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64903A - 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64903A
CN107764903A CN201610674404.8A CN201610674404A CN107764903A CN 107764903 A CN107764903 A CN 107764903A CN 201610674404 A CN201610674404 A CN 201610674404A CN 107764903 A CN107764903 A CN 107764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ay method
acid
allergic rhinitis
wavelength
arcti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744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伟
胡军华
李家春
黄文哲
王振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anio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Kanio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Kanio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Kanio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744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649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64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4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领域,特别涉及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该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过敏性鼻炎颗粒与醇类溶剂混合、提取,获得供试品溶液;经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获得过敏性鼻炎颗粒中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本发明提供的HPLC同时测定过敏性鼻炎颗粒中7种指标成分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对过敏性鼻炎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Description

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领域,特别涉及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过敏性鼻炎颗粒主治证属风邪犯肺,鼻窍失畅,或因某些致敏因素导致过敏而见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或因过敏性鼻炎发作,用于鼻鼽,即春季、秋冬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其功效为疏风宣肺、通利鼻窍。处方由辛夷、紫苏叶、荆芥、苍耳子、牛蒡子、五味子、甘草等9味药材组成。
五味子的主要成分为五味子醇甲等。紫苏叶、荆芥中含有迷迭香酸,该酸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免疫抑制等多种活性。荆芥解表的主要有效部位为挥发油,而荆芥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胡薄荷酮。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酸制剂具有抗过敏和抗炎作用。牛蒡苷是从牛蒡子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牛蒡子苷元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活性、抗病毒活性以及对热休克反应的抑制活性。
因复方中成药制剂整体作用的特点,为更加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中成药多组分的定量分析工作就越发显得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本发明采用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过敏性鼻炎颗粒中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过敏性鼻炎颗粒与醇类溶剂混合、提取,获得供试品溶液;
步骤2:经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获得过敏性鼻炎颗粒中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测定方法步骤1中所述醇类溶剂为甲醇或乙醇;所述醇类溶剂的体积浓度为20%~80%。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测定方法步骤1中所述提取为回流提取或超声提取;所述提取的时间不少于10min。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测定方法中,以g/mL计,步骤1中所述过敏性鼻炎颗粒与醇类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0.5~5):(10~200)。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过敏性鼻炎颗粒与醇类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2:(25~100)。更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过敏性鼻炎颗粒与醇类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2:25或2:50或2:100。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测定方法步骤2中所述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为乙腈-0.1%(v/v)磷酸水溶液。
优选的,所述流动相从0至50分钟,乙腈由10%梯度至70%。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测定方法步骤2中所述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的柱温为30℃。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测定方法步骤2中所述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的1.0ml·min-1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测定方法步骤2中所述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牛蒡苷、甘草苷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50nm;甘草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80nm;绿原酸、迷迭香酸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27nm。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测定方法步骤2中所述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测定方法步骤2中所述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的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作为优选,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牛蒡苷含量8.643-9.872mg·g-1、甘草酸含量1.941-2.702mg·g-1、绿原酸含量0.541-0.671mg·g-1、甘草苷含量0.827-1.113mg·g-1、迭迭香酸含量0.387-0.404mg·g-1、五味子醇甲含量0.321-0.357mg·g-1、胡薄荷酮含量0.079-0.085mg·g-1。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绿原酸在1.19~59.5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95%;所述甘草苷在1.51~150.7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100.38%;所述迷迭香酸3.40~68.08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02%;所述牛蒡苷在56.15~1123.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9%;所述甘草酸在21.54~430.8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09%;所述五味子醇甲在2.57~51.34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9%;所述胡薄荷酮在0.50~10.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5%。
本发明提供了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过敏性鼻炎颗粒与醇类溶剂混合、提取,获得供试品溶液;经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获得过敏性鼻炎颗粒中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本发明提供的HPLC同时测定过敏性鼻炎颗粒中7种指标成分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对过敏性鼻炎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示混合对照品溶液(牛蒡苷、甘草酸);其中,4-牛蒡苷5-甘草酸;
图2示混合对照品溶液(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其中,1-绿原酸;2-甘草苷;3-迷迭香酸;6-五味子醇甲;7-胡薄荷酮
图3示过敏性鼻炎颗粒的HPLC图;其中,1-绿原酸;2-甘草苷;3-迷迭香酸;4-牛蒡苷;5-甘草酸;6-五味子醇甲;7-胡薄荷酮;
图4示250nm HPLC色谱图;其中,A.五味子阴性;B.荆芥阴性;C.供试品;D.胡薄荷酮;E.五味子醇甲;F.甘草酸;G.甘草阴性;
图5示280nm HPLC色谱图;其中,A.牛蒡子阴性;B.甘草阴性;C.供试品;D.牛蒡苷;E.甘草苷;
图6示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对样品进行全波段扫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1ml分别含300μg·mL-1、100μg·mL-1、20μg·mL-1、40μg·mL-1、15μg·mL-1、10μg·mL-1、3μg·mL-1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过敏性鼻炎颗粒,研细,取0.5~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20%~80%甲醇或乙醇10~20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40KHz,250W)或回流提取至少10min,冷却,再称定重量,用20%~80%甲醇或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作为优选,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以50%甲醇、50%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效率无明显差异,回流与超声提取无明显差异,综合考虑选择提取溶剂选择50%甲醇,提取方式选择超声。
作为优选,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超声30、45、60min对含量无显著差异,为确保充分提取,提取时间选择45min。
作为优选,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中,以g/mL计,待测品(过敏性鼻炎颗粒)与提取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2:25、2:50及2:100对含量无显著差异,为确保充分提取,待测品(过敏性鼻炎颗粒)与提取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2:50。
阴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牛蒡苷来源于牛蒡子;甘草酸、甘草苷来源于甘草;五味子醇甲来源于五味子;胡薄荷酮来源于荆芥;五种成分专属性较好,进行专属性考察。绿原酸、迷迭香酸来源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材,暂不进行专属性考察。按照处方工艺,制备缺牛蒡子、甘草、荆芥、五味子的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得阴性供试品溶液。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0至50分钟,乙腈由10%梯度至70%;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0nm(牛蒡苷、甘草苷)、280nm(甘草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327nm(绿原酸、迷迭香酸)。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优选不低于5000。
作为优选,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中,考察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甲醇-0.1%磷酸水溶液、乙腈-水、甲醇-水溶液4种不同比例流动相体系中,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分离效果较好。
作为优选,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中,同时考察了25、30、35℃三种不同柱温和0.8、1.0、1.2mL·min-1三种不同流速对各指标成分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柱温25℃、流速1.0mL·min-1的条件下分离效果最佳。
本发明建立多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过敏性鼻炎颗粒中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牛蒡苷、甘草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的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4.6mm×250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绿原酸、迷迭香酸检测波长为327nm,甘草苷、牛蒡苷检测波长为280nm,甘草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绿原酸在1.19~59.5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95%;甘草苷在1.51~150.7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100.38%;迷迭香酸3.40~68.08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02%;牛蒡苷在56.15~1123.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9%;甘草酸在21.54~430.8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09%;五味子醇甲在2.57~51.34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9%;胡薄荷酮在0.50~10.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5%。所建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过敏性鼻炎颗粒中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中所用原料及试剂均可由市场购得。其中,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DAD检测器;Mettler AE-240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Sartorius BP211D电子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Milli-Q超纯水仪(美国密理博公司);KQ-250DB数控超声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牛蒡苷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819-201309,供含量测定用);甘草酸铵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31-201317,供含量测定用);甘草苷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1610-201106,供含量测定用);绿原酸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35-201314,供含量测定用);迷迭香酸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1871-201404,供含量测定用);五味子醇甲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857-201412,供含量测定用);胡薄荷酮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1706-201205,供含量测定用)。乙腈为色谱纯(上海星可生化有限公司);水为超纯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过敏性鼻炎颗粒(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分别为:150201,150401,150402、150403)。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提取条件的选择实验考察了不同浓度甲醇、乙醇及水三种溶剂系统对各指标成分提取率的影响;对比了超声、回流两种提取方式;同时对提取时间和提取溶剂用量进行考察,最终优选出本实验所采用的供试品制备方法,即50mL50%甲醇,超声提取45min。
1.1)实验考察了不同浓度甲醇、乙醇及水三种溶剂系统对各指标成分提取率的影响,对比了超声、回流两种提取方式。
取过敏性鼻炎颗粒(批号:150201),研细,取2g,精密称定,共10份,置具塞锥形瓶中,分别精密加入水、50%甲醇、甲醇、50%乙醇、50%乙醇、乙醇各50ml,密塞,称定重量,分别回流1小时及超声处理(40KHz,250W)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相应试剂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表1提取条件的选择
结果表明:以50%甲醇、50%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效率无明显差异,回流与超声提取无明显差异,综合考虑选择提取溶剂选择50%甲醇,提取方式选择超声。
1.2)取过敏性鼻炎颗粒(批号:150201),研细,取2g,精密称定,共4份,置具塞锥形瓶中,分别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分别采用超声(40KHz,250W)15min、30min、40min、60min进行处理,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结果见表2。
表2提取时间考察结果
结果表明:超声30、45、60min对含量无显著差异,为确保充分提取,提取时间选择45min。
1.3)取过敏性鼻炎颗粒(批号:150201),研细,取2g,精密称定,共3份,置具塞锥形瓶中,分别精密加入70%甲醇25ml、50ml及10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40KHz,250W)3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表3溶剂添加量的考察结果
2)、检测波长的选择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对样品进行全波段扫描,根据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吸收曲线,选择检测波长为250nm测定牛蒡苷、甘草苷的含量、280nm测定甘草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的含量、327nm测定绿原酸、迷迭香酸的含量,并且对7个指标成分进行了峰纯度验证,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所确定的检测条件下样品中所测定的7个成分不含其他干扰成分。
3)、流动相的确定实验比较了乙腈-0.1%磷酸水溶液、甲醇-0.1%磷酸水溶液、乙腈-水、甲醇-水溶液4种不同比例流动相体系及等度梯度条件下对色谱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分离效果较好,同时考察了25、30、35℃三种不同柱温和0.8、1.0、1.2mL·min-1三种不同流速对各指标成分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柱温25℃、流速1.0mL·min-1的条件下分离效果最佳。比较了不同品牌的色谱出疾病不同的仪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耐用性良好。
表4色谱条件耐用性试验结果
5)、本发明所建立的HPLC同时测定过敏性鼻炎颗粒中7种指标成分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对过敏性鼻炎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实施例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1ml分别含300μg·mL-1、100μg·mL-1、20μg·mL-1、40μg·mL-1、15μg·mL-1、10μg·mL-1、3μg·mL-1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过敏性鼻炎颗粒,研细,取0.5~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或乙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40KHz,250W)或回流提取45min,冷却,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或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阴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牛蒡苷来源于牛蒡子;甘草酸、甘草苷来源于甘草;五味子醇甲来源于五味子;胡薄荷酮来源于荆芥;五种成分专属性较好,进行专属性考察。绿原酸、迷迭香酸来源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材,暂不进行专属性考察。按照处方工艺,制备缺牛蒡子、甘草、荆芥、五味子的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得阴性供试品溶液。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v/v)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0至50分钟,乙腈由10%梯度至70%;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0nm(牛蒡苷、甘草苷)、280nm(甘草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327nm(绿原酸、迷迭香酸)。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实施例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1ml分别含300μg·mL-1、100μg·mL-1、20μg·mL-1、40μg·mL-1、15μg·mL-1、10μg·mL-1、3μg·mL-1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过敏性鼻炎颗粒,研细,取0.5~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20%甲醇20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40KHz,250W)或回流提取10min,冷却,再称定重量,用2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阴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牛蒡苷来源于牛蒡子;甘草酸、甘草苷来源于甘草;五味子醇甲来源于五味子;胡薄荷酮来源于荆芥;五种成分专属性较好,进行专属性考察。绿原酸、迷迭香酸来源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材,暂不进行专属性考察。按照处方工艺,制备缺牛蒡子、甘草、荆芥、五味子的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得阴性供试品溶液。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v/v)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0至50分钟,乙腈由10%梯度至70%;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0nm(牛蒡苷、甘草苷)、280nm(甘草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327nm(绿原酸、迷迭香酸)。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实施例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1ml分别含300μg·mL-1、100μg·mL-1、20μg·mL-1、40μg·mL-1、15μg·mL-1、10μg·mL-1、3μg·mL-1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过敏性鼻炎颗粒,研细,取0.5~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乙醇1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40KHz,250W)或回流提取60min,冷却,再称定重量,用8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阴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牛蒡苷来源于牛蒡子;甘草酸、甘草苷来源于甘草;五味子醇甲来源于五味子;胡薄荷酮来源于荆芥;五种成分专属性较好,进行专属性考察。绿原酸、迷迭香酸来源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材,暂不进行专属性考察。按照处方工艺,制备缺牛蒡子、甘草、荆芥、五味子的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得阴性供试品溶液。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v/v)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0至50分钟,乙腈由10%梯度至70%;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0nm(牛蒡苷、甘草苷)、280nm(甘草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327nm(绿原酸、迷迭香酸)。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实施例5方法学考察
专属性考察:
将各阴性样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结果在与对照品色谱峰相应的位置无色谱峰,说明其他药味不干扰测定,色谱图见图4~5。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取牛蒡苷、甘草酸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配制成混合对照品浓溶液(牛蒡苷4.492mg·mL-1、甘草酸1.723mg·mL-1),将其作为母液用甲醇稀释得系列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取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配制成混合对照品浓溶液(绿原酸2.380mg·mL-1、甘草苷3.014mg·mL-1、迷迭香酸3.404mg·mL-1、五味子醇甲2.567mg·mL-1、胡薄荷酮0.5004mg·mL-1),将其作为母液用甲醇稀释得系列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测定峰面积。以进样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见表7。
表5线性考察结果(μg·mL-1)
表6线性考察中各成分峰面积
峰面积 1 2 3 4 5 6 7 8
牛蒡苷 278 589 1119 2237 3348 4560 5688
甘草酸 156 327 618 1311 1929 2649 3304
绿原酸 29 61 124 254 400 528 639
甘草苷 46 91 188 288 386 475 1074 2024
迷迭香酸 85 174 372 773 1182 1562 1963
五味子醇甲 57 123.5 239 496.5 762 998 1259
胡薄荷酮 17 37 75 158 242 318 402
表7各成分回归方程与线性范围
成分 回归方程 r 线性范围(μg·mL-1)
牛蒡苷 Y=5.0604X-11.931 0.9999 56.15~1123.00
甘草酸 Y=7.6991X-22.114 0.9998 21.54~430.80
绿原酸 Y=28.387X-13.850 0.9998 2.38~59.5
甘草苷 Y=13.334X-38.675 0.9991 3.01~150.70
迷迭香酸 Y=29.146X-20.053 0.9999 3.40~68.08
五味子醇甲 Y=24.685X-8.924 0.9999 2.57~51.34
胡薄荷酮 Y=40.496X-4.2204 0.9999 0.50~10.00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牛蒡苷、甘草酸混合对照品溶液;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混合对照品溶液各10μL,按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结果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0.46%、0.86%、0.30%、0.24%、0.39%、0.69%、1.22%。
表8精密度试验中各成分峰面积
牛蒡苷 甘草酸 绿原酸 甘草苷 迷迭香酸 五味子醇甲 胡薄荷酮
1 2237 1312 251 189 770 498 158
2 2237 1310 250 190 776 496 158
3 2235 1325 251 189 774 495 154
4 2212 1290 252 189 770 502 157
5 2236 1309 251 189 769 493 154
6 2239 1311 252 189 775 493 158
平均 2233 1310 251 189 772 496 157
RSD(%) 0.46 0.86 0.30 0.24 0.39 0.69 1.22
稳定性试验:
取过敏性鼻炎颗粒(批号:150201)2.0g,精密称定,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分别于0、3、6、9、12、18、24、36h进样测定,分别计算峰面积RSD,结果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0.36%、0.48%、0.42%、0.58%、0.38%、0.6.%、0.4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36h内稳定。
表9稳定性考察中各成分峰面积
稳定性 牛蒡苷 甘草酸 绿原酸 甘草苷 迷迭香酸 五味子醇甲 胡薄荷酮
0h 1833 858 785 666 458 362 140
3h 1841 861 787 666 458 363 141
6h 1829 858 786 662 456 362 141
9h 1834 855 784 656 461 368 141
12h 1838 855 789 662 456 363 142
18h 1843 863 791 665 458 360 141
24h 1833 855 787 663 460 362 141
36h 1849 866 794 669 458 363 140
平均 1838 859 788 668 458 363 141
RSD 0.36 0.48 0.42 0.58 0.38 0.63 0.45
重复性试验:
取过敏性鼻炎颗粒(批号:150201)2.0g,精密称定,按实施例1至实施例4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样品溶液,平行制备6份,按2.1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各成分峰面积,结果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64mg·g-1、2.70mg·g-1、0.67mg·g-1、1.11mg·g-1、0.39mg·g-1、0.36mg·g-1、0.09mg·g-1;RSD值分别为0.53%、0.60%、0.53%、0.31%、0.30%、0.45%、0.98%。
表10重复性考察结果(mg·g-1)
重复性 牛蒡苷 甘草酸 绿原酸 甘草苷 迷迭香酸 五味子醇甲 胡薄荷酮
1 8.612 2.702 0.667 1.112 0.385 0.354 0.084
2 8.656 2.688 0.669 1.107 0.387 0.358 0.085
3 8.664 2.700 0.670 1.112 0.387 0.358 0.086
4 8.694 2.720 0.673 1.117 0.388 0.357 0.085
5 8.566 2.680 0.663 1.116 0.388 0.357 0.084
6 8.664 2.720 0.671 1.114 0.388 0.356 0.085
平均 8.643 2.702 0.671 1.113 0.387 0.357 0.085
RSD 0.53 0.60 0.53 0.31 0.30 0.45 0.98
回收率试验:
取过敏性鼻炎颗粒(批号:150201)1.0g,精密称定,平行称取9份,3份一组,置具塞锥形瓶中,各组分别加入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对照品溶液(牛蒡苷15.73mg·mL-1、甘草酸2.17mg·mL-1、甘草苷3.01mg·mL-1、迷迭香酸3.40mg·mL-1、五味子醇甲2.50mg·mL-1、胡薄荷酮0.05mg·mL-1)适量,按实施例1至实施例4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样品溶液,按2.1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各成分峰面积,结果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的加样回收率分别问100.39%、97.09%、100.95%、100.38%、101.02%、99.19%、100.35%;RSD值分别为1.58%、0.63%、1.83%、1.28%、1.98%、1.83%、2.02%。具体结果见表11。
表11各成分平均回收率与RSD
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性良好。
样品的测定:
取4批过敏性鼻炎颗粒,按实施例1至实施例4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进样,测定,结果见表12。
表12样品含量测定结果(n=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过敏性鼻炎颗粒与醇类溶剂混合、提取,获得供试品溶液;
步骤2:经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获得过敏性鼻炎颗粒中牛蒡苷、甘草酸、绿原酸、甘草苷、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醇类溶剂为甲醇或乙醇;所述醇类溶剂的体积浓度为2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提取为回流提取或超声提取;所述提取的时间不少于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以g/mL计,步骤1中所述过敏性鼻炎颗粒与醇类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0.5~5):(10~20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为乙腈-0.1%(v/v)磷酸水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的柱温为25-35℃,优选的3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的流速为0.8-1.2ml·min-1,优选的1.0ml·min-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牛蒡苷、甘草苷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50nm;甘草酸、五味子醇甲、胡薄荷酮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80nm;绿原酸、迷迭香酸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27n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的洗脱梯度为0至50分钟,乙腈由10%梯度至70%;
步骤2中所述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步骤2中所述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的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敏性鼻炎颗粒中牛蒡苷含量8.643~9.872mg·g-1、甘草酸含量1.941~2.702mg·g-1、绿原酸含量0.541~0.671mg·g-1、甘草苷含量0.827~1.113mg·g-1、迭迭香酸含量0.387~0.404mg·g-1、五味子醇甲含量0.321~0.357mg·g-1、胡薄荷酮含量0.079~0.085mg·g-1
CN201610674404.8A 2016-08-16 2016-08-16 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 Pending CN1077649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74404.8A CN107764903A (zh) 2016-08-16 2016-08-16 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74404.8A CN107764903A (zh) 2016-08-16 2016-08-16 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4903A true CN107764903A (zh) 2018-03-06

Family

ID=61260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74404.8A Pending CN107764903A (zh) 2016-08-16 2016-08-16 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6490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2736A (zh) * 2018-07-06 2018-12-11 深圳海王医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消毒散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CN110441413A (zh) * 2019-07-16 2019-11-12 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 千柏鼻炎片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13504326A (zh) * 2021-07-07 2021-10-15 江西康恩贝天施康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肠炎宁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13504325A (zh) * 2021-07-07 2021-10-15 江西康恩贝天施康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肠炎宁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14720595A (zh) * 2022-03-24 2022-07-08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 新癀片中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军华 等: "多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过敏性鼻炎颗粒中7种有效成分",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2736A (zh) * 2018-07-06 2018-12-11 深圳海王医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消毒散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CN108982736B (zh) * 2018-07-06 2020-07-28 深圳海王医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消毒散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CN110441413A (zh) * 2019-07-16 2019-11-12 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 千柏鼻炎片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10441413B (zh) * 2019-07-16 2022-03-29 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 千柏鼻炎片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13504326A (zh) * 2021-07-07 2021-10-15 江西康恩贝天施康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肠炎宁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13504325A (zh) * 2021-07-07 2021-10-15 江西康恩贝天施康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肠炎宁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14720595A (zh) * 2022-03-24 2022-07-08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 新癀片中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4903A (zh) 过敏性鼻炎颗粒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
CN104730171B (zh)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中赤芍、金银花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CN107688067A (zh) 通窍鼻炎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CN107843657A (zh) 通窍鼻炎片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9406651A (zh) 一种治疗心神不宁药物组合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4764820A (zh) 测定半夏糖浆中活性成分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的方法
CN105301123B (zh) 一种良附类制剂的hplc检测方法
CN104374841B (zh) 羚羊感冒片质量控制参照品及用途
CN103645251A (zh) 一种复方阿胶制剂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CN105699510B (zh) 一种绵马贯众药材中山柰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CN107064328B (zh) 一种人参健脾丸中五种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CN107449846A (zh) Hplc‑ms测定小儿安神补脑颗粒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CN105510452B (zh) 益肝明目口服液的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指纹图谱构建和制备方法
CN106706835A (zh) 一种金莲花泡腾片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4614475A (zh) 一种消渴清颗粒的含量检测方法
CN110261514A (zh) 救心丸中蟾酥的含量测定方法
CN106596777B (zh) 丹灯通脑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11948331B (zh) 一种无糖型清肝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5067725B (zh) 一种同时测定参梅养胃颗粒中白芍、甘草和丹参的含量的方法
CN106950289B (zh) 一种冠心舒通胶囊一测多评含量检测方法
CN105044260B (zh) 玉屏风制剂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4634903A (zh) 裸花紫珠药材中三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CN106442748A (zh) 一种舒肝丸的含量测定方法
CN105203469A (zh) 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药物的检测方法
CN110954622A (zh) 一种测定旋覆花中1,3-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