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5610A - 冲击旋转工具 - Google Patents

冲击旋转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75610A
CN107175610A CN201710137542.7A CN201710137542A CN107175610A CN 107175610 A CN107175610 A CN 107175610A CN 201710137542 A CN201710137542 A CN 201710137542A CN 107175610 A CN107175610 A CN 107175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ram
hammer
elastic component
impact tool
d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375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75610B (zh
Inventor
石桥威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75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5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75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5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25B21/026Impact clu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冲击旋转工具,包括:驱动部、由驱动部旋转的主轴、能够以主轴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能够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的主锤、容纳主锤并能够与主锤一体旋转的副锤、和被主锤施加旋转打击力的砧座。配合销与主锤和副锤配合,使主锤和副锤一体旋转,并且使主锤能够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弹性构件在副锤的内周面上被设置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形成的第2销沟中。弹性构件在副锤内周面上被设置在周向上形成的环状沟中,并且限制配合销的移动。

Description

冲击旋转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击旋转工具。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冲击扳手,包括由驱动部旋转的主轴、配置在主轴旋转的轴线方向的前方的砧座、将主轴的旋转变换为旋转打击后传递给砧座的旋转打击机构。旋转打击机构具有能够以主轴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移动的主锤,以及具有容纳主锤并插通主轴而与主锤成为一体地旋转的圆筒部的副锤。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冲击扳手中,主锤和副锤分别包括与旋转轴线平行的4条沟,使主锤的沟与嵌入副锤的沟的针状滚子配合。通过该针状滚子,主锤和副锤能够一体旋转,而且主锤能够沿着针状滚子而在轴线方向上移动。为了防止设置于副锤的针状滚子脱落,在副锤的后端侧外周安装有C型卡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40108号公报
在具有主锤和副锤的冲击旋转工具中,若与两者配合的针状滚子的位置移动或从副锤脱落,则可能引起工具主体动作不良。因此,针状滚子需要被保持在规定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在具有主锤和副锤的冲击旋转工具中,提供一种稳定地保持与主锤和副锤配合的配合销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某一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包括:驱动部、由驱动部旋转的主轴、能够以主轴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能够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的主锤、容纳主锤并能够与主锤一体旋转的副锤、和被主锤施加旋转打击力的砧座。该冲击旋转工具包括:配合销,与主锤和副锤配合,使主锤和副锤一体旋转,并且使主锤能够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以及弹性构件,限制配合销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的(a)和(b)是表示第1凸轮沟和第2凸轮沟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的(a)~(c)是表示将主锤和砧座的配合面在周向上示意地展开后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的(a)是副锤的剖面图,图5的(b)是副锤的立体图。
图6是第2销沟与环状沟交叉处的放大剖面图。
图7是表示弹性构件被设置在环状沟中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优选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这不是意图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而是要为本发明举例。
实施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包括由驱动部旋转的主轴、配置在主轴旋转的轴线方向的前方的砧座、以及将主轴的旋转变换为旋转打击而传递给砧座的旋转打击机构。旋转打击机构具有能够以主轴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移动的主锤、以及具有容纳主锤并插通主轴而与主锤一体地旋转的圆筒部的副锤。旋转打击机构具有使主锤与砧座冲击地配合,并使砧座围绕轴线旋转的功能。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
图1表示实施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示意图。在图1中,为了说明方便,由点划线所示的旋转轴线的上侧剖面和下侧剖面表示了以不同的剖面线切断后的剖面。图2表示实施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实施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1具有对螺栓或螺母等施加旋转打击冲击的功能。冲击旋转工具1的旋转打击机构主要由主锤20、副锤21以及弹簧构件23实现,而且包含主轴11以及砧座22的一部分结构而构成。
冲击旋转工具1包括壳体2,壳体2具有配置在前方的铝制的前侧壳体2a和配置在后方的合成树脂制的后侧壳体2b。前侧壳体2a和后侧壳体2b可以通过多个螺钉固定。
后侧壳体2b的上部与前侧壳体2a一同构成冲击旋转工具1的胴部,壳体胴部形成用于容纳作为电机的驱动部10等各种构成部件的容纳空间。后侧壳体2b的下部构成由用户把持的把持部3。在把持部3的前侧设有由用户操作的操作开关4,在把持部3的下端部设有对驱动部10供应电力的电池。
在壳体胴部中,驱动部10的驱动轴10a经由动力传递机构12而与主轴11结合。动力传递机构12具有被压入固定到驱动轴10a上的太阳齿轮13、与太阳齿轮13啮合的3个行星齿轮14、与行星齿轮14啮合的内齿轮15。内齿轮15被固定到后侧壳体2b的内周面上。
垫环16是在中央具有通孔16a的环状构件,具有形成通孔16a的中空圆盘部16b、从中空圆盘部16b的边缘部向前方延伸的环状壁部16c而构成。环状壁部16c形成直径比通孔16a大的开口部。环状壁部16c的前端侧被固定在内齿轮15的后端侧,由此垫环16经由内齿轮15而被固定在后侧壳体2b的内周面上。
驱动部10的外周面被嵌入固定到垫环16的通孔16a中。此外,在垫环16的环状壁部16c的内周面上嵌入可旋转地支承主轴11的轴承18。参照图2,在主轴11的外伸部11a的内部设置3个行星齿轮14,行星齿轮14由安装在外伸部11a的支轴14a可旋转地支承。此外,外伸部11a的后端部11b被嵌入轴承18中并被支承。另外,在中空圆盘部16b的前表面和轴承18的外轮之间设有垫圈17。
通过以上这样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12,驱动部10的旋转基于太阳齿轮13的齿数和内齿轮15的齿数之比而被减速,并且其旋转扭矩被増大。由此能够以低速高扭矩驱动主轴11。
从主轴11的外伸部11a起前方侧被形成为圆柱状,在其前端与主轴11的轴线同轴地形成小直径的突起部11c。突起部11c以可旋转的状态被插入在砧座22的后部形成的具有圆柱状的内部空间的孔22d中。
在主轴11的外周上,安装有大致圆盘状且在中心部形成了通孔的钢制的主锤20。在主锤20的前表面上,形成朝向砧座22突出的一对爪20a。主锤20能够以主轴11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以能够在主轴11的旋转轴线方向即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主轴11上。由此,主锤20能够对砧座22施加旋转打击力。
如上述这样,冲击旋转工具1的旋转打击机构包括主轴11、主锤20、副锤21、砧座22以及弹簧构件23而构成。主轴11在其外周面上包括2条第1凸轮沟11d,主锤20在通孔的内周面上包括2条第2凸轮沟20b。在将主锤20安装在主轴11的外周上的状态下,在第1凸轮沟11d和第2凸轮沟20b之间配置钢球19。
副锤21被形成为钢制的圆筒构件。副锤21的前部21a在内侧容纳主锤20,具有比后部21b大的内径。在前部21a的端部固定环状的盖25。副锤21的后部21b具有比前部21a小的内径,后部21b的端部被压入滚动轴承24的外轮24a上。在后部21b的内周面上形成环状支承部21e,环状支承部21e的后表面与滚动轴承24抵接。
副锤21和主锤20具有成为一体地旋转的一体旋转机构。参照图2,主锤20在其外周面上包括剖面为半圆形且与主轴11的旋转轴线平行的4个第1销沟20d。此外,副锤21在前部21a的内周面上包括剖面为半圆形且与主轴11的旋转轴线平行的4个第2销沟21c。这里,副锤21的4个第2销沟21c被形成在与主锤20的4个第1销沟20d对应的位置上。第1销沟20d也可以在主锤20的外周面上以90度的间隔形成,此时,第2销沟21c在副锤21的内周面上以90度的间隔形成。
在第2销沟21c中设置作为圆柱构件的配合销26。配合销26也可以是针状滚子。配合销26从副锤21的前端侧被插入第2销沟21c,并被插入到沟底部。在将配合销26插入到沟底部的状态下,在副锤21的内周面上形成的环状沟21d中安装具有配合销26的防脱落功能的弹性构件27。弹性构件27被设置在环状沟21d中,从而限制第2销沟21c中的配合销26的移动。将在后面叙述通过弹性构件27对配合销26的防脱落功能。
在组装时,在副锤21的4个第2销沟21c中安装了4个配合销26的状态下,以主锤20的4个第1销沟20d与4个配合销26配合的方式,将主锤20插入副锤21。由此,主锤20和副锤21能够以主轴11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而成为一体地旋转。此外,主锤20能够以配合销26为导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对砧座22施加旋转打击力。
主锤20在后部侧具有环状的凹部20c。弹簧构件23被安装于主锤20的凹部20c和副锤21的环状支承部21e之间。由此,主锤20、副锤21以及弹簧构件23以主轴11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而成为一体地旋转。
与主锤20配合的砧座22为钢制,如图1所示,经由钢制或黄铜制的滑动轴承28被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前侧壳体2a上。在砧座22的前端设有剖面为四边形的工具安装部22a,用于装配安装在6角螺栓的头部或6角螺母上的套节(ソケット)体。
在砧座22的后部设置与主锤20的一对爪20a配合的一对爪22b。一对爪22b分别形成为扇形,其外周面也可以与副锤21的前端部的内周面接触。一对爪22b具有在副锤21旋转时保持旋转的中心的功能。另外,砧座22的爪22b以及主锤20的爪20a不一定是2个,各个爪的数可以相等,也可以在砧座22以及主锤2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3个以上。
砧座22具有与一对爪22b接触地形成的环状的凸缘22c。在凸缘22c的外周侧设置用于覆盖副锤21的前部21a的开放端的盖25。在盖25和滑动轴承28之间设置O环29,使得盖25和副锤21之间不产生间隙。主轴11的突起部11c可旋转地被插入砧座22的孔22d中。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1的作用。
若驱动部10通过用户对操作开关4的拉动操作而旋转驱动,则通过动力传递机构12被减速的旋转被传递给主轴11,主轴11旋转。主轴11的旋转力经由被嵌入主轴11的第1凸轮沟11d和主锤20的第2凸轮沟20b之间的钢球19而被传递给主锤20。
图3的(a)表示螺栓或螺母刚开始拧紧后的第1凸轮沟11d和第2凸轮沟20b的位置关系。图3的(b)表示从拧紧开始起经过时间后的第1凸轮沟11d和第2凸轮沟20b的位置关系。图4的(a)~(c)表示将主锤20和砧座22的配合面在周向上示意地展开后的位置关系。另外,图4的(a)表示螺栓或螺母刚开始拧紧后的主锤20的爪20a和砧座22的爪22b的配合状态。
如图4的(a)~(c)所示,驱动部10的旋转产生的旋转力A在箭头所示的方向上施加到主锤20。此外,弹簧构件23产生的前进方向的作用力B在箭头所示方向上施加到主锤20。另外,在主锤20和砧座22之间设有缓冲构件30,在图4的(a)中示出主锤20和砧座22通过缓冲构件30而空开间隙相对的状态。
若主锤20和副锤21成为一体而旋转,则砧座22通过主锤20的爪20a和砧座22的爪22b的配合而旋转,主锤20的旋转力被传递给砧座22。而且,通过砧座22的旋转,被装配到砧座22的工具安装部22a上的套节体(未图示)旋转,对螺栓或螺母提供旋转力而进行初始的拧紧。由于弹簧构件23对主锤20施加着作用力B,因此如图3的(a)所示,钢球19位于第1凸轮沟11d内的最前部。此时,爪20a和爪22b处于以最大配合长度配合的状态。
若施加给砧座22的负荷扭矩随着螺栓或螺母进一步拧紧而增大,则在主锤20上产生Y方向的旋转力。而且,若负荷扭矩超过规定值,则对抗弹簧构件23的作用力B,钢球19沿着第1凸轮沟11d和第2凸轮沟20b的斜面向箭头F所示的方向移动,主锤20向后退的方向(X方向)移动。
而且,如图3的(b)所示,若钢球19在箭头F所示的方向上移动规定量,从而主锤20在X方向上移动主锤20的爪20a和砧座22的爪22b的最大配合长度,则如图4的(b)所示,爪20a和爪22b的配合被解除。
若爪20a从爪22b脱离,则由于被压缩的弹簧构件23的作用力B被释放,因此主锤20高速地向施加旋转力A的方向旋转,同时通过作用力B前进。
然后,如图4的(c)所示,主锤20的爪20a以箭头G所示的轨迹移动而与砧座22的爪22b冲突,并对砧座22赋予旋转方向的打击力。然后,主锤20的爪20a通过反向移动而向与轨迹G反方向移动,但最终通过旋转力A和作用力B而返回图4的(a)所示的状态。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主锤20产生的旋转打击力被反复施加给砧座22。
另外,以上是有关将螺栓或螺母拧紧时的动作的说明,但在将拧紧了的螺栓或螺母拧松时,也通过旋转打击机构进行与拧紧时大致同样的动作。在该情况下,通过将驱动部10向与拧紧时相反方向旋转,从而钢球19沿着如图3的(a)所示的第1凸轮沟11d向右上方移动,主锤20的爪20a将砧座22的爪22b向与拧紧时相反方向打击。
接着,关于旋转打击中的副锤21的作用,与不具有副锤的冲击旋转工具相比较来说明。
若主锤20的爪20a和砧座22的爪22b的配合被解除,则弹簧构件23从压缩状态被释放,弹簧构件23中蓄积的能量作为主锤20和副锤21的动能被释放。
此时,如图4的(c)的轨迹G所示,主锤20一边高速旋转一边前进,主锤20的爪20a与砧座22的爪22b冲突,从而对砧座22赋予旋转方向的打击力。同时,主锤20的前端面与砧座22的后端面冲突,从而对于砧座22也赋予轴线方向的打击力。主锤20对砧座22的打击例如1秒钟进行40次左右,通过打击冲击,在与主轴11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和主轴11的轴线方向上产生振动。
这些振动对用户带来疲劳,因此最好尽可能小。在这些振动中,主轴11的轴线方向的振动由于对砧座22施加的轴线方向的打击冲击而产生,该轴线方向的打击冲击无助于螺栓或螺母的拧紧。
锤产生的轴线方向的冲击强度与锤的质量成比例,旋转方向的冲击强度与锤的惯性矩(物体内各部分的质量与从该部分到旋转轴的距离的平方之积的总和)成比例。
在使用1个锤对砧座22施加旋转打击的情况下,为了减小轴线方向的冲击而需要减少锤的质量。但是,若单纯减少锤的质量,则由于惯性矩减小,因此旋转方向的冲击也减小,对砧座22施加的旋转打击力减弱。因此,实施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1与打击砧座22的主锤20不同,与主锤20成为一体而旋转,但通过使用在主轴11的轴线方向上不移动的副锤21,从而谋求解决上述问题。
具体来说,使主锤20和副锤21的合计质量与使用1个锤的情况下的质量大致相等,采用副锤21的质量比主锤20的质量大的双锤结构。在该双锤结构中,对砧座22的旋转方向施加的冲击力与双锤的惯性矩,即主锤20和副锤21的合计惯性矩成比例。
另一方面,通过主锤20和副锤21在轴线方向上施加的冲击力仅与主锤20的质量成比例。因此,通过将副锤21的质量设为尽可能比主锤20的质量大,从而能够确保在旋转方向上施加的冲击力的同时,减小在轴线方向上施加的冲击力。
而且,在实施方式中,利用惯性矩的大小与旋转半径的平方成比例的原理谋求增大惯性矩。即,通过将质量大的副锤21设置在主锤20的外周侧,从而增大副锤21的惯性矩,增大双锤产生的旋转方向的冲击力。
因此,通过采用实施方式的双锤结构,能够增大对砧座22的旋转方向施加的冲击力,并且能够实现降低了主轴11的轴线方向上发生的振动的冲击旋转工具1。
在以上的双锤结构中,与主锤20和副锤21配合的配合销26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配合销26具有使主锤20和副锤21一体旋转,并且使主锤20能够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的功能。如上述这样,配合销26在副锤21的内周面上设置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形成的第2销沟21c中。
图5的(a)表示副锤21的剖面图,图5的(b)表示副锤21的立体图。在副锤21的前部21a的内周面上,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形成4个第2销沟21c。第2销沟21c的开放端形成在副锤21的前方侧,第2销沟21c的沟底部21f形成能够接收配合销26的后端部的凹部。在组装配合销26时,配合销26从副锤21的前方侧被插入,直到销后端部到达沟底部21f为止。在将配合销26插入到沟底部21f的状态下,弹性构件27在副锤21的前部21a的内周面上被组装在周向上形成的环状沟21d中。
在冲击旋转工具1中,由于主锤20对砧座22施加打击冲击,因此配合销26由于主锤20引起的打击冲击而受到轴线方向的力。若配合销26在第2销沟21c内移动,或者从第2销沟21c脱落,则会导致冲击旋转工具1的动作不良,因此配合销26在第2销沟21c内需要被保持在规定的位置。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27作为配合销26的防脱落构件而设置在环状沟21d中,与配合销26的前端部抵接,从而限制配合销26朝向第2销沟21c的开放端的移动。弹性构件27由NBR(丁腈橡胶)等可变形的材料形成。
通过使用弹性构件27作为配合销26的防脱落构件,从而能够吸收由主锤20的打击冲击传递给配合销26的力。尤其在实施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1中,为了将配合销26从副锤21的前方侧插入第2销沟21c中,必须将防脱落构件配置在被施加主锤20的打击冲击的位置附近。与将配合销26从副锤21的后方侧插入并将防脱落构件配置在副锤21的后端侧的情况相比,实施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1中的防脱落构件从配合销26受到更大的轴线方向的力。因此,通过将防脱落构件设为弹性构件27,有效地吸收从配合销26受到的轴线方向的力,并将配合销26稳定地保持在规定位置上。另外,通过使用可变形的弹性构件27,也具有吸收配合销26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误差的优点。
第2销沟21c和环状沟21d在前部21a的内周面上交叉。
图6表示第2销沟21c和环状沟21d的交叉处的放大剖面图。在交叉处,环状沟21d比第2销沟21c更位于径向里侧。在图6中,长度L1是环状沟21d的最外周的半径,长度L2是旋转轴线与第2销沟21c之间的最大距离。这里,L1>L2的关系成立,径向上的环状沟21d的最深部比径向的第2销沟21c的最深部更位于里面。
弹性构件27具有环形状,并被设置在环状沟21d中。这里,弹性构件27的剖面形状可以是圆形,但也可以具有与环状沟21d的剖面形状紧贴的形状。通过环状沟21d比第2销沟21c更位于径向里侧,从而在将环形状的弹性构件27设置在环状沟21d中时,即使在第2销沟21c和环状沟21d的交叉处,也能使弹性构件27的外周面紧贴环状沟21d。
弹性构件27被以不比形成有第2销沟21c的副锤21的内周面更向内侧鼓出的方式设置在环状沟21d中。具体来说,弹性构件27被以不比前部21a的内周面21g更向内侧鼓出的方式设置在环状沟21d中。由于在前部21a容纳有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主锤20,因此弹性构件27必须不比内周面21g更向内侧鼓出,以使得不会干扰主锤20。
另外,具有环形状的弹性构件27的外径优选比环状沟21d的直径大。弹性构件27由于由可变形的材料形成,因此其外径即使比环状沟21d的直径大也能够嵌入环状沟21d中。此外,直径大的弹性构件27若被嵌入环状沟21d中,则会一边对环状沟21d施加径向向外的力一边被设置在环状沟21d中,因此难以从环状沟21d脱落。在由橡胶材料形成弹性构件27的情况下,根据材质不同,弹性构件27的外径优选比环状沟21d的直径大5%以上。另外,若弹性构件27的外径比环状沟21d的直径过大,则弹性构件27对环状沟21d的组装性会恶化,因此弹性构件27的外径需要设定为能够容纳在环状沟21d中,并且在容纳时不从内周面21g鼓出的长度。
图7表示弹性构件27被设置在环状沟21d中的状态。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将配合销26通过弹性构件27而合适地保持在规定位置上的结构。
以下,作为对于实施方式的比较技术,说明采用金属制的C型卡环(以下,称作“C弹簧”)作为防脱落构件的情况。C弹簧由于具有可弯曲性因而能够嵌入环状沟21d中,但在缺口部分的强度弱并且将C弹簧用作防脱落构件的情况下,需要在与配合销26不接触的位置上配置缺口部分。但是,C弹簧由于主锤20的打击冲击引起的旋转方向的振动而有可能在环状沟21d内旋转移动,因此C弹簧的缺口部分有时会偏移到与配合销26接触的位置。在该情况下,配合销26对缺口部分施加冲击,C弹簧有可能破损。
此外,C弹簧在被设置在环状沟21d中时,需要形成为缺口部分的两端刚好接触。但是,为此必须高精度地加工C弹簧的线长,C弹簧的制造成本提高。
另一方面,如实施方式所示,若使用环状的弹性构件27作为防脱落构件,则弹性构件27的外径能够容纳在环状沟21d中,并且是在容纳时不从内周面21g鼓出的长度即可,因此无需严密的线长管理,能够廉价地制造。此外,环状的弹性构件27由于不具有缺口部分,因此各处都具有相同的强度。因此,弹性构件27即使由于主锤20的打击冲击引起的旋转方向的振动而在环状沟21d内旋转移动,也不会产生强度上的问题,反而通过在环状沟21d内旋转移动而将与配合销26的抵接位置偏移,从而能够使橡胶疲劳均等。因此,通过将环状的弹性构件27用作防脱落构件,与使用C弹簧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稳定的防脱落功能。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概要如下。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冲击旋转工具(1)包括:驱动部(10)、通过驱动部旋转的主轴(11)、能够以主轴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能够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的主锤(20)、容纳主锤并能够与主锤一体旋转的副锤(21)、以及被主锤施加旋转打击力的砧座(22)。冲击旋转工具(1)包括:配合销(26),与主锤和副锤配合,使主锤和副锤一体旋转,并且使主锤能够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以及弹性构件(27),限制配合销的移动。
也可以配合销(26)在副锤的内周面上被设置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形成的第1沟部(21c)中,弹性构件(27)在副锤内周面上被设置在周向上形成的第2沟部(21d)中。也可以第1沟部(21c)和第2沟部(21d)在副锤的内周面上交叉,在交叉处,第2沟部比第1沟部更位于径向里侧。
优选第1沟部(21c)的开放端被形成在副锤(21)的前方侧,弹性构件(27)与配合销(26)的端部抵接,限制配合销朝向第1沟部的开放端的移动。
优选弹性构件(27)具有环形状,被设置在第2沟部(21d)中。优选具有环形状的弹性构件的外径比第2沟部的直径大。此外,优选弹性构件(27)被以不比形成有第2沟部(21d)的副锤的内周面更向内侧鼓出的方式设置在第2沟部中。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该实施方式为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各构成要素或各处理程序的组合可能有各种变形例,而且这样的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Claims (7)

1.一种冲击旋转工具,包括:驱动部、由所述驱动部旋转的主轴、能够以所述主轴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能够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的主锤、容纳所述主锤并能够与所述主锤一体旋转的副锤、以及被所述主锤施加旋转打击力的砧座,所述冲击旋转工具的特征在于,包括:
配合销,与所述主锤和所述副锤配合,使所述主锤和所述副锤一体旋转,并且使所述主锤能够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以及
弹性构件,限制所述配合销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旋转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销被设置在在所述副锤的内周面上沿旋转轴线方向形成的第1沟部中,
所述弹性构件被设置在在所述副锤内周面上沿周向形成的第2沟部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旋转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沟部和所述第2沟部在所述副锤的内周面上交叉,在交叉处,所述第2沟部比所述第1沟部更位于径向里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旋转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沟部的开放端被形成在所述副锤的前方侧,
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配合销的端部抵接,限制所述配合销朝所述第1沟部的开放端的移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旋转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具有环形状,被设置在所述第2沟部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旋转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环形状的所述弹性构件的外径比所述第2沟部的直径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旋转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被以不比形成有所述第2沟部的所述副锤的内周面更向内侧鼓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2沟部中。
CN201710137542.7A 2016-03-10 2017-03-09 冲击旋转工具 Active CN107175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7517A JP2017159418A (ja) 2016-03-10 2016-03-10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JP2016-047517 2016-03-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5610A true CN107175610A (zh) 2017-09-19
CN107175610B CN107175610B (zh) 2019-03-26

Family

ID=58261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7542.7A Active CN107175610B (zh) 2016-03-10 2017-03-09 冲击旋转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68602B2 (zh)
EP (1) EP3228422A1 (zh)
JP (1) JP2017159418A (zh)
CN (1) CN10717561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8202A (zh) * 2018-06-29 2018-10-02 杭州高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反拧机构
CN110524469A (zh) * 2018-05-25 2019-12-03 朝程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锤式冲击扳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5528A (zh) * 2016-05-10 2017-11-1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装置及应用该驱动装置的电动工具
JP6995591B2 (ja) * 2017-11-30 2022-01-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6979605B2 (ja) * 2018-05-11 2021-12-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JP7297448B2 (ja) * 2019-01-09 2023-06-26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CN216398138U (zh) * 2019-02-18 2022-04-29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冲击工具
CN211805940U (zh) * 2019-09-20 2020-10-30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冲击工具和锤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7769A (en) * 1992-12-10 1995-01-03 Aichi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kaisha Impact wrench having an improved air regulator
JPH08168971A (ja) * 1994-12-14 1996-07-02 Nippon Pneumatic Mfg Co Ltd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CN101516577A (zh) * 2006-09-27 2009-08-2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
CN102458772A (zh) * 2009-06-03 2012-05-16 株式会社空研 冲击扳手
CN104227635A (zh) * 2013-06-12 2014-12-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冲击扳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12682A (ja) * 2013-12-11 2015-06-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7769A (en) * 1992-12-10 1995-01-03 Aichi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kaisha Impact wrench having an improved air regulator
JPH08168971A (ja) * 1994-12-14 1996-07-02 Nippon Pneumatic Mfg Co Ltd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CN101516577A (zh) * 2006-09-27 2009-08-2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
CN102458772A (zh) * 2009-06-03 2012-05-16 株式会社空研 冲击扳手
CN104227635A (zh) * 2013-06-12 2014-12-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冲击扳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4469A (zh) * 2018-05-25 2019-12-03 朝程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锤式冲击扳手
AU2018233008B1 (en) * 2018-05-25 2019-12-12 Techway Industrial Co., Ltd. Twin hammer impact tool
US10786888B2 (en) 2018-05-25 2020-09-29 Techway Industrial Co., Ltd. Twin hammer impact tool
DE102018216162B4 (de) 2018-05-25 2022-03-24 Techway Industrial Co., Ltd. Doppelhammerschlagwerkzeug
CN108608202A (zh) * 2018-06-29 2018-10-02 杭州高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反拧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28422A1 (en) 2017-10-11
US20170259411A1 (en) 2017-09-14
JP2017159418A (ja) 2017-09-14
US10668602B2 (en) 2020-06-02
CN107175610B (zh)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5610A (zh) 冲击旋转工具
JP6397325B2 (ja) 回転工具
US7048075B2 (en) Power tool
US9975224B2 (en) Impact wrench
JP6341283B2 (ja) 打撃工具
JP3284759B2 (ja) インパクトドライバ
US20150158155A1 (en) Rotary impact tool
JP6832509B2 (ja) 回転打撃工具
US20060254786A1 (en) Impact tool
US10786888B2 (en) Twin hammer impact tool
TW201043406A (en) Impact wrench
WO2018061389A1 (ja) 回転打撃工具
FI77591B (fi) Slaganordning.
JPWO2019097972A1 (ja) 揺動かしめ装置、ハブユニット軸受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車両の製造方法
JP6217850B2 (ja) 打撃工具
WO2018061388A1 (ja) 回転打撃工具
WO2018142742A1 (ja) 回転打撃工具
WO2014208058A1 (en) Striking tool
WO2015182512A1 (ja) 打撃工具
JP6719084B2 (ja) 回転打撃工具
JP2001191255A (ja) 回転打撃工具
JP6607502B2 (ja)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