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0585B - 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和滚动轴承单元 - Google Patents

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和滚动轴承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0585B
CN107250585B CN201680010202.1A CN201680010202A CN107250585B CN 107250585 B CN107250585 B CN 107250585B CN 201680010202 A CN201680010202 A CN 201680010202A CN 107250585 B CN107250585 B CN 1072505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bracket
nut
outer ring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02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0585A (zh
Inventor
高山明伸
高山幸久
石川宽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50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0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0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05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41/00Other accessories, e.g. devices integrated in the bearing not relating to the bearing function as such
    • F16C41/007Encoders, e.g. parts with a plurality of alternating magnetic p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0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 F16C19/1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18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 F16C19/181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 F16C19/183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with two rows at opposite angles
    • F16C19/18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with two rows at opposite angles in O-arrangement
    • F16C19/18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balls with angular contact with two rows at opposite angles in O-arrangement with three raceways provided integrally on parts other than race rings, e.g. third generation hub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72Sealings
    • F16C33/723Shaft end sealing means, e.g. cup-shaped cap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047Hub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other elements
    • B60B27/0068Hub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other elements the element being a sen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01Parts of vehicles in general
    • F16C2326/02Wheel hubs or cas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Sealing Of Bearings (AREA)

Abstract

底板部的轴向内侧面中,在上下方向邻近的2个位置中的上侧的位置,将用于内嵌有构成传感器托架的托架主体部的托架支承部,同样在下侧的位置,将保持有用于拧合将传感器托架结合的螺栓的螺母的螺母保持部,以互相分离的状态突出设置。将托架支承部构成为在下端部具有不连续部的部分圆筒状。螺母保持部的上侧面为:与不连续部对置的部分位于最上方的圆筒面。

Description

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和滚动轴承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以及包括该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的滚动轴承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将车轮支承用的滚动轴承单元和旋转速度检测装置互相组合而成的带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被广泛使用,其中,车轮支承用的滚动轴承单元是用于将汽车的车轮相对于悬架装置旋转自如地支承支承,旋转速度检测装置是用于检测ABS等控制所需的车轮的旋转速度。
图10作为带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的以往构造的一个例子,示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造。该带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1在外圈2的内径侧,经由多个滚动体4、4将轮毂3旋转自如地支承。外圈在使用时以被支承固定在悬架装置的状态不旋转,轮毂3在使用时以支承有未图示的车轮的状态与车轮一起旋转。在外圈2的外周面设置有固定侧凸缘5,该固定侧凸缘5用于与构成悬架装置的未图示的转向节结合固定。在轮毂3的外周面的靠近轴向外端(在轴向关的“外”侧是指组装到车辆的状态下车身的宽度方向外侧,图1、2、5、7、9、10的左侧。相反,作为车身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图1、2、5、7、9、10的右侧为轴向的“内”侧。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整体中都相同)部分,设置有用于支承固定车轮的旋转侧凸缘6。
在外圈2的内周面与轮毂3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各滚动体4、4的空间的轴向外端开口被密封圈7密封。与之相对,在外圈2的轴向内端部装载有有底圆筒状的轴承盖8,封盖该外圈2的轴向内端开口。该轴承盖8由合成树脂制成,包括:整体构成为有底圆筒状的盖主体9;铸模固定在该盖主体9的金属板制的金属环10。轴承盖8包括:圆筒状的嵌合筒部11;从该嵌合筒部11的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内侧伸长的底板部12。而且,构成嵌合筒部11的前半部(轴向外半部)的金属环10以过盈配合以过盈配合外嵌固定在外圈2的轴向内端部外周面,从而轴承盖8在封盖外圈2的轴向内端开口的状态下,装载在该外圈2的轴向内端部。
将构成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圆环状的编码器13,与该轮毂3同心地支承固定在轮毂3的轴向内端部。在该编码器13的被检测面(轴向内侧面),S极与N极在圆周方向交替且等间距地配置。在构成轴承盖8的底板部12,支承固定有构成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合成树脂制的传感器托架14。因此,在底板部12中,在轴向与编码器13的被检测面的一部分对置的部分形成有在轴向贯通的托架插入孔15,并且在与该托架插入孔15邻近的部分形成螺栓插通孔16。底板部12的轴向外侧面中,螺母17热熔铆接固定在该螺栓插通孔16的开口周缘部。而且,将构成传感器托架14的、棒状(圆柱状或者四方柱状等)的托架主体部18,插入到托架插入孔15内,其中,托架主体部18在其末端部包埋有由装入了霍尔元件等磁检测元件和波形整形电路的IC构成的传感器。进一步,将插通在设置于该托架主体部18的基端部的安装凸缘部19和螺栓插通孔16的螺栓20与螺母17拧合。由此,将传感器托架14支承固定在轴承盖8。
在以上这样的带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1的使用时,利用未图示的螺栓将固定设置在外圈2的外周面的固定侧凸缘5相对于悬架装置结合固定,并且利用设置在该旋转侧凸缘6的柱状螺栓将车轮固定在固定设置于轮毂3的外周面的旋转侧凸缘6。由此,车轮相对于悬架装置被旋转自如地支承。若车轮在该状态下旋转,则配置在编码器13的被检测面的S极与N极交替通过被托架主体部18的末端部保持的传感器的附近。其结果是,在传感器的检测部内流动的磁通的密度变化,使其输出信号变化。这样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变化的频率与车轮的转速成比例。因此,如果将该输出信号发送至未图示的控制器,那么能够适当控制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TCS(Traction ControlSystem,牵引力控制系统)。
但是,在上述的以往构造的第1例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下面的问题。即,由于采用了将托架主体部18插入托架插入孔15的构成,该托架插入孔15是在轴向贯通了构成轴承盖8的底板部12,因此,泥水等异物有可能通过该托架插入孔15,侵入到轴承盖8的内部(底板部12的轴向外侧)的空间。另外,不仅托架插入孔15,而且在螺栓插通孔16中,由于将底板部12在轴向贯通,因此,在将传感器托架14支承固定在轴承盖8的以前的状态下,异物有可能通过两个孔15、16侵入到该轴承盖8的内部的空间。
鉴于上述这样的情况,例如在专利文献2公开了图11~12所示的轴承盖8a的构造。该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轴承盖8a由合成树脂制成,包括:圆筒状的嵌合筒部11a、和从该嵌合筒部11a的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内侧伸长的底板部12a,圆筒状的嵌合筒部11a包括:整体构成为有底圆筒状的盖主体9a、和铸模固定在该盖主体9a的金属板制的金属环10a和螺母17a。而且,在其中的底板部12a设置有用于插入构成传感器托架14a的托架主体部18a的末端部的、仅轴方向内侧面侧开口的有底的托架插入孔15a。在该托架插入孔15a的周围以从底板部12a的轴向内侧面向轴向内侧突出的状态,设置有用于将托架主体部18a的中间部外周面不晃动地支承的、筒状的托架支承部21。而且,利用该托架支承部21和托架插入孔15a,经由托架主体部18a实现(包埋在该托架主体部18a的末端部的)传感器的定位。在底板部12a中,利用嵌入成型将螺母17a保持在与托架插入孔15a邻近的部分。
在具有以上这样的构成的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情况下,托架插入孔15a为在轴向不贯通底板部12a的有底孔。因此,能够防止泥水等异物通过该托架插入孔15a侵入到轴承盖8a的内部。进一步,关于设置有螺母17a的部分,由于为在轴向不贯通底板部12a的构造,因此,能够防止异物的进入。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情况下,难以高效地将侵入到托架插入孔15a或者托架支承部21内的异物排出。
即,在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情况下,托架支承部21的内周面的截面形状(轮廓形状)不是与托架主体部18a的外周面形状一致的圆形,而是在托架支承部21的内侧插入了该托架主体部18a时,在该托架主体部18a的周围的圆周方向4个部位形成有截面大致半圆形的间隙22、22的形状(花瓣形状)。由此,利用这些各间隙22、22,将侵入到托架插入孔15a或者托架支承部21的内侧的异物排出到外部。但是,由于各间隙22、22都具有仅轴向内侧开口的轴向长的形状,因此,难以通过这些各间隙22、22将异物完全排出,有可能只排出水分而泥堆积在内部。由于堆积在内部的泥、残留在内部的水分的冰结,可能性损伤托架主体部18a的末端部,或者损伤托架插入孔15a的底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424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44261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样的情况,为了能够有效排出侵入到托架支承部内的异物,实现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的构造而发明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和滚动轴承单元中,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包括轴承盖、传感器单元。
其中的轴承盖以将外圈的轴向内端开口封盖的状态,装载在所述外圈的轴向内端部,其中,所述外圈将在轴向内端部支承有编码器的轮毂,经由多个滚动体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内径侧。
另外,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传感器;和在保持该传感器的状态下被支承固定在所述轴承盖的传感器托架。
另外,所述轴承盖的整体构成为有底圆筒状,包括:嵌合固定在所述外圈的轴向内端部的嵌合筒部;和在从该嵌合筒部的轴向一部分(例如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内侧伸长的状态下设置的底板部,至少该底板部是通过将合成树脂注射成型而制造的。
另外,在所述底板部,在使用状态下在上下方向邻近的2个位置中的上侧的位置、即在轴向与所述编码器的一部分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托架支承部,在所述2个位置中的下侧的位置设置有螺母保持部。这些托架支承部和螺母保持部为分别从所述底板部的轴向内侧面向轴向内侧突出的状态,且互相分离的状态。
另外,所述托架支承部被做成为在圆周方向1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的部分筒状(例如部分圆筒状),并且该不连续部在使用状态下配置在位于下方(例如,下端部的宽度方向(相当于组装到车辆的状态下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部分。
另外,所述螺母保持部在内径侧保持螺母,并且在外周面中,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下侧面对置的上侧面为:与所述不连续部对置的部分位于最上方的凸曲面(例如圆筒面)。
另外,所述传感器托架包括:插入到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在其轴向外端部保持有所述传感器的托架主体部;和安装凸缘部,所述安装凸缘部设置在该托架主体部中从所述托架支承部内向轴向内侧突出的部分,并使其轴向外侧面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轴向内端面和所述螺母保持部的轴向内端面的至少该螺母保持部的轴向内端面抵接。
另外,所述传感器托架将基于在轴向插通(贯通)所述安装凸缘部的螺栓的外螺纹部与所述螺母拧合,被所述轴承盖支承固定。
在实施本发明的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的情况下,追加地,将所述螺母保持部的轴向内端面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轴向内端面相比配置在轴向内侧,并且能够使所述安装凸缘部的轴向外侧面仅与这些托架支承部的轴向内端面和螺母保持部的轴向内端面中的、该螺母保持部的轴向内端面抵接。
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的情况下,追加地,能够使所述安装凸缘部的轴向外侧面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轴向内端面之间存在的间隙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内周面与所述托架主体部的外周面之间存在的间隙的厚度尺寸。
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的情况下,追加地,在所述底板部中在轴向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内径侧部分匹配的部分设置有有底的传感器插入孔,该有底的传感器插入孔仅在该底板部的轴向内侧面侧开口并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内径侧部分连通,能够在该传感器插入孔插入所述托架主体部的轴向外端部。
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的情况下,追加地,在使用状态下,将所述不连续部配置在所述托架支承部的下端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并且使所述螺母保持部的上侧面为圆筒面。且,在与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内,在宽度方向存在于一侧(或者另一侧)的所述不连续部的端部和所述螺母保持部的上侧面的共通切线相对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为α,在宽度方向互相存在于相反侧的所述不连续部的端部和所述螺母保持部的上侧面的共通切线相对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为β,在该情况下,这些α、β能够限制为50゜≤α≤60゜,且0゜<β≤10゜的范围(优选的是,53゜≤α≤57゜,且3゜<β≤7゜的范围)。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单元例如用于旋转自如地支承汽车的车轮(从动轮),包括外圈、轮毂、多个滚动体、编码器、轴承盖、传感器单元。
其中的外圈在内周面具有单列或者多列外圈滚道。
另外,所述轮毂在外周面具有单列或者多列内圈滚道,在使用时旋转。
另外,所述各滚动体滚动地自如设置在所述外圈滚道与所述内圈滚道之间。作为这些各滚动体,可以使用滚珠、圆锥滚子、圆筒滚子、球面滚子、针部等。
另外,所述编码器在所述轮毂的轴向内端部与该轮毂同心地被支承固定,使其特性在圆周方向交替且等间距地变化。
另外,所述轴承盖以将所述外圈的轴向内端开口封盖的状态,被装载在该外圈的轴向内端部。
另外,所述传感器单元被所述轴承盖支承固定。
特别是,在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单元的情况下,作为在所述轴承盖支承固定所述传感器单元的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使用上述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
发明的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和滚动轴承单元,能够有效排出侵入到设置在构成轴承盖的底板部的托架支承部内的异物。
即,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在托架支承部的圆周方向1个部位存在不连续部,该不连续部配置在位于下方的部分。因此,即使通过该托架支承部的轴向内端面与构成传感器托架的安装凸缘部的轴向外侧面之间的部分,泥水等异物从外部侵入到托架支承部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重力的作用,将该异物通过不连续部有效地排出。
进一步,本发明的情况下,螺母保持部的上侧面与托架支承部的下侧面对置,并且该螺母保持部的上侧面为:与不连续部对置的部分位于最上方的凸曲面。由此,托架支承部的下侧面(和经由不连续部露出的、构成传感器托架的托架主体部的下侧面)与螺母保持部的上侧面之间部分在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中央部分(与不连续部对应的部分)小的形状。因此,在使用时(例如由于汽车的行驶),在该之间部分产生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的气流的情况下,该气流成为沿着螺母保持部的上侧面的、向上凸出的圆弧状的流动,会一边增速,一边流入到该之间部分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而且,随着这样增速的气流的流入,该宽度方向中央部分成为负压。其结果是,利用向上凸出的圆弧状的流动的效应(气流通过不连续部的内侧的效应)、和文丘里效应(基于负压的流体的吸进效应),在该之间部分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提高异物通过不连续部的排出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情况下,螺母保持部的上侧面与托架支承部的不连续部对置。因此,能够利用该螺母保持部,保护不连续部不受从路面跳起的泥水的影响。所以,能够有效防止该泥水通过不连续部侵入到托架支承部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情况下,螺母保持部的上侧面为:与托架支承部的不连续部对置的部分位于最上方的凸曲面。因此,为了产生文丘里效应,将螺母保持部的上侧面接近托架主体部的外周面中通过不连续部而露出到外部的部分情况下,(与螺母保持部的上侧面为与宽度方向平行的平坦面的情况相比,)也容易确保螺母保持部的上侧面与托架支承部的圆周方向两端部的对置间隔。所以,容易确保在将轴承盖的底板部注射成型时使用的注射成型用模具中,位于螺母保持部的上侧面与托架支承部的圆周方向两端部之间的部分的壁厚。其结果是,能够避免该壁厚小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带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的剖视图。
图2同上是示出取出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的剖视图。
图3同上是取出轴承盖并从图2的右方观察的端面图。
图4是示出放大图3的一部分的主要局部放大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相关的参考例的第1例的与图2同样的剖视图。
图6同上是相当于图3的端面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相关的参考例的第2例的与图2同样的剖视图。
图8同上是相当于图3的端面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相当于图2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以往构造的第1例的带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取出以往构造的第2例相关的轴承盖的端面图。
图12同上是图11的XII-XII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a:滚动轴承单元
2:外圈
3:轮毂
4:滚动体
13、13a:编码器
23a、23b:外圈滚道
27a、27b:内圈滚道
33、33a:轴承盖
38:嵌合筒部
39:底板部
45:传感器单元
46:传感器托架
47:传感器
48:托架主体部
49:安装凸缘部
50、50a:托架支承部
51、51a、51x、51y:螺母保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第1例]
利用图1~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1例。本例的特征点在于对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的构造进行了设计,该构造是将用于封盖外圈2的轴向内端开口的为的轴承盖33;在传感器托架46保持传感器47而成的传感器单元45组合而成的。由于其他部分的构成和作用效果与上述的以往构造的情况基本上相同,因此,以下,以本例的特征部分和之前未说明的部分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本例的带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1a将从动轮即车轮相对于转向节等悬架装置自由旋转地支承,并且检测该车轮的旋转速度。该滚动轴承单元1a在静止轮即外圈2的内径侧,将旋转轮即轮毂3经由多个滚动体4、4旋转自如地支承。
外圈2在外周面具有用于与构成悬架装置的未图示的转向节结合固定的固定侧凸缘5,在内周面具有多列外圈滚道23a、23b。轮毂3利用铆接部26将轮毂主体24与内圈25结合固定而成,在外周面具有多列内圈滚道27a、27b,在外圈2的内径侧与该外圈2同心地被支承。在轮毂主体24的轴向外端部,在与外圈2的轴向外端开口相比向轴向外侧突出的部分设置有用于支承车轮的旋转侧凸缘6。而且,在各外圈滚道23a、23b与各内圈滚道27a、27b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各滚动体4、4。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作为这些各滚动体4、4使用滚珠,但在重量大的车用的滚动轴承单元的情况下,有的情况下使用圆锥滚子。
构成外圈2和轮毂3的轮毂主体24是S53C(JIS G 4051:2005)等中碳钢制,至少对各滚道23a、23b、27a的表面实施高频淬火等硬化处理。另一方面,构成轮毂3的内圈25和各滚动体4、4是SUJ2(JIS G4051:2005)等高碳铬轴承钢制,例如利用滴水淬火实施有硬化处理。
在构成轮毂3的内圈25的轴向内端部,构成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圆环状的编码器13a与轮毂3同心地被支承固定。该编码器13a包括支承环28、编码器主体29。支承环28是通过对SUS430(JIS G 4305:2010)等铁氧体类不锈钢板、SPCC(JIS G3141:2009)等滚轧钢板实施冲压加工,以截面L形将整体形成为圆环状。该支承环28包括:支承圆筒部30;以从该支承圆筒部30的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外侧弯曲的状态设置的支承圆轮部31。而且,支承圆筒部30的轴向外端部以过盈配合外嵌固定在内圈25的轴向内端部。
编码器主体29利用铁氧体粉末等混入有磁性体的橡胶磁体或者塑料磁体等永磁体将整体被做成圆轮状,附着固定在支承圆轮部31的轴向内侧面。S极与N极在圆周方向交替且等间距地配置在该编码器主体29的轴向内侧面即被检测面32。这样的被检测面32与轮毂3同心,且与轮毂主体24的轴向内端部所形成的铆接部26的轴向内端面相比配置在轴向内侧。
在外圈2的内周面与轮毂3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各滚动体4、4的空间的轴向外端开口被密封圈7密封。与之相对,在外圈2的轴向内端部装载有有底圆筒状的轴承盖33,封盖该外圈2的轴向内端开口。在该轴承盖33支承固定有在使用状态下构成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传感器单元45。
该传感器单元45包含合成树脂制的传感器托架46、传感器47而构成。传感器托架46包括圆柱状(棒状)的托架主体部48;设置在该托架主体部48的靠近基端(轴向内端、图1~2的右端)部分的安装凸缘部49。传感器47包括装入有霍尔IC、霍尔元件、MR元件(MagnetoResistive Device,磁阻器件)、GMR元件(Giant Magneto Resistive Device,巨型磁阻器件)等磁检测元件和波形整形电路的IC,铸模固定(包埋)在托架主体部48的末端部(轴向外端部)。
轴承盖33包括:合成树脂制的构成为有底圆筒状的盖主体34;分别铸模固定在该盖主体34的金属环35和螺母37;O形环36。该轴承盖33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嵌合筒部38;从该嵌合筒部38的轴向一部分的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内侧伸长(以将该嵌合筒部38的轴向内端开口封盖的状态设置)的大致圆板状的底板部39。
盖主体34是例如将在聚酰胺66树脂适当添加了玻璃纤维的纤维强化聚酰胺树脂材料通过注射成型而制造的。根据需要,在聚酰胺树脂适当添加非晶性芳香族聚酰胺树脂(改性聚酰胺6T/6I)、低吸水脂肪族聚酰胺树脂(聚酰胺11树脂、聚酰胺12树脂、聚酰胺610树脂、聚酰胺612树脂),进一步提高防水性即可。在本例的情况下,金属环35和螺母37通过在盖主体34的注射成型时进行铸模固定,从而固定在该盖主体34。
构成轴承盖33的嵌合筒部38构成为带阶梯圆筒状,利用台阶面42使设置在前半部(轴向外半部、图1~2的左半部)的小直径筒部40与设置在基半部(轴向内半部、图1~2的右半部)的大直径筒部41连续。在本例的情况下,利用金属环35构成小直径筒部40的外径侧部分。该金属环35由不锈钢板、滚轧钢板等制造的,截面为L形,包括:圆筒部43;和从该圆筒部43的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外侧弯曲的外向凸缘部44。圆筒部43的除了轴向内端部之外的大部分露出到小直径筒部40的外周面,与之相对,外向凸缘部44整体埋入到大直径筒部41的内部。台阶面42的内径侧部分为O形环36用的卡止槽,在该卡止槽卡止O形环36。
底板部39整体构成为大致圆板状。在该底板部39,在使用状态下,在上半部的宽度方向(组装到车辆的状态下的前后方向、图1~2的正反方向、图3~4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在上下方向邻近的2个位置,设置有托架支承部50和螺母保持部51。更具体而言,在该2个位置中的上侧的位置,在轴向与编码器13a的被检测面32的一部分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托架支承部50,在2个位置中的下侧的位置设置有螺母保持部51。这些托架支承部50和螺母保持部51为分别从底板部39的轴向内侧面向轴向内侧突出的状态,且互相分离的状态。
托架支承部50被做成在圆周方向1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52的部分圆筒状(截面大致C形),并且,该不连续部52在使用状态下配置在位于下端(下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部分。这样的托架支承部50的内径侧部分为圆柱状的有底孔,在轴向仅内端部开口,并且在径向仅与不连续部52对应的部分开口。这样的托架支承部50用于将构成传感器托架46的托架主体部48的末端部和中间部不晃动地内嵌,具有比该托架主体部48的末端部和中间部的外径尺寸略大的内径尺寸。
螺母保持部51被做成圆筒状,螺母37利用嵌入成型铸模固定在内径侧。该螺母37是在轴向外端部设置有底部的有底圆筒状的盖形螺母,在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部53,并且在外周面的轴向1个至多个部位(图示的例子中为1个部位)形成有接合凹槽54。而且,使构成螺母保持部51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进入到该接合凹槽54内。该螺母保持部51的轴向内端面与螺母37的轴向内端面与托架支承部50的轴向内端面位于同一虚拟平面上。在本例的情况下,底板部39的轴向内侧面中,在宽度方向与螺母保持部51的一侧(图3~4的左侧)邻近的部分设置有大致半椭圆形的凸部59。在该凸部59的轴向内侧面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凹部,该凹部是将主体34注射成型盖时的合成树脂的注入口(浇口)。
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螺母37为不在轴向贯通的构造(盖形螺母),因此,在嵌入成型时,也可以不将该螺母37与外螺纹部拧合,可以提高嵌入成型的作业性。另一方面,螺母为在轴向贯通的构造的情况下,在与外螺纹部拧合的状态下进行嵌入成型,使得合成树脂不会进入到该螺母的内侧。螺母37的固定方法不限于嵌入成型,例如可以采用压入等以往已知的各种方法。
在本例的情况下,托架支承部50的外周面(除了与不连续部52对应的下端部)、与螺母保持部51的外周面分别是圆筒面,并且各中心轴互相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因此,在上下方向互相对置的托架支承部50的外周面(除了与不连续部52对应的下端部)中的下侧面、与螺母保持部51的外周面中的上侧面分别成为在上下方向朝向对侧凸出的圆筒面。特别是,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为:与不连续部52对置的部分位于最上方的向上凸出的圆筒面。在本例的情况下,托架支承部50的外周面、与螺母保持部51的外周面在宽度方向不重叠,在从宽度方向观察这两个周面的情况下,为在这两个周面彼此之间形成有上下方向的微小间隙的状态。
在本例的情况下,在与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图3的纸面)内,宽度方向存在于一侧(或者另一侧)的不连续部52的端部和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的共通切线相对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为α,宽度方向互相存在于相反侧的不连续部52的端部和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的共通切线相对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为β,在该情况下,α=55゜,β=5゜。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从提高通过后述这样不连续部52排出异物的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的是α、β的值限制在以本例的值为中心的预定范围、即50゜≤α≤60゜,且0゜<β≤10゜的范围。更优选的是限制在53゜≤α≤57゜,且3゜≤β≤7゜的范围。进一步后述这些α、β的范围。
具有上述这样的构成的本例的轴承盖33通过将嵌合筒部38中的小直径筒部40(圆筒部43)以过盈配合内嵌固定在外圈2的轴向内端部,从而以将该外圈2的轴向内端开口封盖的状态,装载在该外圈2的轴向内端部。在该状态下,通过将台阶面42与该外圈2的轴向内端面抵碰,从而实现轴承盖33在轴向相对于该外圈2的定位。同时,将O形环36在该外圈2的轴向内端面、与卡止该O形环36的卡止槽的底面之间弹性地压缩,从而将这两个面彼此之间部分密封。而且,在底板部39中,设置有托架支承部50的部分的轴向外侧面对于编码器13a的被检测面32相邻对置。
在本例的情况下,将传感器托架46相对于轴承盖33如下所述那样支承固定。即,将构成该传感器托架46的棒状的托架主体部48不晃动地插入(内嵌)到托架支承部50的内侧。同时,使设置在托架主体部48的靠基端部分的安装凸缘部49的轴向外侧面,分别与托架支承部50的轴向内端面、螺母保持部51和螺母37的轴向内端面抵接。而且,在该状态下,使螺栓56的末端部上设置的外螺纹部与螺母37的内螺纹部53拧合,而进一步紧固,其中,螺栓56插通在设置于安装凸缘部49的通孔55。由此,使被托架主体部48的末端部保持的传感器47经由底板部39,对于编码器13a的被检测面32在轴向相邻对置。
在本例的情况下,在该底板部39的轴向外侧面中,在轴向与编码器13a的被检测面32对置的部分形成有遍及全周的环状凹部57。而且,将该被检测面32插入到该环状凹部57的内侧,并且与该环状凹部57的底部相邻对置。而且,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将编码器13a的被检测面32与传感器47在轴向的对置距离缩短了该环状凹部57的轴向深度那么多,从而提高该传感器47的输出强度。
在具有上述这样的构成的本例的带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1a的情况下,与上述的以往构造的情况同样,能够将从动轮即车轮相对于悬架装置旋转自如地支承,并且能够检测该车轮的旋转速度。因此,能够适当控制ABS、TCS。
特别是在本例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排出侵入到构成轴承盖33的底板部39上设置的托架支承部50内的泥水等异物。
即,在本例的情况下,在托架支承部50的圆周方向1个部位存在不连续部52,该不连续部52配置在该托架支承部50的下端部。因此,即使通过该托架支承部50的轴向内端面与构成传感器托架46的安装凸缘部49的轴向外侧面之间的部分,泥水等异物从外部侵入到托架支承部50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重力的作用,将该异物通过不连续部52有效地排出到外部。
在本例的情况下,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与托架支承部50的下侧面对置,并且该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为:与不连续部52对置的部分位于最上方的圆筒面。因此,在通过该不连续部52排出的泥水等异物掉落到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的情况下,该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容易沿着该上侧面的圆周方向移动,换言之,难以停留在掉落的位置。
在本例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与托架支承部50的下侧面对置,并且该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为:与不连续部52对置的部分位于最上方的圆筒面。由此,在托架支承部50的下侧面(和构成传感器托架46的托架主体部48的外周面中通过不连续部52露出到外部的部分)与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之间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中央部分(与不连续部52对应的部分)减小的形状。因此,在使用时(例如,由于汽车的行驶),在上述之间部分产生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气流的情况下,该气流成为沿着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的、向上凸出的圆弧状的流动,会一边增速,一边流入到上述之间部分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而且,随着这样增速的气流的流入,该宽度方向中央部分成为负压。其结果是,利用向上凸出的圆弧状的流动的效应(气流通过不连续部52的内侧的效应)、和文丘里效应(基于负压的流体的吸进效应),在上述之间部分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提高异物通过不连续部52的排出效果。
在本例的情况下,为了在不连续部52部分产生文丘里效应,需要提高该不连续部52部分(特别是宽度方向的,该不连续部52的中央部分)的气流速度。所以,在托架支承部50与螺母保持部51之间,在从宽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需要为形成有上下方向的小间隙的状态。因此,需要使倾斜角度β(图3)大于0゜(在从宽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托架支承部50与螺母保持部51看起来相接的角度)。另一方面,若倾斜角度β超过10゜,则在托架主体部48的外周面中通过不连续部52而露出到外部的部分会靠近所述间隙,给文丘里效应的产生带来障碍,因此,需要0゜<β≤10゜。
进一步,在从宽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为了成为在托架支承部50与螺母保持部51之间形成有上下方向的小间隙的状态,且确保在托架主体部48的外周面中通过不连续部52而露出到外部的部分与所述间隙的距离并高效地产生文丘里效应,优选的是3゜≤β≤7゜。
另一方面,倾斜角度α(图3)与在托架主体部48和托架支承部50分别将气流降低何种程度成比率关系,该倾斜角度α越大,从托架支承部50侧流入到不连续部52的气流越强。在该不连续部52中,优选的是成为略微向上凸出的形状的气流不会碰到在托架主体部48的外周面中通过不连续部52而露出到外部的部分地流动。与之相对,若倾斜角度α超过60゜,则气流开始碰到在托架主体部48的外周面中通过不连续部52而露出到外部的部分。另外,若倾斜角度α不到50゜,则由于不连续部52的气流不会呈向上凸出的形状流动,因此,需要50゜≤α≤60゜。进一步,若在53゜≤α≤57゜的范围,则由于稳定得到向上凸出的形状的气流,因此是优选的。
如图5~6所示的本发明相关的参考例的第1例、图7~8所示的本发明相关的参考例的第2例那样,在螺母保持部51x(51y)的上侧面为与宽度方向平行的平坦面58的构造的情况下,(如本例那样,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与与不连续部52对置的部分位于最上方的圆筒面的构造不同,)难以使螺母保持部51x(51y)的上侧面与在托架主体部48的外周面中通过托架支承部50的不连续部52而露出到外部的部分充分接近。
因此,在这些参考例的第1~2例的情况下,在托架主体部48的外周面中通过不连续部52而露出到外部的部分与螺母保持部51x(51y)的上侧面之间部分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增大,产生宽度方向的气流的情况下,气流的速度在该之间部分容易下降。所以,在借着宽度方向的气流,水侵入到该之间部分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该水积存在该之间部分这样的问题。与之相对,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与托架主体部48的外周面中通过托架支承部50的不连续部52而露出到外部的部分充分接近,因此,能够避免产生这样的问题。
在本例的情况下,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与托架支承部50的不连续部52对置。因此,能够利用该螺母保持部51,保护不连续部52不受从路面跳起的泥水的影响。所以,能够有效防止该泥水通过不连续部52侵入到托架支承部50内。
在本例的情况下,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为:与托架支承部50的不连续部52对置的部分位于最上方的圆筒面。因此,为了产生文丘里效应,而使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接近通过不连续部52而露出到外部的托架主体部48的下侧面的情况下,(如图5~6所示的本发明相关的参考例的第1例、图7~8所示的本发明相关的参考例的第2例那样,与螺母保持部51x、51y的上侧面为与宽度方向平行的平坦面58的情况相比,)容易确保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与托架支承部50的圆周方向两端部的对置间隔。所以,容易确保在将轴承盖33的底板部39注射成型时使用的注射成型用模具中、位于螺母保持部51的上侧面与托架支承部50的圆周方向两端部之间的部分的壁厚。
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将该壁厚减小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问题。作为这样的问题,例如可以例举难以制造、管理注射成型用模具;基于该壁厚减小的部分因为注射成型时的压力而变形、或者基于由于该壁厚减小的部分的热容小而使树脂的凝固在该周边部分变慢,完成后的底板部39会产生萎缩、变形,注射成型周期延长。
[实施方式的第2例]
利用图9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利用注射成型来制造构成轴承盖33a的盖主体34a时,难以使构成该盖主体34a的托架支承部50a的轴向内端面、与螺母保持部51a的轴向内端面位于同一虚拟平面上。在本例的情况下,鉴于上述情况,采用如下构成:使该螺母保持部51a和螺母37的轴向内端面与托架支承部50a的轴向内端面相比,以尺寸δ向轴向内侧配置。
而且,在轴承盖33a支承固定有传感器托架46的状态下,使构成该传感器托架46的安装凸缘部49的轴向外侧面,仅与螺母保持部51a和螺母37的轴向内端面抵接,并且在安装凸缘部49的轴向外侧面、与托架支承部50a的轴向内端面之间,存在具有与尺寸δ相称的厚度尺寸的间隙。
进一步,在本例的情况下,使该间隙的厚度尺寸小于托架支承部50a的内周面与构成传感器托架46的托架主体部48的外周面之间存在的间隙的径向厚度尺寸。
由此,在本例的情况下,即使在泥水侵入到安装凸缘部49的轴向外侧面与托架支承部50a的轴向内端面之间的间隙内的情况下,该泥水也会由于重力的作用和毛细管现象,不会朝向托架支承部50a内,而是在该间隙内向下方移动,最终利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情况同样的效果(向上凸出的圆弧状的流动的效应和文丘里效应),排出到外部。
在本例的情况下,在构成轴承盖33a的底板部39a中,在轴向与托架支承部50a的内径侧部分匹配的部分设置有有底的传感器插入孔60,该传感器插入孔60仅在该底板部39a的轴向内侧面侧开口,与托架支承部50a的内径侧部分连通。而且,通过将托架主体部48的末端部不晃动地插入(内嵌)到该传感器插入孔60,从而即使如上所述在安装凸缘部49的轴向外侧面与托架支承部50a的轴向内端面之间存在间隙,也能够可靠地支承托架主体部48(传感器47)。
即,由于托架支承部50a在下端部具有不连续部52,因此以该大小(与该托架支承部50a的内周面与托架主体部48的外周面的直径差大的情况同样),该托架主体部48成为在托架支承部50a的内侧容易运动的状态。因此,在利用螺栓56将传感器托架46相对于轴承盖33a支承固定的状态下,若车辆产生振动,则托架主体部48如悬臂梁的末端部那样,在托架支承部50a的内侧容易引起以螺栓56的中心轴为中心的旋转摇动运动。特别是,如本例这样,在安装凸缘部49的轴向内侧面从托架支承部50a的轴向内端面浮起的构造的情况下,托架主体部48更容易引起所述旋转摇动运动。因此,在本例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有不具有不连续部52的传感器插入孔60,将托架主体部48的末端部不晃动地插入到该传感器插入孔60,难以引起上述这样的托架主体部48的旋转摇动运动。
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底板部39a的轴向外侧面未设置有环状凹部57(参照图1~2)。取而代之,通过如上所述向传感器插入孔60插入托架主体部48的末端部,从而缩短被该托架主体部48的末端部保持的传感器47、与编码器13a的被检测面32(参照图1~2)的对置距离。
其他构成和作用效果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情况同样。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各例中,例举了轴承盖为将合成树脂制的盖主体、金属制的金属环等由合成树脂以外的材料制造的部件组合的构造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轴承盖其整体也可以由合成树脂制造。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各例中,说明了将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单元适用于车轮支承用的滚动轴承单元的情况,但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单元不限于这样的用途,例如可以适用于机床等各种用途。
本发明基于2015年2月1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26377号,其内容作为参照并入本文。

Claims (2)

1.一种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包括:
轴承盖,其以将外圈的轴向内端开口封盖的状态,装载在所述外圈的轴向内端部,其中,所述外圈将在轴向内端部支承有编码器的轮毂,所述轮毂经由多个滚动体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所述外圈的内径侧;
传感器单元,其包括传感器、和在保持着该传感器的状态下被支承固定在所述轴承盖的传感器托架,
所述轴承盖包括:嵌合固定在所述外圈的轴向内端部的嵌合筒部;和以从该嵌合筒部的轴向一部分向径向内侧伸长的状态设置的底板部,至少所述底板部是通过将合成树脂注射成型而制造的,
在所述底板部,在使用状态下在上下方向邻近的2个位置中的上侧的位置、即在轴向与所述编码器的一部分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托架支承部,在所述2个位置中的下侧的位置设置有螺母保持部,
所述托架支承部和所述螺母保持部为分别从所述底板部的轴向内侧面向轴向内侧突出的状态,且互相分离的状态,
所述托架支承部被做成为在圆周方向1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的部分筒状,并且所述不连续部在使用状态下配置在位于下方的部分,
所述螺母保持部在内径侧保持螺母,并且在外周面中,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下侧面对置的上侧面为:与所述不连续部对置的部分位于最上方的凸曲面,
所述传感器托架包括:插入到所述托架支承部的、在其轴向外端部保持所述传感器的托架主体部;和安装凸缘部,所述安装凸缘部设置在该托架主体部的从所述托架支承部内向轴向内侧突出的部分,所述安装凸缘部使其轴向外侧面与所述托架支承部的轴向内端面和所述螺母保持部的轴向内端面之中的至少所述螺母保持部的轴向内端面抵接,
所述传感器托架基于在轴向插通所述安装凸缘部的螺栓的外螺纹部与所述螺母拧合,被所述轴承盖支承固定。
2.一种滚动轴承单元,包括:
外圈,其在内周面具有外圈滚道,在使用时也不旋转;
轮毂,其在外周面具有内圈滚道,在使用时旋转;
多个滚动体,其滚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外圈滚道和所述内圈滚道之间;
编码器,其与所述轮毂同心地支承固定在所述轮毂的轴向内端部,使得在圆周方向交替且等间距地变化磁特性;
轴承盖,其以将所述外圈的轴向内端开口封盖的状态,装载在所述外圈的轴向内端部;
传感器单元,其支承固定在所述轴承盖,
所述轴承盖是支承固定有所述传感器单元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
CN201680010202.1A 2015-02-13 2016-02-08 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和滚动轴承单元 Active CN1072505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6377A JP6439480B2 (ja) 2015-02-13 2015-02-13 センサユニット付軸受キャップ及び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2015-026377 2015-02-13
PCT/JP2016/053658 WO2016129554A1 (ja) 2015-02-13 2016-02-08 センサユニット付軸受キャップ及び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0585A CN107250585A (zh) 2017-10-13
CN107250585B true CN107250585B (zh) 2019-06-28

Family

ID=56615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0202.1A Active CN107250585B (zh) 2015-02-13 2016-02-08 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和滚动轴承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70485B2 (zh)
EP (1) EP3258128B1 (zh)
JP (1) JP6439480B2 (zh)
CN (1) CN107250585B (zh)
WO (1) WO20161295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26000B2 (ja) * 2016-03-02 2020-07-22 Ntn株式会社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7206880B2 (ja) * 2018-03-26 2023-01-18 中西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サホルダ部を有する保護カバー、及び前記保護カバーを備えた軸受装置、並びにセンサホルダ部を有する保護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EP3546774B1 (en) 2018-03-26 2021-09-08 Nakanishi Metal Works Co., Ltd. Protective cover having sensor holder part, bear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protective cov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rotective cover having the sensor holder part
JP7040210B2 (ja) * 2018-03-28 2022-03-23 中西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サホルダ部を有する保護カバー、及び前記保護カバーを備えた軸受装置、並びにセンサホルダ部を有する保護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DE102019115401B3 (de) * 2019-06-06 2020-06-25 Innotorq Gmbh Radnabe, hilfsangetriebenes Fahrzeug mit der Radnabe und Klammeranordnung
JP6899462B1 (ja) * 2020-02-21 2021-07-07 Ntn株式会社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き車輪用軸受装置用の軸受キャップ、及び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き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21156363A (ja) * 2020-03-27 2021-10-07 中西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サキャップ用ナット、及びセンサキャップ
JP2023029117A (ja) 2021-08-20 2023-03-03 Ntn株式会社 センサホルダおよび車輪用軸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5856B2 (ja) * 1995-06-16 2004-03-1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とセンサ取り外し用治具との組み合わせ
GB2330417B (en) 1997-10-17 1999-09-08 Nsk Ltd Rolling bearing unit with rotational speed sensor
JPH11142424A (ja) 1997-11-10 1999-05-28 Nippon Seiko Kk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2000088869A (ja) * 1998-09-10 2000-03-31 Ntn Corp 車軸用軸受装置
FR2810088B1 (fr) * 2000-06-07 2004-06-04 Skf France Palier a roulement freine
JP3636201B1 (ja) * 2004-02-04 2005-04-0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4626979B2 (ja) * 2005-01-18 2011-02-09 Ntn株式会社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6342860A (ja) * 2005-06-08 2006-12-21 Ntn Corp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き車輪用軸受装置
JP4907459B2 (ja) * 2007-08-01 2012-03-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軸受装置
JP2009068597A (ja) * 2007-09-13 2009-04-02 Ntn Corp エンコーダ付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11052755A (ja) * 2009-09-02 2011-03-17 Ntn Corp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き車輪用軸受装置
IT1396763B1 (it) * 2009-10-21 2012-12-14 Skf Ab Coperchio porta-sensore per un cuscinetto volvente
JP5616758B2 (ja) * 2010-11-16 2014-10-29 Ntn株式会社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き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13053638A (ja) * 2011-09-01 2013-03-21 Ntn Corp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車輪用軸受装置
DE102012217030A1 (de) 2012-09-21 2014-03-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Lagerdeckel, insbesondere ABS-Sensorkappe
CN203441986U (zh) * 2013-09-03 2014-02-19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减速机主轴轴承的多用途轴承盖
JP6256122B2 (ja) * 2014-03-12 2018-01-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39480B2 (ja) 2018-12-19
JP2016148422A (ja) 2016-08-18
US9970485B2 (en) 2018-05-15
US20180003238A1 (en) 2018-01-04
EP3258128A4 (en) 2018-10-10
EP3258128A1 (en) 2017-12-20
EP3258128B1 (en) 2019-06-19
CN107250585A (zh) 2017-10-13
WO2016129554A1 (ja) 2016-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0585B (zh) 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和滚动轴承单元
CN107150759A (zh) 用于电动自行车的轴集成角度感测设备和包括这种设备的电动自行车
US20190126676A1 (en) Wheel hub assembly having dual angular position sensors
CN107152937A (zh) 轴集成角度感测设备
CN106030137A (zh) 带旋转速度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
CN105358939B (zh) 检测装置以及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6062393B (zh) 带转速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
JP2004354066A (ja) 回転速度センサ内蔵軸受装置
JPH09251028A (ja)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2004354299A (ja) 回転速度センサ内蔵軸受装置
JP6572776B2 (ja) センサユニット付軸受キャップ及び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6256122B2 (ja)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6349954B2 (ja)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軸受ユニット
JP3687160B2 (ja)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2005016569A (ja) エンコーダ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09527A (ja) 回転速度センサ内蔵軸受装置
JP6428281B2 (ja) 軸受キャップ及び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4052897B2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6417701B2 (ja)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6624248B2 (ja) 軸受キャップ及び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2005030427A (ja) 回転速度センサ内蔵軸受装置
JP5359039B2 (ja) 物理量測定装置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2001255336A (ja) 回転状態検出用エンコーダ及び回転状態検出用エンコーダ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KR102063698B1 (ko) 휠 속도 검출 장치
JP6372379B2 (ja) 軸受キャップ及び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