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4937B - 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4937B
CN107664937B CN201710626609.3A CN201710626609A CN107664937B CN 107664937 B CN107664937 B CN 107664937B CN 201710626609 A CN201710626609 A CN 201710626609A CN 107664937 B CN107664937 B CN 107664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ing
toner
developer
developer carrying
develop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266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4937A (zh
Inventor
新川贵晃
大久保和洋
三浦淳
小川祥宽
杉山辽
奥田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664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4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4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4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影装置,包括:在其表面上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显影剂承载构件并且收容显影剂的显影框架构件;和管控构件,其固定到显影框架构件以管控在显影剂承载构件上所承载的显影剂,从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开始,管控构件具有:突出部,其具有设置用以抵接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抵接部;连接到突出部且设置用以面向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对向表面,其包括设置为自由端部的一个端部且沿着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位于突出部的下游侧,并且该对向表面是没有反向曲线点的表面,在该表面中,对向表面与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突出部而保持恒定或减小。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处理盒。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应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打印机和电子照相复印机中的成像装置中所包括的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背景技术
已知在一些成像装置中,显影装置或者处理盒构造成能够可拆卸地附连到成像装置,从而便于装置的维护,所述显影装置包括例如显影剂承载构件(显影辊)这样的显影单元,所述处理盒包括显影装置和图像承载构件(感光鼓构件)。这样的成像装置使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中将调色剂施加到显影剂承载构件(显影辊)的表面并且形成为调色剂层,使用管控构件使调色剂层具有均匀的厚度。随后利用显影剂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随后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并且由定影单元定影到记录材料上以形成图像。
在常规的构造中,管控构件和显影剂承载构件形成线接触,即,具有沿着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延伸的极短的接触宽度。这样的由管控构件实现的线接触导致调色剂的充电性能不良。而且,如果调色剂附着到管控构件的接触显影剂承载构件的部分,则这样的线接触会造成管控构件对调色剂的管控不良,从而导致不均匀的调色剂层。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H03-48876号公开了一种管控构件,所述管控构件支撑显影剂承载构件的位于其旋转方向下游的一个端部,并且在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另一个端部与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外周表面相接触以管控旋转体的圆周表面上的显影剂。在该构造中,管控构件在管控构件和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的接触部分附近从外部向显影剂承载构件弯曲,并且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在其旋转方向上的接触宽度增加,以便提供管控构件和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的表面接触。这样的构造能够提供管控构件和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的均匀接触,从而解决了调色剂的充电性能不良和调色剂的附着不良的问题。
在该构造中,管控构件在管控构件和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的接触部分附近从外部向显影剂承载构件弯曲。因此,管控构件的自由端部接触显影剂承载构件,同时管控构件的自由端部从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到其下游侧越来越靠近显影剂承载构件。换言之,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具有形成在管控构件和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外周表面之间的楔形空间,从而具有从上游开口到接触部分的减小的宽度。关于该构造进行广泛研究的本发明人发现,进入楔形空间的调色剂可以沿着管控构件移位离开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外周表面的方向对管控构件施加变形力,以减小管控构件对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抵接压力,并且由此减小抵接宽度。因此,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显影装置的构造,所述显影装置能够减少调色剂层的不良管控,从而减少图像缺陷的产生。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承载构件,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在其表面上承载显影剂;显影框架构件,所述显影框架构件可旋转地支撑显影剂承载构件并且收容显影剂;和管控构件,所述管控构件固定到显影框架构件以管控在显影剂承载构件上所承载的显影剂。所述管控构件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具有设置用以抵接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抵接部;和连接到突出部的对向表面,所述对向表面设置用以面向显影剂承载构件并且包括设置为自由端部的一个端部,所述对向表面沿着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位于突出部的下游侧,并且所述对向表面是没有反向曲线点(pointof reverse curve)的表面,在该表面中,所述对向表面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所述突出部而保持恒定或减小。
参照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影刮片的示图。
图2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影刮片的成像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截面图。
图4A和4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变型例的显影刮片的示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刮片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刮片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刮片的参考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刮片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9A、9B和9C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刮片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0是示出了抵接部的形状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辊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2示出了用于制造显影刮片的装置的一个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在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以及参数的取值均应当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的构造和各种条件而适当变化,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应受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在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术语“非接触间隙的宽度”指的是沿着显影辊的半径方向与显影辊的中心相距的直线距离。换言之,这表示从显影辊的表面到突出部的面向显影辊的表面的距离。术语“抵接部”指的是这样的部分,在所述部分中,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抵接在显影辊的表面上。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首先抵接在旋转的显影辊上的部分被称作抵接部分的“上游边缘”。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和显影辊的抵接结束的部分被称作抵接部分的“下游边缘”。抵接部分的上游边缘的更上游的部分被称作“抵接部分的上游”。术语“纵向方向”指的是平行于显影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在图5中,术语“纵向方向”指的是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术语“侧向方向”指的是图5中的X方向,并且术语“厚度方向”指的是图5中的Z方向。
实施例
<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整体构造>
将首先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在下文中称作成像装置)的整体构造。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的示意性截面图。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是使用直列式中间转印方法的全彩色激光打印机。
成像装置100能够根据图像信息在记录材料(例如记录纸张、塑料片材和布)上形成全彩色图像。图像信息从连接至成像装置100的图像读取装置或者主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输入到成像装置100,从而实现与成像装置100的通信。
成像装置100包括多个成像单元,即,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处理盒10y、10m、10c和10b,以用于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的图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处理盒10y、10m、10c和10b沿着与竖直方向交叉的方向布置成列。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处理盒10y、10m、10c和10b的构造和操作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所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不同。因此,除非需要区分各个处理盒,否则将在下文统一地描述这些处理盒,而不使用附图标记附带的、为了指示盒针对的颜色所用的后缀y、m、c和b。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0包括四个鼓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即感光鼓构件1(1y、1m、1c和1b)以作为多个图像承载构件,这些感光鼓构件沿着与竖直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每一个感光鼓构件1由驱动单元(驱动源,未示出)驱动进行旋转。充电辊2(2y、2m、2c和2b)、扫描单元(曝光装置)7、显影单元(显影装置)3(3y、3m、3c和3b)以及清洁构件5(5y、5m、5c和5b)布置在感光鼓构件1周围。充电辊2是对感光鼓构件1的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单元。扫描单元7是曝光单元,其通过基于由CPU9根据从例如个人计算机这样的主机装置输入的图像信息计算得到的输出用激光束照射感光鼓构件1而在感光鼓构件1上形成静电图像(静电潜像)。显影单元5使静电图像显影为显影剂(在下文中,称作调色剂)图像。清洁构件3是清洁单元,其在转印之后移除感光鼓构件1的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转印残留调色剂)。
感光鼓构件1以及作用在感光鼓构件1上的充电辊2、显影单元3和清洁构件5一体化为一个处理单元以形成处理盒10。处理盒10通过设置在成像装置100中的安装单元例如安装引导件和定位构件而能够可拆卸地附连到成像装置100。
中间转印带61布置成面向四个感光鼓构件1以作为中间转印体,用于将感光鼓构件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环形带形式的中间转印带61抵接在所有的感光鼓构件1上,以便沿着图中示出的箭头方向R2(顺时针方向)循环(旋转)。中间转印带61卷绕在多个支撑构件即二次转印对向辊62、驱动辊63和从动辊64上。
作为一次转印单元的四个一次转印辊4(4y、4m、4c和4b)排列在中间转印带61的内周表面上,以便面对相应的感光鼓构件1。一次转印辊4将中间转印带61压抵在感光鼓构件1上,以形成中间转印带61抵接在感光鼓构件1上的一次转印部分。
作为二次转印单元,二次转印辊65在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表面上布置在面向二次转印对向辊62的位置中。二次转印辊65压抵在二次转印对向辊62上,并且中间转印带65介于二次转印辊65和二次转印对向辊62之间以形成中间转印带61抵接在二次转印辊65上的二次转印部分。
在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运送到作为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8。在定影装置8中向记录材料P加热和加压,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P上。
成像装置100还能够根据需要仅使用一个成像单元或者成像单元中的一些(但不是全部)来形成单色或多色图像。
<成像处理>
在成像期间,首先由充电辊2对感光鼓构件1的表面均匀充电。接下来,基于由CPU9根据从主机装置输入的图像信息计算得出的输出而利用从扫描单元7发射的激光对感光鼓构件1的带电表面进行扫描和曝光,从而在感光鼓构件1上形成与图像信息一致的静电图像。接下来,由显影单元3将形成于感光鼓构件1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随后将极性与调色剂的充电极性相反的电压从作为一次转印电压施加单元的一次转印电压电源(高压电源)施加至一次转印辊4。感光鼓构件1上的调色剂图像由此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在形成全彩色图像期间,在第一至第四处理盒10y、10m、10c和10b上顺序地执行所述处理,以便将相应颜色的分层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
然后,与中间转印带61的移动同步地将记录材料P运送到二次转印部分。将极性与调色剂的充电极性相反的电压从作为二次转印电压施加单元(未示出)的二次转印电压电源(高压电源)施加至二次转印辊65。由此,在记录材料P介于中间转印带61和二次转印辊65之间的情况下,通过二次转印辊65抵接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作用而将中间转印带61上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统一地二次转印到由片材进给单元运送的记录材料P上。
在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运送到作为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8。在定影装置8中,向记录材料P加热和加压以定影被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并且从成像装置100排出记录材料P。
由清洁构件51移除在一次转印步骤之后残留在感光鼓构件1上的一次转印残留调色剂以进行回收。
显影单元3在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在下文描述)接触感光鼓构件1的状态下执行反转显影。即,在所使用的显影单元4中,将充电至极性与感光鼓构件1的充电极性相同的调色剂施加至感光鼓构件1的因曝光而电量衰减的部分(图像部分、曝光部分),由此使静电图像显影。
<处理盒的构造>
现在将描述安装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上的处理盒10的整体构造。四种颜色的处理盒10具有相同的形状,区别仅在于标识部分(未示出),并且处理盒10的显影单元4各自收容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的调色剂。显影单元3使用非磁性单组份调色剂作为显影剂。
现在将参照图2进行描述,图2示出了沿着与纵向方向(旋转轴线的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截取的感光鼓构件1的截面。处理盒10构造成将包括感光鼓构件1的感光构件单元和包括可旋转显影辊11的显影单元(显影装置)3集成为一体。
感光构件单元包括感光鼓构件1和清洁单元(清洁装置)5,在清洁单元5中,清洁刮片51和充电辊2布置在清洁框架中以便接触感光鼓构件1的圆周表面。感光鼓构件1相对于清洁单元5由轴承(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撑。通过将驱动单元(驱动源,未示出)的驱动力传递到感光构件单元,感光鼓构件1根据成像操作被驱动以沿着图中示出的箭头R1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清洁单元5构造成使得由清洁刮片51从感光鼓构件1的表面移除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落入清洁框架中从而收容在其中。清洁单元5还构造成使得充电辊2的导电橡胶的辊部分与感光鼓构件1加压接触从而跟随感光鼓构件1进行旋转。
如图3所示,显影单元3包括:承载调色剂T的显影辊22;显影刮片(管控构件)11;和显影框架构件20,其固定显影辊22和显影刮片11。显影框架构件20包括:显影室20a,所述显影室20a包括布置在其中的显影辊22;和显影开口(开口部分)20b,所述显影开口20b的范围是从显影室20a通向外部。显影刮片11的一个端部固定到显影开口20b,并且显影刮片11的另一个端部抵接在显影辊22上,从而使得能够管控将施加到显影辊22上的调色剂的量和调色剂T的摩擦电量(摩擦电荷)。显影辊22布置在显影开口20b中,以使得能够与感光鼓构件1抵接。显影辊22依次包括例如基体22a、导电弹性层22b和表面层22c的叠层,并且布置成被驱动以沿着图中的箭头方向旋转。
[显影辊]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辊包括叠层,所述叠层包括例如圆柱形或者中空圆筒形的导电基体22a、形成在基体的外周表面上的导电弹性层22b、以及表面层22c,所述表面层22c布置在导电弹性层的外周表面上。显影辊能够具有任何其它的构造,并且能够使用已知的显影辊。
<基体>
包括在显影辊中的基体具有导电性并且支撑布置于其上的导电弹性层。用于基体的材料的示例包括:金属,例如铁、铜、铝和镍;以及包含这些金属的合金,例如不锈钢、硬铝、黄铜和青铜。为了赋予耐刮擦性,可以在不影响导电性的范围内为基体的表面镀层。而且,也可以使用树脂基体,所述树脂基体具有用金属涂覆的导电表面并且所述树脂基体由导电树脂组成物制备。
<导电弹性层>
导电弹性层布置成使得所提供的显影辊具有包括该显影辊的装置所需的弹性。导电弹性层具体地可以是实心体或者发泡体。导电弹性层可以包括单层或者多层。显影辊通常在压力的作用下被压抵至感光鼓和调色剂。为了减少这些构件相互之间造成的损坏,例如布置具有低硬度和低压缩永久变形的导电弹性层。
用于导电弹性层的材料的示例包括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橡胶、丁基橡胶、聚丁橡胶、氟碳橡胶、聚氨酯橡胶和硅橡胶。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来使用。
导电弹性层可以根据显影辊所需的功能而包含导电剂、非导电性填充剂、以及模制所需的各种添加剂成分例如交联剂、催化剂和分散促进剂。
导电弹性层中复合的导电剂的示例包括各种导电金属或合金、导电金属氧化物、涂覆有这些导电金属材料的绝缘性物质的微粒、例如炭黑这样的电子导电剂、以及离子导电剂。这些导电剂能够以粉末或纤维的形式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来使用。在这些导电剂中,导电剂炭黑能够由于其导电性的高度可控性和低成本而被使用。能够包含这样的导电剂以将导电弹性层的体积电阻率控制在1×104Ω·cm到1×1010Ω·cm。包括体积电阻率处于该范围内的导电弹性层的显影辊有助于控制用于在感光鼓上进行显影的调色剂的量。导电弹性层的体积电阻率更优选地为1×104Ω·cm到1×109Ω·cm。
可选地包含在导电弹性层中的非导电性填充剂的示例包括:硅藻土、石英粉、干二氧化硅、湿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锌、铝硅酸、碳酸钙、硅酸锆、硅酸铝、滑石、氧化铝和氧化铁。
导电弹性层赋予显影辊所需的弹性。导电弹性层例如能够具有10度以上且80度以下的肖氏W型硬度(asker C hardness)。肖氏W型硬度为10度以上的导电弹性层能够减小由布置成面向显影辊的每个构件造成的压缩永久变形。肖氏W型硬度为80度以下的导电弹性层能够减小施加至调色剂的应力,并且能够抑制因反复成像而造成的图像质量下降。在本文中,能够通过由Asker橡胶硬度计(其由Kobunshi Keiki有限责任公司制造)测量的值来明确肖氏W型硬度。
导电弹性层的厚度例如为0.1mm以上且50mm以下。该厚度更加优选地为0.5mm以上且10mm以下。
模制导电弹性层的方法的示例包括各种模制方法例如挤压成形、压模成形、注射成形、液体注射成形和模具注射成形,其中,通过在适当的温度下用适当的时间加热以使材料固化,从而在基体上模制导电弹性层。在模具注射成形时,将用于导电弹性层的未固化的材料注射到圆筒形金属模具中(在该圆筒形金属模具中布置有基体),并且通过加热使材料固化。这样的方法使得能够围绕基体精确地模制导电弹性层。
<表面层>
显影辊可以在导电弹性层的外周上具有例如表面层这样的层以具有运送调色剂或者为调色剂充电的显影辊所需的性质。表面层可以是用以满足这些性质的树脂层。形成表面层的树脂的示例包括氟化树脂、聚酰胺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硅树脂、聚氨酯树脂及其混合物。
所使用的表面层可以包含树脂和炭黑以赋予表面层导电性和增强性质。相对于树脂组分,所复合的炭黑的量可以为3%以上的质量比且30%以下的质量比。表面层能够如下所述地形成:将树脂与炭黑和溶剂混合,并且分散以制备涂料溶液,然后将涂料溶液施加到导电弹性层上。能够溶解用于表面层的树脂的任何溶剂都可以用于涂料溶液。
表面层的厚度可以为4μm以上且50μm以下,厚度为4μm以上的表面层能够减小使用期间造成的磨损。厚度为50μm以下的表面层能够减小因显影辊的表面硬度而造成的施加至调色剂的应力。
表面层能够具有任意的表面粗糙度。能够在使用中适当地调节表面层的表面粗糙度以确保运送调色剂的力并且由此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控制表面粗糙度的有效方法是在表面层中包含具有期望粒径的颗粒。在表面层中使用的颗粒可以是粒径为0.1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金属颗粒和树脂颗粒。在这些颗粒中,树脂颗粒更加优选,原因在于它们的高柔性、相对较低的比重、以及涂料材料的易于获得的稳定性。如果表面层包括多个子层,则这样的颗粒可以包含在所有的多个子层中,或者可以包含在这些子层中的至少一层中。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辊22和感光鼓构件1旋转,以使得在对向部分中,显影辊22的表面和感光鼓构件1的表面沿着相同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从向上方向到重力方向的向下方向)移动。将预定的DC电压施加到显影辊22,并且在显影辊接触感光鼓构件1的显影部分中通过摩擦充电而利用带负电的调色剂使静电潜像可视化。由此形成调色剂图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辊22布置成与感光鼓构件1接触,但是显影辊22可以与感光鼓构件1以预定间距间隔开,从而布置成靠近感光鼓构件1。
<显影刮片的构造>
现在将参照图1A和图1B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显影刮片的构造。显影刮片30抵接在显影辊22上,从而取向为相对的方向,由此执行对所施加的调色剂的量的管控以及调色剂的充电。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显影刮片30是支撑部32,所述支撑部32由板簧形式的SUS板形成并且厚度为50μm至120μm。刮片部31的表面利用支撑部32的弹簧弹性与显影辊22抵接。显影刮片30具有沿着侧向方向形成在其一个端部上的刮片部31,并且显影刮片30的另一个端部连接到支撑构件S,所述支撑构件S固定到被支撑的显影框架构件20。
支撑部和刮片部可以由一种材料形成或者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任何支撑部都可以应用在显影刮片中,只要该支撑部能够支撑刮片部即可。在本发明中,支撑部和刮片部能够具有除了上述的将这些部分各自体现为独立构件的构造以外的任何构造;这些部分可以一体化,从而体现为显影刮片的支撑部分和刮片部分。
[刮片部]
用于刮片部的材料的示例包括但不应局限于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以及各种树脂。其具体示例包括:具有橡胶弹性的橡胶,例如热固性聚氨酯橡胶、硅橡胶和液态橡胶;热塑性树脂例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和聚醚树脂;以及热塑性弹性体例如聚酯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和聚酰胺弹性体。
如果用于刮片部的材料与用于支撑部的材料不同,则能够将下述材料用于刮片部:热固性树脂或橡胶例如硅树脂、硅橡胶、聚氨酯树脂、聚氨酯橡胶、酚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以及热塑性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和聚醚树脂。在这些材料中,热塑性树脂能够用于模制刮片部,原因在于这些树脂能够通过加热而易于变形成期望形状。
如果支撑部和刮片部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则刮片部能够具有任意的厚度(沿着图5中的Z方向的距离)。刮片部在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中的厚度能够为10μm以上且3mm以下。在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中的厚度为10μm以上的刮片部能够确保针对因与显影辊摩擦而导致的磨损的耐用性,同时能够保持作为树脂或橡胶的弹性。在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中的厚度为3mm以下的刮片部能够为显影辊提供稳定的抵接压力。
刮片部能够相对于支撑部形成在任何部位。刮片部能够形成在支撑部的抵接显影辊的一个表面上,或者可以形成为覆盖支撑部的两个表面。例如,如图5所示,具有显影剂管控部分和突出部的刮片部能够形成在支撑部的一个端部上,并且支撑部延伸到突出部的位置。
刮片部能够通过金属模具成形、挤压成形、涂覆成形、片材贴合成形或注射成形而形成。具体地,刮片部能够如下所述地在金属模具成形或者挤压成形中模制而成:将支撑部安置在模制金属模具中,在必要时将粘合剂施加到支撑部,将通过加热而熔融的树脂材料注入到模制金属模具中,以便模制接合到支撑部的刮片部。在片材贴合成形中,通过挤压成形而模制为片材的刮片部能够贴合到施加有粘合剂的支撑部。在注射成形中,树脂材料能够注射到金属模具型腔中并且进行冷却以模制刮片部。
在形成刮片部的过程中,在必要时粘合剂层能够形成在支撑部上。用于粘合剂层的材料的示例包括热熔性粘合剂例如聚氨酯、聚酯、乙烯-乙烯醇(EVA)和聚酰胺粘合剂。
[支撑部]
用于支撑部的材料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SUS;金属,例如经过表面处理的钢板譬如经受铬转化涂覆的钢板、不锈钢、磷青铜和铝;以及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树脂和聚酯树脂。如果这些树脂在使用中需要导电性,则可以向树脂中添加导电材料。
支撑部可以具有任何厚度(沿着图5中的Z方向的距离)。该厚度可以是0.05mm以上且3mm以下。特别地,如果支撑部是厚度为0.05mm以上且3mm以下的薄板,则支撑部具有适当的弹簧性质,这能够使刮片部在适当的抵接压力的作用下与显影辊抵接,从而将显影辊上的调色剂管控成适当的厚度。厚度为0.8mm以上的支撑部能够有助于将显影刮片安装和定位在显影装置、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上并且不会歪斜。为此,刮片部能够在适当的抵接压力的作用下与显影辊稳定地抵接。
如果支撑部和刮片部由单种金属材料形成,则能够通过例如弯曲(譬如加压)、电化学切割、放电切割或激光束切割这样的方法来模制支撑部。
能够通过例如挤压成形或者注射成形来模制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支撑部。具体地,在挤压成形中,能够将通过加热而熔融的热塑性树脂注入到模制金属模具中以模制支撑部。在注射成形中,能够将热塑性树脂注入到金属模具型腔中并且进行冷却以模制支撑部。
[导电剂]
支撑部、刮片部和粘合剂层可以在必要时包含导电剂。导电剂的示例包括离子导电剂和电子导电剂例如炭黑。
炭黑的示例具体地包括导电炭黑例如“Ketjenblack”(商标名,由Lion公司制造)和乙炔黑;以及用于橡胶的炭黑例如SAF、ISAF、HAF、FEF、GPF、SRF、FT和MT。此外,能够使用经受过氧化处理的用于彩色墨水的炭黑以及热解碳黑。能够以相对于100份质量的树脂或橡胶占5份以上且50份以下质量的量来使用炭黑。能够利用热重量分析仪(TGA)来测量树脂或橡胶中的炭黑含量。
除了上述的炭黑之外,可用的电子导电剂的示例包括:石墨例如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粉末状金属例如铜、镍、铁和铝;粉末状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钛、氧化锌和氧化锡;以及导电聚合物例如聚苯胺、聚吡咯和聚乙炔。在必要时,这些导电剂能够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来使用。
离子导电剂的示例包括:包含铵离子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盐酸盐、溴酸盐、碘酸盐、氟硼酸盐、三氟甲基硫酸盐、磺酸盐以及双(三氟甲磺酸)亚氨盐(例如四乙铵、四丁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和改性的脂族二甲基乙基乙基硫酸铵;包含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例如锂、钠、钙或镁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盐酸盐、溴酸盐、碘酸盐、氟硼酸盐、三氟甲基硫酸盐、磺酸盐以及双(三氟甲磺酸)亚氨盐。其中,能够使用碱金属或铵离子的三氟甲基硫酸盐和双(三氟甲磺酸)亚氨盐。这些盐是适合的,原因在于这些盐具有含氟的阴离子结构,并且因此具有赋予导电性的良好效果。在必要时,这些盐能够单独使用或者能够以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来使用。
支撑部、刮片部和粘合剂层能够在不阻碍树脂或橡胶以及导电剂的功能的范围内包含其它添加剂例如电荷控制剂、润滑剂、填充剂、抗氧化剂和抗老化剂。
在本实施例中,从显影辊2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开始,刮片部31依次包括:突出部31d,其朝向显影辊22突出以接触显影辊22;和对向表面31c1,其面向显影辊22并且具有连接到突出部31d的一个端部以及设置为自由端部的另一个端部。突出部31d具有接触显影辊22的抵接部(夹持部分)N。
在抵接部(夹持部分)N中,通过因显影辊22旋转而产生的与显影辊22的摩擦为调色剂T摩擦充电;在为调色剂充电的同时管控显影辊22上的调色剂T的厚度,由此提供具有均匀厚度的调色剂层。在本实施例中,当刮片部31在50gf/cm的力的作用下抵接在显影辊22上时,刮片部31和显影辊22之间的抵接宽度(夹持宽度)W为600μm至800μm。在本实施例中,将预定电压从刮片电压电源(未示出)施加到显影刮片30,以使调色剂的涂层稳定。
刮片部沿着显影辊的旋转方向可以具有长度为W(图10中的圆弧的距离)的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所述长度W为1.0mm以上且5.0mm以下,其中,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是与显影辊抵接的抵接部。如图10所示,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具有沿着显影辊的表面形成的曲面,这样的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能够确保长的抵接宽度。
在对向表面31c1中,显影辊22的旋转导致将调色剂进给在显影辊22和对向表面31c1之间,并且从调色剂沿着对向表面31c1的法线方向施加压力F2。
在对向表面31c1的这种构造中,从连接至突出部31d的一个端部到设置为自由端部的另一个端部,与显影辊22相距的距离相同或者减小。具体地,对向表面31c1具有曲面,所述曲面具有曲率半径R并且没有反向曲线点。因为对向表面31c1是没有反向曲线点的曲面,所以从调色剂施加的压力F2(这是沿着正交于在支撑部32的侧向方向上延伸的平面的方向施加以使显影刮片30变形的力)能够部分地分散为沿着支撑部32的侧向方向施加的力。压力F2的这种部分分散能够分散从调色剂施加至显影刮片30的力,并且防止因沿着远离显影辊22的方向向上推动显影刮片30而使显影刮片30产生变形。结果,能够将适当的抵接压力施加在显影刮片30和显影辊22之间,从而提供预定的抵接宽度W。
本发明人在经过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对向表面31c1的曲率半径R能够处于以下范围内。在显影辊22的半径为X(mm)的情况下,形成对向表面31c1的连续曲面能够具有由公式R=X±0.5X(mm)表达的曲率半径R。根据该认知,能够在下限值(此时显影辊22不抵接到显影刮片30的远端上)到一定取值(此时能够在适当地控制进给到对向表面31c1和显影辊22之间的调色剂的量的同时减小所生成的有助于显影刮片30的变形的力)的范围内控制曲率半径R。
对曲率半径R的这种控制能够抑制显影刮片30和显影辊22之间的抵接压力的减小,并且减少附着在显影刮片30和显影辊22之间的接触部分中的调色剂。由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减少显影刮片30对调色剂的不良管控以及图像缺陷的产生。
在相关技术领域中,调色剂T的调色剂颗粒可能具有不均匀的电量。这可能是因为调色剂T主要包含三种类型的调色剂颗粒。第一种类型的调色剂颗粒是调色剂颗粒T1,其接触显影辊22以被充电。第二种类型的调色剂颗粒是调色剂颗粒T2,相反地,所述调色剂颗粒T2不接触显影辊22并且根本不会被充电。第三种类型的调色剂颗粒是调色剂颗粒T3,所述调色剂颗粒T3不接触显影辊22但是会通过与调色剂颗粒T1(其接触显影辊22以被充电)接触而间接地由调色剂颗粒T1充电。如上所述,调色剂T包含调色剂颗粒T1、T2和T3,所述调色剂颗粒T1、T2和T3具有由显影辊22给予的不同的电量。调色剂颗粒的这些不同的电量可能会在感光鼓构件1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期间减小成像部分的调色剂浓度或者可能会导致调色剂雾化或者附着到非成像部分,从而产生图像缺陷。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连续曲面(其形成对向表面31c1)的两个端部的直线的距离即对向表面31c1到级差段(level difference,其形成从刮片部31中的自由端部(远端)突出的突出部31d)的长度L1被控制为0.85≤L1(mm)≤2.00。从对向表面31c1和突出部31d之间的连接部分沿着正交于在支撑部32的侧向方向上延伸的平面的方向的突出部31d的最大高度即突出部31d的突起高度H被控制为0.1≤H(mm)≤0.3。在这样的构造中,调色剂颗粒T1、T2和T3能够在限定于显影辊22和对向表面31c1之间的空间中更好地相互接触;结果,为调色剂T的相应调色剂颗粒赋予均匀的电量(电荷量),由此减小例如雾化这样的图像缺陷的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显影刮片30的对向表面31c1的区域中,从连接至突出部31d的一个端部朝向设置为自由端部的另一个端部,沿显影辊22在抵接部(夹持部分)N中的法线方向的厚度增加。这样的显影刮片的构造能够充分地确保刮片部31和显影辊22之间的抵接宽度W,并且还能独立于抵接状态而保持抵接部N的预定定位,从而提供刮片部31与显影辊22的稳定抵接。
尽管图5中示出的显影刮片的形状不同于图1A和1B中示出的显影刮片的形状,但是这些显影刮片都具有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和突出部,其中,突出部的面向显影辊的表面(对向表面)向内弯曲。刮片部具有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和突出部,并且突出部31d沿着刮片部31的远端方向布置。
根据符合该构造的显影装置,由显影辊运送并且在显影纯白图像之后具有过高电量的调色剂在“调色剂移除区域”中从显影辊的表面移除,所述调色剂移除区域由显影辊的表面和显影刮片的突出部(对向表面31c1)之间的间隙形成。而且,从显影辊移除的调色剂和从显影室20a进给的调色剂一起循环以提供调色剂的均匀电量,从而减少重像(ghostimage)。
一种已知的归因于调色剂的电量差异的图像缺陷是重像(先前形成的图像痕迹在后续形成的图像上显现的现象)。在下一次成像时由显影刮片管控的调色剂的电量的差异倾向于在显影图像浓度为0%的纯白图像的区域中以及在显影图像浓度为100%的纯黑图像的区域中较大。显影辊上的调色剂在具有低图像浓度的区域中、尤其是在纯白图像的区域中几乎不显影。为此,调色剂将在显影刮片和显影剂进给辊之间经受反复摩擦,从而易于导致调色剂的高电量。显影辊上的调色剂主要在具有高图像浓度的区域、尤其是在纯黑图像的区域中进行显影。结果,调色剂在纯黑图像的区域和纯白图像的区域之间的电量差异增大,从而产生重像。
为了避免该问题,显影刮片形成为满足由公式(1)、(2)和(3)表达的关系。换言之,在介于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和显影辊之间的抵接部的上游,相对于显影辊的表面形成非接触间隙。间隙宽度定义为G,并且间隙的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分别定义为Gmax和Gmin,其中,宽度G满足由公式(1)0.05mm≤G≤0.5mm和(2)Gmax/Gmin≤3.0表达的关系。
在满足由公式(1)和(2)表达的关系的间隙中,显影辊的表面沿着旋转方向的连续长度L2满足由公式(3)L2≥0.8mm表达的关系。
这样的构造提供的效果是移除显影辊上的调色剂且使调色剂在调色剂移除区域中循环。能够确保调色剂移除区域沿着调色剂运送方向(显影辊的旋转方向)具有狭长的间隙,调色剂被稠密地填充到该间隙中。在这样的间隙中,调色剂因显影辊的表面和调色剂之间的摩擦而进行循环。结果,显影辊上的调色剂能够具有均匀的充电状态,从而减少了由显影辊上的调色剂的充电状态的差异而导致的重像的产生。
在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突出部中的间隙的宽度G为0.05mm以上且0.5mm以下。因为在宽度G小于0.05mm的间隙中调色剂会过于稠密地填充,所以调色剂不能充分循环,从而导致难以为从显影辊移除的调色剂以及从显影室20a进给的调色剂赋予均匀的电量。因为在突出部中的宽度大于0.5mm的间隙中调色剂无法稠密地填充,所以调色剂接受的摩擦不充分。结果,在显影纯白图像之后具有过高电量的调色剂不能从显影辊的表面移除。在宽度G处于0.05mm以上且0.3mm以下的范围内的间隙中,能够适当地执行从显影辊的表面移除调色剂并且使调色剂在突出部的间隙区域中循环。
在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间隙的最大宽度与最小宽度的比值“Gmax/Gmin”为3.0以下。在比值Gmax/Gmin大于3.0时,调色剂会不均匀地填充在突出部的间隙区域中。如果突出部的上游间隙具有最小宽度Gmin,下游间隙具有最大宽度Gmax,并且比值Gmax/Gmin大于3.0,则调色剂易于在突出部中的间隙区域中移动,并且无法均匀地填充在间隙区域中。为此,调色剂接受的摩擦不充分,并且在显影纯白图像之后具有过高电量的调色剂无法从显影辊的表面移除。如果突出部的上游间隙具有最大宽度Gmax,下游间隙具有最小宽度Gmin,并且比值Gmax/Gmin大于3.0,则大量的调色剂会被带入间隙区域的上游部分中,并且会过于稠密地填充在间隙区域的下游部分中。过于稠密地填充的调色剂可以向上推动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从而导致调色剂的不良管控。
L2是0.8mm以上,其中,L2是在满足由公式(1)和(2)表达的关系的间隙中沿着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的显影辊表面的连续长度。小于0.8mm的长度L2会导致在调色剂移除区域中的调色剂摩擦时间不足,并且因此不能从显影辊的表面移除在纯白图像显影之后具有过高电量的调色剂。长度L2可以是3.0mm以下。在长度L2为3.0mm以下时,稠密地填充在调色剂移除区域中的调色剂不会向上推动突出部的表面,从而适当地管控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中的调色剂层的厚度。
长度L2例如是沿着图10中示出的圆周方向的距离。换言之,长度L2是在显影辊上的介于两条直线D和D与显影辊的表面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其中,直线D和D连接突出部31c的表面上的两个点与显影辊的截面圆的中心。
在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显影刮片的面向显影辊的表面的突出部具有向内弯曲的表面。具有向内弯曲的表面的突出部能够提供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G在0.05mm以上且0.5mm以下的范围内,以便增加间隙区域的长度L2。而且,突出部的表面能够具有向内弯曲的形状。具有向内弯曲的曲面的突出部能够确保沿着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的狭长间隙,因此有助于调色剂的摩擦以及从显影辊的表面有效地移除显影剂。
而且,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能够具有1.0mm以上且5.0mm以下的长度(弧长)。显影刮片和显影辊之间的增加的摩擦距离能够为调色剂提供均匀的高电量。
<变型例>
在实施例中,如图1A和1B所示,刮片部31具有对向表面31c1,所述对向表面31c1具有曲面,该曲面具有曲率半径R并且以预定间距面向显影辊22。然而,刮片部能够具有任意其它的构造。例如,如图4A和4B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变型例,刮片部31可以具有对向表面31c2,所述对向表面31c2以预定间距面向显影辊22并且具有相对于支撑部31所延伸的平面倾斜的斜面。根据该变型例的刮片部的构造与上述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区别仅在于对向表面31c2的形状,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相同的部件,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显影刮片30形成为使得支撑部32的远端由刮片部31覆盖。正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那样,刮片部31具有突出部31d的从对向表面31c2和突出部31d之间的连接部分沿着正交于一个平面(该平面沿着支撑部32的侧向方向延伸)的方向的最大高度H(mm),即突出部31d的突起高度。
如图4A所示,在该变型例中,对向表面31c2所具有的平面相对于显影辊22在抵接部(夹持部分)N中的法线方向以角度θ(°)倾斜,或者说对向表面31c2具有倾斜表面。换言之,对向表面31c2具有角度θ和预定长度L1,并且正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那样,从连接到突出部31d的一个端部到设置为自由端部的另一个端部,与显影辊22相距的距离减小。
由于显影辊22的旋转,调色剂被进给到显影辊22和对向表面31c2之间,并且沿着对向表面31c2的法线方向产生来自于调色剂的压力F3。然而,该构造将来自于调色剂的压力F3(这是沿着正交于在支撑部32的侧向方向上延伸的平面的方向施加以使显影刮片30变形的力)部分地转换成沿着支撑部32的侧向方向施加的力。结果,从调色剂施加到显影刮片30的力能够分散,从而防止因沿着远离显影辊22的方向向上推动显影刮片30而使显影刮片30产生变形。结果,在显影刮片30和显影辊22之间施加适当的抵接压力,从而提供预定的抵接宽度W。本发明人在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发现,相对于显影辊22在抵接部(夹持部分)N中的法线方向,显影辊22朝向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倾斜的角度θ更优选地为77°以下。将角度θ控制在该范围内就能够在对向表面31c2和显影辊22之间进给适量的调色剂,并且同时减小所生成的有助于显影刮片30的变形的力。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显影刮片30中形成对向表面31c2的区域中,从连接到突出部31d的一个端部到设置为自由端部的另一个端部,抵接部(夹持部分)N在显影辊22的法线方向上具有增加的厚度。这样的增加的厚度能够确保刮片部31和显影辊22之间的充分的抵接宽度W,而且还能独立于抵接状态而保持抵接部N的预定定位,从而提供刮片部31与显影辊22的稳定抵接。
上述构造抑制显影刮片30和显影辊22之间的抵接压力的减小并且减少附着到显影刮片30和显影辊22之间的接触部分的调色剂。由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减少显影刮片对调色剂的不良管控,并且因此能够减少图像缺陷的产生。
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对向表面31c2具有长度L1,所述长度L1被控制为0.85≤L1(mm)≤2.00,其中,长度L1是从刮片部31的自由端部(远端)到形成突出部31d的级差段的长度。从对向表面31c2和突出部31d之间的连接部分沿着正交于在支撑部32的侧向方向上延伸的平面的方向的突出部31d的最大高度即突出部31d的突起高度H被控制为0.1≤H(mm)≤0.3。由此,调色剂颗粒T1、T2和T3能够在限定于显影辊22和对向表面31c2之间的空间中更好地相互接触;结果,为调色剂T的相应调色剂颗粒赋予均匀的电量(电荷量),由此减小例如雾化这样的图像缺陷的产生。
另一个实施例
在显影刮片的突出部中,面向显影辊的表面具有向内弯曲的形状。突出部的这样向内弯曲的表面能够确保在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沿着较长的距离与显影辊的表面之间所隔开的间隙的窄宽度满足由公式(1)和(2)表达的关系。突出部可以具有弯折的形状和弯曲的形状。能够使用弯曲的形状。因为这些弯曲的形状没有拐角,所以突出部的表面侧的调色剂能够顺畅地循环。而且,突出部的表面的弯曲的形状可以是与显影辊的截面圆同心的圆弧形。在此情况下,能够在显影辊的沿着旋转方向的长距离上确保相对于显影辊的表面具有小宽度的间隙。突出部的形状的示例包括图5至图10中所示出的那些。
如图5所示,级差段能够布置在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31a和突出部31c之间的边界中。稠密地填充到显影辊的表面和突出部31c之间的间隙中的调色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向上提升突出部的表面。级差段能够确保对调色剂层的厚度加以控制的边缘部分,从而减少对调色剂层的厚度的控制不良。
控制调色剂层的厚度并且通过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和显影辊的表面之间的摩擦而对调色剂充电。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可以具有平面形状、弯曲形状、凸形或者凹形中的任意一种形状。如图8所示,弯曲的形状尤为优选。具有弯曲形状的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能够增加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与显影辊的摩擦距离,从而为调色剂提供均匀的高电量。而且,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能够具有沿着显影辊的表面的弯曲形状。
如果支撑部和刮片部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则支撑部能够布置成延伸到突出部的位置。延伸到该位置的支撑部增强了突出部的刚性,并且因此即使调色剂稠密地填充在显影辊的表面和突出部的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也能够保持期望间隙。
现在将通过制造例和实施例来更加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术语显影刮片的突出部的“远端”指的是图5中的沿着X方向的端部,并且术语显影刮片的突出部的“基部”指的是在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和突出部之间的边界处的部位。
[实施例2]
1、制备显影刮片
将聚酯热塑性树脂(TPEE)(由Du Pont-Toray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商标名:Hytrel4047N)用作用于刮片构件的材料。所使用的支撑部由SUS-304-1/2H材料形成为长片材的形式,所述长片材沿着侧向方向的长度为15.2mm并且厚度为0.08mm。
图12是用于制造显影刮片的装置。首先,用于刮片部的材料在挤压成形机113中以200℃的温度熔融并且被注入到用于挤压成形的金属模具112的模具型腔中。同时,在支撑部行进通过金属模具的模具型腔以用于挤压成形时,对支撑部的沿着侧向方向的一个端部表面涂覆用于刮片部的材料。金属模具112的温度设定为250℃。
由冷却机114固化从用于挤压成形的金属模具112排出的刮片部,以制备具有支撑部的构件,所述支撑部具有抵接支撑表面、远端表面、以及与覆盖有刮片部的抵接支撑表面相对的表面。该构件由切割机116沿着纵向方向切割成长度为226mm的段,然后处理面向显影辊的表面以制备图8中示出的具有突出部的1号显影刮片,所述突出部具有6.20mm的表面曲率半径R和1.0mm的长度L0
2、制备显影辊
提供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外径为6mm且长度为270mm的SUS304轴芯;以及施加至基体且烧着于此的底漆(商标名:DY35-051;由Dow Corning Toray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基体布置在金属模具中。在以下的表1中示出了通过混合材料而制备的附加型的硅橡胶组成物被注入到限定于金属模具中的型腔中。
[表1]
Figure BDA0001362966410000231
随后,通过以150℃的温度加热金属模具15分钟而固化硅橡胶组成物。从模具移除产品,并且在180℃的温度下进一步加热1小时以完成固化反应。所制备的导电弹性辊包括基体和导电弹性层,所述导电弹性层具有3mm的厚度并且布置在基体的外周上。接下来,称量在下面的表2中示出的材料,并且添加100质量份数的甲基乙基甲酮。利用珠磨机分散这些材料,以制备表面层涂料溶液。
表2
Figure BDA0001362966410000232
随后,在导电弹性辊中的基体的上端被保持成使得导电弹性辊的纵向方向沿着竖直方向对准。导电弹性辊被浸入到表面层涂料溶液中,并且通过浸渍进行涂覆从而具有10.0μm的膜厚度。浸没时间为9秒。工件从涂料溶液的吸收速率为30mm/s的初始吸收速率以及20mm/s的最终吸收速率。初始吸收速率和最终吸收速率之间的吸收速率相对于时间线性变化。在烤箱中以80℃的温度干燥工件15分钟,并且在烤箱中以140℃的温度加热工件2小时以执行固化反应。由此形成表面层以制备曲率半径DR为6.0mm的1号显影辊。
3、制备显影装置
将1号显影刮片和1号显影辊安装在图5所示的显影装置中,并且设定成使得间隙的最大宽度Gmax和最小宽度Gmin均为0.2mm,比值Gmax/Gmin为1.0,并且沿着显影辊的表面的旋转方向的满足公式(1)和(2)的间隙的连续长度L2(在下文中称作“移除区域的长度L2”)为1.0mm。
4、测量显影刮片和显影辊之间的间隙的形状
图10是沿着垂直于显影刮片的纵向方向的方向观察到的显影刮片和显影辊之间的抵接部的截面图。使用数字显微镜(由Keyence公司制造;VHX-5000)放大该视图500倍。在显影辊的表面上测量间隙的长度L2,所述间隙的间隙宽度G为0.05mm以上且0.5mm以下并且比值Gmax/Gmin为3.0以下。沿着显影辊的表面以0.1mm的节距执行测量。
5、使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评估重像
1号显影辊和1号显影刮片被集成到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商标名:CLJ CP4525,由Hewlett-Packard公司制造)的处理盒的显影装置中。将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在温度为15℃且相对湿度为10%的低温和低湿度的环境中留置24小时。接下来,印刷用于评估的图像,以评估显影重像。
使用用于评估的图像来执行显影重像的判定,在用于评估的图像中,在片材的前端以10mm的间距印刷5mm×5mm的纯黑色块,随后印刷半色调图像。在该图像中,使用由X-Rite公司制造的分光浓度计(Spectordensitometer)测量在印刷纯黑色块之后在显影辊的节距中的半色调图像的浓度以及在另外的部分中的半色调图像的浓度。根据半色调图像的浓度差按照以下标准对印刷的图像进行分级。
A:半色调图像的浓度差小于0.04。
B:半色调图像的浓度差是0.04以上且小于0.08。
C:半色调图像的浓度差是0.08以上。
[实施例3和4]
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2号显影刮片,区别仅在于突出部的面向显影辊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为6.05mm(实施例2)或6.50mm(实施例3),并且突出部的长度L0为1.0mm。间隙的最大宽度Gmax和最小宽度Gmin、比值Gmax/Gmin、以及显影剂移除区域的长度L2设定为形成表4所示的间隙。除了这些区别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测量和评估显影装置。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4号显影刮片,区别仅在于间隙被形成为使得在突出部的远端处的最小宽度Gmin为0.10mm,在突出部的基部处的最大宽度Gmax为0.20mm,并且比值Gmax/Gmin为2.0。此外,制备、测量和评估显影装置。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5号显影刮片,区别仅在于间隙被形成为使得在突出部的远端处的最大宽度Gmax为0.20mm,在突出部的基部处的最小宽度Gmin为0.10mm,并且比值Gmax/Gmin为2.0。此外,制备、测量和评估显影装置。
[实施例7]
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装置,区别仅在于间隙被形成为使得Gmax、Gmin和比值Gmax/Gmin如表4所示。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测量和评估显影装置。
[实施例8]
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装置,区别仅在于间隙被形成为使得Gmax、Gmin和比值Gmax/Gmin如表4所示。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测量和评估显影装置。
[实施例9至11]
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8号至10号显影刮片,区别仅在于在显影刮片中,突出部的面向显影辊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为6.20mm,并且突出部的长度L0为0.8mm(实施例8)、3.0mm(实施例9)或者2.0mm(实施例10)。显影剂移除区域的长度L2设定为0.8mm。除了这些区别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测量和评估显影装置。
[实施例12]
如图9A所示,制备11号显影刮片作为显影刮片30,其中,突出部31c的面向显影辊的表面具有弯曲的形状,并且突出部的长度L0分成三种长度:在远端的突出部的长度L01、在中央突出部的长度L02、以及在基部处的突出部的长度L03。面向突出部的表面的由L01和L02形成的角度以及由L02和L03形成的角度均为170°。除了这些区别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测量和评估显影装置。
[实施例13]
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12号显影刮片,区别仅在于突出部的面向显影辊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为6.30mm,并且突出部的长度L0为1.0mm。Gmax设定为0.30mm,并且Gmin设定为0.30mm。除了这些区别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测量和评估显影装置。
[实施例14]
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制备13号显影刮片,区别仅在于突出部的面向显影辊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为6.30mm,突出部的长度L0为1.0mm,并且如图6所示,间隙被形成为使得在突出部的远端处的Gmin为0.10mm,在面向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的突出部中的Gmax为0.30mm,并且比值Gmax/Gmin为3.0。在下一个步骤中,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测量和评估显影装置。
[实施例15]
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制备14号显影刮片,区别仅在于突出部的面向显影辊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为6.30mm,突出部的长度L0为1.0mm,并且如图7所示,间隙被形成为使得在突出部的远端处的Gmax为0.30mm,在面向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的突出部中的Gmin为0.10mm,并且比值Gmax/Gmin为3.0。在下一个步骤中,除了这些区别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测量和评估显影装置。
[实施例16至18]
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15号至17号显影刮片,区别仅在于显影剂层厚度控制部分的长度W为1.0mm(实施例15)、3.0mm(实施例16)或5.0mm(实施例17)。在下一个步骤中,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测量和评估显影装置。
[实施例19]
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装置,区别仅在于突出部的面向显影辊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为6.20mm,并且突出部的长度L0为4.0mm。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测量和评估显影装置。
[实施例20]
该实施例是图9B所示的示例性显影刮片,其中,支撑部和刮片部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1、显影刮片的制备
在以80℃的温度搅拌3小时的条件下,使下面的表3的组分(1)所示的两种材料进行反应以制备预聚合物(NCO%:8.50%)。将表3的组分(2)所示的五种材料与预聚合物混合以制备聚氨酯弹性体原料组成物。将该组成物注入到用于模制的金属模具的型腔中,并且在130℃的温度下进行2分钟的固化;从金属模具中取出工件以制备弹性构件。将该弹性构件切割成沿着纵向方向为226mm、沿着侧向方向为15.2mm且厚度为2.0mm的尺寸。在下一个步骤中,进一步处理弹性构件以制备图9B所示的19号显影刮片,其中,突出部31c的面向显影辊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为6.20mm,并且突出部的长度L0为1.0mm。
[表3]
Figure BDA0001362966410000281
2、显影装置的制备和评估
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装置,区别仅在于所用的显影刮片。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执行测量和评估。
[实施例21]
如图9C所示,所用的显影刮片包括由相同材料形成的支撑部和刮片部。通过将SUS-304-1/2H材料压制成沿着侧向方向为15.2mm、沿着纵向方向为226mm、且厚度为0.08mm的尺寸来制备20号显影刮片。除了这些区别之外,显影辊和显影刮片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包含到显影装置中。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执行测量和评估。
在表4中示出了实施例中的构件的构造、测量值和评估结果。
[比较例1]
制备21号显影刮片,其中,突出部的面向显影辊的表面具有直线形状,并且间隙被形成为在突出部的表面的中央部分中具有0.20mm的最小宽度Gmin。显影辊和显影刮片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包含到显影装置中。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执行测量和评估。
[比较例2]
显影刮片设定成使得曲率半径R为6.03mm,并且间隙被形成为具有0.03mm的最大宽度Gmax和最小宽度Gmin。除了这些区别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装置,并且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执行测量和评估。
[比较例3]
显影刮片设定成使得曲率半径R为6.60mm,并且间隙被形成为具有0.6mm的最大宽度Gmax和最小宽度Gmin。除了这些区别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装置,并且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执行测量和评估。
[比较例4]
显影刮片设定成使得突出部的长度L0为0.5mm,并且间隙被形成为使得调色剂移除区域的长度L为0.5mm。除了这些区别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装置,并且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执行测量和评估。
[比较例5]
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装置,区别仅在于如图6所示,间隙被形成为使得在突出部的远端处的最小宽度Gmin为0.05mm,在突出部的基部处的最大宽度Gmax为0.20mm,并且比值Gmax/Gmin为4.0。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执行测量和评估。
[比较例6]
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显影装置,区别仅在于如图7所示,间隙被形成为使得在突出部的远端处的最大宽度Gmax为0.20mm,在突出部的基部处的最小距离Gmin为0.05mm,并且比值Gmax/Gmin为4.0。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执行测量和评估。
在表5中示出了比较例中的构件的构造、测量值和评估结果。
Figure BDA0001362966410000301
Figure BDA0001362966410000311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能够因为显影辊和显影刮片的面向显影辊的突出部具有向内弯曲的表面并且所设置的的调色剂移除区域满足由公式(1)、(2)和(3)表达的所有关系而减少重像的产生。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予以最宽泛的解读,以便涵盖所有这样的变型方案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
显影剂承载构件,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构造成在其表面上承载显影剂;
显影框架构件,所述显影框架构件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并且构造成收容显影剂;和
管控构件,所述管控构件固定至所述显影框架构件并且构造成管控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上所承载的显影剂,
其中,所述管控构件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突出并且具有抵接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抵接部;和面向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对向表面,所述对向表面沿着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上游侧并且设置成连接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管控构件的远端,并且
所述对向表面是没有反向曲线点的表面,并且所述对向表面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的距离随着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上从所述对向表面的与所述突出部相连接的一个端部到所述对向表面的设置为自由端部的另一个端部远离所述突出部而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其中,在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半径为X的情况下,所述对向表面的曲率半径R处于由公式R=X±0.5X(mm)表达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其中,在形成所述对向表面的区域中,所述管控构件的沿着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所述抵接部中的法线方向的厚度随着远离所述突出部而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
其中,所述对向表面是平面并且沿着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法线方向具有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法线偏离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为77°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其中,所述管控构件包括:刮片部,所述刮片部具有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对向表面;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到所述显影框架构件并且设置用以支撑所述刮片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其中,显影剂是非磁性单组分调色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其中,所述对向表面的长度L为0.85≤L(mm)≤2.00,其中L是从所述对向表面的自由端部到所述突出部的基部的长度,并且
所述突出部的最大高度H为0.1≤H(mm)≤0.3。
8.一种处理盒,其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和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设置成利用在显影剂承载构件上所承载的显影剂使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CN201710626609.3A 2016-07-29 2017-07-28 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Active CN1076649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0121 2016-07-29
JP2016-150121 2016-07-29
JP2016197323 2016-10-05
JP2016-197323 2016-10-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4937A CN107664937A (zh) 2018-02-06
CN107664937B true CN107664937B (zh) 2021-07-02

Family

ID=59771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6609.3A Active CN107664937B (zh) 2016-07-29 2017-07-28 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8291B2 (zh)
JP (1) JP6946086B2 (zh)
CN (1) CN107664937B (zh)
DE (1) DE102017117119B4 (zh)
GB (1) GB25547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75355A3 (en) * 2013-03-05 2018-01-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JP7000106B2 (ja) 2017-10-13 2022-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20853B2 (ja) 2017-10-13 2022-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77168B2 (ja) * 2018-07-19 2022-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規制部材、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86145A (ja) * 2018-11-27 2020-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7147636B2 (ja) * 2019-03-06 2022-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GB2582635B (en) * 2019-03-28 2021-12-29 Archipelago Tech Group Ltd Device, method, and assembly for loading nozzles with fluid
CN111897194A (zh) * 2020-06-24 2020-11-06 中山市鼎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转印带及其制备方法
US11643942B2 (en) 2021-07-28 2023-05-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urbine system with particulate presence and accumulation model for particulate ingress detection
US11555447B1 (en) 2021-07-28 2023-01-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hibiting particulate and foreign object ingress in combustion system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7200B2 (ja) * 1988-07-15 1999-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薄層形成装置
CN1120387C (zh) * 1998-01-21 2003-09-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251730A (ja) * 2005-03-14 2006-09-21 Canon Inc 現像剤規制部材、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75379A (zh) * 2010-08-11 2012-03-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5170A (ja) * 1985-10-31 1987-05-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現像装置
JP3014103B2 (ja) 1989-07-17 2000-02-28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3246986B2 (ja) 1993-07-30 2002-01-15 桂川電機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US6671485B2 (en) * 2001-12-21 2003-12-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51668B2 (ja) * 2004-01-27 2010-04-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95573B2 (ja) 2009-03-27 2013-05-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61366A (ja) 2011-09-12 2013-04-0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83771A (ja) 2011-10-07 2013-05-09 Sharp Corp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950709B2 (ja) * 2012-06-15 2016-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23053B2 (ja) 2013-08-09 2017-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742780B2 (ja) 2016-03-30 2020-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53195B2 (ja) 2016-07-29 2021-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7200B2 (ja) * 1988-07-15 1999-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薄層形成装置
CN1120387C (zh) * 1998-01-21 2003-09-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251730A (ja) * 2005-03-14 2006-09-21 Canon Inc 現像剤規制部材、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75379A (zh) * 2010-08-11 2012-03-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54790A (en) 2018-04-11
US20180032000A1 (en) 2018-02-01
US10078291B2 (en) 2018-09-18
JP6946086B2 (ja) 2021-10-06
JP2018060170A (ja) 2018-04-12
DE102017117119A1 (de) 2018-02-01
DE102017117119B4 (de) 2023-10-26
CN107664937A (zh) 2018-02-06
GB2554790B (en) 2019-02-27
GB201712038D0 (en) 2017-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4937B (zh) 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JP7134754B2 (ja) 電子写真用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8655222B2 (en) Developing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025767A (ja) 現像装置、電子写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7664938B (zh) 显影设备、处理盒及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US9989883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173714A (ja) 現像剤担持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8565648B2 (en) Charge element,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947273B2 (en) Conductive roll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nspection method for conductive roller
JP3907632B2 (ja) 現像ローラ、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995241B2 (ja) 弾性ローラ、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59718B2 (ja) 中間転写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947272B2 (en) Conductive roll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nspection method for conductive roller
CN115715383A (zh) 导电辊子
JP5989581B2 (ja) 弾性ローラ、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12865A (ja) 半導電性ロー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3252A (ja) 導電性ロール、導電性ロール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導電性ロ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08176156A (ja) 現像ローラ、現像ローラ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51357A (ja) 現像ロールおよび現像装置
JP2012073309A (ja) 導電性ローラ、その製造方法、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