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9439B - 相机用滤镜框架以及相机用滤镜单元 - Google Patents

相机用滤镜框架以及相机用滤镜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9439B
CN107209439B CN201680007367.3A CN201680007367A CN107209439B CN 107209439 B CN107209439 B CN 107209439B CN 201680007367 A CN201680007367 A CN 201680007367A CN 107209439 B CN107209439 B CN 1072094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side
ring
front side
side ring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73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9439A (zh
Inventor
小林秀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9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9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9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94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6Filter hol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5Optical accessories, e.g. converters for close-up photography, tele-convertors, wide-angle conver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6Accessory clips, holders, shoes to attach accessories to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03B11/04Hoods or caps for eliminating unwanted light from lenses, viewfinders or focusing ai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6Bodies with exposure meters or other indicators built into body but not connected to other camera memb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相机用滤镜框架(10)具有保持偏光滤镜(2)的前侧环(4)以及保持前侧环(4)并使前侧环(4)自由旋转的后侧环(5)。前侧环(4)包括:后侧环状壁部分(18),沿半径方向(R)延伸;后侧环状板部分(19),从后侧环状壁部分(18)的内周侧的端部分向后方延伸;以及环状突出部分(20),从后侧环状板部分(19)的后端部分向外周侧以短尺寸突出。后侧环状壁部分(18)、后侧环状板部分(19)以及环状突出部分(20)在前侧环(4)的外周面上形成环状凹部(21)。后侧环(5)包括向内周侧突出的环状突部(45)。环状突部(45)插入前侧环(4)的环状凹部(21)内。

Description

相机用滤镜框架以及相机用滤镜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机用滤镜框架,该相机用滤镜框架中保持光学元件的前侧环能够旋转地保持于后侧环上。同时,涉及一种相机用滤镜单元,通过所述相机用滤镜框架保持偏光滤镜等光学元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保持偏光滤镜的相机用滤镜框架。该文献中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包括保持偏光滤镜的前侧环和保持前侧环的后侧环。前侧环在外周面上包括向内周侧凹陷的环状凹部。后侧环在内周面上包括向外周侧凹陷的环状凹部。组合前侧环和后侧环以使各自的环状凹部在半径方向上相对的方式组合,在由前侧环的环状凹部和后侧环的环状凹部形成的环状空间中插入垫圈。垫圈的外周侧部分位于后侧环的环状凹部内,其内周侧部分位于前侧环的环状凹部内。由此,前侧环和后侧环能够以垫圈作为引导件而绕轴线相对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3011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将垫圈插入由前侧环的环状凹部和后侧环的环状凹部形成的环状空间内时,首先在设置于前侧环的外周面上的环状凹部内配置C字形的垫圈。其次,使垫圈的开放端接近而使垫圈的外径变小,从而组合前侧环和后侧环。然后,使前侧环的环状凹部和后侧环的环状凹部相对。由此,在前侧环和后侧环之间形成环状空间时,垫圈通过自身的形状恢复力使开放端分离,并恢复到原先的外径。因此,垫圈的状态为:外周侧部分位于后侧环的环状凹部,内周侧部分位于前侧环的环状凹部内。
此处,在半径方向上扩大、缩小的垫圈容易歪斜。另外,配置于环状空间内的垫圈也难以维持和各环的轴线正交的姿态。因此,在以垫圈为引导件而使前侧环和后侧环相对旋转的构成中,垫圈和各环不规则地接触,有时前侧环不能相对于后侧环顺利地旋转。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鉴于上述点而形成的,即提供一种相机用滤镜框架,通过不使用垫圈的简易构成,利用后侧环将保持光学元件的前侧环保持成自由旋转。另外,提供一种利用该相机用滤镜框架保持有光学元件的相机用滤镜单元。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具有:前侧环,该前侧环在内周侧上保持光学元件,在外周面上包括环状凹部;以及后侧环,该后侧环在内周面上包括被插入上述环状凹部的环状突部,该后侧环保持上述前侧环并使上述前侧环自由旋转。
基于本发明,前侧环能够以插入环状凹部的后侧环的环状突部为引导件而绕轴线旋转。因此,不需要为了利用后侧环将前侧环保持成自由旋转,而使用垫圈。此处,在以设置于后侧环上的环状突部为引导件而使前侧环旋转的情况下,引导件(环状突部)不会歪斜,引导件(环状突部)的姿态不会发生变化。另外,与在半径方向上扩大、缩小的垫圈等相比,能够高精度地形成作为引导件的环状突部。更进一步,由于前侧环和后侧环之间不存在垫圈等其它构件,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组合前侧环和后侧环。因此,能够使保持于后侧环上的前侧环顺利地旋转。
另外,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前侧环包括:环状壁部分,该环状壁部分沿半径方向延伸;环状板部分,该环状板部分从上述环状壁部分的内周侧的端部分向后方延伸;以及环状突出部分,该环状突出部分从上述环状板部分的后端部分向外周侧以比上述环状壁部分短的尺寸突出,上述环状凹部由上述环状壁部分、上述环状板部分以及上述环状突出部分形成,使上述环状突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上述环状壁部分和上述环状突出部分之间,并使上述环状板部分向外周侧折弯,使上述环状突出部分向外周侧位移,从而形成上述环状突部被插入上述环状凹部的状态。换而言之,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前侧环包括:环状壁部分,该环状壁部分沿半径方向延伸;环状板部分,该环状板部分从上述环状壁部分的内周侧的端部分向后方延伸;以及环状突出部分,该环状突出部分从上述环状板部分的后端部分向外周侧以比上述环状壁部分短的尺寸突出,上述环状凹部由上述环状壁部分、上述环状板部分以及上述环状突出部分形成,上述环状壁部分包括向外周侧折弯的折弯部分。这样做的话,容易形成为将后侧环的环状突部插入前侧环的环状凹部的状态。
本发明中,较佳的是,上述环状板部分在内周面以及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包括环状沟槽,将上述环状板部分中的、形成有上述环状沟槽的部分折弯,而使上述环状突出部分向外周侧位移。换而言之,较佳的是,上述环状板部分在内周面和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包括环状沟槽,上述环状板部分中形成有上述环状沟槽的部分形成为向外周侧折弯的折弯部分。由于形成有环状沟槽的部分比其他部分薄,因此如果折弯该薄壁部分的话,则能够用较小的力高精度地折弯环状板部分。因此,能够高精度地使环状突出部分位移。据此,由于能够使后侧环的环状突部和前侧环的环状凹部之间的尺寸精度提高,因此能够防止前侧环相对于后侧环晃荡。因此,能够使前侧环顺利地旋转。
本发明中,具有限制上述光学元件向前方移动的前侧挡板以及限制上述光学元件向后方移动的后侧挡板,上述前侧环在比上述环状壁部分更靠前侧处包括保持上述光学元件的保持部,上述前侧挡板安装于上述前侧环的内周面上,上述后侧挡板是上述环状壁部分。这样做的话,能够限制保持于前侧环上的光学元件向前后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较佳的是,上述前侧环使上述光学元件能够绕轴线旋转地保持于上述前侧挡板和上述后侧挡板之间。这样做的话,与通过前侧挡板和后侧挡板将光学元件从前后夹持而以不能旋转的状态保持于前侧环内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施加于光学元件上的压力。施加于光学元件上的压力变小的话,则能够防止光学元件发生歪斜等,因此在进行数倍于全高清的高分辨率拍摄等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加美丽的拍摄图像或拍摄动画。
另外,较佳的是,上述后侧环在比上述环状突部更靠前侧处包括位于上述保持部的外周侧的环状部,上述保持部包括在与其轴线相交的方向上贯穿的粘接剂注入用孔。这样做的话,在将光学元件保持于保持部后从粘接剂注入用孔注入粘接剂,能够将光学元件固定于前侧环上。此处,由于后侧环的环状部位于保持部的外周侧上,因此即使在保持部上设置粘接剂注入用孔的情况下,该粘接剂注入用孔也不向外周侧露出。因此,不会由于粘接剂注入用孔而损毁相机用滤镜框架的外观。
本发明中,具有插入上述前侧环内的内侧环以及阻止上述光学元件向后方移动的后侧挡板,上述内侧环包括从外周侧保持上述光学元件的环状框架以及从该环状框架的前端边缘向内周侧突出以限制该光学元件向前方移动的前侧挡板,上述前侧环在比上述环状壁部分更靠前侧处保持上述内侧环,上述后侧挡板是上述环状壁部分。这样做的话,前侧环通过内侧环保持光学元件。另外,能够限制保持于前侧环上的光学元件向前后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较佳的是,上述前侧环使上述光学元件能够绕轴线旋转地保持于上述前侧挡板和上述后侧挡板之间。这样做的话,与通过前侧挡板和后侧挡板将光学元件从前后夹持而以不能旋转的状态保持于前侧环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施加于光学元件上的压力。施加于光学元件上的压力变小的话,则能够防止光学元件发生歪斜等,因此在进行数倍于全高清的高分辨率拍摄等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加美丽的拍摄图像或拍摄动画。
另外,上述环状框架能够包括在与其轴线相交的方向上贯穿的粘接剂注入用孔。这样做的话,在将光学元件保持于环状框架上后从粘接剂注入用孔注入粘接剂,能够将光学元件固定于环状框架上。此处,由于环状框架保持于前侧环的内侧,因此即使在环状框架上设置粘接剂注入用孔的情况下,该粘接剂注入用孔也不向外周侧露出。因此,不会因为粘接剂注入用孔而损毁相机用滤镜框架的外观。
本发明中,上述后侧环在外周面的后端部分包括阳螺纹,从半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上述环状突部设置于与上述阳螺纹重叠的位置上。这样做的话,与将环状突部和阳螺纹形成于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前后方向(轴线方向)上缩短相机用滤镜框架。
本发明中,上述后侧环能够在内周侧保持第二光学元件。也就是说,相机用滤镜框架能够在前侧环处保持第一光学元件,在后侧环处保持第二光学元件。
本发明中,具有限制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向前方移动的第二前侧挡板以及限制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向后方移动的第二后侧挡板,上述后侧环包括在比上述前侧环更靠后方处向内周侧突出的第二环状突出部分以及在上述第二环状突出部分的后方保持上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后侧保持部,上述第二前侧挡板是上述第二环状突出部分,上述第二后侧挡板能够安装于上述后侧环的内周面上。这样做的话,能够限制保持于后侧环上的第二光学元件向前后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较佳的是,上述后侧环使上述第二光学元件能够绕轴线旋转地保持于上述第二前侧挡板和上述第二后侧挡板之间。这样做的话,与通过第二前侧挡板和第二后侧挡板将第二光学元件从前后夹持而以不能旋转的状态保持于后侧环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施加于第二光学元件上的压力。施加于第二光学元件上的压力变小的话,则能够防止第二光学元件发生歪斜等,因此在进行数倍于全高清的高分辨率拍摄等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加美丽的拍摄图像或拍摄动画。
本发明中,具有插入上述后侧环内的后侧内侧环以及限制上述第二光学元件向前方移动的第二前侧挡板,上述后侧环包括在上述前侧环的后方向内周侧突出的第二环状突出部分,上述后侧内侧环位于上述第二环状突出部分的后方,并且包括从外周侧保持上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后侧环状框架以及从该后侧环状框架向内周侧突出以限制该第二光学元件向后方移动的第二后侧挡板,上述第二前侧挡板是上述第二环状突出部分。这样做的话,能够限制保持于后侧环上的光学元件向前后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较佳的是,上述后侧环使上述第二光学元件能够绕轴线旋转地保持于上述第二前侧挡板和上述第二后侧挡板之间。这样做的话,与通过第二前侧挡板和第二后侧挡板将第二光学元件从前后夹持而以不能旋转的状态保持于后侧环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施加于第二光学元件上的压力。施加于第二光学元件上的压力变小的话,则能够防止第二光学元件发生歪斜等,因此在进行数倍于全高清的高分辨率拍摄等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加美丽的拍摄图像或拍摄动画。
其次,本发明的相机用滤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以及作为上述光学元件保持于上述前侧环上的偏光滤镜。
基于本发明,能够使保持偏光滤镜的前侧环相对于后侧环顺利地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纵向剖视图以及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是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纵向剖视图以及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3的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纵向剖视图以及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4的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纵向剖视图以及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5的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纵向剖视图以及部分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应用本发明的相机用滤镜单元。
(实施例1)
图1是实施例1的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立体图。图2(a)是图1的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2(b)是其部分放大剖视图。如图1以及图2(a)所示,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包括圆盘形状的偏光滤镜(光学元件)2、同轴地保持偏光滤镜2的内侧环3、从外周侧同轴地保持内侧环3的前侧环4以及同轴地保持前侧环4的后侧环5。前侧环4通过内侧环3保持偏光滤镜2。后侧环5保持前侧环4并使前侧环4能够绕轴线L旋转。内侧环3、前侧环4以及后侧环5构成相机用滤镜框架10。以下说明中,将沿内侧环3、前侧环4以及后侧环5的轴线L的方向定为相机用滤镜单元1的前后方向X。另外,在前后方向X上,将前侧环4所位于的一侧定为前侧(前方X1),将后侧环5所位于的一侧定为后侧(后方X2)。
前侧环4将内侧环3保持于从该前侧环4的前端不露出的位置处。前侧环4的内周面上从其前端边缘向后方X2在一定宽度的区域内设有阴螺纹11。阴螺纹11中比内侧环3更向前侧露出的露出部分是用于将相机盖或遮光罩安装于相机用滤镜单元1的前侧的前侧安装部。后侧环5的外周面上从其后端边缘向前方X1在一定宽度的区域内设有阳螺纹12。阳螺纹12是用于将相机用滤镜单元1安装于拍摄镜头的镜头镜筒或相机上的后侧安装部。内侧环3、前侧环4以及后侧环5都是由金属基材形成的。本例中,内侧环3、前侧环4以及后侧环5都是铝制的。
(前侧环)
如图2(b)所示,前侧环4包括:前侧环状板部分15,该前侧环状板部分15沿轴线L在前后方向X上延伸;前侧环状壁部分16,该前侧环状壁部分16从前侧环状板部分15的后端部分向内周侧沿与轴线L正交的半径方向R延伸;中间环状板部分17,该中间环状板部分17从前侧环状壁部分16的内周侧的端部分沿轴线L向后方X2延伸;后侧环状壁部分(环状壁部分)18,该后侧环状壁部分18从中间环状板部分17的后端部分向内周侧沿半径方向R延伸;后侧环状板部分19,该后侧环状板部分19从后侧环状壁部分18的内周侧的端部分向后方X2延伸;以及环状突出部分20,该环状突出部分20从后侧环状板部分19的后端部分向外周侧以比后侧环状壁部分18的尺寸短的尺寸突出。前侧环4的外周面上通过后侧环状壁部分18、后侧环状板部分19以及环状突出部分20形成有环状凹部21。
前侧环状板部分15从前方X1向后方X2依次包括厚壁部23以及薄壁部24。厚壁部23比薄壁部24更向外周侧突出。通过厚壁部23和薄壁部24在前侧环状板部分15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环状台阶部25。前侧环状板部分15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作为前侧安装部的阴螺纹11。
前侧环状壁部分16在前后方向X上的厚度尺寸是恒定的。中间环状板部分17在半径方向R上的厚度尺寸是恒定的。后侧环状壁部分18在前后方向X上的厚度尺寸是恒定的。
后侧环状板部分19向后方X2而向外周侧倾斜。更详细地,在后侧环状板部分19的外周面的前端部分(与后侧环状壁部分18比邻的部分)上设有环状沟槽27,后侧环状板部分19通过使形成有环状沟槽27的部分向外周侧折弯而向外周侧倾斜。也就是说,后侧环状板部分19成为形成有环状沟槽27的部分向外周侧折弯的折弯部分。在后侧环状板部分19的外周面的后侧部分(与环状突出部分20比邻的部分)上设有环状的切口部28。切口部28比环状沟槽27浅。
环状突出部分20向与后侧环状板部分19正交的方向突出。因此,环状突出部分20向外周侧而向前方X1延伸。本例中,环状突出部分20的截面形状为向前端侧变细的梯形。此处,通过后侧环状壁部分18、后侧环状板部分19以及环状突出部分20形成的环状凹部21内插入有设置于后侧环5上的环状突部45的内周侧部分。
(内侧环)
内侧环3包括从外周侧同轴地保持偏光滤镜2的环状框架31以及从环状框架31的前端边缘向内周侧突出以限制偏光滤镜2向前方X1移动的环状的前侧挡板32。前侧挡板32能够从前方X1与保持于环状框架31上的偏光滤镜2的外周边缘部分抵接。
环状框架31的内周面是沿轴线L以恒定的直径尺寸延伸的环状面,是同轴地保持偏光滤镜2的滤镜保持面33。环状框架31从前方X1向后方X2依次包括厚壁框架部分34以及薄壁框架部分35。厚壁框架部分34的外周面位于比薄壁框架部分35的外周面更靠外周侧处,它们之间形成有沿半径方向R延伸的环状后置表面34a。厚壁框架部分3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能够和前侧环4的阴螺纹11拧合的阳螺纹36。薄壁框架部分35上形成有沿半径方向R贯穿并向滤镜保持面33开口的粘接剂注入用孔37。
此处,如果在将偏光滤镜2保持于滤镜保持面33上的状态下从环状框架31的外周侧通过粘接剂注入用孔37注入粘接剂的话,则通过该粘接剂能够将偏光滤镜2固定于内侧环3上。并且,粘接剂注入用孔37可以是一个,但在本例中,在薄壁框架部分35上等角度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粘接剂注入用孔37。
前侧挡板32是从环状框架31的前端边缘向内周侧突出的环状突起。前侧挡板32包括与轴线L正交的形成为平坦面的环状后端面32a。此处,从前侧挡板32的环状后端面32a到环状框架31的后端的宽度尺寸(滤镜保持面33的宽度尺寸W)比保持于滤镜保持面33上的偏光滤镜2的厚度尺寸D长。滤镜保持面33在前后方向X上的宽度尺寸W和偏光滤镜2的厚度尺寸D之差在0.03mm以下。
在将偏光滤镜2保持于环状框架31的内周侧的状态下,将内侧环3从前侧插入前侧环4内。并且,使内侧环3的阳螺纹36和前侧环4的阴螺纹11拧合,拧入该阳螺纹36直到环状框架31的后端和前侧环4的后侧环状壁部分18抵接。当环状框架31的后端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抵接时,内侧环3的环状后置表面34a和前侧环4的前侧环状壁部分16空开微小的间隙地在前后方向X上相对。另外,环状框架31的薄壁框架部分35的外周面和中间环状板部分17在半径方向R上空开微小的间隙地相对。此处,在环状框架31的后端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抵接的状态下,前侧挡板32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之间的距离(滤镜保持面33的宽度尺寸W)比偏光滤镜2的厚度尺寸D长。因此,前侧环4将偏光滤镜2能够绕轴线L旋转地保持在前侧挡板32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之间。也就是说,并不是前侧挡板32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夹持偏光滤镜2而使偏光滤镜2不能旋转,而是偏光滤镜2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内侧环3而不能旋转。此处,后侧环状壁部分18起到阻止偏光滤镜2向后方X2移动的后侧挡板的作用。
并且,在将内侧环3拧入前侧环4内并使环状框架31的后端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抵接时,也可以使内侧环3的环状后置表面34a和前侧环4的前侧环状壁部分16抵接。
(后侧环)
后侧环5包括:前侧环状板部分41,该前侧环状板部分41沿轴线L在前后方向X上延伸;环状壁部分42,该环状壁部分42从前侧环状板部分41的后端部分向内周侧沿半径方向R延伸;后侧环状板部分43,该后侧环状板部分43从环状壁部分42的内周侧的端部分沿轴线L向后方X2延伸。前侧环状板部分41在半径方向R上的厚度尺寸是恒定的。环状壁部分42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润滑剂保持用凹部44。润滑剂保持用凹部44内保持有用于使前侧环4和后侧环5平滑地滑动的润滑剂。后侧环状板部分4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作为后侧安装部的阳螺纹12。后侧环状板部分43的内周面上设有向内周侧沿半径方向R突出的环状突部45。
环状突部45包括矩形的截断形状。环状突部45在前后方向X上的宽度尺寸比向内周侧突出的突出尺寸长。从半径方向R观察的情况下,环状突部45形成于与阳螺纹12重叠的位置上。
在后侧环5保持有前侧环4的状态下,前侧环状板部分41能够滑动地与前侧环4的环状台阶部25嵌合。由此,前侧环状板部分41的外周面41a和前侧环4的前侧环状板部分15的厚壁部23的外周面15a无高差地连续。环状壁部分42从后方X2和前侧环4的前侧环状壁部分16抵接,后侧环状板部分43从外周侧和前侧环4的中间环状板部分17抵接。环状突部45从后方X2和前侧环4的后侧环状壁部分18抵接。另外,环状突部45的内周侧部分被插入内侧环3的外周面的环状凹部21内。由此,后侧环5保持前侧环4并使前侧环4能够绕轴线L自由旋转。
(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组装)
图3是相机用滤镜单元1的组装动作的说明图。在组装相机用滤镜单元1时,首先从前后方向X组合前侧环4和后侧环5,使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在前后方向X上位于前侧环4的后侧环状壁部分18和环状突出部分20之间。
此处,在组合前侧环4和后侧环5前的状态下,如图3(a)所示,前侧环4的后侧环状板部分19沿轴线L延伸。因此,环状突出部分20从后侧环状板部分19的后端部分向半径方向R突出,其外周侧端面20a与轴线L平行地延伸。环状沟槽27包括矩形截面。切口部28向后方X2并向下方被切开,其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另外,在将前侧环4和后侧环5同轴地配置时,前侧环4的环状突出部分20的外周侧端面20a与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的内周侧端面45a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外周侧端面20a位于比内周侧端面45a略微靠内周侧处。因此,通过一边同轴地维持前侧环4和后侧环5一边使前侧环4和后侧环5接近,能够使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位于前侧环4的后侧环状壁部分18和环状突出部分20之间。
其次,如图3(b)所示,使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从后方X2与前侧环4的后侧环状壁部分18抵接。然后,使前侧环4的后侧环状板部分19向外周侧折弯(使之塑性变形),并使环状突出部分20向外周侧位移。由此,形成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被插入前侧环4的环状凹部21的状态。
此处,在前侧环4的后侧环状板部分19向外周侧折弯时,在后侧环状板部分19上施加有在半径方向R上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的力。由此,如图3(c)所示,后侧环状板部分19从因形成环状沟槽27而成为薄壁的前端侧的部分折弯。另外,通过后侧环状板部分19向外周侧折弯,使环状突出部分20比环状突部45的内周侧端面45a更向外周侧突出。因此,形成环状突部45被插入环状凹部21内的状态。并且,在将后侧环状板部分19向外周侧折弯时,切口部28成为用于避免后侧环状板部分19和环状突部45抵接的退避部。
本例中,通过形成环状沟槽27而在后侧环状板部分19的前端设置薄壁部分,将该薄壁部分向外周侧折弯。因此,能够用较弱的力高精度地折弯后侧环状板部分19。由此,由于能够高精度地使环状突出部分20向外周侧位移,因此能够使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和前侧环4的环状凹部21之间的尺寸精度提高。因此,能够使前侧环4的环状突出部分20在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的后方X2空开预先设定的微小的间隔G地对置。本例中,能够使间隔G在0.03mm~0.1mm之间。因此,在使前侧环4旋转时,能够防止前侧环4相对于后侧环5晃荡。另外,能够使前侧环4相对于后侧环5顺利地旋转。
然后,将偏光滤镜2从后方X2插入内侧环3内,使偏光滤镜2和前侧挡板32抵接。另外,从粘接剂注入用孔37注入粘接剂并将偏光滤镜2固定于内侧环3上。然后,将内侧环3从前方X1拧入前侧环4内,使内侧环3的环状框架31的后端和前侧环4的后侧环状壁部分18抵接。由此完成相机用滤镜单元1。在相机用滤镜单元1完成的状态下,偏光滤镜2以能够在前侧挡板32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之间绕轴线L旋转的状态保持于前侧环4上,并通过粘接剂不能旋转地固定于内侧环3内。
并且,也可以预先在内侧环3的环状后置表面34a或者前侧环4的前侧环状壁部分16的前表面涂抹粘接剂,通过该粘接剂将内侧环3固定于前侧环4上。
(作用效果)
基于本例,前侧环4能够以插入环状凹部21的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为引导件而绕轴线L旋转。因此,不需要为了利用后侧环5将前侧环4保持成自由旋转,而使用垫圈。此处,在以设置于后侧环5上的环状突部45为引导件而使前侧环4旋转的情况下,引导件(环状突部45)不会歪斜,引导件(环状突部45)的姿态不会发生变化。另外,与在半径方向上扩大、缩小的垫圈等相比,能够高精度地形成作为引导件的环状突部45。更进一步,本例中,由于能够高精度地使环状突出部分20向外周侧位移,因此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和前侧环4的环状凹部21之间的尺寸精度高。除此之外,由于前侧环4和后侧环5之间不存在垫圈等其它构件,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组合前侧环4和后侧环5。因此,能够使保持于后侧环5上的前侧环4顺利地旋转。
另外,在从半径方向R观察的情况下,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设置于与阳螺纹36重叠的位置处。因此,与将环状突部45和阳螺纹36形成在轴线L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前后方向X上缩短相机用滤镜框架10。
更进一步,偏光滤镜2以能够在前侧挡板32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之间绕轴线L旋转的状态保持于前侧环4上,并通过粘接剂不能旋转地固定于内侧环3内。因此,与通过前侧挡板32和后侧挡板18(后侧挡板)将偏光滤镜2从前后夹持而以不能旋转的状态保持于前侧环4内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施加于偏光滤镜2上的压力。施加于偏光滤镜2上的压力变小的话,则能够防止偏光滤镜2发生歪斜等,因此在进行数倍于全高清的高分辨率拍摄等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加美丽的拍摄图像或拍摄动画。
另外,由于粘接剂注入用孔37形成于保持在前侧环4的内周侧的内侧环3上,因此粘接剂注入用孔37不会向外周侧露出而损毁相机用滤镜框架10的外观。
并且,也能够采用的构成是:预先使滤镜保持面33的宽度尺寸W和偏光滤镜2的厚度尺寸D相同,在将环状框架31的后端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抵接时,使偏光滤镜2不能旋转地被夹持在前侧挡板32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之间。
(实施例2)
图4(a)是实施例2的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4(b)是其部分放大剖视图。如图4(a)所示,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A包括圆盘形状的偏光滤镜(光学元件)2、同轴地保持偏光滤镜2的前侧环4以及保持前侧环4并使前侧环4能够绕轴线L旋转的后侧环5。另外,相机用滤镜单元1A包括前侧挡板6,所述前侧挡板6安装于前侧环4的内周面以限制偏光滤镜2向前方X1移动。前侧环4、后侧环5以及前侧挡板6构成相机用滤镜框架10A。并且,由于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A包括和相机用滤镜单元1对应的构成,赋予对应部分相同的符号地进行说明。
如图4(a)所示,前侧环4的内周面上从其前端边缘向后方X2在一定宽度的区域内设有阴螺纹11。阴螺纹11中在比前侧挡板6更靠前侧处露出的前侧部分是用于将相机盖或遮光罩安装于相机用滤镜单元1A的前侧的前侧安装部。后侧环5的外周面上从其后端边缘向前方X1在一定宽度的区域内设有阳螺纹36。阳螺纹36是用于将相机用滤镜单元1A安装于拍摄镜头的镜头镜筒或相机上的后侧安装部。前侧挡板6、前侧环4以及后侧环5中都是由金属基材形成的,本例中,前侧挡板6、前侧环4以及后侧环5是铝制的。
(前侧环)
如图4(b)所示,前侧环4包括:前侧环状板部分15,该前侧环状板部分15沿轴线L在前后方向X上延伸;中间环状板部分(保持部)17,该中间环状板部分17与前侧环状板部分15的后端部分连续并在该前侧环状板部分15的内周侧上沿轴线L向后方X2延伸;后侧环状壁部分(环状壁部分)18,该后侧环状壁部分18从中间环状板部分17的后端部分向内周侧沿与轴线L正交的半径方向R延伸;后侧环状板部分19,该后侧环状板部分19从后侧环状壁部分18的内周侧的端部分向后方X2延伸;以及环状突出部分20,该环状突出部分20从后侧环状板部分19的后端部分向外周侧以比后侧环状壁部分18短的尺寸突出。前侧环4的外周面上通过前侧环状板部分15和中间环状板部分17形成有环状台阶部25。另外,前侧环4的外周面上通过后侧环状壁部分18、后侧环状板部分19以及环状突出部分20形成有环状凹部21。
前侧环状板部分15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作为前侧安装部的阴螺纹11。中间环状板部分17在半径方向R上的厚度尺寸是恒定的。中间环状板部分17的内周面(位于中间环状板部分17的前端面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的前端面之间的表面)是沿轴线L以恒定的直径尺寸延伸的环状面,是同轴地保持偏光滤镜2的滤镜保持面17a。滤镜保持面17a的宽度尺寸W比保持于滤镜保持面17a上的偏光滤镜2的厚度尺寸D长。滤镜保持面17a的宽度尺寸W和偏光滤镜2的厚度尺寸D之差在0.03mm以下。
后侧环状壁部分18在前后方向X上的厚度尺寸是恒定的。后侧环状壁部分18起到限制保持于滤镜保持面17a上的偏光滤镜2向后方X2移动的后侧挡板的作用。
后侧环状板部分19向后方X2而向外周侧倾斜。更详细地,在后侧环状板部分19的外周面的前端部分(与后侧环状壁部分18比邻的部分)上设有环状沟槽27,后侧环状板部分19通过形成有该环状沟槽27的部分向外周侧折弯而向外周侧倾斜。在后侧环状板部分19的外周面的后侧部分(与环状突出部分20比邻的部分)上设有环状的切口部28。切口部28比环状沟槽27浅。
环状突出部分20向与后侧环状板部分19正交的方向突出。因此,环状突出部分20向外周侧而向前方X1延伸。本例中,环状突出部分20的截面形状为向前端侧变细的梯形。此处,通过后侧环状壁部分18、后侧环状板部分19以及环状突出部分20形成的环状凹部21内插入有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的内周侧部分。
(前侧挡板)
前侧挡板6是环状的。前侧挡板6在半径方向R上的高度尺寸比前侧环的中间环状板部分17在半径方向R上的高度尺寸(中间环状板部分17的厚度)长。另外,前侧挡板6包括与轴线L正交的形成为平坦面的环状后端面6a。前侧挡板6的外周面的整个面上形成有能够和前侧环4的阴螺纹11拧合的阳螺纹51。使前侧挡板6的阳螺纹51和前侧环4的阴螺纹11拧合,拧入该阳螺纹51直到前侧挡板6的环状后端面6a与中间环状板部分17的前端面抵接。在前侧挡板6和中间环状板部分17抵接的状态下,前侧挡板6的内周侧的端部分比滤镜保持面17a更向内周侧突出。因此,前侧挡板6能够限制保持于滤镜保持面17a上的偏光滤镜2向前方X1移动。
(后侧环)
前侧环4包括:前侧环状板部分(环状部)41,沿轴线L在前后方向X上延伸;环状壁部分42,从前侧环状板部分41的后端部分向内周侧沿半径方向R延伸;后侧环状板部分43,从环状壁部分42的内周侧的端部分沿轴线L向后方X2延伸。前侧环状板部分41在半径方向R上的厚度尺寸是恒定的。环状壁部分42的前端面上形成有润滑剂保持用凹部44。润滑剂保持用凹部44内保持有用于使前侧环4和后侧环5平滑地滑动的润滑剂。后侧环状板部分4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作为后侧安装部的阳螺纹12。
后侧环状板部分43的内周面的前端部分上设有向内周侧沿半径方向R突出的环状突部45。环状突部45具有矩形的截断形状。环状突部45的前端面和环状壁部分42的前端面无高差地连续。环状突部45的前后方向X上的宽度尺寸比向内周侧突出的突出尺寸长。从半径方向R观察的情况下,环状突部45形成于与阳螺纹12部分重叠的位置上。
在后侧环5保持前侧环4的状态下,使前侧环状板部分41能够滑动地与前侧环4的环状台阶部25嵌合。由此,前侧环状板部分41的外周面41a和前侧环4的前侧环状板部分15的外周面15a无高差地连续。后侧环状板部分43从后方X2与前侧环4的中间环状板部分17的后端面抵接。环状突部45从后方X2与前侧环4的后侧环状壁部分18的后端面抵接。另外,环状突部45的内周侧部分被插入设置于前侧挡板6的外周面上的环状凹部21内。由此,后侧环5保持前侧环4并使前侧环4能够绕轴线L自由旋转。
(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组装)
在组装相机用滤镜单元1A时,首先从前后方向X使前侧环4和后侧环5同轴地组合。并且,将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插入前侧环4的外周面的环状凹部21内。将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插入前侧环4的外周面的环状凹部21内的组装动作和实施例1的相机用滤镜框架10是相同的。因此,省略其说明。
然后,将偏光滤镜2从前方X1插入前侧环4内,使偏光滤镜2保持于滤镜保持面17a上。并且,将前侧挡板6从前方X1拧入前侧环4内,使前侧挡板6的环状后端面6a和前侧环4的中间环状板部分17抵接。由此完成相机用滤镜单元1A。在相机用滤镜单元1A完成的状态下,偏光滤镜2以能够在前侧挡板6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之间绕轴线L旋转的状态下保持于前侧环4上。
并且,也可以预先在前侧挡板6的环状后端面6a或者前侧环4的中间环状板部分17的前端面涂抹粘接剂,通过该粘接剂将前侧挡板6固定于前侧环4上。
(作用效果)
基于本例,前侧环4能够以插入环状凹部21的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为引导件而绕轴线L旋转。因此,不需要为了利用后侧环5将前侧环4保持成自由旋转,而使用垫圈。此处,在以设置于后侧环5上的环状突部45为引导件使前侧环4旋转的情况下,引导件(环状突部45)不会歪斜,引导件(环状突部45)的姿态不会发生变化。另外,与在半径方向上扩大、缩小的垫圈等相比,能够高精度地形成作为引导件的环状突部45。更进一步,本例中,由于能够高精度地使环状突出部分20向外周侧位移,因此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和前侧环4的环状凹部21之间的尺寸精度高。除此之外,由于前侧环4和后侧环5之间不存在垫圈等其它构件,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组合前侧环4和后侧环5。因此,能够使保持于后侧环5上的前侧环4顺利地旋转。
另外,由于从半径方向R观察的情况下,后侧环5的环状突部45被设置于与阳螺纹51重叠的位置处,因此与将环状突部45和安装部形成于轴线L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前后方向X上缩短相机用滤镜框架10A。
更进一步,前侧环4将偏光滤镜2能够绕轴线L旋转地保持在前侧挡板6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之间。因此,与通过前侧挡板6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后侧挡板)将偏光滤镜2从前后夹持而成为不能旋转的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施加于偏光滤镜2上的压力,能够防止偏光滤镜2发生歪斜等。
并且,如图4(b)中虚线所示,能够在前侧环4的中间环状板部分17上设置贯穿与轴线L相交的方向并向滤镜保持面17a开口的粘接剂注入用孔37。在设置粘接剂注入用孔37的情况下,通过经由粘接剂注入用孔37注入粘接剂,能够将偏光滤镜2固定于前侧环4上。此处,中间环状板部分17位于后侧环5的前侧环状板部分41的内周侧。因此,在中间环状板部分17上形成粘接剂注入用孔37的情况下,粘接剂注入用孔37也不会向外周侧露出而损毁相机用滤镜框架10的外观。
另外,也能够采用的构成是:预先使滤镜保持面17a的宽度尺寸W和偏光滤镜2的厚度尺寸D相同,使偏光滤镜2不能旋转地被夹持在前侧挡板6和后侧环状壁部分18之间。
(实施例3)
图5(a)是实施例3的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5(b)是其部分放大剖视图。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B包括圆盘形状的偏光滤镜(光学元件)2、同轴地保持偏光滤镜2的内侧环3、从外周侧同轴地保持内侧环3的前侧环4以及同轴地保持前侧环4的后侧环5。另外,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B包括圆盘形状的第二偏光滤镜(第二光学元件)60以及从后方插入后侧环5内并同轴地保持第二偏光滤镜60的后侧内侧环61。后侧内侧环61是铝制的。
前侧环4通过内侧环3保持偏光滤镜2。后侧环5通过后侧内侧环61保持第二偏光滤镜60。另外,后侧环5保持前侧环4并使前侧环4能够绕轴线L旋转。内侧环3、前侧环4、后侧环5以及后侧内侧环61构成相机用滤镜框架10B。
此处,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B中,前侧环4保持偏光滤镜2的偏光滤镜2的保持结构和实施例1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是相同的。另外,后侧环5保持前侧环4并使前侧环4能够绕轴线L旋转的前侧环4的保持结构和实施例1、2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1A是相同的。因此,以下对后侧环5保持第二偏光滤镜60的保持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和实施例1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共通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并且,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B中,前侧环4保持偏光滤镜2的偏光滤镜2的保持结构也可以和实施例2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A的保持结构相同。
如图5所示,后侧环5包括在比前侧环4更靠后方X2处向内周侧突出的第二环状突出部分(第二环状突出部分、第二前侧挡板)64。另外,后侧环5在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的后侧包括厚壁部分65和阴螺纹66。更具体地,后侧环5的后侧环状板部分43比实施例1、2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1A更向后方X2延长设置,其内周面上包括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厚壁部分65以及阴螺纹66。
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在与环状突部45的后方X2间隔的位置处,向内周侧沿半径方向R突出。前侧环4的环状突出部分20在前后方向X上位于环状突部45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之间。厚壁部分65从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的半径方向R上的中途位置以恒定的厚度向后方X2延伸。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在厚壁部分65的外周侧包括第一环状后置表面64a。阴螺纹66在厚壁部分65的后方X2连续地设置。厚壁部分65在与阴螺纹66之间包括第二环状后置表面65a。在后侧环5的后端部分的外周面(后侧环状板部分43的后端部分的外周面)上设有作为后侧安装部的阳螺纹12。
后侧内侧环61包括从外周侧同轴地保持第二偏光滤镜60的后侧环状框架70以及从后侧环状框架70的后端边缘向内周侧突出以限制第二偏光滤镜60向后方X2移动的第二后侧挡板(第二后侧挡板)71。第二后侧挡板71能够从后方X2与保持于后侧环状框架70上的第二偏光滤镜60的外周缘部分抵接。后侧环状框架70的内周面是沿轴线L以恒定的直径尺寸延伸的环状面,是同轴地保持第二偏光滤镜60的后侧滤镜保持面72。
另外,后侧内侧环61从前方X1向后方X2依次包括薄壁环部分73和厚壁环部分74。厚壁环部分74的外周面位于比薄壁环部分73的外周面更靠外周侧处,在它们之间形成有沿半径方向R延伸的环状前置表面74a。厚壁环部分7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能够与后侧环5的阴螺纹66拧合的阳螺纹75。薄壁环部分73上形成有沿半径方向R贯穿并向后侧滤镜保持面72开口的后侧粘接剂注入用孔76。此处,如果以将第二偏光滤镜60保持于后侧滤镜保持面72上的状态从后侧环状框架70的外周侧通过后侧粘接剂注入用孔76注入粘接剂的话,则通过该粘接剂能够将第二偏光滤镜60固定于后侧内侧环61上。并且,后侧粘接剂注入用孔76可以是一个,但在本例中,在薄壁环部分73上等角度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后侧粘接剂注入用孔76。另外,也可以省略后侧粘接剂注入用孔76。
第二后侧挡板71是从后侧环状框架70的后端边缘向内周侧突出的环状突起。第二后侧挡板71包括与轴线L正交的形成为平坦面的环状前端面71a。此处,从第二后侧挡板71的环状前端面71a到后侧环状框架70的前端70a的宽度尺寸(后侧滤镜保持面72的宽度尺寸)W2比保持于滤镜保持面33上的第二偏光滤镜60的厚度尺寸D2长。后侧滤镜保持面72的前后方向X上的宽度尺寸W2和第二偏光滤镜60的厚度尺寸D2之差在0.03mm以下。
在第二偏光滤镜60保持于后侧环状框架70的内周侧的状态下,将后侧内侧环61从后侧插入后侧环5内。然后,使后侧内侧环61的阳螺纹75和后侧环5的阴螺纹66拧合,拧入该阳螺纹75直到后侧环状框架70的前端70a与后侧环5的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第一环状后置表面64a)抵接。在后侧环状框架70的前端70a与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抵接时,后侧内侧环61的环状前置表面74a和后侧环5的第二环状后置表面65a空开微小的间隙地在前后方向X上相对。另外,后侧环状框架70的薄壁环部分73的外周面和后侧环5的厚壁部分65在半径方向R上空开微小的间隙地相对。
此处,在后侧环状框架70的前端70a与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抵接的状态下,第二后侧挡板71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之间的距离(后侧滤镜保持面72的宽度尺寸)W2比第二偏光滤镜60的厚度尺寸D2长。因此,后侧环5将第二偏光滤镜60能够绕轴线L旋转地保持在第二后侧挡板71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之间。也就是说,并非是第二后侧挡板71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夹持第二偏光滤镜60而使第二偏光滤镜60不能旋转,而是第二偏光滤镜60通过粘接剂不能旋转地固定于后侧内侧环61上。此处,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起到阻止第二偏光滤镜60向前方X1移动的第二前侧挡板的作用。
并且,也可以将后侧内侧环61拧入后侧环5,在使后侧环状框架70的前端70a与后侧环5的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抵接时,后侧内侧环61的环状前置表面74a与后侧环5的第二环状后置表面65a抵接。
(作用效果)
本例中,能够取得和实施例1、2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1A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本例中,将第二偏光滤镜60保持于后侧环5上。因此,本例中,能够将两片光学滤镜(偏光滤镜2以及第二偏光滤镜60)保持于相机用滤镜框架10B上。更进一步,后侧环5将第二偏光滤镜60能够绕轴线L旋转地保持在第二后侧挡板71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之间。因此,与通过第二后侧挡板71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将第二偏光滤镜60从前后夹持而成为不能旋转的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施加在第二偏光滤镜60上的压力。因此,能够防止第二偏光滤镜60发生歪斜等。
另外,由于后侧粘接剂注入用孔76形成于保持在后侧环5的内周侧的后侧内侧环61上,因此后侧粘接剂注入用孔76不会向外周侧露出而损毁相机用滤镜框架10B的外观。
并且,也能够采用的构成是:预先使后侧滤镜保持面72的宽度尺寸W2和第二偏光滤镜60的厚度尺寸D2相同,使第二偏光滤镜60不能旋转地夹持在第二后侧挡板71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64之间。
另外,也可以省略后侧环5的阴螺纹66以及后侧内侧环61的阳螺纹75,通过粘接剂将后侧内侧环61固定于后侧环5的内周侧。
更进一步,前侧环4以及后侧环5所保持的光学元件不仅限于偏光滤镜。比方说,也能够将偏光滤镜保持于前侧环4内,将彩色滤光镜保持于后侧环5内。另外,比方说,也能够将十字滤光镜保持于前侧环4内,将彩色滤光镜保持于后侧环5内。
(实施例4)
图6(a)是实施例4的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6(b)是其部分放大剖视图。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C包括圆盘形状的偏光滤镜(光学元件)2、同轴地保持偏光滤镜2的内侧环3、从外周侧同轴地保持内侧环3的前侧环4以及同轴地保持前侧环4的后侧环5。另外,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C包括圆盘形状的第二偏光滤镜(第二光学元件)60以及从后方X2插入后侧环5内并同轴地保持第二偏光滤镜60的后侧内侧环81。后侧内侧环81是铝制的。
前侧环4通过内侧环3保持偏光滤镜2。后侧环5通过后侧内侧环81保持第二偏光滤镜60。另外,后侧环5保持前侧环4并使前侧环4能够绕轴线L旋转。内侧环3、前侧环4、后侧环5以及后侧内侧环81构成相机用滤镜框架10C。
此处,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C中,前侧环4保持偏光滤镜2的偏光滤镜2的保持结构和实施例1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是相同的。另外,后侧环5保持前侧环4并使前侧环4能够绕轴线L旋转的前侧环4的保持结构和实施例1、2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1A是相同的。因此,以下对后侧环5保持第二偏光滤镜60的保持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和实施例1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共通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并且,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C中,前侧环4保持偏光滤镜2的偏光滤镜2的保持结构也可以是实施例2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A的保持结构。
如图6所示,后侧环5包括在比前侧环4更靠后方X2处向内周侧突出的第二环状突出部分(第二环状突出部分、第二前侧挡板)84。另外,后侧环5在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的后侧包括阴螺纹85。更具体地,后侧环5的后侧环状板部分43比实施例1、2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1A更向后方X2延长设置,其内周面上包括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以及阴螺纹85。
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在与环状突部45的后方X2间隔的位置处,向内周侧沿半径方向R突出。前侧环4的环状突出部分20在前后方向X上位于环状突部45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之间。阴螺纹85在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的后方X2连续地设置。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在与阴螺纹85之间包括环状后置表面84a。在后侧环5的后端部分的外周面(后侧环状板部分43的后端部分的外周面)上设有作为后侧安装部的阳螺纹12。
后侧内侧环81包括从外周侧同轴地保持第二偏光滤镜60的后侧环状框架86以及从后侧环状框架86的后端边缘向内周侧突出以限制第二偏光滤镜60向后方X2移动的第二后侧挡板(第二后侧挡板)87。第二后侧挡板87能够从后方X2与保持于后侧环状框架86上的第二偏光滤镜60的外周缘部分抵接。后侧环状框架86的内周面是沿轴线L以恒定的直径尺寸延伸的环状面,是同轴地保持第二偏光滤镜60的后侧滤镜保持面88。后侧内侧环8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能够与后侧环5的阴螺纹85拧合的阳螺纹89。
后侧环状框架86上形成有沿半径方向R贯穿并向后侧滤镜保持面88开口的后侧粘接剂注入用孔90。此处,如果以将第二偏光滤镜60保持于后侧滤镜保持面88上的状态从后侧环状框架86的外周侧通过后侧粘接剂注入用孔90注入粘接剂的话,则通过该粘接剂能够将第二偏光滤镜60固定于后侧内侧环81上。并且,后侧粘接剂注入用孔90可以是一个,但在本例中,在薄壁环部分73上等角度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后侧粘接剂注入用孔90。另外,也可以省略后侧粘接剂注入用孔90。
第二后侧挡板87是从后侧环状框架86的后端边缘向内周侧突出的环状突起。第二后侧挡板87包括与轴线L正交的形成为平坦面的环状前端面87a。此处,从第二后侧挡板87的环状前端面87a到后侧环状框架86的前端86a的宽度尺寸(后侧滤镜保持面88的宽度尺寸)W2比保持于滤镜保持面33上的第二偏光滤镜60的厚度尺寸D2长。后侧滤镜保持面88的前后方向X上的宽度尺寸W2和第二偏光滤镜60的厚度尺寸D2之差在0.03mm以下。
在将第二偏光滤镜60保持于后侧环状框架86的内周侧内的状态下,将后侧内侧环81从后侧插入后侧环5内。然后,使后侧内侧环81的阳螺纹89和后侧环5的阴螺纹85拧合,拧入该阳螺纹89直到后侧环状框架86的前端86a与后侧环5的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环状后置表面84a)抵接。
此处,在后侧环状框架86的前端86a与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抵接的状态下,第二后侧挡板87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之间的距离(后侧滤镜保持面95的宽度尺寸)W2比第二偏光滤镜60的厚度尺寸D2长。因此,后侧环5将第二偏光滤镜60能够绕轴线L旋转地保持在第二后侧挡板87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之间。也就是说,并非是第二后侧挡板87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夹持第二偏光滤镜60而使第二偏光滤镜60不能旋转,而是第二偏光滤镜60通过粘接剂不能旋转地固定于后侧内侧环81上。此处,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起到阻止第二偏光滤镜60向前方X1移动的第二前侧挡板的作用。
(作用效果)
本例中,能够取得和实施例1、2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1A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本例中,将第二偏光滤镜60保持于后侧环5上。也就是说,本例中,能够将两片光学滤镜保持于相机用滤镜框架10C上。更进一步,后侧环5将第二偏光滤镜60能够绕轴线L旋转地保持在第二后侧挡板87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之间。因此,与通过第二后侧挡板87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将第二偏光滤镜60从前后夹持而成为不能旋转的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施加在第二偏光滤镜60上的压力。因此,能够防止第二偏光滤镜60发生歪斜等。
另外,由于后侧粘接剂注入用孔90形成于保持在后侧环5的内周侧的后侧内侧环81上,因此后侧粘接剂注入用孔90不会向外周侧露出而损毁相机用滤镜框架10C的外观。
并且,也能够采用的构成是:预先使后侧滤镜保持面88的宽度尺寸W2和第二偏光滤镜60的厚度尺寸D2相同,使第二偏光滤镜60不能旋转地被夹持在第二后侧挡板87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84之间。另外,也可以将后侧内侧环81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后侧环5的内周侧。更进一步,前侧环4以及后侧环5所保持的光学元件不仅限于偏光滤镜。
(实施例5)
图7(a)是实施例5的相机用滤镜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5(b)是其部分放大剖视图。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D包括圆盘形状的偏光滤镜(光学元件)2、同轴地保持偏光滤镜2的内侧环3、从外周侧同轴地保持内侧环3的前侧环4以及同轴地保持前侧环4的后侧环5。另外,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D包括圆盘形状的第二偏光滤镜(第二光学元件)60以及从后方X2插入后侧环5内以限制第二偏光滤镜60向后方X2移动的第二后侧挡板91。第二后侧挡板91是铝制的。
前侧环4通过内侧环3保持偏光滤镜2。后侧环5保持第二偏光滤镜60。另外,后侧环5保持前侧环4并使前侧环4能够绕轴线L旋转。内侧环3、前侧环4、后侧环5以及第二后侧挡板91构成相机用滤镜框架10D。
此处,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D中,前侧环4保持偏光滤镜2的偏光滤镜2的保持结构和实施例1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是相同的。另外,后侧环5保持前侧环4并使前侧环4能够绕轴线L旋转的前侧环4的保持结构和实施例1、2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1A是相同的。因此,以下对后侧环5保持第二偏光滤镜60的保持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和实施例1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共通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并且,本例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D中,前侧环4保持偏光滤镜2的偏光滤镜2的保持结构也可以是实施例2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A的保持结构。
如图7所示,后侧环5包括在比前侧环4更靠后方X2处向内周侧突出的第二环状突出部分(第二环状突出部分、第二前侧挡板)92。另外,后侧环5在第二环状突出部分92的后侧包括厚壁部分93和阴螺纹94。更具体地,后侧环5的后侧环状板部分43比实施例1、2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1A更向后方X2延长设置,其内周面上包括第二环状突出部分92、厚壁部分93以及阴螺纹94。
第二环状突出部分92在与环状突部45的后方X2间隔的位置处,向内周侧沿半径方向R突出。前侧环4的环状突出部分20在前后方向X上位于环状突部45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92之间。厚壁部分93从第二环状突出部分92的半径方向R上的中途位置以恒定的厚度向后方X2延伸。第二环状突出部分92在厚壁部分93的外周侧包括第一环状后置表面92a。
厚壁部分93是从外周侧同轴地保持第二偏光滤镜60的后侧保持部。也就是说,厚壁部分93的内周面是沿轴线L以恒定的直径尺寸延伸的环状面,是同轴地保持第二偏光滤镜60的后侧滤镜保持面95。后侧滤镜保持面95的宽度尺寸W2比保持于后侧滤镜保持面95的第二偏光滤镜60的厚度尺寸D2长。后侧滤镜保持面95的宽度尺寸W2和第二偏光滤镜60的厚度尺寸D2之差在0.03mm以下。
阴螺纹94在厚壁部分93的后方X2连续地设置。厚壁部分93在与阴螺纹94之间包括第二环状后置表面93a。在后侧环5的后端部分的外周面(后侧环状板部分43的后端部分的外周面)上设有作为后侧安装部的阳螺纹12。
第二后侧挡板91是环状的。第二后侧挡板91在半径方向R上的高度尺寸比后侧环5的厚壁部分93在半径方向R上的高度尺寸(厚壁部分93的厚度)长。另外,第二后侧挡板91包括与轴线L正交的形成为平坦面的环状前端面91a。第二后侧挡板91的外周面的整个面上形成有能够和后侧环5的阴螺纹94拧合的阳螺纹96。使第二后侧挡板91的阳螺纹96和后侧环5的阴螺纹94拧合,拧入该阳螺纹96直到第二后侧挡板91的环状前端部91a和厚壁部分93的第二环状后置表面93a抵接。在第二后侧挡板91和厚壁部分93抵接的状态下,第二后侧挡板91的内周侧的端部分比后侧滤镜保持面95更向内周侧突出。因此,第二后侧挡板91能够限制保持于后侧滤镜保持面95上的第二偏光滤镜60向后方X2移动。
在使第二偏光滤镜60保持于后侧环5上时,首先,将第二偏光滤镜60从后方X2插入后侧环5内,使第二偏光滤镜60保持于后侧滤镜保持面95上。然后,将第二后侧挡板91从后方X2拧入后侧环5内,使第二后侧挡板91的环状前端面91a和厚壁部分93的第二环状后置表面93a抵接。由此完成相机用滤镜单元1D。在完成相机用滤镜单元1D的状态下,第二偏光滤镜60以能够在第二后侧挡板91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92之间绕轴线L旋转的状态保持于后侧环5上。此处,第二环状突出部分92起到阻止第二偏光滤镜60向前方X1移动的第二前侧挡板的作用。
(作用效果)
本例中,能够取得和实施例1、2的相机用滤镜单元1、1A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本例中,将第二偏光滤镜60保持于后侧环5上。也就是说,本例中,能够将两片光学滤镜保持于相机用滤镜框架10C上。更进一步,后侧环5将第二偏光滤镜60能够绕轴线L旋转地保持在第二后侧挡板91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92之间。因此,与通过第二后侧挡板91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92将第二偏光滤镜60从前后夹持而成为不能旋转的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施加在第二偏光滤镜60上的压力。因此,能够防止第二偏光滤镜60发生歪斜等。
并且,也能够采用的构成是:预先使后侧滤镜保持面95的宽度尺寸W2和第二偏光滤镜60的厚度尺寸D2相同,使第二偏光滤镜60不能旋转地被夹持在第二后侧挡板91和第二环状突出部分92之间。另外,也可以将第二后侧挡板91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后侧环5的内周侧。更进一步,前侧环4以及后侧环5所保持的光学元件不仅限于偏光滤镜。
(其它的实施方式)
上述例子中,在前侧环4的后侧环状板部分19的外周面上设置环状沟槽27,但也可以在后侧环状板部分19的内周面上设置环状沟槽,从形成有环状沟槽的位置向外周侧折弯后侧环状板部分19。另外,也可以在后侧环状板部分19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的从半径方向R观察的情况下重叠的位置处设置环状沟槽,从形成这些环状沟槽的位置向外周侧折弯后侧环状板部分19。更进一步,也可以省略环状沟槽27以及切口部28。
另外,作为光学元件也能够将十字滤光镜保持于前侧环4上。更进一步,也可以将彩色滤光镜保持于前侧环4上,将偏光滤镜或十字滤光镜保持于后侧环5上。另外,也可以分别在前侧环4和后侧环5上保持彩色滤光镜。

Claims (15)

1.一种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具有:
前侧环,所述前侧环在内周侧上保持光学元件,在外周面上包括环状凹部;以及
后侧环,所述后侧环在内周面上包括插入所述环状凹部的环状突部,所述后侧环保持所述前侧环并使所述前侧环自由旋转,
所述前侧环包括:环状壁部分,所述环状壁部分沿半径方向延伸;环状板部分,所述环状板部分从所述环状壁部分的内周侧的端部分向后方延伸;以及环状突出部分,所述环状突出部分从所述环状板部分的后端部分向外周侧以比所述环状壁部分短的尺寸突出,
所述环状凹部由所述环状壁部分、所述环状板部分以及所述环状突出部分形成,
使所述环状突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环状壁部分和所述环状突出部分之间,并使所述环状板部分向外周侧折弯,使所述环状突出部分向外周侧位移,从而形成所述环状突部被插入所述环状凹部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板部分在内周面以及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包括环状沟槽,
将所述环状板部分中的、形成有所述环状沟槽的部分折弯,而使所述环状突出部分向外周侧位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具有:
前侧挡板,所述前侧挡板限制所述光学元件向前方移动;以及
后侧挡板,所述后侧挡板限制所述光学元件向后方移动,
所述前侧环在比所述环状壁部分更靠前侧处包括保持所述光学元件的保持部,
所述前侧挡板安装于所述前侧环的内周面上,
所述后侧挡板是所述环状壁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环将所述光学元件能够绕轴线旋转地保持于所述前侧挡板和所述后侧挡板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侧环在比所述环状突部更靠前侧处包括位于所述保持部的外周侧的环状部,
所述保持部包括在与其轴线相交的方向上贯穿的粘接剂注入用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具有:
内侧环,所述内侧环插入所述前侧环内;以及
后侧挡板,所述后侧挡板阻止所述光学元件向后方移动,
所述内侧环包括:从外周侧保持所述光学元件的环状框架;以及从所述环状框架的前端边缘向内周侧突出以限制所述光学元件向前方移动的前侧挡板,
所述前侧环在比所述环状壁部分更靠前侧处保持所述内侧环,
所述后侧挡板是所述环状壁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环将所述光学元件能够绕轴线旋转地保持于所述前侧挡板和所述后侧挡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框架包括在与其轴线相交的方向上贯穿的粘接剂注入用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侧环在外周面的后端部分处包括阳螺纹,
从半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环状突部设置于与所述阳螺纹重叠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侧环在内周侧保持第二光学元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二前侧挡板,所述第二前侧挡板限制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向前方移动;以及
第二后侧挡板,所述第二后侧挡板限制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向后方移动,
所述后侧环包括:在所述前侧环的后方向内周侧突出的第二环状突出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二环状突出部分的后方保持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后侧保持部,
所述第二前侧挡板是所述第二环状突出部分,
所述第二后侧挡板安装于所述后侧环的内周面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侧环将所述第二光学元件能够绕轴线旋转地保持于所述第二前侧挡板和所述第二后侧挡板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具有:
后侧内侧环,所述后侧内侧环插入所述后侧环内;以及
第二前侧挡板,所述第二前侧挡板限制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向前方移动,
所述后侧环包括在所述前侧环的后方向内周侧突出的第二环状突出部分,
所述后侧内侧环位于所述第二环状突出部分的后方,并且包括从外周侧保持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的后侧环状框架以及从所述后侧环状框架向内周侧突出以限制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向后方移动的第二后侧挡板,
所述第二前侧挡板是所述第二环状突出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侧环将所述第二光学元件能够绕轴线旋转地保持于所述第二前侧挡板和所述第二后侧挡板之间。
15.一种相机用滤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用滤镜框架;以及
偏光滤镜,所述偏光滤镜作为所述光学元件保持于所述前侧环上。
CN201680007367.3A 2015-01-27 2016-01-06 相机用滤镜框架以及相机用滤镜单元 Active CN1072094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2231 2015-01-27
JPPCT/JP2015/052231 2015-01-27
PCT/JP2016/050207 WO2016121427A1 (ja) 2015-01-27 2016-01-06 カメラ用フィルター枠およびカメラ用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9439A CN107209439A (zh) 2017-09-26
CN107209439B true CN107209439B (zh) 2019-09-20

Family

ID=56543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367.3A Active CN107209439B (zh) 2015-01-27 2016-01-06 相机用滤镜框架以及相机用滤镜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933590B2 (zh)
JP (2) JP6549617B2 (zh)
CN (1) CN107209439B (zh)
DE (1) DE112016000488T5 (zh)
WO (1) WO20161214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9439B (zh) * 2015-01-27 2019-09-20 茨所株式会社 相机用滤镜框架以及相机用滤镜单元
TWM535331U (zh) * 2016-08-17 2017-01-11 Tian-Pei Meng 藉彈性嵌卡件軸向定位之可調式多環偏光減光鏡組
TWI591413B (zh) * 2016-12-08 2017-07-11 Microview Tech Corp Bicyclic filter set
DE112018001208T5 (de) * 2017-03-08 2019-11-21 Kabushiki Kaisha Tsuso Kamerafilterrahmen und Kamerafiltereinheit
TWI667507B (zh) * 2018-04-20 2019-08-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以及取像裝置
USD888804S1 (en) * 2018-05-04 2020-06-30 New Ideas Manufacturing LLC Step-up ring
WO2021011344A1 (en) * 2019-07-12 2021-01-21 Rarecyte, In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angle of incidence of a filter or filter wheel
JP2021105669A (ja) * 2019-12-26 2021-07-26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アクセサリアダプタおよびカメラアクセサリ
US11366374B2 (en) * 2020-02-18 2022-06-21 Freewell Industry Company Limited Apparatus for detachably mounting filters onto a lens of a photographic device
CN111458959A (zh) * 2020-04-28 2020-07-28 深圳市锐丽珑精密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滤镜安装结构
USD986942S1 (en) * 2022-11-14 2023-05-23 Shenzhen Xingyingda Industry Co., Ltd. Camera filter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06538A1 (en) * 1982-09-14 1984-04-25 Hoya Corporation Camera filter
JP2004264555A (ja) * 2003-02-28 2004-09-24 Nikon Corp カメラ用フィルター
JP2005107347A (ja) * 2003-10-01 2005-04-21 Nikon Corp 偏光フィルタ
CN1952716A (zh) * 2005-10-20 2007-04-25 索尼株式会社 镜筒
CN203414660U (zh) * 2013-05-31 2014-01-29 珠海市川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cpl偏光、可调nd滤镜
CN103885152A (zh) * 2014-04-11 2014-06-25 珠海市川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换应用模式的可调滤镜
TW201428403A (zh) * 2013-01-03 2014-07-16 Tian-Pei Meng 能獨立調整各鏡片旋轉角度之多環式濾光鏡組
CN203786371U (zh) * 2014-02-27 2014-08-20 刘昊 滤镜支架、包括该滤镜支架的镜头及镜框组件
CN203909445U (zh) * 2014-06-23 2014-10-29 珠海市川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星光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9425U (zh) * 1978-08-14 1980-02-26
JPS5898623U (ja) * 1981-12-25 1983-07-05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フイルタの外枠装置
JP3981676B2 (ja) 2004-04-16 2007-09-26 マルミ光機 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1眼レフカメラ用フィルター
JP2007264115A (ja) * 2006-03-27 2007-10-1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5264417B2 (ja) * 2008-11-04 2013-08-14 株式会社ツーソー カメラ用フィルタユニット
US8238742B2 (en) * 2009-01-20 2012-08-07 David Neim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ably mounting filters to a photographic lens
US8014666B2 (en) * 2009-01-20 2011-09-06 David Neim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ably mounting filters to a photographic lens
JP2011043653A (ja) * 2009-08-21 2011-03-03 Panasonic Corp フィルター取り付け部材
JP5435734B2 (ja) * 2010-05-27 2014-03-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鏡枠部品、レンズ組立体、撮像装置、および鏡枠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04081274A (zh) * 2012-01-31 2014-10-01 玛露美光机株式会社 由高分子弹性体构成的数码照相机用滤光镜框
JP5524255B2 (ja) * 2012-02-29 2014-06-18 マルミ光機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のフィルター枠
GB2500259A (en) * 2012-03-16 2013-09-18 De Beers Centenary AG Gemstone inspection
JP2014052507A (ja) * 2012-09-07 2014-03-20 Kenkotokina Corp 偏光フィルターの取付構造
CN203037971U (zh) * 2012-12-27 2013-07-03 广州映至美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双调式滤镜环
JP6172993B2 (ja) * 2013-03-28 2017-08-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03246037B (zh) * 2013-05-31 2016-12-28 珠海市川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cpl偏光、可调nd滤镜
JP5614787B2 (ja) * 2013-07-02 2014-10-29 マルミ光機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ー枠におけるフィルターレンズの保持機構
JP3189043U (ja) * 2013-12-09 2014-02-20 マルミ光機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の二重枠減光フィルター
WO2015137183A1 (ja) * 2014-03-12 2015-09-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及び撮像装置
JP3193897U (ja) * 2014-08-13 2014-10-23 台灣富視帝有限公司 電子型調節可能減光フィルター
JP2016071079A (ja) * 2014-09-29 2016-05-09 株式会社ツーソー カメラ用フィルタ枠およびカメラ用フィルタユニット
CN107209439B (zh) * 2015-01-27 2019-09-20 茨所株式会社 相机用滤镜框架以及相机用滤镜单元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06538A1 (en) * 1982-09-14 1984-04-25 Hoya Corporation Camera filter
JP2004264555A (ja) * 2003-02-28 2004-09-24 Nikon Corp カメラ用フィルター
JP2005107347A (ja) * 2003-10-01 2005-04-21 Nikon Corp 偏光フィルタ
CN1952716A (zh) * 2005-10-20 2007-04-25 索尼株式会社 镜筒
TW201428403A (zh) * 2013-01-03 2014-07-16 Tian-Pei Meng 能獨立調整各鏡片旋轉角度之多環式濾光鏡組
CN203414660U (zh) * 2013-05-31 2014-01-29 珠海市川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cpl偏光、可调nd滤镜
CN203786371U (zh) * 2014-02-27 2014-08-20 刘昊 滤镜支架、包括该滤镜支架的镜头及镜框组件
CN103885152A (zh) * 2014-04-11 2014-06-25 珠海市川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换应用模式的可调滤镜
CN203909445U (zh) * 2014-06-23 2014-10-29 珠海市川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星光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75365A1 (en) 2018-09-27
DE112016000488T5 (de) 2017-11-02
US9933590B2 (en) 2018-04-03
US20170336591A1 (en) 2017-11-23
JP2018005255A (ja) 2018-01-11
JP6590448B2 (ja) 2019-10-16
JP6549617B2 (ja) 2019-07-24
US10317642B2 (en) 2019-06-11
WO2016121427A1 (ja) 2016-08-04
JPWO2016121427A1 (ja) 2017-11-02
CN107209439A (zh) 201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9439B (zh) 相机用滤镜框架以及相机用滤镜单元
CN107490845B (zh) 一种可变焦距摄像模组
JP4645105B2 (ja) 沈胴式カメラ
JP4722567B2 (ja) レンズ鏡筒のばね張設構造
US8075206B2 (en) Lens barrel, camera, portabl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image input equipment, and cylinder for lens barrel
CN110300925A (zh) 相机用滤镜框架以及相机用滤镜单元
JPH0535404B2 (zh)
CN104994262A (zh) 一种摄像装置及具有该摄像装置的终端
JP5186057B1 (ja) 光学素子移動機構
JPH09189844A (ja) レンズ鏡筒
JP2010049022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レンズ鏡胴およびカメラ
JP4433855B2 (ja) レンズ装置及びその調整方法
JP6816398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316516A (ja) 沈胴式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TWI491918B (zh) 光學裝置
JP2009069218A (ja) 焦点距離変更可能なレンズ鏡筒
US8649109B2 (en) Lens holder
CN103901578B (zh) 镜筒和使用该镜筒的摄像设备
JP2007004038A (ja) 光学ユニット
JP2007155900A (ja) 沈胴鏡筒
US7161748B2 (en) Zoom lens barrel and optical equipment
JP6634195B2 (ja) 光学装置
JP2005352407A (ja) 投映レンズ鏡筒
JP6634194B2 (ja) 光学装置
JP2007004037A (ja) 光学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