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7582B - 编码器 - Google Patents

编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7582B
CN107407582B CN201680011660.7A CN201680011660A CN107407582B CN 107407582 B CN107407582 B CN 107407582B CN 201680011660 A CN201680011660 A CN 201680011660A CN 107407582 B CN107407582 B CN 1074075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transistor
base stage
main transistor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16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7582A (zh
Inventor
北村彰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07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7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16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resistance
    • G01D5/165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resistance by relative movement of a point of contact or actuation and a resistive trac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24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s or pulse trains; generat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编码器具有编码器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编码器电路包含:第1开关部和第2开关部、与第1开关部串联连接的第1电阻、以及与第2开关部串联连接的第2电阻,所述编码器电路是在电源电压与接地之间连接第1开关部以及第1电阻、第2开关部以及第2电阻而构成的,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于第1和第2电阻与电源电压之间,在第1开关部闭合时,断开从电源电压向第1电阻的电源供给,在第2开关部闭合时,断开从电源电压向第2电阻的电源供给,另一方面,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于第1电阻与第1开关部之间的第1连接点和电源电压之间,连接于第2电阻与第2开关部之间的第2连接点和电源电压之间,从电源电压向第1和第2连接点一直通电。

Description

编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码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编码器,存在JP特开2004-9524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编码器。编码器具有:轴、和对轴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进行感测的编码器机构。
编码器机构具有:被安装于轴的转子、被安装于转子的第1和第2滑动件、及第1和第2滑动件滑动接触的环状梳形电极图案。若轴进行旋转,则第1滑动件与环状梳形电极图案断续接触,第2滑动件与环状梳形电极图案断续接触。
图11是编码器机构的等效电路图。如图11所示,编码器电路100包含:根据轴(滑动件)的旋转而断开闭合的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与第1开关部Sw1串联连接的第1电阻R1、和与第2开关部Sw2串联连接的第2电阻R2。
第1开关部Sw1以及第1电阻R1、第2开关部Sw2以及第2电阻R2在电源电压Vcc与接地GND之间被并联连接。第1电阻R1以及第2电阻R2位于电源电压Vcc侧。
第1开关部Sw1由第1滑动件和环状梳形电极图案构成,第1滑动件与环状梳形电极图案接触,第1开关部Sw1成为闭合状态。同样地,第2开关部Sw2由第2滑动件和环状梳形电极图案构成。
通过对第1开关部Sw1与第1电阻R1之间的A点的输出、编码器电路100与接地GND之间的C点的输出进行检测,能够判断第1开关部Sw1的断开闭合。同样地,通过对第2开关部Sw2与第2电阻R2之间的B点的输出、编码器电路100与接地GND之间的C点的输出进行检测,能够判断第2开关部Sw2的断开闭合。通过判断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的断开闭合,来感测轴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4-952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编码器中,例如,在检测编码器电路100的输出到经过一定时间为止的待机时,在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的至少一方闭合时,电流流过编码器电路100。本申请发明人最新着眼于该电流被编码器电路100消耗的不必要的电力。
例如,将第1和第2电阻R1、R2设为100kΩ,将电源电压Vcc设为5V。在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的一方闭合时,消耗电力为250μW。在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的两方闭合时,消耗电力为500μW。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第1和第2开关部的至少一方闭合时,能够减少在电源电压与接地之间被消耗的电力的编码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编码器对相对于第1部件能够移动的第2部件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量进行感测,所述编码器具有:
编码器电路,包含:根据所述第2部件的移动而断开闭合的第1开关部和第2开关部、与所述第1开关部串联连接的第1电阻、和与所述第2开关部串联连接的第2电阻,所述编码器电路是在电源电压与接地之间连接所述第1开关部以及所述第1电阻、所述第2开关部以及所述第2电阻而构成的,以使得所述第1电阻和所述第2电阻位于所述电源电压侧;和
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1电阻、所述第2电阻和所述电源电压之间,在所述第1开关部闭合时,断开从所述电源电压向所述第1电阻的电源供给,在所述第2开关部闭合时,断开从所述电源电压向所述第2电阻的电源供给,另一方面,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1电阻与所述第1开关部之间的第1连接点,连接于所述第2电阻与所述第2开关部之间的第2连接点,从所述电源电压向所述第1连接点和所述第2连接点一直通电。
根据本发明的编码器,控制电路连接于第1和第2电阻与电源电压之间,在第1开关部闭合时,断开从电源电压向第1电阻的电源供给,连接于第2电阻与电源电压之间,在第2开关部闭合时,断开从电源电压向第2电阻的电源供给。由此,在第1开关部闭合时,由于电流不流过第1电阻,因此电力不被第1电阻消耗。在第2开关部闭合时,由于电流不流过第2电阻,因此电力不被第2电阻消耗。
此外,控制电路连接于第1电阻与第1开关部之间的第1连接点和电源电压之间,连接于第2电阻与第2开关部之间的第2连接点和电源电压之间,从电源电压向第1和第2连接点一直通电。由此,对第1和第2开关部的输出进行检测,能够判断第1和第2开关部的断开闭合。通过判断第1和第2开关部的断开闭合,来感测第2部件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量。
因此,满足作为编码器的功能,在第1和第2开关部的至少一方闭合时,能够减少在电源电压与接地之间被消耗的电力。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编码器中,
所述编码器电路是在所述电源电压与所述接地之间,将所述第1开关部以及所述第1电阻、所述第2开关部以及所述第2电阻并联连接而构成的,
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第1开关部和所述第2开关部的至少一方闭合时,断开从所述电源电压向所述第1电阻和所述第2电阻的电源供给。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编码器,控制电路在第1和第2开关部的至少一方闭合时,断开从电源电压向第1和第2电阻的电源供给。由此,在第1和第2开关部的至少一方闭合时,由于电流不流过第1和第2电阻,因此电力不被第1和第2电阻消耗。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编码器中,
所述控制电路具有:
pnp型的主晶体管,发射极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编码器电路连接,基极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和
主晶体管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主晶体管的基极,在所述第1开关部和所述第2开关部的至少一方闭合时,在所述主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不流过电流,在所述主晶体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不流过电流。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编码器,控制电路具有:pnp型的主晶体管、和连接于主晶体管的基极并控制基极电流的主晶体管控制电路。因此,能够使控制电路为简单的构成。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编码器中,
所述主晶体管控制电路具有:
npn型的第1子晶体管,集电极经由第3电阻而连接于所述主晶体管的基极,基极经由第4电阻以及第5电阻的串联电路而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和
npn型的第2子晶体管,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第1子晶体管的发射极,发射极连接于所述接地,基极经由第6电阻以及第7电阻的串联电路而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
所述第4电阻与所述第5电阻之间连接于所述编码器电路的所述第1连接点,所述第6电阻与所述第7电阻之间连接于所述编码器电路的所述第2连接点。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编码器,主晶体管控制电路具有npn型的第1子晶体管和npn型的第2子晶体管。因此,能够使主晶体管控制电路为简单的构成。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编码器中,在所述主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电源电压之间,连接第8电阻。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编码器,由于在主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之间连接第8电阻,因此能够去除主晶体管的基极的噪声。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编码器中,在所述主晶体管的基极、所述第1子晶体管的基极和所述第2子晶体管的基极的至少一个,连接电容器。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编码器,由于在主晶体管的基极、第1子晶体管的基极和第2子晶体管的基极的至少一个连接电容器,因此能够使基极电流稳定化。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编码器中,
所述控制电路具有:
pnp型的第1主晶体管,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编码器电路的所述第1电阻,基极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
pnp型的第2主晶体管,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编码器电路的所述第2电阻,基极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
第1主晶体管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1主晶体管的基极,在所述第1开关部闭合时,在所述第1主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不流过电流,在所述第1主晶体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不流过电流;和
第2主晶体管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2主晶体管的基极,在所述第2开关部闭合时,在所述第2主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不流过电流,在所述第2主晶体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不流过电流。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编码器,控制电路具有:pnp型的第1、第2主晶体管、和连接于第1、第2主晶体管的基极并控制基极电流的第1、第2主晶体管控制电路。因此,能够使控制电路为简单的构成。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编码器中,
所述第1主晶体管控制电路具有npn型的第1子晶体管,所述npn型的第1子晶体管的集电极经由第3电阻而连接于所述第1主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连接于所述接地,基极经由第4电阻以及第5电阻的串联电路而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
所述第2主晶体管控制电路具有npn型的第2子晶体管,所述npn型的第2子晶体管的集电极经由第9电阻而连接于所述第2主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连接于所述接地,基极经由第6电阻以及第7电阻的串联电路而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
所述第4电阻与所述第5电阻之间连接于所述编码器电路的所述第1连接点,所述第6电阻与所述第7电阻之间连接于所述编码器电路的所述第2连接点。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编码器,主晶体管控制电路具有npn型的第1子晶体管和npn型的第2子晶体管。因此,能够使主晶体管控制电路为简单的构成。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编码器中,
在所述第1主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电源电压之间,连接第8电阻,
在所述第2主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电源电压之间,连接第10电阻。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编码器,由于在第1主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之间连接第8电阻,因此能够去除第1主晶体管的基极的噪声。由于在第2主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之间连接第10电阻,因此能够去除第2主晶体管的基极的噪声。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编码器中,在所述第1子晶体管的基极和所述第2子晶体管的基极的至少一个,连接电容器。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编码器,由于在第1子晶体管的基极与第2子晶体管的基极的至少一个连接电容器,因此能够使基极电流稳定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编码器,在第1和第2开关部的至少一方闭合时,能够减少在电源电压与接地之间被消耗的电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编码器的剖视图。
图2是从编码器机构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从编码器机构的下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编码器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编码器电路的输出波形的波形图。
图6是对控制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表。
图7A是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表。
图7B对本实施例的消耗电流和现有例的消耗电流进行说明的表。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编码器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编码器的电路图。
图10是对控制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表。
图11是现有的编码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编码器的剖视图。将编码器的宽度方向设为X方向,将编码器的长度方向设为Y方向。将编码器的高度方向设为Z方向。将Z方向的正方向设为上侧,将Z方向的负方向设为下侧。
如图1所示,编码器1是旋转编码器。编码器1具有:外壳2、被安装于外壳2以使得能够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3、对轴3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旋转量)进行感测的编码器机构6、和对编码器机构6等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7。
外壳2例如由金属构成。外壳2将轴3、编码器机构6和控制装置7组装为一体。外壳2具有:底壁21、和被安装于底壁21的箱形的盖体22。
轴3例如由树脂构成。轴3具有操作部35和轴部36。操作部35和轴部36沿着轴,从上侧向下侧被依次配置。操作部35贯通外壳2的盖体22,使用者能够从外壳2的外侧对操作部35进行操作。
图2是从编码器机构6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编码器机构6具有:编码器基板60、被设置于编码器基板60的电阻体图案61、62、63、被设置于编码器基板60并电连接于电阻体图案61、62、63的编码器端子601、602、603、被安装于轴3以使得能够与轴3共同旋转的转子65、和被安装于转子65并与电阻体图案61、62、63滑动接触的滑动件66。
编码器基板60例如由树脂构成。编码器基板60被配置于外壳2内并被固定于外壳2的盖部22。
电阻体图案61、62、63被设置于编码器基板60的下表面。电阻体图案61、62、63用于感测轴3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第1电阻体图案61、第2电阻体图案62和第3电阻体图案63形成为环状,并被配置为同心状。第1电阻体图案61、第2电阻体图案62和第3电阻体图案63被从直径方向的外侧向内侧依次配置。第1电阻体图案61和第2电阻体图案62分别间歇地形成。第3电阻体图案63连续地形成。
编码器端子601、602、603嵌入成型于编码器基板60。第1编码器端子601与第1电阻体图案61电连接,第2编码器端子602与第2电阻体图案62电连接,第3编码器端子603与第3电阻体图案63电连接。
转子65固定于轴3。转子65被配置于编码器基板60的下侧。
滑动件66例如由金属构成。滑动件66被固定于转子65的上表面的2个突起部65b。滑动件66形成为环状。滑动件66具有:第1接点部661、第2接点部662和第3接点部663。第1接点部661、第2接点部662和第3接点部663从直径方向的外侧向内侧被依次配置。第1接点部661、第2接点部662和第3接点部663导通。
第1接点部661处于与第1电阻体图案61对应的位置,第2接点部662处于与第2电阻体图案62对应的位置,第3接点部663处于与第3电阻体图案63对应的位置。并且,通过滑动件66的旋转,第1接点部661断续地接触于第1电阻体图案61,第2接点部662断续地接触于第2电阻体图案62。第3接点部663一直接触于第3电阻体图案63。换句话说,通过滑动件66的旋转,第1编码器端子601与第3编码器端子603间歇地电连接,第2编码器端子602与第3编码器端子603间歇地电连接。
图3是从编码器机构6的下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所示,在编码器基板60的下表面设置第1、第2、第3电极部671、672、673。第1电极部671、第2电极部672和第3电极部673形成为环状,配置为同心状。第1电极部671、第2电极部672和第3电极部673从直径方向的外侧向内侧被依次配置。第1电极部671与第1编码器端子601的端部601a电连接,第2电极部672与第2编码器端子602的端部602a电连接,第3电极部673与第3编码器端子603的端部603a电连接。
在第1、第2、第3电极部671、672、673上,层叠绝缘片68。绝缘片68覆盖第1电极部671以及第2电极部672,以使得第1电极部671在在周向间歇地露出,并且第2电极部672在周向间歇地露出。换句话说,绝缘片68具有在周向上间歇地配置的多个孔部68a,第1电极部671以及第2电极部672从绝缘片68的孔部68a露出。第3电极部673不被绝缘片68覆盖。
在第1电极部671从绝缘片68露出的部分设置第1电阻体图案61,在第2电极部672从绝缘片68露出的部分设置第2电阻体图案62,在第3电极部673设置第3电阻体图案63。
由此,第1电阻体图案61经由第1电极部671而与第1编码器端子601电连接,第2电阻体图案62经由第2电极部672而与第2编码器端子602电连接,第3电阻体图案63经由第3电极部673而与第3编码器端子603电连接。
图4是编码器1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编码器1具有:用于对轴3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编码器电路70、和控制提供给编码器电路70的电源的控制电路71。编码器电路70是编码器机构6的等效电路。控制电路71被包含于控制装置7。
编码器电路70包含:根据轴3(滑动件66)的旋转而断开闭合的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与第1开关部Sw1串联连接的第1电阻R1、和与第2开关部Sw2串联连接的第2电阻R2。
第1开关部Sw1以及第1电阻R1、第2开关部Sw2以及第2电阻R2被并联连接在电源电压Vcc与接地GND之间。第1电阻R1以及第2电阻R2位于电源电压Vcc侧。
第1开关部Sw1由第1接点部661和第1电阻体图案61构成,第1接点部661与第1电阻体图案61接触,从而第1开关部Sw1成为闭合状态。同样地,第2开关部Sw2由第2接点部662和第2电阻体图案62构成。
通过检测第1开关部Sw1与第1电阻R1之间的A点的输出、编码器电路70与接地GND之间的C点的输出,能够判断第1开关部Sw1的断开闭合。同样地,通过检测第2开关部Sw2与第2电阻R2之间的B点的输出、编码器电路70与接地GND之间的C点的输出,能够判断第2开关部Sw2的断开闭合。通过判断第1与第2开关部Sw1、Sw2的断开闭合,来感测轴3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
图5是表示编码器电路70的输出波形的波形图。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第1开关部Sw1成为闭合状态,从而在A点与C点之间流过电流,A信号成为接通。第2开关部Sw2成为闭合状态,从而在B点与C点之间流过电流,B信号成为接通。
在滑动件66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中,从A信号的断开的开始起到下一个断开的开始为止的滑动件66的旋转角度为60°。针对B信号也是同样的。此外,A信号的断开的开始与B信号的断开的开始的偏离在滑动件66的旋转角度上为15°。并且,在滑动件66的1个旋转(换句话说,滑动件66的旋转角度为360°)中,A信号以及B信号的接通和断开的组合的变化被分为24个。换句话说,在滑动件66的1个旋转中,能够判断滑动件66的旋转角度每变化15°。因此,通过判断A信号和B信号的变化,能够判断滑动件66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如图4所示,控制电路71连接于第1电阻R1以及第2电阻R2与电源电压Vcc之间,在第1与第2开关部Sw1、Sw2的至少一方闭合时,断开从电源电压Vcc向第1电阻R1以及第2电阻R2的电源供给。由此,在第1与第2开关部Sw1、Sw2的至少一方闭合时,由于电流不流过第1电阻R1以及第2电阻R2,因此电力不被第1电阻R1以及第2电阻R2消耗。特别地,在检测编码器电路70的输出到经过一定时间为止的待机时,能够有效地减少消耗电力。
控制电路71连接于第1电阻R1与第1开关部Sw1之间的第1连接点P1与电源电压Vcc之间,连接于第2电阻R2与第2开关部Sw2之间的第2连接点P2与电源电压Vcc之间,从电源电压Vcc向第1连接点P1以及第2连接点P2一直通电。由此,能够检测第1与第2开关部Sw1、Sw2的输出,判断第1与第2开关部Sw1、Sw2的断开闭合。通过判断第1与第2开关部Sw1、Sw2的断开闭合,来感测轴3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
控制电路71具有:pnp型的主晶体管Qm、和对主晶体管Qm的基极电流进行控制的主晶体管控制电路72。因此,能够将控制电路71设为简单的构成。
主晶体管Qm是包含发射极e、集电极c以及基极b的双极型晶体管。发射极e与电源电压Vcc连接,集电极c与编码器电路连接,基极b与电源电压Vcc连接。
主晶体管控制电路72在与主晶体管Qm的基极b连接、第1与第2开关部Sw1、Sw2的至少一方闭合时,电流不流过主晶体管Qm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电流不流过主晶体管Qm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
若具体叙述,主晶体管控制电路72具有:npn型的第1子晶体管Qs1和npn型的第2子晶体管Qs2。因此,能够使主晶体管控制电路72为简单的构成。
第1子晶体管Qs1是包含发射极e、集电极c以及基极b的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c经由第3电阻R3而与主晶体管Qm的基极b连接,基极b经由第4电阻R4以及第5电阻R5的串联电路而与电源电压Vcc连接。
第2子晶体管Qs2是包含发射极e、集电极c以及基极b的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c与第1子晶体管Qs1的发射极e连接,发射极e与接地GND连接,基极b经由第6电阻R6以及第7电阻R7的串联电路而与电源电压Vcc连接。
在第4电阻R4与第5电阻R5之间连接编码器电路70的第1连接点P1。在第6电阻R6与第7电阻R7之间连接编码器电路70的第2连接点P2。
第1和第2子晶体管Qs1、Qs2对主晶体管Qm的基极电流进行控制。
第4和第6电阻R4、R6比第1和第2电阻R1、R2大。因此,被第4和第6电阻R4、R6消耗的电力比被第1和第2电阻R1、R2消耗的电力小。在因此,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的至少一方闭合时,能够减少在电源电压Vcc与接地GND之间被消耗的电力。
第5和第7电阻R5、R7确保编码器电路70的输出(换句话说,A点、B点、C点的输出)。第5和第7电阻R5、R7比第1和第2电阻R1、R2大。
在主晶体管Qm的基极b与电源电压Vcc之间,连接有第8电阻R8。因此,能够去除主晶体管Qm的基极b的噪声。
在主晶体管Qm的基极b与电源电压Vcc之间,与第8电阻R8并联地连接着主电容器Cm。通过主电容器Cm,能够使主晶体管Qm的基极电流稳定化。
第1子晶体管Qs1的基极b经由第1子电容器Cs1,与接地GND连接。通过第1子电容器Cs1,能够使第1子晶体管Qs1的基极电流稳定化。
第2子晶体管Qs2的基极b经由第2子电容器Cs2,与接地GND连接。通过第2子电容器Cs2,能够使第2子晶体管Qs2的基极电流稳定化。
接下来,使用图4和图6,对控制电路71的动作进行说明。
第一,对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是断开状态时进行说明。
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4和第5电阻R4、R5,在第1子晶体管Qs1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流过,第1子晶体管Qs1成为接通。其结果,在第1子晶体管Qs1的集电极c与发射极e之间流过电流。
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6和第7电阻R6、R7,在第2子晶体管Qs2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流过,第2子晶体管Qs2成为接通。其结果,在第2子晶体管Qs2的集电极c与发射极e之间流过电流。
由此,在主晶体管Qm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流过电流,主晶体管Qm成为接通。因此,在主晶体管Qm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流过电流,主晶体管Qm从电源电压Vcc向第1和第2电阻R1、R2提供电源,向A点和B点提供输出。
第二,对第1开关部Sw1是闭合状态、第2开关部Sw2是断开状态时进行说明。
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4电阻R4、第1连接点P1和第1开关部Sw1,流向接地GND,在第1子晶体管Qs1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不流过电流。其结果,第1子晶体管Qs1为断开。
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6和第7电阻R6、R7,流过第2子晶体管Qs2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其结果,第2子晶体管Qs2成为接通。另外,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6电阻R6,流向第2连接点P2,向B点提供输出。
由此,在主晶体管Qm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不流过电流,主晶体管Qm成为断开。因此,在主晶体管Qm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不流过电流,主晶体管Qm不从电源电压Vcc向第1和第2电阻R1、R2提供电源。
第三,对第1开关部Sw1是断开状态、第2开关部Sw2是闭合状态时进行说明。
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4和第5电阻R4、R5,流过第1子晶体管Qs1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其结果,第1子晶体管Qs1成为接通。另外,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4电阻R4,流向第1连接点P1,向A点提供输出。
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6电阻R6、第2连接点P2和第2开关部Sw2,流向接地GND,在第2子晶体管Qs2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不流过电流。其结果,第2子晶体管Qs2成为断开。
由此,在主晶体管Qm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不流过电流,主晶体管Qm成为断开。因此,在主晶体管Qm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不流过电流,主晶体管Qm不从电源电压Vcc向第1和第2电阻R1、R2提供电源。
第四,对第1开关部Sw1是闭合状态、第2开关部Sw2是闭合状态时进行说明。
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4电阻R4、第1连接点P1和第1开关部Sw1,流向接地GND,在第1子晶体管Qs1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不流过电流。其结果,第1子晶体管Qs1成为断开。
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6电阻R6、第2连接点P2和第2开关部Sw2,流向接地GND,在第2子晶体管Qs2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不流过电流。其结果,第2子晶体管Qs2成为断开。
由此,在主晶体管Qm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不流过电流,主晶体管Qm成为断开。因此,在主晶体管Qm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不流过电流,主晶体管Qm不从电源电压Vcc向第1和第2电阻R1、R2提供电源。
以上,如所说明那样,在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的至少一方闭合时,由于电流不流向第1电阻R1以及第2电阻R2,因此电力不被第1电阻R1以及第2电阻R2消耗。因此,能够减少在电源电压Vcc与接地GND之间被消耗的电力。
(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7A所示,将第1和第2电阻R1、R2设为100kΩ,将第3和第8电阻R3、R8设为1MΩ,将第4和第6电阻R4、R6设为1或者2.2或者5.1MΩ,将第5和第7电阻R5、R7设为7.5MΩ。将主电容器Cm、第1子电容器Cs1以及第2子电容器Cs2设为开路(OPEN)。另外,将电源电压Vcc设为5V。
图7B表示与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的断开闭合状态相应的、本实施例和现有例的电源电压Vcc与接地GND之间的消耗电流[μA]。本实施例表示第4和第6电阻R4、R6为1或者2.2或者5.1MΩ时的消耗电流[μA]。比较例表示图11中的消耗电流[μA]。
如图7B所示,在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的至少一方为闭合状态时,本实施例的消耗电流变得比现有例的消耗电流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4和第6电阻R4、R6越大,消耗电流越小。
(第2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编码器的概略结构图。如图8所示,编码器1A具有:编码器电路70、和对提供给编码器电路70的电源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71A。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是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其说明。
编码器电路70是在电源电压Vcc与接地GND之间连接第1开关部Sw1以及第1电阻R1、第2开关部Sw2以及第2电阻R2而构成的,以使得第1和第2电阻R1、R2位于电源电压Vcc侧。
控制电路71A连接于第1电阻R1以及第2电阻R2与电源电压Vcc之间,在第1开关部Sw1闭合时,断开从电源电压Vcc向第1电阻R1的电源供给,在第2开关部Sw2闭合时,断开从电源电压Vcc向第2电阻R2的电源供给。由此,由于在第1开关部Sw1闭合时,电流不流向第1电阻R1,因此电力不被第1电阻R1消耗。由于在第2开关部Sw2闭合时,电流不流向第2电阻R2,因此电力不被第2电阻R2消耗。特别地,在检测编码器电路70的输出到经过一定时间为止的待机时,能够有效地减少消耗电力。
控制电路71A连接于第1电阻R1与第1开关部Sw1之间的第1连接点P1和电源电压Vcc之间,连接于第2电阻R2与第2开关部Sw2之间的第2连接点P2和电源电压Vcc之间,从电源电压Vcc向第1连接点P1以及第2连接点P2一直通电。由此,能够检测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的输出,来判断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的断开闭合。通过判断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的断开闭合,来感测轴3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
控制电路71A具有:第1主晶体管Qm1、第2主晶体管Qm2、对第1主晶体管Qm1的电流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的第1主晶体管控制电路721A、和对第2主晶体管Qm2的电流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的第2主晶体管控制电路722A。因此,能够使控制电路71A为简单的构成。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编码器的电路图。如图9所示,第1主晶体管Qm1是包含发射极e、集电极c以及基极b的双极型晶体管。发射极e与电源电压Vcc连接,集电极c与编码器电路70的第1电阻R1连接,基极b与电源电压Vcc连接。
第1主晶体管控制电路721A连接于第1主晶体管Qm1的基极b,在第1开关部Sw1闭合时,通过在第1主晶体管Qm1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不流过电流,从而在第1主晶体管Qm1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不流过电流。换句话说,第1子晶体管Qs1对第1主晶体管Qm1的基极电流进行控制。
若具体叙述,第1主晶体管控制电路721A具有npn型的第1子晶体管Qs1。因此,能够使第1主晶体管控制电路721A为简单的构成。
第1子晶体管Qs1是包含发射极e、集电极c以及基极b的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c经由第3电阻R3而连接于第1主晶体管Qm1的基极b,发射极e连接于接地GND,基极b经由第4电阻R4以及第5电阻R5的串联电路而连接于电源电压Vcc。
第4电阻R4与第5电阻R5之间连接于编码器电路70的第1连接点P1。第4电阻R4比第1电阻R1大。因此,被第4电阻R4消耗的电力比被第1电阻R1消耗的电力小。因此,在第1开关部Sw1闭合时,能够减少在电源电压Vcc与接地GND之间被消耗的电力。
第5电阻R5确保编码器电路70的输出(换句话说,A点的输出信号)。第5电阻R5比第1电阻R1大。
在第1主晶体管Qm1的基极b与电源电压Vcc之间连接第8电阻R8。因此,能够去除第1主晶体管Qm1的基极b的噪声。
第1子晶体管Qs1的基极b经由第1子电容器Cs1而连接于接地GND。通过第1子电容器Cs1,能够使第1子晶体管Qs1的基极电流稳定化。
第2主晶体管Qm2是包含发射极e、集电极c以及基极b的双极型晶体管。发射极e与电源电压Vcc连接,集电极c与编码器电路70的第2电阻R2连接,基极b与电源电压Vcc连接。
第2主晶体管控制电路722A连接于第2主晶体管Qm2的基极b,在第2开关部Sw2闭合时,通过在第2主晶体管Qm2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不流过电流,从而在第2主晶体管Qm2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不流过电流。换句话说,第2子晶体管Qs2对第2主晶体管Qm2的基极电流进行控制。
若具体叙述,第2主晶体管控制电路722A具有npn型的第2子晶体管Qs2。因此,能够使第2主晶体管控制电路722A为简单的构成。
第2子晶体管Qs2是包含发射极e、集电极c以及基极b的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c经由第9电阻R9而连接于第2主晶体管Qm2的基极b,发射极e连接于接地GND,基极b经由第6电阻R6以及第7电阻R7的串联电路而连接于电源电压Vcc。
在第6电阻R6与第7电阻R7之间,连接编码器电路70的第2连接点P2。第6电阻R6比第2电阻R2大。因此,被第6电阻R6消耗的电力比被第2电阻R2消耗的电力小。因此,在第2开关部Sw2闭合时,能够减少在电源电压Vcc与接地GND之间被消耗的电力。
第7电阻R7确保编码器电路70的输出(换句话说,B点的输出信号)。第7电阻R7比第2电阻R2大。
在第2主晶体管Qm2的基极b与电源电压Vcc之间,连接第10电阻R10。因此,能够去除第2主晶体管Qm2的基极b的噪声。
第2子晶体管Qs2的基极b经由第2子电容器Cs2而连接于接地GND。通过第2子电容器Cs2,能够使第2子晶体管Qs2的基极电流稳定化。
接下来,使用图9和图10,对控制电路71A的动作进行说明。
第一,对第1和第2开关部Sw1、Sw2是断开状态时进行说明。
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4和第5电阻R4、R5,流过第1子晶体管Qs1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第1子晶体管Qs1成为接通。其结果,在第1子晶体管Qs1的集电极c与发射极e之间流过电流。
由此,在第1主晶体管Qm1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流过电流,第1主晶体管Qm1成为接通。因此,在第1主晶体管Qm1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流过电流,第1主晶体管Qm1从电源电压Vcc向第1电阻R1提供电源,向A点提供输出。
另一方面,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6和第7电阻R6、R7,流过第2子晶体管Qs2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第2子晶体管Qs2成为接通。其结果,在第2子晶体管Qs2的集电极c与发射极e之间流过电流。
由此,在第2主晶体管Qm2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流过电流,第2主晶体管Qm2成为接通。因此,在第2主晶体管Qm2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流过电流,第2主晶体管Qm2从电源电压Vcc向第2电阻R2提供电源,向B点提供输出。
第二,对第1开关部Sw1是闭合状态、第2开关部Sw2是断开状态时进行说明。
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4电阻R4、第1连接点P1和第1开关部Sw1,流向接地GND,在第1子晶体管Qs1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不流过电流。其结果,第1子晶体管Qs1成为断开。
由此,在第1主晶体管Qm1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不流过电流,第1主晶体管Qm1成为断开。因此,在第1主晶体管Qm1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不流过电流,第1主晶体管Qm1不从电源电压Vcc向第1电阻R1提供电源。
另一方面,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6和第7电阻R6、R7,在第2子晶体管Qs2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流过,第2子晶体管Qs2成为接通。其结果,在第2子晶体管Qs2的集电极c与发射极e之间流过电流。
由此,在第2主晶体管Qm2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流过电流,第2主晶体管Qm2成为接通。因此,在第2主晶体管Qm2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流过电流,第2主晶体管Qm2从电源电压Vcc向第2电阻R2提供电源,向B点赋予输出。
第三,对第1开关部Sw1是断开状态、第2开关部Sw2是闭合状态时进行说明。
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4和第5电阻R4、R5,流过第1子晶体管Qs1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第1子晶体管Qs1成为接通。其结果,在第1子晶体管Qs1的集电极c与发射极e之间流过电流。
由此,在第1主晶体管Qm1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流过电流,第1主晶体管Qm1成为接通。因此,在第1主晶体管Qm1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流过电流,第1主晶体管Qm1从电源电压Vcc向第1电阻R1提供电源,向A点提供输出。
另一方面,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6电阻R6、第2连接点P2和第2开关部Sw2,流向接地GND,在第2子晶体管Qs2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不流过电流。其结果,第2子晶体管Qs2成为断开。
由此,在第2主晶体管Qm2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不流过电流,第2主晶体管Qm2成为断开。因此,在第2主晶体管Qm2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不流过电流,第2主晶体管Qm2不从电源电压Vcc向第2电阻R2提供电源。
第四,对第1开关部Sw1是闭合状态、第2开关部Sw2是闭合状态时进行说明。
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4电阻R4、第1连接点P1和第1开关部Sw1,流向接地GND,在第1子晶体管Qs1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不流过电流。其结果,第1子晶体管Qs1成为断开。
由此,在第1主晶体管Qm1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不流过电流,第1主晶体管Qm1成为断开。因此,在第1主晶体管Qm1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不流过电流,第1主晶体管Qm1不从电源电压Vcc向第1电阻R1提供电源。
来自电源电压Vcc的电流经由第6电阻R6、第2连接点P2和第2开关部Sw2,流向接地GND,在第2子晶体管Qs2的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不流过电流。其结果,第2子晶体管Qs2成为断开。
由此,在第2主晶体管Qm2的发射极e与基极b之间不流过电流,第2主晶体管Qm2成为断开。因此,在第2主晶体管Qm2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之间不流过电流,第2主晶体管Qm2不从电源电压Vcc向第2电阻R2提供电源。
以上,如所说明那样,在第1开关部Sw1闭合时,电流不流过第1电阻R1,因此电力不被第1电阻R1消耗。在第2开关部Sw2闭合时,电流不流过第2电阻R2,因此电力不被第2电阻R2消耗。因此,能够减少在电源电压Vcc与接地GND之间被消耗的电力。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设计变更。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晶体管、第1、第2主晶体管是pnp型,但也可以是npn型。此外,虽然第1、第2子晶体管是npn型,但也可以是pnp型。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主晶体管、第1、第2主晶体管、第1、第2子晶体管中,使用双极型晶体管,但也可以使用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第8、第10电阻,但也可以省略第8、第10电阻。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主晶体管、第1子晶体管以及第2子晶体管各自的基极连接电容器,但也可以在主晶体管、第1子晶体管以及第2子晶体管的至少一个的基极连接电容器。或者,也可以省略电容器。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编码器,使用旋转编码器,但也可以使用直线编码器。直线编码器对相对于第1部件能够移动的第2部件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量进行感测。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编码器电路向第1、第2电阻的电源供给的断开中,使用晶体管,但也可以使用机械性开关机构。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主晶体管控制电路、第1、第2主晶体管控制电路,使用晶体管,但也可以使用微机等的逻辑电路。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电路,对包含2个开关部的编码器电路进行控制,但也可以控制包含一个开关部的电路。换句话说,也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控制一个开关部和一个电阻串联连接的电路。
-符号说明-
1、1A 编码器
2 外壳
3 轴
6 编码器机构
60 编码器基板
61、62、63 电阻体图案
601、602、603 编码器端子
65 转子
66 滑动件
7 控制装置
70 编码器电路
71、71A 控制电路
72 主晶体管控制电路
721A、722A 第1、第2主晶体管控制电路
Sw1、Sw2 第1、第2开关部
R1~R8 第1~第8电阻
Qm 主晶体管
Qm1、Qm2 第1、第2主晶体管
Qs1、Qs2 第1、第2子晶体管
Cm 主电容器
Cs1、Cs2 第1、第2子电容器
Vcc 电源电压
GND 接地

Claims (10)

1.一种编码器,对相对于第1部件能够移动的第2部件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量进行感测,其中,所述编码器具有:
编码器电路,包含:根据所述第2部件的移动而断开闭合的第1开关部和第2开关部、与所述第1开关部串联连接的第1电阻、以及与所述第2开关部串联连接的第2电阻,所述编码器电路是在电源电压与接地之间连接所述第1开关部以及所述第1电阻、所述第2开关部以及所述第2电阻而构成的,以使得所述第1电阻和所述第2电阻位于所述电源电压侧;和
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1电阻、所述第2电阻和所述电源电压之间,在所述第1开关部闭合时,断开从所述电源电压向所述第1电阻的电源供给,在所述第2开关部闭合时,断开从所述电源电压向所述第2电阻的电源供给,另一方面,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1电阻与所述第1开关部之间的第1连接点,连接于所述第2电阻与所述第2开关部之间的第2连接点,从所述电源电压向所述第1连接点和所述第2连接点一直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其中,
所述编码器电路是在所述电源电压与所述接地之间,将所述第1开关部以及所述第1电阻、所述第2开关部以及所述第2电阻并联连接而构成的,
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第1开关部和所述第2开关部的至少一方闭合时,断开从所述电源电压向所述第1电阻和所述第2电阻的电源供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器,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具有:
pnp型的主晶体管,发射极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编码器电路连接,基极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和
主晶体管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主晶体管的基极,在所述第1开关部和所述第2开关部的至少一方闭合时,在所述主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不流过电流,在所述主晶体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不流过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码器,其中,
所述主晶体管控制电路具有:
npn型的第1子晶体管,该第1子晶体管的集电极经由第3电阻而连接于所述主晶体管的基极,该第1子晶体管的基极经由第4电阻以及第5电阻的串联电路而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和
npn型的第2子晶体管,该第2子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第1子晶体管的发射极,该第2子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接地,该第2子晶体管的基极经由第6电阻以及第7电阻的串联电路而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
所述第4电阻与所述第5电阻之间连接于所述编码器电路的所述第1连接点,所述第6电阻与所述第7电阻之间连接于所述编码器电路的所述第2连接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码器,其中,
在所述主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电源电压之间,连接第8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编码器,其中,
在所述主晶体管的基极、所述第1子晶体管的基极和所述第2子晶体管的基极的至少一个,连接电容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具有:
pnp型的第1主晶体管,该第1主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该第1主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编码器电路的所述第1电阻,该第1主晶体管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
pnp型的第2主晶体管,该第2主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该第2主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编码器电路的所述第2电阻,该第2主晶体管的基极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
第1主晶体管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1主晶体管的基极,在所述第1开关部闭合时,在所述第1主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不流过电流,在所述第1主晶体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不流过电流;和
第2主晶体管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2主晶体管的基极,在所述第2开关部闭合时,在所述第2主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不流过电流,在所述第2主晶体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不流过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码器,其中,
所述第1主晶体管控制电路具有npn型的第1子晶体管,所述npn型的第1子晶体管的集电极经由第3电阻而连接于所述第1主晶体管的基极,该第1子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接地,该第1子晶体管的基极经由第4电阻以及第5电阻的串联电路而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
所述第2主晶体管控制电路具有npn型的第2子晶体管,所述npn型的第2子晶体管的集电极经由第9电阻而连接于所述第2主晶体管的基极,该第2子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接地,该第2子晶体管的基极经由第6电阻以及第7电阻的串联电路而连接于所述电源电压,
所述第4电阻与所述第5电阻之间连接于所述编码器电路的所述第1连接点,所述第6电阻与所述第7电阻之间连接于所述编码器电路的所述第2连接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编码器,其中,
在所述第1主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电源电压之间,连接第8电阻,
在所述第2主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电源电压之间,连接第10电阻。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编码器,其中,
在所述第1子晶体管的基极和所述第2子晶体管的基极的至少一个,连接电容器。
CN201680011660.7A 2015-04-21 2016-04-14 编码器 Active CN1074075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6708 2015-04-21
JP2015086708 2015-04-21
JP2015-247285 2015-12-18
JP2015247285 2015-12-18
PCT/JP2016/062029 WO2016171070A1 (ja) 2015-04-21 2016-04-14 エンコ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582A CN107407582A (zh) 2017-11-28
CN107407582B true CN107407582B (zh) 2019-11-19

Family

ID=57144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1660.7A Active CN107407582B (zh) 2015-04-21 2016-04-14 编码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8094B2 (zh)
JP (1) JP6384600B2 (zh)
CN (1) CN107407582B (zh)
TW (1) TWI588450B (zh)
WO (1) WO2016171070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8789A (ja) * 1993-03-30 1994-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絶対値エンコーダ及び絶対値エンコーダの出力補正方法
JPH0829202A (ja) * 1994-07-20 1996-02-02 Nippondenso Co Ltd ロータリエンコーダ
JPH08313306A (ja) * 1995-05-16 1996-11-29 Copal Co Ltd アブソリュートエンコーダ
JPH1137800A (ja) * 1997-07-16 1999-02-12 Koyo Electron Ind Co Ltd アブソリュートエンコーダ
CN1100251C (zh) * 1998-06-30 2003-01-29 王祖斌 电容编码器
TWI220262B (en) * 2003-02-18 2004-08-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Linear encoder and adjustment amount generation apparatus used by the same
CN101932913A (zh) * 2007-10-11 2010-12-29 答乐产品公司 旋转编码器
CN201754551U (zh) * 2010-08-16 2011-03-02 新乡市夏烽电器有限公司 直流无刷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JP5142750B2 (ja) * 2007-02-16 2013-02-13 ドクトル・ヨハネス・ハイデンハイン・ゲゼルシヤフト・ミツト・ベシユ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ロータリーエンコーダ及びこのロータリーエンコーダを運転する方法
FR3007571A1 (fr) * 2013-06-20 2014-12-26 Shin France U Actionneur electromecanique et procede d'utilisation de cet actionneur electromecaniqu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6189A (en) * 1981-05-29 1984-08-21 Tobin Jr Leo W Angle measuring device
JP2004095242A (ja) 2002-08-30 2004-03-25 Tsubame Musen Kk ロータリーエンコーダ及びその基板製造方法
JP4248998B2 (ja) * 2003-11-18 2009-04-02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エンコーダ
JP4453037B2 (ja) * 2004-05-21 2010-04-21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多回転型絶対値エンコーダ
JP5187964B2 (ja) * 2008-12-19 2013-04-24 ハイデンハイン株式会社 エンコーダ装置
DE102009033156B4 (de) * 2009-07-13 2013-09-19 Dspac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Messen und/oder Erzeugen von elektrischen Größen
CN201910790U (zh) * 2010-12-30 2011-07-27 成都四威航空电源有限公司 旋转编码器的解码电路
JP6180752B2 (ja) * 2012-04-27 2017-08-16 エスアイアイ・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セン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8789A (ja) * 1993-03-30 1994-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絶対値エンコーダ及び絶対値エンコーダの出力補正方法
JPH0829202A (ja) * 1994-07-20 1996-02-02 Nippondenso Co Ltd ロータリエンコーダ
JPH08313306A (ja) * 1995-05-16 1996-11-29 Copal Co Ltd アブソリュートエンコーダ
JPH1137800A (ja) * 1997-07-16 1999-02-12 Koyo Electron Ind Co Ltd アブソリュートエンコーダ
CN1100251C (zh) * 1998-06-30 2003-01-29 王祖斌 电容编码器
TWI220262B (en) * 2003-02-18 2004-08-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Linear encoder and adjustment amount generation apparatus used by the same
JP5142750B2 (ja) * 2007-02-16 2013-02-13 ドクトル・ヨハネス・ハイデンハイン・ゲゼルシヤフト・ミツト・ベシユ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ロータリーエンコーダ及びこのロータリーエンコーダを運転する方法
CN101932913A (zh) * 2007-10-11 2010-12-29 答乐产品公司 旋转编码器
CN201754551U (zh) * 2010-08-16 2011-03-02 新乡市夏烽电器有限公司 直流无刷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FR3007571A1 (fr) * 2013-06-20 2014-12-26 Shin France U Actionneur electromecanique et procede d'utilisation de cet actionneur electromecaniqu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71070A1 (ja) 2017-10-26
TWI588450B (zh) 2017-06-21
US20180038713A1 (en) 2018-02-08
JP6384600B2 (ja) 2018-09-05
WO2016171070A1 (ja) 2016-10-27
US10048094B2 (en) 2018-08-14
CN107407582A (zh) 2017-11-28
TW201643376A (zh) 2016-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4777B (zh) 用于电气设备的开关
CN110167678B (zh) 触控式淋浴喷头
US20120218211A1 (en) Electronic module, control module, and electronic module set
US10908706B2 (en) Rechargeable electronic pen
CN102097704B (zh) 电子装置
CN108183045A (zh) 电子装置
CN107407582B (zh) 编码器
CN112331506A (zh) 按钮开关
CN204232302U (zh) 一种电子烟
CN204290916U (zh) 一种开关电路
CN210225698U (zh) 耳机及耳机开机控制系统
CN205910548U (zh) 电子设备
CN109585205A (zh) 手持电子设备及其滑动键装置
DE50006226D1 (de) Elektrische Steckdose
JP2007159292A (ja) 充電装置
KR200391510Y1 (ko) 멀티탭 콘센트
CN107874319A (zh) 电子烟及其电源结构
CN206236585U (zh) 按键式多点控制开关组件
CN218978037U (zh) 带童锁的电子烟控制装置
CN107492934A (zh) 一种具有供电电路的电子装置
CN203521247U (zh) 调速开关
EP1341305A3 (de) Elektrisches Schaltgerät
CN217091893U (zh) 一种儿童跳绳器把手、跳绳以及跳绳器
CN218975305U (zh) 防尘防水型档位开关
CN208673935U (zh) 一种防误操作的电路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