器;
第二润滑模式,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蒸发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冷凝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前流路包括分别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第一支路及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支路;且所述润滑后流路包括分别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第三支路及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第四支路,其中:
所述第一润滑模式包括: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器经由第一支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四支路流回至蒸发器;
所述第二润滑模式包括: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蒸发器经由第二支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三支路流回至冷凝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时工况为运行工况时,执行第一润滑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时工况为上电工况、待机工况或停机工况中的任意一种时,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实时工况为上电工况时,在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大于上电液位预设值时,停止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实时工况为上电工况时,在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大于上电液位预设值时且执行第二润滑模式的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预设值时,停止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预设值为2分钟。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实时工况为上电工况时,在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小于上电液位预设值时且执行第二润滑模式的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预设值时,停止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预设值为5分钟。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实时工况为待机工况时:
在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小于待机液位预设值时,执行第二润滑模式;且/或
在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大于待机液位预设值时,以第一执行频率执行第二润滑模式;且/或
在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在待机液位预设值处上下浮动时,保持以第三时间预设值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执行频率为每小时执行第二润滑模式5分钟。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预设值为5分钟。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实时工况为待机工况时,在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小于待机液位预设值时且执行第二润滑模式的时间大于第四时间预设值时,停止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时间预设值为5分钟。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实时工况为停机工况时,以第五时间预设值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时间预设值为2分钟。
2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时工况为启动工况时,以第六时间预设值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时间预设值的区间为0-30秒。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第二润滑模式后,再以第七时间预设值执行第一润滑模式。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时间预设值的区间为10-20秒。
30.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润滑回路;所述润滑回路包括从所述压缩机接入所述蒸发器的润滑后流路;以及从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分别接入所述压缩机的润滑前流路;其中,所述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所述冷凝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所述蒸发器;或者所述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所述蒸发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所述蒸发器。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前流路包括分别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第一支路及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支路;且所述润滑后流路包括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第三支路;其中,所述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所述冷凝器经由第一支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三支路流回至所述蒸发器;或者所述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能够从所述蒸发器经由第二支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三支路流回至所述蒸发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上分别设置用于控制通断的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前流路包括分别连接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的第一公共流路,在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及第一公共流路的连接处设置第一三通阀。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充注支路,其连接在所述第一公共流路与所述冷凝器的储液室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公共流路与所述预充注支路的下游还设置节流元件。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润滑前流路上的驱动部件。
36.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储液室。
37.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储液室;且所述第三支路连接至所述蒸发器底部。
38.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润滑前流路上的过滤器组件。
39.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开关。
40.一种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润滑回路;所述润滑回路包括从所述压缩机接入所述蒸发器的润滑后流路;以及从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分别接入所述压缩机的润滑前流路,其中,基于实时工况来执行以下润滑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
第一润滑模式,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蒸发器;
第二润滑模式,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蒸发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蒸发器。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前流路包括分别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第一支路及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支路;且所述润滑后流路包括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第三支路,其中:
所述第一润滑模式包括: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冷凝器经由第一支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三支路流回至蒸发器;
所述第二润滑模式包括:使用于润滑的部分制冷剂从蒸发器经由第二支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后,再经由第三支路流回至蒸发器。
42.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时工况为运行工况时,执行第一润滑模式。
43.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时工况为待机工况或停机工况中的任意一种时,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实时工况为待机工况时:
在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小于待机液位预设值时,执行第二润滑模式;且/或
在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大于待机液位预设值时,以第一执行频率执行第二润滑模式;且/或
在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在待机液位预设值处上下浮动时,保持以第三时间预设值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执行频率为每小时执行第二润滑模式5分钟。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预设值为5分钟。
47.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实时工况为待机工况时,在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小于待机液位预设值时且执行第二润滑模式的时间大于第四时间预设值时,停止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时间预设值为5分钟。
49.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实时工况为停机工况时,以第五时间预设值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时间预设值为2分钟。
51.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润滑及预充注模式,使部分制冷剂从蒸发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此后流入压缩机进行润滑的部分制冷剂再经由润滑后流路流回至蒸发器;且另一部分制冷剂从蒸发器经由润滑前流路流入冷凝器进行预充注。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时工况为上电工况时,执行润滑及预充注模式。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实时工况为上电工况时,在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大于上电液位预设值时,停止执行润滑及预充注模式。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实时工况为上电工况时,在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大于上电液位预设值时且执行润滑及预充注模式的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预设值时,停止执行第二润滑模式。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预设值为2分钟。
56.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实时工况为上电工况时,在冷凝器的储液室中的液位小于上电液位预设值时且执行润滑及预充注模式的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预设值时,停止执行润滑及预充注模式。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预设值为5分钟。
CN201610823122.XA 2016-09-14 2016-09-14 制冷系统及其润滑方法 Active CN1078168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3122.XA CN107816823B (zh) 2016-09-14 2016-09-14 制冷系统及其润滑方法
RU2019109909A RU2019109909A (ru) 2016-09-14 2017-08-28 Холоди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ее смазки
EP17764951.4A EP3513135A1 (en) 2016-09-14 2017-08-28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the lu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PCT/US2017/048852 WO2018052694A1 (en) 2016-09-14 2017-08-28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the lu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16/332,903 US11965681B2 (en) 2016-09-14 2017-08-28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the lu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3122.XA CN107816823B (zh) 2016-09-14 2016-09-14 制冷系统及其润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6823A true CN107816823A (zh) 2018-03-20
CN107816823B CN107816823B (zh) 2021-11-23

Family

ID=59846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3122.XA Active CN107816823B (zh) 2016-09-14 2016-09-14 制冷系统及其润滑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65681B2 (zh)
EP (1) EP3513135A1 (zh)
CN (1) CN107816823B (zh)
RU (1) RU2019109909A (zh)
WO (1) WO201805269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3260A (zh) * 2019-05-29 2020-12-01 开利公司 用于换热系统的润滑剂回收系统以及换热系统
TWI724657B (zh) * 2019-11-28 2021-04-11 復盛股份有限公司 無油冷媒壓縮機與無油冷媒膨脹機的潤滑系統及潤滑方法
CN113587506A (zh) * 2021-07-26 2021-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回气系统及制冷机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45049B1 (en) 2019-05-29 2024-02-07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6209A (zh) * 1996-10-25 1998-07-01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涡轮冷冻机
US5881564A (en) * 1996-10-25 1999-03-1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ompressor for use in refrigerator
WO2000022359A1 (en) * 1998-10-09 2000-04-20 American Standard Inc. Oil-free liquid chiller
CN105164476A (zh) * 2013-05-02 2015-12-16 开利公司 经由净化单元实现的压缩机轴承冷却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86905A (en) 1960-04-15 1961-06-06 Vilter Mfg Co Refrigerating system
US3112618A (en) 1960-06-15 1963-12-03 American Radiator & Standard Cooling means for refrigerant compressor motors
US3158009A (en) 1963-01-23 1964-11-24 Worthington Corp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compressor motor cooling means
US3200603A (en) * 1963-11-15 1965-08-17 Carrier Corp Lubricant control means for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US3500962A (en) * 1969-05-01 1970-03-17 Vilter Manufacturing Corp Lubrication system for compressors
US3673811A (en) * 1970-09-15 1972-07-04 Ranco Inc Control device for pressure lubricated compressors
US5050389A (en) 1990-07-10 1991-09-24 Sundstrand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oiless compressor supported by hydrodynamic bearings with multiple operation mode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5088292A (en) 1990-07-10 1992-02-18 Sundstrand Corporation Bearing pump control for lubricating hydrodynamic compressor bearings
US5329788A (en) 1992-07-13 1994-07-19 Copeland Corporatio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liquid injection
US6035651A (en) * 1997-06-11 2000-03-14 American Standard Inc. Start-up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refrigeration chillers
IT1298522B1 (it) 1998-01-30 2000-01-12 Rc Condizionatori Spa Impianto frigorifero con inverter di controllo del compressore raffreddato mediante fluido dell'impianto,e procedimento
JPH11230628A (ja) 1998-02-13 1999-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凍装置
US6065297A (en) 1998-10-09 2000-05-23 American Standard Inc. Liquid chiller with enhanced motor cooling and lubrication
US6098422A (en) 1998-12-03 2000-08-08 American Standard Inc. Oil and refrigerant pump for centrifugal chiller
US6434960B1 (en) 2001-07-02 2002-08-20 Carrier Corporation Variable speed drive chiller system
LU90890B1 (en) 2002-02-15 2003-08-18 Delphi Tech Inc Cooling of electronics in an electrically driven refrigeration system
JP4330369B2 (ja) 2002-09-17 2009-09-16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スクリュ冷凍装置
JP2006308273A (ja) 2005-03-31 2006-11-0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冷却装置
US7591147B2 (en) 2006-11-01 2009-09-2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ic motor cooling jacket resistor
US8104298B2 (en) 2005-12-06 2012-01-31 Carrier Corporatio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touchdown bearings of a magnetic bearing compressor
US8156757B2 (en) 2006-10-06 2012-04-17 Aff-Mcquay Inc. High capacity chiller compressor
US8424339B2 (en) 2007-12-31 2013-04-2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tor cooling
CN102016326B (zh) 2008-03-13 2013-09-11 Aaf-麦克维尔公司 大容量制冷机压缩机
US8516850B2 (en) 2008-07-14 2013-08-27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Motor cooling applications
JP2010024410A (ja) 2008-07-24 2010-02-04 Sanden Corp 冷凍回路
TWI386611B (zh) 2010-02-10 2013-02-21 Ind Tech Res Inst 無油潤滑離心式冷媒壓縮機及其潤滑方法
CN102155429B (zh) 2010-02-12 2013-07-2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无油润滑离心式冷媒压缩机及其润滑方法
US20140360210A1 (en) 2011-12-06 2014-12-11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Rolling element bearings for an oil-free liquid chiller
DE102012102404A1 (de) 2012-03-21 2013-09-26 Bitzer Kühlmaschinenbau Gmbh Kälteanlage
US9032753B2 (en) 2012-03-22 2015-05-19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onics cooling using lubricant return for a shell-and-tube style evaporator
US20150300708A1 (en) 2012-11-29 2015-10-22 Keltech Inc.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gnetic bearing compressors
US10408268B2 (en) 2013-01-25 2019-09-10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using pressure nitrided stainless steel hybrid bearing with a refrigerant lubricated compressor
WO2014117012A1 (en) 2013-01-25 2014-07-31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Refrigerant cooling and lubrication system with refrigerant vapor vent line
CN105143787B (zh) 2013-03-25 2018-04-17 开利公司 压缩机轴承冷却
CN105051466B (zh) 2013-03-25 2017-09-05 开利公司 压缩机轴承冷却
CN204612318U (zh) 2015-03-31 2015-09-02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6209A (zh) * 1996-10-25 1998-07-01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涡轮冷冻机
US5881564A (en) * 1996-10-25 1999-03-1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ompressor for use in refrigerator
WO2000022359A1 (en) * 1998-10-09 2000-04-20 American Standard Inc. Oil-free liquid chiller
CN105164476A (zh) * 2013-05-02 2015-12-16 开利公司 经由净化单元实现的压缩机轴承冷却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3260A (zh) * 2019-05-29 2020-12-01 开利公司 用于换热系统的润滑剂回收系统以及换热系统
TWI724657B (zh) * 2019-11-28 2021-04-11 復盛股份有限公司 無油冷媒壓縮機與無油冷媒膨脹機的潤滑系統及潤滑方法
CN113587506A (zh) * 2021-07-26 2021-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回气系统及制冷机组
CN113587506B (zh) * 2021-07-26 2022-06-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回气系统及制冷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52694A1 (en) 2018-03-22
US20190257302A1 (en) 2019-08-22
RU2019109909A (ru) 2020-10-15
CN107816823B (zh) 2021-11-23
US11965681B2 (en) 2024-04-23
EP3513135A1 (en)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6823A (zh) 制冷系统及其润滑方法
CN107097452B (zh) 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温升自动控制装置
JP4977638B2 (ja) 廃熱利用装置
CN1289896A (zh) 可变转速螺杆式压缩机的部分负荷性能的改进
CN201613480U (zh) 落地铣镗床油箱冷却装置
WO2008117530A1 (ja) 冷凍装置及び冷凍装置の油戻し方法
CN202521932U (zh) 螺杆机组冷却系统
US2140415A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CN203798025U (zh) 空调器压缩模块及包含该压缩模块的模块机组、空调器
CN203655662U (zh) 双级离心压缩机
CN202868265U (zh) 一种动力机械的润滑系统
CN205718036U (zh) 带经济器的螺杆满液式冷冻机组
CN205297958U (zh) 低温泵
CN204213604U (zh) 一种齿轮箱润滑油冷却装置
CN205807890U (zh) 螺杆满液式冷冻机
CN102606452A (zh) 一种压缩机预润滑系统
CN103790829B (zh) 开启式螺杆机组
CN208041577U (zh) 一种液力缓速器的空转自润滑系统
CN106481796B (zh) 一种冷却润滑控制系统
JP6782013B2 (ja) 冷却ユニット
CN202546196U (zh) 恒温稀油润滑站
CN104864081B (zh) 集合高速轴应急保护和旁路过滤的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
CN218151436U (zh) 一种螺杆式氨压缩机
CN102877890A (zh) 单螺杆膨胀机的润滑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4344097U (zh) 注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