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8979A - 膜加湿装置、膜加湿系统及加湿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膜加湿装置、膜加湿系统及加湿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8979A
CN107708979A CN201680035598.5A CN201680035598A CN107708979A CN 107708979 A CN107708979 A CN 107708979A CN 201680035598 A CN201680035598 A CN 201680035598A CN 107708979 A CN107708979 A CN 107708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humidification
guide reel
chamber
movabl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55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8979B (zh
Inventor
古谷勉
武藤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08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8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8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8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1/00After-treatment of articles without altering their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膜加湿装置、包括该膜加湿装置的膜加湿系统以及加湿膜的制造方法,膜加湿装置是用于对长条的膜进行加湿的装置,包括能够调整内部的相对湿度的腔室、用于向腔室内导入膜的导入口、用于从腔室导出加湿膜的导出口、以及配置于腔室内且规定膜的搬运路径的多个引导辊,多个引导辊中的至少一个为能够进行位置移动的可动引导辊,通过可动引导辊的位置调整来进行膜的水分率的调整,加湿膜的制造方法是将长条的膜导入加湿装置来制造加湿膜的方法,包括通过使加湿装置内的膜的搬运路径长度变化来调整加湿膜的水分率的工序。

Description

膜加湿装置、膜加湿系统及加湿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长条的膜进行加湿的膜加湿装置、膜加湿系统以及对长条的膜进行加湿来制造加湿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图像显示装置为代表的各种光学装置构成为包括多个光学构件。例如就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液晶显示装置而言,作为光学构件,除了包括图像显示元件即液晶单元、背光单元、使光源面发光化的导光板以外,还包括配置于液晶单元的两面的偏振板,有时也包括光扩散膜、光偏转膜(棱镜膜)、增亮膜等光学膜。光学装置通过偏振板自身、偏振膜、在其单面或两面层叠贴合的透明树脂膜(保护膜、相位差膜等)等多个光学膜来构成。
适用于光学装置的光学膜或其原料膜大多以热塑性树脂为原料并通过熔融挤压法、溶剂流延法等方法来制造,但有时为了某一目的而在膜成形后进行加湿处理。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16084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内容:为了缓和残留应力,通过流延制膜来制造聚乙烯醇系膜,接下来,进行在湿度调节机内从膜的两面吹送水蒸气的湿度调节(加湿)处理(段落[0057])。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608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制造加湿膜的新的膜加湿装置及膜加湿系统、以及用于制造加湿膜的新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膜加湿装置、膜加湿系统及加湿膜的制造方法。
[1]一种膜加湿装置,其用于对长条的膜连续加湿,其中,
所述膜加湿装置包括:
腔室,所述腔室能够调整内部的相对湿度;
导入口,所述导入口用于向所述腔室内导入所述膜;
导出口,所述导出口用于从所述腔室导出被加湿后的膜;以及
多个引导辊,所述多个引导辊配置于所述腔室内,且规定所述膜的搬运路径,
所述多个引导辊中的至少一个为能够进行位置移动的可动引导辊,
通过所述可动引导辊的位置调整来进行所述膜的水分率的调整。
[2]在[1]所记载的膜加湿装置的基础上,
所述可动引导辊能够向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进行平行移动。
[3]在[1]或[2]所记载的膜加湿装置的基础上,
所述腔室包括所述导入口侧的第一室和所述导出口侧的第二室,
所述第一室及所述第二室能够分别独立地调整室内的相对湿度。
[4]在[3]所记载的膜加湿装置的基础上,
所述第一室及所述第二室分别具备所述可动引导辊。
[5]一种膜加湿系统,其包括:
加湿部,其具备[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膜加湿装置;
检测部,其对从所述加湿装置导出的膜的水分率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对所述可动引导辊的位置进行控制。
[6]一种加湿膜的制造方法,其是将长条的膜连续导入加湿装置来制造加湿膜的方法,其中,
所述加湿膜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使所述加湿装置内的所述膜的搬运路径长度变化来调整所述加湿膜的水分率的工序。
[7]在[6]所记载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
所述加湿装置具备:腔室,所述腔室能够调整内部的相对湿度;以及多个引导辊,所述多个引导辊配置于所述腔室内,且规定所述膜的搬运路径,
所述多个引导辊中的至少一个为能够进行位置移动的可动引导辊,
调整所述水分率的工序包括调整所述可动引导辊的位置的操作。
[8]在[7]所记载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
所述加湿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对从所述加湿装置导出的所述加湿膜的水分率进行检测的工序;以及
基于所述进行检测的工序中得到的检测结果,来对所述可动引导辊的位置进行控制的工序。
[9]在[8]所记载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
在对所述水分率进行检测的工序中,对从所述加湿装置导出的所述加湿膜进行搬运并联机检测所述水分率。
[10]在[7]~[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
所述可动引导辊能够向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进行平行移动。
[11]在[7]~[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
所述腔室包括导入所述膜的一侧的第一室和导出所述加湿膜的一侧的第二室,
所述第二室内的相对湿度比所述第一室内的相对湿度高。
[12]在[11]所记载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
所述第一室及所述第二室分别具备所述可动引导辊。
[13]在[6]~[1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
所述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用于制造加湿膜的新的膜加湿装置及膜加湿系统、以及用于制造加湿膜的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膜加湿装置及膜加湿系统的一例的简要剖视图。
图2是表示可动引导辊的位置移动方向的一例的简要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膜加湿装置及膜加湿系统的另一例的简要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膜加湿装置、膜加湿系统及加湿膜的制造方法。
<膜加湿装置及膜加湿系统>
图1中以简要剖视图示出本发明的膜加湿装置及包括该膜加湿装置的膜加湿系统的一例。图1所示的膜加湿装置3是用于连续加湿长条的膜(使水分率上升)的装置,包括能够调整内部的相对湿度的腔室4。腔室4具有:导入口5,其用于将加湿的对象即长条的膜1向腔室4内导入;以及导出口6,其用于将加湿后的膜(加湿膜)2从腔室4导出。
在腔室4内配置有多个引导辊7、8。这些引导辊7、8是对腔室4内的膜1进行引导的辊,规定腔室4内的膜1的搬运路径。从导入口5连续导入到处于加湿环境下的腔室4内的膜1被沿着该搬运路径(以卷绕于各引导辊7、8的外周的状态)连续搬运。在该搬运过程中,膜1通过在处于加湿环境下的腔室4内放置一定滞留时间而被加湿。加湿后的膜2被连续从导出口6导出,根据需要卷取于卷取辊9而形成膜卷。也可以不对所得到的加湿卷2进行卷取便将其提供给下一工序(使用加湿膜2的工序)。
在本发明的膜加湿装置3中,设置于腔室4内的引导辊组包括能够进行位置移动的可动引导辊8(在图1的例子中为两个)和无法进行位置移动的非可动引导辊7(在图1的例子中为三个)。“能够进行位置移动的可动引导辊”是指能够使引导辊的旋转轴的腔室4内的配置位置移动的引导辊。非可动引导辊7及可动引导辊8彼此独立,可以是驱动辊,也可以是自由辊。驱动辊是指能够对与其接触的膜施加膜搬运用的驱动力的辊,可举出直接或间接地连接马达等辊驱动源的辊、吸附辊(吸引辊)等。自由辊是指仅起到对行驶的膜进行支承的作用且无法施加膜搬运用的驱动力的辊。
根据具有可动引导辊8的膜加湿装置3,能够通过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调整而使膜加湿装置3(腔室4)内的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自如地变化。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的变化意味着膜加湿装置3(腔室4)内的滞留时间的变化。因此,通过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调整,能够对所得到的加湿膜2的加湿状态(水分率)进行控制。
在以往的膜加湿装置中,通常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通过对加湿装置内的加湿环境进行控制来调整所得到的加湿膜的加湿状态(水分率)。然而,通过加湿装置内的加湿环境的控制来精密地调整加湿膜的加湿状态并不容易,而且将加湿装置内的加湿环境向期望的环境进行调整需要一定程度的时间,因此也有在得到具有期望的加湿状态(水分率)的加湿膜之前产生大量的膜损失这一问题。根据本发明的膜加湿装置3,能够使腔室4内的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进而使滞留时间在短时间内变化,因此即使在加湿膜2的加湿状态(水分率)未成为期望的状态、要使期望的加湿状态(水分率)变化等情况下,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具有期望的加湿状态(水分率)的加湿膜2。另外,根据通过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移动来使搬运路径长度变化的本发明的膜加湿装置3,能够对搬运路径长度、进而对滞留时间细致地进行控制,因此能够精密地调整加湿膜2的加湿状态(水分率)。
膜加湿装置3所具备的非可动引导辊7及可动引导辊8的数量不限定于图1的例子,至少具备一个可动引导辊8即可。也可以是,膜加湿装置3所具备的引导辊全部为可动引导辊8。从能够使搬运路径长度的变化(最大搬运路径长度与最小搬运路径长度之差)更大这点、以及能够更细致地控制搬运路径长度这点出发,膜加湿装置3优选具有两个以上的可动引导辊8。
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移动可以使用例如滚珠丝杠、液压缸、气压缸、水压缸、电动缸、线性致动器等这样的机构来进行。
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移动例如如图1所示那样是能够使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变化这样的位置移动,这通常包括可动引导辊8的平行移动。平行移动是指位置移动前后的可动引导辊8的旋转轴平行的情况。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移动的方向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以水平方向为基准时,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与水平方向平行,也可以是图1所示那样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在膜加湿装置3具有两个以上的可动引导辊8的情况下,这些可动引导辊8可以沿着相同的方向移动,也可以沿着不同的方向移动。另外,这些可动引导辊8的可动距离也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移动方向为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的情况在降低膜加湿装置3的占有面积(设置地板面积)的方面是有利的。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的优选的一例为铅垂方向。即,在该情况下,可动引导辊8是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纵向)升降的辊。例如,在要被加湿的膜1向腔室4内导入的导入过程中膜1的搬运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在加湿膜2从腔室4导出的导出过程中加湿膜2的搬运方向也可以是水平方向(不过,并不限定于此),在该情况下,铅垂方向为与膜1或加湿膜2的搬运方向垂直的方向。
腔室4能够通过内部的水分调整来对内部的相对湿度进行调整。通过使长条的膜1连续通过腔室4,能够连续进行膜1的加湿(水分率的上升)。腔室4内的相对湿度可以根据期望的加湿膜2的加湿状态(水分率)来设定。腔室4内的相对湿度例如为20%以上,优选为30%以上,还可以为40%以上。
上述相对湿度通常为99%以下,优选为95%以下。当相对湿度过高时,有时因膜1的温度而在膜1的表面上产生结露。当在膜1的表面产生结露时,因水的蒸发潜热而在该结露部分处膜1的温度不会上升到期望值,其结果是,有时在该结露部分不成为期望的加湿状态(水分率)。另外,当在膜1的表面上产生结露时,之后有时会产生结露痕迹而对加湿膜2的外观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结露痕迹是指产生结露且其干燥之后残留的干燥痕迹。
优选腔室4能够对内部的相对湿度及内部温度都进行调整。通过适度提高膜1的温度,能够高效地进行膜1的加湿。内部温度可以通过热风的供给等来提高。为了进行膜1的温度调整,也可以代替热风或者与热风组合地使用红外线加热器、卤素加热器、板式加热器等,或者使用热辊作为引导辊7、8中的至少一个。热辊是指在内部具备热源(例如热水等热介质、红外线加热器)且能够提高表面温度的辊。
对膜1进行加湿处理时的腔室4的内部温度及膜1的温度通常为35℃以上,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45℃以上。通过内部温度及膜1的温度为35℃以上,能够提高加湿处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当内部温度及膜1的温度过高时,有可能招致膜1的热劣化,因此腔室4的内部温度及膜1的温度优选为150℃以下,更优选为1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下,尤其优选为90℃以下。
腔室4内的膜1的滞留时间能够根据期望的加湿膜2的加湿状态(水分率)而通过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调整来控制。膜1的滞留时间例如为5~500秒这种程度。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膜加湿装置及膜加湿系统的另一例的简要剖视图。图3所示的膜加湿装置3除了包括由多个室构成的腔室这点以外,具有与图1所示的膜加湿装置3同样的结构。具体而言,在图3所示的膜加湿装置3中,腔室由包括膜1的导入口5的第一室4a和包括加湿膜2的导出口6的第二室4b构成。第一室4a与第二室4b能够彼此独立地调整室内的相对湿度,优选能够对室内的相对湿度及内部温度都进行调整。
为了能够使各室内的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自如地变化,优选第一室4a与第二室4b分别具备至少一个上述的可动引导辊8。第一室4a所具备的引导辊也可以全部为可动引导辊8,第二室4b所具备的引导辊也可以全部为可动引导辊8。从能够使搬运路径长度的变化更大这点、以及能够更细致地控制搬运路径长度这点出发,优选第一室4a与第二室4b分别具有两个以上的可动引导辊8。第一室4a及第二室4b所包含的多个可动引导辊8可以沿着相同的方向移动,也可以沿着不同的方向移动。另外,这些可动引导辊8的可动距离也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导出口6侧的第二室4b内的相对湿度优选比导入口5侧的第一室4a内的相对湿度大。在通过相对湿度较低的第一室4a之后通过相对湿度较高的第二室4b,由此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膜1的加湿。
本发明的膜加湿装置3也可以在图3所示的第一室4a与第二室4b之间设置第三室等,由此包括三个以上的室(腔室)。三个以上的室优选能够彼此独立地调整室内的相对湿度,更优选能够对室内的相对湿度及内部温度都进行调整。另外,为了能够使各室内的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自如地变化,优选各室分别具备至少一个的上述的可动引导辊8。从能够使搬运路径长度的变化更大这点、以及能够更细致地控制搬运路径长度这点出发,优选各室分别具有两个以上的可动引导辊8。三个以上的室所包含的多个可动引导辊8可以沿着相同的方向移动,也可以沿着不同的方向移动。另外,这些可动引导辊8的可动距离也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膜加湿系统。如图1及图3所示,本发明的膜加湿系统包括:加湿部,其具备上述的本发明的膜加湿装置3;检测部10,其检测从膜加湿装置3导出的加湿膜2的水分率;以及控制部20,其与检测部10以及膜加湿装置3所具备的可动引导辊8连接,基于检测部10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
本发明的膜加湿系统适于连续且稳定地制造具有期望的水分率的加湿膜2。即,根据本发明的膜加湿系统,能够基于检测部10的检测结果,来对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进而对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加湿膜2的水分率成为期望值(或者期望范围内)。
具体控制流程例如如下所示。首先,由检测部10检测从导出口6导出的加湿膜2的水分率,判定水分率检测值是否处于期望值或期望范围内。该判定可以由检测部10进行,也可以由控制部20进行。在水分率检测值处于期望值或期望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部20不使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变化而维持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另一方面,当水分率检测值不处于期望值或期望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部20调整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而使腔室4内的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变化。具体地,控制部20以在水分率检测值比期望值或期望范围大的情况下使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变短、在水分率检测值比期望值或期望范围小的情况下使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变长的方式调整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并且优选的是,在使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变化之后,再次利用检测部10检测加湿膜2的水分率,确认水分率检测值是否处于期望值或期望范围内。反复进行以上的控制,直到水分率检测值成为期望值或处于期望范围内。
优选的是,检测部10连续或者每隔一定时间地持续检测加湿膜2的水分率,且与之相应地,控制部20连续或者每隔一定时间地持续进行与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相关的反馈控制。
在调整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而使腔室4内的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变化时,也可以预先调查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的变化量与加湿膜2的水分率的变化量的相关关系,并基于此来决定搬运路径长度的变化量。在膜加湿装置3具备多个可动引导辊8的情况下,适当选择要进行位置移动的可动引导辊8及其数量、各个可动引导辊8的移动距离等,以使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的变化量成为规定值。
检测部10优选是能够联机(in-line)检测行驶中的加湿膜2的水分率的检测部,作为这样的检测部,能够优选使用红外线吸收式的水分率仪。作为上述的水分率检测值,也可以采用通过红外线吸收式的水分率仪得到的水分率,或者预先制作表示通过红外线吸收式的水分率仪得到的水分率与按照干燥重量法得到的水分率的相关性的检量线,并将通过该检量线进行换算所得的符合干燥重量法的水分率作为水分率检测值来采用。
按照干燥重量法得到的水分率在将105℃下干燥了2小时的膜的重量设为W1、将干燥前的膜的重量设为W0时,按照下式求出:
通过干燥重量法得到的水分率(重量%)={(W0-W1)÷W0}×100。
控制部20可以是能够接收来自检测部10的信号并基于此对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进行控制的计算机等。
虽然没有图示,膜加湿系统可以包括配置于膜加湿装置3的上游侧的用于对膜1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通过在使膜1通过加热装置之后将其导入膜加湿装置3,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或防止有可能在导入到膜加湿装置3时产生的膜1表面的结露。上述加热装置可以是能够对内部温度进行调整的加热腔室(能够通过热风的供给来提高内部温度的热风烘箱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热辊、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卤素加热器、板式加热器等)等。
加热装置对膜1的加热温度例如为50~150℃,优选为60~130℃,更优选为70~120℃。为了有效抑制或防止导入到膜加湿装置3时的膜1表面的结露,优选使加热装置对膜1的加热温度比对膜1进行加湿处理时的腔室4的内部温度及腔室4内的膜1的温度高出10℃以上,更优选高出20℃以上。
加热装置对膜1的加热处理通常在比腔室4内的相对湿度低的相对湿度环境下实施。
得到的加湿膜2的期望的水分率取决于加湿膜2的用途,另外,能够赋予加湿膜2的水分率的上限值也取决于该膜的材质,但通常得到的加湿膜2的水分率设为比该加湿膜2在制造后被保管的通常的环境下或使用时的通常的环境下(例如温度23℃左右、相对湿度55%左右)的平衡水分率高的水分率。得到的加湿膜2的水分率例如为0.5~15重量%,也可以是1~10重量%(例如1~5重量%)。在此所述的加湿膜2的水分率是按照上述的干燥重量法得到的水分率。
作为被加湿的对象的膜1只要通过在加湿环境下放置来提高水分率,就可以是需要进行加湿的所有膜。膜1通常为热塑性树脂膜,其代表例是图像显示装置等光学装置所使用的光学膜或其中间体膜或者原料膜。
膜1优选为由具有透光性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膜,更优选为由光学透明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膜。这样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包括:聚乙烯醇系树脂;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这样的聚烯烃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这样的纤维素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这样的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这样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苯乙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偏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改性聚苯醚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表示从由丙烯酸系树脂及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一种。其他的带“(甲基)”的用语也同样。
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使用对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进行皂化而得到的物质。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可例示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即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例示出乙酸乙烯酯和与之能够共聚的其他的单体的共聚物。作为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的单体,例如可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甲基)丙烯酰胺类等。
作为链状聚烯烃系树脂,除了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这样的链状烯烃的均聚物以外,还可以举出由两种以上的链状烯烃构成的共聚物。更具体的例子包括聚丙烯系树脂(丙烯的均聚物即聚丙烯树脂、以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聚乙烯系树脂(乙烯的均聚物即聚乙烯树脂、以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为以环状烯烃为聚合单元进行聚合而得的树脂的总称。举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具体例,则可以是环状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环状烯烃的加成聚合物、环状烯烃与乙烯、丙烯这样的链状烯烃的共聚物(代表性地有无规共聚物)、利用不饱和羧酸、该不饱和羧酸的衍生物对它们进行改性得到的接枝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等。其中,优选使用作为环状烯烃而使用了降冰片烯、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等降冰片烯系单体的降冰片烯系树脂。
纤维素系树脂是指从棉绒、木材纸浆(阔叶树纸浆、针叶树纸浆)等原料纤维素得到的纤维素的羟基中的氢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被乙酰基、丙酰基和/或丁酰基置换得到的纤维素有机酸酯或纤维素混合有机酸酯。例如,可举出由纤维素的乙酸酯、丙酸酯、丁酸酯及它们的混合酯等构成的物质。其中,优选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醋酸丙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
聚酯系树脂是具有酯键的除上述纤维素系树脂以外的树脂,通常是由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多元醇的缩聚物构成的物质。作为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以使用二元的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可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甲酸二甲酯等。作为多元醇,可以使用二元的二醇,例如可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优选的聚酯系树脂例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碳酸酯系树脂是由单体单元经由碳酸酯基结合的聚合物构成的工程塑料,是具有高的耐冲击性、耐热性、阻燃性、透明性的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也可以是为了降低光弹性系数而对聚合物骨架进行了修饰这样的称作改性聚碳酸酯的树脂、对波长依赖性进行了改良的共聚聚碳酸酯等。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是包括源自(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构成单元的聚合物。该聚合物典型地是包括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优选是以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比例相对于全部结构单元为50重量%以上的方式包含的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是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也可以是包括源自其他的聚合性单体的构成单元的共聚物。在该情况下,源自其他的聚合性单体的构成单元的比例优选相对于全部结构单元为50重量%以下。
作为能够构成(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这样的烷基的碳数为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所包含的烷基的碳数优选为1~4。在(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中,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一并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能够构成(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上述其他的聚合性单体,可以举出丙烯酸酯及其他的在分子内具有聚合性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其他的聚合性单体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一并使用两种以上。作为丙烯酸酯,优选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丙烯酸烷基酯,可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这样的烷基的碳数为1~8的丙烯酸烷基酯等。丙烯酸烷基酯所包含的烷基的碳数优选为1~4。在(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中,丙烯酸酯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一并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其他的在分子内具有聚合性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可举出乙烯、丙烯、苯乙烯等乙烯基系化合物、丙烯腈这样的乙烯基氰化合物。其他的在分子内具有聚合性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一并使用两种以上。
膜1可以是单层构造,也可以是多层构造。多层构造的膜1可以是两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膜的组合、热塑性树脂膜与形成于其上的其他层的组合等。作为单层构造的光学膜的膜1的具体例例如包括:偏振膜;偏振膜用的保护膜;相位差膜、亮度膜等光学补偿膜;棱镜膜等光偏转膜。偏振膜例如是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吸附二色性色素并取向而成的膜。二色性色素可以是碘或二色性有机染料。单层构造的膜1也可以是单层构造的光学膜的中间体膜或原料膜,例如可以是偏振膜的中间体即延伸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未延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
作为多层构造的光学膜的膜1的具体例例如包括:在偏振膜的单面或两面上经由粘接剂层而贴合热塑性树脂膜(保护膜、相位差膜等)而成的偏振板;向该偏振板层叠光学补偿膜、硬涂层、防眩层、防反射层、光扩散层、防静电层、防污层这样的表面处理层(涂层)而成的复合偏振板(包括椭圆偏振板);为了保护偏振板、复合偏振板的表面而贴附的防护膜(热塑性树脂膜与粘合剂层的层叠体);在偏振板、复合偏振板的表面贴附有防护膜的带防护膜的偏振板;在热塑性树脂膜上形成有防眩层的防眩膜;在热塑性树脂膜上形成有硬涂层的硬涂层膜;在热塑性树脂膜上形成有防反射层的防反射膜;在热塑性树脂膜上形成有光扩散层的光扩散膜;在粘合剂层的单面或两面具备隔离膜的非载体膜;在偏振板、复合偏振板的表面形成有粘合剂层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在热塑性树脂膜上形成有光学补偿层的光学补偿膜。多层构造的膜1也可以是多层构造的光学膜的中间体膜或原料膜。
膜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500μm,也可以为5~200μm。
<加湿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是将长条的膜连续导入加湿装置来制造加湿膜的方法,参照图4,包括通过使该加湿装置内的膜的搬运路径长度变化来调整加湿膜的水分率的工序S101。
本发明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加湿装置只要能够使该加湿装置内的膜的搬运路径长度变化,则没有限制,除了上述本发明的具有可动引导辊8的膜加湿装置3以外,例如还可以是如下装置:具备能够向可调整内部的相对湿度的腔室内移动并向该腔室外移动的规定膜的搬运路径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引导辊,通过该引导辊的出入来使腔室内的膜的搬运路径长度自如地变化。不过,从设备的简便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上述本发明的具有可动引导辊8的膜加湿装置3。关于膜加湿装置3的详细情况(具体结构、其变形例以及腔室内的温度湿度条件等),可引用以上的记述。
在使用上述本发明的膜加湿装置3的情况下,调整加湿膜的水分率的工序S101包括对膜加湿装置3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步骤。如上述那样,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移动通常包括可动引导辊8的平行移动。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移动方向是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这样的结构在减少膜加湿装置3的占有面积(设置地板面积)的方面是有利的。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的优选的一例是铅垂方向。
如上述那样,膜加湿装置3可以包括由多个室构成的腔室。优选的是,上述的多个室分别具备至少一个可动引导辊8,以能够使各室内的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自如地变化。另外,优选的是,导出口6侧的第二室4b内的相对湿度比导入口5侧的第一室4a内的相对湿度大。在通过相对湿度较低的第一室4a之后通过相对湿度较高的第二室4b,由此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膜1的加湿。膜加湿装置3也可以由三个以上的室构成。
在使用上述本发明的膜加湿装置3的情况下,参照图4,本发明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优选还包括对从膜加湿装置3导出的加湿膜2的水分率进行检测的工序S102、以及基于进行检测的工序S102中得到的检测结果来对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进行控制的工序S103。工序S102能够由上述的检测部10进行,工序S103能够由上述的控制部20进行。
S101~S103这一系列的工序可以使用上述的本发明的膜加湿系统来实施。根据包括S101~S103这一系列的工序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能够连续且稳定地制造具有期望的水分率的加湿膜2。即,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基于进行检测的工序S102中得到的检测结果,以使加湿膜2的水分率成为期望值(或期望范围内)的方式对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进而对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进行反馈控制。
包括S101~S103这一系列的工序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的具体例例如如下所示。首先,通过调整膜加湿装置3内的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来制造调整水分率后的加湿膜2(工序S101)。接下来,由检测部10检测从导出口6导出的加湿膜2的水分率(工序S102),判定水分率检测值是否处于期望值或期望范围内。该判定可以由检测部10进行,也可以由控制部20进行。在水分率检测值为期望值或处于期望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工序S103中控制部20不使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变化而维持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另一方面,在水分率检测值不是期望值或不处于期望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工序S103中控制部20调整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来使腔室4内的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变化。具体而言,控制部20以在水分率检测值比期望值或期望范围大的情况下使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变短、在水分率检测值比期望值或期望范围小的情况下使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变长的方式调整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并且,优选的是,在使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变化之后,再次由检测部10检测加湿膜2的水分率,确认水分率检测值是否为期望值或处于期望范围内。反复进行以上的控制,直到水分率检测值成为期望值或处于期望范围内。
优选的是,检测部10连续或者每隔一定时间地持续检测加湿膜2的水分率,且与之相应地,控制部20连续或每隔一定时间地持续进行与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相关的反馈控制。
在调整可动引导辊8的位置而使腔室4内的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变化时,也可以预先调查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的变化量与加湿膜2的水分率的变化量的相关关系,并基于此来决定搬运路径长度的变化量。在膜加湿装置3具备多个可动引导辊8的情况下,适当选择进行位置移动的可动引导辊8及其数量、各个可动引导辊8的移动距离等,以使膜1的搬运路径长度的变化量成为规定值。
检测部10优选是能够搬运从膜加湿装置3导出的加湿膜2并联机检测水分率的检测部,作为这样的检测部,能够优选使用红外线吸收式的水分率仪。作为上述的水分率检测值,也可以采用通过红外线吸收式的水分率仪得到的水分率,或者预先制作表示通过红外线吸收式的水分率仪得到的水分率与按照干燥重量法得到的水分率的相关性的检量线,并将通过该检量线进行换算所得的符合干燥重量法的水分率作为水分率检测值来采用。
在使用上述的膜加湿系统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中,膜加湿系统可以如上述那样包括配置于膜加湿装置3的上游侧的用于对膜1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详细情况(具体结构、其变形例、以及加热装置对膜1的加热温度及加热处理环境的相对湿度等)可引用以上的记述。
关于向本发明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提供的膜,可引用针对使用膜加湿装置3进行加湿的膜1的以上的记述。
附图标记说明:
1膜;2加湿后的膜(加湿膜);3膜加湿装置;4腔室;4a腔室的第一室;4b腔室的第二室;5导入口;6导出口;7非可动引导辊;8可动引导辊;9卷取辊;10检测部;20控制部。

Claims (13)

1.一种膜加湿装置,其用于对长条的膜连续加湿,
所述膜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腔室,所述腔室能够调整内部的相对湿度;
导入口,所述导入口用于向所述腔室内导入所述膜;
导出口,所述导出口用于从所述腔室导出被加湿后的膜;以及
多个引导辊,所述多个引导辊配置于所述腔室内,且规定所述膜的搬运路径,
所述多个引导辊中的至少一个为能够进行位置移动的可动引导辊,
通过所述可动引导辊的位置调整来进行所述膜的水分率的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加湿装置,其中,
所述可动引导辊能够向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进行平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加湿装置,其中,
所述腔室包括所述导入口侧的第一室和所述导出口侧的第二室,
所述第一室及所述第二室能够分别独立地调整室内的相对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加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室及所述第二室分别具备所述可动引导辊。
5.一种膜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湿部,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加湿装置;
检测部,其对从所述加湿装置导出的膜的水分率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对所述可动引导辊的位置进行控制。
6.一种加湿膜的制造方法,其是将长条的膜连续导入加湿装置来制造加湿膜的方法,
所述加湿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包括通过使所述加湿装置内的所述膜的搬运路径长度变化来调整所述加湿膜的水分率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加湿装置具备:腔室,所述腔室能够调整内部的相对湿度;以及多个引导辊,所述多个引导辊配置于所述腔室内,且规定所述膜的搬运路径,
所述多个引导辊中的至少一个为能够进行位置移动的可动引导辊,
调整所述水分率的工序包括调整所述可动引导辊的位置的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加湿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对从所述加湿装置导出的所述加湿膜的水分率进行检测的工序;以及
基于所述进行检测的工序中得到的检测结果,来对所述可动引导辊的位置进行控制的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对所述水分率进行检测的工序中,对从所述加湿装置导出的所述加湿膜进行搬运并联机检测所述水分率。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可动引导辊能够向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进行平行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腔室包括导入所述膜的一侧的第一室和导出所述加湿膜的一侧的第二室,
所述第二室内的相对湿度比所述第一室内的相对湿度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室及所述第二室分别具备所述可动引导辊。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膜。
CN201680035598.5A 2015-06-19 2016-06-01 膜加湿系统及加湿膜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7089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3804A JP6690898B2 (ja) 2015-06-19 2015-06-19 フィルム加湿システム、並びに加湿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5-123804 2015-06-19
PCT/JP2016/066168 WO2016203948A1 (ja) 2015-06-19 2016-06-01 フィルム加湿装置、フィルム加湿システム、並びに加湿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8979A true CN107708979A (zh) 2018-02-16
CN107708979B CN107708979B (zh) 2021-03-12

Family

ID=57545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5598.5A Active CN107708979B (zh) 2015-06-19 2016-06-01 膜加湿系统及加湿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90898B2 (zh)
CN (1) CN107708979B (zh)
TW (1) TWI714599B (zh)
WO (1) WO20162039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73058B2 (ja) * 2017-07-31 2022-05-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9927322A (zh) * 2019-04-19 2019-06-25 浙江天台祥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尼龙件吸水调制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7600A (zh) * 2001-08-29 2004-11-17 ��ʿ��Ƭ��ʽ���� 光学补偿薄膜的生产方法、光学补偿薄膜、圆形偏振片以及液晶显示器
JP2014142392A (ja) * 2013-01-22 2014-08-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97892B2 (ja) * 2002-11-13 2007-10-24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偏光膜用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の製法
JP2007092041A (ja) * 2005-09-02 2007-04-12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0158788A (ja) * 2009-01-06 2010-07-22 Fujifilm Corp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性状調整装置
JP5879081B2 (ja) * 2011-09-28 2016-03-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5068965A (ja) * 2013-09-27 2015-04-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255919B2 (ja) * 2013-11-08 2018-01-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7600A (zh) * 2001-08-29 2004-11-17 ��ʿ��Ƭ��ʽ���� 光学补偿薄膜的生产方法、光学补偿薄膜、圆形偏振片以及液晶显示器
JP2014142392A (ja) * 2013-01-22 2014-08-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09737A (ja) 2017-01-12
TWI714599B (zh) 2021-01-01
CN107708979B (zh) 2021-03-12
WO2016203948A1 (ja) 2016-12-22
JP6690898B2 (ja) 2020-04-28
TW201707940A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8728B (zh) 长条斜拉伸膜、使用了该长条斜拉伸膜的圆偏振片和有机el显示器
CN101341016A (zh) 长的斜向延伸膜的制造方法
CN107263850A (zh) 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和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TW201818579A (zh) 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JP7059936B2 (ja) 広帯域波長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円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3052489A (zh) 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和相位差膜辊
JP7413997B2 (ja) 広帯域波長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円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5676336A (zh) 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及层叠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7708979A (zh) 膜加湿装置、膜加湿系统及加湿膜的制造方法
CN108369308B (zh) 偏振膜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以及偏振膜
CN107765356A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偏振膜
CN106415340B (zh) 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及层叠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6249335A (zh) 偏光膜及含有其的偏光板
CN106896442A (zh) 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99804B (zh) 拉伸膜、偏振膜以及包含该偏振膜的偏振板
JP7155827B2 (ja) 長尺複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長尺複層フィルム
KR20110061489A (ko)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EP367014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a gradient polarisation film
JP6549424B2 (ja)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7735702A (zh) 偏振膜、偏振板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JP6690897B2 (ja)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8139533A (zh) 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106802441A (zh)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TWI617782B (zh) 加熱爐
JP2023176991A (ja) フィルムロ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