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4309B - 油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4309B
CN107614309B CN201680031697.6A CN201680031697A CN107614309B CN 107614309 B CN107614309 B CN 107614309B CN 201680031697 A CN201680031697 A CN 201680031697A CN 107614309 B CN107614309 B CN 1076143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edal
accelerator
bushing portion
b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16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4309A (zh
Inventor
鬼原则泰
铃木治彦
齐藤豪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14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4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4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4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6/00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6/02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or elemen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25/00Other details or appurtenances of control mechanisms, e.g. supporting intermediate members elastically
    • G05G25/04Sealing against entry of dust, weather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30Controlling members actuated by foot
    • G05G1/44Controlling members actuated by foot pivo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uxiliary Drives, Propulsion Controls, And Safety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将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路、能够降低在可安装到车体上的支承部的内部中积存的异物的量的油门装置。油门装置(1)具备:支承部(10),具有将容纳空间(110)与外部连通的连通路(500);轴杆(20),被支承部(10)可旋转地支承;踏板轴衬部(31),被设置在轴杆(20)的径向外侧,能够在连通路(500)中与轴杆(20)一体地旋转;旋转角传感器(25),能够检测轴杆(20)相对于支承部(10)的旋转角;踏板弹簧(300),将轴杆(20)的旋转向油门闭方向施力;以及突出部(51、52、53、54、55、56、57),被设置在作为连通路(500)的内壁、与踏板轴衬部(31)的径向外侧的轴衬部外壁(311)对置的连通路内壁(501)上,从连通路内壁(501)向径内方向突出。

Description

油门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5年8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60053号并主张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按照驾驶者对踏板的踩下量控制车辆的加速状态的油门装置。油门装置具备可供驾驶者踩下的踏板、能够与踏板所连接的踏板臂的旋转角度对应地旋转的轴杆、将轴杆可旋转地支承并固定到车体上的壳体等。在轴杆的径向外侧的外壁上,设有与踏板臂连结而能够与轴杆一体地旋转的轴衬部。
轴衬部被可旋转地容纳在将壳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路中,在轴衬部的径向外侧的外壁与形成连通路的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在穿过该间隙的空气中包含的异物有可能进入到壳体的内部中。进入壳体的内部的异物给轴杆的旋转等带来不良影响。所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轴衬部的径向外侧的外壁及形成连通路的壳体的内壁分别具备突出部的油门装置。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油门装置中,由于在轴衬部的径向外侧的外壁及形成连通路的壳体的内壁的两侧设有突出部,所以进入到壳体的内部的异物难以穿过间隙而排出到外部。因此,在壳体的内部容易积存异物,有可能给轴杆的旋转等带来不良影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3-147211号公报(对应于US2013/0186228A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积存在支承部的内部的异物的量的油门装置。
本发明的油门装置具备:支承部,具有将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路,能够安装到车体上;轴杆,被支承部可旋转地支承;轴衬部,被设置在轴杆的径向外侧,能够在连通路中与轴杆一体地旋转;踩下部,连结在轴衬部上,驾驶者能够踩下;旋转角检测部,检测轴杆相对于支承部的旋转角;施力部,将轴杆的旋转向油门闭方向施力;及突出部。
突出部仅设在轴衬部的径向外侧的轴衬部外壁或连通路内壁的某一方上,从轴衬部外壁向径外方向或从连通路内壁向径内方向突出,上述连通路内壁是形成连通路的支承部的内壁,与轴衬部外壁对置。
在本发明的油门装置中,突出部以从轴衬部外壁向径外方向或从连通路内壁向径内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由此,在设有突出部的区域和没有设置突出部的区域中,对于来自外部的空气的流动的间隙的大小变化,所以空气的流动容易紊乱。如果来自外部的空气的流动紊乱,则外部的空气中包含的异物不易进入到支承部的内部中,所以能够减少进入到支承部的内部中的异物的量。
另一方面,由于突出部仅被设置在轴衬部外壁或连通路内壁的某一方上,所以进入到支承部的内部中的异物沿着没有形成突出部的连通路内壁或轴衬部外壁被向支承部的外部排出。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进入到支承部的内部中的异物向外部排出。
这样,在本发明的油门装置中,通过由仅设在轴衬部外壁或连通路内壁的某一方上的突出部将来自外部的空气的流动打乱,能够在减少进入到支承部的内部中的异物的量的同时,沿着没有设置突出部的连通路内壁或轴衬部外壁容易地将进入到内部中的异物向外部排出。由此,能够减少积存到支承部的内部中的异物的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V部放大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中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的部分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的部分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的部分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的部分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的部分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的部分放大图。
图12(a)及图12(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中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1是为了决定未图示的车辆用发动机的节流阀的阀开度而由车辆的驾驶者操作的输入装置。
油门装置1具备支承部10、轴杆20、操作部30、作为“施力部”的踏板弹簧300、作为“旋转角检测部”的旋转角传感器25、以及迟滞机构部35等。以下,设图1~图5中的上侧为“天侧”,设图1~图5中的下侧为“地侧”而进行说明。但是,油门装置1中的天地方向不限定于此
支承部10由壳体12、第一罩17、第二罩18构成。支承部10形成容纳空间110,该容纳空间110作为容纳轴杆20、踏板弹簧300、旋转角传感器25及迟滞机构部35的“支承部的内部”。支承部10在地侧具有将容纳空间110与外部连通的连通路500。
壳体12是由将轴杆20的一方的端部201可旋转地轴支承的轴承部13、与轴承部13连接且位于油门装置1的正面侧的正面部14、对置于正面部14的背面部15、以及在油门装置1的天侧将轴承部13与正面部14背面部15连接的上面部16形成的树脂制的部件。
如图3所示,在壳体12上形成多个安装部121、122、123。安装部121、122、123以从背面部15向壳体12的外部突出的方式形成。安装部121、122、123被插入嵌合在车体8所具有的嵌合孔9中。由此,油门装置1被安装到车体8上。
轴承部13具有在内部插入轴杆20的一方的端部201的凹部。即,该凹部的内壁成为轴杆20的一方的端部201的轴承130。
在背面部15的地侧,设有全开限位部19。全开限位部19通过与操作部30抵接,在油门全开位置限制操作部30和与操作部30一体旋转的部件的旋转。油门全开位置是设定为使得由驾驶者进行的操作部30的踩下程度即油门开度成为100[%]的位置。
第一罩17及第二罩18被设置在与轴承部13对置且平行的位置。
第一罩17被卡止在第二罩18上,抵接在正面部14、背面部15及上面部16的与轴承部13侧相反侧的端部上。第一罩17防止异物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
第二罩18通过螺栓181、182、183固定在背面部15及正面部14的与轴承部13侧相反侧的端部。第二罩18具有在内部插入轴杆20的另一方的端部202的凹部。即,该凹部的内壁成为轴杆20的另一方的端部202的轴承180。在第二罩18的外壁上设有网眼状的凹凸。第二罩18防止异物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
轴杆20在容纳空间110中被水平地设置。在轴杆20的一方的端部201,设有容纳旋转角传感器25的检测部的传感器容纳凹部203。
轴杆20对应于随着驾驶者的踩下操作而从操作部30输入的扭矩,在从油门全闭位置到油门全开位置的规定角度的范围内旋转。油门全闭位置是由驾驶者进行的操作部30的踩下程度、即油门开度被设定为0[%]的位置。
以下,如图2所示,将操作部30从油门全闭位置朝向油门全开位置侧的旋转方向记载为“油门开方向”。此外,将操作部30从油门全开位置朝向油门全闭位置侧的旋转方向记载为“油门闭方向”。
操作部30由作为“踩下部”的油门踏板23、踏板臂24、作为“轴衬部”的踏板轴衬部31、臂连结部32、踏板弹簧承接部33、全闭限位部34等构成。踏板轴衬部31、臂连结部32、踏板弹簧承接部33及全闭限位部34由树脂一体地形成。
油门踏板23设置在踏板臂24的一方的端部。踏板臂24的另一方的端部被固定在臂连结部32的端部。油门踏板23将驾驶者的踩下变换为以轴杆20的旋转轴RA20为中心的旋转扭矩,向轴杆20传递。
当油门踏板23向油门开方向旋转时,以油门全闭位置为基点的轴杆20的向油门开方向的旋转角度增加,与该旋转角度对应的油门开度增加。此外,当油门踏板23向油门闭方向旋转时,轴杆20的旋转角度减小,油门开度减小。
踏板轴衬部31形成为筒状。踏板轴衬部31被设置在轴承部13与第二罩18之间,例如通过压入被固定到轴杆20的径向外侧的外壁。踏板轴衬部31被可旋转地容纳在连通路500中。因此,在踏板轴衬部31的径向外侧的轴衬部外壁311与形成连通路500的支承部10的连通路内壁501之间形成有间隙100。
在踏板轴衬部31的第二罩18侧的侧面,一体地形成有未图示的第一斜齿。第一斜齿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有多个。第一斜齿在周向上越靠油门闭方向则越向迟滞机构部35的迟滞旋转部件38侧突出,在前端部具有越朝向油门闭方向则越接近于迟滞旋转部件38的倾斜面。
在踏板轴衬部31的轴承部13侧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摩擦部件301。第一摩擦部件301形成为环状,在轴杆20的径外方向上被设置在踏板轴衬部31与轴承部13的内壁之间。当踏板轴衬部31被朝向从迟滞旋转部件38离开的方向、即轴承部13的方向推压时,踏板轴衬部31与第一摩擦部件301摩擦卡合。踏板轴衬部31与第一摩擦部件301之间的摩擦力成为踏板轴衬部31的旋转阻力。
臂连结部32被设置在踏板轴衬部31的径向外侧。臂连结部32以从踏板轴衬部31向地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臂连结部32的地侧的端部与踏板臂24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臂连结部32的油门开方向侧的端面321能够与全开限位部19的抵接面191抵接。
踏板弹簧承接部33被设置在踏板轴衬部31的径向外侧。踏板弹簧承接部33在容纳空间110中以从踏板轴衬部31向天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踏板弹簧承接部33将踏板弹簧300的一方的端部卡止。
踏板弹簧300例如是盘簧。踏板弹簧300的另一方的端部与正面部14的内壁抵接。踏板弹簧300将操作部30向油门闭方向施力。操作部30的旋转角度即轴杆20的旋转角度越大,踏板弹簧300对操作部30作用的施力越增大。此外,该施力设定为,不论操作部30的旋转角度如何,都能够使操作部30及轴杆20回到油门全闭位置。
全闭限位部34形成为,在容纳空间110中从踏板弹簧承接部33进一步向天方向延伸。全闭限位部34通过与背面部15的内壁抵接,将操作部30向油门闭方向的旋转在油门全闭位置处限制。
旋转角传感器25由磁轭26、磁极不同的一对磁铁271、272及霍尔元件28等构成。磁轭26由磁性体构成,被形成为筒状。磁轭26固定于轴杆20的传感器容纳凹部203的内壁。磁铁271、272以在磁轭26的径内方向上夹着轴杆20的旋转轴RA20对置的方式配置,被固定到磁轭26的内壁上。霍尔元件28配置在磁铁271与磁铁272之间。
如果对电流流动的霍尔元件28施加磁场,则在霍尔元件28中产生电压。如果磁铁271、272与轴杆20一起绕轴杆20的旋转轴RA20旋转,则将霍尔元件28贯穿的磁束密度变化。产生的电压的大小与将霍尔元件28贯穿的磁束密度成比例。旋转角传感器25检测在霍尔元件28中产生的电压,检测霍尔元件28和磁铁271、272的相对旋转角度、即轴杆20相对于支承部10的旋转角度。旋转角传感器25将表示检测出的旋转角度的电信号经由设在油门装置1的上部的外部连接器29向未图示的外部的电子控制装置传送。
迟滞机构部35由迟滞旋转部件38、中间部件39、第二摩擦部件351及迟滞弹簧350等构成,上述迟滞旋转部件38一体地形成有迟滞轴衬部36、迟滞弹簧承接部37等。
迟滞轴衬部36在轴杆20的径外方向上被设置在踏板轴衬部31与第二罩18的内壁之间。迟滞轴衬部36形成为环状,能够相对于轴杆20及踏板轴衬部31相对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踏板轴衬部31接近或离开。
迟滞弹簧承接部37以从迟滞轴衬部36在容纳空间110中向天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迟滞弹簧承接部37在与和迟滞轴衬部36连接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将迟滞弹簧350的一方的端部卡止的卡止部371。
中间部件39被设置在迟滞轴衬部36与踏板轴衬部31之间。中间部件39能够与迟滞旋转部件38成为一体而相对于轴杆20及踏板轴衬部31相对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踏板轴衬部31接近或离开。
在中间部件39的踏板轴衬部31侧的侧面,一体地形成有未图示的第二斜齿。第二斜齿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有多个。第二斜齿在周向上越靠油门开方向越向踏板轴衬部31侧突出,在前端部具有越朝向油门开方向则越向迟滞轴衬部36接近的倾斜面。
第一斜齿及第二斜齿通过在周向上倾斜面彼此相互抵接,能够在踏板轴衬部31与中间部件39及迟滞轴衬部36之间传递旋转。即,踏板轴衬部31的向油门开方向的旋转能够经由第一斜齿及第二斜齿传递给迟滞轴衬部36。此外,迟滞轴衬部36的向油门闭方向的旋转能够经由第二斜齿及第一斜齿传递给踏板轴衬部31。
此外,第一斜齿及第二斜齿,当踏板轴衬部31的旋转角度是比油门全闭位置靠油门全开位置侧时,倾斜面彼此卡合,使中间部件39及迟滞轴衬部36和踏板轴衬部31相互离开。此时,第一斜齿以踏板轴衬部31的从油门全闭位置的旋转角度越增加则越大的力,将踏板轴衬部31向轴承部13侧推压。此外,第二斜齿以踏板轴衬部31的从油门全闭位置的旋转角度越增加则越大的力,将迟滞轴衬部36向第二罩18侧推压。
第二摩擦部件351形成为环状,在轴杆20的径外方向上设在迟滞旋转部件38与第二罩18的内壁之间。当迟滞旋转部件38被朝向从踏板轴衬部31离开的方向即第二罩18的方向推压时,迟滞旋转部件38与第二摩擦部件351摩擦卡合。迟滞旋转部件38与第二摩擦部件351之间的摩擦力成为迟滞旋转部件38的旋转阻力。
迟滞弹簧350例如是盘簧。迟滞弹簧350的另一方的端部与正面部14的内壁抵接。迟滞弹簧350将迟滞旋转部件38向油门闭方向施力。迟滞轴衬部36的旋转角度越大,迟滞弹簧350的施力越增大。通过迟滞弹簧350的施力,迟滞轴衬部36受到的扭矩经由第二斜齿及第一斜齿向踏板轴衬部31传递。
第一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1的特征在于,在连通路内壁501上设置有多个突出部。这里,参照图4对该多个突出部的形状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连通路内壁501上设有七个突出部51、52、53、54、55、56、57。
七个突出部51、52、53、54、55、56、57中的突出部51、52、53被设置在正面部14所具有的连通路内壁501上。突出部51、52、53形成为,从天侧起依次与相邻的突出部维持一定程度的间隔。突出部51、52、53以在径内方向上延伸并从连通路内壁501朝向连通路500的外侧开口502突出的方式形成。
七个突出部51、52、53、54、55、56、57中的突出部54、55、56、57设在背面部15具有的连通路内壁501上。突出部54、55、56、57形成为,从天侧起依次与相邻的突出部维持一定程度的间隔。突出部54、55、56、57以在径内方向上延伸并从连通路内壁501朝向连通路500的外侧开口502突出的方式形成。
突出部51、52、53、54、55、56、57各自的径向内侧的端面511、521、531、541、551、561、571被设置在以旋转轴RA20上的点为中心的假想圆C20的圆周上。即,突出部51、52、53、54、55、56、57形成为,使从各自的径向内侧的端面511、521、531、541、551、561、571到踏板轴衬部31的径向外侧的轴衬部外壁311的距离为相同的距离。
接着,对油门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油门踏板23被踩下,则操作部30对应于施加在油门踏板23上的踏力,与轴杆20一起绕轴杆20的旋转轴RA20向油门开方向旋转。此时,为了使操作部30及轴杆20旋转,需要产生比由踏板弹簧300及迟滞弹簧350的施力带来的扭矩和由第一摩擦部件301及第二摩擦部件351的摩擦力带来的阻力扭矩之和更大的扭矩的踏力。
例如,在驾驶者将油门踏板23踩下后,为了维持油门踏板23的踩下,只要施加产生比由踏板弹簧300及迟滞弹簧350的施力带来的扭矩和由第一摩擦部件301及第二摩擦部件351的摩擦力带来的阻力扭矩之差更大的扭矩的踏力就可以。即,驾驶者在将油门踏板23踩下后,即使将踏力放松一些,也能够维持油门踏板23的踩下。
此外,为了使油门踏板23的踩下回到油门全闭位置侧,施加产生比由踏板弹簧300及迟滞弹簧350的施力带来的扭矩和由第一摩擦部件301及由第二摩擦部件351的摩擦力带来的阻力扭矩之差更小的扭矩的踏力。这里,在使油门踏板23迅速地回到油门全闭位置的情况下,只要将油门踏板23的踩下停止就可以,对于驾驶者没有负担。相对于此,在使油门踏板23的踩下逐渐恢复的情况下需要持续施加规定的踏力。此时,当将踩下逐渐恢复时所需要的踏力成为比较小的值。
接着,参照图5对油门装置1的效果进行说明。在图5中,将在背面部15与踏板轴衬部31之间的间隙100中从外部进入容纳空间110的空气的流动用双点划线L11、L12、L13示意地表示,将在正面部14与踏板轴衬部31之间从容纳空间110流向外部的异物的流动用虚线L14示意地表示。但是,图5中表示的空气及异物的流动是只是为了便于说明,穿过间隙100的空气或异物的流动在正面部14侧及背面部15侧的哪个间隙100中都发生。
在油门装置1中,与来自外部的空气的流动对应的间隙100的间隔变化。具体而言,形成有突出部54、55、56、57的区域的间隙100的间隔比没有形成突出部54、55、56、57的区域的间隙100的间隔窄。由此,穿过间隙100的空气如图5的双点划线L11、L12、L13所示,反复收缩和膨胀,所以容易紊乱,空气的流动容易停滞。由此,在穿过间隙100的空气中包含的异物变得不易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因而,能够减少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的异物的量。
此外,被从容纳空间110向外部排出的异物如图5的虚线L14所示,沿着没有形成突出部的轴衬部外壁311被向外部排出。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已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的异物向外部排出。
这样,在油门装置1中,利用突出部51、52、53、54、55、56、57将从外部向容纳空间110的空气的流动打乱,从而能够减少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的异物的量,并且能够沿着没有设置突出部的轴衬部外壁311将已经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的异物向外部排出。由此,能够减少容纳空间110的异物的量。
在油门装置1中,突出部51、52、53、54、55、56、57以朝向外侧开口502突出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使穿过间隙100的空气的流动进一步打乱,能够进一步减少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的异物的量。
在油门装置1中,具备多个突出部51、52、53、54、55、56、57。由此,对于即使空气被距外侧开口502最近的突出部53、57打乱也进入到间隙100中的异物,由于空气的流动被接下来的突出部52、56及再接下来的突出部53、55、54等打乱,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的异物的量。
此外,多个突出部51、52、53、54、55、56、57形成为,使从各自的径向内侧的端面511、521、531、541、551、561、571到轴衬部外壁311的距离成为相同的距离。由此,能够将来自外部的空气的流动一定程度打乱,并且将容纳空间110的异物比较容易地向外部排出。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第二实施方式中,突出部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此外,设图6的上侧为“天侧”,设图6的下侧为“地侧”而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2具备支承部60、轴杆20、操作部30、踏板弹簧300、旋转角传感器25及迟滞机构部35等。
支承部60在地侧具有将容纳空间110与外部连通的连通路600。连通路600将踏板轴衬部31可旋转地容纳。在形成连通路600的支承部60的连通路内壁601上,设有七个突出部61、62、63、64、65、66、67。
突出部61、62、63、64、65、66、67中的突出部61、62、63被设置在正面部14所具有的连通路内壁601。突出部61、62、63以从天侧起依次与相邻的突出部维持一定程度的间隔的方式形成。突出部61、62、63以向径内方向延伸并从连通路内壁601朝向旋转轴RA20突出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突出部61、62、63形成为,在将旋转轴RA20上的点和设有突出部61、62、63的连通路内壁601上的点P61、P62、P63连结的假想线L61、L62、L63的方向上延伸。
七个突出部61、62、63、64、65、66、67中的突出部64、65、66、67被设置在背面部15具有的连通路内壁601上。突出部64、65、66、67以从天侧起依次与相邻的突出部维持一定程度的间隔的方式形成。突出部64、65、66、67以向径内方向延伸并从连通路内壁601朝向旋转轴RA20突出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突出部64、65、66、67以在将旋转轴RA20上的点与设有突出部64、65、66、67的连通路内壁601上的点P64、P65、P66、P67连结的假想线L64、L65、L66、L67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油门装置2中,突出部61、62、63、64、65、66、67以从连通路内壁601向径内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由此,第二实施方式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油门装置2中,突出部61、62、63、64、65、66、67以从连通路内壁601朝向旋转轴RA20突出的方式形成。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突出部61、62、63、64、65、66、67的成形变得容易,所以能够降低油门装置2的制造成本。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第三实施方式其突出部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此外,设图7的上侧为“天侧”,设图7的下侧为“地侧”而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3具备支承部10、轴杆20、操作部30、踏板弹簧300、旋转角传感器25及迟滞机构部35等。
设在支承部10上的七个突出部51、52、53、54、55、56、57如图7所示,分别具有前端部515、525、535、545、555、565、575。
前端部515、525、535、545、555、565、575分别以从突出部51、52、53、54、55、56、57的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开口502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油门装置3中,设在突出部51、52、53、54、55、56、57的径向内侧的前端部515、525、535、545、555、565、575以朝向外侧开口502突出的方式形成。由此,穿过间隙100的空气被前端部515、525、535、545、555、565、575进一步妨碍流动,所以空气中包含的异物更不易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另一方面,已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的异物能够沿着没有形成突出部的轴衬部外壁311容易地向外部排出。因而,第三实施方式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第四实施方式设置突出部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此外,设图8的上侧为“天侧”,设图8的下侧为“地侧”而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4具备支承部10、轴杆20、操作部700、踏板弹簧300、旋转角传感器25及迟滞机构部35等。
操作部700由油门踏板23、踏板臂24、作为“轴衬部”的踏板轴衬部70、臂连结部32、踏板弹簧承接部33、全闭限位部34等构成。踏板轴衬部70、臂连结部32、踏板弹簧承接部33及全闭限位部34由树脂一体地形成。
形成为环状的踏板轴衬部70被设置在轴承部13与第二罩18之间,例如通过压入被固定到轴杆20的径向外侧的外壁。踏板轴衬部70被可旋转地容纳在连通路500中。由此,在踏板轴衬部70的径向外侧的轴衬部外壁701与连通路内壁501之间形成间隙100。
在踏板轴衬部70的第二罩18侧的侧面上,一体地形成有在周向上以等间隔设有多个的未图示的第一斜齿。第一斜齿在周向上越靠油门闭方向越向迟滞机构部35的迟滞旋转部件38侧突出,在前端部具有越朝向油门闭方向则越向迟滞旋转部件38接近的倾斜面。
在轴衬部外壁701上设有多个突出部。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设有七个突出部。
七个突出部71、72、73、74、75、76、77中的突出部71、72、73以从天侧起依次与相邻的突出部维持一定程度的间隔的方式被设置在正面部14侧的轴衬部外壁701上。突出部71、72、73以向径外方向延伸并且从轴衬部外壁701朝向外侧开口502突出的方式形成。
七个突出部71、72、73、74、75、76、77中的突出部74、75、76、77以从天侧起依次与相邻的突出部维持一定程度的间隔的方式被设置在背面部15侧的轴衬部外壁701上。突出部74、75、76、77以向径外方向延伸并且从轴衬部外壁701朝向外侧开口502突出的方式形成。
突出部71、72、73、74、75、76、77各自的径向内侧的端面711、721、731、741、751、761、771被设置在以旋转轴RA20上的点为中心的假想圆C20的圆周上。即,突出部71、72、73、74、75、76、77形成为,使从各自的径向外侧的端面711、721、731、741、751、761、771到连通路内壁501的距离成为相同的距离。
在油门装置4中,突出部71、72、73、74、75、76、77以从轴衬部外壁701向间隙100突出的方式形成。由此,穿过间隙100的空气的流动变得容易停滞,空气中包含的异物变得不易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另一方面,已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的异物能够容易地沿着没有形成突出部的连通路内壁501向外部排出。因而,第四实施方式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第五实施方式突出部的形状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四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此外,设图9的上侧为“天侧”,设图9的下侧为“地侧”而进行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4具备支承部10、轴杆20、操作部800、踏板弹簧300、旋转角传感器25及迟滞机构部35等。
操作部800由油门踏板23、踏板臂24、作为“轴衬部”的踏板轴衬部80、臂连结部32、踏板弹簧承接部33、全闭限位部34等构成。踏板轴衬部80、臂连结部32、踏板弹簧承接部33及全闭限位部34由树脂一体地形成。
形成为环状的踏板轴衬部80被设置在轴承部13与第二罩18之间,例如通过压入被固定到轴杆20的径向外侧的外壁上。踏板轴衬部80被可旋转地容纳在连通路500中。由此,在踏板轴衬部80的径向外侧的轴衬部外壁801与连通路内壁501之间形成有间隙100。
在踏板轴衬部80的第二罩18侧的侧面,一体地形成有在周向上以等间隔设有多个的未图示的第一斜齿。第一斜齿在周向上越靠油门闭方向越向迟滞机构部35的迟滞旋转部件38侧突出,在前端部具有越朝向油门闭方向则越向迟滞旋转部件38接近的倾斜面。
在轴衬部外壁801上设有多个突出部。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设有七个突出部。
七个突出部81、82、83、84、85、86、87中的突出部81、82、83以从天侧起依次与相邻的突出部维持一定程度的间隔的方式被设置在正面部14侧的轴衬部外壁801。突出部81、82、83以向径外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突出部81、82、83形成为,在将旋转轴RA20上的点和设有突出部81、82、83的轴衬部外壁801上的点P81、P82、P83连结的假想线L81、L82、L83的方向上延伸。
七个突出部81、82、83、84、85、86、87中的突出部84、85、86、87以从天侧起依次与相邻的突出部维持一定程度的间隔的方式被设置在背面部15侧的轴衬部外壁801上。突出部84、85、86、87以向径外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突出部84、85、86、87形成为,在将旋转轴RA20上的点和设有突出部84、85、86、87的轴衬部外壁801上的点P84、P85、P86、P87连结的假想线L84、L85、L86、L87的方向上延伸。
在油门装置5中,突出部81、82、83、84、85、86、87以从轴衬部外壁801向间隙100突出的方式形成。由此,第五实施方式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油门装置5中,突出部81、82、83、84、85、86、87以从轴衬部外壁801向假想线L81、L82、L83、L84、L85、L86、L87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由此,与第四实施方式相比,突出部81、82、83、84、85、86、87的成形变得容易,所以能够降低油门装置5的制造成本。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第六实施方式突出部的形状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四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此外,设图10的上侧为“天侧”,设图10的下侧为“地侧”而进行说明。
第六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6具备支承部10、轴杆20、操作部700、踏板弹簧300、旋转角传感器25及迟滞机构部35等。
设在踏板轴衬部70上的七个突出部71、72、73、74、75、76、77如图10所示,分别具有前端部715、725、735、745、755、765、775。
前端部715、725、735、745、755、765、775分别以从突出部71、72、73、74、75、76、77的径向外侧朝向连通路500的外侧开口502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油门装置6中,突出部71、72、73、74、75、76、77的前端部715、725、735、745、755、765、775以朝向连通路500的外侧开口502突出的方式形成。由此,穿过间隙100的空气被前端部715、725、735、745、755、765、775进一步妨碍流动,所以空气中包含的异物变得更不易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另一方面,已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的异物能够容易地沿着没有形成突出部的连通路内壁501向外部排出。因而,第六实施方式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图12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第七实施方式突出部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此外,设图11的上侧为“天侧”,设图11的下侧为“地侧”而进行说明。
第七实施方式的油门装置7具备支承部90、轴杆20、操作部30、踏板弹簧300、旋转角传感器25及迟滞机构部35等。
支承部90在地侧具有将容纳空间110与外部连通的连通路900。连通路900可旋转地容纳着嵌合在轴杆20上的踏板轴衬部31。在形成连通路900的支承部90的连通路内壁901上,设置有七个突出部91、92、93、94、95、96、97。
突出部91、92、93、94、95、96、97中的突出部91、92、93以从天侧起依次与相邻的突出部维持一定程度的间隔的方式被设置在正面部14具有的连通路内壁901。突出部91、92、93以向径内方向延伸并从连通路内壁901朝向连通路900的外侧开口902突出的方式形成。
突出部91、92、93以在轴杆20的旋转轴RA20的方向上相互错开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作为“一方侧的突出部”的突出部92形成为,从轴杆20的一方的端部201侧延伸到轴杆20的另一方的端部202附近。即,突出部92的轴杆20的另一方的端部202侧的端部如图11所示,没有形成到壳体12的设有第二罩18的一侧的端面。此外,作为“另一方侧的突出部”的突出部91、93形成为,从轴杆20的另一方的端部202侧延伸到轴杆20的一方的端部201附近。即,突出部92的轴杆20的一方的端部201侧的端部没有形成到壳体12的轴承部13。此时,突出部92和突出部91、93以在与旋转轴RA20垂直的方向上部份重叠的方式形成。
突出部91、92、93、94、95、96、97中的突出部94、95、96、97以从天侧起依次与相邻的突出部维持一定程度的间隔的方式被设置在背面部15具有的连通路内壁901。突出部94、95、96、97以向径内方向延伸并从连通路内壁901朝向外侧开口902突出的方式形成。
突出部94、95、96、97以在轴杆20的旋转轴RA20的方向上相互错开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作为“一方侧的突出部”的突出部94、96形成为,从轴杆20的一方的端部201侧延伸到轴杆20的另一方的端部202附近。即,突出部94、96的轴杆20的另一方的端部202侧的端部如图11所示,没有形成到壳体12的设置第二罩18的一侧的端面。此外,作为“另一方侧的突出部”的突出部95、97形成为,从轴杆20的另一方的端部202侧延伸到轴杆20的一方的端部201附近。即,突出部92的轴杆20的一方的端部201侧的端部没有形成到壳体12的轴承部13。此时,突出部94、96和突出部95、97以在与旋转轴RA20垂直的方向上部分重叠的方式形成。
这里,参照图12(a)及图12(b)说明突出部94、95、96、97的旋转轴RA20方向的长度与穿过间隙100的空气的流动的关系。图12(a)及图12(b)是表示设有突出部94、95、96、97的连通路内壁901与轴衬部外壁311之间的间隙100的示意图。图12(a)是从旋转轴RA20的方向观察的间隙100的示意图。图12(b)是从旋转轴RA20观察的间隙100的示意图。在图12(a)及图12(b)中,为了使穿过间隙100的空气的流动容易理解,将突出部94、95、96、97的形状简略且较大地表示,间隙100的形状表示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图12(a)中,将穿过间隙100的空气的流动从连通路内壁901侧起依次用双点划线L71、L72、L73表示。另外,在图12(a)及图12(b)中,表示了穿过设有突出部94、95、96、97的间隙100的空气的流动,但关于穿过设有突出部91、92、93的间隙100的空气的流动也是同样的。
如图12(a)的双点划线L71、L72、L73所示,从外侧开口902进入到间隙100中的空气,由于形成有突出部94、95、96、97的区域和没有形成突出部94、95、96、97的区域交替,因而反复进行收缩和膨胀,流动容易变得紊乱。由此,穿过间隙100的空气的流动容易滞留,穿过间隙100的空气中包含的异物容易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
进而,在油门装置7中,相互错开地配置有突出部95、97和突出部94、96,该突出部95、97在轴杆20的一方的端部201侧形成空气能够流动的间隙951、971,该突出部94、96在轴杆20的另一方的端部202侧形成空气能够流动的间隙941、961。此外,突出部94、95、96、97如图12(b)所示,以在相对于旋转轴RA20垂直的方向上部分重叠的方式形成。由此,从外侧开口902进入到间隙100中的空气如图12(b)的双点划线L74所示,在穿过间隙100的期间,在轴杆20的一方的端部201侧和另一方的端部202侧之间往返。
在油门装置7中,突出部91、92、93、94、95、96、97以从连通路内壁901向间隙100突出的方式形成。由此,第七实施方式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油门装置7中,相互错开地配置有在轴杆20的一方的端部201侧形成空气能够流动的间隙的突出部、和在轴杆20的另一方的端部202侧形成空气能够流动的间隙的突出部。此外,这些突出部以在相对于旋转轴RA20垂直的方向上部分重叠的方式形成。由此,穿过间隙100的空气不仅以在踏板轴衬部31的径向上反复膨胀和收缩的方式流动,在旋转轴RA20的方向上也一边往复一边流动。由此,由于空气流动的距离变长,所以空气流动的势头变弱。因而,能够减少空气中包含的异物进入到容纳空间110中的量。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以向外侧开口的方向或踏板轴衬部的径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但是,突出部突出的方向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向连通路的内侧开口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第三、第六实施方式中,突出部具有的前端部以向外侧开口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但是,前端部突出的方向并不限定于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形成七个。但是,突出部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
在第二、第三、第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将突出部形成为,使从多个突出部的径向内侧的前端到轴衬部外壁的距离相同。此外,在第五、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第四实施方式那样,将突出部形成为,使从多个突出部的径向外侧的前端到连通路内壁的距离相同。
在第二~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第七实施方式那样,将形成空气能够在轴杆的旋转轴方向上流动的间隙的突出部相互错开地配置。
以上,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

Claims (6)

1.一种油门装置,具备:
支承部(10、60、90),具有将内部(110)和外部连通的连通路(500、600、900),能够安装到车体(8)上;
轴杆(20),被可旋转地支承在上述支承部上;
轴衬部(31、70、80),被设置在上述轴杆的径向外侧,在上述连通路中能够与上述轴杆一体地旋转;
踩下部(23),与上述轴衬部连结,驾驶者能够踩下;
旋转角检测部(25),能够检测上述轴杆相对于上述支承部的旋转角;
施力部(300),将上述轴杆的旋转向油门闭方向施力;
多个突出部(51、52、53、54、55、56、57、61、62、63、64、65、66、67、71、72、73、74、75、76、77、81、82、83、84、85、86、87、91、92、93、94、95、96、97),仅一体地设置在上述轴衬部的径向外侧的轴衬部外壁(311、701、801)或连通路内壁(501、601、901)的某一方,从上述轴衬部外壁向径向外侧方向或从上述连通路内壁向径向内侧方向突出,上述连通路内壁(501、601、901)是形成上述连通路的上述支承部的内壁,与上述轴衬部外壁对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装置,
多个上述突出部以朝向上述连通路的外侧开口(502、902)突出的方式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装置,
多个上述突出部形成为,在将设有上述突出部的上述轴衬部外壁或上述连通路内壁上的点(P61、P62、P63、P64、P65、P66、P67、P81、P82、P83、P84、P85、P86、P87)和上述轴杆的旋转轴(RA20)上的点连结的假想线(L61、L62、L63、L64、L65、L66、L67、L81、L82、L83、L84、L85、L86、L87)的方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油门装置,
多个上述突出部具有前端部(515、525、535、545、555、565、575、715、725、735、745、755、765、775),该前端部形为,从上述突出部的径向外侧或径向内侧朝向上述连通路的外侧开口突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设在上述轴衬部外壁的多个上述突出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面(511、521、531、541、551、561、571)到上述连通路内壁的距离、或从设在上述连通路内壁的多个上述突出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面(711、721、731、741、751、761、771)到上述轴衬部外壁的距离是相同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装置,
多个上述突出部具有一方侧的突出部(92、94、96)及另一方侧的突出部(91、93、95、97),上述一方侧的突出部(92、94、96)形成为,从上述轴衬部外壁或上述连通路内壁的上述轴杆的一方的端部(201)侧延伸到上述轴衬部外壁或上述连通路内壁的上述轴杆的另一方的端部(202)附近,上述另一方侧的突出部(91、93、95、97)形成为,从上述轴衬部外壁或上述连通路内壁的上述轴杆的另一方的端部侧延伸到上述轴衬部外壁或上述连通路内壁的上述轴杆的一方的端部附近,
上述一方侧的突出部和上述另一方侧的突出部在与上述轴杆的旋转轴(RA20)垂直的方向上部分重叠。
CN201680031697.6A 2015-08-14 2016-07-22 油门装置 Active CN1076143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0053A JP6524850B2 (ja) 2015-08-14 2015-08-14 アクセル装置
JP2015-160053 2015-08-14
PCT/JP2016/071513 WO2017029941A1 (ja) 2015-08-14 2016-07-22 アクセ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4309A CN107614309A (zh) 2018-01-19
CN107614309B true CN107614309B (zh) 2020-09-18

Family

ID=58047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1697.6A Active CN107614309B (zh) 2015-08-14 2016-07-22 油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7521B2 (zh)
JP (1) JP6524850B2 (zh)
CN (1) CN107614309B (zh)
DE (1) DE112016003714B4 (zh)
WO (1) WO20170299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4850B2 (ja) 2015-08-14 2019-06-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50988A (ja) * 1998-06-05 1999-12-21 Atsumi Tec:Kk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CN102029907A (zh) * 2009-09-24 2011-04-27 株式会社三国 油门踏板装置
CN102371899A (zh) * 2010-07-15 2012-03-14 株式会社电装 踏板装置
CN102398517A (zh) * 2010-09-14 2012-04-04 株式会社电装 加速器装置
CN103213498A (zh) * 2012-01-23 2013-07-24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4677A (ja) 2003-04-11 2004-11-11 Denso Corp アクセル装置
KR100649166B1 (ko) * 2005-11-09 2006-11-27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조절 가능한 페달 시스템
JP5059180B2 (ja) * 2010-09-15 2012-10-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操作ペダル組立体
JP2012088898A (ja) * 2010-10-19 2012-05-10 Denso Corp ペダル装置
JP2012098848A (ja) * 2010-11-01 2012-05-24 Denso Corp ペダル装置
CN106274475B (zh) * 2011-10-07 2018-12-14 Cts公司 具有迟滞总成的车辆踏板总成
JP5510753B2 (ja) * 2011-12-21 2014-06-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6040678B2 (ja) * 2012-09-27 2016-12-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6090098B2 (ja) * 2013-10-08 2017-03-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2015089731A (ja) * 2013-11-06 2015-05-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6041817B2 (ja) 2014-02-28 2016-12-14 京楽産業.株式会社 遊技機
JP6524850B2 (ja) 2015-08-14 2019-06-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50988A (ja) * 1998-06-05 1999-12-21 Atsumi Tec:Kk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CN102029907A (zh) * 2009-09-24 2011-04-27 株式会社三国 油门踏板装置
CN102371899A (zh) * 2010-07-15 2012-03-14 株式会社电装 踏板装置
CN102398517A (zh) * 2010-09-14 2012-04-04 株式会社电装 加速器装置
CN103213498A (zh) * 2012-01-23 2013-07-24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36017A (ja) 2017-02-16
DE112016003714T5 (de) 2018-05-09
DE112016003714B4 (de) 2022-10-13
CN107614309A (zh) 2018-01-19
JP6524850B2 (ja) 2019-06-05
US20190001817A1 (en) 2019-01-03
US10427521B2 (en) 2019-10-01
WO2017029941A1 (ja) 2017-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25418B2 (en) Accelerator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3359245B (zh) 节气门装置
US8984986B2 (en) Accelerator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5944703B2 (ja) 回転角度検出装置
JP5641372B2 (ja) アクセル装置
JP7259637B2 (ja) 絞り弁装置
JP2013190337A5 (zh)
CN107614309B (zh) 油门装置
JP5780267B2 (ja) アクセル装置
JP6406015B2 (ja) アクセル装置、及び、アクセル装置の金型装置
JP5720960B2 (ja) アクセル装置
US9242557B2 (en) Accelerator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5682864B2 (ja) アクセル装置
JP5942977B2 (ja) アクセル装置
US9599035B2 (en) Accelerator apparatus
JP2016020653A (ja) 絞り弁制御装置
JP6183144B2 (ja) アクセル装置
JP2006291972A (ja) 内燃機関のスロットル弁制御装置
JP2013010488A (ja) アクセル装置
JP2014141188A (ja) アクセル装置
JP2015089731A (ja) アクセル装置
JP2015013501A (ja) アクセル装置
US20210140562A1 (en) Valve device and system in which the valve device is mounted
US9038498B2 (en) Accelerator device
CN114750589A (zh) 油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