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3660A - 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 - Google Patents

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3660A
CN1763660A CN200510114143.6A CN200510114143A CN1763660A CN 1763660 A CN1763660 A CN 1763660A CN 200510114143 A CN200510114143 A CN 200510114143A CN 1763660 A CN1763660 A CN 1763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developer
collecting container
developer collecting
toner
se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141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9586C (zh
Inventor
门胁英明
村上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63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3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95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958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生成装置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容纳有没有转印到记录媒体上的被回收的废调色剂,可从图像生成装置(1)上卸下,在该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中,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与将回收的废调色剂通过回收口输送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内的调色剂输送部件(39)的连接部上配置有气密部件(40),该气密部件(40)在输送上述废调色剂时防止废调色剂从该连接部漏出,还将回收口(38a)封住,以便在容纳了给定量输送的废调色剂之后进行更换时,废调色剂不会从该卸下的回收容器(38)中漏出。

Description

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生成装置中,该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容纳使形成在静电潜像载体上的图像信息显象化用的显影剂中没有转印到记录纸等记录媒体上而作为废显影剂被回收的显影剂。
背景技术
用于图像生成装置中的显影剂(称作调色剂)是小粒径的,用户进行废弃处理时,由于对人体有影响,因此,作为工业废弃物,制造商赋有回收责任与废弃责任的义务。
这种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必须采用对用户安全的措施,同时,对制造商来说,也需要充分注意进行作业的作业者的安全。
在图像生成装置中,作为在记录媒体的用纸上将图像信息显象的手段,使用了在静电潜像载体(感光体)上形成有黑色等的色彩的显影剂的调色剂并将该调色剂转印到用纸上的方法,但是,一般来说,在上述转印工序中,不能得到100%的转印效率,通常只能得到80~95%的转印效率。
这样,残留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如果没有清扫而转入后续工序中的话,就会导致后续打字工序的打字质量的降低。因此,经过转印工序的感光体需要通过清洁单元将残留在该感光体上的调色剂清扫掉(清洁工序)。
在该清洁工序回收的调色剂回收到废调色剂箱中,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废弃处理。
于是,作为回收/废弃的调色剂容器,考虑到环境问题,废调色剂作为工业废弃物进行处理,而容器有必要再利用。
此外,容纳有废调色剂的容器在搬运过程中或有废调色剂溢出、或废调色剂从安装于装置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中掉落、污染装置的事情发生。设置装置的周围是不能被污染的。
因此,要求废调色剂回收容器具有废调色剂密封性和气密性。
特开平11-28815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说明书与标签等构成的回收工具箱和产品出厂时的调色剂盒一同包装的技术,在该说明书中记载了在使用过的、要更换的调色剂盒的再包装单元中,为了防止调色剂从回收的调色剂盒飞散,将回收时调色剂从调色剂盒漏出的部分堵住,进行密封,或回收时的再包装顺序或回收场所的地址。
但是,以上述专利文献1为开端的以往技术中,为了回收使用过的调色剂盒,却带来了需要用户从回收工具箱中取出密封,堵住调色剂漏出的部分的很费事的作业的问题。
而且,粘贴用于防止调色剂漏出的密封的作业,即使参照说明书,对于不熟练的用户来说,也很容易发生残留的调色剂的漏出或该调色剂对手的污染的事情,另外,还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是,作业时间要花费比维修人员等的熟练者长很多的时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可以实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再利用,而且能同时提高安装、使用过程中可靠地防止废显影剂的漏出的密封性以及可靠地防止废显影剂从废显影剂回收容器溢出的气密性,并且,可使密封作业简便。
本发明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提供具有下述构成的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
本发明在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中,容纳使形成在静电潜像载体上的图像信息显象化用的显影剂中没有转印到记录媒体上而作为废显影剂被回收的显影剂,可从图像生成装置上卸下,在上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与将上述回收的废显影剂通过回收口输送到上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内的输送部件的连接部上配置有气密部件,该气密部件在输送上述废显影剂时防止废显影剂从该连接部漏出,还将回收口封住,以便在容纳了给定量的上述输送部件输送的废显影剂之后进行更换时,废显影剂不会从该卸下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中漏出。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新的气密部件安装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的周围,可实现上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再利用。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上述气密部件由密封部件、粘接部件及发泡部件或弹性部件组成的废显影剂飞散防止部件构成。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上述气密部件,在连接部上从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一侧向其相反一侧顺次层叠有分别设有对应于上述回收口的开口部的第1粘接部件、第1密封部件、第2粘接部件、第2密封部件、第3粘接部件以及发泡部件。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安装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上的气密部件,在开口部内通过输送部件配置在连接部上。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收容了给定量的上述废显影剂、解除了与上述输送部件的连接的上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周围,在上述第2粘接部件与第2密封部件之间,剥离气密部件,将上述第1密封部件的开口部周围以外的部分折叠到上述开口部侧,借此,将上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密封。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将密封上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的气密部件全部剥离或者从上述第1密封部件上剥离上述气密部件之后,通过将新的气密部件配置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上,就可以再利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上述气密部件在连接部上从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一侧向其相反一侧,顺次层叠有分别设有对应于上述回收口的开口部的第1粘接部件、第1密封部件、第2粘接部件、第2密封部件、第3粘接部件以及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构成是,借助于从其周缘向开口部中心轴方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覆盖该开口部,通过推压该突出部,可以打开开口部。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在将输送部件安装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上的状态下,上述气密部件弹性变形成突出部被输送部件推压而打开开口部的状态下,另一方面,在将输送部件从回收口上卸下来的状态下,气密部件恢复到以突出部关闭开口部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上述弹性部件大致为平坦的圆盘形状,借助于将其周缘留下、在中央部以放射状形成的切槽,在该中央部形成多个突出部。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第1密封部件与第2密封部件沿着平面方向在上述开口部的相反侧连接在一起,第3粘接部件及弹性部件层叠在第2密封部件上,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更换时,从回收口侧将第2密封部件连同第3粘接部件及弹性部件一起剥离,将剥离的第2密封部件及弹性部件粘贴在该回收容器的壁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在将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安装到图像生成装置上时,气密部件能发挥可靠地防止废显影剂从该连接部的泄漏的密封性。进一步,在更换废显影剂回收容器时,在卸下时将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回收口用上述气密部件封住,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处理该回收容器中的废显影剂时或将其搬运到制造商那里时,废显影剂从该回收容器的泄漏。
因此,可实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再利用,同时提高了安装并使用之际可靠地防止该废显影剂的漏出的密封性以及可靠地防止废显影剂从拆卸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溢出的气密性。而且能实现简便的密封作业。
在本发明中,如果将新的气密部件安装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的周围,再利用上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话,则很容易实现该回收容器的再利用。
在本发明中,如果上述气密部件由密封部件、粘接部件及发泡部件或弹性部件组成的废显影剂飞散防止部件构成,则能用简单的构成发挥上述密封性及气密性。
在本发明中,如果上述气密部件采用的构成是,在连接部上从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一侧向其相反一侧顺次层叠有分别设有对应于上述回收口的开口部的第1粘接部件、第1密封部件、第2粘接部件、第2密封部件、第3粘接部件以及发泡部件。则可以得到能自由设定气密性的层叠结构,而且,可通过粘接部件剥离密封部件。
在本发明中,如果安装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上的气密部件在开口部内通过输送部件配置在连接部上,则可以沿着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的全周密封与输送部件的连接部,进一步提高了气密性,在再利用时,能可靠地防止废显影剂从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漏出。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收容了给定量的上述废显影剂、解除了与上述输送部件的连接的上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周围,在上述第2粘接部件与第2密封部件之间剥离气密部件,将上述第1密封部件的开口部周围以外的部分折叠到上述开口部侧,借此,上述气密部件通过第2粘接部件,并以第1密封部件将上述回收口封住,能可靠地密封上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因此,拆卸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并密封回收口时,通过在第2粘接部件与第2密封部件之间剥离气密部件,将第2粘接部件留在剥离后的第1密封部件上。因此,折叠第1密封部件,可牢固地将第2粘接部件的部分彼此之间粘接在一起,即使不进行其他用途的粘结剂的涂敷等,也能通过第1密封部件容易且可靠地密封回收口。
在本发明中,将密封上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的气密部件全部剥离或者从上述第1密封部件上剥离上述气密部件之后,通过将新的气密部件配置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上,就可以再利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由于在全部剥离气密部件的情况下,通过第1粘接部件粘接并贴合气密部件,所以,能在新状态下粘接第1粘接部件,有利于以强的粘接力安装气密部件。另外,也可以从第1密封部件上剥离,将第1粘接部件留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侧,在没有其中的第1粘接部件的状态下粘贴气密部件,因此,能简单地构成该回收容器再使用的气密部件。另外,第1粘接部件的剥离并不费事,所以,能使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再使用作业简便。
在本发明中,如果采用了下述结构,即上述气密部件在连接部上从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一侧向其相反一侧顺次层叠有分别设有开口部的第1粘接部件、第1密封部件、第2粘接部件、第2密封部件、第3粘接部件以及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构成是,借助于从其周缘向开口部中心轴方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覆盖该开口部,通过推压该突出部,可以打开开口部。即使在进行从连接部上卸下来的作业时,废显影剂残留在开口部上,也能通过突出部可靠地防止该废显影剂的漏出或飞散。
在本发明中,如果采用了这样的构成,在将输送部件安装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上的状态下,上述气密部件弹性变形成突出部被输送部件推压而打开开口部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将输送部件从回收口卸下来的状态下,气密部件恢复到以突出部关闭开口部的状态。则能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向图像生成装置上进行安装时,将输送部件推入突出部,可经由开口部安装到回收口上,另一方面,拆卸时,从开口部拔出输送部件,弹性变形成借助于突出部,可靠地封住开口部,因此,拆卸废显影剂回收容器时,无需特别的操作,就能自动地防止废显影剂的漏出或飞散。
在本发明中,如果上述弹性部件大致为平坦的圆盘形状,借助于将其周缘留下、在中央部以放射状形成的切槽,在该中央部形成多个突出部。则能通过切槽这样的比较简单的加工形成多个突出部,无需将各个突出部逐个用树脂成形,因此降低了形成作业负载。
在本发明中,如果第1密封部件与第2密封部件沿着平面方向在上述开口部的相反侧连接在一起,第3粘接部件及弹性部件层叠在第2密封部件上,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更换时,从回收口侧将第2密封部件连同第3粘接部件及弹性部件一起剥离,将剥离的第2密封部件及弹性部件粘贴在该回收容器的壁面上,则能更可靠地采取使粘附在剥离后的弹性部件等上的废显影剂不飞散的相应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彩色图像生成装置全体构成的从后方以断面观察的说明图。
图2是为了说明在彩色图像生成装置中安装废调色剂回收容器的状态的、从上侧观察清洁单元及转印带清洁单元的调色剂输送部件的中心连接在一起的断面视图。
图3是从废调色剂回收容器的安装侧(里面一侧)看到的透视图。
图4是气密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将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从彩色图像生成装置上卸下并剥离气密部件的作业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将气密部件胶合并堵塞回收口的作业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组装成产品的第2气密部件的说明图。
图8是将上述第2气密部件分成各部分的说明图。
图9是废调色剂回收容器装满时将第2气密部件剥离的作业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
图1是实施发明的形式的一个例子,是表示实施形式的彩色图像生成装置(相当于“图像生成装置”)的全体构成的说明图(从前方观察的断面图)。图2~图6是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中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相当于“废显影剂回收容器”)38及气密部件40的各说明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容纳使形成在静电潜像载体(感光体鼓21)上的图像信息显象化用的显影剂(调色剂)中没有转印到记录媒体(记录用纸)上而作为废显影剂(废调色剂)被回收的显影剂。在可从图像生成装置(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上卸下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中,在连接部44上配置有气密部件40。连接部44是上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与将上述回收的废显影剂通过回收口38a输送到上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内的输送部件(调色剂输送部件39)两者的连接部。气密部件40在输送上述废显影剂时防止废显影剂从该连接部漏出,还将回收口封住,以便在容纳了给定量的上述输送部件输送的废显影剂之后进行更换时,废显影剂不会从该卸下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中漏出。
下面详细说明设置有本实施形式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
本实施形式的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如图1所示,包括:备有感光体鼓21(21a、21b、21c、21d)的多个作为图像生成单元的印刷处理单元20(20a、20b、20c、20d);多个调色剂像层叠并转印的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31;以及构成将层叠转印在上述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一并转印到记录用纸上的转印部的转印辊36,上述感光体鼓21(21a、21b、21c、21d)载有对应于分色的图像信息通过与各色彩一致的调色剂形成的显影剂像(以下称作“调色剂像”),上述多个印刷处理单元20a、20b、20c、20d沿着转印带31并列设置着。
在实施形式中,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与操作者的位置关系是,操作者位于图1所示的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的正前方一侧。
换句话说,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的正前方的侧面为操作侧,图1的正面看到的左右方向与操作者面向操作侧的情况的左右方向一致。
另外,以下说明中的前侧(F侧)表示操作者一侧,后侧(R侧)表示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后侧,即图1中未图示的侧面。
首先,说明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的构成。
本实施形式的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如图1所示,是对图像信息进行分色,按每一色彩形成图像,将彩色图像输出的所谓数字彩色打印机。
上述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的构成是,图像生成部108大致位于上部,给纸部109位于下部,基于来自连接到外部的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图中省略)的印刷作业,在记录用纸(给定材质、尺寸、厚度等的片材)上形成多色图像或单色图像。记录用纸除了纸类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树脂制成的片材类、金属制成的片材类。
图像生成部108是电子照相方式的,使用黄(Y)、红(M)、蓝(C)、黑(K)的各种颜色,形成多色图像,主要由曝光单元10、作为图像生成单元的印刷处理单元(称作“图像工位”)20、定影单元27、具有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31的转印带单元30、作为中间体清洁机构的转印带清洁单元37构成。
图像生成部108的概略构成是,在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的框体1a一端侧的上部配置有定影单元27,在该定影单元27的下方,从框体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配置有转印带单元30,同时,在该转印带单元30的下方配置有印刷处理单元20,进一步在该印刷处理单元20的下方配置着曝光单元10。
在转印带单元30的另一端侧设置有转印带清洁单元37。进一步,在图像生成部108的上部,邻接定影单元27设置有排纸托盘43。
在该图像生成部108的下侧,构成给纸部109。
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印刷处理单元20,沿着转印带31的输送方向顺次设置有对应于黄(Y)、红(M)、蓝(C)、黑(K)的各种颜色的4个印刷处理单元20a、20b、20c、20d。按照各种颜色的排列顺序,在转印带31上实现颜色艳丽的调色剂像的重叠。
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中最初转印的色彩的印刷处理单元20a、即配置在距离转印辊36最远位置的色彩的印刷处理单元20a具有黄色色彩的调色剂,在转印带31上最初形成黄色调色剂像。
这些印刷处理单元20a、20b、20c、20d大致平行于水平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并列设置在框体1a内,分别备有每种颜色的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鼓21a、21b、21c、21d;使该感光体鼓21a、21b、21c、21d带电的带电器22a、22b、22c、22d;显象器23a、23b、23c、23d;以及清洁器单元24a、24b、24c、24d等。
在这里,标注在对应于每一种颜色的构成要素上的a、b、c、d的记号,虽然记载着分别与黄(Y)、红(M)、蓝(C)、黑(K)的各种颜色对应的内容。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除了指定对应于特定颜色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的情况之外,将相对各种颜色所设置的构成要素集中起来,记载为感光体鼓21、带电器22、显象器23、清洁器单元24。
感光体鼓21配置(安装)在该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的上部。
感光体鼓21配置成其外周面的一部分与转印带31的表面接触的形式,同时,沿着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接近地配置有作为电场发生部的带电器22、显象器23及清洁器单元24。
带电器22是给感光体鼓21的表面以给定电位均匀带电用的带电装置,使用图1所示的接触型辊型带电器。带电器22配置成:隔着感光体鼓21,在与配置转印带单元30的位置相反的一侧与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接触的形式。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带电器22虽然使用了辊型带电器,但是,代替辊型带电器,也可以使用刷型带电器,充电型带电器等。
曝光单元10具有这样的功能:相对于通过带电器22给鼓表面以均匀电位带电的各感光体鼓21,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以各种颜色的每一种在各感光体鼓21上照射激光,在这些感光体鼓21的表面上生成静电潜像。
该曝光单元10主要使用激光扫描单元(LSU)11,激光扫描单元(LSU)11主要由激光照射部11a、多角镜12及各种颜色的每一种反射激光的反射镜13a、13b、13c、13d、14a、14b、14c构成。
从激光照射部11a发出的激光通过多角镜12进行分色之后,由反射镜13a~13d、14a~14c反射,以每一种颜色分别照射在感光体鼓21上。
此外,激光扫描单元11也可以采用使用了写入头的结构来代替激光照射部11a,该写入头将EL(Electro Luminescence)、LED(LightEmitting Diode)等发光元件并列成阵列状。
显象器23将黄(Y)、红(M)、蓝(C)、黑(K)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供给上述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上,以曝光装置10形成的静电潜像显象化。
这些黄(Y)、红(M)、蓝(C)、黑(K)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按每一种颜色容纳在每一显象器23中,沿着感光体鼓的旋转方向(图中的箭头A方向),配置在带电器22的下游侧。
清洁器单元24用于除去显象器23显象的感光体鼓21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带31上之后残留在该感光体鼓2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并将其回收。该清洁器单元24沿着感光体鼓旋转方向处于转印带31的下游侧,配置在带电器22的上游侧。
清洁器单元24具有清洁板241,该清洁板241沿着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对接地配置着,构成为刮取并回收该感光体鼓21上残留的调色剂的结构。回收的调色剂作为废调色剂通过后述的调色剂输送部件39输送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中。
图中的符号391是设置在调色剂输送部件39上的输送调色剂的以螺栓状输送的输送螺杆。
转印带单元30配置在感光体鼓21上,主要由转印带31、转印带驱动辊32、转印带从动辊33、转印带张紧机构34及中间转印辊35a、35b、35c、35d构成。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在全部使用中间转印辊35a、35b、35c、35d的情况下,记载为中间转印辊35。
在转印带单元30中,转印带31通过转印带驱动辊32、转印带从动辊33、转印带张紧机构34及中间转印辊35伸展地架设着,使其表面与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接触,并通过转印带驱动辊32的驱动力朝向副扫描方向(图中的箭头B方向)移动。
此外,转印带单元30具有通过把感光体鼓21上形成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顺次重叠并转印的在转印带31上,在转印带31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像(多色调色剂像)的功能。
转印带31使用厚度100μm~150μm程度的薄膜形成环状。转印带31的材质使用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等。
转印带驱动辊32配置在框体1a一端侧,卷挂转印带31进行驱动并输送该转印带31,同时,如后述,设置成在转印带31与记录用纸重合的状态下,与转印辊36一起夹持并压接记录用纸的同时输送记录用纸的形式。
转印带从动辊33配置在框体1a另一端侧,与转印带驱动辊32一起从框体1a一端侧到另一端侧大致水平地架设转印带31。
从感光体鼓21向转印带31的调色剂像的转印,通过向转印带31的里侧的接触的中间转印辊35实施。
中间转印辊35配置在从转印带驱动辊32到转印带从动辊33卷挂的转印带31的内侧空间中,并设置成使与转印带31的内侧面对接的外侧面和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接触的形式。
另外,中间转印辊35备有直径8~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以此作为基座,该金属轴的外周面由EPDM、发泡尿烷等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覆盖。
这样构成的中间转印辊35,为了将感光体鼓21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带31上,施加与高电压的转印偏压、即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通过弹性材料相对转印带31施加均匀的高电压。
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转印电极,虽然使用了中间转印辊这样的辊形状的电极,但是,也可以使用除此之外的刷形状的电极。
在上述各感光体鼓21上,通过转印带31层叠对应于各种色彩显象的调色剂像(静电像),并作为输入到装置中的图像信息。这样层叠的图像信息,借助于配置在转印带31的接触位置的转印辊36转印到记录用纸上。
更详细地说,构成转印部的转印辊36相对转印带驱动辊32大致水平平行地对峙着,并且相对于卷挂在转印带驱动辊32上的转印带31,配置成用给定的密合度压接的形式,而且构成为,施加用于将转印带31上形成的多色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用纸上的电压,即施加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
另外,为了正常地得到转印带31与转印辊36之间的密合度,通过金属等硬质材料构成转印带驱动辊32或转印辊36的任何一方,而另一方的辊用弹性橡胶、发泡性树脂等软质材料形成。
转印带驱动辊32或转印辊36的下方设置有调整辊26。调整辊26调整从给纸部109供给的记录用纸的尖端与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尖端,并向转印辊36侧输送。
另外,如上文所述,与感光体鼓21接触而附着在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或没有通过转印辊36在记录用纸上进行图像转印而残存在转印带上的调色剂是在后述工序中发生调色剂混色的原因,因此设定了通过转印带清洁单元37除去·回收上述调色剂的形式。
转印带清洁单元37具有:设置在转印带从动辊33附近,配置成与转印带31对接(或滑接)的形式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板37a;一次容纳通过该清洁板39a刮取的转印带31上的残留调色剂的调色剂(废调色剂)的箱状调色剂回收部37b以及将调色剂回收部37b内的废调色剂输送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中的螺杆输送器式调色剂输送部件39。
另外,转印带清洁单元37较印刷处理单元20a位于转印带31移动方向上游侧,配置在接近印刷处理单元20a的位置。另外,转印带31的清洁板30a以外侧面接触的部分,由转印带从动辊33支持其内侧面。
另外,从转印带清洁单元37内的调色剂回收部37b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连设有用于输送废调色剂的后述的调色剂输送部件39。
定影单元27如图1所示,备有通过加热辊27a与加压辊27b构成的一对定影辊271;以及处在该定影辊271上方的输送辊27c,将记录用纸从定影辊271的下方送入,并从输送辊27c的上方送出。
在定影单元27的上方设置有排纸辊28,通过该排纸辊28将输送辊27c输送的记录用纸以记录用纸排出到排纸托盘43上。
定影单元27的调色剂像的定影,通过基于温度检测器(图中省略)的检测值对设置在加热辊27a内部或附近的加热灯等加热装置(图中省略)进行控制,保持加热辊27a为给定温度(定影温度),同时,利用加热辊27a与加压辊27b夹持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用纸,并进行旋转输送,通过加热·加压,在该记录用纸上对调色剂像进行热定影。
另外,邻接定影单元27的两面印刷用两面原稿输送路径S3,通过自定影单元27的后方朝下方到给纸部109附近的部位构成,借助于沿上下方向并列设置在该两面原稿输送路径S3上面的输送辊29a、29b,在将记录用纸翻转的状态下,再次向转印辊36输送。
具体地讲,输送辊29a配置在定影单元27的后方,输送辊29b沿上下方位于输送辊29a的下方,同时,沿横向方向配置在与调整辊26大致相同的位置。
参照图1~图6,详细地说明上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和设置在清洁器单元24与转印带清洁单元37上的调色剂输送部件39。
图2是为了说明在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中安装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状态的、从上侧观察清洁器单元24及转印带清洁单元37的调色剂输送部件39的中心连接在一起的断面视图,图3是从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安装侧(里面一侧)看到的透视图,图4是气密部件40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将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从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上卸下并剥离气密部件40的作业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将气密部件40胶合并堵塞回收口38a的作业状态的说明图。
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安装在朝向图1的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的正前方一侧。
上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与通过回收口38a将上述回收的废调色剂输送到上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内的调色剂输送部件39,在筒状输送箱392内容纳有在旋转轴外周上连续地形成有螺栓状突起的输送螺杆391。
采用这种构成,输送螺杆391通过图中未示的驱动源进行旋转,将夹持在输送螺杆391的螺栓状突起与筒状输送箱392内壁面之间的废调色剂朝向远离感光体鼓21或调色剂回收部37b的方向移动,将该废调色剂送入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内。在图2中,调色剂输送部件39,对设置在各印刷处理单元20的各清洁器单元24(24a、24b、24c、24d)上的输送部件标有分别对应的符号39a~39d,对设置在转印带清洁单元37上的输送部件标有符号39e。
作为调色剂输送部件39,设置在清洁器单元24上的该调色剂输送部件39,在输送箱392上开设有将从感光体鼓21上用清洁板241刮取的废调色剂送入的图中未示的孔。
另外,作为调色剂输送部件39,设置在转印带清洁单元37上的该调色剂输送部件39,在输送箱392上开设有将一次容纳在调色剂回收部37b内的废调色剂装入用的图中未示的孔。
在调色剂输送部件39上,设有较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安装面以杆状从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的前侧突出的部分,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向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上安装时,该突出部分处于从回收口38a插入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内的状态。
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如图3所示,整体大致呈平箱形状,回收口38a对应于各清洁器单元24及转印带清洁单元37开口。另外,在对应于各清洁器单元24的回收口38a的邻接位置(在本实施形式中从上面观察为左邻位置)的稍下侧,形成安装支持感光体鼓21的轴部的支持孔38b。将感光体鼓21的图2所示的弹头形状的轴部21′安装在该支持孔38b中,借此,能可靠地对感光体鼓21定位。
调色剂输送部件39中,插入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回收口38a的输送箱392的突出部分的下面一侧,形成有让废调色剂落入的排出孔393。另外,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中,回收口38a内部形成大致圆筒状的内周面形状,插入回收口38a内的调色剂输送部件39的突出部分由该圆筒状的内周面支持。因此,通过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对调色剂输送部件39定位。
在该内周面的下侧面部分上,在对应于插入到该部分中的上述输送箱392的排出孔393的部分上,形成有与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内部连通的投入孔38c,通过调色剂输送部件39输送的废调色剂,从排出孔393通过该投入孔38c,回收·容纳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中。
在位于将上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安装在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上的安装面部分45的、回收口38a周围与调色剂输送部件39之间的连接部44上,配置有气密部件40。
该气密部件40防止输送上述废调色剂时废调色剂从该连接部44漏出,还将回收口38a封住,以便在容纳了给定量的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39输送的废调色剂之后进行更换时,废调色剂不会从该卸下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中漏出。
根据该图像生成装置1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在将该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安装到图像生成装置1上时,气密部件40发挥着可靠地防止废调色剂从连接部44的漏出的密封性。进一步,为了更换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而将其卸下时,通过气密部件40将该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回收口38a封住,因此,处置或搬运该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时,能可靠地防止废调色剂从该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漏出。
进而,有可能实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再利用,同时提高了安装并使用之际可靠地防止该废调色剂的漏出的密封性以及可靠地防止废调色剂从拆卸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溢出的气密性。而且能实现简便的密封作业。
在本实施形式中,虽然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在装满等容纳了规定量时为了更换而拆卸,但是,决定更换时期的废调色剂的容纳量的给定量可以设定为装满以外的其他的给定量。例如,给定量可以是对应于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使用时间的量。
此外,通过将新的气密部件40安装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回收口38a周围,就可以实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再利用。
因此,很容易实现这种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再利用。
上述气密部件40通过密封部件、粘接部件以及发泡部件构成。因而,能用简单的构成,发挥上述的密封性及气密性。
在本实施形式中,上述气密部件40,在图4中将各部分分开地示出,在连接部44上,从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一侧向其相反一侧顺次层叠有分别设有对应于上述回收口38a的开口部(46a、47b、48b、49b、50a、51a)的第1粘接部件46、第1密封部件47、第2粘接部件48、第2密封部件49、第3粘接部件50以及发泡部件51。
在本实施形式中,在上述气密部件40中,第1粘接部件46、第1密封部件47、第2粘接部件48、第2密封部件49以及第3粘接部件50的重叠状态形成为比较厚、平面方向大的平坦的片材形状,发泡部件51呈围绕开口部且沿开口部中心轴突出的形状。
第1粘接部件46、第3粘接部件50呈在平面范围内有开口部的圆形开口46a、50a的圆环形状,是在两面有粘合层的所谓两面带结构。第2粘接部件48也是同样的两面带结构。
另外,第1密封部件47全体呈将两个大体相同直径的圆连接起来的大致的茧形形状。一个圆形部47a呈具有开口部的圆形开口47b的环状形状。另一个圆形部47c没有开口,另一个圆形部47c的面积以无间隙地充分覆盖另一圆形部47a的圆形开口47b的大小形成。
第1密封部件47最好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制成的薄膜体·聚乙烯对苯二酸酯薄膜构成。第2密封部件49也是同样的材质。
另外,第2粘接部件48呈与第1密封部件47同样的形式,具有圆形部48a、圆形开口48b、圆形部48c。
另外,第2密封部件49呈与第1密封部件47同样的、大致相同的形式,延伸地设置有带圆形开口49b的圆形部49a及有另一个圆形部49c的、在圆形部49a的全体长度方向端部沿平面方向突出的矩形片状突出部分49d。该突出部分49d只要能让用户用手指摘除,其形状或大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此外,突出部分49d的延伸位置,虽然在第2密封部件49的长度方向端部是适于剥离的,但是,也可以在从长度方向端部向横向错开的位置形成。
除此之外,上述第1密封部件与第2密封部件的形状也可以是图4以外的矩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第1密封部件与第2密封部件的形状可以是连接同样形状的,也可以是连设有不同形状。另外,由于调色剂输送部件39的输送箱39b的外周部是圆形横断面形状,所以,圆形开口46a、47b、48b、49b、50a、51a等的开口部最好是与其密接的形状,但是,在调色剂输送部件的外周面形状为其他形状的情况下,圆形开口46a、47b、48b、49b、50a、51a等开口部的形状最好是采取与该其他形状符合的形状。
发泡部件51呈具有圆形开口51a的环状形状,是比第1粘接部件46、第1密封部件47、第2粘接部件48、第2密封部件49、第3粘接部件50的任何一个都厚的结构。
发泡部件51的材质由所谓的海绵等连续发泡的发泡材料构成。发泡部件由于使用了该连续发泡材料,用发泡的连续气泡收容废调色剂,因此,能抑制住废调色剂的漏出,可靠地防止该漏出或飞散的发生。
根据上述构成的气密部件40采用了可自由设定气密性的层结构,而且,通过粘接部件很容易剥离密封部件。
安装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上的气密部件40在开口部(46a、47b、48b、49b、50a、51a)内通过调色剂输送部件39配置在连接部44上。
图5示出了剥离气密部件40的状态,图6表示气密部件40的密封状态。
关于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收容给定量上述废调色剂后,在解除了与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39的连接的上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回收口38a周围,如图5所示,在上述第2粘接部件48与第2密封部件49之间剥离气密部件40,如图6所示,将上述第1密封部件47的开口部47b周围以外的部分47c折叠到上述开口部47b侧,借此,将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回收口38a封住。
因此,能可靠地密封从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上卸下来的上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进而,在将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卸下、密封回收口38a时,通过在第2粘接部件48与第2密封部件49之间剥离气密部件,使22粘接部件48留在剥离后的第1密封部件47上。因而,通过折叠第1密封部件47,可牢固地将第2粘接部件48的部分彼此粘接起来,即使不进行其他用途的粘接材料的涂敷等作业,也能通过第1密封部件47很容易且可靠地密封回收口38a。
此外,将密封上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回收口38a的气密部件40全部剥离或者从第1密封部件47剥离上述气密部件40之后,通过将新的气密部件40配置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上,就可以再利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
在本实施形式中,在从第1密封部件47剥离气密部件40之后,通过将新的气密部件40粘接·配置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上,就可以再利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
因此,如果从第1密封部件47上剥离气密部件40,将第1粘接部件46留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侧,在没有其中的第1粘接部件46的状态下,粘贴气密部件40也是可行的,因此,能简单地构成该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再利用所要的气密部件40。另外,第1粘接部件46的剥离并不费事,使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再利用的作业简便。
另外,在全部剥了离气密部件40的情况下,由于通过第1粘接部件46粘接并贴合气密部件40,所以,能在新状态下粘接第1粘接部件46,有利于以强的粘接力安装气密部件40。
在全部剥离气密部件40之际,为了剥离容易,如图4双点划线所示,最好在第1密封部件47上设置用户容易摘掉的片状突出部分47d。与此并用,为了第2密封部件49的剥离容易,最好在与该突出部分49d的形成位置的圆周方向的不同位置上,设置第1密封部件47的突出部分47d。由此,在剥离第2密封部件49之际,第1密封部件47的突出部分不会妨碍剥离,使剥离容易。
下面,说明给纸部109的构成。
给纸部109备有用于容纳图像生成所使用的记录用纸的手插托盘41及给纸盒42,从手插托盘41或给纸盒42将记录用纸一张一张地供给到图像生成部108。
手插托盘41如图1所示,在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的框体1a的一侧端(图中的右侧),设置成使用时向外方张开,不使用时可容纳在一侧端,仅载置少数张(必要的张数)使用者所希望种类的记录用纸,一张一张地送入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的框体1a的内部。
在手插托盘41的记录用纸的给纸方向(图中箭头C方向)下游侧的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的框体1a内,在曝光单元10的下方设置拾取辊41a,并在给纸方向下游侧大致水平地设置输送辊41b、41c、41d。
拾取辊41a与从手插托盘41给纸的记录用纸的一端部的表面接触,借助于辊的摩擦阻力,可靠地一张一张地输送。
最下游侧的输送辊41d设置在输送辊41b、41c的更上方,借此,将记录用纸向上方输送。
由上述拾取辊41a及输送辊41b、41c、41d构成记录用纸输送路径S1。
另一方面,给纸盒42设置在框体1a的图像生成部108及曝光单元10的下侧,可大量地容纳根据装置的规格所规定的尺寸或者使用者预先确定的尺寸的记录用纸。
给纸盒42的一端部(图中的左侧端部)的上面设置有拾取辊42a,在该拾取辊42a的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图中的箭头D方向)下游侧,在斜上方设置输送辊42b。
拾取辊42a与设置在给纸盒42上的记录用纸的最上部的记录用纸的一端部的表面接触,借助于辊的摩擦阻力,可靠地将纸一张一张地抽出并输送。
输送辊42b将从拾取辊42a抽出的记录用纸,沿着框体1a内的一端侧形成的记录用纸输送路径S2向上方输送到图像生成部108。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式的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的图像输出。
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在从给纸部109供给的记录用纸上,以所谓的中间转印方式,通过转印带单元30将感光体鼓2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用纸上。
首先,带电器22以给定电位使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均匀带电。
在带电的感光体鼓21上,通过从曝光单元10照射激光,在每种颜色的感光体鼓21上形成每种颜色的静电潜像。
接着,显象器23将调色剂供给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感光体鼓2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调色剂显象化(作为调色剂像)。
然后,将生成在感光体鼓2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带31上。
从感光体鼓21到转印带31的调色剂像的转印由接触地配置在转印带31里侧的中间转印辊35完成。
通过在中间转印辊35上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借助于该中间转印辊35,将均匀高电压施加到转印带31上,使其变成相反极性(+)。借此,感光体鼓21上的带电极性(-)的调色剂像,在感光体鼓21与转印带31旋转接触之际,转印到转印带31上。
形成在各感光体鼓21上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在转印带31移动的同时,随着与各感光体鼓21旋转接触,顺次地重叠并被转印,在转印带31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像。
于是,每种颜色的在感光体鼓21上通过调色剂显象的静电潜像,在转印带31上层叠,使印刷用图像作为多色调色剂像再现在转印带31上。
在转印带31移动、记录用纸与该转印带31重合的位置,转印在转印带31上的多色调色剂像,通过转印辊36从转印带31转印到记录用纸上。
通过与感光体鼓21接触附着在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或没有通过转印辊36在记录用纸上转印而残留在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由于是后续工序中发生调色剂混色的原因,因此,通过转印带清洁单元37除去并回收。
下面,说明给纸部109的记录用纸的供给动作。
在使用载置在手插托盘41中的记录用纸的情况下,以通过操作面板(图中省略)的指示控制的定时,利用拾取辊41a从手插托盘41将记录用纸一张一张地送入装置内部。
送入装置内部的记录用纸由输送辊41b、41c、41d沿记录用纸输送路径S1向图像生成部108输送。
另一方面,在使用容纳在给纸盒42中的记录用纸的情况下,拾取辊42a从给纸盒42内将记录用纸一张一张地分离并输送,并通过输送辊42b将记录用纸沿记录用纸输送路径S2向图像生成部108输送。
从手插托盘41或给纸盒42输送的记录用纸,以通过调整辊26调整记录用纸尖端与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尖端的定时,向转印辊36侧输送,将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用纸上。
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用纸被大致垂直地输送并到达定影单元27,在定影单元27中,通过加热辊27a与加压辊27b,在记录用纸上对调色剂像进行热定影。
通过了定影单元27的记录用纸,在单面印刷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排纸辊28以面朝下的方式排出到排纸托盘43上。
另一方面,在两面印刷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排纸辊28夹住记录用纸后,使该排纸辊28反转,将记录用纸向两面原稿输送路径S3导引,再次通过输送辊29a、29b向调整辊26输送。
这时,记录用纸在转印面翻转的同时,改变输送的前后方向。
换句话说,最初转印时变成开始侧的端部在里面转印时变成结束侧,最初转印时变成结束侧的端部在里面转印时变成开始侧。
并且,将调色剂像转印并热定影到记录用纸里面之后,通过排出辊28将记录用纸排出到排纸托盘43上。
以上,进行向记录用纸的转印动作。
下面,说明封住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回收口38a的顺序。
图5示出了气密部件40的剥离顺序,图6示出了气密部件40的密封顺序。
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中,以给定量容纳上述废调色剂,在解除以上述调色剂输送部件39的连接的上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回收口38a的周围,如图5所示,在上述第2粘接部件48与第2密封部件49之间剥离气密部件40。
然后,如图6所示,将上述第1密封部件47的开口部47b周围以外的部分47c折叠到上述开口部47b侧,由此,将上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封住。
借此,能可靠地密封从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上卸下来的上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
另外,本发明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获得各种变更。
下面,通过图7~图9,说明在上述实施形式的图像生成装置及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中,代替气密部件40(下文称作气密部件的第1实施例),采用与该气密部件不同的构成的第2气密部件40′(下文称作气密部件的第2实施例)的构成。
除了代替气密部件40,采用了气密部件40′的构成之外,与上述实施形式的构成相同,因此,在同样的部分,在同一符号上标有“′”。
图7是组装成产品的第2气密部件40′的说明图,图8是将上述第2气密部件40′在各部分分开的说明图,图9是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装满时将第2气密部件40′剥离的作业状态的示意图。
在将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安装到彩色图像生成装置1上的连接部44上,从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侧向其相反侧顺次层叠有分别设有对应于上述回收口38a的开口部(46a′、47b′、48b′、49b′、50a′、51a′)的第1粘接部件46′、第1密封部件47′、第2粘接部件48′、第2密封部件49′、第3粘接部件50′以及弹性部件(橡胶或弹性体等弹性树脂制成)51′。
在第2实施例的气密部件40′中,如图7所示,第1粘接部件46′、第1密封部件47′、第2粘接部件48′、第2密封部件49′以及第3粘接部件50′的重叠状态形成为与厚度相比,平面方向大的平坦的片材形状。
上述弹性部件51′大致为圆盘形状,其结构是,将其周缘留下,在中央部形成放射状的切槽(切缝)51b′,通过推压中央部,借助于该切槽51b′划分的多个突出部,开闭开口部51a′。
换句话说,弹性部件51′,是由上述切槽51b′分出的多个突出部从周缘围绕开口部51a′地向开口部51a′中心轴方向突出,覆盖该开口部51a′,通过推压该突出部,可以打开开口部51a′。
弹性部件51′在将调色剂输送部件39安装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回收口38a上的状态下,弹性变形成突出部被调色剂输送部件39推压,打开开口部51a′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将调色剂输送部件39从回收口卸下来的状态下,弹性部件51′恢复到以突出部关闭开口部51a′的状态。
因此,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向图像生成装置上安装时,通过调色剂输送部件39推入突出部,可经由开口部51a′安装到回收口38a上,另一方面,拆卸时,从开口部51a′拔出调色剂输送部件39,借助于突出部弹性变形,能可靠地封住开口部51a′。拆卸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时,无需特别的操作,就能自动地防止废显影剂的漏出或飞散。
在这里,第1密封部件47′与第2密封部件49′沿着平面方向在上述开口部的相反侧连接在一起,另外,第3粘接部件50′及弹性部件51′层叠在第2密封部件49′上。
上述构成是以新产品安装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时实际动作时的结构,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装满更换时,用户从回收口38a侧将第1密封部件47′与第2密封部件49′连同第3粘接部件50′及弹性部件51′一起剥离,将剥离的第2密封部件49′及弹性部件51′粘贴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壁面上,相当于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移动等时实施了不会让附着在弹性部件51′等上的废调色剂飞散的相应措施。
另外,本第2实施例的气密部件40′与第1实施例的气密部件40的不同点在于,将第1实施例中使用的大致呈圆形断面的发泡部件51变更为第2实施例中的具有多个切槽51b′的一个弹性部件51′。
其理由是,在大多情况下,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实际动作中安装到本体上时并被装满之前,并没有固定,在装置本体供给更换时,在输送用纸JAM时除去用纸等中进行开闭动作,这时,从各清洁部通过调色剂输送部件39的输送螺杆391的废调色剂堆积在输送螺杆391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侧,使用单纯的开口部大致成圆形、要求废调色剂输送螺杆391插入时的机械密封性的发泡部件51,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开闭动作时,上述螺杆391的出口附近的废调色剂飞散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外侧,造成装置污染。
因此,在本第2实施例的气密部件40′中,将上述发泡部件51变更成具有多个切槽51b′的一个弹性部件51′,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的开闭动作时,利用设有各切槽51b′的弹性部件51′的弹性力,相当于实施了使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内的废调色剂不会从该回收容器38向外部飞散的相应的措施。
如以上所说明:
(1)将第2密封部件49′与第1密封部件47′连接在一起;
(2)将发泡部件51变更成弹性部件(橡胶)51′;
因此,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第2实施例获得以下的更好的效果:
a.可避免装满废调色剂回收容器38时,废弃/回收时废调色剂的飞散、废弃/回收作业时调色剂的污染。
b.可减少/消除装置动作中废调色剂的飞散,可消除废调色剂向装置内的飞散。

Claims (11)

1.一种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容纳使形成在静电潜像载体上的图像信息显象化用的显影剂中没有转印到记录媒体上而作为废显影剂被回收的显影剂,可从图像生成装置上卸下,其特征是,
在所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与将所述回收的废显影剂通过回收口输送到所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内的输送部件的连接部上配置有气密部件,该气密部件在输送所述废显影剂时防止废显影剂从该连接部漏出,还将回收口封住,以便在容纳了给定量的所述输送部件输送的废显影剂之后进行更换时,废显影剂不会从该卸下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中漏出。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其特征是,通过将新的气密部件安装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的周围,可实现所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再利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其特征是,所述气密部件由密封部件、粘接部件及发泡部件或弹性部件组成的废显影剂飞散防止部件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其特征是,所述气密部件在连接部上从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一侧向其相反一侧顺次层叠有分别设有对应于所述回收口的开口部的第1粘接部件、第1密封部件、第2粘接部件、第2密封部件、第3粘接部件以及发泡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其特征是,安装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上的气密部件,在开口部内通过输送部件配置在连接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其特征是,在收容了给定量的所述废显影剂、解除了与所述输送部件的连接的所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周围,在所述第2粘接部件与第2密封部件之间,剥离气密部件,将所述第1密封部件的开口部周围以外的部分折叠到所述开口部侧,借此,将所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其特征是,将密封所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的气密部件全部剥离或者从所述第1密封部件上剥离所述气密部件之后,通过将新的气密部件配置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上,就可以再利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
8.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其特征是,
所述气密部件在连接部上从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一侧向其相反一侧顺次层叠有分别设有对应于所述回收口的开口部的第1粘接部件、第1密封部件、第2粘接部件、第2密封部件、第3粘接部件以及弹性部件,
弹性部件的构成是,借助于从其周缘向开口部中心轴方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覆盖该开口部,通过推压该突出部,可以打开开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其特征是,所述气密部件在将输送部件安装到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回收口上的状态下,弹性变形成突出部被输送部件推压,而打开开口部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将输送部件从回收口上卸下来的状态下,气密部件恢复到以突出部关闭开口部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弹性部件大致为平坦的圆盘形状,借助于将其周缘留下、在中央部以放射状形成的切槽,在该中央部形成多个突出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记载的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其特征是,
第1密封部件与第2密封部件沿着平面方向在所述开口部的相反侧连接在一起,第3粘接部件及弹性部件层叠在第2密封部件上,
在废显影剂回收容器的更换时,从回收口侧将第2密封部件连同第3粘接部件及弹性部件一起剥离,将剥离的第2密封部件及弹性部件粘贴在该回收容器的壁面上。
CNB2005101141436A 2004-10-19 2005-10-18 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95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04531 2004-10-19
JP2004304531 2004-10-19
JP2004-304531 2004-10-19
JP2005259683 2005-09-07
JP2005-259683 2005-09-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3660A true CN1763660A (zh) 2006-04-26
CN100429586C CN100429586C (zh) 2008-10-29

Family

ID=3674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1414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9586C (zh) 2004-10-19 2005-10-18 图像生成装置的废显影剂回收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29586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7002A (zh) * 2010-11-08 2012-05-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566387A (zh) * 2010-12-30 2012-07-11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显影剂出口的处理盒的显影剂收集方法、收集装置及处理盒
CN107193195A (zh) * 2016-03-15 2017-09-2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粉末收集装置与利用粉末收集装置的处理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1577A (en) * 1997-02-13 1998-06-02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toner waste from a toner sump
JPH11288155A (ja) * 1998-04-03 1999-10-19 Ricoh Co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梱包ユニット
US5937235A (en) * 1998-07-30 1999-08-10 Xerox Corporation Reproduction machine including a developer material cartridge having a non-interfering dual-use sealing device
US6018637A (en) * 1998-07-30 2000-01-25 Xerox Corporation Reproduction machine including a developer material cartridge having a label assembly reuseable as a sealing devi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7002A (zh) * 2010-11-08 2012-05-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467002B (zh) * 2010-11-08 2015-12-0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566387A (zh) * 2010-12-30 2012-07-11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显影剂出口的处理盒的显影剂收集方法、收集装置及处理盒
CN107193195A (zh) * 2016-03-15 2017-09-2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粉末收集装置与利用粉末收集装置的处理设备
CN107193195B (zh) * 2016-03-15 2020-05-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粉末收集装置与利用粉末收集装置的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29586C (zh) 2008-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816C (zh) 感光体组件、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731503Y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87449C (zh) 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222847C (zh)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00351713C (zh) 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再生产方法
CN1591211A (zh) 运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854937A (zh) 转印装置、转印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591208A (zh) 处理盒、其定位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1057187A (zh) 图像形成设备、色粉盒、显影剂盒和图像承载构件盒
CN1658085A (zh) 显影装置和印刷装置
CN1945458A (zh) 显影剂补给装置
CN1837979A (zh) 显影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CN100345065C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1046647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显影剂盒
CN101042557A (zh) 色粉补给方法、色粉补给装置、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776539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627201A (zh) 显影剂供给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42558A (zh) 支撑部件、色粉补给装置、色粉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827479A (zh) 用过的处理盒的包装、包装组件以及包装方法
CN1499318A (zh)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CN1766761A (zh) 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
CN1821905A (zh) 更换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584756A (zh)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603970A (zh)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37978A (zh) 处理盒和使用该处理盒的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9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