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9538B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9538B
CN107799538B CN201711017986.3A CN201711017986A CN107799538B CN 107799538 B CN107799538 B CN 107799538B CN 201711017986 A CN201711017986 A CN 201711017986A CN 107799538 B CN107799538 B CN 1077995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panel
metal
wir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179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9538A (zh
Inventor
冷传利
何水
姜文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179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995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99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9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9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9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01L27/124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for preventing breakage, peeling or short circui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位于衬底基板上的第一膜层,第一膜层具有开口,开口包括底表面和侧壁,第一膜层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上表面、侧壁和底表面构成台阶,设置于第一膜层上表面和开口内的第一金属线,第一金属线在所述台阶处断开,跨桥金属线的第一端与第一走线通过贯穿所绝缘层上的过孔电连接,跨桥金属线的第二端与第二走线电连接,通过上述设计,由于第一金属线在该台阶处断开,因此在通过构图工艺制作第一金属线的过程中,台阶处无论光刻胶厚度均匀与否,以及在构图工艺完成后,台阶处无论是否残留有金属,都不会使第一金属线短路。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作显示面板的过程中,某些膜层会被制作成台阶状,然后再在该膜层上制作金属层,并通过构图工艺将该金属层制作成金属走线,其中金属走线之间相互不连接,然而通过构图工艺在该台阶处将金属层图形化形成金属走线时,由于台阶处的光刻胶厚度不均匀,光刻胶较厚的地方,光刻胶会有残留,使得该台阶处本来需要刻蚀掉的金属未被刻蚀掉,从而使得相邻的金属走线处于连接状态,进而造成金属走线短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走线短路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底表面和侧壁,所述第一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上表面、所述侧壁和所述底表面构成台阶;
设置于所述第一膜层上表面和所述开口内的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在所述台阶处断开,其中,位于所述第一膜层上表面的所述第一金属线为第一走线,位于所述开口内的所述第一金属线为第二走线;
跨桥金属线,所述跨桥金属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走线之间具有绝缘层,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走线通过贯穿所述绝缘层上的过孔电连接,所述跨桥金属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走线电连接。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膜层具有开口,开口包括底表面和侧壁,并且第一膜层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上表面、该侧壁和该底表面构成台阶,设置在第一膜层上表面和该开口内的第一金属线在该台阶处断开,并且通过跨桥金属线将位于第一膜层上表面的第一金属线和位于开口内的第一金属线电连接上,由于第一金属线在该台阶处断开,即在台阶处没有金属,因此在台阶处无论是否光刻胶残留,都不会是第一金属线短路,例如,在第一膜层上形成开口后,在第一膜层上形成金属层,并且该金属层在台阶处断开,然后通过构图工艺将金属层制作成第一金属线,由于该金属层在台阶处断开,因此在通过构图工艺制作第一金属线的过程中,台阶处无论光刻胶厚度均匀与否,以及在构图工艺完成后,台阶处无论是否残留有金属,都不会使第一金属线短路,并且,由于位于第一膜层上表面的第一金属线和位于开口内的第一金属线通过跨桥金属线电连接,因此使得第一金属线能够导通,行使相应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上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上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图10中沿CC’方向上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2中沿DD’方向上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沿CC’方向上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沿DD’方向上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上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上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位于衬底基板1上的第一膜层2,第一膜层2具有开口3,开口3包括底表面和侧壁,第一膜层2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上表面、侧壁和底表面构成台阶4;设置于第一膜层2上表面和开口3内的第一金属线5,第一金属线5在台阶4处断开,其中,位于第一膜层2上表面的第一金属线5为第一走线51,位于开口3内的第一金属线5为第二走线52;跨桥金属线6,跨桥金属线6的第一端与第一走线51之间具有绝缘层,且第一端与第一走线51通过贯穿绝缘层上的过孔电连接,跨桥金属线6的第二端与第二走线52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1至图4图所示,第一膜层2具有开口3,开口3包括底表面和侧壁,并且第一膜层2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上表面、该侧壁和该底表面构成台阶4,设置在第一膜层2上表面和该开口3内的第一金属线5在该台阶4处断开,并且通过跨桥金属线6将第一走线51和第二走线52电连接,由于第一金属线5在该台阶4处断开,即在台阶4处没有金属,因此在台阶4处无论是否光刻胶残留或者是否有金属残留,都不会使第一金属线5短路,并且第一金属线5能够通过跨桥金属线6行使其功能。
下面以制作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举例说明,在衬底基板1上形成第一膜层2后,在该第一膜层2上形成开口3,此时开口3的底表面、开口3的侧壁和第一膜层2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上表面形成台阶4,在第一膜层2的上表面形成金属层,此时金属层覆盖第一膜层2的上表面和开口3,通过构图工艺使金属层在台阶4处断开,然后在将金属层形成多条第一金属线5,由于金属层在台阶4处断开,因此第一金属线5也在台阶4处断开,在第一金属线5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形成绝缘层,在绝缘层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形成跨桥金属线6,跨桥金属线6通过过孔将第一走线51和第二走线52电连接,由于第一金属线5在台阶4处断开,因此,台阶4处无论是否有金属残留,都不会使相邻的第一金属线5电连接上,进而不会使第一金属线5短路。
可选地,图5(仅示意了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依次设置于衬底基板1上的无机缓冲层8和薄膜晶体管9;薄膜晶体管9包括半导体层91、栅极层93和源漏金属层95,设置于栅极层93和半导体层91之间的栅极绝缘层92,设置于栅极层93和源漏金属层95之间的层间绝缘层94;第一膜层2包括无机缓冲层8、栅极绝缘层92、层间绝缘层94中的至少一层。
具体的,如图5所示,当第一膜层2为无机缓冲层8、栅极绝缘层92、层间绝缘层94中的至少一层时,第一膜层2可以与上述膜层采用一道工艺制成,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度,并且可以使第一金属线5与衬底基板1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性,同时由于上述的膜层具有一定的阻水氧能力,因此可以防止外界水氧从第一膜层2靠近衬底基板1一侧进入显示面板,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无机缓冲层8可以使薄膜晶体管9与衬底基板1具有良好的接触性,栅极绝缘层92可以使半导体层91和栅极层93之间相互绝缘,层间绝缘层94可以使栅极层93和源漏金属层95之间相互绝缘,源漏金属层95通过贯穿层间绝缘层94的过孔与半导体层91电连接,薄膜晶体管9具有开关功能,在栅极层93没有接收到电信号时,薄膜晶体管9处于截断状态,在栅极层93接收到电信号后,可以使源漏金属层95导通,此时薄膜晶体管9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使源漏金属层95接收到的电信号通过半导体层91从源漏金属层95一端流向另一端。
举例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未示出)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未示出),薄膜晶体管9位于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包括弯折区域,其中,开口3可以位于弯折区域内,台阶4可以位于非显示区域,第一金属走线5可以从显示区域延伸至非显示区域,并与位于非显示区域的柔性电路板(未示出)电连接,为了增大显示面板中显示区域的屏幕占比,可以在非显示区域中的弯折区域将柔性电路板弯折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背面,通过采用如图1至图5的设计,可以使位于非显示区域的第一膜层2和位于显示区域中的薄膜晶体管9中的无机缓冲层8、栅极绝缘层92、层间绝缘层94采用一道工艺同层制备,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度。
可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金属线5与源漏金属层95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具体的,如图1至图5所示,在第一金属线5与源漏金属层95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第一金属线5可以与源漏金属层95采用一道工艺制成,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度。
举例说明,第一金属线5可以为数据线,数据线可以与薄膜晶体管9的源漏金属层95的一端电连接,数据线可以提供数据信号,该数据信号通过薄膜晶体管9传导至对应的发光器件,使该发光器件射出光线。
可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绝缘层7位于第一金属走线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第二端与第二走线52通过贯穿绝缘层7上的过孔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1至图5所示,跨桥导线的第二端与第二走线52通过贯穿绝缘层7上的过孔电连接后,第一金属线5能够通过跨桥导线导通,并且绝缘层7还能对第一金属线5起到保护作用,例如,绝缘层7能够对外界水氧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降低水氧对第一金属线5的侵蚀速度,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图6为(仅示意了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4和图6所示,薄膜晶体管9还包括:设置于源漏金属层95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钝化层96;设置于钝化层96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平坦化层97;绝缘层7为平坦化层97。
具体的,如图1至图4和图6所示,钝化层96位于源漏金属层95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无机材料制成或者由有机层制成,用于保护源漏金属层95不被水氧侵蚀,平坦化层97位于钝化层96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可以由压克力、聚酰亚胺或苯并环丁烯(BCB)等的有机材料制成,用于使薄膜晶体管9与其他膜层具有良好的接触性,并且平坦化层97作为绝缘层7时,可以通过一道工艺制作出绝缘层7,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并且还可以使第一金属线5所在膜层与其他膜层具有良好的接触性,同时,由于平坦化层97一般为较厚的膜层,当采用上述设计时,可以使第一金属线5处于受力的中性面上,降低第一金属线5收到的应力,提高第一金属线5的机械性能。
可选地,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4和图7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薄膜晶体管9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触控金属层10,触控金属层10多个触摸电极(未示出)和/或触摸信号线(未示出);跨桥金属线6与触控金属层10同层设置。
具体的,如图1至图4和图7所示,为了使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功能,在薄膜晶体管9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设置触控金属层10,且该触控金属层10中包括多个触摸电极和与触摸电极电连接的触摸信号线,其中,触摸电极用于感应触摸主体(如手指)的触摸位置,触摸信号线用于传输相应的信号,如触摸感应信号,由于触控金属层10位于平坦化层97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因此跨桥金属线6可以与触控金属层10同层设置,当采用上述设计后,可以使跨桥金属线6和触控金属层10采用一道工艺制成,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
需要注意的是,触控金属层在显示面板中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例如,触控金属层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封装层上,触控金属层的设置位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薄膜晶体管9远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有机发光层11,覆盖有机发层的封装层12,触控金属层10设置于封装层12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
具体的,如图8所示,有机发光层11中包括多个发光器件111形成多个像素点,如有机发光二极管形成的像素点,并对应发出红光、绿光、蓝光或白光,用以实现画面显示,封装层12位于有机发光层11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封装层12能够起到阻水氧的作用,用于降低水氧侵蚀有机发光层11的速度,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封装层12包括有机层和无机层,且有机层和无机层交错堆叠,触控金属层10设置在封装层12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时,可以提高触控金属层10的感应灵敏度,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其中,有机发光层11中还包括第一电极112、第二电极113和用于定义像素点的像素定义层114。
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中包括多个子像素单元(像素点),每个子像素单元都是一个单独的发光单元,在子像素单元中包括发光器件111(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第一电极112、第二电极113和相对应的薄膜晶体管9,发光器件111包括上电极(未示出)、下电极(未示出)、位于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未示出),位于上电极和发光层之间的第一半导体层(未示出)、位于下电极和发光层之间的第二半导体层(未示出)。
如图8所示,发光器件的上电极连接第一电极112,多个子像素单元中设置的多个发光器件111的第一电极112为一整体结构,该第一电极192与位于衬底基板1上的走线(未示出)电连接,发光器件111的下电极通过第二电极113与衬底基板1上对应的薄膜晶体管9电连接。在为发光器件111提供工作电压后,发光器件111的上电极产生电子,下电极产生空穴,在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的电场作用下,空穴和电子向中的发光层移动,当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中相遇后,释放能量,从而使得发光层发出光线。
可选地,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沿CC’方向上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沿DD’方向上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9至图12所示,绝缘层为第一膜层2;跨桥金属线6位于绝缘层靠近衬底基板1的一侧。
具体的,如图9至图12所示,由于第一金属线5在台阶4处断开,因此可以避免在制作第一金属线5时,由于金属残留导致的相邻第一金属线5电连接的情况,并且可以通过位于绝缘层靠近衬底基板1一侧的跨桥金属线6使第一金属线5导通。
可选地,如图3、图9至图12所示,第一膜层2包括无机缓冲层8、栅极绝缘层92和层间绝缘层94,开口3的底表面为衬底基板1的表面;跨桥金属线6和第二走线52直接设置于衬底基板1朝向第一膜层2的表面。
具体的,如图3、图9至图12所示,当第一膜层2为无机缓冲层8、栅极绝缘层92和层间绝缘层94时,第一膜层2可以在制作无机缓冲层8、栅极绝缘层92和层间绝缘层94时制作出来,从而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工艺数量,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并且当采用上述设计时,第一金属线5可以与源漏金属层95同层制备,即第一金属线5和源漏金属层95可以采用一道工艺制成,从而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
可选地,图13为图9中沿CC’方向上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4为图11中沿DD’方向上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3、图9、图11、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膜层2包括层间绝缘层94,跨桥金属线6与栅极层93同层设置。
具体的,如图3、图9、图11、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膜层2为层间绝缘层94时,第一膜层2可以在制作层间绝缘层94时制作出来,从而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工艺数量,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并且当采用上述设计时,由于栅极层93位于层间绝缘层94靠近衬底基板1的一侧,而跨桥金属线6位于第一膜层2靠近衬底基板1的一侧,因此跨桥金属线6可以复用栅极层93,即跨桥金属线6可以与栅极层93同层制备,且采用一道工艺制成,从而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
需要注意的是,如图9、图11、图13和图14所示,位于跨桥金属线6靠近衬底基板1一侧的膜层为无机层18,如图9、图11、图13和图14所示,该无机层18可以具有凹槽,也可以不具有凹槽,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当该无机层18具有凹槽时,为了降低第一金属线5短路的概率,该无机层18的厚度为800纳米-1200纳米,当无机层18的厚度为800纳米-1200纳米时,由于无机层形成的台阶高度差较小,因此在制作第二走线52时,无机层形成的台阶处基本不会残留金属,因此可以降低第一金属线5短路的概率。
可选地,如图9、图11、图13和图14所示,开口3的底表面为衬底基板1的表面,第二走线52直接设置于衬底基板1朝向第一膜层2的表面。
具体的,如图9、图11、图13和图14所示,当开口3的底表面为衬底基板1的表面时,可以使第二走线52直接设置在衬底基板1上,当显示面板在开口3处发生弯折时,由于第二走线52相对来说比较靠近受力的中性面,因此第二走线52收到的应力较小或者不受力,从而降低了第二走线52断开的可能性,进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开口3的底表面为衬底基板1的表面,因此第二走线52可以直接设置在衬底基板1,进而在显示面板开口3处发生弯折时,不会因为第一膜层2发生断裂而受到影响,进而进一步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如图9、图11、图13和图14所示,在对显示面板进行弯折时,可以对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未示出)进行弯折,其中,无机层18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不与弯折区域交叠。
可选地,如图1至14所示,衬底基板1为柔性基板,柔性基板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
具体的,如图1至14所示,由于聚酰亚胺具有良好可弯折性,因此衬底基板1为柔性基板时,可以由聚酰亚胺材料制成。
在现有技术中,在第一膜层不具有开口时,当第一膜层在开口处发生弯折时,第一膜层可能会产生裂纹,进而使得位于开口处的第一金属线断开,从而使得第一金属线无法行使其功能,如图1至14所示,在第一膜层2具有开口3时,由于开口3处没有第一膜层2,因此在开口3处发生弯折后,可以降低第一金属线5断开的概率,并且在第一膜层2具有开口3时,当在开口3处发生弯折后,可以使位于开口3内的第一金属线5相对靠近受力的中性面,从而使第一金属线5受到的应力较小或者不受应力,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金属线5断开的概率。
可选地,如图1至14所示,为了实现对第一金属线5和跨桥金属线6的保护,降低外界水氧对其的侵蚀速度,可以在第一金属线5和跨桥金属线6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设置阻水氧保护层(未示出)。
可选地,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5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13和围绕显示区域13的非显示区域14,开口3位于非显示区域14。
具体的,如图15所示,显示面板中的显示区域13中包括多条走线15,走线15会从显示区域13延伸至非显示区域14,并与位于非显示区域14的柔性电路板16电连接,为了增大显示面板中显示区域的屏幕占比,可以将柔性电路板16弯折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13的背面,并且在弯折时是对非显示区域14进行弯折,因此当开口3设置在非显示区域14时,在非显示区域14在该开口3处发生弯折后,可以降低位于开口3内的走线15的折断概率,从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6所示,非显示区域14包括绑定区域17,第一金属线5在绑定区域17与柔性电路板16电连接;开口3位于绑定区域17。
可选地,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开口3为条状,第一金属线5的延伸方向与条状的延伸方向交叉。
具体的,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条状的开口3沿第一方向X延伸,该条状的开口3可以贯穿其所在的非显示区域14的第一膜层2,也可以为不贯穿所在的非显示区域14的第一膜层2,具体情况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0,关于显示面板100的原理,在上述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手机、MP3播放器、MP4播放器、智能手表、车载显示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底表面和侧壁,所述第一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上表面、所述侧壁和所述底表面构成台阶;
设置于所述第一膜层上表面和所述开口内的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在所述台阶处断开,其中,位于所述第一膜层上表面的所述第一金属线为第一走线,位于所述开口内的所述第一金属线为第二走线,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台阶不交叠;
跨桥金属线,所述跨桥金属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走线之间具有绝缘层,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走线通过贯穿所述绝缘层上的过孔电连接,所述跨桥金属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走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依次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无机缓冲层和薄膜晶体管;
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半导体层、栅极层和源漏金属层,设置于所述栅极层和所述半导体层之间的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栅极层和所述源漏金属层之间的层间绝缘层;
所述第一膜层包括所述无机缓冲层、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层间绝缘层中的至少一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源漏金属层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走线通过贯穿所述绝缘层上的过孔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源漏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钝化层;
设置于所述钝化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平坦化层;
所述绝缘层为所述平坦化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触控金属层,所述触控金属层多个触摸电极和/或触摸信号线;
所述跨桥金属线与所述触控金属层同层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有机发光层,覆盖所述有机发光层的封装层,所述触控金属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为所述第一膜层;
所述跨桥金属线位于所述绝缘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膜层包括所述无机缓冲层、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层间绝缘层,所述开口的底表面为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
所述跨桥金属线和所述第二走线直接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朝向所述第一膜层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膜层包括所述层间绝缘层,所述跨桥金属线与所述栅极层同层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的底表面为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所述第二走线直接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朝向所述第一膜层的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为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绑定区域,所述第一金属线在所述绑定区域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绑定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条状,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状的延伸方向交叉。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711017986.3A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7995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7986.3A CN107799538B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7986.3A CN107799538B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9538A CN107799538A (zh) 2018-03-13
CN107799538B true CN107799538B (zh) 2020-06-19

Family

ID=61547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17986.3A Active CN107799538B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995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3865A (zh) * 2018-07-24 2018-10-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Tft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与柔性液晶显示面板
CN109148541B (zh) * 2018-08-30 2021-04-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545796A (zh) * 2018-09-30 2019-03-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1757B (zh) * 2018-12-18 2020-08-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71761B (zh) * 2018-12-19 2020-06-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20170433A1 (ja) * 2019-02-22 2020-08-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429088A (zh) * 2019-07-18 2019-11-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ft阵列基板及其显示面板
KR20210018724A (ko) * 2019-08-09 2021-02-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21159293A1 (zh) * 2020-02-12 2021-08-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3363264B (zh) * 2020-03-05 2024-05-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999947A (zh) * 2020-08-11 2020-11-2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69491B (zh) * 2020-10-28 2024-04-1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3380779A (zh) * 2021-06-08 2021-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基板、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62714A (zh) * 2021-06-16 2021-09-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灯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70779B1 (ko) * 2012-12-10 2019-04-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6146165B2 (ja) * 2013-07-01 2017-06-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静電気保護回路、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5487718B (zh) * 2016-01-29 2019-03-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6158882B (zh) * 2016-09-27 2019-02-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9538A (zh) 201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953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81899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962947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437463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10193777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447872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9773858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102412468B1 (ko) 표시 장치
KR20180047536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047007B1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0824797B (zh) 透明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781901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701345A (zh) 有机场致发光显示器件
CN110112205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12735262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509008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389218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210010771A (ko) 표시 장치
JP6938323B2 (ja) 表示装置
KR102247825B1 (ko) 칼라 필터를 구비한 하부 발광형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30180545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10074549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533228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20210033581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6137904A (zh) 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