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3682A - 车辆侧门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侧门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13682A
CN107813682A CN201710806900.9A CN201710806900A CN107813682A CN 107813682 A CN107813682 A CN 107813682A CN 201710806900 A CN201710806900 A CN 201710806900A CN 107813682 A CN107813682 A CN 107813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raised
width direction
wainscot
out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069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13682B (zh
Inventor
下田彰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13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3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13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36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13Inner panel, e.g. characterised by carrying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J10/7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 B60J10/75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for sealing the lower part of the p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1Belt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15Outer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22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 B60J5/0423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26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the elements being arranged at the belt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侧门的结构。所述车辆侧门的结构包括:内面板,其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在所述内面板的上端交替设置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向内侧凸出,所述第二凸起向外侧凸出;内加强件,其具有凸缘并且沿车辆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凸缘包括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交替设置的接合部和切口,所述接合部被接合至所述第一凸起的在外侧上的表面,所述切口使所述第二凸起从所述凸缘向外侧暴露;以及密封条,其沿车辆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密封条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接触所述第一凸起的在内侧上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凸起的在外侧上的表面。

Description

车辆侧门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侧门的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侧门具有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外面板以及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内面板。在一些情况下,作为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构件的内加强件设置在内面板的上部,并且这样的内加强件的上端接合至内面板的上端(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5-42825号)。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355219号等中公开的已知的密封条安装在内面板的上端处。密封条设置有夹持内面板的上端的夹持部,并且密封条通过该夹持部安装在内面板上。
发明内容
甚至在相同型号的车辆(具有相同的名字和不同的规格)中,当所安装的电机、驱动系统等的规格变化时,车辆重量也改变。较重的车辆在相同速度下具有比相同型号的较轻的车辆更大的动能,并且因此对于侧门在车辆碰撞性能方面具有与较轻的车辆不同的要求。
对于相同型号的车辆中的较轻的车辆,侧门的内面板被设计为使得在没有内加强件的情况下能够确保车辆碰撞性能。对于相同型号的车辆中的较重的车辆,相比之下,有时通过使内面板设置有内加强件以应对动能增加来确保车辆碰撞性能。因此,甚至在相同型号的车辆中,一些车辆可以为侧门的内面板设置内加强件,而在其他车辆中可以省略内加强件。
在此,在针对内面板而设置有内加强件的情况下,内加强件的上端如上所述地接合至内面板的上端。结果,由设置有内加强件的内面板的上端中的密封条的夹持部夹持的被夹持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厚度),变得比没有设置内加强件的内面板的上端中的同样的被夹持部的宽度大了内加强件的上端的板厚。
因此,在内面板设置有内加强件的侧门与内面板没有设置内加强件的侧门之间,根据被夹持部的宽度的不同,需要区分密封条的夹持部或者内面板的上端的结构。因此,装备有内加强件的侧门的内面板和密封条不能用作没有装备内加强件的侧门的内面板和密封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侧门的结构,其允许装备有内加强件的侧门的内面板和密封条用作没有装备内加强件的侧门的内面板和密封条。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了一种车辆侧门的结构。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方案的车辆侧门的结构包括:内面板,其布置在侧门的在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所述内面板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内面板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凸出,所述第二凸起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交替设置;内加强件,其具有固定至所述内面板的所述上端的凸缘并且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凸缘包括接合部和切口,所述接合部被接合至所述第一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的表面,所述切口将所述第二凸起从所述凸缘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所述外侧暴露,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切口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交替设置;以及密封条,其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内面板的所述上端,所述密封条包括通过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以如下方式夹持所述内面板而保持所述内面板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接触所述第一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的表面。
根据该构造,位于形成在内面板的上端的第一凸起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表面与形成在内面板的上端的第二凸起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由密封条的夹持部夹持。在此,内加强件设置有固定至内面板的上端的凸缘,并且接合至第一凸起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的接合部形成在该凸缘中。所述接合部接合至第一凸起的在第一凸起的由密封条的夹持部夹持的表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而且,将第二凸起从凸缘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暴露的切口也形成在凸缘中。因此,凸缘容纳在第一凸起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表面与第二凸起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之间。因此,当由内面板的上端中的密封条的夹持部夹持的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被称作夹持宽度时,使内面板设置有内加强件并不引起由内加强件的凸缘的板厚导致的该夹持宽度的增加。换言之,在内面板设置有内加强件的情况下的夹持宽度与在内面板未设置内加强件的情况下的夹持宽度是相同的。
因此能够将装备有内加强件的侧门的内面板和密封条用作没有装备内加强件的侧门的内面板和密封条。因此,共同的内面板和密封条能够用于装备有内加强件的侧门和没有装备内加强件的侧门。
在以上的方案中,所述凸缘可以包括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邻近所述接合部,相对于所述接合部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凸出,并且具有所述切口。
在该构造中,相对于接合部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的第三凸起设置在凸缘中,并且由此在凸缘中形成弯曲部,这增强了凸缘的刚性。因此能够增强凸缘的刚性,同时使第二凸起通过第三凸起的邻近接合部设置的切口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暴露。
在以上方案中,车辆侧门的结构可以包括:外面板,其面对所述车辆的外侧,并且所述内面板相对于所述外面板可以布置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
在以上方案中,在垂直于所述车辆上下方向的截面图中,所述第一凸起可以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凸起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凸出的梯形形状;并且在垂直于所述车辆上下方向的所述截面图中,所述第二凸起可以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凸出的梯形形状。
在以上方案中,所述第三凸起从所述接合部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的凸起量可以小于所述第二凸起从所述第一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的所述表面的凸起量。
在以上方案中,通过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挤压所述第一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的所述表面以及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挤压所述第二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的所述表面,所述夹持部可以保持所述内面板的所述上端。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益处以及技术和工业方面的重要性,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为应用了实施例的车辆侧门的结构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为沿图1中指示的线II-II剖切的侧门的截面图;
图3为如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观看的、在所述实施例中固定有腰线加强件的内面板的透视图;
图4为所述实施例的腰线加强件的透视图;
图5为沿图2中指示的线V-V剖切的侧门的截面图;以及
图6为所述实施例的变型例中的腰线加强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5描述车辆侧门的结构的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车辆前侧、车辆后侧、车辆上侧以及车辆下侧分别由箭头“前”(FR)、箭头“后”(RR)、箭头“上”(UP)以及箭头“下”(DN)指示。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方向以及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方向分别由箭头“内”(IN)和箭头“外”(OUT)指示。
如图1所示,打开和关闭门开口的前侧门20(在下文中称作侧门20)设置在车辆10的横向侧,所述门开口设置在车辆10的前座侧,并且乘员通过所述门开口进出车辆10。打开和关闭门开口的后侧门也设置在车辆10的横向侧,所述门开口设置在车辆10的后座侧,并且乘员通过所述门开口进出车辆10。
侧门20设置有沿车辆上下方向上下移动的侧门玻璃21。作为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构件的内加强件50在车辆10的门腰线中设置在侧门20的内部。
如图2所示,侧门20包括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内面板40以及布置在内面板4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外面板30。除了侧门玻璃21进出的上边缘之外,内面板40的周缘与外面板30的周缘通过卷边加工而接合在一起。
外面板30通过压制钢板材料而形成,并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密封条60安装在外面板30的上端处。
内面板40也通过压制钢板材料而形成。作为内部装饰材料的车门装饰件80等安装在内面板4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第一凸起40A以及相对于第一凸起40A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的第二凸起40B在内面板40的上端处沿车辆前后方向交替地形成。如图5所示,第一凸起40A在平行于车辆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的平面中的横截面中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凸出的梯形形状。类似地,第二凸起40B在平行于车辆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的平面中的横截面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凸出的梯形形状。
如图2所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内加强件50设置在内面板40的上部。内加强件50设置有固定至内面板40的上端的凸缘51。
如图4所示,内加强件50通过对钢板材料进行压制而形成细长的形状。如图4和图5所示,在设置在内加强件50的上部上的凸缘51中,各自接合至第一凸起40A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40AS的接合部51A与各自使第二凸起40B从凸缘51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暴露的切口51C沿车辆前后方向交替地形成。第一凸起4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40AS与接合部51A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点焊接合在一起,但是表面40AS与接合部51A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接合在一起。
而且,第三凸起51B也形成在凸缘51中,所述第三凸起51B邻近接合部51A设置,并形成为以便相对于接合部51A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且各自具有切口51C。像第二凸起40B那样,第三凸起51B在平行于车辆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的平面中的横截面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的梯形形状。如图5所示,第三凸起51B从第一凸起4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40AS的凸起量H1被设定为小于第二凸起40B从第一凸起4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40AS的凸起量H2,使得第二凸起40B通过第三凸起51B的切口51C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暴露。
而且,第四凸起51D也形成在凸缘51上,所述第四凸起51D邻近接合部51A设置,并形成为以便相对于接合部51A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且不具有切口51C。第四凸起51D形成在凸缘51的如下部分处:所述部分面对内面板40的上端的没有形成第二凸起40B的部分。像第三凸起51B的横截面那样,第四凸起51D的横截面也具有梯形形状。第四凸起51D从第一凸起4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40AS的凸起量与第三凸起51B的凸起量H1相同。然而,并非绝对需要将第四凸起51D的凸起量设定为与第三凸起51B的凸起量H1相同,而且第四凸起51D的凸起量能够被设定为小于第二凸起40B从第一凸起4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40AS的凸起量H2的任何量。换言之,第四凸起51D的凸起量能够被设定为使得第四凸起51D不比第二凸起40B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得更远。
如之前参照的图2所示,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密封条70安装在内面板40的上端。密封条70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夹持内面板40的上端的夹持部71。夹持内面板40的上端的一对突起71A、71B形成在夹持部71中,以便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更具体地,如之前参照的图2和图5所示,夹持部71的突起71A邻接内面板40的第二凸起40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40BS,以便挤压表面40BS。夹持部71的突起71B邻接内面板40的第一凸起4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表面40AU,以便挤压表面40AU。因此,内面板40的上端被夹持部71夹持。
侧门玻璃21安装在设置在外面板30上的密封条60与设置在内面板40上的密封条70之间。
以上已经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产生如下(1)至(3)的效果:
(1)如图2和图5所示,位于形成在内面板40的上端的第一凸起4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表面40AU与位于形成在内面板40的上端的第二凸起40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40BS由密封条70的夹持部71夹持。
在此,内加强件50设置有固定至内面板40的上端的凸缘51,并且如图5所示,接合至第一凸起4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40AS的接合部51A形成在凸缘51中。接合部51A接合至第一凸起40A的在第一凸起40A由密封条70的夹持部71夹持的表面(第一凸起4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表面40AU)的相反侧的表面(第一凸起4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40AS)。而且,将第二凸起40B从凸缘51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暴露的切口51C也形成在凸缘51中。因此,凸缘51容纳在第一凸起40A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表面40AU与第二凸起40B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40BS之间。因此,当内面板40的上端的夹持在设置在密封条70的夹持部71中的一对突起71A、71B之间的部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夹持宽度L时,使内面板40设置有内加强件50不会导致由内加强件50的凸缘51的板厚引起的夹持宽度L的增加。换言之,在内面板40设置有内加强件50的情况下的夹持宽度L与在内面板40没有设置内加强件50的情况下的夹持宽度L是相同的。
因此能够将装备有内加强件50的侧门20的内面板40和密封条70用作未装备内加强件50的侧门20的内面板和密封条。因此,共用的内面板40和密封条70能够用于装配有内加强件50的侧门20以及未装配内加强件50的侧门20。
(2)第三凸起51B形成在凸缘51中,所述第三凸起51B邻近接合部51A设置,并形成为以便相对于接合部51A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且各自具有切口51C。因此,相对于接合部51A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的第三凸起51B形成在凸缘51中,并由此在凸缘51中形成了弯曲部,这增强了凸缘51的刚性。因此能够增强凸缘51的刚性,同时通过邻近接合部51A设置的第三凸起51B的切口51C将第二凸起40B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暴露。
(3)第四凸起51D形成在凸缘51中,所述第四凸起51D邻近接合部51A设置,并形成为以便相对于接合部51A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且不具有切口51C。因此,相对于接合部51A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的第四凸起51D形成在凸缘51中,并且由此在凸缘51中形成了弯曲部,这增强了凸缘51的刚性。
上述实施例也能够通过对其进行的以下修改来实施。-形成在凸缘51中的第四凸起51D可以由第三凸起51B替代。
–在以上实施例中,内面板40的上端由设置在夹持部71中的一对突起71A、71B夹持,但内面板40的上端可以由具有除了这样的突起的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平板)的部分夹持。
–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一凸起40A、第二凸起40B以及第三凸起51B的横截面具有梯形形状,但这些横截面可以具有其他形状。如图6所示,内加强件50的凸缘51可以形成为平板形状。于是,接合部51A与切口51C可以沿车辆前后方向交替地形成在平坦板状的凸缘51中。因此,第三凸起51B与第四凸起51D可以从以上实施例的凸缘51省略。同样在该情况下,能够产生在(1)中描述的效果。
–在以上实施例中描述的侧门的结构也可能够应用至车辆的后侧门。

Claims (6)

1.一种车辆侧门的结构,所述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
内面板,其布置在所述侧门的在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所述内面板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内面板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凸出,所述第二凸起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出,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交替设置;
内加强件,其具有固定至所述内面板的所述上端的凸缘并且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凸缘包括接合部和切口,所述接合部被接合至所述第一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的表面,所述切口将所述第二凸起从所述凸缘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暴露,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切口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交替设置;以及
密封条,其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内面板的所述上端,所述密封条包括通过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以如下方式夹持所述内面板而保持所述内面板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接触所述第一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包括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邻近所述接合部,相对于所述接合部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凸出,并且具有所述切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侧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外面板,其面对所述车辆的外侧,其中
所述内面板相对于所述外面板布置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侧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车辆上下方向的截面图中,所述第一凸起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凸起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凸出的梯形形状;并且
在垂直于所述车辆上下方向的所述截面图中,所述第二凸起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凸出的梯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侧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凸起从所述接合部向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的凸起量小于所述第二凸起从所述第一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的所述表面的凸起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侧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通过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挤压所述第一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内侧的所述表面以及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所述外侧挤压所述第二凸起的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的所述表面,所述夹持部保持所述内面板的所述上端。
CN201710806900.9A 2016-09-13 2017-09-08 车辆侧门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13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8633 2016-09-13
JP2016178633A JP6531742B2 (ja) 2016-09-13 2016-09-13 車両のサイドドア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3682A true CN107813682A (zh) 2018-03-20
CN107813682B CN107813682B (zh) 2020-08-21

Family

ID=61559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690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13682B (zh) 2016-09-13 2017-09-08 车辆侧门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23030B2 (zh)
JP (1) JP6531742B2 (zh)
CN (1) CN1078136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05074A1 (de) 2018-04-04 2019-10-10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Modulbaugruppe für ein Fahrzeug mit Dichtungsbauteil für einen Brüstungsbereich einer Fensteröffnung
US10889171B2 (en) 2018-10-05 2021-01-12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door assembly with weatherstrip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US11186147B2 (en) * 2019-06-10 2021-11-30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door assembly
CN112549930B (zh) * 2020-12-11 2023-07-18 黄冈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氢能汽车车门外水切在塑料车门上的安装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0217A (zh) * 1998-02-06 2001-04-04 伊尔布鲁克汽车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门内部构件
JP2005132215A (ja) * 2003-10-30 2005-05-26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CN101153532A (zh) * 2006-09-26 2008-04-0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门面板构造以及车门面板制造方法
KR100850149B1 (ko) * 2005-11-15 2008-08-04 닛산 지도우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어 웨이스트부 구조
CN101405158A (zh) * 2006-03-23 2009-04-08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配备有具有一体式腰线增强件的芯模块的门组件
CN104554448A (zh) * 2013-10-28 2015-04-29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2825A (ja) 1991-08-09 1993-02-23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用ドア構造
JP2000355219A (ja) 1999-06-14 2000-12-26 Toyota Motor Corp ドアベルトライン構造
JP2007216788A (ja) 2006-02-15 2007-08-30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側面構造
JP5303211B2 (ja) * 2008-04-08 2013-10-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72512B2 (ja) 2011-10-28 2015-09-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サイドドア構造
JP5768668B2 (ja) 2011-11-07 2015-08-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イドドア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0217A (zh) * 1998-02-06 2001-04-04 伊尔布鲁克汽车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门内部构件
JP2005132215A (ja) * 2003-10-30 2005-05-26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KR100850149B1 (ko) * 2005-11-15 2008-08-04 닛산 지도우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어 웨이스트부 구조
CN101405158A (zh) * 2006-03-23 2009-04-08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配备有具有一体式腰线增强件的芯模块的门组件
CN101153532A (zh) * 2006-09-26 2008-04-0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门面板构造以及车门面板制造方法
CN104554448A (zh) * 2013-10-28 2015-04-29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31742B2 (ja) 2019-06-19
US20180072141A1 (en) 2018-03-15
JP2018043581A (ja) 2018-03-22
US10023030B2 (en) 2018-07-17
CN107813682B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3682A (zh) 车辆侧门的结构
CN104736420A (zh) 车辆的分型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EP3492189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ehicle body member and vehicle body member for vehicle
EP2926938B1 (en) Laser joining method
CN106428239A (zh) 车顶板接合机构
US9085327B2 (en) Vehicle roof reinforcement
WO2014163133A1 (ja) 車両用立柱サッシュを備えたドアサッシュ
JP7056481B2 (ja) 車体のクロスメンバおよびクロスメンバの製造方法
US8172125B2 (en) Vehicle door fram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7040329B2 (ja) クロスメンバ
JP2008215367A (ja) 車両の車体板材の接合構造
US11077886B2 (en) Joint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2010012924A (ja) 車両の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JP2017515746A (ja) ボディシェル側部にろう付け溶接された自動車ルーフ
JP7259730B2 (ja)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及び車両用ピラーの製造方法
JP6907891B2 (ja)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およびサイド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
JP6538133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CN105539096B (zh) 滑动门用导轨罩构造
JP2006198672A (ja) テーラード素材製パネ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10013022A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
CN110304147B (zh) 车身侧部构造
JP6626520B2 (ja) 車両用ドアパネル構造
JP6028265B2 (ja)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JP7217717B2 (ja)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JP6888522B2 (ja)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