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8603B - 变速器的排气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的排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78603B
CN107178603B CN201710085704.7A CN201710085704A CN107178603B CN 107178603 B CN107178603 B CN 107178603B CN 201710085704 A CN201710085704 A CN 201710085704A CN 107178603 B CN107178603 B CN 1071786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m
transmission
shell
shaped memb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57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78603A (zh
Inventor
田中祥雅
长滨慎治
东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78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8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78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8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7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venting gearboxes, e.g. air breat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变速器的排气结构,其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将变速器壳体内的空气与油分离后排出。在第一壳体(10)的与板状部件(31)相邻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室(11),其被从导入开口(H1)导入变速器壳体(1)的内部的空气;第二室(12),其从导出孔(H2)向排气阀(50)导出空气;以及隔断部(13),其以使第一室(11)的体积比第二室(12)的体积大的方式将第一室(11)与第二室(12)除通气口(S)外隔断,板状部件(31)限定了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的侧面,由此在第一室(11)的下端形成导入开口(H1)。

Description

变速器的排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变速器的壳体内的通气的变速器的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关于搭载于车辆上的变速器(变速装置),旋转轴或齿轮等变速机构的构成部件被收纳于变速器壳体(以下,称作“壳体”)内。在这样的变速器中设置有用于调整壳体内的温度或压力的通气结构。该通气结构(排气结构)构成为: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贯通孔或者设置与外部连通的管(通气管),来进行壳体内的通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变速器的壳体内,与变速机构一同收纳有油(润滑油)。并且,在具有自然循环式的润滑结构的变速器中,该油被齿轮等旋转体扬起而供给至壳体内的各部分。因此,特别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扬起的油的量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的通气结构中,根据设置贯通孔或管的位置或方向等条件,高温高压的油可能从贯通孔或管喷出至壳体的外部。
因此,通气结构的贯通孔或管需要构成为不会使在壳体内被扬起的油喷出。另外,如果油劣化,则容易起泡,因此还需要构成为使油的泡沫消失。
因此,为了不使油喷出到外部,在形成于壳体内的通气室中,设置有在通气室的内压超过了规定的值的情况下使空气逃逸的通气管,并且,在该通气管的空气入口侧的通气室中,存在使油的泡沫(油泡)消失而使油与空气分离的结构。
具体来说,配置有用于使进入通气室内的油泡消失的网状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存在这样的技术:通过形成为具有中间壁的结构,其中,该中间壁将配设在壳体上部的盖部件的内部隔成2个室,由此,形成为在壳体内飞散的混有油的空气进入盖部件内的情况下利用该中间壁阻挡油这样复杂的结构(迷宫结构),从而防止油从通气管喷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可是,关于如专利文献2这样利用网状部件消除油泡的结构,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需要壳体以外的其它部件,因此部件数量变多;或者,存在比网状部件的孔小的油通过的担忧。另外,专利文献3存在如下问题:用于形成迷宫结构的盖部件的结构变得复杂,导致制造成本升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461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543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085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将变速器壳体内的空气与油分离后排出的变速器的排气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变速器的排气结构具有:变速器壳体1,其收纳变速器;和排气阀50,其具备贯穿变速器壳体1的内外的排气管51,并在变速器壳体1的内压成为规定的值以上时将空气释放到变速器壳体1的外部,其特征在于,变速器壳体1具有:第一壳体10,其配设有排气阀50;第二壳体20,其与第一壳体10配合;以及板状部件31,其介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配合面10M、20M之间,在第一壳体10的与板状部件31相邻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室11,其被从导入开口H1导入变速器壳体1的内部的空气;第二室12,其从导出孔H2向排气阀50导出空气;以及隔断部13,其以使第一室11的体积大于第二室12的体积的方式,将第一室11与第二室12除通气口S外隔断,板状部件31将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的侧面限定,由此在第一室11的下端形成导入开口H1。
这样,导入空气的一侧的第一室11的侧面被板状部件31限定,因此,从变速器壳体1内的变速机构扬起的油被板状部件31遮住,防止了油进入第二室12。
另外,通过将导入空气的导入开口H1所在的一侧的第一室11的体积构成为比导出空气的一侧的第二室12的体积大,由此,即使变速器壳体1内的油进入第一室中,油也被隔断部13分离且能够保持在第一室11内,从而能够防止油进入第二室12。
另外,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只是被隔断部13隔开,第一室11的导入开口H1是通过使第一室11的下端敞开且侧面被板状部件31限定而形成的这样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变速器壳体1内的空气与油分离后排出。
另外,在上述变速器的排气结构中,可以是,板状部件31是对第一壳体10的外周和第二壳体20的外周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30的一部分。由此,能够在密封部件30的成型工序中形成板状部件31,能够减少制造工序,抑制部件数量。
另外,在上述变速器的排气结构中,第一室11的导入开口H1的宽度W构成为比隔断部13的长度长。通过像这样使第一室11的下端的导入开口H1的宽度W比处于第一室11的上端的隔断部13的长度长,由此,第一室11的大小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变大。这样,油难以进入第一室11的上方,另一方面,容易从第一室11的下方排出,因此油的排出性能变高。这样,能够将进入第一室11中的油迅速排出,从而能够防止油进入第二室12中。
另外,在上述变速器的排气结构中,可以是,在变速器壳体1中配设有升温油供给管OP,该升温油供给管OP将被升温部15加热的油供给到变速器壳体1内,在第一室11中,供升温油供给管OP插入的插入口16形成在隔断部13的附近。如果像这样是升温油供给管OP被插入第一室11中的结构,则升温了的油从升温油供给管OP与插入口16之间的微小间隙渗出到第一室11中。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插入口16形成在隔断部13的附近,因此油被隔断部13遮住,不会进入第二室12。
另外,在上述变速器的排气结构中,可以是,在板状部件31的下端,以不妨碍升温油供给管OP的管路的方式形成有凹部31A。这样,即使在为了使变速器小型化而使得变速器壳体1内成为过密结构且升温油供给管OP被配设在第一室11附近的情况下,由于在板状部件31上存在凹部31A,因此不会妨碍升温油供给管OP。
另外,在上述变速器的排气结构中,可以是,在变速器壳体1中,用于液压控制的泄放管DP配设在比板状部件31靠第二壳体20侧的位置,泄放管DP的排出口在与板状部件31相反的一侧开口。即使在用于液压控制的泄放管DP被配置在变速器壳体1内的较高的位置处的情况下,通过使泄放管DP的排出口在与板状部件31相反的一侧开口,从泄放管DP排出的油向远离第一室11及其侧面即板状部件31的方向排出。由此,能够防止油进入第一室11中。
并且,上述标号是将与后述的实施方式对应的结构要素的标号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而示出的。
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排气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将变速器壳体内的空气与油分离后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2是将变速器壳体的构成部件分解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具有板状部件的密封垫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变速器壳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配置了密封垫的情况下的变速器壳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从下方观察变速器的排气结构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变速器壳体;
10M、20M:配合面;
10:第一壳体;
10M1:侧壁抵接部;
11:第一室;
12:第二室;
13:隔断部;
15:油加热器;
16:插入口;
20:第二壳体;
30:密封垫;
31:板状部件;
31A:凹部;
50:通气柱塞;
51:通气管;
61:齿轮;
DP:泄放管;
DPh:排出口;
H1:导入开口;
H2:导出孔;
OP:升温油供给管;
P1、P2:油路;
S:通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壳体1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纳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1上,在上部附带有通气柱塞50(排气阀)。通气柱塞50具备贯穿变速器壳体1的内外的通气管51(排气管),在变速器壳体1的内压成为规定的值以上时,将空气释放到变速器壳体1的外部。在变速器壳体1的外侧配设有油加热器15(升温部)。
图2是将变速器壳体1的构成部件分解开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变速器壳体1的外观由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构成,通过使第一壳体10的配合面10M和第二壳体20的配合面20M互相配合而形成。另外,变速器壳体1具有密封垫30(密封部件),该密封垫30具备后述的板状部件31,密封垫30介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由此进行壳体内外的密封。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部配置有通气柱塞50的壳体作为第一壳体10。
图3是示出具有板状部件31的密封垫30的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垫30是由金属部件构成的金属密封垫。如图3所示,密封垫30的外周以沿着形成变速器壳体1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配合面10M、20M的外周的方式形成。
密封垫30的外周为了在与变速器壳体1的外周之间保持气密性而形成为厚壁。密封垫30介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配合面10M、20M之间,由此对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进行密封。
在密封垫30的一部分处,具体来说,在通气柱塞50的附近的一部分处,形成有板状部件31。板状部件31的下端的一部分凹陷,该凹陷处成为凹部31A。
图4是示出变速器壳体1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为了说明第一壳体10侧的通气柱塞50附近的内部结构,图4示出了图1中的以虚线围绕的A部,并省略了第二壳体20等。在该图中,除了第二壳体20外,还省略了密封垫30,并且,为了明确地示出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的结构,省略了泄放管DP的上方的一部分。
如图4所示,在第一壳体10的通气柱塞50的附近,形成有侧面被密封垫30的板状部件31限定的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第一室11被导入变速器壳体1的内部的空气,第二室12将空气向通气柱塞50导出。
在第一室11与第二室12之间的第一壳体10上形成有隔断部13。隔断部13将第一室11与第二室12之间除了图中近前侧的一部分(后述的通气口S的部分)外隔断。由于存在隔断部13,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被隔断。在此,第一室11的体积构成为比第二室12的体积大。
另外,在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的下方形成有从配合面10M连通的侧壁抵接部10M1。密封垫30的板状部件31从侧方抵接于侧壁抵接部10M1。侧壁抵接部10M1的形状构成为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远离左侧的配合面10M。因此,第一室11的下端的宽度W比位于第一室11的上部的隔断部13的长度长。并且,此处的隔断部13的长度是指与密封垫30的面平行的部分的长度。
在变速器壳体1的内部配设有升温油供给管OP,该升温油供给管OP将被油加热器15加热的油供给到变速器壳体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升温油供给管OP被插入第一室11内的插入口16中。在此,通过油加热器15升温后的油从升温油供给管OP与插入口16之间的微小间隙渗出到第一室11中。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插入口16形成在隔断部13的附近,因此油被隔断部13遮住,不会进入第二室12。
除了升温油供给管OP以外,在第一壳体10中还配设有多个油管等配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配设有多个油管,特定的油管的油路P1、P2位于特别高的位置。另外,还配设有用于液压控制的泄放管DP。在后面叙述泄放管DP的详细结构。
图5是示出配设有密封垫30的情况下的变速器壳体1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在使密封垫30与第一壳体10的配合面10M抵接时,密封垫30的板状部件31限定了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的侧方。在此,板状部件31没有与隔断部13抵接,在隔断部13与板状部件31之间形成的间隙成为供空气从第一室11朝向第二室12通过的通气口S。另外,板状部件31的下端由于形成有凹部31A,因此不会妨碍升温油供给管OP的管路。
另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泄放管DP配设在比板状部件31靠第二壳体20侧的位置。并且,泄放管DP的排出口DPh在与板状部件31相反的一侧(图中近前侧)开口。另外,泄放管DP的排出口DPh的高度位于比变速器壳体1内的液压供给油路中的最高的油路P1、P2的高度HP还高的位置。通过将泄放管DP的排出口DPh的高度设置为较高的位置,油路被油充满,因此能够实现液压响应性的稳定化。
图6是从下方观察变速器的排气结构的立体图。在变速器壳体1的内部配设有多个旋转的齿轮61等。随着齿轮61旋转,用于润滑的油被扬起而在变速器壳体1内飞散。此时,由于板状部件31限定了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的侧面,因此,从齿轮61飞散的油不会进入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
在第一室11的下方形成有空气的导入开口H1。在此,导入开口H1是通过使第一室11的下端敞开且侧面被板状部件31限定而形成的。另外,在第二室12的通气管51上形成有导出孔H2。另外,形成于第一壳体10上的隔断部13与板状部件31之间的间隙成为通气口S。
通过该结构,变速器壳体1的内部的混有油的空气被从第一室11的导入开口H1导入。在第一室11中,油被隔断部13遮住,由此使得空气和油分离。并且,只有空气如箭头那样通过通气口S,并从形成于第二室12的通气管51上的导出孔H2导出。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排气结构,导入空气的一侧的第一室11的侧面被板状部件31限定,因此,从变速器壳体1内的变速机构扬起的油被板状部件31遮住,防止了油进入第二室12。另外,通过将导入空气的导入开口H1所在的一侧的第一室11的体积构成为比导出空气的一侧的第二室12的体积大,由此,即使变速器壳体1内的油进入第一室中,油也被隔断部13分离且能够保持在第一室11内,从而能够防止油进入第二室12。
另外,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只是被隔断部13隔开,第一室11的导入开口H1是通过使下端敞开且侧面被板状部件31限定而形成的这样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将变速器壳体1内的空气与油分离后排出。
另外,板状部件31成为对第一壳体10的外周和第二壳体20的外周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垫30的一部分。由此,能够在密封垫30的成型工序中形成板状部件31,能够减少制造工序,抑制部件数量。
另外,第一室11的导入开口H1的宽度W构成为比隔断部13的长度长。通过像这样使第一室11的下端的导入开口H1的宽度W比处于第一室11的上端的隔断部13的长度长,由此,第一室11的大小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变大。这样,油难以进入第一室11的上方,另一方面,容易从第一室11的下方排出,因此油的排出性能变高。这样,能够将进入第一室11中的油迅速排出,从而能够防止油进入第二室12中。
另外,在变速器壳体1中配设有升温油供给管OP,该升温油供给管OP将被油加热器15加热的油供给到变速器壳体1内,在第一室11中,供升温油供给管OP插入的插入口16形成在隔断部13的附近。如果像这样是升温油供给管OP被插入第一室11中的结构,则升温了的油从升温油供给管OP与插入口16之间的微小间隙渗出到第一室11中。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插入口16形成在隔断部13的附近,因此油被隔断部13遮住,不会进入第二室12。
另外,在板状部件31的下端,以不妨碍升温油供给管OP的管路的方式形成有凹部31A。这样,即使在为了使变速器小型化而使得变速器壳体1内成为过密结构且升温油供给管OP被配设在第一室11附近的情况下,由于在板状部件31上存在凹部31A,因此不会妨碍升温油供给管OP。
另外,在变速器壳体1中,用于液压控制的泄放管DP配设在比板状部件31靠第二壳体20侧的位置,泄放管DP的排出口在与板状部件31相反的一侧开口。即使在用于液压控制的泄放管DP被配置在变速器壳体1内的较高的位置处的情况下,通过使泄放管DP的排出口在与板状部件31相反的一侧开口,从泄放管DP排出的油向远离第一室11及其侧面即板状部件31的方向排出。由此,能够防止油进入第一室11中。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与附图中记述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垫30和板状部件31构成为一体,但不限于此。即使使密封垫30和板状部件31分体,板状部件31也能够发挥限定第一室11和第二室12的侧方的功能。

Claims (9)

1.一种变速器的排气结构,其具有:
变速器壳体,其收纳变速器;和
排气阀,其具备贯穿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外的排气管,并在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压成为规定的值以上时将空气释放到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外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其配设有所述排气阀;第二壳体,其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以及板状部件,其介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配合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配合面之间,
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板状部件相邻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室,其被从导入开口导入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部的空气;第二室,其从导出孔向所述排气阀导出空气;以及隔断部,其以所述第一室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室的体积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室与所述第二室除通气口外隔断,
所述第一室的导入开口是通过使所述第一室的下端敞开且侧面被所述板状部件限定而形成的,
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中配设有升温油供给管,该升温油供给管将被升温部加热了的油供给到所述变速器壳体内,
在所述第一室中,供所述升温油供给管插入的插入口形成在所述隔断部的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件是对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周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器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室的所述导入开口的宽度构成为比所述隔断部的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器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状部件的下端,以不妨碍所述升温油供给管的管路的方式形成有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状部件的下端,以不妨碍所述升温油供给管的管路的方式形成有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器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中,用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内的液压供给油路的液压控制的泄放管配设在比所述板状部件靠所述第二壳体侧的位置,
所述泄放管的排出口在与所述板状部件相反的一侧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中,用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内的液压供给油路的液压控制的泄放管配设在比所述板状部件靠所述第二壳体侧的位置,
所述泄放管的排出口在与所述板状部件相反的一侧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中,用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内的液压供给油路的液压控制的泄放管配设在比所述板状部件靠所述第二壳体侧的位置,
所述泄放管的排出口在与所述板状部件相反的一侧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中,用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内的液压供给油路的液压控制的泄放管配设在比所述板状部件靠所述第二壳体侧的位置,
所述泄放管的排出口在与所述板状部件相反的一侧开口。
CN201710085704.7A 2016-03-09 2017-02-17 变速器的排气结构 Active CN1071786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6254 2016-03-09
JP2016046254A JP6360846B2 (ja) 2016-03-09 2016-03-09 変速機の排気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8603A CN107178603A (zh) 2017-09-19
CN107178603B true CN107178603B (zh) 2019-06-25

Family

ID=59775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5704.7A Active CN107178603B (zh) 2016-03-09 2017-02-17 变速器的排气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1245B2 (zh)
JP (1) JP6360846B2 (zh)
CN (1) CN107178603B (zh)
CA (1) CA29601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04668B2 (en) * 2016-09-26 2020-07-07 Jatco Ltd Air breather chamber structure
DE102017128417A1 (de) * 2017-11-30 2019-06-06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Gmbh Getriebe mit separatem Entlüfterelement
JP6958467B2 (ja) * 2018-04-11 2021-11-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最終減速機
CN109707830B (zh) * 2019-03-06 2023-09-12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齿轮箱的通气结构
CN112728045B (zh) * 2020-12-28 2022-04-15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械臂齿轮箱用重力自平衡排气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0137B2 (en) * 2001-09-11 2005-01-11 Gkn Driveline North America, Inc. Baffled vent system for use in driveline components
CN202402603U (zh) * 2011-12-05 2012-08-29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汽车变速器通气机构及其变速器壳体
US8887870B2 (en) * 2007-06-29 2014-11-18 Aisin Aw Co., Ltd. Breather device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204784615U (zh) * 2015-05-31 2015-11-18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变速器的排气结构
CN105308363A (zh) * 2013-06-05 2016-02-03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机动车辆变速箱的通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0975A (ja) * 1982-12-15 1984-06-27 Fuji Tekkosho:Kk 歯車装置用エアブリ−ザのバツフルプレ−ト
JPS6321802Y2 (zh) * 1984-11-17 1988-06-15
JPS63246568A (ja) * 1987-03-31 1988-10-13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変速機のエアブリ−ザ装置
JP3697597B2 (ja) * 1998-02-18 2005-09-21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エアブリーザー構造
US6058969A (en) * 1998-12-29 2000-05-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Vent system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2000346181A (ja) * 1999-06-08 2000-12-12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ギヤケースのブリーザ装置
DE10016640C1 (de) * 2000-04-04 2001-09-27 Daimler Chrysler Ag 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Heizeinrichtung zur Erwärmung von Getriebeöl
SE515575C2 (sv) * 2000-05-25 2001-09-03 Volvo Lastvagnar Ab Anordning för avluftning av ett transmissionshus
US7866231B2 (en) 2008-08-19 2011-01-11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Inc. Axle assembly having gasket that shields an opening
JP2012154347A (ja) * 2011-01-21 2012-08-16 Aisin Ai Co Ltd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油洩れ防止機構
JP5382884B2 (ja) * 2011-11-22 2014-0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ブリーザ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0137B2 (en) * 2001-09-11 2005-01-11 Gkn Driveline North America, Inc. Baffled vent system for use in driveline components
US8887870B2 (en) * 2007-06-29 2014-11-18 Aisin Aw Co., Ltd. Breather device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202402603U (zh) * 2011-12-05 2012-08-29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汽车变速器通气机构及其变速器壳体
CN105308363A (zh) * 2013-06-05 2016-02-03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机动车辆变速箱的通风装置
CN204784615U (zh) * 2015-05-31 2015-11-18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变速器的排气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60846B2 (ja) 2018-07-18
CA2960179A1 (en) 2017-09-09
CN107178603A (zh) 2017-09-19
US10371245B2 (en) 2019-08-06
JP2017160995A (ja) 2017-09-14
US20170261088A1 (en) 2017-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8603B (zh) 变速器的排气结构
CN101014793B (zh) 控制容器内部气体压力的控制阀
CA2586116A1 (en) Seal assembly for a fluid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US9222588B2 (en) Tip-resistant valve plugs
AU2002952390A0 (en) Valve assembly
JP5508650B1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105074189A (zh) 用于内燃机的废气阀装置
US10792598B2 (en) Breather
CN103534519B (zh) 超速空气再循环阀
WO2000005498A3 (en) Fuel system vapor separato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8550796B2 (en) Variable capacity fluidic machine
WO2008027892A3 (en) Additive dispersing filter and method of making
DE112011104568B4 (de) Kompressor mit einem Regelventil einer Öffnung in einer Ansaugpassage
CN102235540A (zh) 螺线管滑阀
KR101960178B1 (ko) 오픈형 에어 브리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ptu 하우징
EP3680529A1 (en) Composite valve
CN206054037U (zh) Pcv阀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和车辆
CN101191563A (zh) 液体输送管路的负压单向阀
CN105090482A (zh) 用于自动化手动变速器的变速致动器的排气结构
JP6080182B1 (ja) モータ駆動の開閉弁
WO2017003571A1 (en) Valve having non-round closure member
CN219655217U (zh) 通气构件及其通气帽盖
CN109690139B (zh) 通气室结构
CN218821213U (zh) 用于冰箱的气压平衡装置及冰箱
CN207315473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