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8169B - 打印设备以及液体排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以及液体排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8169B
CN107428169B CN201680017774.2A CN201680017774A CN107428169B CN 107428169 B CN107428169 B CN 107428169B CN 201680017774 A CN201680017774 A CN 201680017774A CN 107428169 B CN107428169 B CN 1074281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droplet
jet
discharged
recording medium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77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8169A (zh
Inventor
满尾德孝
音喜多贤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28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8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1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6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pressure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14Conditioning of the outside of ink supply systems, e.g. inkjet collector cleaning, ink mist remov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dot size, e.g.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dots of different diameter
    • B41J2/2128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dot size, e.g.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dots of different diameter by means of energy mod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002/1657Cleaning of only nozzles or print head parts being selec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002/16573Cleaning process logic, e.g. for determining type or order of clean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025/008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print heads placed around a dr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头,其包括多个喷嘴,所述多个喷嘴包括第一喷嘴;排出控制器,其能够控制液体从所述多个喷嘴的排出;传送部,其通过传送记录介质与所述打印头中的至少一或两者而使记录介质与所述打印头相对移动;以及吸引部,其包括在所述打印头与所述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打印头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吸引口。在不从所述第一喷嘴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所述排出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喷嘴以排出雾状墨滴,并且吸引部通过吸引口吸引从第一喷嘴排出的雾状墨滴。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以及液体排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在喷墨式打印机中,通过从喷墨头的喷嘴将墨水排出到打印片材上来形成图像。在喷墨头的喷嘴中,存在因为由于喷嘴内的墨水干燥、气泡侵入喷嘴、诸如纸粉的异物附着在喷嘴附近等所导致的墨水增稠而不适当排出墨水的担心。这里,提出了各种技术,其中从各个喷嘴排出墨水,而不管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水(以下称为“冲洗”),以及去除在喷嘴中或喷嘴附近的增稠墨水、侵入的气泡和纸粉。PTL1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通过从行式头打印机(line head printer)中的全部喷嘴排出墨水来执行冲洗,所述行式头打印机在从在任何页的打印区域上的打印完成到下一页的打印区域上的打印开始的期间在带式打印片材(连续形式)上进行打印。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JP-A-2004-947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根据PTL 1中公开的行式头打印机,在两页的打印区域之间通过冲洗打印测试图案。因此,在不允许打印测试图案的情况下,存在无法执行冲洗的问题。此外,当在打印介质的宽度比行式头宽度窄的情况下执行冲洗时,墨水可能附着到位于打印介质下方的部件(例如台板等)上,因此存在无法执行冲洗的问题。此外,当在停止打印并将行式头移离到不面对打印介质的位置之后执行冲洗时,存在打印吞吐量减小的问题。另外,当在打印区域上进行打印时,在通过从未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水的喷嘴排出最少量的墨水而执行冲洗的情况下,存在由于冲洗中落在打印区域上的墨滴而使图像质量劣化的问题。
此外,上述每个问题不限于行式头打印机,并且也出现在打印机中,即所谓的串行头打印机(serial head printer),其通过使用打印头在片材的宽度方向上执行扫描来执行打印。例如,由于在具有很大宽度的片材上进行打印的串行头打印机中,打印头的扫描距离变得非常大,所以在一些情况下的扫描期间需要执行冲洗,并且在扫描期间执行冲洗的情况下,在串行头打印机中发生与上述行式头打印机中的问题相同的问题。此外,在能够排出不限于墨水的任意液体的打印设备中也出现同样的问题。因此,对于打印设备,需要能够抑制由冲洗引起的图像质量或打印吞吐量的劣化的技术。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一部分或全部问题而做出的,并且能够在以下方面中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数据通过将液体排出到记录介质上而形成图像的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头,其包括多个喷嘴并且从多个喷嘴排出液体,多个喷嘴包括第一喷嘴;排出控制器,其能够控制液体从多个喷嘴的排出;传送部,其使记录介质与打印头相对移动;以及吸引部,其包括在打印头与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方向上位于打印头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吸引口,其中当不从第一喷嘴排出作为液体的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排出控制器控制第一喷嘴以排出作为液体的雾状墨滴,并且吸引部通过吸引口吸引从第一喷嘴排出的雾状墨滴。根据该方面的打印设备,当第一喷嘴不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从第一喷嘴排出雾状墨滴,并且吸引部回收液滴。由于此原因,打印设备能够抑制雾状墨滴附着到记录介质或打印头上,并且在排出雾状墨滴时打印头不需要离开,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冲洗引起的图像质量的劣化和打印吞吐量的减小。
(2)在该方面的打印设备中,多个喷嘴可以包括不同于第一喷嘴的第二喷嘴,当从第一喷嘴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以及当不从第二喷嘴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排出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喷嘴以排出雾状墨滴,并且吸引部可以利用吸引力执行吸引,所述吸引力不能回收从第一喷嘴排出的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并且能够回收从第二喷嘴排出的雾状墨滴。根据该方面的打印设备,当从第一喷嘴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能够从第二喷嘴排出雾状墨滴。出于此原因,与仅当不从第一喷嘴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第二喷嘴排出雾状墨滴的构造相比,打印吞吐量不减小。此外,此时,吸引部利用不能回收从第一喷嘴排出的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并且能够回收从第二喷嘴排出的雾状墨滴的吸引力执行吸引,并且因此能够控制从第一喷嘴排出的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的着落偏差。此外,当从第一喷嘴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第二喷嘴排出雾状墨滴。因此,例如,即使当记录介质是带式打印片材(连续形式)并且相对于记录介质执行连续打印时,第二喷嘴也可以排出雾状墨滴(即,冲洗)。
(3)在该方面的打印设备中,当打印头位于不面对记录介质的打印区域的位置时,排出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喷嘴以排出雾状墨滴,并且打印头位于不面对记录介质的打印区域的位置时从第一喷嘴排出的雾状墨滴的量可以大于打印头位于面对记录介质的打印区域的位置时从第一喷嘴排出的雾状墨滴的量。根据该方面的打印设备,与当打印头位于面对记录介质的打印区域的位置时相比,当打印头位于不面对记录介质的打印区域的位置时,能够排出大量的雾状墨滴,并且因此进一步可靠地除去在第二喷嘴中产生的堵塞。
(4)在该方面的打印设备中,与在打印头位于面对记录介质的打印区域的位置时第一喷嘴排出雾状墨滴的情况下相比,在打印头位于不面对记录介质的打印区域的位置时第一喷嘴排出雾状墨滴的情况下,吸引部可以利用更强的吸引力执行吸引。根据该方面的打印设备,即使当大量的雾状墨滴从第二喷嘴排出时,以更强的吸引力吸引墨滴。因此,能够抑制雾状墨滴附着在记录介质上。
(5)在该方面的打印设备中,当在第一喷嘴终止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或雾状墨滴之后已经经过预定时间时,排出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喷嘴以排出雾状墨滴。根据该方面的打印设备,当在终止从第一喷嘴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或雾状墨滴之后已经经过预定期间时,第一喷嘴排出雾状墨滴。因此,在第一喷嘴中,能够可靠地抑制增稠的液体、气泡、附着的异物等。
(6)在该方面的打印设备中,多个喷嘴可以包括与第一喷嘴不同的第三喷嘴,传送部仅移动记录介质和打印头中的记录介质,打印头是行式头,在所述行式头中包括第一喷嘴的第一喷嘴排沿与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布置,并且包括所述第三喷嘴的所述第二喷嘴排布置为与所述第一喷嘴排平行,并且吸引部布置在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上相对于打印头的下游侧。根据该方面的打印设备,即使当打印机头不能移动,并且在打印头离开的情况下不能执行冲洗时,至少当第一喷嘴排出雾状墨滴并且执行冲洗时,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劣化或打印吞吐量的减小。
在上述本发明的各方面中所包含的多个构成组件不是必需的,可以相对于多个构成组件的一部分执行更换、移除、由新的构成组件替换以及移除多个限制内容的一部分,从而解决上述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问题,或实现说明书中公开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效果。此外,为了解决上述的一部分或全部问题,或为了实现说明书中公开的一部分或全部效果,能够通过将上述本发明的一方面中包括的一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与上述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包括的一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组合来提供本发明的独立方面。
本发明能够以各种形式实现。例如,本发明能够实现为液体喷射设备、液体排出控制方法、打印设备的冲洗方法,用于实现各设备和方法中的任一种的计算机程序、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时记录介质等。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示意性构造的说明图。
[图2]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行式头32C和墨水收集部34C的具体构造的说明图。
[图3]图3是示出由排出控制器12供给到压电谐振元件的驱动信号中包含的一个驱动脉冲的说明图。
[图4]图4是示出在打印设备100中执行的打印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5]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墨水排出控制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A]图6A是示出驱动电压与墨滴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驱动电压与墨滴量之间的关系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6B]图6B是示出驱动电压与墨滴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驱动电压与墨滴量之间的关系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7A]图7A是示出根据吸引的打印基材90附近的风速与打印基材90中的着落偏差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7B]图7B是示出根据吸引的打印基材90附近的风速与打印基材90中的着落偏差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7C]图7C是示出根据吸引的打印基材90附近的风速与打印基材90中的着落偏差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8]图8是示出喷嘴Nz内的墨水的粘度变化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9]图9是示出变型例中的打印设备200的示意性构造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例)
(A-1.设备的构造)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示意性构造的说明图。打印设备100是通过排出墨滴而形成图像的喷墨式行式头打印机。打印设备100沿纵向传送作为带式记录介质的打印基材90并执行连续打印。作为打印基材90,例如使用铜版纸(gloss paper)、涂料纸、标签纸、OHP膜等。此外,作为打印基材90,可以使用普通纸、日本纸、喷墨打印纸、织物等。
打印设备100包括控制器10、多个传送辊61、基材输送部20、打印部30、吸引部40和基材卷绕部50。
控制器10由包括未示出的中央处理单元(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并且能够控制打印设备100的各个构造部。控制器10包括传送控制器11、排出控制器12、吸引控制器13、颜色转换器14、半色调处理部15和图像数据存储器16。在这些当中,传送控制器11、排出控制器12、吸引控制器13、颜色转换器14和半色调处理部15是通过将存储在ROM中的程序移至RAM并且通过CPU执行来实现的功能部。
传送控制器11通过控制分别驱动各个传送辊61和稍后描述的旋转鼓31的电动机(未示出)来控制打印基材90的传送。排出控制器12控制打印部30中的墨滴的排出。上述“控制排出墨滴”意味着不仅控制墨滴是否被排出,还控制排出的墨水的量和速度。排出控制器12通过执行稍后描述的墨水排出控制处理而选择性地执行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水和排出用于控制喷嘴Nz内的堵塞的墨水(以下称为“冲洗”)。喷嘴Nz内的堵塞是由增稠的墨水、喷嘴Nz内的气泡、或附着在喷嘴Nz的端口或其周围的诸如纸粉的异物引起的,在所述增稠的墨水中,通过使喷嘴Nz内的墨水变干而增大墨水的粘度。
吸引控制器13控制吸引部40。颜色转换器14参照颜色转换表(未示出)将由RGB(红色、绿色和蓝色)颜色系统表达的图像数据转换成作为的墨水的相应颜色的CMYK(蓝绿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颜色系统的图像数据。半色调处理部15执行所谓的半色调处理,其将由CMYK颜色系统表达的图像数据(例如,其中一个像素由256等级表达的图像数据)转换成由具有每种颜色的大、中等、小尺寸点的三种类型的组合构成的位图数据。图像数据存储器16预先在控制器10中包括的RAM(未示出)内准备。
每个传送辊61由电动机(未示出)驱动,并且在由相邻传送辊61之间的位置关系设定的传送方向PD上传送片材。当打印图像形成在打印设备100中的打印基材90上时(当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水被排出时),传送方向PD与打印基材90的传送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上游”和“下游”是指作为基准的传送方向PD的上游和下游,而基材输送部20侧成为上游侧,并且基材卷绕部50侧成为下游侧。
基材输送部20包括:基材辊21,打印基材90以卷型卷绕到基材辊21上。基材辊21通过由排出控制器12控制的电动机(未示出)以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并将打印基材90输送到位于下游的打印部30。
打印部30包括旋转鼓31、四个行式头32C、32M、32Y和32K,并将墨滴从四个行式头32C、32M、32Y和32K排出到在旋转鼓31上传送的打印基材90上以形成图像。在下文中,四个行式头32C、32M、32Y和32K被统称为“行式头32”。
旋转鼓31通过由传送控制器11控制的电动机(未示出)以预定旋转速度旋转,并且支撑打印基材90并在圆周侧表面中传送打印基材90。
四个行式头32C、32M、32Y以及32K在传送方向PD上沿着旋转鼓31的圆周侧表面以预定的间隔并行地排布。具体地,行式头32C布置在传送方向PD上的最上游侧,并且行式头32M被布置为在传送方向PD上隔开预定间隔。行式头32Y被布置为在传送方向PD上隔开预定间隔,并且行式头32K被布置为在传送方向PD上隔开预定间隔。四个行式头32C、32M、32Y和32K将彼此具有相互不同颜色的每一种墨水排出。具体地,行式头32C排出蓝绿色(C)墨水。此外,行式头32M排出品红色(M)墨水,行式头32Y排出黄色(Y)墨水,行式头32K排出黑色(K)墨水。在每个行式头中,排布有能够在打印基材90的宽度方向上排出墨滴的多个喷嘴。此外,稍后将进行在每个行式头中布置喷嘴的详细描述。每个行式头通过供墨通道连接到存储对应的颜色的墨水的容器(未示出),并且从这种容器供给墨水。每个行式头根据指令在根据排出控制器12的指令的定时将一定量的墨水(一定量的墨滴)排出到由旋转鼓31传送的打印基材90的打印表面上,因此形成打印图像。
吸引部40吸引并回收从四个行式头32C、32M、32Y和32K排出的墨滴中未落在打印基材90上并浮起的墨滴(稍后描述的雾状墨滴)。吸引部40包括四个墨水收集部34C、34M、34Y和34K,四个管45和泵49。
每个墨水收集部相对于相互不同的行式头布置在传送方向PD上的下游侧附近。具体地,墨水收集部34C相对于行式头32C布置在传送方向PD的下游侧附近。以相同的方式,墨水收集部34M相对于行式头32M布置在传送方向PD的下游侧附近。墨水收集部34Y相对于行式头32Y布置在传送方向PD的下游侧附近。墨水收集部34K相对于行式头32K布置在传送方向PD的下游侧附近。在每个墨水收集部中,形成面对旋转鼓31的吸引口,并且每个墨水收集部将从吸引口吸收的雾状墨滴引导到管45中。
每个管45与相互不同的行式头和泵49连通。在该实施例中,管45具有挠性,并且例如可以由硅橡胶等形成的管构成。泵49在吸引控制器13的控制下以预定的吸引力执行吸引。如上所述,泵49通过每个管45与每个墨水收集部的吸引口连通。因此,当泵49被驱动时,每个墨水收集部的吸引口与打印基材90(旋转鼓31)之间的间隔中的空气、间隔附近的空间中的空气以及浮在空气中的雾状墨从吸引口被吸引到泵49中。过滤器设置在泵49中(未示出),通过空气回收的雾状墨被收集,并被排出到用于回收墨水的由管(未示出)连接的容器中。
基材卷绕部50位于打印部30的下游。基材卷绕部50包括根据传送控制器11的指令以预定的旋转速度驱动的卷绕辊51。卷绕辊51卷绕从打印部30输送的打印基材90。根据上述配置,打印设备100在打印基材90上连续执行打印。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行式头32C和墨水收集部34C的具体构造的说明图。图2示出在旋转鼓31的圆周侧表面方向上看到的行式头32C和墨水收集部34C的平面图。此外,在图2中,设定平行于传送方向PD的X轴,设定平行于打印基材90的宽度方向的Y轴,并且设定平行于从旋转鼓31朝向行式头32C和墨水收集部34C的方向的Z轴。X轴、Y轴和Z轴彼此相交。
行式头32C具有大于打印基材90的宽度(沿着Y轴的长度)的宽度。行式头32C包括两个短头排HC1和HC2。每个短头排包括平行于Y轴方向以预定间隔隔开排布的多个短头。在图2中,示出了包括在短头排HC1中的五个短头中的两个短头H2和H10。此外,在图2中,示出了包括在短头排HC2中的六个短头中的四个短头H1、H3、H9和H11。每个短头包括两个喷嘴排,其被构造为具有布置为平行于Y轴隔开预定间隔的许多喷嘴Nz。此外,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每个喷嘴Nz的布置位置。短头排HC1和短头排HC2包括在Y轴方向上重叠的重叠区域OA。例如,当沿X轴方向观察时,Y方向上的短头H3侧的短头H1的端部与Y方向上的短头H1侧的短头H2的端部在Y轴方向上彼此重叠。设置重叠区域OA以便减少由短头的接合部引起的图像不均匀。形成在重叠区域OA上的点由从短头排HC1的短头或短头排HC2的短头的喷嘴Nz排出的墨滴形成。
在该实施例中,喷嘴Nz与压力室(未图示)连通,并且与压力室和压电谐振元件接触。在该实施例中,压电谐振元件是作为电容性负载的压电元件。当向压电元件的电极之间提供预定的驱动信号时,排出控制器12通过弯曲压电元件而使与压力室接触的壁表面变形。当压力响应于变形而施加到压力室时,压力室内的墨水从喷嘴Nz排出。
图3是示出通过排出控制器12供给到压电谐振元件的驱动信号中包含的一个驱动脉冲的说明图。在图3中,纵轴表示驱动脉冲的电位,横轴表示时间。此外,作为驱动脉冲的最低电位的收缩电位VL和作为最高电位的扩张电位VH之间的电位差(驱动电压)被设定为vh1。驱动脉冲包括扩张分量p1,其通过将正侧的电位从参考电位VB改变为扩张电位VH来扩张压力室;扩张维持分量p2,其以恒定时间维持扩张电位VH;收缩分量p3,其通过将负极侧的电位从扩张电位VH变为收缩电位VL而使压力室快速收缩;收缩维持分量p4(阻尼保持),其以恒定时间维持收缩电位VL;以及返回分量p5,其将电位从收缩电位VL返回到参考电位VB。
当驱动脉冲施加到压电谐振元件时,其作用如下。首先,当向压电谐振元件供给扩张分量p1时,压电谐振元件收缩,并将压力室从对应于参考电位VB的参考容量变为对应于扩张电位(最高电位)VH的最大容量(这里为扩张)。因此,在喷嘴Nz中露出的墨水的弯液面被吸入压力室侧。在扩张维持分量p2的供给期间内持续维持压力室的扩张状态。
当在扩张维持分量p2之后的收缩分量p3(所述收缩分量p3成为沿与扩张分量p1改变电压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改变电压的分量)被供给至压电元件时,压电谐振元件伸长,并且因此压力室从最大容量迅速地改变(这里意味着收缩)到对应于收缩电位(最小电位)VL的最小容量。由于压力室迅速收缩,压力室内的墨水被加压,因此从喷嘴Nz排出数个pl的墨水至数十个pl的墨水。在收缩维持分量p4的供给时期期间,压力室的收缩状态被短暂维持,之后将返回分量p5供给到压电谐振元件,并从压力室对应于收缩电位VL的容量返回对应于参考电位VB的参考容量。
这里,当扩张分量p1和收缩分量p3的倾斜度(单位时间内的电压变化量的绝对值)进一步降低时,能够减少来自喷嘴的喷射量(液滴量)。因此,排出控制器12通过在一个打印周期中准备包括具有不同大小的vh1的多个驱动脉冲的驱动信号并且从它们中选择任何一个或多个驱动信号,或者通过准备具有不同大小的vh1的多个驱动信号并选择它们中的任一个,而能够从喷嘴Nz中区别地排出大、中、小尺寸的点。此外,排出控制器12通过在一个打印周期内准备包括具有不同大小的vh1的多个驱动脉冲的驱动信号,并且从它们中选择具有驱动信号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驱动脉冲,或者通过准备具有不同大小的vh1的多个驱动信号并选择它们中的任一个,而能够将用于形成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的点的墨滴(以下称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和未着落在打印基材90上并浮起的墨滴(以下称为作为“雾状墨滴”)排出,并且随后能够通过吸引部40从喷嘴Nz吸引并回收。如后所述,雾状墨滴相当于在从喷嘴Nz排出到打印基材90上之后未着落在打印基材90上,并且在喷嘴Nz和打印基材90之间的间隔中漂浮的墨滴。此外,驱动信号的类型不限于图3所示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能够排出墨滴的任意类型的信号。
图2所示的墨水收集部34C具有等于或大于行式头32C的宽度。墨水收集部34C在相对于行式头32C稍微远离下游侧的位置处平行于行式头部32C而布置。吸引口341形成在墨水收集部34C的Z方向上的旋转鼓31侧的端面上。在该实施例中,吸引口341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包括沿宽度方向的长度)延伸的一个狭缝形状的端口。吸引口341被布置为使得其纵向与Y轴平行。
此外,行式头32M、32Y和32K以及墨水收集部34M、34Y和34K也包括相同的构造,因此将不重复其详细描述。
每个行式头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打印头的下位概念。此外,每个行式头中包括的喷嘴Nz相当于包括第一喷嘴的多个喷嘴的下位概念。此外,多个喷嘴Nz的至少一部的任意喷嘴Nz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喷嘴的下位概念。两个喷嘴Nz属于相互不同的短头排,在彼此重叠的两个喷嘴Nz之间的重叠区域OA中,在沿传送方向PD观察时,一个喷嘴Nz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喷嘴的下位概念,而另一个喷嘴Nz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二喷嘴和第三喷嘴的下位概念。打印基材9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记录介质的下位概念。传送辊61、旋转鼓31和传送控制器11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传送部的下位概念。传送方向PD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相对移动方向的下位概念。
A2.打印处理
图4是示出在打印设备100中执行的打印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用户将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器16中。当指示基于图像数据打印图像时,执行打印设备100中的打印处理。在该实施例中,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器16中的图像数据是RGB彩色图像数据。
颜色转换器14将图像数据转换成CMYK颜色系统的图像数据(步骤S105)。半色调处理部15对颜色转换后的图像数据执行半色调处理,其中将颜色转换后的图像数据转换成使用打开和关闭的点表示的位图数据,所述点具有每种颜色的尺寸(大、中等和小)(步骤S110)。在半色调处理中,例如可以采用使用抖动掩模(dither mask)的系统抖动方法。半色调处理部15将在半色调处理中获得的位图数据存储在打印设备100的RAM内的预定区域中(步骤S115),并且指示排出用于形成点的墨水。然后,打印处理结束。在打印设备100中,基于在步骤S115中获得的墨水排出指示,通过稍后描述的墨水排出控制处理将墨水排出到打印基材90上,并且因此在打印基材90上形成图像。
A-3.墨水排出控制处理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墨水排出控制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在打印设备100中,当打开其电源时执行墨水排出处理。
排出控制器12判定位图数据是否存储在打印设备100中的RAM中的预定区域中,以便判定是否存在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的指令(步骤S205)。如上所述,当执行打印处理时,描述待打印的图像的位图数据被存储在RAM中。位图数据由被打开和关闭的用于形成图像的点表示,并且开(ON)相当于用于形成具有相应尺寸的点的墨滴的预定排出量的指令。
当判定存在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的排出指令时(步骤S205:是),排出控制器12将驱动信号输出到与作为基于位图数据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的指令目标的每个喷嘴Nz对应的压电谐振元件,并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步骤S220)。打印过程返回到上述步骤S205。
关于上述说明,相对于判定不存在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的指令时(步骤S205:否)的喷嘴Nz,排出控制器12判定在每个喷嘴Nz中排出先前的墨滴之后是否已经经过预定期间(步骤S210)。当打印图像时以及当在稍后描述的步骤S215中执行冲洗时,墨滴被排出。当判定在排出先前的墨滴之后没有经过预定期间时(步骤S210:否),过程返回到步骤S205。同时,当判定在排出先前的墨滴之后已经经过了预定期间时(步骤S210:是),排出控制器12执行冲洗,此外,吸引控制器13通过控制吸引部40来吸引雾状墨滴(步骤S215)。该过程返回到上述步骤S205。这里,根据先前的墨滴的排出是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的排出,还是冲洗(排出雾状墨滴),步骤S210中的预定期间也可以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在先前墨滴的排出是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的排出的情况下,预定期间变长。
在上述步骤S215中,在执行冲洗时排出控制器12从喷嘴Nz排出雾状墨滴。此外,排出控制器12通过控制泵49利用能够吸引雾状墨滴的吸引力来吸引墨滴。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15中的“能够吸引雾状墨滴的吸引力”是指能够吸引如上所述的浮在喷嘴Nz和打印基材90之间的间隔中的雾状墨滴并且不足够大到影响着落以形成图像的墨滴的密度的吸引力。将参照图6A至图7C来描述这种“吸引力”的设定方法。
图6A和图6B是示出驱动电压与墨滴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示例,以及驱动电压与墨滴量之间的关系的示例的说明图。图6A示出了驱动电压与墨滴的速度之间的关系,图6B示出了驱动电压与墨滴量之间的关系。在图6A中,横轴表示从排出控制器12输出的驱动信号中的驱动电压,纵轴表示从喷嘴Nz排出的墨滴的飞行速度(m/s)。在图6B中,横轴与图6A中的横轴相同,纵轴表示从喷嘴Nz排出的墨滴的量(pl:微微升)。此外,在图6A和图6B中,横轴的驱动电压是与图3所示的驱动电压vh1对应的电压,示出了在通常打印时施加的电压设定为100%的情况。能够通过进行通过改变驱动电压而驱动压电谐振元件并测量排出的墨滴量和飞行速度的实验来获得图6A和图6B所示的结果。
如在图6A中通过直线L1所示,墨滴在驱动电压等于或大于85%的电压范围R3内落在打印基材90上。此外,在电压范围R3中,当驱动电压增加时,墨滴的飞行速度也增加。如在图6A中通过虚线的直线L2所示,在驱动电压在电压范围小于85%的电压范围R1和R2的情况下,也假设这种趋势。由于当驱动电压在电压范围R1和R2内时墨滴不直线地排出,因此表达为上述的“假定”,所以不能准确测量飞行速度。
这里,当墨滴的飞行速度大致在1m/s至5m/s的范围内时,排出的墨滴浮在空气中而没有着落在打印基材90上。换句话说,当墨滴的飞行速度大约在1m/s至5m/s的范围内时,排出的墨滴成为雾状墨滴。如图6B所示,由用于获得飞行速度的驱动电压引起的排出墨滴的量为大约3pl到5pl。为了排出雾状墨滴,排出控制器12将通常打印时的50%~85%的电压范围R2内的驱动电压的信号供给到压电谐振元件。
如图6B中通过直线L3所示,墨滴在驱动电压等于或大于85%的电压范围R3内着落在打印基材90上。此外,在电压范围R3中,当驱动电压增大时,墨滴的墨滴量也增大。如图6B中通过虚线的直线L4所示,在驱动电压处于电压范围小于85%的电压范围R1和R2内的情况下,也假设这种趋势。由于当驱动电压在电压范围R1和R2内时墨滴不直线地着落,所以表达为上述的“假设”,因此不能准确地测量墨滴量。此外,在驱动电压小于50%的电压范围R1中,如图6B所示,基于直线L4,能够排出小于3pl的墨滴,但是墨滴实质上不从喷嘴Nz的端口排出(飞行)。
图7A至图7C是示出根据吸引的打印基材90附近的风速与打印基材90中的着落偏差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图7A示出了与小尺寸点相关的风速与着落偏差之间的关系,图7B示出了与中等尺寸点相关的风速与着落偏差之间的关系,而图7C示出了与大尺寸点相关的风速与着落偏差之间的关系。图7A至图7C示出了横轴表示行式头32C的每个短头,并且每个短头由与图2所示的每个短头相同的数字表示。在图7A至图7C中,纵轴表示与预先设定的着落位置的着落偏差量(μm)。在图7A至图7C中,在打印基材90附近的风速为1.1m/s的情况下的着落偏差量由实线的折线示出,在风速为1.9m/s的情况下的着落偏差量由虚线的折线示出,并且在风速为3.9m/s的情况下的着落偏差量由双点划线的折线示出。在该实施例中,吸引口341与打印基材90之间的距离为0.8mm。
能够通过进行实验得到具有图7A至图7C中示出的每个尺寸的点,在所述实验中打印基材90附近的风速与打印基材90中的着落偏差之间的关系使泵49的吸引力发生变化,并且排出墨滴,并且因此测量其偏差量。通过将Kanomax有限公司的4通道Anemo主机的风量计(型号6244)的速度探针插入吸引口341与打印基材90之间来测量风速。然而,由于在吸引口341与打印基材90之间的距离为0.8mm的情况下,探头未插入吸引口341与打印基材90之间,因此基于通过加宽吸引口341与打印基材90之间的距离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来预测风速。
如图7A至图7C所示,在风速为1.1m/s的情况下,即使当对于具有任何尺寸的点,在所有短头中不产生着落偏差。然而,当风速为1.9m/s时,对于中等尺寸点和大尺寸点,在短头的部分中产生着落偏差,而对于小尺寸点,着落偏差在除了两个端头H9和H10的其他九个短头中产生。当风速为3.9m/s时,即使在具有任何尺寸的点中,也会在所有短头中产生着落偏差。因此,当风速等于或小于1.1m/s时,认识到不产生着落偏差。这里,当打印基材90附近的风速被指定时,基于吸引口341的面积,以及吸引口341和风速,吸引口341中的风量(吸引力)能够被指定。例如,当吸引口341的面积为0.001818m 2,且风速为1.1m/s时,吸引口341中的风量约为0.12m3/min。因此,在图7A至图7C所示的关系中,泵49的吸引力的上限是吸引口341中的风量为0.12m3的力。
然而,泵49的吸引力的下限的吸引力能够根据不肯定被吸引并落在打印基材90上的雾状墨滴的量来设定。也就是说,当吸引力减小时,雾状墨滴落在打印基材90上而不被吸引,并且其由于着落在设备内部的部件上而影响图像质量、驱动设备或图像质量。例如,当雾状墨滴着落在行式头的喷嘴表面上时,存在喷嘴Nz的端口被附着在喷嘴表面上的雾状墨滴或其聚集物堵塞以及墨滴的着落精度变劣的担心。这里,墨滴着落在打印基材90上并且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最低吸引力被判定为最低值。例如,判定如下。首先,通过改变泵49的吸引力,以预定期间(例如24小时)连续地驱动该设备,对每单位面积内着落的雾状墨滴的数量进行计数。此外,指定雾状墨滴的数量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吸引力。雾状墨滴的数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可以设定为例如每1mm2喷嘴表面有2500个液滴。例如,在进行该实验时,获得的是吸引口341中的风量为0.08m3/min。因此,能够将步骤S215中的泵49的吸引力设定为吸引口341中的风量为0.08m3/min以上且0.1m3/min以下的吸引力。此外,为了尽可能防止着落偏差的产生或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优选将吸引力确定为接近风量范围的上限的值。
如上所述,每当先前的墨滴被排出并且已经经过了预定的期间时,则执行冲洗。由于此原因,当从喷嘴Nz定期地排出墨水时,抑制了喷嘴Nz内的增稠的墨水和气泡的增加,并且抑制了喷嘴Nz附近的异物。
图8是示出喷嘴Nz内的墨水的粘度变化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8中,横轴表示时间,而纵轴表示喷嘴Nz内的墨水的粘度。在图8中,由实线所示的折线L10表示该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00中的喷嘴Nz内的墨水的粘度的变化,并且由虚线所示的折线L20表示在比较例中的喷嘴内的墨水的粘度的变化。在该实施例中,在时点t1,在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之后,在时点t2至t7期间定期地执行冲洗。在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之后,喷嘴Nz内的墨水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变干,并且墨水的粘度从初始粘度μ0缓慢升高。然而,由于每次冲洗都排出雾状墨滴,所以喷嘴Nz内的墨水的粘度稍微降低。此外,在图8的示例中,在时点t8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并且喷嘴Nz内的墨水的粘度降低到初始粘度μ0。
然而,在比较例中,没有定期地执行冲洗。因此,在时点t1之后,喷嘴内的墨水的粘度增加并且达到粘度μth1,该粘度μth1是在时点tx处产生着落偏差的粘度的阈值。在时点t8之前的时点ty,喷嘴内的墨水的粘度达到作为喷嘴被堵塞的粘度的阈值的粘度μth2。因此,在时点t8不能排出墨滴。同时,在该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00中,为了执行定期地执行的冲洗,即使在时点t8,喷嘴Nz内的墨水的粘度也低于粘度μth1。由于此原因,在时点t8能够排出墨滴而没有产生着落偏差。
此外,在步骤S210的预定期间,即,当不执行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的排出时的冲洗的时间间隔能够被任意设定。例如,当定期地进行打印设备100的维护时,在其维护期间(维护和下次维护之间的时间段)内,为了在通过尚未用于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的喷嘴Nz中的维护不能除去增稠的墨水时不增加墨水的粘度,可以设定冲洗间隔。此外,在维护期间内尚未用于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的喷嘴Nz中,冲洗间隔优选地被设定以便在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不由于增大喷嘴Nz内的墨水的粘度而在排出的墨滴中产生着落偏差。
在上述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00中,当每个喷嘴Nz不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每个喷嘴Nz定期地排出雾状墨滴,并且墨滴(雾状墨滴)被吸引部40吸引并被回收,并且因此能够控制通过冲洗排出的排出墨滴着落在打印基材90或设备内的部件上。由于此原因,能够抑制打印基材90中的打印区域的图像质量的劣化,并且能够抑制墨滴着落在打印区域和打印区域之间的区域上。此外,即使当更换打印基材90并且在具有大于每个行式头的宽度的宽度的打印基材上进行打印时,也对所有喷嘴Nz执行冲洗。另外,在每个喷嘴Nz中,在未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的同时,喷嘴排出雾状墨滴,并且即使当其他喷嘴Nz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喷嘴Nz也能够排出雾状墨滴。例如,在构成具有相同颜色的行式头的两个短头排中,当在重叠区域OA中沿传送方向PD观察时,在彼此重叠的两个喷嘴Nz中,在一个喷嘴Nz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另一个喷嘴Nz能够排出雾状墨滴。由于此原因,即使在图像打印期间,也能够执行冲洗,并且能够抑制打印吞吐量的下降。此外,由于当从排出先前的墨滴起已经经过预定时间时雾状墨滴被排出,喷嘴Nz能够定期地排出墨滴。由于此原因,能够抑制喷嘴Nz内的墨水增稠,能够抑制由这种增稠引起的着落偏差。
此外,在冲洗时,作为雾状墨滴,能够浮在喷嘴Nz与打印基材90之间的间隔中的墨滴(雾状墨滴)被排出,并且因此能够抑制其着落在打印基材90上。此外,使用泵49以能够回收雾状墨滴的吸引力执行吸引,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冲洗时墨滴落在打印基材90上或者设备的部件上。
此外,由于每个墨水收集部相对于在传送方向PD的下游侧附近的每个相互不同的行式头而布置,与将每个墨水收集部布置在其他位置的构造相比,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回收在从每个其它喷嘴Nz排出之后具有根据打印基材90的传送在传送方向PD上向下流动的趋势的雾状墨滴。
<B.变型例>
<B-1.变型例1>
在每个实施例中,打印设备100是行式头打印机,或者可以被配置为串行头打印头。
图10是示出变型例中的打印设备200的示意性构造的说明图。当安装有打印头的滑架在主扫描方向MD上往复运动并且在与主扫描方向MD正交的副扫描方向SD上传送记录介质时,打印设备200在记录片材91上形成图像。主扫描方向MD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相对移动方向的下位概念。在变型例中,“上游”和“下游”表示作为基准的主扫描方向MD的上游和下游,打印头的前进方向变为上游。打印设备200包括控制器10、吸引部40a、滑架传送部220、滑架230、四个墨盒232C、232M、232Y和232K、记录介质传送部260和连接器270。控制器1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00中的控制器10相同的构造。
吸引部40a与第一实施例的吸引部40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包括五个墨水收集部241、242、243、244和245而不是四个墨水收集部34C、34M、34Y和34K。第二实施例的吸引部40a的其它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吸引部40相同,并且因此其相同的部件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重复其详细描述。五个墨水收集部241、242、243、244和245布置在各个墨盒之间,并且布置在位于一端的墨盒的外部。具体地,墨水收集部241被布置为与主扫描方向MD相对于墨盒232C的外侧相接触。墨水收集部242被布置为在两个墨盒232C与232M之间与两个墨盒232C和232M相接触。墨水收集部243被布置为在两个墨盒232M与232Y之间与两个墨盒232M和232Y相接触。墨水收集部244被布置为在两个墨盒232Y与232K之间与两个墨盒232Y和232K相接触。墨水收集部245被布置为与主扫描方向MD相对于墨盒232K的外侧相接触。吸引口249形成在墨水收集部241、242、243、244和245中的每一个的面对记录片材91的表面上。
滑架传送部220包括滑架电动机221、驱动带222、滑轮223以及滑动轴224。滑架电动机221通过驱动带222在主扫描方向MD上驱动滑架230。驱动带222是在滑架电动机221和滑轮223之间拉伸并且连接到滑架230的环形带。滑架230由滑动轴224可滑动地支撑。
四个墨盒232C、232M、232Y和232K可附接地安装在滑架230上,另外还安装了五个墨水收集部241、242、243、244和245。滑架230包括面对记录片材91的打印头231,并且打印头231排出墨滴。四个墨盒232C、232M、232Y和232K具有蓝绿色墨、品红色墨、黄色墨和黑色墨中的每一种。
记录介质传送部260包括供纸电动机261和由供纸电动机261驱动的供纸辊262。记录介质传送部260在打印设备200中沿着副扫描方向SD将记录片材91从片材供给部(例如,片材盘)传送到排纸部(例如,排纸盘)。
连接器270包括诸如USB(通用串行总线)的连接接口,并且外部装置通过该连接接口连接到打印设备200。在图10的示例中,个人计算机300通过连接电缆PS连接到连接器270。在个人计算机300中,安装有用于打印设备200的驱动软件,并且控制器10从驱动软件接收打印输出的指令。
滑架电动机221和滑架230中的任一个或二者连接到控制器10。控制器10通过驱动滑架电动机221而使滑架230相对于记录片材91在主扫描方向MD上往复运动,此外,通过驱动供纸电动机261而使记录片材91在副扫描方向SD上移动。打印设备200基于打印数据根据滑架230的往复运动(主扫描)或记录纸张91的传送(副扫描)通过在适当的时刻驱动打印头231中包括的喷嘴Nz而在记录片材91的适当位置上形成适当的颜色点。
在打印设备200中,执行与打印设备100相同的打印处理。此外,打印处理可以如下。在个人计算机300中执行步骤S105和S110,打印设备200接收通过半色调处理获得的指示点的打开和关闭的位图数据,并且在打印设备200中执行步骤S115。另外,在打印设备200中,墨水排出控制处理与打印设备100中的墨水排出控制处理相同地执行。即,当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不从每个喷嘴Nz排出时,并且当在排出先前的墨滴之后经过预定时间时,执行冲洗。
每个墨盒被夹在与主扫描方向MD相邻的两个墨水收集部之间。因此,即使当滑架230沿主扫描方向MD的任何方向进行扫描时,墨水收集部也存在于扫描方向的下游侧。当在扫描期间执行冲洗时,雾状墨滴可能向扫描方向的下游侧流动,并且雾状墨滴能够被位于下游侧的墨水收集部可靠地吸引和回收。
包括上述这种构造的变型例中的打印设备200也包括与打印设备100相同的效果。而且,在打印设备200中,代替五个墨水收集部241、242、243、244和245,或包括五个墨水收集部241、242、243、244和245,墨水收集部可以设置在副扫描方向SD的下游侧。在上述变型例中,滑架传送部220、记录介质传送部260以及控制传送部的控制器1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传送部的下位概念。此外,记录片材91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记录介质的下位概念。
<B-2.变型例2>
在每个实施例中,四个墨水收集部34C、34M、34Y和34K的吸引口相对于相互不同的行式头布置在传送方向PD的下游侧附近;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每个相互不同的行式头可以布置在传送方向PD的上游侧附近。另外,作为组合墨水收集部和行式头的功能部,例如图2所示,吸引口也可以布置在不设置短头的空间中,例如短头H1的X方向上的上游侧以及短头H2的Y方向上的短头H1侧的空白空间。
<B-3.变型例3>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215中,吸引控制器13通过控制吸引部40来吸引雾状墨滴;然而,吸引部40和40a可以根据打印设备100和打印设备200的开启或者根据打印的开始而开始吸引。根据上述说明,能够吸引根据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的排出而产生的雾状墨水。
<B-4.变型例4>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当行式头32处于面对打印区域之间的区域的位置时的雾状墨滴的墨水量可以大于当行式头32位于面对打印区域的位置时的雾状墨滴的墨水量,并且当行式头32位于面对打印区域之间的区域的位置时泵49的吸引力可以大于当行式头32位于面对打印区域的位置时泵49的吸引力。当行式头32处于面对打印区域之间的区域的位置时,不会从行式头32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并且因此,即使当吸引部40的吸引力较强时,也不产生由于着落偏差而产生的图像质量的劣化。由于此原因,当泵49的吸引力强并且雾状墨滴的墨水量增大时,喷嘴Nz内的增稠的墨水或气泡很可能被去除。在这种情况下,对每个吸引口341设置泵49,或相对于管45,设置有能够控制吸引力的阀,控制与处于面对打印区域和打印区域之间的区域的位置的与行式头32相对应的阀,并且因此可以控制吸引力。此外,变型例中的打印区域指示打印基材90中的区域,以及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的区域。
<B-5.变型例5>
打印设备100被描述为喷墨打印机;然而,可以使用喷射除了墨水之外的其它液体的任意液体喷射设备。例如,具有如下各种液体喷射设备。
(1)图像记录设备,例如传真设备;
(2)彩色材料喷射设备,其用于制造用于诸如液晶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设备的滤色器;
(3)电极材料喷射设备,其用于形成诸如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或场发射显示器(FED)的电极;
(4)液体喷射设备,其喷射含有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生物有机物质的液体;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样本喷射设备;
(6)润滑油喷射设备
(7)树脂溶液喷射设备
(8)液体喷射设备,其以精确的方式将润滑油喷射到诸如手表或照相机的精密机构;
(9)液体喷射设备,其将用于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的微型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的诸如紫外线硬化树脂溶液等透明树脂溶液喷射到基板上;
(10)液体喷射设备,其喷射用于蚀刻基板的酸性或碱性蚀刻溶液等;
(11)液体喷射设备,其包括排出最少量的其它墨滴的液体喷射头。
此外,上述“液滴”是指从打印设备和液体喷射设备排出的液体的状态,并且液滴具有以颗粒状、泪滴状或绳状形状拉伸的尾部。此外,这里描述的“液体”是这样的材料:只要材料能够从液体喷射设备喷射即可。例如,“液体”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该材料处于液相物质的状态即可。“液体”还包括具有高或低粘度的材料,以及诸如溶胶、凝胶水、其它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体树脂和液态金属(金属熔体)的液体型材料。此外,不仅作为材料的种类的液体,而且由诸如颜料或金属颗粒的固体材料构成的、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的功能材料的颗粒也包括在“液体”中。此外,液体的代表性实例包括上述的墨水、液晶等。这里,墨水包括各种液体组合物,例如通常的水基墨、油基墨、凝胶墨和热熔墨。
<B-6.变型例6>
在各实施例和变型例中由硬件实现的配置的一部分可以由软件替代,相反,在每个实施例和变型例中由软件实现的配置的一部分可以由硬件替代。此外,当通过软件实现本发明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时,能够在软件存储在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中的状态下提供软件(计算机程序)。在本发明中,“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不限于诸如软盘或CD-ROM的便携式记录介质,并且还包括诸如各种RAM或ROM的计算机内的内部存储装置,以及如硬盘的固定在计算机上的外部存储装置。也就是说,“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具有广泛的意义,其中任意记录介质不仅能够暂时地存储数据,而且也能够永久地存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能够实现为各种配置。例如,与在发明内容中公开的各方面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例和变型例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地变更或彼此组合,以解决上述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问题或实现上述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效果。此外,如果在本说明书中技术特征不是必要的,则能够适当地去除。
附图标记清单
10 控制器
11 传送控制器
12 排出控制器
13 吸引控制器
14 颜色转换器
15 半色调处理部
16 图像数据存储器
20 基材输送部
21 基材辊
30 打印部
31 旋转鼓
32C 行式头
32K 行式头
32M 行式头
32Y 行式头
34C 墨水收集部
34K 墨水收集部
34M 墨水收集部
34Y 墨水收集部
40 吸引部
40a 吸引部
45 管
49 泵
50 基材卷绕部
51 卷绕辊
61 传送辊
90 打印基材
91 记录片材
100 打印设备
200 打印设备
220 滑架传送部
221 滑架电动机
222 驱动带
223 滑轮
224 滑动轴
230 滑架
231 打印头
232C 墨盒
232K 墨盒
232M 墨盒
232Y 墨盒
241至245 墨水收集部
249 吸引口
260 记录介质传送部
261 供纸电动机
262 供纸辊
270 连接器
300 个人计算机
341 吸引口
H1到H3和H9到H11 短头
HC1 短头排
HC2 短头排
L1 直线
L10 折线
L2 直线
L3 直线
L4 直线
L20 折线
MD 主扫描方向
Nz 喷嘴
OA 重叠区域
PD 传送方向
PS 连接电缆
p1 扩张分量
p2 扩张维持分量
p3 收缩分量
p4 收缩维持分量
p5 返回分量
R1 电压范围
R2 电压范围
R3 电压范围
SD 副扫描方向
VB 参考电位
VH 扩张电位
vh1 驱动电压
VL 收缩电位

Claims (7)

1.一种通过基于图像数据将液体排出到记录介质上而形成图像的打印设备,包括:
打印头,其包括多个喷嘴并且从所述多个喷嘴排出所述液体,所述多个喷嘴包括第一喷嘴;
排出控制器,其能够控制所述液体从所述多个喷嘴的排出;
传送部,其使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打印头相对移动;以及
吸引部,其包括在所述打印头与所述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打印头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吸引口,
其中,在不从所述第一喷嘴排出作为所述液体的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所述排出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喷嘴以排出作为所述液体的雾状墨滴,并且所述吸引部通过所述吸引口吸引从所述第一喷嘴排出的所述雾状墨滴,
其中,当所述打印头位于不面对所述记录介质的打印区域的位置时,所述排出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喷嘴以排出所述雾状墨滴,并且
其中,所述打印头位于不面对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打印区域的位置时从所述第一喷嘴排出的所述雾状墨滴的量大于所述打印头位于面对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打印区域的位置时从所述第一喷嘴排出的所述雾状墨滴的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多个喷嘴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喷嘴的第二喷嘴,
其中,在从所述第一喷嘴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以及在不从所述第二喷嘴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所述排出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喷嘴以排出所述雾状墨滴,并且
其中,所述吸引部利用吸引力执行吸引,所述吸引力不能回收从所述第一喷嘴排出的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并且能够回收从所述第二喷嘴排出的所述雾状墨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与在所述打印头位于面对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打印区域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喷嘴排出所述雾状墨滴的情况下相比,在所述打印头位于不面对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打印区域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喷嘴排出所述雾状墨滴的情况下,所述吸引部以更强的吸引力执行所述吸引。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当在所述第一喷嘴终止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所述墨滴或所述雾状墨滴时之后已经经过预定时间时,所述排出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喷嘴以排出雾状墨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多个喷嘴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喷嘴的第三喷嘴,
其中,所述传送部仅移动所述记录介质和所述打印头中的所述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头是行式头,在所述行式头中包括所述第一喷嘴的第一喷嘴排被布置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且包括所述第三喷嘴的第二喷嘴排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一喷嘴排平行,并且
其中,所述吸引部布置在所述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上的相对于所述打印头的下游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多个喷嘴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喷嘴的第三喷嘴,
其中,所述传送部仅移动所述记录介质和所述打印头中的所述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头是行式头,在所述行式头中包括所述第一喷嘴的第一喷嘴排被布置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且包括所述第三喷嘴的第二喷嘴排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一喷嘴排平行,并且
其中,所述吸引部布置在所述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上的相对于所述打印头的下游侧。
7.一种控制打印设备中的液体排出的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打印头,其包括多个喷嘴并且从所述多个喷嘴排出所述液体,所述多个喷嘴包括第一喷嘴;以及吸引部,其包括吸引口,并且通过基于图像数据将所述液体排出到记录介质上而形成图像,所述方法包括:
(a)从所述第一喷嘴排出作为所述液体的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的处理;
(b)相对移动所述记录介质和所述打印头的处理;
(c)在不从所述第一喷嘴排出用于形成图像的墨滴时从所述第一喷嘴排出作为所述液体的雾状墨滴的处理;以及
(d)使用在所述打印头与所述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打印头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所述吸引口吸引从所述第一喷嘴排出的所述雾状墨滴的处理,
其中,排出所述雾状墨滴的处理包括当所述打印头位于不面对所述记录介质的打印区域的位置时,从所述第一喷嘴排出所述雾状墨滴,并且
其中,所述打印头位于不面对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打印区域的位置时从所述第一喷嘴排出的所述雾状墨滴的量大于所述打印头位于面对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打印区域的位置时从所述第一喷嘴排出的所述雾状墨滴的量。
CN201680017774.2A 2015-03-30 2016-03-18 打印设备以及液体排出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281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8019 2015-03-30
JP2015068019A JP6575106B2 (ja) 2015-03-30 2015-03-30 印刷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制御方法
PCT/JP2016/001605 WO2016157806A1 (en) 2015-03-30 2016-03-18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discharging control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8169A CN107428169A (zh) 2017-12-01
CN107428169B true CN107428169B (zh) 2019-11-08

Family

ID=57005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777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28169B (zh) 2015-03-30 2016-03-18 打印设备以及液体排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52532B2 (zh)
EP (1) EP3277508A4 (zh)
JP (1) JP6575106B2 (zh)
CN (1) CN107428169B (zh)
WO (1) WO20161578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1271B1 (ja) * 2016-11-07 2017-08-16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772789B2 (ja) * 2016-11-29 2020-10-2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装置、給油ユニット、潤滑油の供給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55372B2 (ja) * 2018-09-03 2023-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7230425B2 (ja) * 2018-10-22 2023-03-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ミスト補集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9703192B (zh) * 2018-12-08 2021-02-05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其喷墨打印方法
JP2020100072A (ja) * 2018-12-21 2020-07-02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7283282B2 (ja) * 2019-07-19 2023-05-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6422A (ja) * 2003-12-25 2005-07-14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画像記録装置
CN102198752A (zh) * 2010-03-25 2011-09-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390175A (zh) * 2010-07-08 2012-03-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烟雾回收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烟雾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
US8205972B2 (en) * 2007-04-04 2012-06-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173313A (ja) * 2012-02-27 2013-09-05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衛生用品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09474A (ja) 2002-06-06 2004-01-15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ライ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4306270A (ja) * 2003-04-02 2004-11-04 Ricoh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
US7467845B2 (en) * 2003-09-22 2008-12-23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11880A (ja) 2003-10-09 2005-04-2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該ヘッドを備え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US8038803B2 (en) * 2006-03-07 2011-10-18 Abbott Laboratories Method of descaling metallic devices
DE102006053821A1 (de) * 2006-11-14 2008-05-15 Francotyp-Postalia Gmbh Druckeinrichtung mit Tintennebelabsaugung
JP4948146B2 (ja) * 2006-12-15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006488A (ja) * 2007-06-26 2009-01-15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それにおけるヘッドフラッシング方法
JP5144600B2 (ja) * 2009-07-14 2013-02-1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フラッシングユニット
DE102010036839A1 (de) * 2010-08-04 2012-02-09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Verfahren zur Erneuerung der Tinte in Düsen eines Tintendruckkopfes bei einem Tintendruckgerät
JP2012091365A (ja) * 2010-10-26 2012-05-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機構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12192669A (ja) * 2011-03-17 2012-10-11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方法
JP5953800B2 (ja) 2012-02-20 2016-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5386B2 (ja) 2012-03-05 2017-0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ミスト捕集装置
JP2013226699A (ja) * 2012-04-25 2013-11-07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6422A (ja) * 2003-12-25 2005-07-14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画像記録装置
US8205972B2 (en) * 2007-04-04 2012-06-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8752A (zh) * 2010-03-25 2011-09-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390175A (zh) * 2010-07-08 2012-03-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烟雾回收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烟雾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3173313A (ja) * 2012-02-27 2013-09-05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衛生用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87882A (ja) 2016-11-04
US20180117916A1 (en) 2018-05-03
CN107428169A (zh) 2017-12-01
EP3277508A1 (en) 2018-02-07
WO2016157806A1 (en) 2016-10-06
US10252532B2 (en) 2019-04-09
EP3277508A4 (en) 2018-12-05
JP6575106B2 (ja) 2019-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8169B (zh) 打印设备以及液体排出控制方法
JP5686464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US20090056749A1 (en) Liquid appl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189933A1 (en) Nozzle missing determining device for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nozzle missing
US8550585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EP3059088B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8931867B2 (en)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device maintenance method
JP592703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676878B2 (ja) 化粧建築板
CN102189841B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喷射方法
US8550582B2 (en) Liquid ejection control device, liquid ejection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on control method
JP6825267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534301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EP3159170B1 (en) Dot recording apparatus, production method of dot recorded matter, and computer program
US9498991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method
Yoshinori FUJIFILM Group’s inkjet printhead and technology
CN102233738A (zh) 流体喷射装置
EP3760443A1 (en)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US20110090274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314703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8171792A (ja) 記録装置
JP20180695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印字補正方法
JP2019141787A (ja)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H119113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924835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