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88879U - 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88879U
CN203288879U CN2013201749386U CN201320174938U CN203288879U CN 203288879 U CN203288879 U CN 203288879U CN 2013201749386 U CN2013201749386 U CN 2013201749386U CN 201320174938 U CN201320174938 U CN 201320174938U CN 203288879 U CN203288879 U CN 203288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rt
those
connector construction
terminals
plu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749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正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1749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88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88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888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复数端子、金属外壳、盖体及遮蔽片,其中绝缘本体具有插入口,复数端子由相反于插入口的一侧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端子中具有复数短路端子。金属外壳组装于绝缘本体外侧,金属外壳具有与插入口相互配合的开口,盖体是可转动地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盖体具有面向于端子的内侧面及背向于端子的外侧面。遮蔽片组装于盖体的外侧面上且其具有复数弹臂延伸突出于内侧面以分别接触于多个短路端子,使多个短路端子之间形成电性导通。

Description

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良好遮蔽效果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泛用的传输线缆,例如软性电路板或软性排线,当应用于高频特性环境下,其必须符合特定阻抗值,以达到系统所需要的传输效果。常见的作法是在传输线缆外侧形成金属包覆并予以接地,使传输线缆的本体达到一定阻抗范围,这类金属包覆有单层、多层或网状包覆等型态,各种接地手段也已揭露于许多专利文献中。但是,传输线缆末端无法以金属包覆的部分,往往造成阻抗范围产生局部变异,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效果也大幅下降。
此外,不仅传输线缆本身,连接于传输线缆末端的连接器也同样有符合高频特性的需求。例如一种掀盖式电连接器,常见解决手段为加装金属外壳于电连接器外侧,以达到一定遮蔽效果,但是掀盖的部分由于需要反复转动,金属外壳难以有效覆盖此掀盖,导致电连接器整体的电磁遮蔽的效果变差,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解决传统的掀盖式电连接器由于可转动的掀盖上未设有任何的遮蔽组件,导致电磁遮蔽的效果变差,不符合市场需求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入口;复数端子,由相反于插入口的一侧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端子中具有复数短路端子;一金属外壳,组装于绝缘本体外侧,金属外壳具有一开口,开口与插入口是相互配合;一盖体,盖体是可转动地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盖体具有面向于端子的一内侧面及相对于内侧面背向于端子的一外侧面;及一遮蔽片,组装于盖体的外侧面上,遮蔽片具有复数弹臂延伸突出于内侧面以分别接触于短路端子,使短路端子之间形成电性导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盖体设有复数孔洞,孔洞贯通盖体的内侧面与外侧面,弹臂穿过孔洞以接触于短路端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孔洞是分别对应于短路端子设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外侧面上设有一嵌槽,遮蔽片组装固定于嵌槽内,孔洞对应于嵌槽设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外侧面上设有复数插槽,遮蔽片对应于插槽设有复数卡合部,卡合部插设固定于插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金属外壳更设有复数接地弹片,接地弹片通过插入口并朝向绝缘本体内部延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弹臂是以两个为一组的型态,两弹臂之间形成一狭缝,每个短路端子是穿过狭缝且被夹持于两弹臂之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每个孔洞是由两长内壁及连接于两长内壁的两短内壁所围绕而成,两长内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短路端子的长度方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弹臂是朝向短内壁变形移动且被短内壁所限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短路端子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接触面,两接触面是对应于两短内壁设置,两弹臂是分别搭接于两接触面。
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结构,其是利用于可转动的盖体上设置遮蔽片,此遮蔽片可弹性接触于所有的短路端子,以使复数短路端子可电性导通为一体,如此使得电连接器整体遮蔽效果更加完整,藉以改善习知电连接器的缺失。另外,此遮蔽片是直接组装于盖体的外侧面上,如此制程容易操作且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于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于另一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移除遮蔽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弹臂接触于短路端子。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显示软性排线插入于连接器结构。
以上各图当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是:
1    连接器结构
2    绝缘本体
21   上连接部
211  通槽
22   侧壁部
221  枢槽
23   底部
24   插入口
3    端子
31   短路端子
311  固定臂
312  接触臂
313  焊接部
314  接触面
4    金属外壳
41   上连接板
42  侧板
43  底板
44  开口
45  接地弹片
5   盖体
51  内侧面
52  外侧面
521 嵌槽
522 孔洞
523 插槽
524 长内壁
525 短内壁
526 扣点
53  枢轴
6   遮蔽片
61  弹臂
611 狭缝
62  卡合部
63  扣合部
7   软性排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较佳实施例,此连接器结构1包括一绝缘本体2、复数个端子3、一金属外壳4、一盖体5及一遮蔽片6,其是用以电性搭接于软性排线7。
绝缘本体2是以塑料射出成型制成,其是由一上连接部21、两侧壁部22及一底部23所组成,上连接部21与底部23相对且连接于两侧壁部22之间,三者并共同围绕形成一插入口24,上连接部21设有复数通槽211,在两侧壁部22面向绝缘本体2内部的位置各形成一枢槽221。
复数端子3是金属板冲压制成,其相互排列由相反于插入口24的一侧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于这些端子3当中包括有复数短路端子31(在此实施例中为三个),每个短路端子31具有一固定臂311、一接触臂312及一焊接部313,固定臂311前端嵌入上连接部21的通槽211内形成定位,接触臂312可与置入的软性排线7或是软性电路板电性接触,焊接部313则伸出绝缘本体2外并可焊接在电路板(未图标)上。
金属外壳4是由金属板冲压一体成型所构成,由插入口24方向组装于绝缘本体2外侧,可使此连接器结构1整体形成良好遮蔽状态。金属外壳4主要由一上连接板41、两侧板42及一底板43所组成,分别对应于绝缘本体1的上连接部21、两侧壁部22及底部23,并共同围绕形成一开口44,开口44是与绝缘本体2的插入口24相互配合,以承接前述软性排线7或是软性电路板。此外,金属外壳4更设有复数接地弹片45,接地弹片45通过插入口24并朝向绝缘本体2内部延伸。
盖体5是可转动地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盖体5具有面向于端子3的一内侧面51及相对于内侧面51背向于端子3的一外侧面52,且盖体5两侧的枢轴53可组装于枢槽221内。在本实施例中,于盖体5的外侧面52上设有一嵌槽521,外侧面52上设有复数孔洞522与插槽523,孔洞522与插槽523是对应于嵌槽521设置,孔洞522贯通盖体5的内侧面51与外侧面52且分别对应于短路端子31设置,其中每个孔洞522是由两长内壁524及连接于两长内壁524的两短内壁525所围绕而成,两长内壁52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短路端子31的长度方向。此外,于盖体5外侧设有两个扣点526,此些扣点526邻近于嵌槽521。
遮蔽片6组装固定于盖体5的外侧面52上的嵌槽521内,此遮蔽片6具有复数弹臂61延伸突出于内侧面51以分别接触于多个短路端子31,使多个短路端子31之间形成电性导通。在本实施例中,弹臂61是自外侧面52穿过盖体5的孔洞522且延伸突出于内侧面51以接触于短路端子31。遮蔽片6对应于插槽523设有复数卡合部62,卡合部62是插设固定于插槽523,且遮蔽片6还设有两扣合部63,此扣合部63是与扣点526扣合,如此设计以将遮蔽片6固定于盖体5上。
值得一提的是,遮蔽片6可选择性地局部或是整个涵盖于盖体5的外侧面52上,以补强金属外壳4未遮蔽到的部分,如此可使得此连接器结构1的整体遮蔽效果更加完整。
遮蔽片6上的复数弹臂61是以两个为一组相互相对型态设置,且两弹臂61之间形成一狭缝611,当盖体5向下旋转至定位时,短路端子31是穿过狭缝611且被夹持于两弹臂61之间,因此复数弹臂61可弹性地夹持在多个短路端子31上,藉由遮蔽片6使多个短路端子31彼此相互导通成一体,如图6所示。短路端子3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接触面314,两接触面314是对应于两短内壁525设置,两弹臂61是分别搭接于两接触面314。可以理解的是,两弹臂61是只能朝向两短内壁525变形移动且被两短内壁525所限位,如此以防止两弹臂61与短路端子31之间的松脱或接触不良。
综上所述,本新型的连接器结构1,其是利用于可转动的盖体5上设置遮蔽片6,此遮蔽片6可弹性接触于所有的短路端子31,以使复数短路端子31可电性导通为一体,如此使得电连接器整体遮蔽效果更加完整,改善习知电连接器的缺失。另外,此遮蔽片6是直接组装于盖体5的外侧面52上,如此制程容易操作且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但是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新型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入口;复数端子,由相反于该插入口的一侧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该些端子中具有复数短路端子;一金属外壳,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外侧,该金属外壳具有一开口,该开口与该插入口是相互配合;一盖体,该盖体是可转动地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该盖体具有面向于该些端子的一内侧面及相对于该内侧面背向于该些端子的一外侧面;及一遮蔽片,组装于该盖体的该外侧面上,该遮蔽片具有复数弹臂延伸突出于该内侧面以分别接触于该些短路端子,使该些短路端子之间形成电性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设有复数孔洞,该些孔洞贯通该盖体的该内侧面与该外侧面,该些弹臂穿过该些孔洞以接触于该些短路端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孔洞是分别对应于该些短路端子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侧面上设有一嵌槽,该遮蔽片组装固定于该嵌槽内,该些孔洞对应于该嵌槽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侧面上设有复数插槽,该遮蔽片对应于该些插槽设有复数卡合部,该些卡合部插设固定于该些插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壳更设有复数接地弹片,该些接地弹片通过该插入口并朝向该绝缘本体内部延伸。
7.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弹臂是以两个为一组的型态,两该弹臂之间形成一狭缝,每个该短路端子是穿过该狭缝且被夹持于两该弹臂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该孔洞是由两长内壁及连接于两该长内壁的两短内壁所围绕而成,两该长内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该短路端子的长度方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臂是朝向该短内壁变形移动且被该短内壁所限位。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短路端子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接触面,两该接触面是对应于两该短内壁设置,两该弹臂是分别搭接于两该接触面。
CN2013201749386U 2013-03-28 2013-03-28 连接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8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749386U CN203288879U (zh) 2013-03-28 2013-03-28 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749386U CN203288879U (zh) 2013-03-28 2013-03-28 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88879U true CN203288879U (zh) 2013-11-13

Family

ID=49545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7493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8879U (zh) 2013-03-28 2013-03-28 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888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9773A (zh) * 2019-01-18 2019-04-19 江苏联炜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9773A (zh) * 2019-01-18 2019-04-19 江苏联炜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
CN109659773B (zh) * 2019-01-18 2023-11-24 江苏联炜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92724B1 (ko) 동축형 전기 커넥터
CN104112957B (zh)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CN104466538B (zh) 电连接器
CN110401074A (zh) 多极连接器
CN204558805U (zh) 插座连接器
TWI398992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件
CN107732579B (zh) 线缆连接器
CN201498641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01557055A (zh) 屏蔽壳及基板组件
CN105449434A (zh) 电连接器
US8790134B2 (en) Connector, cable assembly, and semiconductor testing device
US20090318018A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housing
JP6065968B2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524449A (ja) Usbプラグ、usb接続構造及び無線端末
CN203288879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2150588U (zh) 连接器
JP6241597B2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US20100255725A1 (en) LVDS Connector
JP5987721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
CN203574208U (zh) 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及电子系统
WO2016166819A1 (ja) 多極コネクタ、コネクタ装置、ケースおよび多極コネクタへの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CN201797172U (zh) 电连接器
CN109256635B (zh) 高速连接器模组
JP3230758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1289999Y (zh) 防止电磁波泄露的电缆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