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1800A - 保冷箱及保冷箱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保冷箱及保冷箱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1800A
CN109751800A CN201811312066.9A CN201811312066A CN109751800A CN 109751800 A CN109751800 A CN 109751800A CN 201811312066 A CN201811312066 A CN 201811312066A CN 109751800 A CN109751800 A CN 109751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insulated cabinet
temperature
cold insulated
thermic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20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田勋男
小柴胜
长田映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51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18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高精度地推算保冷能力的保冷箱及保冷箱管理系统。本发明的保冷箱是能够保冷并收纳物品的所述物品的配送用的保冷箱(100A),其具有:蓄冷体;以及推算部,其设定所述蓄冷体在所述配送的期间内从周围温度受到的热负荷的级别即热负荷级别,并基于所述热负荷级别推算所述蓄冷体的保冷能力。

Description

保冷箱及保冷箱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预冷蓄冷体来进行保冷的保冷箱以及使用该保冷箱的保冷箱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物流公司或经销公司等将低温商品(诸如生鲜食物等需要在保持低温的状态配送的物品)以收纳于保冷箱内(以下也称作“箱内”)的状态装载于车辆等中,使得能够将常温商品和低温商品混合装载于同一车辆等中从而高效率地进行配送。
作为保冷箱有以下类型:配备有蓄冷体和冷却装置,在配送前使冷却装置工作以预冷蓄冷体,在配送过程中停止冷却装置而利用蓄冷体将箱内保持在低温。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利用这样的蓄冷体进行箱内的保冷的保冷箱中,对直到储蓄于蓄冷体中的冷能耗尽为止的时间即能够将箱内保持在低温状态的可保冷时间进行预测(参照第[0066]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857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可保冷时间根据保冷箱的周围的外部空气温度(以下,也称作“周围温度”)而变化,但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未考虑周围温度,因此无法高精度地推算可保冷时间。
若可保冷时间的推算精度低而实际的可保冷时间比预测时间短,无法在直到配送完成为止的期间内将箱内保持在低温状态。反之,若预测时间比实际的可保冷时间短,尽管实际上在直至配送完成为止的期间内能够将箱内保持在低温状态,但却当作该程度无法确保配送所需的充分的可保冷时间,在配送前过剩地预冷保冷箱。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精度地推算保冷能力的保冷箱及保冷箱管理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保冷箱是能够保冷并收纳物品的所述物品的配送用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具有:蓄冷体;以及推算部,其设定所述蓄冷体在所述配送的期间内从周围温度受到的热负荷的级别即热负荷级别,并基于所述热负荷级别推算所述蓄冷体的保冷能力。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保冷箱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保冷箱;以及保冷箱管理装置,其决定包含所述保冷箱的运行日期和时间的运行计划,所述保冷箱与所述保冷箱管理装置分别具有能够进行相互间的通信的通信装置,所述保冷箱管理装置具有保存历史记录的历史记录保存部,所述保冷箱经由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保冷箱管理装置获取所述历史记录。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考虑周围温度来高精度地推算可保冷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保冷箱管理系统和保冷箱的概略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保冷箱的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冷箱管理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准温度的设定方法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可保冷时间的计算方法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冷箱的动作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可保冷时间的计算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冷箱管理系统的功能框图。
符号说明
1、1A、1B 保冷箱管理系统
10 蓄冷体
11 箱体
12 温度传感器
20a 识别标记保存部
20b 箱内温度检测部
20c 箱内温度控制部
20d 显示部
20e、20e′ 保冷能力计算部
20f、20f′ 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
20g 热负荷级别判定部
20h 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
20i 外部空气温度获取部(温度获取部)
20j 通知控制部
20k 通知部
20l 发送部
20m 接收部
20n 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
20P 位置信息检测装置
30a 运行计划保存部
30b 保冷箱分配部
30c 保冷箱确定部
30d 发送部
30e 接收部
30f 显示部
40 风机
41 冷气管路
50 箱内
50a 储藏室
50b 蓄冷室
60 底板
70 冷却装置
71 蒸发器
72 压缩机
73 冷凝器
74 膨胀阀
100、100A、100B 保冷箱
100a 壳体
100b 门
100c 移动用脚轮
200 输送设备
300、300A 保冷箱管理装置
J 蓄冷剩余量
J0 蓄冷剩余量J的阈值
D、D1、D2、D3、D4 时段(时间段)
L 热负荷级别
M 外部空气温度模式
P 可保冷时间(保冷能力)
Pe 推算可保冷时间(推算出的保冷能力)
S 时期
T0 基准温度
Tav 平均外部空气温度(平均温度)
Tmax 最高外部空气温度(最高温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并不意图排除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未写明的各种变形和技术的适用。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另外,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来挑选,或者可以适当地组合。
此外,本发明中所述的保冷能力包括将进行了预冷时的蓄热量纳入考量的保冷能力(例如推算可保冷时间)。
[1.各实施方式的共同结构]
以下,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共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保冷箱管理系统和保冷箱的概略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保冷箱的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此外,关于冷却装置70,作为制冷剂系统图来表示。
[1-1.保冷箱管理系统的概略结构]
如图1所示,保冷箱管理系统1具有多个保冷箱100和保冷箱管理装置300。保冷箱管理装置300通过无线与多台保冷箱100进行通信,并对这些多台保冷箱100的冷却能力等进行管理。
保冷箱100是能够在内部(以下称作“箱内”)收纳物品,并且在箱内具有蓄冷体(在图1中省略),且能够利用蓄冷体所储蓄的冷能来将箱内的温度保持为低温的容器。例如为了将应在低温下配送的需冷藏品和需冷冻品等低温商品(以下也称作“物品”)收纳于箱内以进行输送而使用保冷箱100。保冷箱100在配送基点将物品收纳于箱内之后,与常温商品混合装载于例如卡车等输送设备200中并输送至配送目的地。
[1-2.保冷箱的结构]
如图1所示,保冷箱100具有:壳体100a、能够开闭地安装于壳体100a的前表面的门100b、和安装于壳体100a的下表面的移动用脚轮100c。
另外,在保冷箱100的外表面部设置有:显示可保冷时间P(保冷能力)的显示部20d、以及获取保冷箱100的周围的外部空气温度(以下也称作“周围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获取部20i。外部空气温度获取部20i例如是检测外部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如图2所示,保冷箱100的箱内50由底板60划分为上侧的储藏室50a和下侧的蓄冷室50b。储藏室50a是用于收纳物品的空间,蓄冷室50b是用于配置冷却储藏室50a的蓄冷体10等的空间。
在底板60的前端(在图2中为底板60的右端)与壳体100a的内部侧面之间设置有间隙,储藏室50a与蓄冷室50b通过该间隙连通。
在蓄冷室50b的内部,以沿着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在彼此之间空开间隙的方式排列有多个箱体11,该箱体11收纳蓄冷体10。蓄冷体10例如通过将氯化钠与水的混合物、或者高吸水性聚合物与水的混合物等蓄冷材料密封在薄膜或树脂容器等内而形成。蓄冷体10通过将液状或者凝胶状的蓄冷材料预先冷却而使其固化,从而能够储蓄冷能。
冷却装置70用于在储藏室50a保冷物品之前在蓄冷体10中储蓄冷能,其在储藏室50a保冷物品的期间通常停止。
冷却装置70具有:蒸发器71、压缩机72、冷凝器73和膨胀阀74。以制冷剂依次通过蒸发器71、压缩机72、冷凝器73和膨胀阀74的方式,将它们通过配管连接为环状。蒸发器71配置于蓄冷室50b。使冷却装置70动作之后,流经蒸发器71的制冷剂与蓄冷室50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将蓄冷室50b的空气冷却。由此,如上述那样蓄冷材料固化而在蓄冷体10中储蓄冷能。
在壳体100a的一个侧面上,在顶面附近设置风机40,并且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冷气管路41。冷气管路41使蓄冷室50b与风机40的后方(图2中为风机40的左侧)的空间连通。
图2中的箭头表示通过风机40的工作而产生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也就是说,通过风机40的工作,形成依次在风机40、储藏室50a、蓄冷室50b和冷气管路41中循环的空气的循环流。详细而言,若风机40工作,则蓄冷室50b的内部的空气在箱体11(蓄冷体10)彼此的间隙中流通并由蓄冷体10冷却后,在冷气管路41的内部通过而被引导到风机40的后方,并利用风机40向储藏室50a吹出。由此保冷储藏在储藏室50a中的物品。储藏室50a的空气在底板60的前端与壳体100a之间的间隙中通过后返回到蓄冷室50b。
在此,在保冷箱100的壳体100a上如上述那样设置有显示可保冷时间P的显示部20d。显示部20d只要配置于壳体100a的外周面的显眼的部位即可,不限于图1和图2的配置部位。
所谓“可保冷时间P”是指能够将储藏室50a保持在规定的温度区的时间。换言之,“可保冷时间P”是指直到各蓄冷体10的蓄冷量的合计量即蓄冷剩余量J成为阈值J0以下为止的剩余时间。
蓄冷剩余量J是基于在蓄冷室50b中设置于蓄冷体10附近的温度传感器12的检测结果而推算的,可保冷时间P是基于该蓄冷剩余量J而推算的。关于蓄冷剩余量J和可保冷时间P的计算方法将在后面叙述。
温度传感器12对至少一个箱体11的表面温度、至少一个箱体11内的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或至少一个箱体11内的蓄冷体10的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另外,温度传感器12设置于沿着箱体11的周围的空气的流通方向排列的多个测定部位并检测上述的温度。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12检测一个箱体11内的蓄冷体10的表面温度。
[2.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3~图7,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冷箱管理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准温度的设定方法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可保冷时间的计算方法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冷箱的动作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可保冷时间的计算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的保冷箱100和保冷箱管理装置300分别由图3所示的保冷箱100A和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保冷箱管理系统1由具有多个保冷箱100A(图3中为了方便而仅示出一台保冷箱100A)和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保冷箱管理系统1A构成。
下面,对于保冷箱100A和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各结构,主要以控制上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2-1.保冷箱的结构]
保冷箱100A具有:识别标记保存部20a、箱内温度检测部20b、箱内温度控制部20c、显示部20d、保冷能力计算部20e、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外部空气温度获取部20i(温度获取部)、通知控制部20j、通知部20k、发送部20l和接收部20m等。此外,由发送部20l和接收部20m构成本发明的通信装置。
识别标记保存部20a存储保冷箱100A的识别信息,该识别标记保存部20a由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硬盘、闪存、软盘和磁光盘等存储介质构成。
箱内温度检测部20b由测量箱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构成。箱内温度检测部20b将表示测量出的箱内温度的信息(以下,简称为“箱内温度”)输出至箱内温度控制部20c。
箱内温度控制部20c将箱内温度和温度区输出至显示部20d等。在此,“温度区”是指保冷保冷箱100A的温度区,例如有冷冻、冷藏、冰鲜等。这些温度区是在保冷箱100A中预先设定的,或者是由用户设定的。
如上所述,显示部20d以用户能够从外部视认的方式设置于保冷箱100A的外表面部。显示部20d显示箱内温度、温度区、运行计划、表示需要预冷的指示的信息、以及后述的保冷能力等各种信息。
外部空气温度获取部20i如上述那样用于周期性地获取保冷箱100A的周围的外部空气温度(周围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温度传感器构成。由外部空气温度获取部20i所获取的外部空气温度信息输出至后述的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外部空气温度获取部20i获取的外部空气温度信息作为参考信息而经由发送部20l输出至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但也可以省略外部空气温度信息向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输出。
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将从外部空气温度获取部20i周期性地输入的外部空气温度信息,与时刻信息建立关联地依次存储并积存。即,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将所积存的一连串的外部空气温度信息作为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来保存。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将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信息输出至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
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基于从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所获取的外部空气历史记录信息,将过去的规定期间内的最高外部空气温度推算为下次发送时的外部空气温度并将其设定为基准温度T0。而且,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基于该基准温度T0来判定热负荷级别L。该“热负荷级别L”是指蓄冷体10从外部空气受到的热负荷的级别。在本实施方式中,最高外部空气温度虽然不限于此,但舍去小数点以下而以1[℃]步长来设定。
对于由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进行的基准温度T0的设定方法的一例,参照图4进行说明。
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将直到下次发送之前的过去7天(第一规定期间,24小时×7)分别分割为时段D1(7:00~10:00)、时段D2(10:00~16:00)、时段D3(16:00~20:00)和时段D4(20:00~第二天的7:00)。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针对过去7天的每一天的时段D1、D2、D3、D4,从取自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的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信息中,抽出最高外部空气温度。
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进一步基于该抽出结果,按时段D1、D2、D3、D4,抽出过去7天内的最高外部空气温度(图4中用椭圆表示的温度),将这些最高外部空气温度设定为基准温度T0。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对于时段D1将18℃设定为基准温度T0,对于时段D2将30℃设定为基准温度T0,对于时段D3将20℃设定为基准温度T0,对于时段D4将17℃设定为基准温度T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了四个时段D1、D2、D3、D4,但时段D的数量可以是任何数量。
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进一步按各时段D1、D2、D3、D4,基于这些基准温度T0来判定并设定热负荷级别L。
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例如按照下面的表1将热负荷级别设定为5℃步长的6个区域。也就是说,将基准温度T0为14℃以下的时段D设定为热负荷级别L1。将基准温度T0处于15℃~19℃的范围内的时段D设定为热负荷级别L2。将基准温度T0处于20℃~24℃的范围内的时段D设定为热负荷级别L3。将基准温度T0处于25℃~29℃的范围内的时段D设定为热负荷级别L4。将基准温度T0处于30℃~34℃的范围内的时段D设定为热负荷级别L5。将基准温度T0为35℃以上的时段D设定为热负荷级别L6。例如,对于图4的时段D1,由于基准温度T0为18℃,因此被设定为热负荷级别L2。
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将所设定的热负荷级别输出至保冷能力计算部20e和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
[表1]
热负荷级别L 基准温度T0
L1 14℃以下
L2 15℃~19℃
L3 20℃~24℃
L4 25℃~29℃
L5 30℃~34℃
L6 35℃以上
此外,热负荷级别L的设定方法不限于这样的以5℃步长的6个区域的设定,例如也可以是如下面的表2所示那样的以10℃步长的4个区域的设定。
[表2]
热负荷级别L 基准温度T0
L1 14℃以下
L2 15℃~24℃
L3 -
L4 25℃~34℃
L5 -
L6 35℃以上
当在设定了基准温度T0之后从外部空气温度获取部20i输入的外部空气温度超过了基准温度T0的情况下,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判定有可能在下次配送过程中外部空气温度比预期的温度更高,进行追踪控制(follow up control)。
在追踪控制中,将基于基准温度T0设定的热负荷级别L变更至高温侧的热负荷级别L。对于变更的方式,既可以是向高温侧只变更规定级别的量(例如一个级别的量)的方式,也可以是一律地变更为最高级别的热负荷级别L6的方式。或者,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手动切换这些方式。
此外,也可以设为在外部空气温度高于基准温度T0的状况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将热负荷级别L变更至高温侧。
保冷能力计算部20e若从保冷箱管理装置300接收到可保冷时间发送指示,则计算可保冷时间P作为保冷箱100A的保冷能力,并将该可保冷时间P输出至显示部20d和保冷箱管理装置300。
保冷能力计算部20e基于由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设定的热负荷级别L,计算可保冷时间P。
具体而言,保冷能力计算部20e首先根据检测蓄冷体10(参照图2)的表面温度的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2(参照图2)的检测结果,推算蓄冷体10的空间上的温度分布。保冷能力计算部20e基于该温度分布,基于蓄冷体10中超过了规定温度的部位的比例,计算当前的蓄冷剩余量J。
蓄冷剩余量J以蓄冷剩余量焦耳、蓄冷剩余量百分比、或者规定温度以下的可保冷的蓄冷体10的个数等表示。所谓“蓄冷剩余量焦耳”是指以焦耳表示的蓄冷剩余量J,所谓“蓄冷剩余量百分比”是指将蓄冷体10完全冻结和固化的状态即完全蓄冷后的蓄冷剩余量J设为100%时的蓄冷剩余量J的比例。以下的说明中蓄冷剩余量J是指蓄冷剩余量焦耳。
然后,保冷能力计算部20e基于该蓄冷剩余量J计算可保冷时间P。参照图5对该计算方法进行说明。
保冷能力计算部20e通过下式(1),使用基准消耗冷能量ΔJ(35fix)和乘法因子K(D),计算在各时段D内通过一定时间(在此为1个小时)的保冷动作而从蓄冷体10消耗的冷能量(以下称作“消耗冷能量”)ΔJ(D)。
ΔJ(D)=ΔJ(35fix)×K(D)…(1)
其中,“基准消耗冷能量ΔJ(35fix)”是指在外部空气温度为恒定在35℃的情况下,从蓄冷体10消耗的每单位时间的消耗冷能量。另外,“乘法因子K(D)”是指基于时段D的热负荷级别L设定的校正系数。在外部空气温度为35℃以上且热负荷级别L为L6的情况下将乘法因子K(D)设定为1,并按照热负荷级别L为L6、L5、L4、L3、L2、L1的顺序(即随着热负荷级别L变低)而设定为较低的值。
保冷能力计算部20e推测为,保冷能力一直持续,直至消耗冷能量ΔJ(D)的时间累积值超过了发送前的蓄冷剩余量J的时刻即配送中的蓄冷剩余量J成为0(零)的时刻为止、或者直至蓄冷剩余量J成为阈值以下的时刻为止。而且,保冷能力计算部20e计算从发送开始时刻到上述时刻为止的时间作为可保冷时间P。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输送保冷箱100A的输送设备从发送初始地出发的时刻为时段D2的后半的14时。因此,保冷箱100A的蓄冷体10在时段D2的14时~16时,每一小时将消耗冷能量ΔJ(D2)消耗,在时段D3的16时~20时,每一小时将消耗冷能量ΔJ(D3)消耗,在时段D4的20时以后,每一小时将消耗冷能量ΔJ(D4)消耗〔在此,通过下式表示各消耗能量。ΔJ(D2)=ΔJ(35fix)×K(D2)、ΔJ(D3)=ΔJ(35fix)×K(D3)、ΔJ(D4)=ΔJ(35fix)×K(D4)〕。其结果,可推测为蓄冷剩余量J在23:00大致成为0(零),保冷能力计算部20e将从14:00到23:00为止的9个小时设为可保冷时间P。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保冷能力使用可保冷时间P,但也可以使用蓄冷剩余量百分比、蓄冷剩余量焦耳、可保冷的蓄冷体10的个数等。
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接受从保冷箱管理装置300送出的推算可保冷时间发送指示,计算从当前时刻的蓄冷剩余量J起进行了指定时间的预冷的情况下的蓄冷量,并对蓄冷剩余量J加上通过该预冷而得到的蓄冷量,从而计算推算可保冷时间Pe。对于由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进行的推算可保冷时间Pe的计算,除了将由预冷所产生的蓄热量纳入考量以外,与由保冷能力计算部20e进行的可保冷时间P的计算相同,因此省略除此之外的说明。
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对与所计算出的蓄冷剩余量J相应的推算可保冷时间Pe进行计算,并发送至保冷箱管理装置300。
这样,由于通过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和保冷能力计算部20e推算保冷能力(可保冷时间P),因此由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和保冷能力计算部20e构成本发明的推算部。
同样地,由于通过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和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推算保冷能力(推算可保冷时间Pe),因此由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和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构成本发明的推算部。
再次参照图3来进行说明,当在配送过程中,由外部空气温度获取部20i检测出的外部空气温度继续规定时间(第三规定时间)地超过了基准温度T0的情况下,通知控制部20j将工作指令输出至通知部20k。
通知部20k对用户进行通知。该通知既可以是听觉上的通知,也可以是视觉上的通知。通知部20k例如既可以是扬声器,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对用户的移动设备进行通知,并使移动设备进行显示或音声输出。从通知控制部20j输入了工作指令之后,通知部20k进行表示保冷箱100A的周围的外部空气温度比预期的温度更高的通知。
此外,通知控制部20j也可以使显示部20d进行显示的通知,来代替使通知部20k进行声音的通知。
发送部20l将保冷箱100A的识别标记、温度区、箱内温度、可保冷时间P和推算可保冷时间Pe的各信息发送至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
接收部20m接收可保冷时间发送指示和推算可保冷时间发送指示。另外,接收部20m接收保冷箱100A的识别标记和运行计划的各信息。
[2-2.保冷箱管理装置的结构]
如图3所示,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具有:运行计划保存部30a、保冷箱分配部30b、保冷箱确定部30c、显示部30f和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具有发送部30d和接收部30e。
运行计划保存部30a存储与配送相关的运行计划的信息,该运行计划保存部30a由ROM、硬盘、闪存、软盘和磁光盘等存储介质构成。在此,“运行计划”是指用于通过卡车等输送机器将货物或保冷箱100A从配送初始地设施输送至配送目的地的、按每一台输送机器制成的计划,对一台输送机器赋予一个管理号码。
作为包含于运行计划的信息,例如是运行计划号码、运行日期和时间(例如,在配送初始地出发的出发日期和时间以及到达配送目的地的到达日期和时间)、所需保冷时间、所需台数。在此,“运行计划号码”是指在至少1日的运行计划之中的固有的管理号码。“出发日期和时间”是指预定出发时刻,“到达日期和时间”是指预定到达时刻。“所需保冷时间”是指直到运行(配送)完成为止所需的保冷时间(也就是需要保持在规定的温度区的时间)。“所需台数”是指运行中所需的保冷箱100A的按每个温度区的台数(例如,温度区为冷藏的保冷箱100A的台数、温度区为冷冻的保冷箱100A的台数)。
在保冷箱分配部30b中存储有诸如保冷箱100A的识别标记、可保冷时间P、推算可保冷时间Pe、保冷箱是否在预冷中(但是,即使是预冷中的保冷箱的识别标记也能够进行分配处理)等各种信息。
保冷箱分配部30b抽出出发时刻设定于规定的时间段内的运行计划的信息。此处的运行计划是物品的出发时刻设定在从当前时刻到规定时间后为止的范围内的计划。保冷箱分配部30b随着时间的经过,对于陆续抽出的一个或多个运行计划,进行保冷箱100A的临时分配。
下面,为了清楚地说明,只要没有特别指明,则对在一个运行计划中进行的保冷箱100A的临时分配进行说明。
保冷箱分配部30b基于运行计划中的所需保冷时间、每个温度区的所需台数、以及有无预冷中的保冷箱100的信息,从多个保冷箱100A之中选择保冷箱100A。
保冷箱分配部30b从选择出的保冷箱100A中,基于可保冷时间P和推算可保冷时间Pe,进行能够在运行计划中使用的保冷箱100A的临时分配。
保冷箱分配部30b在基于推算可保冷时间Pe(即以进行预冷为前提的可保冷时间)进行了保冷箱100A的临时分配的情况下,使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显示部30f显示需要进行预冷的保冷箱100A的临时分配的指示。同时,保冷箱分配部30b经由通信装置(即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发送部30d和保冷箱100A的接收部20m),例如将需要预冷的指示、以及由预冷所产生的蓄冷量增加量发送至该保冷箱100A的显示部20d。由此,在显示部20d中显示需要预冷的指示、以及由预冷所产生的蓄冷量增加量。
在此,“由预冷所产生的蓄冷量增加量”是指通过进行预冷而增加的蓄冷量。
保冷箱确定部30c在出发时刻的规定时间前且临时分配时之后,进行第一保冷箱100A的分配确定。在此,“第一保冷箱100A”是指多个保冷箱100A中的、由保冷箱分配部30b进行了临时分配的保冷箱100A。
保冷箱确定部30c经由通信装置将运行计划的信息发送至保冷箱100A。由此,在保冷箱100A的显示部20d上显示使用该保冷箱100A的运行计划。同时,保冷箱确定部30c将运行计划的信息输出至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显示部30f。由此,在显示部30f上显示经分配确定的运行计划和保冷箱100A,根据需要,显示保冷箱100A的蓄冷剩余量J、预冷的有无、以及由预冷所产生的蓄冷量增加量等信息。
发送部30d将来自保冷箱分配部30b的可保冷时间发送指示和推算可保冷时间计算基准时的推算可保冷时间发送指示,发送至保冷箱100A。另外,发送部30d将来自保冷箱确定部30c的保冷箱100A的识别标记和运行计划的信息发送至保冷箱100A。此外,上述“推算可保冷时间计算基准时”是指发送时刻前的预先设定的时刻。
接收部30e接收从保冷箱100A的发送部20l发送的、保冷箱100A的识别标记、温度区、箱内温度、可保冷时间P和推算可保冷时间Pe的信息。
显示部30f显示运行计划保存部30a所保存的运行计划、接收部30e接收到的保冷箱100A的状态、临时分配的状况以及分配确定的状况,以使操作人员看到。
保冷箱分配部30b在基于推算可保冷时间Pe进行了保冷箱100A的临时分配的情况下,使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显示部30f上显示临时分配的结果等信息。同时,保冷箱分配部30b例如将需要预冷的指示、以及由预冷所产生的蓄冷量增加量的信息,通过通信装置发送至该保冷箱100A。由此,在该保冷箱100A的显示部20d上显示这些信息。
[2-3.流程图]
[2-3-1.整体的动作流程]
参照图6的流程图,对保冷箱100A的整体的动作流程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外,按保冷箱100的每次运行来进行该动作流程。
首先,保冷箱100A在保冷开始前(运行开始前),在步骤A1中按每个时段D设定基准温度T0和热负荷级别L。但是,在所获取的实际的外部空气温度继续规定时间以上高于基准温度T0的情况下,保冷箱100A在步骤A2中进行追踪控制,以将热负荷级别L变更至高温侧。
然后,在步骤A3中,保冷箱100A基于在步骤A1或步骤A2中设定的热负荷级别L,计算可保冷时间P和推算可保冷时间Pe。该可保冷时间P和推算可保冷时间Pe被发送至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用于下次运行中的保冷箱100A的分配的计划中。
然后,在保冷开始后(运行开始后),在步骤A4中,在所获取的实际的外部空气温度继续规定期间以上高于基准温度T0的情况下,保冷箱100A进行通知。
此外,也可以在保冷开始后,与步骤A4一起进行步骤A2的追踪控制。
[2-3-2.可保冷时间的计算]
对于由保冷能力计算部20e的各时段D内的可保冷时间P的计算方法的一例,参照图7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B1中,保冷能力计算部20e计算当前的实际的蓄冷剩余量J作为运行开始时刻TMs(时刻TM=TMs)时的蓄冷剩余量J。此外,在蓄冷剩余量J不是蓄冷剩余量焦耳的情况下(例如是蓄冷剩余量百分比的情况下),换算为蓄冷剩余量焦耳。
接下来,在步骤B2中,计算在运行开始时刻TMs所属的时段D内,通过1个小时的保冷动作消耗的消耗冷能量ΔJ(D),在步骤B3中,从运行开始时刻TMs的蓄冷剩余量J减去该消耗冷能量ΔJ(D),关于蓄冷剩余量J,计算从运行开始起经过1个小时后的蓄冷剩余量J。
在步骤B4中,判定该蓄冷剩余量J是否小于0(零),若蓄冷剩余量J不小于0(零)则进入步骤B7,将时刻TM递增1个小时并返回步骤B2。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B4中判定为蓄冷剩余量J小于0(零),则进入步骤B5,将时刻TM递减1个小时。接下来,进入步骤B6,认为蓄冷剩余量J在该递减后的时刻TM大致为0(零),计算将从运行开始时刻TMs到递减后的时刻TM为止的时间作为可保冷时间P,并结束流程。
此外,在该流程图中,在可保冷时间P不满1个小时的情况下,对可保冷时间P在计算上以“-1个小时”的方式进行计算,此时,通过未图示的步骤将可保冷时间P设为0(零)。
[2-4.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作用和效果。
(1)运行时的周围温度越高,保冷箱100A从周围的外部空气受到的热负荷级别L越高,而保冷能力(可保冷时间P和推算可保冷时间Pe)越短。即,保冷能力根据周围温度的高低而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运行时的周围温度的推算值即基准温度T0、以及根据基准温度T0推测的热负荷级别L,推算保冷能力,因此即使周围温度根据季节、时间段或地区等而变动,也能够高精度地推算保冷箱100A的保冷能力。
另外,能够高精度地推算保冷箱100A的保冷能力,因此能够基于该保冷能力适当地制定保冷箱100A的运行计划。
(2)基于直到发送之前的第一规定期间内的周围温度的历史记录来设定基准温度T0以及热负荷级别L,因此能够基于实际的历史记录高精度地推算周围温度的推算值即基准温度T0。
(3)虽然周围温度根据时间段(时段D)而不同,但由于按每个时间段设定基准温度T0以及热负荷级别L,所以能够更高精度地计算保冷能力。
(4)在由外部空气温度获取部20i检测出的周围温度比基准温度T0高的情况下,将热负荷级别L变更至高温侧,并基于变更后的热负荷级别L重新推算保冷能力,因此即使周围温度因突发性的气候变化等而急剧变化,也能够高精度地推算保冷能力。
(5)当在运行中,外部空气温度获取部20i检测出的周围温度比第二阈值温度(本实施方式中为基准温度T0)高的状态继续了长于第三规定期间的时间的情况下,使通知部20k工作以进行通知。因此,能够对使用保冷箱100A进行配送的操作者提醒注意。被提醒注意的操作者能够进行适当应对,诸如将该保冷箱100A从屋外移至屋内,或者在同一屋内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等。
[2-5.变形例]
(1)如图3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也可以将保冷箱100A所具有的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设置于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
此时,保冷箱100A的外部空气温度获取部20i获取的外部空气温度信息经由保冷箱100A的发送部20l和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接收部30e,输出并积存至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另外,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的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信息经由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发送部30d和保冷箱100A的接收部20m,输出至保冷箱100A的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此时,不使用保冷箱100A的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
或者,在将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设置于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保冷箱100A的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由于将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仅设置在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中即可,因此能够削减保冷箱管理系统1A的成本。
(2)保冷能力计算部20e也可以仅基于保冷中的保冷箱100的外部空气温度的历史记录,来设定基准温度T0以及热负荷级别L。由此,在基准温度T0以及热负荷级别L的设定中,不使用对保冷能力的计算会成为噪声的、待机中等不进行保冷的非使用环境下的外部空气温度。因此,保冷能力计算部20e能够更高精度地推算保冷能力。
此外,为了仅参照保冷中的周围温度的历史记录,保冷能力计算部20e例如基于从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获取的运行计划,仅参照运行时间内(保冷时间内)的外部空气温度的历史记录即可。
[3.第二实施方式]
[3-1.结构]
下面,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冷箱管理系统的功能框图。
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冷箱100和保冷箱管理装置300分别由保冷箱100B和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保冷箱管理系统1由具有多个保冷箱100B(图8中为了方便而仅示出一台保冷箱100B)、和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保冷箱管理系统1B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保冷箱100B的结构。
保冷箱100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冷箱100A(参照图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保冷箱100B具有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来代替热负荷级别判定部20g;具有保冷能力计算部20e′来代替保冷能力计算部20e;具有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来代替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
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具有日历功能,判定配送时所属的时期S,并且基于判定出的时期S设定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
保冷能力计算部20e′和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分别从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获取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基于该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设定基准温度T0,并基于基准温度T0设定热负荷级别L。并且,保冷能力计算部20e′基于该热负荷级别L计算可保冷时间P,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基于该热负荷级别L计算推算可保冷时间Pe。由于保冷能力计算部20e′和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的可保冷时间P和推算可保冷时间Pe的计算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冷能力计算部20e和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的计算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下面的表3中示出按每个时期S的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基准温度T0和热负荷级别L的设定的一例。在该例子中,与四季(春夏秋冬)配合地设定有时期S以及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但不限于此。另外,也可以将时期S以与四季不同的时节来区分。
[表3]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冷箱100A同样地,保冷箱100B进行追踪控制,以将热负荷级别L变更至高温侧(参照图6),但进行追踪控制的条件不同。
具体而言,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在一次的运用结束之后,从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获取历史记录信息,并求得该一次的运用所需的期间(第二规定期间)或运行管理上的一天(第二规定期间)内的最高外部空气温度Tmax(最高温度)和平均外部空气温度Tav(平均温度)。
然后,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将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变更至高温侧,以及将热负荷级别L变更至高温侧:(条件1)最高外部空气温度Tmax比基准温度T0高(Tmax>T0)、(条件2)平均外部空气温度比“基准温度T0-ΔT”(第一阈值温度)高〔Tav>(T0-ΔT)、ΔT>0〕。
这样,通过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和保冷能力计算部20e′推算保冷能力(可保冷时间P),由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和保冷能力计算部20e′构成本发明的推算部。
同样地,通过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和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来推算保冷能力(推算可保冷时间Pe),由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和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构成本发明的推算部。
除此之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3-2.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除了能够得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得到如下作用和效果。
(1)根据运行时所属的时期S设定基准温度T0和热负荷级别L。因此,与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基于外部空气温度的历史记录设定基准温度T0和热负荷级别L的情况相比,不需要为了获取所述历史记录而周期性地获取并积存外部空气温度。
因此,能够简化用于设定基准温度T0和热负荷级别L的结构和控制。
(2)在满足了上述的条件1和条件2的情况下,即在运行中外部空气温度一直在基准温度T0附近、或高于基准温度T0的情况下,将热负荷级别L变更至高温侧。因此,即使在外部空气温度异常地变高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运行时的保冷能力以及运行计划与实际的天气相配。
[3-3.变形例]
(1)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也可以将每个时期S的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的设定(以及基准温度T0的设定、热负荷级别L的设定)设为,根据保冷箱100B的运用类型而不同。
例如,可以考虑,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对于运用类型A、B、C的保冷箱100B,分别如下面的表4那样按每个时期S(该例子中为按月)设定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此外,在下面的表4中,“低温”是指“低温模式”,“中温”是指“中温模式”,“高温”是指“高温模式”。
在此,运用类型A是主要使用于夜间的输送的类型,运用类型B是主要使用于白天的输送的类型,运用类型C是兼用于夜间的输送和白天的输送这两者的类型。长距配送用的保冷箱100B大多是夜间输送用的运用类型A,短距配送用的保冷箱100B大多是白天输送用的运用类型B。
[表4]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运用类型A 低温 低温 低温 低温 中温 中温 高温 高温 中温 低温 低温 低温
运用类型B 低温 低温 中温 中温 中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中温 中温 低温
运用类型C 低温 低温 低温 中温 中温 中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中温 低温 低温
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也可以在保冷箱100B的运用类型的基础上、或者代替保冷箱100B的运用类型,根据保冷箱100B的运用(使用)地区,使每个时期S的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的设定(以及基准温度T0的设定、热负荷级别L的设定)不同。
例如,可以考虑,对于运用类型A、B、C的各保冷箱100B,当在温暖地区被运用的情况下适用上面的表4所示的设定,当在寒冷地区被运用的情况下适用下面的表5所示的设定。由于是寒冷地区用的设定,所以在下面的表5所示的设定中,与上面的表4所示的设定相比,设定为低温模式的时期更多。此外,与上面的表4同样地,在下面的表5中“低温”表示“低温模式”,“中温”表示“中温模式”,“高温”表示“高温模式”。
[表5]
寒冷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运用类型A 低温 低温 低温 低温 低温 中温 中温 中温 低温 低温 低温 低温
运用类型B 低温 低温 低温 低温 中温 中温 高温 高温 中温 中温 低温 低温
运用类型C 低温 低温 低温 低温 中温 中温 高温 高温 中温 中温 低温 低温
对于运用地区的设定,也可以由操作者将运用地区手动地输入至保冷箱100B。或者,也可以如图8中以双点划线表示那样,在保冷箱100B中设置位置信息检测装置20p(例如GPS),从该位置信息检测装置20p输入了位置信息的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自动地基于运用地区来设定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
通过进行如上面的表4和上面的表5中例示那样的设定,能够设定与保冷箱100B的运用条件或运用地区相匹配的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基准温度T0和热负荷级别L,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计算保冷能力。
(2)如图8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也可以将保冷箱100B所具有的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和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设置于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
此时,由保冷箱100B的外部空气温度获取部20i获取的外部空气温度信息经由保冷箱100B的发送部20l和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接收部30e,输出至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另外,由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判定出的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经由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发送部30d和保冷箱100B的接收部20m,分别输出至保冷箱100B的保冷能力计算部20e′和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
此时,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也可以基于运行计划保存部30a所保存的信息,按保冷箱100B在运行中通过的每个地区变更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不使用保冷箱100B的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和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
或者,在将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和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设置于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保冷箱100B的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和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将外部空气温度历史记录保存部20h和外部空气温度模式判定部20n仅设置于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即可,因此能够削减保冷箱管理系统1B的成本。
(3)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保冷能力计算部20e′和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根据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设定了基准温度T0,并根据该基准温度T0设定了热负荷级别L。对此,也可以由保冷能力计算部20e′和推算保冷能力计算部20f′中的至少一者根据外部空气温度模式M直接设定热负荷级别L。
[4.其他]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通过保冷箱100A、100B与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进行通信来构成保冷管理系统1A、1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冷箱不限于保冷管理系统中的使用。
也就是说,保冷箱100A、100B本身具有推算保冷能力的功能,不与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通信而能够单独使用。在保冷箱100A、100B不与保冷箱管理装置300A通信的情况下,能够从保冷箱100A、100B中省略通信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利用于通过预冷蓄冷体来进行保冷的保冷箱、以及基于保冷箱的保冷能力来管理保冷箱的保冷箱管理系统中。

Claims (11)

1.一种保冷箱,其是能够保冷并收纳物品的所述物品的配送用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具有:
蓄冷体;以及
推算部,其设定所述蓄冷体在所述配送的期间内从周围温度受到的热负荷的级别即热负荷级别,并基于所述热负荷级别推算所述蓄冷体的保冷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算部设定基准温度作为所述配送的期间内的所述周围温度的推算值,并根据所述基准温度设定所述热负荷级别。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算部获取直到发送之前的第一规定期间内的所述周围温度的历史记录,并基于所述历史记录设定所述基准温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算部基于所述历史记录,按每个时间段设定所述基准温度和所述热负荷级别。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算部仅基于保冷中的所述保冷箱的所述历史记录,设定所述基准温度和所述热负荷级别。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算部具有判定所述配送时所属的时期的时期判定部,基于所述时期设定所述热负荷级别。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算部基于所述保冷箱的运用类型和进行所述配送的地区中的至少一者,设定所述热负荷级别。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所述周围温度的温度获取部,
所述推算部在由所述温度获取部获取的所述周围温度比所述基准温度高的情况下,将所述热负荷级别变更至高温侧,并基于变更后的所述热负荷级别重新推算所述保冷能力。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所述周围温度的温度获取部,
所述推算部在以下情况下将所述基准温度校正至高温侧,该情况为:在直到发送之前的第二规定期间内,由所述温度获取部获取的所述周围温度的平均温度高于比所述基准温度低规定温度的第一阈值温度,并且在所述第二规定期间内,由所述温度获取部获取的所述周围温度的最高温度比所述基准温度高。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冷箱,其特征在于,具有:
检测所述周围温度的温度获取部;
进行通知的通知部;以及
控制所述通知部的工作的通知控制部,
所述通知控制部在由所述温度获取部获取的所述周围温度比第二阈值温度高的期间超过了第三规定期间的情况下,使所述通知部工作。
11.一种保冷箱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冷箱;以及
保冷箱管理装置,决定包含所述保冷箱的运行日期和时间的运行计划,
所述保冷箱与所述保冷箱管理装置分别具有能够进行相互间的通信的通信装置,
所述保冷箱管理装置具有保存所述历史记录的历史记录保存部,
所述保冷箱经由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保冷箱管理装置获取所述历史记录。
CN201811312066.9A 2017-11-07 2018-11-06 保冷箱及保冷箱管理系统 Pending CN1097518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4948 2017-11-07
JP2017214948A JP2019086220A (ja) 2017-11-07 2017-11-07 保冷庫及び保冷庫管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1800A true CN109751800A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01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2066.9A Pending CN109751800A (zh) 2017-11-07 2018-11-06 保冷箱及保冷箱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86220A (zh)
CN (1) CN109751800A (zh)
TW (1) TW20192329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4412B2 (ja) * 2021-08-03 2023-11-07 弘 日野 コールドチェーンシステム及びコールドチェーンシステムに於ける保冷庫の冷気環境状態報知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9578A (ja) * 1988-07-19 1990-01-31 Sanden Corp 蓄冷式保冷庫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蓄冷材の残存保冷可能時間の演算及び表示方法
JPH07318215A (ja) * 1994-05-26 1995-12-08 Orion Mach Co Ltd 蓄冷装置
CN1483643A (zh) * 2003-08-15 2004-03-24 清华大学 一种保冷运输的温度管理方法
CN101101165A (zh) * 2006-07-03 2008-01-0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箱到底的配送系统及其使用的保冷模块
CN101137875A (zh) * 2005-03-08 2008-03-05 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冷藏库
CN101256046A (zh) * 2008-04-08 2008-09-03 李援朝 一套蓄冷保温设备的组合使用方法
JP2009079780A (ja) * 2007-09-25 2009-04-16 Daiwa Industries Ltd 保冷庫
JP2017161156A (ja) * 2016-03-09 2017-09-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冷装置及び蓄冷体の状態を示す情報を表示する方法
CN107208958A (zh) * 2015-10-06 2017-09-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蓄冷装置及显示蓄冷体的状态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9578A (ja) * 1988-07-19 1990-01-31 Sanden Corp 蓄冷式保冷庫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蓄冷材の残存保冷可能時間の演算及び表示方法
JPH07318215A (ja) * 1994-05-26 1995-12-08 Orion Mach Co Ltd 蓄冷装置
CN1483643A (zh) * 2003-08-15 2004-03-24 清华大学 一种保冷运输的温度管理方法
CN101137875A (zh) * 2005-03-08 2008-03-05 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冷藏库
CN101101165A (zh) * 2006-07-03 2008-01-0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箱到底的配送系统及其使用的保冷模块
JP2009079780A (ja) * 2007-09-25 2009-04-16 Daiwa Industries Ltd 保冷庫
CN101256046A (zh) * 2008-04-08 2008-09-03 李援朝 一套蓄冷保温设备的组合使用方法
CN107208958A (zh) * 2015-10-06 2017-09-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蓄冷装置及显示蓄冷体的状态的方法
JP2017161156A (ja) * 2016-03-09 2017-09-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冷装置及び蓄冷体の状態を示す情報を表示す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86220A (ja) 2019-06-06
TW201923297A (zh) 2019-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4308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nitoring and displaying energy use and energy cost of a transport vehicle climate control system or a fleet of transport vehicle climate control systems
CN111351297B (zh) 一种分区化管理的智能冷库
CN102958751B (zh) 具有预测性制冷的运输制冷系统
US1024084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perishable items
Liu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vel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refrigerated trucks incorporat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
CN105584747B (zh) 用于预测运输单元的剩余使用寿命的方法和系统
CN104053613A (zh) 对集装箱的气候控制系统在服务中进行测试的方法
CN102472545B (zh) 运输制冷系统、运输制冷单元的功率节约设备及其方法
Hasnain et al. Need for thermal-storage air-conditioning in Saudi Arabia
CN208828501U (zh) 充冷设备、充冷集装箱、充冷站、充冷桩及充冷车
CN102734905B (zh) 空气调节系统及空气调节方法
CN101520272A (zh) 设备控制系统、控制装置以及控制程序
US20150316309A1 (e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air temperature control
US11029066B2 (en) Valve and capillary tube system for refrigeration systems
CN109751800A (zh) 保冷箱及保冷箱管理系统
CN108759536A (zh) 储能装置
CN208833064U (zh) 储能装置
US20230288265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temperature of product deliveries from origin to destination
CN203931008U (zh) 一种车载冷藏配送柜
Rabczak Free-cooling in seasonal cold accumulator
CN105431693B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液位监控
JP2007331937A (ja) 配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の配送システムに使用する保冷モジュール
KR101450063B1 (ko) 건물의 능동형 에너지 관리 시스템
Konstantinov et al. Heat loads analysis and creation of a uniform model for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alculation
CN114440534B (zh) 制冷站和冷链运输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