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6965B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6965B
CN107426965B CN201680004375.2A CN201680004375A CN107426965B CN 107426965 B CN107426965 B CN 107426965B CN 201680004375 A CN201680004375 A CN 201680004375A CN 107426965 B CN107426965 B CN 1074269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device
conveyor
combine harvester
ratchet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43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6965A (zh
Inventor
和田俊郎
洼田昭彦
阿部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m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ma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m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26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6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6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69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4Mowing tab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1/00Elevators or conveyors for binders or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1/00Elevators or conveyors for binders or combines
    • A01D61/02Endless be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联合收割机100,其包括:割取装置2,该割取装置2割取穗秆;输送装置3,该输送装置3对割取得到的穗秆进行输送;脱粒装置4,该脱粒装置4对输送来的穗秆进行脱粒,所述割取装置2和所述输送装置3能够上下自由转动,其中,以所述输送装置3将穗秆从所述割取装置2向所述脱粒装置4输送的方向为正向的情况下,所述输送装置3利用所述割取装置2和所述输送装置3的转动动作而向反向运动。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边行驶一边割取穗秆、并且对割取得到的穗秆进行脱粒的联合收割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联合收割机具备输送装置,以便将穗秆从割取装置输送至脱粒装置。输送装置在穗秆堵塞的情况下能够向反向自由运动。但是,这种结构复杂,具有零部件个数增加的问题。
不过,割取装置能够自由升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具体地说明,割取装置和输送装置能够以成为一体的状态上下自由转动。这是为了能够根据穗秆来调节割取高度或者能够进行平稳的旋转。因此,要求有一种通过利用该转动动作而能够使输送装置向反向运动的联合收割机。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83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763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利用割取装置和输送装置的转动动作而能够使该输送装置向反向运动的联合收割机。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包括:
割取装置,该割取装置割取穗秆;
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对割取得到的穗秆进行输送;以及
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对输送来的穗秆进行脱粒,
所述割取装置和所述输送装置能够上下自由转动,
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以所述输送装置将穗秆从所述割取装置向所述脱粒装置输送的方向为正向的情况下,
所述输送装置利用所述割取装置和所述输送装置的转动动作而向反向运动。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
在构成所述输送装置的旋转轴或者与所述输送装置连动的旋转轴上具备单向旋转机构,
所述单向旋转机构利用所述转动动作而使所述旋转轴向反向旋转。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第二方案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
具备构成所述输送装置的滚筒,
所述单向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滚筒的所述旋转轴。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第二方案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
具备构成所述输送装置的传送机,
所述单向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传送机的所述旋转轴。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在第二方案~第四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
具备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能够以所述单向旋转机构不工作的状态为基准而自由切换到工作的状态。
作为本申请发明的效果,发挥如下所示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输送装置利用割取装置和输送装置的转动动作而向反向运动。由此,即便应用了该技术思想的联合收割机的输送装置发生穗秆堵塞,也能够通过使该输送装置向反向运动而容易地清除穗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在构成输送装置的旋转轴或者与输送装置连动的旋转轴具备单向旋转机构。并且,单向旋转机构利用割取装置和输送装置的转动动作而使旋转轴向反向旋转。由此,应用了该技术思想的联合收割机能够可靠地使输送装置向反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具备构成输送装置的滚筒。并且,单向旋转机构安装于滚筒的旋转轴。由此,应用了该技术思想的联合收割机能够可靠地使滚筒向反向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具备构成输送装置的传送机。并且,单向旋转机构安装于传送机的旋转轴。由此,应用了该技术思想的联合收割机能够可靠地使传送机向反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具备控制机构。并且,控制机构能够以单向旋转机构不工作的状态为基准而自由切换到工作的状态。由此,应用了该技术思想的联合收割机能够基于操作者的操作而使输送装置向反向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图。
图2是从图1的箭头L观察得到的图。
图3是从图1的箭头R观察得到的图。
图4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概要的图。
图5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一部分细节的图。
图6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的一部分细节的图。
图7是表示输送装置的图。
图8是表示液压工作机构的概要的图。
图9是表示液压工作机构的一部分细节的图。
图10是表示液压工作机构的一部分细节的图。
图11是表示割取装置和输送装置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动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逆动结构的工作模式的图。
图14是表示逆动结构的工作模式的图。
图15是表示控制机构的工作模式的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动结构的图。
图17是表示逆动结构的工作模式的图。
图18是表示逆动结构的工作模式的图。
图19是表示控制机构的工作模式的图。
图20是表示其他联合收割机的输送装置的图。
图21是表示其他联合收割机的输送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联合收割机100简单地进行说明。
图1给出联合收割机100。图2是从图1的箭头L观察得到的图,图3是从图1的箭头R观察得到的图。应予说明,图中,给出了联合收割机100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联合收割机100主要由行驶装置1、割取装置2、输送装置3、脱粒装置4、筛选装置5、贮存装置6、以及动力装置7构成。
行驶装置1设置于底盘10的下方。行驶装置1由变速器11和履带装置12、12构成。变速器11将后述的发动机71的旋转动力向履带装置12、12传递。履带装置12、12使联合收割机100在前后方向上行驶。另外,履带装置12、12还使联合收割机100在左右方向上旋转。
割取装置2设置于行驶装置1的前方。割取装置2由拨禾轮21、刀具22、以及绞龙23构成。拨禾轮21将田间的穗秆扶起。刀具22切断由拨禾轮21扶起的穗秆。绞龙23使由刀具22切断的穗秆集中起来而送入输送装置3。
输送装置3设置于割取装置2的后方。输送装置3由传送机31和滚筒32构成。传送机31将由绞龙23送入的穗秆输送至滚筒32。滚筒32将传送机31输送而来的穗秆送入脱粒装置4。
脱粒装置4设置于输送装置3的后方。脱粒装置4由脱粒筒41和筛网42构成。脱粒筒41对由滚筒32送入的穗秆进行脱粒。另外,脱离筒41输送穗秆。筛网42对由脱粒筒41输送的穗秆进行支承,并且,使脱粒物向筛选装置5下落。
筛选装置5设置于脱粒装置4的下方。筛选装置5由摆动装置51和送风装置52构成。摆动装置51将脱粒物过筛而筛选出谷粒。送风装置52将与谷粒一同下落的穗秆及摆动装置51上残留的穗秆吹走。然后,穗秆被刀具裁断,以秸秆屑的形式排出。
贮存装置6设置于脱粒装置4以及筛选装置5的侧方。贮存装置6由谷粒箱61和绞龙62构成。谷粒箱61对由筛选装置5输送而来的谷粒进行贮存。绞龙62在排出谷粒箱61内的谷粒时使用。
动力装置7设置于贮存装置6的前方。动力装置7由发动机71构成。发动机71将使燃料燃烧而得到的热能转化为动能。具体地说明,发动机71将使燃料燃烧而得到的热能转化为旋转动力。
接下来,对联合收割机100的动力传递机构8进行说明。
图4给出动力传递机构8的概要。另外,图5及图6给出动力传递机构8的一部分细节。
动力传递机构8由变速器11、以及各种传递机构构成。此处,着眼于对割取装置2、输送装置3以及脱粒装置4进行驱动的前部传递机构8F以及对筛选装置5进行驱动的后部传递机构8R进行说明。
前部传递机构8F利用发动机71的旋转动力而对割取装置2、输送装置3以及脱粒装置4进行驱动。经由送风风扇521的中心轴522而将发动机71的旋转动力输入到前部传递机构8F。在中心轴522安装有带轮811,在该带轮811挂有带812。
前部传递机构8F具备转轴82。在转轴82安装有带轮821,在该带轮821挂有带812。因此,转轴82随着中心轴522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外,在转轴82安装有带轮822,在该带轮822挂有带823。另外,转轴82借助齿轮单元824而与脱粒筒41连结在一起。因此,脱粒筒41随着转轴82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此外,前部传递机构8F具备转轴83。在转轴83安装有带轮831,在该带轮831挂有带823。因此,转轴83随着转轴82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外,在转轴83安装有链轮832,在该链轮832挂有链条833。另外,转轴83构成滚筒32。因此,滚筒32以与转轴83成为一体的状态进行旋转。后面,对滚筒3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此外,前部传递机构8F具备转轴84。在转轴84安装有链轮841,在该链轮841挂有链条833。因此,转轴84随着转轴83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外,在转轴84安装有链轮842,在该链轮842挂有链条843。另外,转轴84构成传送机31。因此,传送机31以与转轴84成为一体的状态进行运动。后面,对传送机3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此外,前部传递机构8F具备转轴85。在转轴85安装有链轮851,在该链轮851挂有链条843。因此,转轴85随着转轴84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外,在转轴85安装有链轮852,在该链轮852挂有链条853。另外,转轴85借助连杆单元854、摆动轴855以及连杆单元856而与刀具22连结在一起。因此,刀具22随着转轴85的旋转而进行运动。
此外,前部传递机构8F具备转轴86。在转轴86安装有链轮861,在该链轮861挂有链条853。因此,转轴86随着转轴85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外,在转轴86安装有链轮862,在该链轮862挂有链条863。链条863挂于另行设置的链轮864,在与该链轮864一同旋转的链轮865挂有链条866。另外,转轴86构成绞龙23。因此,绞龙23以与转轴86成为一体的状态进行旋转。
此外,前部传递机构8F具备转轴87。在转轴87安装有链轮871,在该链轮871挂有链条866。因此,转轴87随着转轴86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外,在转轴87安装有连杆单元872,在该连杆单元872安装有拨禾轮21。另外,转轴87构成拨禾轮21。因此,拨禾轮21以与转轴87成为一体的状态进行旋转。
后部传递机构8R将发动机71的旋转动力向筛选装置5传递。经由送风风扇521的中心轴522而将发动机71的旋转动力输入到后部传递机构8R。在中心轴522安装有带轮813,在该带轮813挂有带814。
后部传递机构8R具备转轴88。在转轴88安装有带轮881,在该带轮881挂有带814。因此,转轴88随着中心轴522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外,转轴88构成传送机53。因此,传送机53以与转轴88成为一体的状态进行旋转。传送机53用于将谷粒向谷粒箱61输送。
此外,后部传递机构8R具备转轴89。在转轴89安装有带轮891,在该带轮891挂有带814。因此,转轴89随着中心轴522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外,在转轴89安装有带轮892,在该带轮892挂有带893。另外,转轴89构成传送机54。因此,传送机54以与转轴89成为一体的状态进行旋转。传送机54用于将谷粒向摆动装置51输送。
此外,后部传递机构8R具备曲轴90。在曲轴90安装有带轮901,在该带轮901挂有带893。因此,曲轴90随着转轴89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外,转轴90构成摆动装置51。因此,摆动装置51以与转轴90成为一体的状态进行运动。
此处,对输送装置3的详细结构和动作模式进行说明。其中,着眼于传送机31的结构和滚筒3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7给出输送装置3。应予说明,图中的箭头Dc表示构成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的运动方向。另外,图中的箭头Dr表示构成输送装置3的滚筒32的旋转方向。
如上所述,输送装置3由传送机31和滚筒32构成。
传送机31的结构为:在平行伸展的两个链条845架设有多个板846。传送机31以与转轴84成为一体的状态进行运动。具体地说明,在转轴84安装有两个链轮844、844。在各链轮844、844分别挂有链条845、845。并且,在各链条845、845上空开规定的间隔地安装有共10块板846。利用该结构,当转轴84旋转时,传送机31以与该转轴84成为一体的状态进行运动(参照箭头Dc)。因此,穗秆以挂在板846上的状态被向后方输送。另外,传送机31收纳于成为穗秆的输送路的传送机壳体33。因此,由绞龙23送入的穗秆在传送机壳体33的内部通过,被输送至滚筒32。
滚筒32的结构为:在圆筒形状的转筒321的外周安装有多个叶片322。滚筒32以与转轴83成为一体的状态进行旋转。具体地说明,在转轴83安装有两个凸缘834、834。另一方面,在转筒321的两端安装有盖321c、321c。并且,在各盖321c、321c分别焊接有凸缘834、834。利用该结构,当转轴83旋转时,滚筒32以与该转轴83成为一体的状态进行旋转(参照箭头Dr)。因此,穗秆以挂在叶片322上的状态被向后方输送。另外,滚筒32收纳于成为穗秆的输送路的滚筒壳体34。因此,传送机31输送而来的穗秆在滚筒壳体34的内部通过,被送入脱粒装置4。
接下来,对联合收割机100的液压工作机构9进行说明。
图8给出液压工作机构9的概要。另外,图9及图10给出液压工作机构9的一部分细节。
液压工作机构9由变速器11中内置的无级变速装置(未图示)、以及各种工作机构构成。此处,着眼于对割取装置2进行升降的割取装置工作机构9R以及对割取装置2的拨禾轮21进行升降的拨禾轮工作机构9S进行说明。
割取装置工作机构9R利用提高了压力的工作油而对割取装置2进行升降。向割取装置工作机构9R供给由工作油泵91送出的工作油。在工作油泵91连接有工作油配管911,在该工作油配管911上连接有分流阀912。另外,在分流阀912连接有工作油配管913,借助与该工作油配管913连接的工作油配管914而连接有分流阀915。
割取装置工作机构9R具备电磁切换阀92。在电磁切换阀92连接有工作油配管921,该工作油配管921与分流阀915连接在一起。因此,向电磁切换阀92供给由工作油泵91送出的工作油。另外,在电磁切换阀92连接有工作油配管922、923,各工作油配管922、923连接于液压控制单向阀924。此外,在电磁切换阀92连接有工作油配管925,该工作油配管925借助其他工作油配管而连接于油箱96。
此外,割取装置工作机构9R具备割取装置升降用缸93。在割取装置升降用缸93连接有工作油配管931,该工作油配管931连接于慢回单向阀932。另外,慢回单向阀932借助工作油配管933而与液压控制单向阀924连接在一起。因此,电磁切换阀92基于操作者的操作进行工作的情况下,向割取装置升降用缸93供给由电磁切换阀92送来的工作油。由此,割取装置升降用缸93的杆93R被从缸93S推出而伸长。另外,慢回单向阀932能够使工作油慢慢地逆流,液压控制单向阀924能够以施加控制压力为条件而使工作油逆流。因此,电磁切换阀92基于操作者的操作进行工作的情况下,割取装置升降用缸93内的工作油通过电磁切换阀92而向油箱96返回。由此,割取装置升降用缸93的杆93R被拉入缸93S而收缩。
拨禾轮工作机构9S具备电磁切换阀94。在电磁切换阀94连接有工作油配管941,该工作油配管941与分流阀915连接在一起。因此,向电磁切换阀94供给由工作油泵91送出的工作油。另外,在电磁切换阀94连接有工作油配管942、943,各工作油配管942、943连接于液压控制单向阀944。此外,在电磁切换阀94连接有工作油配管945,该工作油配管945借助其他工作油配管而与油箱96连接在一起。
此外,拨禾轮工作机构9S具备拨禾轮升降用缸95、95。在拨禾轮升降用缸95、95连接有工作油配管951,并借助与该工作油配管951连接的工作油配管952而连接于慢回单向阀953。另外,慢回单向阀953借助工作油配管954而与液压控制单向阀944连接在一起。因此,电磁切换阀94基于操作者的操作进行工作的情况下,向拨禾轮升降用缸95、95供给由电磁切换阀94送来的工作油。由此,拨禾轮升降用缸95、95的杆95R被从各缸95S推出而伸长。另外,慢回单向阀953能够使工作油慢慢地逆流,液压控制单向阀944能够以施加控制压力为条件而使工作油逆流。因此,电磁切换阀94基于操作者的操作进行工作的情况下,拨禾轮升降用缸95、95内的工作油通过电磁切换阀94而向油箱96返回。由此,拨禾轮升降用缸95、95的杆95R被拉入各缸95S而收缩。
在此,对割取装置2以及输送装置3的详细结构和动作模式进行说明。其中,着眼于与割取装置2的升降相关的结构和与拨禾轮21的升降相关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1给出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应予说明,图中的箭头Lr表示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的转动方向。另外,图中的箭头Ls表示拨禾轮21的转动方向。
如上所述,割取装置2由拨禾轮21、刀具22、以及绞龙23构成。其中,刀具22和绞龙23被复杂组合得到的框架25支承。另外,如上所述,输送装置3由传送机31和滚筒32构成。其中,传送机31被框架35支承,该框架35被设置成能够以转轴84为中心自由转动。框架25和框架35被焊接而成为一体。
割取装置升降用缸93的结构为:在缸93S的内部插入有活塞,在该活塞固定有杆93R。因此,当向缸93S供给工作油时,在活塞滑动的同时,杆93R被推出而伸长。反之,当从缸93S排出工作油时,在活塞滑动的同时,杆93R被拉入而收缩。在使设置于缸93S的U形环的销孔和固定于底盘10的托架10B的销孔重合的状态下,插入销10P,由此,割取装置升降用缸93被连结成能够以该销10P为中心自由转动。另外,在使安装于杆93R的U形环的销孔和固定于框架35的托架35B的销孔重合的状态下,插入销35P,由此,割取装置升降用缸93还被连结成能够以该销35P为中心自由转动。因此,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通过割取装置升降用缸93的伸长或收缩而上下转动(参照箭头Lr)。即,这是与割取装置2的升降相关的结构。
此外,拨禾轮21被框架26支承。框架26能够相对于框架25自由转动。
拨禾轮升降用缸95的结构为:在缸95S的内部插入有活塞,在该活塞固定有杆95R。因此,当向缸95S供给工作油时,在活塞滑动的同时,杆95R被推出而伸长。反之,当从缸95S排出工作油时,在活塞滑动的同时,杆95R被拉入而收缩。在使安装于缸95S的U形环的销孔和固定于框架25的托架25B的销孔重合的状态下,插入销25P,由此,拨禾轮升降用缸95被连结成能够以该销25P为中心自由转动。另外,在使设置于杆95R的U形环的销孔和固定于框架26的托架26B的销孔重合的状态下,插入销26P,由此,拨禾轮升降用缸95被连结成能够以该销26P为中心自由转动。因此,拨禾轮21通过拨禾轮升降用缸95的伸长或收缩而上下转动(参照箭头Ls)。即,这是与拨禾轮21的升降相关的结构。
接下来,对通过利用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的转动动作而能够使该输送装置3向反向运动的技术进行说明。
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动结构36进行说明。
图12给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动结构36。图13给出逆动结构36的工作模式。应予说明,本申请中,将输送装置3从割取装置2向脱粒装置4输送穗秆的方向定义为“正向”,将与其相反的方向定义为“反向”。
逆动结构36主要由单向旋转机构(以下为“棘轮机构37”)构成。棘轮机构37具有凸轮板371和杠杆372。
凸轮板371以在其中心部嵌入有转轴83的状态固定于该转轴83。因此,凸轮板371以与转轴83成为一体的状态进行旋转。在凸轮板371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凸轮371c。凸轮371c具有由随着向正向旋转时的相位变化而距凸轮板371中心的距离急剧变远的平面和距离逐渐变近的平面形成的凸轮表面。
杠杆372以在其基端的环部嵌入有转轴83的状态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该转轴83。因此,杠杆372无论是转轴83旋转还是凸轮板371旋转,都能够向任意方向转动。在杠杆37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具备棘齿373。棘齿373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杠杆372,被弹簧374施力,以使其抵接于凸轮板371(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
此外,逆动结构36具备连杆机构38。连杆机构38具有托架381和杆382。
托架381固定于传送机壳体33的侧面。杆382的一端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杠杆372,其另一端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托架381。
以下,对逆动结构36的工作模式进行说明。
首先,使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向上方转动(参照图11的箭头Lr)。于是,如图13(A)所示,杆382拉动杠杆372,由此,该杠杆372向一方转动(参照箭头Ma)。此时,棘齿373也与杠杆372一同转动,因此,该棘齿373推压凸轮371c(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而使凸轮板371旋转(参照箭头Mb)。由此,转轴83向反向旋转,进而,滚筒32向反向旋转(参照箭头Rr)。另外,转轴84与转轴83的旋转连动,因此,进而传送机31也向反向运动(参照箭头Rc)。
然后,使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向下方转动(参照图11的箭头Lr)。于是,如图13(B)所示,杆382推压杠杆372,因此,该杠杆372向另一方转动(参照箭头Mc)。此时,棘齿373也与杠杆372一同转动,但是,该棘齿373不会推压凸轮371c(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而是滑过向邻接的凸轮371c移动(参照箭头Md)。因此,转轴83既不会向正向旋转,也不会向反向不旋转,进而,滚筒32也不会旋转。同样地,传送机31也不会运动。
由此,每次重复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的转动动作时,滚筒32都会向反向旋转一点点。另外,每次重复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的转动动作时,传送机31也会向反向运动一点点。
综上所述,输送装置3利用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的转动动作而向反向运动。由此,本联合收割机100即便在输送装置3中穗秆发生堵塞也能够通过使该输送装置3向反向运动而容易地清除穗秆。
不过,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动结构36,在传送机壳体33的内部穗秆发生堵塞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以下问题。即,穗秆堵塞会使传送机31相对于传送机壳体33的摩擦阻力增大,因此,在使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向下方转动时,传送机31会随之向正向运动,返回到向反向运动之前的位置(相位)。此外,滚筒32也会随之向正向旋转,返回到向反向旋转之前的位置(相位)。关于该问题,可以通过采用设置有第二棘齿375的结构来应对(参照图14)。
棘齿375设置于滚筒壳体34等不运动结构体。本实施方式中,棘齿375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滚筒壳体34,被弹簧376施力,以使其抵接于凸轮板371(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
以下,对设置有第二棘齿375的逆动结构36的工作模式进行说明。
首先,使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向上方转动(参照图11的箭头Lr)。于是,如图14(A)所示,杆382拉动杠杆372,因此,该杠杆372向一方转动(参照箭头Ma)。此时,棘齿373也与杠杆372一同转动,因此,该棘齿373推压凸轮371c(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而使凸轮板371旋转(参照箭头Mb)。同时,棘齿375支承于滚筒壳体34,因此,不会推压凸轮371c(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而是滑过向邻接的凸轮371c移动。由此,转轴83向反向旋转,进而,滚筒32向反向旋转(参照箭头Rr)。另外,转轴84随着转轴83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因此,进而传送机31也向反向运动(参照箭头Rc)。
然后,使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向下方转动(参照图11的箭头Lr)。于是,如图14(B)所示,杆382推压杠杆372,因此,该杠杆372向另一方转动(参照箭头Mc)。此时,棘齿373也与杠杆372一同转动,但是,该棘齿373不会推压凸轮371c(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而是滑过向邻接的凸轮371c移动(参照箭头Md)。这是因为:棘齿375卡在凸轮371c上,由此,使转轴83的旋转停止。因此,转轴83既不会向正向旋转也不会向反向旋转,进而,滚筒32也不会旋转。同样地,传送机31也不会运动。
此外,逆动结构36可以具备控制机构39(参照图15)。控制机构39能够从棘轮机构37不工作的状态自由切换到工作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棘齿373被弹簧374施力而离开凸轮板371(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
控制机构39具有手柄391和金属丝392。
手柄391配置于操作者落座的驾驶座席的附近。金属丝392的一端安装于手柄391,其另一端安装于棘齿373。金属丝392能够抵抗弹簧374的施力而拉拽棘齿373。亦即,金属丝392能够拉拽该棘齿373,以使棘齿373抵接于凸轮板371(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由此,棘齿373在操作者操作手柄391的情况下抵接于凸轮板371(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卡在凸轮371c上(参照箭头Fa至Fc)。另外,具有棘齿375的情况下,只要使用杆将棘齿375和棘齿373连结在一起而构成为与该棘齿373连动即可。
综上所述,控制机构39能够以棘轮机构37不工作的状态为基准而自由切换到工作的状态。由此,联合收割机100能够基于操作者的操作而使输送装置3向反向运动。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动结构36进行说明。
图16给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动结构36。图17给出逆动结构36的工作模式。应予说明,本申请中,将输送装置3从割取装置2向脱粒装置4输送穗秆的方向定义为“正向”,将与其相反的方向定义为“反向”。
逆动结构36主要由棘轮机构37构成。棘轮机构37具有凸轮板371和杠杆372。
凸轮板371以在其中心部嵌入有转轴84的状态固定于该转轴84。因此,凸轮板371以与转轴84成为一体的状态进行旋转。在凸轮板371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凸轮371c。凸轮371c具有由随着向正向旋转时的相位变化而距凸轮板371中心的距离急剧变远的平面和距离逐渐变近的平面形成的凸轮表面。
杠杆372以在其基端的环部嵌入有转轴84的状态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该转轴84。因此,杠杆372无论是转轴84旋转还是凸轮板371旋转,都能够向任意方向转动。在杠杆37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具备棘齿373。棘齿373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杠杆372,被弹簧374施力,以使其抵接于凸轮板371(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
此外,逆动结构36具备连杆机构38。连杆机构38具有托架381和杆382。
托架381固定于滚筒壳体34的侧面。杆382的一端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杠杆372,其另一端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托架381。
以下,对逆动结构36的工作模式进行说明。
首先,使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向上方转动(参照图11的箭头Lr)。于是,如图17(A)所示,杆382顶住杠杆372,因此,仅凸轮板371相对于该杠杆372向一方旋转(参照箭头Mh)。此时,凸轮板371还相对于支撑于杠杆372的棘齿373旋转,因此该棘齿373在凸轮371c(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上滑过而向邻接的凸轮371c移动。由此,转轴84向反向旋转,进而,传送机31向反向运动(参照箭头Rc)。另外,转轴83与转轴84连动,因此,进而滚筒32也向反向旋转(参照箭头Rr)。
然后,使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向下方转动(参照图11的箭头Lr)。于是,如图17(B)所示,杆382拉住杠杆372,因此,仅凸轮板371想要相对于该杠杆372向另一方旋转。但是,由于棘齿373卡在凸轮371c(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上,所以凸轮板371不会旋转。因此,转轴84既不会向正向旋转,也不会向反向不旋转,进而,传送机31也不会运动。同样地,滚筒32也不会旋转。
由此,每次重复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的转动动作时,传送机31都会向反向运动一点点。另外,每次重复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的转动动作时,滚筒32也会向反向旋转一点点。
综上所述,利用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的转动动作而使输送装置3向反向运动。由此,本联合收割机100即便在输送装置3中穗秆发生堵塞也能够通过使该输送装置3向反向运动而容易地清除穗秆。
不过,对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动结构36,在滚筒壳体34的内部穗秆发生堵塞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以下问题。即,穗秆堵塞会使滚筒32相对于滚筒壳体34的摩擦阻力增大,导致传送机31也不动,即便使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向上方转动,传送机31也停止不动。另外,当然滚筒32也停止不动。关于该问题,可以通过采用设置第二托架383来支撑杆382的结构来应对(参照图18)。
托架383设置于传送机壳体33。并且,杆382的一端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杠杆372,其另一端能够自由替换支撑于托架381或者托架383中的任一者。
以下,对将杆382支撑于托架383的情形的逆动结构36的工作模式进行说明。
首先,使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向上方转动(参照图11的箭头Lr)。于是,如图18(A)所示,杆382推压杠杆372,因此,该杠杆372向一方转动(参照箭头Mi)。此时,棘齿373也与杠杆372一同转动,因此,该棘齿373推压凸轮371c(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而使凸轮板371旋转(参照箭头Mj)。由此,转轴84向反向旋转,进而,传送机31向反向运动(参照箭头Rc)。另外,转轴83与转轴84的旋转连动,因此,进而滚筒32也向反向旋转(参照箭头Rr)。
然后,使割取装置2和输送装置3(准确来讲,为输送装置3的传送机31)向下方转动(参照图11的箭头Lr)。于是,如图18(B)所示,杆382拉拽杠杆372,因此,该杠杆372向另一方转动(参照箭头Mk)。此时,棘齿373也与杠杆372一同转动,但是,该棘齿373不会推压凸轮371c(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而是滑过向邻接的凸轮371c移动(参照箭头Ml)。因此,转轴84既不会向正向旋转,也不会向反向旋转,进而,传送机31也不会运动。同样地,滚筒32也不会旋转。
此外,逆动结构36也可以具备控制机构39(参照图19)。控制机构39能够从棘轮机构37不工作的状态自由切换到工作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棘齿373被弹簧374施力而离开凸轮板371(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
控制机构39具有手柄391和金属丝392。
手柄391配置于操作者落座的驾驶座席的附近。金属丝392的一端安装于手柄391,其另一端安装于棘齿373。金属丝392能够抵抗弹簧374的施力而拉拽棘齿373。亦即,金属丝392能够拉拽该棘齿373,以使棘齿373抵接于凸轮板371(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由此,棘齿373在操作者操作手柄391的情况下抵接于凸轮板371(准确来讲,为凸轮表面),卡在凸轮371c上(参照箭头Fa至Fc)。
综上所述,控制机构39能够以棘轮机构37不工作的状态为基准而自由切换到工作的状态。由此,联合收割机100能够基于操作者的操作而使输送装置3向反向运动。
接下来,对将本申请发明的技术思想应用于其他联合收割机200的情形进行说明。
图20及图21给出其他联合收割机200的输送装置3E。
输送装置3E的结构与上述的输送装置3相比,大致相同,但是,不同点在于:不具备滚筒32。在该输送装置3E中,也容易应用本申请发明的技术思想。
例如图20所示,如果在与传送机31连动的转轴84E具备棘轮机构37,则能够直接应用本申请发明的技术思想。当然,如图21所示,也可以在构成传送机31的转轴84具备棘轮机构37。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利用于联合收割机的技术。
符号说明:
100 联合收割机
3 输送装置
31 传送机
32 滚筒
33 传送机壳体
34 滚筒壳体
37 棘轮机构(单向旋转机构)
371 凸轮板
372 杠杆
373 棘齿
374 弹簧
38 连杆机构
381 托架
382 杆
39 控制机构
391 手柄
392 金属丝

Claims (5)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包括:
割取装置,该割取装置割取穗秆;
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对割取得到的穗秆进行输送;以及
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对输送来的穗秆进行脱粒,
所述割取装置和所述输送装置能够上下自由转动,
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以所述输送装置将穗秆从所述割取装置向所述脱粒装置输送的方向为正向的情况下,
所述输送装置利用所述割取装置和所述输送装置的转动动作而向反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输送装置的旋转轴或者与所述输送装置连动的旋转轴上具备单向旋转机构,
所述单向旋转机构利用所述转动动作而使所述旋转轴向反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构成所述输送装置的滚筒,
所述单向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滚筒的所述旋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构成所述输送装置的传送机,
所述单向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传送机的所述旋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能够以所述单向旋转机构不工作的状态为基准而自由切换到工作的状态。
CN201680004375.2A 2015-03-25 2016-03-09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269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3433A JP6215249B2 (ja) 2015-03-25 2015-03-25 コンバイン
JP2015-063433 2015-03-25
PCT/JP2016/057289 WO2016152514A1 (ja) 2015-03-25 2016-03-09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6965A CN107426965A (zh) 2017-12-01
CN107426965B true CN107426965B (zh) 2020-01-21

Family

ID=56977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437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26965B (zh) 2015-03-25 2016-03-09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15249B2 (zh)
KR (1) KR101978591B1 (zh)
CN (1) CN107426965B (zh)
WO (1) WO20161525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9371B2 (ja) * 2017-02-17 2019-12-11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619377B2 (ja) * 2017-03-28 2019-12-11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625580B2 (ja) * 2017-03-28 2019-12-2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893158B2 (ja) * 2017-10-23 2021-06-23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N110352697B (zh) 2018-04-09 2022-05-17 迪尔公司 用于控制收割割台的操作参数的系统以及农业收割机
KR102361533B1 (ko) * 2020-01-15 2022-02-10 김상혁 콩 콤바인의 수확물 이송장치
CN113196938B (zh) * 2021-03-25 2022-05-03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药材植物的快速采收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1123A (ja) * 2002-10-03 2004-04-22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13128448A (ja) * 2011-12-21 2013-07-04 Kubota Corp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CN103621246A (zh) * 2013-12-05 2014-03-12 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缠草的谷物联合收割机
CN203840767U (zh) * 2014-04-30 2014-09-24 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JP2014183800A (ja) * 2013-03-25 2014-10-02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746A (ja) * 1994-06-29 1996-01-16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駆動装置
JP2001251946A (ja) * 2000-03-14 2001-09-18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汎用コンバイン
JP4111665B2 (ja) 2000-09-07 2008-07-02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4314987B2 (ja) 2003-12-08 2009-08-19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KR101718542B1 (ko) * 2009-03-16 2017-03-21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곡립 반출 장치
JP2014083018A (ja) 2012-10-25 2014-05-12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14176342A (ja) 2013-03-14 2014-09-25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1123A (ja) * 2002-10-03 2004-04-22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13128448A (ja) * 2011-12-21 2013-07-04 Kubota Corp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14183800A (ja) * 2013-03-25 2014-10-02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CN103621246A (zh) * 2013-12-05 2014-03-12 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缠草的谷物联合收割机
CN203840767U (zh) * 2014-04-30 2014-09-24 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6965A (zh) 2017-12-01
WO2016152514A1 (ja) 2016-09-29
KR101978591B1 (ko) 2019-05-14
JP2016182055A (ja) 2016-10-20
JP6215249B2 (ja) 2017-10-18
KR20170129925A (ko) 2017-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6965B (zh) 联合收割机
EP3228175B1 (en) Integrated reversing system with belt engagement
JP6472357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3183716A (ja)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貯留構造
JP2017225465A (ja) 収穫機
JP4241654B2 (ja) コンバインの伝動構造
JP6224554B2 (ja) 収穫機
JP2013183714A (ja)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搬送貯留構造
JP4802638B2 (ja) 収穫機
JP2006204312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5202085A (ja) サトウキビ収穫機
JP4877038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4938139A (zh) 联合收割机
JP7142553B2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
CN204539955U (zh) 联合收割机
JP450780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4166148A (ja) コンバイン
US1222730A (en) Combined harvester and thresher.
JP4820078B2 (ja) コンバインの排藁処理装置
JP7337040B2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5178100A1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6262871A (ja) コンバインの伝動構造
JP6192589B2 (ja) コンバイン
US975797A (en) Corn-harvester.
JP6192590B2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YANMA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