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4812B - 电路收纳用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电路收纳用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4812B
CN107404812B CN201610341893.5A CN201610341893A CN107404812B CN 107404812 B CN107404812 B CN 107404812B CN 201610341893 A CN201610341893 A CN 201610341893A CN 107404812 B CN107404812 B CN 107404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upper case
protrusion
lower cas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18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4812A (zh
Inventor
藤村信二
刘子钰
于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418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04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04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4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4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4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04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everal parts forming a closed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H05K5/069Other details of the casing, e.g. wall structure, passage for a connector, a cable, a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路收纳用容器,即使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也能够可靠地防止进水。电路收纳用容器由具有朝向下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对侧壁的上壳体和具有朝向上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对侧壁的下壳体构成;该上壳体在其侧壁设置有第一卡扣部;该下壳体在其侧壁设置有与该第一卡扣部卡合的第二卡扣部;在上述第一卡扣部与上述第二卡扣部卡合的状态下,该上壳体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与该下壳体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以隔有间隔的方式相对,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壳体和上述下壳体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突起部,该突起部被设置成在上述上壳体的侧壁与上述下壳体的侧壁的相对部分从一方朝向另一方突起。

Description

电路收纳用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收纳用容器,用于收纳电子部件和/或电路基板等部件。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车门的内侧壁面等上设有用于开闭车窗的电动窗开关(power windowswitch)、用于对车门进行锁止或解锁的车门锁开关(door lock switch)等开关。通常,这样的开关由操作按钮和与该操作按钮的操作状态对应地切换检测状态的检测开关等构成。检测开关通常安装于电路基板上。电路基板和检测开关等被设置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电路收纳用容器内,操作按钮配设在上壳体的上方。开关的电路收纳用容器被固定在车门的内侧壁等中,操作按钮从内侧壁的表面露出。
通常,上述电路收纳用容器如图1所示,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构成,在上壳体1的侧壁3上设有大致矩形的孔3a,在下壳体2的侧壁4上设有用于与孔3a卡合的突起4a,通过使突起4a嵌入孔3a中来实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组装。
水基于毛细管现象能够上升的高度由下述式子决定。
h=2γcosθ/(ρgr)
其中,h是水上升高度,γ是表面张力;θ是接触角度;ρ是液体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r是细管半径(间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水上升高度h与间隔r成反比例关系。
为了防止在下雨时雨水基于毛细管现象经由上壳体1的侧壁3和下壳体2的侧壁4之间的间隔S(如图2所示)进入到电路收纳用容器的内部,需要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间隔S设定为一定的距离以上。通常,将间隔S设为0.5mm或大于0.5mm的距离能够防止基于毛细管现象的雨水进入。
但是,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间隔S被较大设定的情况下,例如设定为0.5mm以上的距离的情况下,当人操作操作按钮时或者汽车行驶时,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位置基于外力或振动会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例如图2中的上壳体1朝向左侧或右侧偏移),已卡合的孔3a和突起4a有可能脱开。另一方面,在将上述间隔S设定得小于0.5mm的情况下,基于上述毛细管公式,由于间隔S(即公式中的细管半径r)减小会造成h变大,即水位上升高度变高,存在雨天电路收纳用容器被淋湿而进水的危险。因此,需要准确地保证间隔S的尺寸,对部件的精度要求严格而制造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路收纳用容器,能够容易地设定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能够防止毛细管现象的间隔。
一种电路收纳用容器,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该上壳体具有朝向下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对侧壁,该下壳体具有朝向上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对侧壁;该上壳体在其侧壁设置有第一卡扣部;该下壳体在其侧壁设置有与该第一卡扣部卡合的第二卡扣部;在上述第一卡扣部与上述第二卡扣部卡合的状态下,该上壳体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与该下壳体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以隔有间隔的方式相对,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壳体和上述下壳体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突起部,该突起部被设置成在上述上壳体的侧壁与上述下壳体的侧壁的相对部分从一方朝向另一方突起。
由于突起部位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间隔中,上壳体与下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的量被抑制,已卡合的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不容易因外力冲击或大的振动而脱开。而且,即使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发生了相对移动而间隔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上壳体的侧壁和下壳体的侧壁之间也能稳定地保持能够防止毛细管现象的间隔,从而能够防止经由侧壁之间而进水,并且间隔的设定变得容易且与部件的制造精度无关。
在上述电路收纳用容器中,上述突起部的突起量设定为能够抑制由下式所示的液体的毛细管现象的值以上,
h=2γcosθ/(ρgr)
其中,h是液体的上升高度,γ是表面张力;θ是接触角度;ρ是液体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r是细管半径或间隔。
基于毛细管现象的水上升高度与表面张力、接触角度、液体密度、两个面之间的间隔(或者细管半径)有关,而且水上升高度与两个面之间的间隔成反比例关系。通过将突起部的突起量设定为能够抑制毛细管现象的值以上,能够限制水上升高度,从而有效地抑制毛细管现象的发生。在本领域中,通常认为能够抑制毛细管现象的值是0.5mm以上。
在上述电路收纳用容器中,上述突起部的突起量小于该间隔。
通过使突起量略小于上述间隔,留有一定的装配余量更有利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组装。
在上述电路收纳用容器中,上述突起部位于高度方向上高于上述第一卡扣部以及上述第二卡扣部的位置。换言之,上述突起部至少位于基于毛细管现象水能够上升的高度之上。
突起部被设置在较高位置,在突起部的下方仍保持上述间隔,从突起部的下端直到上壳体的侧壁下端为止的距离更长,即使突起部与另一方的侧壁接近或接触,水也难到达突起部的下端,无法经由侧壁之间的间隔进入电路收纳用容器的内部。
在上述电路收纳用容器中,在从垂直于上述上壳体的侧壁或上述下壳体的侧壁的方向观察到的平面视图中,上述突起部是圆形状或长条状的形状。
通过采用圆形状或长条状的形状,即使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发生了相对移动而突起部与另一方的侧壁接触的情况下,由于互相接触的面积小,难以因突起部而引发毛细管现象。
在上述电路收纳用容器中,上述突起部在上述上壳体或上述下壳体的任一个侧壁上设置有多个。
也可以在每个侧壁上仅设置一个突起部,但与设置一个突起部的情况相比,通过在任一个侧壁上设置多个突起部,能够保持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各侧面的间隔都均匀,进一步抑制毛细管现象的发生。
在上述电路收纳用容器中,上述突起部为环绕上述上壳体或上述下壳体的侧壁全周的环状。
突起部也可以不设置成多个,设置成环绕该上壳体或下壳体侧壁全周的环状也能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电路收纳用容器中,在上述上壳体的侧壁的内侧面的下端部存在倒角形状。
由此扩大了侧壁和水的接触面积,能够降低液体基于毛细管现象的上升高度。
在上述电路收纳用容器中,上述突起部与上述下壳体或上述上壳体的侧壁抵接的抵接面是曲面形状。
由此突起部与下壳体或上壳体的侧壁之间的抵接不是面接触而是点接触或线接触,能够进一步抑制毛细管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的电路收纳用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A平面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路收纳用容器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路收纳用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电路收纳用容器的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的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沿图3中的C平面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的D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四变形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五变形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六变形例的局部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 电路收纳用容器
10 上壳体
11~14 第一上壳侧壁~第四上壳侧壁
11a 第一上壳侧壁的下端部
12a 第二上壳侧壁的下端部
13a 第三上壳侧壁的下端部
14a 第四上壳侧壁的下端部
15 顶壁
16 按钮连接部
16a 中空部
17 圆角部
18 台阶部
19 孔
20 下壳体
21 第一底壁
22 第二底壁
23 第三底壁
24 第四底壁
25 第一下壳侧壁
26 第二下壳侧壁
27 第三下壳侧壁
28 第四下壳侧壁
29 卡合突起
30,41~46 突起部
30a 上端部
30b 下端部
K 开口部
R 间隔
T 突起量
K1 孔距离侧壁的下端部的距离
K2 突起部与孔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收纳用容器100的立体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收纳用容器100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收纳用容器100的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立体图。
在各图中,X1、X2方向是电路收纳用容器100的宽度方向,Y1、Y2方向是电路收纳用容器100的长度方向,Z1、Z2方向是电路收纳用容器100的高度方向。
如图3~5所示,电路收纳用容器100由合成树脂构成,包括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的内部空间用于收纳未图示的电路基板、检测开关等部件。
上壳体10是大致长方体且下方开放的形状,上壳体10具有朝向下方向延伸的第一上壳侧壁~第四上壳侧壁11~14以及覆盖了电路收纳用容器100的上方的顶壁15。在顶壁15上方还一体设置有两个大致正方体的按钮连接部16。按钮连接部16是具有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中空部16a,操作按钮能够经由中空部16a与上壳体10内部的构件连接。第一上壳侧壁~第四上壳侧壁11~14互相之间的连接部分被倒圆角而形成为圆角部17,使得上壳体10的四个角部具有圆滑的形状。此外,在第二上壳侧壁12和第四上壳侧壁14的靠第一上壳侧壁11一侧(Y2侧)设置有台阶部18,第一上壳侧壁11的高度(Z1-Z2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三上壳侧壁13的高度。
此外,第一上壳侧壁~第四上壳侧壁11~14的下端部11a~14a(包含台阶部18在内)的内侧存在倒角形状,各下端部11a~14a的厚度朝向下方而逐渐变薄。
如图4和图5所示,下壳体20由四个底壁和四个侧壁构成了上方开放的形状,包括覆盖了电路收纳用容器100的下方的第一底壁21、第二底壁22、第三底壁23和第四底壁24、朝向上方向延伸的第一下壳侧壁25、第二下壳侧壁26、第三下壳侧壁27和第四下壳侧壁28。如图5所示,在第一底壁21、第二下壳侧壁26、第二底壁22和第四下壳侧壁28之间还形成有朝向Y2方向开口的开口部K,开口部K用于插入与电路收纳用容器100内的连接端子(未图示)连接的连接器。
第一底壁21位于与上壳体10的台阶部18大致对应的位置,能够从Z2方向堵塞台阶部18。第二下壳侧壁26、第四下壳侧壁28从第一底壁21向下方延伸,并与第二底壁22、第三底壁23和第四底壁24相连。第二底壁22和第四底壁24位于不同的高度,都与第一底壁21平行。第三底壁23是连接第二底壁22和第四底壁24的倾斜面。尽管图中未示出,在下壳体20内部形成的空间用于收纳电子基板以及固定于电子基板上的连接端子等的电子元件。
如图3~5所示,在第二侧壁12上设置有两个大致矩形的孔19,在第四侧壁14上也设置有两个大致矩形的孔19,在第二下壳侧壁26上设置有两个卡合突起29、在第四下壳侧壁28上也设置有两个卡合突起29,各个孔19与各个卡合突起29一一对应,各个卡合突起29形成为能够分别嵌入到孔19中的形状。通过使卡合突起29分别嵌入到对应的孔19中,实现了图3所示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的组装。
此外,在第一~第四上壳侧壁11~14的内侧均匀地设置有多个突起部30。下面,参照图5~图8,对设置于上壳体10上的突起部30的形状及设置位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5是本发明的电路收纳用容器的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图5中的B部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从Y2方向观察到的沿图3中的C平面的剖视图。图8是图7中的D部的局部放大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和第三上壳侧壁11、13上分别设有2个突起部30,在第二和第四上壳侧壁12、14上分别设有3个突起部30。这些突起部30也由合成树脂构成,是与第一~第四上壳侧壁11~14及顶壁15一体成形而成的。
如图5和图6所示,各突起部30是沿高度方向(Z1-Z2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各突起部30的沿高度方向的长度分别小于所对应的各上壳侧壁的高度。
第一上壳侧壁11和第三上壳侧壁13上的突起部30的上端部30a与顶壁15相连,下端部30b位于所对应的第一上壳侧壁11的下端部11a的上方或第三上壳侧壁13的下端部13a的上方。第二上壳侧壁12和第四上壳侧壁14上的突起部30的上端部30a与顶壁15相连,下端部30b位于所对应的第二上壳侧壁12的下端部12a的上方或第四上壳侧壁14的下端部14a的上方,并且在高度方向上位于孔19的上方。
换言之,上壳体10的各侧壁的下侧一部分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的上侧一部分沿着与各侧壁垂直的方向相对,各突起部30在上壳体10的各侧壁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的相对部分从上壳体10朝向下壳体20突起。
此外,图6是图5中的B部的局部放大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突起部30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其中该三角形中的突出于侧壁的一个角被倒圆角。另外横截面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半圆形、矩形等其他形状,优选突起部30的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抵接的抵接面是曲面形状。
经过实验可知,在第二上壳侧壁12与第二下壳侧壁25之间的间隔R为0.5mm以上的情况下,水上升高度h小于2mm。本发明中,为了将突起部30的突起量T设定为能够抑制毛细管现象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突起部30的突起量T设定为0.5mm。这样,即使在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之间发生了在相对移动而上壳体10的各侧壁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的相对部分的间隔R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该相对部分的间隔R也至少能保持与突起部30的突起量T相对应的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孔19距离第二上壳侧壁12及第四上壳侧壁14的下端部12a、14a的距离K1(参照图8)大于2mm。如图7和图8所示,在高度方向上突起部30位于孔19的上方。换言之,突起部30位于基于毛细管现象水能够上升的高度之上。
另外,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卡合在一起的状态下,第二上壳侧壁12与第二下壳侧壁25之间的间隔R设为大于突起部30的突起量T,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为0.6mm。
当然,根据水上升高度h与间隔R成反比例关系可知,当上壳体10的侧壁与下壳体20的侧壁的相对部分在高度方向(Y方向)上的长度大于2mm的情况下,即使将突起部30的突起量T设定为略小于0.5mm,水也不会上升到能够进入到电路收纳用容器100内的高度。该情况下,也可以将突起部30的突起量T设为小于0.5mm,例如设为0.4mm,将上壳体10的各侧壁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的相对部分的间隔R设为0.5mm。
此外,突起部30的设置方式不仅限于以上所述的形状,图9~图14示出了与突起部30不同的其他设置方式。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局部示意图,图中主要示出了第四上壳侧壁14以及设置于第四上壳侧壁14上的突起部41。在该变形例中,突起部41为沿高度方向(Z方向)延伸的长条状,但突起部41的上端部不与顶壁15相连,而是与顶壁15隔开一定的距离,突起部41的下端部位于孔19的上方。换言之,只要突起部41位于上壳体10的各侧壁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的相对部分的范围内即可。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局部示意图,图中主要示出了第四上壳侧壁14以及设置于第四上壳侧壁14上的突起部42。突起部42形成为环绕上壳体10的各侧壁全周的环状,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上壳体10的各侧壁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的相对部分的范围内,且位于孔19的上方。此时,突起部42的横截面形状是大致半圆状,突起部42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抵接的抵接面是半圆状表面的一部分曲面。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局部示意图,图中主要示出了第四上壳侧壁14以及设置于第四上壳侧壁14上的突起部43。多个突起部43分别设为大致半球状(在图11中表示为圆形状),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上壳体10的各侧壁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的相对部分的范围内,且位于孔19的上方。此时,突起部43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抵接的抵接面是球状表面的一部分曲面。
此外,突起部不仅可以设置在上壳体10的各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下壳体20的各侧壁上,也可以在上壳体10的各侧壁以及下壳体20的各侧壁上都设置突起部。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四变形例的局部示意图,图中主要示出了第四下壳侧壁28以及设置于第四下壳侧壁28上的突起部44。在该变形例中,突起部44为沿高度方向(Z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突起部44的上端部与下壳体20的第一底壁21相连,突起部44的下端部位于卡合突起29的上方。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五变形例的局部示意图,图中主要示出了第四下壳侧壁28以及设置于第四下壳侧壁28上的突起部45。突起部45形成为环绕下壳体20的各侧壁全周的环状,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上壳体10的各侧壁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的相对部分的范围内,且位于卡合突起29的上方。此时,突起部45的横截面形状是大致半圆状,突起部45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抵接的抵接面是半圆状表面的一部分曲面。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六变形例的局部示意图,图中主要示出了第四下壳侧壁28以及设置于第四下壳侧壁28上的突起部46。多个突起部46分别设为大致半球状(在图14中表示为圆形状),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上壳体10的各侧壁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的相对部分的范围之内,且位于卡合突起29的上方。此时,突起部46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抵接的抵接面是球状表面的一部分曲面。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效果进行说明。
由于突起部30位于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之间的间隔中,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的量被抑制,已卡合的孔19和卡合突起29不容易因外力冲击或大的振动而脱开。而且,即使在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之间发生了相对移动而间隔R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上壳体10的各侧壁和下壳体20的各侧壁之间也能稳定地保持能够防止毛细管现象的间隔,从而能够防止经由侧壁之间而进水,并且间隔R的设定变得容易且与部件的制造精度无关。
此外,基于毛细管现象的水上升高度与表面张力、接触角度、液体密度、两个面之间的间隔(或者细管半径)有关,而且水上升高度与两个面之间的间隔成反比例关系。通过将突起部30的突起量T设定为能够抑制毛细管现象的值以上,能够限制水上升高度,从而有效地抑制毛细管现象的发生。在本领域中,通常认为能够抑制毛细管现象的值是0.5mm以上。
此外,突起部30被设置在较高位置,位于基于毛细管现象水能够上升的高度之上,在突起部30的下方仍存在间隔,从突起部30的下端直到上壳体10的侧壁下端为止的距离更长,即使突起部30与另一方壳体的侧壁接近或接触,水也难到达突起部30的下端,无法经由侧壁之间的间隔R进入到电路收纳用容器100的内部。
此外,通过使突起部30的突起量T略小于上述侧壁之间的间隔R,留有一定的装配余量更有利于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的组装。
此外,通过使突起部30、41、43、44、46采用圆形状或长条状的形状,即使在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之间发生了相对移动而突起部30、41、43、44、46与另一方壳体的侧壁接触的情况下,由于互相接触的面积小,难以因突起部30、41、43、44、46而引发毛细管现象。
此外,突起部30被设置有多个,与在每个侧壁上仅设置一个突起部30的情况相比,能够保持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之间的各侧面的间隔R都均匀,进一步抑制毛细管现象的发生。
此外,在上壳体10的各侧壁的内侧面的下端部存在倒角形状,由此扩大了各侧壁和水的接触面积,能够降低液体基于毛细管现象的上升高度。
此外,突起部也可以不设置成多个,设置成环绕该下壳体20或该上壳体10侧壁全周的环状,也能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技术效果。
此外,突起部30、41~46与下壳体10或上壳体20的侧壁之间的抵接不是面接触而是点接触或线接触,能够进一步抑制毛细管现象。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即,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或其等同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进行各种变更、组合、替换。
当突起部30被设于上壳体10的各侧壁时,优选突起部30与孔19之间不接触,且突起部30与孔19之间的距离K2大于2mm(参照图8)。由此,能够进一步避免水从孔19所在的位置开始上升并经由突起部30与下壳体20的各侧壁之间进入到电路收纳用容器100的内部。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对第一上壳侧壁11~第四上壳侧壁14的下端部11a~14a进行了倒角,以增加与水接触的面积。当然,在保证突起部20的下端与各侧壁的下端部11a~14a之间的距离足够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该倒角。
此外,也可以不在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的四周都设置突起部30。例如在上壳体10或下壳体20在长度方向(Y方向)上的间隔大于0.5mm,且在该长度方向上的位置通过其他结构被固定的情况下,则没有必要在第一上壳侧壁11和第三上壳侧壁13上设置突起部30。

Claims (7)

1.一种电路收纳用容器,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该上壳体具有朝向下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对侧壁,该下壳体具有朝向上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对侧壁;该上壳体在其侧壁设置有第一卡扣部;该下壳体在其侧壁设置有与该第一卡扣部卡合的第二卡扣部;在上述第一卡扣部与上述第二卡扣部卡合的状态下,该上壳体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与该下壳体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以隔有间隔的方式相对,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壳体和上述下壳体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突起部,该突起部被设置成在上述上壳体的侧壁与上述下壳体的侧壁的相对部分从一方朝向另一方突起,上述突起部的突起量设定为能够抑制液体的毛细管现象的值以上,
在从垂直于上述上壳体的侧壁或上述下壳体的侧壁的方向观察到的平面视图中,上述突起部是圆形状或长条状的形状,
上述突起部位于高度方向上高于上述第一卡扣部以及上述第二卡扣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收纳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的突起量设定为能够抑制由下式所示的液体的毛细管现象的值以上,
h=2γcosθ/(ρgr)
其中,h是液体的上升高度,γ是表面张力;θ是接触角度;ρ是液体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r是细管半径或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收纳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的突起量小于上述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收纳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壳体或上述下壳体的任一个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上述突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收纳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壳体的侧壁的内侧面的下端部存在倒角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收纳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与上述下壳体或上述上壳体的侧壁抵接的抵接面是曲面形状。
7.一种电路收纳用容器,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该上壳体具有朝向下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对侧壁,该下壳体具有朝向上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对侧壁;该上壳体在其侧壁设置有第一卡扣部;该下壳体在其侧壁设置有与该第一卡扣部卡合的第二卡扣部;在上述第一卡扣部与上述第二卡扣部卡合的状态下,该上壳体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与该下壳体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以隔有间隔的方式相对,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壳体和上述下壳体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突起部,该突起部被设置成在上述上壳体的侧壁与上述下壳体的侧壁的相对部分从一方朝向另一方突起,上述突起部的突起量设定为能够抑制液体的毛细管现象的值以上,
上述突起部为环绕上述上壳体或上述下壳体的侧壁全周的环状,
上述突起部位于高度方向上高于上述第一卡扣部以及上述第二卡扣部的位置。
CN201610341893.5A 2016-05-20 2016-05-20 电路收纳用容器 Active CN107404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1893.5A CN107404812B (zh) 2016-05-20 2016-05-20 电路收纳用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1893.5A CN107404812B (zh) 2016-05-20 2016-05-20 电路收纳用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4812A CN107404812A (zh) 2017-11-28
CN107404812B true CN107404812B (zh) 2020-03-20

Family

ID=60389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1893.5A Active CN107404812B (zh) 2016-05-20 2016-05-20 电路收纳用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048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2424B2 (ja) * 2019-10-11 2023-07-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子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7667A (ja) * 1993-07-22 1995-02-07 Alps Electric Co Ltd ケーブルリール
JP2996142B2 (ja) * 1995-05-16 1999-12-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H10334767A (ja) * 1997-06-02 1998-12-18 Alps Electric Co Ltd 回転操作型電気部品の組立構造
JP4007359B2 (ja) * 2004-10-21 2007-11-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気回路収納用容器
JP4460622B1 (ja) * 2009-05-15 2010-05-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CN203761728U (zh) * 2014-02-13 2014-08-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磁环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固定装置的空调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4812A (zh)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74289B2 (ja) 雌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4948940B2 (ja) 電気接続箱の防水カバー構造
KR100697576B1 (ko) 전기 커넥터
JP6663565B2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US20140311882A1 (en) Switch
JP201111911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9591774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2011129459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嵌合案内部品及びこれ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US9723736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4162142B2 (ja) 中間電気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その接続構造
US20140134868A1 (en) Connector unit
CN107404812B (zh) 电路收纳用容器
EP342248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KR102472680B1 (ko) 전원 단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소켓 커넥터
JP7214615B2 (ja) 接続デバイス
US9293902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4220400B2 (ja) コネクタ
JP5995196B2 (ja) 電気接続箱
JP5999638B2 (ja) 電子ユニット取付構造
JP2021138020A (ja) 樹脂構造体
JP5417134B2 (ja) キャップ及び該キャップを用いたコネクタ装置
JP4757324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12399759B (zh) 基板收容箱
JP5963116B2 (ja) 電気接続箱
JP7256076B2 (ja) 電気接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