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4716B - 电气接线箱 - Google Patents

电气接线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94716B
CN107394716B CN201710254268.1A CN201710254268A CN107394716B CN 107394716 B CN107394716 B CN 107394716B CN 201710254268 A CN201710254268 A CN 201710254268A CN 107394716 B CN107394716 B CN 107394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bstrate unit
substrate
termina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542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94716A (zh
Inventor
久保田实
益井秀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394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4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94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4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6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line-connecting terminals within the box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5/00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variables by detecting deviations in the electric input to the system and thereby controlling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obtain a regulated out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7Housings
    • H05K7/1432Hou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drive units or power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7Housings
    • H05K7/1432Hou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drive units or power converters
    • H05K7/14322Hou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drive units or power converters wherein the control and power circuits of a power converter are arranged within the same ca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接线箱,在将从壳体的外部的电源输入的电力输出至负载的多个基板单元被收容于电气接线箱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壳体的内部的温度的上升。电气接线箱(1)包括在内部具有收容部(2a)的壳体(2)、以及被收容在收容空间部并将从壳体的外部的电源输入的电力输出到负载的第一基板单元(3)和第二基板单元(4)。第一基板单元包括具有第一端子露出部(32a)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第二基板单元包括具有第二端子露出部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子。第一端子露出部以及第二端子露出部在第一基板单元以及第二基板单元被收容于壳体的状态下,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壳体的外部,并且与电源连接的电源连接端子一起由连结部件连结,并被电气连接。

Description

电气接线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接线箱。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中搭载有:将从电池等电源供给的电力分配至各负载的电力分配器;以及使从电源供给的电压升压或者降压并供给至各负载的电压转换器等。电力分配器和电压转换器,例如被配置在发动机室,并由于被搭载于发动机室的引擎等车辆构成要素的布局而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并分别经由电源用电线与电源连接。
另一方面,最近为了满足发动机室中的电力分配器和电压转换器的节省空间化的要求,有时使电力分配器和电压转换器一体化并配置在发动机室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配置在发动机室中的一个电气接线箱的壳体的内部,收容有:具有作为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功能的基板;以及具有作为电力分配器功能的基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60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660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233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使电力分配器和电压转换器一体化的情况下,在一个电气接线箱内形成有多个与电源连接的电源连接端子,如果多个电源连接端子在壳体的内部与上述的各基板连接,在向各基板供给来自电源的电力时,由端子产生的热量有可能使壳体的内部的温度上升。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接线箱,在将从壳体的外部的电源输入的电力输出至负载的多个基板单元收容于电气接线箱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壳体的内部的温度上升。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收容空间部;第一基板单元,所述第一基板单元被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部,将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电源输入的电力输出至负载;以及第二基板单元,所述第二基板单元被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部,将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电源输入的电力输出至负载,并与所述第一基板单元不同,所述第一基板单元具有将来自所述电源的电力供给至所述第一基板单元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所述第二基板单元具有将来自所述电源的电力供给至所述第二基板单元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子,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子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端子露出部,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子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出到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二端子露出部,所述第一端子露出部、所述第二端子露出部以及与所述电源连接的电源连接端子通过连结部件而被连结,并被电气连接。
另外,在上述电气接线箱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将从所述第二基板单元输出的电力供给至所述第一基板单元的基板间电力供给部,所述基板间电力供给部具有: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与所述第一基板单元电气连接;以及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与所述第二基板单元电气连接,且在所述第一基板单元和所述第二基板单元被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嵌合部嵌合。
另外,在上述电气接线箱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基板单元包括第一基板、和多个第一电子部件,所述第二基板单元包括第二基板、和多个第二电子部件,所述第一基板安装有所述第一电子部件,所述第二基板安装有所述第二电子部件,在所述收容空间部,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电子部件与所述第二电子部件对置。
另外,在上述电气接线箱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基板单元是至少将从所述电源输入的电力进行分配并输出的电力分配器,所述第二基板单元是将输入的直流电压值转换为不同的直流电压值的电压转换器。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中,虽然第一基板单元以及第二基板单元被收容在壳体的内部的收容空间部,但是,由于第一电源输入端子以及第二电源输入端子的各端子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壳体的外部,在各端子中的露出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端子露出部以及第二端子露出部,与连接于电源的电源连接端子通过连结部件而被连接,所以,即使各端子由于从电源供给的电力而发热,也能够经由第一端子露出部以及第二端子露出部向壳体的外部散热,实现能够抑制壳体的内部的温度上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电力分配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电压转换单元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气接线箱
2 壳体
2a 收容空间部
2b 第一收容空间部
2c 第二收容空间部
21 主体部
22 分隔壁
23 输入端子收容部
24 输出端子收容部
25 盖部件
3 电力分配单元(第一基板单元)
31 第一基板
32 第一电源输入端子
32a 第一端子露出部
33 第一电子部件
4 电压转换单元(第二基板单元)
41 第二基板
42 第二电源输入端子
42a 第二端子露出部
43 负载输出端子
43a 负载端子露出部
44 第二电子部件
5 基板间电力供给部
51 第一嵌合部
52 第二嵌合部
6 散热部件
7 电源连接端子
8 负载接线端子
9A、9B 连结部件
91 柱状螺栓
92 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另外,在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或者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
[实施方式]
首先,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接线箱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电力分配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电压转换单元的立体图。此处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另外,各图的X方向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的宽度方向。Y方向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的进深方向,是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的上下方向,是与宽度方向以及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被设置于未图示的车辆的发动机室等,并被连接在电池等电源与负载即安装于车辆内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电气接线箱1使由电源输入的电压上升并输出,并且将从电源供给的电力分配给安装于车辆内的各种电子设备。电气接线箱1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2;电力分配单元3;电压转换单元4;以及基板间电力供给部5,其在电力分配单元3和电压转换单元4之间进行电力的传递。
壳体2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内部形成有收容空间部2a,在收容空间部2a收容电力分配单元3以及电压转换单元4。壳体2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包括主体部21、分隔壁22、输入端子收容部23、输出端子收容部24、以及盖部件25。
主体部21被形成为筒状,在内部形成有收容空间部2a,具有分别与收容空间部2a连通,并在X方向对置的第一开口部21a和第二开口部21b。主体部21在收容空间部2a形成有分隔壁22。
分隔壁22以在X方向上划分收容空间部2a的方式形成。因此,分隔壁22在X方向将收容空间部2a分割成第一收容空间部2b和第二收容空间部2c。第一收容空间部2b与第一开口部21a连通,第二收容空间部2c与第二开口部21b连通。第一收容空间部2b收容电力分配单元3,第二收容空间部2c收容电压转换单元4。分隔壁22形成有连通第一收容空间部2b和第二收容空间部2c的贯通孔22a以及贯通孔22b。贯通孔22a供基板间电力供给部5插入,使基板间电力供给部5位于第一收容空间部2b和第二收容空间部2c。贯通孔22a被形成为能够供基板间电力供给部5插入那样的大小。贯通孔22b供后述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插入,使位于第一收容空间部2b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的一部分位于第二收容空间部2c。贯通孔22b被形成为能够供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插入那样的大小。
输入端子收容部23以及输出端子收容部24收容端子的一部分,设置在主体部21的周壁中的一个对象周壁21c。输入端子收容部23收容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以及电源连接端子7的一部分。输入端子收容部23包括:侧板23a;对置的一对对置板23b、23b;以及由侧板23a和对置板23b、23b形成的与壳体2的外部连通的端子收容空间部23c。输出端子收容部24收容后述的负载输出端子43的一部分。输出端子收容部24包括:侧板24a;对置的一对对置板24b、24b;以及由侧板24a和对置板24b、24b形成的与壳体2的外部连通的端子收容空间部24c。侧板23a以及侧板24a从X方向观察时,从对象周壁21c向壳体2的外侧突出并被形成为平板状。在侧板23a以及侧板24a的Z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在Y方向中向后述的散热部件6侧突出的对置板23b以及对置板24b。因此,输入端子收容部23以及输出端子收容部24从Y方向观察时,被形成为侧板23a以及侧板24a的对置面开口的四边形状。输入端子收容部23以及输出端子收容部24从X方向观察时,分别在Y方向的两端面开口。因此,端子收容空间部23c以及端子收容空间部24c与第二收容空间部2c连通,并且与壳体2的外部连通。
盖部件25堵塞第一开口部21a,并封闭第一收容空间部2b。本实施方式中的盖部件25被形成为具有一个开口部的托盘(盘子)状,并在与开口部对置的内壁面25a利用例如螺丝等固定件安装有电力分配单元3。
电力分配单元3被收容在第一收容空间部2b,是将从壳体2的外部的电源输入的电力输出至负载的第一基板单元,是至少将从电源输入的电力分配并输出的电力分配器。电力分配单元3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基板31、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以及多个第一电子部件33。第1基板31例如是刚性基板等具有强硬性的平板状的基板。第一基板31具有安装面31a,安装面31a印刷有未图示的布线,并安装有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以及多个第一电子部件33等。第一基板31被以安装面31a与分隔壁22对置的方式收容在第一收容空间部2b。
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是将来自电源的电力供给至电力分配单元3的部件。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的一个端部与第一基板31电气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连结部件9A而与连接于电源的电源连接端子7连结,并与电源电气连接。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由导电性的金属等形成为从Y方向观察时的沿着Z方向的平板状。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的Y方向的一个端部的一部分向Z方向弯曲,向第一基板31延伸,与第一基板31的布线电气连接,并且被固定于第一基板31。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的Y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即前端部从X方向观察,从第一基板31在Y方向突出地形成。在电力分配单元3被收容在第一收容空间2b的收容状态下,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的包含前端部的一部分经由第二收容空间部2c被收容在输入端子收容部23的端子收容空间部23c。此处,由于端子收容空间部23c与壳体2的外部连通,所以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中的被收容在端子收容空间部23c的部分露出到壳体2的外部。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中的露出到壳体2的外部的部分为第一端子露出部32a。第一端子露出部32a在端子收容空间部23c中通过连结部件9A而与后述的第二端子露出部42a以及电源连接端子7连结,并被电气连接。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在第一端子露出部32a形成有在X方向贯通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的贯通孔32b。贯通孔32b供后述的柱状螺栓91的轴部91b插入。
多个第一电子部件33是多个阴连接器33a以及熔断器搭载部33b等的电子部件。阴连接器33a能够插拔与负载即电气接线箱1的外部的各种电子设备连接的阳连接器。阴连接器33a以供阳连接器插入的开口部与壳体2的外部连通的方式,通过例如螺丝等固定件安装于安装面31a。阴连接器33a具有由导电性的金属形成的多个端子。各端子的一个端部与第一基板31的布线电气连接,呈L字状弯曲地形成。各端子的另一端部与从阴连接器33a的开口部插入的阳连接器电气连接。阴连接器具有多个端子,端子经由电线分别与各种电子设备连接。阴连接器33a中,阴连接器被从开口部插入并嵌合,阴连接器33a的各端子与阴连接器的各端子电气连接。由此,电力分配单元3能够将输入至第一基板31的电力分配并输出至电气接线箱1的外部的负载。熔断器搭载部33b能够搭载多个熔断器和熔断器模块。熔断器搭载部33b设置在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和阴连接器33a之间,利用搭载的熔断器来保护电力分配单元3的电路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熔断器搭载部33b以供熔断器插入的开口部与壳体2的外部连通的方式由例如螺丝等固定件安装于安装面31a。熔断器搭载部33b具有由导电性的金属形成的多个端子。各端子的一个端部与第一基板31的布线电气连接,弯曲成L字状地形成。各端子的另一个端部在与搭载于熔断器搭载部33b的各熔断器对应的隔板的内部,以各一对的方式收容。当在熔断器搭载部33b的隔板的内部插入熔断器时,电气连接一对端子和熔断器,经由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向第一基板31输入的电力经由阴连接器33a传达至各种电子设备。由此,在电源和各种电子设备之间流通过电流的情况下,熔断器切断电路,能够保护电力分配单元3的电路以及各种电子设备。
电压转换单元4被收容在第二收容空间部2c,是与将从壳体2的外部的电源输入的电力输出至负载的第一基板单元不同的第二基板单元,是将输入的直流电压值转换成比输入的电流值还高的直流电压值的升压型的电压转换器。电压转换单元4如图5所示,包括第二基板41、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负载输出端子43、以及多个第二电子部件44。第二基板单元例如是刚性基板等具有强硬性的平板状的基板。第二基板41具有安装面41a,在安装面41a印刷有未图示的布线,并安装有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负载输出端子43、以及多个第二电子部件44等。第二基板41以安装面41a与分隔壁22对置的方式收容在第二收容空间部2c。因此,第一电子部件33以及第二电子部件44在收容空间部2a中,在第一基板31和第二基板41之间夹着分隔壁22地对置。
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将来自电源的电力供给至电压转换单元4。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的一个端部与第二基板41电气连接,另一个端部通过连结部件9A而与连接于电源的电源连接端子7连结,并与电源电气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由导电性的金属等形成为从Y方向观察时沿着Z方向的平板状。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的Y方向的一个端部的一部分向Z方向弯曲,并向第二基板41延伸,与第二基板41的布线电气连接,并且被固定于第二基板41。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的Y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即前端部从X方向观察时,从第二基板41在Y向突出地形成。在电压转换单元4被收容在第二收容空间部2c的收容状态下,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的包含前端部的一部分被收容在输入端子收容部23的端子收容空间部23c。此处,由于端子收容空间部23c与壳体2的外部连通,所以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中的被收容在端子收容空间部23c的部分露出到壳体2的外部。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中的露出到壳体2的外部的部分是第二端子露出部42a。第二端子露出部42a在端子收容空间部23c中通过连结部件9A而与第一端子露出部32a以及电源连接端子7连结,并被电气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在第二端子露出部42a形成有在X方向上贯通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的贯通孔42b。贯通孔42b供后述的柱状螺栓91的轴部91b插入。
负载输出端子43对于电气接线箱1的外部的各种电子设备中的起动机等被从电力分配单元3供给电力的负载,将由电压转换单元4升压后的电压输出至消耗功率较大的负载。负载输出端子43由导电性的金属等形成为从Y方向观察时沿着Z方向的平板状。负载输出端子43的Y方向的一个端部的一部分向Z方向弯曲,并朝向第二基板41延伸,与第二基板41的布线电气连接,并且被固定于第二基板41。负载输出端子43的Y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即前端部从X方向观察,从第二基板41在Y方向突出地形成。负载输出端子43在收容状态下,包含前端部的一部分被收容在输出端子收容部24的端子收容空间部24c。此处,由于端子收容空间部24c与壳体2的外部连通,所以负载输出端子43中的被收容在端子收容空间部24c的部分露出到壳体2的外部。负载输出端子43中的露出到壳体2的外部的部分是负载端子露出部43a。负载端子露出部43a在端子收容空间部24c中通过连结部件9B而与负载连接端子8连结,并被电气连接。负载输出端子43在负载端子露出部43a形成有在X方向上贯通负载输出端子43的贯通孔43b。贯通孔43b供后述的柱状螺栓91的轴部91b插入。
多个第二电子部件44是用于使由电源输入的电压上升并输出的开关元件、线圈等的电子部件。多个第二电子部件44通过锡焊等方法被电气连接并固定于第二基板41的安装面41a的布线。
基板间电力供给部5将从电压转换单元4输出的电力供给至电力分配单元3。基板间电力供给部5如图2以及图3所示,包括第一嵌合部51以及第二嵌合部52。
第一嵌合部51通过例如螺丝等固定件而被安装在安装面31a,并与电力分配单元3电气连接。第一嵌合部51是与第二嵌合部52嵌合的即阴型的连接器。第一嵌合部51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从安装面31a在X方向突出地形成为筒状,在前端部具有与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部,在内部空间设置有与露出的第一基板31的布线电气连接的多个端子。
第二嵌合部52,由例如螺丝等固定件安装在安装面41a,并与电压转换单元4电气连接。第二嵌合部52是与第一嵌合部嵌合的即阳型的连接器。第二嵌合部52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从安装面41a在X方向突出地形成为长方形状,并被形成为前端部能够从第一嵌合部51的开口部插入到内部空间的形状。在第二嵌合部52的前端部设置有与露出到外部的第二基板41的布线电气连接的多个端子。此处,第一嵌合部51以及第二嵌合部52的形状被设定为:在电力分配单元3以及电压转换单元4被收容于壳体2的收容状态下,通过相互嵌合且各个端子被电气连接,从而将电力分配单元3和电压转换单元4电气连接。
散热部件6如图1~3所示,主要将电压转换单元4所产生的热量散热到壳体2的外部。散热部件6安装于电压转换单元4,在电压转换单元4的收容状态下,堵塞第二开口部21b,并封闭第二收容空间部2c。散热部件6由热传导率良好的金属等形成为平板状,在X方向的一侧面即内壁面6a上,通过例如螺丝等固定件,以与第二基板41的安装面41a的相反侧的面接触的状态固定第二基板41。另外,散热部件6为了使热量高效地散热,在内壁面6a的相反侧的面的外壁面6b上,沿着Y方向形成有凹凸形状。
电源连接端子7与电池等电源连接,将电力供给至电力分配单元3以及电压转换单元4。电源连接端子7由导电性的金属等形成,一个端部经由电线与电源连接,在另一个端部形成有环部71。环部71供柱状螺栓91的轴部91b插入。电源连接端子7如图1所示,在端子收容空间部23c中与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以及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一起由连结部件9A连结。
负载连接端子8与电气接线箱1的外部的各种电子设备即负载连接,并将由电压转换单元4升压后的电力供给至负载。负载连接端子8由导电性的金属等形成,与电源连接端子7为相同的形状,一个端部经由电线与负载连接,并在另一个端部形成有环部81。环部81供柱状螺栓91的轴部91b插入。负载连接端子8如图1所示,在端子收容空间部24c中,与负载输出端子43一起由连结部件9B连结。
连结部件9A、9B如图1及3所示,分别使露出到壳体2的外部的各输入端子以及输出端子、与各连接端子连结。连结部件9A被收容在端子收容空间部23c,将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以及电源连接端子7连结,电气连接各端子。连结部件9B被收容在端子收容空间部24c,将负载输出端子43以及负载连接端子8连结,电气连接各端子。连结部件9A、9B由导电性的金属等形成,例如包括柱状螺栓91和螺母92。柱状螺栓91包括平板状的底部91a、以及从底部91a在X方向突出地形成的轴部91b。此处,底部91a被形成为如下形状:能够被收容在端子收容空间部23c或者端子收容空间部24c,并且,绕轴部91b的旋转由输入端子收容部23或者输出端子收容部24限制。轴部91b在外圆周面形成有外螺纹,与螺母92螺合。此处,连结部件9A的轴部91b被插入到贯通孔32b、贯通孔42b、以及环部71。连结部件9B的轴部91b被插入贯通孔43b、以及环部81。螺母92将要连结的对象即各端子夹在与底部91a之间,并在内圆周面形成有内螺纹。也就是说,在将螺母92螺合于柱状螺栓91时,由于底部91a随着螺母92一起绕轴部91b的旋转被限制,所以不必为了限制柱状螺栓91的旋转而利用工具来保持柱状螺栓91,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连结部件9A、9B连结。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的组装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操作员以第一电子部件33与分隔壁22对置的方式,使固定于盖部件25的电力分配单元3与第一收容空间部2b对置,将电力分配单元3从第一开口部21a在X方向插入到第一收容空间部2b。在此,操作员在将电力分配单元3插入到第一收容空间部2b时,将位于第一收容空间部2b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的前端部插入到贯通孔22b,使前端部位于第二收容空间部2c。然后,操作员以柱状螺栓91的底部91a在第一基板31侧的方式,将轴部91b插入到位于第二收容空间部2c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的贯通孔32b。另外,操作员在将电力分配单元3插入到第一收容空间部2b时,将第一嵌合部51插入到贯通孔22a,使第一嵌合部51的一部分位于第二收容空间部2c。然后,当操作员将电力分配单元3在X方向进一步插入到第一收容空间部2b后,第一收容空间部2b被盖部件25封闭,电力分配单元3被收容在收容空间部2a。此时,对于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在贯通孔32b被插入在轴部91b的状态下,第一端子露出部32a被与柱状螺栓91一起收容在形成在主体部21的外部的端子收容空间部23c。此处,盖部件25由未图示的卡定机构等卡定在主体部21。
然后,操作员以第二电子部件44与分隔壁22对置的方式,将固定于散热部件6的电压转换单元4与第二收容空间部2c对置,将电压转换单元4从第二开口部21b在X方向插入到第二收容空间部2c。然后,操作员以柱状螺栓91的底部91a在第二基板41侧的方式,将轴部91b插入到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的贯通孔42b。然后,当操作员进一步将电压转换单元4在X方向插入到第二收容空间部2c后,第二收容空间部2c被散热部件6封闭,电压转换单元4被收容在收容空间部2a。此时,对于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贯通孔42b被插入到插入于贯通孔32b的轴部91b,第二端子露出部42a被收容在形成在主体部21的外部的端子收容空间部23c。另外,对于负载输出端子43,在轴部91被插入于贯通孔43b的状态下,负载端子露出部43a被与柱状螺栓91一起收容在形成在主体部21的外部的端子收容空间部24c。另外,第二嵌合部52被插入到第一嵌合部51中的位于第二收容空间部2c的开口部,第二嵌合部52被嵌合在第一嵌合部51。此处,散热部件6由未图示的卡定机构等卡定在主体部21。
然后,操作员将电源连接端子7的环部71插入到被收容在端子收容空间部23c的柱状螺栓91的轴部91b,将负载连接端子8的环部81插入到被收容在端子收容空间部24c的柱状螺栓91的轴部91b。然后,操作员将螺母92分别螺合到各轴部91b。因此,在电力分配单元3以及电压转换单元4被收容于壳体2的收容状态下,利用连结部件9A将露出到壳体2的外部的第一端子露出部32a、第二端子露出部42a、以及电源连接端子7连结,利用连结部件9B将露出到壳体2的外部的负载端子露出部43a以及负载连接端子8连结。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在壳体2的内部的收容空间部2a收容有电力分配单元3、以及电压转换单元4。在电力分配单元3以及电压转换单元4被收容在壳体2的内部的收容状态下,由于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的一部分即第一端子露出部32a以及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的一部分即第二端子露出部42a露出到壳体2的外部,并与连接于电源的电源连接端子7通过连结部件9A而被连结,所以,即使各端子32、42、7由于被从电源供给电力而发热,也能够经由第一端子露出部32a以及第二端子露出部42a向壳体2的外部进行散热。因此,与各端子32、42、7在壳体2的内部被连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壳体2的内部的温度上升。
另外,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以及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与一个电源连接端子7相互电气直接连接。因此,与电力分配单元3和电压转换单元4分开配置,且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以及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分别与电源连接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电源连接端子7以及与电源连接的电线的数量减少为1根。由此,能够实现包括电气接线箱1的线束(W/H)的轻量化、布线作业的简单化。另外,由于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以及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通过连结部件9A直接与电源连接端子7连接,所以不需要在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和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之间布线的电线。由此,能够抑制由电线自身的电阻导致的电力损耗,能够提高电气接线箱1的性能。
另外,由于负载输出端子43露出到壳体2的外部,并通过连结部件9B而与连接于电源的负载连接端子8连结,所以,即使各端子43、8因为被从电源供给电力而发热,也能够经由负载端子露出部43a向壳体2的外部散热。因此,与各端子43、8在壳体2的内部被连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壳体2的内部的温度上升。
另外,由于第一端子露出部32a、第二端子露出部42a以及负载端子露出部43a露出到壳体2的外部,所以,操作员能够容易地进行装拆等在电气接线箱1中进行的保养,并能够提高对电气接线箱1的作业效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中,在将电力分配单元3以及电压转换单元4被收容在收容空间部2a的收容状态下,第一嵌合部51和第二嵌合部52嵌合并构成基板间电力供给部5。也就是说,为了构成基板间电力供给部5,仅通过在将电力分配单元3以及电压转换单元4收容在收容空间部2a的同时,使第一嵌合部51和第二嵌合部52嵌合即可,因此,与电力分配单元3以及电压转换单元4经由汇流条并通过锡焊等而电气连接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电气接线箱1的组装简单化,因此,能够提高电气接线箱1的生产性、维护性。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将电力分配单元3以及电压转换单元4分别收容在第一收容空间部2b以及第二收容空间部2c,所以,对于一种电力分配单元3能够将不同规格的多种电压转换单元4收容在一个收容空间部2a,对于一种电压转换单元4能够将不同规格的多种电力分配单元3收容在一个收容空间部2a。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接线箱1在电力分配单元3以及电压转换单元4的收容状态下,第一电子部件33以及第二电子部件44在X方向上对置。因此,在第一基板31和第二基板41之间的空气层配置有第一电子部件33以及第二电子部件44。由于空气的热传导率比构成电力分配单元3以及电压转换单元4的树脂、金属等固体的热传导率低,所以能够抑制在电力分配单元3以及电压转换单元4发热的情况下的相互的热干扰。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1在收容空间部2a形成有分隔壁22,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分隔壁22。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电子部件33以及第二电子部件44在X方向上对置,所以能够在未安装第一电子部件33的空间部配置第二电子部件44,因此能够缩短电气接线箱1的X方向的长度。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基板单元3以及第二基板单元4是电力分配单元3以及电压转换单元4,但并不局限于此,如果是将从壳体外部的电源输入的电力输出至负载的单元,则也可以是熔断器箱、AC/DC转换器、AC/AC转换器、ECU箱等。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电子部件33以及第二电子部件44在第一基板31以及第二基板41中设定为仅在安装面31a以及安装面41a上的单面安装,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双面安装。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32以及第二电源输入端子42在各基板上设置有一个,并分别与一个电源连接,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搭载有多个电源的车辆中,对于一个电源,其它电源成为负载。也就是说,当从一个电源经由电源输入端子向电压转换器提供电力时,电压转换单元4向包含其它电源的多个负载输出电力。在像这样的电气接线箱1中,各电源输入端子和负载输出端子设置有多个,并且各端子的一部分向壳体2的外侧露出,与各连接线等连接。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件9A、9B是由柱状螺栓91以及螺母92构成的,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例如软钎料等将各端子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即可。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电压转换单元4是升压型的电力转换器,但在再生制动系统等交流发电机的发电是比较大的电压并用于高效地对电池充电等情况下,也可以是降压型的电压转换器。

Claims (5)

1.一种电气接线箱,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收容空间部;
第一基板单元,所述第一基板单元被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部,将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电源输入的电力输出至负载;以及
第二基板单元,所述第二基板单元被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部,将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电源输入的电力输出至负载,并与所述第一基板单元不同,
所述第一基板单元具有将来自所述电源的电力供给至所述第一基板单元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
所述第二基板单元具有将来自所述电源的电力供给至所述第二基板单元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子,
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子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端子露出部,以及在所述第一端子露出部中贯通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子的第一贯通孔,
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子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出到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二端子露出部,以及在所述第二端子露出部中贯通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子的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一端子露出部、所述第二端子露出部以及与所述电源连接的电源连接端子通过将连结部件的轴插入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以及所述电源连接端子的环部而被连结,并被电气连接,
所述电气接线箱还包括将从所述第二基板单元输出的电力供给至所述第一基板单元的基板间电力供给部,并且
所述基板间电力供给部具有:
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与所述第一基板单元电气连接;以及
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与所述第二基板单元电气连接,且在所述第一基板单元和所述第二基板单元被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嵌合部嵌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单元包括第一基板、和多个第一电子部件,
所述第二基板单元包括第二基板、和多个第二电子部件,
所述第一基板安装有所述第一电子部件,
所述第二基板安装有所述第二电子部件,并且
在所述收容空间部,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电子部件与所述第二电子部件对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接线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单元是至少将从所述电源输入的电力进行分配并输出的电力分配器,并且
所述第二基板单元是将输入的直流电压值转换为不同的直流电压值的电压转换器。
4.一种电气接线箱,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收容空间部;
第一基板单元,所述第一基板单元被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部,将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电源输入的电力输出至负载;以及
第二基板单元,所述第二基板单元被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部,将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电源输入的电力输出至负载,并与所述第一基板单元不同,
所述第一基板单元具有将来自所述电源的电力供给至所述第一基板单元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
所述第二基板单元具有将来自所述电源的电力供给至所述第二基板单元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子,
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子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端子露出部,以及在所述第一端子露出部中贯通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子的第一贯通孔,
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子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出到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二端子露出部,以及在所述第二端子露出部中贯通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子的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一端子露出部、所述第二端子露出部以及与所述电源连接的电源连接端子通过将连结部件的轴插入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以及所述电源连接端子的环部而被连结,并被电气连接,
所述第一基板单元包括第一基板、和多个第一电子部件,
所述第二基板单元包括第二基板、和多个第二电子部件,
所述第一基板安装有所述第一电子部件,
所述第二基板安装有所述第二电子部件,并且
在所述收容空间部,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电子部件与所述第二电子部件对置。
5.一种电气接线箱,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收容空间部;
第一基板单元,所述第一基板单元被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部,将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电源输入的电力输出至负载;以及
第二基板单元,所述第二基板单元被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部,将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电源输入的电力输出至负载,并与所述第一基板单元不同,
所述第一基板单元具有将来自所述电源的电力供给至所述第一基板单元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
所述第二基板单元具有将来自所述电源的电力供给至所述第二基板单元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子,
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子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端子露出部,以及在所述第一端子露出部中贯通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子的第一贯通孔,
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子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出到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二端子露出部,以及在所述第二端子露出部中贯通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子的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一端子露出部、所述第二端子露出部以及与所述电源连接的电源连接端子通过将连结部件的轴插入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以及所述电源连接端子的环部而被连结,并被电气连接,
所述第一基板单元是至少将从所述电源输入的电力进行分配并输出的电力分配器,并且
所述第二基板单元是将输入的直流电压值转换为不同的直流电压值的电压转换器。
CN201710254268.1A 2016-04-20 2017-04-18 电气接线箱 Active CN107394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4583 2016-04-20
JP2016084583A JP6378714B2 (ja) 2016-04-20 2016-04-20 電気接続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4716A CN107394716A (zh) 2017-11-24
CN107394716B true CN107394716B (zh) 2019-04-16

Family

ID=60021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54268.1A Active CN107394716B (zh) 2016-04-20 2017-04-18 电气接线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4296B2 (zh)
JP (1) JP6378714B2 (zh)
CN (1) CN107394716B (zh)
DE (1) DE102017206328A1 (zh)
FR (1) FR3050583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0622B2 (ja) * 2016-02-05 2020-08-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6575930B2 (ja) * 2016-06-02 2019-09-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基板ユニット
JP6499124B2 (ja) * 2016-06-30 2019-04-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導電部材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DE112018000105T5 (de) * 2017-04-27 2019-05-29 Fuji Electric Co., Ltd. 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und leistungsumwandlungseinrichtung
FR3073978B1 (fr) * 2017-11-17 2022-10-28 Inst Vedecom Module electronique de puissance et systeme electronique comprenant un tel module electronique
CN112262525A (zh) * 2018-07-03 2021-01-2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单元
KR102619705B1 (ko) * 2018-07-17 2024-01-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커넥터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컨버터
JP7067368B2 (ja) * 2018-08-24 2022-05-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US10763629B1 (en) * 2019-08-12 2020-09-01 Lear Corporation Integrated assembly of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a fuse and a connector
US11654740B2 (en) 2020-04-30 2023-05-23 Thermo King Llc Data integrity of verification data for a transport climate control system
US11613159B2 (en) * 2020-04-30 2023-03-28 Thermo King Llc Power protection system for a power module of a transport climate control system
FR3122802A1 (fr) * 2021-05-10 2022-11-11 Valeo Systemes De Controle Moteur Système de conversion de tension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système de conversion de tension
FR3122801B1 (fr) * 2021-05-10 2023-08-04 Valeo Systemes De Controle Moteur Système de conversion de tension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système de conversion de tension
JP7168055B1 (ja) * 2021-10-12 2022-11-0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コネクタ固定構造、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4371A (ja) * 2006-08-22 2008-03-0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源分配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8050A (en) * 1987-11-17 1991-05-21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Solid state relay
US5023752A (en) * 1989-10-31 1991-06-1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power distribution center
US5795193A (en) * 1996-10-23 1998-08-18 Yazaki Corporation Power distribution box with busbar having bolt retaining means
US5788529A (en) * 1997-06-09 1998-08-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op down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 assembly
US6322376B1 (en) * 2000-03-31 2001-11-27 Yazaki North America Stud bolt holder for a power distribution box
US6570088B1 (en) * 2002-03-13 2003-05-2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Junction box assembly
US6679708B1 (en) * 2002-09-10 2004-01-2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Vehicle junction box having power distribution center with terminal for jump-starting vehicle
US7453708B2 (en) * 2003-11-07 2008-11-18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High reliability module
JP4440725B2 (ja) 2004-08-04 2010-03-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の配置構造
US8393934B2 (en) 2006-11-16 2013-03-12 Chien-Min Sung CMP pad dressers with hybridized abrasive surface and related methods
EP2409880B1 (en) * 2009-03-19 2015-08-1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control device
JP5299698B2 (ja) * 2009-10-28 2013-09-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2013123342A (ja) 2011-12-12 2013-06-2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気接続箱
CN104620377B (zh) * 2012-10-29 2017-09-01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
JP2014166089A (ja) 2013-02-27 2014-09-0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気接続箱
JP2014166088A (ja) * 2013-02-27 2014-09-0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気接続箱
JP6310791B2 (ja) * 2014-06-25 2018-04-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ボックス
JP6160780B2 (ja) * 2014-08-26 2017-07-1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3レベル電力変換装置
JP2016084583A (ja) 2014-10-23 2016-05-19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部材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4371A (ja) * 2006-08-22 2008-03-0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源分配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78714B2 (ja) 2018-08-22
US20170311457A1 (en) 2017-10-26
JP2017195703A (ja) 2017-10-26
US10064296B2 (en) 2018-08-28
FR3050583B1 (fr) 2020-11-06
FR3050583A1 (fr) 2017-10-27
DE102017206328A1 (de) 2017-10-26
CN107394716A (zh) 2017-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4716B (zh) 电气接线箱
US7717747B2 (en) Power inverter connector having integrated current sensors
JP6922680B2 (ja) 電子制御ユニット
US20130077255A1 (en) Semiconductor control device
EP3057216B1 (en) Dc-dc converter device
KR102139572B1 (ko) 전기차 전력제어장치
US11881790B1 (en) Power adapter
US20210291678A1 (en) Cooling structure, charging apparatus, and vehicle
US8810090B2 (en) Frequency converter assembly having converter housing attached through intermediate component to motor housing
JP2007048890A (ja) Ecu集中収容箱
CN207819187U (zh) 一种插线式配电盒
CN117461230A (zh) 电气连接箱
CN212046774U (zh) 电加热装置、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和机动车辆
CN112224033B (zh) 控制器、动力总成及电动汽车
JP2015139344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8827902U (zh) 一种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14565119U (zh) 一种电动环卫车多合一配电箱
CN109712763B (zh) 电绝缘棒、装配件以及具有框架的电气设备
CN109792139B (zh) 用于车辆的混合配电中央单元
JP741996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20914153U (zh) 保险盒和用电设备
KR20200008905A (ko) 커넥터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컨버터
US20180301772A1 (en) Power storage unit
JP5698637B2 (ja) 半導体装置
CN220577194U (zh) 车辆的分布式电源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