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91762B - 一种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91762B
CN107191762B CN201710372341.5A CN201710372341A CN107191762B CN 107191762 B CN107191762 B CN 107191762B CN 201710372341 A CN201710372341 A CN 201710372341A CN 107191762 B CN107191762 B CN 1071917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drive shaft
terricole
wild
driving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723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91762A (zh
Inventor
齐进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d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gineering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d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gineering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d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gineering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d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gineering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723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917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91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1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91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1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42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with arrangement for propelling the support stands on whe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2200/00Details of stands or supports
    • F16M2200/02Lock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2200/00Details of stands or supports
    • F16M2200/08Foot or support b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伸缩调向单元和固定单元,伸缩调向单元包括伸缩单元和调向单元,伸缩单元包括活塞、气缸、气泵和气管,固定单元包括第三套管和两个辅助固定配件,第三套管内设有固定配件,固定配件包括第四驱动电机、第四驱动轴、第四套管和第一插针,该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通过固定机构使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插入地面,防止设备在坡面上滑动,有益于设备在坡面上进行定位拍摄,供专家对野生陆地动物进行研究,不仅如此,在陷入坑中时通过伸缩单元中的气泵增加气缸中的气压,使活塞推动主体移动,从而便于设备继续前行跟踪动物,提高了其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智能机器人已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研究野生陆地方面,通过对智能机器人设定程序后,设备能够自动对户外的动物进行追踪,并通过拍摄图像给专业人士分析研究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这样就防止了人们在户外追踪拍摄过程中出现体力不支、被毒虫、毒蛇叮咬等状况。现有的追踪装置上都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设备移动,但是缺乏相应的固定装置,导致设备在斜坡上定位时容易出现下滑的现象,无法停留在斜坡上,不仅如此,在设备的移动过程中,装置经常陷在坑里,直接导致设备无法继续前行对动物进行追踪拍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包括底座、驱动装置、主体、固定机构和两个从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从动装置均设置在底座的下方,所述主体固定在底座的上方,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所述主体上设有摄像头、显示屏、若干USB接口和若干控制按键;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伸缩调向单元和固定单元,所述伸缩调向单元与固定单元传动连接,所述伸缩调向单元包括伸缩单元和调向单元,所述伸缩单元包括活塞、气缸、气泵和气管,所述活塞的一端与主体铰接,所述活塞的另一端设置在气缸内,所述气泵固定在气缸上且通过气管与气缸连通,所述调向单元设置在活塞的上方且与活塞铰接;
所述固定单元包括第三套管和两个辅助固定配件,所述第三套管的顶端固定在气缸上,所述第三套管内设有固定配件,所述固定配件包括第四驱动电机、第四驱动轴、第四套管和第一插针,所述第四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三套管内的顶部且与第四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轴的外周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四套管套设在第四驱动轴上,所述第四套管内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四套管内的第一内螺纹与第四驱动轴上的第一外螺纹相匹配,所述固定块固定在第三套管上且与平板铰接;
所述辅助固定配件包括收缩组件、第四连杆、平板和若干第二插针,所述收缩组件与第四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与平板铰接,所述第二插针均匀分布在平板上,所述第二插针的顶端固定在平板上。
作为优选,为了保护主体上的显示屏、USB接口和控制按键,所述主体上还设有防护单元,所述防护单元包括转动杆、第一连杆、防护板、紧固单元和两个第一套管,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一套管固定在主体上,所述转动杆的中端与第一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固定在防护板的顶端,所述防护板的底端与紧固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防护板紧贴主体的表面,所述紧固单元包括拉杆、两个插杆、两个第二套管和若干弹簧,所述拉杆通过弹簧与防护板的底端连接,两个所述插杆分别设置在拉杆的两端,所述插杆的底端固定在拉杆上,所述插杆的顶端设置在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二套管固定在主体上。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活塞转动,所述调向单元包括第三驱动电机、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固定在主体上且与第二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三连杆与活塞的中端铰接。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活塞的中心轴线与气缸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气缸内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在气缸的内壁上且套设在活塞上。
作为优选,为了调节平板的角度,所述收缩组件包括第五驱动电机、缓冲块、第五驱动轴和移动块,所述第五驱动电机和缓冲块均固定在第三套管上,所述第五驱动轴设置在第五驱动电机和缓冲块之间,所述第五驱动电机与第五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五驱动轴的外周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移动块套设在第五驱动轴上,所述移动块与第四连杆铰接,所述移动块内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移动块内的第二内螺纹与第五驱动轴上的第二外螺纹相匹配。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设备的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电机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在底座的下方且与第一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一驱动轴的底端,两个所述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的两侧,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轴和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驱动轴与驱动轮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支撑底座的同时带动设备移动,所述从动装置包括框架和从动轮,所述框架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且开口向上,所述框架的两端均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从动轮套设在框架上。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设备在地面移动时发生滑动,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上均设有若干防滑块。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设备的续航能力,所述主体的上方设有太阳能板。
该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在户外跟踪动物时,利用主体上的摄像头进行拍摄供专家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当装置在具有坡度的地面上时,为了固定装置,通过主体一侧的固定机构对装置进行固定,通过调向单元中的第三驱动电机运行,带动第二连杆转动,推动第三连杆,使活塞向下转动,而后,在固定单元的第三套管内部,通过第四驱动电机运行带动第四驱动轴转动使第四套管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插针插入地面对设备进行固定,为了加强固定效果,在第三套管的两侧通过辅助固定配件对装置进行加强固定,由第五驱动电机带动第五驱动轴转动,使移动块向下移动,从而推动第四连杆,使平板向下转动,从而使第二插针插入地面,加强了装置的固定效果,防止其在坡面上滑动。该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通过固定机构使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插入地面,防止设备在坡面上滑动,有益于设备在坡面上进行定位拍摄,供专家对野生陆地动物进行研究。
当设备陷在坑里无法继续前行跟踪拍摄时,首先利用固定机构使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插入地面,而后通过伸缩单元中的气泵增加气缸内的气压,从而使活塞向远离气缸的方向移动,推动主体向前移动,使底座下方的驱动装置脱离坑中,便于带动设备移动脱离坑,而后第四驱动电机带动第四驱动轴转动,使第一插针向上移动脱离地面,同时两侧的辅助固定配件中,第五驱动电机带动第五驱动轴转动,使移动块向上移动,从而拉动第四连杆,使平板向上转动,从而使第二插针脱离地面,而后,调向单元中的第三驱动电机运行,带动第二连杆转动,拉动第三连杆,使活塞向上转动,从而完成了设备脱离坑中的操作,使设备能够继续前行。该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在陷入坑中时通过伸缩单元中的气泵增加气缸中的气压,使活塞推动主体移动,从而便于设备继续前行跟踪动物,提高了其实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通过固定机构使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插入地面,防止设备在坡面上滑动,有益于设备在坡面上进行定位拍摄,供专家对野生陆地动物进行研究,不仅如此,在陷入坑中时通过伸缩单元中的气泵增加气缸中的气压,使活塞推动主体移动,从而便于设备继续前行跟踪动物,提高了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的防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的伸缩调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的固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驱动装置,3.框架,4.从动轮,5.主体,6.太阳能板,7.摄像头,8.显示屏,9.USB接口,10.控制按键,11.防护单元,12.第一驱动电机,13.第一驱动轴,14.第二驱动电机,15.第二驱动轴,16.驱动轮,17.防滑块,18.第一套管,19.转动杆,20.第一连杆,21.防护板,22.弹簧,23.拉杆,24.插杆,25.第二套管,26.伸缩调向单元,27.固定单元,28.第三驱动电机,29.第二连杆,30.第三连杆,31.活塞,32.气缸,33.气泵,34.气管,35.限位环,36.第三套管,37.第四驱动电机,38.第四驱动轴,39.第四套管,40.第一插针,41.第五驱动电机,42.缓冲块,43.第五驱动轴,44.移动块,45.第四连杆,46.平板,47.第二插针,48.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6所示,一种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包括底座1、驱动装置2、主体5、固定机构和两个从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2和从动装置均设置在底座1的下方,所述主体5固定在底座1的上方,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主体5的一侧,所述主体5上设有摄像头7、显示屏8、若干USB接口9和若干控制按键10;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伸缩调向单元26和固定单元27,所述伸缩调向单元26与固定单元27传动连接,所述伸缩调向单元包括伸缩单元和调向单元,所述伸缩单元包括活塞31、气缸32、气泵33和气管34,所述活塞31的一端与主体5铰接,所述活塞31的另一端设置在气缸32内,所述气泵33固定在气缸32上且通过气管34与气缸32连通,所述调向单元设置在活塞31的上方且与活塞31铰接;
所述固定单元27包括第三套管36和两个辅助固定配件,所述第三套管36的顶端固定在气缸32上,所述第三套管36内设有固定配件,所述固定配件包括第四驱动电机37、第四驱动轴38、第四套管39和第一插针40,所述第四驱动电机37固定在第三套管36内的顶部且与第四驱动轴38传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轴38的外周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四套管39套设在第四驱动轴38上,所述第四套管39内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四套管39内的第一内螺纹与第四驱动轴38上的第一外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一插针30的顶端固定在第四套管39上;
所述辅助固定配件包括收缩组件、第四连杆45、平板46和若干第二插针47,所述收缩组件与第四连杆45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45与平板46铰接,所述第二插针47均匀分布在平板46上,所述固定块48固定在第三套管36上且与平板46铰接。
作为优选,为了保护主体5上的显示屏8、USB接口9和控制按键10,所述主体5上还设有防护单元11,所述防护单元11包括转动杆19、第一连杆20、防护板21、紧固单元和两个第一套管18,所述转动杆19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套管18内,所述第一套管18固定在主体5上,所述转动杆19的中端与第一连杆2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0的底端固定在防护板21的顶端,所述防护板21的底端与紧固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防护板21紧贴主体5的表面,所述紧固单元包括拉杆23、两个插杆24、两个第二套管25和若干弹簧22,所述拉杆23通过弹簧22与防护板21的底端连接,两个所述插杆24分别设置在拉杆23的两端,所述插杆24的底端固定在拉杆23上,所述插杆24的顶端设置在第二套管25内,所述第二套管25固定在主体5上。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活塞31转动,所述调向单元包括第三驱动电机28、第二连杆29和第三连杆30,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8固定在主体5上且与第二连杆29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9通过第三连杆30与活塞31的中端铰接。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活塞31的中心轴线与气缸32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气缸32内设有限位环35,所述限位环35固定在气缸32的内壁上且套设在活塞31上。
作为优选,为了调节平板46的角度,所述收缩组件包括第五驱动电机41、缓冲块42、第五驱动轴43和移动块44,所述第五驱动电机41和缓冲块42均固定在第三套管36上,所述第五驱动轴43设置在第五驱动电机41和缓冲块42之间,所述第五驱动电机41与第五驱动轴43传动连接,所述第五驱动轴43的外周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移动块44套设在第五驱动轴43上,所述移动块44与第四连杆45铰接,所述移动块44内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移动块44内的第二内螺纹与第五驱动轴43上的第二外螺纹相匹配。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设备的移动,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2、第一驱动轴13、第二驱动电机14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固定在底座1的下方且与第一驱动轴1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4固定在第一驱动轴13的底端,两个所述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14的两侧,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轴15和驱动轮16,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4通过第二驱动轴15与驱动轮16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支撑底座1的同时带动设备移动,所述从动装置包括框架3和从动轮4,所述框架3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且开口向上,所述框架3的两端均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从动轮4套设在框架3上。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设备在地面移动时发生滑动,所述驱动轮16和从动轮4上均设有若干防滑块17。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设备的续航能力,所述主体5的上方设有太阳能板6。
该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在户外跟踪动物时,利用主体5上的摄像头7进行拍摄供专家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当装置在具有坡度的地面上时,为了固定装置,通过主体5一侧的固定机构对装置进行固定,通过调向单元中的第三驱动电机28运行,带动第二连杆29转动,推动第三连杆30,使活塞31向下转动,而后,在固定单元的第三套管36内部,通过第四驱动电机37运行带动第四驱动轴38转动使第四套管39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插针40插入地面对设备进行固定,为了加强固定效果,在第三套管36的两侧通过辅助固定配件对装置进行加强固定,由第五驱动电机41带动第五驱动轴43转动,使移动块44向下移动,从而推动第四连杆45,使平板46向下转动,从而使第二插针47插入地面,加强了装置的固定效果,防止其在坡面上滑动。该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通过固定机构使第一插针40和第二插针47插入地面,防止设备在坡面上滑动,有益于设备在坡面上进行定位拍摄,供专家对野生陆地动物进行研究。
当设备陷在坑里无法继续前行跟踪拍摄时,首先利用固定机构使第一插针40和第二插针47插入地面,而后通过伸缩单元中的气泵33增加气缸32内的气压,从而使活塞31向远离气缸32的方向移动,推动主体5向前移动,使底座1下方的驱动装置2脱离坑中,便于带动设备移动脱离坑,而后第四驱动电机37带动第四驱动轴38转动,使第一插针40向上移动脱离地面,同时两侧的辅助固定配件中,第五驱动电机41带动第五驱动轴43转动,使移动块44向上移动,从而拉动第四连杆45,使平板46向上转动,从而使第二插针47脱离地面,而后,调向单元中的第三驱动电机28运行,带动第二连杆29转动,拉动第三连杆30,使活塞31向上转动,从而完成了设备脱离坑中的操作,使设备能够继续前行。该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在陷入坑中时通过伸缩单元中的气泵33增加气缸32中的气压,使活塞31推动主体5移动,从而便于设备继续前行跟踪动物,提高了其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通过固定机构使第一插针40和第二插针47插入地面,防止设备在坡面上滑动,有益于设备在坡面上进行定位拍摄,供专家对野生陆地动物进行研究,不仅如此,在陷入坑中时通过伸缩单元中的气泵33增加气缸32中的气压,使活塞31推动主体5移动,从而便于设备继续前行跟踪动物,提高了其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驱动装置(2)、主体(5)、固定机构和两个从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2)和从动装置均设置在底座(1)的下方,所述主体(5)固定在底座(1)的上方,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主体(5)的一侧,所述主体(5)上设有摄像头(7)、显示屏(8)、若干USB接口(9)和若干控制按键(10);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伸缩调向单元(26)和固定单元(27),所述伸缩调向单元(26)与固定单元(27)传动连接,所述伸缩调向单元包括伸缩单元和调向单元,所述伸缩单元包括活塞(31)、气缸(32)、气泵(33)和气管(34),所述活塞(31)的一端与主体(5)铰接,所述活塞(31)的另一端设置在气缸(32)内,所述气泵(33)固定在气缸(32)上且通过气管(34)与气缸(32)连通,所述调向单元设置在活塞(31)的上方且与活塞(31)铰接;
所述固定单元(27)包括第三套管(36)和两个辅助固定配件,所述第三套管(36)的顶端固定在气缸(32)上,所述第三套管(36)内设有固定配件,所述固定配件包括第四驱动电机(37)、第四驱动轴(38)、第四套管(39)和第一插针(40),所述第四驱动电机(37)固定在第三套管(36)内的顶部且与第四驱动轴(38)传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轴(38)的外周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四套管(39)套设在第四驱动轴(38)上,所述第四套管(39)内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四套管(39)内的第一内螺纹与第四驱动轴(38)上的第一外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一插针(30)的顶端固定在第四套管(39)上;
所述辅助固定配件包括收缩组件、第四连杆(45)、平板(46)、固定块(48)和若干第二插针(47),所述收缩组件与第四连杆(45)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45)与平板(46)铰接,所述第二插针(47)均匀分布在平板(46)上,所述固定块(48)固定在第三套管(36)上且与平板(46)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5)上还设有防护单元(11),所述防护单元(11)包括转动杆(19)、第一连杆(20)、防护板(21)、紧固单元和两个第一套管(18),所述转动杆(19)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套管(18)内,所述第一套管(18)固定在主体(5)上,所述转动杆(19)的中端与第一连杆(2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0)的底端固定在防护板(21)的顶端,所述防护板(21)的底端与紧固单元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单元包括拉杆(23)、两个插杆(24)、两个第二套管(25)和若干弹簧(22),所述拉杆(23)通过弹簧(22)与防护板(21)的底端连接,两个所述插杆(24)分别设置在拉杆(23)的两端,所述插杆(24)的底端固定在拉杆(23)上,所述插杆(24)的顶端设置在第二套管(25)内,所述第二套管(25)固定在主体(5)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向单元包括第三驱动电机(28)、第二连杆(29)和第三连杆(30),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8)固定在主体(5)上且与第二连杆(29)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9)通过第三连杆(30)与活塞(31)的中端铰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32)内设有限位环(35),所述限位环(35)固定在气缸(32)的内壁上且套设在活塞(31)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组件包括第五驱动电机(41)、缓冲块(42)、第五驱动轴(43)和移动块(44),所述第五驱动电机(41)和缓冲块(42)均固定在第三套管(36)上,所述第五驱动轴(43)设置在第五驱动电机(41)和缓冲块(42)之间,所述第五驱动电机(41)与第五驱动轴(43)传动连接,所述第五驱动轴(43)的外周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移动块(44)套设在第五驱动轴(43)上,所述移动块(44)与第四连杆(45)铰接,所述移动块(44)内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移动块(44)内的第二内螺纹与第五驱动轴(43)上的第二外螺纹相匹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2)、第一驱动轴(13)、第二驱动电机(14)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固定在底座(1)的下方且与第一驱动轴(1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4)固定在第一驱动轴(13)的底端,两个所述驱动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14)的两侧,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轴(15)和驱动轮(16),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4)通过第二驱动轴(15)与驱动轮(16)传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装置包括框架(3)和从动轮(4),所述框架(3)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且开口向上,所述框架(3)的两端均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从动轮(4)套设在框架(3)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16)和从动轮(4)上均设有若干防滑块(17)。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5)的上方设有太阳能板(6)。
CN201710372341.5A 2017-05-24 2017-05-24 一种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 Active CN107191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72341.5A CN107191762B (zh) 2017-05-24 2017-05-24 一种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72341.5A CN107191762B (zh) 2017-05-24 2017-05-24 一种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1762A CN107191762A (zh) 2017-09-22
CN107191762B true CN107191762B (zh) 2019-03-12

Family

ID=59874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72341.5A Active CN107191762B (zh) 2017-05-24 2017-05-24 一种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917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3476A (zh) * 2017-10-11 2018-03-23 深圳市晓控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警示作用且适用人群广的智能型交通信号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0818A (en) * 1998-04-01 1999-05-04 Televilt International Ac Animal tracking system
CN104923540B (zh) * 2015-06-12 2017-05-24 上海易仟度机电有限公司 智能跟踪小车
CN205212941U (zh) * 2015-12-25 2016-05-04 王若萱 卫星传感野生动物追踪装置
CN205480069U (zh) * 2015-12-25 2016-08-17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云山学校 一种可移动摄像小车
CN106671088A (zh) * 2017-03-27 2017-05-17 南宁市茂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跟踪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1762A (zh) 2017-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2251B (zh) 一种小臂上设有机械手组件的六轴机器人
CN103813877B (zh) 用于手动操作的钻孔器的钻孔力度指示器
CN109466760A (zh) 一种带有桨叶防风罩的悬浮拍摄无人机
CN107191762B (zh) 一种用于研究野生陆地动物的智能跟踪装置
CN108974321A (zh) 一种塞拉式舱门
CN109849057A (zh) 一种全景摄像头的移动机器人传感器
CN109285979A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新能源电池箱
CN106110551A (zh) 一种配电站消防智能机器人
CN110001936B (zh) 一种仿鸟多旋翼无人机起落架
CN108216418A (zh) 一种多足机器人
CN202455429U (zh) 文件扫描拍摄展示综合仪
CN110512546A (zh) 一种适用于智慧工地实名制使用的闸机
CN109623832A (zh) 一种教学用的辅助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CN107832685B (zh) 一种便于收纳携带且具有提神功能的人脸识别设备
CN106004282A (zh) 一种多自由度水上拍摄作业智能机器人
CN206926834U (zh) 一种无人机上全景相机安装结构
CN108482652A (zh) 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
CN213751611U (zh) 一种供应链管理用沙盘实训教具
CN109027849A (zh) 一种新型园林路灯
CN205792946U (zh) 一种新型vr视频移动拍摄机器人
CN209648765U (zh) 一种安防机器人的自由度调节结构
CN208699040U (zh) 一种塞拉式舱门
CN208954486U (zh) 一种城市规划用三维数字化沙盘
CN203239045U (zh) 可自动伸缩成型的便携帐篷骨架
CN112377792A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人工智能设备用安防监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02

Address after: 518000 Dongfeng Building 2112, 2010 Shennan Middle Road, Fuqiang North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Zhongd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gineering Cen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1 front Bay Road, Shenzhen Qianhai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Contro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