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25944B - 车身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身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25944B
CN107225944B CN201710177370.6A CN201710177370A CN107225944B CN 107225944 B CN107225944 B CN 107225944B CN 201710177370 A CN201710177370 A CN 201710177370A CN 107225944 B CN107225944 B CN 1072259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member
bracket
cover
bent porti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773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25944A (zh
Inventor
满盐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25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5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25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5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22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 B60J5/0423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22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 B60J5/0437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ttachment means to the door, e.g. releasable attachment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22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 B60J5/0438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elongated elements
    • B60J5/0443Be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56Behaviour during impa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其即使在相对于加强部件而输入有荷载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加强部件和托架的安装状态稳定。该车身构造(1)具有:长尺寸的加强部件(10);和与加强部件(10)的端部(10a)接合的托架(20),加强部件(10)经由托架(20)而安装在车门主体(40)上。托架(20)具有向从加强部件(10)分离的方向弯曲为凹状且供加强部件(10)的端部(10a)抵接的弯曲部(23)。在弯曲部(23)的开口侧配置有罩(30)。罩(30)在弯曲部(23)的上方与下方的两处与托架(20)接合。

Description

车身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车门的加强构造,其具有:由长尺寸的管材构成的横梁;和与横梁的端部接合的托架,且经由托架而将横梁安装在车门主体的内部。
在专利文献1的托架上,形成有外嵌于横梁端部的大致半圆形状的插座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2679370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在相对于横梁而输入有荷载的情况下,在横梁上作用有扭转方向上的力,由此托架与横梁一同扭转,从而在托架上会发生插座部沿上下方向扩开那样的开口变形。其结果是,由于横梁和托架的安装状态变得不稳定,所以担心产生碰撞噪音(drumming)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以提供一种车身构造为课题,该车身构造即使在相对于加强部件而输入有荷载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加强部件和托架的安装状态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身构造具有:长尺寸的加强部件;和与所述加强部件的端部接合的托架,所述加强部件经由所述托架而安装在车身上,该车身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具有向从所述加强部件离开的方向弯曲为凹状且供所述加强部件的端部抵接的弯曲部,在所述弯曲部的开口侧配置有罩,所述罩在与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所述弯曲部的一侧和另一侧与所述托架接合。
根据本发明,在弯曲部的开口侧配置有罩,并且该罩在与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弯曲部的一侧和另一侧与托架接合,由此即使在相对于加强部件而输入荷载,托架与加强部件一同扭转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罩在弯曲部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撑住而抑制弯曲部的开口变形。即,由于罩相对于作用于加强部件和托架的扭转方向上的力而进行抵抗,所以能够抑制弯曲部的开口变形,使加强部件和托架的安装状态稳定。
此外,根据本发明,托架具有与加强部件的端部抵接的弯曲部,由此容易将向加强部件施加的荷载传递至托架,同时实现沿着加强部件的形状的良好安装。
此外,优选为,所述罩具有与所述弯曲部相对且向与所述弯曲部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罩弯曲部。
若这样,则能够提高罩相对于在车辆碰撞时沿着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而施加的荷载的耐力(刚性)。此外,即使在加强部件的尺寸或形状中产生了成型误差的情况下,由于罩弯曲部会作为误差吸收材料而发挥作用,所以也能够避免罩与加强部件之间的干涉。
此外,优选为,所述罩具有在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罩弯曲部偏置配置且与所述弯曲部相对的平坦的平坦部,所述平坦部在与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所述弯曲部的一侧和另一侧与所述托架接合。
若这样,则即使在相对于加强部件而输入有荷载,托架与加强部件一同扭转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平坦部在弯曲部的一侧和另一侧之间撑住来抑制弯曲部的开口变形。即,由于平坦部会相对于作用于加强部件和托架的扭转方向上的力而进行抵抗,所以能够抑制弯曲部的开口变形,使加强部件和托架的安装状态稳定。
此外,由于平坦部是平坦的,所以能够将弯曲部的一侧和另一侧以最短距离连接,能够更牢固地抑制弯曲部的开口变形。
此外,优选为,所述罩具有:接合部,其将所述罩弯曲部夹在中间地分别形成在两侧,且在与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所述弯曲部的一侧和另一侧与所述托架接合;和分离部,其在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平坦部之间,且从所述托架分离。
若这样,则在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上来观察,托架与罩部件在接合部与平坦部之间是分离的,由此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沿与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由此,由于弯曲部附近的刚性大幅地提高,所以能够更进一步抑制弯曲部的开口变形,能够使加强部件和托架的安装状态稳定。
此外,优选为,在所述弯曲部上,设有沿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若这样,则即使在相对于加强部件而输入有荷载,在加强部件从托架分离的方向上作用有较大的力的情况下,因为由加强筋提高了托架的耐力,所以也能够抑制加强部件从托架分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身构造,即使在相对于加强部件而输入有荷载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加强部件和托架的安装状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的汽车的右侧视图。
图2是从车外侧观察安装在车门内面板上的加强部件以及托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托架上安装有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图3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车身构造的与图6相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V 汽车(车辆)
Va 前车门(车身)
1 车身构造
10 加强部件
10a 端部
20 托架
23 弯曲部
25 加强筋
30 罩
31 罩弯曲部
32 接合部
33 平坦部
34 分离部
40 车门主体
50 焊接部
60 闭合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说明方向时,基于从驾驶员观察到的前后左右上下来进行说明。此外,“车宽方向”与“左右方向”同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1适用于汽车(车辆)V的前车门(车辆用车门)Va。
车身构造1具有:能够开闭地覆盖车门开口Vb的车门主体40,该车门开口Vb设在汽车V的侧面上;沿前后方向为长尺寸的加强部件10;与加强部件1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端部10a接合的托架20;和配置在托架20的车外侧的罩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件10的前后的端部10a、10a的安装构造(托架20以及罩30)为对称构造,由此仅说明加强部件10的前侧的端部10a的安装构造。另外,加强部件10的前后的端部10a、10a的安装构造也可以为非对称构造。
车门主体40是构成车身一部分的部件。车门主体40由车外侧的车门外面板41和车内侧的车门内面板42(参照图2)构成。
加强部件10是用于加强车门主体40的部件。加强部件10由圆筒状的金属材料构成。加强部件10以使长度方向指向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加强部件10在车门主体40的内部的下方位置,以随着趋向车辆前方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设置。如图2所示,加强部件10的端部10a经由托架20而从车外侧安装在车门内面板42上。
托架20是用于将加强部件10的端部10a安装在车门内面板42上的部件。托架20夹设在加强部件10的端部10a与车门内面板42之间。托架20以将薄板状的金属板折曲为规定形状的方式形成。托架20具有:沿前后方向且上下方向延伸的基部21;和与基部21的前侧缘连续地向车内侧折曲为大致直角的车身安装部22。
基部21是使加强部件10和罩30接合的部位。基部21具有:弯曲部23,其向从加强部件10分离的方向(实施方式中为车内侧)弯曲为凹状;和上下一对凸缘部24、24,其将弯曲部23夹在中间地分别形成在上下两侧。
如图2、图5所示,弯曲部23与加强部件10的外周面的形状配合地凹陷设置为大致圆弧状(大致半圆状)。弯曲部23向车外侧开口。加强部件10的端部10a的外周面与弯曲部23抵接并通过焊接而接合。加强部件10的端部10a相对于弯曲部23而从车辆后方插入,且到达至前后方向的中间部附近。即,加强部件10未配置在弯曲部23的整体区域内。
如图4所示,在弯曲部23上,设有沿着加强部件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1个加强筋25。加强筋25以向从加强部件10分离的方向成为凸状的方式鼓出。加强筋25的个数也可以为多个。
如图2、图6所示,凸缘部24、24以越趋向车辆前方越位于车外侧的方式形成为层差状。实施方式的凸缘部24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的2个层差部26、26。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凸缘部24中与车辆前方的层差部26相比位于前方的部位称为“前方凸缘部24a”,将2个层差部26、26彼此之间的部位称为“中间凸缘部24b”,将与车辆后方的层差部26相比位于后方的部位称为“后方凸缘部24c”。
车身安装部22是安装在车门内面板42上的部位。实施方式的车身安装部22相对于车门内面板42而由上下2根螺栓B、B紧固固定。
如图3所示,罩30是在弯曲部23的上方和下方的两处通过焊接而与托架20接合,且用于抑制弯曲部23的上下方向上的开口变形的部件。罩30在与加强部件10沿车宽方向不重叠的位置上,配置在弯曲部23的开口侧(车外侧)。罩30以将薄板状的金属板折曲为规定形状的方式形成。
罩30具有:罩弯曲部31,其与弯曲部23相对且向与弯曲部23相反的方向(车外侧)弯曲;和上下一对接合部32、32,其将罩弯曲部31夹在之间而分别形成在上下两侧。此外,罩30具有:平坦部33,其在加强部件1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罩弯曲部31以及接合部32、32而偏置配置于车辆前方;和分离部34,其在加强部件10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在罩弯曲部31以及接合部32、32与平坦部33之间。
罩弯曲部31向从加强部件10分离的方向凹陷设置。罩弯曲部31向车内侧开口。
接合部32、32在弯曲部23的上方和下方的两处通过焊接而与托架20接合。接合部32、32的后侧缘经由焊接部50、50而与中间凸缘部24b、24b接合。
平坦部33是与弯曲部23在车外侧相对的平坦部位。平坦部33在弯曲部23的上方和下方的两处,通过焊接而与托架20接合。平坦部33的前侧缘的上下两侧经由焊接部50、50而与前方凸缘部24a、24a接合。平坦部33与罩弯曲部31以及接合部32、32相比配置在车辆前方且车外侧。
分离部34是从托架20向车外侧分离的部位。分离部34成为以随着从罩弯曲部31以及接合部32、32的前侧缘趋向平坦部33的后侧缘而位于车外侧的方式倾斜的层差部。如图6所示,在加强部件10的长度方向上观察,在与托架20接合的接合部32与平坦部33之间通过分离部34而使罩30和托架20分离。由此,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60。实施方式的闭合截面60由平坦部33、分离部34以及车辆前方的层差部26包围而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1基本上如以上那样地构成,接下来,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罩30的接合部32、32以及平坦部33在弯曲部23的上方和下方的两处与托架20接合,由此即使在相对于加强部件10而输入有荷载,托架20与加强部件10一同扭转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罩30在弯曲部23的上方与下方之间撑住而抑制弯曲部23的上下方向上的开口变形。即,罩30相对于作用于加强部件10与托架20的扭转方向上的力而进行抵抗,因此能够抑制弯曲部23的上下方向上的开口变形,能够使加强部件10和托架20的安装状态稳定。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平坦部33是平坦的,在平坦部33上能够将弯曲部23的上方和下方以最短距离连接,能够更牢固地抑制弯曲部23的上下方向上的开口变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从加强部件10的长度方向观察,在与托架20接合的接合部32、32与平坦部33之间通过分离部34,而使罩30与托架20分离,因此,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60。由此,由于弯曲部23附近的刚性大幅地提高,所以能够更进一步抑制弯曲部23的上下方向上的开口变形,能够使加强部件10和托架20的安装状态稳定。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托架20具有供加强部件10的端部10a抵接的弯曲部23,由此容易将向加强部件10施加的荷载传递至托架20,同时实现沿着加强部件10的形状的良好安装。
根据本实施方式,罩30具有与弯曲部23相对且向与弯曲部23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罩弯曲部31,由此,能够在车辆正面碰撞时或后面碰撞时提高罩相对于沿着加强部件10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而施加的载荷的耐力(刚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加强部件10的尺寸或形状中产生了成型误差的情况下,罩弯曲部31会作为误差吸收材料而发挥作用,由此也能够避免罩30与加强部件10之间的干涉。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弯曲部23上设有沿加强部件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25,即使在相对于加强部件10而输入有荷载,在加强部件10从托架20离开的方向上作用有较大的力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筋25而提高托架20的耐力,由此也能够抑制加强部件10从托架20分离。
以上,参照附图具体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适用于前车门Va,但相对于后车门或背部车门也能够适用本发明。此外,也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如下的加强部件的安装构造,该加强部件为了车身的加强而设置于车辆用车门以外,且沿前后方向、车宽方向或者上下方向延伸。作为后者的举例,能够列举出支撑杆(strut tower bar)等。此外,基于加强部件10的延伸方向或托架20的朝向,存在例如罩30在弯曲部23的前方和后方的两处与托架20接合的情况、或罩30在弯曲部23的左方和右方的两处与托架20接合的情况等。
在实施方式中,虽然罩30与加强部件10没有在车宽方向上重叠,但也可以使两者在车宽方向上重叠。即,也可以在弯曲部23与罩弯曲部31之间配置加强部件10。通过使罩30与加强部件10在车宽方向上重叠,能够提高相对于车辆侧面碰撞时所施加的荷载的耐力(刚性)。
在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分离部34设为倾斜状的层差部,但也可以设为如图7所示的以向车外侧成为凹状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在图7所示的变形例中,将分离部34夹在中间地配置在前后两侧的接合部32和平坦部33沿着前后方向而位于同一平面上。托架20具有1个层差部26。凸缘部24中与罩30相对的部位沿着前后方向而形成为直线状(平坦状)。图7所示的闭合截面60由分离部34和凸缘部24包围而形成。

Claims (2)

1.一种车身构造,其具有:长尺寸的加强部件;和与所述加强部件的端部接合的托架,所述加强部件经由所述托架而安装在车身上,该车身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具有向从所述加强部件离开的方向弯曲为凹状且供所述加强部件的端部抵接的弯曲部,
在所述弯曲部的开口侧配置有罩,
所述罩在与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所述弯曲部的一侧和另一侧与所述托架接合,
从车内外方向来看所述加强部件与所述罩偏置配置在沿车宽方向不重叠的位置,
所述罩具有:
与所述弯曲部相对且向与所述弯曲部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罩弯曲部;
在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罩弯曲部偏置配置且与所述弯曲部相对的平坦的平坦部,所述平坦部在与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所述弯曲部的一侧和另一侧与所述托架接合;
接合部,其将所述罩弯曲部夹在中间地分别形成在两侧,且在与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所述弯曲部的一侧和另一侧与所述托架接合;和
分离部,其在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平坦部之间,且从所述托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弯曲部上,设有沿所述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CN201710177370.6A 2016-03-25 2017-03-23 车身构造 Active CN1072259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2858 2016-03-25
JP2016062858A JP6343298B2 (ja) 2016-03-25 2016-03-25 車体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5944A CN107225944A (zh) 2017-10-03
CN107225944B true CN107225944B (zh) 2020-07-10

Family

ID=59933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77370.6A Active CN107225944B (zh) 2016-03-25 2017-03-23 车身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43298B2 (zh)
CN (1) CN10722594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7852A (ja) * 2000-03-31 2001-10-10 Isuzu Motors Ltd 車両キャブのドアビーム構造
KR20030088921A (ko) * 2002-05-15 2003-11-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도어 임팩트 빔 장착 구조
CN1496875A (zh) * 2002-10-17 2004-05-1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门的冲击吸收结构
KR100892490B1 (ko) * 2007-11-28 2009-04-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도어 임팩트빔 고정장치
US7530624B2 (en) * 2006-06-09 2009-05-1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oor structure
CN103129496A (zh) * 2011-12-01 2013-06-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车门防撞梁支撑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2734B2 (ja) * 2010-03-23 2014-0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JP5238009B2 (ja) * 2010-11-19 2013-07-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上部構造
FR2974034A3 (fr) * 2011-04-15 2012-10-19 Renault Sa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 element de renfort d'un ouvrant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GB2515899A (en) * 2014-05-21 2015-01-07 Daimler Ag Side door for a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passenger vehicle
KR101567707B1 (ko) * 2014-07-02 2015-11-09 평화정공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도어 모듈
JP2016022937A (ja) * 2014-07-24 2016-0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ドア構造
CN205059494U (zh) * 2015-10-12 2016-03-0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防撞梁及汽车
JP6607840B2 (ja) * 2016-02-19 2019-11-20 株式会社三五 車両用ドアインパクトビー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7852A (ja) * 2000-03-31 2001-10-10 Isuzu Motors Ltd 車両キャブのドアビーム構造
KR20030088921A (ko) * 2002-05-15 2003-11-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도어 임팩트 빔 장착 구조
CN1496875A (zh) * 2002-10-17 2004-05-1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门的冲击吸收结构
US7530624B2 (en) * 2006-06-09 2009-05-1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oor structure
KR100892490B1 (ko) * 2007-11-28 2009-04-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도어 임팩트빔 고정장치
CN103129496A (zh) * 2011-12-01 2013-06-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车门防撞梁支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71260A (ja) 2017-09-28
JP6343298B2 (ja) 2018-06-13
CN107225944A (zh) 2017-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15808B2 (en) Vehicle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US10112653B2 (en) Vehicle lower structure
US9145175B2 (en) Vehicle body
CN108909845B (zh) 车身前部构造
US8690230B2 (en) Body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US20090045650A1 (en)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JP2007216831A (ja) 車両用ドア
CN108349547B (zh) 汽车的前部车身结构
WO2015119106A1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6117321A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109987142B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07225944B (zh) 车身构造
JP4749904B2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JP2007118929A (ja) バックドア車におけるリアルーフレール部構造
CN107444085B (zh) 车门构造
CN109987152B (zh) 车身构造
JP6393112B2 (ja) 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US20170073018A1 (en) Vehicle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JP6493184B2 (ja) 車両側部構造
JP6482236B2 (ja) 自動車のピラー補強構造
CN111055927A (zh) 用于车辆的挡泥板
JP5694793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CN108216376B (zh) 车顶的加强构造
JP2009051367A (ja)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EP2428432A1 (en) Front sid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