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8550A - 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8550A
CN107208550A CN201680006341.7A CN201680006341A CN107208550A CN 107208550 A CN107208550 A CN 107208550A CN 201680006341 A CN201680006341 A CN 201680006341A CN 107208550 A CN107208550 A CN 107208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engine
internal combustion
actuator
link lev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63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8550B (zh
Inventor
永井希志郎
鬼形淳郎
鬼形淳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08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8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8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8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4Engines with variable distances between pistons at top dead-centre positions and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3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B31/14Changing of compression rati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4Engines with variable distances between pistons at top dead-centre positions and cylinder heads
    • F02B75/045Engines with variable distances between pistons at top dead-centre positions and cylinder heads by means of a variable connecting rod leng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3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connections between pistons and main shafts and not specific to preceding main grou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5/00Varying compression ratio
    • F02D15/02Varying compression ratio by alteration or displacement of piston stro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9/00Other gearings
    • F16H49/001Wave gearings, e.g. harmonic drive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9/00Other gearings
    • F16H49/001Wave gearings, e.g. harmonic drive transmissions
    • F16H2049/003Features of the flexspline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既能够抑制部件个数,又能够提高布局自由度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在本发明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具有设于波动齿轮减速器的波形发生器与壳体或者马达壳体之间的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内轮固定于波形发生器。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滚动轴承的外轮相对于所述壳体马达壳体向轴向的两侧的移动。

Description

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使内燃机的内燃机阀的动作特性可变的可变气门机构的连杆机构或者用于使内燃机的机械实压缩比可变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连杆机构的致动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可变压缩比机构,公知的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在该公报中,利用复连杆式活塞以及曲轴机构,而使活塞的行程特性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变更内燃机的机械压缩比。即,使活塞与曲轴经由上部连杆、下部连杆连结,利用下具有驱动马达、减速器等的致动器控制部连杆的姿势。由此,使活塞的行程特性变化,控制内燃机压缩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1691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作为减速器使用波动减速器。构成该波动减速器的波形发生器相对于第二控制轴、壳体相对旋转,并且承接轴向的力。在此,在波形发生器的轴向两侧,设置有允许相对旋转,并且承接轴向的推力的驱动马达侧的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控制轴侧的第二滑动部件。然而,在如第二滑动部件那样配置在波形发生器的内侧的情况下,可能滑动部件的径向的大小被限制,耐推力载荷被抑制。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允许相对旋转,又能够确保承接推力的滑动部件的径向的大小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在波动齿轮减速器的波形发生器与壳体或者马达壳体之间设置滚动轴承,将滚动轴承的内轮固定于波形发生器,并且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滚动轴承的外轮相对于壳体或者马达壳体向轴向两侧的移动。
因此,能够增大滚动轴承的直径,并且能够承受向轴向的双方向的推力,因此能够承受更大的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内燃机的概略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左侧视图。
图5是实施例1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主要局部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A-A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1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壳体与罩的结合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2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A-A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3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A-A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波动齿轮型减速器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内燃机的概略图。基本结构与特开2011-169152号公报的图1所记载的结构相同,因此进行简单说明。在内燃机的液压缸体的液压缸内往复运动的活塞1上,经由活塞销2旋转自如地连结有上部连杆3的上端。在上部连杆3的下端,经由连结销6旋转自如地连结有下部连杆5。在下部连杆5经由曲轴销4a旋转自如地连结有曲轴4。另外,在下部连杆5经由连结销8旋转自如地连结有第一控制连杆7的上端部。第一控制连杆7的下端部与具有多个连杆部件的连结机构9连结。连结机构9具有:第一控制轴10、第二控制轴11、将第一控制轴10以及第二控制轴11连结起来的第二控制连杆12。
第一控制轴10与在内燃机内部的汽缸列方向延伸的曲轴4平行地延伸。第一控制轴10具有: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内燃机主体的第一枢轴部10a;第一控制连杆7的下端部被旋转自如地连结的控制偏心轴部10b;第二控制连杆12的一端部12a被旋转自如地连结的偏心轴部10c。第一臂部10d的一端与第一枢轴部10a连结,另一端与第一控制连杆7的下端部连结。控制偏心轴部10b设置在相对于第一枢轴部10a预定量偏心的位置。第二臂部10e的一端与第一枢轴部10a连结,另一端与第二控制连杆12的一端部12a连结。偏心轴部10c设置在相对于第一枢轴部10a预定量偏心的位置。第二控制连杆12的另一端部12b与臂连杆13的一端旋转自如地连结。在臂连杆13的另一端连结有第二控制轴11。臂连杆13与第二控制轴11不相对移动。第二控制轴11经由多个枢轴部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后述壳体20内。
第二控制连杆12为杆形状,连接于偏心轴部10c的一端部12a大致直线地形成。另一方面,供臂连杆13连结的另一端部12b弯曲形成。在一端部12a的前端部贯通形成有供偏心轴部10c转动自如地插通的插通孔12c。如图6的A-A剖视图所示,另一端部12b具有形成为两岔状的前端部12d。在前端部12d贯通形成有连结用孔12e。另外,在臂连杆13的突起部13b贯通形成有与连结用孔12e大致同径的连结用孔13c。在形成为两岔状的各前端部12d之间,夹入臂连杆13的突起部13b,在该状态下,连结销14贯通连结用孔12e以及13c并被压入固定。
如图5的主要局部剖视图所示,臂连杆13与第二控制轴11分体形成。臂连杆13是由铁类金属材料形成的厚壁部件,具有在大致中央贯通形成压入用孔13a的圆环状部;向外周突出的U形的突起部13b。压入用孔13a压入有形成于第二控制轴11的各枢轴部之间的固定部23b,通过该压入,将第二控制轴11与臂连杆13固定。在突起部13b形成有转动自如地支承连结销14的连结用孔13c。该连结用孔13c的轴心(连结销14的轴心)从第二控制轴11的轴心向径向以预定量偏心。
第二控制轴11利用经由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一部分即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并从驱动马达22传递的扭矩,来变更旋转位置。在第二控制轴11的旋转位置变更时,经由第二控制连杆12使第一控制轴10旋转,变更第一控制连杆7的下端部的位置。由此,使下部连杆5的姿势变化,并使活塞1的液压缸内的行程位置、行程量变化,伴随于此,变更内燃机压缩比。
(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结构)
图2是实施例1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例1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1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左侧视图,图5是实施例1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主要局部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1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A-A剖视图。如图2~图6所示,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具有:驱动马达22;安装于驱动马达22的前端侧的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将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收纳在内部的壳体2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20的第二控制轴11。
(驱动马达的结构)
驱动马达22无电刷马达,具有:有底圆筒状的马达壳45;固定于马达壳45的内周面的筒状的线圈46;旋转自如地设于线圈46的内侧的转子47;一端部48a固定于转子47的中心的马达驱动轴48;检测马达驱动轴48的旋转角度的分解器55。马达驱动轴48利用设于马达壳45的底部的滚珠轴承52被支承为能够旋转。马达壳45在前端外周具有四个突起部45a。在突起部45a贯通形成有供螺栓49插通的螺栓插通孔45b。
分解器55具有:压入固定于马达驱动轴48的外周的分解器转子55a;检测形成于分解器转子55a的外周面的多齿状的目标的传感器部55b;分解器55设于从马达壳45的开口突出的位置。传感器部55b利用两个螺钉固定于罩28的内部,并且向未图示的控制单元输出检测信号。在将马达壳45安装于罩28时,在分解器55的端面与罩28之间插入O型环50,并且将螺栓49插通于突起部45a,将螺栓49拧紧于形成在罩28的驱动马达22侧的外螺纹部。由此,将马达壳45固定于罩28。利用马达壳45以及罩28收纳驱动马达22的马达收纳室构成为不供给润滑油等的干燥室。
(第二控制轴的结构)
第二控制轴11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部主体23、从轴部主体23扩径的固定用凸缘24。第二控制轴11利用铁类金属材料一体形成轴部主体23以及固定用凸缘24。轴部主体23具有:沿轴向形成台阶形状,前端部侧的小径的第一枢轴部23a;从第一枢轴部23a侧压入臂连杆13的压入用孔13a的中径的固定部23b、固定用凸缘24侧的大径的第二枢轴部23c。另外,在固定部23b与第二枢轴部23c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部23d。另外,在第一枢轴部23a与固定部23b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部23e。
第一台阶部23d沿着臂连杆13的压入用孔13a从第一枢轴部23a侧压入固定部23b。此时,第二枢轴部23c侧的一侧的压入用孔13a端部从轴向抵接,限制臂连杆13向第二枢轴部23c侧的移动。另一方面,第二台阶部23e在将轴部主体23插通到形成于壳体20内的支承孔30内时,与支承孔30的台阶孔缘部30c抵接,限制向第二控制轴11的轴向,即与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侧相反侧的移动。固定用凸缘24以等间隔在外周部的圆周向形成有六个螺栓插通孔24a。在该螺栓插通孔24a插通有六根螺栓25,经由推力板26与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的内齿即圆形齿轮27结合。
在第二控制轴11的轴内具有导入从未图示的油泵压送的润滑油的导入部。导入部形成于固定用凸缘24的中央,具有:从未图示的油孔供给润滑油的圆锥状的油室64a;从油室64a沿着第二控制轴的轴心方向形成的轴向油路64b。在第二控制轴11的轴内具有与轴向油路64b连通的多个径向油路65a、65b。径向油路65a的径向外侧向第一枢轴部23a的外周面与第一轴承孔30a之间的间隙开口,向第一枢轴部23a供给润滑油。径向油路65b与形成于臂连杆13的内部的油孔65c连通,经由油孔65c向连结用孔13c的内周面与连结销14的外周面之间供给润滑油。
(壳体的结构)
壳体20利用铝合金材料形成为大致立方体形状。在壳体20的后端侧形成有大径圆环状的开口槽部20a。该开口槽部20a经由O型环51被罩28封闭。罩28具有在中央位置贯通马达轴贯通孔28a的马达轴贯通孔28a;向径向外周侧扩径的四个突起部28b。罩28、壳体20通过使螺栓43插通于贯通形成在突起部28b的螺栓插通孔而连结固定。
在与开口槽部20a的开口方向正交的侧面,形成有作为与臂连杆13连结的第二控制连杆12用的开口的一侧面20b(参照图5)。在第一侧面20b的壳体20内部形成有成为臂连杆13以及第二控制连杆12的动作区域的收纳室29。在开口槽部20a与收纳室29之间,形成有供第二控制轴11的第二枢轴部23c贯通的减速器侧贯通孔30b。在收纳室29的轴向侧面形成有供第二控制轴11的第一枢轴部23a贯通的支承孔30。另外,在从支承孔30向轴向延长的保持孔31内收纳有检测第二控制轴11的旋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32。另外,在壳体20连接有冷却角度传感器32的冷却水的供给用管44a以及排出用管44b(参照图5)。
(角度传感器的结构)
角度传感器32具有:压入固定于保持孔31的内周面的盖状的传感器罩32a;配置于传感器罩32a的内周侧,与第二控制轴11一体旋转的转子32b;设于传感器罩32a的中央,检测转子32b的旋转位置的传感器部32c。转子32b压入固定于使前端突起部32d形成于第二控制轴11的轴部主体23的前端侧的转子固定用孔23s。传感器部32c使检测到的转子位置信号向检测内燃机运转状态的未图示的控制单元输出。
(波动齿轮型减速器的结构)
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为波动齿轮(注册商标)型,各构成部件收纳在由罩28封闭的壳体20的开口槽部20a内。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具有:螺纹固定于第二控制轴11的固定用凸缘24,在内周形成多个内齿27a的圆环状的第一圆形齿轮27;配置在第一圆形齿轮27的内径侧,能够挠曲变形,并在外周面具有与内齿27a啮合的外齿36a的柔性齿轮36;形成于椭圆形上,外周面沿着柔性齿轮36的内周面滑动的波动发生器即波形发生器37;配置在柔性齿轮36的外径侧,内周面形成有与外齿36a啮合的内齿38a的第二圆形齿轮38。
在第一圆形齿轮27的外周侧,在圆周向等间隔位置形成有作为各螺栓25的螺母部的外螺纹孔27b。柔性齿轮36是由金属材料形成,能够挠曲变形的薄壁圆筒状部件。柔性齿轮36的外齿36a的齿数与第一圆形齿轮27的内齿27a的齿数相同。
波形发生器37具有:椭圆形状的主体部371;允许主体部371的外周与柔性齿轮36的内周之间的相对旋转的滚珠轴承372。滚珠轴承372在轴向以两列并列设置,能够与高扭矩对应。在主体部371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孔37a。在贯通孔37a压入结合有马达驱动轴48的另一端部48b外周。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键槽结合、花键结合,不做特殊限定。在主体部371的驱动马达侧侧面371a具有以包围贯通孔37a的外周的方式在驱动马达侧延伸设置的圆筒状部371b。该圆筒状部371b的截面形状为正圆形状,圆筒状部371b外周的直径比主体部371的短径小径(参照图7、图10)。
在第二圆形齿轮38的外周形成有用于与罩28连结的凸缘38b。在凸缘38b贯通形成有六个螺栓插通孔38c。在第二圆形齿轮38与罩28之间夹装有第二推力板42,将螺栓41插入螺栓插通孔38c而将第二圆形齿轮38以及第二推力板42连结固定于罩28。第二推力板42利用具有与柔性齿轮36同等或之上的耐磨损性的铁类金属材料形成。由此,防止柔性齿轮36产生的推力对罩28造成的磨损,并且限制后述滚珠轴承300的轴向位置。将在后文具体叙述。第二圆形齿轮38的内齿38a的齿数比柔性齿轮36的外齿36a的齿数多两齿。因此,第二圆形齿轮38的内齿38a的齿数比第一圆形齿轮27的内齿27a的齿数多两齿。在波动齿轮型减速机构中,根据该齿数的差确定减速比,因此能够获得尽可能大的减速比。
(关于旋转体的支承构造)
图7是实施例1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壳体与罩的结合部的放大剖视图。在罩28的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侧的端面281具有:供螺栓41螺合的内螺纹部28c;与第二推力板42的厚度大致相同深度,收纳第二推力板42的板收纳部281a;从板收纳部281a向驱动马达22侧弯曲形成的有底圆筒状的台阶部即轴承收纳部281b;在轴承收纳部281b的底面281c的内径位置,立设于轴向波形发生器侧的圆筒状的密封收纳部281d。上述马达轴贯通孔28a形成于比密封收纳部281d更靠近内径侧。
在轴承收纳部281b收纳有开放型的滚珠轴承300。滚珠轴承300是能够承受推力方向的载荷的深槽球轴承,具有外轮301、内轮302、配置在外轮301与内轮302之间的滚珠303。滚珠轴承300的轴向的厚度与轴承收纳部281b的轴向深度大致相同。另外,滚珠轴承300的外径比滚珠轴承52的外径大径,确保轴承容量足够。外轮301收纳于轴承收纳部281b。外轮301的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侧的端面与第二推力板42抵接,外轮301的驱动马达22侧的端面与底面281c抵接。由此,在滚珠轴承300的轴向,构成相对于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侧以及驱动马达22侧的两个方向的外轮301的位置的限制部。另外,轴承收纳部281b设于波形发生器37的驱动马达22侧。即,通过利用更靠近驱动马达22的位置支承滚珠轴承300,抑制马达驱动轴48的变形,抑制向第二控制轴11侧的轴向尺寸的增大。此外,滚珠轴承300能够承受推力方向的载荷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四点接触轴承、角接触轴承。
外轮301的外径比第一以及第二圆形齿轮27、38的内径大径。因此,能够确保滚珠轴承300的轴向以及径向的载荷容许量。另外,外轮301的内径比柔性齿轮36的内径小径。因此,介于外轮301与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之间的第二推力板42能够扩大覆盖外轮301的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侧的端面的区域,能够提高第二推力板42的耐久性。
在内轮302的内周,固定(压入)从波形发生器37的主体部371延伸设置的圆筒状部371b的外周侧。在此的固定不限于压入,例如还包含利用台阶以及开口环进行轴向位置限制。由此,马达驱动轴48利用设于与马达壳45之间的滚珠轴承52支承,并且经由主体部371以及圆筒状部371b被滚珠轴承300支承。因此,能够对马达驱动轴48进行双位支承,能够确保驱动马达22的动作稳定性。另外,假如在利用轴承分别支承主体部371、马达驱动轴48的情况下,需要精度良好地配合各个轴承的中心位置,会提高制造成本。尤其是,在各个轴承跨越多个分割部件设置的情况下,位置精度格外成为问题。与此相对,由于仅利用罩28侧支承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因此组装性良好,另外,能够提高制造容易性。
在此,基于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动作时的作用,说明上述结构的效果。在从驱动马达22输入旋转驱动力时,波形发生器37的主体部371旋转。此时,柔性齿轮36一边挠曲变形一边与第二圆形齿轮38局部地啮合,将被减速的旋转向第一圆形齿轮27以及第二控制轴11输出。这样,在柔性齿轮36发生挠曲变形时,即便内齿27a、38a、外齿36a为平齿,传递扭矩的分力也产生于轴向,因此在波形发生器37产生推力。另外,柔性齿轮36在扭矩传递时产生扭转,利用该扭转在波形发生器37产生推力。另一方面,利用来自内燃机侧的扭矩从第二控制轴11输入旋转扭矩时,在柔性齿轮36产生挠曲变形或扭转变形,在波形发生器37,产生与从马达驱动轴48侧输入扭矩时产生的推力的相反方向的推力。在例如仅利用柔性齿轮36的端面与推力板26之间或者柔性齿轮36与第二推力板42之间承受该推力时,可能导致柔性齿轮36的耐久性的恶化,或者推力板26以及第二推力板42的耐久性的恶化。
另外,产生的推力与所输入的扭矩的大小成比例关系。例如,考虑通过在波形发生器37的两端配置支承轴承,并利用该两端的支承轴承承受作用于各个方向的推力,谋求上述各推力板、柔性齿轮36的耐久性提高。然而,在从内燃机的主运动系传递的负荷扭矩增大时,需要提高支承轴承的可靠性。这样,由于支承轴承的尺寸增大而需要确保轴承容量,由于需要确保轴向空间,因此会导致装置整体的大型化,另外伴随多个轴承的容量增大,会导致成本提高。
在此,在实施例1中,配置有直接支承主体部371的滚珠轴承300。进一步地,将滚珠轴承300配置在罩28侧,并且利用罩28、第二推力板42限制轴向位置。由此,与在波形发生器37的两侧配置轴承等的情况相比,既能够抑制部件个数,又能够谋求轴向的缩短化。另外,通过经由滚珠轴承300限制马达驱动轴48、主体部371的轴向的位置,即便在波形发生器37作用推力,也能够达成稳定保持。另外,由于利用滚珠轴承300承接推力,因此能够抑制从柔性齿轮36向第二推力板42作用的力,能够防止柔性齿轮36以及第二推力板42的耐久性的恶化。
(密封部的结构)
在圆筒状部371b的内径侧具有比圆筒状部371b的内周面小径的密封收纳部281d。在密封收纳部281d的内周与马达驱动轴48的外周,设置有对收纳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的开口槽部20a与驱动马达22之间进行液密密封的密封部件310。密封收纳部281d在圆筒状部371b的内径侧立设。换言之,密封收纳部281d从径向观察与圆筒状部371b以及滚珠轴承300重合。因此,能够抑制轴向尺寸的增大。
另外,利用密封部件310分割为收纳驱动马达22的马达收纳室即干燥室以及收纳第二控制轴11、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的减速器收纳室即润滑室。此时,在干燥室侧设置一个滚珠轴承52,在润滑室侧设置滚珠轴承300,因此润滑室侧的滚珠轴承300能够进行来自外部的润滑。因此,作为滚珠轴承300能够采用开放型的滚珠轴承,能够谋求低成本化。需要说明的是,干燥室侧的滚珠轴承52通过采用例如润滑油封入式轴承等,不具有格外的润滑机构而确保耐久性即可。
[实施例1的效果]
以下,实施例1记载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能获得以下效果。
(1-1)一种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具有:一端部与内燃机的连杆机构连结的第二控制连杆12(控制连杆);通过旋转而使第二控制连杆12的姿势发生变化的第二控制轴11(控制轴);旋转自如地支承第二控制轴11的壳体20;使驱动马达22的输出轴即马达驱动轴48的旋转速度减速并向第二控制轴11传递的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包括:设于壳体20,具有内齿的第二圆形齿轮38(圆形齿轮);配置于第二圆形齿轮38的内侧,在外周形成有外齿36a的柔性齿轮36;利用马达驱动轴48旋转,使柔性齿轮36弯曲为椭圆形,而使柔性齿轮36的外齿36a与第二圆形齿轮38的内齿38a局部地啮合,并且使柔性齿轮36与圆形齿轮38的啮合部位旋转的波形发生器37;设于波形发生器37与壳体20或者马达壳45(马达壳体)之间的滚珠轴承52以及滚珠轴承300(滚动轴承);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滚珠轴承300的外轮301相对于壳体20或者马达壳45(马达壳体),向轴向两侧的移动(限制向波形发生器37侧的移动的第二推力板42、限制相对于壳体20或者马达壳45(马达壳体)向与波形发生器37侧相反侧的移动的轴承收纳部281b的底面281c)。
因此,能够增大滚珠轴承300的直径,并且能够承受向轴向的双方向的推力,既能够削减部件个数又能够谋求轴向的缩短化。
(1-2)在上述(1-1)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内燃机连杆机构是,利用第二控制连杆12的动作使内燃机的活塞的上止点位置和下止点位置的至少一方变化,而能够变更内燃机压缩比的可变压缩比机构。
因此,通过变更压缩比,能够谋求提高燃料经济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可变压缩比机构中,利用连杆机构承接来自各活塞的反力的力非常大。此时,通过有效抑制推力,能够实现稳定的压缩比的变更控制。
(1-3)在上述(1-2)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波形发生器37具有向轴向的驱动马达22侧延伸设置的圆筒状部371b,在该圆筒状部371b与壳体20之间设有滚珠轴承300。
因此,能够将滚珠轴承300设置在更靠近驱动马达22的位置,能够抑制马达驱动轴48的变形。另外,能够抑制向第二控制轴11侧的轴向尺寸的增大。
(1-4)在上述(1-3)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内轮302压入固定于圆筒状部371b的外周。
因此,能够使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与滚珠轴承300模块化,容易相对于罩28组装。
(1-5)在上述(1-4)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滚珠轴承300的外轮301通过使轴向一端侧从轴向与设于壳体20的轴承收纳部281b的底面281c(台阶部)抵接而限制外轮301向轴向一端侧的移动,通过使轴向另一端侧从轴向与固定于壳体20的第二推力板42(板)抵接而限制外轮301向轴向另一端侧的移动。
因此,即便向滚珠轴承300作用双方向的推力,也能够限制波形发生器37、马达驱动轴48的轴向位置,能够实现稳定的动作状态。
(1-6)在上述(1-5)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第二推力板42介于第二圆形齿轮38与滚珠轴承300之间。
因此,即便从柔性齿轮36向第二推力板42作用推力,也能够利用滚珠轴承300支承第二推力板42,能够实现稳定的动作状态。
(1-7)在上述(1-6)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第二推力板42利用螺栓41固定于壳体20。
因此,利用螺栓41的拧紧扭矩,能够简单地确保第二推力板42的限制力。
(1-8)在上述(1-2)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滚珠轴承300设于波形发生器37的轴向的驱动马达22侧。
因此,不需要扩大波形发生器37与第二控制轴11之间的空间,能够抑制轴向尺寸的增大。
(1-10)在上述(1-3)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滚珠轴承300的外径比第二圆形齿轮38的内径大。
因此,能够确保滚珠轴承300的轴承容量。
〔实施例2〕
接着,说明实施例2。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仅说明不同点。图8是实施例2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A-A剖视图。在实施例1中,利用滚珠轴承52和滚珠轴承300轴支承马达驱动轴48以及波形发生器37的主体部371。与此相对,在实施例2中,进一步地,在波形发生器37的第二控制轴11侧设置有滚珠轴承400方面不同。具体而言,设置从主体部371的端面延伸设置的筒状部371c,在第二控制轴11的固定用凸缘24端面设置有圆环状的台阶部24b,利用筒状部371c以及台阶部24b保持滚珠轴承400。由此,能够进一步稳定保持马达驱动轴48、波形发生器37。另外,在产生朝向波形发生器37的第二控制轴11侧的推力时,通过利用滚珠轴承400承受推力,能够减轻滚珠轴承300、第二推力板42的负担,能够谋求耐久性的提高。另外,由于在成为减速器收纳室的润滑室内增加滚珠轴承400,因此能够采用开放型的滚珠轴承,能够抑制成本提高。
〔实施例3〕
接着,说明实施例3。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仅说明不同点。图9是实施例3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的A-A剖视图。在实施例1中,利用滚珠轴承52、滚珠轴承300轴支承马达驱动轴48以及波形发生器37的主体部371。与此相对,在实施例3中,还具有:从轴承收纳部281b的底面281c向驱动马达22侧的马达收纳室侧立设的圆筒状的轴承收纳部281e;配置在轴承收纳部281e与马达驱动轴48之间的滚珠轴承500。这样,通过在马达收纳室内的两个位置轴支承马达驱动轴48,能够进一步稳定保持马达驱动轴48、波形发生器37。另外,通过使轴承收纳部281e的底面281f与滚珠轴承500的端面抵接,能够限制伴随向轴向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侧的推力的移动,能够减轻滚珠轴承300、第二推力板42的负担,谋求提高耐久性。
根据上述实施例能够把握的技术思想如下所示。
(11)一种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一端部与内燃机的连杆机构连结的控制连杆;通过旋转使所述控制连杆的姿势变化的控制轴;旋转自如地支承该控制轴的壳体;旋转驱动马达输出轴的驱动马达;使所述马达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减速,并将其向所述控制轴传递的波动齿轮型减速器;所述波动齿轮型减速器具有:具有与所述控制轴一体旋转的内齿的第一圆形齿轮;固定于所述壳体,具有比所述第一圆形齿轮齿数多的内齿的第二圆形齿轮;配置于所述第一圆形齿轮以及第二圆形齿轮的内侧,弹性变形,并且在外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圆形齿轮的内齿的齿数相同的外齿的柔性齿轮;利用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旋转,使所述柔性齿轮弯曲为椭圆形,使所述柔性齿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圆形齿轮的内齿局部地啮合,并且使所述柔性齿轮与所述第二圆形齿轮啮合的部位旋转的波形发生器;设于该波形发生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承受施加在所述波形发生器上的轴向的双方向的载荷。
因此,利用滚动轴承能够承受向双方向的推力,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又能够谋求轴向的缩短化。
(12)在上述(11)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所述滚动轴承的内轮固定于向所述波形发生器的轴向延伸的圆筒部。
因此能够抑制轴向尺寸的增大。
(13)在上述(12)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所述内轮压入固定于所述圆筒部的外周。
因此,能够使波动齿轮型减速器与滚动轴承模块化,相对于驱动马达容易组装。
(14)在上述(12)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所述滚动轴承的外轮通过使轴向一端侧从轴向与设于所述壳体的台阶部抵接而限制所述外轮向轴向一端侧的移动,通过使轴向另一端侧从轴向与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板抵接而限制所述外轮向轴向另一端侧的移动。因此,即便向滚动轴承作用双方向的推力,也能够限制波形发生器、马达输出轴的轴向位置,能够实现稳定的动作状态。
(15)在上述(14)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所述板介于所述圆形齿轮与所述滚动轴承之间。
因此,即便从柔性齿轮向板作用推力,也能够利用滚动轴承支承板,能够实现稳定的动作状态。
(16)在上述(14)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所述板螺栓固定于所述壳体。
因此,利用螺栓的拧紧扭矩,能够简单地确保板的限制力。
(17)在上述(11)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所述内燃机连杆机构是通过所述控制连杆的动作使内燃机的活塞的上止点位置与下止点位置的至少一方变化,而能够变更内燃机压缩比的可变压缩比机构。。
因此,通过变更压缩比,能够谋求燃料经济性的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可变压缩比机构中,利用连杆机构承受来自各活塞的反力的力非常大。此时,通过有效抑制推力,能够实现稳定的压缩比的变更控制。
(18)一种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具有:一端部与内燃机的连杆机构连结的第二控制连杆12(控制连杆);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二控制连杆12的另一端部的臂连杆13;固定该臂连杆13的第二控制轴11(控制轴);旋转驱动插通于马达壳45的马达驱动轴48以及波形发生器37(输出轴)的驱动马达22;使马达驱动轴48的旋转速度减速并向第二控制轴11传递的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减速器);旋转自如地支承第二控制轴11,并且具有收纳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的减速器收纳室的壳体20;设于壳体20,向减速器收纳室供给润滑油的轴向油路64b以及径向油路65a(润滑油供给油路);设于马达壳45内,旋转自如地轴支承马达驱动轴48的滚珠轴承52(第一轴承);设于减速器收纳室内,旋转自如地轴支承马达驱动轴48以及波形发生器37的滚珠轴承300(第二轴承);密封马达壳45与马达驱动轴48之间的密封部件310。
即,将滚珠轴承300配置在作为润滑室的减速器收纳室内。假如将轴承配置在作为干燥室的马达收纳室内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润滑,需要采用润滑油封入式的高价轴承。与此相对,如果是润滑室内,由于供给润滑油,因此能够采用开放型的滚珠轴承300,能够降低成本。
(19)在上述(18)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具有与马达驱动轴48连结的波形发生器37(减速器输入部),圆筒状部371b向波形发生器37的轴向驱动马达侧延伸设置,滚珠轴承300设于圆筒状部371b的外周与减速器收纳室之间。
因此,将马达驱动轴48的轴承、波形发生器37的轴承兼用为一个滚珠轴承300,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
(20)在上述(19)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密封部件310位于圆筒状部371b的径向内侧。
因此,在从径向观察时,密封部件310与滚珠轴承300重叠配置,能够使轴向尺寸缩短化。
(21)在上述(20)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滚珠轴承300是开放型的滚珠轴承。
因此,用于润滑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第二控制轴11的润滑油容易进入滑动部,能够确保润滑性。
(22)在上述(21)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滚珠轴承300构成为比滚珠轴承52大径。
因此,能够充分确保轴承容量。
(23)在上述(18)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滚珠轴承300设于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的轴向驱动马达22侧。
因此,通过在更靠近驱动马达22的位置支承滚珠轴承300,既能够抑制马达驱动轴48的变形,又能够抑制向第二控制轴11侧的轴向尺寸的增大。
〔其他实施例〕
以上,基于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在实施例1中,在圆筒状部371b的外周压入固定有滚珠轴承300的内轮302。与此相对,也可以将外轮301压入固定于壳体20。
(2-9)在上述(1-4)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中,外轮301压入固定于壳体20。
由此,例如,能够将罩28、马达壳45以及滚珠轴承300模块化,因此容易组装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1。
另外,在各实施例中,在使内燃机的压缩比可变的机构中采用本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也可以在使进气门、排气门的动作正时可变的可变阀正时机构的连杆机构中采用本致动器。另外,例示了作为轴承采用开放型的滚珠轴承的示例,不限于开放型的滚珠轴承,也可以采用具有树脂带的轴承,也可以采用润滑油封入式、滚柱轴承等。另外,例示了将马达驱动轴48与主体部371压入结合的示例,也可以通过锯齿结合或者利用螺栓与螺母进行连结。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要旨的前提下,能够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当然包含其等同物。另外,在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或获得效果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能够将权利要求范围以及说明书所记载的各构成要素进行任意组合或省略。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1月1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5-012414号的优先权。2015年1月1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5-012414号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的范围、附图以及摘要的所有公开内容,通过参照整体引入本申请。
附图标记说明
1活塞,3上部连杆,4曲轴,4a曲轴销,5下部连杆,7控制连杆,9连结机构,10第一控制轴,11第二控制轴,12第二控制连杆,13臂连杆,20壳体,20a开口槽部,21波动齿轮型减速器,22驱动马达,23轴部主体,23a第一枢轴部,23c第二枢轴部,23d第一台阶部,23e第二台阶部,24b台阶部,26推力板,27第一圆形齿轮,27a内齿,28罩,28a马达轴贯通孔,29收纳室,30支承孔,30a轴承孔,30b减速器侧贯通孔,30c台阶孔缘部,31保持孔,32角度传感器,36柔性齿轮,36a外齿,37波形发生器,38第二圆形齿轮,38a内齿,38b凸缘,38c螺栓插通孔,41螺栓,42第二推力板,43螺栓,44a供给用管,44b排出用管,45马达壳,48马达驱动轴,48a一端部,48b另一端部,52轴承,281端面,281a板收纳部,281b轴承收纳部,281c底面,281d密封收纳部,281e轴承收纳部,281f底面,300滚珠轴承,301外轮,302内轮,303滚珠,310密封部件,371主体部,371a驱动马达侧侧面,371b圆筒状部,371c筒状部,372滚珠轴承,400轴承,500轴承。

Claims (16)

1.一种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端部与内燃机的连杆机构连结的控制连杆;
通过旋转使所述控制连杆的姿势变化的控制轴;
旋转自如地支承该控制轴的壳体;
使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减速并将其向所述控制轴传递的波动齿轮型减速器;
所述波动齿轮型减速器具有:
设于所述壳体,具有内齿的圆形齿轮;
配置于该圆形齿轮的内侧,并且在外周形成有外齿,使旋转向所述控制轴传递的柔性齿轮;
波形发生器,其利用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旋转,使所述柔性齿轮弯曲为椭圆形,并使所述柔性齿轮的外齿与所述圆形齿轮的内齿局部地啮合,并且使所述柔性齿轮与所述圆形齿轮啮合的部位旋转;
设于该波形发生器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驱动马达的马达壳体之间,使内轮相对于所述波形发生器固定的滚动轴承;
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所述滚动轴承的外轮相对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驱动马达的马达壳体向轴向的两侧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连杆机构是利用所述控制连杆的动作使内燃机的活塞的上止点位置和下止点位置的至少一方变化,而能够变更内燃机压缩比的可变压缩比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形发生器具有向轴向的所述驱动马达侧延伸设置的圆筒状部,在该圆筒状部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所述滚动轴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轮压入固定于所述圆筒状部的外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轴承的外轮通过使轴向一端侧从轴向与设于所述壳体的台阶部抵接而限制所述外轮向轴向一端侧的移动,通过使轴向另一端侧从轴向与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板抵接而限制所述外轮向轴向另一端侧的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介于所述圆形齿轮与所述滚动轴承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利用螺栓固定于所述壳体。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轴承设于所述波形发生器的轴向的所述驱动马达侧。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径比所述圆形齿轮的内径大。
10.一种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端部与内燃机的连杆机构连结的控制连杆;
通过旋转使所述控制连杆的姿势变化的控制轴;
旋转自如地支承该控制轴的壳体;
旋转驱动马达输出轴的驱动马达;
使所述马达输出轴的旋转速度减速并将其向所述控制轴传递的波动齿轮型减速器;
所述波动齿轮型减速器具有:
固定于所述壳体,具有内齿的圆形齿轮;
配置于该圆形齿轮的内侧,并且向径向弹性变形,在外周形成有外齿,与所述控制轴一起旋转的柔性齿轮;
波形发生器,其利用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旋转,使所述柔性齿轮弯曲为椭圆形,并使所述柔性齿轮的外齿与所述圆形齿轮的内齿局部地啮合,并且使所述柔性齿轮与所述圆形齿轮啮合的部位旋转;
设于该波形发生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滚动轴承;
所述滚动轴承构成为承受施加在所述波形发生器上的轴向的双方向的载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轴承的外轮固定于所述壳体,
所述滚动轴承的内轮固定于向所述波形发生器的轴向延伸的圆筒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轮压入固定于所述圆筒部的外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轴承的外轮通过使轴向一端侧从轴向与设于所述壳体的台阶部抵接而限制所述外轮向轴向一端侧的移动,通过使轴向另一端侧从轴向与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板抵接而限制所述外轮向轴向另一端侧的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介于所述圆形齿轮与所述滚动轴承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螺栓固定于所述壳体。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连杆机构是通过所述控制连杆的动作使内燃机的活塞的上止点位置与下止点位置的至少一方变化,而能够变更内燃机压缩比的可变压缩比机构。
CN201680006341.7A 2015-01-26 2016-01-06 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 Active CN1072085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2414 2015-01-26
JP2015012414A JP6384020B2 (ja) 2015-01-26 2015-01-26 内燃機関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PCT/JP2016/050187 WO2016121424A1 (ja) 2015-01-26 2016-01-06 内燃機関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8550A true CN107208550A (zh) 2017-09-26
CN107208550B CN107208550B (zh) 2019-09-27

Family

ID=56543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6341.7A Active CN107208550B (zh) 2015-01-26 2016-01-06 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7972B2 (zh)
JP (1) JP6384020B2 (zh)
CN (1) CN107208550B (zh)
DE (1) DE112016000475T5 (zh)
WO (1) WO201612142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12848A1 (en) * 2020-10-12 2022-04-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ctuation assembly for phaser system
US20220252015A1 (en) * 2021-02-11 2022-08-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Cranktrain phase adjuster for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US11428173B2 (en) * 2020-10-06 2022-08-3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Cranktrain phase adjuster for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6567B2 (ja) 2016-02-16 2019-08-2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759120B2 (ja) * 2017-02-07 2020-09-2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波動歯車減速機の製造方法
EP3387293B1 (de) * 2017-02-28 2021-08-25 Harmonic Drive SE Spannungswellengetriebe mit innendichtung
US20190089224A1 (en) * 2017-09-15 2019-03-21 Nidec Corporation Actuator
JP2019199893A (ja) * 2018-05-14 2019-1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歯車装置および歯車装置ユニット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3644A (ja) * 2002-11-20 2004-07-02 Honda Motor Co Ltd ストローク可変エンジン
CN1860290A (zh) * 2003-10-01 2006-11-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斯特林发动机和具有该发动机的混合系统
CN201377356Y (zh) * 2009-04-21 2010-01-06 张志强 一种汽车发动机可变压缩比装置
JP2010151088A (ja) * 2008-12-26 2010-07-08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可変圧縮比装置
JP2011169152A (ja) * 2010-02-16 2011-09-01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可変圧縮比装置
CN102439272A (zh) * 2009-04-29 2012-05-02 Avl里斯脱有限公司 用于修改内燃机的活塞运动学的装置
WO2014027497A1 (ja) * 2012-08-13 2014-02-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圧縮比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6738A (ja) * 1993-06-14 1994-12-20 Yamaha Motor Co Ltd 排気制御装置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RU2585699C1 (ru) * 2013-01-09 2016-06-10 Ниссан Мотор Ко., Лтд. При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6208589B2 (ja) * 2014-02-04 2017-10-0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可変圧縮比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208035B2 (ja) * 2014-02-04 2017-10-0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と可変圧縮比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DE112015003880T5 (de) * 2014-08-26 2017-05-04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Aktuator für gelenkmechanismus für verbrennungsmotor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des aktuator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3644A (ja) * 2002-11-20 2004-07-02 Honda Motor Co Ltd ストローク可変エンジン
CN1860290A (zh) * 2003-10-01 2006-11-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斯特林发动机和具有该发动机的混合系统
JP2010151088A (ja) * 2008-12-26 2010-07-08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可変圧縮比装置
CN201377356Y (zh) * 2009-04-21 2010-01-06 张志强 一种汽车发动机可变压缩比装置
CN102439272A (zh) * 2009-04-29 2012-05-02 Avl里斯脱有限公司 用于修改内燃机的活塞运动学的装置
JP2011169152A (ja) * 2010-02-16 2011-09-01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可変圧縮比装置
WO2014027497A1 (ja) * 2012-08-13 2014-02-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圧縮比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28173B2 (en) * 2020-10-06 2022-08-3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Cranktrain phase adjuster for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US20220112848A1 (en) * 2020-10-12 2022-04-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ctuation assembly for phaser system
US11619182B2 (en) * 2020-10-12 2023-04-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ctuation assembly for phaser system
US20220252015A1 (en) * 2021-02-11 2022-08-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Cranktrain phase adjuster for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US11519342B2 (en) * 2021-02-11 2022-12-0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Cranktrain phase adjuster for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84020B2 (ja) 2018-09-05
DE112016000475T5 (de) 2017-10-12
JP2016138467A (ja) 2016-08-04
WO2016121424A1 (ja) 2016-08-04
US10287972B2 (en) 2019-05-14
US20180016972A1 (en) 2018-01-18
CN107208550B (zh) 2019-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8550B (zh) 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致动器
JP6208035B2 (ja) 内燃機関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と可変圧縮比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572664B2 (ja) 内燃機関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208589B2 (ja) 可変圧縮比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EP2257700B1 (en) A reciprocating piston mechanism and a method of increasing internal egr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18025765A1 (ja) 内燃機関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6662011A (zh) 内燃机用连杆机构的促动器和该促动器的组装方法
JP6589686B2 (ja) 内燃機関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RU2664906C1 (ru) Механизм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степени сжатия для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JP6451029B2 (ja) 内燃機関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589746B2 (ja) 内燃機関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509666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圧縮比装置
JP6748594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圧縮比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内燃機関の可変圧縮比装置
JP6488519B2 (ja) 内燃機関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408095B2 (ja) 可変圧縮比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WO2019181164A1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圧縮比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波動歯車減速機
JP2020101113A (ja) 内燃機関用可変圧縮比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7202882B2 (ja) 内燃機関用可変圧縮比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0325763A (zh) 带有传动机构的转动执行装置
JP7284694B2 (ja) 可変圧縮比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8013081A (ja) 内燃機関用リンク機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4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