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64050A - 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及该设备制造抛丸机履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及该设备制造抛丸机履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64050A
CN107364050A CN201710639809.2A CN201710639809A CN107364050A CN 107364050 A CN107364050 A CN 107364050A CN 201710639809 A CN201710639809 A CN 201710639809A CN 107364050 A CN107364050 A CN 107364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embryo
template
installation portion
crawl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398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64050B (zh
Inventor
徐元聪
张在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Zhong Shi te rubber and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徐元聪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徐元聪 filed Critical 徐元聪
Priority to CN2017106398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640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64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4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64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4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02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40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plates, sheets or web-like materials; Making flat seams in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Joining single elements to substantially flat surfaces
    • B29C66/41Joining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 Making flat seams in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 B29C66/43Joining a relatively small portion of the surface of sai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29/00Belts or bands

Abstract

一种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包括平板硫化机以及安装在平板硫化机的热板上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能够相互配合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包括中间模以及位于中间模两侧的端模;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热板上;所述热板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位于第一安装部两侧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中间模对齐,所述第二安装部与对应的端模对齐;所述第二安装部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部和温度低于所述第一加热部的第二加热部。采用较为常用的平板硫化机,满足大长度履带的制造,而且无需使用结构较为特殊的双层硫化机,使用的端模也均为相同的结构,简化了设备结构,降低了对制造设备的要求。

Description

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及该设备制造抛丸机履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制品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及该设备制造抛丸机履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一种利用抛丸器将钢砂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在输送进行表面处理的材料的同时,抛丸机抛出的钢砂需要落到到底面上的收集装置内,所以抛丸机的履带都设置有若干个漏沙孔。
目前的抛丸机履带都是先硫化,再用去除材料的方法打孔,工序繁多,操作麻烦,模具没有定位机构,硫化时加工出的履带花纹容易发生偏斜,产生次品,打孔时的履带已经是熟胶,打孔后降低了履带的强度,也使打出的孔边缘容易出现裂纹,降低履带的强度,影响履带的质量。
现有技术《用于生产抛丸机履带的模具及模具制造抛丸机履带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制造方法,采用双层硫化机对环形的带胚通过两次硫化加工成履带。虽然解决的硫化后打孔降低履带强度的问题,能够在打孔的同时进行硫化,避免降低履带强度而影响履带质量。但该方法必须使用双层硫化机,对生产条件的要求较高,加工步骤较为繁琐,对履带要加工的履带长度要求高,难以满足长度较长的履带制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履带加工方法不能满足长度较长的履带制造,加工步骤繁琐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适用于长度较长的履带制造且工艺步骤较为简单的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及该设备制造抛丸机履带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包括平板硫化机以及安装在平板硫化机的热板上的模具,
所述模具包括能够相互配合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
所述第一模板包括中间模以及位于中间模两侧的端模;
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热板上;
所述热板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位于第一安装部两侧的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一安装部与中间模对齐,所述第二安装部与对应的端模对齐;
所述第二安装部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部和温度低于所述第一加热部的第二加热部。
作为优选,所述热板内设置有导热液管道;
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导热液管道内通有高温的导热油;
所述第一加热部的导热液管道内通有高温的导热油,所述第二加热部的导热液管道内通有冷却液。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模板上设置有打孔针,所述第二模板上设置有可使打孔针伸入的针孔。
一种抛丸机履带的制造方法,使用上述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S0:将带胚送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平板硫化机的两个热板压合,模具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合模,对带胚打孔并进行硫化;
S1:平板硫化机的两个热板分离,并同时将端模与对应热板的连接断开,将端模都留置在带胚上;
S2:向前移动带胚,将带胚上位于最后侧的一个端模与热板位于第一安装部前侧的第二安装部对齐,并将热板位于第一安装部后侧的第二安装部上安装上新的端模;
S3:返回步骤S0,从步骤S0开始继续循环进行。
作为优选,进行步骤S0时,模具的中间模对与其对齐的带胚进行硫化;端模将与其内侧对齐的带胚进行硫化,与其外侧对齐的带胚进行半硫化。
作为优选,进行步骤S2时,若带胚上留置的端模数量达到三个,则将三个端模之中位于中间的一个从带胚上取下,并作为新的端模安装到热板位于第一安装部后侧的第二安装部上。
作为优选,进一步包括一下步骤:
S4:将带胚的端部对接,使其呈环形;将带胚端部上留置的端模分别安装到热板前侧和后侧的第二安装部上;
S5:平板硫化机的两个热板压合,模具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合模,将带胚的两端连接,并对连接处进行打孔,对模具内的带胚进行硫化。
作为优选,进一步包括一下步骤:
S4’:将带胚(6)上留置的端模(3.1.2)取下,在带胚(6)两端的端部上分别安装能够相互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采用较为常用的平板硫化机,满足大长度履带的制造,而且无需使用结构较为特殊的双层硫化机,使用的端模也均为相同的结构,简化了设备结构,降低了对制造设备的要求。
2、履带的制造无需进行硫化温度的调节,也无需进行不同端模的切换,简化了加工步骤。
3、三个端模进行循环使用,减少了模具部件的使用数量,降低了铝带制造生产设备的成本投入。
4、可在带胚端部安装接头使履带首尾相接成环,使履带便于安装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抛丸机履带的制造过程示意图一;
图3为抛丸机履带的制造过程示意图二;
图4为抛丸机履带的制造过程示意图三;
图5为抛丸机履带的制造过程示意图四;
以上各图中:1、平板硫化机;2、热板;2.1、第一安装部;2.2、第二安装部;2.2.1、第一加热部;2.2.2、第二加热部;3、模具;3.1、第一模板;3.1.1、中间模;3.1.2、端模;3.2、第二模板;4、导热油;5、冷却液;6、带胚;7、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5中左侧为前侧,右侧为后侧,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5所示,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包括平板硫化机1,以及安装在平板硫化机1的热板2上的模具3。
模具3包括能够相互配合的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平板硫化机的两个热板2分别上下设置,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热板2上。
第一模板3.1包括中间模3.1.1以及位于中间模3.1.1两侧的端模3.1.2。热板2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1和位于第一安装部2.1两侧的第二安装部2.2。
第一安装部2.1与中间模3.1.1对齐。分别位于第一安装部2.1两侧的两个第二安装部2.2,都与对应的端模3.1.2对齐。
第二安装部2.2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部2.2.1和温度低于第一加热部2.2.1的第二加热部2.2.2。
热板2内设置有导热液管道。为了使第一安装部2.1和第一加热部2.2.1的温度较高,能够将对应的带胚6加热成熟胶,第一安装部2.1的导热液管道内通有高温的导热油4,第一加热部2.2.1的导热液管道内通有高温的导热油4;为了使第二加热部2.2.2的温度较低,加热对应的带胚6后,带胚6仍为生焦,第二加热部2.2.2的导热液管道内通有冷却液5。
进行抛丸机履带的制造时,取一段条状的带胚6。
如图2所示,将带胚6送到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之间。通过平板硫化机前后两侧的两个夹具7,平板硫化机1的两个热板2压合,模具3的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合模,对带胚6进行第一次硫化作业。
第一次硫化作业中,由于第一模板3.1上设置有打孔针,第二模板3.2上设置有可使打孔针伸入的针孔。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的合模使打孔针穿过带胚6,进入到针孔中,对带胚6进行打孔。
第一次硫化作业中,由于第二加热部2.2.2的温度较低,而第一安装部2.1和第一加热部2.2.1的温度较高,模具2的中间模3.1.1以及端模3.1.2的内侧对带胚6与第一安装部2.1和第一加热部2.2.1对齐的部分进行完全硫化,将对应的带胚6完全加热成熟胶;端模3.1.2的外侧对带胚6与第二加热部2.2.2对齐的部分进行半硫化,使对应的带胚6加热后依然为生胶。
第一次硫化作业完成后,平板硫化机1的两个热板2分离,并同时将两个端模3.1.2都与对应热板2的连接断开,使中间模3.1.1随着热板2离开带胚6,而两个端模3.1.2都留置在带胚6上。
带胚6上留置的两个端模3.1.2,位于前侧的端模3.1.2设定序号为①,位于后侧的3.1.2设定序号为②。位于①号端模3.1.2前侧的带胚6为生胶,位于②号端模3.1.2后侧的带胚也为生胶。
如图3所示,向前移动带胚6,①号端模3.1.2随着带胚6的移动离开平板硫化机;②号端模3.1.2与热板2位于第一安装部2.1前侧的第二安装部2.2对齐,从而使②号端模3.1.2后侧为生胶的带胚6与第一安装部2.1前侧第二安装部2.2的第一加热部2.2.1对齐,同时②号端模3.1.2后侧的一段带胚6也送到平板硫化机的两个热板2之间。
将热板2位于第一安装部2.1后侧的第二安装部2.2上安装上新的端模3.1.2,该端模3.1.2设定序号为③。此时位于平板硫化机1两个热板2之间的中间模3.1.1、②号端模3.1.2和③号端模3.1.2,组成新的第一模板3.1。
平板硫化机1的两个热板2再次压合,使位于两个热板2之间新的第一模板3.1与第二模板3.2合模,对带胚6进行第二次硫化作业。
第二次硫化作业的过程中,第一模板3.1上设置有打孔针对带胚6进行打孔。
第二次硫化作业的过程中,②号端模3.1.2后侧的带胚6由于与第一加热部2.2.1对齐,由生胶加热成熟胶。而②号端模3.1.2前侧的带胚6,由于在第一次硫化作业时已经与与第一加热部2.2.1对齐而加热成熟胶,第二次硫化作业中带胚6的该部分不发生改变。
第二次硫化作业的过程中,③号端模3.1.2后侧的带胚6由于与第二加热部2.2.2对齐,被加热后依然为生胶。而③号端模3.1.2前侧的带胚6由于与第一加热部2.2.1对齐,被加热成熟胶。
第二次硫化作业完成后,平板硫化机1的两个热板2分离,并同时将②号端模3.1.2和③号端模3.1.2都与对应热板2的连接断开,使中间模3.1.1随着热板2离开带胚6,而②号端模3.1.2和③号端模3.1.2都留置在带胚6上。
此时带胚6上留置的端模3.1.2数量达到三个,则将三个端模3.1.2之中位于中间的②号端模3.1.2从带胚6上取下。
如图4所示,取下的②号端模3.1.2转变成③号端模3.1.2,安装到热板2位于第一安装部2.1后侧的第二安装部2.2上。留置在带胚6上③号端模3.1.2转变成②号端模3.1.2,随着带胚3向前移动,至②号端模3.1.2与热板2位于第一安装部2.1前侧的第二安装部2.2对齐,然后进行第三次硫化作业,同时对对应的带胚6进行打孔。
按照上述方式,循环进行多次硫化作业,直至留置在带胚6上的端模3.1.2达到带胚6的后端,完成带胚6除两个端部外其他部分的硫化。
由于履带在抛丸机上工作时,呈环形,由多个辊子驱动和支撑。
为了使履带能够呈环形,需要对带胚6进行进一步加工。
实施例一:
如图5所示,将带胚6两端的端部对接,将带胚6首尾相接,呈环形。将带胚6前端的端部和后端的端部上留置的端模3.1.2,分别安装到热板2前侧和后侧的第二安装部2.2上。
此时两个端模3.1.2翻转,端模3.1.2外侧带胚6的生胶部分,都随着端模3.1.2的翻转,翻转到端模3.1.2的内侧,均与对应第二安装部2.2的第一加热部2.2.1对齐。
平板硫化机1的两个热板2压合,模具3的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合模。模具2的端模3.1.2的内侧对带胚6与第一加热部2.2.1对齐的部分进行完全硫化,将对应的带胚6完全加热成熟胶。模具2的中间模3.1.1对带胚6两端的端部进行完全硫化,将其完全加热成熟胶,并使两者粘合到一起,将带胚6固定成环形,同时对带胚6端部以及端部之间的连接处进行打孔,完成带胚的对接,将带胚直接加工成环形的履带,以便装到抛丸机上能够被辊子驱动而进行运转和工作。
实施例二:
将带胚(6)上留置的端模(3.1.2)取下,在带胚(6)两端的端部上分别安装能够相互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将带胚加工成条状的履带。然后将履带穿入到抛丸机内,绕抛丸机上的多个辊子一周,然后将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使履带在抛丸机上呈环形,以便辊子驱动其运转和工作。通过接头首尾连接的履带,便于安装和更换。
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案 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 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案的揭示,对于本案做出的改进和修改,若没有产生超出本案之外的 有益效果,则都应在本案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包括平板硫化机(1)以及安装在平板硫化机(1)的热板(2)上的模具(3),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3)包括能够相互配合的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
所述第一模板(3.1)包括中间模(3.1.1)以及位于中间模(3.1.1)两侧的端模(3.1.2);
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热板(2)上,
所述热板(2)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1)和位于第一安装部(2.1)两侧的第二安装部(2.2);
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与中间模(3.1.1)对齐,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与对应的端模(3.1.2)对齐;
所述第二安装部(2.2)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部(2.2.1)和温度低于所述第一加热部(2.2.1)的第二加热部(2.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板(2)内设置有导热液管道;
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导热液管道内通有高温的导热油(4);
所述第一加热部(2.2.1)的导热液管道内通有高温的导热油(4),所述第二加热部(2.2.2)的导热液管道内通有冷却液(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3.1)上设置有打孔针,所述第二模板(3.2)上设置有可使打孔针伸入的针孔。
4.一种抛丸机履带的制造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将带胚(6)送到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之间,平板硫化机(1)的两个热板(2)压合,模具(3)的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合模,对带胚(6)打孔并进行硫化;
S1:平板硫化机(1)的两个热板(2)分离,并同时将端模(3.1.2)与对应热板(2)的连接断开,将端模(3.1.2)都留置在带胚(6)上;
S2:向前移动带胚(6),将带胚(6)上位于最后侧的一个端模(3.1.2)与热板(2)位于第一安装部(2.1)前侧的第二安装部(2.2)对齐,并将热板(2)位于第一安装部(2.1)后侧的第二安装部(2.2)上安装上新的端模(3.1.2);
S3:返回步骤S0,从步骤S0开始继续循环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丸机履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步骤S0时,模具(2)的中间模(3.1.1)对与其对齐的带胚(6)进行硫化;端模(3.1.2)将与其内侧对齐的带胚(6)进行硫化,与其外侧对齐的带胚(6)进行半硫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丸机履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步骤S2时,若带胚(6)上留置的端模(3.1.2)数量达到三个,则将三个端模(3.1.2)之中位于中间的一个从带胚(6)上取下,并作为新的端模(3.1.2)安装到热板(2)位于第一安装部(2.1)后侧的第二安装部(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丸机履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下步骤:
S4:将带胚(6)的端部对接,使其呈环形;将带胚(6)端部上留置的端模(3.1.2)分别安装到热板(2)前侧和后侧的第二安装部(2.2)上;
S5:平板硫化机(1)的两个热板(2)压合,模具(3)的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合模,将带胚(6)的两端连接,并对连接处进行打孔,对模具(3)内的带胚(6)进行硫化。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丸机履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下步骤:
S4’:将带胚(6)上留置的端模(3.1.2)取下,在带胚(6)两端的端部上分别安装能够相互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
CN201710639809.2A 2017-07-31 2017-07-31 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及该设备制造抛丸机履带的方法 Active CN1073640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39809.2A CN107364050B (zh) 2017-07-31 2017-07-31 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及该设备制造抛丸机履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39809.2A CN107364050B (zh) 2017-07-31 2017-07-31 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及该设备制造抛丸机履带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4050A true CN107364050A (zh) 2017-11-21
CN107364050B CN107364050B (zh) 2019-05-10

Family

ID=60308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9809.2A Active CN107364050B (zh) 2017-07-31 2017-07-31 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及该设备制造抛丸机履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6405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96355A1 (en) * 1997-01-30 1998-07-30 Gilles Soucy Method of making snowmobile tracks
CN202241735U (zh) * 2011-09-30 2012-05-30 福建省三明市东辰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龙门式v带平板自动硫化机
CN103538271A (zh) * 2013-09-17 2014-01-29 徐元聪 用于生产抛丸机履带的模具及模具制造抛丸机履带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96355A1 (en) * 1997-01-30 1998-07-30 Gilles Soucy Method of making snowmobile tracks
CN202241735U (zh) * 2011-09-30 2012-05-30 福建省三明市东辰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龙门式v带平板自动硫化机
CN103538271A (zh) * 2013-09-17 2014-01-29 徐元聪 用于生产抛丸机履带的模具及模具制造抛丸机履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4050B (zh) 2019-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121707T2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ifenherstellung
CN209272438U (zh) 一种辐条加强型方向盘骨架的快速成型模具
CN103286885A (zh) 轮胎直压硫化机的内模具
CN107364050A (zh) 抛丸机履带的加工设备及该设备制造抛丸机履带的方法
CN113635586A (zh) 一种缺气保用轮胎设计方法
CN210061814U (zh) 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08116712U (zh) 一种可以加速零件冷却的汽车零件压铸模具
CN203854120U (zh) 一种节能降耗的橡胶硫化模具
CN105171977B (zh) 一种半包胶油封模具及硫化生产工艺
CN203854119U (zh) 叠加式硫化模具
CN107009147A (zh) 一种驱动桥桥壳一体成型设备
CN103538271B (zh) 用于生产抛丸机履带的模具及模具制造抛丸机履带的方法
CN206230775U (zh) 一种多模具式自动注塑机
CN208615140U (zh) 一种硫化模具脱模器
CN106541523A (zh) 一种带骨架橡胶制品的硫化工装
CN206999523U (zh) 一种咀芯可调节的侧进胶热流道系统
CN203510545U (zh) 一种用于生产抛丸机履带的模具
CN207172730U (zh) 一种快速降温的热成型定型装置
CN220348964U (zh) 一种安全帽内衬成型脱料机构
CN104129086B (zh) 一种热塑性弹性体输送带平板塑化机
CN220946865U (zh) 一种用于制备吸音棉复合材料的热压模具
CN218776952U (zh) 适用于分段硫化的硫化机加热板结构
CN218946245U (zh) 一种轴承锻件预成型锻造模具
CN204136450U (zh) 一种热塑性弹性体输送带平板塑化机
CN215151137U (zh) 一种自动循环冷热模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1

Address after: 266000 Jinhe road 808, Yin Zhu Street office,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Qingdao Zhong Shi te rubber and Plast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Guangzhou City Industrial Park, Yin Zhu street,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Xu Yuanc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