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93195A - 粉末收集装置与利用粉末收集装置的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粉末收集装置与利用粉末收集装置的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93195A
CN107193195A CN201610811552.XA CN201610811552A CN107193195A CN 107193195 A CN107193195 A CN 107193195A CN 201610811552 A CN201610811552 A CN 201610811552A CN 107193195 A CN107193195 A CN 107193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container
open
powder collection
close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15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93195B (zh
Inventor
小宫山努
重森幸友
三井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93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3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93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3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79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for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粉末收集装置,包括:传送管;粉末收集容器,其能转动地支撑在枢轴中心上,所述枢轴中心设置在设备本体的附接部分的下边缘部分中,并且粉末收集容器能移除地附接至覆盖设备本体的附接部分的位置;管侧开闭机构,其具有开闭盖,该开闭盖沿纵向方向线性移动以开闭排出口;以及容器侧开闭机构,其具有容器开闭盖,该容器开闭盖沿纵向方向线性移动以开闭收集口,收集口设置在粉末收集容器的预定的接收部中,当粉末收集容器转动到覆盖设备本体的附接部分的位置时,容器侧开闭机构通过与设置在传送管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容器开闭盖从而打开收集口。管侧开闭机构的排出口布置在包括所述枢轴中心的垂线的不同于设备本体的那一侧。

Description

粉末收集装置与利用粉末收集装置的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收集装置以及利用粉末收集装置的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2008-216278号公报与2015-4931号公报描述了此类型的粉末收集装置。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2008-216278号公报(具体实施方式,图5)公开了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废弃色调剂收集容器附接至设备本体,该废弃色调剂收集容器具有设置在容器的侧部中以连接至从设备本体伸出的柱状伸出部的第一废弃色调剂收集口以及设置在容器的上部中以在容器与设备本体之间滑动的同时开闭的第二废弃色调剂收集口。废弃色调剂收集容器的枢轴中心设在容器的顶部中。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2015-4931号公报(实施方式的描述,图8)描述了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通过沿色调剂排出口的附接方向转动色调剂流入口处的闸板,清洁单元的色调剂排出口被连接至色调剂接收容器的色调剂流入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抑制在粉末收集容器附接至设置在设备本体中的传送管道以传送被收集粉末时被收集粉末飞散。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粉末收集装置,该粉末收集装置包括:传送管,该传送管传送具有粉末处理单元的设备本体中产生的被收集粉末;粉末收集容器,该粉末收集容器具有位于其中的接收所述被收集粉末的粉末接收室,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能转动地支撑在枢轴中心上,所述枢轴中心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附接部分的下边缘部分中,并且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能移除地附接至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管侧开闭机构,该管侧开闭机构具有开闭盖,该开闭盖沿纵向方向线性移动以开闭排出口,该排出口设置在所述传送管的邻近纵向方向上的突出端的下侧,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转动到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时,所述管侧开闭机构通过与设置在所述粉末收集容器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所述排出口处的所述开闭盖从而打开所述排出口;以及容器侧开闭机构,该容器侧开闭机构具有容器开闭盖,该容器开闭盖沿所述纵向方向线性移动以开闭收集口,所述收集口设置在所述粉末收集容器的预定的接收部中,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转动到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时,所述容器侧开闭机构通过与设置在所述传送管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所述容器开闭盖从而打开所述收集口。所述管侧开闭机构的所述排出口布置在包括所述粉末收集容器的所述枢轴中心的垂线的不同于所述设备本体的那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管侧开闭机构的所述开闭盖包括:连通口,该连通口比所述排出口大并且比所述粉末收集容器的所述收集口小,并且当所述排出口打开时所述连通口在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收集口之间连通;以及臂部,该臂部在比所述连通口更接近所述设备本体的那一侧向下伸出。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附接至所述附接部分时,设置在所述粉末收集容器中的所述操作构件首先接触所述臂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粉末收集容器具有能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沿所述收集口的外周边缘伸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粉末收集装置,该粉末收集装置包括:第一传送管,该传送管传送设备本体中产生的被收集粉末,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粉末处理单元;第二传送管,该第二传送管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管上方以传送包括所述粉末处理单元的所述设备本体中产生的被收集粉末;粉末收集容器,该粉末收集容器具有位于其中的接收所述收集粉末的粉末接收室,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能转动地支撑在枢轴中心上,所述枢轴中心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附接部分的下边缘部分中,并且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能移除地附接至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第一管侧开闭机构,该第一管侧开闭机构具有第一开闭盖,该第一开闭盖沿所述纵向方向线性移动以开闭第一排出口,该第一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管的邻近纵向方向上的突出端的下侧,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转动到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时,所述第一管侧开闭机构通过与设置在所述粉末收集容器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所述第一排出口处的所述第一开闭盖从而打开所述第一排出口;第二管侧开闭机构,该第二管侧开闭机构具有第二开闭盖,该第二开闭盖沿所述第二传送管的外周沿纵向方向移动以开闭第二排出口,该第二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管的邻近纵向方向上的突出端的下侧,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转动到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时,所述第二管侧开闭机构通过与设置在所述粉末收集容器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所述第二排出口处的所述第二开闭盖从而打开所述第二排出口;第一容器侧开闭机构,该第一容器侧开闭机构具有第一容器开闭盖,该第一容器开闭盖沿纵向方向线性移动以开闭第一收集口,所述第一收集口设置在所述粉末收集容器的预定的接收部中,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转动到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容器侧开闭机构通过与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管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所述第一容器开闭盖从而打开所述第一收集口;以及第二容器侧开闭机构,该第二容器侧开闭机构具有第二容器开闭盖,该第二容器开闭盖开闭第二收集口,所述第二收集口设置在位于所述粉末收集容器的所述第一容器侧开闭机构上方的预定接收部中,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转动到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时,所述第二容器侧开闭机构通过与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管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所述第二容器开闭盖从而打开所述第二收集口。所述第一管侧开闭机构的所述第一排出口布置在包括所述粉末收集容器的所述枢轴中心的垂线的不同于所述设备本体的那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基于第四方面,所述第二排出口布置在由所述第一排出口沿垂直方向占据的区域之外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基于第五方面,所述第二排出口布置在包括所述枢轴中心的所述垂线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基于第四方面,所述第一开闭盖包括:连通口,该连通口比所述第一排出口大并且比所述粉末收集容器的所述第一收集口小,并且当所述第一排出口打开时所述连通口在所述第一排出口与所述第一收集口之间连通;以及臂部,该臂部在比所述连通口更接近所述设备本体的那一侧向下伸出。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附接至所述附接部分时,设置在所述粉末收集容器中的所述操作构件首先接触所述臂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基于第四方面,所述粉末收集容器包括能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沿所述第一收集口的外周边缘伸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包括:设置在设备本体中以处理粉末的粉末处理单元;以及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粉末收集装置,该粉末收集装置收集经所述粉末处理单元处理的处理过的被收集粉末。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基于第九方面,所述粉末处理单元包括:图像承载构件,该图像承载构件承载静电潜像;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利用作为粉末的显影剂使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将借助所述显影装置显影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以及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清除余留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残余显影剂。所述粉末收集装置收集从所述显影装置、所述转印装置以及所述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者排出的废弃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抑制了被收集粉末在粉末收集容器附接至设置在设备本体中以传送被收集粉末的传送管道时飞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当粉末收集容器附接至设备本体时,粉末收集容器不触及管侧开闭机构的开闭盖的端部。这使得管侧开闭机构的开闭盖能够顺畅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能够进一步抑制收集粉末在粉末收集容器附接至设备本体时飞散。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能够抑制收集粉末在粉末收集容器附接至设置在设备本体中以传送收集粉末的传送管道时飞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第二排出口布置在与第一排出口重叠的位置的实施例相比,可以减少来自第二排出口的被收集粉末的飞散影响第一排出口这样的忧虑。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枢轴中心离开第二排出口的实施例相比,可以减小第二传送管与粉末收集容器的第二收集口之间的间隙,并且可以抑制被收集粉末在粉末收集容器附接至设备本体时飞散。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当粉末收集容器附接至设备本体时,粉末收集容器的操作构件不触及第一管侧开闭机构的第一开闭盖的端部。这使得第一管侧开闭机构的第一开闭盖能够顺畅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能够进一步抑制被收集粉末在粉末收集容器附接至设备本体时飞散。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能够提供这样的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能抑制被收集粉末在粉末收集容器附接至设置在设备本体中以传送被收集粉末的传送管道时飞散。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能够提供这样的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能抑制废弃显影剂在粉末收集容器附接至设置在设备本体中以传送被收集粉末的传送管道时飞散。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A与图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收集装置的外形的说明图,图1A示出了粉末收集装置附接至设备本体之前的状态,并且图1B示出了粉末收集装置附接至设备本体之后的状态;
图2A与图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收集装置的外形的说明图,图2A示出了粉末收集装置附接至设备本体之前的状态,并且图2B示出了粉末收集装置附接至设备本体之后的状态;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外形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废弃显影剂的排出路径的立体图;
图5是从图4的V方向看到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示出图7的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的剖面的说明图;
图9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11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收集容器的立体图;
图12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粉末收集容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13是设置在收集容器中的闸板机构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收集容器被附接时显影装置与收集容器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收集容器附接至设备外壳之前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与收集容器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收集容器附接至设备外壳之后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与收集容器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收集容器附接至设备外壳之前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与收集容器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8是示出收集容器附接至设备外壳之后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与收集容器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9A与图19B是示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收集容器被附接之前以及之后废弃色显影排出装置与收集容器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0A与图20B是示出在对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收集容器被附接之前以及之后废弃色显影排出装置与收集容器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以及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收集容器附接至设备外壳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概述
图1A与图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收集装置的外形的说明图,图1A示出了粉末收集装置附接至稍后待描述的设备本体的附接部分之前的状态,并且图1B示出了粉末收集装置附接至设备本体之后的状态。
参照图1A与图1B,粉末收集装置包括传送管2、粉末收集容器6、管侧开闭机构3以及容器侧开闭机构7。传送管2传送包括粉末处理单元的设备本体1中产生的被收集粉末。粉末收集容器6具有位于其中的接收被收集粉末的粉末接收室,粉末收集容器6可转动地支撑在枢轴中心Pr上,枢轴中心Pr设置在设备本体1中的附接部分1a的下边缘部分中,并且粉末收集容器6可移除地附接至覆盖设备本体1的附接部分1a的位置。管侧开闭机构3具有开闭盖5,该开闭盖沿纵向方向线性移动以开闭排出口4,该排出口设置在传送管2的邻近纵向方向上的突出端的下侧。当粉末收集容器6转到覆盖设备本体1的附接部分1a的位置时,管侧开闭机构3通过与设置在粉末收集容器6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排出口4处的开闭盖5从而打开排出口4。容器侧开闭机构7具有容器开闭盖9,该容器开闭盖线性移动以开闭收集口8,收集口8沿纵向方向设置在粉末收集容器6的预定的接收部中。当粉末收集容器6转到覆盖设备本体1的附接部分1a的位置时,容器侧开闭机构7通过与设置在传送管2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容器开闭盖9从而打开收集口8。管侧开闭机构3的排出口4布置在包括粉末收集容器6的枢轴中心Pr的垂线L的不同于设备本体1的那一侧上。
与排出口4的位置设在设备本体1的同侧上的情况相比,在管侧开闭机构3的排出口4的位置(设置在传送管2中)设在包括枢轴中心Pr的垂线L的不同于设备本体1的那一侧上的情况下,当粉末收集容器6附接至附接部分1a时,容器侧开闭机构7的收集口8(设置在粉末收集容器6中)周围的变形被抑制,并且抑制粉末从排出口4飞散。这里,表述“布置在垂线L的不同于设备本体1的那一侧”包括部件精度、组件精度等方面的可接受范围的误差,并且传送管2可以稍微倾斜。
虽然不具体限定被收集粉末只要其在传送管2中传送即可,但是被收集粉末的典型实施例是在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过的废弃的显影剂。不具体限定设置在设备本体1中的传送管2的数量,可以设置单个传送管2,或者可以设置多个传送管2。而且,仅需要传送管2的截面形状必须达到传送被收集粉末的程度,并且传送管2的外形可以是例如圆形或者矩形。在粉末收集容器6附接至设备本体1的附接部分1a时,粉末收集容器6在枢轴中心Pr上转动,该枢轴中心设置在附接部分1a的下边缘部分中并且包括位于下边缘部分中的多个位置。可以以例如点形式或者线性形式使用所述多个位置。
为了适当执行管侧开闭机构3中的开闭盖5的打开操作,例如,管侧开闭机构3中的开闭盖5包括:连通口5a,该连通口比排出口4大并且比粉末收集容器6的收集口8小,并且连通口5a在排出口4打开时在排出口4与收集口8之间连通;以及臂部5b,该臂部在比连通口5a更接近设备本体1的那一侧向下伸出。例如,当粉末收集容器6附接至附接部分1a时,设置在粉末收集容器6中的操作构件(未示出)首先与臂部5b接触。在此情况下,当粉末收集容器6转动时,粉末收集容器6中的操作构件与开闭盖5的臂部5b接触。因此,粉末收集容器6不直接触及开闭盖5的端部,这会允许开闭盖5稳定打开。
而且,粉末收集容器6可以包括弹性构件10,该弹性构件可沿收集口8的周向边缘弹性变形。当弹性构件10设置在收集口8周围时,传送管2的开闭盖5与粉末收集容器6的收集口8之间的附着增强,从而抑制被收集粉末泄漏。不具体限定收集口8的形状,仅需要收集口8的形状应使得能够收集收集粉末。
图2A与图2B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收集装置的说明图,图2A示出了粉末收集装置附接至设备本体的附接部分之前的状态,并且图2B示出了粉末收集装置附接至设备本体之后的状态。
参照图2A与图2B,粉末收集装置包括第一传送管12、第二传送管22以及粉末收集容器6。第一传送管12传送包括粉末处理单元的设备本体1中产生的被收集粉末。第二传送管22布置在第一传送管12上方,并且传送包括粉末处理单元的设备本体1中产生的被收集粉末。粉末收集容器6具有位于其中的接收收集粉末的粉末接收室,粉末收集容器6可转动地支撑在枢轴中心Pr上,枢轴中心Pr设置在设备本体1中的附接部分1a的下边缘部分中,并且粉末收集容器6可移除地附接至覆盖设备本体1的附接部分1a的位置。粉末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一管侧开闭机构13、第二管侧开闭机构23、第一容器侧开闭机构17以及第二容器侧开闭机构27。第一管侧开闭机构13包括第一开闭盖15,该第一开闭盖沿纵向方向线性移动以开闭第一排出口14,该第一排出口设置在传送管2的邻近纵向方向上的突出端的下侧。当粉末收集容器6转到覆盖设备本体1的附接部分1a的位置时,第一管侧开闭机构13通过与设置在粉末收集容器6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第一开闭盖15从而打开第一排出口14。第二管侧开闭机构23包括第二开闭盖25,该第二开闭盖沿第二传送管22的外周沿纵向方向移动以开闭第二排出口24,该第二排出口设置在第二传送管22的邻近纵向方向上的突出端的下侧。当粉末收集容器6转到覆盖设备本体1的附接部分1a的位置时,第二管侧开闭机构23通过与设置在粉末收集容器6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第二开闭盖25从而打开第二排出口24。第一容器侧开闭机构17包括第一容器开闭盖19,该第一容器开闭盖沿纵向方向线性移动以开闭第一收集口18,第一收集口18设置在粉末收集容器6的预定的接收部中。当粉末收集容器6转到覆盖设备本体1的附接部分1a的位置时,第一容器侧开闭机构17通过与设置在第一传送管12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第一容器开闭盖19从而打开第一收集口18。第二容器侧开闭机构27包括第二容器开闭盖29,该第二容器开闭盖开闭第二收集口28,第二收集口28设置在位于粉末收集容器6的第一容器侧开闭机构17上方的预定的接收部中。当粉末收集容器6转到覆盖设备本体1的附接部分1a的位置时,第二容器侧开闭机构27通过与设置在第二传送管22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第二容器开闭盖29从而打开第二收集口28。第一管侧开闭机构13中的第一排出口14布置在包括粉末收集容器6的枢轴中心Pr的垂线L的不同于设备本体1的那一侧。
这里,不具体限定第一传送管12与第二传送辊22的数量。例如,在被收集粉末是显影剂的情况下,第一传送管12与第二传送辊22的数量均对应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四种颜色。第二开闭盖25沿第二传送管22的外周移动,并且作为一个实施例是环形的。
不具体限定第一排出口14与第二排出口24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第一排出口14与第二排出口24可以布置在对准的位置处或者不同的位置处。仅需要第一排出口14布置在包括枢轴中心Pr的垂线L的不同于设备本体1的那一侧。在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利用不同开闭系统的第一管侧开闭机构13(设置在下侧)与第二管侧开闭机构23(设置在上侧)沿上下方向布置。上部的第二管侧开闭机构23采用廉价的开闭系统。相比之下,在第一管侧开闭机构13的开闭系统中,即使当被收集粉末从第二管侧开闭机构23泄漏时,泄漏的被收集粉末也不影响第一管侧开闭机构13的第一开闭盖15,因为第一开闭盖15设置在第一传送管12的下表面上。
从防止自第二排出口24的被收集粉末飞散影响第一排出口14的角度来说,第二排出口24布置在垂直方向上被第一排出口14占据的区域之外的位置处。在此情况下,例如,第二排出口24可以布置在比垂直方向上被第一排出口14占据的区域更接近设备本体1的那一侧,或者可以布置在不同于设备本体1的那一侧。而且,从抑制第二管侧开闭机构23中被收集粉末飞散的角度来说,第二排出口24布置在包括枢轴中心Pr的垂线L上。通过将第二排出口24布置在包括枢轴中心Pr的垂线L上,在粉末收集容器6附接至附接部分1a时,可以使粉末收集容器6中的第二收集口28的形状更接近第二传送管22的尺寸。这进一步抑制收集粉末飞散。
为了适当执行第一管侧开闭机构13的第一开闭盖15的打开操作,例如,第一开闭盖15包括:连通口15a,该连通口比第一排出口14大并且比粉末收集容器6的第一收集口18小,并且连通口15a在第一排出口14打开时在第一排出口14与第一收集口18之间连通;以及臂部15b,该臂部在比连通口15a更接近设备本体1的那一侧向下伸出。当粉末收集容器6附接至附接部分1a时,设置在粉末收集容器6中的操作构件(未示出)首先与臂部15b接触。在此情况下,因为粉末收集容器6转动时,粉末收集容器6的操作构件与第一开闭盖15的臂部15b接触,所以粉末收集容器6不触及第一开闭盖15的端部,并且这会允许第一开闭盖15稳定打开。
粉末收集容器6可以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30,该弹性构件沿第一收集口18的外周边缘伸出。当弹性构件30设置在第一收集口18周围时,第一传送管12的第一开闭盖15与粉末收集容器6的收集口18之间的附着增强,从而抑制被收集粉末泄漏。不具体限定第一收集口18的形状,并且第一收集口18可以是任一形状,只要其形状使得能够收集被收集粉末即可。
为了将此粉末收集装置应用至处理收集粉末的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包括设置在设备本体1中以处理粉末的粉末处理单元以及粉末收集装置,该粉末收集装置收集经粉末处理单元处理的处理过的被收集粉末。作为粉末收集装置,使用上文所述的粉末收集装置。这种处理设备的典型实施例构造成在收集粉末被处理后将收集粉末收集到粉末收集容器6中。
图像形成设备采用如下所述的处理设备。即,粉末处理单元包括:图像承载构件,该图像承载构件承载静电潜像;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借助用作粉末的显影剂使静电潜像在图像承载构件上显影;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将借助显影装置显影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以及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清除余留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的残余显影剂。粉末收集装置收集从显影装置、转印装置以及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者排出的废弃显影剂(相当于被收集粉末)。这种处理设备的典型实施例包括将显影剂用作粉末的显影装置与图像形成设备。
将参照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作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外形的说明图。参照图3,在图像形成设备40中,对应四种颜色(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黑色、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的图像形成单元42(42a至42d)沿大体水平方向布置在设备外壳41内部。转印模块43(相当于转印装置)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42上方,并且包括沿图像形成单元42的布置方向循环传送的中间转印带430。在设备外壳41的下部中,设置储存诸如纸张之类的记录材料的记录材料供应装置44,并且记录材料传送路径45沿大体垂直方向从记录材料供应装置44延伸。
图像形成单元42(42a至42d)自中间转印带430的循环方向的上游侧依次(布置顺序不一定限于此顺序)分别形成例如黑色、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的色调剂图像。每个图像形成单元42均包括: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体46;充电装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充电辊)47,该充电装置预先使感光体46带电;曝光装置48,该曝光装置(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图像形成单元42共用的曝光装置)在借助充电装置47带电的感光体46上写录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9,该显影装置利用相应颜色的色调剂使形成在感光体46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及清洁装置50,该清洁装置从感光体46清除残余物。色调剂盒51(51a至51d)均将各色成分的色调剂供应至相应的显影装置49。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将中间转印带430张架在一对张架辊431与432(其中之一是驱动辊)之间而形成转印模块43。一次转印装置52(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一次转印辊)与各个图像形成单元42中的感光体46对应地设置在中间转印带430的背面上,并且将感光体46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30上。而且,二次转印装置53设置在对应中间转印带430上的张架辊431的位置处,并且将中间转印带430上的一次转印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二次转印装置53包括:与中间转印带430的色调剂-图像承载表面压力接触地布置的二次转印辊531;以及支承辊(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张架辊432形成),该支承辊布置在中间转印带430的背面上以形成与二次转印辊531相对的反电极。在图像形成单元42a的在中间转印带430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设置有带清洁装置54以清除中间转印带430的残余色调剂。
记录材料供应装置44设置有供应记录材料的供应辊55。传送辊56设置在供应辊55紧后方以传送记录材料。定位辊(配准辊)57布置在记录材料传送路径45中距离二次转印部分不远处以在预定正时将记录材料供应至二次转印部分。
另一方面,定影装置58设置在记录材料传送路径45中,位于二次转印部分的下游侧,并且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加热辊58a与加压辊58b的结合而形成。在定影装置58的下游侧,设置有记录材料输出装置59。记录材料输出装置59由一对输出辊59a与59b组成,记录材料输出装置59咬合并传送记录材料,并且将记录材料输出到设置在设备外壳41的上部分中的记录材料接收器60中。
而且,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手动供应装置61布置在设备外壳41的一侧。手动供应装置61上的记录材料借助供应辊62朝记录材料传送路径45供应。设备外壳41还设置有双面记录模块63。当选择在记录材料的两个面上记录图像用的双面模式时,双面记录模块63反转记录材料输出装置59,借助位于距入口不远的位置处的引导辊64接收具有一个记录表面的记录材料,借助多个传送辊66沿内部的记录材料返回传送路径65传送记录材料,并且将记录材料再供应至定位辊57。
<关于废弃显影剂>
在具有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40中,从三个系统(即,显影装置49、清洁装置50以及带清洁装置54)收集废弃显影剂。因此,从这些装置收集以下废弃显影剂:
(1)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各个图像形成单元42(42a至42d)的显影装置49中,使用包含色调剂与载体的双组份显影剂,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在被搅动传送构件搅动并传送的同时被充电,并且利用显影辊使感光体46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此时,显影剂中的色调剂被大部分消耗掉。因此,显影剂中的载体几乎不被消耗,而是余留下来。如果载体用久了,恐怕例如显影剂的充电特性会受损。为了消除此顾虑,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用久的显影剂作为废弃显影剂从显影装置49周期性排出至外部。
(2)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50清除余留在感光体46上的色调剂。在清洁装置50中收集的显影剂(大部分废弃色调剂)从清洁装置50排出至外部。
(3)带清洁装置54清除余留在中间转印带430上的显影剂(大部分废弃色调剂)。在带清洁装置54中收集的废弃色调剂从带清洁装置54排出至外部。
<废弃显影剂与废弃色调剂的排出路径>
接着,将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废弃显影剂(相当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被收集粉末)的排出路径。图4与图5是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废弃显影剂的排出路径的立体图,并且图5是从图4的V方向看的视图。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来自上述三个系统的废弃显影剂穿过不同的路径,并且被收集在用作粉末收集容器的收集容器100中。来自图像形成单元42(42a至42d)的废弃显影剂借助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81至84)朝收集容器100传送,并且来自清洁装置50的废弃色调剂借助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91至94)朝收集容器100传送。而且,来自带清洁装置54的废弃色调剂借助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5传送,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5的结构与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结构基本相似。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1至84沿V方向在稍微向上倾斜的方向上并置。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1至94布置在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1至84上方,并且与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1至84类似:沿V方向在稍微向上倾斜的方向上并置。而且,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5布置在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上方。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以及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5布置在与显影装置49、清洁装置50以及带清洁装置54的布置对应的位置处。在图4与图5中,收集容器100的前壳体100f位于设备外壳41的前侧上,并且后壳体100r位于前壳体100f的背面。
<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
图6至图8是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立体图,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相当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收集装置的一个元件。图7是图6的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局部放大图,并且图8示出了图7的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剖面图。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每个显影装置49均包括沿相应的感光体46(参见图2)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显影容器49a。显影容器49a内部设置有显影元件,例如用于使静电潜像在感光体46上显影的显影辊以及用于搅动并且传送显影剂的搅动传送构件。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81至84,例如参见图4)设置在显影容器49a的一个纵向端部以周期性地排出显影装置49中的废弃显影剂。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沿显影容器49a的纵向方向与显影容器49a连通并连接至显影容器49a。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远端部包括:传送通道201(相当于第一传送管),该传送通道具有大体矩形的排出口202(相当于第一排出口),该排出口向下开放;以及闸板机构210(相当于第一管侧开闭机构),该闸板机构设置在传送管道201的靠近排出口202的那一侧上以沿传送通道201的纵向方向开闭排出口202。
(传送管道)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传送通道201包括传送构件203,该传送构件与显影剂用的搅动传送构件49b共轴且一体连接(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绕旋转轴线203a设置螺旋叶片203b)。从显影容器49a的内部传送到传送通道201中的废弃显影剂借助传送构件203传送至排出口202。
(闸板机构)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闸板机构210包括开闭盖211(相当于第一开闭盖),该开闭盖在排出口202处沿传送通道201的纵向方向在预定开放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线性移动,该排出口202设置在传送通道201的靠近纵向方向上的突出端的下侧。在收集容器100附接至设备外壳41的情况下,通过与收集容器100的操作构件(稍后描述)协作而移动开闭盖211从而打开排出口202。开闭盖211包括:连通口212,该连通口略大于传送通道201的排出口202;以及臂部213,该臂部在比连通口212更靠近设备外壳41(参加图4)的位置处向下伸出。开闭盖211还包括连接件214,该连接件设置在开闭盖211的不同于臂部213的那一侧上,并且连接件214沿传送通道201的纵向方向伸出。在图7与图8中,偏压弹簧204朝传送通道201的纵向突出端偏压开闭盖211。借助偏压弹簧204的偏压作用力,关闭传送管道201的排出口202的方向上的作用力施加至开闭盖211。在图8中,传送管道201的突出端部201a相当于稍后要描述的收集容器100中的容器侧闸板机构的操作构件。
<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
图9与图10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立体图,并且图10示出了图9的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局部剖面图。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每个清洁装置50均包括清洁容器50a,该清洁容器沿感光体46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清洁容器50a内部设置有传送构件(未示出),其沿感光体46的旋转轴线方向传送废弃色调剂,并且每个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91至94,例如参见图4)设置在清洁容器50a的内部沿废弃色调剂传送方向的末端处。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与清洁容器50a相通,并且连接至清洁容器50a。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远端部包括:传送通道301(相当于第二传送管),该传送通道具有大体矩形的排出口302(相当于第二排出口),该排出口向下开放;以及闸板机构310(相当于第二管侧开闭机构),该闸板机构开闭传送管道301的排出口302。
(传送管道)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传送管道301具有封闭的远端部,该远端部具有大体圆柱形的剖面。在传送管道301内部,传送构件303与清洁装置50中的传送构件(未示出)共轴且一体连接(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绕旋转轴303a设置螺旋叶片303b)。传送构件303将从清洁容器50a的内部传送到传送管道301中的废弃色调剂传送至排出口302。
(闸板机构)
闸板机构310包括由柱状构件形成的开闭盖311(相当于第二开闭盖),该开闭盖沿传送管道301的外周在预定的开放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以开闭排放口302,开闭口302位于传送管道301的接近传送方向上的突出端的下侧。在收集容器100附接至设备外壳41(参见图4)时,通过与收集容器100的操作构件(稍后描述)协作而移动开闭盖311从而打开排出口302。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纵向方向的槽301a设置在传送管道301的一部分中,并且以凸缘形状延展的凸缘部分312设置在开闭盖311的远端处(在传送管道301的突出端处)。而且,爪部313在传送管道301的槽301a中滑动的同时移动,设置此爪部以相对于传送管道301形成开闭盖311的恒定移动轨迹。围绕传送管道301设置偏压弹簧304以朝传送管道301的突出端偏压开闭盖311,并且朝传送管道301的突出端偏压开闭盖311使得排出口302被开闭盖311关闭。在此结构中,在从传送管道301的远端安装开闭盖311之后,爪部313沿槽301a移动,使得开闭盖311在其旋转被抑制的情况下开闭排出口302。图10示出了开闭盖311处于开放位置并且排出口302开放的状态。
尽管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用于带清洁装置54的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5,但是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5的结构基本与用于清洁装置50的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结构相似。因此,本文略过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5的描述。
<收集容器>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从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以及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5排出的废弃显影剂与废弃色调剂被收集在收集容器100中。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收集容器100在打开设备外壳41的前盖41a(例如,如图4中所示)的情况下装配至设备外壳41(相当于设备本体),并且收集用过的显影剂(废弃显影剂与废弃色调剂)。
图11至图14是收集容器100的立体图。图13示出了设置在稍后要描述的收集容器100中的容器闸板机构150,并且图14是示出附接收集容器100之后显影装置49与收集容器10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就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收集容器100而言,前壳体100f与后壳体100r结合成作为容器本体的一个单元,并且在容器本体内部确保获得用于作为粉末的显影剂(废弃显影剂与废弃色调剂)的储存空间(相当于粉末接收室)。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后壳体100r具有:供连接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81至84)的收集口110(111至114,相当于第一收集口);供连接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91至94)的收集口120(121至124,相当于第二收集口);以及在收集容器100附接至设备外壳41时供连接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5的收集口125。收集口110、收集口120以及收集口125设置在与装置对应的位置处。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收集口110与收集口120沿上下方向布置(收集口120布置在上侧),并且均在四个位置处以相对于大体水平方向稍微倾斜的状态布置。收集口125位于收集口120的斜上侧。
(用于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的容器闸板机构)
在收集容器100的设置有收集口110的那一侧,设置容器闸板机构150(相当于第一容器侧开闭机构)以在从设备外壳41拆卸收集容器100时开闭相应的收集口110。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收集容器100具有凹口140(相当于接收部),当收集容器100附接至设备外壳41时,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81至84)的远端(传送通道201的远端)要插在凹口140中。收集口110(111至114)设置在凹口140的底部,并且容器闸板机构150设在相应的收集口110的周围。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每个容器闸板机构150均具有容器开闭盖151(相当于第一容器开闭盖),该容器开闭盖在收集容器100的相应的凹口140中从后壳体100r侧朝前壳体100f侧线性移动。当收集容器100附接至设备外壳41时,容器闸板机构150通过与设置在传送管道201中的操作构件(即,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传送管道201的突出端部201a(参见图8))协作而移动位于收集口110处的容器开闭盖151从而打开相应的收集口110。通过将具有与收集口110对应的孔的密封构件152固定至由例如聚氨酯橡胶制成的弹性构件而形成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借助容器开闭盖151开闭的收集口110。当容器开闭盖151位于关闭收集口110的关闭位置时,收集口110与容器开闭盖151之间的间隙由密封构件152密封。而且,偏压弹簧154设置在凹口140的深度侧上。此偏压弹簧154沿关闭收集口110的方向向容器开闭盖151施加偏压作用力。保持构件153保持密封构件152,并且用作用于移动传送管道201的开闭盖211的操作构件。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容器开闭盖151还具有构件本体155,该构件本体沿与凹口140内的容器开闭盖151的开闭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延伸。与构件本体155的底部一体地设置有沿容器开闭盖151的开闭方向延伸的引导杆156,并且被引导部157与158从构件本体155的对置的横向端突出。另一方面,引导机构160设置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凹口140中以沿开闭方向引导容器开闭盖151。引导机构160包括:引导槽161,该引导槽引导容器开闭盖151的引导杆156;以及引导部162,该引导部引导被引导部157与158。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容器开闭盖151的构件本体155与密封构件152之间沿着容器开闭盖151的开闭方向设置有间隙170。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中的开闭盖211的连接件214(参见图8)连接到间隙170中。
(用于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的容器闸板机构)
用于每个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闸板机构均具有容器开闭盖(未示出),该容器开闭盖开闭收集口120(相当于第二收集口),该收集口在用于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80的容器闸板机构150(相当于第一容器侧开闭机构)上方设置在收集容器100的预定接收部中。当收集容器100附接至设备外壳41时,闸板机构通过与设置在传送管道301中的操作构件(传送管道301的突出端部301b(参见图10))协作而移动位于收集口120处的容器开闭盖(未示出)从而打开收集口120。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320绕收集口120固定。密封构件320由弹性构件形成,该弹性构件的外尺寸大于收集口120并且具有尺寸与收集口120几乎相同的孔。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320由例如聚氨酯橡胶形成。当收集容器100附接至设备外壳41时,密封构件320接触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中的开闭盖311的凸缘部312(参见图10)以提高收集容器100与设备外壳41之间的密封性能。用于收集口120的容器开闭盖构造成使得例如由弹性膜材料形成的构件附接至收集口120的内侧以在作为枢轴的上边缘部分上转动,并且被设置在枢轴处的偏压弹簧偏压以关闭收集口120。因此,在单独提供收集容器100的状态下,容器开闭盖关闭收集口120。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收集口120相当于收集容器100中的接收部。
<关于枢轴中心的位置>
(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侧)
图15与图16示出了收集容器100与位于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中的收集容器100的枢轴中心Pr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图15示出了收集容器100附接至设备外壳41(未示出)之前的状态,并且图16示出了收集容器100附接至设备外壳41之后的状态。即,通过在枢轴中心Pr上转动而使收集容器100附接至设备外壳41的附接部分。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枢轴中心Pr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使得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排出口202布置在包括枢轴中心Pr的垂线L的不同于设备外壳41的那一侧上。枢轴中心Pr沿垂线L的位置使得当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排出口202开放时,收集容器100的密封构件152由于开闭盖211而弹性变形。在图15与图16中所示的示例性位置处,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排出口302位于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排出口202的不同于设备外壳41的那一侧上。
(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侧)
图17与图18示出了收集容器100与位于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中的收集容器100的枢轴中心Pr的位置之间的关心。图17示出了收集容器100附接至设备外壳41(未示出)之前的状态,并且图18示出了收集容器100附接至设备外壳41之后的状态。在图17与图18中,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排出口302布置在枢轴中心Pr的不同于设备外壳41的那一侧。如图15中所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排出口302位于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排出口202的不同于设备外壳41的那一侧。
<枢轴中心的操作>
在说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体操作之前,首先要借助对比例示意性描述枢轴中心与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的操作。
图19A与图19B示意性示出了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相似的结构的操作。图19A示出了附接之前的状态,并且图19B示出了附接之后的状态。参照图19A与图19B,在排出口202位于包括枢轴中心Pr的垂线L的不同于设备外壳41的那一侧的情况下,当转动收集容器100时,收集容器100的操作构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图13中所示的保持构件153)接触开闭盖的臂部213,并且开始使开闭盖211移动。此时,因为密封构件152的远端不触及开闭盖211,所以抑制密封构件152变形,从而开闭盖211稳定打开。当进一步转动收集容器100时,开闭盖211朝设备外壳41移动,密封构件152的远端开始接触开闭盖211,并且密封构件152变形。当进一步转动收集容器100时,开闭盖211的连通口212位于排出口202处,从而完成收集容器100的转动操作。此时,排出口202、连通口212以及收集口110对准,这使得来自排出口202的废弃显影剂被稳定地收集在收集容器100中。在排出口202位于包括枢轴中心Pr的垂线L的不同于设备外壳41的那一侧上的这种情况下,当收集容器100停止转动时,密封构件152的变形达到最大程度。直到排出口202与连通口212对准,密封构件152的变形才达到最大程度。不发生密封构件152的异常变形,开闭盖211与密封构件152之间的附着得以维持,从而抑制了废弃显影剂飞散。
与之相比,图20A与图20B示意性示出了这样的对比例的结构的操作,在该对比例中,排出口202位于包括枢轴中心Pr的垂线L的与设备外壳41(未示出)的同侧上。图20A示出了附接之前的状态,并且图20B示出了附接之后的状态。在图20A与图20B中,从传送管道201到枢轴中心Pr的距离与图19A与图19B中从传送管道201到枢轴中心Pr的距离相同。
参照图20A与图20B,在排出口202位于包括枢轴中心Pr的垂线L的与设备外壳41(未示出)的同侧上的情况下,当转动收集容器100时,密封构件152接触开闭盖211,从而加大了密封构件152的变形。因此,开闭盖211较早移动,排出口202与连通口212较早连接,从而废弃显影剂泄漏至非收集容器100的部分。另选的是,因为密封构件152的变形在收集容器100完成转动操作之前达到最大程度,所以密封构件152自身的形状易于不稳定,从而可能在开闭盖211与密封构件152之间形成间隙。这会导致废弃显影剂飞散。因此,枢轴轴线Pr的设置位置有影响。
接着,将参照图15至图18更详细地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枢轴中心Pr。
(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侧)
参照图15至图16,当收集容器100在枢轴中心Pr的位置上转动时,收集容器100中保持密封构件152的保持构件153的远端首先接触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中的开闭盖211的臂部213,并且朝设备外壳41(未示出)推臂部213。此后,当密封构件152的远端接触开闭盖211时,密封构件152弹性变形,并且增强了开闭盖211与密封构件152之间的附着。最后,如图16中所示,开闭盖211移动,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排出口202与收集容器100的收集口110相互连通,开闭盖211的连通口212布置在其间,从而废弃显影剂被收集到收集容器100中。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具体地说,开闭盖211中从臂部213到连通口212的长度α稍微大于收集容器100中从保持构件153的远端到收集口110的长度β。因此,当开闭盖211的连通口212到达排出口202的位置时,收集容器100的排出口110位于连通口212下方,从而废弃显影剂容易被收集到收集容器100中。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因为收集口110大于连通口212,所以废弃显影剂更顺畅地从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排出口202流到收集容器100的收集口110。因此,废弃显影剂不太可能集聚在密封构件152与开闭盖211的表面上,从而不仅在附接收集容器100时而且在拆卸收集容器100时抑制废弃显影剂飞散。
(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侧)
参照图17与图18,当收集容器100在枢轴中心Pr的位置上转动时,收集容器100中的密封构件132首先接触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中的开闭盖311的凸缘部312,并且逐渐推进开闭盖311。此后,传送管道301从突出端部301b进入收集容器100的收集口120,并且开闭盖311逐渐朝设备外壳41(未示出)推动。从收集容器100的密封构件320到达排出口302的远端之时,开闭盖311逐渐打开排出口302,从而来自排出口302的废弃色调剂被收集到收集容器100中。尽管图17与图18中未示出收集容器100的容器开闭盖,但是,例如当设置有图2的容器开闭盖时,传送管道301的突出端部301b用作打开容器开闭盖的操作构件。
通过在转动收集容器100时借助收集容器100的操作构件(相当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密封构件320)推动开闭盖311的凸缘部312而打开排出口302,在这样的方法中需要将收集口120的尺寸设定成大于传送管道301的突出端部301b的尺寸(外尺寸)。枢轴中心Pr与传送管道301的突出端部301b之间在传送管道301的纵向方向上的距离长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增大收集口120的尺寸。因此,也需要增大凸缘部312的尺寸。在这样的结构中,废弃色调剂会易于在收集容器100附接与拆卸的过程中从排出口302泄漏。然而,因为在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中排出口302邻近传送管道301的突出端部301b设置,所以缩短了枢轴中心Pr与传送管道301的突出端部301b之间在传送管道301的纵向方向上的距离并且抑制废弃色调剂飞散。虽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排出口302设置在沿传送管道301的纵向方向不同于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排出口202的位置处(参见图16),但是即使来自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废弃色调剂飞散,上述构造也一点不影响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闸板机构310设置在上侧并且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闸板机构210设置在下侧,然而,例如在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闸板机构310设置在下侧并且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闸板机构210设置在闸板机构310上方的情况下,在闸板机构210上方,自枢轴中心Pr的距离太长。因此,可能需要增大开闭盖211的移动量并且需要引起密封构件152的相当大的弹性形变。这使得难以保证闸板机构获得稳定结构。
虽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开闭盖211具有连通口212,但是密封构件152可以在不利用连通口212的情况下直接触及闸板机构210。而且,尽管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与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但是可以仅设置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收集容器100附接至设备外壳41(未示出)的状态的说明图。参照图21,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废弃显影剂排出装置80的排出口202布置在包括枢轴中心Pr的垂线L的不同于设备外壳41的那一侧上并且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排出口302布置在垂线L上。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部件相似的部件由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这里略过其详细描述。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收集容器100的收集口120附接至废弃色调剂排出装置90的传送管道301时,与排出口302不设置在垂线L上的情况相比,收集容器100的收集口120在传送管道301的纵向方向上的移动更接近平行移动。因此,使得收集口120的尺寸更接近传送管道301的尺寸。因此,具体地说,可以减小传送管道301的下表面与密封构件320之间的间隙,并且抑制来自排出口302的废弃色调剂在附接与拆卸收集容器100时飞散,并且来自排出口320的废弃色调剂易于被收集到收集容器100中。因此,以此方式设定枢轴中心Pr显然更佳。
为说明和描述之目的提供了对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并不旨在穷举本发明或者将本发明限制于确切的公开内容。显然,多个变型和变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所选择和描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及各种适用于完成特殊目的的修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理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粉末收集装置,该粉末收集装置包括:
传送管,该传送管传送在具有粉末处理单元的设备本体中产生的被收集粉末;
粉末收集容器,该粉末收集容器具有位于其中的接收所述被收集粉末的粉末接收室,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能转动地支撑在枢轴中心上,所述枢轴中心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附接部分的下边缘部分中,并且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能移除地附接至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
管侧开闭机构,该管侧开闭机构具有开闭盖,该开闭盖沿纵向方向线性移动以开闭排出口,该排出口设置在所述传送管的邻近纵向方向上的突出端的下侧,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转动到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时,所述管侧开闭机构通过与设置在所述粉末收集容器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所述排出口处的所述开闭盖从而打开所述排出口;以及
容器侧开闭机构,该容器侧开闭机构具有容器开闭盖,该容器开闭盖沿所述纵向方向线性移动以开闭收集口,所述收集口设置在所述粉末收集容器的预定的接收部中,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转动到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时,所述容器侧开闭机构通过与设置在所述传送管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所述容器开闭盖从而打开所述收集口,
其中所述管侧开闭机构的所述排出口布置在包括所述粉末收集容器的所述枢轴中心的垂线的不同于所述设备本体的那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收集装置,
其中,所述管侧开闭机构的所述开闭盖包括:连通口,该连通口比所述排出口大并且比所述粉末收集容器的所述收集口小,并且当所述排出口打开时所述连通口在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收集口之间连通;以及臂部,该臂部在比所述连通口更接近所述设备本体的那一侧向下伸出,并且
其中,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附接至所述附接部分时,设置在所述粉末收集容器中的所述操作构件首先接触所述臂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收集装置,
其中,所述粉末收集容器具有能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沿所述收集口的外周边缘伸出。
4.一种粉末收集装置,该粉末收集装置包括:
第一传送管,该传送管传送设备本体中产生的被收集粉末,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粉末处理单元;
第二传送管,该第二传送管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管上方以传送在包括所述粉末处理单元的所述设备本体中产生的被收集粉末;
粉末收集容器,该粉末收集容器具有位于其中的接收所述收集粉末的粉末接收室,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能转动地支撑在枢轴中心上,所述枢轴中心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附接部分的下边缘部分中,并且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能移除地附接至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
第一管侧开闭机构,该第一管侧开闭机构具有第一开闭盖,该第一开闭盖沿所述纵向方向线性移动以开闭第一排出口,该第一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管的邻近纵向方向上的突出端的下侧,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转动到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时,所述第一管侧开闭机构通过与设置在所述粉末收集容器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所述第一排出口处的所述第一开闭盖从而打开所述第一排出口;
第二管侧开闭机构,该第二管侧开闭机构具有第二开闭盖,该第二开闭盖沿所述第二传送管的外周沿纵向方向移动以开闭第二排出口,该第二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管的邻近纵向方向上的突出端的下侧,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转动到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时,所述第二管侧开闭机构通过与设置在所述粉末收集容器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所述第二排出口处的所述第二开闭盖从而打开所述第二排出口;
第一容器侧开闭机构,该第一容器侧开闭机构具有第一容器开闭盖,该第一容器开闭盖沿纵向方向线性移动以开闭第一收集口,所述第一收集口设置在所述粉末收集容器的预定的接收部中,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转动到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容器侧开闭机构通过与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管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所述第一容器开闭盖从而打开所述第一收集口;以及
第二容器侧开闭机构,该第二容器侧开闭机构具有第二容器开闭盖,该第二容器开闭盖开闭第二收集口,所述第二收集口设置在位于所述粉末收集容器的所述第一容器侧开闭机构上方的预定的接收部中,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转动到覆盖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附接部分的位置时,所述第二容器侧开闭机构通过与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管中的操作构件协作而移动所述第二容器开闭盖从而打开所述第二收集口,
其中所述第一管侧开闭机构的所述第一排出口布置在包括所述粉末收集容器的所述枢轴中心的垂线的不同于所述设备本体的那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末收集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排出口布置在沿垂直方向由所述第一排出口占据的区域之外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末收集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排出口布置在包括所述枢轴中心的所述垂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末收集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开闭盖包括:连通口,该连通口比所述第一排出口大并且比所述粉末收集容器的所述第一收集口小,并且当所述第一排出口打开时所述连通口在所述第一排出口与所述第一收集口之间连通;以及臂部,该臂部在比所述连通口更接近所述设备本体的那一侧向下伸出,并且
其中,当所述粉末收集容器附接至所述附接部分时,设置在所述粉末收集容器中的所述操作构件首先接触所述臂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末收集装置,
其中,所述粉末收集容器包括能弹性变形的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沿所述第一收集口的外周边缘伸出。
9.一种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包括:
设置在设备本体中以处理粉末的粉末处理单元;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收集装置,该粉末收集装置收集经所述粉末处理单元处理的处理过的被收集粉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粉末处理单元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该图像承载构件承载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利用作为粉末的显影剂使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
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将借助所述显影装置显影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以及
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清除余留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残余显影剂,并且
其中,所述粉末收集装置收集从所述显影装置、所述转印装置以及所述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者排出的废弃显影剂。
CN201610811552.XA 2016-03-15 2016-09-08 粉末收集装置与利用粉末收集装置的处理设备 Active CN1071931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0370A JP2017167228A (ja) 2016-03-15 2016-03-15 粉体回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処理装置
JP2016-050370 2016-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3195A true CN107193195A (zh) 2017-09-22
CN107193195B CN107193195B (zh) 2020-05-19

Family

ID=59848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1552.XA Active CN107193195B (zh) 2016-03-15 2016-09-08 粉末收集装置与利用粉末收集装置的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1743B2 (zh)
JP (1) JP2017167228A (zh)
CN (1) CN1071931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83596B2 (ja) * 2018-07-09 2022-1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87886B2 (ja) 2018-08-23 2022-12-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93027B2 (ja) * 2019-07-30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移動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6511B1 (en) * 1999-03-31 2001-07-24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2169441A (ja) * 2000-12-04 2002-06-1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EP1394627A2 (en) * 2002-08-27 2004-03-03 Oki Data Corporation Developer container with a chamber for waste developer
CN1763660A (zh) * 2004-10-19 2006-04-2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
CN101329543A (zh) * 2007-06-21 2008-12-24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废弃调色剂回收装置以及安装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32674A (ja) * 2010-07-31 2012-02-1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19082A (zh) * 2011-09-22 2013-04-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可拆卸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130223873A1 (en) * 2012-02-27 2013-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385283B (zh) * 2010-08-26 2013-09-2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具有废弃调色剂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76669A (zh) * 2013-03-28 2014-10-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回收装置、及具备该调色剂回收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150023708A1 (en) * 2013-07-18 2015-01-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aste toner collecting structure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6584A (ja) * 1983-01-08 1984-07-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78674A (ja) * 1995-04-07 1996-10-22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37515A (ja) * 2002-05-21 2003-11-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現像剤回収容器
US6788558B2 (en) * 2002-09-19 2004-09-07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Passive common mode filt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assive common mode filter
JP4812658B2 (ja) * 2007-02-28 2011-1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60204B2 (ja) * 2007-09-19 2009-04-3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印刷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9620B2 (ja) * 2008-08-25 2013-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異物回収容器の支持構造、異物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15589B2 (ja) * 2010-05-31 2013-0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33865B2 (ja) * 2010-07-29 2013-11-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28985B2 (ja) 2013-06-24 2017-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6511B1 (en) * 1999-03-31 2001-07-24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2169441A (ja) * 2000-12-04 2002-06-1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EP1394627A2 (en) * 2002-08-27 2004-03-03 Oki Data Corporation Developer container with a chamber for waste developer
CN1763660A (zh) * 2004-10-19 2006-04-2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
CN101329543A (zh) * 2007-06-21 2008-12-24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废弃调色剂回收装置以及安装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32674A (ja) * 2010-07-31 2012-02-1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85283B (zh) * 2010-08-26 2013-09-2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具有废弃调色剂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019082A (zh) * 2011-09-22 2013-04-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可拆卸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130223873A1 (en) * 2012-02-27 2013-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076669A (zh) * 2013-03-28 2014-10-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回收装置、及具备该调色剂回收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150023708A1 (en) * 2013-07-18 2015-01-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aste toner collecting structure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69539A1 (en) 2017-09-21
CN107193195B (zh) 2020-05-19
US10001743B2 (en) 2018-06-19
JP2017167228A (ja) 2017-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73610C (en)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673079B (zh)
CN100533300C (zh) 调色剂盒
CN104765259B (zh)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CN102749827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盒
CN102591183B (zh) 调色剂容器及成像设备
CN10201265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CN107193195A (zh) 粉末收集装置与利用粉末收集装置的处理设备
CN110083032A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JP20101910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88437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3320152B2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JP2012203383A (ja) 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943873B (zh) 墨粉盒和使用该墨粉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616874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974762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8761655B2 (en) Waste toner recovery unit
CN100456158C (zh) 彩色显影装置
CN107145049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243462B (zh) 闸门装置、调色剂收容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46158B (zh) 显影剂盒、显影单元和成像设备
CN107209470A (zh) 显影剂容器以及具有该显影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AU2017204603B2 (en)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866614A (zh) 调色剂排出装置、调色剂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201066436Y (zh) 用于激光打印机的碳粉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