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9638A - 涡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涡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9638A
CN114729638A CN202080079722.4A CN202080079722A CN114729638A CN 114729638 A CN114729638 A CN 114729638A CN 202080079722 A CN202080079722 A CN 202080079722A CN 114729638 A CN114729638 A CN 114729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movable
scroll
passage
compress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97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29638B (zh
Inventor
中谷英太郎
水岛康夫
加藤胜三
远藤健
姫田晃
前岛有希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29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9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29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96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088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15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where only one member is mo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46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or their base, e.g. geometry
    • F04C18/0253Details concerning the ba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2/025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the moving and the stationary member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8Means for improving or restricting lubricant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涡旋压缩机,其能够向位于固定涡旋件的涡旋齿的最外侧的侧面与可动涡旋件的涡旋齿的内侧的侧面之间的压缩室充分地供给润滑油。固定涡旋件(24)的固定侧端板(24a)具有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和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第一固定侧通路与高压空间(71)连通。第二固定侧通路是用于从高压空间向压缩室(40)供给润滑油的通路。可动涡旋件(26)的可动侧端板(26a)具有可动侧槽(26a2)。可动侧槽在可动涡旋件回转的期间,使第一固定侧通路与第二固定侧通路间歇地连通。第二固定侧通路的第一固定侧孔(24c1)在可动涡旋件回转的期间与可动侧槽间歇地连通。第二固定侧通路的第二固定侧孔(24c2)在可动涡旋件回转的期间,与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压缩室(40a)的内侧的第二压缩室(40b)间歇地连通。

Description

涡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涉及空调装置等所使用的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7059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具备用于从外壳内的高压空间向压缩室供给润滑油的通路。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涡旋压缩机中,未向位于固定涡旋件的涡旋齿的最外侧的侧面与可动涡旋件的涡旋齿的内侧的侧面之间的压缩室(内侧最外压缩室)充分地供给润滑油,无法充分地抑制制冷剂从内侧最外压缩室泄漏,因此存在压缩机的效率降低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向内侧最外压缩室充分地供给润滑油的涡旋压缩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观点的涡旋压缩机具备:固定涡旋件,其具有固定侧端板和固定侧涡旋齿;以及可动涡旋件,其具有可动侧端板和可动侧涡旋齿。固定侧端板具有第一固定侧通路和第二固定侧通路。第一固定侧通路与高压空间连通。第二固定侧通路是用于从高压空间向形成于固定涡旋件与可动涡旋件之间的压缩室供给润滑油的通路。可动侧端板具有可动侧槽。可动侧槽在可动涡旋件相对于固定涡旋件回转的期间使第一固定侧通路与第二固定侧通路间歇地连通。压缩室具有第一压缩室和第二压缩室。第一压缩室位于最外侧。第二压缩室位于第一压缩室的内侧,且位于固定侧涡旋齿的最外侧的侧面与可动侧涡旋齿的内侧的侧面之间。第二固定侧通路具有第一固定侧孔和第二固定侧孔。第一固定侧孔在可动涡旋件相对于固定涡旋件回转的期间与可动侧槽间歇地连通。第二固定侧孔与第一固定侧孔连通,且在可动涡旋件相对于固定涡旋件回转的期间与第二压缩室间歇地连通。
第一观点的涡旋压缩机能够向位于固定涡旋件的涡旋齿的最外侧的侧面与可动涡旋件的涡旋齿的内侧的侧面之间的压缩室(内侧最外压缩室)充分地供给润滑油。
第二观点的涡旋压缩机在第一观点的涡旋压缩机中,第二固定侧孔具有固定侧开口,该固定侧开口在固定侧端板的表面中相对于可动侧涡旋齿滑动的表面处开口。
第二观点的涡旋压缩机能够向内侧最外压缩室间歇地供给润滑油。
第三观点的涡旋压缩机在第二观点的涡旋压缩机中,固定侧开口具有比可动侧涡旋齿的厚度小的直径。
第三观点的涡旋压缩机能够向内侧最外压缩室间歇地供给润滑油。
第四观点的涡旋压缩机在第一至第三观点中的任意1个涡旋压缩机中,固定侧端板还具有与第二固定侧通路连通的固定侧槽。固定侧槽在可动涡旋件相对于固定涡旋件回转的期间与可动侧槽间歇地连通。
第四观点的涡旋压缩机能够通过用于暂时贮留润滑油的固定侧槽来控制向压缩室供给的润滑油的量。
第五观点的涡旋压缩机在第一至第四观点中的任意1个涡旋压缩机中,第二固定侧孔在可动涡旋件相对于固定涡旋件回转的期间还与第一压缩室间歇地连通。
第五观点的涡旋压缩机也能够向位于最外侧的压缩室充分地供给润滑油。
第六观点的涡旋压缩机在第一至第五观点中的任意1个涡旋压缩机中,第一固定侧通路、可动侧槽及第二固定侧通路在可动涡旋件相对于固定涡旋件回转的期间,借助差压将润滑油从高压空间供给至压缩室。
第六观点的涡旋压缩机不需要用于向压缩室供给润滑油的动力源。
第七观点的涡旋压缩机在第一至第六观点中的任意1个涡旋压缩机中,第一固定侧通路、第二固定侧通路以及可动侧槽被设置于在可动涡旋件相对于固定涡旋件回转的期间从第一状态到第四状态依次反复转移的位置。第一状态是可动侧槽与第一固定侧通路及第二固定侧通路连通且第二固定侧通路不与第二压缩室连通的状态。第二状态是可动侧槽与第一固定侧通路及第二固定侧通路连通且第二固定侧通路与第二压缩室连通的状态。第三状态是可动侧槽与第一固定侧通路连通、可动侧槽不与第二固定侧通路连通且第二固定侧通路与第二压缩室连通的状态。第四状态是可动侧槽与第一固定侧通路连通、可动侧槽不与第二固定侧通路连通且第二固定侧通路不与第二压缩室连通的状态。
第七观点的涡旋压缩机能够向内侧最外压缩室充分地供给润滑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涡旋压缩机101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固定涡旋件24的仰视图。
图3是可动涡旋件26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可动涡旋件26的可动侧涡旋齿26b及压缩室40的、固定涡旋件24的俯视图。
图5是十字头联轴节39的立体图。
图6是图2的线段A-A处的固定涡旋件24的剖视图。
图7A是表示第一状态的连通状态的图。
图7B是表示第二状态的连通状态的图。
图7C是表示第三状态的连通状态的图。
图7D是表示第四状态的连通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1次期间的连通状态的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涡旋压缩机101用于具备使用制冷剂的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的设备。使用涡旋压缩机101的设备例如是空调装置及制冷装置。涡旋压缩机101对在构成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图1是涡旋压缩机101的纵剖视图。在图1中,箭头U指向铅垂方向上侧。涡旋压缩机101主要由外壳10、压缩机构15、壳体23、十字头联轴节39、马达16、下部轴承60、曲轴17、吸入管19以及排出管20构成。
(1-1)外壳10
外壳10由圆筒形状的主体部外壳部11、碗形状的上壁部12和碗形状的底壁部13构成。上壁部12与主体部外壳部11的上端部气密地焊接。底壁部13与主体部外壳部11的下端部气密地焊接。
在外壳10的内部主要收纳有压缩机构15、壳体23、十字头联轴节39、马达16、下部轴承60以及曲轴17。在外壳10气密地焊接有吸入管19和排出管20。
在外壳10的内部空间的底部形成有贮留润滑油的空间即贮油部10a。润滑油是在涡旋压缩机101的运转中为了良好地保持压缩机构15及曲轴17等的润滑性而使用的冷冻机油。
(1-2)压缩机构15
压缩机构15吸引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并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以下,称为“压缩制冷剂”)。压缩机构15主要由固定涡旋件24和可动涡旋件26构成。固定涡旋件24固定于外壳10。可动涡旋件26进行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的回转运动。图2是沿着铅垂方向观察的固定涡旋件24的仰视图。图3是沿着铅垂方向观察的可动涡旋件26的俯视图。
(1-2-1)固定涡旋件24
固定涡旋件24具有固定侧端板24a和固定侧涡旋齿24b。固定侧端板24a具有圆盘状的主体部24a1和包围固定侧涡旋齿24b的周缘部24a2。固定侧涡旋齿24b从固定侧端板24a的主体部24a1的第一下表面24a3突出。固定侧涡旋齿24b在沿着铅垂方向观察时具有涡卷形状。如图2所示,在固定侧端板24a的周缘部24a2的第二下表面24a4形成有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和固定侧槽24a7。在固定侧端板24a的内部形成有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
在固定侧端板24a形成有主吸入孔24c。主吸入孔24c是将吸入管19与后述的压缩室40连接的空间。主吸入孔24c是用于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从吸入管19导入压缩室40的空间。
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是具有C字形状的槽。在固定侧涡旋齿24b的外侧,在固定侧端板24a的内部形成有油联络通路24f。油联络通路24f的一端在第二下表面24a4开口,油联络通路24f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连通。关于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以及固定侧槽24a7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如图1所示,在固定侧端板24a的上表面形成有圆柱形状的凹陷部即扩大凹部42。扩大凹部42被罩部件44覆盖。在扩大凹部42的底面形成有排出孔41。排出孔41与压缩室40连通。
在固定侧端板24a形成有第一压缩制冷剂流路(未图示)。第一压缩制冷剂流路与扩大凹部42连通,且在固定侧端板24a的第二下表面24a4开口。第一压缩制冷剂流路经由该开口而与后述的第二压缩制冷剂流路连通。
在固定侧端板24a的第二下表面24a4形成有2个第一键槽24g。后述的十字头联轴节39的第一键部39b嵌入各个第一键槽24g。
(1-2-2)可动涡旋件26
可动涡旋件26具有可动侧端板26a、可动侧涡旋齿26b和上端轴承26c。可动侧涡旋齿26b从圆盘状的可动侧端板26a的第一上表面26a1突出。可动侧涡旋齿26b在沿着铅垂方向观察时具有涡卷形状。上端轴承26c从可动侧端板26a的下表面的中央部突出。上端轴承26c具有圆筒形状。可动侧端板26a具有可动侧槽26a2。如图3所示,可动侧槽26a2形成于第一上表面26a1。关于可动侧槽26a2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固定涡旋件24及可动涡旋件26通过以固定侧端板24a的第二下表面24a4与可动侧端板26a的第一上表面26a1相互接触且固定侧涡旋齿24b与可动侧涡旋齿26b啮合的方式组合,从而形成压缩室40。压缩室40是被固定侧端板24a、固定侧涡旋齿24b、可动侧端板26a和可动侧涡旋齿26b包围的空间。压缩室40的容积通过可动涡旋件26的回转运动而周期性地变化。在可动涡旋件26的旋转过程中,固定涡旋件24的固定侧端板24a及固定侧涡旋齿24b的表面相对于可动涡旋件26的可动侧端板26a及可动侧涡旋齿26b的表面滑动。以下,将相对于可动涡旋件26滑动的固定侧端板24a的表面称为推力滑动面24d。推力滑动面24d是第二下表面24a4的一部分。
图4是示出可动侧涡旋齿26b、可动侧槽26a2及压缩室40的、固定涡旋件24的俯视图。在图4中,阴影区域表示推力滑动面24d。如图4所示,固定涡旋件24的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以收纳于推力滑动面24d内的方式形成于固定侧端板24a的第二下表面24a4。
在可动侧端板26a的第二下表面24a4形成有2个第二键槽26d。后述的十字头联轴节39的第二键部39c嵌入各个第二键槽26d中。
(1-3)壳体23
壳体23配置在压缩机构15的下方且马达16的上方。壳体23的外周面与主体部外壳部11的内周面气密地接合。由此,外壳10的内部空间被划分为壳体23的下方的高压空间71、壳体23的上方且固定涡旋件24的上方的低压空间73、以及背压空间72。如图1所示,背压空间72是由壳体23、固定涡旋件24和可动涡旋件26包围的空间。借助背压空间72的压力,可动涡旋件26被按压于固定涡旋件24。贮油部10a位于高压空间71的底部。
壳体23载置固定涡旋件24,并与固定涡旋件24一起夹持可动涡旋件26。在壳体23的外周部形成有第二压缩制冷剂流路(未图示)。第二压缩制冷剂流路是在铅垂方向上贯通壳体23的外周部的孔。第二压缩制冷剂流路在壳体23的上表面处与第一压缩制冷剂流路连通,在壳体23的下表面处与高压空间71连通。换言之,压缩机构15的排出孔41经由扩大凹部42、第一压缩制冷剂流路和第二压缩制冷剂流路而与高压空间71连通。
在壳体23的上表面形成有被称为曲轴室23a的凹陷部。在壳体23形成有壳体贯通孔31。壳体贯通孔31是从曲轴室23a的底面的中央部到壳体23的下表面的中央部沿铅垂方向贯通壳体23的孔。以下,将壳体23的一部分且壳体贯通孔31的周围的部分称为上部轴承32。在曲轴室23a的底面的外周部形成有环状槽23g。
在壳体23形成有将曲轴室23a与高压空间71连通的油排出通路23b。在曲轴室23a中,油排出通路23b的开口形成于曲轴室23a的底面附近。
在壳体23形成有用于向压缩机构15供给润滑油的壳体供油路23c。壳体供油路23c的一端在环状槽23g开口。壳体供油路23c的另一端在壳体23的上表面的外周部开口,并与固定涡旋件24的油联络通路24f连通。曲轴室23a的润滑油经由环状槽23g、壳体供油路23c及油联络通路24f流入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并经由推力滑动面24d向压缩室40供给。在壳体供油路23c的内部插入有对在壳体供油路23c流动的润滑油进行减压的节流机构(未图示)。
(1-4)十字头联轴节39
十字头联轴节39是用于抑制正在进行回转的可动涡旋件26的自转的部件。十字头联轴节39在背压空间72中配置在可动涡旋件26与壳体23之间。图5是十字头联轴节39的立体图。
十字头联轴节39具有环状主体部39a、一对第一键部39b和一对第二键部39c。第一键部39b以及第二键部39c是从环状主体部39a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第一键部39b嵌入固定涡旋件24的第一键槽24g。第二键部39c嵌入可动涡旋件26的第二键槽26d。在可动涡旋件26回转的期间,第一键部39b在第一键槽24g内沿着规定的方向往复运动,第二键部39c在第二键槽26d内沿着规定的方向往复运动。由此,正在进行回转的可动涡旋件26的自转被抑制。
(1-5)马达16
马达16配置于壳体23的下方。马达16主要具有定子51和转子52。
定子51主要由定子芯51a和多个线圈51b构成。定子芯51a是固定于外壳10的内周面的圆筒形状的部件。定子芯51a具有多个齿(未图示)。通过在齿上卷绕绕组,形成线圈51b。
在定子芯51a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芯切口。芯切口是在铅垂方向上从定子芯51a的上端面一直形成到下端面的槽。
转子52是配置于定子芯51a的内侧的圆柱形状的部件。在定子芯51a的内周面与转子5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气隙。转子52与曲轴17连结。转子52经由曲轴17而与压缩机构15连接。转子52使曲轴17绕旋转轴线16a旋转。旋转轴线16a穿过转子52的中心轴。
马达16经由曲轴17的旋转而使可动涡旋件26回转,作为用于对压缩室40内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动力源发挥功能。
(1-6)下部轴承60
下部轴承60配置于马达16的下方。下部轴承60的外周面与外壳10的内周面接合。下部轴承60将曲轴17支承为能够旋转。
(1-7)曲轴17
曲轴17以其轴向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式配置。曲轴17的上端部的轴心相对于除了上端部以外的部分的轴心偏心。曲轴17具有平衡重18。平衡重18在壳体23的下方且马达16的上方的高度位置处紧贴并固定于曲轴17。
曲轴17以在铅垂方向上贯通转子52的旋转中心部的方式与转子52连结。曲轴17的上端部嵌入可动涡旋件26的上端轴承26c。由此,曲轴17与可动涡旋件26连接,因此,曲轴17的旋转被传递到可动涡旋件26。曲轴17被上部轴承32和下部轴承60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曲轴17的内部形成有主供油路61。主供油路61沿着曲轴17的轴向(铅垂方向)延伸。主供油路61的上端和曲轴17的上端面与可动侧端板26a的下表面之间的空间即油室83连通。主供油路61的下端与贮油部10a连通。
曲轴17具有从主供油路61分支的第一副供油路61a、第二副供油路61b及第三副供油路61c。第一副供油路61a、第二副供油路61b及第三副供油路61c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副供油路61a在曲轴17与可动涡旋件26的上端轴承26c的滑动部开口。第二副供油路61b在曲轴17与壳体23的上部轴承32的滑动部开口。第三副供油路61c在曲轴17与下部轴承60的滑动部开口。
(1-8)吸入管19
吸入管19是用于从外壳10的外部向压缩机构15导入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的管。吸入管19贯通外壳10的上壁部12。在外壳10的内部,吸入管19的端部嵌入于固定涡旋件24的主吸入孔24c。
(1-9)排出管20
排出管20是用于从高压空间71向外壳10的外部排出压缩制冷剂的管。排出管20贯通外壳10的主体部外壳部11。
(2)涡旋压缩机101的动作
首先,对涡旋压缩机101内部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接着,对涡旋压缩机101内部的润滑油的流动进行说明。
(2-1)制冷剂的流动
被压缩前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从吸入管19经由主吸入孔24c被供给到压缩机构15的压缩室40。在压缩室40中,制冷剂被压缩而成为压缩制冷剂。压缩制冷剂在从排出孔41排出到扩大凹部42后,向高压空间71供给,从排出管20向涡旋压缩机101的外部排出。
(2-2)润滑油的流动
当压缩机构15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向高压空间71供给压缩制冷剂时,高压空间71的压力上升。高压空间71经由主供油路61、曲轴室23a、环状槽23g、壳体供油路23c及油联络通路24f等而与固定涡旋件24的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连通,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经由推力滑动面24d而与背压空间72连通。背压空间72是压力比高压空间71低的空间。因此,在高压空间71与背压空间72之间产生差压。借助该差压,贮留于高压空间71的贮油部10a的润滑油在主供油路61中上升而朝向背压空间72被吸引。
在主供油路61中上升的润滑油被供给到各滑动部。滑动部是指曲轴17与下部轴承60之间的滑动部、曲轴17与上部轴承32之间的滑动部、以及曲轴17与上端轴承26c之间的滑动部。对各滑动部进行润滑后的润滑油的一部分流入高压空间71而返回贮油部10a,剩余部分流入曲轴室23a。流入曲轴室23a的润滑油的一部分经由油排出通路23b流入高压空间71,并返回贮油部10a。流入曲轴室23a的润滑油的大部分通过环状槽23g、壳体供油路23c及油联络通路24f而供给至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供给至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在对推力滑动面24d进行密封的同时流入背压空间72及压缩室40。流入压缩室40的润滑油以微小的油滴的状态混入压缩制冷剂,并与压缩制冷剂一起流入高压空间71,返回贮油部10a。
供给至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进一步依次通过可动侧槽26a2及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而流入压缩室40。接着,对该润滑油的流动进行说明。
(3)详细结构
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固定侧槽24a7以及可动侧槽26a2是用于在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的期间,借助差压将润滑油从高压空间71向压缩室40供给的通路。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以及固定侧槽24a7在固定侧端板24a的第二下表面24a4处形成于可动侧端板26a侧。可动侧槽26a2在可动侧端板26a的第一上表面26a1处形成于固定侧端板24a侧。
固定侧槽24a7是与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连通的大致圆弧形状的槽。固定侧槽24a7大致沿着固定侧端板24a的周向延伸。
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是用于从高压空间71向压缩室40供给润滑油的通路。图6是图2的线段A-A处的固定涡旋件24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由第一固定侧孔24c1、第二固定侧孔24c2和第三固定侧孔24c3构成。第一固定侧孔24c1及第二固定侧孔24c2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第三固定侧孔24c3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固定侧孔24c1及第二固定侧孔24c2经由第三固定侧孔24c3相互连通。第一固定侧孔24c1与固定侧槽24a7连通。第二固定侧孔24c2经由形成于第一下表面24a3的固定侧开口24c4而与压缩室40连通。固定侧开口24c4在第一下表面24a3处形成于相对于可动侧涡旋齿26b的末端面滑动的表面。固定侧开口24c4具有比可动侧涡旋齿26b的厚度小的直径。
可动侧槽26a2的两端部以外的部分大致沿着可动侧端板26a的周向延伸。可动侧槽26a2的两端部沿着可动侧端板26a的径向延伸。如图4所示,在沿铅垂方向观察压缩机构15时,可动侧槽26a2位于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与固定侧槽24a7之间。
可动侧槽26a2在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的期间,使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与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间歇地连通。在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的期间,可动侧槽26a2与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始终连通,与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间歇地连通。
高压空间71在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的期间,经由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可动侧槽26a2、固定侧槽24a7及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而与压缩室40连通。具体而言,在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1次的过程中,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的第一固定侧孔24c1经由固定侧槽24a7而与可动侧槽26a2间歇地连通,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的第二固定侧孔24c2经由固定侧开口24c4而与压缩室40间歇地连通。由于可动侧槽26a2经由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而与高压空间71始终连通,因此,在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的期间,高压空间71与压缩室40间歇地连通。
接着,参照图7A~7D及图8,对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1次的期间的、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可动侧槽26a2、固定侧槽24a7及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的连通状态(以下,简称为“连通状态”)的变化进行说明。图7A~7D与图4同样,是示出可动侧涡旋齿26b、可动侧槽26a2及压缩室40的、固定涡旋件24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1次期间的连通状态的变化的图。在图8中,随着可动涡旋件26回转,连通状态向逆时针方向变化。
如图7A~图7D所示,压缩室40具有第一压缩室40a和第二压缩室40b。第一压缩室40a在固定侧端板24a的径向上位于最外侧。第二压缩室40b在固定侧端板24a的径向上位于第一压缩室40a的内侧,且位于固定侧涡旋齿24b的最外侧的侧面与可动侧涡旋齿26b的内侧的侧面之间。与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的第二固定侧孔24c2间断地连通的压缩室40是第二压缩室40b。
在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1次的期间,连通状态从图7A~图7D依次变化而返回图7A。以下,将图7A~7D所示的连通状态分别称为第一状态~第四状态。
图8示出了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1次的期间的、满足规定的连通状态的第一期间M1~第四期间M4、以及图7A~7D所示的第一状态~第四状态的定时。在可动涡旋件26回转的期间,按照第二期间M2、第三期间M3以及第四期间M4的顺序进行转移,并且,这些期间彼此不重叠。
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固定侧槽24a7以及可动侧槽26a2被设置于如下位置:使得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1次的期间从第一状态到第四状态依次反复转移。
在第一状态~第四状态下,与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连通的高压空间71的压力始终比与第二固定侧孔24c2间歇地连通的第二压缩室40b的压力高。
在第一状态~第四状态下,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的压力与高压空间71的压力始终相同。在反复转移到第一状态~第四状态的过程中,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固定侧槽24a7)和可动侧槽26a2的压力变化。
下面,使用以下的标记说明分别与图7A~7D对应的第一状态~第四状态下的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固定侧槽24a7)和可动侧槽26a2的压力的大小关系。
·PF1: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的压力(高压空间71的压力)
·PF2: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的压力(固定侧槽24a7的压力)
·PO1:可动侧槽26a2的压力
·PC2:第二压缩室40b的压力
(3-1)第一状态(图7A的连通状态)
第一状态是第一期间M1的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可动侧槽26a2与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以及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固定侧槽24a7)连通。在第一状态下,固定侧开口24c4被可动侧涡旋齿26b封堵,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不与第二压缩室40b连通。
第一状态下的压力的大小关系由PC2<PF2=PO1=PF1表示。在第一状态下,借助差压从高压空间71流入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的润滑油的一部分通过可动侧槽26a2而向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以及固定侧槽24a7移动。在第一状态下,固定侧开口24c4被可动侧涡旋齿26b封堵,因此,移动至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的润滑油不供给到第二压缩室40b。在第一状态下,在第二状态下供给至第二压缩室40b的润滑油贮留于固定侧槽24a7。
(3-2)第二状态(图7B的连通状态)
在可动涡旋件26回转而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移的过程中,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与第二压缩室40b的连通开始。
第二状态是第二期间M2的状态。在第二状态下,可动侧槽26a2与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以及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固定侧槽24a7)连通。在第二状态下,固定侧开口24c4未被可动侧涡旋齿26b封堵,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与第二压缩室40b连通。
第二状态下的压力的大小关系由PC2<PF2=PO1=PF1表示。在第二状态下,PC2<PF2,因此,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的润滑油借助差压而向第二压缩室40b移动。由此,借助差压从高压空间71向第二压缩室40b供给润滑油。
(3-3)第三状态(图7C的连通状态)
在可动涡旋件26回转而从第二状态向第三状态转移的过程中,可动侧槽26a2与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的连通结束。
第三状态是第三期间M3的状态。在第三状态下,可动侧槽26a2与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连通,但不与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固定侧槽24a7)连通。在第三状态下,固定侧开口24c4未被可动侧涡旋齿26b封堵,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与第二压缩室40b连通。
第三状态下的压力的大小关系由PC2=PF2<PO1=PF1表示。在第三状态下,PC2=PF2,因此,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的润滑油不会借助压差而被供给至第二压缩室40b。
(3-4)第四状态(图7D的连通状态)
在可动涡旋件26回转而从第三状态向第四状态转移的过程中,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与第二压缩室40b的连通结束。
第四状态是第四期间M4的状态。在第四状态下,可动侧槽26a2与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连通,但不与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固定侧槽24a7)连通。在第四状态下,固定侧开口24c4被可动侧涡旋齿26b封堵,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不与第二压缩室40b连通。
第四状态下的压力的大小关系由PF2<PC2表示。在第四状态下,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的润滑油不供给到第二压缩室40b。
(3-5)第一状态(图7A的连通状态)
在可动涡旋件26回转而从第四状态向第一状态转移的过程中,可动侧槽26a2与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的连通开始。
(4)特征
(4-1)
在涡旋压缩机101中,如图7A~7D所示,高压空间71在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的期间,经由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可动侧槽26a2、固定侧槽24a7及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而与第二压缩室40b连通。由此,在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的期间,高压空间71的润滑油借助差压被供给到第二压缩室40b。
在以往的结构中,存在如下情况:润滑油无法充分地供给至位于比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压缩室40a靠内侧处且位于固定侧涡旋齿24b的最外侧的侧面与可动侧涡旋齿26b的内侧的侧面之间的第二压缩室40b,存在无法充分地抑制制冷剂从第二压缩室40b泄漏的情况。但是,由于涡旋压缩机101具有用于从高压空间71向第二压缩室40b供给润滑油的机构,因此能够充分抑制制冷剂从第二压缩室40b泄漏。由此,抑制涡旋压缩机101的体积效率及隔热效率的降低。
(4-2)
在涡旋压缩机101中,高压空间71的润滑油借助差压被供给到第二压缩室40b,因此不需要用于向第二压缩室40b供给润滑油的动力源。
(4-3)
涡旋压缩机101中,通过变更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可动侧槽26a2、固定侧槽24a7以及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的位置和尺寸,能够调节高压空间71与第二压缩室40b连通的时间以及定时。因此,在涡旋压缩机101中,能够比较容易地控制向第二压缩室40b供给润滑油的定时、以及向第二压缩室40b供给的润滑油的量。
例如,通过调整固定侧槽24a7的长度,能够控制向第二压缩室40b供给的润滑油的量。另外,通过调整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的固定侧开口24c4的位置,能够控制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与第二压缩室40b连通的期间。
(4-4)
在涡旋压缩机101中,固定侧开口24c4具有比可动侧涡旋齿26b的厚度小的直径。因此,在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的期间,存在固定侧开口24c4被可动侧涡旋齿26b封堵的期间,在该期间,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不与第二压缩室40b连通。因此,在涡旋压缩机101中,通过适当地设定固定侧开口24c4的位置,能够控制向第二压缩室40b供给润滑油的定时。
(4-5)
涡旋压缩机101中,固定涡旋件24具有被供给润滑油的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供给至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在对推力滑动面24d进行密封的同时流入背压空间72及压缩室40。由此,抑制固定涡旋件24的滑动面的烧粘。
(5)变形例
(5-1)变形例A
在涡旋压缩机101中,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的一端与固定侧槽24a7连通。但是,只要在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的期间可动侧槽26a2与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间歇地连通,则固定侧槽24a7也可以不形成于固定侧端板24a的第二下表面24a4。在该情况下,第一固定侧孔24c1在第二下表面24a4开口。
(5-2)变形例B
在涡旋压缩机101中,在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的期间,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与第二压缩室40b间歇地连通。但是,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第二固定侧孔24c2)也可以还与第一压缩室40a间歇地连通。在该情况下,涡旋压缩机101在可动涡旋件26相对于固定涡旋件24回转的期间,不仅能够向第二压缩室40b间歇地供给润滑油,还能够向第一压缩室40a间歇地供给润滑油。由此,充分抑制制冷剂从第一压缩室40a泄漏。
―小结―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方式、详细的各种变更。
标号说明
24固定涡旋件
24a固定侧端板
24a5第一固定侧通路
24a6第二固定侧通路
24a7固定侧槽
24b固定侧涡旋齿
24c1第一固定侧孔
24c2第二固定侧孔
24c4固定侧开口
26可动涡旋件
26a可动侧端板
26a2可动侧槽
26b可动侧涡旋齿
40压缩室
40a第一压缩室
40b第二压缩室
71高压空间
101涡旋压缩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70598号公报

Claims (7)

1.一种涡旋压缩机(101),该涡旋压缩机(101)具有:
固定涡旋件(24),其具有固定侧端板(24a)和固定侧涡旋齿(24b);和
可动涡旋件(26),其具有可动侧端板(26a)和可动侧涡旋齿(26b),
所述固定侧端板具有:
第一固定侧通路(24a5),其与高压空间(71)连通;和
第二固定侧通路(24a6),其用于从所述高压空间向形成于所述固定涡旋件与所述可动涡旋件之间的压缩室(40)供给润滑油,
所述可动侧端板具有可动侧槽(26a2),该可动侧槽(26a2)在所述可动涡旋件相对于所述固定涡旋件回转的期间使所述第一固定侧通路与所述第二固定侧通路间歇地连通,
所述压缩室具有:
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压缩室(40a);和
第二压缩室(40b),其位于所述第一压缩室的内侧且位于所述固定侧涡旋齿的最外侧的侧面与所述可动侧涡旋齿的内侧的侧面之间,
所述第二固定侧通路具有:
第一固定侧孔(24c1),其在所述可动涡旋件相对于所述固定涡旋件回转的期间与所述可动侧槽间歇地连通;和
第二固定侧孔(24c2),其与所述第一固定侧孔连通,且在所述可动涡旋件相对于所述固定涡旋件回转的期间与所述第二压缩室间歇地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侧孔具有固定侧开口(24c4),该固定侧开口(24c4)在所述固定侧端板的表面中相对于所述可动侧涡旋齿滑动的表面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所述固定侧开口具有比所述可动侧涡旋齿的厚度小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所述固定侧端板还具有与所述第二固定侧通路连通的固定侧槽(24a7),
所述固定侧槽在所述可动涡旋件相对于所述固定涡旋件回转的期间与所述可动侧槽间歇地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侧孔在所述可动涡旋件相对于所述固定涡旋件回转的期间还与所述第一压缩室间歇地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侧通路、所述可动侧槽及所述第二固定侧通路在所述可动涡旋件相对于所述固定涡旋件回转的期间,借助差压将润滑油从所述高压空间供给至所述压缩室。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侧通路、所述第二固定侧通路及所述可动侧槽设置于在所述可动涡旋件相对于所述固定涡旋件回转的期间从第一状态到第四状态依次反复转移的位置,
所述第一状态是所述可动侧槽与所述第一固定侧通路及所述第二固定侧通路连通且所述第二固定侧通路不与所述第二压缩室连通的状态,
所述第二状态是所述可动侧槽与所述第一固定侧通路及所述第二固定侧通路连通且所述第二固定侧通路与所述第二压缩室连通的状态,
所述第三状态是所述可动侧槽与所述第一固定侧通路连通、所述可动侧槽不与所述第二固定侧通路连通且所述第二固定侧通路与所述第二压缩室连通的状态,
所述第四状态是所述可动侧槽与所述第一固定侧通路连通、所述可动侧槽不与所述第二固定侧通路连通且所述第二固定侧通路不与所述第二压缩室连通的状态。
CN202080079722.4A 2019-11-21 2020-11-19 涡旋压缩机 Active CN1147296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0734A JP7343774B2 (ja) 2019-11-21 2019-11-21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19-210734 2019-11-21
PCT/JP2020/043261 WO2021100823A1 (ja) 2019-11-21 2020-11-19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9638A true CN114729638A (zh) 2022-07-08
CN114729638B CN114729638B (zh) 2023-09-15

Family

ID=75964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9722.4A Active CN114729638B (zh) 2019-11-21 2020-11-19 涡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846286B2 (zh)
EP (1) EP4063658B1 (zh)
JP (1) JP7343774B2 (zh)
CN (1) CN114729638B (zh)
ES (1) ES2969471T3 (zh)
WO (1) WO20211008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72229A1 (en) * 2021-08-24 2024-05-22 Daikin Industries, Ltd. Scroll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JP7174288B1 (ja) * 2021-08-24 2022-11-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冷凍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57287A (ja) * 2008-04-21 2009-11-05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12077616A (ja) * 2010-09-30 2012-04-19 Daikin Industries Ltd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CN103244411A (zh) * 2012-02-14 2013-08-1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WO2014196314A1 (ja) * 2013-06-03 2014-12-1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104685213A (zh) * 2012-09-27 2015-06-0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WO2016136185A1 (ja) * 2015-02-27 2016-09-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92158B2 (ja) 2005-03-24 2008-12-0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密閉形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JP5548586B2 (ja) * 2010-10-28 2014-07-1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5152359B2 (ja) * 2011-03-23 2013-02-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5459376B1 (ja) 2012-09-28 2014-04-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57287A (ja) * 2008-04-21 2009-11-05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12077616A (ja) * 2010-09-30 2012-04-19 Daikin Industries Ltd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CN103244411A (zh) * 2012-02-14 2013-08-1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CN104685213A (zh) * 2012-09-27 2015-06-0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WO2014196314A1 (ja) * 2013-06-03 2014-12-1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WO2016136185A1 (ja) * 2015-02-27 2016-09-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CN107208634A (zh) * 2015-02-27 2017-09-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
EP3263900A1 (en) * 2015-02-27 2018-01-03 Daikin Industries, Ltd. Scroll-type compres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43774B2 (ja) 2023-09-13
JP2021080904A (ja) 2021-05-27
EP4063658B1 (en) 2024-01-03
US20220275802A1 (en) 2022-09-01
WO2021100823A1 (ja) 2021-05-27
US11846286B2 (en) 2023-12-19
ES2969471T3 (es) 2024-05-20
EP4063658A4 (en) 2022-12-28
CN114729638B (zh) 2023-09-15
EP4063658A1 (en) 2022-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8471B2 (en) Scroll compressor
US20110120178A1 (en) Compressor
US20120141312A1 (en) Compressor
CN114729638B (zh) 涡旋压缩机
EP3438456B1 (en) Scroll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2015166553A (ja) 圧縮機
EP3779195B1 (en) Scroll compressor
JP7118177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102392655B1 (ko) 냉매의 토출 유로와 오일 회수 유로를 분리한 압축기
EP2466140A1 (en) Compressor
CN109196227B (zh) 涡旋压缩机
JP2021080903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102189105B1 (ko) 압축기
KR102229985B1 (ko) 소음저감구조를 구비한 스크롤 압축기
KR101563005B1 (ko) 압축기
US11603840B2 (en) Scroll compressor having compression chamber oil supplies having stages in which oil supply overlaps and stages in which oil supply does not overlap
CN218598359U (zh) 压缩机
CN218598358U (zh) 压缩机
WO2023162058A1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13204488A (ja) スクロール式流体機械
EP4321756A1 (en) Scroll compressor
JP2013087678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20033908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H04112984A (ja) スクロール流体機械
JP2020033907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