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1138B - 可枢转的机动车后盖 - Google Patents

可枢转的机动车后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1138B
CN107531138B CN201680023642.0A CN201680023642A CN107531138B CN 107531138 B CN107531138 B CN 107531138B CN 201680023642 A CN201680023642 A CN 201680023642A CN 107531138 B CN107531138 B CN 1075311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cover
region
cover element
pivotable
tail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36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1138A (zh
Inventor
N·阿尔德斯莱
A·多克魏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Original Assignee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filed Critical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Publication of CN107531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1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1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11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2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slidable; foldab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16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 E05B83/18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for car boot lids or rear luggage compartments
    • E05B83/20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for car boot lids or rear luggage compartments with two or more wings, which together close a single compart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46Tailboards, tailgates or sideboards opening upw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可枢转的后盖,后盖包括第一后盖元件和布置在第一后盖元件上的第二后盖元件,第一后盖元件具有能绕布置在车身的上部区域内的第一枢转轴枢转地支承的第一区域和与第一区域相反的第二区域,在该第二区域上布置有第二枢转轴,第二后盖元件具有能绕第二枢转轴枢转地支承的第一区域和与其第一区域相反的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能闭锁在车身的下部区域上,并且在第二枢转轴处存在第一后盖元件与第二后盖元件之间的枢转角度,枢转角度具有从第二后盖元件朝向第一后盖元件的正转动方向,第二后盖元件相对于第一后盖元件布置成负的枢转角度,枢转角度的数值在第二后盖元件未枢转的状态下大于在第二后盖元件枢转的状态下。

Description

可枢转的机动车后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可枢转的后盖以及一种配备有所述用于机动车的可枢转的后盖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由DE 10 2005 037 957 B4已知一种用于同类型的机动车的可枢转的后盖。所述可枢转的后盖具有第一后盖元件和布置在第一后盖元件上的第二后盖元件,第一后盖元件和第二后盖元件在后盖或者车辆车身的关闭状态下共同构成一个平面。第一后盖元件具有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能绕布置在车辆车身的上部区域内的第一枢转轴枢转地支承。此外,第一后盖元件具有与其第一区域相反的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上布置有第二枢转轴。第二后盖元件本身具有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能绕第一后盖元件的第二区域的第二枢转轴枢转地支承。最后,第二后盖元件具有与其第一区域相反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能闭锁在车辆车身的下部区域上。
在所述已知的可枢转的后盖中,当后盖关闭时,第一后盖元件和第二后盖元件形成一个平面。在这种情况下,枢转角度、即限定第一后盖元件和第二后盖元件之间的枢转位置的具有从第二后盖元件朝向机动车的前部区域和第一后盖元件的正转动方向的角度为0°。当后盖打开时,第二后盖元件从该初始位置枢转到如下的位置,在该位置中第二后盖元件基本上贴靠在第一后盖元件的下侧上,其中,枢转角度始终变大。换言之,第一后盖元件和第二后盖元件在后盖打开时相对成弧形地定位,其中,第二后盖元件相对于第一后盖元件布置成180°的枢转角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备选方案。
所述目的之解决方案在于,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的可枢转的后盖包括第一后盖元件和布置在所述第一后盖元件上的第二后盖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后盖元件具有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后盖元件的第一区域能绕布置在车辆车身的上部区域内的第一枢转轴枢转地支承,所述第一后盖元件具有与其第一区域相反的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后盖元件的第二区域上布置有第二枢转轴,所述第二后盖元件具有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后盖元件的第一区域能绕第二枢转轴枢转地支承,所述第二后盖元件具有与其第一区域相反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后盖元件的第二区域能闭锁在车辆车身的下部区域上,并且在所述第二枢转轴处存在第一后盖元件与第二后盖元件之间的枢转角度,所述枢转角度具有从第二后盖元件朝向机动车的前部和第一后盖元件的正转动方向,第二后盖元件相对于第一后盖元件布置成负的枢转角度,该枢转角度的数值在第二后盖元件未枢转的状态下大于在第二后盖元件枢转的状态下,当第一后盖元件相对于机动车打开时,第一后盖元件和第二后盖元件的最高点处于第一后盖元件上。由此以有利的方式提供一种可枢转的后盖,所述后盖具有与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车辆车身完全不同的车身形状:当按照本发明的后盖打开时,第一后盖元件和第二后盖元件从现在开始不是成反拱形的,而是基本上构造成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并且得到完全不同的有美感的印象。此外,由于第一后盖元件和第二后盖元件的按照本发明的布置结构,不仅以有利的方式提供了后盖在枢转或者说竖起的状态下节省空间的布置结构,而且扩大了在地面(即道路表面)与后盖之间存在的空间,使得产生比较大的车身开口。
当枢转角度的数值在后盖未枢转的情况下不等于0°、优选为75°时,按照本发明的后盖具有进一步改进的有美感的造型。
本发明的一种特别有利的构造方案规定,第一后盖元件与第二后盖元件之间的枢转角度在后盖枢转时基本上为55°。因此,所述枢转角度的特别优选为+/-15°的、并且优选为+/-7°到+/-10°的偏差在每种情况下在本发明的意义下应认为是被公开的。
应说明的是,第一后盖元件和第二后盖元件的尺寸也可以是不同的。因此,尤其有利的是,第二后盖元件的长度基本上相当于第一后盖元件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按照本发明规定,在第一后盖元件的第二区域和第二后盖元件的第一区域上设有至少一个铰链,第二枢转轴位于所述铰链中。以此提供了一种在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用于安全地并且准确地枢转后盖的机构。
可以理解,第一后盖元件和第二后盖元件可以手动地相对彼此枢转。然而,当在第一后盖元件的第二区域上设有与第二后盖元件的第一区域配合作用的驱动装置时,这种运动能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借助驱动装置、特别优选借助主轴驱动装置或者备选地借助转动驱动装置辅助地或者完全自动地进行。
前述的辅助的或者自动化的枢转能以简单的并且可靠的方式通过以下方式提供:所述驱动装置为作用在第一后盖元件和第二后盖元件上的主轴驱动装置。
当在第一后盖元件的第二区域和第二后盖元件的第一区域上设有至少一个闭锁器件、优选锁时,既在按照本发明的后盖完全枢转的状态下、又在未枢转的状态下或者在这之间的任意状态下将第一后盖元件相对于第二后盖元件安全地并且可靠地固定住。
所述闭锁器件或者说锁可以手动地打开或者关闭。同样能以有利的方式规定:所述至少一个闭锁器件或者说锁的该手动的打开运动或者关闭运动能通过驱动装置、优选电机辅助或者所述运动通过电驱动装置完全地自动化。
所述目的也通过一种具有已说明型式的可枢转的后盖的机动车实现。上述的优点相应地适用。
以特别有利的方式,具有按照本发明的在枢转状态下的后盖的按照本发明的机动车的最大高度为高于地面2.10m、特别优选2.05m。由此可以尤其是在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场中提供比较大的车身开口,而展开的后盖不会碰到停车楼或者地下停车场的顶部并且因而不会被损坏。
即便上文未详尽地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也可以尽可能地互相组合。
附图说明
下面为本发明的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A为具有按照本发明的在未枢转状态下的后盖的部分示出的按照本发明的机动车的透视性的俯视图。
图1B以侧视图示出在图1A中示出的在枢转状态下的后盖。
图2A以剖面中的侧视图示出图1A中示出的后盖。
图2B以剖面中的侧视图示出图1B中示出的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A至2B详细地、不预判地、尤其是非限制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只要未另作说明,相同的元件就设有一致的附图标记。
图1A以透视性的俯视图示出在未枢转状态下的按照本发明的可枢转的后盖1,所述后盖可枢转地固定在部分示出的按照本发明的机动车5上。
后盖1具有第一后盖元件10和第二后盖元件20。第一后盖元件 10在该实施例中包含后窗玻璃15。第二后盖元件20在该实施例中具有尾灯25。第一后盖元件10和第二后盖元件20这样构造并且布置在机动车5的车身30上,使得第一后盖元件和第二后盖元件强调机动车 5的双门式特点。然而可以理解,也可借助可枢转的后盖1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另外的车身构造方式,即,第一后盖元件10和第二后盖元件 20具有相应尺寸、相互的位置或者相互的布置结构。此外,也可设有另外的部件作为所述的后窗玻璃15或者所述的尾灯25或者也可以完全不设有这样的部件。
在图1B中以侧视图示出在相对于车身30枢转的状态下的可枢转的后盖1。此外,第二后盖元件20也相对于第一后盖元件10枢转。
在这种状态下,最大展开高度H1、即机动车5在后盖1竖起时高于地面G(即高于道路表面或者说地板)测量可具有的最大高度为约 2100mm,使得也能实现在地下停车场或停车楼里不成问题地打开后盖1。
最小掩蔽高度H2、即后盖1在汽车尾部区域中具有的最小高度 (这里未示出的人可以走近该区域而不弯腰)在该实施例中为约 1900mm。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可能的是,较大个的人也能不弯腰地靠近在尾部区域中打开的机动车5。此外,在给出的展开高度H1的情况下,得到车身30的比较大的开口。
在图1A中示出的可枢转的后盖1在图2A中再次以侧剖视图示出。第一后盖元件10具有第一区域12,所述第一区域能绕布置在车辆车身30的上部区域内的第一枢转轴14枢转地支承。在第一后盖元件的与第一区域12相反的第二区域16上布置有第二枢转轴18。第二后盖元件20具有第一区域22,该第一区域相邻于第一后盖元件10的第二区域16。第二后盖元件20能绕第一后盖元件10的第二区域16 的第二枢转轴18枢转地支承。第二后盖元件20具有与第一区域22 相反的第二区域16。借助这里未示出的锁,第二区域22因而以及第二后盖元件20能以本身已知的方式闭锁在车辆车身30上。
当后盖1能借助本身已知的铰链35绕车辆车身沿枢转轴14 枢转时,第二后盖元件20绕第一后盖元件10沿第二枢转轴18绕固定在第一后盖元件10上的铰链40枢转。根据原理可实现第二后盖元件 20相对于第一后盖元件10手动地绕枢转轴18枢转。为了改善用户舒适性,在该实施例中设有仅象征性示出的驱动装置45、尤其是电机,所述驱动装置可作用在本身已知的主轴驱动装置50的主轴上。由此能以有利的方式借助在实际中得到证明的手段实现可靠的打开和关闭运动。为了避免无意地打开或关闭或者说将第二后盖元件20相对于第一后盖元件10枢转,设有闭锁器件55、尤其是锁,所述闭锁器件能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将第二后盖元件20相对于第一后盖元件10闭锁。
正如同样可从图2A得出的那样,第一后盖元件10和第二后盖元件20以枢转角度β相对彼此定位。所述枢转角度β表示第二后盖元件 20相对于第一后盖元件10的枢转位置。当第二后盖元件20向第一后盖元件10沿车辆自身坐标系的x轴方向(因此朝向机动车5的前部) 运动时,所述枢转角度具有正转动方向。这意味着,当第一后盖元件 10和第二后盖元件20彼此成反拱形时,所述枢转角度β在第二后盖元件20朝向第一后盖元件10枢转时为正值。因此,在这里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枢转角度β具有负转动方向并且在第二后盖元件20未枢转时具有约75°的数值。在这种相互关系中应说明,所述枢转角度β按照本发明也可以根据希望的车身形状和/或后盖1的尺寸具有不等于 0°并且带有负转动方向的任何另外的值。
在图2B中示出图2A中示出的可枢转的后盖1从现在起完全打开。这意味着,第一后盖元件10借助位于车身30上的铰链35绕第一枢转轴14枢转。此外,第二后盖元件20完全绕第二枢转轴18枢转,其中,枢转角度β在这里示出的实施例中约为55°。然而,这不是强制的,而是枢转角度β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具有每个任意另外的值,只要这个值小于在第二后盖元件20自身未枢转的状态的时刻时的值。尤其是,所述枢转角度相对于上述值也可具有特别优选为+/-15°和优选为+/-7°到+/-10°的偏差。
要说明的是,第二后盖元件20可独立于第一后盖元件枢转。因此,即使第一后盖元件10未枢转,也能以有利的方式借助第二后盖元件 20的枢转实现到车辆车身30中的通行开口。
附图标记列表
1 后盖
5 机动车
10 第一后盖元件
12 第一后盖元件的第一区域
14 第一枢转轴
15 后窗玻璃
16 第一后盖元件的第二区域
18 第二枢转轴
20 第二后盖元件
22 第二后盖元件的第一区域
25 尾灯
24 第二后盖元件的第二区域
30 车辆车身
35 铰链
40 铰链
45 驱动装置
50 主动驱动装置
55 闭锁器件
G 地面
H1 最大展开高度
H2 最小掩蔽高度
x、y、z 车辆自身的笛卡尔坐标系
β 枢转角度

Claims (12)

1.用于机动车(5)的可枢转的后盖(1),所述后盖包括第一后盖元件(10)和布置在所述第一后盖元件上的第二后盖元件(20),其中,
所述第一后盖元件(10)具有第一区域(12),所述第一后盖元件的第一区域能绕布置在车辆车身(30)的上部区域内的第一枢转轴(14)枢转地支承,
所述第一后盖元件(10)具有与其第一区域(12)相反的第二区域(16),在所述第一后盖元件的第二区域上布置有第二枢转轴(18),
所述第二后盖元件(20)具有第一区域(22),所述第二后盖元件的第一区域能绕第二枢转轴(18)枢转地支承,
所述第二后盖元件(20)具有与其第一区域(22)相反的第二区域(24),所述第二后盖元件的第二区域能闭锁在车辆车身(30)的下部区域上,并且
在所述第二枢转轴(18)处存在第一后盖元件(10)与第二后盖元件(20)之间的枢转角度(β),所述枢转角度具有从第二后盖元件(20)朝向机动车(5)的前部和第一后盖元件(10)的正转动方向,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盖元件(20)相对于所述第一后盖元件(10)布置成负的枢转角度(β),所述枢转角度的数值在第二后盖元件(20)未枢转的状态下大于在第二后盖元件枢转的状态下,并且当第一后盖元件相对于机动车打开时,第一后盖元件和第二后盖元件的最高点处于第一后盖元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枢转的后盖(1),其特征在于,在后盖(1)未枢转时,所述枢转角度(β)的数值不等于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枢转的后盖(1),其特征在于,在后盖(1)未枢转时,所述枢转角度(β)的数值为7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可枢转的后盖(1),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后盖元件(20)已枢转时,所述枢转角度(β)基本上为5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可枢转的后盖(1),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后盖元件(10)的第二区域(16)和第二后盖元件(20)的第一区域(22)上设有至少一个铰链(40),所述第二枢转轴(18)位于所述铰链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可枢转的后盖(1),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后盖元件(10)的第二区域(16)上设有与第二后盖元件(20)的第一区域(22)配合作用的驱动装置(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枢转的后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5)为作用在第一后盖元件(10)和第二后盖元件(20)上的主轴驱动装置(5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可枢转的后盖(1),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后盖元件(10)的第二区域(16)和第二后盖元件(20)的第一区域(22)上设有至少一个闭锁器件(5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枢转的后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闭锁器件(55)能通过驱动装置操纵。
10.机动车(5),其特征在于,设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可枢转的后盖(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动车(5),其特征在于,后盖(1)在枢转的状态下的最大高度(H1)为高于地面(G)2.10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动车(5),其特征在于,后盖(1)在枢转的状态下的最大高度(H1)为高于地面(G)2.05m。
CN201680023642.0A 2015-04-24 2016-04-21 可枢转的机动车后盖 Active CN1075311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07556.7 2015-04-24
DE102015207556.7A DE102015207556A1 (de) 2015-04-24 2015-04-24 Schwenkbare Kraftfahrzeugheckklappe
PCT/EP2016/058830 WO2016170024A1 (de) 2015-04-24 2016-04-21 Schwenkbare kraftfahrzeugheckklapp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1138A CN107531138A (zh) 2018-01-02
CN107531138B true CN107531138B (zh) 2021-02-26

Family

ID=55860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3642.0A Active CN107531138B (zh) 2015-04-24 2016-04-21 可枢转的机动车后盖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5927B2 (zh)
CN (1) CN107531138B (zh)
DE (1) DE102015207556A1 (zh)
WO (1) WO20161700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70329S1 (en) * 2017-06-30 2019-12-1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Headlight for a vehicle
JP7119571B2 (ja) * 2018-05-23 2022-08-1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車両用警告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22088081A (ja) * 2020-12-02 2022-06-14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駆動装置
USD989669S1 (en) * 2021-08-26 2023-06-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rear bumper valance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6945A (en) * 1971-12-02 1973-02-20 Gen Motors Corp Closure operator
US4413854A (en) * 1981-10-19 1983-11-08 Nissan Design International, Inc. Dual deck construction for a hatchback type automobile
US4688844A (en) * 1984-04-18 1987-08-2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Back door structures for motor vehicles
DE9310058U1 (de) * 1993-07-06 1993-09-09 Hs Tech & Design Heckklappe für Kraftwagen
DE4400374C2 (de) * 1994-01-08 2002-07-18 Opel Adam Ag Heckklapp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4400786C1 (de) * 1994-01-13 1995-02-23 Daimler Benz Ag Heckklapp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GB9700611D0 (en) * 1997-01-14 1997-03-05 Rover Group A vehicle tailgate
DE19732864A1 (de) * 1997-07-30 1999-02-0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Höhenverstellbarer Gepäckraumdeckel für Kraftfahrzeuge
US6068327A (en) * 1997-10-21 2000-05-30 Peregrine Incorporated Upwardly folding vehicle door assembly
JP4281163B2 (ja) * 1999-08-20 2009-06-1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開閉体構造
US6454341B2 (en) * 2000-06-20 2002-09-24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s, Inc. Lift gate for a motor vehicle
KR100364271B1 (ko) * 2000-08-22 2002-12-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테일게이트 절첩장치
DE10117933A1 (de) * 2001-04-10 2002-10-17 Valeo Sicherheitssysteme Gmbh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automatisch betätigbaren Fahrzeugtür
JP3814270B2 (ja) * 2003-10-09 2006-08-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開閉装置
JP2005299232A (ja) * 2004-04-12 2005-10-27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のテールゲート装置及びテールゲート開閉方法
DE102005037957B4 (de) 2005-08-11 2011-01-27 Daimler Ag Nach oben aufschwenkbare Kraftfahrzeug-Klappe
DE102005050419B4 (de) * 2005-10-19 2009-10-22 Daimler Ag Kraftwagenflügel zum Verschließen einer Karosserieöffnung
CZ200783A3 (cs) * 2007-01-31 2008-08-13 Škoda Auto a. s. Zapojení elektrického ovládání delené výklopné zádi pro vozidla
JP2009209653A (ja) * 2008-03-06 2009-09-17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中折れ式ドアのロック装置
DE102009001227A1 (de) * 2009-02-27 2010-09-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arborn Heckklappen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5110089A1 (de) * 2014-06-27 2015-12-31 Magna Closures Inc. Elektromechanische Strebe mit integrierter Flexkupplung und Schlupfvorrichtung und zugehörige Kupplungs-/Kopplungs-Anordnung
US9428944B1 (en) * 2015-06-16 2016-08-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rticulating closure mechanism for non-aligned closure panels
US9783028B1 (en) * 2016-03-16 2017-10-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wered dual closure system for vehicles
US9945161B2 (en) * 2016-03-22 2018-04-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ock system for dual vehicle closu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207556A1 (de) 2016-10-27
US10195927B2 (en) 2019-02-05
US20180037096A1 (en) 2018-02-08
WO2016170024A1 (de) 2016-10-27
CN107531138A (zh) 2018-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1138B (zh) 可枢转的机动车后盖
EP0979746B1 (en) Tailgate assembly
US6783172B2 (en) Roof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KR100382823B1 (ko) 백호
US8123277B2 (en) Motor vehicle
EP0952930B1 (en) A vehicle tailgate
US20090205792A1 (en) Roller sunshield integrated flush-mounted into the sill of a side lining of a motor vehicle
CN108621760B (zh) 后尾门结构
US11001208B2 (en) Cladding arrangement for cladding a body element of a vehicle
US20050253413A1 (en) Door outer handle structure
JP2014012445A (ja) テールゲート付き車両
US20060249981A1 (en) Liftgate for a motor vehicle
US9783028B1 (en) Powered dual closure system for vehicles
US7472943B2 (en) Window pane assembly and bodywork element for a vehicle
US11098518B2 (en) Power tailgate motor mount cartridge assembly
US8875775B2 (en) Hook for auto-release shade
KR102201861B1 (ko) 도어 가니시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70278822A1 (en) Exterior Sliding Door for a Vehicle
US10907396B2 (en) System for opening a tailgate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ning kinematics
JP4305105B2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構造
JP6729065B2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の開閉構造
KR101506687B1 (ko) 캠핑 트레일러
EP1361409A3 (en) Armored vehicle
EP1454782A1 (en) Motor-vehicle having a rear door which can be opened in a reduced space
EP1308331A1 (en) Hatchback door for motor-vehicles with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pos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