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8634A - 涡旋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涡旋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8634A
CN107208634A CN201680006667.XA CN201680006667A CN107208634A CN 107208634 A CN107208634 A CN 107208634A CN 201680006667 A CN201680006667 A CN 201680006667A CN 107208634 A CN107208634 A CN 107208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roove
side oil
orbiter
dynamic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66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8634B (zh
Inventor
村上泰弘
水岛康夫
中井亮太
加藤胜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08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8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8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8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15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where only one member is mo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088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46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or their base, e.g. geometry
    • F04C18/0253Details concerning the ba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42Driving elements, brak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umps
    • F04C29/005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from the prime mover to driven parts of the pump, e.g. clutch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 F04C29/0057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from the prime mover to driven parts of the pump, e.g. clutch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for eccentric mov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8Means for improving or restricting lubricant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在将静侧油槽内的高压润滑油供给动侧油槽的压缩机构中,能够可靠地将高压润滑油供向流体室。压缩机构(40)构成为进行:在静侧油槽(80)、动侧油槽(83)及流体室(S)中仅静侧油槽(80)与动侧油槽(83)连通的第一动作;以及在第一动作后动侧油槽(83)同时与静侧油槽(80)和流体室(S)都连通的第二动作。

Description

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作为压缩流体的压缩机,存在一种涡旋式压缩机。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涡旋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具有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的压缩机构。静涡旋盘包括:圆板状端板、立着设置在该端板外缘上的筒状外周壁、以及立着设置在该外周壁的内部的旋涡状涡卷(lap)。动涡旋盘包括:与静涡旋盘的外周壁及涡卷的顶端滑动接触的端板、以及立着设置在该端板上的涡卷。在压缩机构中,两涡旋盘相啮合,从而在各个涡卷之间形成了压缩室。若动涡旋盘相对静涡旋盘做偏心旋转运动,压缩室的体积就会逐渐减小。其结果是,在压缩室中流体得到压缩。
在该涡旋式压缩机中,在静涡旋盘的外周壁的端部形成有静侧油槽,在动涡旋盘的端板上形成有动侧油槽。高压润滑油被供向静侧油槽。就压缩机构而言,动涡旋盘进行偏心旋转运动,从而交替地反复处于动侧油槽与静侧油槽连通的第一状态、和动侧油槽与流体室(压缩室)连通的第二状态。若压缩机构处于第一状态,静侧油槽内的高压润滑油就被供向动侧油槽。该油被用于对静涡旋盘的外周壁与动涡旋盘的端板之间的受力面(thrustsurface)进行润滑。若压缩机构处于第二状态,动侧油槽内的润滑油就被供向流体室。由此,能够促进对于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的各涡卷等滑动部的润滑。此外,该滑动部的间隙的密封性能得以提高,并且压缩效率得以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2022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就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压缩机构而言,在第一状态下高压润滑油被供向动侧油槽,在第二状态下该高压润滑油被供向压缩室。不过,在第二状态下,若动侧油槽和流体室连通,则动侧油槽的内压与流体室的内压就会迅速地实现均压化。因此,在第二状态下,若动侧油槽的内压和流体室的内压之差减小,有时就无法将动侧油槽内的润滑油充分地供向流体室。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下述问题,即:供向流体室的润滑油的量不足,致使对于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的滑动接触部的润滑受损,并且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性受损。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将静侧油槽内的高压润滑油供向动侧油槽的压缩机构中,能够可靠地将高压润滑油供向流体室。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以涡旋式压缩机为对象,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具有静涡旋盘60和动涡旋盘70的压缩机构40,所述静涡旋盘60具有端板61、立着设置在该端板61的外缘上的外周壁63、以及立着设置在该外周壁63的内部的涡卷62,所述动涡旋盘70具有与该静涡旋盘60的涡卷62的顶端及所述外周壁63的顶端滑动接触的端板71、以及立着设置在该端板71上的涡卷72,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静涡旋盘60和所述动涡旋盘70之间形成了流体室S,所述涡旋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静涡旋盘60的所述外周壁63的与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端板71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A1上形成有静侧油槽80,相当于所述压缩机构40的喷出压力的高压润滑油被供给所述静侧油槽80,在所述动涡旋盘70的与所述静涡旋盘60的所述外周壁63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A2上形成有动侧油槽83,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进行:在所述静侧油槽80、所述动侧油槽83及所述流体室S中仅所述静侧油槽80与所述动侧油槽83连通的第一动作;以及在所述第一动作后所述动侧油槽83同时与所述静侧油槽80和所述流体室S都连通的第二动作。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高压润滑油被供向静涡旋盘60的静侧油槽80。该润滑油被用于对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的与动涡旋盘70的端板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A1(亦称作受力面)进行润滑。若动涡旋盘70进行偏心旋转,就进行动涡旋盘70的滑动接触面A2(亦称作受力面)上的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连通的第一动作。在该第一动作下,动侧油槽83不会与流体室S连通。因此,静侧油槽80内的高压润滑油因存在压力差而被供向动侧油槽83。
这样一来,若高压润滑油被供向动侧油槽83,该润滑油就被用于对受力面进行润滑。也就是说,在第一动作下,利用润滑油进行润滑的受力面的润滑区域扩大。
若动涡旋盘70进一步进行偏心旋转,就进行第二动作。在该第二动作下,动侧油槽83与流体室S连通,并且该动侧油槽83也与静侧油槽80连通。当像专利文献1那样动侧油槽83仅与流体室S连通的情况下,动侧油槽83与流体室S之间迅速实现均压,从而无法将足够的润滑油供向流体室S。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第二动作下,由于动侧油槽83亦与处于高压环境的静侧油槽80连通,因而能够充分确保动侧油槽83及静侧油槽80与流体室S之间的压力差,从而能够将足够的润滑油供向流体室S。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动作后进行所述动侧油槽83与所述流体室S断开且所述静侧油槽80与所述动侧油槽83继续保持连通的第三动作。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中,在第二动作之后,若动涡旋盘70进一步进行偏心旋转,就进行动侧油槽83与流体室S断开的第三动作。假设在第二动作之后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立即断开的话,则有可能出现下述情况,即:动侧油槽83的内压亦迅速下降,而无法将足够的油从动侧油槽83供到受力面,导致无法扩大受力面的润滑区域。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第三动作下,即使从第二动作移向第三动作,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也继续保持连通状态,因而高压润滑油被适当地供到动侧油槽83内。其结果是,能够将足够的油从动侧油槽83供到受力面,从而能够谋求扩大受力面的润滑区域。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第三动作后且所述第一动作前进行所述动侧油槽83同时与所述静侧油槽80和所述流体室S都断开的第四动作。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是在第三动作之后且第一动作之前进行第四动作。在该第四动作下,动侧油槽83不仅与流体室S断开,还与静侧油槽80断开。由此,在第四动作下,中断从静侧油槽80向动侧油槽83供油。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是这样的,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以夹着所述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与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涡卷72的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部C的方式将所述流体室S划分成吸入室S1和压缩室S2,而且该压缩机构40还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动作下所述动侧油槽83同时与所述静侧油槽80和所述吸入室S1都连通。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中,动涡旋盘70进行偏心旋转,而使得动涡旋盘70的涡卷72的外周面与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之间经由微小的间隙实质上进行接触。由此,在压缩机构40中,流体室S被划分成与吸入口连通的吸入室S1、和与吸入口分隔开并压缩流体的压缩室S2。
在第二动作下,所述动侧油槽83同时与所述静侧油槽80和所述吸入室S1都连通。吸入室S1内的压力低于压缩室S2内的压力。因而,动侧油槽83及静侧油槽80与吸入室S1之间的压力差较大。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将动侧油槽83及静侧油槽80内的润滑油供向流体室S(吸入室S1)。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是这样的,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侧油槽83包含:沿着所述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延伸的近似圆弧状的圆弧槽83a。
在本公开的第五方面中,动侧油槽83沿着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呈近似圆弧状地延伸。由此,能够使从动侧油槽83供到受力面的润滑油的润滑区域在压缩机构40的周向上扩大。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是这样的,在第五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若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涡卷72处于规定的偏心角度位置,则所述流体室S被以夹着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涡卷72的外周侧端部与所述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部C的方式划分成吸入室S1和压缩室S2,所述动侧油槽83的圆弧槽83a包含:当所述动涡旋盘70处于所述偏心角度位置时位于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涡卷72的外周侧端部的接触部C附近的部分。
在本公开的第六方面中,若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涡卷72处于规定的偏心角度位置,则所述动涡旋盘70的外周侧端部与所述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之间便经由微小的间隙实质上进行接触。由此,在动涡旋盘70的涡卷72的外周侧端部形成有接触部C。在动涡旋盘70的涡卷72的外周侧端部,由于流体泄露而引起压缩效率下降。
相对于此,在本方面中,由于动侧油槽83的圆弧槽83a包含位于该接触部C附近的部分,因而从动侧油槽83流到受力面的油便被供到该接触部C,从而利用油密封来减少泄漏。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于流体泄漏而引起压缩效率下降。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是这样的,在第五或第六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40具有:形成在所述动涡旋盘70上且供十字头联轴节46的键46a嵌合的键槽46b,所述动侧油槽83的圆弧槽83a包含:至少当所述动涡旋盘70处于规定的偏心角度位置时位于所述键槽46b的背面侧部分附近的部分。
在本公开的第七方面中,动侧油槽83的圆弧槽83a包含位于键槽46b的背面侧部分附近的部分,并且十字头联轴节46的键46a嵌合到该键槽46b中。由此,就能够将从动侧油槽83流到受力面的油供到键槽46b一侧,从而能够谋求对键槽46b与键46a之间的滑动部进行润滑。
本公开的第八方面是这样的,在第五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侧油槽83包含:从所述圆弧槽83a开始朝着所述动涡旋盘70的中心部一侧延伸并在进行所述第二动作的过程中与所述流体室S连通的连通槽83b。
在本公开的第八方面中,动侧油槽83包含:圆弧槽83a、和从该圆弧槽83a开始朝动涡旋盘70的中心侧延伸的连通槽83b。在第二动作下,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连通,并且动侧油槽83的连通槽83b与流体室S连通。由此,动侧油槽83及静侧油槽80中的油就被从连通槽83b供向流体室S。
例如当该连通槽83b相对于从该连通槽83b朝向动涡旋盘70的中心的方向斜着产生倾斜、或者相对于上述方向垂直延伸时,在第二动作下,按照动涡旋盘70的偏心旋转位置的不同,连通槽83b朝流体室S开口的开口面积会产生较大的变化。由此,无法将规定量的油从连通槽83b稳定地供向流体室S,而导致油喷出量、压缩效率亦产生偏差。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由于连通槽83b朝着动涡旋盘70的中心侧延伸,因而在第二动作下,连通槽83b朝流体室S开口的开口面积按照动涡旋盘70的偏心旋转位置的不同所产生的变化较小。因此,能够将规定量的油从连通槽83b稳定地供向流体室S,因而能够提高压缩效率,并能够抑制油喷出。
-发明的效果-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在第二动作下,因为动侧油槽83与流体室S和静侧油槽80都连通,所以能够充分确保动侧油槽83的内压和流体室S的内压之间的压力差。由此,能够可靠地将动侧油槽83及静侧油槽80内的润滑油供向流体室S,从而能够谋求各个滑动部的润滑性能提高、各个密封部的密封性能提高。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中,在第二动作之后的第三动作下,动侧油槽83也继续与静侧油槽80连通,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动侧油槽83的内压下降,而且能够将静侧油槽80内的高压润滑油补充到动侧油槽83中。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谋求扩大从静侧油槽80及动侧油槽83供到受力面的润滑油的润滑区域。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中,在第三动作和第一动作之间的第四动作下,因为使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断开,所以能够间歇地中断从静侧油槽80向动侧油槽83供给润滑油。由此,能够防止过多的油被供向动侧油槽83,从而能够避免供向其它滑动部的润滑油出现不足(能够避免所谓的油喷出)。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中,在第二动作下,由于使动侧油槽83与吸入室S1连通,因而能够使动侧油槽83与流体室S之间保持较大的压力差,从而能够增大从动侧油槽83供向流体室S的润滑油的量。
在本公开的第五方面中,由于使动侧油槽83形成为圆弧状,因而能够使受力面的润滑区域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本公开的第六方面中,还能够将圆弧槽83a内的油供到动涡旋盘70的外周侧端部的接触部C,从而能够提高该部位的润滑性能及密封性能。进而,在本公开的第七方面中,还能够将圆弧槽83a内的油供到供十字头联轴节46的键46a嵌合的键槽46b,从而能够提高该部位的润滑性能。
在本公开的第八方面中,在第二动作下,能够将规定量的油从动侧油槽83的连通槽83b稳定地供向流体室S。在第二动作下,从动侧油槽83供向流体室S的油的供给量大致是由连通槽83b在压缩机构40的轴向上的高度、以及在周向上的宽度决定的。因此,就连通槽83b而言,用以决定供油量的参数较少,从而能够抑制偏差,且能提高压缩效率并能抑制油喷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静涡旋盘的仰视图,示出动涡旋盘的偏心角度位置位于进行第一动作的位置的这一状态。
图4是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静涡旋盘的仰视图,示出动涡旋盘的偏心角度位置位于进行第二动作的位置的这一状态。
图5是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静涡旋盘的仰视图,示出动涡旋盘的偏心角度位置位于进行第三动作的位置的这一状态。
图6是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静涡旋盘的仰视图,示出动涡旋盘的偏心角度位置位于进行第四动作的位置的这一状态。
图7是将静侧油槽、动侧油槽及流体室的主要部分扩大后所示出的静涡旋盘的仰视图,并且按照顺序示出了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第三动作及第四动作。
图8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相当于图6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相当于图7的图。
图10是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相当于图3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下面简称为压缩机10)设置在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中,并对流体即制冷剂进行压缩。在制冷剂回路中,已由压缩机10压缩了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后由减压机构进行减压,再在蒸发器中蒸发,之后被吸入到压缩机10中。
涡旋式压缩机10包括:机壳20、以及收纳在该机壳20中的电动机30和压缩机构40。机壳20形成为纵向长度较长的圆筒状,并构成为密闭拱顶型机壳。
电动机30包括:固定在机壳20上的定子31、和设置于该定子31内侧的转子32。驱动轴11贯穿转子32,并且该转子32被固定在驱动轴11上。
在机壳20的底部形成有贮存润滑油的贮油部21。吸入管12贯穿机壳20的上部。喷出管13贯穿机壳20的中央部。
位于电动机30上方的固定部件(housing)50固定在机壳20上。压缩机构40设置在固定部件50的上方。喷出管13的流入端位于电动机30与固定部件50之间。
驱动轴11沿着机壳20的中心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驱动轴11具有主轴部14、以及与主轴部14的上端连结的偏心部15。主轴部14的下部经由下部轴承22被机壳20支承着可进行旋转。下部轴承22被固定在机壳20的内周面上。主轴部14的上部贯穿固定部件50,由固定部件50的上部轴承51支承着可进行旋转。上部轴承51被固定在机壳20的内周面上。
压缩机构40包括:固定在固定部件50的上表面上的静涡旋盘60、和与静涡旋盘60啮合的动涡旋盘70。也就是说,动涡旋盘70置于静涡旋盘60与固定部件50之间,并设置在固定部件50上。
在固定部件50上形成有环状部52和凹部53。环状部52形成在固定部件50的外周部。凹部53形成在固定部件50的中央上部,并且该凹部53形成为其中央部凹陷的碟子状。在凹部53的下侧形成有上部轴承51。
固定部件50被压入固定在机壳20的内部。也就是说,机壳20的内周面与固定部件50的环状部52的外周面在整个一周上保持气密性地紧贴在一起。固定部件50将机壳2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上部空间23和下部空间24,在该上部空间23内收纳有压缩机构40,在该下部空间24内收纳有电动机30。
静涡旋盘60包括:端板61、立着设置在该端板61的正面(图1和图2中的下表面)的外缘上的近似筒状的外周壁63、以及立着设置在该端板61上的外周壁63内部的旋涡状(渐开线状)涡卷62。端板61位于外周侧,是接着涡卷62形成的。涡卷62的顶端面与外周壁63的顶端面形成为大致齐平。此外,静涡旋盘60被固定在固定部件50上。
动涡旋盘70包括:端板71、形成在该端板71的正面(图1和图2中的上表面)上的旋涡状(渐开线状)涡卷72、以及形成在端板71的背面中心部的凸缘部73。驱动轴11的偏心部15插入凸缘部73中,使得驱动轴11与该凸缘部73连结在一起。
在压缩机构40中,在静涡旋盘60与动涡旋盘70之间形成有供制冷剂流入的流体室S。动涡旋盘70设置为:涡卷72与静涡旋盘60的涡卷62啮合。在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上形成有吸入口64(参照图3)。吸入管12的下游端与吸入口64相连。
流体室S被划分成吸入室S1和压缩室S2。也就是说,若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与动涡旋盘70的涡卷72的外周面实质上进行接触的话,就以夹着该接触部C的方式划分出吸入室S1和压缩室S2(参照例如图3)。吸入室S1构成吸入低压制冷剂的空间。吸入室S1与吸入口64连通,并与压缩室S2断开。压缩室S2构成压缩低压制冷剂的空间。压缩室S2与吸入室S1断开。
在静涡旋盘60的端板61的中央部形成有喷出口65。在静涡旋盘60的端板61的背面(图1和图2中的上表面)形成有高压腔66,并且喷出口65朝着该高压腔66敞开。高压腔66经由形成在静涡旋盘60的端板61和固定部件50上的通路(省略图示)与下部空间24连通。已由压缩机构40压缩而成的高压制冷剂流到下部空间24。因此,在机壳20的内部,下部空间24成为高压环境。
在驱动轴11的内部,形成有从驱动轴11的下端开始沿上下方向一直延伸到上端的供油路16。驱动轴11的下端部浸在贮油部21中。供油路16将贮油部21中的润滑油供给下部轴承22和上部轴承51,并且还将该润滑油供给凸缘部73与驱动轴11之间的滑动面。供油路16在驱动轴11的上端面上敞口,将润滑油供向驱动轴11的上方。
在固定部件50的环状部52上,密封部件(省略图示)设置在内周部的上表面上。在密封部件的中心部一侧形成有高压空间即背压部42。在密封部件的外周侧形成有中压空间即中压部43。也就是说,背压部42主要由固定部件50的凹部53构成。凹部53经由动涡旋盘70的凸缘部73的内部与驱动轴11中的供油路16连通。相当于压缩机构40的喷出压力的高压压力作用在背压部42上。背压部42利用该高压压力将动涡旋盘70推压到静涡旋盘60上。
中压部43包括动侧压力部44和静侧压力部45。动侧压力部44形成在动涡旋盘70的端板71的靠外周侧的部位的背面。动侧压力部44形成在背压部42的外侧,并利用中压压力将动涡旋盘70推压到静涡旋盘60上。
静侧压力部45形成在上部空间23中静涡旋盘60的外侧。静侧压力部45经由静涡旋盘60的端板61上的外周壁63与机壳20之间的间隙与动侧压力部44连通。
在固定部件50的上部设置有十字头联轴节46。十字头联轴节46构成动涡旋盘70的防自转部件。在十字头联轴节46上,设置有朝动涡旋盘70的端板71的背面侧突出的横向长度较长的键46a(参照图2及图3)。相对于此,在动涡旋盘70的端板71的背面形成有键槽46b,十字头联轴节46的键46a嵌合到该键槽46b中并可进行滑动。
如图2所示,在固定部件50的内部,形成有弹性槽54、第一油通路55及第二油通路56。弹性槽54形成在凹部53的底部。弹性槽54形成为将驱动轴11的周围围起来的环状。第一油通路55的流入端与弹性槽54连通。第一油通路55在固定部件50的内部从内周侧朝着外周侧向斜上方延伸。第二油通路56的流入端与第一油通路55的靠外周的部位连通。第二油通路56上下贯穿固定部件50的内部。螺杆部件75从第二油通路56的下端侧插入该第二油通路56中。第二油通路56的下端由螺杆部件75的头部75a封住。
在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形成有第三油通路57、第四油通路58及纵孔81。第三油通路57的流入端(下端)与第二油通路56的流出端(上端)连通。第三油通路57在外周壁63的内部上下延伸。第四油通路58的流入端(外周端)与第三油通路57的流出端(上端)连通。第四油通路58沿径向在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部延伸。纵孔81的流入端(上端)与第四油通路58的流出端(内周端)连通。纵孔81朝着动涡旋盘70的端板71向下方延伸。纵孔81的流出端在动涡旋盘70的端板71与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之间的滑动接触面上敞口。也就是说,纵孔81将凹部53内的高压润滑油供向动涡旋盘70的端板71与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之间的滑动接触面A1、A2。
在静涡旋盘60和动涡旋盘70上,形成有将中压制冷剂供给中压部43的调节槽47。如图2及图3所示,调节槽47由形成在静涡旋盘60上的初级侧通路48和形成在动涡旋盘70上的次级侧通路49构成。初级侧通路48形成在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下表面上。初级侧通路48的内端在外周壁63的内周面上敞口,并与处于中压状态的压缩室S连通。
次级侧通路49构成沿上下方向贯穿动涡旋盘70的端板71的外周部的通孔。次级侧通路49是其通路剖面(垂直于轴的剖面)的形状为圆形的圆孔。次级侧通路49的通路剖面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椭圆形或圆弧形。
次级侧通路49的上端与初级侧通路48的外端部间歇地连通,该次级侧通路49的下端与动涡旋盘70和固定部件50之间的中压部43连通。也就是说,中压制冷剂从处于中压状态的压缩室41被间歇地供到中压部43,使得中压部43处于规定的中压环境。
〈静侧油槽和动侧油槽的结构〉
如图3所示,在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正面(图2中的下表面)上形成有静侧油槽80。也就是说,静侧油槽80形成在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与动涡旋盘70的端板71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A1(亦称作受力面)上。静侧油槽80包括上述纵孔81、和以通过该纵孔81的方式延伸的周向槽82。
周向槽82沿着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呈近似圆弧状地延伸。周向槽82包括第一圆弧槽82a和第二圆弧槽82b。第一圆弧槽82a夹着纵孔81朝一端侧(图3中逆时针一侧)延伸。第二圆弧槽82b夹着纵孔81朝另一端侧(图3中顺时针一侧)延伸。各个圆弧槽82a、82b是以动涡旋盘70的中心为基准跨越了大约90°的范围而形成的。随着沿逆时针方向前进,第一圆弧槽82a与外周壁63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随着沿顺时针方向前进,第二圆弧槽82b与外周壁63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
如图3所示,在动涡旋盘70的端板71的外周部的正面(图2中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动侧油槽83。也就是说,动侧油槽83形成在动涡旋盘70的端板71的与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A2(受力面)上。动侧油槽83形成在静涡旋盘60的第二圆弧槽82b的端部附近。动侧油槽83包括:呈近似圆弧状的动侧圆弧槽83a、和接着该动侧圆弧槽83a的一端部(图3中逆时针方向一侧的端部)形成的连通槽83b。
动侧油槽83的动侧圆弧槽83a从第二圆弧槽82b的端部附近开始沿着动涡旋盘70的端板71的外周面呈近似圆弧状地延伸。本实施方式的动侧圆弧槽83a以跨越大约90°范围的方式延伸。动侧圆弧槽83a的另一端部(图3中顺时针侧端部)延伸到键槽46b的背面侧部分的附近为止。也就是说,动侧圆弧槽83a包含位于键槽46b的背面侧部分附近的部分。
在动涡旋盘70的涡卷72与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接触的偏心角度位置处,本实施方式的动侧圆弧槽83a的另一端部延伸到该所接触的部分(接触部C)的附近为止(参照图6)。也就是说,当动涡旋盘70位于图6的偏心旋转位置时,动侧圆弧槽83a包含位于接触部C的附近的部分。
连通槽83b从动侧圆弧槽83a的一端部开始以朝向动涡旋盘70的中心侧的方式弯曲着延伸。也就是说,连通槽83b朝着径向内侧在动涡旋盘70的端板71上延伸,并且该连通槽83b的内侧端部可与流体室S连通。连通槽83b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纵剖面形成为近似矩形形状。就连通槽83b而言,在整个长度方向上所述纵剖面的形状都相同。由此,设计连通槽83b的参数减少,从而使得连通槽83b的设计及加工变得很容易。
动侧油槽83构成为:随着动涡旋盘70进行偏心旋转,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及流体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吸入室S1)之间的连通状态得以切换。由此,在压缩机构40中,进行静侧油槽80内的高压润滑油被供向规定部位的四个动作。也就是说,在压缩机构40中,在动涡旋盘70进行偏心旋转的这段期间,按照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第三动作→第四动作→第一动作→第二动作……这样的方式依次反复进行各个动作。
-运转动作-
首先,对压缩机10的基本的动作情况进行说明。
若让电动机30运转,压缩机构40的动涡旋盘70就被驱动着旋转。由于利用防自转部件46阻止动涡旋盘70自转,因而动涡旋盘70仅以驱动轴11的轴心为中心进行偏心旋转。如图3至图6所示,若动涡旋盘70进行偏心旋转,流体室S就被以夹着接触部C的方式划分成吸入室S1和压缩室S2。在静涡旋盘60的涡卷62与动涡旋盘70的涡卷72之间形成有多个压缩室S2。若动涡旋盘70进行偏心旋转,则上述压缩室S2就会逐渐接近中心(喷出口),并且上述压缩室S2的容积不断缩小。由此,在各个压缩室S2中,制冷剂不断被压缩。
若已达到最小容积的压缩室S2与喷出口65连通,则压缩室S2内的高压气态制冷剂就会经由喷出口65被喷到高压腔66中。高压腔66内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经由形成在静涡旋盘60和固定部件50上的各条通路流到下部空间24。下部空间24中的高压气态制冷剂经由喷出管13被朝着机壳20的外部喷出。
-供油动作-
接着,边参照图2至图7边对压缩机10中润滑油的供油动作进行详细的说明。
若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到压缩机10的下部空间24,则下部空间24就处于高压环境,贮油部21中的润滑油也保持高压状态。该贮油部21中的高压润滑油朝着上方在驱动轴11中的供油路16内流动,并从驱动轴11的偏心部15的上端开口朝着动涡旋盘70的凸缘部73的内部流出。
已被供到凸缘部73的油被供向驱动轴11的偏心部15与凸缘部73之间的滑动面。由此,背压部42处于相当于压缩机构40的喷出压力的高压环境。动涡旋盘70在该背压部42的高压压力的作用下被推压到静涡旋盘60上。
积存在背压部42中的高压油流入弹性槽54的内部后,依次在第一油通路55、第二油通路56、第三油通路57、第四油通路58中流动,然后流向纵孔81。由此,相当于压缩机构40的喷出压力的高压润滑油被供到静侧油槽80。在这样的状态下,若动涡旋盘70进行偏心旋转,就依次进行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第三动作及第四动作。在上述所有的动作下,静侧油槽80的周向槽82内的油都被用于对其周围的受力面(滑动接触面A1、A2)进行润滑。
〈第一动作〉
若动涡旋盘70位于例如图3的偏心角度位置的话,就进行第一动作。在第一动作下,静侧油槽80的第二圆弧槽82b的端部与动侧油槽83的连通槽83b的一端部(径向内侧的端部)连通。由此,静侧油槽80内的高压润滑油自连通槽83b流入动侧油槽83(参照图7)。其结果是,在动侧油槽83中,连通槽83b及动侧圆弧槽83a内充满了高压润滑油。在第一动作下,动侧油槽83与吸入室S1断开。由此,动侧油槽83内的高压润滑油被用于对其周围的受力面(滑动接触面A1、A2)进行润滑。
此外,动侧油槽83的动侧圆弧槽83a的另一端部延伸到键槽46b的附近为止。由此,从动侧圆弧槽83a流到受力面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也流入键槽46b的内部。其结果是,就十字头联轴节46而言,能够谋求对键46a与键槽46b之间进行润滑。
〈第二动作〉
若位于图3的偏心角度位置的动涡旋盘70进一步进行偏心旋转而位于例如图4的偏心角度位置的话,就进行第二动作。在第二动作下,静侧油槽80的第二圆弧槽82b的端部与动侧油槽83的动侧圆弧槽83a的一端部连通。同时,动侧油槽83的连通槽83b的一端部与流体室(吸入室S1)连通。
假设在第二动作下,动侧油槽83与吸入室S1连通,而且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断开。在该情况下,动侧油槽83与吸入室S1之间立刻实现均压,从而有可能无法将足够的润滑油供向吸入室S1。在该情况下,流体室S内的润滑油不足,从而招致各个滑动部出现润滑不良、各个滑动部的间隙的密封性能下降。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动作下,动侧油槽83与吸入室S1和静侧油槽80都连通。因此,能够防止动侧油槽83的内压下降,并且静侧油槽80经由连通槽83b与吸入室S1连通。因此,在第二动作下,能够充分地将动侧油槽83及静侧油槽80内的高压润滑油供向吸入室S1。
此外,动侧油槽83的连通槽83b不是与流体室S中的压缩室S2连通,而是与吸入室S1连通。因而,动侧油槽83及静侧油槽80的内压与流体室S的内压之间的压力差较大,从而能够将足够的润滑油供向流体室S。
而且,通过防止动侧油槽83的内压下降,从而能够将动侧油槽83内的润滑油供到其周围的受力面(滑动接触面A1、A2)、键槽46b。
〈第三动作〉
若位于图4的偏心角度位置的动涡旋盘70进一步进行偏心旋转而位于例如图5的偏心角度位置的话,就进行第三动作。在第三动作下,动侧油槽83的连通槽83b与吸入室S1断开。不过,在第三动作下,第二动作后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也继续保持连通状态。
这样一来,若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继续保持连通状态,动侧油槽83的内压就会维持在高压环境中。因此,在第三动作下,也能够将动侧油槽83内的润滑油供到其周围的受力面(滑动接触面A1、A2)、键槽46b。
进而在第三动作下,处于动涡旋盘70的涡卷72的外周侧端部和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部C、与动侧圆弧槽83a相接近的状态。也就是说,动侧圆弧槽83a的另一端部位于动涡旋盘70的外周侧端部的接触部C附近。由此,也能够将从动侧圆弧槽83a流到受力面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供向动涡旋盘70的外周侧端部的接触部C。由此,能够促进对该接触部C进行润滑,并且能够提高对接触部C周围的间隙的密封性能。
〈第四动作〉
若位于图5的偏心角度位置的动涡旋盘70进一步进行偏心旋转而位于例如图6的偏心角度位置的话,就进行第四动作。在第四动作下,动侧油槽83与流体室(吸入室S1)和静侧油槽80都断开。由此,中断从静侧油槽80向动侧油槽83供给高压润滑油。也就是说,就压缩机构40而言,在动涡旋盘70进行360°偏心旋转的期间,间歇地中断从静侧油槽80向动涡旋盘70供给润滑油。由此,能够防止从静侧油槽80向动侧油槽83连续地供给润滑油而导致润滑油的供给过多,从而能够避免贮油部21内的润滑油不足(产生所谓的油喷出)。
在第四动作之后,再次进行第一动作,然后依次反复地进行第二动作、第三动作及第四动作。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动作下,因为动侧油槽83与流体室S和静侧油槽80都连通,所以能够充分确保动侧油槽83的内压和流体室S的内压之间的压力差。由此,能够可靠地将动侧油槽83及静侧油槽80内的润滑油供向流体室S,从而能够谋求各个滑动部的润滑性能提高、各个密封部的密封性能提高。
在第二动作之后的第三动作下,动侧油槽83也继续与静侧油槽80连通,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动侧油槽83的内压下降,而且能够将静侧油槽80内的高压润滑油补充到动侧油槽83中。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谋求扩大从静侧油槽80及动侧油槽83供到受力面的润滑油的润滑区域。
在第三动作和第一动作之间的第四动作下,因为使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断开,所以能够间歇地中断从静侧油槽80向动侧油槽83供给润滑油。由此,能够防止过多的油被供向动侧油槽83,从而能够避免供向其它滑动部的润滑油出现不足。
由于使动侧油槽83与吸入室S1连通,因而能够进一步扩大动侧油槽83与吸入室S1之间的压力差,从而能够增大从动侧油槽83供向吸入室S1的润滑油的量。
由于使静侧油槽80、动侧油槽83形成为圆弧状,因而能够进一步扩大受力面的润滑区域。特别是,还能够将动侧油槽83内的油供到动涡旋盘70的外周侧端部的接触部C,从而能够提高该部位的润滑性能及密封性能。进而,也能够将从动侧圆弧槽83a流到受力面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供到键槽46a、动涡旋盘70的外周侧端部的接触部C。
动侧油槽83的连通槽83b朝着动涡旋盘70的中心侧呈直线状延伸。由此,与例如连通槽83b相对于中心侧斜着产生倾斜的那样的结构相比,连通槽83b朝流体室S开口的开口面积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在第二动作下,能够将规定量的油从动侧油槽83的连通槽83b稳定地供向流体室S。在此,从动侧油槽83供向流体室S的油的供给量大致是由连通槽83b的高度及周向宽度决定的。因此,就连通槽83b而言,用以决定供向流体室S的供油量的参数较少,从而能够抑制偏差,且能够提高压缩效率并能抑制油喷出。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8和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涡旋式压缩机1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动侧油槽83的结构不同。在下文中,对与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在变形例所涉及的动侧油槽83中,连通槽83b的长度方向(动涡旋盘70的大致径向)上的长度大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连通槽83b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伴随此,在变形例中,第四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在变形例中,第一动作、第二动作及第三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实现上述作用和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第四动作下,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和流体室S都断开。相对于此,在变形例的第四动作下,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继续保持连通状态。也就是说,在变形例中,在第二动作之后,在第三动作及第四动作下都继续使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保持连通状态。
在变形例中,在第二动作之后,动侧油槽83与静侧油槽80连通的期间比上述实施方式长。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动侧油槽83的内压下降,从而能够可靠地将润滑油从动侧油槽83供向受力面。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动侧圆弧槽83a延伸到键槽46b的背面侧部分、或者动涡旋盘70的涡卷72的外周侧端部的接触部C的附近为止(参照图5)。不过,例如图10所示,动侧圆弧槽83a未必一定要延伸到图5所示的部分为止,也可以是以例如跨越大约45°的范围的方式形成的。相反地,动侧圆弧槽83a的长度也可以比上述实施方式长,从而使得动侧圆弧槽83a在轴向上与键槽46b等重合。
涡旋式压缩机10对具有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中的制冷剂进行压缩,不过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对其它流体进行压缩。
动侧油槽8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也就是说,动侧油槽83的形状只要是保证在第二动作下与流体室S和静侧油槽80都连通的形状,则可以为任意形状。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涡旋式压缩机是很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 涡旋式压缩机
40 压缩机构
46 十字头联轴节
46a 键
46b 键槽
60 静涡旋盘
61 端板
62 涡卷
63 外周壁
70 动涡旋盘
71 端板
72 涡卷
80 静侧油槽
83 动侧油槽
83a 动侧圆弧槽(圆弧槽)
83b 连通槽
S 流体室
S1 吸入室
S2 压缩室
A1 滑动接触面(静侧)
A2 滑动接触面(动侧)
C 接触部

Claims (8)

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包括具有静涡旋盘(60)和动涡旋盘(70)的压缩机构(40),所述静涡旋盘(60)具有端板(61)、立着设置在该端板(61)的外缘上的外周壁(63)、以及立着设置在该外周壁(63)的内部的涡卷(62),所述动涡旋盘(70)具有与该静涡旋盘(60)的涡卷(62)的顶端及所述外周壁(63)的顶端滑动接触的端板(71)、以及立着设置在该端板(71)上的涡卷(72),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静涡旋盘(60)和所述动涡旋盘(70)之间形成了流体室(S),所述涡旋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静涡旋盘(60)的所述外周壁(63)的与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端板(71)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A1)上形成有静侧油槽(80),相当于所述压缩机构(40)的喷出压力的高压润滑油被供给所述静侧油槽(80),
在所述动涡旋盘(70)的与所述静涡旋盘(60)的所述外周壁(63)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A2)上形成有动侧油槽(83),
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进行:在所述静侧油槽(80)、所述动侧油槽(83)及所述流体室(S)中仅所述静侧油槽(80)与所述动侧油槽(83)连通的第一动作;以及在所述第一动作后所述动侧油槽(83)同时与所述静侧油槽(80)和所述流体室(S)都连通的第二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动作后进行所述动侧油槽(83)与所述流体室(S)断开且所述静侧油槽(80)与所述动侧油槽(83)继续保持连通的第三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在所述第三动作后且所述第一动作前进行所述动侧油槽(83)同时与所述静侧油槽(80)和所述流体室(S)都断开的第四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以夹着所述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与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涡卷(72)的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部(C)的方式将所述流体室(S)划分成吸入室(S1)和压缩室(S2),而且该压缩机构(40)还构成为在所述第二动作下所述动侧油槽(83)同时与所述静侧油槽(80)和所述吸入室(S1)都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侧油槽(83)包含:沿着所述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延伸的近似圆弧状的圆弧槽(83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构(40)构成为:若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涡卷(72)处于规定的偏心角度位置,则所述流体室(S)被以夹着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涡卷(72)的外周侧端部与所述静涡旋盘(60)的外周壁(63)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部(C)的方式划分成吸入室(S1)和压缩室(S2),
所述动侧油槽(83)的圆弧槽(83a)包含:当所述动涡旋盘(70)处于所述偏心角度位置时位于所述动涡旋盘(70)的所述涡卷(72)的外周侧端部的接触部(C)附近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构(40)具有:形成在所述动涡旋盘(70)上且供十字头联轴节(46)的键(46a)嵌合的键槽(46b),
所述动侧油槽(83)的圆弧槽(83a)包含:至少当所述动涡旋盘(70)处于规定的偏心角度位置时位于所述键槽(46b)的背面侧部分附近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侧油槽(83)包含:从所述圆弧槽(83a)开始朝着所述动涡旋盘(70)的中心部一侧延伸并在进行所述第二动作的过程中与所述流体室(S)连通的连通槽(83b)。
CN201680006667.XA 2015-02-27 2016-02-16 涡旋式压缩机 Active CN1072086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9345A JP5954453B1 (ja) 2015-02-27 2015-02-27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2015-039345 2015-02-27
PCT/JP2016/000800 WO2016136185A1 (ja) 2015-02-27 2016-02-16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8634A true CN107208634A (zh) 2017-09-26
CN107208634B CN107208634B (zh) 2018-11-30

Family

ID=56418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6667.XA Active CN107208634B (zh) 2015-02-27 2016-02-16 涡旋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0509B2 (zh)
EP (1) EP3263900B1 (zh)
JP (1) JP5954453B1 (zh)
CN (1) CN107208634B (zh)
AU (1) AU2016225716B2 (zh)
BR (1) BR112017017865B1 (zh)
ES (1) ES2832223T3 (zh)
WO (1) WO201613618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8250A (zh) * 2018-05-07 2020-12-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
CN114207284A (zh) * 2019-09-13 2022-03-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
CN114729638A (zh) * 2019-11-21 2022-07-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36648B2 (en) 2018-11-20 2022-02-0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Climate-control system having oil cooling control system
JP6773152B2 (ja) 2019-02-28 2020-10-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102206246B1 (ko) * 2019-04-02 2021-0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압축기
KR102302329B1 (ko) * 2019-04-02 2021-09-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압축기
WO2021039062A1 (ja) 2019-08-30 2021-03-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FR3102792B1 (fr) * 2019-11-05 2021-10-29 Danfoss Commercial Compressors Compresseur à spirales comportant un maneton ayant un évidement supérieur
JP6755428B1 (ja) * 2020-06-08 2020-09-16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566624B2 (en) 2020-10-21 2023-01-3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Compressor having lubrication system
EP4372229A1 (en) * 2021-08-24 2024-05-22 Daikin Industries, Ltd. Scroll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JP7174287B1 (ja) * 2021-08-24 2022-11-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冷凍装置
JP6987295B1 (ja) * 2021-09-03 2021-12-22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0875A (ja) * 1982-03-31 1983-10-07 Toshiba Corp スクロ−ル・コンプレツサ
JPH0797995A (ja) * 1993-08-05 1995-04-11 Zexel Corp スクロール型コンプレッサ
CN1507541A (zh) * 2002-03-04 2004-06-23 ͬ�Ϳ�ҵ��ʽ���� 涡旋压缩机
CN101338754A (zh) * 2008-08-05 2009-01-07 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 具有润滑系统的涡旋压缩机
CN103429901A (zh) * 2011-03-23 2013-12-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92158B2 (ja) * 2005-03-24 2008-12-0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密閉形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JP5691352B2 (ja) * 2010-09-30 2015-04-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5083401B2 (ja) * 2010-11-01 2012-11-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5993194B2 (ja) * 2012-04-27 2016-09-1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14101804A (ja) * 2012-11-20 2014-06-05 Daikin Ind Ltd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0875A (ja) * 1982-03-31 1983-10-07 Toshiba Corp スクロ−ル・コンプレツサ
JPH0797995A (ja) * 1993-08-05 1995-04-11 Zexel Corp スクロール型コンプレッサ
CN1507541A (zh) * 2002-03-04 2004-06-23 ͬ�Ϳ�ҵ��ʽ���� 涡旋压缩机
CN101338754A (zh) * 2008-08-05 2009-01-07 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 具有润滑系统的涡旋压缩机
CN103429901A (zh) * 2011-03-23 2013-12-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8250A (zh) * 2018-05-07 2020-12-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
CN112088250B (zh) * 2018-05-07 2021-09-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
CN114207284A (zh) * 2019-09-13 2022-03-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
CN114207284B (zh) * 2019-09-13 2023-09-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
US11859617B2 (en) 2019-09-13 2024-01-02 Daikin Industries, Ltd. Scroll compressor
CN114729638A (zh) * 2019-11-21 2022-07-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CN114729638B (zh) * 2019-11-21 2023-09-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6225716B2 (en) 2018-08-02
EP3263900A1 (en) 2018-01-03
JP5954453B1 (ja) 2016-07-20
ES2832223T3 (es) 2021-06-09
BR112017017865A2 (pt) 2018-04-10
CN107208634B (zh) 2018-11-30
JP2016160816A (ja) 2016-09-05
US20180051697A1 (en) 2018-02-22
BR112017017865B1 (pt) 2022-10-11
US10480509B2 (en) 2019-11-19
AU2016225716A1 (en) 2017-08-17
EP3263900B1 (en) 2020-08-26
WO2016136185A1 (ja) 2016-09-01
EP3263900A4 (en) 2018-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8634A (zh) 涡旋式压缩机
JP5701230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US9617996B2 (en) Compressor
JP2005009490A (ja) スクロール式機械
CN104047852B (zh) 螺杆压缩机
JP2011027076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3814218A (zh) 涡旋压缩机
JP2012077627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9996962A (zh) 不对称涡旋式压缩机
US20110064596A1 (en) Scroll compressor
JP6454879B2 (ja) 2つのシリンダを持ったロータリ圧縮機
JP6126512B2 (ja) 圧縮機
US9938975B2 (en) Scroll compressor including seal with axial length that is greater than radial width
JP2012077616A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US20120128518A1 (en) Scroll compressor
JP2010270694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5473863B (zh) 涡旋压缩机
US10190586B2 (en) Scroll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17120048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08267150A (ja) 流体機械
JP5055110B2 (ja) ヘリウム用密閉型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6996267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15078665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09052462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09097357A (ja) 密閉形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