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74208U - 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及电子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及电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74208U
CN203574208U CN201320812899.8U CN201320812899U CN203574208U CN 203574208 U CN203574208 U CN 203574208U CN 201320812899 U CN201320812899 U CN 201320812899U CN 203574208 U CN203574208 U CN 203574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transfer element
terminal
telecommunication transfer
insul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128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愉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128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74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74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7420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讯传输元件及分别连接于其两端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含绝缘本体及一排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组装部、第一侧壁及两第二侧壁,组装部相对于第一侧壁设置,数个端子槽道从第一端沿第一侧壁延伸至第二端,端子设置于相应的端子槽道中,端子具有弹性接触区、固持区及焊接区,弹性接触区凸出于第一侧壁面向组装部的一侧,固持区固定于绝缘本体,焊接区曝露出绝缘本体之外;电讯传输元件具有数个芯线,芯线电性连接于焊接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的电子系统。

Description

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及电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基板与储存装置的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Serial ATA是一种用于储存装置(如硬盘、CD-ROM、DVD)与主机板间的高速传输接口。因为Serial ATA具有众多优势,其已逐渐替代传统的ParallelATA与Ultra ATA接口。通常,传统Serial ATA线缆包括电源线缆及讯号线缆,分别组装于一与主机板上的对接连接器配接的线缆连接器的末端。
现有的Serial ATA线缆连接器并无法直接在主机板内部达成电性连接,两者之间必需通过两个连接器(包含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达成电性连接。然而在趋于薄型化与轻型化的可携式装置中,其有限的内部空间与尺寸造成线缆与主机板之间连接的不便,且对接连接器焊接于主机板后不易分离,重工不易。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连接器因故损坏后,便于进行拆换或/及重工,能够降低成本的电讯传输组件连接器组合及电子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讯传输组件连接器组合,若连接器因故损坏,拆换或/及重工容易,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容易且定位效果较佳的电子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与基板组装的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讯传输元件、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讯传输元件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讯传输元件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及一排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一第二端、至少一组装部、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至少一第一侧壁及两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组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数个端子槽道从所述第一端沿所述第一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端子设置于相应的所述端子槽道中,每一所述端子皆具有一弹性接触区、一固持区及一焊接区,所述弹性接触区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面向所述组装部的一侧,所述固持区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焊接区曝露出所述绝缘本体之外;所述电讯传输元件具有数个芯线,所述芯线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连接器包含所述绝缘本体及一排所述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所述第一端、第二端、组装部、第一侧壁及两相对的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组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所述端子具有弹性接触区、固持区及焊接区,所述弹性接触区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面向所述组装部的一侧。藉此设计,所述弹性接触区可以通过弹性抵触与所述基板的电性接点达成电性连接,而不需要进行焊接固定,因此若连接器因故损坏,拆换或/及重工容易,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含一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所述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端处,所述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设有数个与所述芯线对应的容置槽,数个所述芯线分别容置且固定于数个所述容置槽。
具体地,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本体上部及一本体下部,所述本体上部底侧形成一安装面,所述组装部形成于所述本体下部。
更具体地,两所述第二侧壁延伸并形成凸出于所述第二端的两臂体,所述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设置于两所述臂体之间,所述安装面延伸至两所述臂体底侧。
进一步地,两所述臂体相向的一侧各设有一卡接导槽,所述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两侧形成有卡接块,两所述卡接块分别卡接于两所述卡接导槽。
较佳地,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区弯折呈圆弧型或V型,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区呈水平状。
较佳地,所述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还包括一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壳体形成有数个接地弹片,所述接地弹片抵触于相对应的所述端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系统,包括基板、储存装置及所述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其中所述基本的所述舌板插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组装部,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区抵触于所述电性接点,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基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储存装置的所述第三连接器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电子系统中所述基板的所述舌板插置于所述组装部的所述插槽中,所述端子的弹性接触区压接于所述基板的电性接点,使得第一连接器与基板之间可以分离,重工容易,也可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
另,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组装部可穿设于所述基板的组装孔中,使所述第一连接器沉入所述基板,以形成沉板式的设置,可大幅的降低所述第一连接器位于所述基板上的高度,使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设置及运用更加弹性可变。
较佳地,所述基板设有邻接于所述舌板的至少一组装孔,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组装部穿设于所述组装孔中,所述绝缘本体的两所述第二侧壁外缘各设有突起部,所述组装孔边缘设有定位槽,所述突起部卡扣于所述定位槽中。
具体地,所述绝缘本体的两所述第二侧壁外缘各设有一滑槽,两所述滑槽分别滑动套接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组装孔的两侧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第一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连接电讯传输元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与基板的立体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与基板的立体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与基板的立体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系统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图8的电子系统的立体组合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的第一连接器与基板的立体图(一)。
图12为图10的第一连接器与基板的立体图(二)。
图13为图10的第一连接器与基板的立体图(三)。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5为图14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16为图14的第一连接器连接电讯传输元件的立体图。
图17为图14的第一连接器与基板的立体图(一)。
图18为图14的第一连接器与基板的立体图(二)。
图19为图14的第一连接器与基板的立体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供与一基板组装。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讯传输元件100、一第一连接器200及一第二连接器300(如图8所示)。电讯传输元件100可为线缆、软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或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等传输元件。第一连接器200连接于电讯传输元件100一端,第二连接器300则连接于电讯传输元件100另一端。
第一连接器200包含一绝缘本体1及一排端子2。以塑料材料制成的绝缘本体1具有一第一端11、相对于第一端11的一第二端12、至少一组装部13、连接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的至少一第一侧壁14及两相对的第二侧壁15。组装部13相对于第一侧壁14设置并开设有位于第一端11的插槽。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更区分为一本体上部1a及一本体下部1b。本体上部1a底侧具有一安装面1c,组装部13形成于本体下部1b,其中安装面1c投影面积大于组装部13的投影面积。
数个端子槽道16从第一端11沿第一侧壁14的内侧延伸至第二端12,端子2设置于相应的端子槽道16中,端子槽道16的部分外露于第一侧壁14。绝缘本体1的两第二侧壁15外缘可各设有一滑槽17及一突起部18,滑槽17可从第一端11沿第二侧壁15延伸至第二端12,且突起部18在大概中间的位置突出于滑槽17。
端子2以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或其合金材料制成,每一端子2皆具有一弹性接触区21、一固持区22及一焊接区23。弹性接触区21连接于固持区22一端,焊接区23连接于固持区22另一端。弹性接触区21可弯折呈圆弧型或V型等,焊接区23较佳但不限制呈水平状。端子2的弹性接触区21分别于端子槽道16中凸出于第一侧壁14面向组装部13的一侧,以便于与基板的电性接点(图未绘示)电性耦接。固持区22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端子槽道16两侧壁,焊接区23则曝露出绝缘本体1。
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200还包含一以塑料材料制成的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3。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3设置于绝缘本体1的第二端12处。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3设有数个容置槽31,容置槽31与上述端子槽道16对应设置。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3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方式并不限制,例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侧壁14与第二侧壁15朝第二端12的方向延伸凸出并形成两臂体19。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面1c较佳延伸至两臂体19底面,且于两臂体19相向的一侧各设有一卡接导槽191,供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3组装设置。如图2所示,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3两侧形成有卡接块32,两卡接块32卡接于两卡接导槽191,使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3得以卡接固定于绝缘本体1。
如图4所示,电讯传输元件100具有数个芯线101,芯线101可容置且固定于容置槽31。芯线101可利用热棒(hot bar)热压方式固定于容置槽31,芯线101可在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3组装于绝缘本体1前或后固定于容置槽31。电讯传输元件100的芯线101一端电性连接于端子2的焊接区23。
请一并参阅图5,当焊接完电讯传输元件100的第一连接器200与基板400组装时,如图所示,基板400(如主机板或电路板)较佳是在内部具有舌板402并形成有组装孔401的基板400。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舌板402亦可设置于基板400的侧缘,组装孔401则为一开放式的开孔。舌板402一表面设有数个电性接点403,与上述端子2的弹性接触区21相对应,且组装孔401边缘可设有定位槽404,供与突起部18卡合定位。
第一连接器200由上而下的组装于基板400(如图6所示),使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1c顶抵于基板400顶面而挡止定位。换言之,当组装部13组装于基板400的组装孔401时,安装面1c与基板400的表面是抵触的。组装部13则穿过于组装孔401中,使第一连接器200沉入基板400。如图5所示,当安装面1c顶抵于基板400顶面时,两滑槽17恰与基板400的狭槽405对应并滑动套设于所述组装孔401的两侧壁,因此可将第一连接器200沿狭槽405方向推动(如图7所示),突起部18卡扣于相对应的定位槽404中,使第一连接器200可稳固的定位于基板400上。如图7所示,此时基板400的舌板402插置于绝缘本体1的组装部13上开设的插槽中,且使端子2的弹性接触区21压接于电性接点403,使第一连接器200与基板400得以达成电性连接。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8及图9,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电子系统,包括一基板400、一储存装置500及一前述的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储存装置500设有一第三连接器501,其中第一连接器200与基板400电性连接,第二连接器300与储存装置500的第三连接器501电性连接,如此互传讯号。第一连接器200与基板400电性连接的构造已在第一实施例中详述,不再加以赘述。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0,绘示一种焊接电讯传输元件100的精简结构的第一连接器200示意图。换言之,如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200不具前述实施例的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200的组装部13设有两个,两组装部13分别设于邻近两第二侧壁15处(左右两侧)。请一并参阅图11至图13,本实施例的基板400对应于两组装部13而设置有两组装孔401。两组装部13可穿设于两组装孔401中,再平行移入狭槽405。此时,基板400的舌板402插置于绝缘本体1的两组装部13之间,端子2的弹性接触区21压接于电性接点403,使第一连接器200与基板400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优点是,仅需较小的基板400空间即能达到与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电性耦接的特点。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14至图16,在本实施例中,设计另一种第一连接器200结构,一体成型结构的绝缘本体1与一体成型设计的端子2组装。绝缘本体1具有一第一端11、相对于第一端11的一第二端12、至少一组装部13、连接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的至少一第一侧壁14及两相对的第二侧壁15。在本实施例中,组装部13设有两个,两组装部13分别设于邻近两第二侧壁15处,且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3一体成型的设置于绝缘本体1的第二端12处。数个端子槽道16从第一端11沿第一侧壁14延伸至第二端12,端子2设置于相应的端子槽道16中。
每一端子2皆具有一弹性接触区21、一固持区22及一焊接区23。弹性接触区21连接于固持区22一端,焊接区23连接于固持区22另一端。端子2的弹性接触区21分别由端子槽道16向第一侧壁14面向组装部13的一侧凸出,以便于与基板的电性接点电性耦接。固持区22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端子槽道16两侧壁,焊接区23则曝露出绝缘本体1。
另,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200还可以包括一金属壳体4,金属壳体4包覆于绝缘本体1,且同时包覆于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3及电讯传输元件100局部,金属壳体4形成有数个接地弹片41,接地弹片41抵触于相对应的端子2,以提供接地的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7至图19,本实施例基板400对应于两组装部13而设置有两组装孔401,两组装部13可穿设于两组装孔401中,基板400的舌板402插置于绝缘本体1的两组装部13之间,端子2的弹性接触区21压接于电性接点403,使第一连接器200与基板40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壳体4的两侧外缘可各设有一突起部42,突起部42可卡扣于相对应的定位槽404中,使第一连接器200可稳固的定位于基板400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连接器200包含所述绝缘本体1及一排所述端子2,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所述第一端11、第二端12、组装部13、第一侧壁14及两相对的所述第二侧壁14,所述组装部13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14设置,所述端子2具有弹性接触区21、固持区22及焊接区23,所述弹性接触区21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14面向所述组装部13的一侧。藉此设计,所述弹性接触区21可以通过弹性抵触与所述基板400的电性接点达成电性连接,而不需要进行焊接固定,因此若连接器因故损坏,拆换或/及重工容易,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由于本电子系统中所述基板400的所述舌板402插置于所述组装部13,所述端子2的弹性接触区21压接于所述基板400的电性接点,使得第一连接器200与基板400之间可以分离,重工容易,也可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
另,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器200的所述组装部13可穿设于所述基板400的组装孔401中,使所述第一连接器200沉入所述基板400,以形成沉板式的设置,可大幅的降低所述第一连接器200位于所述基板400上的高度,使所述第一连接器200的设置及运用更加弹性可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与一基板组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包括:
电讯传输元件;
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讯传输元件一端;以及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讯传输元件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及一排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一第二端、至少一组装部、连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至少一第一侧壁及两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组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数个端子槽道从所述第一端沿所述第一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端子设置于相应的所述端子槽道中,每一所述端子皆具有一弹性接触区、一固持区及一焊接区,所述弹性接触区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面向所述组装部的一侧,所述固持区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焊接区曝露出所述绝缘本体之外;所述电讯传输元件具有数个芯线,所述芯线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含一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所述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端处,所述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设有数个与所述芯线对应的容置槽,数个所述芯线分别容置且固定于数个所述容置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本体上部及一本体下部,所述本体上部底侧形成一安装面,所述组装部形成于所述本体下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二侧壁延伸并形成凸出于所述第二端的两臂体,所述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设置于两所述臂体之间,所述安装面延伸至两所述臂体底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臂体相向的一侧各设有一卡接导槽,所述电讯传输元件固定座两侧形成有卡接块,两所述卡接块分别卡接于两所述卡接导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区弯折呈圆弧型或V型,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区呈水平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还包括一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壳体形成有数个接地弹片,所述接地弹片抵触于相对应的所述端子。
8.一种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一舌板,所述舌板设有数个电性接点;
储存装置,所述储存装置设有一第三连接器;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其中所述基板的所述舌板插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组装部,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接触区抵触于所述电性接点,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基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储存装置的所述第三连接器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设有邻接于所述舌板的至少一组装孔,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组装部穿设于所述组装孔中,所述绝缘本体的两所述第二侧壁外缘各设有突起部,所述组装孔边缘设有定位槽,所述突起部卡扣于所述定位槽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所述第二侧壁外缘各设有一滑槽,两所述滑槽分别滑动套接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组装孔的两侧壁。
CN201320812899.8U 2013-12-11 2013-12-11 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及电子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74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12899.8U CN203574208U (zh) 2013-12-11 2013-12-11 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及电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12899.8U CN203574208U (zh) 2013-12-11 2013-12-11 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及电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74208U true CN203574208U (zh) 2014-04-30

Family

ID=50541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1289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74208U (zh) 2013-12-11 2013-12-11 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及电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742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2074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114465094A (zh) * 2022-01-27 2022-05-10 淮南安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铠装移开式柜用核心控制单元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2074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111262074B (zh) * 2018-11-30 2022-02-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合
US11557852B2 (en) 2018-11-30 2023-01-17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Cable assembly
CN114465094A (zh) * 2022-01-27 2022-05-10 淮南安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铠装移开式柜用核心控制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3376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CN204243294U (zh)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US20130122752A1 (en) Connector
CN104810689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1576863U (zh) 电连接器
JP3148520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5693075U (zh) 电子连接器
CN203562537U (zh) 一种硬盘数据接口节距转换连接器
CN203574208U (zh) 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及电子系统
CN203617524U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及应用其的电子系统
US9431736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CN203339331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3503820U (zh) 线缆连接器
CN109149217B (zh) 利用弯折部使端子与接地片相接触的信号连接器
US91123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519455Y (zh) 插座连接器
CN201708397U (zh) 磁性模组及具有该磁性模组的电连接器
US8231407B1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bar
CN202474254U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
TWM451680U (zh) 線纜連接器組合
CN203339391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4067678U (zh) 沉板式usb连接器
CN203553444U (zh) 电连接器及硬盘组合
CN203617498U (zh) 电连接器
US2009022712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brid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