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8779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8779B
CN107408779B CN201680015064.6A CN201680015064A CN107408779B CN 107408779 B CN107408779 B CN 107408779B CN 201680015064 A CN201680015064 A CN 201680015064A CN 107408779 B CN107408779 B CN 1074087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part
earth plate
contacts
contac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50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8779A (zh
Inventor
多田贵志
荒井胜巳
下田敏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08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8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8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8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Sealing between contact members and housing, e.g. sealing inse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具备:第一绝缘件;复数个触头,分别以其前端部露出于第一绝缘件的前部且后端部从第一绝缘件的后部突出的方式与第一绝缘件结合;触头用绝缘件,将复数个触头的后端部附近保持成一体;接地板,其前端部被配置在第一绝缘件的表面上并沿着复数个触头延伸,后端部被配置在触头用绝缘件的表面上;由金属构成的外周壳体,以包围所述复数个触头的前端部的外周及所述接地板的前端部的方式覆盖所述第一绝缘件,并与所述接地板电性连接;第二绝缘件,其覆盖第一绝缘件的后部和外周壳体的后部以及复数个触头的中央部和接地板的中央部,并以所述复数个触头的后端部与所述触头用绝缘件与所述接地板的后端部露出的方式被成形。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特别是关于具备复数个触头与壳体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便携式电子机器广泛普及,但对于这些电子机器,在薄型化进展的同时也要求着高防水功能,伴随于此,对于电子机器所使用的连接器,也期望是薄型且具备防水性的。
并且,为了防止所传送的电信号受到外部的电磁波影响,屏蔽电磁波的连接器的开发正在进行。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上所述兼具防水性与电磁波屏蔽的连接器。如图17所示,该连接器具有将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外壳1与筒形状的金属制壳体2及用来导电连接的触头3一起成形的构造。在壳体2内部形成有用来收容对象侧连接器的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4,触头3的一端在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4内露出而形成与对象侧连接器的触头进行接触的接点部3A,触头3的另一端从外壳1的背部突出而形成与电子机器的基板5连接的基板连接部3B。
然后,在电子机器的框体6形成有开口部7,且在开口部7的周缘上的框体6的内面与连接器的外壳1的前面之间通过密封垫8来密封。
通过以壳体2覆盖触头3的接点部3A而具有对电磁波的屏蔽效果,使外壳1与壳体2及触头3一起成形,且将密封垫8配置在框体6的内面与连接器的外壳1的前面之间,藉此防止水从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4浸入至基板5所在的电子机器的内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337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由于是以覆盖壳体2的外周部的方式成形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外壳1,所以会存在连接器的外形,特别是连接器的厚度变大的问题。
并且,为了谋求具备多数个触头的连接器的小型化,要求各个触头的小型化及触头的配列间距的缩小化,会有因成型外壳时的熔融树脂的注入压导致触头的变形或是位置偏移的风险。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以往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且高精度的连接器,其可抑制电磁波的影响并提高防水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其具有搭载于基板上且朝嵌合方向的前方开口的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并具备:
第一绝缘件,其前部位于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内且后部位于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的后方;复数个触头,分别以其前端部露出于第一绝缘件的前部且后端部从第一绝缘件的后部突出的方式与第一绝缘件结合;触头用绝缘件,将复数个触头的后端部附近保持成一体;接地板,其前端部在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内被配置在第一绝缘件的表面上,并沿着复数个触头延伸,后端部被配置在触头用绝缘件的表面上且与基板连接;由金属构成的外周壳体,其以包围复数个触头的前端部的外周及接地板的前端部的方式覆盖第一绝缘件,并与接地板电性连接;第二绝缘件,其覆盖第一绝缘件的后部和外周壳体的后部以及复数个触头的中央部和接地板的中央部,并以复数个触头的后端部、触头用绝缘件及接地板的后端部露出的方式被成形。
优选地,复数个触头在被第二绝缘件覆盖的部分具有用来阻断水的浸入的触头侧防水形状部;接地板在被第二绝缘件覆盖的部分具有用来阻断水的浸入的接地板侧防水形状部。
外周壳体可构成为:其前端部被形成为包围复数个触头的前端部的外周及接地板的前端部的筒形状,其后端部在触头用绝缘件的附近从第二绝缘件露出,其中央部被第二绝缘件覆盖。在该情况下,优选地,外周壳体在被第二绝缘件覆盖的部分具有用来阻断水的浸入的壳体侧防水形状部。
优选地,从第二绝缘件露出的外周壳体的后端部具有连接于基板的壳体侧基板连接部。
也可以构成为:进一步具备背部壳体,其覆盖第二绝缘件的后部、触头用绝缘件及复数个触头的后端部,并与接地板的后端部电性连接;接地板通过背部壳体连接于基板。在该情况下,接地板与背部壳体也可以互相形成为一体。
并且,也可以进一步具备中间板件,其通过成形第一绝缘件而被保持于第一绝缘件且被配置在复数个触头的前端部附近并与接地板电性连接。
复数个触头可具有:复数个第一触头,其以与中间板件的基板相反侧的表面对向的方式被配列;以及复数个第二触头,其以与中间板件的基本侧的表面对向的方式被配列;触头用绝缘件可具有:用来将复数个第一触头保持成一体的第一触头用绝缘件,以及用来将复数个第二触头保持成一体的第二触头用绝缘件;接地板可具有:第一接地板,其被配置成与复数个第一触头相对向且后端部被配置在第一触头用绝缘件的表面上;以及第二接地板,其被配置成与复数个第二触头相对向且后端部被配置在第二触头用绝缘件的表面上。
优选地,第二接地板具有比第二触头用绝缘件更位于嵌合方向的前方且与基板连接的第二接地板侧基板连接部。
优选地,进一步具备防水构件,该防水构件在比接地板与外周壳体之间的电性连接部位更靠嵌合方向的后方处包围第二绝缘件的外周部,且没有缝隙。
优选地,外周壳体具有互相朝向相反方向的一对平坦的壳体外面;第二绝缘件具有分别与对应的壳体外面形成几乎同一平面的一对平坦的绝缘件外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复数个触头的后端部附近被触头用绝缘件保持为一体,接地板的后端部被配置在触头用绝缘件的表面上,使用与接地板电性连接的外周壳体来包围复数个触头的前端部外周及接地板的前端部,成形第二绝缘件来包围外周壳体的后部与复数个触头的中央部及接地板的中央部并使复数个触头的后端部与触头用绝缘件与接地板的后端部露出,藉此可得到抑制电磁波的影响并提高防水性且薄型又高精度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为从斜上方观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从斜下方观看到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复数个第一触头及第一触头用绝缘件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复数个第二触头及第二触头用绝缘件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侧面剖面图。
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中间板件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接地板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外周壳体的立体图。
图9为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背部壳体的立体图。
图10为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防水构件的立体图。
图11为表示保持有中间板件的第一绝缘件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使第一触头及第二触头结合并安装有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的第一绝缘件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中间板件与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之间的连结部的部分侧视图。
图14为表示外周壳体覆盖第一绝缘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为表示在第一绝缘件的后部成形了第二绝缘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为表示在第二绝缘件的后部安装了背部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为表示以往的连接器的侧面剖面图。
附图标记
1外壳 2壳体 3触头 3A接点部 3B基板连接部 4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
5基板 6框体 7开口部 8密封垫 11连接器 12第一触头
12A、13A接点部 12B、13B压入部 12C、13C固定部
12D、13D触头侧基板连接部 12E、13E触头侧防水形状部 13第二触头
14外周壳体 14A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 14B筒状部 14C腕部
14D壳体侧基板连接部 14E背部壳体连接部 14F突起 14G壳体侧防水形状部
14H壳体外面 14J接地板连接部 15第一绝缘件 15A绝缘件本体
15B舌状部 15C壁状部 15D贯通孔 15E触头用槽 15F平坦面
15G突起 16中间板件 16A平板部 16B对象侧连接器连结部
16C接地板连接部 17第二绝缘件 17A绝缘件外面 17B防水构件用槽
18背部壳体 18A上面部 18B背面部 18C外周壳体连接部
18D壳体侧基板连接部 18E突起 18F开口部 19防水构件
20第一触头用绝缘件 21第二触头用绝缘件 22接地板 22A壳体连接部
22B+Y方向端部 22C凹部 22D接地板本体 22E上段部 22F腕部
22G接地板侧防水形状部 22H中间板件连接部 C嵌合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及图2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1。该连接器11是固定在移动机器及信息机器等电子机器内的基板上的插座连接器,具有:复数个第一触头12,分别在嵌合轴C方向上延伸且配列在与嵌合轴C正交的方向上;以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分别在嵌合轴C方向上延伸且与复数个第一触头12平行地配列。
沿着嵌合轴C延伸且由金属构成的扁平筒形状的外周壳体14,以包围复数个第一触头12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嵌合轴C方向的前端部的外周的方式被配置;在外周壳体14的内部形成有供未图示的对象侧连接器插入的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14A。在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14A收容有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第一绝缘件15,复数个第一触头12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各自在Y方向的中央部被保持在第一绝缘件15上;由金属构成的中间板件16被埋入第一绝缘件15,并被配置在复数个第一触头12与复数个第二触头13之间。
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第二绝缘件17以封闭外周壳体14的嵌合轴C方向的后端部的方式被成形;在第二绝缘件17的后端部配置有由金属构成的背部壳体18,其覆盖复数个第一触头12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背部。
并且,在第二绝缘件17的外周部配置有防水构件19。
在此,为了方便,将沿着嵌合轴C从连接器11的前部朝向后部的方向称为Y方向,将复数个第一触头12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配列方向称为X方向,将与XY面垂直且从第二触头13侧朝向第一触头12侧的方向称为Z方向。
如图3所示,复数个第一触头12由分别朝Y方向伸张的板状构件构成,在-Y方向端部具有露出于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14A的接点部12A,且具有在接点部12A的+Y方向侧邻接且被压入第一绝缘件15的压入部12B,且具有在压入部12B的+Y方向侧邻接且被固定于第二绝缘件17的固定部12C,在+Y方向端部还具有与未图示的基板连接的触头侧基板连接部12D。在压入部12B形成有于X方向突出的突起,在固定部12C的表面上,成形有触头侧防水形状部12E,其用来阻断沿着第二绝缘件17之间界面的水的浸入。
复数个第一触头12的固定部12C与触头侧基板连接部12D之间,成形有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第一触头用绝缘件20,复数个第一触头12通过第一触头用绝缘件20而被保持成一体。
同样地,如图4所示,复数个第二触头13由分别朝Y方向伸张的板状构件构成,在-Y方向端部具有露出于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14A的接点部13A,且具有在接点部13A的+Y方向侧邻接且被压入第一绝缘件15的压入部13B,且具有在压入部13B的+Y方向侧邻接且被固定于第二绝缘件17的固定部13C,还具有邻接于固定部13C且在+Y方向端部与未图示的基板连接的触头侧基板连接部13D。在压入部13B形成有于X方向突出的突起,在固定部13C的表面上形成有触头侧防水形状部13E,其用来阻断沿着第二绝缘件17之间的界面的水的浸入。
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固定部13C与触头侧基板连接部13D之间,成形有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复数个第二触头13通过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而被保持成一体。
触头侧防水形状部12E及13E,由包围第一触头12及第二触头13的固定部12C及13C的周围而封闭的复数个槽或复数个突起所形成。
如图5所示,第一绝缘件15具有:绝缘件本体15A、从绝缘件本体15A沿着嵌合轴C向-Y方向延伸的舌状部15B、从绝缘件本体15A的+Y方向端部朝+Z方向及-Z方向突出的壁状部15C,复数个第一触头12的接点部12A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接点部13A沿着舌状部15B的两面向-Y方向延伸,且露出于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14A。
第二绝缘件17被配置成覆盖绝缘件本体15A的后部,第一触头用绝缘件20及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露出于第二绝缘件17的背部,此外,复数个第一触头12的触头侧基板连接部12D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触头侧基板连接部13D露出。第二绝缘件17与复数个第一触头12的固定部12C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固定部13C成形为一体,藉此复数个第一触头12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被固定于第二绝缘件17。
并且,在第一绝缘件15及第二绝缘件17的+Z方向侧的表面上配置有由金属构成的接地板22。该接地板22从第一绝缘件15的绝缘件本体15A的表面跨越壁状部15C朝+Y方向延伸,位于壁状部15C的+Z方向端部上的壳体连接部22A连接于外周壳体14的+Z方向侧的内面。
同样地,在第一绝缘件15及第二绝缘件17的-Z方向侧的表面上配置有由金属构成的另一个接地板22。该-Z方向侧的接地板22具有与+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相同的构造,相对于+Z方向侧的接地板22在Z方向上翻转地被配置。即,-Z方向侧的接地板22也从第一绝缘件15的绝缘件本体15A的表面跨越壁状部15C朝+Y方向延伸,位于壁状部15C的-Z方向端部上的壳体连接部22A连接于外周壳体14的-Z方向侧的内面。
配置在第一绝缘件15及第二绝缘件17的+Z方向侧表面上的接地板22,沿着复数个第一触头12从-Y方向往+Y方向延伸,该接地板22的+Y方向端部22B向第二绝缘件17的后方突出而配置在第一触头用绝缘件20的+Z方向侧的表面上,并与背部壳体18连接。
同样地,配置在第一绝缘件15及第二绝缘件17的-Z方向侧表面上的另一个接地板22,沿着复数个第二触头13从-Y方向往+Y方向延伸,该接地板22的+Y方向端部22B向第二绝缘件17的后方突出而配置在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的-Z方向侧表面上。
并且,在该-Z方向侧的接地板22上,在朝向第二绝缘件17的后方突出并且比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还要往嵌合方向的前方即-Y方向侧形成有朝向-Z方向开口的凹部22C,该凹部22C形成与搭载连接器11的基板B连接的第二接地板侧基板连接部。
此外,配置有防水构件19,其包围比+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壳体连接部22A及-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壳体连接部22A还要往嵌合方向的后方即+Y方向侧的第二绝缘件17的外周部。
如图6所示,中间板件16具有沿着XY面延伸的平板部16A,在平板部16A的-Y方向侧的+X方向端部及-X方向端部,分别形成有对象侧连接器连结部16B,并在平板部16A的+Y方向侧的+X方向端部及-X方向端部,分别于X方向突出形成有接地板连接部16C。
如图7所示,配置在+Z方向侧的接地板22具有:在配列于X方向的复数个第一触头12的所有压入部12B的+Z方向侧,隔着第一绝缘件15相对向的平板形状的接地板本体22D、以及从接地板本体22D的+Y方向端部向+Z方向弯曲并与接地板本体22D平行地延伸的上段部22E,在上段部22E的两处分别配置有壳体连接部22A。
上段部22E的+Y方向侧向-Z方向弯曲,由此分别沿着XY面形成有向+Y方向延伸的3条腕部22F。这些腕部22F的+Y方向的前端分别构成接地板22的+Y方向端部22B,在接近+Y方向端部22B且比+Y方向端部22B还要靠-Y方向侧,形成有朝+Z方向开口的凹部22C。
此外,在各腕部22F,在位于比凹部22C更靠-Y方向侧的部分的表面上,形成有接地板侧防水形状部22G,用来阻断沿着第二绝缘件17之间界面的水的浸入。这些接地板侧防水形状部22G由包围腕部22F周围而封闭的复数个槽或复数个突起所形成。
并且,3根腕部22F中最靠+X方向侧配置的腕部22F的根部部分,连结有从该根部部分往+X方向及-Z方向突出并沿着XY面延伸的中间板件连接部22H。同样地,3根腕部22F中最靠-X方向侧配置的腕部22F的根部部分,连结有从该根部部分往-X方向及-Z方向突出并沿着XY面延伸的中间板件连接部22H。
并且,接地板本体22D的朝向+Z方向的表面从外周壳体14的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14A露出,在连接器11与对象侧连接器嵌合时,用来与对象侧连接器的接地用弹簧接点接触。
配置在-Z方向侧的接地板22,也具有与图7所示的+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相同的构造,但以使壳体连接部22A朝向-Z方向的方式,在Z方向上翻转+Z方向侧的接地板22来配置。
如图8所示,在外周壳体14的前端部即-Y方向侧部分,形成有扁平的筒状部14B,且在筒状部14B的内部形成有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14A。在筒状部14B的+Y方向端部,形成有从+X方向端部及-X方向端部分别沿着YZ面向+Y方向延伸的一对腕部14C,在这些腕部14C的+Y方向端部,分别形成有向-Z方向延伸的壳体侧基板连接部14D,并且形成有在XY面上延伸的背部壳体连接部14E与从背部壳体连接部14E往-Z方向侧分开并在XY面上延伸的突起14F。并且,在各腕部14C的表面上形成有壳体侧防水形状部14G,用来阻断沿着第二绝缘件17之间界面的水的浸入。壳体侧防水形状部14G由包围腕部14C周围而封闭的复数个槽或复数个突起所形成。
并且,筒状部14B,具有分别沿着XY面延伸且互相朝向相反方向的一对平坦的壳体外面14H,+Z方向侧的壳体外面14H及-Z方向侧的壳体外面14H在+Y方向端部的中央部分的两处分别配置有接地板连接部14J。这些接地板连接部14J通过将构成筒状部14B的金属板的厚度予以薄型化来形成。
如图9所示,背部壳体18具有:沿着XY面延伸的平板形状的上面部18A、以及从上面部18A的+Y方向端部向-Z方向弯曲并沿着XZ面延伸的平板形状的背面部18B,在上面部18A的+X方向端部及-X方向端部分别形成有沿着XY面突出的外周壳体连接部18C,在背面部18B的+X方向端部及-X方向端部分别形成有沿着XZ面朝-Z方向突出的壳体侧基板连接部18D。此外,在背面部18B的+X方向端部及-X方向端部,分别形成有沿着XZ面朝+X方向端部及-X方向端部突出的突起18E。
并且,在上面部18A形成有沿着X方向延伸的开口部18F。
如图10所示,防水构件19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具有无接缝的环形状。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1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3所示,在复数个第一触头12的固定部12C与触头侧基板连接部12D之间,将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第一触头用绝缘件20予以成形,藉此通过第一触头用绝缘件20将复数个第一触头12保持成一体。
同样地,如图4所示,在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固定部13C与触头侧基板连接部13D之间,将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予以成形,藉此通过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将复数个第二触头13保持成一体。
接着,使中间板件16位于未图示的成形模具的内部,通过向成形模具内注入熔融树脂,而如图11所示,使埋入有中间板件16的第一绝缘件15予以成形。
此时,使中间板件16的平板部16A埋入第一绝缘件15的舌状部15B内并且使中间板件16的对象侧连接器连结部16B从第一绝缘件15的舌状部15B向+X方向及-X方向露出,中间板件16的一对接地板连接部16C从第一绝缘件15的背面向+Y方向突出。
并且,在第一绝缘件15的绝缘件本体15A,形成有用来压入复数个第一触头12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复数个贯通孔15D;在舌状部15B的+Z方向侧的表面及-Z方向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分别与对应的贯通孔15D连接的沿着Y方向的复数个触头用槽15E。
此外,在第一绝缘件15的绝缘件本体15A,在与复数个贯通孔15D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朝向+Z方向及-Z方向的平坦面15F。
并且,第一绝缘件15的壁状部15C从绝缘件本体15A的+Y方向端部沿着XZ面向+X方向和-X方向以及+Z方向和-Z方向突出,在壁状部15C的背面侧即+Y方向侧的+X方向端部及-X方向端部,分别形成有比壁状部15C还往+Z方向及-Z方向突出的突起15G。
然后,如图12所示,将图3及图4所示的复数个第一触头12的压入部12B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压入部13B压入形成于第一绝缘件15的复数个贯通孔15D,使第一绝缘件15与复数个第一触头12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结合。此时,由于复数个第一触头12通过第一触头用绝缘件20保持成一体,且复数个第二触头13通过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保持成一体,因此可以有效率且高精度地进行压入作业。第一触头用绝缘件20与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互相配置在Z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各第一触头12的接点部12A及第二触头13的接点部13A被插入第一绝缘件15的对应的触头用槽15E。
此外,将+Z方向侧的接地板22配置于第一绝缘件15使接地板本体22D位于第一绝缘件15的+Z方向侧的平坦面15F上,并将-Z方向侧的另一个接地板22配置于第一绝缘件15使接地板本体22D位于绝缘件15的-Z方向侧的平坦面15F上。
此时,被配置成:+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壳体连接部22A位于第一绝缘件15的壁状部15C的+Z方向端部上,且在+Y方向延伸的3根腕部22F的+Y方向端部22B分别接触于第一触头用绝缘件20的+Z方向侧的表面。
同样地,被配置成:-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壳体连接部22A位于第一绝缘件15的壁状部15C的-Z方向端部上,且在+Y方向延伸的3根腕部22F的+Y方向端部22B分别接触于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的-Z方向侧的表面。
并且,+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一对中间板件连接部22H分别位于中间板件16的对应的接地板连接部16C的+Z方向侧的表面上,并且-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一对中间板件连接部22H分别位于中间板件16的对应的接地板连接部16C的-Z方向侧的表面上。
在中间板件16的一对接地板连接部16C中位于+X方向侧的接地板连接部16C的Z方向的两面上,+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中间板件连接部22H与-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中间板件连接部22H位于该两面的状态显示于图13。
在该状态下,例如使用激光熔接,将双方的接地板22的中间板件连接部22H分别熔接在中间板件16的接地板连接部16C,藉此使中间板件16连接于+Z方向侧的接地板22及-Z方向侧的接地板22。
接着,如图14所示,将第一绝缘件15的舌状部15B插入外周壳体14的筒状部14B内的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14A,使外周壳体14从-Y方向侧套住第一绝缘件15的外周部,直至筒状部14B的+Y方向端部抵接第一绝缘件15的一对突起15G为止。此时,第一绝缘件15的壁状部15C插入外周壳体14的筒状部14B的+Y方向端部的内侧,使外周壳体14的+Z方向侧的2个接地板连接部14J与配置在+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一对壳体连接部22A接触,并使外周壳体14的-Z方向侧的2个接地板连接部14J与配置在-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一对壳体连接部22A接触。
在此,从+Z方向侧及-Z方向侧分别对外周壳体14的接地板连接部14J,例如照射激光,使外周壳体14的接地板连接部14J与接地板22的壳体连接部22A相互熔接,来使外周壳体14连接于接地板22。
并且,第一绝缘件15的一对突起15G的+Z方向端部及-Z方向端部,分别与外周壳体14的筒状部14B的对应的壳体外面14H形成为同一平面。
之后,如上所述,复数个第一触头12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被结合,并配置有一对接地板22,进一步将被套有外周壳体14的第一绝缘件15置于未图示的成形模具的内部,通过在成形模具内注入熔融树脂,而如图15所示,成形覆盖第一绝缘件15的后部及外周壳体14的后部的第二绝缘件17。藉此,使复数个第一触头12的固定部12C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固定部13C、各个接地板22的3根腕部22F、外周壳体14的一对腕部14C分别被埋入第二绝缘件17,且被第二绝缘件17固定。
并且,此时,可以在第一绝缘件15的一对突起15G、第一触头用绝缘件20、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外周壳体14的背部壳体连接部14E以及突起14F发挥成形模具的按压功能的同时,进行第二绝缘件17的成形。
由于复数个第一触头12通过第一触头用绝缘件20保持成一体并且复数个第二触头13通过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保持成一体,因此在成形模具内受到熔融树脂的注入压时,能防止复数个第一触头12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变位或变形。
此外,由于+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3根腕部22F的+Y方向端部22B被配置成与第一触头用绝缘件20的+Z方向侧的表面接触,并且-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3根腕部22F的+Y方向端部22B被配置成与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的-Z方向侧的表面接触,因此即使是受到模具面的按压以及熔融树脂的注入压,也能防止双方的接地板22的变形。
并且,第一触头用绝缘件20、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双方的接地板22的各腕部22F的+Y方向端部22B、外周壳体14的背部壳体连接部14E的一部分,没有被第二绝缘件17覆盖,而是露出的。
并且,第二绝缘件17具有一对分别与外周壳体14的对应的壳体外面14H形成同一平面的平坦的绝缘件外面17A,在含有该绝缘件外面17A的外周壳体14的外周部形成有环状的防水构件用槽17B。
此外,如图16所示,在第二绝缘件17的后端部配置背部壳体18,使背部壳体18的上面部18A的-Y方向端部重叠于从第二绝缘件17露出的+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3根腕部22F的+Y方向端部22B上,并使背部壳体18的一对外周壳体连接部18C,重叠于从第二绝缘件17露出的外周壳体14的背部壳体连接部14E。
在此,对背部壳体18照射激光,将背部壳体18的上面部18A熔接于+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3根腕部22F的+Y方向端部22B,并将背部壳体18的一对外周壳体连接部18C熔接于外周壳体14的背部壳体连接部14E。
藉此,使背部壳体18连接于+Z方向侧的接地板22以及外周壳体14。
并且,如图2所示,从背部壳体18的+X方向端部及-X方向端部突出的一对突起18E,与从第二绝缘件17向-Z方向露出的外周壳体14的一对突起14F的-Y方向端部接触,因此可将背部壳体18的突起18E熔接连接于外周壳体14的突起14F。
如上所述,中间板件16、一对接地板22、外周壳体14以及背部壳体18相互电性连接。
此外,在形成于第二绝缘件17的外周部的防水构件用槽17B嵌入环状的防水构件19,藉此制造图1及图2所示的连接器11。
如上所述,以覆盖第一绝缘件15的后部及外周壳体14的后部的方式所成形的第二绝缘件17,具有一对平坦的绝缘件外面17A,其分别与外周壳体14的对应的壳体外面14H形成为几乎同一平面,并在外周壳体14与第一触头12以及第二触头13之间配置接地板22,因此,能够实现薄型的连接器11。
并且,通过第一触头用绝缘件20保持成一体的复数个第一触头12以及通过第二触头用绝缘件21保持成一体的复数个第二触头13,被结合于埋入有中间板件16的第一绝缘件15,并在第一绝缘件15上配置有一对接地板22及外周壳体14的状态下成形第二绝缘件17,因此,即使具备多数个微小的第一触头12及第二触头13,也可以形成高精度的连接器11。
该连接器11中,如图2及图5所示,在第二绝缘件17的-Z方向侧的表面上,外周壳体14的一对壳体侧基板连接部14D以及背部壳体18的一对壳体侧基板连接部18D突出,并且配置在-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3根腕部22F的凹部22C露出。在此,将外周壳体14的一对壳体侧基板连接部14D以及背部壳体18的一对壳体侧基板连接部18D,分别锡焊连接于电子机器内的基板B的对应的连接焊盘而成为接地电位,并将配置在-Z方向侧的接地板22的3根腕部22F的+Y方向端部22B锡焊连接于基板B的对应的连接焊盘而成为接地电位,藉此使中间板件16、一对接地板22、外周壳体14以及背部壳体18构成的金属构件均成为接地电位,而将复数个第一触头12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周围以这些金属构件包围,因此可以一边抑制电磁波的影响一边进行可靠性高的信号传输。并且,在将接地板22的腕部22F的+Y方向端部22B锡焊连接于基板B的对应的连接焊盘时,使腕部22F的凹部22C成为承接盘,形成焊锡圆角。
并且,在埋入于第二绝缘件17内的复数个第一触头12的固定部12C以及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固定部13C的表面,分别形成有触头侧防水形状部12E及13E;且在埋入于第二绝缘件17内的一对接地板22的腕部22F,分别形成有接地板侧防水形状部22G;且在埋入于第二绝缘件17内的外周壳体14的一对腕部14C,分别形成有壳体侧防水形状部14G。因此,即使水沿着在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14A内露出的第一绝缘件15的表面来浸入的话,浸入的水也会被触头侧防水形状部12E及13E、接地板侧防水形状部22G、壳体侧防水形状部14G所阻断,防止水到达第二绝缘件17的背部。
并且,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在触头侧防水形状部12E及13E、接地板侧防水形状部22G、壳体侧防水形状部14G所形成的槽或突起,较佳为具有例如0.01mm以上的高低差。
并且,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绝缘件15的一对突起15G的+Z方向端部及-Z方向端部,虽从第二绝缘件17露出,但这些突起15G的露出位置位于比在第二绝缘件17的防水构件用槽17B所嵌入的环状的防水构件19还要靠嵌合方向的前方即-Y方向侧,因此,即使从该露出位置漏水,所浸入的水也被防水构件19所阻断,能防止水到达第二绝缘件17的背部。
并且,熔接于接地板22的壳体连接部22A的外周壳体14的接地板连接部14J,也位于比防水构件19还要靠嵌合方向的前方即-Y方向侧。因此,即使从外周壳体14与接地板22的熔接位置漏水,所浸入的水也被防水构件19所阻断,能防止水到达第二绝缘件17的背部。
并且,如图5所示,由于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触头侧基板连接部13D位于比复数个第一触头12的触头侧基板连接部12D还要靠-Y方向侧,并且以背部壳体18覆盖第二绝缘件17的后部,因此在将连接器11搭载于基板B,并使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触头侧基板连接部13D与基板B的未图示的复数个连接焊盘锡焊连接时,会难以从+Y方向检查触头侧基板连接部13D的锡焊连接的状态。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1中,在背部壳体18的上面部18A形成有沿着X方向延伸的开口部18F,该开口部18F位于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触头侧基板连接部13D的正上方即+Z方向侧,因此可以通过开口部18F容易地检查复数个第二触头13的触头侧基板连接部13D的锡焊连接的状态。
并且,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于-Z方向侧的接地板22与背部壳体18分别作为独立的零件来形成,且通过相互熔接连接,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将-Z方向侧的接地板22与背部壳体18互相形成为一体的单一零件。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复数个第一触头12与复数个第二触头13在中间板件16的两面分别对向地配列成2列,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使复数个触头配列成1列的连接器。
并且,触头的个数并无限制,只要有使复数个触头与第一绝缘件结合即可。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具有搭载于基板上且朝嵌合方向的前方开口的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绝缘件,其前部位于所述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内且后部位于所述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的后方;
复数个触头,分别以其前端部露出于第一绝缘件的前部且后端部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后部突出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绝缘件结合;
触头用绝缘件,将所述复数个触头的后端部附近保持成一体;
接地板,其前端部在所述对象侧连接器收容部内配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件的表面上并沿着所述复数个触头延伸,后端部被配置在所述触头用绝缘件的表面上且与所述基板连接;
由金属构成的外周壳体,以包围所述复数个触头的前端部的外周及所述接地板的前端部的方式覆盖所述第一绝缘件,并与所述接地板电性连接;以及
第二绝缘件,其覆盖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后部和所述外周壳体的后部以及所述复数个触头的中央部和所述接地板的中央部,并以所述复数个触头的后端部、所述触头用绝缘件以及所述接地板的后端部露出的方式被成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复数个触头在被所述第二绝缘件覆盖的部分具有用来阻断水的浸入的触头侧防水形状部,所述接地板在被所述第二绝缘件覆盖的部分具有用来阻断水的浸入的接地板侧防水形状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周壳体的前端部形成为包围所述复数个触头的前端部的外周及所述接地板的前端部的筒形状;所述外周壳体的后端部在所述触头用绝缘件的附近从所述第二绝缘件露出;所述外周壳体的中央部被所述第二绝缘件覆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周壳体在被所述第二绝缘件覆盖的部分具有用来阻断水的浸入的壳体侧防水形状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从所述第二绝缘件露出的所述外周壳体的后端部具有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壳体侧基板连接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进一步具备中间板件,该中间板件通过成形所述第一绝缘件而被保持于所述第一绝缘件且被配置在所述复数个触头的前端部附近并与所述接地板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复数个触头具有:复数个第一触头,其以与所述中间板件的所述基板相反侧的表面对向的方式被配列;以及复数个第二触头,其以与所述中间板件的所述基板侧的表面对向的方式被配列;
所述触头用绝缘件具有:用来将所述复数个第一触头保持成一体的第一触头用绝缘件,以及用来将所述复数个第二触头保持成一体的第二触头用绝缘件;
所述接地板具有:第一接地板,其被配置成与所述复数个第一触头相对向,且后端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一触头用绝缘件的表面上;以及第二接地板,其配置成与所述复数个第二触头相对向,且后端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二触头用绝缘件的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接地板具有比所述第二触头用绝缘件更位于所述嵌合方向的前方且与所述基板连接的第二接地板侧基板连接部。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进一步具备的防水构件,该防水构件在比所述接地板与所述外周壳体之间的电性连接位置更靠所述嵌合方向后方处包围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外周部,且没有缝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周壳体具有互相朝向相反方向的一对平坦的壳体外面;所述第二绝缘件具有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壳体外面形成几乎同一平面的一对平坦的绝缘件外面。
CN201680015064.6A 2015-04-10 2016-02-03 连接器 Active CN107408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0758 2015-04-10
JP2015080758A JP6452529B2 (ja) 2015-04-10 2015-04-10 コネクタ
PCT/JP2016/053195 WO2016163141A1 (ja) 2015-04-10 2016-02-03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8779A CN107408779A (zh) 2017-11-28
CN107408779B true CN107408779B (zh) 2019-03-15

Family

ID=57071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5064.6A Active CN107408779B (zh) 2015-04-10 2016-02-03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60522B2 (zh)
JP (1) JP6452529B2 (zh)
CN (1) CN107408779B (zh)
TW (1) TWI605643B (zh)
WO (1) WO20161631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5865B1 (ja) * 2014-11-14 2016-05-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6058771B1 (ja) * 2015-10-13 2017-01-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6231533B2 (ja) * 2015-11-09 2017-11-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US10074935B2 (en) * 2016-04-26 2018-09-11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Floating connector
CN106711667B (zh) * 2016-12-02 2020-09-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461993A (zh) * 2017-02-15 2018-08-2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6230013B1 (ja) * 2017-04-07 2017-11-15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840636B2 (ja) * 2017-07-19 2021-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6942022B2 (ja) * 2017-10-05 2021-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096956B1 (en) * 2017-11-04 2018-10-09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9139835A (ja) * 2018-02-06 2019-08-22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9153373A (ja) * 2018-02-28 2019-09-12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7025991B2 (ja) * 2018-05-21 2022-02-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7044667B2 (ja) * 2018-08-30 2022-03-3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7128696B2 (ja) * 2018-09-18 2022-08-3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559915B1 (en) * 2019-01-31 2020-02-11 Amphenol Corporation Ruggedized electrical receptacle
CN215418828U (zh) * 2021-01-06 2022-01-04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防水插座连接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77313A1 (en) * 1998-07-30 2000-02-02 Berg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B.V. Micro miniatur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13143378A (ja) * 2012-01-12 2013-07-2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CN203871583U (zh) * 2014-05-30 2014-10-08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3967331U (zh) * 2014-07-22 2014-11-26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配合稳定的usb3.1电连接器
CN204088728U (zh) * 2014-09-19 2015-01-07 东莞利铿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强化之防进水连接器
CN204103126U (zh) * 2014-09-03 2015-01-14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68291B2 (ja) * 2009-12-11 2014-08-0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多極プラグ
JP2014116223A (ja) * 2012-12-11 2014-06-26 Smk Corp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5433776B1 (ja) 2012-12-28 2014-03-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5667652B2 (ja) * 2013-03-22 2015-02-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CN104838545B (zh) 2012-12-28 2017-03-0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TWM496259U (zh) * 2014-09-26 2015-02-21 Jess Link Products Co Ltd 防水電連接器模組及其防水外殼
JP5813847B1 (ja) * 2014-10-27 2015-11-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CN205376882U (zh) * 2015-12-23 2016-07-06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205724167U (zh) * 2016-05-06 2016-11-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77313A1 (en) * 1998-07-30 2000-02-02 Berg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B.V. Micro miniatur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13143378A (ja) * 2012-01-12 2013-07-2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CN203871583U (zh) * 2014-05-30 2014-10-08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3967331U (zh) * 2014-07-22 2014-11-26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配合稳定的usb3.1电连接器
CN204103126U (zh) * 2014-09-03 2015-01-14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4088728U (zh) * 2014-09-19 2015-01-07 东莞利铿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强化之防进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8779A (zh) 2017-11-28
TWI605643B (zh) 2017-11-11
JP2016201251A (ja) 2016-12-01
JP6452529B2 (ja) 2019-01-16
US9960522B2 (en) 2018-05-01
TW201637296A (zh) 2016-10-16
WO2016163141A1 (ja) 2016-10-13
US20170346216A1 (en) 2017-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8779B (zh) 连接器
CN205882212U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
CN106688148B (zh) 防水连接器
CN107112704B (zh)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连接器
US20060189183A1 (en) Camera module connector
JP2014207140A (ja) 防水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60075198A (ko) 방수형 마이크로 유에스비 커넥터
JP2017152201A (ja) 防水部材、防水部材組立体、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1305484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M500384U (zh) 電連接器組合
JP6050164B2 (ja) 携帯機器
CN105449434A (zh) 电连接器
CN105474473A (zh) 连接器
TWI606644B (zh) 連接器裝置
CN107484405B (zh) 移动终端及其电路板组件
KR101773502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WO2016152283A1 (ja) コネクタ
CN205178120U (zh) 电连接器
TWI479753B (zh) Electrical connection
JP2016534533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に対する改良
CN219801304U (zh) 具有波浪板与下沉式结构的连接器及其端子组
JP2014143069A (ja) 同軸コネクタ
CN203288879U (zh) 连接器结构
JP7412681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18190600A (ja)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