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21660B - 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21660B
CN107221660B CN201710453599.8A CN201710453599A CN107221660B CN 107221660 B CN107221660 B CN 107221660B CN 201710453599 A CN201710453599 A CN 201710453599A CN 107221660 B CN107221660 B CN 1072216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lithium
sulfur battery
electrode material
sulfu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35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21660A (zh
Inventor
陈人杰
刘玉婷
叶玉胜
吴锋
曲薇
杨天宇
李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17104535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216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21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1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21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1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1Chalcogenides or intercalation compounds thereof
    • H01M4/5815Sulf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属于电化学应用技术领域。所述正极材料通过如下方法得到:将碳材料加入溶解有聚合物单体的分散液中,根据情况加入氧化剂,搅拌混合均匀,过滤得到粉体;将粉体、粘结剂和成膜剂混合均匀后涂于基底上,干燥,用溶剂1冲洗去除杂质,从基底上脱落,得到底片;在惰性气氛中,将硫单质溶解于溶剂2中后滴加到底片上,待溶剂挥发后得到所述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可自支撑且具有柔性,无集流体;可以单片或多层叠加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所述正极材料可提高活性物质硫的利用率,同时可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锂硫电池阻抗;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易于实现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属于电化学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硫(Li-S)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600Wh kg-1,2800Wh L-1),并且硫单质价格低廉,对环境影响小,因此一直备受研究人员的青睐。然而,Li-S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受到单质硫低电子和离子电导率的限制;除此之外,Li-S电池反应前后正极体积变化大,容易导致结构破坏和失效,最终导致中间硫化物溶解在电解质中。上述问题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是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是界面的稳定性差。在Li-S电池的循环过程中,正极的固体S或Li2Sx(x为1或2)形成一系列中间多硫化物(Li2Sx,x=4、8、6、4和3),最终变为导电性差的Li2Sx固体(x为1或2)或S单质。长链的多硫化物(例如Li2S8和Li2S6)在电解液中具有高溶解度,并在整个电池的正负极之间扩散,导致穿梭效应和容量损失,穿梭效应问题长期以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是成为Li-S电池库仑效率低,容量衰退迅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现有研究报道中,通过寻找合适的正极材料和电解质体系,可使Li-S电池的性能得到有效改善。研究者们在硫电极材料的组成及制备方法、电解液的优化、锂负极的表面修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Li-S电池正极的研究方面,硫/碳材料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所采用的碳材料通常用有比较高的比表面积且为孔隙结构,这样利于硫的负载均匀。所采用的制备方法也通常为热处理或溶液浸渍的制备方法。一方面,微孔和介孔具有较强的吸附特性,可以限制多硫化物的溶解流失;另一方面,硫在碳孔中的不饱和填充状态为体积膨胀提供缓冲空间。然而所述热处理或溶液浸渍的制备方法比较繁琐,精确度较低,负载的硫的分布不一定均匀,受制备条件影响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具有柔性、免粘结剂和免集流体的特点,制备方法简单并能有效解决正极硫负载不均匀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由通过如下制备方法得到:
(1)底片的制备
在室温下,将碳材料加入溶解有聚合物单体的分散液中,根据情况加入氧化剂,搅拌4h~24h混合均匀,过滤,得到粉体;将粉体、粘结剂和成膜剂混合均匀,得到浆料;将浆料涂于基底上,干燥4h~24h,用溶剂1冲洗去除杂质,从基底上脱落,即可得到底片。
其中,所述碳材料优选为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和多孔碳颗粒中的一种以上;
聚合物单体为盐酸多巴胺、多巴胺、乙二醇、苯胺、吡咯和噻吩中的一种以上;
当聚合物单体为盐酸多巴胺和/或多巴胺时,分散液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Cl)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pH值为7.5~10;当聚合物单体为乙二醇、苯胺、吡咯和噻吩中的一种以上时,分散液为水。
优选碳材料和聚合物单体的质量比为10:1~1:10。
根据情况加入氧化剂是指:当聚合物单体为盐酸多巴胺和/或多巴胺时,不需要加入氧化剂;当聚合物单体为乙二醇、苯胺、吡咯和噻吩中的一种以上时,加入氧化剂。
氧化剂优选为三氯化铁或过硫酸铵。
氧化剂和聚合物单体的摩尔比大于等于3:1。
粘结剂为聚苯乙烯磺酸掺杂的聚乙烯二氧噻吩(PEDOT:PSS)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优选为聚苯乙烯磺酸掺杂的聚乙烯二氧噻吩(PEDOT:PSS)。
成膜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
粉体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9~9:1。
粘结剂与成膜剂的体积比优选为25:1~5:1。
基底优选为硅板或玻璃板。
浆料涂于基底上,涂覆厚度优选为10μm~500μm。
溶剂1为水或丙酮。
优选水的纯度为去离子水纯度以上。
(2)硫的负载
在惰性气氛中,将硫单质充分溶解于溶剂2中得到溶液,逐滴滴加到底片上,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得到负载硫的底片,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其中,溶剂2为可溶解硫且易挥发的溶剂,优选为甲苯或二硫化碳。
硫单质与溶剂2的质量比为溶解度的10%~100%。
优选溶液与底片的质量比为1:10~10:1。
一种锂硫电池,所述锂硫电池的正极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可以为单片所述正极材料或是多片所述正极材料叠加作为正极,多片叠加时优选为3片~5片;优选所述正极厚度为10μm~100μm。
有益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可以自支撑且具有柔性,无集流体;不仅可以单片作为正极,同时也可以多层同时叠加作为正极;所述正极材料可以提高活性物质硫的利用率,同时可以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锂硫电池阻抗;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易于实现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的循环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中:
微孔滤膜购自北京北化黎明膜分离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PEDOT:PSS购自Nichem,1000ml。
对以下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和锂硫电池分别进行测试如下:
(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仪器型号为SUPRA55,德国;测试样品及制备方法:将所述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烘干后制成样品,进行SEM的测试;
(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型号为JEM-2100F,200kV,日本;测试样品及制备方法:将所述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研碎,分散于无水乙醇中,滴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微栅上烘干,进行TEM测试;
(3)锂硫电池的组装:所述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作为正极,锂片作为负极;电解质中,溶质为1mol/L双三氟甲基磺酸酰亚胺锂(LiTFSI)、0.4mol/L硝酸锂(LiNO3),溶剂为体积比为l:1的乙二醇二甲醚(DME)和1,3-二氧戊环(DOL);隔膜采用型号为Celgard2325的聚丙烯微孔膜。
(4)锂硫电池性能测试:
锂硫电池循环性能测试:使用仪器:Land,CT2001a,武汉蓝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测试参数:充放电电压1.8V~2.6V,充放倍率:0.1C,充放电温度:30℃。
实施例1
(1)底片的制备
在室温下,将0.2g碳纳米管加入到溶解有0.2g盐酸多巴胺的pH值为8.5的100mlTris-HCl缓冲溶液中,磁力搅拌8h混合均匀,用平均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抽滤,得到粉体;将粉体、PEDOT:PSS和DMSO在研钵中研磨30min混合均匀,得到浆料,将浆料涂于硅板上,涂覆厚度为150μm,在常温下干燥24h,用去离子水冲洗去除杂质,从基底上脱落,得到底片。
其中,粉体与PEDOT:PSS的质量比为4:1,PEDOT:PSS与DMSO的体积比为25:3。
(2)硫的负载
在充满纯度为99%的氩气气氛的手套箱中,将0.182g硫单质溶解于11.5ml甲苯中,搅拌30min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并逐滴滴加于底片上,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得到负载硫的底片,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其中,溶液与底片的质量比为1:1。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1)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图1a显示聚多巴胺包覆着碳纳米管,图1b为如图1a的截面图,可知所述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厚度为40μm。
(2)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可知聚多巴胺包覆着碳纳米管,呈编织阵列结构。
(3)锂硫电池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显示锂硫电池稳定性较好,电池经过140圈的电池循环,从第30圈开始到140圈,经过110圈的循环电池放电比容量衰减为第20圈时的95%,仅仅衰减了5%,说明采用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作为正极具有好的导电性能以及可以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
实施例2
(1)底片的制备
室温下,将0.1g碳纳米管和0.1g石墨烯加入到溶解有0.2g盐酸多巴胺的pH值为8.5的100ml Tris-HCl缓冲溶液中,磁力搅拌24h混合均匀,用平均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抽滤,得到粉体;将粉体、PEDOT:PSS和DMSO在研钵中研磨30min混合均匀,得到浆料,将浆料涂于硅板上,涂覆厚度为150μm,在常温下干燥24h,用去离子水冲洗去除杂质,从基底上脱落,得到底片。
其中,粉体与PEDOT:PSS质量比为1:9,PEDOT:PSS与DMSO的体积比为5:1。
(2)硫的负载
在充满纯度为99%的氩气气氛的手套箱中,将0.182g硫单质溶解于11.5ml甲苯中,搅拌30min溶解后得到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并逐滴滴加于底片上,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得到负载硫的底片,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其中,溶液与底片的质量比为1:10。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1)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1类似,所述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厚度为35.7μm。
(2)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2类似,可知聚多巴胺包覆着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呈编织阵列结构。
(3)锂硫电池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3类似,显示锂硫电池稳定性较好经过10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仅衰减了5%,说明采用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作为正极具有好的导电性能以及可以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
实施例3
(1)底片的制备
在室温下,将0.2g碳纳米管加入到溶解有0.2g盐酸多巴胺的pH值为7.5的100mlTris-HCl缓冲溶液中,磁力搅拌4h混合均匀,用平均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抽滤,得到粉体;将粉体、PEDOT:PSS和DMSO在研钵中研磨30min混合均匀,得到浆料,将浆料涂于硅板上,涂覆厚度为500μm,在常温下干燥24h,用去离子水冲洗去除杂质,从基底上脱落,得到底片。
其中,粉体与PEDOT:PSS质量比为1:9,PEDOT:PSS与DMSO的体积比为25:1。
(2)硫的负载
在充满纯度为99%的氩气气氛的手套箱中,将0.182g硫单质溶解于11.5ml甲苯中,搅拌30min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并逐滴滴加于底片上,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得到负载硫的底片,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其中,溶液与底片的质量比为10:1。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1)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1类似,所述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厚度为40.7μm。
(2)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如图2类似,可知聚多巴胺包覆着碳纳米管,呈编织阵列结构。
(3)锂硫电池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3类似,显示锂硫电池稳定性较好,经过10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仅衰减了5%,说明采用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作为正极具有好的导电性能以及可以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
实施例4
(1)底片的制备
在室温下,将0.2g石墨烯加入到溶解有1.2g盐酸多巴胺的pH值为10的100mlTris-HCl缓冲溶液中,磁力搅拌8h混合均匀,用平均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抽滤,得到粉体;将粉体、PEDOT:PSS和DMSO在研钵中研磨30min混合均匀,得到浆料,将浆料涂于硅板上,涂覆厚度为10μm,在常温下干燥24h,用去离子水冲洗去除杂质,从基底上脱落,得到底片。
其中,粉体与PEDOT:PSS质量比为9:1,PEDOT:PSS与DMSO的体积比为5:1。
(2)硫的负载
在充满纯度为99%的氩气气氛的手套箱中,将0.182g硫单质溶解于11.5ml甲苯中,搅拌30min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并逐滴滴加于底片上,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得到负载硫的底片,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其中,溶液与底片的质量比为1:1。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1)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1类似,所述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厚度为58μm。
(2)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2类似,可知聚多巴胺包覆着石墨烯,呈编织阵列结构。
(3)锂硫电池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3类似,显示锂硫电池稳定性较好经过10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仅衰减了5%,说明采用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作为正极具有好的导电性能以及可以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
实施例5
(1)底片的制备
在室温下,将0.2g碳纳米管加入到溶解有1.2g盐酸多巴胺的pH值为10的100mlTris-HCl缓冲溶液中,磁力搅拌8h混合均匀,用平均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抽滤,得到粉体;将粉体、PEDOT:PSS和DMSO在研钵中研磨30min混合均匀,得到浆料,将浆料涂于硅板上,涂覆厚度为150μm,在常温下干燥24h,用丙酮冲洗去除杂质,从基底上脱落,得到底片。
其中,粉体与PEDOT:PSS质量比为9:1,PEDOT:PSS与DMSO的体积比为5:1。
(2)硫的负载
在充满纯度为99%的氩气气氛的手套箱中,将0.182g硫单质溶解于11.5ml甲苯中,搅拌30min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并逐滴滴加于底片上,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得到负载硫的底片,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其中,溶液与底片的质量比为1:1。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1)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1类似,所述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厚度为60.7μm。
(2)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2类似,可知聚多巴胺包覆着碳纳米管,呈编织阵列结构。
(3)锂硫电池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3类似,显示锂硫电池稳定性较好经过10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仅衰减了5%,说明采用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作为正极具有好的导电性能以及可以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
实施例6
(1)底片的制备
在室温下,将0.2g碳纳米管加入到溶解有0.2g盐酸多巴胺的pH值为7.5的100mlTris-HCl缓冲溶液中,磁力搅拌8h混合均匀,用平均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抽滤,得到粉体;将粉体、PEDOT:PSS和DMSO在研钵中研磨30min混合均匀,得到浆料,将浆料涂于玻璃板上,涂覆厚度为150μm,在常温下干燥24h,用去离子水冲洗去除杂质,从基底上脱落,得到底片。
其中,粉体与PEDOT:PSS质量比为4:1,PEDOT:PSS与DMSO的体积比为5:1。
(2)硫的负载
在充满纯度为99%的氩气气氛的手套箱中,将0.182g硫单质溶解于11.5ml甲苯中,搅拌30min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并逐滴滴加于底片上,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得到负载硫的底片,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其中,溶液与底片的质量比为1:1。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1)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1类似,所述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厚度为45μm。
(2)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2类似,可知聚多巴胺包覆着碳纳米管,呈编织阵列结构。
(3)锂硫电池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3类似,显示锂硫电池稳定性较好经过10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仅衰减了5%,说明采用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作为正极具有好的导电性能以及可以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
实施例7
(1)底片的制备
在室温下,将0.05g碳纳米管、0.05g氧化石墨烯、0.05g碳纳米纤维和0.05g多孔碳颗粒加入到溶解有0.05g乙二醇、0.05g苯胺、0.05g吡咯和0.05g噻吩的水溶液中,加入1.60g三氯化铁,磁力搅拌8h混合均匀,用平均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抽滤,得到粉体;将粉体、PEDOT:PSS和DMSO在研钵中研磨30min混合均匀,得到浆料,将浆料涂于玻璃板上,涂覆厚度为100μm,在常温下干燥24h,用去离子水冲洗去除杂质,从基底上脱落,得到底片。
其中,粉体与PEDOT:PSS质量比为4:1,PEDOT:PSS与DMSO的体积比为5:1。
(2)硫的负载
在充满纯度为99%的氩气气氛的手套箱中,将0.182g硫单质溶解于11.5ml甲苯中,搅拌30min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并逐滴滴加于底片上,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得到负载硫的底片,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其中,溶液与底片的质量比为1:1。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1)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1类似,所述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厚度为67μm。
(2)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2类似,可知聚多巴胺包覆着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纤维和多孔碳颗粒,呈编织阵列结构。
(3)锂硫电池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3类似,显示锂硫电池稳定性较好经过10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仅衰减了5%,说明采用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作为正极具有好的导电性能以及可以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
实施例8
(1)底片的制备
在室温下,将0.05g碳纳米管、0.05g氧化石墨烯、0.05g碳纳米纤维和0.05g多孔碳颗粒加入到溶解有0.05g乙二醇、0.05g苯胺、0.05g吡咯和0.05g噻吩的水溶液中,加入2.25g过硫酸铵,磁力搅拌8h混合均匀,用平均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抽滤,得到粉体;将粉体、PEDOT:PSS和DMSO在研钵中研磨30min混合均匀,得到浆料,将浆料涂于玻璃板上,涂覆厚度为150μm,在常温下干燥24h,用丙酮冲洗去除杂质,从基底上脱落,得到底片。
其中,粉体与PEDOT:PSS质量比为4:1,PEDOT:PSS与DMSO的体积比为5:1。
(2)硫的负载
在充满纯度为99%的氩气气氛的手套箱中,将0.182g硫溶解于11.5ml甲苯中,搅拌30min,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并逐滴滴加于底片上,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得到负载硫的底片,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其中,溶液与底片的质量比为1:1。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1)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1类似,所述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厚度为70μm。
(2)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2类似,可知聚多巴胺包覆着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纤维和多孔碳颗粒,呈编织阵列结构。
(3)锂硫电池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与图3类似,显示锂硫电池稳定性较好经过10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仅衰减了5%,说明采用本实施例制得的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作为正极具有好的导电性能以及可以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

Claims (10)

1.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由通过如下制备方法得到:
(1)在室温下,将碳材料加入溶解有聚合物单体的分散液中,根据情况加入氧化剂,搅拌4h~24h混合均匀,过滤,得到粉体;将粉体、粘结剂和成膜剂混合均匀,得到浆料;将浆料涂于基底上,干燥4h~24h,用溶剂1冲洗去除杂质,从基底上脱落,得到底片;
聚合物单体为盐酸多巴胺、多巴胺、乙二醇、苯胺、吡咯和噻吩中的一种以上;
当聚合物单体为盐酸多巴胺和/或多巴胺时,分散液为pH值为7.5~10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当聚合物单体为乙二醇、苯胺、吡咯和噻吩中的一种以上时,分散液为水;
根据情况加入氧化剂是指:当聚合物单体为盐酸多巴胺和/或多巴胺时,不需要加入氧化剂;当聚合物单体为乙二醇、苯胺、吡咯和噻吩中的一种以上时,加入氧化剂;
氧化剂和聚合物单体的摩尔比大于等于3:1;
粘结剂为聚苯乙烯磺酸掺杂的聚乙烯二氧噻吩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成膜剂为二甲基亚砜;
溶剂1为水或丙酮;
(2)在惰性气氛中,将硫单质充分溶解于溶剂2中得到溶液,逐滴滴加到底片上,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得到负载硫的底片,为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溶剂2为溶解硫且易挥发的溶剂;
硫单质与溶剂2的质量比为溶解度的10%~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碳材料为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和多孔碳颗粒中的一种以上;氧化剂为三氯化铁或过硫酸铵;粘结剂为聚苯乙烯磺酸掺杂的聚乙烯二氧噻吩;基底为硅板或玻璃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碳材料和聚合物单体的质量比为10:1~1:10;粉体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9~9:1;粘结剂与成膜剂的体积比为25: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浆料涂于基底上,涂覆厚度为10μm~5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溶剂2为甲苯或二硫化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溶液与底片的质量比为1:10~10: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碳材料和聚合物单体的质量比为10:1~1:10;粉体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9~9:1;粘结剂与成膜剂的体积比为25:1~5:1;浆料涂于基底上,涂覆厚度为10μm~500μm;
步骤(2)中,溶剂2为甲苯或二硫化碳;溶液与底片的质量比为1:10~10:1。
8.一种锂硫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硫电池的正极为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为单片所述正极材料或是多片所述正极材料叠加作为正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锂硫电池,其特征在于:多片叠加时为3片~5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锂硫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厚度为10μm~100μm。
CN201710453599.8A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Active CN1072216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3599.8A CN107221660B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3599.8A CN107221660B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1660A CN107221660A (zh) 2017-09-29
CN107221660B true CN107221660B (zh) 2020-02-14

Family

ID=59949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3599.8A Active CN107221660B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216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1659A (zh) * 2018-01-18 2018-07-13 中国计量大学 硫正极和锂硫电池
FR3078201B1 (fr) 2018-02-19 2023-01-13 Arkema France Formulation de matiere active pour accumulateur li-s et procede de preparation
CN108428864B (zh) * 2018-03-02 2021-06-1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硫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59755B (zh) * 2019-09-06 2020-12-2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硫/聚吡咯/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薄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911632A (zh) * 2019-12-02 2020-03-2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一种可以纺织和缝纫的锌离子电极材料的制备的方法及锌离子电池
CN110980631B (zh) * 2019-12-13 2023-06-06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柔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7316526B (zh) * 2023-09-14 2024-05-03 河北大学 一种制备自支撑纳米碳基导电宏观体的方法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2554A (zh) * 2011-02-16 2011-08-03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71部队 一种具有网络结构的纳米碳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2274B (zh) * 2013-12-19 2016-05-04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石墨烯/聚苯胺/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3812B (zh) * 2014-07-21 2016-08-24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复合柔性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159221A (zh) * 2015-04-27 2016-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71部队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纳米碳硫复合材料
KR101686640B1 (ko) * 2015-05-14 2016-12-14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고분자 코팅층을 갖는 질소도핑된 그래핀-유황 복합체의 제조방법,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복합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황 이차전지
CN106374113A (zh) * 2016-10-31 2017-02-01 南昌大学 石墨化碳纳米管柔性膜作锂硫电池集流体制备锂硫电池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1660A (zh) 2017-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1660B (zh) 一种柔性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CN107681091B (zh) 一种锂硫电池功能化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04199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用生物质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KR101837235B1 (ko) 다공성 탄소-황 복합체와 다층 분리막을 포함하는 리튬-황 이차전지, 그 제조방법
CN109704302B (zh) 一种磷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锂硫电池用涂层隔膜中的应用
CN103779564B (zh) 高性能磷酸钒钠对称型钠离子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94884A (zh) 一种壳聚糖基高比表面积氮/磷共掺杂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06920936B (zh) 一种高性能有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161920A1 (zh) 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124445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复合导电剂、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KR20150017580A (ko) 리튬황 배터리를 위한 유황 양극
CN111969164A (zh)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复合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54379B (zh) 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锂离子电池
CN114975860B (zh) 一种负极片和电池
CN109378430B (zh) 一种锂硫电池聚合物阻隔层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4552125B (zh) 一种无损补锂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GB2590340A (en) A preparation method for anode material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2768840A (zh) 一种锂硫电池多功能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2192B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76447B (zh) 一种高电压可工作的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7958B (zh)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原位粉体包覆与极板制备一体化方法
CN105845886A (zh) 一种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98530A (zh) 一种寡层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293751B (zh) 一种柔性自支撑聚合物包覆碳夹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931718A (zh) 锂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