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8161A -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8161A
CN107428161A CN201680017184.XA CN201680017184A CN107428161A CN 107428161 A CN107428161 A CN 107428161A CN 201680017184 A CN201680017184 A CN 201680017184A CN 107428161 A CN107428161 A CN 107428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recording element
recording
scanning direction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71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8161B (zh
Inventor
竹内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428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8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serial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4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 B41J19/142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with a reciprocating print head printing in both directions across the paper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 G06K15/1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using ink jet print heads
    • G06K15/105Multipass or interlaced printing
    • G06K15/107Mask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其能够抑制由具有多个记录头的长条的记录单元记录的图像的浓度不均。喷墨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单元,通过由多个记录头各自的副记录元件组构成的记录元件组,在与多个记录头的配置对应的副扫描方向的宽度内对记录介质喷出油墨;记录控制单元,交替地执行主扫描控制和副扫描控制,在记录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以根据至少两次主扫描控制能够从至少两个记录元件互补地喷出油墨的方式控制记录单元,从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记录控制单元基于稀疏化图像数据进行主扫描控制,稀疏化图像数据被设定成记录元件组中的接合部区域的记录元件的印刷率小于接合部区域以外的记录元件的印刷率。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喷墨记录装置,一边使排列有喷出油墨的多个喷嘴的记录头和记录介质进行相对移动,一边从喷嘴对记录介质喷出油墨而记录图像。另外,在这种喷墨记录装置中,已知有重复进行主扫描动作和副扫描动作,从喷嘴向记录介质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各线至少喷出两次油墨而形成图像的技术,其中,主扫描动作一边使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一边从喷嘴对记录介质喷出油墨,副扫描动作沿副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
近年来,为了应对提高记录速度及使记录图像高精细化的要求,在这种喷墨记录装置中,形成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配置有多个记录头的长条的头单元,从该长条的头单元的多个记录头喷出油墨而记录图像。
在具有这种长条的头单元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因多个记录头的配置不均匀,往往会在记录图像上产生浓度不均。
对此,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配置于一个记录头的一侧的端部附近的喷嘴组和配置于该一个记录头的与一侧相反侧的端部附近或与其他记录头的与该相反侧相对应的端部附近的喷嘴组,分别向具有波纹状的边界且互补地嵌合的区域喷出油墨而记录接合图像,并且,通过重复记录不同组合的记录头各自的接合图像,使记录头的接合处的浓度不均不引人注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410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中,存在并不能消除各接合图像中的浓度不均本身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其通过具有多个记录头的长条记录单元能够抑制记录图像的浓度不均。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发明的特征为,具备:
记录单元,分别具有喷出油墨的多个记录元件的多个记录头在副扫描方向上配置于不同位置,在该多个记录头各自中,分别由所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的至少一部分构成副记录元件组,通过由所述多个记录头的所述副记录元件组构成的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在与所述多个记录头的配置对应的沿着所述副扫描方向的宽度内对记录介质喷出油墨;
记录控制单元,交替地执行主扫描控制和副扫描控制,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各位置,以根据至少两次所述主扫描控制能够从至少两个所述记录元件互补地喷出油墨的方式控制所述记录单元,从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所述主扫描控制一边使所述记录单元及记录介质在与所述副扫描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一边从所述记录元件组向所述记录介质喷出油墨,所述副扫描控制使所述记录单元及所述记录介质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相对移动,
在所述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由所述至少两个记录元件实施的互补性的油墨喷出相关动作中,所述记录控制单元基于稀疏化图像数据进行所述主扫描控制,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被设定成:接合部区域的记录元件的印刷率小于所述接合部区域以外的记录元件的印刷率,所述接合部区域是从一个所述副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和相对于该一个副记录元件组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副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的与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相关的边界起规定的附近范围,所述印刷率表示进行与记录对象的图像数据对应的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比例。
第二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为,
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将所述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确定为:在所述接合部区域所包含的记录元件中越是靠近所述边界的记录元件的油墨喷出位置,印刷率越小。
第三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为,
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被确定为:在所述记录元件组中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规定位置划分的各区域中,属于该各区域的各记录元件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按照该记录元件组中记录元件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的排列顺序递减或递增。
第四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一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为,
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被确定为: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及所述副扫描方向分别对应的方向上,不进行所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位置不规则地配置。
第五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第四技术方案中的任一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为,
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被确定为:端部区域的记录元件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和所述接合部区域的记录元件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小于所述端部区域及所述接合部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记录元件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所述端部区域是从所述记录元件组的端部起规定的附近范围。
第六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五技术方案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为,
所述副扫描控制被设定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中的由所述端部区域所包含的记录元件进行所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第一范围进行该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次数多于在所述第一范围以外的第二范围进行所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次数,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基于所述副扫描控制中的所述记录单元及所述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距离和所述主扫描控制中的所述记录元件各自的印刷率进行所述主扫描控制及所述副扫描控制。
第七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第六技术方案中的任一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为,具备:
存储单元,存储稀疏化图案数据,该稀疏化图案数据表示不进行所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位置的配置;
稀疏化单元,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稀疏化图案数据生成稀疏化图像数据。
第八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第七技术方案中的任一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为,
一个所述副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和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副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的间隔大于该一个副记录元件组中的记录元件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的间隔。
第九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第八技术方案中的任一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为,
在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中以下述方式确定所述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在一个所述主扫描控制中,所述记录元件组中的特定的记录元件不进行所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并且,在另外的所述主扫描控制中,由将所述记录元件组中的所述特定的记录元件不进行所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位置作为油墨喷出位置的记录元件互补地进行所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
第十技术方案的发明在第一~第九技术方案中的任一喷墨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为,
具备油墨收纳部,该油墨收纳部接收从所述记录元件喷出而不用于向记录介质记录图像的油墨,
所述记录控制单元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记录元件向所述油墨收纳部喷出油墨。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十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喷墨记录方法,该喷墨记录方法由具备记录单元的喷墨记录装置实施,在所述记录单元,分别具有喷出油墨的多个记录元件的多个记录头在副扫描方向上配置于不同位置,在该多个记录头各自中,分别由所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的至少一部分构成副记录元件组,通过由所述多个记录头的所述副记录元件组构成的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在与所述多个记录头的配置对应的沿着所述副扫描方向的宽度内对记录介质喷出油墨
所述喷墨记录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控制步骤,交替地执行主扫描控制和副扫描控制,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各位置,以根据至少两次所述主扫描控制能够从至少两个所述记录元件互补地喷出油墨的方式控制所述记录单元,从而在所述记录介质记录图像,所述主扫描控制一边使所述记录单元及记录介质在与所述副扫描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一边从所述记录元件组向所述记录介质喷出油墨,所述副扫描控制使所述记录单元及所述记录介质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相对移动,
在所述记录控制步骤中,在所述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由所述至少两个记录元件实施的互补性的油墨喷出相关动作中,基于稀疏化图像数据进行所述主扫描控制,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被设定成:接合部区域的记录元件的印刷率小于所述接合部区域以外的记录元件的印刷率,所述接合部区域是从一个所述副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和相对于该一个副记录元件组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副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的与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相关的边界起规定的附近范围,所述印刷率表示进行与记录对象的图像数据对应的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比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抑制由具有多个记录头的长条的记录单元记录的图像中的浓度不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安装于保持架上的头单元的油墨喷出面侧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将记录元件组的像素输出用于稀疏处理的遮挡图案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在多次主扫描动作动作各自中根据稀疏化图像数据由记录元件进行像素输出的油墨位置及印刷率的分布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图像记录处理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1的多次主扫描动作各自中的头单元相对位置及印刷率的分布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1的多次主扫描动作各自中的头单元的相对位置及印刷率的分布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2的记录元件组各部分的印刷率的设定例及多次主扫描动作各自中的头单元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3的记录元件组的示意图。
图11是对变形例4的主扫描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头单元结构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沿副扫描方向(图1中的Y方向)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部10、搭载有具有喷出油墨的多个记录头21Y、21M、21C、21K(图2)(简称为记录头21)的头单元20Y、20M、20C、20K(简称为头单元20)(记录单元)的保持架200、使保持架200沿与副扫描方向交叉(在本例的情况下,正交)的主扫描方向(图1的X向)扫描的主扫描部30、综合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的各部分动作的控制部40(记录控制单元)(图3)、图像处理部50、油墨收纳部60等。
输送部10具备:驱动辊11a及从动辊11b、驱动马达12、输送带13。驱动辊11a及从动辊11b以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使输送带13在该驱动辊11a及从动辊11b的周围进行环绕移动。驱动辊11a旋转的角度与安装于该驱动辊11a的一端的驱动马达12的旋转量成比例。输送带13通过在其上表面载置着记录介质P的状态下在驱动辊11a及从动辊11b的周围进行环绕移动,向副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P。驱动马达12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使驱动辊11a旋转,以使记录介质P在规定的时机沿副扫描方向输送规定的输送距离。
另外,输送部10具备未图示的旋转编码器,该旋转编码器检测驱动辊11a的旋转角度并将其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部40。
此外,作为记录介质P,可使用纸、布帛或片状树脂等可使喷在表面上的油墨(颜料)固着的各种介质。
图2是表示安装于保持架200上的头单元20的油墨喷出面侧的示意图。
在保持架200上安装有四个头单元20。头单元20通过对载置于输送带13上的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来记录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这四种颜色的油墨对应的四个头单元20Y、20M、20C、20K在从+X方向侧起依次隔开规定间隔而排列在一起的状态下被安装于保持架200。
对应于黄色油墨的头单元20Y具有:安装于安装部件的三个记录头21Y、设置于每个记录头21Y上且向记录头21Y供给驱动电压波形的未图示的驱动电路、控制驱动电路动作的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电路将欲记录图像的图像数据所包含的像素数据供给到驱动电路,从驱动电路输出与像素数据对应的驱动电压波形。对应于品红色、青色、黑色油墨的头单元20M、20C、20K也同样,分别具有三个记录头21M、21C、21K及驱动电路、驱动控制电路。由设置于各头单元20的驱动控制电路及驱动电路构成驱动部25(图3)(稀疏化单元)。
记录头21具有多个记录元件22,这些记录元件22等间隔地排列在副扫描方向上而构成副记录元件组23。记录元件22具备:储存油墨的压力室、设置于压力室壁面的压电元件、喷嘴。当从记录头21的驱动电路向压电元件提供驱动电压波形时,压力室内的压力就会根据驱动电压波形而变化,从与压力室连通的喷嘴喷出油墨。驱动部25的驱动控制电路从驱动电路向记录元件22输出驱动电压波形,进行从记录元件22的喷嘴喷出与像素数据对应的量的油墨的喷出动作或根据像素数据不喷出油墨的非喷出动作。在本说明书中,记录元件22进行该喷出动作或非喷出动作(油墨喷出相关动作)被称为记录元件22的像素输出。
记录元件22的喷嘴在头单元20的输送带13侧的油墨喷出面上设有开口部。图2是表示安装于保持架200上的头单元20的油墨喷出面侧的示意图,记录元件22所包含的喷嘴的开口部的一部分被画成圆形。
此外,副记录元件组23的记录元件22不必非要沿副扫描方向排列,只要沿着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即可。另外,副记录元件组23也可以具备两列以上的沿副扫描方向排列的记录元件22的列,这些两列以上的记录元件22各自作为整体在副扫描方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另外,副记录元件组23所包含的记录元件22只要在副扫描方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即可,可以不排成列。
另外,在图2中,各记录头21具备16个记录元件22,但该数可以是任意的,可在各记录头21上设置更多(例如,数百个)的记录元件22。
在各头单元20中,三个记录头21形成交错格子状而配置于副扫描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构成长条的头单元20。并且,由这些记录头21各自具有的副记录元件组23构成的记录元件组24朝向与多个记录头21的配置对应的记录介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记录宽度内喷出油墨。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记录头21各自的副记录元件组23配置为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互不重复(即,副记录元件组23在主扫描方向上互不相邻),且配置为副记录元件组23彼此沿副扫描方向的间隔与副记录元件组23内的记录元件22沿副扫描方向的间隔大致一致。
这样构成的记录元件组24的记录元件22分为接合部区域23a的记录元件22、端部区域23b的记录元件22、以及中央部区域23c的记录元件22,其中,接合部区域23a是从一个副记录元件组23的记录元件22和在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副记录元件组23的记录元件22之间的副扫描方向上的边界(接合部)起规定的附近范围,端部区域23b是从记录元件组24的端部起规定的附近范围,中央部区域23c是除接合部区域23a及端部区域23b以外的区域。
在此,规定的附近范围是由该范围内的副扫描方向两端的记录元件22各自喷出的油墨被视为喷出到单独位置的范围,且是规定为副扫描方向的长度成为副记录元件组23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的约1/3以下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区域23a及端部区域23b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分别为副记录元件组23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的1/4。在此,副记录元件组23的长度是副记录元件组23的记录元件22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间隔乘以该副记录元件组所包含的记录元件22的数量而获得的值。另外,副记录元件组23的副扫描方向的范围包含从副记录元件组23的两端的记录元件22的位置朝副扫描方向的两侧伸出了记录元件22的副扫描方向的间隔的1/2的范围。
主扫描部30具备以向主扫描方向延伸且横跨输送带13的上方的方式配置的一对保持架导轨31。在一对保持架导轨31上,保持架200以沿着主扫描方向可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详细地说,从保持架200的副扫描方向两端部延伸的支承部201分别载置于保持架导轨31上,通过未图示的线性马达,保持架200的支承部201在保持架导轨31上沿主扫描方向滑动。
另外,主扫描部30具备未图示的线性编码器,该线性编码器检测保持架200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并将该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部40。
油墨收纳部60是接收从位于该油墨收纳部60的上部的头单元20的记录元件22喷出的未用于向记录介质P记录图像的油墨的托盘。在喷墨记录装置1中,为了防止在油墨的喷出频率低的记录元件22的喷嘴中油墨的粘度增大而导致画质下降或者产生喷出不良的情况,在后述的图像记录处理中或在不进行图像记录处理的期间中的规定时机,进行从头单元20的记录元件22向油墨收纳部60喷出油墨的喷吐动作。此外,也可以进一步设有使用清洗液擦拭位于油墨收纳部60的上部的头单元20的油墨喷出面的擦拭部。
图3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1的主要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具有CPU41(Central Processing Unit)、RAM42(RandomAccess Memory)、ROM43(Read Only Memory)(存储单元)及存储部44(存储单元)的控制部40、图像处理部50、接口101、上述的输送部10、头单元20的驱动部25及主扫描部30等。CPU41经由总线102与RAM42、ROM43、存储部44、输送部10、驱动部25、主扫描部30、图像处理部50及接口101连接。
CPU41进行各种运算处理,另外,综合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的整体动作。例如,CPU41向主扫描部30输出控制信号,通过主扫描部30使保持架200在规定的时机以规定的速度向主扫描方向移动。另外,CPU41在使保持架200向主扫描方向移动的同时,向驱动部25的驱动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及图像数据的一部分,进行通过驱动控制电路从驱动电路向记录元件22输出与后述的稀疏化图像数据对应的驱动波形信号而从记录元件22喷出油墨的主扫描控制。另外,CPU41在规定的时机向输送部10的驱动马达12输出控制信号,进行由输送部10将记录介质P在副扫描方向上输送规定距离的副扫描控制。
RAM42向CPU41提供用于作业的存储空间,暂时存储数据。此外,RAM42也可以包含非易失性存储器。
ROM43保存由CPU41执行的各种控制用程序或设定数据等。该设定数据包含后述的遮挡图案数据70(稀疏化图案数据)。该遮挡图案数据70也可以存储于存储部44。此外,也可以使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 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或闪存等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来代替RO M43。
存储部44由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等构成,存储经由接口101从外部装置2输入到控制部40的包含图像数据在内的任务信息。此外,这些图像数据等也可以存储于RAM42。
根据需要,图像处理部50对存储于存储部44的图像数据进行光栅化处理、变色处理、灰度修正处理、半色调处理等,并存储于存储部44。
接口101是在与外部装置2之间进行数据收发的单元,由各种串行接口、各种并行接口中的任一种或它们的组合构成。
外部装置2例如是个人电脑,经由接口101将由喷墨记录装置1记录的图像的图像数据等向控制部40供给。
接着,对由喷墨记录装置1向记录介质P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动作进行说明。
在该图像记录动作中,主扫描动作一边使头单元20沿主扫描方向移动,一边从记录元件组24向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副扫描动作将记录介质P沿副扫描方向输送,在向记录介质P记录图像的情况下,交替地执行主扫描动作和副扫描动作,在记录介质P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各位置,以根据至少两次主扫描动作能够从至少两个记录元件22互补地喷出油墨的方式控制头单元20,从而记录图像。另外,在各主扫描动作中,为了在各主扫描动作中互补地喷出油墨,如下所述,记录元件组24的像素输出以变得稀疏的状态进行图像的记录。
图4是表示将记录元件组24的像素输出用于稀疏处理的遮挡图案数据70的一例的图。
遮挡图案数据70是分配有“0”值的遮挡部73和分配有“1”值的输出部74在列方向(图4的纵向)及行方向(同图横向)上排列成二维矩阵状的数据。遮挡图案数据70的列方向的数据数量与记录元件组24所包含的记录元件22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8个。另外,行方向的数据数量为8个。
此外,遮挡图案数据70的列方向的数据数量不必一定要与记录元件组24所包含的记录元件22的数量相同。另外,行方向的数据数量可以根据记录元件组24的记录元件22的数量等而变更,在记录元件组24中设有数百个记录元件22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设为256个等。
由排列于遮挡图案数据70的行方向上的一行数据构成的行数据组72分别与记录元件组24中的某一个记录元件22相对应,表示在主扫描动作中由该对应的记录元件22输出的像素图案。输出部74的数量相对于行数据组72的数据数量的比例相当于与该行数据组72相对应的记录元件22的印刷率。即,印刷率是表示与记录元件22相对应的像素数据所涉及的像素中的根据像素数据的值进行油墨的喷出动作或非喷出动作而输出的像素比例的值。另外,遮挡图案数据70具有与记录头21的三个副记录元件组23分别对应的三个数据组71在列方向上接合在一起的结构。另外,在下述说明中,将遮挡图案数据70中的与记录元件组24的接合部区域23a、端部区域23b及中央部区域23c相对应的数据组分别称为接合部数据组71a、端部数据组71b及中央部数据组71c。
在各主扫描动作中,驱动部25的驱动控制电路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将记录到记录介质P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中的与通过多次主扫描动作各自记录的部分相对应的数据和遮挡图案数据70相乘,基于由此得到的稀疏化图像数据,从驱动电路向记录元件22供给驱动电压波形,进行油墨的喷出。详细地说,在图像数据中的与遮挡图案数据70的遮挡部73相对应的位置的像素中,通过向像素数据乘以遮挡部73的值即“0”,使稀疏化图像数据的值成为0。在该情况下,驱动控制电路从驱动电路向记录元件22供给与油墨从记录元件22的非喷出相对应的驱动电压波形,使记录元件22进行非喷出动作。另外,在图像数据中的与遮挡图案数据70的输出部74相对应的位置的像素中,通过向像素数据乘以遮挡部73的值即“1”,稀疏化图像数据的值维持与图像数据中的像素数据相同的值。在这种情况下,驱动控制电路从驱动电路向记录元件22供给用于从记录元件22喷出与像素数据的值对应的油墨的驱动电压波形,使记录元件22进行喷出动作。此外,在遮挡图案数据70的行方向的数据数量少于图像数据的主扫描方向的像素数量的情况下,使用在行方向上接合多个遮挡图案数据70而构成的遮挡图案。
在图4所示的遮挡图案数据70中,以接合部数据组71a及端部数据组71b的印刷率比中央部数据组71c的印刷率小的方式设定输出部74的配置。另外,在接合部数据组71a中,以与越是靠近副记录元件组23的接合部的记录元件22相对应的行数据组72(即,越是靠近接合部的记录元件22的油墨喷出位置),印刷率变得越小的方式设定输出部74的配置。另外,在端部数据组71b中,以与越是靠近记录元件组24的端部的记录元件22相对应的行数据组72,印刷率变得越小的方式设定输出部74的配置。具体地说,在图4的例子中,以与副记录元件组23的某个记录元件22相对应的行数据组72所包含的输出部74的数量比与相对于该记录元件22在远离副记录元件组23的接合部或记录元件组24的端部的一侧相邻的记录元件22相对应的行数据组72所包含的输出部74的数量少一个的方式设定输出部74的配置。结果是,在记录元件组24中,与在副扫描方向上按顺序排列的记录元件22分别对应的行数据组72的印刷率按照该顺序递减或递增。即,在遮挡图案数据70中,输出部74的配置方式为,印刷率在各数据组71的列方向的中央附近成为100%,印刷率朝向接合部数据组71a的接合部及端部数据组71b的端部接近0%,以这种方式递减(即,从该接合部及端部朝向数据组71的列方向的中央附近递增)。
另外,在遮挡图案数据70中,以在列方向及行方向上遮挡部73的配置分别不规则的方式配置输出部74。结果是,记录元件22的不进行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位置配置变得不规则。
图5是表示在多次主扫描动作各自中根据稀疏化图像数据由记录元件22进行像素输出的位置及印刷率的分布的示意图。
图5中的A表示连续的两次主扫描动作各自的头单元20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图5中A的左侧、右侧分别表示在第一次、第二次的主扫描动作中以记录介质P为基准的头单元20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头单元20在每一次副扫描动作中相对于记录介质P移动相当于记录元件组24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的1/2倍(即,副记录元件组23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的3/2倍)的距离,以使其在记录介质P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各位置分别根据两次主扫描控制从记录元件组24喷出油墨。
图5的B表示在各主扫描动作中从图5中的A所示的头单元2由记录元件组24的记录元件22进行像素输出的位置的输出图案80。图5中的B的左侧、右侧分别表示第一次、第二次的主扫描动作的输出图案80。在图5的B中,在各主扫描动作中记录的输出图案80的位置以在图的横向上错开的方式表示,但在记录介质P上,两个输出图案80的横向位置被相互重叠地记录。输出图案80在图像数据为纯色图像(ベタ画像)的情况下,与所喷出油墨的配置图案一致。
另外,图5中的C表示在各所述主扫描动作中记录介质P上的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印刷率分布。该印刷率成为反映了利用遮挡图案数据70的输出部74的配置进行设定的印刷率的分布。即,在各副记录元件组23的中央部的印刷率为100%,在副记录元件组23的接合部及记录元件组24的两端部的印刷率为0%,且在两者之间,印刷率成为线性变化的分布。
在此,在图5中的B所示的两次主扫描动作各自涉及的输出图案80中,由记录元件22输出的像素位置(即,进行油墨喷出的位置)成为互补关系。即,在图5中B的副扫描方向的同一位置,第二次(图5的B中的右侧)主扫描动作的输出图案80被设定于在第一次(同图左侧)主扫描动作的输出图案80中未进行像素输出的位置。结果是,图5的C所示的记录介质P上的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的印刷率成为第一次的印刷率和第二次的印刷率的总和成为100%的分布。
在喷墨记录装置1中交替地执行上述主扫描动作及副扫描动作。由此,在记录介质P中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各位置,从记录元件组24的不同的记录元件22多次喷出油墨,以此方式在该各位置记录图像的一部分。该主扫描动作及副扫描动作重复执行与图像数据的大小对应的次数,在记录介质P上记录整个图像。
接着,对由喷墨记录装置1执行上述图像记录动作的图像记录处理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图像记录处理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当欲记录到记录介质P的图像的图像数据经由接口101从外部装置2供给过来并存储于存储部44时,控制部40就通过输送部10将记录介质P输送到与图像的记录起始位置相对应的副扫描方向的规定位置。然后,控制部40向头单元20输出与主扫描动作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主扫描控制,主扫描控制一边通过主扫描部30使保持架200沿主扫描方向以规定速度移动,一边根据稀疏化图像数据在规定的时机从头单元20的记录元件22喷出油墨(步骤S1)。即,控制部40控制头单元20的驱动部25及主扫描部30,以进行上述的主扫描动作。如上所述,该油墨的喷出通过从驱动电路向记录元件22供给与由驱动部25的驱动控制电路将图像数据和遮挡图案数据70相乘而得到的稀疏化图像数据对应的驱动电压波形,使记录元件22进行与像素数据对应的油墨的喷出动作或非喷出动作来执行,其结果是,从头单元20向与输出图案80对应的位置喷出油墨。在此,图像数据中的与遮挡图案数据70相乘的部分根据在该步骤S1中进行第几次的主扫描动作来选择。
此外,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主扫描控制结束以后,控制部40使保持架200移动到油墨收纳部60的上部,由头单元20执行前述的喷吐动作。在此,规定的条件例如可采用自上次的喷吐动作结束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条件。
在步骤S1的处理结束后,控制部40就对图像的所有部分判断记录是否已结束(步骤S2)。在判断为还有未进行记录的部分的情况下(步骤S2中,“是”),控制部40进行将记录介质P沿副扫描方向输送规定距离的副扫描控制(步骤S3)。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在一次副扫描控制中通过输送部10将记录介质P沿副扫描方向输送相当于记录元件组24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的1/2倍的距离。
步骤S3结束后,控制部40就将处理移至步骤S1。
在步骤S2中,判别为在要记录的图像涉及的全部稀疏化图像数据都被使用,在记录介质P上已记录了整个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2中,“否”),控制部40就通过输送部10将记录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规定的排纸部(步骤S4)。
步骤S4结束后,控制部40就结束图像记录处理。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头单元20,分别具有喷出油墨的多个记录元件22的多个记录头21在副扫描方向上配置于不同位置,在多个记录头21各自中,分别由多个记录元件22中的至少一部分构成副记录元件组23,通过由多个记录头21的副记录元件组23构成的记录元件组24的记录元件22,在与多个记录头21的范围对应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宽度内对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控制部40(记录控制单元),交替地执行主扫描控制和副扫描控制,在记录介质P的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以根据至少两次主扫描控制能够从至少两个记录元件22互补地喷出油墨的方式控制头单元20,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记录图像,所述主扫描控制一边使头单元20及记录介质P在与副扫描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一边从记录元件组24向记录介质P喷出油墨,所述副扫描控制使头单元20及记录介质P沿副扫描方向相对移动,在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由至少两个记录元件22实施的互补性的油墨喷出相关动作中,控制部40基于稀疏化图像数据进行主扫描控制,稀疏化图像数据被设定成接合部区域23a的记录元件22的印刷率小于接合部区域23a以外的区域的记录元件22的印刷率,接合部区域23a是从一个副记录元件组23的记录元件22和相对于该一个副记录元件组23在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副记录元件组23的记录元件22的与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相关的边界起规定的附近范围,印刷率表示进行与记录对象的图像数据对应的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比例。根据这种结构,各主扫描控制中接合部区域23a的记录元件22的输出图案80的密度小于接合部区域23a以外的记录元件22的输出图案80的密度,所以由接合部区域23a的记录元件22记录的图像浓度相对地降低,可使喷墨记录装置1的记录图像中的由接合部区域23a的记录元件22记录的、在相当于副记录元件组23的接合部部分产生的浓度不均难以被识别。另外,在一个主扫描控制中由接合部区域23a的记录元件22记录的图像上,在另一主扫描控制中由记录元件组24的其他记录元件22重叠记录相对高浓度的图像。因此,能够使由接合部区域23a的记录元件22记录的在相当于副记录元件组23的接合部部分产生的浓度不均更加难以识别。另外,为了实现这种效果,即使在每一记录头21都存在油墨喷出量的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喷墨记录装置1记录的图像中的浓度不均。另外,即使没有高精度地实施头单元20的记录头21的定位,也能够抑制由喷墨记录装置1记录的图像中的浓度不均。
另外,稀疏化图像数据将记录元件组24的记录元件21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确定为:在接合部区域23a所包含的记录元件22中,越是靠近边界的记录元件22的油墨喷出位置,印刷率越小。由此,越是靠近记录头21的接合部,所记录的图像浓度变得越低,所以能够使由喷墨记录装置1记录的图像的浓度不均更加难以识别。
另外,稀疏化图像数据被确定为:在记录元件组24中由副扫描方向的规定位置划分的各区域中,属于所述各区域的各记录元件22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按照该记录元件组24中的记录元件22沿副扫描方向的排列顺序递减或递增。由此,记录元件组24的记录图像的浓度在副扫描方向上平滑地变化,所以能够使由喷墨记录装置1记录的图像的浓度不均更加难以识别。
另外,稀疏化图像数据被确定为:在与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分别对应的方向上,不进行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位置不规则地配置。由此,在由记录元件组24记录的图像中,喷出油墨的部分和不喷出油墨的部分之间的边界不会引人注目,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由喷墨记录装置1记录的图像中的浓度不均。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ROM43,其存储表示不进行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位置的配置的稀疏化图案数据;驱动部25,基于图像数据和遮挡图案数据70生成稀疏化图像数据。由此,基于欲记录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能够在喷墨记录装置1内生成稀疏化图像数据,形成图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油墨收纳部60,油墨收纳部60接收从记录元件22喷出而不用于向记录介质P记录图像的油墨,控制部40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从记录元件组24所包含的记录元件22向油墨收纳部喷出油墨(记录控制单元)。由此,能够防止因像素输出变得稀疏而油墨的喷出频率变低的记录元件22的喷嘴上的油墨粘度的增大,抑制喷出不良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变形例1)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1中,在记录介质P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各位置,分别根据三次以上的主扫描动作,从记录元件组24的不同的记录元件22喷出油墨来记录图像。由于其他方面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下述说明中,仅对于区别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方面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本变形例1的多次主扫描动作各自的头单元20的相对位置及印刷率分布的例子的示意图。图7表示在记录介质P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各位置,分别根据三次主扫描动作而喷出油墨形成图像的例子。在图7中,头单元20具有四个记录头21,由四个记录头21各自的副记录元件组23构成记录元件组24。
图7的A表示连续的三次主扫描动作各自中的头单元20的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每次副扫描动作都使头单元20相对于记录介质P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相当于记录元件组24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的1/3倍(即,副记录元件组23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的4/3倍)的距离。
图7的B表示各主扫描动作中的在记录介质P的沿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印刷率分布。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各副记录元件组23的接合部区域23a、端部区域23b、中央部区域23c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是副记录元件组23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的1/3。并且,中央部区域23c的印刷率被设定为是40%,在接合部区域23a及端部区域23b的印刷率随着从中央部区域23c朝向副记录元件组23的端部而线性地减小,在副记录元件组23的端部处的印刷率成为20%。其结果是,在图7的B中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同一位置,记录介质P上的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印刷率形成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各主扫描动作的印刷率的总和成为100%的分布。
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将遮挡图案数据70的输出部74的配置设定成:各主扫描动作的印刷率成为上述分布,且在三次主扫描动作中由记录元件组24输出的像素的位置成为互补关系。
图8是表示本变形例1的多次主扫描动作各自中头单元20的相对位置及印刷率分布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8表示在记录介质P的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通过四次主扫描动作喷出油墨而形成图像的例子。在图8中,头单元20具有五个记录头21,由五个记录头21各自的副记录元件组23构成记录元件组24。
另外,如图8的A所示,头单元20在每一副扫描动作中都相对于记录介质P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相当于记录元件组24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的1/4倍(即,副记录元件组23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的5/4倍)的距离。
另外,各副记录元件组23的接合部区域23a、端部区域23b的副扫描方向长度被设定为是副记录元件组23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的1/4,中央部区域23c的副扫描方向长度被设定为是副记录元件组23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的1/2。并且,如图8的B所示,在中央部区域23c的印刷率被设定为是30%,接合部区域23a及端部区域23b的印刷率随着从中央部区域23c朝向副记录元件组23的端部而线性地减小,在副记录元件组23的端部的印刷率变成10%。其结果是,在图8的B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同一位置,记录介质P上的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印刷率形成从第一次到第四次的各主扫描动作的印刷率的总和成为100%的分布。
另外,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将遮挡图案数据70的输出部74的配置设定成:各主扫描动作的印刷率成为上述分布,且在四次主扫描动作中由记录元件组24输出的像素的位置成为互补关系。
如本变形例1所述,在记录介质P的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通过三次以上的主扫描动作形成图像,能够使向由接合部区域23a的记录元件22记录的图像上重叠其他主扫描控制中由其他记录元件22记录的图像的次数增多。其结果是,能够在由喷墨记录装置1记录的图像中进一步抑制浓度不均,使在副记录元件组23的相当于接合部部分产生的浓度不均更加难以识别。
(变形例2)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本变形例2也可以与其他变形例组合。
在本变形例2中,对与端部区域23b相对应的像素的印刷率被设定成小于与接合部区域23a相对应的像素的印刷率的例子进行说明。由于其他方面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下述说明中,仅对于区别于前述实施方式的方面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本变形例2的记录元件组24各部分的印刷率的设定例及多次主扫描动作各自的头单元20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本变形例2的头单元2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记录元件组24由三个副记录元件组23构成。
在本变形例2中,各副记录元件组23被划分成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相等的七个区块,遮挡图案数据70的输出部74的配置被设定成每个区块的记录元件22的印刷率都成为图9所示的值。各记录元件22的印刷率在一个区块内被设为同一值。或者,各记录元件22的印刷率也可以设为互不相同的值,但要满足一个区块所包含的记录元件22的印刷率平均值成为图9所示的值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将印刷率设定成在相邻的区块之间记录元件22各自的印刷率按照记录元件22沿副扫描方向的排列顺序递减或递增。副记录元件组23的七个区块中的两端部的区块与接合部区域23a或端部区域23b相对应,其余五个区块与中央部区域23c相对应。
另外,如图9所示,与接合部区域23a相对应的区块的印刷率为10%,相比之下,与端部区域23b相对应的区块的印刷率为5%,端部区域23b的印刷率被设定得低于接合部区域23a的印刷率。在下述说明中,将位于记录元件组24的两端的区块及位于中央的区块分别标注为端部区块Be、中央区块Bc。
在本变形例2中,头单元20在每次副扫描动作中都相对于记录介质P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相当于记录元件组24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的10/21倍的距离。该移动距离比前述实施方式中的移动距离(记录元件组24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的1/2倍)短。其结果是,在记录介质P中,通过两次主扫描动作记录图像的范围和通过三次主扫描动作记录图像的范围混杂在一起。
详细地说,在由端部区块Be的记录元件22进行像素输出的范围R1(第一范围)内,在第一次及第三次的主扫描动作中,由记录元件组24中的与端部区块Be相对应的记录元件22输出像素,在第二次主扫描动作中,由记录元件组24中的与中央区块Bc相对应的记录元件22输出像素,通过共计三次主扫描记录图像。在此,因为在端部区块Be、中央区块Bc中印刷率分别被设定为是5%、90%,所以在范围R1内,三次主扫描动作中的印刷率总和成为100%。
另一方面,在范围R1以外的范围R2(第二范围)内,通过记录元件组24中的与除端部区块Be及中央区块Bc以外的区块相对应的部分,经过两次主扫描动作记录图像。另外,各区块的印刷率被设定成所述两次主扫描动作的印刷率的总和成为100%。
这样,在本变形例2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稀疏化图像数据被设定成:从记录元件组24的端部为规定的附近范围的端部区域23b的记录元件22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以及接合部区域23a的记录元件22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要小于除端部区域23b及接合部区域23a以外的区域的记录元件22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由此,能够使各主扫描动作中由记录元件组24记录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两端部更加难以识别。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由头单元20记录的图像的浓度不均。
另外,副扫描控制被设定成在由记录介质P中的端部区域23b所包含的记录元件22进行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范围R1内进行该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次数多于在范围R1以外的范围R2内进行上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次数,稀疏化图像数据基于副扫描控制下的头单元20及记录介质P的相对移动距离和主扫描控制下的记录元件22各自的印刷率进行主扫描控制及副扫描控制(记录控制单元)。由此,即使印刷率的设定值在端部区域23b和接合部区域23a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记录介质P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各位置的印刷率总和成为100%的方式记录图像。
(变形例3)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本变形例3也可以与其他变形例组合。
在本变形例3中,对副记录元件组23的接合部的两个副记录元件组23的沿副扫描方向的间隔大于副记录元件组23的记录元件22的沿副扫描方向的间隔的例子进行说明。由于其他方面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下述说明中,仅对于区别于前述实施方式的方面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变形例3的记录元件组24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在本变形例3中,副记录元件组23的接合部的两个副记录元件组23沿副扫描方向的间隔d1大于副记录元件组23的记录元件22沿副扫描方向的间隔d2。在此,这种配置不限于刻意的配置,还包括因记录头21的配置位置误差而无意识地进行的配置。
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在相当于间隔d1的部分不存在记录元件22,所以主扫描动作的印刷率成为0%。因此,在本变形例3中,遮挡图案数据70的输出部74的配置及副扫描动作下的头单元20和记录介质P的相对移动距离被设定成:在一次主扫描动作下相当于间隔d1且印刷率成为0%的位置,通过其他主扫描动作的油墨喷出来补充印刷率。其结果是,即使在间隔d1大于间隔d2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记录介质P的副扫描方向的各范围内以印刷率成为100%的方式进行主扫描动作及副扫描动作而记录图像。
这样,在本变形例3中,一个副记录元件组23的记录元件22与在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副记录元件组23的记录元件22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间隔要大于所述一个记录元件组23的记录元件22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间隔。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主扫描动作控制下副记录元件组23中的在副扫描方向上隔开间隔的部分未喷出油墨,所以能够使由喷墨记录装置1记录的图像中的在由接合部区域23a的记录元件22记录的部分产生的浓度不均更加难以识别。另外,即使记录头21成为这种配置,也能够在多次主扫描控制各自中从记录元件组24的不同区域的记录元件22喷出油墨,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正常地记录图像,所以即使不高精度地进行头单元20的记录头21的定位,也能够抑制由喷墨记录装置1记录的图像的浓度不均。
(变形例4)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进行说明。本变形例4也可以和其他变形例组合。
在本变形例4中,对记录元件组24包含喷出不良的记录元件22时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由于其他方面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下述说明中,仅对于区别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方面进行说明。
图11是对变形例4的主扫描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1所示的记录元件22A是存在无法正常进行油墨喷出的喷出不良的记录元件。在此,除施加驱动电压波形也不能喷出油墨的情况之外,喷出不良还包括:不喷出与驱动电压波形对应的量的油墨的情况、油墨的喷出方向弯曲的情况等。
在本变形例4中,如图11的输出图案80A所示,在各主扫描动作中,存在喷出不良的记录元件22A不进行像素输出,不喷出油墨。其结果是,与各主扫描动作的记录元件22A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印刷率成为0%。
另一方面,在一主扫描控制中未进行记录元件22A的油墨喷出的位置,在其他主扫描控制中,通过与该位置相对应的记录元件22B喷出油墨,补充上述一主扫描控制下的油墨不喷出。即,如图11所示,在与输出图案80A相对应的位置,油墨的喷出按照通过记录元件22B对全部像素进行输出的输出图案80B进行。其结果是,与该其他主扫描动作下的记录元件22B相对应的位置的印刷率成为100%。在这种情况下,生成遮挡图案数据70的修正数据并存储于存储部44,基于该修正数据生成稀疏化图像数据。
此外,在图11中,以在其他一次主扫描控制中补充记录元件22A的油墨不喷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作为替代方式,也可以在其他两次以上的主扫描控制中补充油墨的不喷出。例如,在通过其他两次主扫描控制进行补充的情况下,将其他主扫描控制下的印刷率分别设定成50%来补充记录元件22A的油墨不喷出即可。进行补充的其他主扫描控制的次数越多,越能够降低各主扫描动作的用于补充的印刷率,能够使所进行的补充难以识别。
这样,在本变形例4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稀疏化图像数据将记录元件组24的记录元件22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确定为:在一个主扫描控制中,记录元件组24中的特定的记录元件22不进行油墨喷出相关动作,并且,在其他主扫描控制中,由将记录元件组24中的特定的记录元件22不进行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位置设为油墨喷出位置的记录元件22互补地进行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由此,即使有存在喷出不良的记录元件22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多次主扫描控制中的至少一部分来补充喷出不良的记录元件22的油墨不喷出,从而能够记录浓度不均得到了抑制的正常图像。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各记录头21所包含的记录元件22沿副扫描方向的配置位置不重叠,以此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如图12所示,各记录头21所包含的记录元件22沿副扫描方向的配置范围也可以重叠一部分。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各头单元20具有三个记录头21,在各记录头21,在记录元件22沿副扫描方向的位置与其他记录头21的记录元件22重叠于重叠区域23d的状态下,沿副扫描方向配置于不同的位置。在重叠区域23d内,设定成在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由在重叠区域23d具有记录元件22的两个记录头21中的任一个记录头21的记录元件22进行像素输出。例如,对于重叠区域23d内的副扫描方向上的特定位置,在一侧由上述两个记录头21中的一个记录头21的记录元件22进行记录,在另一侧由另一个记录头21的记录元件22进行记录。另外,在重叠区域23d内,也可以设定成交替地使用副扫描方向上的上述两个记录头21的记录元件22进行记录。另外,由各记录头21的记录元件22中的被设定成进行像素输出的记录元件22构成在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副记录元件组2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
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在驱动部25的驱动控制电路中,根据图像数据和遮挡图案数据70相乘而逐一得到的稀疏化图像数据,通过驱动控制电路从驱动电路向记录元件22提供驱动波形电压,但不限于此。例如,图像处理部50也可以将图像数据中的与多个主扫描动作各自相对应的部分和遮挡图案数据70相乘,生成分别与多个主扫描动作相对应的稀疏化图像数据并将其存储于存储部44。在该例中,由图像处理部50构成稀疏化单元。另外,也可以采用在外部装置2中生成稀疏化图像数据,然后经由接口101提供给控制部40的形态。
这样,稀疏化图像数据可以根据从驱动电路向记录元件22提供驱动电压波形的提供时机,逐一在驱动控制电路中生成,还可以在图像记录动作的开始前预先生成而存储到存储部4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的C所示,遮挡图案数据70的输出部74的配置被设定成各副记录元件组23的中央部的印刷率为100%、副记录元件组23的接合部及记录元件组24的两端部的印刷率为0%,且印刷率在它们之间成为线性变化的分布,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遮挡图案数据70的输出部74的配置设定成各副记录元件组23的中央部的印刷率为80%、副记录元件组23的接合部及记录元件组24的两端部的印刷率为20%,且印刷率在它们之间成为线性变化的分布。当然,上述的80%及20%的各数值能够以总和成为100%的方式进行变更。另外,也可以将遮挡图案数据70的输出部74的配置设定成印刷率成为曲线状变化的分布,以代替线性变化的分布。
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接合部区域23a及端部区域23b的印刷率小于中央部区域23c的印刷率,以此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作为替代方式,也可以采用接合部区域23a的印刷率比中央部区域23c的印刷率小,且端部区域23b的印刷率不比中央部区域23c的印刷率小的形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利用在主扫描动作中使头单元20进行扫描,在副扫描动作中输送记录介质P,以此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在主扫描动作中,也可以将头单元20固定而沿主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P。另外,在副扫描动作中,也可以将记录介质P固定而使头单元20沿副扫描方向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在各主扫描动作中使头单元20向图1所示的+X向移动,以此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作为替代方式,也可以在每次主扫描动作中都将头单元20的移动方向切换到+X向及-X向。另外,也可以采用在一次主扫描动作中头单元20在+X向及-X向上往复移动的形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各副扫描动作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距离固定,以此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加大不进行图像形成的部分在副扫描动作下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量,并省略不进行该图像形成的部分的主扫描动作。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要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范围及其等同范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符号说明
1 喷墨记录装置
2 外部装置
10 输送部
11a 驱动辊
11b 从动辊
12 驱动马达
13 输送带
200 保持架
201 支承部
20、20Y、20M、20C、20 K头单元
21、21Y、21M、21C、21K 记录头
22 记录元件
23 副记录元件组
23a 接合部区域
23b 端部区域
23c 中央部区域
23d 重叠区域
24 记录元件组
25 驱动部
30 主扫描部
31 保持架导轨
40 控制部
41 CPU
42 RAM
43 ROM
44 存储部
50 图像处理部
60 油墨收纳部
101 接口
102 总线
70 遮挡图案数据
71 数据组
71a 接合部数据组
71b 端部数据组
71c 中央部数据组
72 行数据组
73 遮挡部
74 输出部
80 输出图案
Be 端部区块
Bc 中央区块
P 记录介质

Claims (11)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单元,分别具有喷出油墨的多个记录元件的多个记录头在副扫描方向上配置于不同位置,在该多个记录头各自中,分别由所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的至少一部分构成副记录元件组,通过由所述多个记录头的所述副记录元件组构成的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在与所述多个记录头的配置对应的沿着所述副扫描方向的宽度内对记录介质喷出油墨;
记录控制单元,交替地执行主扫描控制和副扫描控制,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各位置,以根据至少两次所述主扫描控制能够从至少两个所述记录元件互补地喷出油墨的方式控制所述记录单元,从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所述主扫描控制一边使所述记录单元及记录介质在与所述副扫描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一边从所述记录元件组向所述记录介质喷出油墨,所述副扫描控制使所述记录单元及所述记录介质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相对移动,
在所述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由所述至少两个记录元件实施的互补性的油墨喷出相关动作中,所述记录控制单元基于稀疏化图像数据进行所述主扫描控制,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被设定成:接合部区域的记录元件的印刷率小于所述接合部区域以外的记录元件的印刷率,所述接合部区域是从一个所述副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和相对于该一个副记录元件组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副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的与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相关的边界起规定的附近范围,所述印刷率表示进行与记录对象的图像数据对应的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比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将所述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确定为:在所述接合部区域所包含的记录元件中越是靠近所述边界的记录元件的油墨喷出位置,印刷率越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被确定为:在所述记录元件组中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规定位置划分的各区域中,属于该各区域的各记录元件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按照该记录元件组中记录元件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的排列顺序递减或递增。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被确定为: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及所述副扫描方向分别对应的方向上,不进行所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位置不规则地配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被确定为:端部区域的记录元件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和所述接合部区域的记录元件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小于所述端部区域及所述接合部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记录元件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所述端部区域是从所述记录元件组的端部起规定的附近范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扫描控制被设定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中的由所述端部区域所包含的记录元件进行所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第一范围进行该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次数多于在所述第一范围以外的第二范围进行所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次数,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基于所述副扫描控制中的所述记录单元及所述记录介质的相对移动距离和所述主扫描控制中的所述记录元件各自的印刷率进行所述主扫描控制及所述副扫描控制。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存储单元,存储稀疏化图案数据,该稀疏化图案数据表示不进行所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位置的配置;
稀疏化单元,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和所述稀疏化图案数据生成稀疏化图像数据。
8.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个所述副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和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副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的间隔大于该一个副记录元件组中的记录元件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的间隔。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中以下述方式确定所述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的油墨喷出位置的印刷率:在一个所述主扫描控制中,所述记录元件组中的特定的记录元件不进行所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并且,在另外的所述主扫描控制中,由将所述记录元件组中的所述特定的记录元件不进行所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位置作为油墨喷出位置的记录元件互补地进行所述油墨喷出相关动作。
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油墨收纳部,该油墨收纳部接收从所述记录元件喷出而不用于向记录介质记录图像的油墨,
所述记录控制单元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记录元件向所述油墨收纳部喷出油墨。
11.一种喷墨记录方法,该喷墨记录方法由具备记录单元的喷墨记录装置实施,在所述记录单元,分别具有喷出油墨的多个记录元件的多个记录头在副扫描方向上配置于不同位置,在该多个记录头各自中,分别由所述多个记录元件中的至少一部分构成副记录元件组,通过由所述多个记录头的所述副记录元件组构成的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在与所述多个记录头的配置对应的沿着所述副扫描方向的宽度内对记录介质喷出油墨
所述喷墨记录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控制步骤,交替地执行主扫描控制和副扫描控制,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各位置,以根据至少两次所述主扫描控制能够从至少两个所述记录元件互补地喷出油墨的方式控制所述记录单元,从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所述主扫描控制一边使所述记录单元及记录介质在与所述副扫描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一边从所述记录元件组向所述记录介质喷出油墨,所述副扫描控制使所述记录单元及所述记录介质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相对移动,
在所述记录控制步骤中,在所述副扫描方向的各位置由所述至少两个记录元件实施的互补性的油墨喷出相关动作中,基于稀疏化图像数据进行所述主扫描控制,所述稀疏化图像数据被设定成:接合部区域的记录元件的印刷率小于所述接合部区域以外的记录元件的印刷率,所述接合部区域是从一个所述副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和相对于该一个副记录元件组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副记录元件组的记录元件的与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相关的边界起规定的附近范围,所述印刷率表示进行与记录对象的图像数据对应的油墨喷出相关动作的比例。
CN201680017184.XA 2015-03-24 2016-01-18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Active CN107428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0588 2015-03-24
JP2015-060588 2015-03-24
PCT/JP2016/051208 WO2016152208A1 (ja) 2015-03-24 2016-01-18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8161A true CN107428161A (zh) 2017-12-01
CN107428161B CN107428161B (zh) 2019-07-19

Family

ID=56977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7184.XA Active CN107428161B (zh) 2015-03-24 2016-01-18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75659A4 (zh)
JP (2) JP6791122B2 (zh)
CN (1) CN107428161B (zh)
WO (1) WO201615220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4772A (zh) * 2018-07-24 2020-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CN111376592A (zh) * 2018-12-25 2020-07-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定时的决定方法以及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4858B2 (ja) * 2015-03-27 2019-08-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JP6929655B2 (ja) * 2017-02-15 2021-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6977329B2 (ja) * 2017-06-22 2021-12-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7234611B2 (ja) 2018-11-30 2023-03-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吐出調整方法、及び吐出調整プログラム
US10828921B2 (en) 2018-11-30 2020-11-10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discharging liquid, and program for discharging liquid
JP7439476B2 (ja) 2018-11-30 2024-02-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吐出調整方法、及び吐出調整プログラム
JP7424135B2 (ja) 2020-03-17 2024-01-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8728B2 (en) * 2000-09-12 2004-0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hea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JP2011000800A (ja) * 2009-06-18 2011-01-06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3732411A (zh) * 2011-08-04 2014-04-16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及其印刷方法
CN104275934A (zh) * 2013-07-12 2015-0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点记录装置和点记录方法
JP2015054406A (ja) * 2013-09-10 2015-03-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ドット記録装置、ド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64820A1 (ja) * 2004-12-13 2006-06-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296562A (ja) 2007-06-04 2008-12-11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09051061A (ja) * 2007-08-24 2009-03-1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5760478B2 (ja) * 2011-02-15 2015-08-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JP2014141079A (ja) * 2012-12-28 2014-08-07 Canon Inc 記録制御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15042453A (ja) * 2013-08-26 2015-03-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方法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8728B2 (en) * 2000-09-12 2004-0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hea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JP2011000800A (ja) * 2009-06-18 2011-01-06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3732411A (zh) * 2011-08-04 2014-04-16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及其印刷方法
CN104275934A (zh) * 2013-07-12 2015-0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点记录装置和点记录方法
JP2015054406A (ja) * 2013-09-10 2015-03-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ドット記録装置、ド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4772A (zh) * 2018-07-24 2020-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CN111376592A (zh) * 2018-12-25 2020-07-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定时的决定方法以及记录装置
CN111376592B (zh) * 2018-12-25 2023-02-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定时的决定方法以及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11116A (ja) 2021-02-04
JPWO2016152208A1 (ja) 2018-01-18
WO2016152208A1 (ja) 2016-09-29
CN107428161B (zh) 2019-07-19
EP3275659A1 (en) 2018-01-31
JP6791122B2 (ja) 2020-11-25
EP3275659A4 (en) 2018-04-04
JP7036179B2 (ja)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8161A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JP509532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駆動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駆動方法
CN104275935B (zh) 点记录装置和点记录方法
JP4717535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傾き補正方法
CN103358691B (zh) 喷墨打印机和用于获取间隙信息的方法
CN102256798B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JP201203051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120218335A1 (en) Corrected valu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printing device
CN103568569A (zh) 液体排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415559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JP4193216B2 (ja) ド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ドット記録装置
JP3482869B2 (ja) ド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ドット記録装置、並びに、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11083936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00575106C (zh) 成像装置
CN103358690B (zh) 喷墨打印机和用于确定墨水排出时刻的方法
US6679583B2 (en) Fast mutually interstitial printing
JP651426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印刷方法
JP3353828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11025608A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US20110279500A1 (en) Inkjet printer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JP2012148449A (ja)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US20030098898A1 (en) Print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tually interstitial printing and optional interlacing
JP202001920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2001525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WO2010095565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