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4648A -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4648A
CN107794648A CN201710795613.2A CN201710795613A CN107794648A CN 107794648 A CN107794648 A CN 107794648A CN 201710795613 A CN201710795613 A CN 201710795613A CN 107794648 A CN107794648 A CN 107794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ing machine
temperature
cooling
support portion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956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4648B (zh
Inventor
冈野雄郎
冈野雄一郎
金原雅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94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4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4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4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7/00Work-feeding means
    • D05B27/02Work-feeding means with feed dogs hav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ov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5/00Needle holders; Needle bars
    • D05B55/14Needle-bar driv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30Detail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1/00Lubric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5/00Frames, stands, tables, or other furniture adapted to carry sew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305/00Operations on the work before or after sewing
    • D05D2305/32Meas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将机座部内冷却的同时确保安静性的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在缝制时,缝纫机的CPU驱动主马达。位于机座部内的送布马达与主马达同步地驱动并发热。在主马达驱动时,CPU以第一速度驱动冷却扇。冷却扇向机座部内送风,将机座部内冷却。在主马达为非驱动时,CPU检测机座部内的温度。在检测温度比比较温度高时,CPU以第二速度驱动冷却扇。第二速度比第一速度慢,但冷却扇的工作声音较小,安静性较高。在检测温度为比较温度以下时,CPU停止冷却扇的驱动。

Description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缝纫机具有利用主马达驱动的各种机构。当操作者踩踏踏板时,主马达驱动,从而驱动缝纫机的各种机构。缝纫机在机座部内设置有梭子机构、送布机构等。伴随着机座部内的各机构的驱动,机座部内的温度上升。在日本特许公开2003年第19379号公报中记载的缝纫机在机座部内设置有电动扇。在主马达驱动时,缝纫机使电动扇工作,将机座部内冷却。在主马达的驱动停止时,缝纫机继续使电动扇工作直到经过预定时间,在将机座部内充分地冷却后,使电动扇停止工作。
在上述公报的缝纫机中,在主马达的驱动停止并且各种机构停止了动作时,只有电动扇持续工作,因此,电动扇的工作声音导致无法得到安静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将机座部内冷却的同时确保安静性的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包括:针杆,机针安装于该针杆,该针杆能够相对于缝制对象上下运动;主马达,其借助上轴对所述针杆施加驱动力;输送机构,其能够与所述针杆的上下运动同步地输送所述缝制对象;以及机座部,能够在该机座部的上表面配置所述缝制对象,并且所述输送机构收纳在该机座部的内部,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包括:冷却装置,其设于所述机座部,用于将所述机座部内冷却;控制部,其能够控制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以及温度检测部,其用于检测所述机座部内的温度,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一冷却控制部,在所述主马达驱动时,该第一冷却控制部将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控制为第一能力,并驱动所述冷却装置;以及第二冷却控制部,在所述主马达为非驱动时,且是在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温度比预定的比较温度高时,该第二冷却控制部将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控制为比所述第一能力低的第二能力,并驱动所述冷却装置。在主马达驱动时,缝纫机以第一能力驱动冷却装置。这时,冷却装置的工作声音混杂于缝纫机的驱动声,不易使操作者感到不快。在主马达为非驱动时且是在检测温度比比较温度高时,缝纫机以与第一能力相比冷却能力较低的第二能力驱动冷却装置。这时,缝纫机需要利用冷却装置将机座部内冷却,但冷却装置的工作声音比在第一能力下的工作声音小,安静性较高。因此,缝纫机能够在不使操作者感到不快的前提下高效地将机座部内冷却。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的所述控制部具有用于停止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的第三冷却控制部,在所述主马达为非驱动时,且是在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为所述比较温度以下时,所述第三冷却控制部停止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在主马达为非驱动时,且是在检测温度为比较温度以下时,将机座部内冷却的必要性较低。这时,缝纫机停止冷却装置的驱动,因此能够确保安静性。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的所述机座部具有:机座主体,所述输送机构设置在该机座主体的内部,并且能够在该机座主体的上表面配置所述缝制对象;以及收纳部,其上部敞开且从下方覆盖所述机座主体,所述冷却装置固定于该收纳部,该缝纫机包括:支柱部,其从所述机座主体竖立设置,该支柱部能够与所述机座主体一起在相对于水平面垂直地立起的立起状态和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状态之间变更;以及倾斜检测部,其能够检测出所述支柱部已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所述控制部具有用于停止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的第三冷却控制部,在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支柱部已倾斜时,所述第三冷却控制部停止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在维护缝纫机时,操作者使支柱部倾斜,使机座主体内部暴露。倾斜检测部检测出支柱部已倾斜。这时,缝纫机停止冷却装置的驱动。因此,操作者能够安全地进行维护作业。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的所述机座部具有:机座主体,所述输送机构设置在该机座主体的内部,并且能够在该机座主体的上表面配置所述缝制对象;以及收纳部,其上部敞开且从下方覆盖所述机座主体,所述冷却装置固定于该收纳部,该缝纫机包括:支柱部,其从所述机座主体竖立设置,该支柱部能够与所述机座主体一起在相对于水平面垂直地立起的立起状态和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状态之间变更;以及倾斜检测部,其能够检测出所述支柱部已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在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支柱部已倾斜时,所述第三冷却控制部停止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在维护缝纫机时,操作者使支柱部倾斜,使机座主体内部暴露。倾斜检测部检测出支柱部已倾斜。这时,缝纫机停止冷却装置的驱动。因此,操作者能够安全地进行维护作业。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包括:能力存储部,其用于存储所述第一能力的设定值和所述第二能力的设定值;以及能力变更部,其能够接受对所述能力存储部所存储的所述第一能力和所述第二能力中的至少一者的设定值的变更。缝纫机能够通过接受对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的变更来根据环境声音变更冷却装置的工作声音。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6、7的缝纫机的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为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速度,所述第二能力的所述驱动速度比所述第一能力的所述驱动速度慢。冷却扇驱动速度越快,能够送出越多的风。因此,缝纫机能够仅通过改变冷却扇的驱动速度来变更冷却能力。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8、9的缝纫机包括:温度存储部,其用于存储所述比较温度的设定值;以及温度变更部,其能够接受对所述温度存储部所存储的所述比较温度的设定值的变更。缝纫机接受由操作者进行的对比较温度的设定值的变更。因此,缝纫机能够变更在主马达为非驱动时的冷却装置的驱动条件。通过在适当的温度下驱动冷却装置,缝纫机能够可靠地将机座部内冷却。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10、11的缝纫机包括:电源开关,当该电源开关打开时,缝纫机起动;初始温度存储部,在所述电源开关打开时,该初始温度存储部将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检测温度作为初始温度存储起来;以及比较温度设定部,其将比所述初始温度高的温度设定为所述比较温度。缝纫机根据环境温度设定比较温度。因此,缝纫机能够变更在主马达为非驱动时的冷却装置的驱动条件。通过在与环境温度相应的适当的温度下驱动冷却装置,缝纫机能够可靠地将机座部内冷却。
也可以是,技术方案12的缝纫机具有送布台,能够在该送布台与压脚之间夹持缝制对象,并且该送布台能够沿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所述输送机构具有送布马达,该送布马达使驱动轴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使所述送布台根据预定的动作轨迹移动,所述温度检测部设于所述送布马达,用于检测所述送布马达的温度。送布马达是机座部内的主要的发热源。因此,送布马达的温度与机座部内的温度之间具有相关性。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检测温度为送布马达的温度。因此,缝纫机能够直接检测伴随着送布马达的驱动所产生的机座部内的温度变化,能够可靠地将机座部内冷却。
技术方案13的缝纫机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该缝纫机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缝纫机的冷却装置的驱动来将机座部内冷却,其中,该缝纫机包括:针杆,机针安装于该针杆,该针杆能够相对于缝制对象上下运动;主马达,其借助上轴对所述针杆施加驱动力;输送机构,其能够与所述针杆的上下运动同步地输送所述缝制对象;所述机座部,能够在该机座部的上表面配置所述缝制对象,并且所述输送机构收纳在该机座部的内部;以及所述冷却装置,其设于所述机座部,用于将所述机座部内冷却,该缝纫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主马达驱动时,将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控制为第一能力并驱动所述冷却装置的第一冷却工序;以及在所述主马达为非驱动时且是在由温度检测部检测所述机座部内的温度所得到的检测温度比预定的比较温度高时,将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控制为比第一能力低的第二能力并驱动所述冷却装置的第二冷却工序。在主马达驱动时,缝纫机以第一能力驱动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以第一能力驱动时的工作声音混杂于因主马达的驱动产生的缝纫机的驱动声,不易使操作者感到不快。在主马达为非驱动时且是在检测温度比比较温度高时,缝纫机以与第一能力相比冷却能力较低的第二能力驱动冷却装置。这时,缝纫机需要利用冷却装置将机座部内冷却,但冷却装置以第二能力驱动时的工作声音比以第一能力驱动时的工作声音小,安静性较高。因此,缝纫机能够在不使操作者感到不快的前提下高效地将机座部内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1的立体图。
图2是机座主体40的立体图。
图3是下盖45的立体图。
图4是在图1的A-A线处从右侧观察到的立起状态的缝纫机1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操作基板34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缝纫机1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7是在图1的A-A线处从右侧观察到的倾斜状态的缝纫机1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缝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9是冷却程序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冷却扇28的驱动时机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说明缝纫机1的机械结构。在以下说明中,使用在图中由箭头所示的左右、前后、上下。
如图1所示,缝纫机1具有机座部2、支柱部3和机臂部4。机座部2是缝纫机1的基座。机座部2从上方安装于缝纫机台6上表面的矩形孔29。机座部2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并沿左右方向延伸。支柱部3从机座部2右端向上方延伸。机臂部4从支柱部3上端向左方延伸,机臂部4与机座部2上表面相对。机臂部4在左方具有顶端部5,顶端部5向下方延伸。
如图1~图3所示,机座部2具有机座主体40和下盖45,机座主体40具有机座41和固定部42。机座41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的板状,并沿左右方向延伸。在缝纫机1的支柱部3为立起状态时,机座41与缝纫机台6的矩形孔29卡合。立起状态是指支柱部3相对于缝纫机台6上表面(水平面)垂直地立起的状态。在支柱部3为立起状态时,机座41上表面和缝纫机台6上表面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参照图4)。机座41在左部设置有针板15。容针孔18设于针板15的左部,针板15在容针孔18的周围开设有送布齿孔。
固定部42从机座41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固定部42沿机座41的外周设为壁状。主马达30、输送机构23、梭子机构、切线装置等组装于固定部42。主马达30设于支柱部3的下方,主马达30的驱动轴与输送机构23的下轴带轮33相连结。输送机构23是这样的机构,即,使送布台24沿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输送作为缝制对象的布料。送布台24与针板15大致平行地配置于针板15的下方,送布台24在上表面中央设有送布齿。送布齿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在上部具有凹凸部分。送布台24在主马达30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沿上下方向移动。在缝制时,送布台24使送布齿的凹凸部分突出到针板15之上,从而在送布齿和压脚17之间夹持布料。
输送机构23具有送布马达25,送布马达25配置于送布台24的右前方。送布马达25为脉冲马达。送布马达25使驱动轴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使送布台24沿前后方向移动。梭子机构的旋梭安装有梭芯套,梭芯套收纳有梭芯,该梭芯卷绕有底线。切线装置设于旋梭和送布台24之间。切线装置与对踏板22的操作相应地驱动,并切断底线。梭子机构和切线装置的结构是周知的,因此省略其说明。
下盖45呈上部敞开的箱状,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并沿左右方向延伸。下盖45对准矩形孔29的形成位置地安装于缝纫机台6下表面。矩形孔29的内表面和下盖45的内表面构成凹部。在支柱部3为立起状态时,机座41从上方覆盖矩形孔29和下盖45的凹部。机座41的下表面、矩形孔29的内表面以及下盖45的内表面构成在机座部2内收纳主马达30、输送机构23等的收纳室。
机座部2具有冷却扇28。冷却扇28是在利用直流电压驱动的马达的作用下使叶片旋转的电动扇。冷却扇28设于下盖45的后壁,并以向前方送风的朝向配置。因此,在缝纫机1的前侧进行操作的操作者不易接触到冷却扇28。下盖45在冷却扇28的后方设置有防护板46。防护板46向下盖45的后方突出。防护板46具有多个流通孔47。流通孔47的大小为操作者的手指等无法伸入流通孔47的大小。在支柱部3为立起状态时,冷却扇28位于送布马达25的后方。冷却扇28能够向机座部2内送风,从而将机座部2内冷却。
下盖45在前壁上部具有缺口部48。在缺口部48与缝纫机台6下表面之间形成通气孔。如图4所示,在送布马达25与机座41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G。冷却扇28送出的风B吹向送布马达25,经过间隙G从缺口部48向缝纫机1的前方吹出。风B在吹到送布马达25时,冷却送布马达25。风B在经过间隙G时,吹到机座41下表面,冷却机座主体40。
如图1所示,支柱部3在前表面具有操作部10,操作部10具有显示部10A和操作键10B。显示部10A例如是液晶面板,用于显示表示包括命令、设定值、消息等各种项目在内的信息的画面。操作键10B接受各种指示的输入。操作部10在后侧具有操作基板34(参照图5)。操作基板34与操作部10大致平行地设置。操作基板34在前表面安装有构成显示部10A的电子器件和接受对操作键10B输入的操作的电子器件。
如图5所示,操作基板34在后表面具有倾斜传感器35。倾斜传感器35具有摆动部36、支承部37、光检测器38和光检测器39。摆动部36具有上侧延伸设置部36A、下侧延伸设置部36B和轴部36C。上侧延伸设置部36A和下侧延伸设置部36B是在同一平面上延伸的板状部。轴部36C呈圆柱形状,并相对于上侧延伸设置部36A和下侧延伸设置部36B延伸的平面正交。上侧延伸设置部36A和下侧延伸设置部36B设于轴部36C的轴向中央部,上侧延伸设置部36A和下侧延伸设置部36B各自从轴部36C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上侧延伸设置部36A在侧视时呈大致长方形形状,并相对于轴部36C位于上侧。下侧延伸设置部36B在侧视时呈大致扇形形状,并相对于轴部36C位于下侧。支承部37固定于操作基板34的后表面,并以轴部36C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轴部36C的轴向两端部。
光检测器38、光检测器39都具有发光部和光接收部。光检测器38、光检测器39是能够检测出光接收部已接收到发光部发出的光的光断续器。光检测器38在支承部37的上方固定于操作基板34的后表面。光检测器39在支承部37的下方固定于操作基板34的后表面。上侧延伸设置部36A能够位于光检测器38的发光部和光接收部之间。在上侧延伸设置部36A位于光检测器38的发光部和光接收部之间时,光检测器38无法利用光接收部接收发光部发出的光。在上侧延伸设置部36A不位于光检测器38的发光部和光接收部之间时,光检测器38能够利用光接收部接收发光部发出的光。下侧延伸设置部36B能够位于光检测器39的发光部和光接收部之间。在下侧延伸设置部36B位于光检测器39的发光部和光接收部之间时,光检测器39无法利用光接收部接收发光部发出的光。在下侧延伸设置部36B不位于光检测器39的发光部和光接收部之间时,光检测器39能够利用光接收部接收发光部发出的光。控制装置50的CPU51能够基于倾斜传感器35的检测状态来判断支柱部3为立起状态还是倾斜状态。倾斜状态是指支柱部3相对于缝纫机台6的上表面(水平面)倾斜的状态。
如图1所示,支柱部3在右侧面安装有带轮罩9。带轮罩9向支柱部3的右方鼓出,带轮16从带轮罩9的右侧面的开口突出。带轮罩9在右表面下部具有开口部。缝纫机1的电源开关32(参照图6)设于开口部的内侧。
机臂部4在内部具有上轴14等,上轴14沿左右方向延伸。上轴14的右端部借助上轴带轮19与带轮16相连结。带轮16设于支柱部3的右侧面。同步带20设于支柱部3内部。同步带20为环状的带体。上轴带轮19借助同步带20与下轴带轮33相连结。
顶端部5在内部具有挑线机构12、针杆上下运动机构等。针杆上下运动机构与上轴14的左端相连接,上轴14驱动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和挑线机构12。挑线机构12的结构是周知的,因此省略其说明。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具有针杆7,针杆7位于针板15的上方。顶端部5的下端部与针板15相对。针杆7的下端部从顶端部5的下侧露出,并向下方延伸。针杆7在下端安装有机针8。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利用上轴14的旋转来使针杆7和机针8上下往复移动。在针杆7下降时,机针8的下端穿过容针孔18并到达旋梭的上部。旋梭与针杆7协同作用,使从梭芯套抽出的底线与机针8所保持的面线交织。挑线机构12将交织于底线的面线提起到针板15之上,从而在布料上形成线迹。
顶端部5在下端部支承压脚17。压脚17与输送机构23的送布齿相对。压脚驱动机构设于顶端部5内部,能够使压脚17沿上下方向移动。机座部2的下盖45在前表面具有膝盖操作部11,膝盖操作部11与压脚驱动机构相连结。当操作者操作膝盖操作部11时,压脚驱动机构使压脚17上下运动。
缝纫机1在机座部2下方具有控制装置50,控制装置50安装于下盖45的下表面。控制基板50A(参照图4)设于控制装置50内。控制装置50借助杆21与踩下式的踏板22相连接。踏板22接受由操作者的脚尖或脚跟操作所进行的输入。搭载于控制基板50A的CPU51根据由操作者的脚尖踩下踏板22的操作的操作量来控制主马达30的动作。CPU51根据由操作者的脚跟踩回踏板22的操作来驱动切线装置。
参照图6说明缝纫机1的电气结构。控制装置50的控制基板50A搭载有CPU51、ROM52、RAM53、存储装置54、驱动电路56、驱动电路57、驱动电路58和驱动电路59。CPU51、ROM52、RAM53、存储装置54借助总线与输入输出接口(I/F)55电连接。CPU51负责控制缝纫机1,能够按照ROM52存储的各种程序来执行与缝制相关的各种运算和处理。ROM52用于存储各种程序、各种初始设定参数等。RAM53用于临时存储CPU51的运算结果、指针、计数值等。存储装置54是用于存储各种设定信息等的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
CPU51借助输入输出接口55与驱动电路56、驱动电路57、驱动电路58、驱动电路59、主编码器31、送布编码器26、温度传感器27、操作键10B、踏板22、电源开关32、光检测器38、光检测器39相连接。驱动电路56与主马达30电连接。CPU51控制驱动电路56,来驱动主马达30。主马达30使上轴14旋转。主编码器31设于主马达30的驱动轴。主编码器31检测主马达30的驱动轴的旋转角相位(上轴角)和旋转速度,并将检测到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向CPU51输出。
驱动电路57与送布马达25相连接,驱动电路57能够按照从CPU51接收的控制信号来驱动送布马达25。送布编码器26设于送布马达25的驱动轴。送布编码器26检测送布马达25的驱动轴的旋转角相位(送布轴角)和旋转速度,并将检测到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向CPU51输出。CPU51基于送布编码器26的输出来反馈控制送布马达25。温度传感器27设于送布马达25。温度传感器27是马达所具有的热敏电阻,该热敏电阻用于保护马达不受线圈的发热的影响。
由温度传感器27检测的检测温度为送布马达25的温度。送布马达25是机座部2内的主要的发热源。因此,送布马达25的温度与机座部2内的温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因此,缝纫机1能够直接检测伴随着送布马达25的驱动所产生的机座部2内的温度变化,能够可靠地将机座部2内冷却。ROM52预先存储基于相关性的表或换算式。在执行冷却程序(参照图9)的过程中,在操作者设定比较温度时,CPU51利用表或换算式将基于机座部2内的温度的比较温度换算为送布马达25的温度。
操作键10B接受操作者的操作的输入,将与操作内容相应的信号向CPU51输出。驱动电路58按照由CPU51输入的控制信号来驱动显示部10A,并在显示部10A显示各种画面。踏板22检测操作者对踏板22的操作,并将与操作方向和操作量相应的信号向CPU51输出。电源开关32在操作者的操作下接通、切断缝纫机1的电源。光检测器38、光检测器39检测光接收部接收由发光部发出的光的状态,并将与检测结果相应的信号向CPU51输出。驱动电路59按照由CPU51输入的控制信号来驱动冷却扇28。
说明支柱部3的立起状态和倾斜状态。如图4所示,机座主体40的后部借助铰接机构60与矩形孔29的后部相连结。铰接机构60具有水平轴61和转动构件62。缝纫机台6在矩形孔29的后部形成有凹部29A。水平轴6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将两端部保持在凹部29A内。水平轴61以转动构件62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该转动构件62的一端。转动构件62的另一端与机座主体40的后部相连结。缝纫机1能够在支柱部3的立起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以水平轴61为中心转动。在支柱部3为立起状态时,操作基板34相对于铅垂方向稍微倾斜。在立起状态时,摆动部36的下侧延伸设置部36B位于光检测器39的发光部和光接收部之间。上侧延伸设置部36A不位于光检测器38的发光部和光接收部之间。因此,在光检测器39的光接收部接收不到来自发光部的光,并且光检测器38的光接收部接收到了来自发光部的光时,CPU51判断为支柱部3为立起状态。
棱柱63设于缝纫机1的后方,并从缝纫机台6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如图7所示,棱柱63支承倾斜状态的支柱部3的后部。在倾斜状态时,机座主体40以使前端部相对于后端部位于斜上方的方式倾斜地配置,并使矩形孔29和下盖45的凹部敞开。即,在支柱部3为倾斜状态时,缝纫机1使机座主体40的内部暴露。主马达30、输送机构23等在下盖45的上方暴露。冷却扇28经由矩形孔29暴露。操作者通过使支柱部3为倾斜状态来进行维护作业。在支柱部3为倾斜状态时,操作基板34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微倾斜。在倾斜状态时,上侧延伸设置部36A位于光检测器38的发光部和光接收部之间。下侧延伸设置部36B不位于光检测器39的发光部和光接收部之间。因此,在光检测器38的光接收部接收不到来自发光部的光,并且光检测器39的光接收部接收到了来自发光部的光时,CPU51判断为支柱部3为倾斜状态。
参照图8、图9说明缝纫机1执行的处理。当操作者打开电源开关32时,缝纫机1的CPU51从ROM52读出各种程序并执行程序。各种程序包括缝制程序(参照图8)、冷却程序(参照图9)和准备程序。
如图8所示,CPU51执行缝制程序,并进行初始设定。在初始设定中,CPU51确保RAM53中具有用于存储要在缝制程序的各处理中使用的变量、计数值、标志、设定值等的各种存储区域。CPU51等待各种操作的输入(S1)。若操作者不关闭电源开关32(S3:否)且不操作踏板22(S5:否),则CPU51使处理返回至S1并继续待机状态。
在操作者操作踏板22且CPU51从踏板22接收到检测信号时(S5:是),CPU51向驱动电路56输出控制信号。主马达30以与踏板22的踩下量相应的速度驱动(S7)。CPU51从主编码器31获取上轴角(S9)。CPU51根据获取到的上轴角和操作者预先设定的送布台24的动作轨迹控制送布马达25的驱动(S11)。动作轨迹是在送布台24移动后描画出的送布台24的轨迹,动作轨迹设有多个图案。ROM52预先存储使与动作轨迹相应的上轴角和送布马达位置相对应的表。送布马达位置是与送布轴角相对应地预先规定的常数。CPU51参照表来控制送布马达25的驱动,以使送布台24向在动作轨迹上与主马达30的上轴角相对应的位置移动。
CPU51基于踏板22的检测信号来判断操作者是否进行了踩回踏板22的操作(S13)。若CPU51判断为没有踩回踏板22(S13:否),则CPU51基于踏板22的检测信号来判断操作者是否停止了踩下踏板22的操作(S15)。若CPU51接收到踏板22的检测信号并判断为踩下踏板22的操作继续(S15:是),则CPU51使处理返回至S7。CPU51继续主马达30的驱动,并按照动作轨迹驱动送布马达25,使送布台24移动。
在S13的处理中CPU51判断为有踩回踏板22时(S13:是),或在S15的处理中CPU51没有接收到踏板22的检测信号并判断为停止了踩下操作时(S15:否),CPU51在形成缝制中途的一次落针的线迹之后,停止主马达30和送布马达25的驱动(S17)。CPU51使处理返回至S1,成为待机状态。当操作者关闭电源开关32时,缝制程序结束(S3:是)。
当像上述那样操作者打开电源开关32时,CPU51从ROM52读出并执行冷却程序,并进行初始设定。在初始设定中,CPU51确保在RAM53中具有用于存储要在冷却程序的各处理中使用的变量、计数值、标志、设定值等的各种存储区域。CPU51确保在RAM53中具有用于临时存储初始温度、比较温度、第一速度、第二速度的区域。初始温度是操作者打开了电源开关32时的送布马达25的温度。比较温度是作为变更冷却扇28的驱动速度的基准的温度。当冷却扇28的驱动速度变化时,冷却扇28的冷却能力发生变化。第一速度是在主马达30驱动时的冷却扇28的驱动速度。第二速度是被设定为比第一速度慢的速度的冷却扇28的驱动速度。存储装置54存储有比较温度、第一速度、第二速度的初始值。第一速度的初始值例如是以最大的驱动速度的95%驱动冷却扇28时的速度。第二速度的初始值例如是以最大的驱动速度的50%驱动冷却扇28时的速度。驱动速度越快,冷却扇28能够送出越多的风。因此,冷却扇28以第一速度驱动时的冷却能力比以第二速度驱动时的冷却能力高。冷却扇28的驱动速度越快,冷却扇28产生越大的工作声音(马达声、风噪声)。因此,与冷却扇28以第一速度驱动时相比,冷却扇28以第二速度驱动时能够确保安静性。冷却扇28能够仅通过改变驱动速度来变更冷却能力。CPU51从存储装置54读出比较温度、第一速度、第二速度的初始值,并将它们存储于在RAM53中确保的各个区域。
存储装置54存储有冷却程序的动作设定。操作者能够将冷却扇28的驱动条件作为动作设定来设定。操作者能够选择例如自动地设定比较温度的自动设定和手动地设定比较温度的手动设定,并进行设定。自动设定是这样的设定,即,将以送布马达25非驱动时的温度为基准通过运算求得的温度设为比较温度。手动设定是这样的设定,即,将与操作者设定的温度相对应的送布马达25的温度设为比较温度。
如图9所示,CPU51判断比较温度的设定是否为自动设定(S21)。在CPU51判断为比较温度的设定为自动设定时(S21:是),CPU51获取温度传感器27的检测温度(S27)。CPU51将基于温度传感器27的检测温度的机座部2内的温度作为初始温度存储于RAM53(S29)。CPU51基于初始温度运算比较温度(S31)。比较温度例如是这样的温度,即,将在初始温度的基础上增加了10度后的温度换算为送布马达25的温度。CPU51将通过运算求得的比较温度存储于RAM53(S33)。
在CPU51判断为比较温度的设定为手动设定时(S21:否),CPU51判断操作者是否进行了变更比较温度的设定的操作(S23)。在CPU51判断为操作者没有进行变更比较温度的设定的操作时(S23:否),CPU51使处理前进到S35。这时,比较温度为初始值。在CPU51判断为操作者进行了变更比较温度的设定的操作时(S23:是),CPU51接受由操作者进行的比较温度的设定的输入(S25)。CPU51使处理前进到S33,将操作者输入的温度换算为送布马达25的温度,并将换算得到的送布马达25的温度作为比较温度存储于RAM53(S33)。
CPU51判断是否已接收到用于设定冷却扇28的冷却能力即冷却扇28的驱动速度的操作的输入(S35)。在CPU51判断为操作者进行了设定冷却扇28的驱动速度的操作时(S35:是),CPU51接受设定第一速度的操作的输入(S37)。当操作者进行设定第一速度的操作时,CPU51将操作者设定的第一速度存储于RAM53(S39)。CPU51也可以将操作者设定的第一速度作为初始值存储于存储装置54。CPU51接受设定第二速度的操作的输入(S41)。当操作者进行设定第二速度的操作时,CPU51将操作者设定的第二速度存储于RAM53(S43),并使处理前进到S59。CPU51也可以将操作者设定的第二速度作为初始值存储于存储装置54。CPU51判断电源开关32是否关闭,若CPU51判断为电源开关32打开(S59:否),则使处理返回至S35。
若CPU51判断为操作者没有进行设定冷却扇28的驱动速度的操作(S35:否),则CPU51基于倾斜传感器35的检测状态来判断支柱部3是否为倾斜状态(S45)。在CPU51判断为支柱部3为倾斜状态时(S45:是),CPU51停止冷却扇28的驱动(S47)。在倾斜状态时,机座主体40的内部暴露,操作者能够对机座部2内进行维护作业。这时,由于冷却扇28停止驱动,因此操作者能够安全地进行维护作业。CPU51使处理前进到S59,若CPU51判断为电源开关32打开(S59:否),则CPU51使处理返回至S35。
在S45的处理中CPU51判断为支柱部3为立起状态时(S45:否),CPU51判断主马达30是否正在驱动(S49)。在操作者为了对布料进行缝制而进行了踩下踏板22的操作时,CPU51驱动主马达30。在主马达30的驱动下,缝纫机1的挑线机构12、针杆上下运动机构、梭子机构等驱动,因此产生驱动声。冷却扇28的工作声音被缝纫机1的驱动声掩盖。因此,在CPU51判断为主马达30驱动时(S49:是),CPU51以第一速度驱动冷却扇28(S51)。CPU51使处理前进到S59,若CPU51判断为电源开关32打开(S59:否),则CPU51使处理返回至S35。
在S49的处理中CPU51判断为主马达30为非驱动时(S49:否),CPU51获取温度传感器27的检测温度(S53)。CPU51将温度传感器27的检测温度与比较温度相比较(S55)。在CPU51判断为机座部2内的温度比比较温度高时(S55:是),CPU51以第二速度驱动冷却扇28(S57)。主马达30由于处于非驱动状态,因此不产生驱动声。冷却扇28由于以第二速度驱动,因此,与以第一速度驱动时相比工作声音较小。因此,缝纫机1能够确保安静性。CPU51使处理前进到S59,若CPU51判断为电源开关32打开(S59:否),则CPU51使处理返回至S35。
在冷却扇28将机座部2冷却并且在S55的处理中CPU51判断为机座部2内的温度成为比较温度以下的温度时(S55:否),CPU51停止冷却扇28的驱动。由于缝纫机1不对冷却扇28进行不必要的驱动,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安静性。CPU51使处理前进到S59,若CPU51判断为电源开关32打开(S59:否),则CPU51使处理返回至S35。CPU51反复地执行S35~S59的处理,以与各条件相应的速度控制冷却扇28的驱动。当操作者关闭电源开关32时(S59:是),冷却程序结束。
参照图10说明与缝纫机1的驱动状态相应的冷却扇28的驱动状态。当操作者在T0时刻打开电源开关32时,CPU51从ROM52读出并执行准备程序。CPU51按照准备程序进行输送机构23的原点检测处理。CPU51驱动送布马达25,并基于送布编码器26的输出使送布台24向原点位置移动。在准备程序的执行结束的T3时刻之前,CPU51不驱动主马达30。因此,例如即使在送布台24移动过程中的T1时刻操作者操作踏板22,CPU51也不会驱动主马达30。当在T2时刻检测到送布台24处于原点位置时,CPU51停止送布马达25的驱动。CPU51进行其他的准备处理,在T3时刻结束准备程序的执行。缝纫机1处于能够缝制的状态。
当在T4时刻操作者进行踩下踏板22的操作时,CPU51驱动主马达30。CPU51与主马达30同步地驱动送布马达25。由于送布马达25驱动,因此,温度传感器27检测到的机座部2内的温度在T4时刻以后上升。由于CPU51驱动主马达30,因此CPU51以第一速度驱动冷却扇28。在T5时刻,机座部2内的温度成为比较温度。机座部2内的温度在T5时刻以后还继续上升。由于冷却扇28以第一速度驱动并将机座部2内冷却,因此,机座部2内的温度在T6时刻成为平衡状态。当在T7时刻操作者进行踩回踏板22的操作时,CPU51在励磁状态下停止主马达30的驱动轴的旋转。CPU51驱动切线装置,切断底线。
当在T8时刻操作者停止对踏板22的操作时,踏板22成为中立状态。CPU51继续送布马达25的驱动,直到送布马达25使送布台24移动到原点位置。当在T9时刻送布台24移动到原点位置时,CPU51停止送布马达25的驱动。CPU51解除主马达30的励磁状态,停止主马达30的驱动。T9时刻的机座部2内的温度比比较温度高。因此,CPU51以第二速度驱动冷却扇28。由于送布马达25的驱动停止了,因此,机座部2内的温度在T9时刻以后下降。在T10时刻,机座部2内的温度成为比较温度以下的温度。CPU51停止冷却扇28的驱动。在T10时刻以后,机座部2内的温度因自然冷却而下降。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主马达30驱动时,缝纫机1以第一速度驱动冷却扇28。这时,冷却扇28的工作声音混杂于缝纫机1的驱动声,不易使操作者感到不快。在主马达30为非驱动时且检测温度比比较温度高时,缝纫机1以比第一速度风量少的第二速度驱动冷却扇28。这时,缝纫机1需要利用冷却扇28将机座部2内冷却,但冷却扇28的工作声音比在第一速度下的工作声音小,安静性较高。因此,缝纫机1能够在不会使操作者感到不快的前提下高效地将机座部2内冷却。
在主马达30为非驱动时且检测温度为比较温度以下时,将机座部2内冷却的必要性较低。这时,缝纫机停止冷却扇28的驱动,因此能够确保安静性。
在维护缝纫机1时,操作者使支柱部3倾斜,使机座主体40的内部暴露。倾斜传感器35检测出支柱部3已倾斜。这时,缝纫机1停止冷却扇28的驱动。因此,操作者能够安全地进行维护作业。
缝纫机1能够通过接受对冷却扇28的冷却能力即冷却扇28的驱动速度的变更,来根据环境声音变更冷却扇28的工作声音。
缝纫机1接受由操作者进行的对比较温度的设定值的变更。因此,缝纫机1能够变更在主马达30为非驱动时的冷却扇28的驱动条件。通过在适当的温度下驱动冷却扇28,缝纫机1能够可靠地将机座部2内冷却。
本发明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冷却装置也可以是这样的装置,即,设置与送布马达25、机座主体40接触的管,在管内封入制冷剂,通过制冷剂的循环来回收热量,并利用冷却扇进行散热。在利用该装置确保缝纫机1的安静性时,只要抑制冷却扇的驱动速度来降低马达声和风噪声即可。冷却装置也可以是这样的阀装置,即,对利用管将由设于机座部2外部的送风机送出的风导入到机座部2内时的风量进行控制。在利用该装置确保缝纫机1的安静性时,阀装置只要抑制风量来降低风噪声即可。冷却装置也可以是使用了压缩机的热泵。在利用该装置确保安静性时,缝纫机1可以间歇性地驱动压缩机,缩短使操作者感到不快的时间。
第一速度也可以是冷却扇28的最大速度。也可以是,操作者无法变更第一速度。也可以是,在机座部2内的温度为比较温度以下时,CPU51不停止冷却扇28的驱动,而是以比第二速度慢的速度驱动冷却扇28。也可以设置多个比较温度。这时,CPU51也可以根据多个比较温度逐步地或连续地控制冷却扇28的驱动速度。
CPU51也可以在光检测器38的光接收部接收不到来自发光部的光且光检测器39的光接收部接收不到来自发光部的光时,判断为支柱部3为倾斜状态。即,CPU51也可以判断为支柱部3从立起状态向倾斜状态变化的中途的状态也是倾斜状态。
缝纫机1也可以设置在机座41覆盖矩形孔29和下盖45的凹部时打开或关闭的开关,来替代倾斜传感器35进行使用。温度传感器27也可以与送布马达25彼此独立地设置。这时,温度传感器27既可以安装于送布马达25的外壁,也可以安装于机座主体40的固定部42,还可以搭载于控制基板50A上来间接地检测机座部2内的温度。
送布马达25也可以使驱动轴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使送布台24沿上下方向移动。这时,送布台24在主马达30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沿前后方向移动即可。也可以是,主马达30设于支柱部3内,主马达30的驱动轴与上轴14的上轴带轮19相连结。
在上述说明中,冷却扇28相当于本发明的冷却装置。CPU51相当于本发明的控制部。温度传感器27相当于本发明的温度检测部。进行S51的处理的CPU5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冷却控制部。进行S57的处理的CPU5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冷却控制部。进行S47的处理的CPU5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冷却控制部。下盖45相当于本发明的收纳部。倾斜传感器35相当于本发明的倾斜检测部。进行S39、S43的处理的CPU51相当于本发明的能力存储部。进行S37、S41的处理的CPU51相当于本发明的能力变更部。进行S33的处理的CPU51相当于本发明的温度存储部。进行S23的处理的CPU51相当于本发明的温度变更部。进行S29的处理的CPU51相当于本发明的初始温度存储部。进行S31的处理的CPU51相当于本发明的比较温度设定部。

Claims (13)

1.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1)包括:
针杆(10),机针(11)安装于该针杆,该针杆能够相对于缝制对象上下运动;
主马达(30),其借助上轴(14)对所述针杆施加驱动力;
输送机构(23),其能够与所述针杆的上下运动同步地输送所述缝制对象;以及
机座部(2),能够在该机座部的上表面配置所述缝制对象,并且所述输送机构收纳在该机座部的内部,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装置(28),其设于所述机座部,用于将所述机座部内冷却;
控制部(51),其能够控制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以及
温度检测部(27),其用于检测所述机座部内的温度,
所述控制部包括:
第一冷却控制部,在所述主马达驱动时,该第一冷却控制部将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控制为第一能力,并驱动所述冷却装置;以及
第二冷却控制部,在所述主马达为非驱动时,且是在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温度比预定的比较温度高时,该第二冷却控制部将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控制为比所述第一能力低的第二能力,并驱动所述冷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有用于停止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的第三冷却控制部,
在所述主马达为非驱动时,且是在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为所述比较温度以下时,所述第三冷却控制部停止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座部具有:
机座主体(40),所述输送机构设置在该机座主体的内部,并且能够在该机座主体的上表面配置所述缝制对象;以及
收纳部(45),其上部敞开且从下方覆盖所述机座主体,所述冷却装置固定于该收纳部,
该缝纫机包括:
支柱部(3),其从所述机座主体竖立设置,该支柱部能够与所述机座主体一起在相对于水平面垂直地立起的立起状态和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状态之间变更;以及
倾斜检测部(35),其能够检测出所述支柱部已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所述控制部具有用于停止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的第三冷却控制部,
在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支柱部已倾斜时,所述第三冷却控制部停止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座部具有:
机座主体,所述输送机构设置在该机座主体的内部,并且能够在该机座主体的上表面配置所述缝制对象;以及
收纳部,其上部敞开且从下方覆盖所述机座主体,所述冷却装置固定于该收纳部,
该缝纫机包括:
支柱部,其从所述机座主体竖立设置,该支柱部能够与所述机座主体一起在相对于水平面垂直地立起的立起状态和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状态之间变更;以及
倾斜检测部,其能够检测出所述支柱部已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在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支柱部已倾斜时,所述第三冷却控制部停止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包括:
能力存储部,其用于存储所述第一能力的设定值和所述第二能力的设定值;以及
能力变更部,其能够接受对所述能力存储部所存储的所述第一能力和所述第二能力中的至少一者的设定值的变更。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为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速度,
所述第二能力的所述驱动速度比所述第一能力的所述驱动速度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为所述冷却装置的驱动速度,
所述第二能力的所述驱动速度比所述第一能力的所述驱动速度慢。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包括:
温度存储部,其用于存储所述比较温度的设定值;以及
温度变更部,其能够接受对所述温度存储部所存储的所述比较温度的设定值的变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包括:
温度存储部,其用于存储所述比较温度的设定值;以及
温度变更部,其能够接受对所述温度存储部所存储的所述比较温度的设定值的变更。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包括:
电源开关(32),当该电源开关打开时,缝纫机起动;
初始温度存储部,在所述电源开关打开时,该初始温度存储部将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检测温度作为初始温度存储起来;以及
比较温度设定部,其将比所述初始温度高的温度设定为所述比较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包括:
电源开关,当该电源开关打开时,缝纫机起动;
初始温度存储部,在所述电源开关打开时,该初始温度存储部将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检测温度作为初始温度存储起来;以及
比较温度设定部,其将比所述初始温度高的温度设定为所述比较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具有送布台(24),能够在该送布台与压脚之间夹持缝制对象,并且该送布台能够沿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
所述输送机构具有送布马达(25),该送布马达使驱动轴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使所述送布台根据预定的动作轨迹移动,
所述温度检测部设于所述送布马达,用于检测所述送布马达的温度。
13.一种缝纫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缝纫机的冷却装置的驱动来将机座部内冷却,其中,该缝纫机包括:
针杆,机针安装于该针杆,该针杆能够相对于缝制对象上下运动;
主马达,其借助上轴对所述针杆施加驱动力;
输送机构,其能够与所述针杆的上下运动同步地输送所述缝制对象;
所述机座部,能够在该机座部的上表面配置所述缝制对象,并且所述输送机构收纳在该机座部的内部;以及
所述冷却装置,其设于所述机座部,用于将所述机座部内冷却,
该缝纫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主马达驱动时,将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控制为第一能力并驱动所述冷却装置的第一冷却工序;以及
在所述主马达为非驱动时且是在由温度检测部检测所述机座部内的温度所得到的检测温度比预定的比较温度高时,将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控制为比第一能力低的第二能力并驱动所述冷却装置的第二冷却工序。
CN201710795613.2A 2016-09-06 2017-09-06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794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3465 2016-09-06
JP2016173465A JP2018038507A (ja) 2016-09-06 2016-09-06 ミシンとミシン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4648A true CN107794648A (zh) 2018-03-13
CN107794648B CN107794648B (zh) 2021-02-26

Family

ID=61531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95613.2A Active CN107794648B (zh) 2016-09-06 2017-09-06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38507A (zh)
CN (1) CN10779464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6232A (zh) * 2021-03-01 2021-06-25 绍兴市思盈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服装生产用平车缝纫机
WO2022109979A1 (zh) * 2020-11-24 2022-06-02 苏州锴诚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缝纫机切割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131A (zh) * 1997-05-29 1998-12-09 株式会社东芝 电冰箱
CN1384237A (zh) * 2001-05-01 2002-12-11 重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冷却装置
CN102449458A (zh) * 2009-05-26 2012-05-09 堀场欧洲公司 具有温控冷却风机的测试台
CN203821075U (zh) * 2013-03-27 2014-09-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4112883A (zh) * 2013-04-22 2014-10-22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池包的冷却充电装置及方法
KR20150053666A (ko) * 2013-11-08 2015-05-18 최리나 재봉틀 난방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131A (zh) * 1997-05-29 1998-12-09 株式会社东芝 电冰箱
CN1384237A (zh) * 2001-05-01 2002-12-11 重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冷却装置
CN102449458A (zh) * 2009-05-26 2012-05-09 堀场欧洲公司 具有温控冷却风机的测试台
CN203821075U (zh) * 2013-03-27 2014-09-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4112883A (zh) * 2013-04-22 2014-10-22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池包的冷却充电装置及方法
KR20150053666A (ko) * 2013-11-08 2015-05-18 최리나 재봉틀 난방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9979A1 (zh) * 2020-11-24 2022-06-02 苏州锴诚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缝纫机切割装置
CN113026232A (zh) * 2021-03-01 2021-06-25 绍兴市思盈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服装生产用平车缝纫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4648B (zh) 2021-02-26
JP2018038507A (ja) 2018-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369578B (en) Button eyelet sawing machine
CN107794648A (zh)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2356189B (zh) 缝纫机
CN107227564A (zh) 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
CN107227563B (zh) 输送系统
US8061287B2 (en) Sewing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sew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sewing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with recorded sewing data processing computer program
CN107881658A (zh)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6917194B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JP2008229066A (ja)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0432317C (zh) 锁扣眼缝纫机
CN106012317B (zh) 缝纫机
JPH05228276A (ja) ミシンの布送り制御装置
JP2001232082A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縫いミシン
CN106400320A (zh) 孔锁边缝纫机
CN101041924B (zh) 锁眼缝纫机
JP4839831B2 (ja) ミシン
CN107558023B (zh) 缝制装置和切线机构
CN207376226U (zh) 股缝倒向吹扫装置
CN106192223B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JP2990770B2 (ja) 模様縫い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CN103628259B (zh) 缝纫机
JPH0716366A (ja) 刺しゅうミシン
JP2006192068A (ja) 2本針ミシン
JP4215557B2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007089628A (ja)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