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24884A - 红茶加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红茶加工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24884A CN107624884A CN201710774771.XA CN201710774771A CN107624884A CN 107624884 A CN107624884 A CN 107624884A CN 201710774771 A CN201710774771 A CN 201710774771A CN 107624884 A CN107624884 A CN 1076248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leaves
- fermentation
- black tea
- processing technology
- fermenting cel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发酵时充氧,从而增加发酵室的氧气浓度,提高活性氧气分子数量,确保活性氧气分子在发酵室达到一种稳定平衡状态,利于红茶发酵,此时红茶发酵效果最佳,酚氨糖比值最优,茶叶品质提高,并且向发酵室内充氧时还能够缩短发酵时间,提高效率,降低劳动生产成本等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加工,具体涉及红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红茶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发酵茶。红茶是我国常见的健康保健茶饮,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每一种茶叶,其制作工艺都是不同的,我国红茶包括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而它们的制作工艺大同小异。
红茶的制茶工艺并不复杂,但在加工过程中各种成分的变化却是十分复杂,在红茶加工过程中,鲜叶中的化学成份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黄素的新的成份。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
故如何加工红茶对红茶的品质有很重要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加工工艺,解决传统红茶加工过程中,方法复杂,加工后红茶品质不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红茶加工工艺,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采摘为:采摘新鲜的茶树芽叶,并去除其中的雨水叶和病虫叶,得的茶叶。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萎凋为:先将采摘后的芽叶摊开在竹筛上,并置于太阳下直晒6~8小时后,最后放入萎凋机中萎凋。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在萎凋机中萎凋时,萎凋机内的萎凋温度为25~30℃,萎凋的时间为4~5小时,其中萎凋期间每隔25~30分钟将茶叶翻动一次。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揉捻为:将萎凋后的茶叶置入茶叶揉捻机中进行揉捻,直至茶叶的颜色由黄绿色变为红黄色后,在无压揉捻10~12分钟。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发酵为:在发酵温度为20~30℃,空气湿度为70~90%的发酵室内对揉捻后的茶叶发酵6~8h,在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室进行充氧,并保持发酵室中的氧气浓度为22.54~24.95%。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在发酵过程中,保持发酵室内的空气对流,其中茶叶的堆放厚度为5~10cm,且每隔15~25min翻抖茶叶一次。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干燥为:发酵完成将茶叶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直至茶叶的含水量在5~7%,其中干燥箱内的温度为100~110℃.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在干燥过程中,保持干燥箱通风,在通风时,将通过干燥箱内并被加热后的气体直接导入至发酵室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干燥箱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干燥箱的外壁上交错开插设有茶叶板插板,干燥箱的内腔通过茶叶板插板构成了“S”型的过风通道,其中过风通道的一端与进风口连接,另一端与出风口连接;
出风口还与发酵室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发酵时充氧,从而增加发酵室的氧气浓度,提高活性氧气分子数量,确保活性氧气分子在发酵室达到一种稳定平衡状态,利于红茶发酵,此时红茶发酵效果最佳,酚氨糖比值最优,茶叶品质提高,并且向发酵室内充氧时还能够缩短发酵时间,提高效率,降低劳动生产成本等效果。
本发明在萎凋前先将茶叶置于太阳下晾晒,使得鲜叶呈萎蔫状态,然后在通过萎凋机然后进行揉捻时,能是茶叶更好的成条,且避免了使用揉捻机时需要初揉和复揉的工序,在保证揉捻效果的同时,精简了工序。
本发明中通过保持干燥箱通风,并使干燥箱内的气体在经过“S”型的过风通道后能够充分的受热后,带走由茶叶产生的湿气,直接导入至发酵室中,这样能充分利用干燥时产生的热量和湿气,来降低发酵室内对发酵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从而降低整个加工工艺过程中的能耗。
本发明中干燥箱中的温度能有效对茶叶进行干燥,并避免温度过高对茶叶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干燥箱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红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摘:采摘新鲜的茶树芽叶,并去除其中的雨水叶和病虫叶,得的茶叶。
步骤2、萎凋:先将采摘后的芽叶摊开在竹筛上,并置于太阳下直晒6小时后,最后放入萎凋机中萎凋;
在萎凋机中萎凋时,萎凋机内的萎凋温度为30℃,萎凋的时间为4小时,其中萎凋期间每隔30分钟将茶叶翻动一次。
步骤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置入茶叶揉捻机中进行揉捻,直至茶叶的颜色由黄绿色变为红黄色后,在无压揉捻10分钟。
步骤4、发酵:在发酵温度为30℃,空气湿度为70%的发酵室内对揉捻后的茶叶发酵8h,在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室进行充氧,并保持发酵室中的氧气浓度为22.54%;
在发酵过程中,保持发酵室内的空气对流,其中茶叶的堆放厚度为5~10cm,且每隔25min翻抖茶叶一次。
步骤5、干燥:发酵完成将茶叶放入干燥箱1中进行干燥,直至茶叶的含水量在5%,其中干燥箱1内的温度为110℃;
在干燥过程中,保持干燥箱1通风,在通风时,将通过干燥箱1内并被加热后的气体直接导入至发酵室内。
实施例2
红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摘:采摘新鲜的茶树芽叶,并去除其中的雨水叶和病虫叶,得的茶叶。
步骤2、萎凋:先将采摘后的芽叶摊开在竹筛上,并置于太阳下直晒8小时后,最后放入萎凋机中萎凋;
在萎凋机中萎凋时,萎凋机内的萎凋温度为25℃,萎凋的时间为5小时,其中萎凋期间每隔25分钟将茶叶翻动一次。
步骤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置入茶叶揉捻机中进行揉捻,直至茶叶的颜色由黄绿色变为红黄色后,在无压揉捻12分钟。
步骤4、发酵:在发酵温度为20℃,空气湿度为90%的发酵室内对揉捻后的茶叶发酵6h,在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室进行充氧,并保持发酵室中的氧气浓度为24.95%;
在发酵过程中,保持发酵室内的空气对流,其中茶叶的堆放厚度为5cm,且每隔25min翻抖茶叶一次。
步骤5、干燥:发酵完成将茶叶放入干燥箱1中进行干燥,直至茶叶的含水量在5%,其中干燥箱1内的温度为110℃;
在干燥过程中,保持干燥箱1通风,在通风时,将通过干燥箱1内并被加热后的气体直接导入至发酵室内。
实施例3
红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摘:采摘新鲜的茶树芽叶,并去除其中的雨水叶和病虫叶,得的茶叶。
步骤2、萎凋:先将采摘后的芽叶摊开在竹筛上,并置于太阳下直晒7小时后,最后放入萎凋机中萎凋;
在萎凋机中萎凋时,萎凋机内的萎凋温度为27℃,萎凋的时间为4.5小时,其中萎凋期间每隔27分钟将茶叶翻动一次。
步骤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置入茶叶揉捻机中进行揉捻,直至茶叶的颜色由黄绿色变为红黄色后,在无压揉捻11分钟。
步骤4、发酵:在发酵温度为25℃,空气湿度为80%的发酵室内对揉捻后的茶叶发酵7h,在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室进行充氧,并保持发酵室中的氧气浓度为23%;
在发酵过程中,保持发酵室内的空气对流,其中茶叶的堆放厚度为7cm,且每隔20min翻抖茶叶一次。
步骤5、干燥:发酵完成将茶叶放入干燥箱1中进行干燥,直至茶叶的含水量在6%,其中干燥箱1内的温度为105℃;
在干燥过程中,保持干燥箱1通风,在通风时,将通过干燥箱1内并被加热后的气体直接导入至发酵室内。
实施例4
红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摘:采摘新鲜的茶树芽叶,并去除其中的雨水叶和病虫叶,得的茶叶。
步骤2、萎凋:先将采摘后的芽叶摊开在竹筛上,并置于太阳下直晒6小时后,最后放入萎凋机中萎凋;
在萎凋机中萎凋时,萎凋机内的萎凋温度为27℃,萎凋的时间为4.5小时,其中萎凋期间每隔26分钟将茶叶翻动一次。
步骤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置入茶叶揉捻机中进行揉捻,直至茶叶的颜色由黄绿色变为红黄色后,在无压揉捻12分钟。
步骤4、发酵:在发酵温度为23℃,空气湿度为75%的发酵室内对揉捻后的茶叶发酵8h,在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室进行充氧,并保持发酵室中的氧气浓度为24.95%;
在发酵过程中,保持发酵室内的空气对流,其中茶叶的堆放厚度为8cm,且每隔15min翻抖茶叶一次。
步骤5、干燥:发酵完成将茶叶放入干燥箱1中进行干燥,直至茶叶的含水量在6%,其中干燥箱1内的温度为101℃;
在干燥过程中,保持干燥箱1通风,在通风时,将通过干燥箱1内并被加热后的气体直接导入至发酵室内。
实施例5
红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摘:采摘新鲜的茶树芽叶,并去除其中的雨水叶和病虫叶,得的茶叶。
步骤2、萎凋:先将采摘后的芽叶摊开在竹筛上,并置于太阳下直晒8小时后,最后放入萎凋机中萎凋;
在萎凋机中萎凋时,萎凋机内的萎凋温度为29℃,萎凋的时间为4.6小时,其中萎凋期间每隔26分钟将茶叶翻动一次。
步骤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置入茶叶揉捻机中进行揉捻,直至茶叶的颜色由黄绿色变为红黄色后,在无压揉捻10分钟。
步骤4、发酵:在发酵温度为21℃,空气湿度为78%的发酵室内对揉捻后的茶叶发酵7h,在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室进行充氧,并保持发酵室中的氧气浓度为24.45%;
在发酵过程中,保持发酵室内的空气对流,其中茶叶的堆放厚度为7cm,且每隔17min翻抖茶叶一次。
步骤5、干燥:发酵完成将茶叶放入干燥箱1中进行干燥,直至茶叶的含水量在6%,其中干燥箱1内的温度为105℃;
在干燥过程中,保持干燥箱1通风,在通风时,将通过干燥箱1内并被加热后的气体直接导入至发酵室内。
在实施例1~5中,通过步骤萎凋,能控制茶叶中的酸碱度以及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从而使后续加工出的茶叶能够更加入味;而萎凋是指将茶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是一定脆硬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的过程,经过萎凋,可以适当蒸发水份,使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在本申请中,将萎凋后的茶叶置入茶叶揉捻机中进行揉捻,直至茶叶的颜色由黄绿色变为红黄色后,此时叶细胞被破坏,这样使得茶叶组织和细胞破碎,使得膜透性增加,其中的化学成分和酶得到充分混合,而无压揉捻,则使叶细胞被破坏后的酶有效停留在茶叶上,便于后面发酵时提高发酵的效果,发酵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在发酵过程中充氧,能提高茶叶活性氧气分子数量,确保活性氧气分子在发酵室达到一种稳定平衡状态,利于红茶发酵,此时红茶发酵效果最佳,酚氨糖比值最优,茶叶品质提高。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干燥箱1上设置有进风口2和出风口3,干燥箱1的外壁上交错开插设有茶叶板插板4,干燥箱1的内腔通过茶叶板插板构成了“S”型的过风通道5,其中过风通道5的一端与进风口2连接,另一端与出风口3连接;出风口2还与发酵室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茶叶沿“S”型的过风通道5铺撒,在使用时,对干燥箱加热,使得干燥箱内的温度为100~110℃,此时向进风口2通入空气,使得进风口2的空气通过“S”型的过风通道5,最后在由出风口3导入至发酵室内,再次过程中,由于空气在干燥箱1内的时间增长,其受到加热的效果也就更加明显,这样在导入至发酵室内时,空气中带有温度以及茶叶干燥时的水汽,从而补充至发酵室,降低对发酵室环境的标准。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10)
1.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摘为:采摘新鲜的茶树芽叶,并去除其中的雨水叶和病虫叶,得的茶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为:先将采摘后的芽叶摊开在竹筛上,并置于太阳下直晒6~8小时后,最后放入萎凋机中萎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萎凋机中萎凋时,萎凋机内的萎凋温度为25~30℃,萎凋的时间为4~5小时,其中萎凋期间每隔25~30分钟将茶叶翻动一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为:将萎凋后的茶叶置入茶叶揉捻机中进行揉捻,直至茶叶的颜色由黄绿色变为红黄色后,在无压揉捻10~12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为:在发酵温度为20~30℃,空气湿度为70~90%的发酵室内对揉捻后的茶叶发酵6~8h,在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室进行充氧,并保持发酵室中的氧气浓度为22.54~24.9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发酵过程中,保持发酵室内的空气对流,其中茶叶的堆放厚度为5~10cm,且每隔15~25min翻抖茶叶一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为:发酵完成将茶叶放入干燥箱(1)中进行干燥,直至茶叶的含水量在5~7%,其中干燥箱(1)内的温度为100~1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干燥过程中,保持干燥箱(1)通风,在通风时,将通过干燥箱(1)内并被加热后的气体直接导入至发酵室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箱(1)上设置有进风口(2)和出风口(3),干燥箱(1)的外壁上交错开插设有茶叶板插板(4),所述干燥箱(1)的内腔通过茶叶板插板构成了“S”型的过风通道(5),其中过风通道(5)的一端与进风口(2)连接,另一端与出风口(3)连接;
所述出风口(2)还与发酵室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74771.XA CN107624884A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红茶加工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74771.XA CN107624884A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红茶加工工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24884A true CN107624884A (zh) | 2018-01-26 |
Family
ID=61099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74771.XA Pending CN107624884A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红茶加工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24884A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09193A (zh) * | 2016-12-27 | 2017-03-22 | 合肥观云阁商贸有限公司 | 蒙顶山名优红茶的加工方法 |
-
2017
- 2017-08-31 CN CN201710774771.XA patent/CN10762488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09193A (zh) * | 2016-12-27 | 2017-03-22 | 合肥观云阁商贸有限公司 | 蒙顶山名优红茶的加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53726B (zh) | 黑茶动态发酵工艺 | |
CN103621699B (zh) | 一种螺形红茶(红松萝)的制备方法 | |
CN102783532B (zh) | 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 |
CN104381480B (zh) | 一种提高大叶种夏秋圆饼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 |
CN103583720B (zh) | 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 | |
CN107751442A (zh) | 一种红茶茶饼的加工工艺 | |
CN104920668A (zh) | 一种岩茶的加工方法及其做青工序使用的做青机 | |
CN104489139A (zh) | 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7518117A (zh) | 一种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5360362A (zh) |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7494794A (zh) |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 |
CN105145921B (zh) | 一种富γ-氨基丁酸桑叶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41606B (zh) | 一种益生元红茶的制作工艺 | |
CN107691673A (zh) | 一种夏季茶叶加工成红茶的方法 | |
CN105341193A (zh) | 一种普洱生茶晒青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7873887A (zh) | 一种乌龙茶加工工艺 | |
CN103518869A (zh) | 一种紫芽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5211345A (zh) |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4719520B (zh) | 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4719519B (zh) | 一种针形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4286229B (zh) | 一种红茶制作工艺 | |
CN103082044A (zh) | 一种即食茶叶的生产方法 | |
CN107712123A (zh) | 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发酵方法 | |
CN107593951A (zh) | 一种粽叶香红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7439756A (zh) | 一种玫瑰花茶的加工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