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54682B - 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和自行车张紧器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和自行车张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54682B
CN107554682B CN201710521521.5A CN201710521521A CN107554682B CN 107554682 B CN107554682 B CN 107554682B CN 201710521521 A CN201710521521 A CN 201710521521A CN 107554682 B CN107554682 B CN 107554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tensioner
bicycle
base membe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215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54682A (zh
Inventor
江村笃裕
大石利成
西本裕辅
山口壮太
小渊航平
光安建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554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54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54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54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6Tensioning or adjusting equipment for chains, belt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7/10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 F16H7/12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of an idle pulley
    • F16H7/1254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of an idle pulley without vibration damping means
    • F16H7/1281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of an idle pulley without vibration damping means where the axis of the pulley moves along a substantially circular pa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18Means for guiding or supporting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7/20Mountings for rollers or pulle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2009/007Guides to prevent chain from slipping off the sprock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63Finally actuated members,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16H2007/0865Pulle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89Path of movement of the finally actuated member
    • F16H2007/0893Circular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包括第一基座构件、第二基座构件和张紧器。第二基座构件可移动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张紧器构造为接触驱动力传递构件以将张力施加到驱动力传递构件。张紧器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两者。张紧器响应于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而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

Description

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和自行车张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和自行车张紧器。
背景技术
自行车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娱乐形式以及交通工具。此外,自行车也已成为在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中非常流行的竞技运动。无论自行车用于娱乐、交通还是竞赛,自行车工业都在不断地改进自行车的各种构件。一种已经被广泛重新设计的自行车部件是张紧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包括第一基座构件、第二基座构件和张紧器。第二基座构件可移动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张紧器构造为接触驱动力传递构件以将张力施加到驱动力传递构件。张紧器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两者。张紧器响应于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而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
利用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响应于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之间的相对运动来调节从张紧器施加到驱动力传递构件的张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中的一个包括引导面和引导从动件中的一个。张紧器包括引导面和引导从动件中的另一个。引导从动件设置在引导面上,以响应于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而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中的一个移动张紧器。
利用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通过诸如引导面和引导从动件的简单结构来调节从张紧器施加到驱动力传递构件的张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张紧器包括支撑构件和第一引导构件。支撑构件绕支撑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二基座构件。第一引导构件安装至支撑构件以引导驱动力传递构件。
利用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通过使用支撑构件和第一引导构件来引导驱动力传递构件以调节张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张紧器包括安装至支撑构件以引导驱动力传递构件的第二引导构件。
利用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通过使用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来使驱动力传递构件相对于第二基座构件保持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引导构件包括绕第一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至支撑构件的第一滑轮。
利用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能够平稳地引导诸如自行车链的驱动力传递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张紧器包括安装至支撑构件以引导驱动力传递构件的第二引导构件。第二引导构件包括绕第二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至支撑构件的第二滑轮。
利用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更平稳地引导诸如自行车链的驱动力传递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支撑枢转轴线与第二旋转轴线重合。
利用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简化自行车张紧器装置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引导面和引导从动件中的一个设置在支撑构件处。
利用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通过使用支撑构件的引导面和引导从动件中的一个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移动第一引导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张紧器包括偏置构件以将偏置力施加到支撑构件以使支撑构件绕支撑枢转轴线枢转。
利用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使支撑构件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的取向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二基座构件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在第一基座位置和第二基座位置之间可移动。张紧器相对于第二基座构件绕支撑枢转轴线在第一枢转位置和第二枢转位置之间可枢转。引导从动件设置在引导面上,以响应于第二基座构件从第一基座位置至第二基座位置的移动而将张紧器从第一枢转位置移动至第二枢转位置。
利用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通过布置引导面和引导从动件以调节第一枢转位置和第二枢转位置来调节从张紧器施加到驱动力传递构件的张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引导面包括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在引导从动件设置在第一引导部上的状态下,张紧器定位于第一枢转位置处。在引导从动件设置在第二引导部上的状态下,张紧器定位于第二枢转位置处。
利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的位置的至少一个来调节从张紧器施加到驱动力传递构件的张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二基座构件绕基座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限定在基座枢转轴线和第一引导部之间的第一距离与限定在基座枢转轴线和第二引导部之间的第二距离不同。
利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响应于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之间的相对移动而改变张紧器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引导从动件与引导面接触。
利用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利用引导面接收来自驱动力传递构件的反作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中的一个包括引导槽。引导面至少部分地限定引导槽。引导从动件设置在引导槽中。
利用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设置引导面作为引导槽的一部分,并使自行车张紧器装置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引导面包括弯曲面。
利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通过使用引导面的弯曲面来平滑地调节从张紧器施加到驱动力传递构件的张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二基座构件绕基座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
利用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将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应用于包括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的各种基座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引导从动件设置在支撑构件上并与支撑枢转轴线间隔开。
利用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引导带有引导从动件的支撑构件绕支撑枢转轴线枢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张紧器包括将第一滑轮和引导从动件一起联接至支撑构件的联接构件。
利用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共享分别将第一滑轮和引导从动件联接至支撑构件的构件。这可以简化自行车张紧器装置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基座构件包括基架以支撑曲柄轴。第二基座构件包括可移动地联接至基架的摆臂。
利用根据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可以将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应用于包括基架和摆臂的自行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一种自行车张紧器包括第一联接部、第二联接部和第一引导构件。第一联接部构造为可移动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中的一个,第二基座构件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第二联接部构造为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中的另一个。第一引导构件构造为接触驱动力传递构件。
利用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可以响应于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之间的相对移动来引导驱动力传递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构造为使得第二联接部绕支撑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二基座构件。
利用根据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可以使第二联接部相对于第二基座构件绕支撑枢转轴线枢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构造为使得第二联接部包括枢转轴。第一联接部包括突出部和凹部之一。
利用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可以利用诸如突出部和凹部的简单结构来引导驱动力传递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还包括支撑构件以支撑第一联接部、第二联接部和第一引导构件。
利用根据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可以将自行车张紧器设置为单个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还包括安装至支撑构件以引导驱动力传递构件的第二引导构件。
利用根据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可以利用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稳定地引导驱动力传递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构造为使得第一引导构件包括绕第一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至支撑构件的第一滑轮。
利用根据第二十五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可以平滑地引导诸如自行车链的驱动力传递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构造为使得第二引导构件包括绕第二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至支撑构件的第二滑轮。
利用根据第二十六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可以平稳地引导诸如自行车链的驱动力传递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构造为使得支撑枢转轴线与第二旋转轴线重合。
利用根据第二十七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可以简化自行车张紧器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八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还包括偏置构件以将偏置力施加到支撑构件以使支撑构件绕支撑枢转轴线枢转。
对于根据第二十八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可以使支撑构件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的取向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九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还包括联接构件。第一联接部包括突出部。联接构件将第一滑轮和突出部一起联接至支撑构件。
利用根据第二十九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可以共享分别将第一滑轮和突出部联接至支撑构件的构件。这可以简化自行车张紧器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构造为使得突出部包括相对于支撑构件绕沿第一旋转轴线限定的旋转轴线可旋转的滚子。
利用根据第三十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可以平稳地引导驱动力传递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一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构造为滚子的旋转轴线与第一旋转轴线重合。
利用根据第三十一方面的自行车张紧器,可以简化自行车张紧器的结构。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结合附图所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更完整意图及其许多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同时变得更加容易被理解。
图1是设置有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的自行车的侧立面视图(较高位置)。
图2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的侧立面视图(较低位置)。
图3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的局部侧立面视图(较高位置)。
图4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的局部侧立面视图(较低位置)。
图5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较高位置)。
图6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较低位置)。
图7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的自行车张紧器的立体图。
图8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的第一基座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沿图7的线X-X截取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7的线XI-XI截取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的传动装置的立体图,省略了壳体。
图13是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另一透视图,省略了壳体。
图14是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侧立面视图,省略了壳体。
图15是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侧立面视图,省略了壳体。
图16是沿图14的线XVI-XVI截取的传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第一传动构件和第二传动构件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第一传动构件的侧立面视图。
图19是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第二传动构件的侧立面视图。
图20是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沿图14的线XXI-XXI截取的传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22是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3是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4是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第一传动构件、第二传动构件和第二引导结构的仰视图。
图25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第一传动构件、第二传动构件和第一引导结构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26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第一传动构件、第二传动构件和第一引导结构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27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第一传动构件、第二传动构件以及第一引导构件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28是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框图。
图29示出了由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的第一传动构件和第二传动构件限定的传动比的示例。
图30示出了图1所示的传动装置中的速度级、第一传动构件的位置和第一引导构件的位置的组合的示例。
图31是设置有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的自行车的示意性侧立面视图(较高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式,各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对应的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示出了装备有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12的自行车10。虽然自行车10被示为山地自行车,自行车张紧器装置12可以应用于公路自行车或任何类型的自行车。
如图1所示,自行车10包括把手B1、车座B2、自行车主体B3、左操作装置B41、右操作装置B42、前制动装置B51、后制动装置B52、前轮B61、后轮B62、自行车曲柄B7和传动系B8。左操作装置B41通过控制缆线可操作地联接至前制动装置B51和后制动装置B52中的一个。右操作装置B42通过控制缆线可操作地联接至前制动装置B51和后制动装置B52中的另一个。自行车主体B3包括自行车架B31和可枢转地联接至自行车架B31的前叉B32。前叉B32包括悬架B33。传动系B8包括传动装置B81、后链轮B82和驱动力传递构件B83。传动装置B81经由驱动力传递构件B83联接至后链轮B82。自行车曲柄B7包括曲柄臂B71和B72。自行车曲柄B7联接至传动装置B81以向传动装置B81传递踩踏力。自行车曲柄B7包括曲柄轴B73。曲柄臂B71和B72分别固定至曲柄轴B73的两个轴向端。
在本申请中,以下方向性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它方向性术语是指基于坐在自行车10的车座B2上面向车把B1的用户(例如,骑车者)确定的那些方向。因此,这些用于描述自行车张紧器装置12的术语,应当相对于在水平表面上的直立骑乘位置中使用的装备有自行车张紧器装置12的自行车10来解释。
如图1所示,传动装置B81安装至自行车主体B3。传动装置B81构造为以可变速度级将踩踏力传递至后轮B62。可变速度级包括彼此不同的速度级。如果需要和/或期望,传动装置B81可以具有连续可变速度级。左操作装置B41和右操作装置B42可操作地联接至传动装置B81,以经由机械线或电线改变传动装置B81的速度级。
如图1和图2所示,自行车10具有较高的位置(图1)和较低的位置(图2)。自行车架B31包括第一基座构件14、第二基座构件16、第三基座构件18和第四基座构件20。前叉B32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14。第二基座构件16可移动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14。第二基座构件16可移动地联接至第三基座构件18。第三基座构件18可移动地联接至第四基座构件20。第四基座构件20可移动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14。
第一基座构件14包括基架14A以支撑曲柄轴B73。第二基座构件16包括可移动地联接至基架14A的摆臂16A。然而,第一基座构件14可以包括代替基架14A或除基架14A之外的另一构件。第二基座构件16可以包括代替摆臂16A或除摆臂16A之外的另一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座构件16绕第一框架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14。第二基座构件16绕第二框架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三基座构件18。第三基座构件18绕第三框架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至第四基座构件20。第四基座构件20绕第四框架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14。第一框架枢转轴线至第四框架枢转轴线基本上彼此平行。后轮B62可旋转地安装至第三基座构件18。自行车主体B3包括将第一基座构件14联接至第四基座构件20的阻尼器B34。可选地,第二基座构件16、第三基座构件18和第四基座构件20彼此整体地设置为一体式整体构件。自行车架B31的结构不限于此实施方式。
如图3和图4所示,自行车张紧器装置12包括第一基座构件14、第二基座构件16和张紧器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至少部分地构成自行车架B31。张紧器22也可以称为自行车张紧器22。张紧器22构造为与驱动力传递构件B83接触以向驱动力传递构件B83施加张力。张紧器22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的两者。张紧器22响应于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之间的相对运动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张紧器22响应于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之间的相对运动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两者可移动。然而,张紧器22可以构造为响应于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之间的相对运动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中的仅一个可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力传递构件B83包括自行车链。然而,驱动力传递构件B83可以包括诸如带的其它构件。
传动装置B81包括壳体B81A和输出构件B81B。壳体B81A固定至第一基座构件14。壳体B81A可以与第一基座构件14整体地设置为一体式整体构件。自行车曲柄B7的曲柄轴B73绕曲柄旋转轴线CA1可旋转地安装至壳体B81A。输出构件B81B可旋转地安装至壳体B81A,并与驱动力传递构件B83接合以传递输出旋转力。输出构件B81B的实例包括嵌齿轮,例如链轮或滑轮。传动装置B81包括具有多个传动构件(例如嵌齿轮或齿轮)以限定传动装置B81的速度级的换档结构(稍后描述)。换档结构改变速度级中的当前速度级,并且将踩踏力从自行车曲柄B7传递至输出构件B81B。然而,传动装置B81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传动装置B81可以包括代替换档结构或除换档结构之外的辅助装置(例如,辅助电动机),以基于输入到自行车曲柄B7的输入旋转力来向输出构件B81B施加辅助力。此外,可以从传动装置B81中省略换档结构和辅助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由于传动装置B81包括在自行车领域中众所周知的结构,所以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传动装置B81可以省略,自行车曲柄B7可以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前链轮的常见的自行车曲柄组件。
如图5至图7所示,张紧器22包括支撑构件24和第一引导构件26。支撑构件24绕支撑枢转轴线A0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二基座构件16。第一引导构件26安装至支撑构件24以引导驱动力传递构件B8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构件26包括绕第一旋转轴线A1可旋转地联接至支撑构件24的第一滑轮26A。然而,第一引导构件26可以包括代替第一滑轮26A或除第一滑轮26A之外的构造为与驱动力传递构件B83可滑动地接触的结构。
张紧器22包括安装至支撑构件24以引导驱动力传递构件B83的第二引导构件2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导构件28包括绕第二旋转轴线A2可旋转地联接至支撑构件24的第二滑轮28A。然而,第二引导构件28可以包括代替第二滑轮28A或除第二滑轮28A之外的构造为与驱动力传递构件B83可滑动地接触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枢转轴线A0与第二旋转轴线A2重合。然而,支撑枢转轴线A0可以偏离第二旋转轴线A2。支撑枢转轴线A0和第二旋转轴线A2基本上平行于曲柄旋转轴线CA1。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中的一个包括引导面30和引导从动件32中的一个。张紧器22包括引导面30和引导从动件32中的另一个。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座构件14包括引导面30。张紧器22包括引导从动件32。然而,第二基座构件16可以包括引导面30。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中的一个可以包括引导从动件32,并且张紧器22可以包括引导面30。引导从动件32也可以被称为突出部32。引导面30和引导从动件32中的一个设置在支撑构件24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从动件32设置在支撑构件24处。然而,引导面30可以设置在支撑构件24处。引导面30可以设置在传动装置B81的壳体B81A上或联接至传动装置B81和/或自行车架B31的另一构件上。
如图7所示,支撑构件24包括第一引导板24A、第二引导板24B和引导部24C。第一引导板24A在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1上与第二引导板24B间隔开。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方向D1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A1和第二旋转轴线A2中的每一个。第一引导构件26和第二引导构件28沿轴向方向D1设置在第一引导板24A和第二引导板24B之间。引导部24C在第一引导板24A和第二引导板24B之间沿轴向方向D1延伸,以防止驱动力传递构件B83与第二引导构件28脱离。
如图8所示,引导从动件32设置在引导面30上,以响应于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之间的相对移动而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中的一个移动张紧器22。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从动件32设置在引导面30上,以响应于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之间的相对移动而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14移动张紧器22。引导从动件32由于从驱动力传递构件B83施加到第一引导构件26的力(张力的反作用力)被推靠在引导面30上。引导面30接收从驱动力传递构件B83施加到第一引导构件26的力。
如图5至图7所示,自行车张紧器22包括第一联接部CP1、第二联接部CP2和第一引导构件26。第一联接部CP1构造为可移动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中的一个,第二基座构件16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14。第二联接部CP2构造为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中的另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联接部CP1构造为可移动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14。第二联接部CP2构造为联接至第二基座构件16。然而,第一联接部CP1可以构造为可移动地联接至第二基座构件16,并且第二联接部CP2可以构造为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14。第一引导构件26构造为接触驱动力传递构件B83。自行车张紧器22还包括安装至支撑构件24以引导驱动力传递构件B83的第二引导构件28。
自行车张紧器22还包括支撑构件24以支撑第一联接部CP1、第二联接部CP2和第一引导构件26。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24支撑第一联接部CP1、第二联接部CP2、第一引导构件26和第二引导构件28。
第二联接部CP2绕支撑枢转轴线A0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二基座构件16。第一联接部CP1包括突出部32和凹部36中的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联接部CP1包括突出部32。第一基座构件14包括凹部36。然而,第一联接部CP1可以包括凹部36,并且第一基座构件14可以包括突出部32。
如图7和图8所示,张紧器22包括偏置构件34,以将偏置力施加至支撑构件24以使支撑构件24绕支撑枢转轴线A0枢转。然而,偏置构件34可以从张紧器22中省略。在本实施方式中,偏置构件34包括螺旋拉伸弹簧。然而,偏置构件34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此外,偏置构件34可以从自行车张紧器装置12中省略。
偏置构件34包括线圈主体34A、第一端部34B和第二端部34C。线圈主体34A产生偏置力。第一端部34B设置在线圈主体34A的一端处。第二端部34C设置在线圈主体34A的另一端处。线圈主体34A设置在第一端部34B和第二端部34C之间。第一端部34B联接至支撑构件24。第二端部34C联接至第二基座构件16。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基座构件16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14在第一基座位置P11和第二基座位置P12之间可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座构件16绕基座枢转轴线PA1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14。第二基座构件16绕基座枢转轴线PA1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14在第一基座位置P11和第二基座位置P12之间可枢转。在图5和图6中,第一基座位置P11和第二基座位置P12相对于第一基座构件14基于基座枢转轴线PA1和支撑枢转轴线A0限定。基座枢转轴线PA1大致平行于曲柄旋转轴线CA1。
张紧器22相对于第二基座构件16绕支撑枢转轴线A0在第一枢转位置P21和第二枢转位置P22之间可枢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枢转位置P21和第二枢转位置P22相对于第二基座构件16基于支撑枢转轴线A0和第一旋转轴线A1限定。
如图8所示,引导从动件32设置在支撑构件24上。引导从动件32与支撑枢转轴线A0间隔开。引导从动件32与引导面30接触。如图5、图6和图8所示,引导从动件32设置在引导面30上,以响应于第二基座构件16从第一基座位置P11到第二基座位置P12的移动而将张紧器22从第一枢转位置P21移动至第二枢转位置P22。引导面30包括第一引导部30A和第二引导部30B。在引导从动件32设置在第一引导部30A上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张紧器22定位于第一枢转位置P21处。如图6所示,在引导从动件32设置在第二引导部30B上的状态下,张紧器22定位于第二枢转位置P22处。
如图5和图6所示,限定在基座枢转轴线PA1和第一引导部30A之间的第一距离L1不同于限定在基座枢转轴线PA1和第二引导部30B之间的第二距离L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距离L1短于第二距离L2。然而,第一距离L1可以等于或长于第二距离L2。
如图9所示,第一基座构件14和第二基座构件16中的一个包括引导槽36。引导面30至少部分地限定引导槽36。引导从动件32设置在引导槽36中。引导槽36至少在第一引导部30A和第二引导部30B之间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座构件14包括引导槽36。然而,第二基座构件16可以包括引导槽36。此外,可以从第一基座构件14中省略引导槽36。引导面30包括弯曲面。引导面30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A1。引导面30优选地在宽度方向上不弯曲。然而,引导面3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引导槽36也可以被称为凹部36。引导槽36沿横向方向D3的向外方向D2从自行车架B31的横向中心平面开口。引导槽36优选地在引导面30的端部沿弯曲方向D4开口,以将引导从动件32引入引导槽36中。
如图10所示,自行车张紧器22还包括联接构件38。联接构件38将第一滑轮26A和引导从动件32一起连接至支撑构件24。联接构件38将第一滑轮26A和突出部32一起连接至支撑构件24。突出部32包括相对于支撑构件24绕沿第一旋转轴线A1限定的旋转轴线A3可旋转的滚子32A。滚子32A经由联接构件38可旋转地联接至支撑构件24。第一滑轮26A由联接构件38可旋转地支撑。联接构件38不可旋转地固定在支撑构件24上。然而,第一滑轮26A可以不可旋转地固定在联接构件38上,并且联接构件38可以由支撑构件24可旋转地支撑。第一衬套38A优选地设置在第一滑轮26A和联接构件38之间。滚子32A优选地由合成树脂制成。然而,滚子32A的材料不限于树脂材料。滚子32A可以由诸如金属材料的其它材料制成。第一引导板24A包括第一支撑孔24A1。第二引导板24B包括第二支撑孔24B1。联接构件38沿轴向方向D1延伸穿过第一支撑孔24A1和第二支撑孔24B1。联接构件38联接至第一引导板24A和第二引导板24B。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子32A的旋转轴线A3与第一旋转轴线A1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联接构件38包括铆钉。然而,联接构件38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联接构件38可以包括螺栓和螺母。
如图11所示,第二联接部CP2包括枢转轴40。枢转轴40将第二引导构件28绕第二旋转轴线A2可旋转地联接至第二基座构件16。枢转轴40将支撑构件24绕支撑枢转轴线A0可枢转地联接至第二基座构件16。第二滑轮28A由枢转轴40可旋转地支撑。枢转轴40不可旋转地固定在第二基座构件16上。然而,第二滑轮28A可以不可旋转地固定在枢转轴40上,并且枢转轴40由第二基座构件16可旋转地支撑。第二衬套40A设置在第二滑轮28A和枢转轴40之间。第一引导板24A包括第一附加支撑孔24A2。第二引导板24B包括第二附加支撑孔24B2。枢转轴40沿轴向方向D1延伸穿过第一附加支撑孔24A2和第二附加支撑孔24B2。枢转轴40联接至第一引导板24A和第二引导板24B。在本实施方式中,枢转轴40包括铆钉。然而,枢转轴40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枢转轴40可以包括螺栓和螺母。
如图12和图13所示,例如,传动装置B81还包括第一传动构件120、第二传动构件122和传动架123。第一传动构件120、第二传动构件122和传动架123设置在壳体B81A(图4)中。传动架123固定至壳体B81A(图4)。第一传动构件120可旋转地联接至传动架123。第二传动构件122可旋转地联接至传动架123。具体地,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传动架123绕第一轴线A51可旋转。第二传动构件122相对于传动架123绕第二轴线A52可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线A52平行于第一轴线A51。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二轴线A52可以不平行于第一轴线A51。第一轴线A51和第二轴线A52平行于轴向方向D1。然而,第一轴线A51和第二轴线A5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不平行于轴向方向D1。
如图14和15所示,传动装置B81包括第一联接构件124。第一联接构件124构造为将第一传动构件120联接至第二传动构件122以将第一传动构件120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中一个的旋转以可变速度级传递至第一传动构件120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中的另一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联接构件124构造为将第一传动构件120联接至第二传动构件122以将第一传动构件120的旋转以可变速度级传递至第二传动构件122。然而,第一联接构件124可以构造为将第一传动构件120联接至第二传动构件122以将第二传动构件122的旋转以可变速度级传递至第一传动构件120。
当沿轴向方向D1(图12和图13)观察时,第一联接构件124具有绕第一轴线A51和第二轴线A52的环形形状(闭环形状)。第一联接构件124设置在壳体B81A(图4)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联接构件124包括构造为与第一传动构件120和第二传动构件122接合的自行车链。第一联接构件124具有小于驱动力传递构件B83(图6)的基准链节距的第一链节距。例如,第一联接构件124的第一链节距小于例如12.7mm。第一联接构件124的第一链节距优选地等于或小于10mm。第一联接构件124的第一链节距更优选地等于或小于8.4mm。驱动力传递构件B83的基准链节距等于12.7mm。第一联接构件124可以包括诸如联接带的联接构件。当沿着轴向方向D1观察时,第一传动构件120和第二传动构件122彼此部分地重叠。
如图14和15所示,传动装置B81还包括输入联接构件130。输入联接构件130构造为将曲柄轴B73联接至第一传动构件120以将曲柄轴B73的旋转传递至第一传动构件120。第一传动构件120构造为经由输入联接构件130联接至曲柄轴B73以与曲柄轴B73一起相对于传动架123旋转。
当沿轴向方向D1观察时,输入联接构件130具有绕曲柄旋转轴线CA1和第一轴线A51的环形形状(闭环形状)。输入联接构件130设置在壳体B81A(图4)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联接构件130包括构造为将曲柄轴B73联接至第一传动构件120的自行车链。输入联接构件130具有小于驱动力传递构件B83(图6)的基准链节距的第二链节距。例如,输入联接构件130的第二链节距小于例如12.7mm。输入联接构件130的第二链节距优选地等于或小于10mm。输入联接构件130的第二链节距更优选地等于或小于8.4mm。驱动力传递构件B83的基准链节距等于12.7mm。此外,输入联接构件130的第二链节距等于第一联接构件124的第一链节距。然而,输入联接构件130的第二链节距可以不同于第一联接构件124的第一链节距。输入联接构件130可以包括诸如联接带的联接构件。
传动装置B81还包括输入嵌齿轮131。输入嵌齿轮131构造为联接至曲柄轴B73以与曲柄轴B73一起相对于传动架123绕曲柄旋转轴线CA1旋转。
如图16所示,传动装置B81还包括第一轴132、第一轴承组件132A、中间嵌齿轮133、中间支撑体134和中间轴承组件134A和134B。第一轴132限定第一轴线A51。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第一轴132绕第一轴线A51可旋转。第一轴承组件132A设置在第一传动构件120和第一轴132之间,以相对于第一轴132可旋转地支撑第一传动构件120。中间嵌齿轮133相对于第一轴132绕第一轴线A51可旋转。中间嵌齿轮133固定至中间支撑体134。中间支撑体134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轴132上。中间轴承组件134A和134B设置在中间支撑体134和第一轴132之间以相对于第一轴132可旋转地支撑中间支撑体134。第一轴132的两个轴向端部分别联接至第一传动架123A和第二传动架123B。
如图14和15所示,中间嵌齿轮133经由输入联接构件130联接至输入嵌齿轮131。输入联接构件130构造为将输入嵌齿轮131联接至中间嵌齿轮133,以将曲柄轴B73的旋转传递至第一传动构件120。
输入嵌齿轮131包括具有齿的链轮。中间嵌齿轮133包括具有齿的链轮。曲柄轴B73构造为经由输入嵌齿轮131、输入联接构件130和中间嵌齿轮133联接至第一传动构件120,以与第一传动构件120一起相对于传动架123旋转。
如图16所示,中间嵌齿轮133联接至第一传动构件120,以与第一传动构件120一起相对于传动架123绕第一轴线A51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装置B81还包括侧轴承135。侧轴承135构造为将曲柄轴B73的第一旋转R1(图14)传递至第一传动构件120,并且构造为传递曲柄轴B73的第二旋转R2(图14)。如图14所示,绕曲柄旋转轴线CA1,第二旋转R2与第一旋转R1相反。
侧轴承135构造为将输入嵌齿轮131联接至第一传动构件120并且设置在输入嵌齿轮131和第一传动构件120之间。具体地,侧轴承135设置在第一传动构件120和中间嵌齿轮133之间。侧轴承135设置在第一传动构件120和中间支撑体134之间,以相对于第一轴132沿轴向方向D1可移动地支撑第一传动构件120。侧轴承135允许第一传动构件120与中间嵌齿轮133之间沿轴向方向D1的相对移动。侧轴承135可以具有单向离合器的功能,单向离合器构造为将曲柄轴B73的第一旋转R1(图14)传递至第一传动构件120,并且构造为防止曲柄轴B73的第二旋转R2(图1)从曲柄轴B73传递至第一传动构件120。单向离合器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或者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可以从传动装置B81中省略。
如图12和图13所示,传动装置B81还包括输出轴136。输出轴136相对于传动架123绕第二轴线A52可旋转。第二传动构件122联接至输出轴136以与输出轴136一起相对于传动架123绕第二轴线A52旋转。传动装置B81还包括输出轴承组件137。输出轴136经由输出轴承组件137可旋转地安装至传动架123。
输出构件B81B构造为联接至输出轴136,以与输出轴136一起相对于壳体B81A绕第二轴线A52旋转。也就是说,第二传动构件122、输出轴136和输出构件B81B相对于壳体B81A绕第二轴线A52彼此一体地可旋转。输出构件B81B包括具有齿的链轮。踩踏力经由输入嵌齿轮131、输入联接构件130、中间嵌齿轮133、第一传动构件120、第一联接构件124、第二传动构件122和输出轴136从曲柄轴B73传递至输出构件B81B。
如图17所示,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沿平行于第一轴线A51的轴向方向D1可移动。第二传动构件122相对于壳体B81A沿轴向方向D1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和第二传动构件122沿轴向方向D1在第一轴向位置P31和第二轴向位置P32之间可移动。
传动装置B81的可变速度级根据第一传动构件120、第二传动构件122和第一联接构件124中在轴向方向D1上的至少一个位置关系是可变的。轴向方向D1包括第一轴向方向D11和与第一轴向方向D11相反的第二轴向方向D12。
第一传动构件120包括沿轴向方向D1布置的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中的每一个包括链轮。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中的每一个与第一联接构件124可接合。第二传动构件122包括沿轴向方向D1布置的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中的每一个包括链轮。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中的每一个与第一联接构件124可接合。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与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一起分别限定速度级。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与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一起分别限定速度级。
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的总数等于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的总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构件120包括沿轴向方向D1布置的七个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第二传动构件122包括沿轴向方向D1布置的七个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的总数可以不同于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的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以规则间隔沿轴向方向D1布置。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以等于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的规则间隔的规则间隔沿轴向方向D1布置。
在第一传动构件120定位于第一轴向位置P31的第一状态下,第一嵌齿轮CW17设置在基本上与第二嵌齿轮CW21的轴向位置相同的轴向位置处。在第一传动构件120定位于第二轴向位置P32的第二状态下,第一嵌齿轮CW16设置在基本上与第二嵌齿轮CW21的轴向位置相同的轴向位置处。在第一传动构件120的第一状态下,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分别设置在与第二嵌齿轮CW27至CW21的轴向位置相同的轴向位置处。在第一传动构件120的第二状态下,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6分别设置在与第二嵌齿轮CW26至CW21的轴向位置相同的轴向位置处。
如图18所示,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具有不同的外径,并且包括第一最大嵌齿轮CW17和第一最小嵌齿轮CW11。第一最小嵌齿轮CW11的外径小于第一最大嵌齿轮CW17的外径。第一最大嵌齿轮CW17在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中具有最大的外径。第一最小嵌齿轮CW11在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中具有最小的外径。如图17所示,第一最小嵌齿轮CW11与第一最大嵌齿轮CW17沿第一轴向方向D11间隔开。
如图19所示,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具有不同的外径,并且包括第二最大嵌齿轮CW27和第二最小嵌齿轮CW21。第二最小嵌齿轮CW21的外径小于第二最大嵌齿轮CW27的外径。第二最大嵌齿轮CW27在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中具有最大的外径。第二最小嵌齿轮CW21在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中具有最小的外径。如图17所示,第二最小嵌齿轮CW21与第二最大嵌齿轮CW27沿第二轴向方向D12间隔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的总数等于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的总数。然而,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的总数可以不同于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的总数。
如图18所示,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中的每一个包括沿第一传动构件120的圆周方向D4布置的第一齿42。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分别具有由第一齿42分别限定的第一节圆。第一传动构件120在踩踏期间绕第一轴线A51沿驱动旋转方向D41旋转。
如图19所示,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中的每一个包括沿第二传动构件122的圆周方向D5布置的第二齿44。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分别具有由第二齿44分别限定的第二节圆。第二传动构件122在踩踏期间绕第二轴线A52沿驱动旋转方向D51旋转。
如图18和图19所示,第一节圆的第一直径DM11至DM17分别等于第二节圆的第二直径DM21至DM27。也就是说,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分别具有与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可以分别具有与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的结构不同的结构。
如图18所示,第一传动构件120包括构造为促进第一联接构件124相对于第一传动构件120沿轴向方向D1移位的第一移位促进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构件120的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构造为促进第一联接构件124相对于第一传动构件120沿轴向方向D1移位的第一移位促进部46。第一嵌齿轮CW12至CW17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移位促进部46。第一移位促进部46沿轴向方向D1凹陷,以在改变速度级时将第一联接构件124从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中当前接合的嵌齿轮引导至相邻的较大的嵌齿轮。
如图19所示,第二传动构件122包括构造为促进第一联接构件124相对于第二传动构件122沿轴向方向D1移位的第二移位促进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构件122的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构造为促进第一联接构件124相对于第二传动构件122沿轴向方向D1移位的第二移位促进部50。第二嵌齿轮CW22至CW27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二移位促进部50。第二移位促进部50在轴向方向D1上凹陷,以在改变速度级时将第一联接构件124从第二嵌齿轮CW22到CW27中当前接合的嵌齿轮引导至相邻的较大的嵌齿轮。
如图16所示,传动装置B81还包括滑动结构152。滑动结构152构造为将第一传动构件120沿轴向方向D1可移动地联接至第一轴132。
如图20和图21所示,传动装置B81还包括切换装置168,切换装置168构造为在第一轴向位置P31和第二轴向位置P32之间切换第一传动构件120沿轴向方向D1相对于壳体B81A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装置168包括切换致动器174。切换致动器174构造为产生致动力以使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沿轴向方向D1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致动器174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其他结构可以应用于切换装置168。例如,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可以使用诸如齿轮、蜗轮、冲击齿轮和/或凸轮之类的结构直接相对于壳体B81A移动第一传动构件120。
如图22和23所示,传动装置B81还包括第一引导结构181。第一引导结构181构造为相对于壳体B81A沿与垂直于轴向方向D1的平面相交的引导方向D6引导第一联接构件124。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方向D6平行于轴向方向D1。第一引导结构181包括引导架182、引导致动器184和第一引导元件186。引导架182固定至壳体B81A(图4)。引导致动器184安装至引导架182。引导致动器184沿引导方向D6相对于壳体B81A(图4)移动第一引导元件186。第一引导元件186与第一联接构件124接合。引导致动器184通过滚珠丝杠结构使第一联接构件124相对于壳体B81A(图4)沿轴向方向D1移位。
第一引导元件186包括联接支撑件188、第一引导滑轮190和第二引导滑轮192。引导致动器184相对于壳体B81A(图4)沿引导方向D6移动联接支撑件188。第一引导滑轮190可旋转地附接至联接支撑件188。第二引导滑轮192可旋转地附接至联接支撑件188。第一引导滑轮190和第二引导滑轮192与第一联接构件124接合以调节第一联接构件124的张力。第一引导滑轮190和第二引导滑轮192相对于联接支撑件188沿引导方向D6(轴向方向D1)保持第一联接构件124。
如图14、23和24所示,传动装置B81还包括第二引导结构196,以在第一传动构件120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之间引导第一联接构件124。第二引导结构196包括与第一联接构件124可接触的第二引导构件198。第二引导结构196包括引导支撑件200以可滑动地支撑第二引导构件198,从而向第二引导构件198施加滑动阻力。引导支撑件200固定至壳体B81A(图4)。第二引导构件198响应于从第一联接构件124施加到第二引导构件198的超过滑动阻力的推力F11相对于引导支撑件200移动。
如图25所示,第一引导结构181构造为沿引导方向D6将第一引导元件186在第一引导位置P41至第七引导位置P47之间移动并定位。第一引导位置P41至第七引导位置P47分别对应于第二嵌齿轮CW27至CW21的轴向位置。
第一最大嵌齿轮CW17设置在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沿第一轴向方向D11的端部处。第二最大嵌齿轮CW27设置在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沿第二轴向方向D12的端部处。第一最小嵌齿轮CW11设置在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沿第二轴向方向D12的端部处。第二最小嵌齿轮CW21设置在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沿第一轴向方向D11的端部处。第一轴向方向D11是第一最大嵌齿轮CW17向第二最大嵌齿轮CW27移动的方向。第二轴向方向D12是第一最大嵌齿轮CW17远离第二最大嵌齿轮CW27移动的方向。
如图25至图27所示,第一联接构件124具有第一联接构件124与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中的一个接合的第一接合状态和第一联接构件124与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中的一个接合的第二接合状态。当第一联接构件124从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中的一个移动至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中的另一个时,第一接合状态改变。当第一联接构件124从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中的一个移动至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中的另一个时,第二接合状态改变。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第二传动构件122沿轴向方向D1移动限定在第一轴向位置P31和第二轴向位置P32之间的行进距离TD1,以将第一联接构件124的第一接合状态从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中的一个嵌齿轮改变到另一个相邻的嵌齿轮。行进距离TD1等于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的规则间隔。
如图25和图26所示,第一传动构件120与第一联接构件124一起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二轴向方向D12可移动,以便在换高速档和换低速档之一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第一传动构件120与第一联接构件124一起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二轴向方向D12可移动,而在换高速档和换低速档之一期间不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传动构件120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构件120与第一联接构件124一起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二轴向方向D12可移动,以便在换高速档(从图25到图26)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第一传动构件120与第一联接构件124一起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二轴向方向D12可移动,而在换高速档(从图25到图26)期间不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传动构件120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
如图26和27所示,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和第一联接构件124沿第一轴向方向D11可移动,而在换高速档和换低速档之一期间不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和第一联接构件124沿第一轴向方向D1可移动,以便在换高速档和换低速档之一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传动构件120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和第一联接构件124沿第一轴向方向D11可移动,而在换高速档(从图26到图27)期间不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和第一联接构件124沿第一轴向方向D11可移动,以便在换高速档(从图26到图27)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传动构件120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
此外,如图26和27所示,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和第一联接构件124沿第二轴向方向D12可移动,而在换高速档和换低速档的另一个期间不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和第一联接构件124沿第二轴向方向D12可移动,以便在换高速档和换低速档的所述另一个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传动构件120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和第一联接构件124沿第二轴向方向D12可移动,而在换低速档(从图27到图26)期间不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和第一联接构件124沿第二轴向方向D12可移动,以便在换低速档(从图27到图26)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传动构件120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
此外,如图25和26所示,第一传动构件120与第一联接构件124一起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一轴向方向D11可移动,以便在换高速档和换低速档的另一个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之间轴向相对位置。第一传动构件120与第一联接构件124一起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一轴向方向D11可移动,而在换高速档和换低速档的所述另一个期间不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传动构件120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构件120与第一联接构件124一起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一轴向方向D11可移动,以便在换低速档(从图26到图25)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第一传动构件120与第一联接构件124一起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一轴向方向D11可移动,而在换低速档(从图26到图25)期间不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传动构件120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
如图25和26所示,第一传动构件120与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引导元件186一起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二轴向方向D12可移动,以便在换高速档和换低速档之一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构件120与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引导元件186一起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二轴向方向D12可移动,以便在换高速档(从图25到图26)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当切换致动器174将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二轴向方向D12从第一轴向位置P31移动至第二轴向位置P32时,引导致动器184将第一引导元件186沿引导方向D6从第一引导位置P41移动至第二引导位置P42。
如图26和27所示,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引导元件186沿第一轴向方向D11可移动,以便在换高速档和换低速档之一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传动构件120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引导元件186沿第一轴向方向D11可移动,以便在换高速档(从图26到图27)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传动构件120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当切换致动器174将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一轴向方向D11从第二轴向位置P32移动至第一轴向位置P31时,引导致动器184将第一引导元件186定位在第二引导位置P42处,以保持第一联接构件124相对于第二传动构件122沿轴向方向D1的轴向位置。
如图26和27所示,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引导元件186沿第二轴向方向D12可移动,以便在换高速档和换低速档的所述另一个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传动构件120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引导元件186沿第二轴向方向D12可移动,以便在换低速档(从图27到图26)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传动构件120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当切换致动器174将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二轴向方向D12从第一轴向位置P31移动至第二轴向位置P32时,引导致动器184将第一引导元件186定位在第二引导位置P42处,以保持第一联接构件124相对于第二传动构件122沿轴向方向D1的轴向位置。
如图25和26所示,第一传动构件120与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引导元件186一起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一轴向方向D11可移动,以便在换高速档和换低速档的另一个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构件120与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引导元件186一起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一轴向方向D11可移动,以便在换低速档(从图26到图25)期间改变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二传动构件122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当切换致动器174将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沿第一轴向方向D11从第二轴向位置P32移动至第一轴向位置P31时,引导致动器184将第一引导元件186沿引导方向D6从第二引导位置P42移动至第一引导位置P41。
第一传动构件120、第一联接构件124和第一引导元件186的上述操作应用于第一引导元件186定位于第三引导位置P43至第七引导位置P47中的每一个的情况下。例如,在第一引导元件186定位于图25中的第二引导位置P42处的情况下,第一引导元件186可以定位于图26和27中的第三引导位置P43处。
如图28所示,传动装置B81还包括传动控制器202。传动控制器202构造为控制切换装置168和第一引导结构181。具体地,传动控制器202构造为控制切换致动器174和引导致动器184。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控制器202构成为微型计算机,并且包括处理器204和存储器206。处理器204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206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例如,存储在存储器206中的程序被读入处理器204,从而执行传动控制器202的几个功能。传动控制器202、切换装置168和第一引导结构181由安装在自行车主体B3或传动装置B81上的电池(例如可充电电池)供电。
虽然传动控制器202的功能由软件执行,但如果需要和/或期望,传动控制器202的功能可以由硬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执行。
传动控制器202构造为在存储器206中存储传动路径RT1(图29)。图29示出了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中的每一个中的第一齿42的总数、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中的每一个中的第二齿44的总数,以及由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和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限定的传动比。传动路径RT1由由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和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限定的传动比中的十三个传动比限定。也就是说,传动控制器202包括传动路径存储器,传动路径存储器构造为存储由由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和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所限定的传动比的至少两个限定的传动路径RT1。
如图28和图30所示,为了基于如图29所示的传动路径RT1控制切换装置168和第一引导结构181,传动控制器202构造为将基于传动路径RT1定义的换档信息SF1存储在存储器206中。如图30所示,例如,换档信息SF1包括用于传动装置B81的速度级的第一引导元件186的位置与第一传动构件120的轴向位置的组合。传动控制器202还构造为将传动装置B81的当前速度级存储在存储器206中。
如图28所示,切换装置168包括第一电动机驱动器208和第一位置传感器210。第一电动机驱动器208构造为基于来自传动控制器202的命令和/或信号来控制切换致动器174。第一位置传感器210构造为感测第一传动构件120的轴向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一位置传感器210构造为感测切换致动器174的旋转位置以获得第一传动构件120的轴向位置。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传感器210为构造为感测切换致动器174的旋转位置的电位计,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一位置传感器210可以是诸如旋转编码器、磁传感器以及光学传感器的其它传感器。传动控制器202构造为将第一传动构件120在第一轴向位置P31和第二轴向位置P32之间的当前轴向位置存储在存储器206中。也就是说,传动控制器202包括构造为存储第一传动构件120的当前轴向位置的第一位置存储器。
第一引导结构181包括第二电动机驱动器212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14。第二电动机驱动器212构造为基于来自传动控制器202的命令和/或信号来控制引导致动器184。第二位置传感器214构造为感测第一引导元件186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位置传感器214构造为感测引导致动器184的旋转位置和第一引导元件186的轴向位置以获得第一引导元件186的位置。虽然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位置传感器214为构造为感测引导致动器184的旋转位置的电位计,然而第二位置传感器214可以是诸如旋转编码器、磁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的其他传感器。传动控制器202构造为将第一引导元件186的当前位置存储在存储器206中。也就是说,传动控制器202包括构造为存储第一引导元件186的当前位置的第二位置存储器。
右操作装置B42包括第一操作构件SR1和第二操作构件SR2。第一操作构件SR1构造为由用户操作以用于换高速档。第二操作构件SR2构造为由用户操作以用于换低速档。右操作装置B42包括构造为基于第一操作构件SR1和第二操作构件SR2的输入操作来生成换档信号SS的信号控制器216。信号控制器216构造为基于第一操作构件SR1的输入操作来产生换高速档信号USS。信号控制器216构造为基于第二操作构件SR2的输入操作来生成换低速档信号DSS。换高速档信号USS和换低速档信号DSS从右操作装置B42输入到传动控制器202。传动控制器202基于存储在存储器206中的换档信号SS和传动路径RT1(例如,换档信息SF1)来控制切换致动器174和引导致动器184。
例如,当在速度级处于低档(例如,图25)的状态下换高速档信号USS从右操作装置B42输入到传动控制器202时,传动控制器202控制切换致动器174以将第一传动构件120从第一轴向位置P31沿第二轴向方向D12移动至第二轴向位置P32(图26和30)。同时,如图26和30所示,传动控制器202控制引导致动器184将第一引导元件186从第一引导位置P41移动至第二引导位置P42。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联接构件124在第一传动构件120上移位时,第一传动构件120和第一引导元件186基本上同时移动。如此,第一传动构件120和第一联接构件124相对于第二传动构件122沿第二轴向方向D12移动。因此,如图26、29和30所示,第一联接构件124被从第二嵌齿轮CW27移位至第二嵌齿轮CW26,将传动装置B81的速度级从低档改变为第二档。
也就是说,传动控制器202构造为控制切换装置168和第一引导结构181以相对于壳体B81A(第二传动构件122)沿轴向方向D1移动第一传动构件120和第一引导元件186。传动控制器202构造为控制切换装置168和第一引导结构181,以便当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的移动与第一引导结构181相对于壳体B81A的移动相关联以将第一联接构件124的第二接合状态从第二嵌齿轮CW21至CW27中的一个嵌齿轮改变到另一个相邻嵌齿轮时,不将第一联接构件124的第一接合状态从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中的一个嵌齿轮改变到另一相邻嵌齿轮。
当在速度级位于第二档的状态下(图26)换高速档信号USS从右操作装置B42输入到传动控制器202时,传动控制器202控制切换致动器174以将第一传动构件120沿第一轴向方向D11从第二轴向位置P32移动至第一轴向位置P31(图27和30)。同时,如图27和30所示,传动控制器202控制引导致动器184将第一引导元件186定位在第二引导位置P42处。因此,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第二传动构件122和第一联接构件124沿第一轴向方向D11移动。因此,如图26、29和30所示,第一联接构件124从第一嵌齿轮CW11移位至第一嵌齿轮CW12,将传动装置B81的速度级从第二档改变为第三档。
也就是说,传动控制器202构造为控制切换装置168以相对于壳体B81A(第二传动构件122)沿轴向方向D1移动第一传动构件120,同时传动控制器202控制第一引导结构181将第一引导元件186定位在第二引导位置P42处。传动控制器202构造为控制切换装置168和第一引导结构181,以便当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壳体B81A沿轴向方向D1移动时,将第一联接构件124的第一接合状态从第一嵌齿轮CW11至CW17中的一个嵌齿轮改变到另一相邻嵌齿轮。
当在速度级位于第三档的状态下(图27)换低速档信号DSS从右操作装置B42输入到传动控制器202时,传动控制器202控制切换致动器174将第一传动构件120沿第二轴向方向D12从第一轴向位置P31移动至第二轴向位置P32(图26和30)。同时,如图26和30所示,传动控制器202控制引导致动器184将第一引导元件186定位在第二引导位置P42。如此,第一传动构件120相对于第二传动构件122和第一联接构件124沿第二轴向方向D12移动。因此,如图26、29和30所示,第一联接构件124从第一嵌齿轮CW12移位至第一嵌齿轮CW11,将传动装置B81的速度级从第三档改变为第二档。
当在速度级位于第二档的状态下(图26)换低速档信号DSS从右操作装置B42输入到传动控制器202时,传动控制器202控制切换致动器174将第一传动构件120沿第一轴向方向D11从第二轴向位置P32移动至第一轴向位置P31(图25和30)。同时,如图25和图30所示,传动控制器202控制引导致动器184将第一引导元件186从第二引导位置P42移动至第一引导位置P41。如此,第一传动构件120和第一联接构件124相对于第二传动构件122沿第一轴向方向D11移动。因此,如图25、29和30所示,第一联接构件124从第二嵌齿轮CW26移位至第二嵌齿轮CW27,将传动装置B81的速度级从第二档改变为低档。
如上所述,由于传动控制器202基于图29所示的传动路径RT1(例如,图30所示的换档信息SF1)在低档和第十三档之间控制切换装置168和第一引导结构181,为了简明起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和/或示出。如果传动控制器202和右操作装置B42通过无线技术通信,则传动控制器202和右操作装置B42分别具有无线通信装置,并且右操作装置B42具有另一个电池。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31描述包括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张紧器322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312。除了一些元件的布置,自行车张紧器装置312具有与自行车张紧器装置12相同的结构。因此,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功能基本相同的功能的元件在此将编号相同,并且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或图示。
如图31所示,在自行车张紧器装置312的自行车张紧器322中,第一联接部CP1和第二联接部CP2的布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不同。第一引导构件26和第二引导构件28的布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布置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联接部CP1构造为可移动地联接至第二基座构件16。第二联接部CP2构造为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14。第二基座构件16包括引导面30,并且张紧器322包括引导从动件32。第二基座构件16包括引导槽36。然而,第二基座构件16可以包括引导从动件32,并且张紧器322可以包括引导面30(引导槽36)。
利用自行车张紧器装置312,可以获得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12的效果基本相同的效果。
对于自行车领域的技术人员从本公开显而易见的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至少部分地彼此结合。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意图为开放性术语,其指明所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这种概念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汇,例如,术语“具有”、“包含”及其派生词。
术语“构件”、“区段”、“部”、“部分”、“元件”、“主体”和“结构”当用作单数时可以具有单个部分或者多个部分的双重含义。
本申请中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仅仅为标示,不具有其他含义,例如,特定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而且术语“第二元件”本身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除了其中一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之外,本文所用的术语“对”可以包括其中一对元件彼此具有不同形状或结构的构造。
最后,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基本上”、“大约”和“接近”的程度术语意味着所修饰术语的合理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
明显地,根据上述教导,可能对本发明做出许多变型和改变。因此,可以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除了在本文明确描述的以外,也可以实施本发明。

Claims (30)

1.一种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包括:
第一基座构件;
第二基座构件,所述第二基座构件绕基座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基座构件;以及
张紧器,所述张紧器构造为接触驱动力传递构件以向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施加张力,所述张紧器与所述第一基座构件和所述第二基座构件两者联接,所述张紧器响应于所述第一基座构件和所述第二基座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相对于所述第一基座构件和所述第二基座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基座构件和所述第二基座构件中的一个包括引导面和引导从动件中的一个,
所述张紧器包括所述引导面和所述引导从动件中的另一个,并且,
所述引导从动件设置在所述引导面上以响应于所述第一基座构件和所述第二基座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而相对于所述第一基座构件和所述第二基座构件中的一个移动所述张紧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张紧器包括: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绕支撑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二基座构件,以及
第一引导构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安装至所述支撑构件以引导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张紧器包括第二引导构件,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安装至所述支撑构件以引导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包括绕第一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一滑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张紧器包括第二引导构件,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安装至所述支撑构件以引导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并且,
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包括绕第二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滑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枢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面和所述引导从动件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张紧器包括偏置构件以将偏置力施加至所述支撑构件以使所述支撑构件绕所述支撑枢转轴线枢转。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基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基座构件在第一基座位置和第二基座位置之间可移动,
所述张紧器相对于所述第二基座构件绕支撑枢转轴线在第一枢转位置和第二枢转位置之间可枢转,并且,
所述引导从动件设置在所述引导面上以响应于所述第二基座构件从所述第一基座位置至所述第二基座位置的移动而将所述张紧器从所述第一枢转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枢转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面包括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
在所述引导从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上的状态下,所述张紧器定位于所述第一枢转位置,并且
在所述引导从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导部上的状态下,所述张紧器定位于所述第二枢转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限定在所述基座枢转轴线和所述第一引导部之间的第一距离与限定在所述基座枢转轴线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之间的第二距离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从动件与所述引导面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基座构件和所述第二基座构件中的一个包括引导槽,
所述引导面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引导槽,并且
所述引导从动件设置在所述引导槽中。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面包括弯曲面。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从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并与所述支撑枢转轴线间隔开。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张紧器包括将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引导从动件一起联接至所述支撑构件的联接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基座构件包括支撑曲柄轴的基架,并且
所述第二基座构件包括可移动地联接至所述基架的摆臂。
19.一种自行车张紧器,包括:
第一联接部,所述第一联接部构造为可移动地联接至第一基座构件和第二基座构件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基座构件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一基座构件;
第二联接部,所述第二联接部构造为联接至所述第一基座构件和所述第二基座构件中的另一个;以及
构造为与驱动力传递构件接触的第一引导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其中,
所述第二联接部绕支撑枢转轴线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二基座构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其中,
所述第二联接部包括枢转轴,并且
所述第一联接部包括突出部和凹部之一。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还包括: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联接部、所述第二联接部和所述第一引导构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还包括:
第二引导构件,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安装至所述支撑构件以引导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其中,
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包括绕第一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一滑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其中,
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包括绕第二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滑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其中,
所述支撑枢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重合。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还包括:
偏置构件,所述偏置构件将偏置力施加至所述支撑构件以使所述支撑构件绕所述支撑枢转轴线枢转。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还包括:
联接构件,其中,
所述第一联接部包括突出部,并且
所述联接构件将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突出部一起联接至所述支撑构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其中,
所述突出部包括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绕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线限定的旋转轴线可旋转的滚子。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自行车张紧器,其中,
所述滚子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重合。
CN201710521521.5A 2016-06-30 2017-06-30 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和自行车张紧器 Active CN107554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199,830 US10486770B2 (en) 2016-06-30 2016-06-30 Bicycle tensioner apparatus and bicycle tensioner
US15/199,830 2016-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54682A CN107554682A (zh) 2018-01-09
CN107554682B true CN107554682B (zh) 2020-08-07

Family

ID=6066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1521.5A Active CN107554682B (zh) 2016-06-30 2017-06-30 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和自行车张紧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6770B2 (zh)
CN (1) CN107554682B (zh)
DE (1) DE102017006045A1 (zh)
TW (1) TWI703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14067B1 (en) * 2016-02-29 2017-07-25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device
CN111717329A (zh) * 2019-03-22 2020-09-29 佶庆电机有限公司 自行车后变速器的张力调整装置
DE102019108303B4 (de) * 2019-03-29 2020-12-10 Mci (Mirro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Netherlands B.V. Sichteinstellmechanismus und Stellmittel für einen solchen
DE202019104710U1 (de) * 2019-08-28 2020-12-02 Rti Sports Gmbh Riemen-Spanneinrichtung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23697A (en) * 1929-04-15 1930-01-09 Pugh Charles H Ltd Improvements in means for tensioning driving chains and the like
GB407548A (en) * 1932-04-21 1934-03-22 Novitas Fabrik Elek Scher Ap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hange speed gearing
GB578338A (en) * 1944-02-25 1946-06-25 Henry Fitzpatrick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variable speed gears for cycles and the like
DE2810096A1 (de) * 1977-03-22 1978-10-05 Jawa Np Kettenspanner fuer die antriebskette von motorraedern und anderen einspurfahrzeugen
DE3238965A1 (de) * 1982-08-30 1984-04-26 Werner 7560 Gaggenau Fütterer Verbessertes schaltwerk fuer eine kettenschaltung
JPH08230757A (ja) * 1995-03-01 1996-09-10 Shisutemateitsuku Kk 移動機器駆動装置
CN1322175A (zh) * 1997-02-26 2001-11-14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后拨链装置
JP2002120786A (ja) * 2000-10-16 2002-04-2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チェーンガイド装置
CN2883165Y (zh) * 2006-03-17 2007-03-28 廖方才 摩托车链条的防脱落装置
CN200982384Y (zh) * 2006-12-12 2007-11-28 张华灿 皮带自动涨紧器
CN101554912A (zh) * 2008-04-11 2009-10-14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拨链器的张紧装置
CN102019992A (zh) * 2009-09-18 2011-04-20 庞明方 撑动力与动链轮组合驱动机构及驱动方法
CN202029945U (zh) * 2011-03-11 2011-11-09 沈阳工业大学 链条拉动式手脚双驱动户外健身车
CN103387036A (zh) * 2012-05-10 2013-11-13 朱友德 摩托车链条自动张紧器
CN103723235A (zh) * 2012-10-11 2014-04-1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驱动组件
CN103899721A (zh) * 2014-04-23 2014-07-02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摇臂式链条张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80716B2 (ja) 1997-10-07 2007-09-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補助動力付き自転車
ITPD20030192A1 (it) 2003-08-28 2005-02-28 Massimo Cesarato Tendicatena per biciclette.
JP2005075069A (ja) 2003-08-29 2005-03-24 Moric Co Ltd 電動補助自転車の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ー装置
JP4065247B2 (ja) * 2004-04-02 2008-03-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駆動ユニット
ES2378005B1 (es) 2010-04-22 2013-03-25 Jesús Ángel Orrio Iturbide Tensor para transmisión de bicicleta.
DE202012006903U1 (de) * 2012-03-20 2012-08-10 Sram Deutschland Gmbh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Fahrrad mit hoher Zähnezahldifferenz zwischen größtem und kleinstem hinteren Kettenritzel
US20140357436A1 (en) 2013-06-04 2014-12-04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tensioner
US9400037B2 (en) 2013-06-04 2016-07-26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tensioner
US9228643B2 (en) * 2013-09-12 2016-01-05 Shimano Inc. Chain tensioning device
US9751590B2 (en) * 2014-08-15 2017-09-05 Sram, Ll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with a dampe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23697A (en) * 1929-04-15 1930-01-09 Pugh Charles H Ltd Improvements in means for tensioning driving chains and the like
GB407548A (en) * 1932-04-21 1934-03-22 Novitas Fabrik Elek Scher Ap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hange speed gearing
GB578338A (en) * 1944-02-25 1946-06-25 Henry Fitzpatrick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variable speed gears for cycles and the like
DE2810096A1 (de) * 1977-03-22 1978-10-05 Jawa Np Kettenspanner fuer die antriebskette von motorraedern und anderen einspurfahrzeugen
DE3238965A1 (de) * 1982-08-30 1984-04-26 Werner 7560 Gaggenau Fütterer Verbessertes schaltwerk fuer eine kettenschaltung
JPH08230757A (ja) * 1995-03-01 1996-09-10 Shisutemateitsuku Kk 移動機器駆動装置
CN1322175A (zh) * 1997-02-26 2001-11-14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后拨链装置
JP2002120786A (ja) * 2000-10-16 2002-04-2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チェーンガイド装置
CN2883165Y (zh) * 2006-03-17 2007-03-28 廖方才 摩托车链条的防脱落装置
CN200982384Y (zh) * 2006-12-12 2007-11-28 张华灿 皮带自动涨紧器
CN101554912A (zh) * 2008-04-11 2009-10-14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拨链器的张紧装置
CN102019992A (zh) * 2009-09-18 2011-04-20 庞明方 撑动力与动链轮组合驱动机构及驱动方法
CN202029945U (zh) * 2011-03-11 2011-11-09 沈阳工业大学 链条拉动式手脚双驱动户外健身车
CN103387036A (zh) * 2012-05-10 2013-11-13 朱友德 摩托车链条自动张紧器
CN103723235A (zh) * 2012-10-11 2014-04-1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驱动组件
CN103899721A (zh) * 2014-04-23 2014-07-02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摇臂式链条张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006045A1 (de) 2018-01-04
US20180001961A1 (en) 2018-01-04
CN107554682A (zh) 2018-01-09
TW201801991A (zh) 2018-01-16
TWI703071B (zh) 2020-09-01
US10486770B2 (en)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4682B (zh) 自行车张紧器装置和自行车张紧器
CN105936325B (zh) 自行车传动设备
CN110605938B (zh) 自行车传动系统
CN111483545B (zh) 自行车驱动单元
EP0543527B1 (en) Bicycle with rhomboidal gear
CN103029799B (zh) 具有可变致动比率的自行车前拨链器
US9623931B2 (en) Bicycl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103991506A (zh) 电动自行车变速器
US11459062B2 (en) Bicycle derailleur
US20040209721A1 (en) Cluster sprockets for bicycle transmissions and other prime movers
WO1984002562A1 (en) Automatic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US11110992B2 (en) Bicycle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US6045470A (en) Front derailleur with chainline controlling idler cog
US11939028B2 (en) Bicycle component controller, bicycle component control system and bicycle component control method
EP2679480B1 (en) Vehicle
CN210555420U (zh) 一种省力变速自行车
WO2024097703A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for a bicycle
EP1373059B1 (en) A derailleur for bicycle gear shif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