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8958A - 蓄冷装置及显示蓄冷体的状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冷装置及显示蓄冷体的状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8958A
CN107208958A CN201680007716.1A CN201680007716A CN107208958A CN 107208958 A CN107208958 A CN 107208958A CN 201680007716 A CN201680007716 A CN 201680007716A CN 107208958 A CN107208958 A CN 107208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cold storage
storage body
casing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77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8958B (zh
Inventor
竹口伸介
铃木基启
町田博宣
椎健太郎
长井雅章
水藤雄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08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8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8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89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00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6/00Devic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 cooling mod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with a cooling mode not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更可靠地恰当求出蓄冷体的状态的蓄冷装置。蓄冷装置(100)具备:多个箱体(11)、送风机(20)、温度传感器(12、12··)、显示信息生成器(30)、显示部(40)。多个箱体在蓄冷室(15)中在第1方向(Y轴方向)上排列,分别收纳有蓄冷体(10、10)。送风机在箱体彼此之间产生空气的流动。温度传感器在第2方向(X轴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检测箱体的表面温度、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显示信息生成器,基于表示多个位置处的箱体的表面温度、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的信息生成表示蓄冷体的状态的状态信息。显示部显示状态信息。

Description

蓄冷装置及显示蓄冷体的状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蓄冷装置以及显示蓄冷体的状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蓄冷装置的蓄冷保温箱。蓄冷保温箱,例如在食品等物品收纳于蓄冷保温箱的内部的状态下,装载于配送车的货台而被搬运。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蓄冷装置的蓄冷保温箱(cold roll box),该蓄冷装置包含蓄冷溶剂、存储部、温度检测部、蓄冷量运算部、显示部。在蓄冷溶剂中,按照在冻结开始温度与冻结结束温度之间具有预定的温度梯度特性的方式调制有添加物浓度。蓄冷溶剂的冻结开始温度,例如大概为-7℃,蓄冷溶剂的冻结结束温度大概为-22℃。存储部存储涉及温度梯度特性的数据。温度检测部,检测蓄冷溶剂的温度。蓄冷量运算部,基于从温度检测部得到的检测温度和从存储部得到的温度梯度特性的数据,求出蓄冷量。显示部显示由蓄冷量运算部求出的蓄冷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182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蓄冷装置,根据情况,有可能无法恰当求出蓄冷量。于是,本公开提供能够更可靠地适当求出蓄冷体的状态的蓄冷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具备:
多个箱体,其在蓄冷室中在第1方向上排列,分别收纳有蓄冷体;
送风机,其配置于以能够与所述蓄冷室连通的方式被间隔开的贮藏室,在与排列了所述多个箱体的所述蓄冷室的底面平行的面内,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产生在所述第2方向上通过被规定于所述箱体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流动,使被所述蓄冷体冷却后的空气循环;
温度传感器,其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检测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表面温度、收纳于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收纳于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所述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
显示信息生成器,其被输入表示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的信息,基于表示所述多个位置处的所述箱体的表面温度、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所述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的信息,生成表示所述蓄冷体的状态的状态信息;以及
显示部,其显示所述状态信息。
上述的蓄冷装置能够更可靠地恰当求出蓄冷体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蓄冷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说明蓄冷室中的空气的流动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的蓄冷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箱体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蓄冷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蓄冷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变形例的蓄冷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图。
图8A是示出其他变形例的蓄冷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图。
图8B是示出其他变形例的蓄冷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图。
图9A是示意性地示出图8A的蓄冷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9B是示意性地示出图8B的蓄冷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10A是另外其他变形例的蓄冷装置的箱体的截面图。
图10B是另外其他变形例的蓄冷装置的箱体的截面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蓄冷装置的结构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蓄冷装置中的箱体的截面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蓄冷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一例的曲线图。
标号的说明
10蓄冷体;11箱体;12温度传感器;12a第一温度传感器;12b第二温度传感器;12c第三温度传感器;12d第四温度传感器;15蓄冷室;20送风机;30显示信息生成器;40显示部;50贮藏室;70冷冻循环装置;71蒸发器;72压缩机;73凝缩器;74膨胀阀;100蓄冷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蓄冷装置,没有考虑蓄冷溶剂的温度存在空间上偏差的可能性的情况而被设计。因此,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蓄冷装置,存在如下可能性:在蓄冷溶剂的温度产生空间上的偏差的情况下,无法恰当地求出蓄冷量。另外,在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蓄冷装置中,例如,使用具有大概-7℃的冻结开始温度以及大概-22℃的冻结结束温度Te的蓄冷溶剂,冻结开始温度Ts与冻结结束温度Te的差的绝对值大概达到15℃。因此,根据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蓄冷装置,使用冻结开始温度和冻结结束温度之间的温度梯度特性容易求出蓄冷量。但是,在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蓄冷装置中,当冻结开始温度与冻结结束温度的差的绝对值变小时,会导致恰当求出蓄冷量变得困难。
本公开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具备:多个箱体,其在蓄冷室中在第1方向上排列,分别收纳有蓄冷体;送风机,其配置在以能够与所述蓄冷室连通的方式被间隔开的贮藏室,在与排列了所述多个箱体的所述蓄冷室的底面平行的面内,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产生在所述第2方向上通过规定于所述箱体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流动,使被所述蓄冷体冷却后的空气循环;温度传感器,其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检测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表面温度、收纳于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收纳于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所述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显示信息生成器,其被输入表示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的信息,基于表示所述多个位置处的所述箱体的表面温度、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所述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的信息,生成表示所述蓄冷体的状态的状态信息;以及显示部,其显示所述状态信息。
根据第1技术方案,显示信息生成器基于表示多个位置处的箱体的表面温度、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的信息生成表示蓄冷体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因此,即便在蓄冷体的温度有可能产生空间上的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当求出蓄冷体的状态。另外,根据第1技术方案,与蓄冷体所包含的蓄冷材料的冻结开始温度与冻结结束温度之间的温度梯度特性无关地,能够恰当求出蓄冷体的状态。除此之外,为了确保用于使空气循环的流路,无需使得多个箱体一定与蓄冷室的底面分离地配置。进而,由于将送风机配置在贮藏室,所以在规定于箱体彼此之间的空间中,空气的流动的流速难以产生偏差。
本公开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其在第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多个箱体与所述蓄冷室的所述底面接触。根据第2技术方案,空气容易沿着第2方向在规定于箱体彼此之间的空间中流动,空气容易被蓄冷体有效地冷却。
本公开的第3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在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多个箱体的各箱体中最长的边,在与所述第2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根据第3技术方案,蓄冷体的整体的融解状态容易在第2方向上产生偏差。另外,空气的流动在第2方向上通过规定于箱体彼此之间的空间的期间容易变长,导向规定于箱体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容易可靠地被冷却。除此之外,由于在规定于箱体彼此之间的空间中流动的空气的流动中产生的压力损耗比较大,所以容易向产生空气的流动的多个空间均等地引导空气。
本公开的第4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在第1技术方案~第3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1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将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箱体的两端中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所述箱体的一端定义为上游端、并且将所述两端中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所述箱体的一端定义为下游端时,所述多个位置,在中间位置与所述上游端之间相对稠密地分布,在所述中间位置与所述下游端之间相对稀疏地分布,所述中间位置是在所述第2方向上位于所述上游端与所述下游端的中间、且距所述上游端以及所述下游端等距离的位置。根据第4方式,由于以下的理由,容易更高精度地生成表示蓄冷体的状态的状态信息。
相对于来自蓄冷装置的外部的热输入,为了将蓄冷装置中用于容纳物品的空间的温度保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需要在蓄冷装置的内部循环的空气通过与蓄冷体的热交换得到与该热输入相抵的冷热量。在蓄冷体具有在蓄冷装置的内部循环的空气为了得到该冷热量所需的充分的传热面积的情况下,在该蓄冷体的整体所具有的冷热量多的时刻,在空气与蓄冷体的温度差特别大的箱体的上游端附近,有效地进行空气与蓄冷体之间的热交换。因此,上游端附近的蓄冷体所具有的冷热先被消耗,蓄冷体从上游端朝向中间位置逐渐地融解。其结果,在第2方向上的上游端与中间位置之间,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容易产生偏差。从上游端到中间位置附近,蓄冷体的融解在进展下去,在蓄冷体的整体所具有的冷热量变少的时刻,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的融解举动与蓄冷体的整体所具有的冷热量多的时刻下的上游端附近的蓄冷体的融解举动不同。该情况下,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在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大致均匀地融解。
在蓄冷体的整体所具有的冷热量变少的时刻下,上游端与中间位置之间的蓄冷体融解。但是,上游端与中间位置之间的蓄冷体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针对流入规定于箱体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温度而冷却该空气所需的充足的冷热量作为显热。因此,流入该空间的空气,在从上游端朝向中间位置附近流动的期间,被冷却至蓄冷体的融点附加的温度。进而,空气,在从中间位置附近向下游端之间流动的期间可能被冷却至蓄冷体的融点以下。此时,由于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所消耗的冷热量少,所以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的融解状态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难以产生偏差。根据这样的理由,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与上游端与中间位置附近之间的蓄冷体的融解举动不同,在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几乎均匀地融解。其结果,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的融解状态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难以产生偏差,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的温度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难以产生偏差。因此,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的多个位置,在中间位置与上游端之间相对稠密地分布,由此,容易高精度地算出蓄冷体的蓄冷量,进而容易更高精度地生成表示蓄冷体的状态的状态信息。
本公开的第5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在第1技术方案~第3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将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箱体的两端中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所述箱体的一端定义为上游端、并且将所述两端中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所述箱体的一端定义为下游端时,所述多个位置,在中间位置与所述下游端之间相对稠密地分布,在所述中间位置与所述上游端之间相对稀疏地分布,所述中间位置是在所述第2方向上位于所述上游端与所述下游端的中间、距所述上游端以及所述下游端等距离的位置。根据第5方式,例如,在蓄冷体所具有的传热面积比较小的情况下,容易更高精度地生成表示蓄冷体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在蓄冷体所具有的传热面积比较小的情况下,上游端与中间位置之间的蓄冷体容易均匀地融解,在第2方向上的上游端与中间位置之间,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不易出现偏差。另一方面,中间位置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从中间位置朝向下游端逐渐地融解下去。因此,在第2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与下游端之间,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的多个位置在中间位置与下游端之间相对稠密地分布,由此,容易高精度地算出蓄冷体的蓄冷量,进而容易更高精度地生成表示蓄冷体的状态的状态信息。
本公开的第6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在第1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至少1个所述箱体收纳有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蓄冷体。根据第6技术方案,与多个蓄冷体中的特定的蓄冷体相邻的其他的蓄冷体所具有的热不易向该特定的蓄冷体传递。因此,容易恰当求出蓄冷体的状态。
本公开的第7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在第1技术方案~第6技术方案中任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表面温度或收纳于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根据第7技术方案,无需将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蓄冷体的内部,因此,难以引起因蓄冷体中的密封不良而导致的蓄冷材料的泄露。另外,在需要进行蓄冷体的更换时,也能够使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作业简单或能够无需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作业。
本公开的第8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在第7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或所述箱体的表面。根据第7技术方案,能够更可靠地检测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箱体的表面温度。
本公开的第8技术方案的一例(技术方案8A)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在第8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将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箱体的两端中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所述箱体的一端定义为上游端,将所述两端中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所述箱体的一端定义为下游端,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在中间位置与所述上游端之间相对稠密地设置,在所述中间位置与所述下游端之间相对稀疏地设置,所述中间位置是在所述第2方向上位于所述上游端与所述下游端的中间且距所述上游端以及所述下游端等距离的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8A,通过与第3技术方案同样的理由,容易更高精度地生成表示蓄冷体的状态的状态信息。
本公开的第8技术方案的另一例(技术方案8B)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在技术方案8A的基础上,所述多个箱体的各箱体中最长的边,在与所述第2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当进一步将所述箱体的所述最长的边的长度定义为L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被设置于从所述上游端朝向所述下游端离开所述上游端超过L/2的位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被设置于从所述上游端朝向所述下游端离开所述上游端小于L/2的位置,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2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上游端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之间。
根据技术方案8B,能够有效地冷却被导向规定于箱体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并且容易更高精度地生成表示蓄冷体的状态的状态信息。
本公开的第8技术方案的另外其他的一例(技术方案8C)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在技术方案8B的基础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2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上游端与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之间。根据技术方案8C,容易更进一步高精度地生成表示蓄冷体的状态的状态信息。
本公开的第9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在第1技术方案~第8技术方案中任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状态信息是蓄冷余量、能够保冷时间、以及到该蓄冷装置所含的所述蓄冷体中预定量的所述蓄冷体固化为止所需的时间中的至少1个。根据第10方式,能够向用户通知蓄冷余量、能够保冷时间、以及到蓄冷装置所包含的蓄冷体中预定量的蓄冷体固化为止所需的时间中的至少1个。因此,对于用户而言的便利性高。
本公开的第10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在第1技术方案~第9技术方案中任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显示信息生成器,基于表示所述多个位置中的所述箱体的表面温度、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所述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的信息推定所述蓄冷体的空间上的温度分布,基于所述温度分布的整体中的超过预定的阈值的部分的比例,算出作为所述状态信息的蓄冷余量。根据第11方式,在推定出蓄冷体的空间上的温度分布后,能够比较容易地算出适当的蓄冷余量。
本公开的第1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冷装置,在第1技术方案~第10技术方案中任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具备使用配管将蒸发器、压缩机、凝缩器以及膨胀阀以该顺序连接成环状的冷冻循环,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箱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根据第12技术方案,蒸发器与箱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因此,能够在有效地冷却箱体的内部的蓄冷体的同时,冷却通过规定于箱体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
本公开的第12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对表示蓄冷体的状态的信息进行显示的方法,使用送风机,在与在蓄冷室中在第1方向上排列了分别收纳有蓄冷体的多个箱体的所述蓄冷室的底面平行的面内,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产生在所述第2方向上通过规定于所述箱体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流动,使被所述蓄冷体冷却后的空气循环,使用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检测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表面温度、收纳于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收纳于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所述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使用显示信息生成器,取得表示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的信息,基于表示所述多个位置处的所述箱体的表面温度、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所述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的信息,生成表示所述蓄冷体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在显示部显示所述状态信息。
根据第12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方式同样的效果。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是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不限定于此。此外,在附图中,X轴方向表示同一方向、Y轴方向表示同一方向以及Z轴方向表示同一方向。另外,未涉及X轴、Y轴、以及Z轴地说明的结构要素,能够根据需要配置于恰当的位置。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蓄冷装置100具备:多个箱体11、送风机20、温度传感器12、显示信息生成器30、显示部40。如图2所示,多个箱体11,在蓄冷室15中在第1方向(Y轴方向)上排列。例如,多个箱体11,在Y轴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配置。另外,如图3所示,在多个箱体11的各箱体中收纳有蓄冷体10。图1以及图2中的箭头,表示通过送风机20的工作而产生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如图1所示,送风机20配置在贮藏室50。贮藏室50,以能够连通的方式与蓄冷室15间隔开。如图1或图2所示,送风机20,在与排列了多个箱体11的蓄冷室15的底面平行的面内(XY平面内),沿着与第1方向(Y轴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X轴正方向)产生在第2方向上通过规定于箱体11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流动。由此,送风机20,使由蓄冷体10冷却后的空气循环。温度传感器12,检测至少1个箱体11的表面温度、收纳于至少1个箱体11的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或收纳于至少1个箱体11的蓄冷体10的内部的温度。如图3所示,温度传感器12,在第2方向(通过规定于箱体11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流动的方向:X轴正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检测该温度。向显示信息生成器30输入表示由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温度的信息。显示信息生成器30,基于表示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的方向:X轴正方向)的多个位置处的箱体11的表面温度、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或蓄冷体10的内部的温度的信息,生成表示蓄冷体1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显示部40,显示由显示信息生成器30生成的状态信息。
蓄冷装置100的显示信息生成器30,如上所述,生成表示蓄冷体1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因此,即使在存在蓄冷体10的温度产生了空间上的偏差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当求出蓄冷体10的状态。除此之外,无需为了确保用于使空气循环的流路,而将多个箱体11一定与蓄冷室15的底面分离地配置。另外,由于送风机20配置在贮藏室50中,所以在规定于箱体11彼此之间的空间中,空气的流动的流速不易产生偏差。
如图1所示,多个箱体11例如与蓄冷室15的底面接触。由此,空气容易沿着第2方向在规定于箱体11彼此之间的空间中流动,空气容易有效地被蓄冷体10冷却。
如图4所示,就蓄冷体10而言,例如,在膜制的容器10b中密封且规定有蓄冷材料10a。蓄冷体10,例如能够通过液状的蓄冷材料10a被冷却且固化而以潜热的方式积蓄冷热。对蓄冷材料10a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是以预定的浓度添加了氯化钠的包含氯化钠以及水的混合物。对蓄冷材料10a的结晶开始温度与蓄冷材料10b的结晶结束温度的差的绝对值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2℃以下。形成容器10b的膜,例如是具备铝层和在铝层的厚度方向的两侧配置的2个以上的树脂层的层叠膜。
蓄冷装置100的显示信息生成器30,如上所述,生成表示蓄冷体1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因此,在蓄冷材料10a的结晶开始温度与蓄冷材料10a的结晶结束温度的差比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当求出蓄冷体10的状态。此外,在蓄冷材料10a的结晶开始温度与蓄冷材料10a的结晶结束温度的差比较小时,例如,在为了对物品保冷而容许的保冷温度的容许范围窄的情况下,能够有利地利用蓄冷体10。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例如,在多个箱体11的各箱体中最长的边,在与第2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由此,蓄冷体10的整体的融解状态在第2方向上容易有偏差。另外,空气的流动在第2方向上通过规定在箱体11彼此之间的空间的期间容易变长,被导向规定在箱体11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容易可靠地被冷却。除此之外,由于在规定在箱体11彼此之间的空间中流动的空气的流动中产生的压力损耗比较大,所以空气容易均等地被导向产生空气的流动的多个空间。
对箱体11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具有在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长方体状的外形。考虑到组装的容易性,箱体11也可以由能够在Y轴方向上组合的多个构件形成。对形成箱体1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是铝等金属或合金。该情况下,蓄冷体10所具有的冷热容易向在箱体11的附近流动的空气传递。
对在蓄冷室15排列的多个箱体11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基于蓄冷装置100所需的冷热量、蓄冷体10的尺寸以及蓄冷室15的高度等参数,恰当确定。另外,优选地,按照能够充分地确保箱体11与在蓄冷室15中流动的空气的热交换面积的方式,规定在蓄冷室15排列的多个箱体11的数量。进而,优选地,按照在规定于箱体11彼此之间的空气的流路中,空气的流动产生的压力损耗保持为适当的大小的方式规定在蓄冷室15中排列的多个箱体11的数量。
作为温度传感器12的温度检测的对象的至少1个箱体11,也可以收纳单个的蓄冷体10,但是优选地,如图3所示,收纳在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在图3中2个)蓄冷体10。例如,在多个蓄冷体10彼此之间,规定有预定的间隙。如上所述,有时蓄冷体10的容器10b例如由包含铝层的膜形成。因此,在箱体11收纳有单个蓄冷体10的情况下,在特定的部位的附近的部位蓄冷体10所具有的热容易通过容器10b向蓄冷体10的在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上的特定的部位传递。与此相对,如果箱体11收纳有在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冷体10,则与该特定的蓄冷体10相邻的其他的蓄冷体10所具有的热不易向多个蓄冷体10中的特定的蓄冷体10传导。因此,特定的蓄冷体10的温度,难以受到与该特定的蓄冷体10相邻的其他的蓄冷体10所具有的热的影响,能够有利于求出蓄冷体10的状态。
对温度传感器12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是具有热电偶或热变电阻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或具有热电堆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如图3所示,温度传感器12,例如,在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的多个位置分别配置。例如,对于与收纳于箱体11的2个蓄冷体10的各蓄冷体,与在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上不同的3个位置对应地配置有6个温度传感器12。6个温度传感器12,例如,在X轴方向上以特定的间隔被配置。此外,在温度传感器12是测定视野角宽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或视野角可移动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1个温度传感器12在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检测对象物的温度。另外,在使用作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12测定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的情况下,优选地,在箱体11确定有用于检测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的开口。
温度传感器12,优选地,检测至少1个箱体11的表面温度或收纳于至少1个箱体11的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该情况下,无需在蓄冷体10的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12,因此,难以引起蓄冷体10中的因密封不良导致的蓄冷材料10a的泄露。另外,即使在蓄冷体10需要更换时,也能够简单地进行温度传感器12的设置作业、或能够无需温度传感器12的设置作业。
温度传感器12,例如设置在蓄冷体10的表面或箱体11的表面。换言之,温度传感器12,与蓄冷体10的表面或箱体11的表面相接触。该情况下,在蓄冷体10的表面或箱体11的表面与温度传感器12之间几乎没有规定间隙,因此,在蓄冷体10的表面或箱体11的表面与温度传感器12之间难以存在阻碍温度传感器12的温度检测的异物。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检测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或箱体11的表面温度。例如,如图4所示,温度传感器12设置在蓄冷体10的表面。
如图3所示,温度传感器12以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的方式与显示信息生成器30连接。因此,向显示信息生成器30输入表示由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温度的信息。显示信息生成器30,例如,构成为具备信息的输入输出用的接口、CPU等运算装置、存储器等主存储装置以及硬盘驱动器等辅助存储装置的计算机。显示信息生成器30,如上所述,生成表示蓄冷体1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如图3所示,显示信息生成器30,通过通信线缆与显示部40连接,向显示部40输出表示蓄冷体1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对显示部40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显示部40,例如配置在蓄冷装置100的壳体的外周面。
如图1所示,蓄冷装置100,例如具备冷气管21、地板60、以及冷冻循环装置70。蓄冷装置100的包含蓄冷室15的内部空间,通过地板60被分为蓄冷室15和贮藏室50。例如,在地板60的下方(Z轴负方向)规定有蓄冷室15,在地板60的上方(Z轴正方向)规定有贮藏室50。贮藏室50是用于收纳食品等需要保冷的物品的空间。例如,在地板60的端部的一部分和规定贮藏室50的壁面之间规定有间隙,通过该间隙将蓄冷室15与贮藏室50连通。
送风机20,例如配置在贮藏室50的内部。送风机20,在贮藏室50的顶棚面附近配置在贮藏室50的侧面。冷气管21使蓄冷室15与送风机20的后方的空间连通。在送风机20工作时,蓄冷室15的内部的空气,通过规定在箱体11彼此之间的空间。此时,利用蓄冷体10将空气冷却。冷却后的空气,通过冷气管21的内部被导向送风机20的后方的空间,通过送风机20被吹出至贮藏室50。由此,贮藏于贮藏室50的物品被保冷。贮藏室50的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在地板60的端部的一部分与规定贮藏室50的壁面之间所规定的间隙被导向蓄冷室15。
如图1所示,蓄冷装置100例如还具备冷冻循环装置70。冷冻循环装置70具备蒸发器71、压缩机72、凝缩器73以及膨胀阀74。按照使冷媒以蒸发器71、压缩机72、凝缩器73以及膨胀阀74的顺序通过的方式,利用配管将上述部件连接成环状。蒸发器71配置于蓄冷室15。在使冷冻循环装置70工作时,流过蒸发器71的冷媒与蓄冷室15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蓄冷室15的空气被冷却。在蒸发器71中,冷媒的温度比蓄冷材料10a的结晶结束温度低。因此,液体状态的蓄冷材料10a固化,而在蓄冷体10中积蓄冷热。冷冻循环装置70,用于在贮藏室50中对物品进行保冷之前,在蓄冷体10中积蓄冷热。因此,冷冻循环装置70通常在贮藏室50中对物品进行保冷的期间停止。
蓄冷装置100也可以不具备冷冻循环装置70。例如,也可以是,在蓄冷室15中排列收纳有利用其他的冷冻装置积蓄了冷热的状态下的蓄冷体10的多个箱体11。该情况下,多个箱体11,例如,能够相对于蓄冷装置100进行装卸。
接下来,说明用于显示蓄冷体10的状态的蓄冷装置100的工作的一例。对该工作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如下情况下实施,即:使用送风机20,产生通过规定于箱体11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流动,使利用蓄冷体10冷却后的空气循环。该工作也可以在下述情况下实施,即:即便在送风机20停止的情况下,也使冷冻循环装置70工作而在蓄冷体10中积蓄冷热。如图5所示,当满足预定的条件时,蓄冷装置100开始用于显示蓄冷体10的状态的工作。在此,对预定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是下述条件:从送风机20或冷冻循环装置70的运转开始起经过了预定的时间、以及向显示信息生成器30输入请求蓄冷体10的状态的显示的信息。蓄冷装置100也可以定期地进行用于显示蓄冷体10的状态的工作。
首先,在步骤S1中,温度传感器12在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检测箱体11的表面温度、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或蓄冷体10的内部的温度。在此,箱体11的表面温度是至少1个箱体11的表面温度。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是收纳于至少1个箱体11的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蓄冷体10的内部的温度,是收纳于至少1个箱体11的蓄冷体10的内部的温度。
接下来,在步骤S2中,显示信息生成器30取得表示由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温度的信息。在该信息中包含表示在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上的多个位置的箱体11的表面温度、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或蓄冷体10的内部的温度的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3中,显示信息生成器30基于表示在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上的多个位置的箱体11的表面温度、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或蓄冷体10的内部的温度的信息,生成表示蓄冷体1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接下来,在步骤S4中,向显示部40输出显示信息生成器30所生成的状态信息,显示部40显示状态信息,一系列的工作结束。
显示部40所显示的状态信息,例如是蓄冷余量、能够保冷时间、以及到蓄冷装置100所包含的蓄冷体10中预定量的蓄冷体10到固化为止所需的时间中的1个。
蓄冷余量,例如与收纳于箱体11的蓄冷体10的容量的整体中具有预定的阈值以下的温度的蓄冷体10的容量所占的比例相对应。显示信息生成器30例如,基于表示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处的箱体11的表面温度、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或蓄冷体10的内部的温度的信息,推定蓄冷体10的空间上的温度分布。该情况下,显示信息生成器30,基于推定出的温度分布的整体中的超过预定的阈值的部分的比例,算出蓄冷余量。例如,考虑如下情况:利用温度传感器12,针对至少1个箱体11,在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上以等间隔分布的10个部位检测温度的情况。另外,假定为,以在利用温度传感器12检测温度的10个部位的各部位所检测的温度相互相等的容积的蓄冷体10的温度为代表。在送风机20工作的情况下,蓄冷体10的冷热,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开始先被消耗,因此,蓄冷体10的温度,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位置向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位置依次超过阈值。例如,在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位置向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位置,利用温度传感器12检测温度的10个部位中超过阈值的部位增加1个时,显示信息生成器30使蓄冷余量降低10%。但是,基于推定出的温度分布的整体中的超过预定的阈值的部分的比例算出蓄冷余量的算法,不限于此。用于算出蓄冷余量的算法,可以根据利用温度传感器12测定温度的部位的数量、利用温度传感器12测定温度的位置、蓄冷体10或箱体11的构造来适当确定。预定的阈值,例如基于蓄冷材料10a的融点而确定。另外,在蓄冷材料10a的结晶开始温度与蓄冷材料10a的结晶结束温度之间存在差的情况下,预定的阈值,也可以确定为具有上限值和下限值的温度范围。
假定为,通过图3所示的6个温度传感器12,得到了图6所示那样的检测结果。图6的曲线图中的点划线表示预定的阈值,预定的阈值,定义为具有上限值和下限值的特定的温度范围。该情况下,蓄冷材料10a在该特定的温度范围内从固体变化为液体。图6中的各黑点,示出由图3所示的6个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温度。如图6所示,通过6个温度传感器12中位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2个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温度,超过预定的阈值。具体而言,通过位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2个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温度,超过预定的阈值的上限值。另一方面,通过6个温度传感器12中位于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4个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温度,在预定的阈值的上限值以下。这样,显示信息生成器30,基于表示由6个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温度的信息,如图6所示那样推定空间上的温度分布。显示信息生成器30,基于该推定出的温度分布的整体中的超过预定的阈值的上限值的部分的比例,算出蓄冷余量。
能够保冷时间,例如意味着能够将通过蓄冷室15的空气利用蓄冷体10冷却至预定温度以下的时间。能够保冷时间,例如,能够基于从蓄冷装置100的内部向蓄冷装置100的外部放出的每单位时间的冷热量以及蓄冷余量求出。从蓄冷装置100的内部向蓄冷装置100的外部放出的每单位时间的冷热量,例如,基于蓄冷装置100的外部的温度、蓄冷装置100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的差确定。该情况下,例如,在贮藏室50以及蓄冷装置100的壳体的外部分别配置温度传感器(图示省略),表示由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的信息输入至显示信息生成器30。显示信息生成器30,例如,基于该信息算出从蓄冷装置100的内部向蓄冷装置100的外部放出的每单位时间的冷热量之后,算出能够保冷时间。能够保冷时间,例如,在蓄冷余量是A[J]、从蓄冷装置100的内部向蓄冷装置100的外部放出的每单位时间的冷热量是B[W]的情况下,作为A/B[秒]算出。另外,显示信息生成器30,也可以基于在蓄冷体10中积蓄的冷热被消耗到预定的蓄冷余量所需的时间,算出能够保冷时间。例如,在从送风机20的工作开始到收纳于箱体11的蓄冷体10的蓄冷余量变为一半为止所需的时间为1小时的情况下,能够保冷时间也可以算出为“1小时”。
显示信息生成器30,例如,在向蓄冷材料10a为液体状态的蓄冷体10中利用冷冻循环装置70积蓄冷热时,算出到将蓄冷装置100所包含的蓄冷体10中预定量的蓄冷体10固化为止所需的时间来作为表示蓄冷体1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预定量的蓄冷体10,既可以是蓄冷装置100所包含的蓄冷体10的全部,又可以是蓄冷装置100所包含的蓄冷体10的一部分。例如,显示信息生成器30,能够基于蒸发器71的冷却能力以及蓄冷余量,算出到蓄冷体10的整体固化为止所需的时间。蒸发器71的冷却能力,例如,存储于显示信息生成器30。到蓄冷体10的整体到固化为止所需的时间,例如,在蓄冷余量是C[J]、蓄冷体10的整体固化的情况下蓄冷体10所积蓄的冷热量是D[J]、蒸发器71的冷却能力是E[W]的情况下,算出为(D-C)/E[秒]。另外,显示信息生成器30,也可以基于向蓄冷体10积蓄冷热至预定的蓄冷余量为止所需的时间,算出到蓄冷体10的整体固化为止所需的时间。例如,也可以是,在从冷冻循环装置70的工作开始到蓄冷余量变为一半所需的时间是1小时的情况下,到将蓄冷体10的整体固化为止所需的时间算出为“1小时”。
(变形例)
上述的蓄冷装置100,能够根据各种观点进行变更。例如,如图7所示,作为温度传感器12的温度检测的对象的至少1个箱体11,也可以收纳有在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的4个蓄冷体10。该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温度传感器12检测各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收纳于箱体11的蓄冷体10的数量,既可以是3个,也可以是5个以上。在收纳于箱体11的蓄冷体10的数量多时,相邻的蓄冷体10所具有的热难以传导的蓄冷体10的数量多。由此,难以受到相邻的蓄冷体10所具有的热的影响的蓄冷体10的数量变多,因此,能够有利于求出蓄冷体10的状态。
将第2方向(X轴方向)上的箱体11的两端中位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箱体11的一端定义为上游端,并且,将该箱体11的两端中位于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箱体11的端定义为下游端。该情况下,如图8A所示,温度传感器12检测温度的多个位置,例如,可以在中间位置与上游端之间相对稠密地分布,在中间位置与下游端之间相对稀疏地分布。在此,中间位置,是在第2方向上位于箱体11的上游端与箱体11的下游端的中间,距离箱体11的上游端以及箱体11的下游端等距离的位置。
例如,如图8A所示,温度传感器12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温度传感器,在箱体11的中间位置与箱体11的上游端之间相对稠密地设置,在箱体11的中间位置与箱体11的下游端之间相对稀疏地设置。
例如,如图8A所示,多个箱体11的各箱体中最长的边,在与第2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温度传感器12包含第一温度传感器12a、第二温度传感器12b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12c。将箱体11的最长的边的长度定义为L。第一温度传感器12a,设置在从上游端朝向下游端离开上游端超过L/2的位置。第二温度传感器12b,设置在从上游端朝向下游端离开上游端小于L/2的位置。第三温度传感器12c,在第2方向上设置在箱体11的上游端与第二温度传感器12b之间。
例如,如图8A所示,温度传感器12还包括第四温度传感器12d,第四温度传感器12d,在第2方向上设置在箱体11的上游端与第三温度传感器12c之间。
相对于来自蓄冷装置100的外部的热输入,为了将贮藏室50的温度保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需要在蓄冷装置100的内部循环的空气通过与蓄冷体10的热交换来得到与该热输入相抵的冷热量。在蓄冷体10具有在蓄冷装置100的内部循环的空气为了得到该冷热量所需的充分的传热面积的情况下,在该蓄冷体10的整体所具有的冷热量多的时刻,在空气与蓄冷体10的温度差特别大的箱体11的上游端附近,有效地进行空气与蓄冷体10之间的热交换。因此,箱体11的上游端附近的蓄冷体10所具有的冷热先被消耗,蓄冷体10从上游端朝向中间位置逐渐地融解下去。其结果,在第2方向上的上游端与中间位置之间,利用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温度,如图9A所示,容易产生偏差。从箱体11的上游端到中间位置附近,蓄冷体10的融解在进展下去,在蓄冷体10的整体所具有的冷热量变少的时刻,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10的融解举动,与蓄冷体10的整体所具有的冷热量多的时刻下的上游端附近的蓄冷体10的融解举动不同。该情况下,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10,在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大致均匀地融解。
在蓄冷体10的整体所具有的冷热量变少的时刻,箱体11的上游端与中间位置之间的蓄冷体10融解。但是,上游端与中间位置之间的蓄冷体10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针对流入规定于箱体11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温度而冷却该空气所需的充足的冷热量作为显热。因此,流入该空间的空气,在从上游端朝向中间位置附近流动的期间,被冷却至蓄冷体10的融点附近的温度。进而,空气在从中间位置附近到下游端之间流动的期间,可能被冷却到蓄冷体10的融点以下。此时,由于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10所消耗的冷热量少,所以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10的融解状态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难以产生偏差。由于这样的理由,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10,同上游端与中间位置附近之间的蓄冷体10的融解举动不同,在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大致均匀地融解。其结果,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10的融解状态,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不易产生偏差,在中间位置附近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10的温度,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不易产生偏差。因此,温度传感器12检测温度的多个位置在中间位置与上游端之间相对稠密地分布,由此,容易高精度地算出蓄冷体10的蓄冷量,进而容易更高精度地生成表示蓄冷体1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
如图8A所示,也可以是,利用温度传感器12检测温度的部位,在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相对稠密地分布,在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相对稀疏地分布。例如,温度传感器12,针对收纳于箱体11的2个蓄冷体10中位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蓄冷体10,在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分布的4个部位检测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另一方面,温度传感器12,针对收纳于箱体11的2个蓄冷体10中位于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蓄冷体10,在第2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X轴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分布的2个部位检测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该情况下,通过6个温度传感器12,例如得到图9A所示那样的检测结果。图9A中的各黑点,表示通过图8A所示的6个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温度。这样,在送风机20工作的情况下,在蓄冷体10的温度提前超过预定的阈值的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在更多的部位处检测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由此,能够提高蓄冷体10的温度开始超过预定的阈值的初始的阶段中的蓄冷余量的检测精度。
将第2方向(X轴方向)上的箱体11的两端中位于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箱体11的一端定义为上游端,并且,将该箱体11的两端中位于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箱体11的一端定义为下游端。该情况下,如图8B所示,温度传感器12检测温度的多个位置,例如,也可以是在中间位置与下游端之间相对稠密地分布,在中间位置与上游端之间相对稀疏地分布。在此,中间位置位于在第2方向上箱体11的上游端与箱体11的下游端的中间的位置,是距箱体11的上游端以及箱体11的下游端等距离的位置。
在蓄冷体10所具有的传热面积比较小的情况下,上游端与中间位置之间的蓄冷体10容易均匀地融解,在第2方向上,在上游端与中间位置之间,利用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温度不易产生偏差。另一方面,中间位置与下游端之间的蓄冷体10,从中间位置朝向下游端逐渐地融解。因此,在第2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与下游端之间,如图9B所示,利用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温度容易发生偏差。因此,温度传感器12检测温度的多个位置在中间位置与下游端之间相对稠密地分布,由此,容易高精度地算出蓄冷体10的蓄冷量,进而容易更高精度地生成表示蓄冷体1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
此外,也可以是,利用温度传感器12检测温度的部位,在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相对稀疏地分布,在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相对稠密地分布。该情况下,蓄冷体10的温度在多个部位超过预定的阈值的阶段中,能够提高蓄冷余量的检测精度。另外,利用温度传感器12检测温度的部位,也可以在箱体11的特定的区域,与其他的区域相比相对地稀疏地分布。
如图10A所示,温度传感器12也可以配置于箱体11的表面。在温度传感器12配置于箱体11的表面的情况下,优选地,在通过温度传感器12检测温度的多个位置,箱体11的内周面与蓄冷体10的距离一致。另外,如图10A所示,当在箱体11的内周面与蓄冷体10之间规定间隙时,由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温度与蓄冷体10的实际的温度之间的差容易变大。因此,从更恰当求出蓄冷体10的状态的观点出发,如图10B所示,例如,也可以是,在箱体11的表面规定用于配置温度传感器12的凹部13,在凹部13配置温度传感器12。该情况下,由于凹部13,箱体11的内周面朝向蓄冷体10突出,因此,难以在箱体11的内周面与蓄冷体10之间产生间隙。优选地,凹部13被规定为由凹部13规定的箱体11的内周面与蓄冷体10相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在由温度传感器12检测温度的多个位置处,箱体11的内周面与蓄冷体10的距离不一致。另外,由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温度与蓄冷体10的实际的温度之间的差变小,在更恰当地求出蓄冷体10的状态方面,能够得到有利的蓄冷装置。
<第2实施方式>
对第2实施方式的蓄冷装置200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除了要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构成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相同或对应的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说明,只要在技术上不矛盾,也适合于第2实施方式。
如图11所示,蓄冷装置200,与蓄冷装置100同样,具备冷冻循环装置70。使用配管将冷冻循环装置70、蒸发器71、压缩机72、凝缩器73以及膨胀阀74按该顺序连接成环状。如图12所示,蒸发器71与箱体1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例如,规定蒸发器71的冷媒的流路的配管与箱体11的表面接触。为了使配管与箱体11之间的传热性良好,例如,利用金属制的按压构件(图示省略)进行按压,以使得配管与箱体11的表面接触。规定蒸发器71的冷媒的流路的配管,例如,从箱体11的上游端沿着第2方向延伸至下游端,在下游端弯曲,沿着第2方向朝向上游端延伸。也可以是,规定蒸发器71的冷媒的流路的配管,从箱体11的下游端沿着第2方向延伸至上游端,在上游端弯曲而沿着第2方向朝向下游端延伸。
如图11所示,蓄冷装置200具备例如贮藏室温度传感器80。贮藏室温度传感器80,是用于检测贮藏室50的空气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在对蓄冷体10蓄冷的情况下,例如,需要将使冷冻循环装置70工作而在蒸发器71中流动的冷媒的温度保持为比蓄冷体10的凝固点低10℃以上的温度。蓄冷体10,在大多的情况下,成为即便使蓄冷体10的温度降低至比蓄冷体10的凝固点低也不会马上结晶化而成为过冷却状态。因此,例如使用比蓄冷体10的凝固点低10℃以上的冷媒对蓄冷体10进行冷却,由此,能够解除过冷却状态而使其结晶化。另外,通过增大蓄冷体10的凝固点与在蒸发器71中流动的冷媒的温度的差,能够更快地冷却蓄冷体10并使其凝固。
在对蓄冷体10蓄冷时,根据情况,为了将贮藏室50的温度调整为适合物品的保冷的温度,需要对贮藏室50的空气进行冷却。该情况下,送风机20工作,以使得由贮藏室温度传感器80检测到的温度成为比蓄冷体10的凝固点高的预定目标温度。由此,贮藏室50的空气向蓄冷室15供给,利用蓄冷体10或蒸发器71将空气冷却,冷却后的空气被送至贮藏室50。这样,冷却后的空气在蓄冷装置200的内部循环。其结果,贮藏室50的空气的温度被调整为适合物品的保冷的温度。
当在蒸发器71中流动的冷媒的冷热仅用于蓄冷体10的蓄冷的情况下,利用蒸发器71将箱体11整体地冷却。但是,当为了贮藏室50的空气的冷却而送风机20工作,被冷却后的空气在蓄冷装置200的内部循环时,如图13所示,在箱体11或蓄冷体10中,产生从箱体11的上游端朝向下游端阶段地降低的温度分布。此外,在图13中,表示最低温的虚线,意味着蒸发器71的温度TEV。在利用蒸发器71长时间冷却蓄冷体10时,箱体11的下游端处的箱体11或蓄冷体10的温度降低至TEV。另一方面,箱体11的上游端附近处的箱体11或蓄冷体10的温度,以与流入规定于箱体11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所具有的热量平衡的温度稳定。与蓄冷体10融解时同样地,能够根据通过蓄冷室15中的空气的循环而产生的该温度分布,算出蓄冷体10的蓄冷量。该情况下,优选地,考虑作为显热的蓄冷体10所具有的冷热量以及作为潜热的蓄冷体10所具有的冷热量这双方。例如,从根据图13所示那样的温度分布求出的蓄冷量减去根据蓄冷体10的温度求出的作为显热的蓄冷体10所具有的冷热量,由此,能够算出蓄冷体10所具有的冷热量来作为潜热。例如,能够根据蓄冷体10的凝固点与蓄冷体10的温度的差和蓄冷体10以及箱体11的热容量,求出蓄冷体10所具有的冷热量来作为显热。该情况下,作为蓄冷体10的温度,例如,采用由温度传感器12在多个位置检测到的低于蓄冷体10的凝固点的温度的算术平均值。除此之外,作为蓄冷体10以及箱体11的热容量,能够采用与检测到低于蓄冷体10的凝固点的温度的多个位置的各位置所代表的蓄冷体10以及箱体11的容积的和对应的热容量。另外,作为蓄冷体10的温度,也可以采用利用温度传感器12在多个位置检测到的低于蓄冷体10的凝固点的多个温度的各温度。该情况下,作为显热,蓄冷体10所具有的冷热量,能够作为该温度的各温度与蓄冷体10的凝固点的差、和多个位置的各位置所代表的蓄冷体10以及箱体11的容积所对应的热容量之积的和而求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蓄冷装置,能够利用于在冷藏或冷冻中暂时地积蓄冷热的用途。

Claims (12)

1.一种蓄冷装置,具备:
多个箱体,其在蓄冷室中在第1方向上排列,分别收纳有蓄冷体;
送风机,其配置于以能够与所述蓄冷室连通的方式被间隔开的贮藏室,在与排列了所述多个箱体的所述蓄冷室的底面平行的面内,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产生在所述第2方向上通过规定于所述箱体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流动,使被所述蓄冷体冷却后的空气循环;
温度传感器,其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检测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表面温度、收纳于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收纳于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所述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
显示信息生成器,其被输入表示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的信息,基于表示所述多个位置处的所述箱体的表面温度、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所述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的信息,生成表示所述蓄冷体的状态的状态信息;以及
显示部,其显示所述状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装置,
所述多个箱体与所述蓄冷室的所述底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冷装置,
所述多个箱体的各箱体中最长的边在与所述第2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冷装置,
在将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箱体的两端中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所述箱体的一端定义为上游端、并且将所述两端中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所述箱体的一端定义为下游端时,所述多个位置,在中间位置与所述上游端之间相对稠密地分布,在所述中间位置与所述下游端之间相对稀疏地分布,所述中间位置是在所述第2方向上位于所述上游端与所述下游端的中间、且距所述上游端以及所述下游端等距离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冷装置,
在将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箱体的两端中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的所述箱体的一端定义为上游端、并且将所述两端中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的所述箱体的一端定义为下游端时,所述多个位置,在中间位置与所述下游端之间相对稠密地分布,在所述中间位置与所述上游端之间相对稀疏地分布,所述中间位置是在所述第2方向上位于所述上游端与所述下游端的中间、且距所述上游端以及所述下游端等距离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冷装置,
所述至少1个所述箱体收纳有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蓄冷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冷装置,
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表面温度或收纳于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冷装置,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或所述箱体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冷装置,
所述状态信息是蓄冷余量、能够保冷时间、以及到该蓄冷装置所包含的所述蓄冷体中预定量的所述蓄冷体固化为止所需的时间中的至少1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冷装置,
所述显示信息生成器,基于表示所述多个位置处的所述箱体的表面温度、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所述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的信息,推定所述蓄冷体的空间上的温度分布,基于所述温度分布的整体中的超过预定的阈值的部分的比例,算出作为所述状态信息的蓄冷余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蓄冷装置,
还具备冷冻循环,该冷冻循环使用配管将蒸发器、压缩机、凝缩器以及膨胀阀以该顺序连接成环状,
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箱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12.一种对表示蓄冷体的状态的信息进行显示的方法,包括:
使用送风机,在与在蓄冷室中在第1方向上排列了分别收纳有蓄冷体的多个箱体的所述蓄冷室的底面平行的面内,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产生在所述第2方向上通过规定于所述箱体彼此之间的空间的空气的流动,使被所述蓄冷体冷却后的空气循环,
使用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检测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表面温度、收纳于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收纳于至少1个所述箱体的所述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
使用显示信息生成器,取得表示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的信息,基于表示所述多个位置处的、所述箱体的表面温度、所述蓄冷体的表面温度或所述蓄冷体的内部的温度的信息,生成表示所述蓄冷体的状态的状态信息,
在显示部显示所述状态信息。
CN201680007716.1A 2015-10-06 2016-08-31 蓄冷装置及显示蓄冷体的状态的方法 Active CN1072089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8441 2015-10-06
JP2015198441 2015-10-06
JP2016147784 2016-07-27
JP2016-147784 2016-07-27
PCT/JP2016/003966 WO2017061067A1 (ja) 2015-10-06 2016-08-31 蓄冷装置及び蓄冷体の状態を表示す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8958A true CN107208958A (zh) 2017-09-26
CN107208958B CN107208958B (zh) 2020-06-26

Family

ID=58487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716.1A Active CN107208958B (zh) 2015-10-06 2016-08-31 蓄冷装置及显示蓄冷体的状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745487B2 (zh)
CN (1) CN107208958B (zh)
MY (1) MY190605A (zh)
SG (1) SG11201708213WA (zh)
TW (1) TWI701416B (zh)
WO (1) WO201706106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1800A (zh) * 2017-11-07 2019-05-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保冷箱及保冷箱管理系统
CN114945783A (zh) * 2020-01-10 2022-08-26 夏普株式会社 保冷材料、信息管理装置、保冷材料管理系统以及冷冻库控制系统
CN115244348A (zh) * 2020-01-08 2022-10-25 双天收购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集装箱的相变材料绝缘体
WO2023279988A1 (zh) * 2021-07-08 2023-01-1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6700B2 (ja) * 2017-07-06 2021-12-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冷装置及び蓄冷体の蓄冷量を決定する方法
JP6960583B2 (ja) * 2017-11-02 2021-11-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冷装置
JP7165890B2 (ja) * 2018-10-09 2022-11-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冷装置
JP2020134087A (ja) * 2019-02-25 2020-08-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蓄冷装置
JP2021101137A (ja) * 2019-12-24 2021-07-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蓄冷用熱交換器
WO2023042495A1 (ja) * 2021-09-14 2023-03-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保冷材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システム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18215A (ja) * 1994-05-26 1995-12-08 Orion Mach Co Ltd 蓄冷装置
CN1155032A (zh) * 1995-10-27 1997-07-2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可搬式贮藏库
JPH1163781A (ja) * 1997-08-27 1999-03-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低温庫
JPH1163778A (ja) * 1997-08-26 1999-03-05 Sanden Corp 低温庫
JP2001263736A (ja) * 2000-03-22 2001-09-26 Sanden Corp 保冷庫の蓄冷装置
JP2002162148A (ja) * 2000-11-27 2002-06-07 Sanden Corp 蓄冷式保冷庫
JP2006064314A (ja) * 2004-08-27 2006-03-09 Daiwa Industries Ltd 蓄冷形保冷庫
JP4271358B2 (ja) * 2000-10-24 2009-06-03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蓄冷式保冷庫
CN203698988U (zh) * 2014-02-19 2014-07-09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蓄冷保温箱
CN104685307A (zh) * 2012-08-01 2015-06-03 格斯林有限责任公司 蓄冷装置及制冷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6625A (ja) * 1995-10-27 1997-05-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可搬式貯蔵庫
JP2001208460A (ja) * 2000-01-27 2001-08-03 Sanden Corp 蓄冷式保冷庫
JP2001355953A (ja) * 2000-06-14 2001-12-26 Sanden Corp 保冷庫
JP2010096418A (ja) * 2008-10-16 2010-04-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低温庫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18215A (ja) * 1994-05-26 1995-12-08 Orion Mach Co Ltd 蓄冷装置
CN1155032A (zh) * 1995-10-27 1997-07-2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可搬式贮藏库
JPH1163778A (ja) * 1997-08-26 1999-03-05 Sanden Corp 低温庫
JPH1163781A (ja) * 1997-08-27 1999-03-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低温庫
JP2001263736A (ja) * 2000-03-22 2001-09-26 Sanden Corp 保冷庫の蓄冷装置
JP4271358B2 (ja) * 2000-10-24 2009-06-03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蓄冷式保冷庫
JP2002162148A (ja) * 2000-11-27 2002-06-07 Sanden Corp 蓄冷式保冷庫
JP2006064314A (ja) * 2004-08-27 2006-03-09 Daiwa Industries Ltd 蓄冷形保冷庫
CN104685307A (zh) * 2012-08-01 2015-06-03 格斯林有限责任公司 蓄冷装置及制冷系统
CN203698988U (zh) * 2014-02-19 2014-07-09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蓄冷保温箱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1800A (zh) * 2017-11-07 2019-05-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保冷箱及保冷箱管理系统
CN115244348A (zh) * 2020-01-08 2022-10-25 双天收购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集装箱的相变材料绝缘体
CN114945783A (zh) * 2020-01-10 2022-08-26 夏普株式会社 保冷材料、信息管理装置、保冷材料管理系统以及冷冻库控制系统
WO2023279988A1 (zh) * 2021-07-08 2023-01-1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61067A1 (ja) 2018-07-26
TW201725353A (zh) 2017-07-16
MY190605A (en) 2022-04-27
TWI701416B (zh) 2020-08-11
CN107208958B (zh) 2020-06-26
SG11201708213WA (en) 2018-04-27
WO2017061067A1 (ja) 2017-04-13
JP6745487B2 (ja) 2020-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8958A (zh) 蓄冷装置及显示蓄冷体的状态的方法
EP3443282B1 (en) Portable device for cold chain storage
CN102792108B (zh) 冷冻空调装置
CN104813119B (zh) 冻结蒸发器盘管检测以及除霜起始
JP5523972B2 (ja) ターボ冷凍機の性能評価装置
CN104596172B (zh) 冷冻空调装置
KR20180008636A (ko) 3 중점에서의 냉매에 의한 유체 냉각
CN105143791A (zh) Hvac系统中的制冷剂管理
US20130166079A1 (en) Mobile, personal, open-loop coo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JP6527353B2 (ja) 超電導体の冷却装置
US9453661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a dual evaporator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7709907A (zh) 包括温度受控容器系统的制冷装置
CN107796157A (zh) 冷库
EP3015803A1 (en)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rmal capacity of foodstuff
JP7283016B2 (ja) 蒸気圧縮装置
CN108603708B (zh) 具有阀门的制冷设备
JP6765062B2 (ja) 蓄冷装置
CN108700352A (zh) 制冷设备
JP6671018B2 (ja) 蓄冷装置、蓄冷体の状態を示す情報を表示する方法、及び蓄冷体の状態を示す情報を求める方法
JP5445577B2 (ja) 冷凍装置およびその異冷媒充填検出方法
CN105431693A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液位监控
TW202219442A (zh) 複合式製冷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N101558275A (zh) 制冷装置
JP4512947B2 (ja) 蓄熱式冷凍装置
JP7165890B2 (ja) 蓄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