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4657B - 無油冷媒壓縮機與無油冷媒膨脹機的潤滑系統及潤滑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油冷媒壓縮機與無油冷媒膨脹機的潤滑系統及潤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4657B
TWI724657B TW108143481A TW108143481A TWI724657B TW I724657 B TWI724657 B TW I724657B TW 108143481 A TW108143481 A TW 108143481A TW 108143481 A TW108143481 A TW 108143481A TW I724657 B TWI724657 B TW I7246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evel
refrigerant
bearing
level threshold
o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3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0800A (zh
Inventor
陳昱志
唐光德
劉耀中
Original Assignee
復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復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復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43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4657B/zh
Priority to CN201911298380.0A priority patent/CN11285685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4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465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0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080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種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包含主循環單元以及潤滑循環單元。主循環單元包含壓縮機、冷凝器、主儲液器以及蒸發器。壓縮機包含至少一軸承。冷凝器連接壓縮機,主儲液器連接冷凝器的出口端,並配置以儲存液態冷媒。蒸發器設置於主儲液器與壓縮機之間。潤滑循環單元包含供應管路,供應管路連接於主儲液器以及軸承之間,並包含冷媒泵。冷媒泵配置以驅動液態冷媒自主儲液器流向軸承進行潤滑。

Description

無油冷媒壓縮機與無油冷媒膨脹機的 潤滑系統及潤滑方法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無油冷媒壓縮機與無油冷媒膨脹機的潤滑系統及潤滑方法。
無油冷媒壓縮/膨脹機是利用冷媒來對壓縮/膨脹機的軸承進行潤滑,在系統運行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供應至軸承的冷媒流量過低的情況,為了避免軸承損壞,需要一種能應對上述情況以保護軸承的潤滑系統。
有鑑於此,本揭示之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具有監控潤滑冷媒流量是否足夠的機制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與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
為達成上述目的,依據本揭示的一些實施方式,一種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包含主循環單元以及潤滑循 環單元。主循環單元包含壓縮機、冷凝器、主儲液器以及蒸發器。壓縮機包含至少一軸承。冷凝器連接壓縮機,主儲液器連接冷凝器的出口端,並配置以儲存液態冷媒。蒸發器設置於主儲液器與壓縮機之間。潤滑循環單元包含供應管路,供應管路連接於主儲液器以及軸承之間,並包含冷媒泵。冷媒泵配置以驅動液態冷媒自主儲液器流向軸承進行潤滑。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蒸發器配置以儲存液態冷媒。潤滑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充填管路、液位開關以及控制器。充填管路連接蒸發器以及主儲液器。液位開關設置於主儲液器,並配置以量測主儲液器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控制器電性連接液位開關,並配置以依據所述液位與至少一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當控制器執行充填模式時,控制器調整供應管路以及充填管路,使液態冷媒受冷媒泵驅動而自蒸發器流向主儲液器。當控制器執行運轉模式時,控制器調整供應管路以及充填管路,使液態冷媒受冷媒泵驅動而自主儲液器流向軸承。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潤滑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壓差開關,其配置以量測位在冷媒流經的路徑上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間的冷媒壓力差,其中第一位置位於冷凝器或主儲液器,第二位置位於供應管路且鄰近於軸承。控制器電性連接壓差開關,當冷媒壓力差小於或等於一壓力差閾值時,控制器啟動軸承保護機制,其中軸承保護機制包含停止對壓縮機供電、控制器發出警報訊號或上述兩操作的組合。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供應管路進一步包含三通閥,其設置於主儲液器與冷媒泵之間,並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第二端口連接冷媒泵,第三端口連接主儲液器。充填管路包含第一充填管路以及第二充填管路。第一充填管路連接蒸發器以及第一端口。第二充填管路兩端連接供應管路,且第二充填管路的一端設置於軸承與冷媒泵之間,另一端設置於主儲液器與三通閥之間。第二充填管路包含第一閥門。當控制器執行充填模式時,控制器開啟第一閥門、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並關閉第三端口,使液態冷媒自蒸發器經由第一充填管路及第二充填管路流向主儲液器。當控制器執行運轉模式時,控制器開啟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並關閉第一閥門以及第一端口,使液態冷媒自主儲液器經由供應管路流向軸承。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潤滑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回收管路,其連接軸承以及蒸發器,並配置以導引液態冷媒自軸承流向蒸發器。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壓縮機進一步包含第一壓縮單元以及第二壓縮單元。第一壓縮單元與蒸發器連接,而第二壓縮單元設置並連通於第一壓縮單元及冷凝器之間。主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節能器,其設置於主儲液器及蒸發器之間,並配置以於第一壓縮單元以及第二壓縮單元之間注入氣態冷媒。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壓縮機的軸承為液壓軸承或滾動軸承。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供應管路進一步包含第二閥門,其位於冷媒泵以及軸承之間。當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時,控制器關閉第二閥門。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供應管路進一步包含蓄壓式儲液器以及逆止閥。蓄壓式儲液器位於冷媒泵以及軸承之間,並配置以儲存液態冷媒。逆止閥位於冷媒泵以及該蓄壓式儲液器之間。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進一步包含旋轉運動感測器,其配置以提供一訊號顯示壓縮機的轉軸是否停止轉動。若所述訊號顯示轉軸停止轉動,則控制器關閉冷媒泵。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當所述液位低於第一液位閾值時,控制器執行充填模式。當所述液位高於或等於第一液位閾值時,控制器執行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當所述液位低於第二液位閾值時,控制器執行充填模式。當所述液位高於或等於第三液位閾值時,控制器執行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其中第二液位閾值低於第三液位閾值。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當所述液位低於第四液位閾值時,控制器執行軸承保護機制。當所述液位低於第五液位閾值時,控制器執行充填模式。當所述液位高於或等於第五液位閾值時,控制器執行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其中第四液位閾值低於第五液位閾值。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當所述液位低於第六液位閾值時,控制器執行軸承保護機制。當所述液位低於第七液位閾值時,控制器執行充填模式。當所述液位高於或等於第八液位閾值時,控制器執行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其中第六液位閾值低於第七液位閾值,且第七液位閾值低於第八液位閾值。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壓縮機為離心式壓縮機、螺桿式壓縮機或渦卷式壓縮機。
依據本揭示的一些實施方式,一種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應用於上述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並包含:量測主儲液器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以及藉由控制器依據所述液位與至少一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當控制器執行充填模式時,運用冷媒泵來驅動儲存於蒸發器之液態冷媒流向主儲液器,當控制器執行運轉模式時,運用冷媒泵來驅動儲存於主儲液器之液態冷媒流向軸承。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於啟動壓縮機前且控制器執行運轉模式時,運用控制器使冷媒泵驅動儲存於主儲液器的液態冷媒經由供應管路流向軸承至少一預設預潤滑時間;以及經過預設預潤滑時間後,啟動壓縮機。其中預設預潤滑時間為液態冷媒自主儲液器流至軸承的時間。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於運轉模式時,持續量測位在冷媒流經的路徑上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間的冷媒壓力 差,當冷媒壓力差小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時,啟動軸承保護機制。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於關閉壓縮機後的一預設時段內,運用控制器使冷媒泵驅動儲存於主儲液器的液態冷媒流向軸承;以及經過所述預設時段後,關閉冷媒泵,停止運轉模式。其中所述預設時段為停止對壓縮機供電至轉軸完全停止轉動之時間。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於關閉壓縮機後,運用感測器來感測該壓縮機的轉軸是否停止轉動;若轉軸未停止轉動,則持續運轉模式,運用冷媒泵驅動儲存於主儲液器的液態冷媒流向軸承;以及若轉軸已停止轉動,則關閉冷媒泵。
依據本揭示的一些實施方式,一種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包含主循環單元以及潤滑循環單元。主循環單元包含膨脹機、冷凝器、主儲液器、蒸發器以及循環泵。膨脹機包含至少一軸承設置於膨脹機內。冷凝器與蒸發器連接膨脹機。主儲液器連接冷凝器的出口端,並配置以儲存液態冷媒。循環泵位於主儲液器以及蒸發器之間。潤滑循環單元包含供應管路,其連接於主儲液器以及軸承之間,並包含冷媒泵,冷媒泵配置以驅動液態冷媒自主儲液器流向軸承進行潤滑。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蒸發器配置以儲存液態冷媒,且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的潤滑循環單元 進一步包含充填管路、液位開關以及控制器。充填管路連接蒸發器以及主儲液器,並具有旁通閥。液位開關設置於主儲液器,並配置以量測主儲液器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控制器電性連接液位開關,並配置以依據所述液位與至少一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當控制器執行充填模式時,控制器開啟旁通閥並關閉冷媒泵,使液態冷媒受壓差驅動而自蒸發器流向主儲液器。當控制器執行運轉模式時,控制器關閉該旁通閥並開啟冷媒泵,使液態冷媒受冷媒泵驅動而自主儲液器流向軸承。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的潤滑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壓差開關,其配置以量測位在冷媒流經的路徑上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間的冷媒壓力差,其中第一位置位於冷凝器或主儲液器,第二位置位於供應管路且鄰近於軸承。控制器電性連接壓差開關,當所述冷媒壓力差小於或等於一壓力差閾值時,控制器啟動軸承保護機制,軸承保護機制包含停止對循環泵供電、切斷膨脹機與一外部電網的連結、控制器發出警報訊號或上述三操作的組合。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的潤滑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回收管路,其連接軸承以及冷凝器,並配置以導引液態冷媒自軸承流向冷凝器。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膨脹機為離心式膨脹機、螺桿式膨脹機或渦卷式膨脹機。
依據本揭示的一些實施方式,一種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應用於前述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並包含:量測主儲液器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以及藉由控制器依據所述液位與至少一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當控制器執行充填模式時,運用蒸發器與主儲液器之間的壓力差來驅動儲存於蒸發器之液態冷媒流向主儲液器,而當控制器執行運轉模式時,運用冷媒泵來驅動儲存於主儲液器之液態冷媒流向軸承。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於啟動循環泵前且控制器執行運轉模式時,運用控制器使冷媒泵驅動儲存於主儲液器的液態冷媒經由供應管路流向軸承至少一預設預潤滑時間;以及經過所述預設預潤滑時間後,啟動循環泵。所述預設預潤滑時間為液態冷媒自主儲液器流至軸承的時間。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於運轉模式時,持續量測位在冷媒流經的路徑上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間的冷媒壓力差,當冷媒壓力差小於或等於一壓力差閾值時,啟動軸承保護機制。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於關閉循環泵後的一預設時段內,運用控制器使冷媒泵驅動儲存於主儲液器的液態冷媒流向軸承;以及經過該預設時段後,關閉冷媒泵,停止該運轉模 式。所述預設時段為停止對循環泵供電至膨脹機的轉軸完全停止轉動之時間。
於本揭示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於啟動循環泵前且控制器執行運轉模式前,啟動冷卻水泵輸送冷卻水對冷凝器降溫,使冷凝器內的氣態冷媒冷凝為液態冷媒後流入主儲液器。
綜上所述,本揭示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與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係運用液壓開關來量測主儲液器內的液態冷媒存量及/或運用壓差開關來量測冷凝器/主儲液器以及軸承前之間的冷媒壓力差,如此一來,發生潤滑液態冷媒供應量不足的情況時可即時得知,並啟動保護機制避免軸承損壞。
100、400: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
100a、400a:主循環單元
100b:潤滑循環單元
101、801:蒸發器
102、402:壓縮機
102a、802a:轉軸
102b、802b:軸承
103、803:冷凝器
104、404a、404b:膨脹裝置
105、805:主儲液器
106、806:壓差開關
107、807:控制器
108、808:回收管路
109、809:液位開關
111、811:第一位置
112、812:第二位置
113、813:旋轉運動感測器
120、820:供應管路
121、821:冷媒泵
122:三通閥
122a、122b、122c:端口
123:第二閥門
124:蓄壓式儲液器
125、810:逆止閥
127、128、134:碎屑過濾器
129:乾燥過濾器
130、830:充填管路
131:第一充填管路
132:第二充填管路
133:第一閥門
402c:第一壓縮單元
402d:第二壓縮單元
410:節能器
500、600、700、1100、1200、1300:控制流程
800: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
802:膨脹機
804:循環泵
833:旁通閥
S501~S519、S601~S609、S701~S709、S1101~S1119、S1201~S1209、S1301~S1309:步驟
P1、P2、Q1、Q2:流動路徑
為使本揭示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方式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為繪示依據本揭示一實施方式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為繪示第1圖所示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於充填模式下的示意圖。
第3圖為繪示第1圖所示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於運轉模式下的示意圖。
第4圖為繪示依據本揭示另一實施方式之無油冷媒壓 縮機潤滑系統的示意圖。
第5圖為繪示第1圖所示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的一控制流程。
第6圖為繪示第1圖所示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的另一控制流程。
第7圖為繪示第1圖所示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的另一控制流程。
第8圖為繪示依據本揭示一實施方式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的示意圖。
第9圖為繪示第8圖所示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於充填模式下的示意圖。
第10圖為繪示第8圖所示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於運轉模式下的示意圖。
第11圖為繪示第8圖所示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的一控制流程。
第12圖為繪示第8圖所示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的另一控制流程。
第13圖為繪示第8圖所示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的另一控制流程。
為使本揭示之敘述更加詳盡與完備,可參照所附之圖式及以下所述各種實施方式。圖式中之各元件未按比例繪製,且僅為說明本揭示而提供。以下描述許多實務上之細節, 以提供對本揭示的全面理解,然而,相關領域具普通技術者應當理解可在沒有一或多個實務上之細節的情況下實施本揭示,因此,該些細節不應用以限定本揭示。
請參照第1圖,其為繪示依據本揭示一實施方式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的示意圖。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包含主循環單元100a以及潤滑循環單元100b,其中主循環單元100a包含彼此連接的蒸發器101、壓縮機102、冷凝器103、膨脹裝置104以及主儲液器105,而潤滑循環單元100b包含供應管路120、壓差開關106以及控制器107。主儲液器105連接冷凝器103的出口端以及膨脹裝置104的入口端,並配置以儲存在冷凝器103形成的部分液態冷媒。壓縮機102可為離心式、螺桿式或渦卷式冷媒壓縮機,其包含轉軸102a以及套設於轉軸102a上的軸承102b。於一些實施方式中,軸承102b為滾動軸承或液壓軸承。需說明的是,轉軸102a與軸承102b為壓縮機102內部元件,轉軸102a、軸承102b於圖中與壓縮機102分開繪出僅是為了清楚地呈現系統中各元件間的關係,並非代表轉軸102a與軸承102b為壓縮機102外部的額外元件。
承上所述,供應管路120連接於主儲液器105以及軸承102b之間,並包含冷媒泵121。冷媒泵121配置以驅動液態冷媒自主儲液器105流向軸承102b進行潤滑。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進一步包含回收管路108,其連接於軸承102b以及蒸發器101之間,並配置以導引液態冷媒自軸承102b流向蒸發器101,亦即,注入軸承 102b進行潤滑的液態冷媒可經由回收管路108流回蒸發器101。於另一些實施方式中,回收管路108亦可連接於軸承102b以及冷凝器103之間,注入軸承102b進行潤滑的液態冷媒可經由回收管路108流回冷凝器103。
如第1圖所示,壓差開關106配置以量測位在冷媒流經的路徑上的第一位置111以及第二位置112之間的冷媒壓力差,其中第一位置111位於冷凝器103或主儲液器105,而第二位置112位於供應管路120且鄰近於軸承102b。壓差開關106所測得的冷媒壓力差可反映供應至軸承102b的液態冷媒量。
如第1圖所示,控制器107電性連接壓差開關106,並配置以自壓差開關106接收第一訊號,第一訊號顯示所測得的冷媒壓力差是否小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若第一訊號顯示冷媒壓力差小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代表供應至軸承102b的液態冷媒量不足,為了避免軸承102b磨損,控制器107啟動軸承保護機制。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軸承保護機制包含停止對壓縮機102供電、控制器107發出警報訊號或上述兩操作的組合。
為了確保主儲液器105內存有足夠的液態冷媒能提供軸承102b潤滑,如第1圖所示,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潤滑循環單元100b進一步包含液位開關109以及充填管路130。充填管路130連接蒸發器101以及主儲液器105,而液位開關109設置於主儲液器105,並配置以量測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控制器107電性連接液位開關 109,並配置以依據液位開關109所測得的液位與至少一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當控制器107執行充填模式時,控制器107調整供應管路120以及充填管路130,使液態冷媒受冷媒泵121驅動而自蒸發器101流向主儲液器105,增加主儲液器105內部的液態冷媒儲存量。
請參照第2圖以及第3圖,其分別繪示第1圖所示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於充填模式以及運轉模式下的示意圖。本揭示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可於充填模式以及運轉模式之間切換,在充填模式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藉由其冷媒泵121驅動儲存於蒸發器101的液態冷媒經充填管路130流向主儲液器105,在運轉模式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藉由其冷媒泵121驅動儲存於主儲液器105的液態冷媒經供應管路120流向軸承102b進行潤滑。
承上所述,當系統關閉一段時間後,原儲存於主儲液器105內的部分液態冷媒可能流至蒸發器101或是汽化。故當系統剛啟動時,可先確認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器107配置以依據液位開關109所測得的液位與單一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當所測得的液位低於第一液位閾值時,控制器107執行充填模式,使儲存於蒸發器101的液態冷媒在冷媒泵121的驅動下經由充填管路130流向主儲液器105。待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高於或等於達到第一液位閾值後,控制器107執行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使儲存於主儲液器105的液態冷媒在冷媒泵121的驅動下經由供應管路120流向軸承 102b進行潤滑,並在通過軸承102b後經由回收管路108流回至蒸發器101。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器107配置以依據液位開關109所測得的液位與兩液位閾值(第二液位閾值以及第三液位閾值,第二液位閾值低於第三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當液位低於第二液位閾值時,控制器107執行充填模式,使儲存於蒸發器101的液態冷媒在冷媒泵121的驅動下經由充填管路130流向主儲液器105。待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高於或等於達到第三液位閾值後,控制器107執行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器107配置以依據液位開關109所測得的液位與兩液位閾值(第四液位閾值以及第五液位閾值,第四液位閾值低於第五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或是啟動軸承保護機制。當液位低於第五液位閾值時,控制器107執行充填模式,使儲存於蒸發器101的液態冷媒在冷媒泵121的驅動下經由充填管路130流向主儲液器105。待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高於或等於達到第五液位閾值後,控制器107執行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在運轉模式下,液位開關109持續量測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當液位低於第四液位閾值時,控制器107執行軸承保護機制。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器107配置以依據液位開關109所測得的液位與三液位閾值(第六液位閾值、第七液位閾值以及第八液位閾值,第六液位閾值低於第七液位閾 值,且第七液位閾值低於第八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或是啟動軸承保護機制。當液位低於第七液位閾值時,控制器107執行充填模式,使儲存於蒸發器101的液態冷媒在冷媒泵121的驅動下經由充填管路130流向主儲液器105。待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高於或等於達到第八液位閾值後,控制器107執行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在運轉模式下,液位開關109持續量測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當液位低於第六液位閾值時,控制器107執行軸承保護機制。
如第2圖與第3圖所示,於一些實施方式中,供應管路120進一步包含三通閥122,其位於冷媒泵121以及主儲液器105之間,並且具有第一端口122a、第二端口122b以及第三端口122c,其中第二端口122b連接冷媒泵121,而第三端口122c連接主儲液器105。充填管路130包含第一充填管路131以及第二充填管路132,第一充填管路131連接蒸發器101以及三通閥122的第一端口122a,第二充填管路132兩端連接供應管路120且跨越冷媒泵121以及三通閥122,具體而言,第二充填管路132的一端是連接在冷媒泵121的出口端以及軸承102b之間的位置,另一端則連接在三通閥122的第三端口122c以及主儲液器105之間的位置。第二充填管路132包含第一閥門133,第一閥門133在控制器107的控制下開關,以供流體通過或阻斷流體。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閥門133為雙通電磁閥。
如第2圖所示,在充填模式下,控制器107開啟第一閥門133、三通閥122的第一端口122a與第二端口122b,並關閉第三端口122c,如此一來,當冷媒泵121被開啟時,液態冷媒沿第一流動路徑P1(以粗線表示)流動,具體而言,在冷媒泵121的驅動下,儲存於蒸發器101的液態冷媒依序通過第一充填管路131、三通閥122的第一端口122a與第二端口122b、冷媒泵121以及第二充填管路132流入主儲液器105。
如第3圖所示,在運轉模式下,控制器107開啟三通閥122的第二端口122b以及第三端口122c,並關閉第一端口122a以及第二充填管路132的第一閥門133,如此一來,當冷媒泵121被開啟時,液態冷媒沿第二流動路徑P2(以粗線表示)流動,具體而言,在冷媒泵121的驅動下,儲存於主儲液器105的液態冷媒依序通過三通閥122的第三端口122c與第二端口122b以及冷媒泵121流入壓縮機102的軸承102b,並經由回收管路108流回蒸發器101。
如第3圖所示,於一些實施方式中,供應管路120進一步包含第二閥門123,其位於冷媒泵121的出口端以及軸承102b之間。當控制器107執行充填模式時,控制器107關閉第二閥門123,藉此防止冷媒泵121自蒸發器101抽出的液態冷媒流向軸承102b,如此一來,液態冷媒集中流向主儲液器105,縮短充填作業所需的時間。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閥門123為雙通電磁閥。
如第3圖所示,於一些實施方式中,供應管路120進一步包含蓄壓式儲液器124。蓄壓式儲液器124位於冷媒泵121以及軸承102b之間,並配置以儲存液態冷媒。舉例而言,蓄壓式儲液器124包含流體儲存空間以及加壓元件,儲存空間具有開口,加壓元件可包含彈簧以及連接彈簧並位於儲存空間內的活塞。
承上所述,當儲存空間開口處的壓力大於加壓元件所提供的壓力時(例如:當主儲液器105提供軸承102b的液態冷媒量充足時),液態冷媒會經由開口流入儲存空間,並暫時儲存於其內。反之,當儲存空間開口處的壓力小於加壓元件所提供的壓力時(例如:當主儲液器105提供軸承102b的液態冷媒量不足時),液態冷媒在加壓元件的驅使下流出儲存空間,暫時補充液態冷媒供軸承102b潤滑,避免軸承102b磨損。
如第3圖所示,於一些實施方式中,供應管路120進一步包含逆止閥125,其位於冷媒泵121以及蓄壓式儲液器124之間。逆止閥125可防堵蓄壓式儲液器124提供的液態冷媒朝冷媒泵121方向回流,確保蓄壓式儲液器124提供的液態冷媒集中流向軸承102b進行潤滑。
如第3圖所示,於一些實施方式中,供應管路120進一步包含碎屑過濾器127、128。碎屑過濾器127位於冷媒泵121的入口端以及主儲液器105之間,在運轉模式下,碎屑過濾器127可將混合於來自主儲液器105之液態冷媒內的碎屑濾除,以保護冷媒泵121。碎屑過濾器128位於 冷媒泵121的出口端以及軸承102b之間,且碎屑過濾器128可攔截的碎屑直徑小於碎屑過濾器127可攔截的碎屑直徑,以避免更小的碎屑進入軸承102b,減低軸承102b損壞的風險。
如第3圖所示,於一些實施方式中,供應管路120進一步包含乾燥過濾器129,其位於碎屑過濾器128以及冷媒泵121的出口端之間,並配置以吸取供應管路120中的水分。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充填管路131包含碎屑過濾器134,在充填模式下,碎屑過濾器134可將混合於來自蒸發器101之液態冷媒內的碎屑濾除,以保護冷媒泵121。
請參照第4圖為繪示依據本揭示另一實施方式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400的示意圖。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400包含主循環單元400a以及潤滑循環單元100b,其中主循環單元400a與第1圖至第3圖所示之主循環單元100a的差異處如下:(1)壓縮機402為二級壓縮機,其包含第一壓縮單元402c以及設置並連通於第一壓縮單元402c與冷凝器103之間的第二壓縮單元402d;(2)主循環單元400a包含兩膨脹裝置404a、404b,主儲液器105連接於冷凝器103的出口端以及膨脹裝置404a的入口端;(3)主循環單元400a進一步包含節能器410,其設置於主儲液器105及蒸發器101之間,並配置以於第一壓縮單元402c以及第二壓縮單元402d之間注入氣態冷媒,以提升系統效率。本揭示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400在潤滑循環單元100b的部分不須針對壓縮機102、402的架構進行調整,故能應用於各類無油冷媒壓縮機。
請參照第5圖,其為繪示第1圖所示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的一控制流程500。控制流程500係對應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在啟動與運轉過程中的潤滑方法,其包含步驟S501至步驟S519。
請同時參照第1圖。當系統啟動程序開始後,首先,於步驟S501中,量測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並確認液位是否低於液位閾值。具體而言,於此步驟中,控制器107自液位開關109接收第二訊號,第二訊號顯示所測得的液位是否低於液位閾值。
若步驟S501的確認結果為是,則控制流程500前進至步驟S503,啟動冷媒泵121,以驅動儲存於蒸發器101的液態冷媒流向主儲液器105。具體而言,於此步驟中,系統先切換至充填模式(亦即,控制器107開啟第一閥門133、三通閥122的第一端口122a與第二端口122b,並關閉第三端口122c),再開啟冷媒泵121,藉此為主儲液器105補充液態冷媒。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於步驟S503中,控制器107關閉第二閥門123,藉此防止冷媒泵121自蒸發器101抽出的液態冷媒流向軸承102b。
接續步驟S503,於步驟S505中,再次量測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並確認液位是否低於液位閾值。若步驟S505的確認結果為是,則系統維持在充填模式,並定期確認液位高度。換言之,步驟S503、S505係運用冷媒泵121來驅動儲存於蒸發器101的液態冷媒流向主儲液器105,直到主儲液器105內的液態冷媒液位達到液位閾值。
承上所述,若步驟S505的確認結果為否,則進行步驟S507,系統切換至運轉模式(亦即,控制器107開啟三通閥122的第二端口122b以及第三端口122c,並關閉第一端口122a以及第二充填管路132的第一閥門133),使儲存於主儲液器105的液態冷媒在冷媒泵121驅動下流向軸承102b。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流程500依據液位開關109所測得的液位與單一液位閾值(前述第一液位閾值或第五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具體而言,步驟S501與步驟S505量測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並確認液位是否低於第一/第五液位閾值。此等實施方式係在液位低於第一/第五液位閾值時執行充填模式為主儲液器105補充液態冷媒,液位高於或等於第一/第五液位閾值時即切換為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流程500依據液位開關109所測得的液位與兩液位閾值(第二液位閾值以及第三液位閾值,或是第七液位閾值以及第八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具體而言,步驟S501量測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並確認液位是否低於第二/第七液位閾值,步驟S505量測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並確認液位是否低於第三/第八液位閾值。此等實施方式係在液位低於第二/第七液位閾值時執行充填模式為主儲液器105補充液態冷媒,直到液位高於或等於第三/第八液位閾值再切換為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
若步驟S501的確認結果為否,則控制流程500前進至步驟S509,啟動冷媒泵121,以驅動儲存於主儲液器105的液態冷媒流向軸承102b。具體而言,於此步驟中,系統先切換至運轉模式,再開啟冷媒泵121,藉此將液態冷媒注入軸承102b。
接續步驟S507、S509,控制流程500前進至步驟S511,等待至少一預設預潤滑時間。此步驟係對軸承102b進行預潤滑,亦即在啟動壓縮機102前,運用冷媒泵121驅動儲存於主儲液器105的液態冷媒流向軸承102b至少一預設預潤滑時間。
接著,於步驟S513中,量測位在冷媒流經的路徑上的第一位置111以及第二位置112之間的冷媒壓力差,並確認冷媒壓力差是否低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其中第一位置111位於冷凝器103或主儲液器105,而第二位置位於供應管路120且鄰近於軸承102b。具體而言,於此步驟中,控制器107自壓差開關106接收第一訊號,第一訊號顯示第一位置111以及第二位置112之間的冷媒壓力差是否小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
若步驟S513的確認結果為是,則控制流程500前進至步驟S515,啟動軸承保護機制。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此步驟係停止對壓縮機102供電、控制器107發出警報訊號或上述兩操作的組合。反之,若步驟S513的確認結果為否,則控制流程500前進至步驟S517,啟動壓縮機102,完成系統的啟動。
在系統運行的過程中,可定期執行步驟S519,量測第一位置111以及第二位置112之間的冷媒壓力差,確認冷媒壓力差是否低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並在冷媒壓力差低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時啟動軸承保護機制以防止軸承102b受損。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步驟S519進一步包含量測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並確認所測得的液位是否低於一液位閾值(例如是前述的第四液位閾值或第六液位閾值)。若所測得的液位低於液位閾值,則同樣啟動軸承保護機制。
請參照第6圖,其為繪示第1圖所示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的另一控制流程600。控制流程600係對應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在停機過程中的潤滑方法,其包含步驟S601至步驟S609。
請同時參照第1圖。當系統停機程序開始後,首先,於步驟S601中,量測第一位置111以及第二位置112之間的冷媒壓力差,並確認冷媒壓力差是否低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若步驟S601的確認結果為是,則控制流程600前進至步驟S603,啟動軸承保護機制。反之,若步驟S601的確認結果為否,則控制流程600前進至步驟S605,確認壓縮機102是否停機(斷電)。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步驟S601進一步包含量測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並確認所測得的液位是否低於一液位閾值(例如是前述的第四液位閾值或第六液位閾值)。若所測得的液位低於液位閾值,則同樣啟動軸承保護機制。
承上所述,若壓縮機102尚未停機,則持續運轉模式,使冷媒泵121持續驅動液態冷媒流向軸承102b進行潤滑,並重複進行步驟S601、S605,確認冷媒壓力差以及壓縮機102是否停機,直到壓縮機102停機或是冷媒壓力差過低/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過低而啟動軸承保護機制。
壓縮機102停機後,控制流程600前進至步驟S607、S609,等待一預設時段後關閉冷媒泵121。此兩步驟的執行係考量到壓縮機102停機後其轉軸102a會持續旋轉一陣子,因此,於關閉壓縮機102後的一預設時段內,持續運用冷媒泵121驅動儲存於主儲液器105的液態冷媒流向軸承102b,經過所述預設時段後,再關閉冷媒泵121,其中所述預設時段至少為停止對壓縮機102供電至壓縮機102的轉軸102a完全停止轉動之時間。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可選定可能的最大轉動時間做為預設時段,確保在轉軸102a完全停止前軸承102b能獲得足夠的潤滑。
請同時參照第1圖與第7圖。第7圖為繪示第1圖所示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的另一控制流程700。控制流程700係對應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在停機過程中的潤滑方法,其包含步驟S701至步驟S709,其中步驟S701、S703、S705分別與控制流程600的步驟S601、S603、S605相同。
有別於第6圖所示之實施方式,在確定壓縮機102停機後,控制流程700於步驟S707中偵測壓縮機102的 轉軸102a是否停止轉動。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1圖所示,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進一步包含旋轉運動感測器113,其電性連接控制器107,並配置以向控制器107提供第三訊號顯示壓縮機102的轉軸102a是否停止轉動。若步驟S707的偵測結果為是,亦即第三訊號顯示轉軸102a停止轉動,則控制流程700前進至步驟S709,控制器107關閉冷媒泵121,完成系統的停機。若步驟S707的偵測結果為否,則持續運轉模式,並定期進行轉動偵測直到轉軸102a停止,再關閉冷媒泵121。
請參照第8圖,其為繪示依據本揭示一實施方式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的示意圖。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包含主循環單元以及潤滑循環單元,其中主循環單元包含彼此連接的蒸發器801、膨脹機802、冷凝器803、循環泵804以及主儲液器805,而潤滑循環單元包含供應管路820、壓差開關806以及控制器807。主儲液器805連接冷凝器803的出口端以及循環泵804的入口端,並配置以儲存在冷凝器803形成的部分液態冷媒。循環泵804位於主儲液器805與蒸發器801之間,並配置以驅動液態冷媒流向蒸發器801。於一些實施方式中,主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逆止閥810,其位於循環泵804的出口端與蒸發器801之間,並配置以阻擋液態冷媒回流。
如第8圖所示,膨脹機802配置以受蒸發器801與冷凝器803之間的壓力差驅動,蒸發器801提供的高壓氣態冷媒經過膨脹機802後轉變為低壓氣態冷媒進入冷凝器803。膨 脹機802可為離心式、螺桿式或渦卷式冷媒膨脹機,其包含轉軸802a以及套設於轉軸802a上的軸承802b。於一些實施方式中,軸承802b為滾動軸承或液壓軸承。需說明的是,轉軸802a與軸承802b為膨脹機802內部元件,轉軸802a、軸承802b於圖中與膨脹機802分開繪出僅是為了清楚地呈現系統中各元件間的關係,並非代表轉軸802a與軸承802b為膨脹機802外部的額外元件。
如第8圖所示,供應管路820連接於主儲液器805以及軸承802b之間,並包含冷媒泵821。冷媒泵821配置以驅動液態冷媒自主儲液器805流向軸承802b進行潤滑。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進一步包含回收管路808,其連接於軸承802b以及冷凝器803之間,並配置以導引液態冷媒自軸承802b流向冷凝器803,亦即,注入軸承802b進行潤滑的液態冷媒可經由回收管路808流回冷凝器803。
如第8圖所示,壓差開關806配置以量測位在冷媒流經的路徑上的第一位置811以及第二位置812之間的冷媒壓力差,其中第一位置811位於冷凝器803或主儲液器805,而第二位置812位於供應管路820且鄰近於軸承802b。壓差開關806所測得的冷媒壓力差可反映供應至軸承802b的液態冷媒量。
如第8圖所示,控制器807電性連接壓差開關806,並配置以自壓差開關806接收第一訊號,第一訊號顯示所測得的冷媒壓力差是否小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若第一 訊號顯示冷媒壓力差小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代表供應至軸承802b的液態冷媒量不足,為了避免軸承802b磨損,控制器807啟動軸承保護機制。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軸承保護機制包含停止對循環泵804供電、切斷膨脹機802與一外部電網的連結、控制器807發出警報訊號或上述三操作的任意組合。其中,切斷膨脹機802與外部電網(圖式未示)的連結,使膨脹機802與外部電網失去連結關係而停止對外部電力系統進行供電。
為了確保主儲液器805內存有足夠的液態冷媒能提供軸承802b潤滑,如第8圖所示,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潤滑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液位開關809以及充填管路830。充填管路830連接蒸發器801以及主儲液器805,並包含旁通閥833。液位開關809設置於主儲液器805,並配置以量測主儲液器8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控制器807電性連接液位開關809,並配置以依據液位開關809所測得的液位與至少一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當控制器807執行充填模式時,控制器807開啟旁通閥833並關閉冷媒泵821,液態冷媒受蒸發器801與主儲液器805之間的壓力差驅動而自蒸發器801流向主儲液器805,增加主儲液器805內部的液態冷媒儲存量。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旁通閥833為雙通電磁閥。於一些實施方式中,主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冷卻水泵840,其連接冷凝器803,並配置以輸送冷卻水對冷凝器803降溫,使冷凝器803內的氣態冷媒冷凝為液態冷媒 後流入主儲液器805,進一步加速補充主儲液器805內部的液態冷媒儲存量。
請參照第9圖以及第10圖,其分別繪示第8圖所示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於充填模式以及運轉模式下的示意圖。本揭示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可於充填模式以及運轉模式之間切換。
如第9圖所示,在充填模式下,控制器807開啟旁通閥833並關閉冷媒泵821,使得液態冷媒沿第一流動路徑Q1(以粗線表示)流動,具體而言,液態冷媒受壓力差驅動而自蒸發器801經由充填管路830流向主儲液器805。
如第10圖所示,在運轉模式下,控制器807關閉旁通閥833並開啟冷媒泵821,使得液態冷媒沿第二流動路徑Q2(以粗線表示)流動,具體而言,液態冷媒受冷媒泵821驅動而自主儲液器805經供應管路820流向軸承802b進行潤滑,並經由回收管路808流回冷凝器803。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器807配置以依據液位開關809所測得的液位與單一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當所測得的液位低於第一液位閾值時,控制器807執行充填模式,使儲存於蒸發器801的液態冷媒在壓力差的驅動下經由充填管路830流向主儲液器805。待主儲液器8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高於或等於達到第一液位閾值後,控制器807執行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使儲存於主儲液器805的液態冷媒在冷媒泵821的驅動下經由供應管路820流向軸承 802b進行潤滑,並在通過軸承802b後經由回收管路808流回至冷凝器803。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器807配置以依據液位開關809所測得的液位與兩液位閾值(第二液位閾值以及第三液位閾值,第二液位閾值低於第三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當液位低於第二液位閾值時,控制器807執行充填模式,使儲存於蒸發器801的液態冷媒在壓力差的驅動下經由充填管路830流向主儲液器805。待主儲液器8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高於或等於達到第三液位閾值後,控制器807執行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器807配置以依據液位開關809所測得的液位與兩液位閾值(第四液位閾值以及第五液位閾值,第四液位閾值低於第五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或是啟動軸承保護機制。當液位低於第五液位閾值時,控制器807執行充填模式,使儲存於蒸發器801的液態冷媒在壓力差的驅動下經由充填管路830流向主儲液器805。待主儲液器8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高於或等於達到第五液位閾值後,控制器807執行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在運轉模式下,液位開關809持續量測主儲液器8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當液位低於第四液位閾值時,控制器807執行軸承保護機制。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器807配置以依據液位開關809所測得的液位與三液位閾值(第六液位閾值、第七液位閾值以及第八液位閾值,第六液位閾值低於第七液位閾 值,且第七液位閾值低於第八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或是啟動軸承保護機制。當液位低於第七液位閾值時,控制器807執行充填模式,使儲存於蒸發器801的液態冷媒在壓力差的驅動下經由充填管路830流向主儲液器805。待主儲液器8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高於或等於達到第八液位閾值後,控制器807執行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在運轉模式下,液位開關809持續量測主儲液器8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當液位低於第六液位閾值時,控制器807執行軸承保護機制。
如第8圖至第10圖所示,於一些實施方式中,供應管路820進一步包含第二閥門123、蓄壓式儲液器124、逆止閥125、碎屑過濾器127、128、乾燥過濾器129,其設置的位置與功能類似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100的第二閥門123、蓄壓式儲液器124、逆止閥125、碎屑過濾器127、128、乾燥過濾器129,可參考前文相關段落的敘述,在此不贅述。
請參照第11圖,其為繪示第8圖所示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的一控制流程1100。控制流程1100係對應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在啟動與運轉過程中的潤滑方法,其包含步驟S1101至步驟S1119。
請同時參照第8圖。當系統啟動程序開始後,首先,於步驟S1101中,量測主儲液器8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並確認液位是否低於液位閾值。具體而言,於此步驟中, 控制器807自液位開關809接收第二訊號,第二訊號顯示所測得的液位是否低於液位閾值。
若步驟S1101的確認結果為是,則控制流程1100前進至步驟S1103,執行充填模式,開啟旁通閥833並關閉冷媒泵821,使液態冷媒受壓力差驅動而自蒸發器801流向主儲液器805,並開啟冷卻水泵840,使冷凝器803內的氣態冷媒冷凝為液態冷媒後流入主儲液器805。
接續步驟S1103,於步驟S1105中,再次量測主儲液器8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並確認液位是否低於液位閾值。若步驟S1105的確認結果為是,則系統維持在充填模式,並定期確認液位高度。換言之,步驟S1103、S1105係為主儲液器805補充液態冷媒,直到主儲液器805內的液態冷媒液位達到液位閾值。
承上所述,若步驟S1105的確認結果為否,控制流程1100則進行步驟S1107,切換至運轉模式,關閉旁通閥833並開啟冷媒泵821,使儲存於主儲液器805的液態冷媒在冷媒泵821驅動下流向軸承802b。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流程1100依據液位開關809所測得的液位與單一液位閾值(前述第一液位閾值或第五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具體而言,步驟S1101與步驟S1105量測主儲液器8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並確認液位是否低於第一/第五液位閾值。此等實施方式係在液位低於第一/第五液位閾值時執行充填模式為主儲液 器805補充液態冷媒,液位高於或等於第一/第五液位閾值時即切換為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流程1100依據液位開關809所測得的液位與兩液位閾值(第二液位閾值以及第三液位閾值,或是第七液位閾值以及第八液位閾值)執行充填模式或運轉模式。具體而言,步驟S1101量測主儲液器1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並確認液位是否低於第二/第七液位閾值,步驟S1105量測主儲液器8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並確認液位是否低於第三/第八液位閾值。此等實施方式係在液位低於第二/第七液位閾值時執行充填模式為主儲液器805補充液態冷媒,直到液位高於或等於第三/第八液位閾值再切換為運轉模式並停止充填模式。
若步驟S1101的確認結果為否,則控制流程1100前進至步驟S1109,開啟冷卻水泵840,使冷凝器803內的氣態冷媒冷凝為液態冷媒後流入主儲液器805,接著執行運轉模式,啟動冷媒泵821以驅動儲存於主儲液器805的液態冷媒流向軸承802b。
接續步驟S1107、S1109,控制流程1100前進至步驟S1111,等待至少一預設預潤滑時間。此步驟係對軸承802b進行預潤滑,亦即在啟動循環泵804前,運用冷媒泵821驅動儲存於主儲液器105的液態冷媒流向軸承802b至少一預設預潤滑時間。
接著,於步驟S1113中,量測位在冷媒流經的路徑上的第一位置811以及第二位置812之間的冷媒壓力 差,並確認冷媒壓力差是否低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其中第一位置811位於冷凝器803或主儲液器805,而第二位置位於供應管路820且鄰近於軸承802b。具體而言,於此步驟中,控制器807自壓差開關806接收第一訊號,第一訊號顯示第一位置811以及第二位置812之間的冷媒壓力差是否小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
若步驟S1113的確認結果為是,則控制流程1100前進至步驟S1115,啟動軸承保護機制。反之,若步驟S1113的確認結果為否,則控制流程1100前進至步驟S1117,啟動循環泵804,完成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的啟動。
在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運行的過程中,可定期執行步驟S1119,量測第一位置811以及第二位置812之間的冷媒壓力差,確認冷媒壓力差是否低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並在冷媒壓力差低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時啟動軸承保護機制以防止軸承802b受損。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步驟S1119進一步包含量測主儲液器8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並確認所測得的液位是否低於一液位閾值(例如是前述的第四液位閾值或第六液位閾值)。若所測得的液位低於液位閾值,則同樣啟動軸承保護機制。
請參照第12圖,其為繪示第8圖所示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的另一控制流程1200。控制流程1200係對應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在停機過程中的潤滑方法,其包含步驟S1201至步驟S1209。
請同時參照第8圖。當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停機程序開始後,首先,於步驟S1201中,量測第一位置811以及第二位置812之間的冷媒壓力差,並確認冷媒壓力差是否低於或等於壓力差閾值。若步驟S1201的確認結果為是,則控制流程1200前進至步驟S1203,啟動軸承保護機制。反之,若步驟S1201的確認結果為否,則控制流程1200前進至步驟S1205,確認循環泵804是否關閉。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步驟S1201進一步包含量測主儲液器8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並確認所測得的液位是否低於一液位閾值(例如是前述的第四液位閾值或第六液位閾值)。若所測得的液位低於液位閾值,則同樣啟動軸承保護機制。
承上所述,若循環泵804尚未關閉,則持續運轉模式,使冷媒泵821持續驅動液態冷媒流向軸承802b進行潤滑,並重複進行步驟S1201、S1205,確認冷媒壓力差以及循環泵804是否關閉,直到循環泵804關閉或是冷媒壓力差過低/主儲液器805內之液態冷媒的液位過低而啟動軸承保護機制。
循環泵804關閉後,控制流程1200前進至步驟S1207、S1209,等待一預設時段後關閉冷媒泵821。此兩步驟的執行係考量到循環泵804關閉後膨脹機802的轉軸802a會持續旋轉一陣子,因此,於關閉循環泵804後的一預設時段內,持續運用冷媒泵821驅動儲存於主儲液器805的液態冷媒流向軸承802b,經過所述預設時段後,再關閉冷媒泵821,其中所述預設時段至少為停止對循環泵804供電 至膨脹機802的轉軸802a完全停止轉動之時間。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可選定可能的最大轉動時間做為預設時段,確保在轉軸802a完全停止前軸承802b能獲得足夠的潤滑。
請同時參照第8圖與第13圖。第13圖為繪示第8圖所示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的另一控制流程1300。控制流程1300係對應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在停機過程中的潤滑方法,其包含步驟S1301至步驟S1309,其中步驟S1301、S1303、S1305分別與控制流程1200的步驟S1301、S1303、S1305相同。
有別於第12圖所示之實施方式,在確定循環泵804關閉後,控制流程1300於步驟S1307中偵測膨脹機802的轉軸802a是否停止轉動。於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8圖所示,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800進一步包含旋轉運動感測器813,其電性連接控制器807,並配置以向控制器807提供第三訊號顯示膨脹機802的轉軸802a是否停止轉動。若步驟S1307的偵測結果為是,亦即第三訊號顯示轉軸802a停止轉動,則控制流程1300前進至步驟S1309,控制器1307關閉冷媒泵821,完成系統的停機。若步驟S1307的偵測結果為否,則持續運轉模式,並定期進行轉動偵測直到轉軸802a停止,再關閉冷媒泵821。
綜上所述,本揭示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與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係運用液壓開關來量測主儲液器內的液態冷媒存量及/或運用壓差開關來量測冷凝器/主儲液器以及軸承前之間的冷媒壓力差,如此一來,發生潤滑液態冷媒供應量不足的情況時可即時得知,並啟動保護機制避免軸承損壞。
儘管本揭示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示,任何熟習此技藝者,於不脫離本揭示之精神及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示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
100a‧‧‧主循環單元
100b‧‧‧潤滑循環單元
101‧‧‧蒸發器
102‧‧‧壓縮機
102a‧‧‧轉軸
102b‧‧‧軸承
103‧‧‧冷凝器
104‧‧‧膨脹裝置
105‧‧‧主儲液器
106‧‧‧壓差開關
107‧‧‧控制器
108‧‧‧回收管路
109‧‧‧液位開關
111‧‧‧第一位置
112‧‧‧第二位置
113‧‧‧旋轉運動感測器
120‧‧‧供應管路
121‧‧‧冷媒泵
122‧‧‧三通閥
122a、122b、122c‧‧‧端口
123‧‧‧第二閥門
124‧‧‧蓄壓式儲液器
125‧‧‧逆止閥
127、128、134‧‧‧碎屑過濾器
129‧‧‧乾燥過濾器
130‧‧‧充填管路
131‧‧‧第一充填管路
132‧‧‧第二充填管路
133‧‧‧第一閥門

Claims (43)

  1. 一種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包含:一主循環單元,包含:一壓縮機,包含至少一軸承設置於該壓縮機內;一冷凝器,連接該壓縮機;一主儲液器,連接該冷凝器的一出口端,並配置以儲存液態冷媒;及一蒸發器,設置於該主儲液器與該壓縮機之間,並配置以儲存液態冷媒;以及一潤滑循環單元,包含:一供應管路,連接於該主儲液器以及該軸承之間,並包含一冷媒泵,該冷媒泵配置以驅動液態冷媒自該主儲液器流向該軸承進行潤滑;一充填管路,連接該蒸發器以及該主儲液器;一液位開關,設置於該主儲液器,並配置以量測該主儲液器內之液態冷媒的一液位;以及一控制器,電性連接該液位開關,並配置以依據該液位與至少一液位閾值執行一充填模式或一運轉模式;其中,當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時,該控制器調整該供應管路以及該充填管路,使液態冷媒受該冷媒泵驅動而自該蒸發器流向該主儲液器,當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時,該控制器調整該供應管路以及該充填管路,使液態冷媒受該冷媒泵驅動而自該主儲液器流向該軸承。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其中該潤滑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一壓差開關,配置以量測位在冷媒流經的路徑上的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的一冷媒壓力差,其中該第一位置位於該冷凝器或該主儲液器,該第二位置位於該供應管路且鄰近於該軸承;其中,該控制器電性連接該壓差開關,當該冷媒壓力差小於或等於一壓力差閾值時,該控制器啟動一軸承保護機制,其中該軸承保護機制包含停止對該壓縮機供電、該控制器發出一警報訊號或上述兩操作的組合。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其中該供應管路進一步包含一三通閥,該三通閥設置於該主儲液器與該冷媒泵之間,並具有一第一端口、一第二端口以及一第三端口,該第二端口連接該冷媒泵,該第三端口連接該主儲液器,其中該充填管路包含:一第一充填管路,連接該蒸發器以及該第一端口;以及一第二充填管路,兩端連接該供應管路,該第二充填管路的一端設置於該軸承與該冷媒泵之間,另一端設置於該主儲液器與該三通閥之間,且該第二充填管路包含一第一閥門;其中當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時,該控制器開啟該第一閥門、該第一端口以及該第二端口並關閉該第三端口, 使液態冷媒自該蒸發器經由該第一充填管路及該第二充填管路流向該主儲液器,當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時,該控制器開啟該第二端口以及該第三端口並關閉該第一閥門以及該第一端口,使液態冷媒自該主儲液器經由該供應管路流向該軸承。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其中該潤滑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一回收管路,連接該軸承以及該蒸發器,並配置以導引液態冷媒自該軸承流向該蒸發器。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其中該壓縮機進一步包含:一第一壓縮單元,與該蒸發器連接;及一第二壓縮單元,設置並連通於該第一壓縮單元及該冷凝器之間;其中該主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一節能器,設置於該主儲液器及該蒸發器之間,並配置以於該第一壓縮單元以及該第二壓縮單元之間注入一氣態冷媒。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其中該軸承為液壓軸承或滾動軸承。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其中該供應管路進一步包含:一第二閥門,位於該冷媒泵以及該軸承之間,其中當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時,該控制器關閉該第二閥門。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其中該供應管路進一步包含:一蓄壓式儲液器,位於該冷媒泵以及該軸承之間,並配置以儲存液態冷媒;以及一逆止閥,位於該冷媒泵以及該蓄壓式儲液器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進一步包含:一旋轉運動感測器,配置以提供一訊號顯示該壓縮機的一轉軸是否停止轉動,其中若該訊號顯示該轉軸停止轉動,則該控制器關閉該冷媒泵。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其中: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一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該第一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其中: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二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一第三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其中該第二液位閾值低於該第三液位閾值。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其中:當該液位低於一第四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一軸承保護機制,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五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該第五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其中該第四液位閾值低於該第五液位閾值。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其中:當該液位低於一第六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一軸承保護機制,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七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一第八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其中該第六液位閾值低於該第七液位閾值,且該第七液位閾值低於該第八液位閾值。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其中該壓縮機為一離心式壓縮機、一螺桿式壓縮機或一渦卷式壓縮機。
  15. 一種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應用於一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其中該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系統包含一主循環單元以及一潤滑循環單元,該主循環單元包含一壓縮機、一冷凝器、一主儲液器以及一蒸發器,該壓縮機包含至少一軸承設置於該壓縮機內,該冷凝器連接該壓縮機,該主儲液器連接該冷凝器的一出口端,並配置以儲存液態冷媒,該蒸發器設置於該主儲液器與該壓縮機之間,該潤滑循環單元包含一供應管路,該供應管路連接於該主儲液器以及該軸承之間,並包含一冷媒泵,該冷媒泵配置以驅動液態冷媒自該主儲液器流向該軸承進行潤滑,該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包含:量測該主儲液器內之液態冷媒的一液位;以及藉由一控制器依據該液位與至少一液位閾值執行一充填模式或一運轉模式,其中當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時,運用該冷媒泵來驅動儲存於該蒸發器之液態冷媒流向該主儲液器,當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時,運用該冷媒泵來驅動儲存於該主儲液器之液態冷媒流向該軸承。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 於啟動該壓縮機前且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時,運用該控制器使該冷媒泵驅動儲存於該主儲液器的液態冷媒經由該供應管路流向該軸承至少一預設預潤滑時間,其中該預設預潤滑時間為液態冷媒自該主儲液器流至該軸承的時間;以及經過該預設預潤滑時間後,啟動該壓縮機。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於該運轉模式時,持續量測位在冷媒流經的路徑上的該第一位置以及該第二位置之間的一冷媒壓力差,當該冷媒壓力差小於或等於一壓力差閾值時,啟動一軸承保護機制,其中該第一位置位於該冷凝器或該主儲液器,該第二位置位於該供應管路且鄰近於該軸承,其中該軸承保護機制包含停止對該壓縮機供電、該控制器發出一警報訊號或上述兩操作的組合。
  18.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一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該第一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
  19.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 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二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一第三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其中該第二液位閾值低於該第三液位閾值。
  20.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當該液位低於一第四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一軸承保護機制,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五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該第五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其中該第四液位閾值低於該第五液位閾值。
  21.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當該液位低於一第六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一軸承保護機制,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七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該第八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其中該第六液位閾值低於該第七液位閾值,且該第七液位閾值低於該第八液位閾值。
  22.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 於關閉該壓縮機後的一預設時段內,運用該控制器使該冷媒泵驅動儲存於該主儲液器的液態冷媒流向該軸承;以及經過該預設時段後,關閉該冷媒泵,停止該運轉模式;其中,該預設時段為停止對該壓縮機供電至該壓縮機的一轉軸完全停止轉動之時間。
  23.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無油冷媒壓縮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於關閉該壓縮機後,運用一感測器來感測該壓縮機的一轉軸是否停止轉動;若該轉軸未停止轉動,則持續該運轉模式,運用該冷媒泵驅動儲存於該主儲液器的液態冷媒流向該軸承;以及若該轉軸已停止轉動,則關閉該冷媒泵。
  24. 一種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包含:一主循環單元,包含:一膨脹機,包含至少一軸承設置於該膨脹機內;一冷凝器,連接該膨脹機;一主儲液器,連接該冷凝器的一出口端,並配置以儲存液態冷媒;一蒸發器,連接該膨脹機,並配置以儲存液態冷媒;以及一循環泵,位於該主儲液器以及該蒸發器之間;以及 一潤滑循環單元,包含:一供應管路,連接於該主儲液器以及該軸承之間,並包含一冷媒泵,該冷媒泵配置以驅動液態冷媒自該主儲液器流向該軸承進行潤滑;一充填管路,連接該蒸發器以及該主儲液器,並具有一旁通閥;一液位開關,設置於該主儲液器,並配置以量測該主儲液器內之液態冷媒的一液位;以及一控制器,電性連接該液位開關,並配置以依據該液位與至少一液位閾值執行一充填模式或一運轉模式;其中,當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時,該控制器開啟該旁通閥並關閉該冷媒泵,使液態冷媒受壓差驅動而自該蒸發器流向該主儲液器,當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時,該控制器關閉該旁通閥並開啟該冷媒泵,使液態冷媒受該冷媒泵驅動而自該主儲液器流向該軸承。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其中該潤滑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一壓差開關,配置以量測位在冷媒流經的路徑上的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的一冷媒壓力差,其中該第一位置位於該冷凝器或該主儲液器,該第二位置位於該供應管路且鄰近於該軸承; 其中,該控制器電性連接該壓差開關,當該冷媒壓力差小於或等於一壓力差閾值時,該控制器啟動一軸承保護機制,其中該軸承保護機制包含停止對該循環泵供電、切斷該膨脹機與一外部電網的連結、該控制器發出一警報訊號或上述三操作的組合。
  26. 如請求項24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其中該潤滑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一回收管路,連接該軸承以及該冷凝器,並配置以導引液態冷媒自該軸承流向該冷凝器。
  27. 如請求項24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其中該軸承為液壓軸承或滾動軸承。
  28. 如請求項24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其中該主循環單元進一步包含:一逆止閥,位於該循環泵以及該蒸發器之間。
  29. 如請求項24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進一步包含:一旋轉運動感測器,配置以提供一訊號顯示該膨脹機的一轉軸是否停止轉動,其中若該訊號顯示該轉軸停止轉動,則該控制器關閉該冷媒泵。
  30. 如請求項24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其中: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一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該第一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
  31. 如請求項24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其中: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二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一第三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其中該第二液位閾值低於該第三液位閾值。
  32. 如請求項24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其中:當該液位低於一第四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一軸承保護機制,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五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該第五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其中該第四液位閾值低於該第五液位閾值。
  33. 如請求項24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其中:當該液位低於一第六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一軸承保護機制,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七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 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一第八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其中該第六液位閾值低於該第七液位閾值,且該第七液位閾值低於該第八液位閾值。
  34. 如請求項24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其中該膨脹機為一離心式膨脹機、一螺桿式膨脹機或一渦卷式膨脹機。
  35. 一種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應用於一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其中該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系統包含一主循環單元以及一潤滑循環單元,該主循環單元包含一膨脹機、一冷凝器、一主儲液器、一蒸發器以及一循環泵,該膨脹機包含至少一軸承設置於該膨脹機內,該冷凝器與該蒸發器連接該膨脹機,該主儲液器連接該冷凝器的一出口端,並配置以儲存液態冷媒,該循環泵位於該主儲液器以及該蒸發器之間,該潤滑循環單元包含一供應管路,該供應管路連接於該主儲液器以及該軸承之間,並包含一冷媒泵,該冷媒泵配置以驅動液態冷媒自該主儲液器流向該軸承進行潤滑,該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包含:量測該主儲液器內之液態冷媒的一液位;以及藉由一控制器依據該液位與至少一液位閾值執行一充填模式或一運轉模式,其中當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時,運用該蒸發器與該主儲液器之間的壓力差來驅動儲存於該 蒸發器之液態冷媒流向該主儲液器,當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時,運用該冷媒泵來驅動儲存於該主儲液器之液態冷媒流向該軸承。
  36. 如請求項35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於啟動該循環泵前且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時,運用該控制器使該冷媒泵驅動儲存於該主儲液器的液態冷媒經由該供應管路流向該軸承至少一預設預潤滑時間,其中該預設預潤滑時間為液態冷媒自該主儲液器流至該軸承的時間;以及經過該預設預潤滑時間後,啟動該循環泵。
  37. 如請求項35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於該運轉模式時,持續量測位在冷媒流經的路徑上的該第一位置以及該第二位置之間的一冷媒壓力差,當該冷媒壓力差小於或等於一壓力差閾值時,啟動一軸承保護機制,其中該第一位置位於該冷凝器或該主儲液器,該第二位置位於該供應管路且鄰近於該軸承,其中該軸承保護機制包含停止對該循環泵供電、切斷該膨脹機與一外部電網的連結、該控制器發出一警報訊號或上述三操作的組合。
  38. 如請求項35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 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一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該第一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
  39. 如請求項35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二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一第三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其中該第二液位閾值低於該第三液位閾值。
  40. 如請求項35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當該液位低於一第四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一軸承保護機制,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五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該第五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其中該第四液位閾值低於該第五液位閾值。
  41. 如請求項35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當該液位低於一第六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一軸承保護機制,當該液位低於一第七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充填模式,當該液位高於或等於該第八液位閾值時,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並停止該充填模式,其中該第六 液位閾值低於該第七液位閾值,且該第七液位閾值低於該第八液位閾值。
  42. 如請求項35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於關閉該循環泵後的一預設時段內,運用該控制器使該冷媒泵驅動儲存於該主儲液器的液態冷媒流向該軸承;以及經過該預設時段後,關閉該冷媒泵,停止該運轉模式;其中,該預設時段為停止對該循環泵供電至該膨脹機的一轉軸完全停止轉動之時間。
  43. 如請求項35所述之無油冷媒膨脹機潤滑方法,進一步包含:於啟動該循環泵前且該控制器執行該運轉模式前,啟動一冷卻水泵輸送一冷卻水對該冷凝器降溫,使該冷凝器內的氣態冷媒冷凝為液態冷媒後流入該主儲液器。
TW108143481A 2019-11-28 2019-11-28 無油冷媒壓縮機與無油冷媒膨脹機的潤滑系統及潤滑方法 TWI7246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3481A TWI724657B (zh) 2019-11-28 2019-11-28 無油冷媒壓縮機與無油冷媒膨脹機的潤滑系統及潤滑方法
CN201911298380.0A CN112856857B (zh) 2019-11-28 2019-12-17 无油冷媒压缩机与无油冷媒膨胀机的润滑系统及润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3481A TWI724657B (zh) 2019-11-28 2019-11-28 無油冷媒壓縮機與無油冷媒膨脹機的潤滑系統及潤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4657B true TWI724657B (zh) 2021-04-11
TW202120800A TW202120800A (zh) 2021-06-01

Family

ID=75996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3481A TWI724657B (zh) 2019-11-28 2019-11-28 無油冷媒壓縮機與無油冷媒膨脹機的潤滑系統及潤滑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6857B (zh)
TW (1) TWI7246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2823B (zh) * 2022-01-06 2023-0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轴承冷媒润滑系统的控制机构及方法、压缩机及空调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490A (zh) * 1996-10-25 1998-05-1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机中使用的压缩机
TWM425258U (en) * 2011-10-13 2012-03-21 Hanbell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Bearing and rotor lubricating device of expander
CN107035773A (zh) * 2011-12-06 2017-08-11 特灵国际有限公司 无油液体冷却器的滚动轴承
CN107816823A (zh) * 2016-09-14 2018-03-20 开利公司 制冷系统及其润滑方法
CN109642759A (zh) * 2016-08-26 2019-04-16 开利公司 具有制冷剂润滑的压缩机的蒸气压缩系统
CN209214165U (zh) * 2018-12-26 2019-08-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取液位置可切换的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2512B2 (ja) * 1992-02-20 2001-01-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容積式回転形流体機械
US6176092B1 (en) * 1998-10-09 2001-01-23 American Standard Inc. Oil-free liquid chiller
JP5715111B2 (ja) * 2012-12-12 2015-05-0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発電装置及び発電システム
CN105673108A (zh) * 2016-04-01 2016-06-15 上海开山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喷油orc膨胀机系统
CN107246292A (zh) * 2017-07-24 2017-10-13 江苏必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无油膨胀发电机系统
CN108915783A (zh) * 2018-07-11 2018-11-3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容积式膨胀机的润滑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490A (zh) * 1996-10-25 1998-05-1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机中使用的压缩机
TWM425258U (en) * 2011-10-13 2012-03-21 Hanbell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Bearing and rotor lubricating device of expander
CN107035773A (zh) * 2011-12-06 2017-08-11 特灵国际有限公司 无油液体冷却器的滚动轴承
CN109642759A (zh) * 2016-08-26 2019-04-16 开利公司 具有制冷剂润滑的压缩机的蒸气压缩系统
CN107816823A (zh) * 2016-09-14 2018-03-20 开利公司 制冷系统及其润滑方法
CN209214165U (zh) * 2018-12-26 2019-08-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取液位置可切换的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6857B (zh) 2022-08-30
CN112856857A (zh) 2021-05-28
TW202120800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3787B (zh) 压缩机轴承冷却
CN105899891B (zh) 蒸汽轮机驱动的离心式热泵
CN105190203B (zh) 制冷剂降温和润滑系统
WO2016201623A1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0443824C (zh) 制冷剂系统中的回油控制
CN102859195A (zh) 制冷机
TWI724657B (zh) 無油冷媒壓縮機與無油冷媒膨脹機的潤滑系統及潤滑方法
WO2015025515A1 (ja) 冷凍装置
JP2008209036A (ja) 冷凍装置
JP5696548B2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113945021A (zh) 用于控制冷水机组启停的方法、装置及冷水机组
JP2013139890A (ja) 冷凍装置
JP5831345B2 (ja) 冷凍装置
JP6295121B2 (ja) ターボ冷凍機
JP2013164242A (ja) 冷凍装置
US11300335B2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lubrication of compressor with refrigerant
JP4123893B2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114198919B (zh) 气悬浮机组系统
CN218544616U (zh) 一种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
CN107560204B (zh) 一种冰箱
CN107560205B (zh) 一种冰箱的开机方法和装置
JP5197255B2 (ja) アンモニア冷凍装置
CN107576144B (zh) 一种冰箱的停机方法和装置
JP6403282B2 (ja) 熱エネルギー回収装置
JP2013139897A (ja) 冷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