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28844A - 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28844A
CN107728844A CN201710971427.XA CN201710971427A CN107728844A CN 107728844 A CN107728844 A CN 107728844A CN 201710971427 A CN201710971427 A CN 201710971427A CN 107728844 A CN107728844 A CN 1077288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hase compensation
compensation film
cover plate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714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714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2884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9497 priority patent/WO201907579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728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288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包括线偏光片;设置于线偏光片上方的硬化层;设置于线偏光片下方并用于增强投射光强度的相位补偿膜;以及设置于相位补偿膜上表面和下表面中至少一面上并用于形成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电极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实施本发明,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流程,降低了整体厚度,同时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柔性触控显示器件和电子产品的强烈需求,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CD)已不再适用,而柔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因其更佳的光学性能(尤其是可绕折性)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期待,因此对柔性OLED及柔性触控面板的轻薄性要求越来越严格。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以传统的外挂式触控面板为主,并将外挂式触控面板外贴于OLED显示屏上形成完整的触控显示器件,其结构由相互独立的保护盖板、触控感应器、偏光片以及OLED显示屏形成,而各个独立部件之间需要通过光学透明胶(如OCA光学胶或PSA压敏胶)分别逐步贴合在一起,但是这样明显增加了触控显示器件的厚度,不利于现实电子产品的可绕折及柔性化的特性;而将触控面板集成到OLED显示屏内部或表面(如On-cell或In-cell)上,虽然能降低触控显示器件的厚度,但是制程工艺较复杂,还造成OLED良率较低,增加整体成本。
同时,发明人还发现,不管外贴于OLED显示屏上的外挂式触控面板还是集成到OLED显示屏内部或表面上的触控面板均采用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形成透明导电电极,但ITO作为一种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材质,经过反复绕折后,易产生龟裂而导致电性能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及显示装置,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流程,降低了整体厚度,同时节约了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包括:
线偏光片;
设置于所述线偏光片上的第一硬化层;
设置于所述线偏光片下方并用于增强投射光强度的相位补偿膜;以及
设置于所述相位补偿膜上表面和下表面中至少一面上并用于形成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电极层。
其中,所述导电电极层为单层结构时,所述导电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相位补偿膜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
其中,所述线偏光片和所述相位补偿膜之间设有将所述线偏光片和所述相位补偿膜粘合在一起的第一光学胶层,且位于所述相位补偿膜上表面的导电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相位补偿膜和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之间。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电极层下方的第一透明薄膜层,所述第一透明薄膜层对应相连的导电电极层通过第二光学胶层与所述相位补偿膜粘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导电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相位补偿膜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时,所述导电电极层为两个单层结构堆叠而成的双层结构。
其中,所述线偏光片和所述相位补偿膜之间设有将所述线偏光片和所述相位补偿膜粘合在一起的第三光学胶层,且位于所述相位补偿膜上表面的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相位补偿膜和所述第三光学胶层之间。
其中,所述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第二透明薄膜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薄膜层上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薄膜层之间通过第四光学胶层粘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二透明薄膜层位于所述相位补偿膜上方时,则所述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的第二电极层通过所述第三光学胶层与所述线偏光片粘合在一起,且其对应的第一电极层直接与所述相位补偿膜相连。
其中,所述第二透明薄膜层位于所述相位补偿膜下方时,则所述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的第二电极层通过第五光学胶层与所述相位补偿膜粘合在一起。
其中,还包括塑料基座,所述塑料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硬化层和所述线偏光片之间。
其中,还包括第二硬化层,所述第二硬化层设置于所述塑料基座和所述线偏光片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和OLED显示屏。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传统的偏光片相比,本发明集成触控功能和保护盖板为一体,无需再单独制作触摸屏,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流程,降低了整体厚度,节约了成本;同时导电电极层位于传统偏光片的下方,可有效降低导电图案对于外部的可见性,并可以有效降低触控导电层的反射引起的光学雾度偏高的问题,减轻了显示屏的视觉发白现象;
2、本发明中触控透明导电电极层的导电材料为柔性的纳米导电丝线,而非传统的透明导电材ITO,因此有利于实现柔性触控,并且制作工艺相对于ITO制作工艺更加简单,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印型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又一种柔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又一种柔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包括:
线偏光片1;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上的第一硬化层2;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下方并用于增强投射光强度的相位补偿膜3;以及
设置于相位补偿膜3上表面上并用于形成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电极层4,且该导电电极层4采用单层结构。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将传统的偏光片与具有触控功能的导电电极层4集成为一体,无需再单独制作触摸屏,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流程,降低了整体厚度,节约了成本;同时导电电极层4位于传统偏光片的下方,可有效降低导电图案对于外部的可见性,并可以有效降低触控导电层的反射引起的光学雾度偏高的问题,减轻了显示屏的视觉发白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线偏光片由上TAC(三醋酸纤维素)保护层、PVA (聚乙烯醇)偏光子片和下TAC保护层形成;其中,上下TAC保护层均是用于保护PVA偏光子片,防止PVA偏光子片收缩;而PVA 偏光子片经染色、延伸后形成偏光子,将自然光变成偏正光,起到线偏光片的作用。相位补偿膜3用于使入射光产生相位延迟,产生相应形状的偏振光(如圆偏正光、椭圆偏正光等),从而可以减少表面的反射率,减少外界光线的干扰,达到实现入射光光线补偿功能的目的,且该相位补偿膜3和线偏光片1之间设有将线偏光片1和相位补偿膜3粘合在一起的第一光学胶层5,且使得位于相位补偿膜3上表面上的导电电极层4设置于相位补偿膜3和第一光学胶层5之间,即相位补偿膜3通过第一光学胶层5粘贴在线偏光片3的下方。
为了保护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采用第一硬化层2设置于线偏光片1上方,其第一硬化层2的材质采用氧化硅等无机材质或C/O等有机材质;其中,无机材质形成的第一硬化层2是通过CVD等方法沉积在上TAC保护层1上表面上的,其厚度10nm~1000nm;而有机材质形成的第一硬化层2通常是通过Coating等方法涂覆或者喷溅在线偏光片1上表面上的,其厚度为1um~100um之间。
为了使得相位补偿膜3产生圆偏正光或椭圆偏正光,相位补偿膜3采用1/4相位延迟的相位补偿膜,或采用1/2相位延迟的相位补偿膜。
为了有利于实现柔性触控,降低制作工艺和成本,导电电极层4通常可以由金属网格Metal Mesh、纳米银线、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高分子(PEDOT)等耐绕折性较好的导电材料制作而成。
为了达到更高效的目的,特别的,导电电极层4由转印型透明导电薄膜TCTF制作而成;其中,如图2所示,转印型透明导电薄膜包括用于制成触控感应电极的透明感光树脂基质层M以及填充于所述透明感光树脂基质层一表面的纳米导电丝线K;其中,透明感光树脂通常在处于液体胶状或者半固化状态下进行曝光→显影即可制得透明触控感应电极,主要因为透明感光树脂在液体胶状或者半固化状态下具有感光性,而在完全固化状态下不再具有感光性。相较于传统的ITO制程步骤(如上光阻→曝光→显影→蚀刻→剥膜),明显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成本。
当然,为了使得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为柔性盖板,因此还包括塑料基座11,该塑料基座11设置于第一硬化层2和线偏光片1之间,通常为PI或者PET等塑料制作而成,其厚度通常10um~100um之间。
为了进一步减少该塑料基座11与线偏光片1之间的磨损,则设置第二硬化层12,该第二硬化层12设置于塑料基座11与线偏光片1之间。由于第二硬化层12采用与第一硬化层2相同材质、结构及制作工艺,因此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另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包括:
线偏光片1;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上的第一硬化层2;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下方并用于增强投射光强度的相位补偿膜3;以及
设置于相位补偿膜3下表面上并用于形成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电极层4,且该导电电极层4采用单层结构。
其中,线偏光片1和相位补偿膜3之间即便不存在导电电极层4,还是需要通过第一光学胶层5粘合在一起的。
因此,相应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除了导电电极层4设置的位置不同之外,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均相同,因此除了导电电极层4设置的位置不同之外的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具体请参见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包括:
线偏光片1;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上的第一硬化层2;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下方并用于增强投射光强度的相位补偿膜3;以及
设置于相位补偿膜3上表面上和下表面上并用于形成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电极层4,且该导电电极层4采用单层结构。
其中,线偏光片1和相位补偿膜3之间即便存在导电电极层4,还是需要通过第一光学胶层5粘合在一起的。
因此,相应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除了新增一个单层结构导电电极层4设置的位置不同之外,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均相同,因此除了新增一个单层结构导电电极层4设置的位置不同之外的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具体请参见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包括:
线偏光片1;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上的第一硬化层2;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下方并用于增强投射光强度的相位补偿膜3;以及
设置于相位补偿膜3上表面上并用于形成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电极层4,且该导电电极层4采用单层结构。
其中,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还包括由PET或COP材料制作而成的第一透明薄膜层6,该第一透明薄膜层6设置于导电电极层4的下表面上。
此时,第一透明薄膜层6位于相位补偿膜3上方,则第一透明薄膜层6通过第二光学胶层7与相位补偿膜3粘合在一起,而其对应相连的导电电极层4通过第一光学胶层5与线偏光片1粘合在一起。
相应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导电电极层4下表面设置了第一透明薄膜层6,除第一透明薄膜层6的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之外,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均相同,因此除第一透明薄膜层6的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之外的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具体请参见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包括:
线偏光片1;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上的第一硬化层2;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下方并用于增强投射光强度的相位补偿膜3;以及
设置于相位补偿膜3下表面上并用于形成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电极层4,且该导电电极层4采用单层结构。
其中,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还包括由PET或COP材料制作而成的第一透明薄膜层6,该第一透明薄膜层6设置于导电电极层4的下表面上。
此时,第一透明薄膜层6位于相位补偿膜3下方,则第一透明薄膜层6对应相连的导电电极层4通过第二光学胶层7与相位补偿膜3粘合在一起。应当说明的是,线偏光片1和相位补偿膜3之间即便不存在导电电极层4,还是需要通过第一光学胶层5粘合在一起的。
相应于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导电电极层4下表面上设置了透明薄膜层6,除第一透明薄膜层6的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之外,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与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均相同,因此除第一透明薄膜层6的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之外的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具体请参见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包括:
线偏光片1;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上的第一硬化层2;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下方并用于增强投射光强度的相位补偿膜3;以及
设置于相位补偿膜3上表面上和下表面上并用于形成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电极层4,且该导电电极层4采用单层结构。
其中,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还包括由PET或COP材料制作而成的第一透明薄膜层6,该第一透明薄膜层6设置在位于相位补偿膜3上方的导电电极层4上。
此时,第一透明薄膜层6位于相位补偿膜3上方,第一透明薄膜层6通过第二光学胶层7与相位补偿膜3粘合在一起,而其对应相连的导电电极层4(即位于相位补偿膜3上方的导电电极层)通过第一光学胶层5与线偏光片1粘合在一起。应当说明的是,位于相位补偿膜3下方的导电电极层4由于没有设置第一透明薄膜层6,此时可以直接与相位补偿膜3相连。
相应于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位于相位补偿膜3上方的导电电极层4下表面设置了第一透明薄膜层6,除第一透明薄膜层6的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之外,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与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均相同,因此除第一透明薄膜层6的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之外的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具体请参见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提供的另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包括:
线偏光片1;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上的第一硬化层2;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下方并用于增强投射光强度的相位补偿膜3;以及
设置于相位补偿膜3上表面上和下表面上并用于形成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电极层4,且该导电电极层4采用单层结构。
其中,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还包括由PET或COP材料制作而成的第一透明薄膜层6,该第一透明薄膜层6设置在位于相位补偿膜3下方的导电电极层4上。
此时,第一透明薄膜层6位于相位补偿膜3下方,则第一透明薄膜层6对应相连的导电电极层4通过第二光学胶层7与相位补偿膜3粘合在一起。应当说明的是,线偏光片1和相位补偿膜3之间即便存在导电电极层4,还是需要通过第一光学胶层5粘合在一起的。
相应于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位于相位补偿膜3下方的导电电极层4下表面设置了第一透明薄膜层6,除第一透明薄膜层6的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之外,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与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均相同,因此除第一透明薄膜层6的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之外的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具体请参见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包括:
线偏光片1;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上的第一硬化层2;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下方并用于增强投射光强度的相位补偿膜3;以及
设置于相位补偿膜3上表面上并用于形成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电极层4,且该导电电极层4采用由两个单层堆叠而成的双层结构。
其中,线偏光片1和相位补偿膜3之间设有将线偏光片1和相位补偿膜3粘合在一起的第三光学胶层8,且位于相位补偿膜3上表面的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设置于相位补偿膜3和第三光学胶层8之间。
相应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本发明实施例八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采用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且线偏光片1和相位补偿膜3通过第三光学胶层8粘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均相同,因此除导电电极层4采用双层结构且通过第三光学胶层8粘帖线偏光片1和相位补偿膜3之外的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具体请参见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包括:
线偏光片1;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上的第一硬化层2;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下方并用于增强投射光强度的相位补偿膜3;以及
设置于相位补偿膜3下表面上并用于形成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电极层4,且该导电电极层4采用由两个单层堆叠而成的双层结构。
应当说明的是,线偏光片1和相位补偿膜3之间即便不存在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还是需要通过第三光学胶层8粘合在一起的。
相应于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本发明实施例九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采用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且线偏光片1和相位补偿膜3通过第三光学胶层8粘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与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均相同,因此除导电电极层4采用双层结构且通过第三光学胶层8粘合线偏光片1和相位补偿膜3之外的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具体请参见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包括:
线偏光片1;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上的第一硬化层2;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下方并用于增强投射光强度的相位补偿膜3;以及
设置于相位补偿膜3上表面上并用于形成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电极层4,且该导电电极层4采用由两个单层堆叠而成的双层结构。
其中,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包括第一电极层41、设置在第一电极层41上的第二透明薄膜层42和设置在第二透明薄膜层42上的第二电极层43,该第一电极层41和第二透明薄膜层42之间通过第四光学胶层9粘合在一起。其中,第二透明薄膜层42由PET或COP材料制作而成。
此时,第二透明薄膜层42位于相位补偿膜3上方,则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的第二电极层43通过第三光学胶层8与线偏光片1粘合在一起,且对应的第一电极层41直接与相位补偿膜3相连。
相应于本发明实施例八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本发明实施例十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分为第一电极层41和第二电极层42,并在第一电极层41和第二电极层42中新增了第二透明薄膜层42,且第一电极层41和第二透明薄膜层42之间通过第四光学胶层9粘合在一起,除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不同之外,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与本发明实施例八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均相同,因此除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不同之外的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具体请参见本发明实施例八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中,提供的又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包括:
线偏光片1;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上的第一硬化层2;
设置于线偏光片1下方并用于增强投射光强度的相位补偿膜3;以及
设置于相位补偿膜3下表面上并用于形成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电极层4,且该导电电极层4采用由两个单层堆叠而成的双层结构。
其中,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包括第一电极层41、设置在第一电极层41上的第二透明薄膜层42和设置在第二透明薄膜层42上的第二电极层43,该第一电极层41和第二透明薄膜层42之间通过第四光学胶层9粘合在一起。其中,第二透明薄膜层42由PET或COP材料制作而成。
此时,第二透明薄膜层42位于相位补偿膜3下方,则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的第二电极层43通过第五光学胶层10与相位补偿膜3粘合在一起。应当说明的是,线偏光片1和相位补偿膜3之间即便不存在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还是需要通过第三光学胶层8粘合在一起的。
相应于本发明实施例十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本发明实施例十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中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设置于相位补偿膜3下方,需通过第五光学胶层10与相位补偿膜3粘合在一起,除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设置位置及与相位补偿膜3连接关系不同之外,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与本发明实施例十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均相同,因此除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设置位置及与相位补偿膜3连接关系不同之外的其它结构及连接关系具体请参见本发明实施例十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相应于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十一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本发明实施例十二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十一中相同结构及连接关系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以及OLED显示屏。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二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与OLED显示屏通过光学胶粘合在一起。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十二中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与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十一中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具有相同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因此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传统的偏光片相比,本发明集成触控功能和保护盖板为一体,无需再单独制作触摸屏,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流程,降低了整体厚度,节约了成本;同时导电电极层位于传统偏光片的下方,可有效降低导电图案对于外部的可见性,并可以有效降低触控导电层的反射引起的光学雾度偏高的问题,减轻了显示屏的视觉发白现象;
2、本发明中触控透明导电电极层的导电材料为柔性的纳米导电丝线,而非传统的透明导电材ITO,因此有利于实现柔性触控,并且制作工艺相对于ITO制作工艺更加简单,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偏光片(1);
设置于所述线偏光片(1)上的第一硬化层(2);
设置于所述线偏光片(1)下方并用于增强投射光强度的相位补偿膜(3);以及
设置于所述相位补偿膜(3)上表面和下表面中至少一面上并用于形成触控感应电极的导电电极层(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层(4)为单层结构时,所述导电电极层(4)设置于所述相位补偿膜(3)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偏光片(1)和所述相位补偿膜(3)之间设有将所述线偏光片(1)和所述相位补偿膜(3)粘合在一起的第一光学胶层(5),且位于所述相位补偿膜(3)上表面的导电电极层(4)设置于所述相位补偿膜(3)和所述第一光学胶层(5)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电极层(4)下方的第一透明薄膜层(6),所述第一透明薄膜层(6)对应相连的导电电极层(4)通过第二光学胶层(7)与所述相位补偿膜(3)粘合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层(4)设置于所述相位补偿膜(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时,所述导电电极层(4)为两个单层结构堆叠而成的双层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偏光片(1)和所述相位补偿膜(3)之间设有将所述线偏光片(1)和所述相位补偿膜(3)粘合在一起的第三光学胶层(8),且位于所述相位补偿膜(3)上表面的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设置于所述相位补偿膜(3)和所述第三光学胶层(8)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包括第一电极层(41)、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41)上的第二透明薄膜层(42)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薄膜层(42)上的第二电极层(43),所述第一电极层(41)和所述第二透明薄膜层(42)之间通过第四光学胶层(9)粘合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薄膜层(42)位于所述相位补偿膜(3)上方时,则所述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的第二电极层(43)通过所述第三光学胶层(8)与所述线偏光片(1)粘合在一起,且其对应的第一电极层(41)直接与所述相位补偿膜(3)相连。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薄膜层(42)位于所述相位补偿膜(3)下方时,则所述双层结构的导电电极层(4)的第二电极层(43)通过第五光学胶层(10)与所述相位补偿膜(3)粘合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塑料基座(11)和第二硬化层(12),所述塑料基座(11)设置于所述第一硬化层(2)和所述线偏光片(1)之间,所述第二硬化层(12)设置于所述塑料基座(11)和所述线偏光片(1)之间。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和OLED显示屏。
CN201710971427.XA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77288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1427.XA CN107728844A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17/109497 WO2019075796A1 (zh) 2017-10-18 2017-11-06 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71427.XA CN107728844A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28844A true CN107728844A (zh) 2018-02-23

Family

ID=61211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1427.XA Pending CN107728844A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28844A (zh)
WO (1) WO201907579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1897A (zh) * 2019-09-09 2019-12-0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其制备方法、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50335A (zh) * 2019-05-17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叠层结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5064073A (zh) * 2022-06-28 2022-09-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6421A (zh) * 2013-05-17 2013-08-14 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功能的偏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51905A (zh) * 2015-05-14 2015-08-19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集成触控透明amoled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5862310U (zh) * 2016-05-30 2017-01-04 深圳业际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CN106527794A (zh) * 2016-10-25 2017-03-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037906A (zh) * 2016-10-25 2017-08-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065057A (zh) * 2017-03-14 2017-08-18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以及触控显示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09746U (zh) * 2014-05-15 2014-10-29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设备
CN107085256A (zh) * 2016-02-16 2017-08-22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圆偏光片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
CN106410061A (zh) * 2016-10-31 2017-0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综合功能膜、综合功能膜的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6421A (zh) * 2013-05-17 2013-08-14 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功能的偏光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51905A (zh) * 2015-05-14 2015-08-19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集成触控透明amoled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5862310U (zh) * 2016-05-30 2017-01-04 深圳业际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CN106527794A (zh) * 2016-10-25 2017-03-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037906A (zh) * 2016-10-25 2017-08-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065057A (zh) * 2017-03-14 2017-08-18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以及触控显示模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0335A (zh) * 2019-05-17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叠层结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WO2020233521A1 (zh) * 2019-05-17 2020-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叠层结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1950335B (zh) * 2019-05-17 2023-07-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叠层结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0531897A (zh) * 2019-09-09 2019-12-0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其制备方法、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64073A (zh) * 2022-06-28 2022-09-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75796A1 (zh) 2019-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9449B (zh) 觸控堆疊結構
CN105117082B (zh) 一种触摸屏的制作方法及触摸屏
CN105653106B (zh) 一种gf2结构的电容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39162A (zh) 触摸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46555B (zh) 纳米银线导电层叠结构及触控面板
TWI727038B (zh) 觸控感測器集成濾色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04679361B (zh) 触控装置
TW201737440A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面板和柔性印刷電路板的接合結構
CN105867695A (zh) 一种整合型的触控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43743A (zh) 柔性触控显示模组
TWI576751B (zh) A display device for a touch panel input device with an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 coupling method
TWM472252U (zh) 觸控面板
CN107728844A (zh) 一种集成偏光片和触控功能的盖板及显示装置
WO2015117468A1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CN104298381A (zh) 触控面板、应用于触控面板之光学匹配胶及前述制造方法
CN104679319A (zh) 触控面板的形成方法
JP2014191465A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KR20140052510A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CN103870086B (zh) 一种电容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KR102298165B1 (ko) 매립형 투명 전극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2351830U (zh) 触控堆叠结构
US20140118633A1 (en) 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208335148U (zh) 触控传感器及其触控面板
CN108491105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8196733A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干膜式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