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4800A - 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4800A
CN107614800A CN201680031280.XA CN201680031280A CN107614800A CN 107614800 A CN107614800 A CN 107614800A CN 201680031280 A CN201680031280 A CN 201680031280A CN 107614800 A CN107614800 A CN 107614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stringer board
swivel joint
top plate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12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4800B (zh
Inventor
佐藤文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14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4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4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48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10Supports for movable superstructures mounted on travelling or walking gears or on other superstructures
    • E02F9/12Slewing or traversing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其防止了在行走装置被顶起的情况下对旋转接头造成影响的情况。作业机械具备:行走装置,其具有顶板、隔开间隔设置于顶板的下方的底板、将顶板和底板的前部彼此连结的前纵板、将顶板和底板的后部彼此连结的后纵板;回转台,其绕回转轴心回转自如地搭载于顶板上;旋转接头,其被配置于行走装置的回转轴心的位置;第一托架,其基部固定于前纵板的上下中途部,第一托架从前纵板朝向旋转接头突出;第二托架,其基部固定于后纵板的上下中途部,第二托架从后纵板朝向旋转接头突出;第一安装部件,其安装于旋转接头,被第一托架的末端部支承;第二安装部件,其安装于旋转接头,被第二托架的末端部支承。

Description

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铲挖掘机等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作业机械。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作业机械具备行走装置、绕回转轴心回转自如地搭载于行走装置上的回转台、配置于行走装置的回转轴心位置的旋转接头。
行走装置具有支承回转台的顶板、隔开间隔设置于顶板的下方的底板、将顶板和底板的前部彼此连结的前纵板、将顶板和底板的后部彼此连结的后纵板。
旋转接头被安装于底板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126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作业机械中,在行走时等行走装置被顶起的情况下,旋转接头的安装部可能发生变形。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机械,该作业机械防止在行走装置被顶起的情况下对旋转接头造成影响的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在以下所示方面具有特征。
本发明一方面的作业机械具备:行走装置,其具有顶板、隔开间隔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的底板、将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前部彼此连结的前纵板、将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后部彼此连结的后纵板;回转台,其绕回转轴心回转自如地搭载于所述顶板上;旋转接头,其被配置于所述行走装置的所述回转轴心的位置;第一托架,其基部固定于所述前纵板的上下中途部,所述第一托架从所述前纵板朝向旋转接头突出;第二托架,其基部固定于所述后纵板的上下中途部,所述第二托架从所述后纵板朝向旋转接头突出;第一安装部件,其安装于所述旋转接头,被所述第一托架的末端部支承;第二安装部件,其安装于所述旋转接头,被所述第二托架的末端部支承。
发明效果
所述作业机械具有从前纵板的上下中途部朝向旋转接头突出的第一托架、和从后纵板的上下中途部朝向旋转接头突出的第二托架,旋转接头经由第一安装部件支承于第一托架的末端部,且经由第二安装部件支承于第二托架的末端部。由此,防止在行走时等行走装置被顶起的情况下对旋转接头的安装造成影响的情况。另外,因为第一托架及第二托架位于顶板的下方,所以能够防止堆积于第一托架及第二托架上的土等啮入载置回转台的回转轴承内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行走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行走架、旋转接头的立体图。
图3是旋转接头安装部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旋转接头安装部的俯视图。
图5是行走架的主视剖视图。
图6是行走架、旋转接头、行走马达、推土铲缸的立体图。
图7是行走架的仰视图。
图8是反铲挖掘机的侧视图。
图9是反铲挖掘机的俯视图。
图10是回转台的俯视图。
图11是回转台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及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作业机械(回转作业机械)1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机械1,示例有反铲挖掘机。
作业机械1具备机身2、驾驶室3、行走装置4、作业装置5。
以下,以就座于驾驶室3的驾驶席6的驾驶员的前侧(图8的左侧)为前方,以驾驶员的后侧(图8的右侧)为后方,以驾驶员的左侧(图8的近前侧)为左方,以驾驶员的右侧(图8的进深侧)为右方进行说明。另外,以与前后的方向K1(参照图8)正交的方向即水平方向K2(参照图9)为机身宽度方向进行说明。
机身2具有被支承于行走装置4上的回转台7。回转台7经由回转轴承8绕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的回转轴心X1向左右回转自如地支承于行走装置4。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回转台7的后部设置有配重9。另外,在回转台7的后部搭载有发动机10。在该发动机10的右侧设置有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柴油机颗粒过滤器)11及液压泵12。在发动机10的左侧设置有冷却风扇13。液压泵12及冷却风扇13由发动机10驱动。冷却风扇13朝向左方产生风。在该冷却风扇13的左侧方设置有散热器14。在散热器14的左侧设置有油冷却器15。在油冷却器15的左方设置有电池44。在回转台7的右侧前部搭载有贮存发动机10用的燃料的燃料箱16。在燃料箱16的后部上方设置有将对装备于作业机械1的各液压致动器进行控制的控制阀汇集在一起的控制阀17。在燃料箱16的后方设置有贮存液压用的工作油的工作油箱18。在工作油箱18的右侧设置有除去混入到燃料中的颗粒等的燃料过滤器19、将混入燃料中的水分分离除去的分离器20、向发动机10输送燃料的燃料泵21及工具箱22。
发动机10、DPF11、液压泵12、散热器14、油冷却器15、电池44、燃料箱16、控制阀17、工作油箱18、燃料过滤器19、分离器20、燃料泵21、工具箱22由罩装置23覆盖。
该罩装置23具有第一罩24、第二罩25、第三罩26、第四罩27、第五罩28、第六罩29。第一罩24覆盖散热器14、油冷却器15的左侧方。第二罩25覆盖发动机10的上方及后方。第三罩26覆盖发动机10的上方。第四罩27覆盖发动机10、工作油箱18、燃料过滤器19、分离器20、燃料泵21、工具箱22的右侧方。第五罩28覆盖燃料箱16、控制阀17、工作油箱18的上方。第六罩29覆盖燃料箱16的前方及右侧方。第一罩24、第二罩25、第三罩26、第四罩27、第五罩28可进行开闭。
驾驶室3搭载于回转台7的左前部。在驾驶室3的内部设置有驾驶席6。
如图8、图9所示,作业装置5安装于回转台7的右前部。该作业装置5具有动臂31、臂32、作业器具33。而且,作业装置5具备动臂缸34、臂缸35、作业器具缸36以作为上述动臂31、臂32、作业器具33的驱动机构(致动器等)。上述动臂缸34、臂缸35及作业器具缸36由液压缸构成。
动臂31的基部经由第一枢轴38绕横轴心(机身宽度方向K2的轴心)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撑于设置在回转台7的前部的动臂托架37。动臂31的末端侧经由第二枢轴39绕横轴心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撑于臂32的基部。作业器具33经由第三枢轴40绕横轴心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撑于臂32的末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器具33,安装有铲斗。也可以代替铲斗或者在铲斗的基础上,安装其他作业器具。
动臂缸34跨及设置于回转台7的前部的缸托架41和动臂31的长度方向中途部设置。通过使动臂缸34伸缩,动臂31绕第一枢轴38摆动。臂缸35跨及动臂31的长度方向中途部和臂32的基部设置。通过使臂缸35伸缩,臂32绕第二枢轴39摆动。作业器具缸36跨及臂32的基部和第一连杆42及第二连杆43的一端侧设置。第一连杆42的另一端侧被枢轴支撑于作业器具33。第二连杆43的另一端侧被枢轴支撑于臂32的末端部。通过使作业器具缸36伸缩,作业器具33绕第三枢轴40摆动。
如图1及图8所示,行走装置4具有行走架46、安装于该行走架46的左部的履带装置47L、安装于行走架46的右部的履带装置47R。在行走装置4的前部设置有推土铲48。
履带装置47L、47R具有惰轮49、链轮(驱动轮)50、多个转轮51、履带52、行走马达53。
惰轮49位于履带装置47L、47R的前部。链轮50位于履带装置47L、47R的后部。多个转轮51配置于惰轮49和链轮50之间。履带52由环形带形成,卷挂于惰轮49、链轮50、支重轮51。行走马达53由液压马达构成,位于履带装置47L、47R的后部。在行走马达53上安装有链轮50。由行走马达53驱动链轮50。通过链轮50旋转,履带52沿周向循环传送,从而作业机械1前进或后退。
行走架46具有中心架54、左侧架55L、右侧架55R。左侧架55L位于中心架54的左侧。右侧架55R位于中心架54的右侧。在左侧架55L上组装有履带装置47L,在右侧架55R上组装有履带装置47R。
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中心架54具有顶板56、左连结板57、右连结板58、底板59、前纵板60、后纵板61、左侧板62、右侧板63。
在顶板56上载置有回转轴承8。在回转轴承8上载置有构成回转台7的底部的由厚板材构成的回转基板64。因此,顶板56支承回转台7。
如图3、图5所示,回转轴承8具有内圈65、外圈66、球67。内圈65利用从下方贯通顶板56的第一螺栓(螺栓)68安装于顶板56上。在顶板56上形成有供安装内圈65的第一螺栓68插通的螺栓通孔69。如图1所示,该螺栓通孔69在以回转轴心X1为中心的圆周上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
如图3所示,外圈66利用第二螺栓70安装于回转基板64。如图1所示,在顶板56的内圈65的内侧形成有圆形形状的开口71。
此外,在外圈66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小齿轮啮合的齿轮,小齿轮通过安装于回转基板64上的回转马达(液压马达)进行旋转。通过使小齿轮旋转,回转台7回转。
如图5所示,左连结板57在从顶板56的左端到左侧架55L的上表面的范围设置。左连结板57焊接于顶板56左端及左侧架55L的上表面。右连结板58设置于从顶板56的右端到右侧架55R上表面的左侧的范围。右连结板58焊接于顶板56的右端及右侧架55R的上表面。
底板59隔开间隔设置于顶板56的下方。底板59具有中央部位72、左延伸部73、右延伸部74。中央部位72被设置于与顶板56的下方对应的位置。左延伸部73从中央部位72向左斜下方延伸,与左侧架55L的下部连结。另外,左延伸部73被设置于与左连结板57的下方对应的位置。右延伸部74从中央部位72向右斜下方延伸,与右侧架55R的下部连结。另外,右延伸部74被设置于与右连结板58的下方对应的位置。
如图7所示,在中央部位72形成有在以回转轴心X1为中心的圆周上形成的多个插通孔75。该插通孔75是供用于操作第一螺栓68的工具插通的孔。因此,插通孔75形成于与第一螺栓68各自的下方对应的位置。另外,在中央部位72形成有椭圆形的孔76,该孔76由盖板77封堵。
如图3所示,前纵板60将顶板56和底板59的前部彼此连结。如图1、图2所示,前纵板60具有正面壁78、左延设壁79、右延设壁80。正面壁78位于顶板56的前部和底板59的前部之间,将顶板56和底板59连结。左延设壁79从正面壁78的左端向左斜前方延伸,与左侧架55L连结。右延设壁80从正面壁78的右端向右斜前方延伸,与右侧架55R连结。左延设壁79和正面壁78的一部分被配置于左连结板57和左延伸部73的前部间,将左连结板57和左延伸部73连结。右延设壁80和正面壁78的一部分被配置于右连结板58和右延伸部74的前部间,将右连结板58和右延伸部74连结。
如图3所示,后纵板61将顶板56和底板59的后部彼此连结。如图1、图2所示,后纵板61具有背面壁81、左延长壁82、右延长壁83。背面壁81位于顶板56的后部和底板59的后部之间,将顶板56和底板59连结。左延长壁82从背面壁81的左端向左斜后方延伸,与左侧架55L连结。另外,左延长壁82被配置于左连结板57和左延伸部73的后部间,将左连结板57和左延伸部73连结。右延长壁83从背面壁81的右端向右斜后方延伸,与右侧架55R连结。另外,右延长壁83被配置于右连结板58和右延伸部74的后部间,将右连结板58和右延伸部74连结。
如图1、图5所示,左侧板62被设置于顶板56的左部和底板59的中央部位72的左部之间,将顶板56和底板59连结。另外,左侧板62被设置于正面壁78和背面壁81的左部间,将正面壁78和背面壁81连结。
右侧板63被设置于顶板56的右部和底板59的中央部位72的右部之间,将顶板56和底板59连结。另外,右侧板63被设置于正面壁78和背面壁81的右部间,将正面壁78和背面壁81连结。如图6所示,在左侧板62的后部形成有供第一液压软管86穿过的第一切口84。在右侧板63的后部也形成有供第二液压软管87穿过的第二切口85。
如图3、图5、图6所示,在行走装置4的回转轴心X1位置(回转轴承8的轴心位置)设置有旋转接头88。旋转接头88是用于从回转台7侧的控制阀向行走马达53或驱动推土铲48的推土铲缸(液压缸)91输送工作油的作为中继的旋转接头。旋转接头88具有与控制阀连接的轴89、和与行走马达53或推土铲缸91连接的主体90。轴89从上方插入主体90。如图5所示,在轴89的上端设置有与回转基板64卡合的卡合部92。通过卡合部92与回转基板64卡合,从而轴89与回转台7一体旋转。
如图6所示,在旋转接头88的左侧部连接有第一液压软管86的一端侧。第一液压软管86的另一端侧与左方的履带装置47L的行走马达53连接。在旋转接头88的右侧部连接有第二液压软管87的一端侧。第二液压软管87的另一端侧与右方的履带装置47R的行走马达53连接。
如图6所示,在旋转接头88的左侧部连接有第三液压软管93的一端侧。第三液压软管93的另一端侧与设置于前纵板60的第一中继管94连接。另外,第一中继管94经由第四液压软管95与推土铲缸91连接。在旋转接头88的右侧部连接有第五液压软管96的一端侧。第五液压软管96的另一端侧与设置于前纵板60的第二中继管97连接。另外,第二中继管97经由第六液压软管98与推土铲缸91连接。
如图1~图6所示,旋转接头88(主体90)经由第一安装部件99及第二安装部件100被支承在设置于中心架54上的第一托架101及第二托架102。
第一安装部件99及第二安装部件100由板材形成。第一安装部件99配置于旋转接头88的前侧。第二安装部件100配置于旋转接头88的后侧。第一安装部件99具有第一壁103和第二壁104。第一壁103以板面朝向上下的方式配置。第二壁104从第一壁103的后端朝向下方延伸。第二壁104通过第三螺栓106固定在设置于旋转接头88的主体90上的第一安装部105。第二安装部件100具有第三壁107和第四壁108。第三壁107以板面朝向上下的方式配置。第四壁108从第三壁107的前端朝向下方延伸。第四壁108通过第四螺栓110固定在设置于旋转接头88的主体90上的第二安装部109。
第一托架101及第二托架102由板材形成。第一托架101配置于旋转接头88的前方。第一托架101固定于前纵板60的上下中途部。因此,第一托架101隔开间隔配置于顶板56的下方(在第一托架101和顶板56之间设置有间隙)。另外,第一托架101隔开间隔配置于底板59的上方。第一托架101的基部固定于前纵板60,第一托架101从前纵板60朝向旋转接头88(朝向后方)呈突出状。在第一托架101的末端部安装有第一安装部件99。
第二托架102配置于旋转接头88的后方。第二托架102的基部固定于后纵板61的上下中途部。因此,第二托架102隔开间隔配置于顶板56的下方(在第二托架102和顶板56之间设置有间隙)。另外,第二托架102隔开间隔配置于底板59的上方。第二托架102的基部固定于后纵板61,第二托架102从后纵板61朝向旋转接头88(朝向前方)呈突出状。在第二托架102的末端部安装有第二安装部件100。
第一托架101具有第一上壁111、第一左壁112、第一右壁113、第一左片114、第一右片115。第一上壁111的前端(基端)焊接于前纵板60上。第一上壁111以随着从末端部(后部)趋向基部(前部)而逐渐加宽的方式形成。在第一上壁111的前部(基部)形成有多个(2个)第一贯通孔116。第一贯通孔116是在将内圈65固定于顶板56上时供操作第一螺栓68的工具穿过的孔。第一贯通孔116在与位于第一托架101的下方的插通孔75对应的位置形成。换言之,第一贯通孔116与插通孔75同心状地形成。第一左壁112从第一上壁111的左端向下方延伸。第一左壁112的上下宽度以随着从末端部(后部)趋向基部(前部)而逐渐加宽的方式形成。第一右壁113从第一上壁111的右端向下方延伸。第一右壁113的上下宽度以随着从末端部(后部)趋向基部(前部)而逐渐加宽的方式形成。第一左片114从第一左壁112向左方延伸。第一左片114焊接于前纵板60。第一右片115从第一右壁113向右方延伸。第一右片115焊接于前纵板60。
第二托架102具有第二上壁117、第二左壁118、第二右壁119、第二左片120、第二右片121。第二上壁117的后端(基端)焊接于后纵板61。第二上壁117以随着从末端部(前部)趋向基部(后部)而逐渐加宽的方式形成。在第二上壁117的后部(基部)形成有多个(2个)第二贯通孔122。第二贯通孔122是在将内圈65固定于顶板56上时供操作螺栓的工具穿过的孔。第二贯通孔122在与位于第二托架102的下方的插通孔75对应的位置形成。换言之,第二贯通孔122与插通孔75同心状地形成。第二左壁118从第二上壁117的左端向下方延伸。第二左壁118的上下宽度以随着从末端部(前部)趋向基部(后部)而逐渐加宽的方式形成。第二右壁119从第二上壁117的右端向下方延伸。第二右壁119的上下宽度以随着从末端部(前部)趋向基部(后部)而逐渐加宽的方式形成。第二左片120从第二左壁118向左方延伸。第二左片120焊接于后纵板61。第二右片121从第二右壁119向右方延伸。第二右片121焊接于后纵板61。
如图3所示,在第一上壁111的末端部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一载置部件123。在第一载置部件123上重合有第一安装部件99的第一壁103。利用贯通第一壁103并拧入第一载置部件123的第五螺栓125(螺栓)将第一壁103(第一安装部件99)固定于第一载置部件123上。
在第二上壁117的末端部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二载置部件124。在第二载置部件124上重合有第二安装部件100的第三壁107。利用贯通第三壁107并拧入第二载置部件124的第六螺栓126(螺栓)将第三壁107(第二安装部件100)固定于第二载置部件124上。
<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作业机械1,实现以下的作用效果。
作业机械1具备:行走装置4,其具有顶板56、隔开间隔设置于顶板56的下方的底板59、将顶板56和底板59的前部彼此连结的前纵板60、将顶板56和底板59的后部彼此连结的后纵板61;回转台7,其绕回转轴心回转自如地搭载于顶板56上;旋转接头88,其被配置于行走装置4的回转轴心X1位置;第一托架101,其基部固定于前纵板60的上下中途部,第一托架101从前纵板60朝向旋转接头88突出;第二托架102,其基部固定于后纵板61的上下中途部,第二托架102从后纵板61朝向旋转接头88突出;第一安装部件99,其安装于旋转接头88,被第一托架101的末端部支承;第二安装部件100,其安装于旋转接头88,被第二托架102的末端部支承。由此,防止在行走装置4被顶起时对旋转接头88的安装部造成影响的情况。另外,因为第一托架101及第二托架102被设置于顶板56的下方,所以能够防止堆积于第一托架101及第二托架102上的土等啮入载置回转台7的回转轴承8、回转马达或小齿轮,由此能够防止回转轴承8、回转马达、小齿轮的损伤。
另外,第一托架101具有从末端部到基部逐渐加宽地形成的第一上壁111,第二托架102具有从末端部到基部逐渐加宽地形成的第二上壁117。由此,能够确保第一托架101及第二托架102的强度,能够可靠地支承旋转接头88。
另外,因为第一托架101焊接于前纵板60上,所以当在第一托架101上直接安装第一安装部件99时,会因焊接应变而在安装面上产生偏差,从而得不到安装精度。在第二托架102上安装第二安装部件100的情况也是相同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第一载置部件123,其焊接于第一托架101上,载置并螺栓固定第一安装部件99;第二载置部件124,其焊接于第二托架102上,载置并螺栓固定第二安装部件100,第一托架101的基部焊接于前纵板60上,第二托架102的基部焊接于后纵板61上。由此,通过将第一托架101焊接于前纵板60上,并且将第二托架102焊接于后纵板61上,之后对第一载置部件123及第二载置部件124的上表面进行切削加工,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安装旋转接头88。
另外,具备回转轴承8,该回转轴承8是支承回转台7的轴承,被从下方利用螺栓固定于顶板56上,底板59具有多个插通孔75,该插通孔是供用于在顶板56上螺栓固定回转轴承8的工具穿过的插通孔,被设置在以回转轴心X1为中心的圆周上,第一托架101具有供工具穿过的第一贯通孔116,第二托架102具有供工具穿过的第二贯通孔122。由此,能够在第一托架101及第二托架102不会成为障碍物的条件下,在顶板56上安装回转轴承8。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是在所有方面进行示例而非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通过上述的说明表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意图上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符号说明
4 行走装置
7 回转台
8 回转轴承
56 顶板
59 底板
60 前纵板
61 后纵板
75 插通孔
88 旋转接头
99 第一安装部件
100 第二安装部件
101 第一托架
102 第二托架
111 第一上壁
116 第一贯通孔
117 第二上壁
122 第二贯通孔
123 第一载置部件
124 第二载置部件
X1 回转轴心

Claims (4)

1.一种作业机械,其具备:
行走装置,其具有顶板、隔开间隔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的底板、将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前部彼此连结的前纵板、将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后部彼此连结的后纵板;
回转台,其绕回转轴心回转自如地搭载于所述顶板上;
旋转接头,其被配置于所述行走装置的所述回转轴心的位置;
第一托架,其基部固定于所述前纵板的上下中途部,所述第一托架从所述前纵板朝向旋转接头突出;
第二托架,其基部固定于所述后纵板的上下中途部,所述第二托架从所述后纵板朝向旋转接头突出;
第一安装部件,其安装于所述旋转接头,被所述第一托架的末端部支承;
第二安装部件,其安装于所述旋转接头,被所述第二托架的末端部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械,其中,
所述第一托架具有从末端部到基部逐渐加宽地形成的第一上壁,
所述第二托架具有从末端部到基部逐渐加宽地形成的第二上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机械,其具备:
第一载置部件,其焊接于所述第一托架上,载置并螺栓固定所述第一安装部件;
第二载置部件,其焊接于所述第二托架上,载置并螺栓固定所述第二安装部件,
所述第一托架的基部焊接于所述前纵板,所述第二托架的基部焊接于所述后纵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械,其具备:
回转轴承,所述回转轴承是支承所述回转台的轴承,被从下方利用螺栓固定于所述顶板,
所述底板具有多个插通孔,所述插通孔是供用于在所述顶板螺栓固定回转轴承的工具穿过的插通孔,被设置在以所述回转轴心为中心的圆周上,
所述第一托架具有供所述工具穿过的第一贯通孔,
所述第二托架具有供所述工具穿过的第二贯通孔。
CN201680031280.XA 2015-09-30 2016-06-02 作业机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14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4966A JP6236425B2 (ja) 2015-09-30 2015-09-30 作業機
JP2015-194966 2015-09-30
PCT/JP2016/066451 WO2017056561A1 (ja) 2015-09-30 2016-06-02 作業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4800A true CN107614800A (zh) 2018-01-19
CN107614800B CN107614800B (zh) 2019-08-02

Family

ID=58423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128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14800B (zh) 2015-09-30 2016-06-02 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36425B2 (zh)
CN (1) CN107614800B (zh)
WO (1) WO20170565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6425B2 (ja) * 2015-09-30 2017-11-22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EP3460128B1 (en) * 2016-10-26 2021-05-26 Kubota Corporation Floor mat for a work machine
EP3805467B1 (en) 2018-06-05 2023-05-03 Kubota Corporation Work machine
JP7030619B2 (ja) * 2018-06-05 2022-03-07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JP7030620B2 (ja) * 2018-06-05 2022-03-07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US11413955B2 (en) 2018-06-29 2022-08-16 Kubota Corporation Working machine
EP3815949B1 (en) 2018-06-29 2023-12-06 Kubota Corporation Work machine
CN109132883B (zh) * 2018-09-26 2023-07-21 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扁平异形回转平台起重机
CN109205487B (zh) * 2018-09-26 2023-07-04 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回转平台及制造方法
CN109264592B (zh) * 2018-09-26 2023-07-21 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及工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4387A (ja) * 2000-03-09 2001-09-21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油圧ショベルのブレード支持構造
JP2006274957A (ja) * 2005-03-30 2006-10-12 Hitachi Ltd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2007092283A (ja) * 2005-09-26 2007-04-12 Kubota Corp バックホー
CN101233042A (zh) * 2005-07-05 2008-07-30 洋马株式会社 回转作业车
EP2302140A1 (en) * 2009-09-29 2011-03-30 Kubota Corporation Swivel frame
JP2017066791A (ja) * 2015-09-30 2017-04-06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5966U (ja) * 1984-08-04 1986-03-05 セイレイ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作業機のスイベルジヨイント取付構造
JPH0433755U (zh) * 1990-07-12 1992-03-19
JP4131941B2 (ja) * 2003-05-30 2008-08-13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旋回式建設機械
JP4236645B2 (ja) * 2005-03-28 2009-03-11 株式会社クボタ 旋回作業機における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の取付構造
US9856627B2 (en) * 2014-02-28 2018-01-02 Tadano Mantis Corporation Remotely actuated swing locking mechanism for machinery with rotatable upper work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4387A (ja) * 2000-03-09 2001-09-21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油圧ショベルのブレード支持構造
JP2006274957A (ja) * 2005-03-30 2006-10-12 Hitachi Ltd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CN101233042A (zh) * 2005-07-05 2008-07-30 洋马株式会社 回转作业车
JP2007092283A (ja) * 2005-09-26 2007-04-12 Kubota Corp バックホー
EP2302140A1 (en) * 2009-09-29 2011-03-30 Kubota Corporation Swivel frame
JP2017066791A (ja) * 2015-09-30 2017-04-06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56561A1 (ja) 2017-04-06
JP6236425B2 (ja) 2017-11-22
CN107614800B (zh) 2019-08-02
JP2017066791A (ja) 2017-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4800A (zh) 作业机械
US8876163B2 (en) Oil storage tank and construction vehicle
JP6164645B2 (ja) 作業機械におけるカウンタウエイト装置
JP2010248895A (ja) 掘削機
KR100627441B1 (ko) 건설 기계
JP5633481B2 (ja) クローラ式作業機械の下部走行体
JP2011032812A (ja) センタージョイントおよび作業機械
JP4740088B2 (ja) 建設機械
AU66223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airing a gear
JP7016827B2 (ja) 建設機械
JP4131941B2 (ja) 旋回式建設機械
WO2014006992A1 (ja) 建設機械の排土装置
JP6657155B2 (ja) 建設機械
KR20210064324A (ko) 작업 기계
JP2004346900A (ja) 建設機械及び自走式リサイクル機械のオイルドレン装置、並びに建設機械及び自走式リサイクル機械
JP6531089B2 (ja) ハイポスト型作業機械
JP2003041624A (ja) 旋回式建設機械
JP5415385B2 (ja) 旋回式建設機械
JPH0749672B2 (ja) 旋回式作業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2549354Y2 (ja) 建設機械
JP2020105779A (ja) 建設機械
JP5094590B2 (ja) トラックローダ
JP7208878B2 (ja) 建設機械
JP7030620B2 (ja) 作業機
JP7030619B2 (ja) 作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