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9827B -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盒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9827B
CN102749827B CN201210238282.XA CN201210238282A CN102749827B CN 102749827 B CN102749827 B CN 102749827B CN 201210238282 A CN201210238282 A CN 201210238282A CN 102749827 B CN102749827 B CN 1027498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supply
toner
transfer part
devel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382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9827A (zh
Inventor
佐藤正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026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8312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026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8313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026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1901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49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9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9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98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03G15/0855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being measured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特征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筐体;多个图像承载体,其在所述筐体内沿一方向并列配置并形成静电潜像;多个显影剂承载体,其与所述图像承载体相对配置,通过向所述图像承载体供给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可视化;多个显影剂盒,其在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相对地并列配置在所述一方向上,并可沿所述一方向相对所述筐体一体地拆装,且收容有供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剂。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盒
本申请是下述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申请号:200710139879.8
申请日:2007年7月25日
发明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盒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6年7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6-202611、日本专利申请号2006-202612及日本专利申请号2006-202613的优先权,将其全部内容引用到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彩色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及安装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剂盒。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所谓的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其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辊以及收容供给于显影辊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盒与黄色、品红、青绿色及黑色各色对应地多个排列配置。
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中,在各感光鼓上几乎同时形成各色的调色剂像,各色的调色剂像从各感光鼓依次转印到依次通过各感光鼓的纸张上,因而能以与单色激光打印机大致相同的速度形成彩色图像。
作为这样的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例如已知有以下的结构:具有感光体和显影辊,针对各色设有图像形成站,该图像形成站配置有存放显影剂的显影单元和转印单元,使转印介质通过各色的图像形成站,从而形成彩色图形(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3-15378号公报)。
日本特开2003-15378号公报记载的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中,将四个感光体、配置在感光体周围的电晕带电器和清洁装置作成一体的感光体盒,可从装置本体抽出卸下或装载安装在装置本体上。附属于感光体的显影装置相对感光体盒可拆装。
另外已知有这样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装置:针对各色配置多个显影器,在各显影器的侧上方并列地设有用于向各显影器补充调色剂的调色剂斗,且该调色剂斗相对各显影器可拆装(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6-194886号公报)。
显影装置的构成中,因各显影装置中存放有与各色对应的调色剂,故为了确保足够容量的调色剂,需要使各显影装置大型化。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03-15378号公报记载的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中,因为各显影装置相对于感光体盒可拆装,因而若为了确保调色剂容量而使各显影装置大型化就会相应地使感光体盒也大型化。于是,可拆装感光体盒的装置本体也不可避免地大型化。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3-15378号公报记载的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中,在更换各显影装置时,首先必须从装置本体抽出卸下感光体盒,对卸下的感光体盒更换各显影装置后再次装入安装感光体盒。也就是说,在更换各显影装置时,需要相对装置本体拆装具有感光体、电晕带电器及清洁装置的感光体盒。因此,拆装操作花费精力。
而且,各显影装置除了存放调色剂以外还设有供给辊、显影辊及限制刮板等调色剂显影所需的构件,即使这些构件还没过使用寿命,但一旦调色剂消耗后就需要更换显影装置。因此,运行成本较高。
此外,彩色激光打印机中,与各色对应地设有多个上述感光鼓、显影辊及调色剂盒,因此从结构上来说装置有大型化之虞。
然而,在谋求彩色激光打印机小型化时,若使调色剂盒也小型化,则调色剂盒内可收容的调色剂容量减少,调色剂盒的更换频率增加,维修保养麻烦。
另一方面,若既要彩色激光打印机小型化又要充分确保调色剂盒的调色剂容量,则调色剂盒的小型化受到制约,在彩色激光打印机内,调色剂盒所占的容积比例必然增大,调色剂盒以外的部件的配置受到限制。
例如,在各调色剂盒内设有对收容在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进行搅拌的搅拌器时,在彩色激光打印机内的受制约的配置空间内,难以在所有的调色剂盒内分别设置赋予搅拌器驱动力的机构。
另外,例如如日本特开平6-194886号公报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所示,在显影器和调色剂斗由分体构成时,需要对所有的调色剂斗分别设置闸门构件,通过各闸门构件的打开使调色剂斗与显影器连通,从调色剂斗向显影器供给调色剂,通过闸门构件的关闭使调色剂斗密闭,防止调色剂泄漏。
在此情况下,在彩色激光打印机内的受制约的配置空间内,难以对所有的调色剂斗分别设置闸门构件的开闭机构。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可充分确保显影剂盒中的显影剂容量的同时可实现装置小型化、而且操作性优良、可降低维修保养成本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实现装置小型化时既可充分确保显影剂盒中的显影剂容量又能可靠地向设置在各显影剂盒内的搅拌构件供给驱动力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安装在该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显影剂盒。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实现装置小型化时既可充分确保显影剂盒中的显影剂容量又能可靠地对设置在各显影剂盒上的闸门构件进行开闭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安装在该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显影剂盒。
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筐体;多个图像承载体,其在所述筐体内沿一方向并列配置并形成静电潜像;多个显影剂承载体,其与所述图像承载体相对配置,通过向所述图像承载体供给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可视化;以及多个显影剂盒,其在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相对地并列配置在所述一方向上,并可沿所述一方向相对所述筐体一体地拆装,且收容有供给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剂。
另外,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静电潜像的多个图像承载体;多个显影剂承载体,其通过向所述图像承载体供给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可视化;多个显影剂盒,其收容有供给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剂;搅拌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显影剂盒内,通过被施加驱动力而对收容在所述显影剂盒内的显影剂进行搅拌;驱动单元,对至少一个的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搅拌部件提供所述驱动力;以及传递单元,其将由所述驱动单元提供的所述驱动力从所述至少一个的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搅拌部件传递给与其相邻的其他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搅拌部件。
另外,本发明能提供一种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搅拌部件,其收容有供向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剂,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为了对收容的显影剂进行搅拌而进行旋转;第一旋转轴,其沿一方向延伸并设有所述第一搅拌部件,构成所述第一搅拌部件的旋转中心;输入侧传递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一方向的一端部,输入所述驱动力;以及输出侧传递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一方向的另一端部,将输入于所述输入侧传递部的所述驱动力输出。
另外,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图像承载体,其沿一方向并列配置并形成静电潜像;多个显影剂承载体,其通过向所述图像承载体供给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可视化;多个显影剂盒,其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对应地设有多个,在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相对地并列配置在所述一方向上,并收容有供给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剂;搅拌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显影剂盒内,通过被施加驱动力而旋转以对收容在所述显影剂盒内的显影剂进行搅拌;以及旋转轴,其沿所述一方向延伸并设有所述搅拌部件,构成所述搅拌部件的旋转中心。
另外,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静电潜像的多个图像承载体;多个显影剂承载体,其通过向所述图像承载体供给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可视化;多个显影剂盒,其收容有供给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剂,且形成有供该显影剂通过的盒侧开口部;第一闸门构件,其设置在所述显影剂盒上,对所述盒侧开口部进行开闭;以及开闭构件,其将所有的所述第一闸门构件一并进行开闭。
另外,本发明能提供一种收容有供给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剂、可拆装自如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筐体上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壳体,其具有大致圆筒状部,在该大致圆筒状部的周面形成有供显影剂通过的盒侧开口部;第一闸门构件,其形成为沿着所述大致圆筒状部的形状,且可转动地对所述盒侧开口部进行开闭;第一突起,其与对所述第一闸门构件进行开闭的开闭构件卡合,且与所述开闭构件的动作联动地使所述第一闸门构件进行开闭;以及第二突起,其与第二闸门构件卡合,且与所述第一突起联动地使所述第二闸门构件进行开闭,而所述第二闸门构件对形成于所述筐体必须与所述盒侧开口部连通的筐体侧开口部进行开闭,所述第一突起及所述第二突起设置在所述第一闸门构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一个例子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一实施形态的左剖视图。
图2是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左侧立体图。
图3表示在图2中仅打开第二盖板的状态。
图4表示在图2中仅打开第一盖板的状态。
图5是在隔壁的呈现左侧面的位置切断后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左剖视图。
图6是在激光彩色打印机的主视图中取出盒收纳部收容空间进行表示的图,(a)表示隔壁侧闸门关闭后的状态(隔壁侧闸门关闭位置),(b)表示隔壁侧闸门打开后的状态(隔壁侧闸门打开位置)。
图7是在盒收纳部出现位置剖断后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左剖视图。
图8是所有的调色剂盒处于收纳状态下的盒收纳部的左剖视图。
图9是所有的调色剂盒处于收纳状态下的盒收纳部的左视图。
图10是调色剂盒处于未收纳状态下的盒收纳部的右侧立体图。
图11是盒收纳部的主视图,(a)表示操作旋钮处于旋钮关闭位置的状态,(b)表示操作旋钮处于旋钮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12表示调色剂盒,(a)是调色剂盒的左视图,(b)是调色剂盒的主视图,(c)是调色剂盒的后视图。
图13是调色剂盒的右侧立体图,(a)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关闭位置的状态,(b)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14是调色剂盒的主剖视图,(a)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关闭位置的状态,(b)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打开位置的状态。为了便于说明,第一突起、第二突起、第一突起露出孔、第二突起露出孔、内筒体侧开口部及外筒体侧开口部显示在同一平面上。
图15是所有的调色剂盒处于收纳状态下的盒收纳部的右侧立体图,表示各调色剂盒的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关闭位置的状态。
图16是表示图15中的各调色剂盒的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17是调色剂盒处于收纳状态下的盒收纳部的主剖视图,(a)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关闭位置的状态,(b)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打开位置的状态。为了便于说明,第一突起、第二突起、第一突起露出孔、第二突起露出孔、内筒体侧开口部、外筒体侧开口部及开闭本体卡合孔显示在同一平面上。
图18表示将图5中的盒收纳部从本体外壳抽出至所有的调色剂盒在本体外壳的前侧露出的位置(拆装位置)后的状态。
图19是彩色激光打印机的主视图,利用主剖视图表示盒收纳部收容空间、盒收纳部及调色剂盒。
图20是将图19中的盒收纳部收容空间、盒收纳部及调色剂盒抽出表示的主剖视图,(a)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关闭位置的状态,(b)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打开位置的状态。为了便于说明,第一突起、第二突起、第一突起露出孔、第二突起露出孔、内筒体侧开口部、外筒体侧开口部、开闭本体卡合孔、隔壁侧供给孔及隔壁侧返回孔显示在同一平面上。
图21是将图1中的处理部抽出表示的状态。
图22是在卸下了显影筐体上侧壁的状态下的处理部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在图1中拆装处理部过程中的状态。
图24是在图18中应用了第二实施形态的情况。
图25是在图18中应用了第三实施形态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形态)
1.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整体构成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一个例子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一实施形态的左剖视图。
如图1所示,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是多个处理部62沿水平方向并列配置的横向排列型的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1在作为盒状筐体的一个例子的本体外壳2内具有:用于供给纸张3的供纸部4;用于将图像形成在供给的纸张3上的图像形成部5;以及用于排出形成了图像后的纸张3的排纸部6。彩色激光打印机1还具有读取扫描仪单元7,构成所谓的复合机,该读取扫描仪单元7设置在本体外壳2的上方,作为用于读取原稿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单元的一个例子。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后述的调色剂盒69及处理部62安装在本体外壳2上的状态下,将图1的纸面右侧作为正面(前)侧,将图1的纸面左侧作为背面(后)侧。另外,将图1的纸厚方向跟前侧作为左侧,将图1的纸厚方向里侧作为右侧。有时将左右方向称为宽度方向。
(1)本体外壳
图2是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左侧立体图。图3表示在图2中仅打开第二盖板的状态。图4表示在图2中仅打开第一盖板的状态。图5是在隔壁的呈现左侧面的位置切断后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左剖视图。
本体外壳2如上所述形成为盒状,如图2所示,本体外壳2的上侧壁的前端部上侧面形成为朝前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在该前端部埋设有具有操作键和LED显示部的操作面板8。在本体外壳2的上侧壁的操作面板8后侧部分设有读取扫描仪单元7。在本体外壳2的前侧面即前壁形成有:作为第一开口部一个例子的盒收纳部拆装口11;纸张取出口9;作为第二开口部一个例子的处理部拆装口10;以及供纸托盘拆装口50。
(1-1)盒收纳部拆装口
如图4所示,盒收纳部拆装口11正面看形成为上下方向长的大致矩形状。在盒收纳部拆装口11设有第一盖板22,可开闭地覆盖该盒收纳部拆装口11。
第一盖板22用铰链23将第一盖板22基端部和本体外壳2的前壁下端部连接而被支承成转动自如。
若以铰链23的转动轴(未图示)为中心,从左侧面看将第一盖板22朝逆时针方向转动关闭,则如图2所示,由第一盖板22将盒收纳部拆装口11关闭。
若以铰链23的转动轴(未图示)为中心,从左侧面看将第一盖板22朝顺时针方向转动打开,则如图4所示,盒收纳部拆装口11被打开。
在本体外壳2内形成有作为第一收容空间的一例子的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而该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被划分成与盒收纳部拆装口11连通的大致长方体状。
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在上下左右方向由本体外壳2的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及隔壁15划分而成。隔壁15设置在本体外壳2上,相对于本体外壳2的左侧壁在宽度方向内侧平行延伸。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的后方由本体外壳2的后壁封住。隔壁15处于从本体外壳2的左侧壁向右侧隔开相当于本体外壳2的宽度方向尺寸的大约四分之一距离的位置,详细后述。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中收容有作为后述收纳部一例子的盒收纳部68。
(1-2)纸张取出口
纸张取出口9隔着隔壁15而与盒收纳部拆装口11的右侧相邻,在本体外壳2的前壁上半部分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形成为从正面看宽度方向长的大致矩形状。在本体外壳2内形成有被划分成与纸张取出口9连通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纸张排出空间12。
纸张排出空间12在上下方向由本体外壳2的上侧壁、和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与本体外壳2的上侧壁相对的排出托盘13(参照图1)区划而成。纸张排出空间12在左右方向由第一右侧内壁14和隔壁15划分而成。第一右侧内壁14设置在本体外壳2上,相对于本体外壳2的右侧壁在宽度方向内侧平行延伸。如图1所示,纸张排出空间12的后方由从排出托盘13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至本体外壳2的上侧壁的下侧面跟前侧的排出壁51封住。排出壁51处于从本体外壳2的后端向前侧隔开相当于本体外壳2的前后方向尺寸的大约四分之一距离的位置。
排出托盘13形成为从其后端部朝前侧斜上方缓慢延伸。另外,在排出壁51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位置形成有从正面看宽度方向长的矩形状的排纸孔16。排纸孔16的宽度方向尺寸设定得比纸张3的宽度方向尺寸大。如后所述,形成有彩色图像后的纸张3从排纸孔16向前侧排出,可堆叠地载放在排出托盘13上。因此,用户可将手从纸张取出口9伸入纸张排出空间12,取出载放在排出托盘13上的纸张3。
(1-3)处理部拆装口
如图3所示,处理部拆装口10隔着隔壁15而与盒收纳部拆装口11的右侧相邻,且位于纸张取出口9的下方,正面看形成为宽度方向长的大致矩形状。处理部拆装口10在宽度方向形成得比纸张取出口9长,更具体地说,处理部拆装口10的右端缘位于纸张取出口9的右端缘的右侧。在处理部拆装口10设有第二盖板18,该第二盖板18与第一盖板22相邻并可开闭地覆盖处理部拆装口10。
第二盖板18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插通其基端部的第二盖板转动轴(未图示)上。第二盖板18的自由端部即以第二盖板转动轴(未图示)为中心的径向外侧端部形成有从左侧面看朝逆时针方向弯曲的L字形部19。L字形部19的宽度方向尺寸形成得比纸张取出口9的宽度方向尺寸小。在L字形部19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设有摆动自如的折叠式的纸张止动件20(参照图2)。
若以第二盖板转动轴(未图示)为中心,从左侧面看将第二盖板18朝逆时针方向转动关闭,则由第二盖板18将处理部拆装口10关闭。此时,如图2所示,L字形部19从纸张取出口9被收容在纸张排出空间12内,如图1所示,与排出托盘13的前端部抵接,L字形部19与排出托盘13的前端部卡合。因此,第二盖板18的转动受到限制,维持第二盖板18关闭处理部拆装口10的状态。在第二盖板18关闭处理部拆装口10的状态下,L字形部19的上侧面与排出托盘13的上侧面连续。
一旦解除L字形部19顶端与排出托盘13前端部的卡合,就可允许第二盖板18转动。若以第二盖板转动轴(未图示)为中心,从左侧面看将第二盖板18朝顺时针方向转动打开,则如图3所示,处理部拆装口10被打开。
在本体外壳2内形成有作为第二收容空间的一例子的处理收容空间17,该处理收容空间17被划分成与处理部拆装口10连通的大致长方体状。
如图1所示,处理收容空间17在上下方向由排出托盘13、连接壁197和中途壁52划分而成。连接壁197是本体外壳2上侧壁的位于排出托盘13后侧的部分。中途壁52在上下方向位于排出托盘13与本体外壳2的下侧壁之间,相对于本体外壳2的下侧壁平行延伸。如图3所示,处理收容空间17在左右方向由隔壁15、在第一右侧内壁14的右侧下方位置在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与隔壁15相对的第二右侧内壁21划分而成。如图1所示,处理收容空间17的后方由本体外壳2的后壁封住。具体而言,处理收容空间17由排出壁51、排出托盘13、第二盖板18、中途壁52、本体外壳2的后侧壁及连接壁197划分形成左侧剖视看大致为L字形。图像形成部5收容在处理收容空间17内。
(1-4)供纸托盘拆装口
供纸托盘拆装口50隔着中途壁52而与处理部拆装口10的下方邻接,正面看形成为宽度方向长的大致矩形状。
在本体外壳2内形成有被划分成与供纸托盘拆装口50连通的大致长方体状的供纸托盘收容空间53。
供纸托盘收容空间53在上下左右方向由中途壁52、本体外壳2的下侧壁及右侧壁和隔壁15划分而成。供纸托盘拆装口50的后方由本体外壳2的后壁封住。后述的供纸托盘54收容在供纸托盘收容空间53内。
(1-5)隔壁
图6是在激光彩色打印机的主视图中取出盒收纳部收容空间进行表示的图,(a)表示隔壁侧闸门关闭后的状态(隔壁侧闸门关闭位置),(b)表示隔壁侧闸门打开的状态(隔壁侧闸门打开位置)。
如上所述,隔壁15在纸张取出口9及处理部拆装口10与盒收纳部拆装口11之间将纸张排出空间12及处理收容空间17与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参照图4)之间进行分隔。
如图5所示,隔壁15从侧面看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如图6所示,从正面看在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位置折弯成大致曲臂状,且一体地具有该弯曲部分25的上侧部分即隔壁上侧部分26、弯曲部分25的下侧部分即隔壁下侧部分27。隔壁下侧部分27形成为在隔壁上侧部分26的左侧与隔壁上侧部分26平行地延伸。
如图5所示,隔壁15包括:导轨28和隔壁侧闸门机构29;作为驱动单元的一例子的驱动机构30。导轨28配置在隔壁上侧部分26左侧面的与弯曲部分25相邻的位置。另外,隔壁侧闸门机构29配置在隔壁下侧部分27左侧面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位置,驱动机构30配置在隔壁侧闸门机构29的后方。
导轨28形成为前侧开放、侧面看大致为U字形的形状,且具有从隔壁上侧部分26的左侧面向左侧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突条31。一对突条31形成为各前端缘位于隔壁15前端缘的稍后方且各后端部弯曲并相互连接。一对突条31中的上侧突条31其与下侧突条31相对的部分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前端缘上方倾斜的倾斜面。在一对突条31的相互相对的部分中,上述各后端部连接的部分(作为连接部分32)的前侧位置分别设有朝一对突条31的相对方向内侧稍许突出的导轨定位突起33。在本体外壳2左侧壁的右侧面也设有导轨28,在宽度方向上与隔壁15的导轨28相对(参照图6)。
如图6所示,隔壁侧闸门机构29设置在隔壁下侧部分27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的稍许下侧,具有隔壁侧调色剂通过部34、作为第二闸门构件的一例子的隔壁侧闸门35。
隔壁侧调色剂通过部34形成为前后方向长的大致方柱状,其左侧面从正面看形成为向右侧平滑凹陷的圆弧形状,其右侧面固定在隔壁下侧部分27的左侧面上。在隔壁侧调色剂通过部34的左侧面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参照图5)分别设有朝左侧突出的隔壁侧闸门支撑部38。
如图5所示,在隔壁侧调色剂通过部34上的前后方向隔开相等间隔的四个部位分别形成有隔壁侧供给孔39、与隔壁侧供给孔39的后侧相邻的隔壁侧返回孔40。隔壁侧供给孔39及隔壁侧返回孔40从侧面看形成为圆形,沿宽度方向贯通隔壁侧调色剂通过部34及隔壁下侧部分27。隔壁侧供给孔39及隔壁侧返回孔40作为隔壁侧开口部及筐体侧开口部的一例子而发挥作用。另外,在隔壁侧供给孔39及隔壁侧返回孔40的周围,朝左侧突出地设有由毡和海绵等构成的隔壁密封构件(未图示)。
隔壁侧闸门35从正面看形成为沿隔壁侧调色剂通过部34左侧面(参照图6)的圆弧形状并呈前后方向长的薄板状。在隔壁侧闸门35上端缘的前后方向隔开相等间隔的四个部位分别形成有朝下侧凹陷的上侧缺口41。详细地说,各上侧缺口41位于所对应的隔壁侧返回孔40的后侧。另外,隔壁侧闸门35下端缘的在上下方向与各上侧缺口41相对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朝上侧凹陷的下侧缺口42。
隔壁侧闸门35其前后方向两端部由各隔壁侧闸门支撑部38支承,并可沿隔壁侧调色剂通过部34左侧面(参照图6)的圆弧形状滑动自如。因此,隔壁侧闸门35可滑动自如地移动至以下两个位置:即如图6(a)所示,将所有的隔壁侧供给孔39及隔壁侧返回孔40从左侧予以关闭的隔壁侧闸门关闭位置;如图6(b)所示,将所有的隔壁侧供给孔39及隔壁侧返回孔40从左侧予以打开的隔壁侧闸门打开位置。在隔壁侧闸门35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参照图5)设有卡合部(未图示),在隔壁侧闸门35的前后方向两端部由隔壁侧闸门支撑部38支承的状态下,各卡合部(未图示)与隔壁侧闸门支撑部38卡合。由此,可防止隔壁侧闸门35不经意地从隔壁侧闸门支撑部38脱落。另外,在左右方向,处于隔壁侧闸门关闭位置的隔壁侧闸门35与隔壁侧供给孔39的周缘及隔壁侧返回孔40的周缘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参照图6(a))由上述隔壁密封构件(未图示)封住。
如图5所示,驱动机构30配置在隔壁侧调色剂通过部34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的稍下方且隔壁侧调色剂通过部34的后方,具有齿轮支撑部43、第一齿轮44和第二齿轮45。
齿轮支撑部43俯视看形成为大致L字形的薄板状,且一体地具有第一支撑部46和第二支撑部47。
第一支撑部46从左侧看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其前侧面固定在隔壁下侧部分27的左侧面上。在第一支撑部46的上下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形成有沿宽度方向贯通第一支撑部46及隔壁下侧部分27的第一支撑孔(未图示)。
第二支撑部47从正面看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其右端部与第一支撑部46的前端部连接。在第二支撑部47的上下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第二支撑部47的正面看为圆形的第二支撑孔48。
第一齿轮44为伞齿轮,形成齿的部分(齿部)从隔壁下侧部分27的左侧面露出到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内。第一齿轮44的旋转轴沿宽度方向插通于第一支撑部46的第一支撑孔(未图示),第一齿轮44由第一支撑部46支承成旋转自如。第一齿轮44的其旋转轴方向与齿部相反侧的部分配置在隔壁下侧部分27的右侧,与搅拌器驱动电动机(未图示)连接。
第二齿轮45为伞齿轮,其旋转轴沿前后方向插通于第二支撑部47的第二支撑孔48,第二齿轮45由第二支撑部47支承成旋转自如。第二齿轮45的形成有齿的部分(齿部)配置在第二支撑部47的后侧,俯视看与第一齿轮44的齿部大致正交地啮合。第二齿轮45的旋转轴的位于第二支撑部47前侧的部分形成为比第二支撑孔48大的直径的圆柱状,在其前侧面形成有朝后侧凹陷的连接孔49。连接孔49从正面看形成为8字形。
在驱动机构30中,一旦驱动搅拌器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第一齿轮44就从左侧看朝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齿轮45随第一齿轮44的旋转而从后面看朝逆时针(图示箭头)方向旋转。
(2)供纸部
如图1所示,供纸部4包括:收容纸张3的供纸托盘54;设置在供纸托盘54后端部上方的供纸辊55;在供纸辊55的后方相互对置的分离辊56及分离垫57。供纸部4还包括:在分离垫57的上方与分离辊56相对配置的两个辅助辊58;从最上位的辅助辊58与分离辊56的相对部分朝大致上方延伸的供纸通路59;设置在供纸通路59中途的一对搬运辊60。
供纸托盘54形成为上方开放的大致盒状,相对本体外壳2的供纸托盘收容空间53可从前侧向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拆装。一旦供纸托盘54被收容到供纸托盘收容空间53内,则供纸托盘拆装口50被供纸托盘54的前侧壁封住。
纸张3堆叠在供纸托盘54内,处于最上位的纸张3利用供纸辊55的旋转而向分离辊56和分离垫57的相对部分供给,并在一页一页分开后,在各辅助辊58的引导下沿分离辊56的外周面朝大致上方供给。该纸张3从最上位的辅助辊58与分离辊56的相对部被分送到供纸通路59。送至供纸通路59的纸张3在搬运辊60的作用下在供纸通路59内朝大致上方前进,搬送至后述的二次转印辊178与中间转印带176之间的二次转印位置。
(3)图像形成部
图7是在盒收纳部出现位置剖断后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左剖视图。
图像形成部5具有扫描仪单元61、调色剂供给部67(参照图7)、处理部62、转印部63及定影部64。
(3-1)扫描仪单元
如图7所示,扫描仪单元61配置在本体外壳2的处理收容空间17下部,占到后述的多个处理部62的整个下方。该扫描仪单元61具有固定在上述中途壁52上的扫描仪框架65、固定在扫描仪框架65上的扫描仪外壳66。另外,在扫描仪框架65及扫描仪外壳66上,与各处理部62对应地开设有未图示的射出窗。在扫描仪外壳66内设有一个光源、多面棱镜97、fθ透镜、反射镜98、面倾斜补正透镜等光学构件,从各光源发出的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束经多面棱镜97而被偏转及扫描,通过fθ透镜及面倾斜补正透镜,再由反射镜98反射后,通过各射出窗(未图示)而如图箭头(参照图1)所示那样对各处理部62的作为后述的图像载持体一个例子的感光鼓133表面进行高速扫描照射。
(3-2)调色剂供给部
图8是所有的调色剂盒处于收纳状态下的盒收纳部的左剖视图。图9是所有的调色剂盒处于收纳状态下的盒收纳部的左视图。图10是调色剂盒处于未收纳状态下的盒收纳部的右侧立体图。图11是盒收纳部的主视图,(a)表示操作旋钮处于旋钮关闭位置的状态,(b)表示操作旋钮处于旋钮打开位置的状态。
如图4所示,调色剂供给部67配置在本体外壳2的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内,如图8所示,调色剂供给部67具有盒收纳部68和作为显影剂盒一个例子的调色剂盒69。
(3-2-1)盒收纳部
盒收纳部68具有收纳部筐体82、滚柱支撑部76(参照图9)、开闭构件75、作为操作构件一个例子的操作旋钮81、第一传递部88及第二传递部89。
收纳部筐体82形成为上方开放的大致盒状。详细而言,如图11所示,收纳部筐体82从正面看形成为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宽度大的大致倒L字形,其下半部分的下端部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收纳部筐体82的后端部的上半部分一体地形成有从侧面看呈大致三角形地朝后方突出的三角突起部70。三角突起部70的左侧面及右侧面是与收纳部筐体82的所对应的左侧面及右侧面同一个平面。如图10所示,在收纳部筐体82右侧面的下半部分形成有露出收纳部筐体82内部的开口部。
在收纳部筐体82的内部,一体地设有沿前后方向等间隔配置的三个收纳部隔壁72,利用各收纳部隔壁72将收纳部筐体82的内部沿前后方向划分成四个收纳室73。上述收纳部筐体82的右侧面下半部分的开口部也沿前后方向被各收纳部隔壁72划分成四个收纳部侧开口部74。收纳部侧开口部74作为通过侧开口部的一个例子而发挥作用。
在收纳部筐体82的前侧壁、后侧壁及各收纳部隔壁72上,在前后方向相互相对的侧面的同一位置分别形成有拆装导槽77。拆装导槽77从正面看或从背面看形成为大致Y字形,槽宽从前侧壁、后侧壁及收纳部隔壁72的各侧面上端缘朝下方逐渐减小,在中途成为一定。各拆装导槽77的下端部处于从收纳部筐体82的下端朝上侧隔开相当于收纳部筐体82上下方向尺寸的大致五分之一距离的位置。在拆装导槽77的各槽壁上,在离其下端缘稍上方的位置分别设有收纳部定位突起78,这些收纳部定位突起78向各槽壁相对的方向稍许突出。
如上所述,收纳部筐体82的下端部从正面看形成为大致圆弧状,故收纳部筐体82的下侧壁从正面看也形成为大致圆弧状。收纳部筐体82的右端缘划分各收纳部侧开口部74的下端缘。在收纳部筐体82下侧壁的与各收纳室73对应部分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分分别形成有从右面看呈左右方向长的矩形的收纳部通孔79,该收纳部通孔79沿壁厚方向贯穿收纳部筐体82的下侧壁。
在收纳部筐体82下侧壁的右侧端缘的与各收纳室73对应的部分分别形成有朝左侧凹陷的收纳部缺口80。在各收纳室73,收纳部缺口80位于收纳部通孔79的后侧。
如图9及图10所示,滚柱支撑部76形成为从三角突起部70的左侧面及右侧面的各后端部起至收纳部筐体82的所对应的左侧面及右侧面的各前端部为止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状。在各滚柱支撑部76的宽度方向外侧面具有旋转自如的多个滚柱71。详细而言,在各滚柱支撑部76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各配置有两个滚柱71。
如图9所示,开闭构件75从侧面看形成为大致U字形,以在前后方向夹持收纳部筐体82的下端部,开闭构件75一体地具有前侧臂部83、后侧臂部84和开闭本体部85。
前侧臂部83及后侧臂部84形成为薄板状,在各自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设有摆动轴(未图示)。前侧臂部83通过插通在形成于收纳部筐体82前侧壁的支撑孔(未图示)中而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收纳部筐体82的前侧壁上。后侧臂部84通过插通在形成于收纳部筐体82后侧壁的支撑孔(未图示)中而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收纳部筐体82的后侧壁上。后侧臂部84为了避开第一传递部88的连接突起92而形成为圆弧状(未图示)。前侧臂部83及后侧臂部84的摆动中心与收纳部筐体82下侧壁的圆弧中心从正面看处于同一位置。
开闭本体部85从正面看沿收纳部筐体82的下侧壁形成为大致圆弧状,且形成为前后方向长的薄板状。如图10所示,在开闭本体部85上沿前后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四个沿壁厚方向贯通于开闭本体部85的开闭本体卡合孔86。开闭本体卡合孔86俯视看形成为矩形,前后方向尺寸设定得比收纳部通孔79的前后方向尺寸稍小。开闭本体卡合孔86的左右方向尺寸设定成收纳部通孔79的左右方向尺寸约五分之一的大小。
开闭本体部85架设在前侧臂部83及后侧臂部84的与设有上述摆动轴(未图示)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部上。因此,开闭本体部85能以收纳部筐体82下侧壁的圆弧中心为摆动中心而沿收纳部筐体82的下侧壁摆动。详细而言,开闭本体部85可在开闭本体卡合孔86始终从收纳部通孔79露出的范围内摆动。
操作旋钮81从正面看形成为圆板状,在其前侧面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朝前侧突出地设有从右侧看为大致圆弧状的捏手部87。操作旋钮81的后侧面固定在开闭构件75前侧臂部83的前侧面上。即操作旋钮81配置在盒收纳部68的前端部。由此,从盒收纳部68的正面侧抓住捏手部87,将操作旋钮81从正面看朝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就可开闭移动开闭构件75。以后,如图11(a)所示,将开闭本体卡合孔86的右端缘与收纳部通孔79的右端缘一致时的操作旋钮81的位置作为旋钮关闭位置。如图11(b)所示,将开闭本体卡合孔86的左端缘与收纳部通孔79的左端缘一致时的操作旋钮81的位置作为旋钮打开位置。
如图8所示,第一传递部88一体地具有第一支撑轴90、第一传递齿轮91和连接突起92。第一支撑轴90沿前后方向延伸,在收纳部筐体82的后侧壁的拆装导槽77(参照图10)下方位置设置成贯通其后侧壁,并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该后侧壁上。第一支撑轴90的前端部位于收纳部筐体82的后侧壁前侧面的前侧,设有第一传递齿轮91。第一支撑轴90的后端部位于收纳部筐体82的后侧壁后侧面的后侧,设有连接突起92。第一传递齿轮91是在其外周面形成有齿的直齿轮。连接突起92从第一支撑轴90的后端部朝后方突出,背面看形成为比上述第二齿轮45的连接孔49(参照图5)小的大致8字形。
第二传递部89与收纳部筐体82的各收纳部隔壁72对应地具有三个,各第二传递部89包括第二支撑轴93、作为输入部一个例子的输入侧传递齿轮94、作为输出部一个例子的输出侧传递齿轮99。第二支撑轴93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各收纳部隔壁72的拆装导槽77(参照图10)下方位置设置成贯通收纳部隔壁72,并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该收纳部隔壁72上。第二支撑轴93的前端部位于各收纳部隔壁72前侧面的前侧,设有输出侧传递齿轮99。第二支撑轴93的后端部位于各收纳部隔壁72后侧面的后侧,设有输入侧传递齿轮94。输入侧传递齿轮94及输出侧传递齿轮99是在其外周面形成有齿的直齿轮,具有与第一传递齿轮91相等的尺寸。
(3-2-2)调色剂盒
图12表示调色剂盒,(a)是调色剂盒的左视图,(b)是调色剂盒的主视图,(c)是调色剂盒的后视图。图13是调色剂盒的右侧立体图,(a)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关闭位置的状态,(b)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打开位置的状态。图14是调色剂盒的主剖视图,(a)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关闭位置的状态,(b)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打开位置的状态。图14中,为了便于说明,第一突起、第二突起、第一突起露出孔、第二突起露出孔、内筒体侧开口部及外筒体侧开口部显示在同一平面上。
调色剂盒69具有四个,分别与根据后述各色调色剂而设置的各处理部62的作为显影剂承载体一个例子的显影辊143(参照图21)相对应。如图12所示,各调色剂盒69从正面看形成为大致8字形且从右侧看呈大致矩形,如图14所示,具有作为盒壳体一个例子的外筒体95、第一闸门构件、供给侧闸门、返回侧闸门及作为盒侧闸门一个例子的内筒体96。
外筒体95的外观与调色剂盒69相同,是从正面看形成为大致8字形且从右侧看为大致矩形的中空体,并一体地具有上侧部分即储藏部100、下侧部分即作为大致圆筒状部一个例子的供给部101。
储藏部100从正面看形成为上下方向长的椭圆形,如图12(a)所示,在其上端部设有把手103。把手103从左侧看形成为大致倒U字形,自由端部分别固定在储藏部100上端部的前后方向两端部上。
如图14所示,在储藏部100的内部形成有从正面看为上下方向长的椭圆形的储藏室102。
在储藏室102内存储有与黑色、青绿色、品红色及黄色中颜色相对应的调色剂。各色的调色剂是带正电的非磁性单成分的聚合调色剂,以后,将在储藏室102内存储有黑色调色剂的调色剂盒69作为黑调色剂盒69K,对其他颜色的调色剂盒69也根据所对应的颜色区别称呼。如图8所示,在储藏部100的前后侧壁上架设有作为第二旋转轴一个例子的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详细而言,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从正面看沿前后方向延伸(参照图12(b))并通过形成为椭圆形的储藏部100下侧的圆弧的圆弧中心附近,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储藏部100前后的侧壁上。在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上设有作为第二搅拌构件一个例子的存储侧搅拌器113。
存储侧搅拌器113从左侧看由沿储藏部100下侧的圆弧转动的棒、对棒进行保持的构件形成为矩形。该存储侧搅拌器113配置在储藏室102内,存储侧搅拌器113的基端部固定在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上。
如图12(a)所示,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的前端部从储藏部100的前侧壁朝前方突出,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的后端部从储藏部100的后侧壁朝后方突出。对于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的从储藏部100后侧壁向后方突出的部分设有作为储藏室侧输入部一个例子的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
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是在其外周面形成有齿的直齿轮,如图12(c)所示,其直径大小设定为从背面看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被收放在储藏部100的轮廓内侧。如图8所示,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的前后方向尺寸设定为与输入侧传递齿轮94及输出侧传递齿轮99的前后方向尺寸相同。
如图12所示,供给部101从正面看形成为圆形,其上端部与储藏部100的下端部连接。在储藏部100与供给部101的连接部分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将该连接部分附近的储藏部100的外侧面与供给部101的外侧面予以连接起来的连接肋106。连接肋106从正面看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的薄板状,分别设置在储藏部100及供给部101的前后方向两端侧。通过连接肋106可确保外筒体95的储藏部100与供给部101的连接部分的刚性。
如图14所示,供给部101的内部形成有正面看呈圆形的划分成大致圆筒状的内筒体收容室104。在储藏部100与供给部101的连接部分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该连接部分的外筒体连接孔105。外筒体连接孔105俯视看形成为前后方向长的矩形,内筒体收容室104通过外筒体连接孔105而与储藏室102连通。
如图12(a)及图13所示,在供给部101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突起露出孔107、第二突起露出孔111及作为盒侧开口部一个例子的外筒体侧开口部108。
第一突起露出孔107从左侧看形成为大致矩形,在供给部101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且在从正面看的六点位置(即供给部101的下端部)至大约八点位置的范围内形成(参照图12(a)、图13(b)及图14)。
如图13所示,第二突起露出孔111从右侧看形成为大致矩形,在供给部101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详细地说在第一突起露出孔107的后侧位置,且在从正面看的六点位置(即供给部101的下端部)至大约二点位置的范围内形成(参照图14)。
如图13(b)所示,外筒体侧开口部108包括作为供给侧开口部一个例子的外筒体侧供给孔109、作为返回侧开口部一个例子的外筒体侧返回孔110。外筒体侧供给孔109及外筒体侧返回孔110从右侧看分别形成为大致同一尺寸的圆形,并形成在供给部101右端部的前半部分上。外筒体侧供给孔109与外筒体侧返回孔110相邻接,详细而言,外筒体侧返回孔110与外筒体侧供给孔109的后侧(更详细地说稍微是斜后侧上方)相邻接。
如图8所示,在供给部101的前后侧壁上架设有旋转轴及作为第一旋转轴一个例子的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详细而言,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从正面看沿前后方向延伸(参照图12(b))并通过形成为圆形的供给部101的圆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供给部101前后的侧壁上。在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上设有搅拌构件及作为第一搅拌构件一个例子的供给侧搅拌器115。
供给侧搅拌器115由挠性胶片等构成,从左侧看形成为大致矩形且从正面看呈大致倒L字形(参照图14),在内筒体收容室104内配置有多个供给侧搅拌器115,各供给侧搅拌器115的基端部固定在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上。各供给侧搅拌器115形成为:其自由端缘与内筒体收容室104(后述的供给室121)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并向旋转方向上游侧挠曲。
如图12(a)所示,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的前端部从供给部101的前侧壁朝前方突出,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的后端部从供给部101的后侧壁朝后方突出。对于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的从供给部101后侧壁向后方突出的部分,设有作为输入侧传递部一个例子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对于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的从供给部101前侧壁向前方突出的部分,设有作为输出侧传递部一个例子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另外,在黄色调色剂盒69Y上没有设置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参照图8)。
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及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是在其外周面形成有齿的相同尺寸的直齿轮,如图12(b)及图12(c)所示,其直径大小设定为从正面看形成为圆形的供给部101直径的大致二分之一。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及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的前后方向尺寸设定为与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的前后方向尺寸相同。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及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作为第三传递部一个例子而发挥作用。另外,第一传递部88、第二传递部89、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及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作为传递单元一个例子而发挥作用。
如图12(c)所示,在供给部101后侧壁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的上方位置设有从供给部101的后侧壁向后方突出的中间齿轮支撑轴118。在中间齿轮支撑轴118上设有作为中间传递部一个例子的中间齿轮119。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及中间齿轮119作为储藏室侧传递部一个例子而发挥作用。中间齿轮119是在其外周面形成有齿的直齿轮,其直径大小设定为等于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与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之间的相对间隔。中间齿轮119与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及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啮合。另外,中间齿轮119的前后方向尺寸设定为与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的前后方向尺寸相同(参照图12(a))。
如图14所示,内筒体96形成为沿外筒体95供给部101的内筒体收容室104的中空的大致圆筒状,内筒体96与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同轴地收容在内筒体收容室104中。收容在内筒体收容室104中的内筒体96的内部(作为供给室121),上述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向前后方向延伸,供给侧搅拌器115配置在供给室121内。内筒体96能以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为中心,相对外筒体95的供给部101的内周面而滑动接触并转动。
内筒体96上形成有内筒体连通孔122及内筒体侧开口部125(参照图13(b))。
内筒体连通孔122形成在内筒体96的圆周上的一处,从内筒体96的转动轴中心看形成为与外筒体连接孔105基本相同尺寸的矩形。
如图13(b)所示,内筒体侧开口部125形成在内筒体96前半部分的圆周上的一个部位,由内筒体侧供给孔126及内筒体侧返回孔127构成。内筒体侧供给孔126及内筒体侧返回孔127从内筒体96的转动轴中心看形成为与外筒体侧供给孔109及外筒体侧返回孔110基本相同尺寸的圆形。内筒体侧供给孔126与内筒体侧返回孔127互相邻接,详细而言,内筒体侧返回孔127与内筒体侧供给孔126的后侧(更详细地说是稍微斜后侧上方)邻接。
在内筒体96上设有第一突起123及第二突起124。
第一突起123在内筒体96前后方向中央部分的圆周上的一处,详细而言从正面看相对内筒体侧返回孔127向顺时针方向错开135度的位置(参照图14),形成为朝内筒体96径向外侧突出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第一突起123的前后方向尺寸设定为稍小于外筒体95的第一突起露出孔107的前后方向尺寸及盒收纳部68的开闭构件75的开闭本体卡合孔86(参照图10)的前后方向尺寸。第一突起123的圆周方向尺寸(沿内筒体96圆周面的方向的尺寸)设定为第一突起露出孔107的圆周方向尺寸(沿外筒体95供给部101的圆周面的方向的尺寸)的大约四分之一的大小,而且设定为比开闭本体卡合孔86(参照图10)的左右方向尺寸稍小。在内筒体96收容在外筒体95的内筒体收容室104内的状态下(参照图14),第一突起123通过外筒体95的第一突起露出孔107向外部露出,以使其自由端部从供给部101的外侧面朝供给部101的径向外侧突出。
第二突起124具有相同尺寸的上侧第二突起128和下侧第二突起129。
上侧第二突起128形成为在内筒体96外周面即在图13(b)中在内筒体侧返回孔127的斜后侧下方的位置朝内筒体96径向外侧突出的大致长方体形状。
下侧第二突起129形成在内筒体96的外周面上的相对上侧第二突起128向顺时针方向错开约50度的位置处(参照图14)。
上侧第二突起128及下侧第二突起129的各前后方向尺寸设定为稍小于外筒体95的第二突起露出孔111的前后方向尺寸。上侧第二突起128及下侧第二突起129的各圆周方向尺寸(沿内筒体96圆周面的方向的尺寸)设定为第二突起露出孔111的圆周方向尺寸(沿外筒体95供给部101的圆周面的方向的尺寸)的大约十分之一的大小。在上侧第二突起128及下侧第二突起129的突出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在沿内筒体96的圆周面互相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朝与该相对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陷的闸门支承槽130。在内筒体96收容在外筒体95的内筒体收容室104内的状态下(参照图14),上侧第二突起128及下侧第二突起129通过外筒体95的第二突起露出孔111向外部露出,以使它们各自的自由端部从供给部101的外侧面朝供给部101的径向外侧突出。上侧第二突起128及下侧第二突起129的闸门支承槽130在供给部101的径向位于供给部101外侧面的稍外侧(参照图14)。
在上侧第二突起128及下侧第二突起129的闸门支承槽130上安装有盒外闸门131。盒外闸门131从正面看形成为沿着供给部101外周面的圆弧形状且沿前后方向为长度的薄板状。盒外闸门131的周向上的一端缘(上端缘)卡止在上侧第二突起128的闸门支承槽130上,盒外闸门131的周向上的另一端缘(下端缘)卡止在下侧第二突起129的闸门支承槽130上。由此,盒外闸门131在供给部101径向的供给部101外侧面的稍外侧的位置被上侧第二突起128及下侧第二突起129夹持。
内筒体96在收容在外筒体95的内筒体收容室104内的状态下,相对外筒体95供给部101的内周面可向以下两个位置转动,这两个位置是:正面看朝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的盒侧闸门关闭位置(参照图14(a));朝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的盒侧闸门打开位置(参照图14(b))。
当内筒体96处于盒侧闸门关闭位置时,如图14(a)所示,第一突起123与第一突起露出孔107的右端缘抵接,第二突起124的上侧第二突起128与第二突起露出孔111的上端缘抵接。内筒体96的位于内筒体侧开口部125下侧的部分在内筒体96的径向将外筒体95的外筒体侧开口部108从内侧关闭,盒外闸门131在内筒体96的径向将外筒体侧开口部108从外侧关闭。此外,内筒体96的位于内筒体连通孔122右侧的部分在内筒体96的径向将外筒体95的外筒体连接孔105从内侧关闭。由此,将储藏室102与供给室121之间切断。
当内筒体96处于盒侧闸门打开位置时,如图14(b)所示,第一突起123与第一突起露出孔107的左端缘抵接,第二突起124的下侧第二突起129与第二突起露出孔111的下端缘抵接。内筒体96的内筒体侧开口部125与外筒体95的外筒体侧开口部108相对,盒外闸门131在内筒体96的径向将外筒体侧开口部108从外侧打开。当内筒体侧开口部125与外筒体侧开口部108相对时,详细而言,内筒体侧返回孔127与外筒体侧返回孔110相对,内筒体侧供给孔126与外筒体侧供给孔109相对。由此,内筒体96的供给室121通过内筒体侧开口部125及外筒体侧开口部108而与外部连通。此外,内筒体连通孔122与外筒体连接孔105相对。由此,外筒体95的储藏室102与内筒体96的供给室121连通。另外,在内筒体侧返回孔127与外筒体侧返回孔110相对的状态下,在该相对方向,内筒体侧返回孔127的周缘与外筒体侧返回孔110的周缘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被毛毡或海绵等构成的盒密封构件(未图示)封住。同样,在内筒体侧供给孔126和外筒体侧供给孔109相对的状态下,在该相对方向,内筒体侧供给孔126的周缘与外筒体侧供给孔109的周缘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也被盒密封构件(未图示)封住。
(3-2-3)调色剂盒相对于盒收纳部的拆装
图15是所有的调色剂盒处于收纳状态的盒收纳部的右侧立体图,表示各调色剂盒的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关闭位置的状态。图16是表示图15中各调色剂盒的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打开位置的状态。图17是调色剂盒处于收纳状态的盒收纳部的主视剖视图,(a)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关闭位置的状态,(b)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打开位置的状态。为了便于说明,图17中的第一突起、第二突起、第一突起露出孔、第二突起露出孔、内筒体侧开口部、外筒体侧开口部及开闭本体卡合孔显示在同一平面上。
首先,抓住内筒体96处于盒侧闸门关闭位置的调色剂盒69(参照图13(a))的把手103。在维持使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位于正面侧的姿势的情况下,同时将调色剂盒69从上方安装在操作旋钮81处于旋钮关闭位置的盒收纳部68的对应的收纳室73中(参照图10)。各收纳室73与调色剂盒69相同地与调色剂的颜色对应,以下如图10所示,将各收纳室73从前面开始依次分别称为黄色收纳室73Y、品红收纳室73M、青绿色收纳室73C、黑色收纳室73K。
将调色剂盒69安装在收纳室73内时,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及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的前端部(参照图12)在收纳室73内收放在位于前侧的拆装导向槽77中,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及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的后端部(参照图12)在收纳室73内收放在位于后侧的拆装导向槽77中。由此,调色剂盒69由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及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参照图12)的前端部及后端部所对应的拆装导向槽77引导,在收纳室73内朝大致下方移动。当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参照图12)的前端部及后端部越过所对应的拆装导向槽77的收纳部定位突起78而与拆装导向槽77的下端缘抵接时,如图15所示,调色剂盒69相对于收纳室73的收纳完成。收纳在所对应的收纳室73内的所有调色剂盒69沿前后方向并列配置。
此时,在各收纳室73中,调色剂盒69的第一突起123与盒收纳部68的开闭构件75所对应的开闭本体卡合孔86卡合。另外,如图8所示,在各收纳室73中,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从上方与第二传递部89的输出侧传递齿轮99啮合,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从上方与第二传递部89的输入侧传递齿轮94啮合。所有调色剂盒69在收纳在所对应的收纳室73内的状态下,各第二传递部89在前后方向位于相邻的调色剂盒69之间。
另一方面,在黑色收纳室73K中,黑色调色剂盒69K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与第一传递部88的第一传递齿轮91啮合。
另外,如图15所示,在调色剂盒69收纳在收纳室73内的状态下,各调色剂盒69的右侧部分中,储藏部100的下半部分和供给部101从收纳部侧开口部74向外部露出。如图16所示,供给部101的露出部分含有外筒体侧开口部108、内筒体侧开口部125、第二突起124及盒外闸门131。
与上述步骤相反,如图15所示,通过抓住把手103(参照图12)使收纳在收纳室73内的调色剂盒69朝大致上方移动,可使调色剂盒69脱离盒收纳部68。
图18表示将图5中的盒收纳部从本体外壳抽出直至所有调色剂盒露出在本体外壳前侧的位置(拆装位置)后的状态。图19是彩色激光打印机的主视图,用主视剖视图表示盒收纳部收容空间、盒收纳部及调色剂盒。图20是将图19中的盒收纳部收容空间、盒收纳部及调色剂盒抽出表示的主视剖视图,(a)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关闭位置的状态,(b)表示内筒体处于盒侧闸门打开位置的状态。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0中,第一突起、第二突起、第一突起露出孔、第二突起露出孔、内筒体侧开口部、外筒体侧开口部、开闭本体卡合孔、隔壁侧供给孔及隔壁侧返回孔显示在同一平面上。
首先,如图6(a)所示,在隔壁侧闸门35处于隔壁侧闸门关闭位置的本体外壳2中,如图4所示,将第一盖板22打开,使盒收纳部拆装口11开放。接着,如图18所示,将收纳有与各色对应的所有调色剂盒69的盒收纳部68从前侧插入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内。此时,在盒收纳部68的宽度方向两侧设有的滚柱71被收容在本体外壳2的所对应的导轨28内。详细而言,各滚柱71被对应的导轨28的一对突条31在上下方向夹持。由此,盒收纳部68被各滚柱71所对应的导轨28引导,在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内一边朝后方滑动一边移动。当盒收纳部68的设在宽度方向两侧的滚柱71中位于最后方的各滚柱71越过所对应的导轨28的导轨定位突起33而与导轨28后端部的内侧周面抵接时,如图4所示,就完成了盒收纳部68被收容在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内的收容作业。将第一盖板22关闭,就完成了盒收纳部68被安装在本体外壳2内的安装作业。把结束安装在本体外壳2内时的盒收纳部68处于前后方向的位置作为安装位置。在该状态下,如图7所示,各调色剂盒69的上端部,详细而言是储藏部100的上端部分位于排出托盘13的上方。
当盒收纳部68安装在本体外壳2内时,盒收纳部68的第一传递部88的连接突起92与本体外壳2的驱动机构30中的第二齿轮45的连接孔49结合。在该状态下,一旦驱动上述搅拌器驱动电动机(未图示),该驱动力就传递给驱动机构30的第一齿轮44。该驱动力进一步传递给与第一齿轮44啮合的第二齿轮45。第二齿轮45从背面看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与第二齿轮45的连接孔49结合的连接突起92与第二齿轮45一起旋转,即传递搅拌器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且从背面看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8所示,该驱动力使第一支撑轴90及第一传递齿轮91朝同一方向旋转。
使第一支撑轴90及第一传递齿轮91旋转的驱动力传递给与第一传递齿轮91啮合的黑色调色剂盒69K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由此,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从背面看朝顺时针方向(正面看为逆时针方向)旋转,设有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的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设置在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上的供给侧搅拌器115及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从背面看朝顺时针方向(正面看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该驱动力通过与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啮合的中间齿轮119而传递给与中间齿轮119啮合的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由此,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从背面看朝顺时针方向(正面看为逆时针方向)旋转,设有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的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22、设置在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上的存储侧搅拌器113从背面看朝顺时针方向(正面看为逆时针方向)旋转。
然后,该驱动力从黑色调色剂盒69K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输出而传递给第二传递部89,详细而言,在黑色调色剂盒69K的前侧,通过与该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啮合的输入侧传递齿轮94而传递给第二支撑轴93。由此,第二支撑轴93及输出侧传递齿轮99与第一支撑轴90及第一传递齿轮91相同地从背面看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青绿色调色剂盒69C中,与黑色调色剂盒69K相同,将来自输出侧齿轮99的驱动力传递给与第二传递部89的输出侧传递齿轮99啮合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通过对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中间齿轮119、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及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传递驱动力,可使供给侧搅拌器115及存储侧搅拌器113旋转。
即,在第一传递部88使第一支撑轴90旋转的驱动力在使黑色调色剂盒69K的供给侧搅拌器115及存储侧搅拌器113旋转后,依次传递给与黑色调色剂盒69K的前侧邻接的青绿色调色剂盒69C、与青绿色调色剂盒69C的前侧邻接的品红调色剂盒69M及与品红调色剂盒69M的前侧邻接的黄色调色剂盒69Y的各供给侧搅拌器115及存储侧搅拌器113。由此,各调色剂盒69中的供给侧搅拌器115及存储侧搅拌器113产生旋转,对各调色剂盒69的供给室121内及储藏室102内的调色剂进行搅拌。如图17(b)所示,当各调色剂盒69的内筒体96处于盒侧闸门打开位置时,内筒体连通孔122与外筒体连接孔105相对,储藏室102与供给室121连通,因而通过将储藏室102内的调色剂除了其自重外用存储侧搅拌器113进行搅拌而可将调色剂供给到供给室121内。
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各调色剂盒69收纳在对应的收纳室73内的状态下,将处于旋钮关闭位置的操作旋钮81从正面看朝顺时针方向扭转而移动至旋钮打开位置时,则开闭构件75也与操作旋钮81的移动相联动地以未图示的摆动轴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与开闭构件75的开闭本体卡合孔86卡合着的各调色剂盒69的第一突起123也与开闭构件75的转动联动地在各外筒体95的第一突起露出孔107内一并朝同一方向移动。通过第一突起123的移动,设有第一突起123的内筒体96也从盒侧闸门关闭位置(参照图15)转动到盒侧闸门打开位置(参照图16)。于是,设置在内筒体96上的上侧第二突起128及下侧第二突起129在第二突起露出孔111内朝同一方向移动,当内筒体96转动至盒侧闸门打开位置时,如图16所示,下侧第二突起129与收纳部筐体82所对应的收纳部缺口80卡止,第一突起123与收纳部筐体82的收纳部通孔79左端缘抵接(参照图17(b))。
在盒收纳部68安装在本体外壳2内的状态下,如图19所示,收纳在盒收纳部68内的各调色剂盒69的上侧第二突起128及下侧第二突起129从正面看将处于隔壁侧闸门关闭位置的隔壁侧闸门35从上下方向夹持。详细而言,上述隔壁侧闸门35的上侧缺口41及下侧缺口42(参照图5)与各色的调色剂盒69对应,例如,在黄色调色剂盒69Y(参照图15)中,上侧第二突起128与最前方的上侧缺口41(参照图5)卡合,下侧第二突起129与最前方的下侧缺口42(参照图5)卡合。同样,在其他颜色的调色剂盒69中,上侧第二突起128与所对应的上侧缺口41卡合,下侧第二突起129与对应于该上侧缺口41的下侧缺口42卡合。
并且,在盒收纳部68安装在本体外壳2内的状态下,收纳在盒收纳部68内的各调色剂盒69上的外筒体侧开口部108的外筒体侧供给孔109(参照图13(b))如图20(a)所示,隔着隔壁侧闸门35及盒外闸门131而与隔壁侧调色剂通过部34的隔壁侧供给孔39(参照图5)在宽度方向相对。同样,外筒体侧返回孔110(参照图13(b))隔着隔壁侧闸门35及盒外闸门131而与隔壁侧调色剂通过部34的隔壁侧返回孔40(参照图5)在宽度方向相对。
详细而言,隔壁侧供给孔39及隔壁侧返回孔40(参照图5)也与上侧缺口41及下侧缺口42相同地与各色的调色剂盒69对应,例如,在黄色调色剂盒69Y(参照图15)中,外筒体侧供给孔109与最前方的隔壁侧供给孔39(参照图5)相对,外筒体侧返回孔110与最前方的隔壁侧返回孔40(参照图5)相对。同样,在其他颜色的调色剂盒69中,外筒体侧供给孔109与所对应的隔壁侧供给孔39相对,外筒体侧返回孔110与对应于该隔壁侧供给孔39的隔壁侧返回孔40相对。另外,在外筒体侧供给孔109及外筒体侧返回孔110所处的右侧面,如图7所示,各调色剂盒69与后述各处理部62的显影辊143在宽度方向(显影辊143的长度方向)相对。
在该状态下,如上所述,当将处于旋钮关闭位置的操作旋钮81(参照图16)移动至旋钮打开位置时,随着调色剂盒69的内筒体96从盒侧闸门关闭位置转动到盒侧闸门打开位置,由上侧第二突起128及下侧第二突起129夹持着的隔壁侧闸门35从隔壁侧闸门关闭位置向相同方向滑动移动到隔壁侧闸门开放位置。如图20(b)所示,当隔壁侧闸门35移动至隔壁侧闸门打开位置时,各调色剂盒69的外筒体侧供给孔109与所对应的隔壁侧供给孔39连通,外筒体侧返回孔110与所对应的隔壁侧返回孔40连通。因此,如上所述,当通过提供搅拌器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使供给侧搅拌器115从正面看朝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供给室121内的调色剂就供给到内筒体侧供给孔126,流过内筒体侧供给孔126、外筒体侧供给孔109及隔壁侧供给孔39,朝隔壁15的右侧(后述的显影侧供给孔171)输送。另外,在供给侧搅拌器115的与内筒体侧返回孔127相对的部分被切去,以在旋转时将供给室121内的调色剂供给到内筒体侧供给孔126,而不向内筒体侧返回孔127供给调色剂。
在外筒体侧供给孔109与所对应的隔壁侧供给孔39连通、外筒体侧返回孔110与所对应的隔壁侧返回孔40连通的状态下,隔壁侧供给孔39周缘与外筒体侧供给孔109周缘的左右方向的间隙以及隔壁侧返回孔40周缘与外筒体侧返回孔110周缘的左右方向的间隙由上述隔壁密封构件(未图示)封住。如上所述,内筒体侧供给孔126周缘与外筒体侧供给孔109周缘的相对方向(左右方向)的间隙以及内筒体侧返回孔127周缘与外筒体侧返回孔110周缘的左右方向的间隙由盒密封构件(未图示)封住。因此,供给室121内的调色剂在中途不会泄漏,流过内筒体侧供给孔126、外筒体侧供给孔109及隔壁侧供给孔39。
另外,与上述步骤相反,如图4所示,打开第一盖板22,将操作旋钮81(参照图14)移动至旋钮关闭位置,将内筒体96移动至盒侧闸门关闭位置并将隔壁侧闸门35移动到隔壁侧闸门关闭位置后(参照图20(a)),将处于安装位置的盒收纳部68朝前侧拉出,则可使盒收纳部68滑动脱离本体外壳2。然后,如图18所示,盒收纳部68后端的滚柱71处于所对应的导轨28前端部时,所有调色剂盒69从本体外壳2露出。此时,将盒收纳部68前后方向的位置作为拆装位置。当盒收纳部68处于拆装位置时,可将各调色剂盒69相对盒收纳部68进行拆装。
接着,当将处于拆装位置的盒收纳部68进一步向前侧拉出,盒收纳部68后端的滚柱71从所对应的导轨28前端缘朝前侧脱落后,盒收纳部68就完全脱离本体外壳2。
(3-3)处理部
图21是将图1中的处理部抽出表示的状态。图22是在卸下显影筐体上侧壁后状态的处理部的俯视图。图23是表示在图1中处理部拆装过程中的状态。
如图1所示,处理部62与各色调色剂对应地设有多个。即,处理部62由黄色处理部62Y、品红处理部62M、青绿色处理部62C及黑色处理部62K这四个处理部构成。这四个处理部62从前方朝后方相互隔开间隔而并列配置。详细而言,从前面开始依次设有黄色处理部62Y、品红处理部62M、青绿色处理部62C及黑色处理部62K。另外,四个处理部62用未图示的连接构件一体化,收容在本体外壳2的处理收容空间17内。打开本体外壳2的第二盖板18并将处理部拆装口10(参照图3)打开后,通过使这四个处理部62沿前后方向移动,则如图23所示,这四个处理部62可一体地滑动自如地相对本体外壳2拆装。
如图21所示,各处理部62包括:处理筐体132;感光鼓133;栅控式电晕带电器134;清洁辊141及显影部135。
处理筐体132从左侧看形成为大致U字形且在宽度方向较长的有底框体形状,在其下端部形成有沿壁厚方向贯通处理筐体132下侧壁的入射窗136。入射窗136从下侧看形成为宽度方向较长的大致矩形。
感光鼓133具有鼓本体137和鼓旋转轴138。鼓本体137形成为中空圆筒状,最表层由聚碳酸酯等构成的带正电的感光层形成。鼓旋转轴138在鼓本体137的旋转轴中心沿鼓本体137的旋转轴方向延伸。鼓旋转轴138不可旋转地被支承在处理筐体13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鼓本体137设置成相对鼓旋转轴138可旋转,上半部分从处理筐体132的上端缘朝上方露出。如图22所示,在鼓本体137的右端部设有齿轮部(鼓齿轮部154)。本体外壳2的处理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通过鼓齿轮部154传递给鼓本体137,从而如图21所示,驱动鼓本体137从左侧看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栅控式电晕带电器134具有金属线139及栅极140,是通过外加带电偏压而产生电晕放电的带正电型的栅控式电晕带电器。该栅控式电晕带电器134在感光鼓133的下方不与感光鼓133接触地隔着间隔相对配置。
清洁辊141包括:金属制的清洁辊轴152;覆盖清洁辊轴152的由导电性泡沫材料构成的清洁泡沫辊153。清洁辊轴152在感光鼓133的后方以可旋转的状态被支承在处理筐体13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如图22所示,在清洁辊轴152的右端部设有与鼓齿轮部154啮合的齿轮部(清洁齿轮部155)。清洁泡沫辊153配置成从后方与感光鼓133接触。如图22所示,清洁泡沫辊153在该接触位置,通过鼓齿轮部154及清洁齿轮部155受到上述处理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传递,而如图21所示那样与清洁辊轴152一起朝与感光鼓13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形成图像时,来自设置在本体外壳2内的未图示的高压基板的清洁偏压外加在清洁辊141上。
显影部135配置在感光鼓133的前侧,具有显影筐体142,此外还包括:配置在该显影筐体142内的显影辊143;供给辊144;层厚限制构件145;供给螺旋件(供給オーガ)156;返回螺旋件157及显影密封片164。
显影筐体142从左侧看形成为大致三角形且在宽度方向较长的箱状。在显影筐体142的后端部形成有从背面看在宽度方向较长的矩形的显影连接孔158。在显影筐体142的内部形成有显影隔壁159,显影筐体142的内部被显影隔壁159划分成显影室160和调色剂供给室161。调色剂供给室161位于显影筐体142的前端部,从左侧看划分成大致圆形。显影筐体142的前端部根据调色剂供给室161的左侧截面形状而形成为中空圆筒状。显影室160隔着显影隔壁159而位于调色剂供给室161的后侧,从右侧看划分成大致梯形。如图22所示,在显影隔壁159的右端部形成有沿壁厚方向贯通显影隔壁159的调色剂连接孔162,显影室160与调色剂供给室161通过调色剂连接孔162而连通。如图21所示,在显影室160内配置有显影辊143、供给辊144、层厚限制构件145、返回螺旋件157及显影密封片164,在调色剂供给室161内配置有供给螺旋件156。
显影辊143配置在显影室160的后侧部分,后端部通过显影连接孔158而向后方露出,并从前侧与感光鼓133压接。显影辊143的金属制的显影辊旋转轴146上覆盖有由导电性橡胶材料等弹性构件构成的橡胶辊147。显影辊旋转轴146可旋转地被支承在显影筐体142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如图22所示,在右端部设有齿轮部(显影齿轮部163)。通过上述处理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传递给显影齿轮部163,则显影辊143如图21所示那样朝与感光鼓13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形成图像时,来自设置在本体外壳2内的未图示的高压基板的显影偏压外加在显影辊143上。
供给辊144从斜前侧下方与显影辊143相对并与显影辊143压接。供给辊144的金属制的供给辊旋转轴148上覆盖有由导电性海绵构件构成的海绵辊149。另外,该供给辊旋转轴148可旋转地被支承在显影筐体142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在右端部设有未图示的齿轮部(供给齿轮部)。通过上述处理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传递给该供给齿轮部(未图示),则供给辊144朝与显影辊143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层厚限制构件145具有刮板本体150和推压部151。刮板本体150由金属制的板簧材料构成,其基端部被支承在显影筐体142下端部的后端部上。推压部151由绝缘性硅酮橡胶构成,设置在刮板本体150的自由端部上,截面形成为大致矩形。在供给辊144的后侧,层厚限制构件145的推压部151因刮板本体150的弹力而与显影辊143的表面压接。
如图22所示,供给螺旋件156一体地具有宽度方向较长的供给侧旋转轴165和供给侧输送部166。供给侧旋转轴165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显影筐体142的宽度方向两侧壁上。供给侧输送部166在供给侧旋转轴165的外周面沿其轴向形成为螺旋状。另外,在供给侧旋转轴165的右端部设有齿轮部(供给螺旋件齿轮部167),通过供给螺旋件齿轮部167,而传递本体外壳2的处理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由此,如图21所示,在调色剂供给室161内,供给螺旋件156从左侧看朝顺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如图22所示,在显影筐体142左侧壁的与供给螺旋件156相对的部分形成有使调色剂供给室161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显影侧供给孔171。在处理部62安装在本体外壳2内的状态下,显影侧供给孔171与对应于各调色剂颜色的隔壁侧供给孔39(参照图5)相对并连通。
如图21所示,返回螺旋件157在显影室160内隔开间隔地配置在供给辊144的上方,如图22所示,一体地具有宽度方向较长的返回侧旋转轴168和返回侧输送部169。返回侧旋转轴168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显影筐体142的宽度方向两侧壁上。返回侧输送部169在返回侧旋转轴168的外周面沿其轴向形成为螺旋状。另外,返回侧输送部169的螺旋方向与供给侧输送部166的螺旋方向形成为相同。在返回侧旋转轴168的右端部设有与供给螺旋件齿轮部167啮合的齿轮部(返回螺旋件齿轮部170)。通过供给螺旋件齿轮部167及返回螺旋件齿轮部170,传递本体外壳2的处理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从而返回螺旋件157在显影室160内,如图21所示朝逆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如图22所示,在显影筐体142左侧壁的与返回螺旋件157相对的部分形成有使显影室160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显影侧返回孔172。在处理部62安装在本体外壳2内的状态下,显影侧返回孔172与对应于各调色剂颜色的隔壁侧返回孔40(参照图5)相对并连通。
在形成图像时,内筒体96处于盒侧闸门打开位置时收容在各调色剂盒69内的调色剂如上所述,且如图20(b)所示在供给室121被供给侧搅拌器115搅拌。并且如图22所示,调色剂从内筒体侧供给孔126供给,流过外筒体侧供给孔109、隔壁侧供给孔39及显影侧供给孔171(参照图22),向调色剂供给室161内放出。
向调色剂供给室161内放出后的调色剂,利用被旋转驱动的供给螺旋件156的供给侧输送部166而在调色剂供给室161内被输送到右侧。在调色剂供给室161的右端部,输送而来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连接孔162而被输送到显影室160,并向返回螺旋件157的右端部供给。供给到返回螺旋件157右端部的调色剂利用被旋转驱动的返回螺旋件157的返回侧输送部169而被输送到左侧并向配置在返回螺旋件157下方的供给辊144(参照图21)供给。
未供给到供给辊144而是到达显影侧返回孔172的调色剂如图20所示,在流过隔壁侧返回孔40、外筒体侧返回孔110后,被收容在内筒体侧返回孔127内,且被回收在所对应的调色剂盒69的供给室121内。作为到达显影侧返回孔172的调色剂,有通过上述调色剂的循环并在返回侧输送部169的作用下被输送到左侧的调色剂;或有滞留在显影室160内但在返回侧输送部169的作用下被输送到左侧、到达下游侧返回孔172的调色剂。
如图21所示,供给至供给辊144后的调色剂通过供给辊144的旋转而被供给到显影辊143。此时,该调色剂在供给辊144与被施加有显影偏压的显影辊143之间摩擦带正电。摩擦带电后的调色剂随着显影辊143的旋转而进入层厚限制构件145的推压部151与显影辊143的橡胶辊147之间,成为一定厚度的薄层而承载在显影辊143的橡胶辊147上。
另一方面,栅控式电晕带电器134通过施加带电偏压而产生电晕放电,使供给辊133的鼓本体137表面均匀带正电。鼓本体137表面随着旋转并在栅控式电晕带电器134的作用下均匀带正电后,从扫描仪单元61(参照图1)的射出窗(未图示)射出,通过入射窗136而射入的激光的高速扫描而曝光,形成与应该形成在纸张3上的图像相对应的各色的静电潜像。
一旦鼓本体137进一步旋转,则承载在显影辊143表面且带正电的调色剂随着显影辊143的旋转而与供给辊133相对并接触时,就向形成在鼓本体137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供给。由此,鼓本体137的静电潜像被可视化,在鼓本体137的表面承载有与各色对应、并由反转显影形成的调色剂像。
显影密封片164形成为宽度方向较长的俯视看为大致矩形的胶片状,其上端部安装在显影筐体142的上侧壁上。显影密封片164沿着显影辊143的轴向从上方均匀地与显影辊143滑动接触,防止调色剂从显影筐体142的上侧壁与显影辊143之间泄漏。
在后述的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33表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被显影辊143回收。另外,一次转印后附着在感光鼓133上的来自纸张3的纸粉被清洁泡沫辊153回收。
(3-4)转印部
如图1所示,在本体外壳2的处理收容空间17内,在处理部62的上方沿前后方向配置有转印部63。该转印部63包括驱动辊174、从动辊175、中间转印带176、一次转印辊177、二次转印辊178、中继通道179及清洁部180。
驱动辊174配置在黑色处理部62K的感光鼓133的斜后侧上方。在形成图像时,该驱动辊174朝与感光鼓13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
从动辊175配置在黄色处理部62Y的感光鼓133的斜前侧上方,即与驱动辊174在前后方向相对。该从动辊175在旋转驱动驱动辊174时朝与驱动辊174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图中顺时针方向)从动旋转。
中间转印带176由环状带构成,并由将碳等导电性颗粒分散后的导电性聚碳酸酯或聚酰亚胺等树脂形成。该中间转印带176卷绕在驱动辊174与从动辊175之间,其卷绕着的外侧的接触面配置成与各处理部62的所有感光鼓133相对接触。
在驱动辊174的驱动下,从动辊175从动旋转,中间转印带176在这些驱动辊174和从动辊175之间沿图中顺时针方向环绕移动。
一次转印辊177在卷绕在驱动辊174与从动辊175之间的中间转印带176内,在与感光鼓133之间夹着中间转印带176而与各处理部62的感光鼓133相对配置。各一次转印辊177的金属制的辊旋转轴上覆盖有由导电性橡胶材料等弹性构件构成的橡胶辊。一次转印辊177的辊旋转轴沿宽度方向延伸,并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本体外壳2上,,在后述的一次转印时被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各一次转印辊177在与中间转印带176相对接触的位置(一次转印位置)朝与中间转印带176的环绕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
二次转印辊178在与驱动辊174之间夹着中间转印带176,在驱动辊174的后方与其相对配置。二次转印辊178的辊旋转轴沿宽度方向延伸,并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本体外壳2上,在二次转印时被施加二次转印偏压。二次转印辊178在与中间转印带176相对接触的位置(二次转印位置)朝与中间转印带176的环绕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
中继通路179从上述二次转印位置朝向大致上方的定影部64延伸。
随着驱动辊174的驱动及从动辊175的从动而进行环绕移动的中间转印带176从前方朝后方而依次经过与各处理部62的感光鼓133的接触位置(一次转印位置)。在该经过过程中,通过施加在各一次转印辊177上的一次转印偏压而承载在各处理部62感光鼓133上的与各色对应的调色剂剂像被依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76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176上形成彩色图像。
即,例如当承载在黄色处理部62Y的感光鼓133表面上的黄色调色剂像被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76上后,承载在品红处理部62M的感光鼓133表面上的品红调色剂像重叠转印在已经转印有黄色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176上。通过同样的动作,承载在青绿色处理部62C的感光鼓133表面上的青绿色调色剂像、承载在黑色处理部62K的感光鼓133表面上的黑色调色剂像接着重叠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76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176上形成彩色图像。
在中间转印带176经过与二次转印辊178的接触位置(二次转印位置)期间,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76上的彩色图像通过施加在二次转印辊178上的二次转印偏压而一并转印在从供纸部4输送到到二次转印位置的纸张3上。转印有彩色图像的纸张3沿中继通路179被送往定影部64。
清洁部180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76的上方,具有一次清洁辊181、二次清洁辊182、刮板183及调色剂2储藏部184。
在上述转印动作中,附着在中间转印带176表面上的调色剂在清洁部180,首先利用一次清洁偏压而从中间转印带176的表面转印在一次清洁辊181上。转印在一次清洁辊181上的调色剂利用二次清洁偏压而转印在二次清洁辊182上。此后,转印在二次清洁辊182上的调色剂被刮板183刮下,并从二次清洁辊182上落下,储藏在调色剂储藏部184内。
(3-5)定影部
定影部64配置在上述第二转印位置的上方,具有加热辊185及对该加热辊185加压的加压辊186。在定影部64,转印到纸张3上的彩色图像通过纸张3在经过加热辊185和加压辊186之间的期间被加热及加压而热定影在纸张3上。
(4)排纸部
排纸部6具有一对搬运辊187、排纸通路188、排纸辊189及上述排出托盘13。一对搬运辊187在加热辊185及加压辊186的斜前侧上方配置成相互接触。排纸通路188从一对搬运辊187的接触位置朝前方的排出壁51的排纸孔16大致水平地延伸。排纸辊189由三个辊构成,其中一个辊与其他两个辊接触。排纸辊189配置在排纸通路188的前侧,且一个辊从排纸孔16向纸张排出空间12内露出。
在定影部64定影了彩色图像后的纸张3在排纸部6利用搬运辊187而沿排纸通路188被输送,利用排纸辊189通过排纸孔16而排出到排出托盘13上。
(5)读取扫描仪单元
(5-1)读取扫描仪单元的整体构成
读取扫描仪单元7包括:与本体外壳2的上侧壁连接的原稿台190;开闭自如地支承在原稿台190上的原稿按压盖板191。
原稿台190从上面看形成为矩形的厚板状,在其上表面形成有载放原稿的玻璃面192。
玻璃面192通过将玻璃板埋设在原稿台190内而形成,以使原稿台190的上表面成为平坦状。该玻璃面192从上面看形成为与原稿台190相似的矩形。
另外,在原稿台190上内装有用于读取原稿的CCD传感器193、用于使该CCD传感器193以与玻璃面192相对的状态进行扫描的扫描驱动电动机(未图示)。
CCD传感器193在玻璃面192的内侧(下侧)被支承成可沿左右方向移动,始终在玻璃面192的左端待机,在通常的原稿读取时,利用扫描驱动电动机(未图示)而以与玻璃面192相对的状态从左侧朝右侧进行扫描。
原稿按压盖板191从上面看形成为与原稿台190相似的矩形薄板状,如图2所示,在其上部的左侧端部具有用于自动读取原稿的ADF(自动文件输送器)装置195。该ADF装置195具有外壳196、原稿搬运辊(未图示)、原稿输送驱动电动机(未图示)及原稿检测传感器(未图示)。外壳196是前后方向较长的箱形,内装有原稿搬运辊(未图示)及原稿输送驱动电动机(未图示),另外,在其右侧壁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具有待机原稿托盘194。待机原稿托盘194从上面看形成为大致扇形的薄板状,其左端部被ADF装置195支承,右端部朝右侧延伸设置,在上侧面可层叠状放置原稿。
另外,在外壳196的右侧壁,在待机原稿托盘194的上方形成有敞开的原稿取入口(未图示),以将原稿取入在导入外壳196内部,在待机原稿托盘194的下方形成有用于将原稿从外壳196排出的原稿排出口(未图示)。原稿取入口(未图示)及原稿排出口(未图示)形成为前后方向较长的矩形。
另外,如图1所示,原稿按压盖板191的后端部通过铰链199而摆动自如地支承在原稿台190的后端部上。
原稿按压盖板191的前端部以其后端部的铰链199为支点向上下方向摆动。当将原稿按压盖板191的前端部往上方抬起时,原稿台190的玻璃面192被打开,当将原稿按压盖板191的前端部往下方放下时,原稿台190的玻璃面192被覆盖。由此,原稿按压盖板191开闭自如地覆盖原稿台190的玻璃面192。
(5-2)读取扫描仪单元中的通常的原稿读取
在该读取扫描仪单元7中,将原稿按压盖板191的前端部朝上方抬起,将原稿安放在玻璃面192上,然后将原稿按压盖板191的前端部朝下方放下,对本体外壳2的操作面板8的操作键进行操作。于是,CCD传感器193在扫描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作用下以与载放在玻璃面192上的原稿相对的状态而从左侧向右侧进行扫描,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
在读取原稿结束后,再次将原稿按压盖板191的前端部往上方抬起,从玻璃面192上取走原稿。另外,当CCD传感器193结束扫描后,在扫描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下自动地移动至玻璃面192的左端待机。
(5-3)读取扫描仪单元的自动原稿读取
在利用ADF装置195所实施的原稿自动读取中,当原稿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原稿已经安放在待机原稿托盘194(参照图2)上后,与上述通常的原稿读取不同,CCD传感器193固定在未图示的自动原稿读取位置。一旦操作了操作面板8上的操作键,则ADF装置195的原稿输送驱动电动机(未图示)被驱动,原稿搬运辊(未图示)因该驱动力而旋转,原稿利用原稿搬运辊(未图示)的旋转而朝左侧移动,通过原稿取入口(未图示)取入在外壳196内。被取入后的原稿经过原稿输送路(未图示),在与CCD传感器193相对时利用CCD传感器193的扫描来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然后从原稿排出口(未图示)向右侧输送,向原稿按压盖板191的上表面排出。
(5-4)基于读取到的原稿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在图像形成部5中,基于上述的由CCD传感器193读取到的原稿图像信息制作图像数据,如上所述,在纸张3上形成图像。
2.作用效果
(1)作用效果1
如图7所示,在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与显影辊143对应设有多个的调色剂盒69与感光鼓133和显影辊143独立,如图4所示,沿一个方向即前后方向相对于本体外壳2可一体地拆装。因此,即使为了充分确保调色剂容量而仅将调色剂盒69形成得较大,也不需要将本体外壳2相应地增大,因而可形成得紧凑。
如图7所示,在调色剂盒69装设在本体外壳2上时,相对显影辊143在其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相对配置,因此,当将本体外壳2的与显影辊143长度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作成一定时,与将调色剂盒69相对于显影辊143沿上下方向相对配置时的调色剂盒69的上下方向尺寸相比,可与显影辊143的上下方向尺寸相当地增大调色剂盒69的上下方向尺寸量。另外,当将本体外壳2的与显影辊143长度方向交叉的前后方向尺寸作成一定时,与将调色剂盒69相对于显影辊143沿前后方向相对配置时的调色剂盒69的前后方向尺寸相比,可与显影辊143的前后方向尺寸相当地增大调色剂盒69的前后方向尺寸。
因此,能充分确保调色剂盒69中调色剂的容量。
另外,能仅将调色剂盒69沿前后方向相对本体外壳2一体地拆装,能提高操作性及降低运行成本。
其结果,不仅能充分确保调色剂盒69中的调色剂容量,而且能实现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小型化,且操作性优良,能降低维修保养成本。
另外,如图18所示,调色剂盒69在收容在盒收纳部68内的状态下,相对本体外壳2可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拆装。因此,可提高操作性。
另外,调色剂盒69相对盒收纳部68可沿与前后左右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拆装。因此,能将调色剂盒69相对盒收纳部68顺利地拆装,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另外,由于各调色剂盒69相对盒收纳部68沿大致铅垂方向拆装自如,故在将各调色剂盒69沿大致铅垂方向安装在盒收纳部68上后,可将收纳有各调色剂盒69的盒收纳部68相对本体外壳2沿前后方向即水平方向拆装。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由于盒收纳部68相对本体外壳2可完全脱离,故可将所有的调色剂盒69可靠地相对盒收纳部68拆装。
另外,在本体外壳2内,如图7所示,调色剂盒69从排出托盘13朝上方突出。详细而言,各调色剂盒69的储藏部100的上端部分位于排出托盘13的上方,能充分确保收容在调色剂盒69内的调色剂容量。更详细地说,排出托盘13载放有纸张3,因而需要确保与其厚度对应的空间。因此,可将本体外壳2从排出托盘13向上突出相应的量。因为能有效地利用该突出生成的空间,因而能充分确保调色剂的容量。
另外,在调色剂盒69的与显影辊143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用于供给调色剂的外筒体侧供给孔109、用于调色剂的外筒体侧返回孔110,如图14所示,设有能开闭地覆盖外筒体侧供给孔109及外筒体侧返回孔110的内筒体96。
由此,在将调色剂盒69相对本体外壳2拆装时,如图14(a)所示,只要关闭内筒体96(朝盒侧闸门关闭位置移动),就可防止调色剂从外筒体侧供给孔109及外筒体侧返回孔110的泄漏。另外,如图14(b)所示,在将调色剂盒69安装在本体外壳2上时,若打开内筒体96(朝盒侧闸门打开位置移动),就可从外筒体侧供给孔109向显影辊143供给调色剂,能从外筒体侧返回孔110接受从显影辊143返回的墨粉。因此,在防止拆装时调色剂从调色剂盒69泄漏的同时,能确保安装后从调色剂盒69供给调色剂,确保调色剂盒69与对应于调色剂盒69的显影辊143之间的调色剂的循环,防止显影不良。
另外,如图17所示,对于盒收纳部68,在与外筒体侧供给孔109及外筒体侧返回孔110相对的位置形成有调色剂所通过的收纳部侧开口部74。
由此,在调色剂盒69装设在盒收纳部68上的状态下,可将调色剂从调色剂盒69的外筒体侧供给孔109通过盒收纳部68的收纳部侧开口部74而向显影辊143供给。因此,可确保调色剂向显影辊143的可靠供给。另外,能将从显影辊143返回的调色剂通过收纳部侧开口部74而由外筒体侧返回孔110接受,因而能可靠地确保调色剂盒69与对应于调色剂盒69的显影辊143之间的调色剂的循环,防止显影不良。
另外,如图23所示,多个显影辊143及多个感光鼓133作为处理部62沿与调色剂盒69的拆装方向(参照图18)相同的方向即前后方向而相对本体外壳2可一体地拆装。
因此,能将这些多个显影辊143及多个感光鼓133、调色剂盒69从同一方向拆装,可提高操作性。
另外,如图2所示,对于本体外壳2,在与调色剂盒69沿前后方向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供调色剂盒69经过的盒收纳部拆装口11(参照图4),在与显影辊143及感光鼓133(处理部62)沿前后方向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供处理部62经过的处理部拆装口10(参照图3)。在本体外壳2上,在其前侧面以相邻的状态设有可开闭地覆盖盒收纳部拆装口11的第一盖板22、和可开闭地覆盖处理部拆装口10的第二盖板18。
由此,当打开第一盖板22后,如图4所示,可从盒收纳部拆装口11拆装调色剂盒69,当打开第二盖板18后,如图3所示,可从处理部拆装口10拆装显影辊143及感光鼓133(处理部62)。因此,可从本体外壳2的同一侧面进行调色剂盒69的拆装、显影辊143及感光鼓133的拆装操作,可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体外壳2的盒收纳部拆装口11与处理部拆装口10之间沿前后方向设有隔壁15,该隔壁15用于分隔收容有多个调色剂盒69的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和收容有多个显影辊143及多个感光鼓133的处理部收容空间17。
因此,可将多个调色剂盒69沿前后方向相对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顺利地拆装,同时可将多个显影辊143及多个感光鼓133沿前后方向相对处理收容空间17顺利地拆装。
另外,如图20所示,在隔壁15上形成有隔壁侧供给孔39,以使调色剂在调色剂盒69与显影辊143之间通过,可开闭地覆盖隔壁侧供给孔39的隔壁侧闸门35设置在隔壁15的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侧,隔壁侧闸门35与内筒体96的开闭联动地进行开闭。
由此,在将调色剂盒69相对本体外壳2拆装时,如图20(a)所示,若关闭内筒体96,则隔壁侧闸门35也与其联动地关闭(朝隔壁侧闸门关闭位置移动),因而能防止调色剂从调色剂盒69及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的两侧泄漏。另外,在将调色剂盒69安装在本体外壳2上时,如图20(b)所示,若打开内筒体96,则隔壁侧闸门35也与其联动地打开(朝隔壁侧闸门打开位置移动),因而能将调色剂从外筒体侧供给孔109通过隔壁侧供给孔39而供给到显影辊143。因此,能防止拆装时调色剂从调色剂盒69及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的两侧泄漏,并能确保安装后从调色剂盒69供给调色剂。
另外,如图1所示,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具有设置在本体外壳2上方、能读取原稿图像信息的读取扫描仪单元7,故可将由读取扫描单元7读取到的原稿图像信息在纸张3上形成图像,可将彩色激光打印机1做成兼有复印装置功能的复合机。
而且,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即使读取扫描仪单元7设置在本体外壳2的上方,也可使调色剂盒69与感光鼓133和显影辊143独立,相对本体外壳2沿前后一体地拆装。因此,尽管是复合机,也可紧凑地形成本体外壳2,并使调色剂盒69形成得较大,充分确保调色剂的容量。另外,因为调色剂盒69(盒收纳部68)的拆装方向是前后方向,因而在拆装调色剂盒69时没有必要使上方的读取扫描仪单元7退让。此外,通过使调色剂盒69的上部接近读取扫描仪单元7,就可增大调色剂盒69中的调色剂容量。
(2)作用效果2
在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如图8所示,来自搅拌器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通过与驱动机构30(参照图5)连接的第一传递部88、黑色调色剂盒69K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及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而传递给黑色调色剂盒69K的供给侧搅拌器115。并且,该驱动力通过黑色调色剂盒69K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第二传递部89、与黑色调色剂盒69K的前侧邻接的青绿色调色剂盒69C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及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而传递给青绿色调色剂盒69C的供给侧搅拌器115。同样,传递到青绿色调色剂盒69C的供给侧搅拌器115的驱动力传递到与其前侧邻接的品红调色剂盒69M的供给侧搅拌器115,传递到品红调色剂盒69M的供给侧搅拌器115的驱动力再传递到与其前侧邻接的黄色调色剂盒69Y的供给侧搅拌器115。
这样,来自于通过第一传递部88施加给黑色调色剂盒69K的供给侧搅拌器115的驱动机构30的驱动力,通过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第二传递部89、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及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而从后侧的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115传递给与其邻接的前侧的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115。由此,该驱动力也传递给剩下的三个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115,因而与根据各调色剂盒69而单独设置驱动机构30(参照图5)、或单独将驱动力从驱动机构30(参照图5)供给于各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115的结构相比,能以紧凑的结构向所有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115供给驱动力。
因此,即使不减小调色剂盒69,也可将向所有供给侧搅拌器115提供驱动力的结构(第一传递部88、第二传递部89、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及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配置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内。
其结果,在实现彩色激光打印机1小型化时,能充分确保调色剂盒69的调色剂容量,又能向设置在各调色剂盒69内的供给侧搅拌器115提供驱动力。
调色剂盒69沿前后方向并列配置,驱动机构30通过第一传递部88向配置在前后方向的后端侧的黑色调色剂盒69K的供给侧搅拌器115提供驱动力。第二传递部89、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及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将该驱动力朝前后方向的前端侧的青绿色调色剂盒69C、品红调色剂盒69M及黄色调色剂盒69Y的供给侧搅拌器115依次传递。因此,能顺序良好地将驱动力传递给所有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115。
详细而言,通过第一传递部88将来自驱动机构30的驱动力可靠地传递给配置在后端侧的黑色调色剂盒69K的供给侧搅拌器115。
另外,第二传递部89配置在各调色剂盒69之间,利用第二传递部89,将传递至后侧的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115的驱动力可靠地传递给与其邻接的前侧的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115。
另外,在各调色剂盒69中,设置在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后端部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与第一传递部88或第二传递部89卡合,因而,来自驱动机构30的驱动力从第一传递部88或第二传递部89通过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而传递给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
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受传递至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的驱动力而旋转,设置在该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上的供给侧搅拌器115以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为中心旋转,对收容在调色剂盒69内的调色剂进行搅拌。
设置在该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前端部上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与卡合在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上的相邻于第一传递部88的第二传递部89相卡合,或与卡合在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上的相邻于第二传递部89的其他第二传递部89相卡合。与第一传递部88相邻的第二传递部89是位于黑色调色剂盒69K与青绿色调色剂盒69C之间的第二传递部89,其他第二传递部89是位于第二传递部89前侧的第二传递部89,而第二传递部89位于黑色调色剂盒69K与青绿色调色剂盒69C之间。由此,通过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而传递至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的驱动力,通过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而传递给与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卡合的相邻于第一传递部88的第二传递部89,或传递给与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卡合的相邻于第二传递部89的前侧的第二传递部89。
因此,可利用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及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来实施驱动力从第一传递部88向第二传递部89的传递、或驱动力从第二传递部89向其他第二传递部89的传递和供给侧搅拌器115的旋转,因而能实现高效的驱动力的传递和零件个数的削减。
第二传递部89具有输入侧传递齿轮94和输出侧传递齿轮99,在第二传递部89,驱动力从后侧的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出齿轮117传递给输入侧传递齿轮94,该驱动力从输出侧传递齿轮99传递给与后侧的调色剂盒69邻接的前侧的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
其结果,在第二传递部89,能将传递至后侧的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115的驱动力可靠地传递给与其邻接的前侧的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115。
另外,可利用盒收纳部68将所有调色剂盒69集中移动。
该盒收纳部68具有上述第一传递部88及第二传递部89,在处于安装位置时,第一传递部88与驱动机构30连接。因此,通过仅将收纳有调色剂盒69的盒收纳部68移动至安装位置这样的简单操作,就可使来自驱动机构30的驱动力传递给配置在后端侧的黑色调色剂盒69K的供给侧搅拌器115,并依次将该驱动力传递给所邻接的前侧的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115,可将驱动力供给所有调色剂盒69的供给侧搅拌器115。
另外,调色剂盒69在所对应的显影辊143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配置成与显影辊143相对。
因此,当将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与显影辊143的长度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尺寸作成一定时,与将调色剂盒69沿上下方向相对于显影辊143相对配置时的调色剂盒69的上下方向尺寸相比,可与显影辊143的上下方向尺寸相当地增大调色剂盒69的上下方向尺寸。另外,当将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与显影辊143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作成一定时,与将调色剂盒69沿前后方向相对于调色剂盒69相对配置时的调色剂盒69的前后方向尺寸相比,可与显影辊143的前后方向尺寸相当地增大调色剂盒69的前后方向尺寸。
其结果,能充分确保调色剂盒69中调色剂的容量。
另外,由于调色剂盒69具有储藏室102和供给室121,因而存储在储藏室102中的调色剂在被供给到供给室121、在供给室121被供给侧搅拌器115搅拌后,所需量的调色剂从该供给室121供给至显影辊143。因此,能高效地供给调色剂。
此外,如上所述,调色剂盒69在所对应的显影辊143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配置成与显影辊143相对,因而构成供给侧搅拌器115旋转中心的供给侧搅拌器旋转轴120也与显影辊143相对配置(参照图7)。即,通过使显影辊143位于供给侧搅拌器115的旋转方向,就可顺利地供给调色剂。
因为在储藏室102具有存储侧搅拌器113,因而存储在储藏室102内的调色剂被存储侧搅拌器113搅拌。因此,能将存储在储藏室102内的调色剂始终维持在可供给于供给室121的状态。
调色剂盒69具有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及中间齿轮119,中间齿轮119与上述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及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卡合,因而输入至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的驱动力通过中间齿轮119而传递到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设置在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的后端部,故传递至存储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4的驱动力被传递给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
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受传递至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的驱动力而旋转,设置在该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上的存储侧搅拌器113以存储侧搅拌器旋转轴112为中心旋转,对收容在储藏室102内的调色剂进行搅拌。
其结果,不需要另外设置将驱动力供给存储侧搅拌器113的结构,能以简单的结构将输入于供给侧搅拌器输入齿轮116的驱动力可靠地传递给存储侧搅拌器113,对存储在储藏室102内的调色剂进行搅拌。
(3)作用效果3
如图16所示,在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通过将调色剂盒69的内筒体96打开(朝盒侧闸门打开位置移动),就可打开外筒体侧开口部108,将收容在调色剂盒69内的调色剂通过外筒体侧开口部108供给到所对应的显影辊143。另一方面,通过将内筒体96关闭(朝盒侧闸门关闭位置移动),就可关闭外筒体侧开口部108,防止收容在调色剂盒69内的调色剂通过外筒体侧开口部108泄漏(参照图15)。
在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对于各调色剂盒69,不分别设置用于开闭内筒体96的开闭机构,而利用一个开闭构件75将所有内筒体96一并开闭,能紧凑地形成开闭所有内筒体96的结构。
因此,即使不减小调色剂盒69,也可将开闭构件75配置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内。
其结果,在实现彩色激光打印机1小型化时,能充分确保调色剂盒69的调色剂容量,又能可靠地开闭所有的内筒体96。
另外,可利用盒收纳部68将所有的调色剂盒69集中移动。
在该盒收纳部68的并列配置调色剂盒69的方向即前后方向的前端部设有操作旋钮81,用于对开闭构件75进行开闭操作,通过对操作旋钮81进行操作使开闭构件75开闭,能将所有调色剂盒69的内筒体96一并开闭。其结果,可提高操作性。
另外,如图5所示,在本体外壳2的隔壁15上形成有隔壁侧供给孔39及隔壁侧返回孔40,它们分别与外筒体侧开口部108的外筒体侧供给孔109及外筒体侧返回孔110连通,并在隔壁15上设有可对所有隔壁侧供给孔39及隔壁侧返回孔40进行开闭的隔壁侧闸门35。
因此,如图20(b)所示,通过打开隔壁侧闸门35(朝隔壁侧闸门打开位置移动),就可打开所有隔壁侧供给孔39及隔壁侧返回孔40,从而与所对应的外筒体侧供给孔109及外筒体侧返回孔110连通。由此,能将收容在调色剂盒69内的调色剂通过外筒体侧开口部108、隔壁侧供给孔39及隔壁侧返回孔40而供给到所对应的显影辊143。
另一方面,如图20(a)所示,通过关闭隔壁侧闸门35(朝隔壁侧闸门关闭位置移动),就可关闭隔壁侧供给孔39及隔壁侧返回孔40,从而将与所对应的外筒体侧开口部108之间切断。由此,能防止收容在调色剂盒69内的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143。
如图5所示,在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所有的隔壁侧供给孔39及隔壁侧返回孔40由一个隔壁侧闸门35开闭,因而能紧凑地形成用于开闭所有隔壁侧供给孔39及隔壁侧返回孔40的结构。因此,能实现设有隔壁侧闸门35的本体外壳2的小型化。其结果能实现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小型化。
另外,隔壁侧闸门35利用内筒体96的开闭进行开闭。也就是说,当打开内筒体96,则隔壁侧闸门35就被打开,当关闭内筒体96,则隔壁侧闸门35就被关闭,因而通过内筒体96与隔壁侧闸门35的开闭联动,可确保内筒体96及隔壁侧闸门35的可靠的开闭动作。
详细而言,各调色剂盒69包括:第一突起123,其与开闭构件75卡合,与开闭构件75的动作联动而开闭内筒体96;第二突起124,其与隔壁侧闸门35卡合,与第一突起123联动而开闭隔壁侧闸门35。
当使开闭构件75进行开闭动作,则与开闭构件75卡合的第一突起123与开闭构件75的开闭动作联动而开闭内筒体96,而且与隔壁侧闸门35卡合的第二突起124与第一突起123的动作联动而开闭隔壁侧闸门35。
因此,用仅在调色剂盒69上设置第一突起123及第二突起124的简单结构,就能可靠地使开闭内筒体96及隔壁侧闸门35联动并开闭。
另外,由于第一突起123及第二突起124设置在内筒体96上,因而能简化结构。
(第二实施形态)
图24是在图18中应用了第二实施形态的情况。在图24中,对于与上述所作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8所示,在导轨28中,一对突条31的各前端部相互留有间隔地沿上下方向相对。因此,如上所述,若将处于拆装位置的盒收纳部68进一步朝前侧拉出,则盒收纳部68后端的滚柱71从对应的导轨28前端缘朝前侧脱落,盒收纳部68完全脱离本体外壳2。
相反,如图24所示,也可将一对突条31的各前端部连接。详细而言,宽度方向较薄的板状连接板200架设在设于隔壁15的导轨28的一对突条31的右端缘的各前端部之间。设置在本体外壳2左侧壁右侧面上的导轨28(参照图20)上,也在一对突条31的左端缘的各前端部之间架设有相同形状的连接板200。连接板200从左侧看形成为大致矩形,其后端缘形成为朝前侧凹陷的圆弧状。
另外,仅使上述后端的滚柱71(参照图18)在宽度方向形成得比位于后端滚柱71前侧的其他滚柱71大。详细而言,在后端滚柱71中,使右侧的滚柱71形成为在被对应的一对突条31所夹持的状态下、从正面看向连接板200的右侧突出,在后端滚柱71中,使左侧的滚柱71形成为在被对应的一对突条31所夹持的状态下、从正面看向连接板200的左侧突出。
此时,使处于安装位置的盒收纳部68脱离本体外壳2时,位于后端滚柱71前侧的滚柱71经过对应的一对突条31的各前端部之间而朝前侧移动,但后端滚柱71卡在对应的连接板200的后端缘。由此,可将盒收纳部68停止在所有的调色剂盒69从本体外壳2露出并可从盒收纳部68脱离的位置(拆装位置)。因此,即使不使盒收纳部68脱离本体外壳2,也能将所有的调色剂盒69可靠地相对盒收纳部68进行拆装。
(第三实施形态)
图25是在图18中应用了第三实施形态的情况。在图25中,对于与上述所作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8所示,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各导轨28的一对突条31上的相互相对部分的后端部设有导轨定位突起33,当盒收纳部68相对本体外壳2的盒收纳部收容空间24的安装完成后,位于盒收纳部68后端的滚柱71就越过导轨定位突起33。如图25所示,也可将导轨定位突起33设置在一对突条31的相互相对部分的前端部(作为前端突起33A)。
此时,当使处于安装位置的盒收纳部68脱离本体外壳2时,通过位于上述后端的滚柱71被前端突起33A卡住,可将盒收纳部68停止在所有的调色剂盒69从本体外壳2露出并可从盒收纳部68脱离的位置(拆装位置)。因此,即使不使盒收纳部68脱离本体外壳2,也能将所有的调色剂盒69可靠地相对盒收纳部68进行拆装。
(第四实施形态)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例示了一种中间转印式彩色激光打印机1,将各色的调色剂像从各感光鼓133暂时转印到转印带176上,然后一并转印到纸张3上,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构成为直接转印式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将各色的调色剂像从各感光鼓133直接转印到纸张3上。
上述实施形态是用于例示及说明的。并不表示正确地符合所揭示的内容来限定本发明。可根据上述说明并通过执行本发明而可得到各种变形及变更。选择和说明本实施形态的目的在于,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本质和实用的适用计划,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进行适合于预期的特定使用的各种变更及在各种实施形态中对本发明的利用。本发明的范围应该由另附的权利要求项及其对等物确定。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静电潜像的多个图像承载体;
多个显影剂承载体,其通过向所述图像承载体供给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可视化;
多个显影剂盒,其收容有供给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剂;
搅拌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显影剂盒内,通过被施加驱动力而对收容在所述显影剂盒内的显影剂进行搅拌;
驱动单元,对至少一个的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搅拌部件提供所述驱动力;以及
传递单元,其将由所述驱动单元提供的所述驱动力从所述至少一个的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搅拌部件传递给与其相邻的其他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搅拌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盒沿一方向串列配置,
所述驱动单元将所述驱动力提供给配置在所述一方向一端侧的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搅拌部件,
所述传递单元将所述驱动力从所述一端侧的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搅拌部件依次传递给所述一方向另一端侧的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搅拌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传递部,该第一传递部将来自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传递给配置在所述一端侧的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搅拌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单元具有多个第二传递部,该第二传递部配置在在所述一方向互相相邻的所述显影剂盒之间,将传递给一个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搅拌部件的所述驱动力传递给与其相邻的其他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搅拌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单元具有第三传递部,所述第三传递部包括:
旋转轴,其设置在各所述显影剂盒上并沿所述一方向延伸,且在其上设有所述搅拌部件,构成搅拌部件的旋转中心;
输入侧传递部,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一方向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传递部或所述第二传递部卡合;以及
输出侧传递部,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一方向的另一端部,与卡合在所述输入侧传递部上的所述第一传递部相邻的所述第二传递部卡合,或与卡合在所述输入侧传递部上的所述第二传递部相邻的其他所述第二传递部卡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递部包括:
输入部,其与一个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第三传递部的所述输出侧传递部卡合;以及
输出部,其与相邻于一个所述显影剂盒的其他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第三传递部的所述输入侧传递部卡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筐体;以及
收纳部,其具有所述第一传递部及所述第二传递部,拆装自如地收纳所有的所述显影剂盒,且沿所述一方向在安装位置和拆装位置之间相对所述筐体滑动自如地移动,当处于所述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一传递部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盒在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相对地沿一方向串列配置。
CN201210238282.XA 2006-07-25 2007-07-25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98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02612A JP4983129B2 (ja) 2006-07-25 2006-07-2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2613A JP4983130B2 (ja) 2006-07-25 2006-07-25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202612 2006-07-25
JP2006202611A JP4919014B2 (ja) 2006-07-25 2006-07-2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2613 2006-07-25
JP2006-202611 2006-07-25
CN200710139879.8A CN101114145B (zh) 2006-07-25 2007-07-25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盒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9879.8A Division CN101114145B (zh) 2006-07-25 2007-07-25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9827A CN102749827A (zh) 2012-10-24
CN102749827B true CN102749827B (zh) 2015-11-11

Family

ID=386948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828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9827B (zh) 2006-07-25 2007-07-25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盒
CN201210238301.9A Active CN102749828B (zh) 2006-07-25 2007-07-25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8301.9A Active CN102749828B (zh) 2006-07-25 2007-07-25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8) US7657206B2 (zh)
EP (3) EP2264547B1 (zh)
CN (2) CN102749827B (zh)
AT (2) ATE545068T1 (zh)
DE (1) DE602007009455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84970B2 (ja) 2007-03-01 2012-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36920A (ja) * 2007-07-31 2009-02-19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53047B2 (ja) * 2007-07-31 2010-04-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25714B2 (ja) * 2007-08-10 2010-08-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19090B2 (ja) * 2008-02-18 2012-04-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661916B2 (ja) 2008-07-25 2011-03-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600267B2 (en) 2009-04-28 2013-12-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un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4849169B2 (ja) 2009-12-25 2012-0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US8532543B2 (en) 2010-01-27 2013-09-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4947186B2 (ja) * 2010-05-17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910B2 (ja) * 2010-06-11 2016-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024431B2 (ja) 2010-07-23 2012-09-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70184B2 (ja) 2010-08-02 2013-03-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29738B2 (ja) 2010-08-02 2012-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34870B2 (ja) * 2010-09-29 2014-03-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768567B2 (ja) * 2011-07-29 2015-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4231B2 (ja) 2011-07-29 2016-03-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56903B2 (ja) * 2012-03-29 2015-01-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60129B2 (ja) 2012-10-31 2018-0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19339B2 (ja) * 2012-11-22 2015-05-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容器
JP6021834B2 (ja) * 2014-02-12 2016-1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583790B2 (ja) 2016-05-13 2019-10-0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02768B2 (ja) * 2017-08-31 2020-12-2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トナー収納器、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83647B2 (ja) 2018-09-13 2022-1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A194146S (en) 2019-10-11 2022-01-12 Farrell Christopher John Oral appliance
CN111495908B (zh) * 2020-05-28 2023-06-23 东莞市合鼎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显像器自动清扫设备
JP2023151298A (ja) * 2022-03-31 2023-10-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3200B1 (en) * 1999-07-30 2002-01-29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conveyance mixing units
JP2002162871A (ja) * 2000-11-27 2002-06-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67734A1 (en) * 2004-09-29 2006-03-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unit
CN1755555A (zh) * 2004-09-29 2006-04-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成像单元
US20070048009A1 (en) * 2005-08-31 2007-03-01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Develop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2068B2 (ja) * 1989-10-18 1998-11-05 コニカ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460673A (ja) 1990-06-29 1992-02-26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の現像装置
JPH06194886A (ja) 1992-12-24 1994-07-15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10038A (ja) 1994-01-11 1995-08-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69159A (ja) 1997-04-10 1998-03-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DE60142671D1 (de) * 2000-09-01 2010-09-09 Canon Kk Einheit mit Entwicklerzufuhröffnung und damit versehenes Bilderzeugungsgerät
US6347199B1 (en) * 2000-11-06 2002-02-1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Toner supply method in picture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picture image forming system
JP2002268356A (ja) 2001-03-13 2002-09-18 Canon Inc シャッター装置、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補給容器と現像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補給容器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708011B2 (en) * 2001-07-05 2004-03-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ystem for forming color images
JP2003015378A (ja) 2001-07-05 2003-01-17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07975A (ja) * 2001-09-27 2003-04-11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880429B2 (ja) * 2002-04-01 2007-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437102B2 (en) * 2004-03-18 2008-10-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led adjustment of toner stored in developing cartridge
JP4110128B2 (ja) * 2004-04-26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軸受部材
JP4689327B2 (ja) * 2004-06-16 2011-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91331A (ja) 2004-09-22 2006-04-06 Sharp Corp 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42562B2 (ja) * 2004-10-19 2011-08-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36853B2 (ja) * 2004-11-12 2011-02-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供給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71072A (ja) 2004-12-13 2006-06-29 Canon Inc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
JP2006202612A (ja) 2005-01-20 2006-08-03 Momo Alliance Co Ltd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06202613A (ja) 2005-01-20 2006-08-03 Tdk Corp 厚膜抵抗体ペースト、厚膜抵抗体及び電子部品
JP2006202611A (ja) 2005-01-20 2006-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それを搭載した自動車および電子機器
US7317886B2 (en) * 2005-03-10 2008-01-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oner replenishing features
KR100633097B1 (ko) * 2005-07-22 2006-10-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 프로세스모듈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4984970B2 (ja) 2007-03-01 2012-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3200B1 (en) * 1999-07-30 2002-01-29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conveyance mixing units
JP2002162871A (ja) * 2000-11-27 2002-06-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67734A1 (en) * 2004-09-29 2006-03-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unit
CN1755555A (zh) * 2004-09-29 2006-04-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成像单元
US20070048009A1 (en) * 2005-08-31 2007-03-01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Develop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61141A1 (en) 2015-09-17
CN102749828A (zh) 2012-10-24
US20130089360A1 (en) 2013-04-11
EP1890199A2 (en) 2008-02-20
US8571441B2 (en) 2013-10-29
US8989624B2 (en) 2015-03-24
US8805236B2 (en) 2014-08-12
US20080025758A1 (en) 2008-01-31
US20110081164A1 (en) 2011-04-07
US8139978B2 (en) 2012-03-20
US7657206B2 (en) 2010-02-02
US20140348541A1 (en) 2014-11-27
US20140050505A1 (en) 2014-02-20
ATE483183T1 (de) 2010-10-15
CN102749827A (zh) 2012-10-24
EP2383616B1 (en) 2015-01-28
US7877039B2 (en) 2011-01-25
CN102749828B (zh) 2014-08-20
US8326177B2 (en) 2012-12-04
EP2264547A1 (en) 2010-12-22
EP2264547B1 (en) 2012-02-08
DE602007009455D1 (de) 2010-11-11
US20100111563A1 (en) 2010-05-06
ATE545068T1 (de) 2012-02-15
EP1890199B1 (en) 2010-09-29
US9411269B2 (en) 2016-08-09
EP1890199A3 (en) 2009-05-06
EP2383616A1 (en) 2011-11-02
US20120163862A1 (en) 201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9827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盒
CN101114145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剂盒
US97600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oner cartridge including new toner containing unit and waste toner containing unit
US7263317B2 (en) Particle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67069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268356A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補給容器と現像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補給容器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40058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US20060093403A1 (en) Color image develop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