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85320B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85320B
CN107985320B CN201711407285.0A CN201711407285A CN107985320B CN 107985320 B CN107985320 B CN 107985320B CN 201711407285 A CN201711407285 A CN 201711407285A CN 107985320 B CN107985320 B CN 1079853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turnout
turning wheel
car washing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072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85320A (zh
Inventor
李重武
袁晓萍
蔡适
石鹏
刘铮
谷亮
王雄
徐源
周松
樊美斌
谭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072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853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85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85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85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85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包括:运用库、洗车线和镟轮线;在运用库的咽喉区平行设置有入段线和出段线,所述入段线与所述出段线之间通过交叉渡线相连;所述洗车线的一端与洗车库连接,所述洗车线的另一端连接至入段线;所述镟轮线的一端与镟轮库连接,所述镟轮线的另一端连接至入段线;且所述洗车线与所述镟轮线之间通过第一单渡线或第一梯线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通过将洗车线与镟轮线采用第一单渡线或第一梯线连接,可提高镟轮线利用率、提高洗车效率以及提高场地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辆停放、运用整备、定期检修、日常维修的场所。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车辆段均应设置机械洗车设施,车辆检修设施应包括定修库、大架修库、临修库、不落轮镟轮库等,即一般情况下,车辆段均应设置洗车线与镟轮线。由于地形条件、用地范围等因素的限制,车辆段洗车库及镟轮库常采用尽端式布置的方式,与运用库并列放置。一般情况下,洗车库与镟轮库可布置在运用库的同侧或分布在运用库的两侧,如图1和图2所示。
在实际运营中,列车收车时无法通过入段洗车完成所有的列车清洗工作,大部分的列车需进入运用库停放后再安排入库洗车,连续洗车作业的情况十分常见。当采用尽端式洗车线洗车时,列车需要从咽喉区走行至洗车库,洗车完毕后再次占用洗车线,经咽喉区入库停车。只有当列车驶离洗车线后,下一列车才可通过洗车线走行至洗车库。洗车作业需反复占用洗车线,导致连续洗车作业时洗车间隔时间较长,洗车效率较低。
对于镟轮作业,列车在长时间的行驶过程中轮对两边磨损情况不一样或在定修、架修时才需进行镟轮作业。而根据实际运营的经验,镟轮库一般每隔几天才会使用一次,大多数时候处于空闲状态,因此镟轮线的使用率较低。
综合以上分析,目前采用尽端式洗车库及镟轮库布置方案的车辆段,洗车线连续洗车的效率较低,同时镟轮线的使用频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包括:运用库、洗车线和镟轮线;在运用库的咽喉区平行设置有入段线和出段线,所述入段线与所述出段线之间通过交叉渡线相连;所述洗车线的一端与洗车库连接,所述洗车线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入段线;所述镟轮线的一端与镟轮库连接,所述镟轮线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入段线;且所述洗车线与所述镟轮线之间通过第一单渡线或第一梯线连接;其中,洗车库和镟轮库均设置在运用库的侧边。
其中,所述洗车线与所述镟轮线之间通过第一单渡线连接,所述洗车线与所述第一单渡线的连接处到所述洗车库的距离不短于一节车辆的长度。
其中,所述洗车线与所述镟轮线之间通过第一梯线连接,所述洗车线与所述第一梯线的连接处到所述洗车库的距离不短于一节车辆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单渡线包括第十一道岔、第十道岔和单渡线,所述第十一道岔位于所述洗车线上,所述第十道岔位于所述镟轮线上,所述第十一道岔为左开道岔,所述第十道岔为右开道岔;且所述第十一道岔与所述洗车线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十道岔与所述所述镟轮线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均满足洗车有效长要求;其中,洗车有效长要求包括车辆长度和安全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梯线包括:第十一道岔、第十道岔和梯线;所述第十一道岔位于所述洗车线上,所述第十道岔位于所述镟轮线上,所述第十一道岔为左开道岔,所述第十道岔为右开道岔;且所述第十道岔与所述第十一道岔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十一道岔与所述洗车线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均满足洗车有效长要求;其中,洗车有效长要求包括车辆长度和安全距离。
其中,所述洗车库和所述镟轮库均设置在所述运用库的同侧,且所述镟轮库靠近所述运用库设置,所述洗车库设置在所述镟轮库远离所述运用库的侧边。
其中,所述交叉渡线包括第三道岔、第四道岔、第五道岔、第六道岔以及菱形交叉,所述第三道岔和所述第六道岔位于入段线上,所述第四道岔和所述第五道岔位于出段线上。
其中,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入段线上的第七道岔,所述第七道岔设置在所述第六道岔的右侧;以及所述洗车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镟轮线的另一端合并形成合并端,所述合并端设有第九道岔,第二梯线连接所述第七道岔和所述第九道岔。
其中,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还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入段线远离所述出段线的侧边的牵出线,所述牵出线的一端通过第八道岔与所述第二梯线相连,且在所述牵出线上设有第二道岔,以及在所述入段线上设有第一道岔,且所述第一道岔设置在所述第三道岔的左侧,第二单渡线连接所述第一道岔和所述第二道岔。
其中,所述洗车线的曲线段的曲线半径不小于150m。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与现有的洗车线与镟轮线布置方式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其一,本发明通过在洗车线与镟轮线之间增加第一梯线或第一单渡线,增加镟轮线与洗车库相连接的进路,使镟轮线同时具有洗车入库的功能,当镟轮库没有镟轮作业时,可利用镟轮线进行洗车作业,提高镟轮线利用率;
其二,本发明通过第一梯线或第一单渡线连接镟轮线与洗车线,使镟轮线与洗车线均具有洗车入库及停车待洗的功能;当前一列车洗车完毕后,后一列车可直接通过另一根待洗线进入洗车库进行洗车作业,因此减小了列车在洗车线上进出的走行时间,从而缩短了连续洗车的间隔时间,提高洗车效率;
其三,本发明利用洗车线与镟轮线之间的场地增加第一单渡线或第一梯线,在没有增加用地面积的情况下,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图;
图2为另一传统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图;
图5为采用图3所示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进行洗车作业时由运用库行走至洗车库的示意图;
图6为采用图3所示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洗车作业完毕后由洗车库行走至运用库的示意图;
其中,1-出段线;2-入段线;3-牵出线;4-第二单渡线;5-交叉渡线;6-第二梯线;7-洗车线;8-镟轮线;9-运用库;10-洗车库;11-镟轮库;12-第一单渡线;13-第一梯线;C1-第一道岔;C2-第二道岔;C3-第三道岔;C4-第四道岔;C5-第五道岔;C6-第六道岔;C7-第七道岔;C8-第八道岔;C9-第九道岔;C10-第十道岔;C11-第十一道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图,如图3所示,该联合布置结构包括:运用库9、洗车线7和镟轮线8;在运用库9的咽喉区平行设置有入段线2和出断线1,所述入段线2与所述出段线1之间通过交叉渡线5相连;所述洗车线7的一端与洗车库10连接,所述洗车线7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入段线2;所述镟轮线8的一端与镟轮库11连接;所述镟轮线8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入段线2;且所述洗车线7与所述镟轮线8之间通过第一单渡线12或第一梯线13连接;其中,洗车库10和镟轮库11均设置在运用库9的侧边。
具体地,洗车线7的一端与洗车库10相连,洗车线7的另一端连接至入段线2;镟轮线8的一端与镟轮库11相连,镟轮线8的另一端连接至入段线2;以及洗车线7与镟轮线8之间通过第一单渡线12或第一梯线13相连,如图3和图4所示。
例如,以图3所示的采用第一单渡线12连接洗车线7和镟轮线8,则在进行列车连续洗车作业时,前一列车通过出断线1或入段线2驶离运用库9,然后经交叉渡线5进入洗车线7,当该列车进入洗车库10进行洗车作业时,后一列车可以行走至镟轮线8待洗。当前一列车洗车完毕后,通过洗车线7调头穿过洗车库10,行走至洗车线7前端的有效长范围内;此时,后一列车由镟轮线8和第一单渡线12进入洗车库进行洗车作业。在后一列车进行洗车作业时,前一列车可依次通过洗车线7、交叉渡线5、出断线1进入运用库9;后续列车可进入洗车线7待洗,如此重复进行洗车连续作业,直至所有列车洗车作业完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洗车线与镟轮线之间增加第一梯线或第一单渡线,增加镟轮线与洗车库相连接的进路,使镟轮线同时具有洗车入库的功能,当镟轮库没有镟轮作业时,可利用镟轮线进行洗车作业,提高镟轮线利用率;同时,使镟轮线与洗车线均具有洗车入库及停车待洗的功能,当前一列车洗车完毕后,后一列车可直接通过另一根待洗线进入洗车库进行洗车作业,因此减小了列车在洗车线上进出的走行时间,从而缩短了连续洗车的间隔时间,提高洗车效率;且在没有增加用地面积的情况下,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洗车线7与所述镟轮线8之间通过第一单渡线12连接,所述洗车线7与所述第一单渡线12的连接处到所述洗车库10的距离不短于车辆长度。所述第一单渡线12包括第十一道岔C11、第十道岔C10和单渡线,所述第十一道岔C11位于所述洗车线7上,所述第十道岔C10位于所述镟轮线8上,所述第十一道岔C11为左开道岔,所述第十道岔C10为右开道岔;且所述第十一道岔C11与所述洗车线7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十道岔C10与所述镟轮线8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均满足洗车有效长要求;其中,洗车有效长要求包括车辆长度和安全距离。
其中,渡线,转辙段,是指用以连接两条平行钢轨的一段铁轨,使行驶于某路线的列车可以换轨至另外一条路线。该类轨道通常会配有一组至多组的转辙器。
具体地,当洗车线7连接洗车库10的一端的直线段长度不短于车辆长度时,即,洗车库10前一辆车长度范围内为直线,则在洗车线7与镟轮线8之间采用第一单渡线12相连,如图3所示。且洗车线7上第十一道岔C11与洗车线7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满足洗车有效长要求,即,第十一道岔C11与洗车线7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列车总长度与安全距离之和;以及镟轮线8上第十道岔C10与镟轮线8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满足洗车有效长要求,即第十道岔C10与镟轮线8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列车总长度与安全距离之和,一般安全距离为10m-20m。
在进行洗车作业时,前一列车通过出断线1或入段线2驶离运用库9,然后经交叉渡线5进入洗车线7,当该列车进入洗车库10进行洗车作业时,后一列车可以行走至镟轮线8待洗,即,后一列车在镟轮线8的另一端与第十道岔C10之间的线段上待洗。当前一列车洗车完毕后,通过洗车线7调头穿过洗车库10,行走至洗车线7前端的有效长范围内,即,前一列车行走至洗车线7的另一端与第十一道岔C11之间的线段上;此时,后一列车由镟轮线8和第一单渡线12进入洗车库进行洗车作业。在后一列车进行洗车作业时,前一列车可依次通过洗车线7、交叉渡线5、出断线1进入运用库9;后续列车可进入洗车线7的另一端与第十一道岔C11之间的线段上待洗,如此重复进行洗车连续作业,直至所有列车洗车作业完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洗车线与洗车库相连的一端的直线段长度不短于列车长度时,在在洗车线与镟轮线之间设置第一单渡线,使得该联合布置结构成本较低。
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洗车线7与所述镟轮线8之间通过第一梯线13连接,所述洗车线7与所述第一梯线13的连接处到所述洗车库10的距离短于车辆长度。所述第一梯线13包括:第十一道岔C11、第十道岔C10和梯线;所述第十一道岔C11位于所述洗车线7上,所述第十道岔C10位于所述镟轮线8上,所述第十一道岔C11为左开道岔,所述第十道岔C10为右开道岔;且所述第十道岔C10与所述第十一道岔C11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十一道岔C11与所述洗车线7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均满足洗车有效长要求;其中,洗车有效长要求包括车辆长度和安全距离。
其中,梯线是指将几条平行线连接在一条公共线上,这条公共线就叫梯线。
具体地,当洗车线7连接洗车库10的一端的直线段长度短于车辆长度时,即,洗车库10前一辆车长度范围内不为直线,则在洗车线7与镟轮线8之间采用第一梯线13相连,如图4所示。且洗车线7上第十一道岔C11与镟轮线8上第十道岔C10之间的距离满足洗车有效长要求,即,第十一道岔C11与第十道岔C10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列车总长度与安全距离之和;以及洗车线7的另一端与第十一道岔C11之间的距离满足洗车有效长要求,即,洗车线7的另一端与第十一道岔C1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列车总长度与安全距离之和,一般安全距离为10m-20m。
在进行洗车作业时,前一列车通过出断线1或入段线2驶离运用库9,然后经交叉渡线5进入洗车线7,当该列车进入洗车库10进行洗车作业时,后一列车可以经镟轮线8行走至第一梯线13待洗,即,后一列车在第一梯线13上第十道岔C10与第十一道岔C11之间的线段待洗。当前一列车洗车完毕后,通过洗车线7调头穿过洗车库10,行走至洗车线7前端的有效长范围内,即,前一列车行走至洗车线7的另一端与第十一道岔C11之间的线段上;此时,后一列车由第一梯线13进入洗车库进行洗车作业。在后一列车进行洗车作业时,前一列车可依次通过洗车线7、交叉渡线5、入段线2进入运用库9;后续列车可进入洗车线7的另一端与第十一道岔C11之间的线段上待洗,如此重复进行洗车连续作业,直至所有列车洗车作业完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洗车线与洗车库相连的一端的直线段距离不够设置单渡线时,在洗车线与镟轮线之间设置第一梯线,使得该联合布置结构灵活多变,能适应多种不同结构的洗车线和镟轮线。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洗车库10和所述镟轮库11均设置在所述运用库9的同侧,且所述镟轮库11靠近所述运用库9设置,所述洗车库10设置在所述镟轮库11远离所述运用库9的侧边。
具体地,将洗车库10和镟轮库11设置在运用库9的同侧,且镟轮库11靠近运用库9设置,洗车库10设置在镟轮库11远离运用库9的侧边,可以简化第一单渡线12或第一梯线13的结构,使得整个联合布置在满足使用洗车线7和镟轮线8联合洗车的条件下,其结构更简洁。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交叉渡线5包括第三道岔C3、第四道岔C4、第五道岔C5、第六道岔C6以及菱形交叉,所述第三道岔C3和所述第六道岔C6位于入段线2上,所述第四道岔C4和所述第五道岔C5位于出段线1上。
具体地,交叉渡线5连接出断线1和入段线2,且该交叉渡线5第三道岔C3、第四道岔C4、第五道岔C5、第六道岔C6以及菱形交叉,第三道岔C3和第六道岔C6位于入段线2上,第四道岔C4和第五道岔C5位于出段线1上;则可以利用该交叉渡线5来实现列车在出断线1与入段线2之间的转换,即,通过出断线1驶离运用库9的列车,可以通过该交叉渡线5中的第三道岔C3与第四道岔C4之间的渡线行驶至入段线2,然后行驶至洗车线7并进入洗车库10进行洗车作业。洗车作业完毕后,列车通过洗车线7调头穿过洗车库10,然后经洗车线7行驶至入段线2,在通过交叉渡线5中的第六道岔C6与第五道岔C5之间的渡线行驶至出断线1,并驶入运用库9。则在洗车库10前后的一辆列车长度范围内应为直线,以满足列车洗车作业的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入段线2上的第七道岔C7,所述第七道岔C7设置在所述第六道岔C6的右侧;以及所述洗车线7的另一端与所述镟轮线8的另一端合并形成合并端,所述合并端设有第九道岔C9,第二梯线6连接所述第七道岔C7和所述第九道岔C9。
具体地,将洗车线7的另一端与镟轮线8的另一端合并形成合并端,并在合并端设置第九道岔C9;以及在入段线2上设置第七道岔C7,并用第二梯线6连接第七道岔C7和第九道岔C9,则列车从入段线2行驶至洗车线7或镟轮线8时,先通过该第二梯线6然后行驶至洗车线7或镟轮线8,则在进行洗车作业时,使得列车的行驶过程较平稳。同样地,在列车洗车完毕从洗车线7行驶至入段线2时,先通过该第二梯线6然后行驶至入段线2,使得列车的行驶过程较平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第六道岔的右侧设置第七道岔,以及在合并端设置第九道岔,然后通过第二梯线将第七道岔和第九道岔连接,使得列车在入段线与洗车线之间的来回行驶较平稳。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还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入段线2远离所述出断线1的侧边的牵出线3,所述牵出线3的一端通过第八道岔C8与所述第二梯线6相连,且所述牵出线3上设有第二道岔C2,以及在所述入段线2设有第一道岔C1,且所述第一道岔C1设置在所述第三道岔C3的左侧,第二单渡线4连接所述第一道岔C1和所述第二道岔C2。
具体地,在出断线1的侧边设置牵出线3,则在洗车作业时,如图5所示,列车通过出断线1或入段线2驶离运用库9的列车,通过交叉渡线5及第二单渡线4行驶至牵出线3,并在牵出线3上进行转向,则牵出线3的有效长度应不小于列车总长、调车机长度和安全距离之和。然后,通过第八道岔C8和第九道岔C9进入洗车线7,当列车通过第十一道岔C11进入洗车库10进行洗车作业时,后一列车可通过牵出线3经第八道岔C8和第九道岔C9,走行至镟轮线8进行待洗。
当前一列车洗车完毕后,通过洗车线7调头穿过洗车库10,走行至洗车线7前端的有效长范围内,即,列车洗车完毕后行走至第九道岔C9与第十一道岔C11之间的距离。此时,后一列车可由第一单渡线12或第一梯线13进入洗车库10进行洗车作业。前一列车可依次通过洗车线7、牵出线3、第一单渡线4、交叉渡线5和入段线2进入运用库9,如图6所示。当下一列车洗车时,后续列车可进入洗车线7或镟轮线8上待洗,以此类推,直至所有列车洗车作业完毕。连续洗车作业的列车越多,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布置结构的洗车效率越高。
另外,道岔C1-C11可以采用50kg/m钢轨,其中第七道岔C7为单开道岔。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洗车线7的曲线段的曲线半径不小于150m。
具体地,将洗车线7的曲线段的曲线半径设置为不小于150m,使得洗车线7整体较平滑,则列车在通过洗车线7进入洗车库10进行洗车作业时,可以较平稳的通过洗车线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运用库、洗车线和镟轮线;在运用库的咽喉区平行设置有入段线和出段线,所述入段线与所述出段线之间通过交叉渡线相连;
所述洗车线的一端与洗车库连接,所述洗车线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入段线;所述镟轮线的一端与镟轮库连接,所述镟轮线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入段线;
且所述洗车线与所述镟轮线之间通过第一单渡线或第一梯线连接;
其中,洗车库和镟轮库均设置在运用库的侧边;
所述洗车库和所述镟轮库均设置在所述运用库的同侧,且所述镟轮库靠近所述运用库设置,所述洗车库设置在所述镟轮库远离所述运用库的侧边;
所述交叉渡线包括第三道岔、第四道岔、第五道岔、第六道岔以及菱形交叉,所述第三道岔和所述第六道岔位于入段线上,所述第四道岔和所述第五道岔位于出段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车线与所述镟轮线之间通过第一单渡线连接,所述洗车线与所述第一单渡线的连接处到所述洗车库的距离不短于一节车辆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车线与所述镟轮线之间通过第一梯线连接,所述洗车线与所述第一梯线的连接处到所述洗车库的距离不短于一节车辆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渡线包括第十一道岔、第十道岔和单渡线,所述第十一道岔位于所述洗车线上,所述第十道岔位于所述镟轮线上,所述第十一道岔为左开道岔,所述第十道岔为右开道岔;且所述第十一道岔与所述洗车线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十道岔与所述镟轮线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均满足洗车有效长要求;
其中,洗车有效长要求包括车辆长度和安全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线包括:第十一道岔、第十道岔和梯线;所述第十一道岔位于所述洗车线上,所述第十道岔位于所述镟轮线上,所述第十一道岔为左开道岔,所述第十道岔为右开道岔;且所述第十道岔与所述第十一道岔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十一道岔与所述洗车线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均满足洗车有效长要求;
其中,洗车有效长要求包括车辆长度和安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入段线上的第七道岔,所述第七道岔设置在所述第六道岔的右侧;以及所述洗车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镟轮线的另一端合并形成合并端,所述合并端设有第九道岔,第二梯线连接所述第七道岔和所述第九道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入段线远离所述出段线侧边的牵出线,所述牵出线的一端通过第八道岔与所述第二梯线相连,且在所述牵出线上设有第二道岔,以及在所述入段线上设有第一道岔,且所述第一道岔设置在所述第三道岔的左侧,第二单渡线连接所述第一道岔和所述第二道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车线的曲线段的曲线半径不小于150m。
CN201711407285.0A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 Active CN1079853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7285.0A CN107985320B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7285.0A CN107985320B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85320A CN107985320A (zh) 2018-05-04
CN107985320B true CN107985320B (zh) 2024-03-08

Family

ID=62042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07285.0A Active CN107985320B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853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0202B (zh) * 2018-07-19 2023-09-2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辆段调机调头线轨道结构
CN110001664A (zh) * 2019-04-19 2019-07-1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镟轮线与洗车线合设的布置结构
CN110281975A (zh) * 2019-07-15 2019-09-2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胶轮轨道车辆的线上检修作业布置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1852A (zh) * 2011-11-21 2012-06-20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车辆段和接轨站的一体化布局结构
DE102014219817A1 (de) * 2014-09-30 2016-03-3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kehrssicherung
CN207607490U (zh) * 2017-12-22 2018-07-1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18760A1 (en) * 2014-02-03 2015-08-06 Robert Showers Carney, JR. Transit cloverleaf and freeway/cloverleaf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1852A (zh) * 2011-11-21 2012-06-20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车辆段和接轨站的一体化布局结构
DE102014219817A1 (de) * 2014-09-30 2016-03-3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kehrssicherung
CN207607490U (zh) * 2017-12-22 2018-07-1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地铁车辆段入段线通过式洗车线布置研究;金永乐;张雄;;高速铁路技术(02);全文 *
地铁车辆段咽喉区八字式洗车线布置的优化;张强;张茂帆;;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第06期);全文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内线路的布置;陈义志;;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第10期);全文 *
探讨地铁车辆段内信号机的显示与设置;郑丽娜;;铁道通信信号(第08期);全文 *
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天鹅荡停车场的优化设计;刘亚东;;铁道标准设计(第0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85320A (zh) 2018-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5320B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
CN106004886B (zh) 一种轨道交通接轨站配线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7804324B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
CN102501852B (zh) 城市轨道车辆段和接轨站的一体化布局结构
CN103233403B (zh) 平交路口纵横互动人车公交便利反瓶颈模式交通
CN108891423B (zh) 一种预留支线条件的轨道线路结构
CN107539322B (zh) 一种倒推入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结构
CN108639067A (zh) 一种轨道交通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
CN102529980A (zh) 集约化有轨列车停车场结构
CN107585166B (zh) 一种轨道交通折返线布置结构
CN110406567B (zh) 大小交路的列车控制系统及方法
EP3089904A1 (de)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betreiben funkzugbeeinflusster spurgebundener fahrzeuge
DE4118205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foerderung von personen und/oder guetern
CN110936964A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车辆基地和接轨站的布局结构
CN107364447A (zh) 一种轨道交通停车场咽喉区布置结构
Eckbauer et al. Planning optimisation for the Brenner Base Tunnel considering both maintenance and sustainability/Planungsoptimierungen beim Brenner‐Basistunnel aus Sicht der Instandhaltung und Nachhaltigkeit
CN202429199U (zh) 城市轨道车辆段和接轨站的一体化布局结构
DE112005002323T5 (de) Ebenes Terminal für ein spurgeführtes Verkehrssystem
CN107139936A (zh) 一种采用区间折返的轨道交通折返线结构
CN207565583U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尽端双线式洗车线布置结构
CN202574213U (zh) 集约化有轨列车停车场结构
CN212562680U (zh) 适用于狭长地块的轨道交通场段布置结构
CN207607490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段洗车线与镟轮线联合布置结构
CN112141176B (zh) 一种可移动设备搜索的方法及设备
CN211340223U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往复式洗车轨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