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0961B - 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0961B
CN107430961B CN201580078183.1A CN201580078183A CN107430961B CN 107430961 B CN107430961 B CN 107430961B CN 201580078183 A CN201580078183 A CN 201580078183A CN 107430961 B CN107430961 B CN 107430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air
terminal
fixed contac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81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0961A (zh
Inventor
森本芳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30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0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0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09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02Non-polarised relays
    • H01H51/04Non-polarised relays with single armature; with single set of ganged armatures
    • H01H51/06Armature is movable between two limit positions of rest and is moved in one direction due to energisation of an electromagnet and after the electromagnet is de-energised is returned by energy stored during the movement in the first direction, e.g. by using a spring, by using a permanent magnet, by gravity
    • H01H51/065Relays having a pair of normally open contacts rigidly fixed to a magnetic core movable along the axis of a solenoid, e.g. relays for starting automobi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7Details of the switching means in starting circuits, e.g. relays or electronic swi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5/00Other power-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2N5/00 - F02N13/00
    • F02N15/006Assembling or mounting of star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5/00Other power-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2N5/00 - F02N13/00
    • F02N15/02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 F02N15/04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 F02N15/06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the toothed gears being moved by axial displacement
    • F02N15/067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the toothed gears being moved by axial displacement the starter comprising an 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lev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23Details concerning sealing, e.g. sealing casing with res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01H50/42Auxiliary magnetic circuits, e.g. for maintaining armature in, or returning armature to, position of rest, for damping or accelerating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1Auxiliary contac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9/00Rotary current collectors, distributors or interrupters
    • H01R39/02Details for dynamo electric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51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between engine and starter, e.g. meshing of pinion and engine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5/00Other power-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2N5/00 - F02N13/00
    • F02N15/02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 F02N15/022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starter comprising an intermediate clu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7Details of the switching means in starting circuits, e.g. relays or electronic switches
    • F02N2011/0874Details of the switching means in starting circuits, e.g. relays or electronic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said switch being an electronic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26C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置有辅助继电器、小型且容易制造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包括连接器集合体(45),该连接器集合体(45)具有对导电材料进行冲压而形成的多个连接器,并形成电动机电路以及向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提供电力的电路,连接器集合体包括:连接一对副固定触点(28)中的一个与电池端子(11)的连接器(A)(39);连接一对副固定触点(28)中的另一个与吸引线圈的一端及保持线圈(26)的一端的连接器(B)(40);连接吸引线圈(25)的另一端与电动机端子(21)的连接器(C)(41);连接副线圈(32)的一端与S端子(12)的连接器(D)(42);以及将连接器(A)、连接器(B)、连接器(C)以及连接器(D)中的至少一对固定为一体的树脂构件(67)。

Description

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例如搭载于汽车等的发动机进行起动的起动器所使用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尤其对于使如公共汽车、卡车这样的大排量发动机起动的起动器所使用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为了使其工作需要提供大电流,作为该电流提供单元,使用被称为辅助继电器的尺寸比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要小的继电器。
辅助继电器设置于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附近,通过布线进行连接来构成电路,但由于多数情况下难以在发动机室内确保该辅助继电器的设置空间,并且布线的布置大多较为困难,因此,已知有内置有无需该设置空间和布线的辅助继电器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3)。
在专利文献1的图1的实施例及专利文献2、3的实施例中,记载有在电磁线圈与可动触点之间内置有辅助继电器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图5的实施例中,记载有辅助继电器内置为使得辅助继电器的一部分向端子台的轴向外侧突出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2009/0002105 A1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138931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表平8-504913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1的实施例、专利文献2、3的实施例中,由于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可动触点的外周卷绕有辅助继电器的电磁线圈,因此,线圈的展开长度变长。
若线圈的展开长度变长,则线圈电阻增大,存在辅助继电器工作所需要的电流无法流过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增大辅助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线圈导线截面积,存在辅助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大型化和制造成本提高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5的实施例中,虽然通过将辅助继电器内置为使其向轴向突出而解决了辅助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大型化和制造成本提高的问题,但向轴向突出会导致车辆搭载性的恶化。
而且,由于将辅助继电器配置于起动器的远离发动机安装面的位置上,因此,存在振动响应变大、耐振性恶化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有辅助继电器、车辆搭载性良好且低成本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包括:
电磁开关,该电磁开关具有一对主固定触点、主可动触点、吸引线圈及保持线圈,经由所述一对主固定触点对电动机的电路进行开闭,并在对所述吸引线圈和所述保持线圈进行励磁时经由换挡杆使单向离合器移动;
辅助继电器,该辅助继电器具有一对副固定触点、副可动触点及副线圈,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连接至所述电磁开关的所述吸引线圈和所述保持线圈,根据启动信号,经由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对所述电磁开关的所述吸引线圈和所述保持线圈进行励磁;以及
连接器集合体,该连接器集合体具有对导电材料进行冲压而形成的多个连接器,并形成所述电动机电路、以及向所述吸引线圈和所述保持线圈提供电力的电路,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由以下构件所构成:
连接器(A),该连接器(A)连接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中的一个副固定触点与所述电池端子;
连接器(B),该连接器(B)连接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中的另一个副固定触点与所述吸引线圈的一端及连接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中的另一个副固定触点与所述保持线圈的一端;
连接器(C),该连接器(C)连接所述吸引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机端子;
连接器(D),该连接器(D)连接所述副线圈的一端与S端子;以及
树脂构件,该树脂构件将所述连接器(A)、所述连接器(B)、所述连接器(C)以及所述连接器(D)中的至少一对固定为一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利用具有对导电材料进行冲压而形成的多个连接器的连接器集合体,来形成电动机电路、以及向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提供电力的电路,因此,能获得以下效果:不仅能简化组装作业、连接作业,还能使装置整体小型化,且车辆搭载性得以提高,耐振性也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起动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搭载有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起动器的电路图。
图4是图1中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从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中的电动机侧(图1的左侧)进行观察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中的图5的VI-VI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中的图5的VII-VII剖视图的端子台周边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中的图4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中的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端子台的剖面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中的副固定铁心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中的连接器集合体的板金冲压后、树脂成型前的抱箍材料(hoop material)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中的连接器集合体的树脂成型后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中的连接器集合体的俯视图。
图15是从电动机侧(图1的左侧)对液态密封材料涂布前的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进行观察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保持线圈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燃机装置的示意图。
图18是搭载有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起动器的电路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保持线圈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20是从电动机侧(图1的左侧)对液态密封材料涂布前的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进行观察的侧视图。
图21是从电动机侧(图1的左侧)对液态密封材料涂布后的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进行观察的侧视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连接器集合体的俯视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内燃机装置的示意图。
图24是搭载有本发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起动器的电路图。
图25是从电动机侧(图1的左侧)对液态密封材料涂布前的本发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进行观察的侧视图。
图26是从电动机侧(图1的左侧)对液态密封材料涂布后的本发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进行观察的侧视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连接器集合体的俯视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内燃机装置的示意图。
图29是搭载有本发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起动器的电路图。
图30是从电动机侧(图1的左侧)对液态密封材料涂布前的本发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进行观察的侧视图。
图31是从电动机侧(图1的左侧)对液态密封材料涂布后的本发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进行观察的侧视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连接器集合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图1~16中,内燃机装置1包括发动机2、环形齿轮3、起动器4、电池5、钥匙开关6、控制装置7、电池正布线8、电池负布线9以及S电路(+)布线10。
发动机2是内燃机,由于无法自行启动,因此通过经由环形齿轮3接受起动器4的旋转力来开始自行旋转。
环形齿轮3将起动器4的旋转力传导至发动机2,与发动机2直接连结。
起动器4利用电池5的电力来产生旋转力,将该旋转力经由环形齿轮3传导至发动机2。
电池5是储存有使起动器4旋转的电力的充电电池,通过电池正布线8、电池负布线9与起动器4进行电连接。
钥匙开关6是在接通(ON)状态下使起动器4旋转、在断开(OFF)状态下使起动器4处于停止状态的开关。
控制装置7是对钥匙开关6的接通/断开状态和其它的启动条件进行综合判断、并将启动信号发送至起动器4的装置。
电池正布线8连接电池5的电池正端子5a与起动器4的电池端子11,电池负布线9连接至电池负端子5b与发动机2,从而对电池5与起动器4进行电连接。
S电路布线(+)10是对控制装置7与起动器4的S端子(启动端子)12进行电连接的布线。
接着,对起动器4的结构进行说明。
起动器4包括电动机13、输出轴14、单向离合器15、小齿轮16、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换挡杆18以及前支架19。
电动机13利用电池5的电力来产生旋转力。输出轴14将电动机13的旋转力传导至单向离合器15。
单向离合器15以可沿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输出轴14上,将从输出轴14传导来的电动机13的旋转力传导至小齿轮16。
小齿轮16将从单向离合器15传导来的电动机13的旋转力传导至发动机2的环形齿轮3。
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经由换挡杆18使单向离合器15沿轴向在输出轴14上移动,并根据来自控制装置7的启动信号来对电池5与电动机13之间的电路进行开闭。
换挡杆18将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的推力传导至单向离合器15,使其在输出轴14上移动。
前支架19将起动器4固定于发动机2,并形成电动机13与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的电路。
接着,对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的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包括:一对主固定触点20,该一对主固定触点20构成向电动机13提供电力的电动机电路,配置于电气性及机械性分离的位置;电池端子11,该电池端子11的一端构成一对主固定触点20中的一个主固定触点20a,并且该电池端子11的另一端固定有与电池5的电池正侧端子5a电连接的布线;电动机端子21,该电动机端子21的一端构成一对主固定触点20的中的另一个主固定触点20b,并且该电动机端子21的另一端固定有与电动机13相连接的布线;主可动触点22,该主可动触点22通过在一对主固定触点20间进行电连接,从而构成电动机电路;主可动铁心23,该主可动铁心23由使主可动触点22向一对主固定触点20的方向移动的磁性体所构成;主固定铁心24,该主固定铁心24由在与主可动铁心23之间产生吸引力的磁性体所构成;吸引线圈25,该吸引线圈25产生将主可动铁心23向主固定铁心24吸引的磁场;保持线圈26,该保持线圈26产生将主可动铁心23保持于吸引后的移动端的磁场;以及主磁轭27,该主磁轭27是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所产生的磁场的磁路,由磁性体所构成。
另外,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包括:一对副固定触点28,该一对副固定触点28构成向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提供电力的电路,配置于电气性和机械性分离的位置;副可动触点29,该副可动触点29通过在一对副固定触点28之间进行电连接,从而构成向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提供电力的电路;副可动铁心31,该副可动铁心31由产生使副可动触点29沿一对副固定触点28的方向移动的推进力的磁性体所构成;副线圈32,该副线圈32产生成为副可动铁心31的推进力的基础的磁场;副磁轭30,该副磁轭30成为副线圈32的磁场的磁路;一对副固定铁心(A)60、(B)61,该一对副固定铁心(A)60、(B)61配置于副磁轭30的两端,成为磁路;主触点室34,该主触点室34配置有一对主固定触点20,形成主可动触点22可动的空间;以及副触点室35,该副触点室35配置有一对副固定铁心(A)60、(B)61,形成副可动触点29可动的空间。
此外,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包括端子台37,该端子台37以隔着将副线圈32与主触点室34分离的分隔壁36而互相沿径向相邻的方式配置有主触点室34和副线圈32。
该端子台37如图9和10所示,基本具有圆筒形的形状,沿其径向形成有主触点室34、突出部37a,并配置为副线圈32和主触点室34隔着分隔壁36互相沿径向相邻。
此外,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包括连接器集合体45,该连接器集合体45具有由导电材料冲压而形成的多个连接器,并形成电动机电路、以及向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提供电力的电路。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一对主固定触点20分别由设置于电池端子11的一端的主固定触点20a、以及设置于电动机端子21的一端的主固定触点20b所构成,并具有与主可动触点22相抵接的接触面,通过与主可动触点22相接触来形成电动机13的电路。
电池端子11是导电体,其一端(图6左侧)形成有螺钉部,其另一端形成有头部。
电池端子11的螺钉部上拧合有固定端子台37的螺母46以及固定电池正布线8的螺母(未图示)。
另一端的头部的端面成为一对主固定触点20的一个主固定触点20a,并成为与主可动触点22相接触的面。
头部的侧面11a是与端子台37相嵌合的嵌合面,对电池端子11相对于端子台37的旋转进行限制。
电动机端子21是导电体,与电池端子11相同地,其一端(图6左侧)形成有螺钉部,其另一端形成有头部。
电动机端子21的螺钉部上拧合有固定端子台37的螺母47以及固定电动机布线49的螺母48。
另一端的头部的端面成为一对主固定触点20的另一个主固定触点20b,并成为与主可动触点22相接触的面。与电池端子11相同地,头部是与端子台37相嵌合的嵌合面,对电动机端子21相对于端子台37的旋转进行限制。
主可动触点22是在中央具有供主可动铁心23贯通的贯通孔的板状的导电材料。主可动触点22的板厚方向上的端面的一端(图6左侧)形成与一对主固定触点20抵接的抵接面以及与绝缘板50抵接的抵接面,另一端形成与绝缘构件51抵接的抵接面,贯通孔的内周形成与绝缘构件51抵接的抵接面。
利用绝缘构件51和绝缘板50将主可动触点22绝缘保持于主可动铁心23。
主可动铁心23是由磁性材料所构成的实心带台阶圆棒,构成磁路。
主可动铁心23的小直径部23a上通过止动环53固定有绝缘板50、绝缘构件51、主可动触点22以及主触点弹簧52。
主可动铁心23的与主固定铁心24相对的面形成与主固定铁心24抵接的抵接面。
使换挡杆18与小直径部23a相反一侧的钩状部23b卡合。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主可动铁心23设为实心带台阶圆棒,但只要能确保作为磁路的截面积,即使中空也没有问题,另外,也可以形成中空并内置有啮合弹簧从而适用于电磁压入式起动器。
主固定铁心24是由磁性材料所构成的圆筒,其一端具有凸缘部24a,其中央具有带台阶的贯通孔,并构成磁路。
凸缘部24a的外周与主磁轭27相嵌合,凸缘部24a的一个端面在嵌合主磁轭27后成为呈圆周状地进行铆接固定的面。
凸缘部24a的另一个端面上抵接有主磁轭27以及卷绕有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的线管54。
另外,形成于凸缘部24a的贯通孔24b、24c、24d上分别嵌合有线管54的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的引出部54a、吸引线圈25的引出部54b以及保持线圈的引出部54c。中央的贯通孔中贯穿有主可动铁心23的小直径部23a。(参照图16)
吸引线圈25是卷绕于线管54的包覆有漆皮的导电体,产生用于将主可动铁心23向主固定铁心24的方向吸引的磁场。
吸引线圈25的一端与终端(A)79相连接,另一端与终端(B)80相连接。
保持线圈26是卷绕于吸引线圈25的外周的包覆有漆皮的导电体,产生用于将主可动铁心23向主固定铁心24的方向吸引并保持的磁场。保持线圈26的一端和吸引线圈25一起与终端(A)79相连接,另一端固定于终端(C)81,并与电池负布线9进行电连接。
主磁轭27是磁性材料,成为由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所产生的磁场的磁路。
主磁轭27为有底筒状,底上具有贯穿有主可动铁心23的贯通孔、以及用于固定前支架19的螺钉孔(未图示),筒状的内侧收纳有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
在与筒状的底部相反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厚度比筒部要薄的薄壁部27a,在将主固定铁心24嵌合于该薄壁部27a后,进行铆接以使得薄壁部27a整个一周的端部向内周侧倒下,从而对主固定铁心24进行固定。
一对副固定触点28的一个副固定触点28a由与连接器(A)39相同的导电体所构成的板材所形成,另一个副固定触点28b由与连接器(B)40相同的导电体所构成的板材所形成,以形成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的电路。
一对副固定触点28的板厚方向的一端面、即与副可动触点29相对的面为与副可动触点29相抵接的抵接面。
副可动触点29是由导电体所构成的板材,其中央具有贯穿有杆55的贯通孔,形成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的电路。
副可动触点29的板厚方向的一端面为与一对副固定触点28相抵接的抵接面。
副固定铁心(A)60是由与副磁轭30相同的构件所形成的磁路,由磁性材料所构成。
副固定铁心(A)60的中心具有贯穿有副可动铁心31的贯通孔和檐部,其一端面形成与间隔件56抵接的抵接面,其另一端面形成与线管57抵接的抵接面。
副固定铁心(B)61与副固定铁心(A)60相同地,是磁路,由磁性材料所构成。副固定铁心(B)61的中心具有贯穿有副复原弹簧58的贯通孔,其一端具有凸缘,凸缘的一端面构成与间隙调整弹簧59抵接的抵接面,另一端面构成与线管57抵接的抵接面。
副磁轭30是由与副固定铁心(A)60相同的构件所形成的磁路,由磁性材料所构成。
副磁轭30由副磁轭30a和副磁轭30b所构成,所述副磁轭30a通过将从副固定铁心(A)60的中心沿电池端子11的方向伸展的平板部沿副固定铁心(B)61的方向弯曲成直角而构成,所述副磁轭30b通过将从副固定铁心(A)60的中心沿电动机端子21的方向伸展的平板部沿副固定铁心(B)61的方向弯曲成直角而构成(参照图11)。
副磁轭30a沿电池端子11的方向进行配置,副磁轭30b沿电动机端子21的方向进行配置,因此,副磁轭30a、30b避开分隔壁36方向和端子台37的最外周方向来进行配置。(参照图8)
副磁轭30a在轴向的内周面上配置有副线圈32,其一端(图7右侧)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副固定铁心(B)61相对的面。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副磁轭30与副固定铁心(B)61相对的面设为副磁轭30的内周面,但也可以是副磁轭的轴向端面,也可以将两者设为通过凹凸来嵌合的形状,从而以内周面和轴向端面两者来形成相对面。
副可动铁心31是由副线圈32所产生的磁场的磁路,在由磁性材料所构成的圆筒形状的一端具有锥面31a,在中心具有带台阶孔。
副可动铁心31的圆筒部的外周配置有卷绕于线管57的副线圈32和副固定铁心(A)60,锥面31a是与副固定铁心(B)61相抵接的面,另一端与间隔件56相对。
形成于锥面31a侧的中心的孔中收纳有副复原弹簧58的一端部,在形成于另一端的中心的孔中收纳有杆55。
副线圈32是卷绕于线管57的包覆有漆皮的导电体,产生用于将副可动铁心31向副固定铁心(B)61的方向移动并保持的磁场。
副线圈32的一端与连接器(D)42相连接,与S端子12进行电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器(E)43相连接,与电池5的电池负端子5b进行电连接。
主触点室34配置有设置于端子台37的一对主固定触点20,是主可动触点22可动的空间。
副触点室35是在配置有设置于端子台37的副线圈32和间隔件56的空间内对设置于盖板63的一对副固定触点28和副可动触点29进行配置的空间。
端子台37呈由绝缘材料所构成的圆筒形状的一部分沿径向突出而形成的形状,在一端(图6、7的左侧)配置有连接器(A)39、连接器(B)40、连接器(C)41、连接器(D)42、连接器(E)43以及S端子12,并且具备配置副线圈32的空间的开口部,在另一端(图6、7的右侧)具备与主固定铁心24抵接的抵接面并具备主触点室34的开口部,在主触点室34内具备电池端子11的嵌合面和电动机端子21的嵌合面。
进行配置,使得配置副线圈32的空间与主触点室34互相沿径向相邻,并利用分隔壁36来隔离副线圈32与主触点室34。
为了将端子台37固定于主固定铁心24,采用配置于副线圈32侧的螺栓38a和配置于S端子12侧的螺栓38b,其各自的头部与端子台37的端面相抵接,螺钉部拧合于主固定铁心24所具备的螺钉孔24e。
这些螺栓38a、38b的材料是磁性材料,配置于副线圈32侧的螺栓38a与副磁轭30相同地,构成副固定铁心(A)60与副固定铁心(B)61之间的磁路。
连接器(A)39是导电材料,形成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的电路。
连接器(A)39的一端具备一对副固定触点28中的一个副固定触点28a,另一端与金属衬套(A)64相抵接,所述金属衬套(A)64与树脂的盖板63一体成形于电池端子11的外周。
此外,金属衬套(A)64的与连接器(A)39相抵接的面的相反侧与垫圈74a相抵接,通过拧合于电池端子11的螺母46来进行固定。
连接器(B)40是导电材料,构成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的电路。连接器(B)40的一端具备一对副固定触点28中的一个副固定触点28b,另一端与终端(A)79相连接,与吸引线圈25的一端和保持线圈26的一端进行电连接。
连接器(C)41是导电材料,形成吸引线圈25的电路。连接器(C)41的一端与终端(B)80相连接,与吸引线圈25进行电连接。
连接器(C)41的另一端与金属衬套(B)65相抵接,所述金属衬套(B)与树脂的盖板63一体成形于电动机端子21的外周。
此外,金属衬套(B)65的与连接器(C)41相抵接的面的相反侧与垫圈74b相抵接,通过拧合于电动机端子21的螺母47来进行固定。
连接器(D)42是导电材料,形成副线圈32的电路。连接器(D)42的一端与S端子12相连接,另一端与副线圈32的一端相连接。
连接器(E)43是导电材料,形成副线圈32的电路。连接器(E)43的一端与副线圈32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终端(C)81相连接,与保持线圈26进行电连接。
连接器集合体45将对包括连接器(A)39、连接器(B)40、连接器(C)41、连接器(D)42、连接器(E)43、连接器(F)44、系杆45a以及支承框45b在内的导电材料即板材进行冲压而成的材料作为插入材料,在通过树脂构件67一体成形后,对系杆45a进行冲压,以将连接器(A)39、连接器(B)40、连接器(C)41、连接器(D)42、连接器(E)43、连接器(F)44进行电气性分离。
连接器集合体45在对系杆45a进行冲压后进行电气性分离,但不利用树脂构件67来进行机械性分离。
为了进行连接器集合体45的大量生产,一般在1块板材上构成多个连接器集合体45,或者在将板材卷绕成线圈状而得的抱箍材料上连续构成连接器集合体45,本实施方式1即图12、13示出了在抱箍材料上构成的一部分。
液态密封材料68具有绝缘和防锈的功能,是涂布后能通过温度、湿气、紫外线等使其固化的液态密封材料,将连接器(A)39、连接器(B)40、连接器(C)41、连接器(D)42以及连接器(E)43分别与对方侧构件相连接后,在连接器(A)39、连接器(B)40、连接器(C)41、连接器(D)42以及连接器(E)43的表面和周围进行涂布。
○形环66配置在电池端子11与金属衬套(A)64之间以及电动机端子21与金属衬套(B)65之间,以防止水从外部浸入连接器(A)39与金属衬套(B)64的接触部、连接器(C)41与金属衬套(B)65的接触部、以及主触点室34。
S端子12是导电材料,构成副线圈32的电路。
S端子12包括螺钉、与连接器(D)42相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端子台37相嵌合的嵌合部。利用螺母(未图示)将S电路(+)布线10拧合于螺钉。设置与端子台37嵌合的嵌合部,使得S端子12相对于该拧合时的转矩不会发生旋转。
在图5中,S端子12配置于连结电池端子11与电动机端子21的中心的线的右侧(相对而言,副线圈32配置于左侧)。
终端(A)79由板状的导电材料所构成,嵌合固定于线管54的引出部54a。
终端(A)79对连接器(B)40、吸引线圈25及保持线圈26进行连接。
对于与连接器(B)40的连接,将连接器(B)40与端部79c焊接固定,对于与吸引线圈25的连接,将吸引线圈25与U形弯曲部79a焊接固定,对于与保持线圈26的连接,将保持线圈26与U形弯曲部79b焊接固定。
终端(B)80是与终端(A)79相同的元器件。终端(B)对连接器(C)41与吸引线圈25进行连接。
对于与连接器(C)41的连接,将连接器(C)41与端部80b焊接固定,对于与吸引线圈25的连接,将吸引线圈25与U形弯曲部80a焊接固定。
终端(C)81由板状的导电材料所构成。终端(C)81对主固定铁心24、连接器(E)43及保持线圈26进行连接。
对于与主固定铁心24的连接,将主固定铁心24与L形弯曲部81a焊接固定,对于与连接器(E)43的连接,将连接器(E)43与端部81c焊接固定,对于与保持线圈26的连接,将保持线圈26与U形弯曲部81b焊接固定。
如上所述结构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中,端子台37的突出部37a配置得比连结主磁轭27外周与电动机13外周的连接线75更靠近内侧(参照图5)。
接着,对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的动作进行说明。若钥匙开关6接通,电压从控制装置7通过S电路(+)布线10施加于S端子12,则电流流过副线圈32。
流过该副线圈32的电流从几百mA到几A左右,通过控制装置7内的有触点继电器、半导体继电器来进行接通/断开控制。
若电流流过副线圈32,则产生磁场,且磁通流过由副磁轭30、副固定铁心(A)60、副固定铁心(A)60、副可动铁心31及各个元器件间所存在的空隙所构成的磁路。
在副固定铁心(B)61与副可动铁心31之间,存在加上考虑了一对副固定触点28与副可动触点29的触点间间隙和制造偏差等而得到的数值后的铁心间间隙,流过磁路的磁通产生将副可动铁心31向副固定铁心(B)61方向移动以使得该铁心间间隙减小的吸引力。
在副可动铁心31的一端以及与副固定铁心(B)61相对的面的相反侧依次配置有杆55、副可动触点29以及副触点弹簧69,因此,若副可动铁心31向副固定铁心(B)61的方向移动,则副可动触点29会因副触点弹簧69的载荷而向一对副固定触点28的方向移动。
若副可动触点29与一对副固定触点28之间不存在触点间间隙,则吸引线圈25与保持线圈26的电路闭路,因此,电流流过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
电流流过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后,在副线圈32上也有电流持续流过,因此,在副可动铁心31与副固定铁心(B)61相抵接前副可动铁心31持续移动,在与副固定铁心(B)61相抵接后,在该状态下被保持。
若电流流过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则产生磁场,且磁通流过由主磁轭27、主固定铁心24、主可动铁心23、以及各个元器件间所存在的间隙所构成的磁路。
在主固定铁心24与主可动铁心23之间,存在加上考虑了一对主固定触点20与主可动触点22间的触点间间隙、主触点弹簧52的弯曲幅度和制造偏差等而得到的数值后的铁心间间隙,流过磁路的磁通产生将主可动铁心23向主固定铁心24的方向移动以使得该铁心间间隙减小的吸引力。
主可动铁心23的一端配置有主可动触点22,因此,若主可动铁心23向一对主固定触点20的方向移动,且主可动触点22与一对主固定触点20相抵接,则电动机电路闭路,电压施加于电动机端子21而使电动机13开始旋转。
吸引线圈25的一端与一对副固定触点28的一端进行电连接,另一端与电动机端子21进行电连接,因此,若一对主固定触点20与主可动触点22相抵接且电压施加于电动机端子21,则同时吸引线圈25两端的电位差几乎消失,因此,在经过过渡现象后吸引线圈25的电流几乎不再流过。
主可动铁心23利用自身的惯性力、吸引线圈25的过渡电流及保持线圈26的电流来持续移动,直至与主固定铁心24相抵接。
在主可动铁心23与主固定铁心24相抵接后,铁心间间隙消失,因此,保持所需要的磁通量急剧减少,通过保持线圈26所产生的保持力,主可动铁心23与主固定铁心24保持相抵接的状态。
在主可动铁心23被吸附于主固定铁心24的过程中,利用与主可动铁心23相结合的换挡杆18将小齿轮16向环形齿轮3的方向进行移动,小齿轮16与环形齿轮3的齿面彼此啮合,电动机13的产生转矩从小齿轮16传导至环形齿轮3。
小齿轮16与环形齿轮3是齿轮,也存在齿轮的端面彼此发生碰撞从而齿面彼此不啮合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一对主固定触点20与主可动触点22不会相抵接。在本实施方式1即辅助旋转式起动器的情况下,吸引线圈25的一端与电动机端子21相连接,因此,电动机13通过吸引线圈25的电流而进行旋转,若小齿轮16进行旋转直至齿面彼此啮合的位置,则小齿轮16再次开始前进,齿面彼此啮合,一对主固定触点20与主可动触点22相抵接。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虽未记载,但在电磁压入式起动器的情况下,利用内置于主可动铁心23的啮合弹簧使主可动铁心23持续移动,一对主固定触点20与主可动触点22相抵接,电动机13发生旋转,从而小齿轮16进行旋转,直至与环形齿轮3齿面彼此啮合的位置,然后齿面彼此啮合。
若电动机13进行旋转,则发动机2经由小齿轮16及环形齿轮3而开始旋转。
若发动机2到达能自行旋转的转速,则发动机2开始自行旋转。以上是起动器4使发动机2开始旋转时的动作说明。
下面,对发动机2开始自行旋转后的起动器4的停止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在钥匙开关6的操作者在发动机2开始自行旋转前已将钥匙开关6断开的情况下,或者在控制装置7本身判断为不要启动/不可启动的情况下,起动器4的停止动作也相同。
若发动机2自行开始旋转,则起动器4无需工作,因此,钥匙开关6的操作者将钥匙开关6断开,或者控制装置7本身做出判断而停止向S端子12施加电压。
若停止向S端子12施加电压,则电流不流过副线圈32,因此,副可动铁心31与副固定铁心(B)61之间的保持力消失,通过副复原弹簧58的力,副可动铁心31远离副固定铁心(B)61而返回至原来的位置。
在该过程中,副可动触点29经由杆55受到朝向远离一对副固定触点28方向的力而远离一对副固定触点28,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的电路开路,电流不流过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
若电流不流过吸引线圈25和保持线圈26,则将主可动铁心23保持于主固定铁心24的力消失,通过主复原弹簧70的力,主可动铁心23返回原来的位置。在该过程中,主可动触点22远离一对主固定触点20,因此,电动机电路开路,电流不流过电动机13,电动机13的旋转停止。
另外,在该过程中,利用与主可动铁心23相结合的换挡杆18来使小齿轮16返回原来的位置,小齿轮16从环形齿轮3脱离。
以上是对起动器4的停止动作的说明。
根据采用上述结构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将主触点室34和副线圈32隔着分隔壁36沿径向隔离配置在端子台37中,因此,能使副线圈32的卷轴直径最小化,因而能使副线圈32小型化。
即,如专利文献1~3那样,在将副线圈32配置成与主可动铁心23同轴的情况下,将线管57配置于主可动触点22、固定有主可动触点22的轴23a的外周,以避免与它们发生干涉,因此,卷轴(线管57)的外径增大,与之相比,在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那样将副线圈32与主触点室34并排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在线管57内贯穿的元器件的外形较小,因此,能使副线圈32小型化。
另外,由于不会向轴向突出,因此,车辆搭载性提高,耐振性也得以提高,由于主触点室34与副触点室35隔离,因此,各个触点室所产生的触点粉尘不会移动到另一个触点室。
另外,由于通过树脂构件67将连接器(A)39、连接器(B)40、连接器(C)41、连接器(D)42以及连接器(E)43固定为一体,因此组装作业变得简单,连接器(A)39、连接器(B)40、连接器(C)41、连接器(D)42以及连接器(E)43能在通过支承框45b和系杆45a形成为一体的状态下设置在树脂成形模具中,因此,与分别分离的情况相比,将各个连接器提供给树脂成形模具的作业变得简单。
另外,连接器(A)39与副固定触点28a、以及连接器(B)40与副固定触点28b由同一构件所形成,从而无需对连接器(A)39与副固定触点28a、以及对连接器(B)40与副固定触点28b进行连接的作业。
另外,在对表面为导电体的连接器(A)39、连接器(B)40、连接器(C)41、连接器(D)42及连接器(E)43进行组装后进行绝缘处理,从而尽管无需在使用表面预先被绝缘材料所覆盖的导电体的情况下进行的去除电气接合部的绝缘材料的作业,但也能确保良好的绝缘状态并确保各个电气接合部的防锈性。
另外,副磁轭30避开分隔壁36方向和端子台37的最外周方向来进行配置,从而端子台37的突出部37a减小。
另外,由于副磁轭30通过与副固定铁心(A)60相同的构件来进行一体化,因此,能削减组装元器件数量。
另外,将线圈32与S端子12相对于电池端子11与电动机端子21的中心线左右分配,从而能分散至左右而不会向端子台37的一个方向突出。
另外,将端子台37的副线圈收纳部配置于连结电动机13与主磁轭27的外周的连接线75的内侧,从而轴向投影面积减小,车辆搭载性得以提高。
另外,为了防备万一发生水淹等而优选为使作为时常电压施加部的主固定触点20a和副固定触点28b朝上,并使一对主固定触点20和一对副固定触点28各自的中心线平行,从而若使作为时常电压施加部的主固定触点20a朝上,则同样能使作为时常电压施加部的副固定触点28b也朝上。
另外,在电池端子11和电动机端子21的外周具备○形环66,从而能获得提高防水性的效果。
实施方式2.
接着,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装置1是起动器4的前支架19与发动机2的接合面构成接地电路的被称为体接地(body-ground)的结构,但根据内燃机装置的不同,有时会采用起动器与发动机之间不存在电连接的浮动接地方式(ground-floating-type)的起动器。
在这种情况下,在起动器的电动机电路的负侧和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电路的负侧将专用的端子(E端子)与电池负端子5b进行电连接。
实施方式2用于应对像这样的内燃机装置,这里对从实施方式1出发进行变更的点进行说明。
在图17~22中,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内燃机装置1除了实施方式1的结构以外,起动器4还包括E端子71,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还包括连接器(F)44和保持线圈负布线76。
E端子71是导电体,构成起动器4和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的电路。
E端子71包括螺钉,并通过绝缘材料(未图示)固定于后支架77。E端子71的螺钉上嵌合有电池负布线9和保持线圈负布线76,并利用螺母来进行拧合。
在实施方式1中,终端(C)81的L形弯曲部81a焊接固定于主固定铁心24,但在实施方式2中,不将与终端(C)81和主固定铁心24进行焊接固定,而是将与终端(A)79及终端(B)80相同的部件嵌合固定于线管54。
将连接器(E)43焊接于终端(C)81的端部81c并将保持线圈26焊接于U形弯曲部81b的结构不变。
连接器(F)44由与连接器(E)43一体的构件所形成,将连接器(F)44的一端与保持线圈负布线76相连接,与电池负端子5b进行电连接。
保持线圈负布线76是有绝缘覆盖的铜线,并构成保持线圈26和副线圈32的电路。
保持线圈负布线76的一端与连接器(F)44相连接,另一端与E端子71相连接。
连接器集合体45呈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形状,但仅通过从实施方式1的图13的状态出发改变进行系杆切割的部位即能够进行制造。
根据采用上述结构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即使是浮动接地方式的起动器,也能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接着,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通过对副线圈32的上游侧(S端子12侧)进行开路/闭路来对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但在实施方式3中,通过对副线圈32的负侧(连接器(E)43侧)进行开路/闭路来对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实施方式1被称为正控制方式,与此相对,实施方式3被称为负控制方式。
在图23~图27中,除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以外,内燃机装置还包括S电路(-)布线33,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还包括E1端子72。
在实施方式1中,连接器(E)43与终端(C)81相连接,但实施方式3中连接器(E)43不与终端(C)相连接,而是与E1端子72相连接。
E1端子72是导电材料,并构成副线圈32的电路。
E1端子72包括螺钉、与连接器(E)43相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端子台37相嵌合的嵌合部。在E1端子72的螺钉上通过螺母(未图示)拧合有S电路(-)布线33。在端子台37上设置嵌合部,使得E1端子72相对于该拧合时的转矩不会发生旋转。
E1端子72与端子台37的嵌合部配置于连结电池端子11与电动机端子21的中心的线的右侧(相对而言,副线圈32配置于左侧)。(参照图25、26)
连接器集合体45呈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形状,但仅通过从实施方式1的图13的状态出发改变进行系杆切割的部位即能够进行制造。
根据采用上述结构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即使是负控制方式的起动器,也能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4.
接着,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在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浮动接地方式的起动器中采用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负控制方式。
在图28~图32中,除了实施方式1的结构以外,内燃机装置1还包括S电路(-)布线33,起动器4还包括E端子71,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还包括E1端子72、连接器(F)44以及保持线圈负布线76。
E端子71是导电体,并构成起动器4和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17的电路。E端子71包括螺钉,并通过绝缘材料固定于后支架77。螺钉上嵌合有电池负布线9和保持线圈负布线76,并利用螺母来进行拧合。
在实施方式1中,连接器(E)43与终端(C)81相连接,但实施方式4中连接器(E)43不与终端(C)81相连接,而是与E1端子72相连接。
E1端子72是导电材料,并构成副线圈32的电路。
E1端子72包括螺钉、与连接器(E)43相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端子台37相嵌合的嵌合部。在E1端子72的螺钉上通过螺母(未图示)拧合有S电路(-)布线33。在端子台37上设置嵌合部,使得E1端子72相对于该拧合时的转矩不会发生旋转。
E1端子72与端子台37的嵌合部配置于连结电池端子11与电动机端子21的中心的线的右侧(相对而言,副线圈32配置于左侧)。(参照图30、31)
在实施方式1中,终端(C)81的L形弯曲部81a焊接固定于主固定铁心24,但在实施方式4中,与实施方式2相同地,不将与终端(C)81和主固定铁心24进行焊接固定,而是将与终端(A)79及终端(B)80相同的部件嵌合固定于线管54。
将连接器(E)43焊接于终端(C)81的端部81c并将保持线圈26焊接于U形弯曲部81b的结构不变。
连接器(F)44由与连接器(E)43一体的构件所形成,将连接器(F)44的一端与保持线圈负布线76相连接,与电池负端子5b进行电连接。
保持线圈负布线76是有绝缘覆盖的铜线,并构成保持线圈26和副线圈32的电路。
保持线圈负布线76的一端与连接器(F)44相连接,另一端与E端子71相连接。
连接器集合体45呈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形状,但仅通过从实施方式1的图13的状态出发改变进行系杆切割的部位即能够进行制造。
根据采用上述结构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即使是浮动接地方式且为负控制方式的起动器,也能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可在本发明范围内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者对各实施方式适当地进行变形、省略。
标号说明
1:内燃机装置
2:发动机
3:环形齿轮
4:起动器
5:电池
5a:电池正端子
5b:电池负端子
6:钥匙开关(key switch)
7:控制装置
8:电池正布线
9:电池负布线
10:S电路(+)布线
11:电池端子
11a:侧面
12:S端子
13:电动机
14:输出轴
15:单向离合器
16:小齿轮
17: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18:换档杆
19:前支架
20:一对主固定触点
20a、20b:主固定触点
21:电动机端子
22:主可动触点
23:主可动铁心
23a:小径部
23b:钩状部
24:主固定铁心
24a:凸缘部
24b~24d:贯通孔
24e:螺钉孔
25:吸引线圈
26:保持线圈
27:主磁轭
28:一对副固定触点
28a、28b:副固定触点
29:副可动触点
30:副磁轭
31:副可动铁心
31a:锥面
32:副线圈
33:S电路(-)布线
34:主触点室
35:副触点室
36:分隔壁
37:端子台
37a:突出部
38a、38b:螺栓
39:连接器(A)
40:连接器(B)
41:连接器(C)
42:连接器(D)
43:连接器(E)
44:连接器(F)
45:连接器集合体
45a:系杆
45b:支承框
46:螺母
47:螺母
48:螺母
49:电动机布线
50:绝缘板
51:绝缘构件
52:主触点弹簧
53:止动环
54:线管
54a、54b、54c:引出部55:杆
56:间隔件
57:线管
58:副复原弹簧
59:间隙调整弹簧
60:副固定铁心(A)
61:副固定铁心(B)
63:盖板
64:金属衬套(A)
65:金属衬套(B)
66:○形环
67:树脂构件
68:液态密封材料
69:副触点弹簧
70:主复原弹簧
71:E端子
72:E1端子
74a、74b:垫圈
75:连接线
76:保持线圈负布线
77:后支架
79:终端(A)
79a、79b:U形弯曲部
79c:端部
80:终端(B)
80a:U形弯曲部
80b:端部
81:终端(C)
81a:L形弯曲部
81b:U形弯曲部
81c:端部

Claims (28)

1.一种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磁开关,该电磁开关具有一对主固定触点、主可动触点、吸引线圈及保持线圈,经由所述一对主固定触点对电动机的电路进行开闭,并在对所述吸引线圈和所述保持线圈进行励磁时经由换挡杆使单向离合器移动;
辅助继电器,该辅助继电器具有一对副固定触点、副可动触点及副线圈,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连接至所述电磁开关的所述吸引线圈和所述保持线圈,根据启动信号,经由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对所述电磁开关的所述吸引线圈和所述保持线圈进行励磁;以及
连接器集合体,该连接器集合体具有对导电材料进行冲压而形成的多个连接器,并形成所述电动机电路、以及向所述吸引线圈和所述保持线圈提供电力的电路,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由以下构件所构成:
连接器A,该连接器A连接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中的一个副固定触点与用于连接电池的电池端子;
连接器B,该连接器B连接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中的另一个副固定触点与所述吸引线圈的一端及连接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中的另一个副固定触点与所述保持线圈的一端;
连接器C,该连接器C连接所述吸引线圈的另一端与用于连接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端子;
连接器D,该连接器D连接所述副线圈的一端与S端子;以及
树脂构件,该树脂构件将所述连接器A、所述连接器B、所述连接器C以及所述连接器D中的至少一对固定为一体。
2.一种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主固定触点,该一对主固定触点形成向电动机提供电力的电动机电路,配置于电气性及机械性分离的位置;
电池端子,该电池端子的一端构成所述一对主固定触点中的一个主固定触点,该电池端子的另一端固定有与电池的正侧端子电连接的布线;
电动机端子,该电动机端子的一端构成所述一对主固定触点中的另一个主固定触点,该电动机端子的另一端固定有与所述电动机相连接的布线;
主可动触点,该主可动触点在所述一对主固定触点之间进行电连接,从而形成所述电动机电路;
主可动铁心,该主可动铁心由使所述主可动触点向所述一对主固定触点的方向移动的磁性体所构成;
主固定铁心,该主固定铁心由与所述主可动铁心之间产生吸引力的磁性体所构成;
吸引线圈,该吸引线圈产生将所述主可动铁心向所述主固定铁心吸引的磁场;
保持线圈,该保持线圈产生将所述主可动铁心保持于吸引后的移动端的磁场;
主磁轭,该主磁轭是所述吸引线圈和所述保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磁路,由磁性体所构成;
一对副固定触点,该一对副固定触点形成向所述吸引线圈和所述保持线圈提供电力的电路,配置于电气性及机械性分离的位置;
副可动触点,该副可动触点形成对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之间进行电连接从而向所述吸引线圈和所述保持线圈提供电力的电路;
副可动铁心,该副可动铁心由产生使所述副可动触点向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的方向移动的推进力的磁性体所构成;
副线圈,该副线圈产生成为所述副可动铁心的推进力的基础的磁场;
副磁轭,该副磁轭成为所述副线圈的磁场的磁路;
一对副固定铁心,该一对副固定铁心配置于所述副磁轭的两端,成为磁路;
主触点室,该主触点室配置有所述一对主固定触点,形成所述主可动触点可动的空间;
副触点室,该副触点室配置有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形成所述副可动触点可动的空间;以及
连接器集合体,该连接器集合体具有对导电材料进行冲压而形成的多个连接器,形成所述电动机电路、以及向所述吸引线圈和所述保持线圈提供电力的电路,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由以下构件所构成:
连接器A,该连接器A连接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中的一个副固定触点与所述电池端子;
连接器B,该连接器B连接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中的另一个副固定触点与所述吸引线圈的一端及连接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中的另一个副固定触点与所述保持线圈的一端;
连接器C,该连接器C连接所述吸引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机端子;
连接器D,该连接器D连接所述副线圈的一端与S端子;以及
树脂构件,该树脂构件将所述连接器A、所述连接器B、所述连接器C以及所述连接器D中的至少一对固定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A、所述连接器B、所述连接器C以及所述连接器D中的至少一对由同一构件所形成,在通过所述树脂构件固定为一体后,通过系杆切割来进行分离。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中的一个副固定触点与所述连接器A由同一构件所形成,或者,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中的另一个副固定触点与连接器B由同一构件所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包括连接器E,该连接器E的一端与所述副线圈的一端相连接,该连接器E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持线圈进行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包括连接器F,该连接器F由与所述连接器E一体的构件所形成,该连接器F的一端与所述保持线圈的负布线相连接,并且与所述电池的负端子进行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包括连接器E,该连接器E的一端与所述副线圈的一端相连接,该连接器E的另一端与构成所述副线圈的电路的E1端子进行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包括:连接器E,该连接器E的一端与所述副线圈的一端相连接,该连接器E的另一端与构成所述副线圈的电路的E1端子进行电连接;以及连接器F,该连接器F由与所述连接器E一体的构件所形成,该连接器F的一端与所述保持线圈的负布线相连接,并且该连接器F的另一端与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的负端子的E端子进行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A、所述连接器B、所述连接器C及所述连接器D的表面是导电体,在组装后进行绝缘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包括连接器E,该连接器E的一端与所述副线圈的一端相连接,该连接器E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持线圈进行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包括连接器F,该连接器F由与所述连接器E一体的构件所形成,该连接器F的一端与所述保持线圈的负布线相连接,并且与所述电池的负端子进行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包括连接器E,该连接器E的一端与所述副线圈的一端相连接,该连接器E的另一端与构成所述副线圈的电路的E1端子进行电连接。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包括:连接器E,该连接器E的一端与所述副线圈的一端相连接,该连接器E的另一端与构成所述副线圈的电路的E1端子进行电连接;以及连接器F,该连接器F由与所述连接器E一体的构件所形成,该连接器F的一端与所述保持线圈的负布线相连接,并且该连接器F的另一端与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的负端子的E端子进行电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一对主固定触点和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进行配置,使得所述一对主固定触点和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各自的中心线互相平行。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筒状的端子台,该端子台对所述主触点室和所述副线圈进行配置,使得所述主触点室和所述副线圈隔着分离所述副线圈和所述主触点室的分隔壁互相沿径向相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的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方向的一端具有所述主触点室的开口部,所述端子台的所述输出轴方向的另一端具有构成所述副触点室的开口部。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端子的外周和所述电动机端子的外周中的至少一方具备防止浸水用的○形环。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磁轭避开所述端子台的分隔壁方向和最外周方向进行配置。
19.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副固定铁心中的至少一个副固定铁心由与所述副磁轭相同的构件所构成,与所述副磁轭形成为一体。
20.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连结所述电池端子的中心与所述电动机端子的中心的线,该线的一侧具备所述副线圈和所述副触点室,该线的另一侧具备所述S端子。
21.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是所述副线圈的磁路,由对所述端子台与所述一对固定铁心进行固定的磁性体所构成。
22.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包括比所述主磁轭更向外周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的内侧配置有所述副线圈和所述副触点室。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突出部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连结所述电动机的外周与所述主磁轭的外周的连接线的内侧。
24.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一对主固定触点和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进行配置,使得所述一对主固定触点和所述一对副固定触点各自的中心线互相平行。
25.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包括连接器E,该连接器E的一端与所述副线圈的一端相连接,该连接器E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持线圈进行电连接。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包括连接器F,该连接器F由与所述连接器E一体的构件所形成,该连接器F的一端与所述保持线圈的负布线相连接,并且与所述电池的负端子进行电连接。
2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包括连接器E,该连接器E的一端与所述副线圈的一端相连接,该连接器E的另一端与构成所述副线圈的电路的E1端子进行电连接。
2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集合体包括:连接器E,该连接器E的一端与所述副线圈的一端相连接,该连接器E的另一端与构成所述副线圈的电路的E1端子进行电连接;以及连接器F,该连接器F由与所述连接器E一体的构件所形成,该连接器F的一端与所述保持线圈的负布线相连接,并且该连接器F的另一端与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的负端子的E端子进行电连接。
CN201580078183.1A 2015-04-07 2015-04-07 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309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0846 WO2016162948A1 (ja) 2015-04-07 2015-04-07 スタータ用電磁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0961A CN107430961A (zh) 2017-12-01
CN107430961B true CN107430961B (zh) 2019-03-08

Family

ID=57071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818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30961B (zh) 2015-04-07 2015-04-07 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7576B2 (zh)
EP (1) EP3282465A4 (zh)
JP (1) JP6309164B2 (zh)
CN (1) CN107430961B (zh)
WO (1) WO20161629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3775B2 (ja) * 2014-01-21 2017-10-18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噴霧器および分析装置
WO2017187493A1 (ja) * 2016-04-26 2017-1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タータ用電磁スイッチ装置
EP3450741B1 (en) * 2016-04-27 2020-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switch device for starter
CN109790810B (zh) * 2016-10-05 2020-12-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CN108807078A (zh) * 2018-04-11 2018-11-13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一种深海耐压型大电流接触器
CN109209717A (zh) * 2018-11-22 2019-01-15 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启动控制结构
JP6906657B1 (ja) * 2020-05-19 2021-07-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タータ用電磁スイッチ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2224A (zh) * 2009-10-27 2011-05-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起动机用电磁开关装置
CN102903573A (zh) * 2011-07-27 2013-01-30 株式会社电装 起动器用电磁开关
CN103511154A (zh) * 2012-06-18 2014-01-15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起动器的电磁螺线管设备
CN103996572A (zh) * 2013-02-18 2014-08-20 Ls产电株式会社 电磁开关装置
JP2014214625A (ja) * 2013-04-23 2014-11-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タータ
CN204067247U (zh) * 2014-06-26 2014-12-31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起动器及其电磁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933U (ja) * 1984-06-21 1986-0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2個直列型スイツチ装置
DE4242930C2 (de) 1992-12-18 1998-07-09 Bosch Gmbh Robert Einrückrelais für Andrehvorrichtungen
FR2755535B1 (fr) * 1996-11-07 1998-12-04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Contacteur de demarreur comportant un circuit electronique de commande integre au contacteur, et demarreur de ve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contacteur
JP2002138931A (ja) 2000-11-06 2002-05-17 Denso Corp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JP3988526B2 (ja) * 2002-05-14 2007-10-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タ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装置付スタータ
JP4089587B2 (ja) * 2003-10-15 2008-05-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タータ
US7982565B2 (en) 2007-06-29 2011-07-19 Remy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solenoid and ignition magnetic switch
EP2233733B1 (en) * 2008-01-18 2015-02-11 Denso Corporation Starter with increased mounting capability
JP5212065B2 (ja) * 2008-01-18 2013-06-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タータ
US8299639B2 (en) * 2009-04-17 2012-10-30 Denso Corporation Starter for star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5471532B2 (ja) * 2010-02-04 2014-04-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タータ用スイッチ装置
JP5488233B2 (ja) * 2010-06-11 2014-05-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磁スイッチ
JP5910336B2 (ja) * 2012-06-11 2016-04-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磁ソレノイ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2224A (zh) * 2009-10-27 2011-05-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起动机用电磁开关装置
CN102903573A (zh) * 2011-07-27 2013-01-30 株式会社电装 起动器用电磁开关
CN103511154A (zh) * 2012-06-18 2014-01-15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起动器的电磁螺线管设备
CN103996572A (zh) * 2013-02-18 2014-08-20 Ls产电株式会社 电磁开关装置
JP2014214625A (ja) * 2013-04-23 2014-11-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タータ
CN204067247U (zh) * 2014-06-26 2014-12-31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起动器及其电磁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82465A4 (en) 2018-12-12
JPWO2016162948A1 (ja) 2017-06-08
US20180005790A1 (en) 2018-01-04
JP6309164B2 (ja) 2018-04-11
CN107430961A (zh) 2017-12-01
EP3282465A1 (en) 2018-02-14
WO2016162948A1 (ja) 2016-10-13
US10147576B2 (en) 201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0961B (zh) 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CN107430960B (zh) 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JP5471532B2 (ja) スタータ用スイッチ装置
EP2233733B1 (en) Starter with increased mounting capability
US7009475B2 (en) Starter solenoid switch with highly reliable contacts
CN102640251B (zh) 电磁继电器
US7948338B2 (en) Electromagnetic switch equipped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ontrol circuit
JP5862091B2 (ja) スタータ
JP4931983B2 (ja) スタータ用電磁スイッチ装置
CN1607328B (zh) 用于启动内燃机的起动器
JP6407486B2 (ja) スタータ用電磁スイッチ装置
CN109072850A (zh) 起动器用电磁开关装置
JP2009167967A (ja) スタータ
JP2012009455A (ja) スタータ用電磁スイッチ装置
JP6043655B2 (ja)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CN107835898A (zh) 磁性开关及发动机起动装置
JP2007202302A (ja) スタータ
CN101151696B (zh) 电磁点火开关和包括该开关的起动器
JP4591628B2 (ja) 電磁スイッチ
JPH02298665A (ja) スタータ
JPH0422037A (ja) 電磁スイッチ装置
JP2009219230A (ja) モータ用ブラケット、およびブラシ付電動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