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9322B - 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9322B
CN107539322B CN201710719787.0A CN201710719787A CN107539322B CN 107539322 B CN107539322 B CN 107539322B CN 201710719787 A CN201710719787 A CN 201710719787A CN 107539322 B CN107539322 B CN 1075393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traction
access
parking lot
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197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9322A (zh
Inventor
熊朝辉
徐瑰麟
袁晓萍
赵强
高华
颜燕舞
王洪刚
罗聪
朱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1978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393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39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9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9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9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出入线、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所述第一牵出线一端通过咽喉区与停车列检库相连接,所述第二牵出线一端通过出入线与正线相连接;所述第一牵出线另一端与第二牵出线另一端并行延伸;所述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之间设有交叉渡线,所述交叉渡线将第一牵出线与第二牵出线连接,列车可通过该交叉渡线实现在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之间的股道切换。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缩短了出入线长度,减少了长出入线带来的拆迁量,减少了出入线和咽喉区对地块的切割面积,大大减少了工程投资。

Description

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停车场进行综合开发的呼声越来越高,停车场选址与车站的距离削弱了停车场地块的升值空间,同时长距离的出入线造成了对地块的大面积切割,如何提升停车场地块开发价值,减少出入线长度及其对地块的影响,减少出入线带来的工程拆迁量,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出入线是连接正线与段、场的线路,它是列车从车辆段进入正线或由正线驶回段、场的运行线路,也是夜间沿线设备维修作业以及各种检修车辆和机具、材料进出现场以及事故时救援列车的运行径路。出入线应本着方便运营、减少列车出入段的空走时间、降低运营成本的原则,尽量选择在线路的终点站或折返站,即根据列车运营线路选择接轨站。但是,车辆段段址的选择受城市规划和工程地质等多种条件的限制,理想的接轨方案往往难以实现,在设计中应结合段址选择、线路条件、车辆的技术条件和接轨站的条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合理的接轨站及接轨方案。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常规的接入方式为顺接。受出入线平纵断面条件限制,该接入方式要求停车场选址至少远离车站800米,且用地面积较大;对目前的城市建设来说,要在建成区选一块合适的停车场用地是很难实现的。即使能够找到合适的建设用地,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也十分高昂。结合车场附近地形及控制性因素来看,出入线需多次下穿铁路、公路和大量建筑物,切割多个地块,因此,常规的出入线接轨形式工程实施难度巨大。如图1所示,是地面停车场紧邻正线及车站布置时,常规出入线接轨形式。所示车站为地下一层车站,距离地面10m,受出入线纵断面的影响,出入线需与正线并行一段距离,与正线拉开最小6m(明挖施工条件下)高差后才能与正线立交;同时受平面的影响,出入线的最小曲线半径A型车为R-250m;因此,出入线线路需4段直线和3条曲线才能顺利接入停车场。这种常规的出入线接入方式不仅线路长度长,工程拆迁量大,而且线路越长,受控的因素越多,工程难度越大。同时出入线需多次采用小半径曲线,小半径曲线越多,对地块的影响越大,钢轨磨耗和运营维护工作量越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方法,采用两条牵出线的双股道布置结构,结合交叉渡线使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入线绕行连接停车场和正线,造成切割地块面积太大,浪费城市土地资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提供了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用于实现相互紧邻布置的停车场与车站之间的接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轨结构包括出入线、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所述第一牵出线一端通过咽喉区与停车列检库相连接,所述第二牵出线一端通过出入线与正线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牵出线另一端与第二牵出线另一端同向并排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之间还设有交叉渡线,所述交叉渡线将第一牵出线与第二牵出线连接,列车可通过该交叉渡线实现在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之间的股道切换,进而实现列车在停车场与站台之间的收车与发车。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交叉渡线位于第二牵出线与出入线连接处,从而使得列车可以经出入线和交叉渡线直接进入第一牵出线后折返经咽喉区进入停车列检库,或经出入线进入第二牵出线后折返再经交叉渡线进入第一牵出线,进而经咽喉区进入停车列检库。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第二牵出线的有效长度不小于列车总长度、调车机长度与安全距离之和。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第一牵出线与第二牵出线并行部分的长度不小于列车总长度、调车机长度与安全距离之和。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第一牵出线与第二牵出线并行部分优选平行布置。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出入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直线、第一曲线、第二直线第二曲线和第三直线,所述第三直线与第二牵出线连接;所述出入线与正线形成一次立交关系,优选第一曲线与正线形成一次立交关系。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安全距离优选不小于10米。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第三直线的长度优选不小于5米。
在停车场与正线紧邻布置的情况下,现有技术中采用出入线绕行的方式实现列车在停车场与正线之间的往返。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设置了两段股道,共同实现列车在停车场与轨道之间的往返。其主要包括两条牵出线和一条出入线,一条牵出线与停车场的咽喉区相连接,另一条牵出线通过出入线与正线相连接,两条牵出线之间则是通过交叉渡线实现股道切换。在发车过程中,列检停车库内的停车线上的列车经过咽喉区后,先进入第一牵出线远离停车列检库部分,折返后通过交叉渡线切换到出入线,并通过出入线进入正线,或者,列车经第一牵出线,利用交叉渡线切换至第二牵出线,然后在第二牵出线上折返(相当于调头,对于列车而言,可通过改变牵引方向从而实现列车的调头),之后经出入线进入正线。反之,在收车过程中,列车从正线经出入线进入第二牵出线,然后折返经交叉渡线切换到第一牵出线,从而进入停车场,或者列车从正线经出入线和交叉渡线直接进入第一牵出线,在第一牵出线上折返后进入停车场。更具体地说,交叉渡线将第一牵出线分为远离停车场的部分和靠近停车场的部分,其中第一牵出线远离停车场部分与第二牵出线优选相对平行布置,以尽可能减少用地面积;在一些情况下,除布置交叉渡线处外,第一牵出线与第二牵出线也可以不平行布置。
为了节省规划用地,尽可能缩短出入线长度,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第一牵出线与第二牵出线优选相互平行布置,更优选地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平行于是正线布置。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可以根据需要由若干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组合而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由三段直线中间隔设置两段曲线,或两段直线间设置一段曲线均可,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优选采用一段直线。因此,在一些情况下,第一牵出线与第二牵出线受施工环境因素限制,也可以呈曲线或是不平行布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交叉渡线处,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均为直线轨道,且两直线轨道平行布置,该两直线轨道之间的距离优选5米,以实现交叉渡线的顺利布置。进一步地,出入线中包括有反弯曲线,要求其能实现列车在第二牵出线与列车之间平稳过渡。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针对不同的车型,出入线的两段曲线半径也有所差别。
此外,由于需要考虑列车安全进入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的情况,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第二牵出线的有效长度优选不小于列车总长度、调车机长度以及安全距离之和。该安全距离优选不小于10m。由于交叉渡线将第一牵出线分为两部分,其中远离停车场部分与第二牵出线相对并行,为了满足列车在经过出入线和交叉渡线后能够安全进入第一牵出线的需求,第一牵出线远离停车场与第二牵出线并行部分的有效长度优选不小于列车总长度、调车机长度以及安全距离之和。该安全距离优选不小于10m。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方法,采用倒推入库的形式对停车场出入线结构加以改进,将传统的出入线绕行连接正线与停车场的结构形式,改为两条牵出线配合交叉渡线,再加上出入线的结构设置,来实现列车停车以及收车的过程,避免了出入线多次采用小半径曲线绕行长距离,降低了工程难度,大大缩短了出入线的长度,同时减少了长距离出入线带来的工程拆迁,减少了工程投资。
2)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方法,在实现停车场紧邻正线布置的同时,通过缩短出入线距离、出入线紧邻正线延伸,同时采用两条线路设置,其中一条作为第一牵出线直接与停车场的咽喉区相连接,另一条线路中,第二牵出线则通过出入线与正线相连接,出入线与正线相连接,并且通过交叉渡线实现列车在两条线路上的股道切换;通过这种结构设置,有效的避免了常规出入线接入方法对地块的切割,大大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停车场出入线常规接轨形式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停车场出入线常规接轨形式的具体工程示例;
图3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的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形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的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形式具体工程示例。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停车列检库, 2-咽喉区,3-牵出线1,4-牵出线2,5-交叉渡线,6-直线一,7-曲线一,8-直线二, 9-曲线二,10-直线三,11-车站配线,12-车站,13-正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出入线是连接列车停车场和正线之间的线路,在轨道交通设备设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停车场紧邻正线布置,为了实现列车的平稳过渡停车,出入线从站台端部引出,需要向前延伸较长的距离后再采用曲线绕行来连接到停车场。在这种接轨结构下,虽然停车场与正线之间的距离很近,但是出入线的长度很长,且这种出入线布置方式下,被切割出来的地块四周被轨道设施环绕,难以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在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的环境下,这种规划方式并不利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出入线结构的一个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出入线结构的一个具体工程示例,从中可以进一步看出现有出入线结构对周边现状情况的影响。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的城市轨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布置形式,图4是本实施例的出入线结构的一个具体工程示例。相较于传统的一条出入线绕行连接停车场和正线的布置方式,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条牵出线(牵出线3和牵出线 4)以及一条出入线,牵出线4通过出入线与正线13相连接,另一条牵出线3通过咽喉区2与停车场相连接,两条牵出线之间通过交叉渡线5实现股道切换。也就是说,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通过两条牵出线搭配一个交叉渡线,替代现有技术中通过出入线绕行连接正线与停车场的布置。
更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牵出线3被交叉渡线分成了与停车场咽喉区直接连接部分和远离停车场部分,牵出线4则通过出入线与正线13相连接,出入线结构中包括五段顺次连接的直线6、曲线7、直线8、曲线9和直线10,其中直线6与牵出线4连接。交叉渡线布置在牵出线4与出入线的曲线6之间。其中,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牵出线3远离停车场部分与牵出线4优选相对并行,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优选平行布置,更优选的是平行于正线布置。通过这种结构设置,在收车时,正线13上的列车可以通过出入线经交叉渡线5行至牵出线4上,然后折返通过交叉渡线5切换到牵出线3靠近停车场部分的线路上,从而进入停车场;或者,正线13上的列车经过出入线后,不进入牵出线4,而是直接利用交叉渡线5行驶切换到第一牵出线上,然后在牵出线3上折返,从而进入停车场。类似的,在发车时,停车线上的列车可以经咽喉区2 驶出至交叉渡线5,然后经过交叉渡线5切换至牵出线4,折返后再经出入线驶入正线 13,或,列车经咽喉区2驶出至第一牵出线,然后折返经交叉渡线和出入线驶入正线 13。本实施例中,列车的折返均表示其改变沿轨道行车的方向,实践中,列车一般在两端均设有驾驶室,上述行车过程很容易实现。
进一步地,为了缩短出入线长度,同时减少其切割地块的面积,保证行车安全,本实施例中,牵出线3被交叉渡线5所分的两段线路中,远离停车场部分的有效长度和牵出线4的有效长度不小于列车总长度、调车机长度以及安全距离之和即可。本实施例中,安全距离优选10米。也就是说,只要列车可以安全进入第二牵出线,以及交叉渡线所分远离停车场的第一牵出线部分,使得列车在两牵出线不与其他轨道相连接的一端时,可以利用交叉渡线进行股道切换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出入线,包括有顺次连接的直线6、曲线7、直线8、曲线9和直线 10,其中,直线6与牵出线4相连接。为了减少出入线与正线的立交次数,直线10位于正线13的两条轨道之间,通过车站配线分别与正线13的两条轨道相连接,出入线整体与正线靠近停车场的轨道呈一次立交,本实施例中曲线9与正线呈立交关系。这样的话,出入线只需要与正线进行一次立交,即可使两条轨道上的列车均顺利进出停车场。这种出入线设置,有效减少了出入线长度,仅需5段股道即可,从而减小了后期轨道维护等成本。
考虑到出入线由若干直线和若干曲线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曲线针对不同的车型具有不同的要求。对于A型车而言,曲线半径优选不应小于R-250m;对B型车而言,曲线半径优选不应小于R-200m。需要注意的是曲线半径越大,则出入线的长度也会越长,相应的,牵出线4和出入线的长度也会越长,对应的牵出线3的长度也相对延长,那么出入线所切割的地块面积也就越大。因此需要在上述优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车型选择最佳曲线半径。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采用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形式,不仅能满足常规接入方式的一切功能,而且与传统停车场出入线接轨方式相比,缩短出入线长度约1.5km,减少了出入线对地块的切割面积约20万平方米,同时减少了出入线带来的拆迁量,停车场紧邻车站布置,极大的增加了停车场物业开发的价值,同时方便了职工上下班及开发区居民的出行,人性化地实现了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双赢”。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用于实现相互紧邻布置的停车场与车站之间的接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轨结构包括出入线、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所述第一牵出线一端通过咽喉区与停车列检库相连接,所述第二牵出线一端通过出入线与正线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牵出线另一端与第二牵出线另一端同向并排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之间还设有交叉渡线,所述交叉渡线将第一牵出线与第二牵出线连接,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在交叉渡线处均为直线轨道且平行布置,列车可通过该交叉渡线实现在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之间的股道切换,进而实现列车在停车场与站台之间的收车与发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其中,所述交叉渡线位于第二牵出线与出入线连接处,列车可以经出入线和交叉渡线直接进入第一牵出线后折返经咽喉区进入停车列检库,或经出入线进入第二牵出线后折返再经交叉渡线进入第一牵出线,进而经咽喉区进入停车列检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牵出线的有效长度不小于列车总长度、调车机长度与安全距离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牵出线与第二牵出线并行部分的长度不小于列车总长度、调车机长度与安全距离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牵出线与第二牵出线并行部分平行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其中,所述出入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直线、第一曲线、第二直线第二曲线和第三直线,所述第三直线与第二牵出线连接;所述出入线与正线形成一次立交关系,第一曲线与正线形成一次立交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其中,所述安全距离不小于10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其中,
所述第三直线的长度不小于5米。
CN201710719787.0A 2017-08-21 2017-08-21 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 Active CN1075393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9787.0A CN107539322B (zh) 2017-08-21 2017-08-21 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9787.0A CN107539322B (zh) 2017-08-21 2017-08-21 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9322A CN107539322A (zh) 2018-01-05
CN107539322B true CN107539322B (zh) 2023-05-16

Family

ID=60958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19787.0A Active CN107539322B (zh) 2017-08-21 2017-08-21 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393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6852B (zh) * 2018-04-11 2023-06-0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轨道电车车辆基地咽喉区对称交织结构
CN108639067B (zh) * 2018-06-22 2023-05-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
CN109131363B (zh) * 2018-09-14 2024-0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轨列车停车系统
CN109159788B (zh) * 2018-09-14 2024-01-0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
CN109131361A (zh) * 2018-09-14 2019-01-0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灯泡式智轨折返线结构
CN109131364B (zh) * 2018-09-21 2023-09-2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轨线路结构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9980A (zh) * 2012-02-24 2012-07-04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集约化有轨列车停车场结构
CN202429199U (zh) * 2011-11-21 2012-09-12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车辆段和接轨站的一体化布局结构
CN106114522A (zh) * 2016-08-03 2016-1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八字式洗车线三曲线缩短渡线紧凑布置结构
CN206067740U (zh) * 2016-08-03 2017-04-0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八字式洗车线三曲线缩短渡线紧凑布置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29199U (zh) * 2011-11-21 2012-09-12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车辆段和接轨站的一体化布局结构
CN102529980A (zh) * 2012-02-24 2012-07-04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集约化有轨列车停车场结构
CN106114522A (zh) * 2016-08-03 2016-1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八字式洗车线三曲线缩短渡线紧凑布置结构
CN206067740U (zh) * 2016-08-03 2017-04-0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八字式洗车线三曲线缩短渡线紧凑布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9322A (zh) 2018-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9322B (zh) 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
CN102501852B (zh) 城市轨道车辆段和接轨站的一体化布局结构
CN102529980A (zh) 集约化有轨列车停车场结构
CN107804324B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
CN108891423B (zh) 一种预留支线条件的轨道线路结构
CN104742913A (zh)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的系统及方法
DE102019117419A1 (de) Schienenverkehrsstrecke mit elektrischer Nachladeinfrastruktur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CN113988371B (zh) 基于客流直达的城市轨道交通跨站停开行方案优化方法
CN209833610U (zh) 一种贯通式有轨电车车辆基地总体结构
CN107985320B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
CN212195423U (zh) 具备双向折返及直通运营功能的城市轨道交通配线系统
CN207089296U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出入线区间站接轨布置结构
CN110936964A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车辆基地和接轨站的布局结构
CN205203003U (zh)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的系统
CN107244323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出入线区间站接轨布置结构
CN202574213U (zh) 集约化有轨列车停车场结构
CN108382402B (zh) 一种智轨电车首末端充电站台系统构造
CN213892472U (zh) 一种有轨电车出入车场的配线结构
CN202429199U (zh) 城市轨道车辆段和接轨站的一体化布局结构
CN207809377U (zh) 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轨道接轨结构
CN109849951A (zh) 地铁或轻轨减挤增量列车系列
CN112498422B (zh) 一种多式联运复合轨道运输系统
CN212452109U (zh) 一种紧凑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咽喉布置结构
CN113104054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接轨站布置结构及运行方法
CN211567926U (zh) 中低速磁浮车辆基地和接轨站的布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