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9414A - 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69414A CN107269414A CN201710191620.1A CN201710191620A CN107269414A CN 107269414 A CN107269414 A CN 107269414A CN 201710191620 A CN201710191620 A CN 201710191620A CN 107269414 A CN107269414 A CN 1072694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air intake
- intake duct
- bore axis
- inj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42—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1/00—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242—Arrangement of spark plugs or injec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42—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 F02F1/4228—Helically-shaped chann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42—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 F02F1/4235—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of intake chann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42—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 F02F1/4264—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of exhaust channe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 Combustion Method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内燃机(10)具有:气缸盖(15);气缸(13);进气道(30),其进行形成在气缸盖(15)上的燃烧室(28)的进气;排气道(31),其进行燃烧室(28)的排气;以及喷射器(41),其向燃烧室(28)直接喷射燃料,进气道(30)在燃烧室(28)内形成涡流,喷射器(41)以使得燃料喷射口(41h)面对涡流的方式,相对于气缸轴线(L1)倾斜地延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
本申请基于2016年3月30日提交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6-068298号和2017年3月13日提交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7-047776号而主张优先权,在此援引这些申请的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存在日本国特开2006-52708号公报中公开的内燃机。该内燃机具有形成有燃烧室的气缸、进行燃烧室的进气的进气道、进行燃烧室的排气的排气道、以及向燃烧室直接喷射燃料的喷射器,喷射器被配置在气缸轴线上的气缸盖上。
发明内容
然而,如果喷射器被配置在气缸轴线上的气缸盖上,则在利用喷射器向燃烧室内直接喷射燃料时,存在燃烧室的内壁上附着燃料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内燃机中抑制燃料附着在燃烧室的内壁上。
(1)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内燃机具有:气缸盖;气缸;进气道,其进行形成在所述气缸盖上的燃烧室的进气;排气道,其进行所述燃烧室的排气;以及喷射器,其向所述燃烧室直接喷射燃料,所述进气道在所述燃烧室内形成涡流,所述喷射器以使得燃料喷射口面对所述涡流的方式,相对于气缸轴线倾斜地延伸。
(2)上述内燃机可以构成为,从沿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燃料喷射口面对沿所述气缸的周向流动的所述涡流。
(3)上述内燃机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进气道的所述燃烧室一侧设置有具有螺旋形状以形成所述涡流的喉口部。
(4)上述内燃机可以构成为,所述进气道以离开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式延伸,从沿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喷射器以与所述进气道并列的方式延伸。
(5)上述内燃机可以构成为,从沿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进气道以使得进气口偏离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式,朝向所述气缸的周向倾斜地延伸。
(6)上述内燃机可以构成为,所述排气道以离开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式向与所述进气道相反的一侧延伸,从沿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燃料喷射口以将在与所述气缸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夹在所述燃料喷射口与所述进气口之间的方式被配置在与所述进气口相反的一侧,并且所述进气道和所述喷射器沿所述假想线延伸。
(7)上述内燃机可以构成为,所述进气道以离开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式延伸,从沿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进气道具有被配置在与所述喷射器重合的位置上的进气道主体,从沿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进气道主体贴着所述气缸的外形以将在与所述气缸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夹在所述进气道主体与所述喷射器之间的方式向与所述喷射器相反的一侧弯曲,并且与所述喉口部结合起来。
(8)上述内燃机可以构成为具有多个所述喷射器,所述多个喷射器以使得从所述燃料喷射口喷射的燃料的至少一部分互相冲突的方式对置地配置。
根据上述(1)的结构,喷射器以使燃料喷射口面对涡流的方式相对于气缸轴线倾斜地延伸,由此能够使喷射器喷射出的燃料的前进力衰减。因此,可抑制燃料附着在燃烧室的内壁上。
根据上述(2)的结构,从沿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燃料喷射口面对沿气缸的周向流动的涡流,由此既能够易于使涡流聚拢,又能够将喷射器的燃料喷射距离确保得较长。
根据上述(3)的结构,在进气道的燃烧室一侧设置有具有螺旋形状以形成涡流的喉口部,由此使得进气道的下游侧的喉口部具备产生涡流的功能。因此,相比另行独立设置用于产生涡流的部件的情况而言,可避免气缸向径向外方变得大型。
根据上述(4)的结构,进气道以离开气缸轴线的方式延伸,从沿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喷射器以与进气道并列的方式延伸。由此,相比喷射器以越远离气缸轴线则越离开进气道的方式延伸的情况而言,可避免气缸向径向外方变得大型。
根据上述(5)的结构,从沿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以使得进气口偏离气缸轴线的方式朝向气缸的周向倾斜地延伸,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产生涡流。因此,能够更有效地使喷射器喷射的燃料的前进力衰减。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附着在燃烧室的内壁上。
根据上述(6)的结构,排气道以离开气缸轴线的方式向与进气道相反的一侧延伸,从沿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燃料喷射口以将在与气缸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夹在燃料喷射口与进气口之间的方式被配置在与进气口相反的一侧,并且进气道和喷射器沿假想线延伸。由此,能够将进气道和喷射器集成起来而效率良好地配置,并且能够易于进行喷射器的燃料喷射。
根据上述(7)的结构,从沿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主体贴着气缸的外形以将在与气缸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夹在进气道主体与喷射器之间的方式向与喷射器相反的一侧弯曲,并且与喉口部结合起来。由此,除喉口部以外,进气道主体的弯曲部也具备产生涡流的功能。因此,能够沿气缸内壁效率良好地产生涡流。
根据上述(8)的结构,多个喷射器以使得从燃料喷射口喷射的燃料的至少一部分互相冲突的方式对置地配置,由此能够在燃烧室内使各方燃料相互冲突。因此,能够更有效地使多个喷射器喷射的燃料的前进力衰减。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附着在燃烧室的内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右侧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2是从沿气缸轴线的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图。
图3是从沿气缸轴线的下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图。
图4是从右侧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5是从沿气缸轴线的上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图。
图6是从沿气缸轴线的下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图。
图7是从沿气缸轴线的上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图。
图8是从沿气缸轴线的下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图。
图9是从左侧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图。
图10是从沿气缸轴线的上方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图。
标号说明
10、210、310、410:发动机(内燃机),13:气缸,15:气缸盖,28:燃烧室,30、230、330、430:进气道,230a:进气道主体,30b、230b:喉口部,30h:进气口,31:排气道,41:喷射器,41h:燃料喷射口,L1:气缸轴线,L2:假想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关于以下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在没有特别描述的情况下与未图示的机动二轮车(以下,简称为“车辆”)的方向相同。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中的适当部位,示出了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和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
(第一实施方式)
<发动机>
图1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单气缸两气门型的发动机(内燃机)的内部构造。
一并参照图1和图2,发动机10具有气缸盖15、从未图示的曲轴箱突出的气缸13、以及封闭气缸盖15的开口的未图示的气缸盖罩。气缸盖15被安装在气缸13的气缸体14的上端。发动机10被支承为使得作为气缸13的中心轴线的气缸轴线L1实质上成为铅直状态的姿态(具体而言,使得气缸轴线L1与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一致)。
参照图1,在气缸体14内以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嵌入安装有活塞26。连杆27的一端与活塞26连结。连杆27的另一端与在车宽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曲轴连结。在气缸盖15上形成有面对活塞26的顶部的燃烧室28。在气缸盖15上,设置有从燃烧室28伸出并在气缸盖15的一个侧表面(后表面)上开口的进气道30、以及从燃烧室28伸出并在气缸盖15的另一个侧表面(前表面)上开口的排气道31。
进气道30和燃烧室28通过进气阀32而实现开闭。排气道31和燃烧室28通过排气阀33而实现开闭。进气阀32随着进气侧摇臂34的摆动而进行开闭动作。排气阀33随着排气侧摇臂35的摆动而进行开闭动作。进气侧摇臂34和排气侧摇臂35构成为在气缸盖15内摆动自如。
在通过进气侧摇臂34、排气侧摇臂35、进气阀32和排气阀33包围的空间内,配置有在车宽方向延伸的凸轮轴36。凸轮轴36通过未图示的轴承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气缸盖15上。
在从未图示的轴承向车宽方向外方突出的凸轮轴36的一个端部上安装有被动链轮39。在被动链轮39和安装于未图示的曲轴的一个端部上的驱动链轮上,卷绕有凸轮链40。由此,凸轮轴36与曲轴从动地旋转。
通过设置在凸轮轴36上的进气凸轮37,使进气侧摇臂34摆动。通过设置在凸轮轴36上的排气凸轮38,使排气侧摇臂35摆动。由此,进气阀32和排气阀33进行开闭。
喷射器41在沿前后延伸的状态下被安装在气缸盖15上。喷射器41从未图示的燃料箱被供给燃料。喷射器41向燃烧室28内直接喷射燃料。
<各气道和喷射器的配置构造>
如图2所示,进气道30在燃烧室28内形成涡流。这里,涡流是绕气缸轴线L1回旋的气流。另外,图2中,箭头Sw示出涡流的流动。
同时参见图1和图2,喷射器41以使燃料喷射口41h面对涡流的方式,相对于气缸轴线L1倾斜地延伸。即,从喷射器41喷射出的燃料与涡流发生冲突,由此使得燃料的前进力衰减。另外,图2中,箭头Fw示出来自喷射器41的燃料的喷射方向。
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燃料喷射口41h面对沿气缸13的周向流动的涡流。图2中,符号13a表示气缸内壁,该气缸内壁在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具有环形状,并且包围燃烧室28。
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燃料喷射口41h面对沿气缸内壁13a流动的涡流。
如图2所示,在进气道30的燃烧室28一侧设置有具有螺旋形状以形成涡流的喉口部30b。喉口部30b是成为进气道主体30a与燃烧室28的连接点的部分。喉口部30b的直径小于进气道主体30a的直径。另外,进气道主体30a是进气道30中的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具有直线形状的部分。
图2中,箭头W1表示进气道主体30a内的进气的流动。箭头W2表示喉口部30b内的进气的流动。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主体30a内的进气的流动具有直线形状,而喉口部30b内的进气的流动具有螺旋形状。由此,在燃烧室28内形成涡流。
进气道30以离开气缸轴线L1的方式延伸。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喷射器41以与进气道30并列的方式延伸。
具体地,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喷射器41以与进气道主体30a实质平行的方式前后延伸。
另外,图2中,符号43表示将末端面向燃烧室28的火花塞。火花塞43被安装在气缸盖15上。火花塞43以离开气缸轴线L1的方式延伸。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火花塞43以越靠右侧则越位于前方的方式平缓地倾斜。
如图3所示,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30以使得进气口30h偏离气缸轴线L1的方式,朝向气缸13的周向倾斜地延伸。换言之,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口30h靠近气缸内壁13a而偏离,并且进气道主体30a沿气缸内壁13a的切线方向延伸。
排气道31以离开气缸轴线L1的方式向与进气道30相反的一侧延伸。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排气道31的排气口31h靠近气缸内壁13a,并且以将气缸轴线L1夹在排气口31h与进气口30h之间的方式被配置在与进气口30h相反的一侧。
图3中,符号L2表示在与气缸轴线L1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L2。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假想线L2具有以将燃烧室28左右二等分的方式上下延伸的直线形状。
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燃料喷射口41h以将假想线L2夹在燃料喷射口41h与进气口30h之间的方式被配置在与进气口30h相反的一侧。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30和喷射器41沿假想线L2延伸。
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喷射器41以将假想线L2夹在喷射器41与进气道主体30a之间的方式被配置在与进气道主体30a相反的一侧。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主体30a和塞孔43h被配置在比假想线L2靠右方的位置处,喷射器41被配置在比假想线L2靠左方的位置处。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排气道31以与假想线L2重合的方式延伸。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0具有气缸盖15、气缸13、进行形成在气缸盖15上的燃烧室28的进气的进气道30、进行燃烧室28的排气的排气道31、以及向燃烧室28内直接喷射燃料的喷射器41,进气道30在燃烧室28内形成涡流,喷射器41以使得燃料喷射口41h面对涡流的方式,相对于气缸轴线L1倾斜地延伸。
根据这种结构,喷射器41以使得燃料喷射口41h面对涡流的方式相对于气缸轴线L1倾斜地延伸,由此能够使喷射器41喷射的燃料的前进力衰减。因此,可抑制燃料附着在燃烧室28的内壁(即,气缸内壁13a)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燃料喷射口41h面对沿气缸13的周向流动的涡流,由此既能够使涡流聚拢,又能够将喷射器41的燃料喷射距离确保得较长。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进气道30的燃烧室28一侧设置有具有螺旋形状以形成涡流的喉口部30b,由此使得进气道30的下游侧的喉口部30b具备产生涡流的功能。因此,相比另行独立设置用于产生涡流的部件的情况而言,可避免气缸13向径向外方变得大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气道30以离开气缸轴线L1的方式延伸,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喷射器41以与进气道30并列的方式延伸。由此,相比喷射器41以越远离气缸轴线L1则离进气道30越远的方式延伸的情况而言,可避免气缸13向径向外方变得大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30以使得进气口30h偏离气缸轴线L1的方式朝向气缸13的周向倾斜地延伸,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产生涡流。因此,能够更有效地使喷射器41喷射出的燃料的前进力衰减。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附着在燃烧室28的内壁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气道31以离开气缸轴线L1的方式向与进气道30相反的一侧延伸,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燃料喷射口41h以将在与气缸轴线L1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L2夹在燃料喷射口41h与进气口30h之间的方式被配置在与进气口30h相反的一侧,并且进气道30和喷射器41沿假想线L2延伸。由此,能够将进气道30和喷射器41集成起来而效率良好地配置,并且能够易于进行喷射器41的燃料喷射。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4~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发动机210的进气道230的形状。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具体地,进气道230的进气道主体230a被配置在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与喷射器41重合的位置处。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主体230a和喷射器41被配置在比假想线L2靠左方的位置处。进气道主体230a被配置在比喷射器41靠上方的位置处。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主体230a贴着气缸13的外形以将假想线L2夹在进气道主体230a与喷射器41之间的方式向与喷射器41相反的一侧弯曲,并且与具有螺旋形状的喉口部230b结合起来。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主体230a贴着气缸13的外形以将假想线L2夹在进气道主体230a与喷射器41之间的方式向与喷射器41相反的一侧弯曲,并且与喉口部230b结合起来。由此,除喉口部230b以外,进气道主体230a的弯曲部也具备产生涡流的功能,因此能够沿气缸内壁13a效率良好地产生涡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进气道主体230a的弯曲部能够产生沿气缸内壁13a的涡流,因此还能够采用不构成具有螺旋形状的喉口部230b的形式。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7~图9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发动机310的喷射器41的数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7所示,喷射器41被设置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设有2个喷射器41。2个喷射器41以前后延伸的状态分别被安装在气缸盖15上。2个喷射器41以使得从燃料喷射口41h喷射的燃料的至少一部分互相冲突的方式对置地配置。另外,图7中,箭头Fw表示来自各喷射器41的燃料的喷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2个喷射器41是被配置在进气道330一侧的第一喷射器41A和被配置在排气道31一侧的第二喷射器41B。
2个喷射器41(第一喷射器41A和第二喷射器41B)分别以使燃料喷射口41h面对涡流的方式,相对于气缸轴线L1倾斜地延伸。另外,图7中,箭头Sw表示涡流的流动。即,从2个喷射器41喷射出的燃料与涡流发生冲突,由此使得燃料的前进力衰减。进而,从2个喷射器41喷射出的燃料在燃烧室28内互相冲突,由此使得燃料的前进力衰减。
本实施方式的进气道330在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具有直线形状。即,在进气道330上未设置具有螺旋形状的喉口部。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330和第一喷射器41A以互相交叉的方式前后延伸。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330以越靠后侧则越位于左方的方式平缓地倾斜。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喷射器41A以越靠后侧则越位于右方的方式平缓地倾斜。
在图9的侧视图中,进气道330在前部上方具有凸出的弯曲形状。在进气道330与第一喷射器41A的上下交叉部,进气道330被配置在第一喷射器41A的上方。
进气道330与第一喷射器41A立体交叉。由此,不必在进气道330上设置喉口部,就能够在燃烧室28内容易地形成涡流。
如图8所示,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喷射器41A的燃料喷射口41h(以下也称之为“第一燃料喷射口41h1”)以将假想线L2夹在第一燃料喷射口41h1与进气口30h之间的方式被配置在与进气口30h相反的一侧。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330和第一喷射器41A以与假想线L2交叉的方式延伸。
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第二喷射器41B的燃料喷射口41h(以下也称之为“第二燃料喷射口41h2”)相对于假想线L2被配置在与进气口30h相同的一侧。即,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第二燃料喷射口41h2以将假想线L2夹在第一燃料喷射口41h1与第二燃料喷射口41h2之间的方式被配置在与第一燃料喷射口41h1相反的一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2个喷射器41以使得从燃料喷射口41h喷射的燃料的至少一部分互相冲突的方式对置地配置,由此能够在燃烧室28内使各方的燃料互相冲突。因此,能够更有效地使2个喷射器41喷射出的燃料的前进力衰减。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附着在燃烧室28的内壁上。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进气道330与第一喷射器41A立体交叉,由此不必在进气道330上设置喉口部,就能够在燃烧室28内容易地形成涡流。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以设置有2个喷射器41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置3个以上的喷射器41。即,喷射器的数量可以按照需求规格进行变更。这种情况下,只要以使得从燃料喷射口喷射的燃料的至少一部分互相冲突的方式对置地配置多个喷射器即可。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以进气道330与第一喷射器41A立体交叉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例如,进气道330和第一喷射器41A可以沿假想线L2延伸。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喷射器41A可以按照与进气道330并列的方式延伸。具体而言,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喷射器41A可以按照与进气道330实质平行的方式前后延伸。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以在进气道330上未设置喉口部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进气道330上设置喉口部。即,进气道可以具有进气道主体和喉口部。进而,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主体可以贴着气缸13的外形以将假想线L2夹在进气道主体与第一喷射器41A之间的方式向与第一喷射器41A相反的一侧弯曲,并且与喉口部结合起来。由此,除进气道330与第一喷射器41A的立体交叉部和喉口部之外,进气道主体的弯曲部也具备产生涡流的功能。因此,能够更为效率良好地沿气缸内壁13a产生涡流。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10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发动机410的进气道和喷射器的配置构造。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进气道430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具有直线形状。即,在进气道430上未设置具有螺旋形状的喉口部。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430与喷射器41以互相交叉的方式前后延伸。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430以越靠后侧则越位于左方的方式平缓地倾斜。本实施方式的进气道430相比第三实施方式的进气道330(参照图7)而言,在后侧部分处向左方的倾斜程度更大。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喷射器41以越靠后侧则越位于右方的方式平缓地倾斜。
在进气道430与喷射器41的上下交叉部,进气道430被配置在喷射器41的上方。即,进气道430与喷射器41立体交叉。
根据本实施方式,进气道430与喷射器41立体交叉,由此不必在进气道430上设置喉口部,就能够在燃烧室28内容易地形成涡流。此外,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430以越靠后侧则越位于左方的方式平缓地倾斜,并且相比第三实施方式的进气道330而言,在后侧部分处向左方的倾斜程度更大,由此相比第三实施方式能够在燃烧室28内更容易地形成涡流。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以未在进气道430上设置喉口部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进气道430上设置喉口部。即,进气道可以具有进气道主体和喉口部。进而,从沿气缸轴线L1的方向观察时,进气道主体可以贴着气缸13的外形以将假想线L2夹在进气道主体与喷射器41之间的方式向与喷射器41相反的一侧弯曲,并且与喉口部结合起来。由此,除进气道430与喷射器41的立体交叉部以及喉口部之外,进气道主体的弯曲部也具备产生涡流的功能,因此能够更为效率良好地沿气缸内壁13a产生涡流。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进气道在燃烧室内形成绕气缸轴线回旋的涡流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例如,进气道也可以在燃烧室内形成绕与气缸轴线垂直的轴线回旋的翻滚流。即,进气的流动可采用各种方式,只要喷射器以使燃料喷射口面对进气的气流的方式延伸即可。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发动机10是单气缸两气门型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发动机10还可以是多气缸两气门型。即,发动机可以采用各种形式。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所述车辆包含驾驶员跨越车体乘坐的所有车辆,不仅包括机动二轮车(包括带原动机的自行车和小型摩托车类车辆),还包括三轮(除前一轮且后二轮的车辆之外,还包括前二轮且后一轮的车辆)的车辆。此外,本发明不仅可用于机动二轮车,还能够用于汽车等四轮车辆。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仅为本发明的一例,可以将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等,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的变更。
Claims (8)
1.一种内燃机,其具有:气缸盖;气缸;进气道,其进行形成在所述气缸盖上的燃烧室的进气;排气道,其进行所述燃烧室的排气;以及喷射器,其向所述燃烧室直接喷射燃料,
所述进气道在所述燃烧室内形成涡流,
所述喷射器以使得燃料喷射口面对所述涡流的方式,相对于气缸轴线倾斜地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从沿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燃料喷射口面对沿所述气缸的周向流动的所述涡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在所述进气道的所述燃烧室一侧设置有具有螺旋形状以形成所述涡流的喉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所述进气道以离开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式延伸,
从沿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喷射器以与所述进气道并列的方式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从沿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进气道以使得进气口偏离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式,朝向所述气缸的周向倾斜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所述排气道以离开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式向与所述进气道相反的一侧延伸,
从沿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燃料喷射口以将在与所述气缸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夹在所述燃料喷射口与所述进气口之间的方式被配置在与所述进气口相反的一侧,并且所述进气道和所述喷射器沿所述假想线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所述进气道以离开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式延伸,
从沿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进气道具有被配置在与所述喷射器重合的位置上的进气道主体,
从沿所述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进气道主体贴着所述气缸的外形以将在与所述气缸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夹在所述进气道主体与所述喷射器之间的方式向与所述喷射器相反的一侧弯曲,并且与所述喉口部结合起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该内燃机具有多个所述喷射器,
所述多个喷射器以使得从所述燃料喷射口喷射的燃料的至少一部分互相冲突的方式对置地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68298 | 2016-03-30 | ||
JP2016-068298 | 2016-03-30 | ||
JP2017-047776 | 2017-03-13 | ||
JP2017047776A JP6923326B2 (ja) | 2016-03-30 | 2017-03-13 | 内燃機関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69414A true CN107269414A (zh) | 2017-10-20 |
CN107269414B CN107269414B (zh) | 2019-06-21 |
Family
ID=60044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9162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69414B (zh) | 2016-03-30 | 2017-03-28 | 内燃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2) | JP6923326B2 (zh) |
CN (1) | CN10726941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67101A (zh) * | 2017-12-28 | 2018-06-15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柴油内燃机的油气混合质量优化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99398B (zh) * | 2022-07-25 | 2023-12-19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点燃压燃的发动机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60767A (en) * | 1996-02-09 | 1999-10-05 |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ombustion chamber of in-cylinder direct fuel injection engine |
CN1372617A (zh) * | 2000-03-29 | 2002-10-02 | 玛志达株式会社 | 直接喷射火花点火式发动机 |
JP2002371852A (ja) * | 2001-06-13 | 2002-12-26 | Hitachi Ltd | 筒内直接噴射式内燃機関 |
CN201071765Y (zh) * | 2007-08-28 | 2008-06-11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缸盖 |
CN202170832U (zh) * | 2011-08-27 | 2012-03-21 | 宋德伍 | 具有新型进气道的单缸柴油机的气缸盖 |
CN104937258A (zh) * | 2012-11-20 | 2015-09-23 | 秘方能源私人有限公司 | 具有碰撞喷射的液体喷射器雾化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17327A (ja) * | 1992-09-30 | 1994-04-26 | Mazda Motor Corp |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
JP3328990B2 (ja) * | 1993-04-05 | 2002-09-30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多弁吸気式エンジン |
JP3965703B2 (ja) * | 1994-12-28 | 2007-08-29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排気ガス浄化装置及び排気ガス浄化方法 |
FR2776708B1 (fr) * | 1998-03-26 | 2000-04-28 |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 Nouveau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a quatre temps, allumage commande et injection directe |
JP2000310125A (ja) * | 1999-04-28 | 2000-11-07 | Isuzu Motors Ltd | 多弁吸気式エンジン |
JP3807207B2 (ja) * | 1999-12-24 | 2006-08-09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多弁吸気式エンジン |
DE10042551A1 (de) * | 2000-08-30 | 2002-03-14 | Volkswagen Ag |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Kraftstoff-Direkteinspritzung |
KR100482548B1 (ko) * | 2001-12-06 | 2005-04-1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가솔린 직접 분사 엔진 |
JP4010901B2 (ja) * | 2002-07-31 | 2007-11-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燃料噴射装置 |
JP3966784B2 (ja) * | 2002-07-31 | 2007-08-2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燃料噴射装置 |
JP2007231908A (ja) * | 2006-03-03 | 2007-09-13 | Toyota Motor Corp |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装置 |
JP2009068433A (ja) * | 2007-09-13 | 2009-04-02 | Toyota Motor Corp | 筒内燃料直接噴射式内燃機関 |
-
2017
- 2017-03-13 JP JP2017047776A patent/JP6923326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3-28 CN CN201710191620.1A patent/CN10726941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20
- 2020-02-17 JP JP2020024691A patent/JP2020079597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60767A (en) * | 1996-02-09 | 1999-10-05 |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ombustion chamber of in-cylinder direct fuel injection engine |
CN1372617A (zh) * | 2000-03-29 | 2002-10-02 | 玛志达株式会社 | 直接喷射火花点火式发动机 |
JP2002371852A (ja) * | 2001-06-13 | 2002-12-26 | Hitachi Ltd | 筒内直接噴射式内燃機関 |
CN201071765Y (zh) * | 2007-08-28 | 2008-06-11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缸盖 |
CN202170832U (zh) * | 2011-08-27 | 2012-03-21 | 宋德伍 | 具有新型进气道的单缸柴油机的气缸盖 |
CN104937258A (zh) * | 2012-11-20 | 2015-09-23 | 秘方能源私人有限公司 | 具有碰撞喷射的液体喷射器雾化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67101A (zh) * | 2017-12-28 | 2018-06-15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柴油内燃机的油气混合质量优化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923326B2 (ja) | 2021-08-18 |
JP2020079597A (ja) | 2020-05-28 |
CN107269414B (zh) | 2019-06-21 |
JP2017187023A (ja) | 2017-10-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84041B (zh) | 发动机的增压装置 | |
CN106014602B (zh) | 发动机 | |
CN107269414A (zh) | 内燃机 | |
JP6394621B2 (ja) | エンジンの過給装置 | |
CN105888820B (zh) | 带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 | |
CN101639023A (zh) | 车辆发动机单元和跨乘式车辆 | |
CN110388293A (zh) | 用于涡流产生的回旋-涡流集成管道 | |
CN103452714B (zh) | 进气歧管 | |
CN204572184U (zh) | 进气管道 | |
CN110234861A (zh) | 内燃机的进气道结构 | |
CN105324573A (zh) |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 |
US8590295B2 (en) | Exhaust pipe structure of vehicle | |
JP2010019082A (ja) |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システム | |
JP6003488B2 (ja) | 自動二輪車用吸気装置 | |
JP2008208819A (ja) | 可変吸気装置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 |
CN103362634A (zh) | 内燃机 | |
JP5886691B2 (ja) |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 |
CN105971717A (zh) | 内燃机 | |
CN107208569B (zh) | 发动机的进气口结构 | |
JP2021008172A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6146387B2 (ja) | 開閉バルブ構造 | |
CN105464784B (zh) | 内燃机的进气构造 | |
JPWO2019038920A1 (ja) | エンジンの吸気システム | |
CN103867326A (zh) | 强制空冷式内燃机以及具备其的骑乘型车辆 | |
JP7516913B2 (ja) |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及び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