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7902U - 一种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7902U
CN218827902U CN202222802654.9U CN202222802654U CN218827902U CN 218827902 U CN218827902 U CN 218827902U CN 202222802654 U CN202222802654 U CN 202222802654U CN 218827902 U CN218827902 U CN 218827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onnector
voltage
assembly
connector
copper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026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文俊
孙志华
许燕
刘建宇
张鑫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28026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7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7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7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机控制器配电结构和接线结构装配繁琐的技术问题。该高压转接盒包括盒体、接线组件和三个接插件;盒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三个装配口;三个接插件分别位于三个装配口中且分别为与电源装置电连接的第一高压接插件、与直流变换器电连接的第二高压接插件和与空调压缩机电连接的第三高压接插件;接线组件设于容纳腔内;第一高压接插件和第二高压接插件通过接线组件串联连接,第一高压接插件和第三高压接插件通过接线组件串联连接,且第二高压接插件和第三高压接插件并联连接,实现电机控制器取用电源装置的电能,同时给直流变换器和空调压缩机配电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双电机控制器,是运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上、控制汽车的电机运行的控制器。为了获取动力并向用电组件供电,需要在电机控制器中进行配电连接,但现有技术中的电机控制器接线复杂,导致存在配电结构和接线结构的装配繁琐且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机控制器的装配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采取了一种电机控制器的高压直流配电方案,三个接插件集成于一个盒体上,集成度高,且实现电机控制器取用电源装置的电能,同时给直流变换器和空调压缩机配电的效果。
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目的的方案为,一种高压转接盒,包括:
盒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三个装配口;
三个接插件,包括用于与电源装置电连接的第一高压接插件、用于与直流变换器电连接的第二高压接插件和用于与空调压缩机电连接的第三高压接插件;所述三个接插件分别位于所述三个装配口中;
接线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和所述第二高压接插件通过所述接线组件串联电连接,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和所述第三高压接插件通过所述接线组件串联电连接,且所述第二高压接插件和所述第三高压接插件并联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所述第二高压接插件和所述第三高压接插件互呈角度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所述第二高压接插件的轴向分别沿车身长度方向和车身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高压接插件的轴向相对于车身长度方向和车身宽度方向均呈角度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组件包括正极铜排、负极铜排和至少四个连接线束;所述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所述至少四个连接线束将所述第二高压接插件和所述第三高压接插件并联接入所述正极铜排和所述负极铜排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压转接盒还包括熔断器,所述熔断器与所述接线组件串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压转接盒还包括设于盒体内的安装底座,所述正极铜排、所述负极铜排和所述熔断器连接于所述安装底座、由所述安装底座支撑设于所述容纳腔中。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总成、电路板组件和上述的高压转接盒;所述壳体总成具有安装腔,所述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高压转接盒凸出设于所述壳体总成的外表面,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高压转接盒的所述接线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总成包括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合围成所述安装腔;所述盒体包括连接的顶板和侧围板,所述侧围板与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以及安装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的装配口均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面;
所述盒体内设有用于防止连接件由所述容纳腔掉入所述安装腔的挡板。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包括:
混合动力总成,包括上述的电机控制器;
动力电池,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用于输入电能;
直流变换器,连接于所述第二高压接插件;
空调压缩机,连接于所述第三高压接插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动力车辆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壳体总成外的副水箱;沿所述壳体总成的高度方向,所述直流变换器低于所述副水箱。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转接盒包括盒体、接线组件和三个接插件,盒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三个装配口;三个接插件分别位于三个装配口中,且分别为用于与电源装置电连接的第一高压接插件、用于与直流变换器电连接的第二高压接插件和用于与空调压缩机电连接的第三高压接插件;接线组件设于容纳腔内;第一高压接插件和第二高压接插件通过接线组件串联连接,第一高压接插件和第三高压接插件通过接线组件串联电连接,且第二高压接插件和第三高压接插件并联电连接。使得可以通过第一高压接插件向电源装置取电,并通过电路回路将电源装置的电能供给直流变换器和空调压缩机使用,且三个接插件集成于一个盒体上,具有结构简单、降低成本的效果,且三个接插件布置紧凑,利于布线,节省空间,具有集成度高和空间利用率高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高压转接盒(未设置接插件)设于壳体总成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高压转接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高压转接盒安装有接插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高压转接盒的接线组件与安装底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1的高压转接盒的内部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机控制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电机控制器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电机控制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9为图6的电机控制器去除壳体总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高压转接盒,110-盒体,111-容纳腔,112-装配口,113-顶板,114-侧围板,121-第一高压接插件,122-第二高压接插件,123-第三高压接插件,130-接线组件,131-正极铜排,132-负极铜排,133-连接线束,140-安装底座,150-熔断器,160-挡板;
1000-电机控制器,200-壳体总成,210-第一壳体,211-接线过孔,220-第二壳体,300-电路板组件,301-高压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采取了一种电机控制器的高压直流配电方案,三个接插件集成于一个盒体上,集成度高,且实现电机控制器取用电源装置的电能,同时给直流变换器和空调压缩机配电的效果。下面通过3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转接盒100,如图1-图5所示,包括盒体110、接线组件130和三个接插件,盒体110具有容纳腔111以及与容纳腔111连通的三个装配口112;三个接插件分别位于三个装配口112中,且分别为用于与电源装置电连接的第一高压接插件121、用于与直流变换器电连接的第二高压接插件122和用于与空调压缩机电连接的第三高压接插件123;接线组件130设于容纳腔111内;第一高压接插件121和第二高压接插件122通过接线组件130串联电连接,第一高压接插件121和第三高压接插件123通过接线组件130串联电连接,且第二高压接插件122和第三高压接插件123并联连接。使得可以通过第一高压接插件121向电源装置取电,并通过电路回路将电源装置的电能供给直流变换器和空调压缩机使用,且三个接插件集成于一个盒体110上,具有结构简单、降低成本的效果,且三个接插件布置紧凑,利于布线,节省空间,具有集成度高和空间利用率高的技术效果。
为了充分利用盒体110的空间,以便于布线以及其他装置的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高压接插件121、第二高压接插件122和第三高压接插件123的轴向互相呈角度设置。
本实施例对第一高压接插件121、第二高压接插件122和第三高压接插件123的具体设置方向以及相互的角度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应用所需的效果做适应性调整。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压接插件121、第二高压接插件122的轴向分别沿车身长度方向和车身宽度方向设置;第三高压接插件123的轴向相对于第三高压接插件123的轴向相对于车身长度方向和车身宽度方向均呈角度设置,即第三高压接插件123相当于第一高压接插件121和第二高压接插件122的轴向均呈角度设置,再即相对车身,第三高压接插件123倾斜出线,以避让发动机舱的进气歧管等结构设备,避免与之干涉。
为了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利于结构件的布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压接插件121、第二高压接插件122和第三高压接插件123分布于盒体110的三个侧面上、并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对盒体110的形状和侧面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电机控制器1000的布置进行匹配,还可以根据与车辆其他结构件的避让位置关系进行匹配设计。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高压接插件121和第二高压接插件122位于相邻的两个侧面上,且第二高压接插件122相比于第三高压接插件123更靠近第一高压接插件121。
为了保证高压输出的稳定,避免电路故障,本实施例中,高压转接盒100还包括熔断器150,熔断器150与接线组件130串联。也即连接组件中,连通第一高压接插件121和第二高压接插件122的部分和/或连通第一高压接插件121和第三高压接插件123的部分串联有熔断器150。
为了确保各个高压设备相对独立工作,本实施例中,第二高压接插件122和第三高压接插件123均与第一高压接插件121并联。具体参见图2-图5,接线组件130包括正极铜排131、负极铜排132和若干连接线束133;正极铜排131和负极铜排132均电连接于第一高压接插件121的铜排和高压电容301的铜排,也就是说,正极铜排131和负极铜排132分别作为接线组件130的正极接入端口和负极接入端口、并且与第一高压接插件121的正负极电连接,高压电容301的铜排也与第一高压接插件121的正负极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正极铜排131/负极铜排132、高压电容301的铜排、第一高压接插件121的正/负极铜排132通过一个高压螺栓形成电导通。第二高压接插件122和第三高压接插件123通过若干连接线束133并联接入正极铜排131和负极铜排132之间,连接线束133可采用铜排或者导线。
为了适应接插件的连接口,本实施例中,接线组件130包括正极铜排131、负极铜排132和至少四个连接线束133;正极铜排131和负极铜排132均电连接于第一高压接插件121,至少四个连接线束133将第二高压接插件122和第三高压接插件123并联接入正极铜排131和负极铜排132之间。
为了便于设置熔断器150和接线组件130,同时防止接线组件130塌腰,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压转接盒100还包括设于盒体110内的安装底座140,正极铜排131、负极铜排132和熔断器150连接于安装底座140、由安装底座140支撑设于容纳腔111中。
本实施例对正极铜排131、负极铜排132与连接线束133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距离第二高压接插件122更远的正极铜排131或负极铜排132具有三个电连接部,三个电连接部沿所在的铜排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与第一高压接插件121、第二高压接插件122的连接线束133和连接第三高压接插件123的连接线束133一一对应连接。
本实施例中对安装底座14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安装底座140可以为实心结构,也可以为折弯板,以在部分安装底座140的下方形成高低位差,为了防止在装配时螺栓掉落至安装底座140的折弯板下的空间内,导致不容易将掉落的螺栓取出,安装底座140具有挡板160,且安装底座140与盒体110周面的间隙不大于螺栓的尺寸。
本实施例对盒体110的结构也不做具体的限定,盒体110为分体结构,以在盒体110内安装好接线组件130后封装容纳腔1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盒体110的容纳腔111可以封闭腔也可以为开口腔,当容纳腔111为封闭腔时,盒体110自身合体组装后即形成封闭结构,在应用时只需将高压转接盒100的盒体110固定于对象件上即可。当容纳腔111为开口腔时,盒体110自身封装后即形成罩体结构,在应用时将盒体110罩设于对象件,通过对象件的板件封闭容纳腔111的腔口即可。
实施例2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1000,如图6-图9所示,包括壳体总成200、电路板组件300和实施例1中的高压转接盒100;壳体总成200具有安装腔,电路板组件300设于安装腔中;高压转接盒100凸出设于壳体总成200的外表面,且安装腔与容纳腔111连通;高压转接盒100的接线组件130与电路板组件300电连接,以将车辆的电源装置比如动力电池到连接至电机控制器1000的电路板组件300,用于向电机控制器1000输入电能,并为直流变换器和空调压缩机配电。本实施例中电机控制器1000为涉及的结构均可参照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为了安装电路板组件300,本实施例中,壳体总成200包括连接的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合围成安装腔;高压转接盒100设于第一壳体210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对高压转接盒100与第一壳体210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盒体110和第一壳体210可以为独立的两个结构件,盒体110再通过螺栓以及密封件将盒体110设于第一壳体210的外表面,以保证安装腔的封装密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盒体110可以为无底的结构,包括一个顶板113和一体成型为第一壳体210外表面的侧围板114,为了连接侧围板114和顶板113,可以直接在侧围板114的端面开设螺栓孔,避免在第一壳体210上开孔导致的密封繁琐、以及成本更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供接线组件130分别在安装腔与容纳腔111中完成与三个接插件和电路板组件300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盒体110的侧围板114与第一壳体210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壳体210构成高压转接盒100的底板,第一壳体210位于盒体110所围区域中的部分开设有接线过孔211,接线过孔211连通安装腔与容纳腔111,接线组件130穿设于接线过孔211,分别电连接电路板组件300和接插件。考虑到电路板组件的高压电容301的安装位置相对于高压转接盒100较低,为了方便接线组件130的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分别连接高压电容301的铜排,本实施例中用于安装第一高压接插件121的装配口设置在第一壳体210上,整体高度相对于另两个装配口较低,也即第一高压接插件121以及安装第一高压接插件121的装配口均位于第一壳体210的侧面;第二高压接插件122和第三高压接插件123均设于侧围板114上。
考虑到第一高压接插件121需要同时与正极铜排131/负极铜排132和高压电容301的铜排的电连接,为了降低铜排的长度,参见图4,安装底座140具有下沉区,下沉区与接线过孔211的位置相对,正极铜排131、负极铜排132、第一高压接插件121和高压电容301的铜排的电连接处位于下沉区中,使得第一高压接插件121和高压电容301的铜排均可采用直铜排,可直接采购得到,不需要单独设计。正极铜排131和负极铜排132则相应设计为弯折结构,由安装底座140的上表面向下弯折并延伸至下沉区。
由于安装腔安装有电路板组件300,为了防止高压转接盒100内的连接件比如螺栓掉落至安装腔内导致影响电路板组件300正常工作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盒体110内设有用于防止连接件由容纳腔111、接线过孔211掉入安装腔的挡板160,比如可以设置在安装底座140上,也可以设置于盒体110或第一壳体210上,以使通道的各处通道间隙均不大于连接件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由于下沉区与接线过孔211的位置相对,为了避免连接正极铜排131、负极铜排132、第一高压接插件121和高压电容301的铜排的螺栓在安装时掉落、进入安装腔,参见图4、图8-图9,安装底座140下沉区的侧壁设有挡板160,挡板160伸入安装腔中,将与高压电容301电连接的铜排连接位围起来,以完全封堵缝隙,或者将缝隙缩小至螺栓无法通过,从而避免螺栓意外掉落至电路板组件的电子元件区域内的风险,保证高压安全。
实施例3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包括动力电池、直流变换器、空调压缩机和混合动力总成,混合动力总成包括实施例2中的电机控制器1000;电源装置比如动力电池连接于第一高压接插件121,用于向电机控制器1000输入电能。第二高压接插件122连接电机控制器1000和直流变换器,负责将电机控制器1000来源于电池的电能输送给直流变换器。空调压缩机连接于第三高压接插件123。
为了实现冷却和水循环,本实施例中,混合动力车辆还包括设于电机控制器1000的壳体总成200外的副水箱;为了便于冷却液蒸汽排出,本实施例中,沿壳体总成200的高度方向,直流变换器低于副水箱,以便水循环流动。
本实施例中混合动力车辆未涉及的结构均可参照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做赘述,也不对混合动力车辆的种类进行限制,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一种车辆,比如家用小车、客车、货车等,此处不做展开说明。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高压转接盒使得可以通过第一高压接插件向电源装置取电,并通过电路回路将电源装置的电能供给直流变换器和空调压缩机使用,且三个接插件集成于一个盒体上,使得电机控制器可以取用动力电池的电能,同时给直流变换器和空调压缩机配电,具有结构简单、降低成本的效果,且三个接插件布置紧凑,利于布线,节省空间,具有集成度高和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压转接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三个装配口;
三个接插件,包括用于与电源装置电连接的第一高压接插件、用于与直流变换器电连接的第二高压接插件和用于与空调压缩机电连接的第三高压接插件;所述三个接插件分别位于所述三个装配口中;
接线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和所述第二高压接插件通过所述接线组件串联电连接,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和所述第三高压接插件通过所述接线组件串联电连接,且所述第二高压接插件和所述第三高压接插件并联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转接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所述第二高压接插件和所述第三高压接插件互呈角度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转接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所述第二高压接插件的轴向分别沿车身长度方向和车身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高压接插件的轴向相对于车身长度方向和车身宽度方向均呈角度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转接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组件包括正极铜排、负极铜排和至少四个连接线束;所述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所述至少四个连接线束将所述第二高压接插件和所述第三高压接插件并联接入所述正极铜排和所述负极铜排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转接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转接盒还包括熔断器,所述熔断器与所述接线组件串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转接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转接盒还包括设于盒体内的安装底座,所述正极铜排、所述负极铜排和所述熔断器连接于所述安装底座、由所述安装底座支撑设于所述容纳腔中。
7.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总成、电路板组件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压转接盒;所述壳体总成具有安装腔,所述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高压转接盒凸出设于所述壳体总成的外表面,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高压转接盒的所述接线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总成包括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合围成所述安装腔;所述盒体包括连接的顶板和侧围板,所述侧围板与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以及安装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的装配口均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面;
所述盒体内设有用于防止连接件由所述容纳腔掉入所述安装腔的挡板。
9.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动力总成,包括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机控制器;
动力电池,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压接插件,用于输入电能;
直流变换器,连接于所述第二高压接插件;
空调压缩机,连接于所述第三高压接插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车辆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壳体总成外的副水箱;沿所述壳体总成的高度方向,所述直流变换器低于所述副水箱。
CN202222802654.9U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Active CN218827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2654.9U CN218827902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2654.9U CN218827902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7902U true CN218827902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7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02654.9U Active CN218827902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79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4716B (zh) 电气接线箱
US8755209B2 (en) Reduced size power inverter suitable for a vehicle
CN107415672B (zh) 车载用蓄电池
CN108667272B (zh) 单电机逆变器总成
US8441160B2 (en) Inverter-integrated electric compressor
US7561448B2 (en) Power inverter
US10608385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electric vehicle
US9035487B2 (en) Power controller
CN113572314B (zh) 多功能控制器和动力总成
CN20944131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五合一控制器
JP2019106770A (ja) 電気接続箱
CN218827902U (zh) 一种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07819187U (zh) 一种插线式配电盒
CN211017265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CN213754368U (zh) 电机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4565119U (zh) 一种电动环卫车多合一配电箱
CN214450753U (zh) 电气系统和车辆
CN219287381U (zh) 逆变器柜体、逆变器和逆变升压一体机
CN214153080U (zh) 电池包
CN220965383U (zh) 电机电控集成模组、驱动系统和车辆
CN114056138B (zh) 车用插座和具有其的车辆
JP741996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4506814U (zh) 电机与电控集成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
CN218616548U (zh) 车辆
CN114144017B (zh) 电动总成的控制器和电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